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本尊瑜伽观想法

摘自《宗喀巴大师的那罗巴六瑜伽》

生起道次第瑜伽观想法

首先是生起道次第瑜伽观想法,有些西藏传承,对此法的观点谬误,认为生起道次第瑜伽,只有在完成世俗成就,如全神贯注观想、超能力与神力等时才需要,而完成出世间的崇高成就,如已证悟智慧时,就不需要。

但是,那罗巴六瑜伽之四种主要传承,有三种来自玛尔巴喇嘛,分别是:梅敦村波索南坚赞传承、楚敦邦俄传承、翱敦秋古多杰传承,总是在教授圆满道次第瑜伽之前,先教导生起道次第瑜伽。

……

他继续写道:

‘玛尔巴带领四大主要弟子,先做生起道次第修行,之后才是圆满道次第。原因是,生起道次第过程,可以使修行者心性成熟,先行准备好圆满道次第瑜伽修行,将要带来的证悟。再者,修本尊瑜伽观想,在生起道次第,会了知一般生、死与中阴身,并且,指出这三种情况的心性,如何转变成证悟之道,直到这三者被带到有结果的法报应三身,臻至证悟状态为止。’

在生起道次第,透过禅修圆满完整的曼荼罗,我们以观想的力量,完成坚定的三摩地之时,才可以使用画面单纯的曼荼罗本尊。接著于圆满道次第,使用画面复杂的乐空双运本尊时,比较不会发生危险。然而,若未修过画面圆满完整的曼荼罗,一开始,就使用简单的曼荼罗,并不是密宗传法的主要意图。

我们应该如何禅修生起道次第瑜伽呢?……

从生起道次第瑜伽,引起想要体验的方法,得先培养全面性的禅修观想,自各种心理桎梏中,解放出来为开始。主要的曼荼罗本尊,若有很多脸与手臂的话,在开始时,我们不要太在乎多馀的脸与手臂等细节,而专心致力于主要的脸、主要的两只手臂上(编注:即主面与主臂。主面为一面,主臂为左右二臂),全心投入这方面的观想。

于此,有两方面的修行:认识“放光”,以及认识“本尊”的修行。

我们要修行上述第一项时,必须学习认知:如何将灵热之灵力,从身体最顶端(意指头顶梵穴)向下移,然后,如何再从双脚往上移。藉著观想法,使灵力在身体脉络中游移,可以酝酿出曼荼罗本尊的大概形象。最后,我们就能够确实感觉到,本尊整个完整形体的法相。

我们坚定却温和地掌握住形体,并专注于灵力脉络的流通。刚开始时,主尊法相不会出现太清楚,甚至其他非主要观想的其他法相,迫使观想中的主尊形象消失。当我们发现这个情形发生时,要把观想力凝聚在心智上。若形象变得不清楚,就回复到最初的观想,并继续不断静虑禅修,自修行起跑点再度出发,那么,形体“放光”的样子,就会渐渐加强。

我们要培养观想放光形体。思绪慢慢停止生起,观想境变得更明亮,比任何肉眼所能见到的形体还要鲜活。禅修期间,我们必须把心放在观想曼荼罗放光的样子,不受迟滞与焦躁,两种阻碍中的任何一种影响到。

照这样子做,我们可以成功地,去观想简单的罗二臂本尊之形体,然后,继续培养观想二臂之外的其他手臂、饰物等,直到能够观想起整个曼荼罗本尊的完整形体(法相)为止。

这些,都是使用全面与专注的观想法。

就像那样子,我们继续修行,直到最后完成一项道次第。这道次第中,所有供养与被供养、粗糙与微细曼荼罗,都可以在很短时间内,使本尊在心中生起,而且,我们还能够维持一段长时间,继续观想。

培养本尊自性的修行法,重点在于产生强烈思想,把自身当做曼荼罗本尊,而且,把心放在那样的信念中。无论何时,要像之前那样,从头开始,观想曼荼罗本尊之自性,并把重心放在那里。

刚开始,这禅修是属于心理玄想的性质。最后它会趋向稳定,而且,我们会达到拥有禅性的感受,“我与本尊不二”的意识,自然而然充斥在心智里。

两次正式禅修之间的空档,也应该从事轻度修行。

从生起道次第瑜伽最开始的时候,应该将这两方面的修行——神性本尊,以及曼荼罗放光的样子——培养成辅助修行成就的助力。我们对被供养的曼荼罗本尊,以及放光显现曼荼罗的心识,会产生不可思议的感觉,这是在一般现象里,不能够产生的。这个方法,可以净化心中庸俗的无明。同样地,如果我们可以产生强烈感觉,毫不做作的神性本尊,就像先前所解释的,将有力量净化,以及改变内心一如往常的思考习惯。

我们从正式禅修中,著手改善日常生活思维,把世界持成曼荼罗,把芸芸众生看成是曼荼罗本尊。这就是三摩地,将世界与众生,转换成最不平凡的景象。这也就是“生起道次第瑜伽净化日常现象与感觉”,要表达的意思。如“胜乐尊檀陀罗之生起”提到:

混沌时空原本具三界
非曼荼罗难入观想境
于此寰宇宿居诸众生
本性悉为曼荼罗本尊

此外,印度上师提婆说过:‘如果你证悟到:这个世界与一切有情众生,都是曼荼罗与本尊的话,哦,你的心识哪有可能受到迷惑呢?’

这原则同样适用于密宗修行的生起与圆满两种道次第。金刚乘修行的两种道次第里,所有出现的一切,都被带到曼荼罗轮回中。所有经验,都像大喜乐感受一样。所有凡夫思想,都像未开化与未出现般被封住了。

这是生起道次第过程的现象。生起道次第,并不是真正大喜乐的道次第,而是在圆满道次第中,藉由把生命能量带往中脉,才生起的大喜乐。要懂得这一点,当禅修者达到禅定时,才能够把性结合中的父性与母性,观想成他自己或她自己,就好像它是真的一样,在那一点上,方便与智慧,进入平衡的结合状态。接著,就出现种子字“呸”。每日禅定,一方面防止佛心从体内散逸离去,另一方面,引导各层次大喜乐产生;这是生起道次第的大喜乐。

此为藉由生起道次第,使心性成熟到足够修行圆满道次第瑜伽的主要方法。

慈誠羅珠堪布:证悟所需要的禅定基础

慈誠羅珠堪布:

「第四禪的狀態,比一禪、二禪、三禪細微,又比無色界的八定粗大,加之也有意識的活動,所以在四禪的基礎上,可以修很多禪定:可以修他心通,也可以預知未來、回憶前世。大乘佛教的見道,就是在第四禪的基礎上證悟的。

在四禪上面,即是無色界的禪定。無色界的禪定當中,不會有任何神通,因為它太細微了,基本上沒有意識的波動,所以在此上面也不能證悟。

就像大乘有見道一樣,小乘也有見道。多數小乘行人的見道,是在第一禪到第四禪的基礎上證悟的。

另外,盡管在欲界一境心上面也可以證悟,但這種證悟不會有神通。從證悟的角度,斷除煩惱的角度而言,欲界一境心上證悟的阿羅漢和其他的阿羅漢完全一樣,但卻跟普通人一樣沒有神通。比如,有些阿羅漢會在森林當中迷路,有些阿羅漢托缽化緣的時候,會不小心踩到毒蛇,這些情況,都是禪定功夫不到家的表現。

當然,要達到第四禪,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主要取決於自己的功夫。但即使沒有修到四禪也沒問題,大乘佛法從不會講沒有修到四禪就不能證悟。即使野蠻粗暴的欲界眾生,也能夠證悟。

大圓滿、大手印等密宗修法,就更沒有太多對禪定的要求,如果其他條件具備,根基比較成熟,即使沒有禪定基礎,也可以證悟。若能證悟,之後就修寂止和勝觀結合的止觀雙運,這樣就成為非常完整的解脫道了。」

世尊告言:观自在菩萨,于其眼中而出日月,额中出大自在天。

摘自《圣八吉祥颂》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二、大自在天

大自在天也叫乐生天,如《无死宝藏库释·如意牛》中云:“殊胜欢喜之自性,常有乐生故,即扇跋诃(ཤམྦྷུ/shambhu/大自在)乐生。”

布顿大师讲到自在天有四类。《佛说宝带陀罗尼经》中云:“大自在天所作明咒,此悉能断;梵王、帝释、四大天王、欲自在天所作明咒,此悉能断。”

如是讲到有两类自在天。《妙法莲华经》中云:“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与其眷属三万天子俱。”如是亦讲到两类。

也有见到对于色界自在天称为大自在天,对欲界自在天称为自在天之说。

然而《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中,对于作为邬摩之主的自在天,称为大自在天。与此相同,《句藏注释》中说道:“有自在天和大自在天两类,其中大自在天住于雪山冈底斯,并且成为邬摩之主,自在天则住于东北隅的具自在。”《词藻学智者耳饰》中亦云:“大自在及自在天,大自在天邬摩主,住冈底斯已言毕,自在天护东北方。”

大班智达释迦秋丹的著作集中,香巴噶荣秋吉降措尊者的答复里说道:“《吠陀典》中所说的梵天、大自在天,与娑婆世界主、奥明的自在天子,是否为同一个天尊?

回答:《吠陀典》和《俱舍论》中的说法不同,外道所说的那些天尊绝对只是欲界的所依身,而且颠倒世俗的梵天和大自在天即是喜金刚脚下所压伏的。《俱舍论》中所说的天尊是远离贪欲的色界所依身,净居天的大自在天唯独是圣者。”

然而不能一概定论。色界所依身的大自在天,是对我等导师佛极具信心,并且业愿关系甚深的一位天尊,这从《方广大庄严经》中所说殊胜导师佛诞生之时,摩醯首罗(即大自在)告净居天子,为顶礼转绕、恭敬奉持而前来等的讲述中便可得知。

然而,凡是欲界所依的大自在天皆是颠倒世俗的自性,这也不一定,因为成为欲界所依的也有真实世俗的自性。因此,八护世之一的乐生或大自在天,应该是指欲界的大自在天。《胜伏三世间大证悟续》中,大自在天和金刚手菩萨在世尊佛前对辩之时,金刚手菩萨说道:“所谓‘自在天’即欲界大自在天。”如是所说,诸多佛教显经密续中讲到的“自在天”即欲界大自在天,亦指邬摩天妃之主的说法颇多。不仅如此,从此处“大自在天”或“乐生”名称的释义,以及所持手帜为三叉戟等来推断的话,理解为邬摩之主的依据更多。

关于大自在天的居所,《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中云:“是时复有三十二诸天子,皆来集会,大自在天及那罗延天而为上首,帝释天索诃世界主大梵王天王,日天月天风天水天,如是诸天众等皆来集会。”如是所说多将此欲界大自在天算作三十三天近王中威猛十一天之一的乐生,因此其居所应认定为三十三天。

有些人说,大自在天住在须弥山上东北方头颅堆砌的九层宫殿中,能喜自在天等二十一男眷,以及邬摩天女等二十一女眷周匝围绕。大自在天本身或他的一个化身,居住在瞻部洲冈底斯山的故事,在佛教和外道中都很著名。居住在冈底斯的这尊大自在天,是对我等导师及眷属声闻众极具信心的一位天尊,这从脱准珠杰和德雪达波两兄弟的故事中便可明了。

故事中讲到:他二人长大后,精通一切明处,心想:我们的家人都信奉大自在天,但见到世尊佛的善说最无上,那么理应从此二者中选择一者。据说,大自在天居住在冈底斯,所以去到那里再作决定,如是商量后前往冈底斯。首先,他们见到了大自在天的云白牛王,接着遇见邬摩天女采摘树果,之后见到了上千眷属众围绕的大自在天,心中获得了极大的欢喜。接着,到了诸比丘用斋饭的时间,住在无热海的五百阿罗汉犹如红翅飞鸟一般从空中降临,大自在天及眷属众手捧供养的资具,恭敬地献上了供养,并且从彼等处听闻圣法,之后诸位阿罗汉返回了住处。大自在天对他们二人说:“我知道您二位来此的目的。三世间之师即是无等正觉佛,因此对于佛之诸弟子,吾等亦是欢喜供养,智者不难知道,彼乃应供之处。”如是大自在天断除了二人所有的疑惑。他们回乡后便出家为僧,还为世尊佛撰著了《殊胜赞》和《胜天赞》,如今收录于藏文《丹珠尔》中。

不仅大自在天与天妃对世尊佛具有信心,经典中还讲到世尊佛和观自在菩萨对其慈悲摄受,授菩提记别。授记等的情形,在《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中明显说到:大自在天子敬礼称赞圣观自在菩萨,祈请授无上菩提记别时,世尊告大自在天子曰,善男子,你将于广开世界中成佛,号曰自在。与此相同,圣观自在菩萨也授记邬摩天女于未来雪山右方世界成佛,号曰邬摩自在。

不仅如此,还说到实际上大自在天即是圣观自在菩萨的化身。如《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中云:“世尊告言,观自在菩萨,于其眼中而出日月,额中出大自在天……”以及《观自在赞·珍宝鬘》中说:“为度觉醒外道众,满月容颜喜额间,化现天子大自在,是故天王人王您……”文殊怙主上师所著《战场胜利续义明释·普照元音数术水晶明镜》中也说:“观音度母共同所化前,化现大自在天彼天妃。”

仁珍千寶仁波切:時輪金剛除了六支修法外,還有延壽法、命算、天象等等非常廣大的內容

仁珍千寶仁波切:

時輪金剛可以當作一個醫書。裡面有很多醫學的道理,我們的靈魂從母親肚子裡入胎到誕生、成長、最後生老病死的道理都在時輪金剛裡面;

時輪金剛可以是養生的法。裡面有一些長生不老的法門,希望美麗青春、身體健康、長壽無病的都可以修持,裡面有很多藥方和養生法;

時輪金剛也是命理學。一個人的運氣、興衰,或者是財、事業,全部都可以算;

時輪金剛可以當作一個天象學。西藏的天象學是由三個傳承合在一起,第一個是印度來的時輪金剛,金剛四座續,聲音應成續等等,很多密續裡面都有講到天象學;第二個是唐朝來的,漢地叫黃曆; 第三個是西藏本地的苯教傳來的一些天象學。時輪金剛當作天象學去學的話,太陽系、月亮系、或者是星星,或者日蝕月蝕等等,全部用時輪金剛的曆法可以算得出來。從時輪金剛傳入西藏到現在,很多人就把時輪金剛作一個天象學去研究;

時輪金剛也可以當作一個兵法。像《孫子兵法》一樣,裡面有好多戰術,包括如何打仗、如何製作武器等等;

時輪金剛可以當作轉運法,它可以轉變地理、風水,西藏很多地方為了改變地理風水都用時輪金剛十相大自在圖。

時輪金剛對整個人體都有描述,它能改變人體。通過內時輪金剛裡面講的氣脈明點的練習,可以轉變一個人的身體。我們內心中有痛苦的時候,外面就會有很多逆緣;內心中有正念、有快樂的時候,外面就有很多順緣。

麥彭仁波切的开悟

摘自《次第花開》希阿榮博堪布

還有一則故事是關於麥彭仁波切的。

他去求見蔣陽欽哲旺波,被傲慢的侍衛擋在門外。 麥彭仁波切奮力把門衛推到一邊,強行闖進院內。

一進去看見蔣陽欽哲旺波用斗篷蒙面坐著,他嚇得大氣不敢出,低頭乖乖跪在上師面前。

突然間,

蔣陽欽哲旺波從斗篷裡伸出頭來,一巴掌重重拍到麥彭仁波切頭上,大喝:“你是誰?”

