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底峡尊者和度母的故事

阿底峡尊者的说话度母

有一次,阿底峡尊者在右绕佛塔,当阿底峡尊者转绕到度母像的旁边时,虚空中出现了两位女子在交谈,年青的问年老的妇女:

「想要马上获得佛果,修什么好?」

年老的妇女说:「修菩提心最好!」

又问:「一切诸法的精要是什么?」

「万法归摄于心,心犹如虚空!」

依靠这个教言,阿底峡尊者通达了唯识和中观的观点。

后来尊者问旁边人有没有听到两个女人的谈话,他们都说没有听到。

由此,尊者说这就是度母给他的教言。

莲花生大士:要把所有思想感觉化为虚空。

如果你行善行的时候,还有我和他的分别心,还有我在作善事这么一念的话,你的善根终将枯竭。

如果你为名为利作善事,你则曲解了修善行的原意。

你要把善行变成一种不需要思维,自然自觉的行为,要把所有思想感觉化为虚空。

这样,不管你修什么法门,你都能够不断扩大你的善根,直至到达无上证悟。

—莲花生大士

阿姜曼弟子的“止”“观”故事

对于古人来说,止很容易,而他需要鞭策的那个东西是“观”。观对他来说有点难度,不那么容易。记得《阿姜曼传》里曾经讲过,阿姜曼尊者在泰国有很多弟子,由于长期的丛林修行经验,他们每天要打坐十几个钟头,除了走路,其他时间都在坐,走一两个钟头就开始禅定一两个钟头。他们一整天都在这样走走坐坐,所以很多弟子没过多久,一两年之内就进入了初禅的禅定境界。他们的禅定并没有费太大的气力,而且初禅就可以达到随意出入定。

你在初禅里面,可以设定禅定的时间,你说我要坐一个通宵,没有问题,一个通宵过后,你会自动睁开眼,一整夜已经过去了。所以他们的禅定很轻松,自在的程度已经非常高了。

有一个阿姜曼的弟子,他的禅定经验非常娴熟,想要坐多久都可以。他想要坐二十四小时、四十八小时、七十二小时,都可以,他只要设定一下——我要坐二十四小时,然后醒过来——这二十四小时就会看上去就像半个钟头一样短,时间到了,他就会准时醒过来。他觉得很得意,非常得意,因为那二十四小时如半个钟头一样快,而这半个钟头里面,如此的惬意,如此的宁静,前所未有的宁静,那个状态比睡着了还要舒服。正如天台宗讲,他是有禅悦的,有一种禅悦法喜的状态。他在那个状态里,非常的舒适,难以形容,它的宁静感是常人没有体验过的,非常非常舒适。

这个门徒非常得意,觉得他修行得已经很不错了。有一次遇见阿姜曼尊者的时候,他就非常开心地把这个境界向尊者汇报,说他的禅定已经修到如何如何,已经修得很好了。尊者听了以后,没有多说什么,也没有特别赞许他,只是告诉他:“你获得了一个定,但你的定中却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因素,你没有能力在你的定中升起观。下次进入定的时候,你要有意地告诉自己‘升起观’。”他说:“好,我去试试看!”

据说他当天晚上试了以后,居然直接从定里面退出来了。他对入定,已经如此娴熟,而一个如此娴熟的人,在定里面试图起观的时候,竟然直接就从定里面退出了。他尝试了多次,都无法成功。他想要不破坏那个定,就无法起观;如果一起观,那个定就没了,以至于后来,他有整整一年多的时间,无法再入定。因为阿姜曼叫他在入定的时候,同时要起观,他也相信阿姜曼尊者是对的,所以他就尝试这样做,但是一年多的时间,他入不了定。直到一年多以后,他才渐渐的使这两者平衡,能够在起观的时候不破坏定境。

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对古人来说,对于那些单纯的、大脑中心在丹田的人来说,起观是非常困难的;而对于现代的人,你的意识在无限里的时候,你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偏向于观的。而在这个状态下,如果你遇见阿姜曼尊者,他会告诉你,你的止缺少了,你的定力不太够,所以他会要求你:多一些定力。

这就是这个寓言的最重要的含义:你哪条腿落后了,就要鞭策一下。

摘自《庄子耳语》029   夕阳 著

莲花生大士:证得佛果与保持正念

莲师开示:

如果你想证得遍知的佛果,那么要修习了知一切我执和法执皆无自性。无论你所做的任何善行,都须了知一切万法如幻似梦。

根据我的口诀,让自己修学万法皆空,无执于六度或大悲心。因为禅修空性的力量,你会了悟六度或其缘生的大悲心,亦犹如幻影。

虽然你禅修空性,但须知这将会是善行的助力和烦恼的对治。任何所行的善根,都须加添菩提心,并永不离失六度。之后不管任何作为,总要有增善减恶的意念。

任何身体的行为,都必须是善的﹔任何所说的言语,都必须是善的﹔任何所想的念头,都必须是善的。总之,你除了戮力在身、语、意上的裨益、良善之外无它﹔要遮止任何微小的不善与恶行。

若你没有保住正念与良知之铠甲的护卫,烦恼的武器就会切断获得三善道和解脱的主动脉。因此在日常的四种行为中,用“正念”与“良知”的铠甲来护卫自己是必要的。

阿底峡尊者:读经论与上师教导哪个更重要?

库、俄、仲三大弟子请教阿底峡尊者:读经论与上师教导哪个更重要?

阿底峡尊者说:上师的教导更重要。

三弟子问:为什么?

