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竹活佛1972-1976年大闭关

这是1976年藏历十一月廿五拍摄的。当天活佛出关(闭关为期四年,从1972年藏历十一月廿五至1976年同日凌晨)。图里那个人是为活佛在森林里建茅棚的施主、恩人,叫“安多啦啦”(奇怪的名字吧?!)。他要求活佛必须和他合照纪念(西藏人一般不敢这样求的),所以当天就拍照了。图片里,背景那些草后面,能隐约看到当年那个闭关茅棚。

《浪丐心泪》大藏寺祈竹仁宝哲自传:

在一九七二年底,眼见新寺已走上轨道,我便兴起了闭关专修的念头。依严格的佛教传统,闭关必须选用曾有先贤修持有成的地点进行,一些宗喀巴、密勒日巴及莲华生祖师等大师曾在其中修行的关房及山洞,更是修行者最佳的闭关地点。在最低限度,行者也应选无人烟之静处,并且要肯定当地在过往中从未发生过僧团分裂等情况,否则闭关便难以有成。

当年我因为情况限制,并未能往曾有先贤住过的山洞等圣地中闭关,所以便选择了距YINDU色拉寺约两小时脚程的密林。

在入关前,我依传统对地方的「非人」供养,以祈请这些「非人」不作干扰,同时我又依法加持关房、安立代表护关的四大天王之四块结界石头等等。在打坐的座位下,必须放上吉祥草及百节草。前者有清净之表义,后者则有长寿之缘起。在释迦太子临示现成佛前、到了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正欲上座时,曾有一人向祂供养了这两种草敷座而坐,太子便在这两种草上坐下修持,最后成就了佛境。闭关者坐在这两种草上,正表义效法佛陀修持的决心、纪念佛陀本生及具有修持有成的吉祥缘起。有关以上传统,我在入关前先后一一严格地办妥了。

我的关房位于无人活动的森林中,环境应可说是颇利于专心静修。在关房附近并没有危险的迹象,但却有很多毒蛇出没。在闭关期间,我只能在结界的四块石头以内范圈活动。每周中会有一位预先安排好的色拉寺僧人来为我送粮食及木柴,但我们并不交谈。

闭关期中的每天凌晨三点我便上座修持,至六点下座用早餐。在八点我便修第二座至正午时份,然后下座用午餐及另行修诵我一向以来的日常功课。在下午二时是第三座,一直修至下午六时,然后又下座而把中午未诵完的日常功课诵毕。一天中的尾座是晚上七点至十点,修完后便睡觉。

在闭关修持的每一座中,所修内容只可以是一早决定好的本尊专修,所以日常功课必须在一座与另一座之间的空档余暇中进行,并不能占用座上的时段。我的日常功课有三百多页,每天即使马马虎虎也至少要用上两个小时才能修毕。这样一来,关期中的每一天我便一共修持十六小时以上。

在仅余的时间中,除了用餐及睡觉以外,我也会在关房外至结界之间的空地走动一下权作放松运动。

在初入关的大概半年中,我依次完成了十万遍皈依偈修诵、十万次顶礼及十万次水供等各种前行。完成加行后,我便正式开始修本尊法门。

在关期中,我大概每一周便会在梦中梦见师长,这可说甚为吉祥。这种天天如是的专修生活,无信仰者可能会视为苦闷及不能忍受,但我却觉得很写意、很充实。

在四年后,我顺利完成了心目中的目标。在进行了护摩火供等圆满法会后,我便结束了为期四年(一九七二年藏历十一月廿五至一九七六年同日凌晨)的闭关生活。

在出关后,我感到自己在智慧上有了显著的增长,心中感到十分高兴。

我是YINDU色拉寺建成后第一位进行大闭关的僧人。因此,我的闭关变成了对其他僧人的鼓励。在我出关后,陆续便带起了新色拉寺僧人闭关专修的风气。

第一世蔣揚欽哲旺波简传

第一世蔣揚欽哲

(本傳記由確吉羅卓編輯部編纂。)

誕生篇

蔣揚欽哲旺波,亦名貝瑪唯色多那林巴,如同那達年仁波切、仁千林巴、多傑林巴、阿利班禪頓都多傑等上師於許多珍貴文集中明確地授記般,尊者隨著種種吉祥殊勝的徵兆,誕生於藏曆第十四甲子庚辰年(西元1820年)六月初五,多康德格地區德龍山谷,頂果村的「琼欽扎」附近(今甘孜地區白玉縣登龍鄉)。父親是德格王宮的管家仁千旺嘉,來自諾部族。母親則是具有蒙古血統的索南措。

學法篇

九歲時進入宗薩寺學習,住在祖輩留下來的僧舍中。十二歲時被塔澤堪千強巴貢噶丹增,認證為耶旺塔澤堪千強巴南卡企美的轉世化身,並且賜名「蔣揚欽哲旺波貢噶滇貝蔣稱吧桑波」。此後,便被稱為「塔澤祖古」或「塔澤夏仲」。二十一歲於鄔金敏卓林寺,在堪布仁增桑波跟前受了具足戒。同年,亦於薩迦派多傑仁千等上師處,領受了龍樹傳承和無著傳承的發心儀軌;於塔澤仁波切兄弟處,獲得了勝樂金剛和喜金剛的灌頂;於敏林赤千久美桑傑貢噶處,獲得了《持明心滴》以及索派的清淨教法;於雪謙久美圖都南嘉處,獲得了文武百尊的灌頂;如此領受了諸多密乘灌頂,從而奠定了金剛誓言的根本。尊者完全摒棄了轉世祖古的身段和貴族子弟的傲氣,給自身進行了許多艱辛的磨練,比如曾經兩次徒步地前往衛藏(前藏、後藏)朝聖。

蔣揚欽哲旺波

尊者亦以極大的毅力和精進,於康藏(衛藏和康區)各地,依止眾多金剛持上師、善知識以及精通五明的學者等等之一百五十位大德,精通了工巧明、醫方明、聲明和因明等大小五明,以及律儀、俱舍、中觀、現觀為主的許多法相經論;獲得了寧瑪派、新舊噶當派、薩迦三派(薩迦巴、哦巴、察巴)、崗倉噶舉、直貢噶舉、達龍噶舉、竹巴噶舉、覺囊派、夏魯派以及珀東派等大小教派,法脈傳承不曾間斷的全部灌頂教法;聞思了《續部幻化經》、時輪金剛、勝樂金剛、喜金剛與密集金剛等根本續和註解的教授;獲得了《甘珠爾》、《寧瑪十萬續》以及《丹珠爾》的口傳傳承;如是聽聞研習了藏地各大教派的經論多達七百餘函。總括來說,尊者用了十三年的時間一心求法,聽聞筆錄了藏傳佛學十大支柱的學習傳統。蔣貢羅卓泰耶曾經這樣描述尊者:“這位大德只需略觀經卷便能完全通曉其深層含義,更有過目不忘的本領。縱然如此,他從不輕視任一法門、不像聽聞傳記故事般聞而置之不理,而是更為努力去聞思修並且精通了各宗派的見行和主張,毫不混淆地了解各大傳統之法與非法處。如此的法眼,至今不管是高僧還是凡夫,仍無人能及。”如此,尊者僅以聞思修度日,修行和證悟的境界與日俱增。

弘法篇

蔣揚欽哲旺波尊者於哦派主寺,創建了一所以教授文學為主的文學院。後藏班禪遍知滇貝尼瑪,稱尊者為「塔澤瑪哈班智達」。尊者盡心竭力地多次如法傳授他所聞習過的顯經密續的教學和灌頂,比如曾經三次傳授了他新編纂的《成就法總集》。除了《甘珠爾》,其他教法至少都傳授了一次或以上。他不為得到錢財供養,只為法施利益眾生,滿足了上至高僧大德下至貧民乞丐,所有求法者的願望,從而培養了眾多的弟子。他們除了具有穩固的世俗和勝義二菩提心以外,更是對各大教派持有清靜心和恭敬心,遠離分別偏見和邪見。

弟子篇

其中主要的弟子,在薩迦三派有:薩迦赤千扎西仁千和其家眷、哦耶旺寺大多數堪布、夏魯措祖、那爛陀辛爾、新龍翁仁波切、薩迦噶丹洛本、洛本雅旺磊珠、秘密主洛迭旺波、更慶寺東院和西院的大德等等;在噶舉派有:第十四和十五世噶瑪巴、第十和十一世大司徒仁波切、蔣貢羅卓泰耶、達龍瑪仁波切、類烏齊寺三祖古(吉仲、帕確、夏仲)等等;在珀東派有:覺拉探傑欽巴、桑頂多傑帕姆等等;在覺囊派有:扎桑尼瑪確佩等等;在格魯派有:更措殿巴繞傑、拉尊頓珠蔣稱、拓雅諾門罕千摩、理塘堪千強巴彭措、霍康薩嘉瓦等等;在寧瑪派有:多傑扎寺、敏卓林寺、巴日寺、扎桑寺、噶陀寺、白玉寺、雪謙寺、佐欽寺等等的眾多寺僧、以及大伏藏師措林、米滂仁波切、多竹滇貝尼瑪、啊贊竹巴等等。如此於尊者門下,出現了不計其數持有佛陀教法的著名大德、善知識、山林瑜伽士、與世無爭的修行者、甚至包括了苯波教徒等等之不分教派的弟子。尊者為了佛法長住而心懷偉大的抱負,編纂了《成就法總集》。在亦師亦徒的蔣貢羅卓泰耶編纂「五寶藏」之時,尊者為他提供了其中兩藏,即《大寶伏藏》和《竅訣藏》的目錄大綱,並且為他傳授了其中大部分的口傳和灌頂。

內傳篇

雪域西藏的持教大德們,絕大多數精通自家法門,示現不可思議的殊勝行誼,守護佛教利益眾生,是可敬信之對境。然而,能周全地聞思修各派顯密教法,毫無偏見地弘揚各派法門,慈悲眷顧所有信眾,則屬尊者獨特作風。