麥彭仁波切顯現上當下便開悟了。

卡塔仁波切:摩利支天(光明佛母)的觀想

图文均来自网络

堪布卡塔仁波切:

雖然(觀想)摩利支天佛母用針線,把製造違緣的盜匪、小人的眼睛及嘴巴,全部縫起來了,但並不是希望他們從此嘴不能說、眼無法看。

事實上,這樣的觀想,對盜匪仇敵完全不會造成任何傷害。之所以將他們的眼、口縫起來,是為了要把他們內心的憤怒、嫉妒及嗔恨的煩惱,及看到東西就想偷,見到人就想搬弄是非的種種習氣,清淨去除掉,讓這些惡念不會生起。

使他們內心邪惡的想法、散布謠言、盜取財物的習性,自然而然的消失不見。當他們不再對行者心存惡念,進而造作惡業時,行者就不會再受到搶匪、小人的傷害,能得到保護。

《大忿怒續》中云:
一切菩薩當中,文殊菩薩的加持最大。
所有佛母當中,具光佛母的加持最快。
................
遍地香塗鮮妙雜花敷,須彌四洲日月頂莊嚴,
以此所緣諸佛佛土獻,願諸眾生清懈佛剎行。

祈禱之後,觀想從阿闍黎,和對生本尊心放射咒幔,從自身口中進入,並環繞於心間。接著跟著念誦:

ཨོཾ་ མ་ རི་ ཙྱཻ་ སྭཱ་ ཧཱ
嗡 瑪熱茲 梭哈

ཨོཾ་ མ་ རི་ ཙྱཻ་ མུཾ་ སྭཱ་ ཧཱ
嗡 瑪熱茲 曼 梭哈

ཨོཾ་ མ་ རི་ ཙྱཻ་ མུཾ་ ཧཱུྃ་ ཧཱུྃ་ ཕཊ་ ཕཊ་ སྭཱ་ ཧཱ
嗡 瑪熱茲 曼 吽吽 呸呸 梭哈

ཨོཾ་ མ་ རི་ ཙྱཻ་ མུཾ་ ཧཱུྃ་ ཧཱུྃ་ ཧཱུྃ་ ཕཊ་ ཕཊ་ ཕཊ་ སྭཱ་ ཧཱ
嗡 瑪熱茲 曼 吽吽吽 梭哈

空性之中蓮月上,茫(མུཾ)化無憂具光母,
金色右手賜勝印,左手執持無憂樹,
綢寶嚴飾皆圓滿,雙足半趺蓮月坐,
心月茫(མུཾ)字咒圍繞,放光寂護業盡成。

於您讚頌祈禱力,我等無論於何處,
貧疾螢鬥悉消散,正法吉祥祈增盛。

布達拉宮神奇的帕巴拉康觀音像!

图文均来自网络

☸️ 布達拉宮中,有一帕巴拉康木製觀音像,成像於西元七世紀前後;這尊高九十三厘米,寬僅有十厘米的觀音像,還有一個梵文的名字,叫“魯格夏熱”。

1、這尊佛像是藏王松贊乾布的本尊佛

松贊乾佈在創建吐蕃王朝的初期,他在當地首倡導佛法,可是按照《 西、藏、王統記》資料記載,松贊乾布需要“一位本尊作為修持的依估”,他就化妝成比丘,到尼泊爾去尋求佛像。

松贊乾布經過千辛萬苦的尋找,終於找到了巴拉康觀音像,這尊巴拉康觀音像被請回拉、薩後,因為他是松贊乾布的本尊佛,故此,它的地位和大昭寺中的釋迦摩尼佛一樣尊貴。

2、這尊佛像並非人力雕刻,而是自然生長的

根據《西藏王統記》記載,松贊乾布來到了尼泊爾後,他在尼泊爾南部森林地區,在一個牧童的指引下,隨著一頭水牛,走進了這片茂密的森林。

這頭水牛來到了密林深處,並在一棵高大的檀香木面前,開始繞樹轉圈,並將自己的牛乳撒到了樹上,隨後這棵巨大的檀香木便開始發光。

松贊乾布舉起了斧子,砍開了樹皮,他驚詬地發現,樹皮下面,竟出現了一尊觀音像,這尊觀音像被運回拉薩城,除了貼金之外,並沒有經過任何雕刻,便成為尊貴的觀音像,人們發現,這尊觀音像面容慈悲,法相莊嚴,雙眼深邃,竟比工匠雕刻的觀音像,還具有大慈大悲的神韻。

3、這尊佛像幾經失去,有幾經復得,至今已1300多年

藏王亦鬆德贊時代,當時的布達拉宮遭到了雷擊,宮殿起火後,許多珍貴的佛像都毀於一旦,可是木製的帕巴拉康觀音像,卻幸運地保存了下來。

達瑪烏冬贊時代,藏、地發生了戰亂,布達拉宮在刀兵之下,成為了一片廢墟,這尊神仙被移到帕崩崗寺,得以安全保存。

西元1616年、西元1717年,藏、地接連發生了兩場戰亂,在這兩場戰亂中,巴拉康木製觀音像先後兩次被掠走,可最後都奇蹟般的又回到布達拉宮。

1300多年的歲月,巴拉康木觀音像在布達拉宮中巋然獨存,就已經是個奇蹟,幾得幾失,又是一個奇蹟,而這尊神像是天然長成,更是一個奇蹟。

关于明珠多傑伏藏师的天法伏藏

图文均来自网络

南開諾布仁波切談天法,夢境中見到明珠多傑:

我從內嘉仁波切(Negyab Rinpoche)接受了所有南卻(天法)明珠多傑的伏藏法,同樣也從他那裡獲得大圓滿三部傳承。因為我是去領受「寧瑪卡瑪」——指大圓滿心部、界部和口訣部教法。當然我從內嘉仁波切是以比較傳統的方式接受到,沒有解釋太多,但有灌頂和指導所有一切。

我遇到這位上師(內嘉仁波切)時,我弟弟,當他十二歲時死了。那時我在學院獲知此消息,我上師給我休假允許參與喪事。每週我們邀請不同的上師,四十九天都依來的上師而作薈供,有的喜歡寧瑪派、有的遵循薩迦派,內嘉仁波切也作寂忿百尊法,我的姊姊她屬於寧瑪派,說這位是重要上師,說我是重要轉世應該要接受他的教法,當時我對大圓滿沒什麼概念。那時上師放我假但要求回來要考試,我問內嘉仁波切他說沒問題,內嘉仁波切他是為非常好的老師,因此在四十九天內他花了四、五天給我個人的指導。我還有一位學者上師卡查策林,他也幫助我,讓我記得根本密續,所以我們接受所有教法各把月。

那天晚上我有一個很有趣的夢,夢中我走在森林中,往前走有棵大樹,大樹後面有個瑜伽士看起來像小喇嘛,他坐在那像是在修法。我走近他看著我,我很驚訝問他是誰,他說是南卻明珠多傑。我想他怎麼會住在樹上,我知道他在古代,所以我很幸運可以接觸到他。我走近想接受加持和跟他求法他就消失了,連樹也不見了。我四處找尋,近處有塊大岩石,我想也許有洞穴他藏在那,但我沒看到洞穴。我到岩石右邊去,一會之後我看到有個不是像洞,在那下方有個老人,他不是南卻明珠多傑,我不記得他穿什麼,但我想我可以問他,他住在附近一定知道。我走過去,他看著我,我問他知道南卻明珠多傑在哪?他笑而不答,我說我看到他在大樹下但消失了也許到哪裡去了,他笑得更厲害了,說:「哈哈哈!如果他在樹旁你就過去找。」他一直「哈哈哈」笑個不停。後來他變成內嘉仁波切,我很不好意思,因為不知道他是我上師,沒有對他尊敬。

隔天課後我去找內嘉仁波切說我有個夢,我見到南卻明珠多傑,問他這夢什麼意思?他說:「這夢很有趣,也許你跟南卻明珠多傑有連結,因為那樹後面有他的寺廟和他的佛塔。」內嘉仁波切的寺院是內嘉寺,但他住在閉關處,那寺有南卻明珠多傑的大體,所以很多喇嘛來見這個覺登(Chorten)。既然我跟他有連結,所以我想我應該要接受南卻明珠多傑的教法。

我告訴我二姊這個夢和內嘉仁波切的解釋,我二姊夫他是一般人,但比我還知道大圓滿教法,是他提到寧瑪卡瑪我才去那的。我姊姊說我一定要跟內嘉仁波切要到所有南卻明珠多傑教法,我不知道怎麼求法,因為求法要準備所有「間達」,她就說沒關係她來準備奶油和所有東西,只要內嘉仁波切答應。我去問內嘉仁波切,他同意了。因此我給我學院的上師寫信延期,因為還有好幾冊的功課,有些根本密續要背起來考試,背書對我不是問題。當完成這些功課,內嘉仁波切還把南卻明珠多傑所有法傳給我。因此我學到所有南卻明珠多傑的法,持續好幾天才結束。這是我從哪接受南卻明珠多傑的傳承。因此我跟大圓滿同修會說我們使用這很簡單的方式來修。

南卻明珠多傑(Namcho Migyur Dorje, 1645-1668)是非常特殊的伏藏師,他十歲到十三歲期間,取出了十三冊的伏藏法。在寧瑪派,你知道最近圓寂的貝諾法王,我們曾邀請他來火山營傳法,他也是南卻明珠多傑的傳承之一,因此我為大圓滿同修會準備南卻明珠多傑的寂忿百尊法。「強秋」(Chang-Chog)亡靈淨化法非常重要。我們認識非常多人,許多亡者跟我們有關係,也有好壞關係,我們可以淨化他們,因此可能會召喚壞天氣。我不會像去年灌頂,但會給這個南卻明珠多傑寂忿百尊修法的真實義灌頂(tonwang),同樣包括口傳和修法指導。然後我們一起修寂忿百尊,並做「強秋」淨化法,然後我們迴向給這些亡者。

談到有些轉世活佛天賦異稟,南開諾布仁波切就是以明珠多傑為例子:

例如寂忿百尊是他十二歲時,他說他有金剛薩埵的境相,金剛薩埵解釋如何修寂忿百尊,這有整個指導不是只有幾個字。這類教法從他十歲直到十三歲為止,這段期間他的上師日噶阿謝(噶瑪洽美)為明珠多傑筆錄超過十三大冊的伏藏教法,所以他真是非常特別的伏藏師。十三歲後他接到指示他不用只是跟上師一起,指示說他應該去不同的聖地,還沒有被人發現的聖地,開啟這些聖地就有許多利益眾生的事,他們可以接觸聖地。他如此行腳也給予已寫下的傳承教法,所以慢慢流傳開來。當他快二十一歲就過世了,但即使活不長,但利益很多眾生。這教法變得十分有名,教法標題稱「南卻」(Namcho)系列,「南」是虛空、「卻」是法),那指大多數都是他的境相,所以這真是很真實可靠的(authentic)伏藏。

不僅是修法,還有不同的種類。當我讀天法,很驚訝,也永遠讀不完。例如在西方有占卜,天法伏藏中也有占卜,我們在西藏根本沒有,還有醫藥和星象,這是真正的轉世,所以毫無懷疑我們可以瞭解,他這種轉世就是化身(祖古,俗稱轉世活佛)。

頂果欽哲法王:“證悟高的人有必要念誦祈請文嗎?”

我曾經問頂果欽哲法王:“證悟高的人有必要念誦祈請文嗎?”

「擁有這種體悟的人就是所謂的"虛空瑜伽士",對吧?那麼,念誦會對虛空造成什麼危害呢?」

他回答: 「蓮花生大士說過‘我的見地高如天,我對因果取捨比粉細緻’,不是嗎?所以,唸“唵嘛呢唄美吽”或蓮師心咒,只會有所幫助,當然不會有什麼壞處!」

慈誠羅珠堪布:寂靜光明如虛空。

慈誠羅珠堪布:「口耳相傳的竅訣竅,往往就是幾個字,再說就是多餘的了!」
.
「寂靜如虛空」:如來藏的本性寂靜得猶如虛空一般,「寂靜」並不是萬籟俱寂、悄無聲息的意思,而是指平等一體,沒有任何清淨與不清淨的現象。
.
也許有人會說:你一會兒又說沒有任何清淨不清淨的現象,一會兒又說有光明的現象,這該怎麼理解呢?
.
其實二者是一回事,所謂光明,就是沒有任何「相」──遠離一切清淨與不清淨諸相,沒有時間與空間,所以叫做寂靜。
.
“如虛空”,我們常常提到這個比喻——寂靜光明的境界猶如藏地秋天的虛空。
.
因為藏地冬天常常刮風,天空中雖然沒有很多烏雲,但還是會有一些灰塵,看起來不是很乾淨;春天的時候又因為地面升溫,故而時常有氣流,會影響虛空的純淨度。
.
而夏天常常下雨,天上隨時會烏雲密布,所以虛空看起來也不是那麼澄淨。秋日的虛空尤其純淨,不存在什麼雜質、污垢,所以顯得特別地清淨、通透、澄然、明澈。
.
如果前行基礎修得很紮實,任何證悟的條件都齊備了,則僅僅聽到這麼一句話,都會當下開悟,通達心的本性。
.
一想想清淨如虛空的感覺,立刻就會恍如大悟。以前的禪宗祖師,與藏地脩大圓滿、大手印的上師們口耳相傳的竅訣,往往就是幾個字,再說就是多餘的了。
.
但大多數人的條件都不成熟,故而感覺不到這些字面的真正意義。如果前行、信心等條件不成熟,即使熟讀千經萬論,最終也只是字面上的理解而已,其他一無所證。
.
能不能證悟還是靠自己,前行修了,出離心、菩提心足夠了,透過金剛薩垛修法,把粗大的煩惱、罪業消除了,修曼札羅積累的資糧也差不多了。
.
修上師瑜伽修法,也對上師有了足夠的信心,這樣就可以不聽很多法,僅僅到靜處反反复復地思維、體會「寂靜如虛空」這五個字,都會證悟的。

顶果仁波切:心的真相

心的真相

心将经验分为主体和客体。心先认同主体“我”,然后认同“我的”这个概念,然后开始执着“我的身体”、“我的心”,以及“我的名字”。当我们对这三种概念的执着愈来愈强烈,我们愈来愈只会全心关注自己的福祗。我们对于舒适的追寻,我们无法忍受生命中令人厌烦的状况,我们全神贯注在享乐和痛苦、财富和贫困、名气和平凡、称赞和指责,全部都是因为“我”这个概念。

我们执着于自己的程度,让我们几乎从来不去想他人的福祗――事实上,我们对他人的兴趣不比老虎对吃草的兴趣大。这和菩萨的观点完全相反。自我事实上不过是一个意念的塑造,当我们了解到,所执着的对象,以及能执着的心,都是空的,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到他人和我们自己没有什么两样。我们通常照顾自己所费的心思,就是菩萨照顾他人所费的心思。菩萨如果认为投身地狱的火海可以帮助众生,他就会毫无犹豫的这么去做,就像是天鹅飞入凉爽的湖泊一样。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一而再地为所有众生的利益,许下广大的愿望。
当我们睡觉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愿一切众生达到究竟之境。”
当我们醒来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愿一切众生醒觉于证悟之境。”
当我们起床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愿一切众生均得佛身。”
当我们穿衣服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愿一切众生都知耻而谦虚。”
当我们点火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愿所有众生烧尽妄念之薪柴。”
当我们吃饭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愿一切众生食用禅定之粮。”
当我们开一扇门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愿一切众生打开通往解脱城之门。”
当我们关一扇门的时候。让我们想:“愿一切众生关上通往下三道之门。”
当我们走到外面的时候,让我们想:“愿我们能步上让一切众生解脱之道路。”
当我们上坡的时候,让我们想:“愿我能带领众生走向上三道。”
当我们下坡的时候,让我们想:“愿我能去下三道解放众生。”
当我们看到快乐的时候,让我们想:“愿一切众生达到成佛至乐。”
当我们看到痛苦的时候,让我们想:“愿所有众生之痛苦平息。”

顶果钦哲仁波切对心性的教导

不生,不灭——第二世顶果钦哲仁波切对心性的教导

缘起

十一世纪,伟大的印度瑜伽士帕当巴•桑杰三到西藏传法,在西藏的厅日村庄,他为村民讲述了“忠告百偈”。对于这些偈语,法国僧人和翻译家,马修•李查德启请他的上师顶果钦哲仁波切解说这些深邃的偈子,于是1987年,在西钦寺,上师顶果钦哲仁波切作了注释。马修翻译了这些顶果钦哲仁波切的注释。我们摘录这些偈子的51到59,它们都是为了详细说明无限的心性的。

A
在空性之中,旋转明觉之矛;
厅日人啊,“见地”就是:
究竟的解脱于“从任何事物中所获取的知见”。

顶果钦哲仁波切:我们的认识,我们的见地,应如天空般宽广,一旦发觉明觉在空性的中心生起,纷扰的情绪不再昏暗,反而成为其美妙的装饰。

不变的定见,是没有生、住、灭的,它伴随着觉智,这觉智观察着思想的起伏,犹如一个安详的老人,看孩子玩耍。困惑的思想无法影响明觉,不过是挥舞刀剑去刺天空而已。

帕达儿朋女士问米拉日巴:
当我安禅于海洋,
我心舒适真徜徉,
当我安禅于波浪,
我心动乱真悲伤,
教我吧,如何安住于波浪?
伟大的瑜伽士回答:
波浪本是海起伏,
任彼自安于广阔!