尊者说:虽然熟读三藏,精通法相,若在修学过程中没有上师的实践经验指导,就会变得人法脱节。

所谓上师的指导,要而言之,即如何守住三戒,如何使身言意趋于善道,如此而已。

顶果钦哲法王:心的本质

在放松之中,一切思维和计划都自然地消失,但这是自然的过程,而不是逻辑推理。

当一切都不知去向,你在没有边际和中央,没有立足点和参考点的空间,这时的心仅仅是明晰的一种力量。

这种充满力量的空间宁静地流动,没有任何事物能凝结它,那就是本觉,心的本质。

—顶果钦哲法王

莲花生大士:无间断的怀念佛陀

当一位菩萨行者的修证境界愈圆满,对佛法的了悟愈深,自然而然念佛三昧就愈增长了。

所以,他会随时随地无间断的怀念佛陀,赞叹佛陀,了悟到他的 一切所证所行,都是佛陀威神力加持的缘故。

——莲花生大士

中中流入,渐入佳境。

你的习气不止来自你这一生,它来自多生多世。一个善于运用大脑的人,一个善于钻营的人,你让他一下子不钻营可能吗?不太可能。他钻营的习惯依然根深蒂固,他也许需要很多年才会变得渐渐的如一个老人一般自然放松。

这就好像练太极拳一样,你学会了拳架,但是你的身体依然是僵硬的,这种融化身体的过程也许要经过十年的不停的锻炼,才能让你的身形变得真正的融通和圆融,变得在任何时候都是忘我的。

你现在只能做到打拳的时候也许是忘我的;冥想的时候也许是忘我的;打坐的时候是忘我的……你一睁开眼,那个“我”就回来了;你一从那个拳架里退出来,你的“我”就回来了;你一从房间里出来回到世界上来,你的“我”就回来了。你也许一个人在房间里的时候,你是忘我的;你一旦见朋友,你一旦见同事,你一旦在做事的时候,那个“我”就回来了。

它如此的娴熟,它回来得特别自然,因为它已经伴随你生生世世了,那个惯性如此久远,你要削弱那个惯性可想而知是很艰难的一个过程、很长久的一个过程,所以不要指望你在三天之内、七天之内就能够达到如何高的程度,这不太可能,它一定是个长久的训练。

注意看这句话,这句话太妙了,接下来这句话“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圆妙开敷。”你就要用这个无限的心时时刻刻地流入它,中中流入,像流水一般潺潺地,它是连续的,它是柔软的,它像流水一样温柔,只有这样,慢慢地,经过几年以后,才会变得渐渐的圆妙开敷,也就是在那个无限当中的各种各样的副产品渐渐的展现出来,你的直觉、你的圆融、你的能量、你的放松、渐渐的渐入佳境。

“从真妙圆,重发真妙”,也就是你的无限要再次的无限,重新展开这个无限的经验,要一次一次的重发,不要懈怠,要一次一次的重发。

摘自《楞严今释032》夕阳 著

顶果钦哲法王:转痛苦为修行的方便

任何的障碍、身体的痛苦、心灵的折磨,都可转换为修行的方便。

也就是将这些障碍视之为上师智慧的示现.

当我们作如是修持时,恶业自然清,而痛苦也随之消除。

随时如此觉照,这些恶业力量就不能成为伤害。

—顶果钦哲法王

克里希那穆提日记(6)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1973年9月24日

为使目前的文化和社会结构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意识,一种崭新的道德观。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左派,右派,以及革命派似乎不以为然。任何的信条,任何的准则,任何的意识形态,都是过去意识的部分;它们都是思想的产物,思想的活动就是分裂,就是左派,右派,中间派。这种思想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右派或左派之间的流血冲突,或导致极权主义的发生。这就是我们周围所发生着的情形。人们注意到有必要改变社会,经济和道德,但是,反应却是来自于过去的意识,因为思想扮演着主要的角色。我们人类所陷入的混乱,混淆和痛苦,就是在这个过去的意识里面。如果不进行深刻的变革,则人类的每一种活动: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只会给我们带来彼此间的毁灭,甚至我们的地球也不能幸免。明理的人认为这是很显然的。

人必须要成为其自己的亮光;这个亮光就是原则。没有别的原则。所有其它的原则都是由思想所产生的,因而都很分裂,自相矛盾。成为自己的亮光并不是照办别人的亮光,无论他们是多么合乎理性,合乎逻辑,属于历史上的,多么令人信服的。如果你处在权威,教条,结论的阴影里,你就不能成为自己的亮光。道德不是由思想所组成的,它也不是环境压力下的产物,道德与过去和传统无关。道德是爱之子,爱不是欲望,不是满足。性或感官上的享受不是爱。

在山的高处几乎看不到鸟儿,只有几只乌鸦,能见到一些鹿,偶尔有一只熊在此出没。这里到处生长着巨大的红杉木,寂静的,周围其它的树木相形见掘。这是个极美的村庄,因为不准在此打猎,非常的安宁。每种动物,每棵树,每朵花都受到了保护。坐在那些厚实的红杉树下,他感受到人类的历史,和大地的美。一只肥硕的红松鼠以其极为优雅的姿态经过,停在几英尺之外的地方,好奇地打量着你,不知你到此地何干。土地干涸,尽管附近有一条溪流。连一片叶子的响动都没有,树林中充满了寂静之美。沿着狭窄的小径信步前行,绕过一道弯,看见一只熊和它四只大小如大猫的幼仔。它们忽忽地跑开,爬上了树,母熊关注着他们,却没有起身,也没有出声。他和母熊之间的距离大约有五十英尺,母熊体形巨大,呈棕色,防备着的。他随即转身离去。彼此都知道没有恐惧,不会故意伤害对方,不过他还是很高兴地与这些受到保护的树林,松鼠和喋喋不休叫着的松鸦们相处。

自由就是成为自己的一种亮光;那么它就不是一种抽象,不是由思想所召唤的一种东西。真正的自由就是从依赖,依附中解脱,从对经验的渴望中解脱。从完全的思想结构中解脱,才能成为自己的一种亮光。在这种亮光里,各种各样的行动都将发生,因而就不会有对立。只有当原则,亮光从行动中分离开来,行动体从行动中分离开来,矛盾才会存在。理想,原则,是无意义的思想运动,无法与亮光同时存在;它们相互抵触。这种亮光,这种原则,与你分离;只要哪里有观察者,哪里就没有亮光,没有爱。观察者的结构是由思想所组合的,而思想从来就不是新的,是不自由的。本不存在所谓的“如何”,不存在体系,不存在修证。只有看,看就是行动。你必须看,不经由他人的眼睛这样的看。这种亮光,这种原则,既不是你的,也不是他的。唯有亮光。这就是爱。

执心虚明,纯是智慧

“执心虚明,纯是智慧”,这句话太棒了!他如果能稳定在这个虚明的境界里——那个辽阔、浩瀚、明亮、空无的境界里,他如果能够持续地稳定在这个执心虚明的境界里,他忽然发现他的智能在增长.