尊者奮不顧身,以極大的毅力、精進和淨信心尋覓良師,在他們跟前完整地聽聞了法門清淨、傳承不曾間斷,由印度傳入西藏的八大修行傳承的教法。八大即:承恩師尊三君而得以綻放的寧瑪派;師承阿底峽尊者,傳承「七出世法」的噶當派;傳承畢瓦巴尊者心髓教義,即道果法門的道果派/薩迦派;由瑪爾巴、密勒日巴、崗波巴傳承「四大語旨教授」,後分成四大八小支派的馬爾巴噶舉;傳承琼波南覺大師「尼估空行六法」的香巴噶舉;傳承時輪金剛圓滿次第金剛瑜伽六支加行的時輪派/六支派;傳承大成就者帕當巴桑傑教義,修行斷法的希傑派;傳承金剛瑜伽母親傳予大成就者鄔金巴「三金剛修持法」的鄔金近修派。

尊者在聽聞這些法門後,便以思斷除疑惑、以修去實踐。在聞思修的過程中,不論是在現實還是夢境,都顯現印藏聖賢、寂忿本尊、三界空行給予三密加持和近傳教訣等等,無時無刻都是清淨的觀現。然而,這些顯現也只是見驥一毛罷了。雖然尊者從不作上人法,說已親見本尊、擁有神通等等,但在下列的密傳中,是可以證明尊者確實曾親見本尊的。總之,尊者精通八大修行傳承的生圓二次第,講經、辯論、撰寫皆無礙,遠離失誤染垢,廣攝有緣弟子。此內傳所及僅是太倉一粟。

密傳篇

大成就者唐東甲波如此授記:

“與我無二瑜伽士,具有五種法相者,

距此七百餘年間,多康地區辰年時,

諾姓種族噶之子,屬金擁有勇士相,

蓮花王者加持故,具七受命多那林,

毗瑪米扎加持故,光明化身金剛名,

文殊化身那達尊,加持賜稱法良師,

化現如幻士夫相。”

如是,因往昔殊勝發心和願力的種子,萌芽成熟之緣故,尊者成為七種教法的持有者,或者名為七種受命者。

蓮花生大師密意加持,給予言語的灌頂已,吐息化光融入,獲得顯密新舊教藏的如法灌頂傳承,這就是教藏傳承的受命。從聖地扎馬真桑、當雪寧仲、德龍白瑪協日等地迎請出了大量伏藏,這就是地伏藏的受命。往昔的伏藏文字與符號顯現於眼前,因淨觀故心中自然釐定為藏文,此時蓮師幻化相關伏藏師,完成相關伏藏的灌頂和教授的引導,這就是極密伏藏的受命。因親見種姓部主和本尊得到加持,在心中突然顯現與密續無二的金剛詞句,這就是密意伏藏的受命。因回想起宿世的記憶,而寫下相關教法,這就是隨念法藏的受命。另外,還有淨相的受命和耳傳的受命。

如此以七種受命,讓「貝瑪唯色多那林巴」這個名號震徹雪域,流傳了三十餘函的顯密著作度化有緣眾生。

圓寂篇

如是圓滿了種種殊勝事業,在七十三歲之際,於壬辰年(西元1892年)二月初六早晨,尊者一邊撒花一邊念誦許多吉祥偈後入定,將色身融入毗瑪拉扎密意法界中,示現了圓寂。圓寂後,如經中記載的一樣,從五台山頓時顯現五個殊勝的化身,繼續進行著不可思議弘法利益眾生的事業。

中中流入,渐入佳境。

你的习气不止来自你这一生,它来自多生多世。一个善于运用大脑的人,一个善于钻营的人,你让他一下子不钻营可能吗?不太可能。他钻营的习惯依然根深蒂固,他也许需要很多年才会变得渐渐的如一个老人一般自然放松。

这就好像练太极拳一样,你学会了拳架,但是你的身体依然是僵硬的,这种融化身体的过程也许要经过十年的不停的锻炼,才能让你的身形变得真正的融通和圆融,变得在任何时候都是忘我的。

你现在只能做到打拳的时候也许是忘我的;冥想的时候也许是忘我的;打坐的时候是忘我的……你一睁开眼,那个“我”就回来了;你一从那个拳架里退出来,你的“我”就回来了;你一从房间里出来回到世界上来,你的“我”就回来了。你也许一个人在房间里的时候,你是忘我的;你一旦见朋友,你一旦见同事,你一旦在做事的时候,那个“我”就回来了。

它如此的娴熟,它回来得特别自然,因为它已经伴随你生生世世了,那个惯性如此久远,你要削弱那个惯性可想而知是很艰难的一个过程、很长久的一个过程,所以不要指望你在三天之内、七天之内就能够达到如何高的程度,这不太可能,它一定是个长久的训练。

注意看这句话,这句话太妙了,接下来这句话“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圆妙开敷。”你就要用这个无限的心时时刻刻地流入它,中中流入,像流水一般潺潺地,它是连续的,它是柔软的,它像流水一样温柔,只有这样,慢慢地,经过几年以后,才会变得渐渐的圆妙开敷,也就是在那个无限当中的各种各样的副产品渐渐的展现出来,你的直觉、你的圆融、你的能量、你的放松、渐渐的渐入佳境。

“从真妙圆,重发真妙”,也就是你的无限要再次的无限,重新展开这个无限的经验,要一次一次的重发,不要懈怠,要一次一次的重发。

摘自《楞严今释032》夕阳 著

頂果欽哲仁波切:關於魔障

頂果欽哲仁波切:

我們於日常的修行、或睡夢之中,可能屢屢逢厲妖及魔障等惡業的強烈影響。這些現象發生的時候,我們絕不可以意圖殲滅此種有害的厲鬼,即使在睡夢中也是如此。而應當視他們為過去世的父母,他門曾養育我們,而現在竟欲妨害、傷害我們。他們之所以如此,必然是我們過去世所造惡業的結果,我們更應該進一步了知這種損害我們的惡業力量,他們本身也為他們本身、或他們過去世的惡業所支配。作此傷害,無非是為自己來世種惡因,作如是的觀察,大悲心乃隨之而升起。

當這些魔類決心為害我們,也應視之為清除無明的逆增上緣。任何的障礙、身體的痛苦、心靈的折磨,都可轉換為修行的方便。也就是將這些障礙視之為上師智慧的示現,當我們作如是修持時,惡業自然清淨,而痛苦也隨之消除。隨時如此覺照,這些惡業力量就不能成為傷害。反之,若視之為敵對,而欲摧毀他們,則會增加更多煩惱。

許多人因為雜念妄想,而引起各種不正常的障礙。這實在是自身潛在意識的作用。行者不應以此為外來的困境,而應當了知這是上師的賜予,作為修持過中的增上因緣。如此,更應專心於祈請上師,而對於所有魔類生起廣大的悲心,如果能如此的話魔障就不會興起。

若遇外力的干擾,則應當探究其來源,追究這些障礙本身是否有其具體的實質,是不是可以用手掌握,或用棒擊打。如果是如此,則追究他們安住於何處?源於何處?以及從何因緣生起?以此心意,我們應當誠心持誦蓮華生大士心咒併發願,願諸魔類得依蓮華生大大士大慈悲心,而親遇蓮師的善法。願他們不自損損他,願菩提心深入他們的心中。

如此的大悲心,融攝諸魔的心念、我的心、及蓮師的清淨心,三者合而為一,其功德尤其廣大。如果能視一切外相為上師智慧的示現。那麼障礙這個名詞也將自然消失。

克里希那穆提日记(6)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1973年9月24日

为使目前的文化和社会结构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意识,一种崭新的道德观。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左派,右派,以及革命派似乎不以为然。任何的信条,任何的准则,任何的意识形态,都是过去意识的部分;它们都是思想的产物,思想的活动就是分裂,就是左派,右派,中间派。这种思想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右派或左派之间的流血冲突,或导致极权主义的发生。这就是我们周围所发生着的情形。人们注意到有必要改变社会,经济和道德,但是,反应却是来自于过去的意识,因为思想扮演着主要的角色。我们人类所陷入的混乱,混淆和痛苦,就是在这个过去的意识里面。如果不进行深刻的变革,则人类的每一种活动: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只会给我们带来彼此间的毁灭,甚至我们的地球也不能幸免。明理的人认为这是很显然的。

人必须要成为其自己的亮光;这个亮光就是原则。没有别的原则。所有其它的原则都是由思想所产生的,因而都很分裂,自相矛盾。成为自己的亮光并不是照办别人的亮光,无论他们是多么合乎理性,合乎逻辑,属于历史上的,多么令人信服的。如果你处在权威,教条,结论的阴影里,你就不能成为自己的亮光。道德不是由思想所组成的,它也不是环境压力下的产物,道德与过去和传统无关。道德是爱之子,爱不是欲望,不是满足。性或感官上的享受不是爱。

在山的高处几乎看不到鸟儿,只有几只乌鸦,能见到一些鹿,偶尔有一只熊在此出没。这里到处生长着巨大的红杉木,寂静的,周围其它的树木相形见掘。这是个极美的村庄,因为不准在此打猎,非常的安宁。每种动物,每棵树,每朵花都受到了保护。坐在那些厚实的红杉树下,他感受到人类的历史,和大地的美。一只肥硕的红松鼠以其极为优雅的姿态经过,停在几英尺之外的地方,好奇地打量着你,不知你到此地何干。土地干涸,尽管附近有一条溪流。连一片叶子的响动都没有,树林中充满了寂静之美。沿着狭窄的小径信步前行,绕过一道弯,看见一只熊和它四只大小如大猫的幼仔。它们忽忽地跑开,爬上了树,母熊关注着他们,却没有起身,也没有出声。他和母熊之间的距离大约有五十英尺,母熊体形巨大,呈棕色,防备着的。他随即转身离去。彼此都知道没有恐惧,不会故意伤害对方,不过他还是很高兴地与这些受到保护的树林,松鼠和喋喋不休叫着的松鸦们相处。

自由就是成为自己的一种亮光;那么它就不是一种抽象,不是由思想所召唤的一种东西。真正的自由就是从依赖,依附中解脱,从对经验的渴望中解脱。从完全的思想结构中解脱,才能成为自己的一种亮光。在这种亮光里,各种各样的行动都将发生,因而就不会有对立。只有当原则,亮光从行动中分离开来,行动体从行动中分离开来,矛盾才会存在。理想,原则,是无意义的思想运动,无法与亮光同时存在;它们相互抵触。这种亮光,这种原则,与你分离;只要哪里有观察者,哪里就没有亮光,没有爱。观察者的结构是由思想所组合的,而思想从来就不是新的,是不自由的。本不存在所谓的“如何”,不存在体系,不存在修证。只有看,看就是行动。你必须看,不经由他人的眼睛这样的看。这种亮光,这种原则,既不是你的,也不是他的。唯有亮光。这就是爱。

宗薩欽哲仁波切:那洛巴在那裡等你

宗薩欽哲仁波切:

第一世蔣揚欽哲仁波切有兩個弟子,有一天早上,他讓他們來到自己的房間,並對兩位弟子說:「明天你們收拾一下,去一趟印度,因為那洛巴在那裡等你們。」
可是那洛巴已經圓寂1700年了。

有一個弟子應該屬於聰明學者型的,他說大概這是一個玩笑吧,於是就不太相信。但另外一個弟子比較愚鈍,他不太在乎那洛巴死了多少年,他有點笨。印度很遠,特別是當時需要徒步過去,所以他帶了很多食物、衣服一大包,第二天早上準備出發,所有行李都背在身上。

他閉上眼,再睜開時,眼前有一道光,那洛巴就站在他面前。就在那個當下,他得到了那洛六法的教授。這個弟子去世的時候,全身只有頭髮和指甲留下來。這一切都顯示出他對上師虔誠的信心。

执心虚明,纯是智慧

“执心虚明,纯是智慧”,这句话太棒了!他如果能稳定在这个虚明的境界里——那个辽阔、浩瀚、明亮、空无的境界里,他如果能够持续地稳定在这个执心虚明的境界里,他忽然发现他的智能在增长.