顶果钦哲仁波切:思想乃是明觉的游戏,生于明觉,返回于明觉。认识明觉是思想的根源,就等于是认识了思想根本就不存在生、住、灭。尔时,思想再也无法侵扰我们的心灵。

一旦我们追逐心念,我们就好象狗咬木棍,每次我们丢木棍出去,狗就穷追。假如我们替之以觉悟之智而观察,心之根源,我们会看到每个念头生起和消融在本觉的空间之中,从而不引发后续的念头,就好象狮子,他不追逐棍子,而是面向投棍子的人,对着狮子,你只能投一次棍子。

征服心性的本基,我们必须回到和认识念头的根源,否则,一个念头变成两个,然后三个,等等等等,我们不懈的猛击过去的记忆、预测未来,然后丢失了明觉和当下。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修行人正在将供养在佛坛上的大米分发给鸽子吃,此刻他突然回忆起在他修行前的众多敌人,这时他产生了一个邪念:“如果我拥有像门前这么多鸽子数量的士兵,我会轻而易举的战胜我的敌人。”这个思想困扰了他以至于他无法自拔,于是就离开寺院招募了一队人马去攻打他的敌人,然后造下了无比的罪恶。而这一切,仅仅肇始乎一念之差!

假如你认识我们思想之敌而不是强化他们,那么每个思想的起伏则均为明晰,且助益于我们怔悟空性。

B
在无念的状态,也不曾因散乱而抛弃观察,
厅日人啊,“禅修”超越于无记以及散掉。

顶果钦哲仁波切:倘若我们的心安住于明觉,不思考过去、未来,不攀缘外物,不陷于心思,安住于本然的安逸,在此状态,不需要铁腕或力防来停止我们的思想,“菩提”是指——心灵单纯的本然。一旦认识这“纯然”,我们应不费力的心之当下来维护它,然后我们会了解内在的解脱——无需阻念或畏惧念头破坏我们的禅修。

C
安住于本然天成,“修持”解脱一切执取,
厅日人啊,“行为”上不排斥,也不拒绝。

顶果钦哲仁波切:任运这单纯的当下,倘若你获得喜悦、成功、富裕、赞赏,观彼为如梦似幻吧。不要执着它们;假如我们被疾病、谣言、压迫、囚禁、审问所攻击,警醒而无须气馁,点燃你的大悲,愿为一切有情承担并消解苦痛!既无所得意,也不作悲哀,无论外境如何,安住解脱于安详自在。

顶果亲哲仁波切:每日的大圆满修持

每日的大圆满修持

作者:顶果亲哲仁波切

翻译:隐身乞丐图巴嘉措邓珠

一、大圆满的每日修持,不过就是发展一种完全“无忧”的“安忍”,一种对一切景况没有“局限”的“开放”。

我们应该把“开放”当成是我们情绪的运动场,同时没有任何矫柔造作与谋划地去待人处世。

我们应该全然的体验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情,不要把自己封闭成一只地洞中的土鼠。这种修持将释放极大的能量,一种通常因束缚在某个“参考点”而被压制的能量。在某刻也许会触发恐惧,但是用完全的“开放”来欢迎恐惧感,我们就会切断日常习气带来的此种障碍。

当我们从事于“探索空界”的修持时,我们应该发展对全宇宙的“开放感”。我们应用绝对的质朴和赤裸之心来开放我们自己。这就是强大却又平凡的“修持”——剥下自我保护的面具。

注释:“参考点”:

蒋扬宗萨亲哲仁波切也经常会提到这个单词——“参考点”。当我们专著并被束缚在某个“参考点”,或是某个“见”之上,我们和我们所专注的东西之间,自然展现了一种主客对立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明觉之心中是不存在的,在隆钦大圆满中,吉美林巴也用看山的比喻来解释这一点。

二、我们应把“禅修”与“感知及其感知区域”区分开来,我们不应变成死盯耗子的猫,我们应该了解禅修的目的不是“深深进入我们内边”或“从世界超脱”,修持应该是“自由”和“没有概念”,不为“专注”和“反省”所束缚。

巨大无遮的“自明智慧界”是一切事物的本基,是混乱的先初与终结。本初状态的明觉是对“开悟”与“不开悟”均无所偏党。众所周知的本净原始心,即一切之本基,她是一切现象产生的根源。她就是伟大之母,是一切事物初生与消融于“自然完美”与“根本俱生”的——大能之胎宫。

所有的显现都是完全的明亮与清晰,整个宇宙是开放和无阻,任何事物互即互入。

三、把任何事物都看成是赤裸的,明晰的,超脱于无明的,没有什么要达到或是被证悟。现象的本质自然的显现,自然的安住于超越三时之智的当下,每件事物均自然的完美——正如同它们自是。

一切现象显现于它们不断迁流变化的同一模式之中,此模式是意味着刹那变异的律动;然而,去超越诸法自身的刹那变异,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是五大元素之舞蹈,于此,一切“事物”不过是“能量”的表征,“能量”不过是“空”的表征,而我们是自己觉悟之心的表征。无论如何也没有勤修,解脱与证悟早已经在这里了。

注释:超越三时之智的当下隆钦巴在著作中说这是超越过去、现在、未来的秘密第四种时间。是安住于明觉智而超越时间的一种分位,被叫做当下,即所谓的俱四非三之智慧。

四、每日的大圆满修持不过是每天的生活本身而已,因为未成熟的状态并不存在,无需特殊的方式的行为,或试图达成一些超越真实的你的一些事情,不需要奋斗感去达到某些“奇妙的目标”或“高等的状态”。去为这样的“状态”去奋斗,不过是一种神经病,它局限我们,并且阻碍思想之流的自由。我们应该避免把自己当成是一无是处的人——我们是自然解脱的和无局限的。我们本来就明悟并且无所缺乏。

顶果仁波切:阿底瑜伽的核心

摘自《大圆满教示集》顶果钦哲仁波切

阿底瑜伽的核心教导我们:应该揭露心的本质,心的本质是流动的自然。认识心的本质就是认识唯一的佛,除此之外一切都意义不大。

阿底瑜伽认为凡夫心就好象一个在海边堆沙子的孩子,他不断的堆沙子,但不断的被大海冲垮。大海比喻无常,而我们的心总是不断的在抓取,一旦我们抓取的被摧毁,我们立即换下一个,但是还是被摧毁,虽然我们会有短暂的娱乐,但是它们会被冲垮,最终我们会感到很累,很痛苦。

就好象水遇到一个坎,然后在那里发生旋涡,但是绝对不能将那个旋涡认为是整条溪流的本质,那个旋涡不过是一个纠结,不是所有的水。

同样,我们心的本质是自然的流动,但是一遇到内在和外在的事物,它就开始抓取,然后发生旋涡,它认为自己是那个旋涡,忘记自己是整条小溪流。

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就纠结在那里,不肯出来,我们认为自己是轮回中的一员,是问题中的一分子,但我们不懂得在问题中放松我们的心,这样我们永远被我们是旋涡的假象给迷惑。

紧张的心就好象遇到冬天的水,它因为寒冷而结冰,同样,我们的心因为遇到某些问题而开始凝结,开始抓取,本来自然流动的心被冻结成一个点,是恐惧,是焦虑,是谋划,总之它离开了当下,它被冻结在一个孤独的地方,也就是说,整个心的活力无法释放,但是,你可以释放它。

当我们遇到任何问题时,或是没有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根本不用思维很多,不必企图改造什么,而是简单的放松在问题,或是非问题上,我们只要放松,一切就会淡化,退却,然后我们的概念会模糊,我们会开始发现自己无法承认和思考某些事情,在放松之中,一切思维和计划都自然的消失,但这是自然的过程,而不是逻辑推理。当一切都不知去向,你在没有边际和中央的,没有立足点和参考点的空间,这时的心仅仅是明晰的一种力量,这种充满力量的空间宁静的流动,没有任何事物能凝结它,那就是本觉,心的本质。旋涡的本质是溪流,冰的本质是水。只要你释放冻结,就没有轮回的冰,或是旋涡,然后只有广大的空间,和清新的光明。

阿底瑜伽的“见”是认识“本觉”。我们制造了轮回,因为我们把水制造成冰,然后把冰当成唯一的本质,但是我们一旦释放冰,水的本质就出现了,我们释放抓取、释放问题、释放我们的造作,我们的心就回到了本觉。本觉对任何事物都不留痕迹,它不停留在某个事物上,不为其而冻结,它好象广大的空间,但空间是死寂的,它却充满自觉的光明。

低层次的阿底瑜伽,他们分析一切都是心的影象,然后寻找心,心无法找到,于是在空之中,他们认识明朗的觉察,觉性在空间中感受自由的喜悦。但这种基于推理分析的“见”,被称为是比较造作的低等“见”。

中等层次的阿底瑜伽,他们停止思维,直接感受事物的鲜明,将一切视为明光,一切都本来解脱而无所谓造作。但是他们停止思维,还是一种造作的
“见”。

最高层次的阿底瑜伽,他们超越任何努力,在自然的放松之中,心性自然的显露,这是最直接的车却修持,属于最高的部。

但这三种最终都会达到一个效果,就是空与明的不二。

先从加行中试图发现心的根源,也就是观察每个念头的生、灭、住,但是,你将一无斩获,一切都消失了,只有明晰于空无。通过这个加行,你和念头的本质越来越熟识,你发现念头如幻,认识到他们空明的根源,同时经常安住在空明的当下,这是修止,很多人在这里开悟,但大多数人用它来熟悉自心,然后修空明之止,却不一定是大圆满的境界。

放松自己的身心,不要用思维来改变和扭曲自己,在放松之中,一切会自然的发生,一切“见”都会消失,你的“自性”会现量的体会到这一切——先是粗的,然后是细微的分别,它们都消失了,这不是意味着你在心里嘀咕,哦,他们消失了——不是这样,而是逐渐你放松了那个“冻结”的心,它不在抓取任何事物来作参考,它的本性就是“空”,然后却不失明晰,但只有你作,你就会日益的体验到这一切,由粗到细,有一段故事进入每个闪念,你将发现其背后无与伦比的巨大光明空间。从开始,你就应该坚持这样的修持,直到某次你留泪或是微笑,你见到如此美丽的心灵本质,它光辉的超越了任何轮回和生死的局限。

索达吉堪布:临终时的隐没次第

(图文均来自网络)

临终时的三种隐没次第

所谓死相,就是人在接近死亡时所出现的相,也叫隐没次第。本来隐没次第多种多样,但从浅显易懂的角度来讲,包括五根、四大、明增得这三种隐没次第。这些隐没次第是一定要知道的。否则,缺乏了解的话,到时候或许就来不及了。当然,如果是横死,就不会出现这种次第,神识在瞬间就要离开,那时候最好用刹那往生法。还有种情况是,有些老人发觉不到死相,因为他是在睡梦中死的,或是边念经,边吃饭,人就死了……我家乡的居士林就有这样的。这种死法,虽说没有任何死亡的痛苦,也算吉祥,但有一个问题是,他可能没有观想的准备,就在和平常一样当中死去了。而如果是生了病,倒是一种提醒,人也会考虑这个,甚至常常留意是否有死相,这样的话,反倒容易把握了。

五根隐没次第

五根隐没次第:按藏地的习惯,人如果实在不行了,就可以请僧人来念经了。当有人在枕边念经时,只是听到一片嗡嗡的声音,而听不清字字句句;或者,虽然没有那样,但别人的交谈等对他来说,也好像是从远处传来的声音一样,仅仅能听到声音,却听不清楚说的是什么,这时表明耳识已经灭尽了(如果只是病得久了,一时听不清楚,这还不一定是死相,别搞错了)。同样,眼睛看色法时,也只是模模糊糊,看不清究竟为何物,说明此时眼识已经灭尽了。以此类推,鼻根嗅香气、舌根品味道、身体接触到所触时,没有丝毫的感觉,那这就是最后的隐没次第了(如果是感冒或有其他疾病,感觉不敏锐,这个不必担心,应该不是。明显的隐没,像这里讲的这种,自己会发现的)。

这时候,旁边有善知识的话,可以请求为自己做个千佛灌顶。或者,如果得过大圆满灌顶,也修持过,甚至对本来清净有一些认识,只是此时自己观不起来,可以请上师或誓言清净的道友,为自己直指心性的本来面目。就像《上师心滴》讲的那样:就在你现在所认识的光明当中,不要退转,受持坚地。这样再三直指以后,我们就一定会记住的。好比国王吩咐下人,下人一定会聚精会神地聆听,并记住国王的话,同样,要离开世间的这个人,对旁边上师或道友为他提醒的观想次第,会仔细听受,并清晰记忆。即使不能做这些,旁边的人也可以看看,这个人的外气接近要断了,人也动不了了,这时就可以为他念颇瓦或助念,因为这也是超度的最佳时刻。

以上是五根隐没次第。在座的不妨想想,现在各位执著的根识受用,终有一天也会如此隐没的。

四大隐没次第

四大隐没次第:在五根隐没之后,首先是肉界融入地大。按《俱舍论》,人身上的肉、骨等坚硬部分称地大。当融入之时,身体会出现如堕坑中或被山所压一样的沉重感,在这种下堕、下滑的感觉中,有些临终的人口里就会喊“向上拽我”、“把我的枕头垫高”等等。普通人这时会害怕的,但修行人不同,因为他提前有准备。如米拉日巴曾在道歌中唱道:当初我因为畏惧死亡而入山修行,反反复复观修无常及死期不定,而现在我已获得无死坚地,早已远离死的畏惧。

尊者的确是我们修行人的典范。你们中的有些人也很不错,虽然很年轻,在家时工作、待遇也很优越,但一学佛法,心就被点醒了:待遇再好、容貌再美,终究抵不过死亡阎罗卒,与其在平淡琐碎中过一生,不如趁现在身心还健康时,到寂静地方修无常、求解脱,这样当我离开的时候,一定会自由自在、逍遥洒脱。我想很多人的修行、出家,的确是基于这样的思索。有了这样的思索,再加上精进的修行,到了那个时候,一定是不害怕,也不痛苦的。

肉界融入地大之后,是血界融入水大。融入时,会无法控制地流出口水或鼻涕等。接着是暖界融入火大。此时,口鼻全然干燥,体温从边缘向内收,这时有些人从头顶突突地冒出蒸气。最后是气界融入风大。按密宗的教言,人的身上有这五种风:上行风住于上身,起到呼吸的作用;下行风住于下身,起到排泄等作用;平住风住于中间,起到受持体温、分辨饮食等作用;遍行风主运动,身体上上下下的活动,全部由遍行风操作;持命风,就是执持生命的风,这些就是通常讲的外五风。还有内五风、密五风等很多风,《心性休息》、《句义宝藏论》等都有宣说。那么,当气界融入风大中时,上行风、下行风、平住风、遍行风全部收在持命风当中,以至于吸气困难,气息从肺部经过黑白咽喉而剧烈地向外呼出。

此时体内的所有血液收集在命脉中,心间依次流出三滴血,于是长长地呼出三口气,“哈、哈、哈”(有些只有一口气。有些病人病得很严重,长时间死不了,最后呼吸一次就死了),外气骤然中断。

到此为止,人就死了。在一般的医学里,不论中医、西医,他们对死亡也有描述,不过都是局限在身体方面,并认为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就是如此。但佛教不仅讲到了这些,而且对此后神识如何离开、如何经过中阴,乃至如何投胎或往生等,更有细致的分析。这种分析是不共的,也可以说,是世间的文学作品、乃至其他宗教教义中所罕见的。因此,我们遇到佛教,不说别的,能有机缘对这种知识获得准确的了解,已经是非常庆幸了。

明增得隐没次第

外气中断时,出现明、增、得隐没次第。

明相:在当时,从顶部来自于父亲的白明点快速下降(时间很短),外相就好似月光普照朗朗晴空一般出现白光,也如同白色的闪电;内相出现明、乐、无念中明的觉受,并且灭尽了三十三种嗔心分别念,这就是所谓的明相。此时,五根识融入意识。

增相:明相结束以后,从脐部来自于母亲的红明点快速上升,外相如同日光普照朗朗晴空一般出现红光,也如同红色的闪电;内相产生了大乐觉受,灭尽了四十种贪心分别念,这是所谓的增相。此时,意识融入于染污意识(第七识)。