“纯是智慧”。你有发现吗?尤其在你头一两年,当你融入这个无限浩瀚经验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相当明显的辨识力在提高,智能在提高,你变得越来越冰雪聪明了。

“慧性明圆,蓥十方界”。你有没有发现你真得变得越来越冰雪聪明了。那并不是一种小聪明,而是一种自然的智慧性的聪明。那并不代表你的数学会变好,你也许数学依然很差,但来自生活的、整体的智慧会开始增长,属于另一个品质、属于另一个品味的聪明开始增加。也许你的左脑依然很笨,你的数学依然很差,但是属于你右脑的智能开始增加,你的直觉开始增加,你的美感开始增加。你有发现吗?你的美感开始增加了,你欣赏音乐的能力开始增加了,你欣赏画面的能力开始增加了……你有发现吗?尤其属于右脑的那些特点都开始增加了!美感、欣赏音乐的能力、画面的能力、味道的能力、香味的能力,甚至品尝的能力,你开始能够品尝出更细腻而温柔的味道,所有这些属于右脑的东西都开始增加了,那是如此美好,那是你巨大的潜力,你把它掩盖了而已。

这就叫“慧性明圆,蓥十方界”,它是一个辽阔的经验,这种智能永远不可能是以聚焦的方式显现,它来自辽阔,所以它的本性依然是辽阔的,叫“蓥十方界”。你的审美会让你越来越喜欢那种有辽阔感的画面、艺术品、音乐、香味甚至味道……所有你从感官的这些地方捕获的东西,如果它携带着辽阔感,都会吸引你。

你突然发现,一个东西如果是聚焦的就会有紧张感。现在,所有的紧张都无法吸引你的注意力,你现在喜欢辽阔的,喜欢令人放松和愉悦的东西。你开始拥有了一种属于客观的审美能力,而不是主观的。所有主观的美感都是聚焦的,比如说打游戏,它非常主观,非常焦点,只有一个有焦点倾向的人才喜欢那种打游戏的场景,而一个有客观辽阔审美能力的人,他绝对不可能喜欢这样的东西,他喜欢更辽阔的、更令人明朗开阔的东西。

摘自《楞严今释032》夕阳 著

钦则益西多吉密传(12)

钦则益西多吉密传
索达吉堪布 译

一一一、镇服魔女

尊者一次前往夏忠山上自然显现六字真言的观音菩萨圣地,途经结则果。

当地有一位骄淫的魔女山神,向来桀骜不驯,此次又欲乘机挑衅。

尊者到达山顶后,将一块前腿肉压在山顶上,然后在上面砌桑烟台作轮涅供养。
魔女不甘就屈,当晚变为一只狼,将尊者的一头骡子撕咬致死。

尊者以戒禁行猛厉勾招降服,魔女终于缴械投降,俯首称臣,答应担当当地的护法。

尊者授记结则果将来会有一座寺院出现,果然,事后当地出现了一座雄伟的大寺院,佛法依此而得以在当地兴盛起来。

一一二、制伏非人

尊者前往德格,下来时途经霍阔拉噶冈,在达吉寺的下面有一座黑山,山中有一个性情恶劣、势力强大的非人。

以前萨迦祖师等大德途经此地时,非人一只脚放在河对岸的山顶上,一只脚踏在自己下属领地的山顶上,大德们势必从自己的胯下经过。

非人得知尊者将要经过的消息,又如前一般妄想侮辱尊者。尊者早已得知他的伎俩,一边策马飞驰,一边举起火枪瞄准射击。

非人被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魂飞魄散,只有逃之夭夭。

尊者又往黑山上非人的老巢连连开火,将他长期盘踞的地方摧毁无余,非人再也不敢回来了。

一一三、在悬崖上策马狂奔

尊者去往宁波叶则湖边的塔噶叶盘石山,山后是陡峭的红色悬崖,巉岩矗立,岧峣入云,地势极其险要,飞禽也难以驻足。

尊者居然从山顶上跨着骏马,沿着峭壁扬鞭急驰而下,在场的人都大声惊呼,颇感稀有。

一一四、复活的旱獭

在一个祥瑞之日,尊者去往温泉,当众将一只旱獭杀死,并剥下了獭皮。

尊者与众眷们一起将血肉享用完毕后,将吃剩的骨头包在獭皮里,然后用手抚摩加持,旱獭又如先前一般活蹦乱跳地回到山上去了。

弟子和眷属们都亲眼看见,将之视为奇闻,四处传播。

一一五、熏烟观察缘起

这一天恰逢吉日,尊者一行去到叶则山的塔噶叶盘石。盘石旁边有一泓碧蓝的湖泊,清澈浩淼,令人心醉。

尊者、多竹钦彭措炯列与华智仁波切三人一起熏烧桑烟观察缘起。

尊者首先在湖边点起了桑烟,然后多竹钦仁波切的桑烟也袅袅升起,最后,华智仁波切的桑烟才徐徐上升。

华智仁波切说道:“从钦则仁波切制造的缘起来看,钦则仁波切首先趋往清净刹土,彭措炯列跟随其后,我虽然十分想死,但依照缘起,只能走在最后。今天我们三人能在同一个桑烟台上熏烟,以此缘起推测,来世我们三人将投生为同一父母的三个儿子。”

一一六、母羊逃离恶趣

又是一个吉庆之日,尊者在僧众之中宰杀了一只母羊,将骨肉与五脏六腑一起烹煮。

彭措炯列与华智仁波切恰好一起赶到,连血肉带内脏通通啖食精光。

华智仁波切颇有感触地说:“这只母羊以它身体之肉获得了很大的利益,以大持明者无余享用其血肉的因缘,它将从茫茫无尽的恶趣中奇迹般地解脱出来。”

以上四个故事,是我从叶则神山旁的僧人华称口中听闻的。

一一七、旱獭复活记

尊者一行前往石渠,途中停下来烧茶吃饭。

一只旱獭不速而至,尊者一把抓过来,将其拦腰截断杀死,分离的上下半身被放在炉灶旁。

饭后,尊者又将分开的上下半身合并在一起,加持后用鞭子抽打,旱獭开始低声鸣叫,乘人不备一溜烟跑开了。

一一八、这就是降身

尊者一行前往石渠一户殷实的牧民家中祷祀。其间,一位僧人情不自禁地问道:“降身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

“啊?”尊者假装胡涂,没有予以回答。

僧人又再三询问,尊者还是置之不理。

当护法仪轨进行到迎请紫玛护法的程序时,尊者将一条哈达抛在了僧人身上,紫玛护法立即降身于他的身体。

只见他用右手从刀鞘中取出长刀,刀的顶端立即象卷氆氇一样卷至刀柄,然后又松开挺直如初。并且从大帐篷的上面鬼使神差般地往下蹦跳。

一会儿,护法走了,僧人又恢复了常态。尊者诡秘地对他说:“降身就是这样,够稀奇吧?”

