图文均来自网络
正念疗法(Mindfulness),被归类在第三波认知行为疗法,正念是一种专注于当下,全然开放的自我觉察,不需要带有自我批判的心态,改以好奇心和接纳,迎接内心和脑海的每个念头,也就是强调正视当下和觉察。正念疗法是由马萨诸塞大学的荣誉教授 Jon Kabat-Zinn(台译名:卡巴金),在20世纪70年代所提出的心理治疗方法,经由长时间的反应和文献报告,正念疗法对于精神官能症、焦虑症、思觉失调症、恐慌症、忧郁症、强迫症、重大创伤后症候群和慢性疼痛,都有相当程度的改善作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麻省大学医学中心附属减压门诊的卡巴金Jon Kabat -Zinn博士亲身体验正念禅修,将正念带出宗教、引入身心医疗保健,创立正念减压疗法。卡巴金将正念定义为:是通过有目的地将注意力集中于此时此刻,不加评判的一种觉知力。Kabat-Zinn指出正念虽源于佛教徒的修习方式,但跟佛教本身或做佛教徒并没有必然关系。因此,无论文化背景和信仰如何,都不会妨碍正念的练习。
正念疗法是对以正念为核心的各种心理疗法的统称,较为成熟的正念疗法包括正念减压疗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正念认知疗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al Therapy)和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正念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缓解焦虑、抑郁、强迫、冲动等情绪心理问题,在人格障碍、成瘾、饮食障碍、人际沟通、冲动控制等方面的治疗中也有大量应用。
以正念为核心的心理疗法,其疗效获得了从神经科学到临床心理方面的大量科学实证支持,相关研究获得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支持。不仅如此,医学研究还显示,坚持练习某些类型的正念练习在改善心血管系统问题、提升免疫力、缓解疼痛(如神经性头痛、腰痛等)等方面也有助益。
正念疗法的基本观念
漫不经心或是自我思考都是大脑和身心的自然状态,但是经常会产生纷乱或是极端的想法。对照于冥想或是宗教而言,正念是类似于上述的行为,但不刻意做出吐纳观想等宗教式的举动,也不压抑任何的思绪、念头或杂念,反而刻意专注于当下的内心观察,暂时不要对于内心的思绪做出评断,带着好奇心的本质,迎接每一个动作或是每一刻。
正念有七个主要的要素:
初心:保持好奇心,把面对每一次的事物接触,都当作是第一次面对,尝试保持新鲜的经验。
接纳:实际体察自己或是外在,对于面对事物的身心现象,接纳思绪或是环境的本来样貌。
不评断:尽可能采取不偏不倚的观察态度,对于现在不要急着做出好坏、对错的论断。 自我慈悲:接纳自己并珍惜自己,接受原原本本的模样,在当中发展出信任自己、相信自己,并且不要对于身心做自我伤害、人格批判。
平等心:对身心所有的经验,都以欢迎和温柔的方式面对,让注意力可以平均于身体的内外、自由自在的改变。
不刻意努力:当念头或思绪产生时,就让身心停留在当下的状态,不需要压抑或是逃避,在正念当中也不强求达成任何预设目标,或者希望在正念当中改变或得到什么。 顺其自然:平静地看着事物的本来面貌,接受他们的存在和发展,也顺应事物的变化或节奏,在这当中观察不断变化的过程,而身心不需要妄加施予压力。
正念疗法的执行方法
盲眼食物静观:在团体治疗当中,学习正念的学员暂时闭上眼睛,由主导正念疗法的医事人员,发给一个可以食用的食物(最典型的是给予葡萄干),正念学习的成员,透过手指的触感、鼻子的嗅觉、耳朵的听觉,试着感受这个食物的特性特色,最后放入口中时,由舌头和味觉的体察下,感受到放入口中的食物是什么。用这个方式来初步体会正念的基本观念。
身体扫描:学习的成员可以躺下或是坐着,让身体在最为放松自在的环境里,先从注意呼吸开始安静身心,将注意力集中在鼻尖,留意吸入时身体呼吸变化,接着主导正念的医事人员,由口语引导学员从头皮、脸部五官、肩颈、躯干、四肢等,把注意力感受放在身体各个部位,最后留意全身的体会。在这过程当中有可能会分心、产生杂念,都没有关系,学习者也不需要批判自己的分心,只要将念头再拉回来即可。
观息冥想:对自己呼吸的感觉当个纯粹的观察者,留意自己使用那些身体部分呼吸。当分心时把专注力带回呼吸。
正念聆听:保持正念呼吸的方式下,将注意力集中在听觉当中,聆听背景声音的发展,同时留心观察自己内心的状态。
四种正念疗法
斯蒂文·C.海斯(Steven C.Hayes)认为行为疗法的第一个时代是基于行为主义刺激反应理论而形成的行为训练法;行为疗法的第二个时代是认知行为疗法,在行为主义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认知元素;第三个时代是一系列正念疗法,引入东方的精神训练元素。目前较为成熟的正念疗法包括:正念减压疗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MBSR)、正念认知疗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MBCT)、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DBT)和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等。
1.正念减压疗法(MBSR)
美国心理学家卡巴金创立了MBSR,包括八周的日常正念训练。正念训练包括:呼吸练习、身体扫描、哈他瑜伽和正念行走等。Grossman等人研究表明:正念减压疗法对临床和非临床患者的都有疗效。临床上正念训练对疼痛、癌症、心脏疾病、抑郁和焦虑有效果;非临床上正念训练对提高人们面对日常生活压力,有着持续、显著的效果。
正念训练方式是依靠求助者自己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施行治疗方式。正念训练是主动的自我指导,而非被动的接受治疗,是“非干预治疗”,强调自主疗愈和幸福健康观。最基本的内容是:关注呼吸,专注和觉知,不做任何判断的接受现实。