“纯是智慧”。你有发现吗?尤其在你头一两年,当你融入这个无限浩瀚经验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相当明显的辨识力在提高,智能在提高,你变得越来越冰雪聪明了。

“慧性明圆,蓥十方界”。你有没有发现你真得变得越来越冰雪聪明了。那并不是一种小聪明,而是一种自然的智慧性的聪明。那并不代表你的数学会变好,你也许数学依然很差,但来自生活的、整体的智慧会开始增长,属于另一个品质、属于另一个品味的聪明开始增加。也许你的左脑依然很笨,你的数学依然很差,但是属于你右脑的智能开始增加,你的直觉开始增加,你的美感开始增加。你有发现吗?你的美感开始增加了,你欣赏音乐的能力开始增加了,你欣赏画面的能力开始增加了……你有发现吗?尤其属于右脑的那些特点都开始增加了!美感、欣赏音乐的能力、画面的能力、味道的能力、香味的能力,甚至品尝的能力,你开始能够品尝出更细腻而温柔的味道,所有这些属于右脑的东西都开始增加了,那是如此美好,那是你巨大的潜力,你把它掩盖了而已。

这就叫“慧性明圆,蓥十方界”,它是一个辽阔的经验,这种智能永远不可能是以聚焦的方式显现,它来自辽阔,所以它的本性依然是辽阔的,叫“蓥十方界”。你的审美会让你越来越喜欢那种有辽阔感的画面、艺术品、音乐、香味甚至味道……所有你从感官的这些地方捕获的东西,如果它携带着辽阔感,都会吸引你。

你突然发现,一个东西如果是聚焦的就会有紧张感。现在,所有的紧张都无法吸引你的注意力,你现在喜欢辽阔的,喜欢令人放松和愉悦的东西。你开始拥有了一种属于客观的审美能力,而不是主观的。所有主观的美感都是聚焦的,比如说打游戏,它非常主观,非常焦点,只有一个有焦点倾向的人才喜欢那种打游戏的场景,而一个有客观辽阔审美能力的人,他绝对不可能喜欢这样的东西,他喜欢更辽阔的、更令人明朗开阔的东西。

摘自《楞严今释032》夕阳 著

拉姆拉错湖的神奇

[转载]至尊祈竹仁波切说拉莫拉措湖的神奇

图文均来自网络

作者:上善如水

活佛(祈竹仁波切)经过香港,很多弟子来看他,就集体聊天,閒聊中我们提到朝圣拉莫拉措,活佛说,这个你们不必聼导游的,我很清楚,你们问我即可。可是,没有人发问,活佛自己说,索性我来说说拉莫拉措湖的神奇:

1。西藏一共有4个同类圣湖,拉莫拉措是其中一个。

2。有关圣湖能看到东西的传説,是真的,他亲眼看过。

3。我们问活佛,您看过这麽多次都看到什麽,活佛说,我只是去看过3次而已嘛,大概是1953-1958之间左右,第1次没有看到什麽,第2、3次都看到东西。

4。这不是湖面看到倒影那样的,而是很立体的,譬如他看到寺院,就是像在你面前那样的,不是水里倒影有一个寺院那样。

5。一般必須坐隐秘地方,譬如树丛里,捂起嘴巴(活佛可能指別説话?!),耐心祈祷、看。100人去,各自看到的东西都不同,也会有人根本看不到东西。如果看到的,不是幻想,是很清楚的形象,不是错觉。

6。必須祈祷顺序看前世、这世的未来、下世去处。其中,下世的有可能改变,因爲临死很有取决性。如果没有清楚祈祷,出现的顺序就颠倒了,哪怕看到事物,也没有什麽啓示性了,因爲会不知道先後,看到东西也等於没用,只是神奇,却等於没有预言作用了。

7。如果100人一起去,其中一个破了根本戒,会导致全体都看不到东西,只会看到黑色然後有一些闪光而已(我们说,大概就是电视机坏了那样的雪花情况,活佛说大概差不多就是那个意思)。

8。当地人有时候经过,没有祈祷,也看到东西,但这一定不是好事。通常,这个情况就是他们看到譬如一个人被反手缚在热鉄柱上一类的景象。如果看到这样情况,那个人必定很快就死,而且落三恶道。我问,不可能改变吗?活佛说,当地人如果看到,就是代表很快死了,除非临死有很特殊因缘,否则很难改变了。总之,当地人没有祈祷,路过自然看到,就必定不是好事,预示很快死而且下场不好。

9。大善、大恶的人容易看到东西而且意思很清晰,我们这些処于中间的人,哪怕看到,有时候意思並不一定很清晰。活佛说,普通人耐心祈祷,看到景象的机会很大,但所指意思清晰的机会不很大,很多时候很混乱、顺序颠倒,所以前面说过必須清楚祈祷某顺序显示,否则看到也没用。

10。活佛看到自己家乡的房子、老师的房子等等,很清楚,也看到後来马尔康很多建筑被拆了、政治变动等等,後来变了现代房子;也看到扎什伦布寺,连殿顶角落所挂的一个铃都很清楚,就好像在面前那样,印象特深;也看到後来迈索的地;还看到一些玻璃建筑物。後来,家乡确实很多政治变化;在活佛离开拉萨去天竺的时候,途中路过扎什伦布寺,停留了几小时,“结下了很深的缘分”,当时实际到达的时候景象完全和湖心看到情况一样,包括殿顶角落所挂的铃;後来在天竺,政府给了迈索的地,就是湖心看到的地,後来就在那里建立了海外的、现在的色拉寺(湖心看到的只是地,並不是後来建完后的景况);至於玻璃建筑物,活佛说不知道什麽意思,可能是指他後来去了澳洲?!

11。我们问,大藏寺附近的圣湖是不是也能看到东西。活佛说那里只能看到猪。後来话题扯远了,离题了,活佛解释,大藏寺圣湖不是拉莫拉措同类能显示预言的湖,所以没有人去观察,也不会看到东西。可是,古代确实有人看到有金牛在湖边走动(不是湖心显示,是真有一东西走来走去),这应该是湖里的土地神、龙族化身一类。近年来,有人看到的是猪(活佛特別説明不是一只,是很多各种各样的猪,包括野猪、普通猪等等种类)。所以,可能是年代不好就显示不同化身。在场有人说,可能是按那年的属相显示形象而已啦,活佛说噢你们幻想能力真够天马行空的,明年我们去看看是不是兔…

12。活佛说,你们坐大巴去,啥人都有,浩浩荡荡,是看不到东西的。必須住那里一个晚上慢慢祈祷,才能看到东西,普通人也能看到,不是什麽和尚、活佛才能看到的。

☆☆☆☆☆☆☆☆

有关拉姆拉错湖的最新灵异事件

我今天到了拉萨,和活佛会合。

活佛见面,几乎第一件事就说,他前几天去了圣湖,大家几乎都看到东西了(含和尚、居士、普通汉族人,在湖边遇到的一个陌生、在西藏做生意的云南汉人家族)。

首先没有,然后他念吉祥天母,后来,湖水像窗帘打开(在场的人,包括汉弟子,都看到一致的),是从上而下开,和他年轻看的不同。然后,各自看到不同景象。我问活佛,您看到啥。活佛回答,你问来干吗?不愿意说。然后,遇到几个云南来西藏想发财的家族(多人,互相是亲戚),只是遇到,本来根本不认识,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有信仰,只知道他们来拉萨发财,种菜,但赚不到什么钱。他们已经来过湖多次,没看到什么。这次,活佛已经下山,他们都看到了,很神奇,几秒变一个影像。他们认为是活佛的原因,冲下山,看活佛一拐一拐(活佛脚疼),都又跪又拜的,抢着轮流背活佛下山。

晚上,活佛侄儿侍者回来了。他虽然是和尚,可是在西藏印度汉地普陀观音洞等,都从来没见过什么,根本不相信。这次,他看到他居住的澳洲的山,还有高楼大厦,还有莲师、度母。他说,都是真的,原来都是真的,我这次服气了,都是真的。他说,打开后,就没有湖了,就像你就在那些建筑旁边,而不是湖面有影像。他说,大部分一起去的都看到东西。开始一样,后来各自看到不同事物。

活佛说,这可能是天母高兴,因为现在都是游客匆忙来,乱七八糟,根本不懂,必须慢慢安静祈祷然后看的,不是嘻嘻哈哈拍照那样的。所以,可能来了认真的人,她高兴了。

活佛说,这是佛经授记过的湖,不是世俗的普通一个湖,经典说过金刚座东北若干距离为天母圣湖,以后由某某开湖。没开前,是看不到东西的。开湖的人不是一般人,必须是授记的那个。后来,第二世DL来到,打开石头,里面有一把锁,他开了,从此湖就能看到东西。这个锁以前还在,现在没有了。

这是前几天的事,我没问,大概不是9月8号就是9号发生的事,前后大概呆了3小时。活佛和尤其他侍者都很激动。活佛说,最激动是遇到的那几个云南陌生汉人。

汉人的细节是这样的我来补充一下…他们是在大家身后看热闹的,当仁波切还在念经念到一半他们就看到了,惊得入了迷,一直都有不同的景象看,一秒一变这样。……后来活佛时间紧张,估计也完成了本次任务就开始下山,云南来的五个人还在看,最后结束了兴奋得跑下山去背师父下山…好神奇的缘分啊…圣湖显像是长久以来的真事但是身边人没看到过…然而这次打酱油的都能一饱眼福,真是羡慕。