一一九、从崖上飘然而降

尊者住在加莫绒时,一天忽然来了兴致,高声倡议道:“我们出去逛逛吧!”说着,就往山冈上走去。

一堵悬崖巍然耸立在他们面前,山势崴嵬崚嶒 ,令人倒吸一口凉气。

尊者若无其事地说道:“我们所有的人都从崖顶跳下去吧!”说着就纵入了山涧。

他的发丝如同旗幡一般迎着柔风飞舞摇曳,身体飘飘荡荡,最后安然降落于山涧。
弟子们也模仿着从崖上飘然而降,最后都安全着陆,无一意外发生。

一二零、隐姓埋名,四处云游

依照空行母的授记,尊者持禁行的时机已经成熟。他离开寺院,出任德格国王的国师,经开许去到多竹钦仁波切居住的亚龙白玛郭。

他接受别人的规劝,开始身着瑜珈师所穿的白衣。带领若杂华给、果谢节美等僧人准备浪迹天涯,四处云游。多竹钦仁波切赶到寺院附近的草坝送别,两人惺惺相惜,临别时难免一番唏嘘,良久才依依惜别。

临别,竹钦仁波切殷殷地嘱咐:“你一定要回过头来瞭望我三遍。”然后才神色落寞地往回走。

等到尊者走了一段距离转身回顾时,竹钦仁波切已杳无踪影。据说,这一次相送竟是永别,两位成就者再也没有见过面。

尊者对随从们说道:“我希望独自飘泊,你们就不用跟来了。”

“我们一定要跟随您,请不要让我们回去!”眷属们都死皮赖脸地央告道。

“既然这样,你们就不许向别人透露我是钦则,以后由果谢节美充当我们中的上师,在僧众中排名首位,若有什么问题需要回答别人,一律由他发言。我以后就叫笨塔,排在僧众的末位,向别人介绍,就说我是目不识丁的愚笨之徒。若有人问我们来自何处,就告诉他我们从达波谷来。要问我们学的什么宗派,就说我们是噶举派。”大家无可奈何,只有连连称诺。

一行人就这样开始了逍遥自在的游历生涯。跨越了千岭万壑,历经了千难万险,很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也在其间发生。

一次,在拉卜楞寺附近,他们遇到了嘉木样夏巴的转世晋美加措,他们询问活佛身边的侍从能否求得摸顶,被严词拒绝。没想晋美加措却勒住缰绳停在了他们跟前,询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我们是从达波谷来的。”
“学的什么宗派?”
“噶举派。”
“很好!原来是从我儿时的那位喋喋不休的上师索南丹增那里来。听说你们噶举派有一种修行就是在耳边打鼓都浑然不觉,我倒想见识一番。”

因为他将华给索南坚灿称为“喋喋不休的上师”,令他们十分不快。所以漠然地回答说:“修这种法的人不能称之为修行人。”
“那算什么?”
“尸体!”一行人忿忿然地回答完,就与他们不欢而散、分道扬镳。

他们在拉卜楞寺旁边用餐时,尊者吩咐道:“见到贡唐坚波扬我们应当向他求法。”
一会儿,一位身材魁梧、装扮威武、手持一根棍棒的格西正在转绕寺院,见到他们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我们是从达波来的,希望拜见贡唐坚波扬仁波切并向他求法。不知能否如愿以偿?”

“应该没问题,等会儿你们可以一路向人打听贡唐苍寝室的方位前往。”说完就径直离开了。

他们一路慢慢询问,最后来到一座雄伟庄严的宫殿前面,别人告诉他们:“这就是贡唐苍的住处。”他们连忙进去,几位僧人显然早已在等候,见到他们问道:“就是你们说要谒见贡唐坚波扬仁波切吗?”
“是的。”
“请进吧!包袱放在外面。”

一行人按吩咐进去了,到了第三层,只见刚才见过的喇嘛端坐于法座上。在房间内一块长垫的上方也安了一个法座,喇嘛(贡唐苍)说道:“就请你们中的尊长坐在法座上,其余的按座次排列就座吧。”

听完他的安排,果谢节美坐在了法座上,其余的也按座次入座,“笨塔”排在了最后。
等他们将米和茶供养完毕后,贡唐仁波切问道:“你们排队的顺序是否颠倒了?”
节美不容置疑地说:“没有。”

“最好不要颠倒。我们格鲁派的法要精藏是《三主要道论》,我可以为你们做广讲。你们一切法的基础,加持和悉地的根源就是上师瑜珈,我希望处于你们末座的笨塔为我传《七品莲师颂》。”

节美连忙打圆场说:“笨塔是文盲,恐怕不能满您的愿。”

贡唐苍不无遗憾地说:“噢!?”

之后他们浪迹天涯及前往塔尔寺的精彩过程,在尊者的广传中有详说。

一二一、在黄河边焚烧财物

位于黄河上游的则瓦国国王和民众迎请尊者前往,并供养了大量珍宝和财物。尊者要求人们收集大量木柴,堆积在黄河对岸,将收到的物品全部付之于炬。并住了很长时间才离开。

一二二、没有信心的报应

尊者对自己管辖的波果玛村的村民们说:“从今往后,我就把你们交给紫玛护法神护佑了。”

一位叫波索的村民叫嚷道:“我们不需要恶王来管理!”

尊者就只有将其他所有的村民交给紫玛护法神护佑。

紫玛护法神实为财神夜叉,正是仰仗他,当地才能世世代代马肥牛壮牧羊成群,财富受用圆满兴盛。

因为没有信心的缘故,那位叫波索的人当时就沦为乞丐,并殃及子孙,使其后代也都以乞讨为生。

一二三、顽冥不化的舅舅

一次,尊者一位对他没有信心的舅舅与他同住。尊者为了令其生信,当着他的面将一只旱獭杀死了。

舅舅怒火冲天,当场怒斥:“你这个劣夫,一个转世活佛居然如同一个罪业深重的屠夫,你实在是令人鄙视、罪不可赦。与你为伍真是倒霉!”

尊者不慌不忙地说:“既然这样,那需要我让它复活吗?”
“求之不得!”