2. 正念认知疗法(MBCT)
MBCT是正念认知疗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的简称,也是一个为期8周的正念团体课程。
1994年,剑桥大学的John Teasdale、牛津大学的Mark Williams和多伦多大学的Zindel Segal三位心理学教授,为了能够帮助抑郁症患者预防复发,在正念减压MBSR(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整合了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简称为CBT)的一些视角,以及一些核心要素,针对导致抑郁情绪的心理机制设计出了这一套预防复发的维持治疗方案。并在2000年发表一篇关键论文,首次证明了MBCT可以把3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的再次发作可能性减少一半。英国的临床实践委员会也把MBCT列入他们针对多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的推荐疗法。
正念认知MBCT八周课推出二十多年来,获得了大量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的支持,推动了正念学术研究文献的指数化增长。在其有效性获得验证后,MBCT正被扩展到应对多种其他的身心疾病中,包括焦虑、失眠、情绪问题、慢性疼痛、注意力涣散等等。
WHO认为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二大威胁。每5个美国人里就有一个会在一生的时间里经历一次严重的抑郁。对首次发作的抑郁症而言,大约有50%的概率会再次发作。如果有3次抑郁经历以后,复发几率达到了80%。
临床上诊断一位患者是否患了抑郁症基本上的核心有两条,一个是情绪低落,一个是兴趣丧失。再加上其他的一系列的躯体或者心理症状,比如食欲下降、失眠,或者早上很早就醒然后无法再睡着,再比如明显的体重增加或者减少以及注意力无法集中,还有那种内心的枯竭感或者说无价值感……类似这样的躯体和心理的症状,如果有五条组合到了一起,在临床上就可以诊断为抑郁症了。
预防抑郁症复发的关键在于减弱对低落情绪的认知反应性,用一种新的应对想法和感受的方式,一种接纳的方式平和地面对。并不是去改变经验本身,而是去改变和经验的关系。正念恰恰可以在这个方面给到帮助,通过正念觉察的培育进入存在模式,进而避免惯性反应的恶性循环。
虽然MBCT是针对抑郁人群所设计的,但是实际上它对健康人群也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实际上这些把情绪障碍的患者困住的机制,我们每个人都有,也是阻碍我们每个人充分活出自己潜力的心理机制。对健康人群来说,MBCT可以提升我们的自我觉察、自我了解、培育存在模式,让我们更好地面对困难的情绪和情景,提升情绪平衡能力和主观的幸福感,保持内心的健康。
目前,英国卫生署将MBCT列为预防忧郁症复发的最佳疗愈方法。美国最新版的《心理障碍临床手册》也纳入了正念的基本理念。全球有60多个国家,包括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附属医院在内720多家医院及机构开设正念课程帮助患者及社会大众。
3. 辩证行为疗法(DBT)
DBT最初一种针对边缘人格障碍的疗法,后发现该疗法对饮食障碍和慢性抑郁有效果。它根植于正题-反题-整合的动态变化的辩证哲学基础。在治疗过程中的反力之间的紧张状态将导致治愈性的改变。DBT包含的正念技术:(1)观察、描述和参与三个行为;(2)如何观察、描述和参与:即不评判、一次只专注一件事、有效。
辩证的核心是彻底的接受改变的整合,全然的接受自己,全然的接受行为和环境的变化。全盘接受是个人不带任何成见地容纳当下“这一刻”和“这个现实世界”。换句话说,一个人既不选择现实世界某一部分予以接受,也不选择另一部分予以排斥,而是对“此时此刻的完全接受”。这意味着全盘接受不只是简单的认知态度或认知活动;它是一种整体行动。
4. 接纳与承诺疗法(ACT)
ACT认为痛苦是言语处理的结果,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言语重构了糟糕的体验。人们生活在他们的头脑中,而不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试图回避一些个体情感,想法或感受,把痛苦扩大化了。个人的经验性回避很难实现,它通常与记忆相关。人们越试图回避自己的经历,越可能导致记忆浮现。例如不要焦虑的念头恰恰提醒个体处于焦虑的状态。经验性回避使人无法在当下有效的解决问题。ACT是基于正念的疗法,它提升人们觉知和非评判性,降低了语言的控制,提升了对个人经历的接受度。ACT的首要目标就是增加心理的灵活性,对自己的经历接受性。在治疗抑郁、社交恐惧、工作压力、精神病、慢性疼痛等,一系列的文献研究证明ACT疗法有积极疗效。
基于正念疗法的独特之处在于:第一,主张治疗的目标是达到身心的全面健康,而不仅是消除疾病;第二,主张治疗的方式是主动的自我指导与自我疗愈,而不是被动接受式的治疗方式。西方各临床机构研究发现,正念训练可以有效缓解慢性疼痛,辅助治疗癌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纤维肌痛等疾病等身体疾病,而且对缓解抑郁、焦虑症状以及防止抑郁复发,提高个体的有效情绪调节能力、维持情绪稳定性、增强主观幸福感和提高生活质量等也有重要作用。最近,人们发现它对物质滥用、进食障碍和儿童多动症的治疗也有积极疗效。研究表明正念训练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例如静默练习。正念训练没有明确的目标,只要求个体进行规律性的练习,个体只是简单地不评判的观察此时此刻发生的一切,有时治疗师很难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