得相:接着,白红二种明点在心间相遇(刚才是白明点向下来,现白光,具明受;红明点向上来,现红光,具乐受,此时二者于心间相合),神识进入到它们的中间,外相犹如黑暗遍布清净虚空一般出现黑光;内相生起无分别念的觉受,灭尽了七种痴心分别念,然后漆黑一片,突然间昏迷过去,这是所谓的得相。此时,染污意识融入阿赖耶识。其实这是每个众生都有的,只不过我们没学过,不知道而已。

后来稍微苏醒过来,出现了犹如远离云、雾、尘三垢的清净虚空般的基位光明,按《上师心滴》等教言,这叫近得(共有四相:明、增、得、近得)。此时,阿赖耶融入法界光明。这个地方很重要。刚才说,在心识入于两个明点之间时,人会昏厥一会儿。这个时间很短。之后就醒过来了,但此时的醒和平时不同,平时昏厥后醒过来,你可以站起来,但现在你的四大等已经融入,站不起来了,不过出现了基光明。就在这个时候,按照大圆满的说法,如果你以前修得非常好,就可以认识自性本面而入定,于法身位解脱;或者于报身位解脱;或者将心识观成“德”、“吽”等种子字,于化身界自由幻化,度化众生。这些都是不经中阴,直接成佛或往生。

如果是一个造了五无间罪、业力深重的人,虽然这个光明也会出现,但你不认识的话,以五无间罪业力的牵引,就会直接堕入无间地狱。或者,此时也会出现极乐世界的相。这种阿弥陀佛的接引,在隐没次第开始到昏厥之间,是有一些,但一般来讲,就在这个时候——你昏厥后醒过来了,以你善愿力的感召,阿弥陀佛会现前。如果不能在法身、报身中解脱,此时可以直接往生极乐世界。这是以前上师如意宝讲《空行心滴》时说过的。其实上师如意宝讲过很多窍诀,都是特别殊胜的窍诀。不过,也是自己业力深重,说好听一点是法务繁忙,说难听一点是琐事缠绕,因此一直没有修行。依止、亲近了如佛般的善知识,却不好好修行,这是我一生最遗憾的地方。虽然我也不是像恶人一样,无恶不作,但没有修行的人生,确实令人懊悔。

刚才基位光明过后,会依次出现法性中阴与转世中阴,这些是正行的支分,所以华智仁波切没有讲。稍微说一点对我们应该是有利的,可能尊者舍不得吧,说这是正行,就不讲了。不过,《六中阴》已经讲了五、六年了,不知道你们修了没有?有些知识还是要了解:临死中阴出现时怎么做,法性中阴出现时怎么做,转世中阴出现时怎么做……修行人在这方面有些准备,是有必要的。除了《六中阴》,在《上师心滴》、《杰珍大圆满》中,也都对中阴或闻解脱法要讲得特别细致。

以上讲述了五根、四大、明增得三种隐没次第。

心如狂象当调服~九住心

(图文均来自网络)

在藏传佛教寺院的墙壁壁画上有幅《修定图》描述修行者净化心灵成长之图。图用象来比喻学习佛法的几个阶段,意思是说人刚学佛时就像那不羁不驯的黑象一样,思想不开悟,障碍重重,必须加以强制。猴子和火焰是象征佛教哲理中所说的“心”。当魔障和心灵得到了净化,由强制达到了自觉自愿,就和那象的颜色由黑逐渐变白、脾气由暴躁变驯服一样,彻底开悟了。再看看那背景,山脚下水浪翻滚,沿途风光枯燥;而山顶上却是花红柳绿、白云缭绕。

出家人表用功修定的行者,他的钩索表正念,棍表正知,这些是他驯心的工具。大象表心,它的黑色表沉没。猴子表掉举。兔表细微的沉。在路上,有5种修定的进程上令我们分心的东西(色声香味触觉的外竟,对应眼耳鼻舌身):一面镜子,表色和色的诱惑。一对乐器,表声和其诱惑。一个装了香水的海螺,表香和其诱惑。水果,表味和其诱惑。一块布,表触和其诱惑。路上有一些火,这些火表四作意。在初修时火比较猛,越往上走,火越小,这指开始修的时候必须用功力度大和很刻意,到后来不必太力度大和很刻意了。

这幅图正是喻示佛教徒修习禅定必经的九个阶段,称为“九住心”。“九住心”亦可称为“九住定”是修习禅定的九个阶次,是初学行者勘验禅定修学进度,最具体、实际的准则。犹如宁玛巴的九乘次第,就像楼梯的台阶。上一个台阶,就会有不同的发现与收获。在玛哈瑜珈阶段,还会注重外在的坛城和供品;到了阿努瑜珈,就根本不强调外在坛城,而仅仅强调自身坛城了;到了阿底瑜伽(大圆满)的时候,心本来就是佛的坛城了,身体只是心的投影与幻像,最关键的还是内心。以下参考《成佛之道》所说,说明如下:

1、内住心—一般人都习惯将心外放,眼睛看到好看的就一直看,耳朵听到好听的就一直听,舌头尝到好吃的就多吃一点,原本清净的心,透过六根一直向外追求,于是本来清净的心就变成染污心、贪欲心、嗔恨心‥‥‥。习定,即是将散乱心收摄,让心意住在预设的“所缘对象”上,这是习定的第一步,称为“内住”。(行者手拿工具在追象但追不到,这时象被猴拉着跑,二者都为黑色。路上火很猛烈。这是说明在开始的时候,心完全不受控,必须很用力修,而且很用力修也不太见成绩。)

2、续住心—初习定者,虽然将心收摄于所缘对象,但无始来的虚妄心念,会习惯性的想到平日所做的一些事情,所看的一些景物,此时心就跑到所想的人事物上去。经过一段时间后,若忽而“正知”升起,又把心拉回置于所缘对象,可是一会儿又忘记,又想到别的事情,于是心又再次跑掉,经觉照又再拉回,像这样断续不定的来回于所缘对象,是修定的第二步,称为“续住”。(行者手拿工具在追象但还是追不到,象还是被猴拉着跑,但二者黑色少了一点点。这是说明在第二阶段的时候,心能在很短的时段里停驻在所缘上。)

3、安住心—此时,心已较习惯安住于所缘对象,妄念一起,即能发觉,并立刻把心拉回,心较安定,不会常常往外跑,这样的心境,称为“安住”。(行者的钩索绑到象了,象已不再被猴拉着跑,但还是跟着猴子。二者黑色又少了一点点,这时兔出现了,但注意看,在这时,象猴兔开始看向和尚了(前2阶段,象是看着追着猴的!)。这部分图表示在这阶段我们能摄心,心开始有一点点受控了,但一在外界干扰时就心散了)。

4、近住心— 心已能安住于所缘对象,对所观之对象虽然还不是很清晰明显,但只要有一念向外攀缘,便能立刻警觉。随时观照于所缘对象,称为“近住”。(和3差不多,但3者白的程度多了。这是说明在这阶段我们能摄心,但一在外界干扰时仍然心散。)

5、调伏心—从摄心向内,而至“近住”,皆是把心扣住在所缘对象上;到调顺的阶段,就会知道修定很好,体验到修禅定的殊胜。例如:看书时理解力慢慢增强,办事时精神较能集中,身也有了变化,心也能常处平静当中。所以身心之情绪变化皆能得到具体的改善。降服烦恼的力量也增强了,对于五欲、三毒、男女相之诱惑等,亦能以静制动,不容易为外境所惑。(现在行者不止钩索绑到象,连棍也出动的很好了,而且是行者拉象而猴子乖乖地拉着象尾巴了,象猴兔半白了。此时仍然有兔。这是说明在这阶段我们基本上已对粗的沉掉有控制了,但细微的还有。)

6、寂静心—调顺”是克服外境的诱惑,到了“寂静”,是降伏发自内心的杂念。如:曾经看过的录影带、电影、杂志图片、或思念乡里、国家等寻思。五盖──贪欲、嗔恚、惛沉睡眠、掉举恶作、疑。对这些,也能以内心的安定功德克制它了,不易再受它的扰乱。至此,内心是寂静了。寂静,如深夜的寂然无声一般,并非是涅槃的寂静,行者应知!(兔不见了,表细微的沉也受控了,但仍然有细微的掉举。这时象猴的白的程度已过一半了。注意这时火很小了,表示这时候只间歇用力保持定就足够了。)

7、最极寂静心—上面的寂静,还是以静定来制伏寻、伺等烦恼的,如以石头暂时把草压住,但被压住的草还蠢动著,并非烦恼心念全不现起了。现在已进步到,寻伺等一起,即立刻遣除。前四住心,是安住所缘的过程。但修止成定,主要是为了离欲恶不善法,所以定力一强,从五住到七住,就是降伏烦恼的过程。必静而又净,才能向正定迈进。(注意这时行者不必再用比较粗暴的工具了,只是轻轻地盯着象就足够了,猴子也投降了。这表示在这阶段,粗的沉掉早没了,细的沉也受控了,细微的掉举也几乎没了。)

8、一趣心—心已安住,不受内外不良因素所动乱,到了平等正直持心的阶段。就此努力使心专注一境,力求自然的、不断的、相续的任运而住。(注意这时和以上都不见有火了,猴子不见了,大象变得很白。这说明在此阶段时,能长期在定中了,心已完全受控。)

9、等持住心—这是专注一趣的更进步,工夫纯熟,不加功用,无作任运自在、自然的相续而住。习定至此阶段,就是要得定了。修定的方法不同,成就的时间,亦因人而异。但从最初摄心,到成就正定,叙述这一完整的学程,依圣者所说:修止的方便过程,不会超越“九住心”。所以基础定法之养成,应依此修习,要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进程,才不会生增上慢,而贻误了自己,伤害他人。习禅的最高目标,固然在转迷成悟,如果一开始便高谈迷悟的问题,除了少数根机深厚明利的人之外,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不切实际的。行者坐着修定,象很乖乖地躺在他旁边,驯的不得了。在第9部分的行者的心有彩虹延伸出来,这是说随等持住心后的境界和修持。彩虹路上的飞天和尚表身的轻安,行者骑象表心的轻安。最后,行者骑白象,而且有火和剑,这是表止观双运。这火和下面表四作意的火意思不同,这是指智慧火。剑是表能断轮回的无我智慧正见。

附:佛经典故(驯象调自心)佛本生如意树——具光王的故事

这幅唐卡是说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最初发菩提心的故事。象奴禀王说:“大王!我不是早已向王禀过,这象身已得调,心未调驯吗?我只能调它的身,但却不能调它的心。”国王问道:“那你听过有能调心的吗?”这时候调象师获得十方诸佛的神力加持,以此答道:“大王!身心二者都能调伏者只有佛陀世尊啊。”于是具光王当下生起极大信仰,生起了大悲利众的菩提心。

我们可以看到这幅唐卡中释迦佛的前方,有一位调象师正在拿着烧红的铁钩在对一头白色大象做驯服,那象看起来极其驯服乖巧,正如故事中所说那样调驯。在释迦佛左边画有一人骑在白象上,那象似乎在狂奔,象上的人手臂挥舞,眼见跌倒,也正是代表故事中释迦佛的前身具光王坐骑其上险些遇难的情形。

谁能调伏众生的心(典故摘自:《贤愚经.卷三》

一天,四众弟子、诸大国王、臣民在舍卫城给孤独园中,恭敬围绕释迦牟尼佛,聆听开示。此时大众心中不禁兴起疑问:“世尊过去生是何因缘,能发起如此广大道心,救度一切众生,而成就无上佛道?”阿难尊者知道大家心中的疑问,于是上前恭请世尊开示过去生发无上菩提心的因缘。世尊演说的当下,大众皆屏气凝神,百鸟走兽也寂然无声,专注地聆听这段殊胜的因缘:

久远以前,有一位勇健聪明、福德具足的国王,名叫大光明。大光明王和邻国友好,彼此和睦相处,对于邻国所欠缺的物资都不吝惜给予,而邻国的国王也能知恩图报,只要获得珍奇的宝物,都不忘致赠给大光明王。

一天,邻国国王打猎时,捕捉到珍奇的大白象,雄壮威武,见者欢喜,于是派人为白象装饰种种璎珞宝物,将其送给大光明王。大光明王收到这份稀世礼物,非常欢喜,召来负责驯服大象的象师散阇,嘱咐他说:“这是一只稀世罕见的白象,你要好好调顺它。”散阇奉命,每天尽心尽力地教导大白象,不久即将它调教圆满。完成任务后,散阇前往禀报大光明王:“大王!臣下已将大白象调教好了,您可以择一良辰吉时,试乘白象。”大光明王一听,非常高兴,立刻命人击鼓召集王公大臣。

在众人殷殷瞩目下,仪表堂皇、高大威武的大光明王端坐在身披璎珞的大白象背上,仿佛日出光明照耀大地,令人目不暂舍,大众不禁发出衷心的赞叹!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前往城外试乘,途中,经过一处大莲花池,池中有许多大象正在食用莲花根。这时年轻气盛的大白象见到象群,忽然野性大作,狂奔追逐母象,在漫天黄沙、天摇地动中,众象直往森林里奔去。象师散阇的调象功夫,此时完全发挥不了作用,在象背上几乎被震落的大光明王惊慌恐怖,不仅皇冠掉了,头发散落肩上,华丽的衣服也被树枝割破,遍体鳞伤,国王心想:“这次难逃一死了!”在千钧一发之际,骑坐在另一只象背上的象师散阇提议:“大王!快!抓住树枝。”大光明王奋力一跃,紧紧地抓住眼前的树枝,狂象奔离后,国王从树上狼狈地滚落地面,胸口仍砰砰地跳着,茫然地走出森林。

随后也抓住树枝、得以逃命的象师散阇匆匆赶来,见到大光明王,连连叩头请罪:“大王!请不用烦恼,等大白象欲心息灭,自会回到宫中,因为它已习惯了宫中丰美的饮食,再也吃不惯野外粗秽的食物了。”大光明王此时余悸犹存,生气地回答:“我再也不想见到你跟大白象了!这只象几乎害我丧失性命!”这时,急急忙忙追赶而来的群臣,一路担忧着大光明王是否已为狂象所害,沿途看到散落的皇冠、破碎的衣服及血迹,不禁心惊胆颤,等到看到面容惨绿的大光明王坐在树下,终于放下心中的大石头,即刻将国王迎请回宫。城中百姓,看到历劫归来、狼狈不堪的国王,也都心疼忧恼不已!

闯下大祸的大白象,此时正如象师所言,对野外粗秽的杂草及污浊的臭水再也吃不习惯,因想念王宫中清美甘甜的饮食,而乖乖地走回王宫。象师见了,立即前往禀报国王:“大王!大白象回来了,您要不要去看一看……”“哼!你还敢来见我!我再也不需要你及大白象了!”大光明王生气地说。象师知道国王气愤难消,大白象闯下这样的大祸终将难逃一死,象师心中怀着最后一丝希望,禀报大光明王:“大王!如果你不再需要我及大白象了,恳请大王给予最后一次机会,前往观看我如何调御大白象?”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大光明王同意了。

城中百姓风闻象师散阇将当众表演调伏大白象的方法,也都群集围观,一时人山人海,挤满了会场。散阇命人制作七颗铁丸,烧得赤红,带着大白象来到会场,象师心想:“吞下这热铁丸,大白象一定命终,大王或许会后悔,我再为大白象作最后一次的请命吧!”散阇上前,忐忑不安地禀告:“大王!这大白象乃稀世珍宝,只有具大福报的转轮圣王才能获得,今日它犯下了过错,理当处死,但是赐死了,就再也难得这样的宝物了。”大光明王余怒未消地说:“大象若尚未调教好,就不应该让我骑乘,若已经调顺了,为何又会发生这样的意外?我不再需要你及大白象了。”象师仍不放弃最后一丝希望:“可是,会不会太可惜了……”“别再说了,下去吧,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们了!”大光明王犹盛怒未消地回答。
象师知道国王心意已坚,大白象终将难逃一死,与其让大白象痛苦地让铁钩碎裂大脑而死,不如吞下热铁丸快速地结束它短暂的一生。象师含着眼泪来到大白象身边,低声告诉它:“吞下这热铁丸吧!否则你将被铁钩碎裂大脑漫长而痛苦地死去。”深具灵性的大白象听了象师的话,眼中含着泪水跪下,看着大光明王,希望他改变心意,然而大光明王转过头去,视若无睹。大白象环顾会场四周,没有一个人可以救拔它的性命,于是用象鼻卷起赤热的大铁丸吞了下去!火红的铁丸一下子将白象腹中烧得焦烂,大白象在痛苦中死去了!砰地一声,铁丸从白象身中滚出来,依然火红赤热!大众看了莫不低声哭泣。这时,亲眼看着大白象痛苦死去的大光明王,在错愕惊讶中也忘了自己差点丧命在象群中的愤怒,心中开始后悔了!