尊者开始用鞭子抽打旱獭,旱獭苏醒过来,一边唧唧哝哝地叫着,一边摇头晃脑地离开了。

冥顽不化的舅舅心想,他除了会玩弄一些魔术等小把戏外,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本事,仍然没有生起信心。

一二四、信心的莲花

一位老人一直对尊者没有信心,他的耳朵患染虫疾,尊者用箭插入他的耳朵,因为他没有信心的缘故,虽然没有大碍,但也没有治好他的耳疾。由于后来尊者在他面前示现了各种不可思议的神变,信心的莲花终于在他心间绽放出了沁人心脾的芬芳。

稀有发心累劫修行后,
众生聚集福德殊胜田,
怙主愤怒金刚显人形,
钦则益西尊者前顶礼。
难以测度事业如大海,
凡夫智若山兔叵逾越,
为使诸位生信故宣说,
一切皆由上师恩德致。
言辞啰嗦且杂方言语,
语无伦次始末尚颠倒,
期盼智者生喜如兔角,
唯祈宽恕令愚稍欣慰。
戒禁成就癫狂之行境,
无有恒常固定之次第,
未有徒增臆想分别念,
浅显易懂以求智者喜。
吾之俱生智慧若龟毛,
闻法修持更羞于挂齿,
文句错谬相违于此忏,
企望诸众以悲眼海涵。
尊者公认精彩之密传,
浩如烟海吾本欲汇集,
于此合掌并虔诚祈祷,
各位有识之士能参与。
保密不共密宗之行境,
世间愚者心识难揣度,
不敢违背上师之吩咐,
若有过失于此诚心忏。
善妙发心恰似恒河水,
乃至趋入佛果大海前,
常伴上师左右永不离,
以清净心恒视其胜行。

善哉!!!

二零零三年二月二十二日
译竟于漫天雪花飘舞之喇荣圣地

无我故无敌

真理同谬误只差了一层薄薄的纸。你很容易的就使你的身体变得僵化,而你还以为你在增强它的能量,其实你只是在让它变得更僵化,而不是让它变得更融通、更充实、更饱满。这个非常重要!要充分的理解如何让你的身体变得能量充满。当你能够理解太极的运动,也许你能够更好的理解它。只有在忘我的情况下,身体才能达到真正的能量的饱和。一旦能量饱和,一旦肉身的能量变得饱和,你的身体就会自动地进入一种无我感,你不会感觉到肉身的存在。能量饱满了,身体就变得无比的舒适;一旦变得无比舒适,自我感就没有了;一旦自我感没了,你所有的感官都会变得不再向外渗漏。

当一个人如果瞪大着眼盯着你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一个明显的“他”的感觉,也有一个明显的“你”的感觉。因为他在瞪大着眼盯着你的时候是一个能量的暴力、能量的冲击,从他冲击向你,所以形成了一个鲜明地对立,他和你是对立的。这种对立产生了,这种对立就会变得僵化,它令双方都变得非常僵化。而当一个人把他的向外的这种暴力收回来的时候,你忽然发现他变得柔软了,他的眼神变得柔软了,他似乎谁都没有去注意,他的眼神变得谁都没有看,就变得非常柔软——非常非常的柔软!当你谁都没有注意的时候,别人也不会注意你,因为你已经把你自己给忘了,当你把自己给忘了的时候,别人也会忘了你。

当你把你的身体忘了的时候,别人就无法攻击你,这就是太极的推手!当你的手跟别人的手靠在一起的时候,你丝毫也没有感觉到你的手有任何的紧张和用力,它没有力,它完全没有力,完全放松,意味着你没有感觉到你肉身的存在。当对方有一个人向你的手臂施加压力的时候,你的手依然是放松的,它会随着那个压力自动地旋转,因为你是无我的。太极的诀窍是当你变得无我的时候就没有人能够战胜你,所有的力量都会被卸掉,因为你没有抵抗,你丝毫也没有抵抗。他从左边用力,你的左边就会向后移动,自然的向后撤;他从右边用力,你的右边就会自然地松软下去,然后他施加在你身上的力就被完全地卸掉了。

这就是东方的哲学——当你变得无我,你就变得无敌;当你变得有我,你迟早有一天会被粉碎,因为你是一个可以被打击的对象。除非你的身体变得无我,变得完全地能量充盈和圆融,那么就没有一丝的力量是向外的。所以六用——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感官都不向外,它们自然地变成内观,都不向外了。当你能够做到全然的饱满,“反流全一”,当你的感官六用都不向外的时候,你就处于一个内在饱和的状态。

摘自《楞严今释032》夕阳 著

佛陀的四不能

佛陀的四不能。

弟子問佛:您既神通又慈悲,為何還有人受苦?
佛陀:我雖有最大的神通力,但依然有四件事情是做不到的:

1、因果不可改:
自因自果,別人是代替不了的。

2、智慧不可賜:
任何人要開智慧,離不開自身的磨練。

3、妙法不可說:
宇宙真相用語言講不明白,只能靠實證。

4、無緣不可度:
無緣之人,他是聽不進你的話的。
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難度無緣之人。

钦则益西多吉密传(11)

钦则益西多吉密传
索达吉堪布 译

一零一、如同氆氇一般的小刀

尊者在青海湖心玛哈得瓦居住,索波在一旁挤山羊奶,淘气的小山羊不停地在尊者身上蹦来蹦去。

尊者艴然失色,抽出小刀,刺向羊羔。小羊被吓得惊惶失措,咩咩乱叫。

正当危急关头,只见小刀如同氆氇一般地卷了起来。

一零二、给紫玛护法神带信

一天,弟子热杂托美向尊者请示:“我准备到印度、尼泊尔以下等地去呆凶地(修行人在规定时间内,住于尸托林等凶险地方,以验证自己的修行境界是否稳固),希望您能准假。”

“你这个百无聊赖的人,恐怕在凶地呆不住吧!”尊者面带睥睨地说。

“我一定会呆下去的!”热杂托美的回答斩钉截铁。

“既然如此,那我给紫玛护法神写封信,你下来后去到桑耶。若等三年是你活该,若等一个月算你走运。不仅要亲自将信交给紫玛护法神,还要将这根护身结亲手带在他的脖子上,如果请人代劳则不太合情合理。”

“遵命!”