关键是上上周我们才在香港中心同病相怜,说到这些神奇的事啥都没看到过。可是昨日一见,他已经完全折服,变成迷信派了,兴奋无比的给大家描绘了二十多分钟……羡慕啊……

雪謙·康楚:證量高深是什麼意思

雪謙·康楚

《大成就者之歌》祖古烏金提到:

雪謙·康楚談到俗事時,常表現得相當孩子氣,不過,當他談到佛法時,他的智慧就像驅除了黑暗的東昇旭日般。

在拉薩時,我有一次找到機會問他說,他覺得誰是西藏證量最高深的大師。

「看看敦珠,」他答覆說:「他的眼睛如此明亮有神,幾乎就像老鷹一樣;在他的眼神中,你可以看見全然開放的覺悟特質。如果要問哪個人具有證量,就是他了。與他相比之下,其他人看起來似乎都頗為遲鈍且心不在焉。」

「名氣響亮的大師竹巴·永津又如何呢?」我接著問道。

「他絕對也達到了那個層次;他的心廣闊開放,連絲毫無明都沒有。」雪謙·康楚回答道,「我聽說他甚至都不睡覺。」

接著我問他,他所說的證量高深是什麼意思。

「這是指當你的覺知無所障礙,且無所執著時,你仍敏銳地安住於當下,了然分明於細節之處。」

他當時所展現的正是如此。我確信他就是一位證量極高的大師,而且對他有著深刻的信心。

顶果仁波切闭关教言

顶果仁波切闭关教言

南无格热字达玛呢耶!

顶礼上师长寿佛!

这次修贝玛长寿心要的同修们,我向你们开示:

初、从地狱到轮回之顶,最大的恐怖就是死亡,没有比死亡更大的恐怖了。修长寿佛就能在轮回最大的痛苦里保护众生得到解脱,初始的动机是发愿菩提心,这样来修长寿佛是最殊胜的。修得不共成就就可以和布玛莫扎、不生不死莲花生大士一样即身成佛。

二、全知无畏芽如来说:在一般生活上希望吃饱、住得好、施主多,为了名气来闭关,获得众生的顶礼、恭敬和供养,这样的欲望千万不要有。

密勒日巴说:吃穿是修行的一个条件,如果闭关修行是为了得到吃和穿是不如法的。要多想多念这句话,否则多少年的大闭关人会变成象老虎一样。仅仅住在和外人不接触的地方,门封上封条,在这样的屋子里躲着一个身体,没有什么作用。

大译师仁千松波闭关时是这样做的:

外闭:不与外人接触;
内闭:写字、画图、裁剪等等都不做;
密闭:普通的妄想(东想西想)都舍去。

这样发誓后闭关了12年,以无余虹光身飞往空行刹土。我们应当象他这样做。

三、在幽静山修法,每一座的时间越长、越精进,今生的贪爱就减少的越快,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也会越来越增长,这就是修行的心要。

如果不是这样,接受世间众多人的供养、顶礼,喜欢为人打卦、赶经忏等等,这样的事越来越多,连一分钱也想捞,守财奴的习气越来越重,越来越喜欢求财,出现这样的事情就是魔来诱惑障碍你了。障碍并不是妖魔给你一些恶梦,不是这样的,如果发现自己和佛法的距离越来越远,这就是障碍。

殊胜的修长寿佛就是明了自己的身口意与上师无量寿的金刚三处本来无别;自身观神,语念咒,意不离三摩地;重复的念、祈祷上师无量的功德;重复来契入三门神、咒、法身。

你们已经蒙上师的摄受,也得到了深奥殊胜的窍诀,有了一个修行人的名字。通过这样严格的闭关得到修证的把握,看到轮回的生活令人作呕,没有对世间八风的欲望,彻底消除八风的影响,需要自己的发誓。闭关的结果是观出离心、寿命无常的催促。平时要觉察自己的念头,破除自心以外没有一个在外面的神,破除神以外也没有一个心,神的境界和心无二无别中见到本性的面目,言语道断,这是无法指给你们看的。轻松、自由的认识到无言的境界,这样的认识修行打坐就是初始的、真正的入门。

继续得到定解的话,今生的贪爱慢慢消除了,对上师的恭敬、对众生的悲心、对修行的欢喜逐渐增加,是修神的验相。

在这个时代,于幽静山上,前行五加行的数量达到之后,就说:我修好了,自以为是老修行。不要这样想!

闭关几年后,身体壮一点,肚子大了一点,四座瑜伽没有真正的发誓,说自己是弟子们的福田,建大经堂,自己的妄想就更多了,事情也越多,以为此时需要找一个明妃,自己还俗了也不知道,还以为自己是大瑜伽士,产生比沙门、比丘好的贡高我慢,在很多人面前吹嘘展现自己建造了多少经堂、白塔、佛像。

不要追求名利之事!

真得到四句窍诀就要用心来修,这一年里,主要修生起次第长寿法,外、内、密总集的生起长寿法,很方便也很殊胜!

总的来说,证入修行时,前行皈依、发心、出离心、信心和精进种种不是不需要,但是和前行的皈依、发心、供曼扎、百字明、莲师心咒数量很多相比,前行窍诀里所说的–呕吐轮回的出离心、看破今生的信心、誓愿利他的发心、认识寿命无常而对未来的计划越来越短,这就是真正的前行,应该放在心中,这就是窍诀的精华!不要仅仅停留在文字上,而应融入自相续。

莲花生大士:中阴极微心要口授

摘自《空行法教》

敬礼上师!

卡珍之措嘉妈自八岁侍化邬金莲师,如影随形。

时大师欲离藏土赴罗刹地,吾·卡珍妈供金与松石曼达,并转会供轮已,白言:大师!汝正往调伏罗刹众,吾则留藏土,纵吾侍大师多年。但将来命终之时并无把握。特此恳请师教授,撮而为一,乃易于修习者。

大师答言:具信至虔具德者,谛听!

从身要有甚深诸点,宴坐放松,自觉任运。一切皆只此矣。

从语要有持气持明等法,无言住于声哑。一切皆只此矣。

从心要有守意、任运、舍弃、融入、内视等诸要,一切皆只住于大自然、游戏自在、别无散乱。

然心于此并非寂灭。若念无欤?如阳焰亦续照耀,若念有欤?无表色、形色即为空与完全觉醒—-此为汝心本性。

得了此体,再加保任,即为“见”。

住于此境不乱、不守不散,即为“修”。

于此境地,对六入无执无染、无取舍、无期望或恐惧,即为“行”。

一有迟疑,即祈请上师。勿住市集,修于静处,放下此生最依附之执着及连系最深之人而修。以此,身纵是凡相、心已与佛无二。

于死之时,如下而修。

地收入水,身形变重而自不支。水收入火,口鼻干涸。火收于风,身热变无。风收于识,呼如风吸如喘。

于此之时,感重山所压、困于黑中,跌入虚空。又伴以巨响无余震,漫无强光如展绸缎。

再者,汝心自现寂静、忿怒与半忿怒诸尊,多首者充满空虚。住于虹光蕴中。手持武器呼言:“打、打!”“杀、杀!”“、!”“呸、呸!”等怒言。又有如百万日照之强光。

于此之时,汝内本尊将促促汝觉,言:勿散乱…勿散乱!汝内魔障则纷扰诸境,使其破坏,并以尖刺声欲使汝乱。

于此之时应知:被压者非为山压!此四大分离故也。勿惧!困于漆黑亦非黑,五蕴分离故。跌于虚空亦无一跌,身心分离心失所依故,而息已断矣。

虹光骤现为心之本然示相,寂忿诸尊亦为心所显现,一切光均为自光,无疑。一有疑即堕轮回。了知一切为自现显,觉而住于光明空性中,只以此即可证三身而得悟。若能此则纵投轮回亦不能矣!

内心本尊为不乱观照之现所持心。自此刻起,最要为无求无惧、染着或实执。对六尘、心境、喜忧等皆然。于即时起,若能得定,则可于中有住本性而得证悟。故于此刻起,无散乱修持保任是为重要。

内魔则为现前之无明、疑与惑。于其时也,一切音响、色彩、光等可怖境之出现,勿迷、勿疑、勿惧、纵须臾有惑,即流浪轮回,故应得定也。

于此时,胎门示若宫殿,勿为所引,此为至要!勿着期望与恐惧!吾可实言可免再生而得证悟。

于此,非有佛之加持也。汝之觉性本自证悟,亦非有地狱之祸。执着任运清净,轮回之怖与涅盘之翼,连根而断也。

觉悟者,犹如无渣之水、无杂之金与无云晴空。

既为已之故,得如虚空法身,为众生故,而遍满虚空。为他得化报身,以意所及饶益有情。

若本教授向重罪者,如杀父母者诵三遍,亦不致堕进轮回,于能证悟无有稍疑。

纵人受各甚深法,若无如此教授,则仍远也。以不知将流转何处故,应恒常修此法。

汝应将此法传与具大信、勇猛精进,并大根器者,能恒念其师。于口授具信,投入修持,心安忍及出离世法者。以上师托付之印、本尊秘密之印及空行付嘱之印同授。

吾莲华生,虽曾于三千六百寒暑中事无数上师,向彼求法、受法、研习、说法、修及行,吾不曾见有法深若此者。

吾即赴罗刹土,汝应照此而修。母,汝将于本尊土中成就,故故应恒持此法。

说已,莲师骑日之光往罗刹土,以此,措嘉母得解脱。故将此法结集藏作宝库,并立下此愿:于未来世,将付与咕噜多杰乐宁巴,由此利益众多有情。

此圆满圣极微心要口授,应死时及中有自解脱之问而答。

沙玛也,秘,秘,秘。

无我故无敌

真理同谬误只差了一层薄薄的纸。你很容易的就使你的身体变得僵化,而你还以为你在增强它的能量,其实你只是在让它变得更僵化,而不是让它变得更融通、更充实、更饱满。这个非常重要!要充分的理解如何让你的身体变得能量充满。当你能够理解太极的运动,也许你能够更好的理解它。只有在忘我的情况下,身体才能达到真正的能量的饱和。一旦能量饱和,一旦肉身的能量变得饱和,你的身体就会自动地进入一种无我感,你不会感觉到肉身的存在。能量饱满了,身体就变得无比的舒适;一旦变得无比舒适,自我感就没有了;一旦自我感没了,你所有的感官都会变得不再向外渗漏。