大光明王于是再次召来象师,说出心中的疑问:“如果你已将大白象调伏好了,为何在树林中不能制止它呢?”这时在净居天的天帝知道大光明王发无上菩提心的时机到了,于是运用神通力,令象师跪下回答:“大王!我只能调伏大象的身体,却无法调伏它的心。”国王问道:“那普天之下,有谁可以调伏身体,又能调御心理?”象师回答:“普天之下,只有三觉圆满的佛陀,能够善调众生的身心!”宿有善根的大光明王听到“佛陀”二字,身上汗毛竖立,继续问道:“你所说的佛陀,具有何种性德,为何具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力量?”象师说道:“大慈大悲的佛陀,具有二种殊胜性德,一是广大无边的智慧,二是深切悯念众生的慈悲心,广行六度万行,圆满一切功德。他既能调伏自己,也能调伏一切众生身心,皆令安乐!”此时善根萌发的大光明王一听,即刻从座位上起身,回到宫中,沐浴香洁,换上新衣,在王宫的高台上,虔诚向四方顶礼,焚香立下誓愿:“愿我所有功德,皆回向佛道,成佛之后,我誓愿调御自己及一切众生身心,如果有一人在地狱道中受苦,我亦不舍弃,誓当入此地狱,救拔他!”这时大地六种震动,天上乐音飘飘,歌咏赞叹大光明王的大悲愿心!天人们也由衷地请求:“愿大王成佛后,不忘度脱我们远离六道轮回之苦,愿在初转法轮的清净会上,也有我们的参与。”

世尊说完这段宿世因缘,告诉与会大众,当年的大白象就是难陀,象师则是现在的舍利弗,大光明王也就是我的前身,当时看到大白象身调而心不调的因缘,因此立下广大誓愿,调御一切众生身心,皆令发无上菩提心。

省思 《佛遗教经》云:“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众生之苦皆因心中的贪、瞋、痴、慢、疑炽盛,而纠结缠绕。佛法的智慧正是为了解开众生此一无明烦恼,令得清凉安乐,解脱自在。一段驯象的意外,开启了大光明王过去生的善根,发起无上菩提心,誓愿成就佛果,调御一切众生身心。因此佛陀十号,其一即为调御丈夫,让我们学习佛陀的智慧及慈悲,在佛法的滋润下,善调身心,广利有情。

藏传佛教中能改变风水的宝贝

(图文均来自网络)

藏传佛教中非常殊胜的能改变风水的宝贝,都是极具加持力的伏藏品祥瑞,并是由诸多成道活佛精心制作的咒轮。

可打印后装裱于办公室或家中,希望能护持大家六时吉祥、法雨常沐,诸事圆满!

时轮金刚坛城

时轮金刚是释迦牟尼佛所传的密中之密,一切金刚密乘之王。佛陀曾授记:时轮金刚将为生于末法时期的众生所弘扬。

时轮金刚坛城所在之处,能调解地、水、火、风四大失和,免遭各种灾难、洪水、火灾、战争、恶疾、传染病、不治之疾病,克服各种自然灾害的侵害。[转载]藏传佛教中能改变风水的宝贝

莲花生大师转运除障咒轮

藏传佛教中能改变风水的宝贝

藏传佛教中能改变风水的宝贝

下面这两个咒轮都是由四川大藏寺法台——祁竹活佛亲传,加持殊胜。

资财丰足咒轮

资财丰足咒轮系为确保行者能安心办道,不致为衣食所困而立。祈福大家在人间行走,能获得更多的生活保障,衣食无忧,活得更潇洒一些

藏传佛教中能改变风水的宝贝

怀摄咒轮

怀摄属于四小悉地--息、增、怀、伏中之怀摄,可以使人人缘旺盛。

这是祈竹活佛常给人用的能令诸事愿顺利圆满的怀摄咒轮,尤其是增加人緣、增强人脉的最佳版本。祈愿大家生意兴隆,拥有更多的人脉,才会拥有更强大的力量。

藏传佛教中能改变风水的宝贝

文殊九宫八卦咒轮

此咒轮聚集梵,藏,汉,三地破除各种凶煞之镇宅安居妙宝而成可悬挂于大门上或屋内或带身上,可防范因人、事、物、风水、地理所生的任何凶煞。度母除障修法圆满后要将坛城送至三叉路口焚化时就必须有一位具福德的长者高举此轮行前以除障祈吉祥!

藏传佛教中能改变风水的宝贝

 文殊九宫八卦的由来
   
文殊九宫八卦是由西藏密宗开山祖师─莲花生大士,为慈悲一切众生于世间因受时空、方位不吉祥所生障难,特聚集梵、藏、汉三地破除各种凶煞之镇宅安居妙宝而成。

文殊九宫八卦咒轮
   
正中分为三圈,外圈是十二生肖,是代表十二地支以纪年的十二种动物,配合天干演化成六十甲子。我们每人都有一个属相。接人待物,往往遇到其它属相之人,相生或克。
   
上方中央是佛教密乘主掌智慧、慈悲、力量的智、仁、勇三族姓尊–文殊、观音、金刚手等三大菩萨。其右方为时轮金刚,令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上、下等十方与年、月、日、时等时辰所组合的时空宇宙世界一切自在。
   
其左方是防护一切凶煞、障碍、驱不祥的回遮咒轮。正中分为三圈,外圈是十二生肖,表十二地支,配合天干演化成六十甲子。中圈是八卦为离、坤、兑、干、坎、艮、震、巽,代表火、地、泽、天、水、山、雷、风等八种事物。内圈是按龟背的九宫,分为九宫。第一宫为白色,象征叶物;第二宫黑色,色征魔,第三宫蓝色,象征水;第四宫绿色,象征龙;第五宫黄色,象征战神;第六宫白色,象征君王;第七宫赤色,象征妖;第八宫白色,象征地祗;第九宫红色,象征火。五行相配,三白图金,黑舆蓝属水,绿色属木,黄色属土,赤紫属火。
   
此图总括一切时间、方位、风水、地理。圈外有一怒目、獠牙、卷舌的四手凶神,就是掌理日月星宿年月日时的罗喉,俗称之太岁星君。右下方的咒轮是一切音声的韵母及缘起咒。作为增长善缘、福德,吸收日月天地间的精华。左下方的咒轮是回遮一切违缘,作依阴阳五行成九宫的遮止咒轮。将此咒牌悬挂于大门上或屋内,可防范因人、事、物、风水、地理所生的任何凶煞。阻挡一切奇灾异祸,趋吉避凶,转祸为福,百无禁忌。
  
如果有九宫八卦图在旁,则相当于拥有了十二种属相,无论遇何人何事。则天、地、时、日、月、星、辰都会相生相合,万事顺意。同理可解释宇宙中其它事物相生相合的道理。

佩戴文殊九宫八卦的好处
   
将此咒牌悬挂于公司门口或办公座位之后方、住家大门上或屋内佛堂,可防范因人、事、物、门向、地理、时空、之冲克所生凶煞、阻挡一切不祥灾祸,无禁无忌。于宅内安居者,不论钱财、婚姻、子嗣、人缘、名位、皆能随时日渐增咒力渐强,得诸佛、菩萨之加庇而善缘生生不息,灭恶缘而无灾祸,息疾病而添福寿、家安宅吉。

藏傳風水輪 ( 時輪九宮八卦圖 )

藏传佛教中能改变风水的宝贝

遣除道障的圣品——安巴根特

吉祥图案安巴根特,为甲修寺大宝日藏嘎瓦上师为利益诸有缘众生(尤其是汉地的熟缘有情),慈悲地特别在其家族秘密传承的古老法本中精选出来的最具加持力的伏藏品祥瑞,还于百忙中亲手绘制成图。
藏传佛教中能改变风水的宝贝

此伏藏吉祥图案为五方文殊师利菩萨之密意表法化现,如同文殊菩萨本身无二,具足菩萨身语意之圆满加持。

放置之处,可使一切乖戾变为吉祥圆满,身康寿,家合安,遣除各种灾障违缘,令风生水起,诸外道及小人皆可转变为自己修法上的顺缘,特别殊胜之处更在于如挂在佛堂之内,则不吉之人、忤逆罪者、有违三昧耶戒失毁誓言者、外道、魑魅非人类皆不会因其罪障而玷污佛堂圣洁。
对于生意人最大的作用就是消除各种潜在的灾难,去除各种前进的障碍。少一份风险,就多了一份成功的希望。
 
附:可改善家庭关系的风水图:                                           

藏传佛教中能改变风水的宝贝

新年解脱大图:                             
藏传佛教中能改变风水的宝贝

 

成就上师生前加持转世化身实例/乌金祖古仁波切

[转载]成就上师生前加持转世化身实例/乌金祖古仁波切

摘自《如是》乌金祖古仁波切 著

在康区,另外有一个天杰(Tenje)喇嘛,他是一个成就者,染上了严重的疾病,所有的肠子都挂在身体外面。

人们问他:“你今天觉得怎么样?”他说:“我很好,一点毛病也没有。”他们说:“但是,仁波切!请往下看,你有这些烂疮和伤口。”天杰喇嘛回答:“是的,那里看起来是有些不对劲,但是我很好,我一点也没有病。”

人们问:“我们认为您很快就会死了,所以请您告诉我们,你将会在哪里转世,这样我们才能寻找祖古?”他说:“是的,我可以处理这件事,叫我的弟子天达(Tendar)过来。”然后天杰喇嘛告诉他的弟子天达:“背着我往西走七步。”

当天达背着他的上师走那七步时,天杰喇嘛弹指说:“愿我的了证出生在你的心续之中。”之后,他指着天达说:“这是我的祖古,甚至在我过世之前,他就是我的祖古。他可以带领这个寺院吗?明天黎明之际,我将上演死亡的戏码,我将要回到我在密严净土的法界净土的家。”

隔天早晨,天杰喇嘛在太阳升起之际圆寂……

他的弟子天达后来说,从天杰喇嘛弹指的那一刻开始,他的心完全不散乱,他从未偏离本觉的状态。这位弟子后来成为众所周知的天达祖古,他具有和他的上师一样的了证状态,毫无差别。

附录:

关于正邪两种加持化身(活佛)的开示/晋美彭措法王

摘自《窍诀宝藏海》晋美彭措法王

有一种是加持者的活佛。比如在前世,他对自己后世做加持,本来不是他转世的活佛,但他以授记或者是通过梦兆的方式来作加持,这就会出现一些假名的活佛。但这并非前世那位高僧大德的转世,真正意义上就不是活佛。所以有些人本不是活佛,但为了众生的利益或某种甚深的密意,就以某种方式承认了一个活佛。还有在世间中阴转为道用的一些活佛。

另外有一些也可能是着魔的一种活佛。比如前世杀害上师的那个魔,就伪装成上师的形象,然后直接变成某人或是加持某人说是那位上师转世的活佛。因此希望不是活佛的,就不要以为自己是活佛。若真正有功德,那天人等谁也轻视不了你,但如果一点功德都没有,而你认为把自己的形象装得庄严一点,好像就变成活佛的话,那就太过分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顶果仁波切闭关教言

顶果仁波切闭关教言

南无格热字达玛呢耶!

顶礼上师长寿佛!

这次修贝玛长寿心要的同修们,我向你们开示:

初、从地狱到轮回之顶,最大的恐怖就是死亡,没有比死亡更大的恐怖了。修长寿佛就能在轮回最大的痛苦里保护众生得到解脱,初始的动机是发愿菩提心,这样来修长寿佛是最殊胜的。修得不共成就就可以和布玛莫扎、不生不死莲花生大士一样即身成佛。

二、全知无畏芽如来说:在一般生活上希望吃饱、住得好、施主多,为了名气来闭关,获得众生的顶礼、恭敬和供养,这样的欲望千万不要有。

密勒日巴说:吃穿是修行的一个条件,如果闭关修行是为了得到吃和穿是不如法的。要多想多念这句话,否则多少年的大闭关人会变成象老虎一样。仅仅住在和外人不接触的地方,门封上封条,在这样的屋子里躲着一个身体,没有什么作用。

大译师仁千松波闭关时是这样做的:

外闭:不与外人接触;
内闭:写字、画图、裁剪等等都不做;
密闭:普通的妄想(东想西想)都舍去。

这样发誓后闭关了12年,以无余虹光身飞往空行刹土。我们应当象他这样做。

三、在幽静山修法,每一座的时间越长、越精进,今生的贪爱就减少的越快,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也会越来越增长,这就是修行的心要。

如果不是这样,接受世间众多人的供养、顶礼,喜欢为人打卦、赶经忏等等,这样的事越来越多,连一分钱也想捞,守财奴的习气越来越重,越来越喜欢求财,出现这样的事情就是魔来诱惑障碍你了。障碍并不是妖魔给你一些恶梦,不是这样的,如果发现自己和佛法的距离越来越远,这就是障碍。

殊胜的修长寿佛就是明了自己的身口意与上师无量寿的金刚三处本来无别;自身观神,语念咒,意不离三摩地;重复的念、祈祷上师无量的功德;重复来契入三门神、咒、法身。

你们已经蒙上师的摄受,也得到了深奥殊胜的窍诀,有了一个修行人的名字。通过这样严格的闭关得到修证的把握,看到轮回的生活令人作呕,没有对世间八风的欲望,彻底消除八风的影响,需要自己的发誓。闭关的结果是观出离心、寿命无常的催促。平时要觉察自己的念头,破除自心以外没有一个在外面的神,破除神以外也没有一个心,神的境界和心无二无别中见到本性的面目,言语道断,这是无法指给你们看的。轻松、自由的认识到无言的境界,这样的认识修行打坐就是初始的、真正的入门。

继续得到定解的话,今生的贪爱慢慢消除了,对上师的恭敬、对众生的悲心、对修行的欢喜逐渐增加,是修神的验相。

在这个时代,于幽静山上,前行五加行的数量达到之后,就说:我修好了,自以为是老修行。不要这样想!

闭关几年后,身体壮一点,肚子大了一点,四座瑜伽没有真正的发誓,说自己是弟子们的福田,建大经堂,自己的妄想就更多了,事情也越多,以为此时需要找一个明妃,自己还俗了也不知道,还以为自己是大瑜伽士,产生比沙门、比丘好的贡高我慢,在很多人面前吹嘘展现自己建造了多少经堂、白塔、佛像。

不要追求名利之事!

真得到四句窍诀就要用心来修,这一年里,主要修生起次第长寿法,外、内、密总集的生起长寿法,很方便也很殊胜!

总的来说,证入修行时,前行皈依、发心、出离心、信心和精进种种不是不需要,但是和前行的皈依、发心、供曼扎、百字明、莲师心咒数量很多相比,前行窍诀里所说的–呕吐轮回的出离心、看破今生的信心、誓愿利他的发心、认识寿命无常而对未来的计划越来越短,这就是真正的前行,应该放在心中,这就是窍诀的精华!不要仅仅停留在文字上,而应融入自相续。

顶果仁波切关于阿底瑜伽的教授

关于阿底瑜伽的教授

直指本面无碍当下无造作,自心不离原始法身始自知,
如水凝冰内执外着即轮回,直然放下超越意度即自性。
深广海水映现日月无损益,内外显现游舞其中自无碍,
明性不灭自然观察中安住,妄念云雾消融无执晴空里。
光明大圆满即智慧上师心,见溶解处直观显现即解脱,
无始佛陀稳坐希奇轮回里,不离觉性解系均无在汝心!