热杂托美向尊者告辞后,前往印度、尼泊尔境内的各大凶地,勇猛精进地修持。

返程时去到桑耶白哈王府库。幸运的是,仅仅等候了半个月,就有一群拉萨的贵族莅临,在白哈王府库迎请紫玛护法神降临。

事先,热杂托美前去观察,见紫玛护法神被众贵族与高僧大德环绕,凶神恶煞一般面露凶光,令人不敢向迩。

热杂托美六神无主地站在人群的外围,因害怕而浑身颤栗。正当无计可施之际,脑海中浮现出尊者说“你恐怕在凶地呆不住吧!”的样子,立即信心大增。

他将信件和护身结放在怀里,高呼三声尊者的名号,安住于降伏等持,吹了三遍胫骨号角,便扬鞭急弛于人群中自然闪开的一条道路,贵族们也恭敬地纷纷退让。

热杂托美此时已毫无畏惧,紫玛护法神也收敛起凶恶残暴的模样,安详的端坐于法座。热杂托美鼓足勇气说道:“这是钦则上师给您的信,他说要您回函。这根护身结也要我亲自给您带在颈上。”紫玛护法神听完热杂托美的陈词,低下头让热杂托美带上了护身结。看完信后,修书一封交与热杂托美带回。

热杂托美心高气满地回到了寓所,寓所里的人都倾巢出动,尚未回来。过了一会儿,大家回来了,由于目睹了他的英勇行为,都对他格外钦佩,恭敬承事更不同于以往。

贵族们也供养他大量布匹、财物,他在佛像前供养后,回到了尊者身前,神气活现地说:“你给紫玛护法神的信我已呈交与他,这是他的回信。”说着就将信呈与尊者,“您说我在凶地呆不住,但从头至尾没有一丝呆不住的迹象出现。”

尊者揶揄地说:“哎!别吹牛了!你见到紫玛护法神的紧要关头为何要呼唤我呢?若不是我暗中鼎力相助,你以为你能大功告成吗?”

一零三、去不去莲师刹土

尊者在塔公的觉沃前会供,对弟子阿左热说:“你是去铜色吉祥山,还是呆在这里呢?” 阿左热谦卑地说:“这一切全由上师您做主了。”

尊者入定一会儿后说:“你还是暂且不去为宜,在这里住三年,精进地念一亿遍莲师心咒吧。”

一零四、整治监狱

尊者在康定居住时,加拉国王的监狱阴暗异常,没有一丝光线。成群的老鼠时常噬咬犯人的耳朵等器官,大家苦不堪言。

国王得知此事,令人在监狱凿出窗牖,送进一缕阳光,并就鼠害之患求助于尊者。

尊者抛洒青稞敬神后,终于降伏了恶劣成性的老鼠,让他们迁单外逃。

国王说:“监狱中不应为非作歹,不知您有何高招?”

尊者于是派了一个独脚鬼把守城中的监狱,保证监狱平安无事。

一零五、傲睨万物的僧人

尊者一次前往亚嘎,众僧徒正偷闲互相玩耍嬉戏时,一位僧人忽然说:“我还是死吧!”说着,就不断做出三种坐势、三种看势,并不住地问:“这样好吗?”“这样怎么样?”大家都说:“不好。”

最后,他身体呈毗卢七法而坐,问道:“这样死怎么样?”大家一致称赞:“这样死很好!”谁知他猛喝一声“啪得”,就断了气。

在座诸众看到眼前的情景,一个个都诚惶诚恐、五内如焚。一时不敢向尊者禀报,情知隐瞒不住,将实情告知尊者时,尊者竟置若罔闻,再三请示,仍无动于衷。

过了很长时间,尊者才说了句:“我们去吧!”来到尸体旁边,指着尸体破口大骂:“你活着时傲睨万物,死的时候也目空一切。你做出起尸的模样吓唬谁?”说着就将拳头狠狠地挥在尸体的脸颊上,同时猛厉地发出一声“啪得”,尸体颓然倒地。

“明天你们将尸体焚烧了!”尊者冷若冰霜地说完这句话,就转身离去了。

大家都深感诧异,在一般情况下,若有僧眷死去,会为他念往生法、《解脱引导文》,持续四十九天念经。今天尊者对任何人连念诵一句观音心咒的嘱咐也没有。

一零六、治疗王妃的恐慌症

尊者在加拉国居住时,对弟子热杂托美说:“你去把加拉国王妃阿贝带走,从加东桥上扔进河里。”

“遵命!” 热杂托美接到命令,迅速将沉睡的王妃从寝宫里带出,从加东桥上扔进了河里。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王妃不但没出意外,连一滴水也没沾,就平安地回到了岸边,余悸尤存地说:“我一辈子也没有遇到过如此令人惊心动魄的事。”

王妃以前一直被恐慌症所困,做了大量佛事也不奏效,尊者有时以痛斥的方法,有时以暴打的手段加持,也只能维持几个月的好转。自从尊者令人作出此举后,王妃的恐慌症居然痊愈了。

一零七、我可不是凡夫

尊者与加拉国王、王妃和太子一行前往瓦勒首府,国王供养了尊者大量的达切酒。
一到瓦勒,尊者就吩咐侍者:“给我拿达切酒来!”就这样一再索要,很快就将酒洗劫一空。

当他再次无有餍足地命令“再拿酒来”时,侍者无计可施,只得求助于国王。国王大惊失色:“你们可坏事了,一下子喝这么多达切酒身体会烧坏的,我去劝劝他!”

听了国王的劝告,尊者不以为然:“唉,你把我当成一般的凡夫了,如果我连这点能力都没有,岂不成了酒囊饭袋?”他一边说着,一边将酒力未失的琼浆从十指尖降下,房中顿时酒香扑鼻,醉人的芬芳甚至溢满了整个首府。

国王、大臣们都纷纷传扬,以此为奇谈。

一零八、赐予加拉国王子嗣

加拉国王先后娶了两位王妃,却一直无有子嗣,国王因此而求助于尊者。

在缘起成熟的一个吉日良辰,尊者将国王、两个王妃、大臣和侍者们都召集起来,对一名弟子说:“国王的两位王妃都无有子嗣,今天你与王妃卓玛交合。”

大弟子按旨行事后,令缘起十分吉祥。尊者在一根哈达上打了七个结,带在了王妃阿加卓玛的脖子上。授记道:“金刚手化身的国王与度母化身的王妃会生四个儿子、三个女儿,一共七个后代。”

