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忿文武百尊咒

(图文均来自网络)

忿怒五十八尊总咒(忿怒尊总咒)

Om rulu rulu hum bhyoh hum
Om 如鲁 如鲁   吽     Bio      吽

bhyoh:藏传发音念 jio。梵文发音念 bio。

此咒亦为清淨嘿嚕嘎(又译「真实嘿噜嘎」、「扬达嘿噜嘎」 Yangdak Heruka)之极密究竟心咒。亦为胜乐金刚(按:新译派的胜乐金刚,与旧译的清净嘿噜嘎同体异名。)

寂静四十二尊总咒(寂静尊总咒)

om bodhichita maha sukha gyana dhatu ah
om    菩提 吉达   马哈    苏卡   gia那   达度   阿

文武寂忿百尊根本咒

om bodhichita maha sukha gyana dhatu ah Om rulu rulu hum bhyoh hum
om    菩提 吉达  马哈    苏卡   gia那   达度   阿  om 如鲁 如鲁   吽     Bio      吽

此咒亦名阿达尔玛普贤王如来心咒。包括寂静部四十二尊,及忿怒部五十八尊,持此一咒,即等同持诵文武百尊之总集。

《文武百尊》即是一百位寂静尊与忿怒尊的总称。其中寂静尊共四十二位,而忿怒尊共五十八位。《西藏度亡经》认为,光明就是生命的本质,死亡的中阴期如果没有觉醒,并接受来自光明的摄受,就会以生命的形式继续表现生死轮回。在中阴阶段的七七四十九天中,文武百尊各自的曼达拉逐渐出现,散发出各种不同耀眼炫目的亮光,及如雷响的怒吼。只要行者能在中阴阶段认出,便能得到解脱。

文武百尊出自《大幻化网》密续,义即根本摧灭金刚地狱,亦称”中阴百尊”,以人亡故后,在中阴期间,由心识所现。

其中,五蕴化为五方佛,五大化为五方佛母,四根四识化为八大菩萨,四触、四时化为八金刚母,护四门化为四忿怒明王,四见化为四忿怒母,度六道化为六金刚,共合计四十二尊,皆由自身之根本寂静,变相而成,即护门之忿怒尊,因能以面对寂静尊故,亦能变为寂静。

所谓大幻化网者,以行者顶心二轮,所化出之(顶轮)忿怒、(心轮)寂静本尊。其教授是莲花生大士从普贤王如来所说之根本续密要中,摘要摄集。若祇闻寂静忿怒本尊之名,亦可超三恶趣,倘得入坛灌顶,则虽犯三昧耶戒者,修此法亦可还净。藏人于亲友亡故后,敦请喇嘛为亡者超度,即修此法,故称为”中阴救度法”。

中央为法身普贤王如来,与白色普贤王佛母现双运相。前方为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与虚空法界自在母现双运相。东方(右下方)金刚萨埵身青蓝色,与佛眼佛母现双运相。其右为地藏菩萨身白色,左为弥勒菩萨身浅黄,其前为金刚媚母身白色,后则金刚华母身白色。南方(右上方)宝生佛身黄色,与麻麻奇佛母现双运相。右为普贤菩萨身桔红色,左为虚空藏菩萨身黄色。其前金刚蔓母身黄色, 后则为金刚香母身黄色。西方(左上方)阿弥陀佛身红色,与白衣佛母现双运相。其右观世音菩萨身红色,左为文殊菩萨身桔红。其前金刚声母身红色,后则金刚灯母身红色。北方(左下方)不空成就佛身绿色,与具誓度母现双运相。其右为除盖障菩萨身绿色,左为金刚手菩萨身绿色。其前为金刚涂母身绿色,后则为金刚食母身绿色。

普贤王佛身旁环绕六能仁,依次为:度天道能仁~无上威权,佛身白色。 度修罗道能仁~坚固甲胃,佛身绿色。度人道能仁~释迦狮子,佛身黄色。 度畜生道能仁~不动狮子,佛身蓝色。度饿鬼道能仁~焰口,佛身红色。 地狱道能仁~黑法王,佛身黑色。六能仁皆无上顶髻,赤足,穿法本、法裙、袈裟等化身佛装束。

东门守护(右下角)尊胜明王,身白色,佛母白金刚钩母。南门守护(右上角)降阎摩明王,身黄色,佛母黄金刚索母。西门守护(左上角)马头明王,身红色,佛母红金刚锁母。北门守护(左下角)甘露漩明王,身绿色,佛母绿金刚铃母。

以上计四十二寂静尊。另虚空有金刚持与传承上师、五部持明,下方有护法众,皆不计算在内。

寂静尊于亡者中阴期头七,一至七日逐日显现,以不同净光,摄受众生投生其净土,以行者研修之子明与本尊之母光明交融,称“母子光明会”。

文武百尊之忿怒尊,出自行者脑海,乃是寂静尊所幻化的忿怒相,现于亡者二七之八至十四日间,亡者当择一净土往生。未来生者只能于七七中阴之间,投往六道之中任何一道,故修习此法,贵于以平日所修,放临终时熟练而往生佛土,方可助念新亡,导引明路。(“中阴”在藏文中称为Bardo,是指「一个情境的完成」和「另一个情境的开始」两者的「过渡」或「间隔」。Bar的意思是「在……之间」,do的意思是「悬空」或「被丢」。)