当一个人如果瞪大着眼盯着你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一个明显的“他”的感觉,也有一个明显的“你”的感觉。因为他在瞪大着眼盯着你的时候是一个能量的暴力、能量的冲击,从他冲击向你,所以形成了一个鲜明地对立,他和你是对立的。这种对立产生了,这种对立就会变得僵化,它令双方都变得非常僵化。而当一个人把他的向外的这种暴力收回来的时候,你忽然发现他变得柔软了,他的眼神变得柔软了,他似乎谁都没有去注意,他的眼神变得谁都没有看,就变得非常柔软——非常非常的柔软!当你谁都没有注意的时候,别人也不会注意你,因为你已经把你自己给忘了,当你把自己给忘了的时候,别人也会忘了你。

当你把你的身体忘了的时候,别人就无法攻击你,这就是太极的推手!当你的手跟别人的手靠在一起的时候,你丝毫也没有感觉到你的手有任何的紧张和用力,它没有力,它完全没有力,完全放松,意味着你没有感觉到你肉身的存在。当对方有一个人向你的手臂施加压力的时候,你的手依然是放松的,它会随着那个压力自动地旋转,因为你是无我的。太极的诀窍是当你变得无我的时候就没有人能够战胜你,所有的力量都会被卸掉,因为你没有抵抗,你丝毫也没有抵抗。他从左边用力,你的左边就会向后移动,自然的向后撤;他从右边用力,你的右边就会自然地松软下去,然后他施加在你身上的力就被完全地卸掉了。

这就是东方的哲学——当你变得无我,你就变得无敌;当你变得有我,你迟早有一天会被粉碎,因为你是一个可以被打击的对象。除非你的身体变得无我,变得完全地能量充盈和圆融,那么就没有一丝的力量是向外的。所以六用——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感官都不向外,它们自然地变成内观,都不向外了。当你能够做到全然的饱满,“反流全一”,当你的感官六用都不向外的时候,你就处于一个内在饱和的状态。

摘自《楞严今释032》夕阳 著

佛陀的四不能

佛陀的四不能。

弟子問佛:您既神通又慈悲,為何還有人受苦?
佛陀:我雖有最大的神通力,但依然有四件事情是做不到的:

1、因果不可改:
自因自果,別人是代替不了的。

2、智慧不可賜:
任何人要開智慧,離不開自身的磨練。

3、妙法不可說:
宇宙真相用語言講不明白,只能靠實證。

4、無緣不可度:
無緣之人,他是聽不進你的話的。
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難度無緣之人。

虎穴寺,晉美彭措法王取出《蓮師多吉卓羅修法·成就一切事業》

摘自《夢塵回憶錄》索達吉堪布 著:

不丹的虎穴,被稱為“巴卓達倉”,是蓮師騎著母虎降伏惡魔的山洞。當蓮師完成了在藏地的所有事業並準備前往羅剎洲時,他來到這裡以多吉卓羅的形象調伏惡魔,然後在山洞裡修行了三個月,並埋了許多伏藏。這個聖地的加持是巨大的,如果以信心朝拜,可以消除生活或修行中的違緣和魔障。

當天,法王已準備好朝拜虎穴。先前在印度時,由於天氣非常炎熱,法王穿著很少的衣服,僧裝下只有內衣、內裙,或薄薄的紅色嘎讓。但在不丹,氣候相對涼爽,虎穴在海拔3000公尺左右,山上比較冷,法王換上了略厚的紫色嘎讓。

虎穴位於懸崖上。 1692年,在山洞附近建造了一座寺廟,即今天的虎穴寺。從山腳到虎穴寺,最快的速度是兩個小時,一般人大約需要三個小時。上山的路很難走。當地人可以用馬把朝聖者送上程,但只有一半路程,其餘的只能自己爬。如果體力不支,也可以選擇坐人力轎。考慮到法王的年齡和身體狀況,不丹王室專門安排了一頂黃色的人力轎和數十名年輕有力的轎夫。

虎穴寺的管理非常嚴格。寺內不留宿外人,也不允許在外面搭帳篷。每天下午,管理人員將要求所有遊客離開。但是,由於不丹王室已與虎穴寺交代法王可住在寺內,因此,我們不用趕時間,可以不疾不徐地上去。

山上的風景很美,或是鋪滿鮮花的山坡,或是陡峭險峻的懸崖,或是青翠高聳的森林…我欣賞著美麗的風景,呼吸著山間的空氣,一路走來,感到非常開心。同行的幾個不丹人臉上都掛著簡單的笑容,儘管語言不通,但當我們眼神接觸時,都會互相微笑並感到非常自在。

在這條路上,法王幾次停下來體息,並沒有說太多話。我一直都在觀察法王的表情,他看起來情緒激動似乎安住在一種境界中。當他從山腳下出發時,嘴唇一直在動,不知道在念什麼。實際上,每當法王進入蓮師聖地時,就會與往常的狀態有所不同,這也是伏藏大師的特徵。

我們花了三、四個小時才到達虎穴。

已經是下午了。法王甚至連飯都沒吃,就來到虎穴旁邊的一個小山洞,直接坐在洞口,讓我們所有人離開。我們在遠一點的地方等著。大約20分鐘後,聽到法王輕輕咳嗽,示意我們可以過去。

之後,法王來到了虎穴。虎穴在懸崖上,看起來有些危險,但是當我們進入山洞時,它非常寬敞,可容納數十人。洞裡供奉著一尊騎虎的忿怒蓮師像。據說這尊像非常神奇,當它在普納卡宗修造時,開口說自己不屬於普納卡宗,應該送到虎穴寺。當虎穴寺在一次火災時,只有這尊像完好無損,被認為是奇蹟。

法王一踏入山洞,便開始祈禱並發願。在這個時候,不僅法王的狀態不尋常,而且即便是我,也有一種強烈的覺受。想到蓮師在此修行我卻無緣無故得見,想到今生有幸跟隨如蓮師般的上師來這裡發願,我忍不住淚流滿面。這裡有一種強大的力量包圍著我,與去其他地方的感覺完全不同。

過了一會兒,法王從覺性中流露出意伏藏——《蓮師多吉卓羅修法·成就一切事業》
「那莫革日班瑪黑日嘎雅!
頂禮忿怒蓮師!
於此,無戲論之行者首先皈依、發心............

(儀軌依師口授,略)
釋迦比丘勒西桑波我,佩有清淨戒慧之裝飾,
唯一成辦弘法利生業。本想甚深真義藏心中,
蓮師諦實語及願力強,部分密語不由脫口出。
我雖已成眾深地伏藏,廣大密意伏藏之法主,
弘揚深法法器難得故,當含隨意多言之戲論。
祈願未來多吉土美匝,開取此法弘法利有情。

此甚深地伏藏《集善逝之卓羅廣修法》中《身壇城略修》,是朝拜忿怒蓮師多吉卓羅無餘降伏魔與冤魂之聖地——不丹巴卓達倉山洞(虎穴)時,經空行表示勸請,為利眾生而立成文字。願成為無餘摧毀弘法利生違緣障礙之因,願增吉祥!

十七勝生週鐵馬年七月二十三日」

當我幫忙記錄時,法王講得比較快,就像平常念經一樣。但是我可以跟上法王的語速,並在短時間內寫下來。

寫完之後,法王的神態開始恢復,似乎很放鬆。

晚上,我們住在虎穴寺。這座寺廟與虎穴相連。寺內的建築格局完全取決於山勢,沒有做過大規模的平整,所以有些地方凹凸曲折。他們為法王安排了一個單獨的房間,並為我們隨行人員安排了住宿。

我們在這裡待了兩天。在此期間,也曾朝拜過無垢光尊者待一顆牙齒。它用藍色緞子包裹著,一位喇嘛說它非常珍貴,通常不會對外展示。法王帶我們在這顆牙齒前發願,並用它給我們做了祝福。

1990年9月13日

法王給我們傳授了新取的伏藏「蓮師多吉卓羅修法」,並要求大家按照儀軌念修「吽」字十萬遍。

我將近一天都待在虎穴內,以禁語的方式念咒並祈禱蓮師。過去,帕丹巴桑吉、瑪吉拉準、米拉日巴、龍欽巴、唐東嘉波等前輩大德都在虎穴中修過高深密法,因此,這是一個特別的聖地。當天,我一直處在蓮師的加持、蓮師的智慧中,包括早年所認識的一些境界,也可以安住其中。那時虎穴的遊客不多,環境較適合修行。

在座間,我們朝拜了虎穴附近的一些聖地。例如,華吉桑給和益西措嘉空行母閉關25天的地方、華吉桑給的遺塔,以及長壽洞等一些山洞。附近有一個瀑布,據說是由蓮師扯斷的念珠形成的。因為它是蓮師親自加持的地方,所以我喝了一點水,還帶回一些土。

後來,法王對我們說:「本來,在我的境現中,護法交給我《蓮師善逝總集廣修法》有九大函。但由於此伏藏的法主不在場,加上一些因緣沒有具足,所以我只取了甚深的意伏藏,沒有取廣大的地伏藏。 這也很好,此法暫時伏藏起來的話,可以利益不丹的未來眾生。取,留待下世再取出。

莲花生大士:超越疾病和疼痛的窍诀

[转载]清净身体疾病和疼痛的窍诀! <wbr>莲花生大士开示

摘自《莲师心要建言》第六章 除障珍宝宝库

答复益西措嘉的提问

措嘉再次提问:请鉴知我,殊胜的上师!禅修尚未稳定的瑜伽士不是应该致力于净治障碍吗?行者应该如何清净修行道上的障碍呢?