事情后来发生的结果果然如尊者授记一般。

一零九、持光明心滴法的居士

尊者在阿特拉噶家时,阿特空行母有两个儿子,对尊者殷勤地供养承事后,希望尊者能赐予授记。

尊者授记道:“你们如果能无偏地成为各宗派的施主,对今后会有无穷的利益。看来我们这次相聚,一开始就有很好的缘起,你们家族全部会依次成为执持光明心滴法门传承的居士和持明者。尤其是如果你们供养我一件质量上乘的豹皮大氅,将会有深远的意义。”

正如尊者所说,空行母的儿子达阔又名亚阔从此趋入了光明心滴法门,观想和修持全部依照光明心滴派的传承。表面上是合格的在家居士,实际上却是大持明者。对菩萨的广大行为具有无比信心,公认的大德们都交口称赞他为:“显现为人形的菩萨!”他的子孙们也都象他一般争气。这一切都是尊者的加持力所致。

如果该家族某一代不当居士,而选择出家的道路,该殊胜种姓的缘起就会阻断。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当时能供养豹皮大氅的话,该家族无论世出世间都会获得无与伦比的财力和名声。因为此事未遂,所以稍有遗憾。

这个故事是我从持明者居士以及其他人口中听到的。

一一零、取出文殊宝剑

在一个缘起吉祥的日子,位于果洛的宁波叶则山的诸神,应尊者之邀翩然降临。
尊者当场取出了白铜质的文殊菩萨智能宝剑伏藏。

果因法则

当你变得内在的能量是回来的,这个时候就有个效应叫“果因法则”——你是什么,你的周围就会是什么。所以很奇怪的是,一个特别着迷于外界的人,他将会被剥夺,他将会渐渐地失去眼前的东西,因为他向外界伸出的那个能量本质意义上是暴力的。实际上,你越是向外伸,你等于是把外界的东西向远处推,你在推远它们,所以它们就会远离你。而一个越是“旋元自归”的人,越是向内的人,突然很多人开始围绕他,很多人开始喜欢他。据说《克里希那穆提传》里面提到,克氏是如此一个理性和严肃的人,他从不刻意吸引任何人,他也没有这个愿望,但奇怪的是很多人会被他吸引,因为他是一个能量内收的人。当你自身的能量是内收的,并且变得饱满、变得充盈、变得圆融,你就一定会变得柔软,只有一个能量匮乏的人才是坚硬的。一个人能量一旦饱和,他一定会变得柔软,这正好是一个相反的现象。并不是能量充实,他就会变得坚硬,不是。而是能量变得充实的时候,他会变得柔软,能量越充实,一个人变得越柔软,这种柔软是来自心理上的满足感——它充盈了,你变得充盈,你就会在心理上有一种无需证明的满足,随之而来的是放松,紧接着就是柔软。

你会发现,那些太极打得很好的人,他能量很充裕的时候,人反而是非常柔软,他的手和脚、躯干都是松的,都是饱和的,都是柔软的。甚至在算命术里说,一个人的手如果是柔如棉的,是有福的人。你的手变得柔软得像棉花似的,你的福报就增长了,因为这代表你的能量在渐渐地充盈,代表你充满了能量,你的肉身充满了能量。当你变得充盈,你的周围就会变得充盈,它们不需要追求就会自动地来到你的身边;当你变得匮乏,当你变得坚硬,当你变得被外在的事物吸引,你的周围也会对应地变得坚硬,变得匮乏,变得总是跟你产生对立面。因为你是坚硬的,别人就一定是坚硬的。所以你并不需要改变你周围的事,你不需要改变周围的人——你的领导、你的妻子、你的丈夫、你的孩子……任何别的人,你只要让你自己变得充盈并且柔软下来,那些周围的人就会发生奇妙得变化。如果他实在无法发生变化,他就会离开,就会有新的人取代他的位置,总是这样的。

这就是《楞严经》讲的“因不流逸,旋元自归”,那是一个内在充盈的状态,它已经斩断了所有向外漏的倾向,心理的、生理的全部斩断。

这时候“尘既不缘”。红尘也就是外界,外界的东西他已经没有再伸出手去粘住它了。“根无所偶”,根是指身根——身体,你非但没有对外界的东西伸出手去,你甚至对坐在这里的这个肉身都没有产生一个认同和执着,你把你的身体也会看成另一个别人。

摘自《楞严今释032》夕阳 著

莲花生大士:觉性頓显空明

摘自《蓮師心要建言》

十七、
此一妄見便頓現其窮,而自然瓦解。
這妄見一了,即是你重生的一刻。
知見及持此知見之人並無分別。
若能不落入空見或空境,
當下的覺性頓顯空明,這便是大圓滿見。
於是,不論識與不識。 亦無分別。

十八、
不論當前的修行方法,立論何等分歧。
你的日常覺知具有透視觀照的能力。
應知,修持與修持者本來不二。
不論你在修行與否,不妨尋覓一番修持之人。
若遍尋而不得修持之主體。
你的修持便頓現其窮而自然瓦解。

修持一旦放下,便是你重生的一刻。
你若能既不落幻境,也不昏沈散亂,
當下無染的覺性自現光明朗淨。
這毫不造作的覺照,便是專一定境。
如此,入定或不入定,本非二境。

十九、
不論當前的行事標準,是何等的分歧,
你本具的元覺,卻是唯一本體。
應知,行為與行者本非二事,
不論你正在造作或無事,不妨觀察一下是否有一行者存在。
若遍尋行者而不可得,你的行事便頓現其窮而自然瓦解。

造作停止的那一刻,便是你的新生。
無始以來,行事與行事之人本無分別。
你若能不落入妄見,染著習氣。
當下的覺性剎那歸於清淨無染。
既不相應,也不排斥。
隨順事物,不加修整。
唯此道行,方稱清淨無染。
如此,淨行與不淨行,亦本來不二。

二十、
不論當前的悟境證果,是何等的分歧,
心性的本質就是本覺,亦即本來圓滿的法報化三身。
應知,悟境與悟者本來不二。
你不妨尋找一下悟境及悟者,若遍尋悟者而不可得。
你的悟境便頓現其窮,而自然瓦解。

悟境一旦寂滅,便是你新生的一刻。
悟境與悟者皆覓不可得,你又不落於執著或貪瞋懼情。
當下的覺性便歸於本來的清淨無染。
只要了悟法報化三身圓具於你​​內,此即無上佛果。