阿底瑜伽的核心教导我们:应该揭露心的本质,心的本质是流动的自然。认识心的本质就是认识唯一的佛,除此之外一切都意义不大。

阿底瑜伽认为凡夫心就好象一个在海边堆沙子的孩子,他不断的堆沙子,但不断的被大海冲垮。大海比喻无常,而我们的心总是不断的在抓取,一旦我们抓取的被摧毁,我们立即换下一个,但是还是被摧毁,虽然我们会有短暂的娱乐,但是它们会被冲垮,最终我们会感到很累,很痛苦。

就好象水遇到一个坎,然后在那里发生旋涡,但是绝对不能将那个旋涡认为是整条溪流的本质,那个旋涡不过是一个纠结,不是所有的水。

同样,我们心的本质是自然的流动,但是一遇到内在和外在的事物,它就开始抓取,然后发生旋涡,它认为自己是那个旋涡,忘记自己是整条小溪流。

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就纠结在那里,不肯出来,我们认为自己是轮回中的一员,是问题中的一分子,但我们不懂得在问题中放松我们的心,这样我们永远被我们是旋涡的假象给迷惑。

紧张的心就好象遇到冬天的水,它因为寒冷而结冰,同样,我们的心因为遇到某些问题而开始凝结,开始抓取,本来自然流动的心被冻结成一个点,是恐惧,是焦虑,是谋划,总之它离开了当下,它被冻结在一个孤独的地方,也就是说,整个心的活力无法释放,但是,你可以释放它。

当我们遇到任何问题时,或是没有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根本不用思维很多,不必企图改造什么,而是简单的放松在问题,或是非问题上,我们只要放松,一切就会淡化,退却,然后我们的概念会模糊,我们会开始发现自己无法承认和思考某些事情,在放松之中,一切思维和计划都自然的消失,但这是自然的过程,而不是逻辑推理。当一切都不知去向,你在没有边际和中央的,没有立足点和参考点的空间,这时的心仅仅是明晰的一种力量,这种充满力量的空间宁静的流动,没有任何事物能凝结它,那就是本觉,心的本质。旋涡的本质是溪流,冰的本质是水。只要你释放冻结,就没有轮回的冰,或是旋涡,然后只有广大的空间,和清新的光明。

阿底瑜伽的“见”是认识“本觉”。我们制造了轮回,因为我们把水制造成冰,然后把冰当成唯一的本质,但是我们一旦释放冰,水的本质就出现了,我们释放抓取、释放问题、释放我们的造作,我们的心就回到了本觉。本觉对任何事物都不留痕迹,它不停留在某个事物上,不为其而冻结,它好象广大的空间,但空间是死寂的,它却充满自觉的光明。

低层次的阿底瑜伽,他们分析一切都是心的影象,然后寻找心,心无法找到,于是在空之中,他们认识明朗的觉察,觉性在空间中感受自由的喜悦。但这种基于推理分析的“见”,被称为是比较造作的低等“见”。

中等层次的阿底瑜伽,他们停止思维,直接感受事物的鲜明,将一切视为明光,一切都本来解脱而无所谓造作。但是他们停止思维,还是一种造作的
“见”。

最高层次的阿底瑜伽,他们超越任何努力,在自然的放松之中,心性自然的显露,这是最直接的车却修持,属于最高的部。

但这三种最终都会达到一个效果,就是空与明的不二。

先从加行中试图发现心的根源,也就是观察每个念头的生、灭、住,但是,你将一无斩获,一切都消失了,只有明晰于空无。通过这个加行,你和念头的本质越来越熟识,你发现念头如幻,认识到他们空明的根源,同时经常安住在空明的当下,这是修止,很多人在这里开悟,但大多数人用它来熟悉自心,然后修空明之止,却不一定是大圆满的境界。

放松自己的身心,不要用思维来改变和扭曲自己,在放松之中,一切会自然的发生,一切“见”都会消失,你的“自性”会现量的体会到这一切——先是粗的,然后是细微的分别,它们都消失了,这不是意味着你在心里嘀咕,哦,他们消失了——不是这样,而是逐渐你放松了那个“冻结”的心,它不在抓取任何事物来作参考,它的本性就是“空”,然后却不失明晰,但只有你作,你就会日益的体验到这一切,由粗到细,有一段故事进入每个闪念,你将发现其背后无与伦比的巨大光明空间。从开始,你就应该坚持这样的修持,直到某次你留泪或是微笑,你见到如此美丽的心灵本质,它光辉的超越了任何轮回和生死的局限。

心是一个玩耍的孩子,而本觉是一个睿智的老人,你不需要关闭眼睛和耳朵,不需要进入深深的禅定,一切都在你广大的空间中出现,却不流下冻结的痕迹,这就是本觉,永远不改变,但是我们不认识它,这就是无明,当本觉自己体验自己,这就是明觉,明觉是无明的敌人,两者不会同时存在。

本觉超越了任何参考,它绝对的空无,所以超越了“常”,但它又自发的明晰,它也不是“断灭”。它的空,就是法身,它的明,就是报身,这二者结合自然的流动,就是化身,假如执着流动凝结成自我的一个个小结,那就是凡夫心,这是一根、二道。

“修”是“无修也无散”,假如你认识本觉,那么它就是唯一的明点和本尊,就好象阿底峡大师说的那样:你一生修一个本尊,成就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你在本觉之“见”中,持续在其中,也就是说你的心不被冻结,自然的流淌,那么你就是修佛陀功德无二的禅修——在见中就是禅修,此外不需要任何的努力,不需要观想和持咒,修生圆次第。

顶果仁波切:佛法的核心

佛法的核心

佛陀开示的全部重点就是要让我们主宰自己的心。如果我们能够主宰自己的心,就能够主宰我们的身体和语言,如此我们和他人的痛苦就得以结束。但是如果我们的心充满负面情绪,就算我们身体的行为和我们所说出来的话语多么完美,我们都已经远离了正道。

要主宰自己的心,需要随时意识到自己所有的意念和行为,不断反覆地检查自己的心,负面意念一旦生起,即用适当的方式来对治。当正面的意念生起,则以回向来加强所带来的利益,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够达到究竟证悟。如果我们能够在平静和内省的修行中,保持恒常的觉察,渐渐地,就算是在一般活动和干扰之中,我们也能保持对智慧的认识。所以说觉察心是脱离轮回中一切烦恼的基础和解药。

佛法修行应该可以引领我们,不论是在禅定中,或者禅定之外,同样保持恒常的觉性。这是所有心灵开示的精要;没有这个,不论我们念诵多少咒语和祈请文,不论我们做多少的大礼拜和绕塔,只要我们的心是散乱的,那一切对去除难解的情绪丝毫没有帮助。永远不要忘记这最重要的一点。

顶果仁波切:修行的真谛

修行的真谛

(法王顶果钦哲)

心犹如相续的河流,假如你无法运用你的修持来把握它的每个当下,你做的持咒,观想,念诵,禅修,乃至谈吐高超的见地,显现高超的行为,这些都是在浪费时间。

修行的本质并没有任何奇特的地方,它的实质就是反复的深入我们的心相续,并且改变它,否则,这个宝贵的人身会被浪费,你用一生的时间追逐自己的念头,执着它所创造的轮回,实际上,就是在梦幻中迷失自己而不自觉。

每天从细微的小处着手,不要奢望神奇的辉煌,看穿这些虚荣的把戏,仔细观察自己的心吧。

即使在今生,你无法彻底转化你的心,你无法在证悟上取得多大的进展,只要你很小心的守护自己的三业,照顾自己的每一个念头,虽然你无法达到甚至是在睡眠中清醒,或是在重病还能控制自己的心,但是只要你努力的修自己每个念头,努力而虔诚的对待自己彻底的内在,而不是做外表的样子,那么,就好象曲吉旺波在《大圆满三要释吉祥王》中所唱的那样:”即使此生不成就,也内心安详真愉快。”为什么呢?从内在的层次,你已经转化了你的心,从而转化了你的生命,安详、慈悲、放下,已经展示出最大的成就。

成就分为外在的,内在的,秘密的,极其秘密的。

就外在的成就层面,先是心智的成就,但是你虽然掌握了伟大的知识,了解了高深的见地,但是很不幸,它们就好象是在衣服上的补丁,终究会要脱落。例如,我们在健康的时候会感到很自在,而且我们拥有佛法的知识,这一切以一种良好的自我感来暗示:似乎我们是不凡的圣哲,但是,当你遇到重病的时候,你浑身火烧而陷入昏迷,仔细看你的心吧,它根本不受到你的控制,种种接近死亡的业相在梦中显示,即使你厌恶他们而不敢堕入昏睡,但昏迷会迅速将你击垮,哪个时候,你的任何才智,学问,都帮助不了你,于是,修行人应该知道,在重病中出现世俗乃至恐怖的持续梦境,这是修行的耻辱,甚至,这是闻思的耻辱,没有投入修行,或是表面的修行,这是镜子上的雾气,维持不了多久。

其次是验修的成就,当喜悦和光明产生,巨大的宁静伴随深沉的陶醉,甚至可以看到各色奇异的景象,并且能预先知道事情的发生,这些体验就好象对山谷大声叫喊一样,你努力的叫喊,它给你很大的回音,但是随即就消失了。假如你努力的修持,各种奇特的经验发生了,但是记住,这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免无常,假如你想拥有这些体验,永恒的占有它们,那么,你就会经受好似捕捉水中的月亮一样的痛苦,它们根本就是无常,所以从验修的种种幻想中解脱吧,不企图占有它们,平等的看待它们,而不扰乱内在的心相续,哪怕是在广大的平等定见中,一切显现为不实际的五色烟雾或虹光,而能自在的穿越墙壁或是在岩石上按下手印,但将这些视为开悟的标志并产生我慢,这是着魔的开始,并因为我执而流浪轮回。

最后是广大的明智成就,这预示着我们平等的对待生活,安然的安住在广大的心性中,一切都成为庄严的自然解脱,于自心的智慧中,消除了执着和烦恼,慈悲并心胸宽广,生活之中任何的事物都无法搅乱这内在的明智,超越喜悦和悲哀,安然的任运于当下。

经由心的修持,我们经历各个不同的阶段,最终,我们的心成为空与光明的一味,任何恐惧或是希冀,都无法占据我们的心灵,这就是佛陀之道。

顶果仁波切:证悟的步骤

证悟的步骤

证悟的步骤有三:了解、体验和证悟。第一个步骤是理论性的理解,来自研读经文。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很稳定。它像一块布上的补丁,终究会脱落。理论性的理解不够坚强,无法让我们承受生命中的起起落落。一旦面临困境,任何理论性的理解都无法让我们克服它们。

禅定的体验像烟雾,终究要消逝。如果我们在一个隐秘的地方专注禅修,我们必然会得到某些体验。但是这一类的体验非常靠不住。有人说:”奔向体验的禅修者,就如同小孩奔向一道美丽的彩虹一样,会误入歧途。”专注而密集的修行可能会带来一霎那的通灵,也会让我们看到某些成就的征兆,但是这一切只会增加期望和傲慢――只是一些魔鬼般的骗局,障碍的来源。

好的状况比坏的状况更难处理,因为好的状况更令人分心。如果我们得到一切所欲――财富、舒适的房子、衣服――应该把它视为幻觉一般,像是在梦中得到的财产,而不要对它产生一种惯性的执着。如果有人对我们生气,或者威胁我们,我们反而比较容易修忍辱的禅定;如果我们生病了,也比较容易面对。这些都是造成痛苦的因,而痛苦本身自然会提醒我们想到佛法。所以说,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些困难的遭遇反而比较容易融到自己道途中。但是当一切都很顺畅,也感觉快乐时,我们的心会毫无困难地接受那个状况。就如同我们全身涂满了油,执着很容易在无形中渗入我们心中;它会变成我们意念的一部分。当我们开始执着于有利的状况,我们几乎会开始迷上自己的成就、我们的名、我们的财富。这是非常难去除的。

但是拥有证悟的人就像一座壮丽的山,无法被任何风动摇,就像永远不变的蓝天。好的状况和坏的状况,即使来几千个,都不会形成执着或排斥,不会造成任何期待或怀疑。经文这样形容,如果在他一边站着一个人,拿着檀香扇子帮他煽风,另一边站着一个人拿斧头准备砍他,他不会较高兴有人帮他煽扇子,也不会更恐惧有人要砍他。这样的人,所有的迷惑都已消失贻尽。不管任何情况,不论有利或有害,都会让他在道途上有所进步。

顶果仁波切:觉性

觉性

如果我们能够分辨心及觉性,
因而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本性,
究竟的见地会渐渐清楚。

即使内在觉性现在还不清楚,
就只要不让心散乱于外,即可行;
因为觉性就在心的甚深处。

他们说,那就像是水和冰;
水和冰不完全一样,
后者是固体,抓的住。
但是溶化的水和冰无别,
所以在实相中,水和冰非二,而是同一。

同样的,心,因迷惑而非觉性,
当我们领悟心的本性,心即与觉性无别。
心与觉性虽相异,
却无法经由推理分析而分辨。

有一天,当我们对觉性的信心增长,
心,就像无智的小孩,
而觉性,就像一个充满智慧的老者。
觉性不会追逐心,而会超越它;
安住在放松、宁静的状态中。

心无形、无色,无体;这是它的空相。但是心可以知,可以觉察无限种类的现象;这是它的明相。这两种面相无二无别,空性和明性,就是心之原初、相续的本性。

现在,我们心的自然清明被迷惑所遮蔽。当障碍物渐渐被清除,我们会渐渐揭露出觉性的灿然,直到一个地步,就如同在水面上画一条线,画下去的那一霎那,线便在水上消失,同样的,你的念头在现起的那一霎那,同时即解脱。以这种方式体验心就是接触成佛的源泉本身。当心的本性被认出来,就叫做涅槃;当它被迷惑所遮蔽,就叫做轮回。不论是轮回或涅槃,都从来没有离开过究竟的相续性。当觉性到达最饱满的状态,迷惑的堡垒就会被攻破,究竟的城堡,超越禅定,可以永久把握。

顶果仁波切:心灵之歌

一、善友与上师

水晶放在哪一块布上,就会透出哪一块布的颜色,可能是白色、是黄色、是红色,或者是黑色。同样地,跟你在一起花时间相处的人,不论他们影响是好是坏,对于你的生命和修行的方向,会有极大的影响。

我们应该花时间和真正心灵的朋友相交,这会让我们对所有众生充满爱,同时也会让我们看到什么是负面情绪和憎恨。和这样的朋友在一起,学习他们的作为,自然让我们浸淫在他们优良的特质中,就如同环绕金山飞行的鸟儿,沐浴在金色光芒中。

为了让自己从六道轮回痛苦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达到证悟的全知,我们必须依赖一位真正的老师。这样的老师,他的一切思考、言语和行为全然依据佛法。他能够告诉我们,怎么做才能在道途上进步,怎么做才能避免障碍。一位真实的心灵老师,就像是一面帆,能够让一艘船飞快的渡海。

如果我们相信他的话语,就很容易找到六道轮回的出口,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是那么珍贵。证悟,并不只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就可以达成,修行的每一个阶段,不论是依据经教或密续,都需要一位够资格的老师讲解。

话说过去的佛,现在的佛,以及未来的佛,都必须跟随一位老师才能够成佛。

佛陀的开示广大,密法传承众多,涉及的主题无尽。缺少老师的精要指示,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如何把这么多的法教浓缩到精要的点上实修。

虽然上师在我们面前呈现的是平凡的人形,事实上,他的心与佛无二无别。上师和佛陀之间的唯一差别,就是上师对我们的慈悲,而这个慈悲事实上已经超越所有过去的诸佛――因为虽然过去的诸佛都已达到完美的证悟,但是我们既无法亲自见到他,也无法听到他的开示。而我们的心灵老师,是在我们此生中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可以见到他,从他那里得到指示,引导我们离开六道轮回的泥泞,走向证悟。

二 、拨开迷雾

为了验证无生自性,我们必须溯源而上,认清我们意念的源头。要不然,一个念头会带出第二个念头,第二个会带出第三个,永无止尽。我们经常被过去的回忆所骚扰,被未来的期望所牵引,当下却毫无醒觉。

是我们的心,引领我们进入娑婆的迷途。对心真实的本性盲目,紧紧抓住自我本性所幻化出来的意念,以至觉性被固化成像是”我”和”他”、”可欲”和”可恶”,以及许许多多其他的概念。这就是我们创造娑婆世界的方式。

如果不让念头固化,如果能够认清念头的空性,那么每一个在心中生起和消失的念头,都能够让我们对空性的体验愈来愈清晰。

在最冷的冬天,寒冻使得湖川结冰;水变成固态,能够承受人、动物、和车。春天到来,大地和水温暖起来,开始解冻。冰原来的硬度到哪里去了?水是柔软的、流动的,冰是硬的、尖的,我们哪能说它们相同?但是我们又不能说它们不同,因为冰不过是固化的水,而水不过是溶化的冰。

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觉受也是相同的。执着于现象的真实性,因吸引和排斥、享受与疼痛、得与失、有名与无名、称赞与责怪而感到痛苦,会在心中起了固化作用。我们必须将概念的冰化解为内在自由的水。