莲花生大师答道:听着,措嘉!关于净治修道上的障碍,有四个部分:净治三摩地暂时体验的障碍;清净身体疾病和疼痛的障碍;清净概念性思维及心中神魔的障碍;清净由违缘引起的暂时染污所生的障碍。

第一部分,关于净治三摩地暂时体验的障碍:昏沉意味着无法体现灿然的明觉,无法以明性的体验充分融会其中。由于困倦之故,昏沉于是又混杂了昏睡的状态。

掉举不安意指心识向外移转到某个对境,或是追逐某件事物。外移指的是专注力无法保持镇静。散逸就是陷在对某个他物的感知中。不定就是可以镇静一小段时间,但无法长时间地维持。潜流是你的注意力未被注意到正在移动着,但你却以为注意力仍然维持静止不动。

掉举不安有两种。“他物引起的掉举不安”意味着由于某些情境,意识变得激扰不安。另一种是“自身造成的掉举不安”,则是在禅修之中生起了一种想着“真安静!真清明!”的细微觉受。

昏沉与掉举是由无法专心、不知不觉陷入漫不经心之中所造成的主要过失。

感到昏沉时,要将注意力引导到心间。专一且如如不动地禅修时,要保持专心和全神贯注。透过这样的方式,你将不会屈从于昏沉或昏睡无力,而是能保持在修道上。

当感到掉举、扰动不安时,要将注意力引导到脐下部位,保持专心与全神贯注,并如如不动地禅修。透过这样的方式,你会变得全然专注一心,而不会成为掉举或散逸等过失的猎物。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注意力很专一且完全集中的话,是不可能会变得昏沉或是掉举的。

现在要说的是利用对三摩地有益的事物作为道用。乐、明、无念的善妙三摩地;慈爱、悲心或出离心,抑或坚决、明确的虔敬心,这些全都有着透过身体和言语的戏论造作而来的体验之味。这些体验是风息,经由嘴部穿梭,其中也会发生成为我执猎物的危险,因此使用口诀心要来体受这些体验,是异常重要的。要了解这些都是依赖二元心而生起的暂时体验,要保持这样的心态,然后洞彻每种体验的体性。保持在这相续之流中,不执着困难和爱执,然后这些体验就会逐渐现为无二元觉性的本质。就如此保任这般相续之流,不去攀执或助长那些暂时的体验。

如果你感受到喜乐的体验,要立即断除对它的执着。如果你因为心中涌现强烈的悲心而泫然欲泣,要了解到,见地的关键要点就是去认出明觉。不要沉浸在体验的感受中,而是要维持于禅定的相续中。

体验也可能是鬼魔的幻变呈现。为了避免你沉溺于助长鬼魔的幻变,我将教你利用有害之体验作为三摩地助伴的心要口诀。

无论发生什么事——生病、痛苦、心痛,或是强烈的疲倦,要知道这些都是暂时的体验。不要气馁或认为这是不幸的事。要让所感知的对境及能感知的心自然展现,并被解脱。不要将这些情境看成过失抑或美德,而是要让这些情境自然而然地生起,让它们自行解脱。

现在我要解释如何增长这些体验,使之超越助益与伤害。在阿赖耶识中,轮回与涅槃的现象,自然地维持着种子的形式。在金刚身中,轮回与涅槃的现象则呈现为脉中字母和风息心。因此,当你认出实相的本然面貌,并一边运用三摩地心要来作修持时,脉结会被打开、风息心会被净治、习气会被净化,你也会开始掌握到证悟的功德特质。像这样,轮回与涅槃的种种体验便会生起。

如果找到一个空隙,风息是无孔不入的;如果你塑成一个概念,魔罗便会显现。如果你漫不经心地抛弃体验,这些体验便无法成为修道的一部分。要知道,这种种展现都是暂时的体验。

不要将任何事物视为过失,不要将任何事物视为美德。要远离希望、恐惧与疑惑,要训练自己让暂时的体验自然地生起、自然地解脱,如此,一切体验都会成为修行的增上缘。

有时,在做闭关修行时,心是调柔的,在心灵修行上是有所进展的,行者会突然唱出长而优美的歌曲。其他时候,心是难以调伏的,心灵修持变弱,注意力溃散,行者感受到剧烈的痛苦。

种种高低起伏的体验都发生在行者将轮回与涅槃一分为二的时候。与其感觉灰心丧志或是自负,不如谨守这个关键要点:不执着地让一切自然地发生吧,这样你便可以将这些事物以为道用。

不屈不挠地力行你的闭关修持吧,不要步入散乱的歧路中,如此,一切都将会是增上缘。

第二部分,关于净治身体疾病和疼痛的障碍,又有五个要点:疾病所住的基础、疾病发生的原因、使疾病出现的环境、疾病成熟后的结果,以及治疗疾病的方法。

第一点,疾病以形成脉及习气的形式,潜伏驻留于阿赖耶识中。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无明和我执所累积的有害业力。疾病会现前,则是由于烦恼、概念思维、风息(气)、或是神祗鬼魔等等影响。疾病成熟的果即是四百零四种病,这些病以热、寒、痰、痛和肿为首。简言之,俱生无明的疾病是主要的“因”,而遍计无明(概念性无明)的疾病则是主要的“缘”。

所有的疾病都具备五种元素:潜在的基础、有害业力为主因、烦恼为助缘、概念思维为连接链、风息(气)为最后装配工、神魔为辅助要素。

举例来说,如果出现了寒病,此病是由于潜存在阿赖耶识的贪欲习气所成,然后被强烈欲望之缘启动而出现:连接链则是概念思维:“我病了!我是残废!如果情况更糟的话,该怎么办呢?”这会使得下行气的功能失调,让你暴露于阴魔邪恶力的攻击。

同样的,愤怒的种子为因,被连结着概念思维的盛怒之缘所启动,这使得随火的风息的功能失调,让你暴露于阳魔邪恶力的攻击,引生热病。

愚痴的种子为因被强烈愚痴之缘所启动,又与概念思维的环链连结上,这使得“等住气”功能失调,让你易于被邪恶的“地灵”所攻击,引发粘液疾病。

嫉妒的种子为因,被强烈妒忌为缘所启动,又与概念性思维的环链连结上,这使得“上行气”功能失调,让你易于被妖精妖怪的邪恶影响力所攻击,引生疼痛的疾病。

傲慢的种子为因,被强烈自负之缘所启动,又与概念性思维的环链连结上,这使得“遍行气”的功能失调,让你易于被非人鬼类的邪恶影响力所攻击,引生肿胀的疾病。

由于疾病的成因是无明,因此你必须要认出俱生智,才能治疗这些疾病;由于疾病生成的助缘是烦恼,因此你必须要让注意力安顿在平稳安定的状态中;由于连接者是概念化思维,因此你必须彻断念想的束缚;由于结果的汇集者是风息(气),因此你必须专注在气的心要上;由于后援者是神魔,所以你必须要彻断神魔有所存在的念头。如此,你将能远离所有的疾病。

关于疾病本身的治疗,有三项要点:最好是能够让疾病自行解脱;次好的是舍弃驱邪除魔或禅修的参照点;最后则是透过观想来治疗疾病。

第一项:连一点药都不要服用,也不要唱诵任何疗愈的仪轨。不要认为疾病是个过失,或将疾病视为某种善德。让你的心保任在不造作与自然任运的状态中,如实安歇在离戏纯然的自然离念状态中,不加干涉。如此,概念化思维的流动会被切断,离念的本觉露出曙光,而且疾病会被净除,疾病和念头于此同时解脱了。

也就是说,前行是不要追逐疾病,正行是不要让疾病壮大,结行是不要执着生病的感受。透过这些要点,你将会净除旧疾,而且不会再被新的疾病所伤。

第二项,驱魔或禅修,又分为三个部分:转化逆境、直接断除,以及平等性。

首先是“转化逆境”:要带着感激之心看待疾病,一再一再发想:“疾病啊,就是因为你,我得以切断概念之魔,多么奇妙呀!”让你的心保持愉悦欢喜,吃点能够消除疾病的食物,并以逆向操作的方式来面对疾病。

接着,可以吃些新鲜的固体香膳,温的、但已经没有冒着热气。喝些温暖、散发着强烈气味的“芬芳流体物”。借由气的修持,上半身的疾病会被吐出,下半身的疾病则会被排泄出来。这个使疾病消退的过程,就是切断的药方。

第二部分是“直接断除”:脸上要展现出欢喜幸福的表情,并且停止自怜自艾的哭泣。在心理上,则要直接将“生病且身体虚弱怎么办呢?如果死了怎么办呢?”这些想法所带来的忧虑、希望及恐惧彻底断除;要将这些忧虑远远地抛诸脑后,不必加以理会。

第三,为了达到平等性,你必须在不幸的逆境一发生时,就立刻将之作为道用。提高你的觉性,提醒自己作心性的修持。不要用观想修持来对抗疾病,也不要应用任何疗愈仪轨或是医学治疗,而是要深入检视是谁在生病!安住于那个相续之流的境界中,当禅修体验生起时,这体验自身又会自行消失了;而当了悟生起时,这份了悟则会现前为对空性的认知。最起码,你将不再会因感觉生病的念头而受苦。

最后一项是透过观想的方便法门来治疗:生起菩提心、采用盘坐的姿势,然后观想自己为本尊。想像一个深蓝色、大麦粒大小的“吽”字在你的心间。要治疗的若是热病,就想像一个白色、大麦粒大小的吽字,由你的心间的吽字浮现出来,在上半身遍布地绕行。白色吽字完全将疾病抽取出,就像磁铁把针吸附过来一样。然后吽由你的头顶浮出,消失在虚空中。这样观想着,将气向上运行。

如果要治疗的是寒病,那就观想一个红色、大麦粒大小的吽字从心间的吽字浮现,遍布绕行下半身。红色的吽字从下方孔隙浮出,想像吽消失在大地中央。
如果因手臂与腿上的病疾而受苦,像是疮或是肿瘤,就观想一个黑色的畔在病灶。观想这个黑色的吽字把疾病收集起来,穿透疮而离开,或是从你的十指尖穿出去离开。
关于还没被诊断到的疾病,可以观想一个深蓝色的吽,从你心间的吽字浮现。深蓝色的吽收集遍布在你体内的一切疾病,然后从呼吸移动出入的任一鼻孔中浮出去后,消失在半空中。

一般来说,当安住在禅定中,你的心应该会转变为离念的体性。你必须将一切忧虑都抛得远远地,并远离对所驱除或观想对境的疑虑和犹豫。观想境与你的心应该合而为一。依止这三项要点,并对之保持专注力,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要谈的是因抱持“有神祗鬼魔”这类想法的心理状态所引生的障碍,应该如何净除。

当你经常有禅修体验时,由于脉的构造与念流移动转换之间的连结⑨,你将会被所谓魔势力的种种幻变所袭击,并感到疑虑。当恐惧害怕的想法生起时,要迅速辨认出,然后将这些想法作为道用。如果你任由这些想法坐大,或是屈服于它们的力量,这些想法就会成为修行上的障碍。