二十一、
本覺是不受不滅論、或空見諸種邊見所染的。
此即所謂不落兩邊的中道本覺,原來就是清淨無礙的常存覺性。
它又是空性之核心,因此被稱為如來性。
即佛心或佛種,你若明瞭此究竟奧義,便已超越一切論說。

因此它又被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即圓滿智慧。
又因它超越了理性及觀念的範疇,因此又被稱為大手印,即無上的象徵奧義。
因此,不論你了解與否,它皆自適其所。
由於它是涅槃極樂與娑婆苦海的根源,故被稱為阿賴耶,意即一切種。

由於它本來面目平凡無奇。
這空明常在的覺性。
又被稱為平常心(覺)
不論它具有多少個深奧而美妙的名相。
最終所指,不過是這當下覺性而已。

二十二、
於此心外,向外馳求,就好比外出追尋象跡,
其實你的象正安居家中。
即使你通曉整個宇宙,也無法窮究這奧祕的究竟。
如果你不了解萬象皆出自一心,便無由證得佛果。
不知識取本覺之人自然向外馳求。

你若看不透自己的本來心性就是如來。
涅槃便變得遙不可及。
所謂娑婆與涅槃,全憑你一念無明或一念明覺。
若由究竟義觀之,兩者本質實在無所分別。
你還以為它們存在​​於你的自性之外,真是極大的錯誤!

其實錯誤與無誤,本來也是一味(自性而已)。
一切有情的心念本來不可分割,不修不整的心性。
只需安住本來自然之境,便是解脫。
如果你認不出那根本的迷惑及幻相
也是出自本心。
你便無法認識法界的實相。

二十三、
你應努力覺照那自始自生者。
由外相觀之,起初似有所生。
存在期間,似有所住。
最後終將歸於某處。
可是你若加以細究,
它卻似烏鴉照井,當島鴉離井而去,
牠的倒影也一逝不返。

同理,一切表相皆由心所生,
既由心生,也由心滅。
唯此心性了知一切。
且知一切本空本淨,有如天上穹蒼。
它的空虛與澄激本不可分。
自生的本覺雖能生出外境,變成光明透澈又井然有序的萬象。
此即法性,也是實相。

它雖藉外相來顯示自身的存在。
你心中卻明明白白,那便是你的自性。
由於它是如此明朗透澈,故被視為虛空。
但虛空只是心性的一個比擬而已。 不足以涵蓋其意。
因為自性雖如虛空,卻具本覺,無所不明。

天空卻無覺性。
它的空虛好似死屍一般地空虛。
了無生命。
因此心性的真相是無法以天空作譬的。
總之,能毫不散亂地任心性安住本然便是。

二十四、
何況紛紜萬象,也具有俗諦(相對性的真理)的價值。
沒有任何現象真正地存在。
它們遲早會消逝。
涅槃及娑婆中的一切事物現象,只不過是表相而已。
靠那唯一的自性去覺察。
每當內在的心境有所改變,感受到的外境也隨之變遷,
因此,你所見的一切,只是心性的流露。
六道眾生都是依照自己的業報而認取外境的。

二十五、
有些外道常持二元論,或以不滅論來駁斥空論。
密宗九乘中也各據立場來觀外境。
人們不僅觀察外境的方式不同解說立論也互異。
一旦執著於變化無常的表相,謬誤便由此而生。
你若能對自心所見的表相, 不論它們是虛是實,始終不執不取,便是佛境。

二十六、
外境本身並無過錯,因為執著才成障礙。
你若了知那執著外相的念頭,就是自性,
此念當下解脫。
一切顯現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整個宇宙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六道眾生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天人的福報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下三道的苦境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貪瞋癡等五毒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自生的本覺呈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涅槃道上的善念呈現於前, 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各種魔難障礙出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天界神祇及其境界出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各種淨念出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證入無念的定境,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觀得萬物光影交錯,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證入色無邊處定、或識無邊處定,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證入一多不二,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一切色與一切空畢現於前,這也是心性的流露。
沒有任何境相,不是出自心性。

二十七、
正因自性無礙的本質,境相才能不斷生起,
有如大海及波浪本是一體。
因此,凡是生起之現象,必將在心性內自然解脫,
不論你用多少不同的名相去指稱它。
由究竟觀之,心性不曾離開過一切而存在。

這一體性,並非建築在任何有形基礎上的。
它雖是一,你卻無法由任何一邊而得其全貌。
它也不是存在某處的實體。
因為它不由造作,它也不是虛無,因它的光明及覺性光輝遍照。

它更不是各種形色。
因為空性與光明是不可分割的。
當下此刻的自覺是如此空靈及實在。
雖有此覺照,卻找不到覺照的主體。
所悟實在只是被悟而已,一無實質。
只要據此修行,一切自然解脫。
我們的官能(五根)便能不受理性意識的干擾,
當下體認一切。

有如芝麻榨成麻油,牛奶攪成奶油的過程一樣,
不經榨壓,哪來麻油?
不經攪拌,哪來奶油?
一切眾生雖本具真實佛性,不經修持,如何證入佛果?
若肯修持,即使放牛郎,也能悟道解脫,
他雖不了解其中學理,仍能從經驗中一步一步地調練自己。
譬如有人親口嘗過糖的滋味,那裡需要他人解說其中滋味?
錯失(本覺),即使班智達(博學之士)也墮入歧路。
不論他們學問何等淵博,通曉密宗九乘的次第。

二十八、
何等奧妙!
『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直接為人開示本覺。
這是為了未來眾生的利益。
此論雖精簡非常,所有密法、 要門、口訣,盡在於此矣!
我既已傳授此法於當世,仍另將它隱藏某處,作為巖藏密法。
使未來善業成熟之人,有緣開此妙法。
三味耶 嘎嘎嘎
以上論述是開示人的當下覺性,
定名為《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
此文乃是鄔金教主蓮華生大士所作。
願這殊勝的解脫之道永不失落,
直到娑婆眾生究竟解脫。

一味向身外尋求自我的人,怎會找到自己?
好比一個笨人,進到人群中,便受到外境所惑,而忘失了自己,一旦忘失自我,便四處亂尋。
不斷誤將他人當作自己。
同理,如果你不知萬物之本性,不知外境原是出自一心。
便會再三流轉於婆婆。

Page 51 of 100
1 49 50 51 52 53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