六道轮回和涅槃的一切现象都像彩虹一般的现起,而跟彩虹一样,他们并无具体实存。一旦我们认识到实相的真实本性,也就是本性为空,却同时能现起为万象的世界,那么我们的心将不再受幻想所驱使。如果我们知道如何令念头在现起时即自我消融,它们就会像飞鸟划过天空一样地划过我们的心――不留下任何痕迹。

保持这种单纯的状态。如果遇见快乐、成功、繁荣,或者其他有利的条件,把他们视为梦和幻象,不要执着于它们。如果患上疾病、被人毁谤、权益被剥夺,或者遭受其他身体上或心理上的折磨,不要灰心,反而要重新燃起慈悲心,发愿因着自己的痛苦,愿所有众生的痛苦能够烧尽。不管什么状况生起,勿喜勿悲,在不可动摇的宁静中保持自由、安适。

三、慈悲与菩提心

无始以来,每一个无尽生命都有父母。所以说,每一个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母亲或父亲。每当想到这些曾经是我们父母的众生,长久以来,无助的在轮回中流荡,就像是迷了路的盲人一样,我们不得不对他们生起极大的慈悲,但是光有慈悲是不够的,他们需要实际的帮助。但是只要我们的心还深陷于执着的束缚,就算给他们食物、衣服、钱,或者单纯的善意,最多也只能带给他们一种暂时而有限的快乐。因此,我们必须寻找一种方式,让他们能够完全从痛苦中解脱。而唯一的方式,就是踏上心灵之道,先转化自己,然后我们才有能力转化他人。

慈悲应该是对所有的众生都没有偏见,不去分辨哪些是朋友哪些是敌人。而且应该在心中持续保持这种慈悲,以作出正面的举动。即使是献出一朵花,或者念诵一个咒语,都应该加上一种希望,愿所有众生,没有例外的,都能够得到利益。

过去时代伟大的老师们认为,最珍贵的开示就是智慧与慈悲的无二无别。他们培养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而由这四无量心中,帮助他人的能力,就会毫不费力的自然现起。因着对所有众生慈悲的动机,我们应该在心中坚定的发愿,为利益一切众生而证悟。没有这个发心,我们的慈悲,只不过是真正慈悲的仿制品。据说:”祈愿他人快乐――即使是想危害我们的人――是完全快乐的泉源。”当我们最后到达这个境界时,对所有众生的慈悲就会自然现起,完全无需造作。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必须全力专注去完成众生成佛的承诺,直到我们清楚的看到,平凡生命中的一切活动是多么了无意义且充满无谓的困扰。众生在这艰困时代中退化的状况,不免令我们撼动而悲伤,而在心中生起一种强烈的决心,要从娑婆世界中解脱出来。如果这样的态度真正生根,大乘佛法的功德和成就绝对会从中生长。但是,如果从娑婆世界解脱的真实决心,没有深深种植我心,我们的佛法修行,就没有办法真正完整地发展。

所有生命都希望快乐,不希望痛苦。我和他人之间的重大差别就是在数量上――我只有一个人,而他人无数。所以说,跟无量其他众生的快乐和痛苦相比,我个人的快乐和痛苦是完全微不足道的。真正重要的是其他众生快乐还是痛苦。这就是决心达成证悟的根基。我们应该希望他人快乐,而不是我们自己,尤其应该希望那些我们认为是敌人,以及对我们不好的能够快乐。不然的话,空谈慈悲有什么用?

顶果亲哲仁波切:直指心性

顶果亲哲仁波切:

我们的禅修正确吗?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进步?我是不是永远无法达到我上师的水平?–挣扎在希望和恐惧之间,我们的心永远无法安宁。

由着我们的性子,我们的修持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我们执着静修时出现的好觉受,在散乱时又放弃禅修,这些都不是正确的修行之道。

无论我们思想怎么变化,我们必须塌实的去次第修行,日复一日;直观我们的动念并回归到它们的本原。我们不应该奢望能立即得到日夜安禅的能力。

我们开始禅修于心性,开始最好先短点时间修行,但每天多作几次;坚持下去,我们渐渐的会认识到自己的心性,证悟越来越坚固,到此,念头会丧失制宰我们的能力。

“空”是法身的实性,是绝对身,但不是简单的虚无。它本自就具有遍知的能力。这就是“明”
,或是俱生法身之“觉”。法身非因果之所造,它是心的原始本然。

认识到本然自性,正如无明黑暗中升起慧日,诸暗顿然消除。法身之明性不是像月亮那样盈亏,而如同太阳中心散发的不变之光。

无论乌云聚合,自性之天空却无污染,无论乌云消散,自性之天空却无改善。这天空无亏损和增益,它无改变。这正如心性:念自来而无损害,念消融而无改善。心性乃空,显现为明,此二者是心性一体之二相。将自己系缚于空、明的概念–就好象它们是实体一样,那是没有益处的。根本心性乃是超越一切概念,定义,分割的。

“我能在云端行走”,孩子说,但是假如他到达云端,他会发现无立足之地,假如一个人没有审查心念,那时便有坚固的心念显现;但是假如他检查心念,结果会一无所有。这就叫做现空不二。心之空性不是“无物”,不是在无记的愚钝里,它本来自发拥有本然知觉之明性力用,这就是所谓的“明觉”。空明二者,无可分离,本质一如,犹如镜面与其内的映像。

心念自显于空,又收摄于空,犹如面孔在镜子中出现又消失,面孔并非存于镜内,当它不再于镜中显现时,它也没有真正消失,镜子本身也无任何改变。因此,在前往修道之前,我们呆在所谓轮回的浊相之中,在那里,表面上为无明所统治。当我们趋入修道,此处无明与智慧混杂参半。然后最终,我们证得正觉之刹那,惟有纯智存在。但是在一切修道之道路上,尽管有转化的表面现象,但心性却从来无改:它不因入道而亏损,不因证道而改善。

纯净涅盘,本初智慧不可思议广大的性质,是吾心之本质,无须造作创生,非新成者,仅仅经由净化之证悟而得以显露,这就是修道。最后,若以最了义之观点,此等均为性空。

故此轮回是空,涅盘是空,故而,无一物是恶,无一物是善,认识心性之人解脱于对轮回和涅盘之欣与厌,卓如稚子,净观世间,无美丑好恶之概念,不再掠食于二元执取–此亦欲望与厌恶之根。其无目的担惊受怕,害怕“生活被终结”,好象另一种孩子,他们喜欢建造沙碉,然后在沙碉坍塌时哭喊。看那些冲进困境的人多么的幼稚啊,好象飞蛾扑火,一如觊觎其贪求者,铲除其憎恨者。不如放下重担–一切虚幻执取之重负。

佛果自具五身,显现身、大乐身、绝对身、本质身、不变金刚身,此等均非我等身外觅得,与我们自心无可分离,一旦我们证悟之,无明即结束。我们无须外觅菩提,商主在整个纯金之岛登陆,无论如何努力,都不会找到单独的一块石子,我们必须知道一切佛德均早已常驻吾内!

顶果钦哲仁波切:具有加持慈悲海

摘自《顶果钦哲仁波切大圆满教示集》

1、具有加持慈悲海

啊拉拉火!

虚幻心声犹如空谷音,似是实有寻觅无所得,
自然安住无云晴空里,显现赤裸智慧光明日。
得失未能动摇此一心,无改空明超越思议中,
一切解脱轮涅成一味,展现大悲姿彩哎吗火!
有缘尽归依大怙主您,转心向法吉祥啊拉拉!
舍弃今生来世并私利,为利有情转识成菩提,
安住广大无执智慧中,大悲悠然恳请普加持。
吉祥胜主于我顶乐轮,恳请加持再三涌欢泪!
钦哲多杰

2、觉相三身金刚道歌

南无格热! 顶礼上师!
耶因多尼么节坡美节龙纳 无始基位法界不变无转中
喔我曲格喇嘛西若德么许 本性法身上师不住于外境
嘎到融喔西比索瓦西点纳 清净自现面目明了中祈请
达瓦龙德节瓦新吉融落西 正见圆满究竟而赐予加持

耶农我萨千波恰达就昂德 基位显现广大光明普照中
融想龙格喇嘛西若德么许 自性报身上师不住于外境
论知玛句昂要索瓦西爹纳 任运无造作中安住而祈请
刚巴融要恰瓦新吉融落西 修习自住显现而赐予加持

松句因日(以)尼思美巴姨西思 法界自觉双运无二无别中
土节知格喇嘛西若德么许
大悲化身上师不住于外境
松句耶西若母索瓦新爹纳
双运般若智慧游戏而祈请
修巴融卓爹千新吉融落西
行位自解大乐而赐予加持

千诺喇嘛千诺融尼节耶西
知道根本上师知自处妙智
融日(以)德扎美比西若德么许 自觉具足无离不住于外境
日(以)匝母古爹比索瓦西爹纳 觉性力之恭敬信心而祈请
直布格西耶美融卓德座吉    果位四身无别自解愿赐予

宁炯尼解色就日(以)康拉雷比
出离悲心种子凉处种姓触
先盘帕新住格美读冬直布
利他般若六度花朵与果实
曰(阿)贼囊千根给多日(以)强恰比 殊胜美丽花园全知周遍满
特蒙浪就样点足巴热座吉
共同道位一切功德愿圆满

翁西赛雄格巴达来色尖比 四灌如设计美观之纯金线
仁尼仁千诺布晨瓦耶多霞 二次第摩尼宝串成长璎珞
求腾我直贼比千琼给间毕 共不共成就美丽得体装饰
仁增西耶融措达巴巴作吉 愿得四种持明具足容貌时

曲捏恰达囊科阔与得恰比 法性普遍照耀虚空一切处
我萨捏滴增赛他里巴农威 光明如日月辉光普遍显现
直扎耶西悲母囊龙给贼比 离二障智慧莲花森林美满
当尼楞吉直比嘎当拉觉作 二利任运欢喜节日愿成就

此文依心中所想如实而说,恭敬祈祷上师之悲歌,出自多康东面出生之老人(顶果仁波切)口中,写于自然大供塔前。

此觉相道歌共分七段,一至四段的内容是无上金刚乘的见、修、行、果,第五段的内容是共同三藏十二部的精华–出离心、利他菩提心,第六段是不共密乘四灌生圆二次第,第七段是佛果地的境界–法性光明。

莲花生大士:超越疾病和疼痛的窍诀

[转载]清净身体疾病和疼痛的窍诀! <wbr>莲花生大士开示

摘自《莲师心要建言》第六章 除障珍宝宝库

答复益西措嘉的提问

措嘉再次提问:请鉴知我,殊胜的上师!禅修尚未稳定的瑜伽士不是应该致力于净治障碍吗?行者应该如何清净修行道上的障碍呢?

莲花生大师答道:听着,措嘉!关于净治修道上的障碍,有四个部分:净治三摩地暂时体验的障碍;清净身体疾病和疼痛的障碍;清净概念性思维及心中神魔的障碍;清净由违缘引起的暂时染污所生的障碍。

第一部分,关于净治三摩地暂时体验的障碍:昏沉意味着无法体现灿然的明觉,无法以明性的体验充分融会其中。由于困倦之故,昏沉于是又混杂了昏睡的状态。

掉举不安意指心识向外移转到某个对境,或是追逐某件事物。外移指的是专注力无法保持镇静。散逸就是陷在对某个他物的感知中。不定就是可以镇静一小段时间,但无法长时间地维持。潜流是你的注意力未被注意到正在移动着,但你却以为注意力仍然维持静止不动。

掉举不安有两种。“他物引起的掉举不安”意味着由于某些情境,意识变得激扰不安。另一种是“自身造成的掉举不安”,则是在禅修之中生起了一种想着“真安静!真清明!”的细微觉受。

昏沉与掉举是由无法专心、不知不觉陷入漫不经心之中所造成的主要过失。

感到昏沉时,要将注意力引导到心间。专一且如如不动地禅修时,要保持专心和全神贯注。透过这样的方式,你将不会屈从于昏沉或昏睡无力,而是能保持在修道上。

当感到掉举、扰动不安时,要将注意力引导到脐下部位,保持专心与全神贯注,并如如不动地禅修。透过这样的方式,你会变得全然专注一心,而不会成为掉举或散逸等过失的猎物。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注意力很专一且完全集中的话,是不可能会变得昏沉或是掉举的。

现在要说的是利用对三摩地有益的事物作为道用。乐、明、无念的善妙三摩地;慈爱、悲心或出离心,抑或坚决、明确的虔敬心,这些全都有着透过身体和言语的戏论造作而来的体验之味。这些体验是风息,经由嘴部穿梭,其中也会发生成为我执猎物的危险,因此使用口诀心要来体受这些体验,是异常重要的。要了解这些都是依赖二元心而生起的暂时体验,要保持这样的心态,然后洞彻每种体验的体性。保持在这相续之流中,不执着困难和爱执,然后这些体验就会逐渐现为无二元觉性的本质。就如此保任这般相续之流,不去攀执或助长那些暂时的体验。

如果你感受到喜乐的体验,要立即断除对它的执着。如果你因为心中涌现强烈的悲心而泫然欲泣,要了解到,见地的关键要点就是去认出明觉。不要沉浸在体验的感受中,而是要维持于禅定的相续中。

体验也可能是鬼魔的幻变呈现。为了避免你沉溺于助长鬼魔的幻变,我将教你利用有害之体验作为三摩地助伴的心要口诀。

无论发生什么事——生病、痛苦、心痛,或是强烈的疲倦,要知道这些都是暂时的体验。不要气馁或认为这是不幸的事。要让所感知的对境及能感知的心自然展现,并被解脱。不要将这些情境看成过失抑或美德,而是要让这些情境自然而然地生起,让它们自行解脱。

现在我要解释如何增长这些体验,使之超越助益与伤害。在阿赖耶识中,轮回与涅槃的现象,自然地维持着种子的形式。在金刚身中,轮回与涅槃的现象则呈现为脉中字母和风息心。因此,当你认出实相的本然面貌,并一边运用三摩地心要来作修持时,脉结会被打开、风息心会被净治、习气会被净化,你也会开始掌握到证悟的功德特质。像这样,轮回与涅槃的种种体验便会生起。

如果找到一个空隙,风息是无孔不入的;如果你塑成一个概念,魔罗便会显现。如果你漫不经心地抛弃体验,这些体验便无法成为修道的一部分。要知道,这种种展现都是暂时的体验。

不要将任何事物视为过失,不要将任何事物视为美德。要远离希望、恐惧与疑惑,要训练自己让暂时的体验自然地生起、自然地解脱,如此,一切体验都会成为修行的增上缘。

有时,在做闭关修行时,心是调柔的,在心灵修行上是有所进展的,行者会突然唱出长而优美的歌曲。其他时候,心是难以调伏的,心灵修持变弱,注意力溃散,行者感受到剧烈的痛苦。

种种高低起伏的体验都发生在行者将轮回与涅槃一分为二的时候。与其感觉灰心丧志或是自负,不如谨守这个关键要点:不执着地让一切自然地发生吧,这样你便可以将这些事物以为道用。

不屈不挠地力行你的闭关修持吧,不要步入散乱的歧路中,如此,一切都将会是增上缘。

第二部分,关于净治身体疾病和疼痛的障碍,又有五个要点:疾病所住的基础、疾病发生的原因、使疾病出现的环境、疾病成熟后的结果,以及治疗疾病的方法。

第一点,疾病以形成脉及习气的形式,潜伏驻留于阿赖耶识中。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无明和我执所累积的有害业力。疾病会现前,则是由于烦恼、概念思维、风息(气)、或是神祗鬼魔等等影响。疾病成熟的果即是四百零四种病,这些病以热、寒、痰、痛和肿为首。简言之,俱生无明的疾病是主要的“因”,而遍计无明(概念性无明)的疾病则是主要的“缘”。

所有的疾病都具备五种元素:潜在的基础、有害业力为主因、烦恼为助缘、概念思维为连接链、风息(气)为最后装配工、神魔为辅助要素。

举例来说,如果出现了寒病,此病是由于潜存在阿赖耶识的贪欲习气所成,然后被强烈欲望之缘启动而出现:连接链则是概念思维:“我病了!我是残废!如果情况更糟的话,该怎么办呢?”这会使得下行气的功能失调,让你暴露于阴魔邪恶力的攻击。