⑨这个教授指的是气与二元心智的不可分。身体中的能量流与概念思考之流两者息息相关。【英译者艾瑞克·贝玛·昆桑】

再者,除非你把高低起伏的任何障碍都作为道用,否则障碍将会带着更大的力量回来,变成修行的大障碍。将障碍作为道用是极其重要的。

基本上,若是想穿越自身念想思维的危险狭路,就要将障碍作为道用。邪恶力量与魔力幻现的体验,是你自己错觉的心所体验到的;在自身之外,绝对没有任何“神祗”与“鬼魔”。一体验到邪恶力量与魔力幻现的瞬间,就应该立即运用这样的关键心要:要了解它们并不具有任何真实的存在性,因为它们并没有生、住与灭。每当魔障攻击出现了,就采用你的瑜伽姿势,保持目视,深入观照这些鬼魔幻变的本体,然后念头会现前为空性的认知。你的想法一转为空性的认知时,你便会拥有了彻底断除恐惧与害怕的确信勇气。

即使群魔如军队一般环绕着你,也无法动你一根汗毛,也无法制造出任何障碍。因此,自己要确信地想:“我是无法被障碍所伤害的!”若是胆怯地想着:“不知道是否会遇到什么障碍?”这样只会门户洞开地欢迎魔罗的到来而已。

体验到神与魔的一切经历,都只是你自己概念思考的形象化。在自心之外,神和魔连一个原子也不存在。断除概念思维之念流吧!把你的五蕴当作荟供供养出来吧!把你的身体当作食物来布施吧!舍弃我执,好好运用精髓心要,进行修持吧!

现在要说的是如何驱散由突然发生的秽气所造成的障碍。当你与以下友人见面或共享食物时,便会被秽气所染:毁损三昧耶、破戒、犯下邪恶行为的友伴;或是去接触麻疯病患、配偶刚过世的人、或内心邪恶的人;或是由于待在发生恶行、有恶鬼、有仇恨敌意或道德染秽的屋子中。食用那些透过仇恨、道德染损、或是邪恶行为而获得的食物时,你也会被玷染。然后你的身体害了病、你的三摩地衰弱动摇,护法也很不悦。

你的三昧耶和戒律毁损的征兆,是会梦到你正在坠落或是走下坡路。由于友伴而被玷染时,你会梦到自己被他人的脏污给玷染了。被居住地玷染时,你会梦到自己进入到一间肮脏的房间。被食物玷染时,你会梦到自己正在吃污物。

疗愈这种情形的最好方式,是透过灌顶和修法仪轨,次好的是透过陀罗尼咒语,第三好的是透过净化仪轨。要尽力用各种方法来遣除染垢。

果因法则

当你变得内在的能量是回来的,这个时候就有个效应叫“果因法则”——你是什么,你的周围就会是什么。所以很奇怪的是,一个特别着迷于外界的人,他将会被剥夺,他将会渐渐地失去眼前的东西,因为他向外界伸出的那个能量本质意义上是暴力的。实际上,你越是向外伸,你等于是把外界的东西向远处推,你在推远它们,所以它们就会远离你。而一个越是“旋元自归”的人,越是向内的人,突然很多人开始围绕他,很多人开始喜欢他。据说《克里希那穆提传》里面提到,克氏是如此一个理性和严肃的人,他从不刻意吸引任何人,他也没有这个愿望,但奇怪的是很多人会被他吸引,因为他是一个能量内收的人。当你自身的能量是内收的,并且变得饱满、变得充盈、变得圆融,你就一定会变得柔软,只有一个能量匮乏的人才是坚硬的。一个人能量一旦饱和,他一定会变得柔软,这正好是一个相反的现象。并不是能量充实,他就会变得坚硬,不是。而是能量变得充实的时候,他会变得柔软,能量越充实,一个人变得越柔软,这种柔软是来自心理上的满足感——它充盈了,你变得充盈,你就会在心理上有一种无需证明的满足,随之而来的是放松,紧接着就是柔软。

你会发现,那些太极打得很好的人,他能量很充裕的时候,人反而是非常柔软,他的手和脚、躯干都是松的,都是饱和的,都是柔软的。甚至在算命术里说,一个人的手如果是柔如棉的,是有福的人。你的手变得柔软得像棉花似的,你的福报就增长了,因为这代表你的能量在渐渐地充盈,代表你充满了能量,你的肉身充满了能量。当你变得充盈,你的周围就会变得充盈,它们不需要追求就会自动地来到你的身边;当你变得匮乏,当你变得坚硬,当你变得被外在的事物吸引,你的周围也会对应地变得坚硬,变得匮乏,变得总是跟你产生对立面。因为你是坚硬的,别人就一定是坚硬的。所以你并不需要改变你周围的事,你不需要改变周围的人——你的领导、你的妻子、你的丈夫、你的孩子……任何别的人,你只要让你自己变得充盈并且柔软下来,那些周围的人就会发生奇妙得变化。如果他实在无法发生变化,他就会离开,就会有新的人取代他的位置,总是这样的。

这就是《楞严经》讲的“因不流逸,旋元自归”,那是一个内在充盈的状态,它已经斩断了所有向外漏的倾向,心理的、生理的全部斩断。

这时候“尘既不缘”。红尘也就是外界,外界的东西他已经没有再伸出手去粘住它了。“根无所偶”,根是指身根——身体,你非但没有对外界的东西伸出手去,你甚至对坐在这里的这个肉身都没有产生一个认同和执着,你把你的身体也会看成另一个别人。

摘自《楞严今释032》夕阳 著

顶果钦哲仁波切:具有加持慈悲海

摘自《顶果钦哲仁波切大圆满教示集》

1、具有加持慈悲海

啊拉拉火!

虚幻心声犹如空谷音,似是实有寻觅无所得,
自然安住无云晴空里,显现赤裸智慧光明日。
得失未能动摇此一心,无改空明超越思议中,
一切解脱轮涅成一味,展现大悲姿彩哎吗火!
有缘尽归依大怙主您,转心向法吉祥啊拉拉!
舍弃今生来世并私利,为利有情转识成菩提,
安住广大无执智慧中,大悲悠然恳请普加持。
吉祥胜主于我顶乐轮,恳请加持再三涌欢泪!
钦哲多杰

2、觉相三身金刚道歌

南无格热! 顶礼上师!
耶因多尼么节坡美节龙纳 无始基位法界不变无转中
喔我曲格喇嘛西若德么许 本性法身上师不住于外境
嘎到融喔西比索瓦西点纳 清净自现面目明了中祈请
达瓦龙德节瓦新吉融落西 正见圆满究竟而赐予加持

耶农我萨千波恰达就昂德 基位显现广大光明普照中
融想龙格喇嘛西若德么许 自性报身上师不住于外境
论知玛句昂要索瓦西爹纳 任运无造作中安住而祈请
刚巴融要恰瓦新吉融落西 修习自住显现而赐予加持

松句因日(以)尼思美巴姨西思 法界自觉双运无二无别中
土节知格喇嘛西若德么许
大悲化身上师不住于外境
松句耶西若母索瓦新爹纳
双运般若智慧游戏而祈请
修巴融卓爹千新吉融落西
行位自解大乐而赐予加持

千诺喇嘛千诺融尼节耶西
知道根本上师知自处妙智
融日(以)德扎美比西若德么许 自觉具足无离不住于外境
日(以)匝母古爹比索瓦西爹纳 觉性力之恭敬信心而祈请
直布格西耶美融卓德座吉    果位四身无别自解愿赐予

宁炯尼解色就日(以)康拉雷比
出离悲心种子凉处种姓触
先盘帕新住格美读冬直布
利他般若六度花朵与果实
曰(阿)贼囊千根给多日(以)强恰比 殊胜美丽花园全知周遍满
特蒙浪就样点足巴热座吉
共同道位一切功德愿圆满

翁西赛雄格巴达来色尖比 四灌如设计美观之纯金线
仁尼仁千诺布晨瓦耶多霞 二次第摩尼宝串成长璎珞
求腾我直贼比千琼给间毕 共不共成就美丽得体装饰
仁增西耶融措达巴巴作吉 愿得四种持明具足容貌时

曲捏恰达囊科阔与得恰比 法性普遍照耀虚空一切处
我萨捏滴增赛他里巴农威 光明如日月辉光普遍显现
直扎耶西悲母囊龙给贼比 离二障智慧莲花森林美满
当尼楞吉直比嘎当拉觉作 二利任运欢喜节日愿成就

此文依心中所想如实而说,恭敬祈祷上师之悲歌,出自多康东面出生之老人(顶果仁波切)口中,写于自然大供塔前。

此觉相道歌共分七段,一至四段的内容是无上金刚乘的见、修、行、果,第五段的内容是共同三藏十二部的精华–出离心、利他菩提心,第六段是不共密乘四灌生圆二次第,第七段是佛果地的境界–法性光明。

顶果亲哲仁波切:直指心性

顶果亲哲仁波切:

我们的禅修正确吗?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进步?我是不是永远无法达到我上师的水平?–挣扎在希望和恐惧之间,我们的心永远无法安宁。

由着我们的性子,我们的修持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我们执着静修时出现的好觉受,在散乱时又放弃禅修,这些都不是正确的修行之道。

无论我们思想怎么变化,我们必须塌实的去次第修行,日复一日;直观我们的动念并回归到它们的本原。我们不应该奢望能立即得到日夜安禅的能力。

我们开始禅修于心性,开始最好先短点时间修行,但每天多作几次;坚持下去,我们渐渐的会认识到自己的心性,证悟越来越坚固,到此,念头会丧失制宰我们的能力。

“空”是法身的实性,是绝对身,但不是简单的虚无。它本自就具有遍知的能力。这就是“明”
,或是俱生法身之“觉”。法身非因果之所造,它是心的原始本然。

认识到本然自性,正如无明黑暗中升起慧日,诸暗顿然消除。法身之明性不是像月亮那样盈亏,而如同太阳中心散发的不变之光。

无论乌云聚合,自性之天空却无污染,无论乌云消散,自性之天空却无改善。这天空无亏损和增益,它无改变。这正如心性:念自来而无损害,念消融而无改善。心性乃空,显现为明,此二者是心性一体之二相。将自己系缚于空、明的概念–就好象它们是实体一样,那是没有益处的。根本心性乃是超越一切概念,定义,分割的。