同样的,愤怒的种子为因,被连结着概念思维的盛怒之缘所启动,这使得随火的风息的功能失调,让你暴露于阳魔邪恶力的攻击,引生热病。

愚痴的种子为因被强烈愚痴之缘所启动,又与概念思维的环链连结上,这使得“等住气”功能失调,让你易于被邪恶的“地灵”所攻击,引发粘液疾病。

嫉妒的种子为因,被强烈妒忌为缘所启动,又与概念性思维的环链连结上,这使得“上行气”功能失调,让你易于被妖精妖怪的邪恶影响力所攻击,引生疼痛的疾病。

傲慢的种子为因,被强烈自负之缘所启动,又与概念性思维的环链连结上,这使得“遍行气”的功能失调,让你易于被非人鬼类的邪恶影响力所攻击,引生肿胀的疾病。

由于疾病的成因是无明,因此你必须要认出俱生智,才能治疗这些疾病;由于疾病生成的助缘是烦恼,因此你必须要让注意力安顿在平稳安定的状态中;由于连接者是概念化思维,因此你必须彻断念想的束缚;由于结果的汇集者是风息(气),因此你必须专注在气的心要上;由于后援者是神魔,所以你必须要彻断神魔有所存在的念头。如此,你将能远离所有的疾病。

关于疾病本身的治疗,有三项要点:最好是能够让疾病自行解脱;次好的是舍弃驱邪除魔或禅修的参照点;最后则是透过观想来治疗疾病。

第一项:连一点药都不要服用,也不要唱诵任何疗愈的仪轨。不要认为疾病是个过失,或将疾病视为某种善德。让你的心保任在不造作与自然任运的状态中,如实安歇在离戏纯然的自然离念状态中,不加干涉。如此,概念化思维的流动会被切断,离念的本觉露出曙光,而且疾病会被净除,疾病和念头于此同时解脱了。

也就是说,前行是不要追逐疾病,正行是不要让疾病壮大,结行是不要执着生病的感受。透过这些要点,你将会净除旧疾,而且不会再被新的疾病所伤。

第二项,驱魔或禅修,又分为三个部分:转化逆境、直接断除,以及平等性。

首先是“转化逆境”:要带着感激之心看待疾病,一再一再发想:“疾病啊,就是因为你,我得以切断概念之魔,多么奇妙呀!”让你的心保持愉悦欢喜,吃点能够消除疾病的食物,并以逆向操作的方式来面对疾病。

接着,可以吃些新鲜的固体香膳,温的、但已经没有冒着热气。喝些温暖、散发着强烈气味的“芬芳流体物”。借由气的修持,上半身的疾病会被吐出,下半身的疾病则会被排泄出来。这个使疾病消退的过程,就是切断的药方。

第二部分是“直接断除”:脸上要展现出欢喜幸福的表情,并且停止自怜自艾的哭泣。在心理上,则要直接将“生病且身体虚弱怎么办呢?如果死了怎么办呢?”这些想法所带来的忧虑、希望及恐惧彻底断除;要将这些忧虑远远地抛诸脑后,不必加以理会。

第三,为了达到平等性,你必须在不幸的逆境一发生时,就立刻将之作为道用。提高你的觉性,提醒自己作心性的修持。不要用观想修持来对抗疾病,也不要应用任何疗愈仪轨或是医学治疗,而是要深入检视是谁在生病!安住于那个相续之流的境界中,当禅修体验生起时,这体验自身又会自行消失了;而当了悟生起时,这份了悟则会现前为对空性的认知。最起码,你将不再会因感觉生病的念头而受苦。

最后一项是透过观想的方便法门来治疗:生起菩提心、采用盘坐的姿势,然后观想自己为本尊。想像一个深蓝色、大麦粒大小的“吽”字在你的心间。要治疗的若是热病,就想像一个白色、大麦粒大小的吽字,由你的心间的吽字浮现出来,在上半身遍布地绕行。白色吽字完全将疾病抽取出,就像磁铁把针吸附过来一样。然后吽由你的头顶浮出,消失在虚空中。这样观想着,将气向上运行。

如果要治疗的是寒病,那就观想一个红色、大麦粒大小的吽字从心间的吽字浮现,遍布绕行下半身。红色的吽字从下方孔隙浮出,想像吽消失在大地中央。
如果因手臂与腿上的病疾而受苦,像是疮或是肿瘤,就观想一个黑色的畔在病灶。观想这个黑色的吽字把疾病收集起来,穿透疮而离开,或是从你的十指尖穿出去离开。
关于还没被诊断到的疾病,可以观想一个深蓝色的吽,从你心间的吽字浮现。深蓝色的吽收集遍布在你体内的一切疾病,然后从呼吸移动出入的任一鼻孔中浮出去后,消失在半空中。

一般来说,当安住在禅定中,你的心应该会转变为离念的体性。你必须将一切忧虑都抛得远远地,并远离对所驱除或观想对境的疑虑和犹豫。观想境与你的心应该合而为一。依止这三项要点,并对之保持专注力,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要谈的是因抱持“有神祗鬼魔”这类想法的心理状态所引生的障碍,应该如何净除。

当你经常有禅修体验时,由于脉的构造与念流移动转换之间的连结⑨,你将会被所谓魔势力的种种幻变所袭击,并感到疑虑。当恐惧害怕的想法生起时,要迅速辨认出,然后将这些想法作为道用。如果你任由这些想法坐大,或是屈服于它们的力量,这些想法就会成为修行上的障碍。

⑨这个教授指的是气与二元心智的不可分。身体中的能量流与概念思考之流两者息息相关。【英译者艾瑞克·贝玛·昆桑】

再者,除非你把高低起伏的任何障碍都作为道用,否则障碍将会带着更大的力量回来,变成修行的大障碍。将障碍作为道用是极其重要的。

基本上,若是想穿越自身念想思维的危险狭路,就要将障碍作为道用。邪恶力量与魔力幻现的体验,是你自己错觉的心所体验到的;在自身之外,绝对没有任何“神祗”与“鬼魔”。一体验到邪恶力量与魔力幻现的瞬间,就应该立即运用这样的关键心要:要了解它们并不具有任何真实的存在性,因为它们并没有生、住与灭。每当魔障攻击出现了,就采用你的瑜伽姿势,保持目视,深入观照这些鬼魔幻变的本体,然后念头会现前为空性的认知。你的想法一转为空性的认知时,你便会拥有了彻底断除恐惧与害怕的确信勇气。

即使群魔如军队一般环绕着你,也无法动你一根汗毛,也无法制造出任何障碍。因此,自己要确信地想:“我是无法被障碍所伤害的!”若是胆怯地想着:“不知道是否会遇到什么障碍?”这样只会门户洞开地欢迎魔罗的到来而已。

体验到神与魔的一切经历,都只是你自己概念思考的形象化。在自心之外,神和魔连一个原子也不存在。断除概念思维之念流吧!把你的五蕴当作荟供供养出来吧!把你的身体当作食物来布施吧!舍弃我执,好好运用精髓心要,进行修持吧!

现在要说的是如何驱散由突然发生的秽气所造成的障碍。当你与以下友人见面或共享食物时,便会被秽气所染:毁损三昧耶、破戒、犯下邪恶行为的友伴;或是去接触麻疯病患、配偶刚过世的人、或内心邪恶的人;或是由于待在发生恶行、有恶鬼、有仇恨敌意或道德染秽的屋子中。食用那些透过仇恨、道德染损、或是邪恶行为而获得的食物时,你也会被玷染。然后你的身体害了病、你的三摩地衰弱动摇,护法也很不悦。

你的三昧耶和戒律毁损的征兆,是会梦到你正在坠落或是走下坡路。由于友伴而被玷染时,你会梦到自己被他人的脏污给玷染了。被居住地玷染时,你会梦到自己进入到一间肮脏的房间。被食物玷染时,你会梦到自己正在吃污物。

疗愈这种情形的最好方式,是透过灌顶和修法仪轨,次好的是透过陀罗尼咒语,第三好的是透过净化仪轨。要尽力用各种方法来遣除染垢。

宁玛巴五大威猛智慧护法

[转载]宁玛巴五大威猛智慧护法

(图文均来自网络)

【格萨尔王】

是莲花生大师幻化的化身大王,能显现种种神通,一生戎马,扬善抑恶,宏扬佛法,降服了佛教之大敌魔及霍尔等。藏传佛教认为该神为造福雪域臣民,广开各种财富之伏藏,以战神之王姿态住世,为供奉者赐予财运,护持家业。

格萨尔王头戴战盔,盔缨呈幢形,缨顶插两面小旗。身穿铠甲,面相英武,腰系箭袋,左手执长矛,矛缨彩旗飘扬,右手中战鞭高扬,侧身跨战马,站立在莲座上。在格萨尔绘像上方有众神放出的各种动物。妃子珠牡和梅萨胁伺左右。[转载]宁玛巴五大威猛智慧护法【一髻佛母】

藏名【阿松妈】,意即密咒护持母,梵名【艾嘎乍纪】,汉译【独发母】或【一发母】,乃宁玛巴之主要三不共智慧护法之一,司护持出世间法之一切成就。

一髻佛母,一面二臂,身青黑色或褐红色,独目居於额头中央,独齿尖锐有如普巴杵,牙尖向下,一发撑天,头戴五骷冠,独乳居胸正中,右手高举人尸,左手执魔心与豺狼,身披人皮衣,下著虎皮裙,项挂五十鲜血人首,隆乳蜂腰圆腹,足以右曲左伸姿,成立於日莲尸座上。

一髻佛母乃普贤王佛母所示现之大护法,故其形之特点皆表法身一体。此一发、一目、一齿、一乳等,并非为单一之一,而是整体之一,盖表充遍法界之整体也。一髻佛母属智慧护法,护持行人世间之成就,是求福德之修法。[转载]宁玛巴五大威猛智慧护法【Ra哈拉护法】

又名【毗纽天】、【摧敌大遍入】护法。遍入者是为能够自在摄入五大——地、水、火、风、空也,亦是宁玛巴三大不共护法之一,司护持降伏法成就。

此尊住怖畏尸陀林恶园,血脂波涛之内。罗候魔曜,身烟灰色,有九首,顶有老鸦首。九首皆载五骷髅冠,披人皮,下著虎皮裙,项挂鲜血人首,以蛇饰骨饰为身庄严。四臂主二手持弓箭作射状,右次手执摩羯海怪幢,左次手执蛇绳,全身皆眼,身以下乃龙形,作蜿蜒状。眷属有四位东嫫、罗侯廿八星宿、豺狼、黑狗、八部傲慢魔军。[转载]宁玛巴五大威猛智慧护法【丹坚护法】

又名【金刚善护法】,藏名【单金多杰列巴】,意即【具誓金刚善】,於莲花生大士入藏时,奉金刚手菩萨口敕,化身为铁匠,密护佛法,驻守贡噶雪山,为莲师之事业护法,护持世间法成就,是宁玛派三不共护法之一。此尊所显现的不一,骑狮子者较为寂静,骑山羊者则较忿怒。

多杰列巴一面二臂三目,黄发卷曲,头戴藏铠兵帽,三目赤红圆睁,须眉如火炽,露牙卷舌相。右手高举天铁金刚杵扬於虚空,左手执魔心作瞰食状,身穿藏袍大褂,足蹬藏鞋,跨坐於雪山青毛白狮之上,安住於般若智焰中央。  此尊威力极大,无敌不摧,可破邪魔外道符咒,降魔于瞬刻之间。[转载]宁玛巴五大威猛智慧护法【紫玛护法】

又名夜叉【紫玛热】、【妖红怪子】,为藏地最凶猛的赞与魔相配后所生之子。原为西藏原始苯教之护法神,猛力夜叉军之首领,在莲师到达西藏后将其降伏,坚守护卫佛陀教法之誓言,听从莲花生大士的调遣,保护莲师宁玛巴传承的教法事业及其弟子,为宁玛巴不共的大力智慧护法。

身为三界众生司命主的紫玛热护法,既是夜叉财神,亦兼冥界判官,更是大悲怙主观自在菩萨的化身,大力马头明王的慈悲之化现,外显极愤怒相,内怀彻骨大悲!身为夜叉军之首领的紫玛护法神,摧魔降伏之力威猛无比,能刹那间围绕三界抛出红索,钩招怨敌之魂魄刺与燃烧之(赞)矛。

虔诚供养祈祷紫玛热护法者必将迅速获得此生的财富、权力、增上运气等种种顺缘,来生也会得到种种顺利和殊胜助缘,更可得到出世间的解脱成就。

莲花生大士:中阴极微心要口授

摘自《空行法教》

敬礼上师!

卡珍之措嘉妈自八岁侍化邬金莲师,如影随形。

时大师欲离藏土赴罗刹地,吾·卡珍妈供金与松石曼达,并转会供轮已,白言:大师!汝正往调伏罗刹众,吾则留藏土,纵吾侍大师多年。但将来命终之时并无把握。特此恳请师教授,撮而为一,乃易于修习者。

大师答言:具信至虔具德者,谛听!

从身要有甚深诸点,宴坐放松,自觉任运。一切皆只此矣。

从语要有持气持明等法,无言住于声哑。一切皆只此矣。

从心要有守意、任运、舍弃、融入、内视等诸要,一切皆只住于大自然、游戏自在、别无散乱。

然心于此并非寂灭。若念无欤?如阳焰亦续照耀,若念有欤?无表色、形色即为空与完全觉醒—-此为汝心本性。

得了此体,再加保任,即为“见”。

住于此境不乱、不守不散,即为“修”。

于此境地,对六入无执无染、无取舍、无期望或恐惧,即为“行”。

一有迟疑,即祈请上师。勿住市集,修于静处,放下此生最依附之执着及连系最深之人而修。以此,身纵是凡相、心已与佛无二。

于死之时,如下而修。

地收入水,身形变重而自不支。水收入火,口鼻干涸。火收于风,身热变无。风收于识,呼如风吸如喘。

于此之时,感重山所压、困于黑中,跌入虚空。又伴以巨响无余震,漫无强光如展绸缎。

再者,汝心自现寂静、忿怒与半忿怒诸尊,多首者充满空虚。住于虹光蕴中。手持武器呼言:“打、打!”“杀、杀!”“、!”“呸、呸!”等怒言。又有如百万日照之强光。

于此之时,汝内本尊将促促汝觉,言:勿散乱…勿散乱!汝内魔障则纷扰诸境,使其破坏,并以尖刺声欲使汝乱。

于此之时应知:被压者非为山压!此四大分离故也。勿惧!困于漆黑亦非黑,五蕴分离故。跌于虚空亦无一跌,身心分离心失所依故,而息已断矣。

虹光骤现为心之本然示相,寂忿诸尊亦为心所显现,一切光均为自光,无疑。一有疑即堕轮回。了知一切为自现显,觉而住于光明空性中,只以此即可证三身而得悟。若能此则纵投轮回亦不能矣!

内心本尊为不乱观照之现所持心。自此刻起,最要为无求无惧、染着或实执。对六尘、心境、喜忧等皆然。于即时起,若能得定,则可于中有住本性而得证悟。故于此刻起,无散乱修持保任是为重要。

内魔则为现前之无明、疑与惑。于其时也,一切音响、色彩、光等可怖境之出现,勿迷、勿疑、勿惧、纵须臾有惑,即流浪轮回,故应得定也。

于此时,胎门示若宫殿,勿为所引,此为至要!勿着期望与恐惧!吾可实言可免再生而得证悟。

于此,非有佛之加持也。汝之觉性本自证悟,亦非有地狱之祸。执着任运清净,轮回之怖与涅盘之翼,连根而断也。

觉悟者,犹如无渣之水、无杂之金与无云晴空。

既为已之故,得如虚空法身,为众生故,而遍满虚空。为他得化报身,以意所及饶益有情。

若本教授向重罪者,如杀父母者诵三遍,亦不致堕进轮回,于能证悟无有稍疑。

纵人受各甚深法,若无如此教授,则仍远也。以不知将流转何处故,应恒常修此法。

汝应将此法传与具大信、勇猛精进,并大根器者,能恒念其师。于口授具信,投入修持,心安忍及出离世法者。以上师托付之印、本尊秘密之印及空行付嘱之印同授。

吾莲华生,虽曾于三千六百寒暑中事无数上师,向彼求法、受法、研习、说法、修及行,吾不曾见有法深若此者。

吾即赴罗刹土,汝应照此而修。母,汝将于本尊土中成就,故故应恒持此法。

说已,莲师骑日之光往罗刹土,以此,措嘉母得解脱。故将此法结集藏作宝库,并立下此愿:于未来世,将付与咕噜多杰乐宁巴,由此利益众多有情。

此圆满圣极微心要口授,应死时及中有自解脱之问而答。

沙玛也,秘,秘,秘。

Page 1 of 26
1 2 3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