“我能在云端行走”,孩子说,但是假如他到达云端,他会发现无立足之地,假如一个人没有审查心念,那时便有坚固的心念显现;但是假如他检查心念,结果会一无所有。这就叫做现空不二。心之空性不是“无物”,不是在无记的愚钝里,它本来自发拥有本然知觉之明性力用,这就是所谓的“明觉”。空明二者,无可分离,本质一如,犹如镜面与其内的映像。

心念自显于空,又收摄于空,犹如面孔在镜子中出现又消失,面孔并非存于镜内,当它不再于镜中显现时,它也没有真正消失,镜子本身也无任何改变。因此,在前往修道之前,我们呆在所谓轮回的浊相之中,在那里,表面上为无明所统治。当我们趋入修道,此处无明与智慧混杂参半。然后最终,我们证得正觉之刹那,惟有纯智存在。但是在一切修道之道路上,尽管有转化的表面现象,但心性却从来无改:它不因入道而亏损,不因证道而改善。

纯净涅盘,本初智慧不可思议广大的性质,是吾心之本质,无须造作创生,非新成者,仅仅经由净化之证悟而得以显露,这就是修道。最后,若以最了义之观点,此等均为性空。

故此轮回是空,涅盘是空,故而,无一物是恶,无一物是善,认识心性之人解脱于对轮回和涅盘之欣与厌,卓如稚子,净观世间,无美丑好恶之概念,不再掠食于二元执取–此亦欲望与厌恶之根。其无目的担惊受怕,害怕“生活被终结”,好象另一种孩子,他们喜欢建造沙碉,然后在沙碉坍塌时哭喊。看那些冲进困境的人多么的幼稚啊,好象飞蛾扑火,一如觊觎其贪求者,铲除其憎恨者。不如放下重担–一切虚幻执取之重负。

佛果自具五身,显现身、大乐身、绝对身、本质身、不变金刚身,此等均非我等身外觅得,与我们自心无可分离,一旦我们证悟之,无明即结束。我们无须外觅菩提,商主在整个纯金之岛登陆,无论如何努力,都不会找到单独的一块石子,我们必须知道一切佛德均早已常驻吾内!

顶果仁波切:心灵之歌

一、善友与上师

水晶放在哪一块布上,就会透出哪一块布的颜色,可能是白色、是黄色、是红色,或者是黑色。同样地,跟你在一起花时间相处的人,不论他们影响是好是坏,对于你的生命和修行的方向,会有极大的影响。

我们应该花时间和真正心灵的朋友相交,这会让我们对所有众生充满爱,同时也会让我们看到什么是负面情绪和憎恨。和这样的朋友在一起,学习他们的作为,自然让我们浸淫在他们优良的特质中,就如同环绕金山飞行的鸟儿,沐浴在金色光芒中。

为了让自己从六道轮回痛苦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达到证悟的全知,我们必须依赖一位真正的老师。这样的老师,他的一切思考、言语和行为全然依据佛法。他能够告诉我们,怎么做才能在道途上进步,怎么做才能避免障碍。一位真实的心灵老师,就像是一面帆,能够让一艘船飞快的渡海。

如果我们相信他的话语,就很容易找到六道轮回的出口,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是那么珍贵。证悟,并不只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就可以达成,修行的每一个阶段,不论是依据经教或密续,都需要一位够资格的老师讲解。

话说过去的佛,现在的佛,以及未来的佛,都必须跟随一位老师才能够成佛。

佛陀的开示广大,密法传承众多,涉及的主题无尽。缺少老师的精要指示,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如何把这么多的法教浓缩到精要的点上实修。

虽然上师在我们面前呈现的是平凡的人形,事实上,他的心与佛无二无别。上师和佛陀之间的唯一差别,就是上师对我们的慈悲,而这个慈悲事实上已经超越所有过去的诸佛――因为虽然过去的诸佛都已达到完美的证悟,但是我们既无法亲自见到他,也无法听到他的开示。而我们的心灵老师,是在我们此生中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可以见到他,从他那里得到指示,引导我们离开六道轮回的泥泞,走向证悟。

二 、拨开迷雾

为了验证无生自性,我们必须溯源而上,认清我们意念的源头。要不然,一个念头会带出第二个念头,第二个会带出第三个,永无止尽。我们经常被过去的回忆所骚扰,被未来的期望所牵引,当下却毫无醒觉。

是我们的心,引领我们进入娑婆的迷途。对心真实的本性盲目,紧紧抓住自我本性所幻化出来的意念,以至觉性被固化成像是”我”和”他”、”可欲”和”可恶”,以及许许多多其他的概念。这就是我们创造娑婆世界的方式。

如果不让念头固化,如果能够认清念头的空性,那么每一个在心中生起和消失的念头,都能够让我们对空性的体验愈来愈清晰。

在最冷的冬天,寒冻使得湖川结冰;水变成固态,能够承受人、动物、和车。春天到来,大地和水温暖起来,开始解冻。冰原来的硬度到哪里去了?水是柔软的、流动的,冰是硬的、尖的,我们哪能说它们相同?但是我们又不能说它们不同,因为冰不过是固化的水,而水不过是溶化的冰。

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觉受也是相同的。执着于现象的真实性,因吸引和排斥、享受与疼痛、得与失、有名与无名、称赞与责怪而感到痛苦,会在心中起了固化作用。我们必须将概念的冰化解为内在自由的水。

六道轮回和涅槃的一切现象都像彩虹一般的现起,而跟彩虹一样,他们并无具体实存。一旦我们认识到实相的真实本性,也就是本性为空,却同时能现起为万象的世界,那么我们的心将不再受幻想所驱使。如果我们知道如何令念头在现起时即自我消融,它们就会像飞鸟划过天空一样地划过我们的心――不留下任何痕迹。

保持这种单纯的状态。如果遇见快乐、成功、繁荣,或者其他有利的条件,把他们视为梦和幻象,不要执着于它们。如果患上疾病、被人毁谤、权益被剥夺,或者遭受其他身体上或心理上的折磨,不要灰心,反而要重新燃起慈悲心,发愿因着自己的痛苦,愿所有众生的痛苦能够烧尽。不管什么状况生起,勿喜勿悲,在不可动摇的宁静中保持自由、安适。

三、慈悲与菩提心

无始以来,每一个无尽生命都有父母。所以说,每一个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母亲或父亲。每当想到这些曾经是我们父母的众生,长久以来,无助的在轮回中流荡,就像是迷了路的盲人一样,我们不得不对他们生起极大的慈悲,但是光有慈悲是不够的,他们需要实际的帮助。但是只要我们的心还深陷于执着的束缚,就算给他们食物、衣服、钱,或者单纯的善意,最多也只能带给他们一种暂时而有限的快乐。因此,我们必须寻找一种方式,让他们能够完全从痛苦中解脱。而唯一的方式,就是踏上心灵之道,先转化自己,然后我们才有能力转化他人。

慈悲应该是对所有的众生都没有偏见,不去分辨哪些是朋友哪些是敌人。而且应该在心中持续保持这种慈悲,以作出正面的举动。即使是献出一朵花,或者念诵一个咒语,都应该加上一种希望,愿所有众生,没有例外的,都能够得到利益。

过去时代伟大的老师们认为,最珍贵的开示就是智慧与慈悲的无二无别。他们培养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而由这四无量心中,帮助他人的能力,就会毫不费力的自然现起。因着对所有众生慈悲的动机,我们应该在心中坚定的发愿,为利益一切众生而证悟。没有这个发心,我们的慈悲,只不过是真正慈悲的仿制品。据说:”祈愿他人快乐――即使是想危害我们的人――是完全快乐的泉源。”当我们最后到达这个境界时,对所有众生的慈悲就会自然现起,完全无需造作。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必须全力专注去完成众生成佛的承诺,直到我们清楚的看到,平凡生命中的一切活动是多么了无意义且充满无谓的困扰。众生在这艰困时代中退化的状况,不免令我们撼动而悲伤,而在心中生起一种强烈的决心,要从娑婆世界中解脱出来。如果这样的态度真正生根,大乘佛法的功德和成就绝对会从中生长。但是,如果从娑婆世界解脱的真实决心,没有深深种植我心,我们的佛法修行,就没有办法真正完整地发展。

所有生命都希望快乐,不希望痛苦。我和他人之间的重大差别就是在数量上――我只有一个人,而他人无数。所以说,跟无量其他众生的快乐和痛苦相比,我个人的快乐和痛苦是完全微不足道的。真正重要的是其他众生快乐还是痛苦。这就是决心达成证悟的根基。我们应该希望他人快乐,而不是我们自己,尤其应该希望那些我们认为是敌人,以及对我们不好的能够快乐。不然的话,空谈慈悲有什么用?

顶果仁波切:觉性

觉性

如果我们能够分辨心及觉性,
因而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本性,
究竟的见地会渐渐清楚。

即使内在觉性现在还不清楚,
就只要不让心散乱于外,即可行;
因为觉性就在心的甚深处。

他们说,那就像是水和冰;
水和冰不完全一样,
后者是固体,抓的住。
但是溶化的水和冰无别,
所以在实相中,水和冰非二,而是同一。

同样的,心,因迷惑而非觉性,
当我们领悟心的本性,心即与觉性无别。
心与觉性虽相异,
却无法经由推理分析而分辨。

有一天,当我们对觉性的信心增长,
心,就像无智的小孩,
而觉性,就像一个充满智慧的老者。
觉性不会追逐心,而会超越它;
安住在放松、宁静的状态中。

心无形、无色,无体;这是它的空相。但是心可以知,可以觉察无限种类的现象;这是它的明相。这两种面相无二无别,空性和明性,就是心之原初、相续的本性。

现在,我们心的自然清明被迷惑所遮蔽。当障碍物渐渐被清除,我们会渐渐揭露出觉性的灿然,直到一个地步,就如同在水面上画一条线,画下去的那一霎那,线便在水上消失,同样的,你的念头在现起的那一霎那,同时即解脱。以这种方式体验心就是接触成佛的源泉本身。当心的本性被认出来,就叫做涅槃;当它被迷惑所遮蔽,就叫做轮回。不论是轮回或涅槃,都从来没有离开过究竟的相续性。当觉性到达最饱满的状态,迷惑的堡垒就会被攻破,究竟的城堡,超越禅定,可以永久把握。

Page 56 of 96
1 54 55 56 57 58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