中央为大殊胜嘿噜嘎(Chemchog Heruka)与天口法界自在母现双运相。中前方为佛部嘿噜嘎,赫红色,现双运之佛部忿怒佛母褚红色。东(右方)金刚嘿噜嘎(Vajra-Heruka)黑蓝色,现双运之金刚部忿怒母(Vajra-Krodhesvari )蓝色。南(右上方)宝生嘿噜嘎(Ratna-Heruka)黄黑色,现双运之宝生部忿怒母黄色。西(左上方)莲华嘿噜嘎(Padma-Heruka)红黑色,现双运之莲华部忿怒母红色。北(左下)方,竭磨嘿噜嘎(Karma-Heruka)绿黑色,现双运之竭磨部忿怒母绿色。以上为诸明王、明妃。

主尊旁绕二十四自在母,分成四组,为:(东)白郭莉母 (南)黄佐莉母 (西)红扎姨母 (北)黑贝大莉母 (东南)桔红布嘎西母(西南)蓝嘎沙玛莉母 (西北)黄展奎莉母 (东北)蓝雪玛夏母,以上两组皆披人皮,忿怒母之装束。(东)黑狮首母 (南)红虎首母 (西)黑狐首母 (北)蓝狼首母(东南)浅黄鹫莺首母 (西南)深赤鸡首母 (西北)黑鸦首母(东北)蓝枭首母以上两组非人异首母,有怖畏之装束。四门守护母(四方角落)为:东门:白色虎首毋。南门:黄色猪首母。西门:红色狮首母。 北门:绿色蛇首母。于本尊等之下方各有六自在母。依次为:

东六自在母:深赭色罗剎天。桔红色梵天。浅绿色大天。 浅绿色大自在天。红色童子天。白色帝释天。

南六自在母:黄色金刚,蝙蝠首母。红色寂天,水兽首母。桔红色甘露,蝎首母。浅黄色太阴,鹞首母。深绿色遍入天,狐首母。黄黑色罗剎,虎首母。

西六自在母:红绿色食者,兀鹰首母。红色欢喜者,马首母。 粉红色大力者,大鹏首母。红色罗剎,狗首母。 红色欲乐,戴胜马首母。红绿色护财,鹿首母。

北六自在母:蓝色风天,狼首母。红绿色妇女,野羊首母。 绿黑色亥母,猪首母。红色金刚,乌鸦首母。 绿黑色鼻者,象首母。绿蓝色水天,蛇首母。

外四门(最外围四角落)有四门守护母。

东门:白金刚杜鹃首母。南门:黄金刚山羊首母。

西门:红金刚狮子首母。北门:绿金刚蟒蛇首母。

以上合计五十八尊忿怒尊,加上寂静四十二尊,合称「文武百尊」。 顶上虚空金刚萨埵表自性佛所化现,以及传承三上师,下方骑狮护法等不计其内。

文武百尊的法性,涵盖六道有情众生,是一切法界的真实显现。故修持此度亡法的利益。本尊曾有开示:「若有见者、闻者、身触者,不仅是对于过去亡者令其解脱,并接引至普贤如来的法身净地,还能利益现世者,未来也能达到普贤如来的法身境界」。若往生先亡、祖先、亲眷及累世冤亲债主能入坛接受超荐,一切罪障清净,速得解脱生天或生佛国净土,此为参加超度法会殊胜之处,是以中阴文武百尊在诸多超度法中,被推崇为最特别最殊胜的度亡密法!

喬美仁波切的竅訣中說:即使你從未得過灌頂,也從未得過任何密法的傳承,但如果與文武百尊畫像、大幻化網壇城等結上善緣,經常看到、聽到或者去瞭解,也必將獲得成就。這是蓮師的特殊法行,因而與其他密法不同。

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

图文均来自网络

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

唐 不空 譯

namo ratna trayāya  namo āryā  avalokite śvarāya
禮敬     寶       三       禮敬   聖          觀        自在

bodhi-sattvāya  mahā-sattvāya  mahā kāruṇikāya (tadyathā)
菩提       薩埵        大       菩薩       大      悲心者    (即說咒曰)

oṃ  sarva rabhaye (trāṇakarāya tasmai) śudhanadasya
om    一切    聖尊          (作救護是故)           上乘言教

namoskṛtvā imoṃ āryā  avalokiteśvara rāṃdhava
敬禮已竟       此      聖          觀自在          喜樂者

namo narakindhi  heri mahā vadhaśame  sarva athādu śubhuṃ
敬禮  青頸觀音    无染   大      光明之主     一切    富足     无忧

ajeyaṃ  sarva sata. namo vaga  mavadudhu  tadyathā
最胜       一切  善人   禮敬  童貞   世尊天親     即說咒曰

oṃ avaloki  locate  karate  ehre  mahā bodhisattva
om   觀照   世間者   大悲  蓮花心   大      菩薩

sarva sarva mala mala  mahe mahredayaṃ(samara samara hṛdayaṃ)
一切    一切  離垢  離垢     大自在的心          (誓願      誓願        心 )

kuru kuru karmaṃ (sādhaya sādhaya) dhuru dhuru vajayate
作      作  成办事业      ( 成就 成就 )        度成   度成    聖尊

mahāvajayate  dhara dhara dhiriṇi  śvarāya  cala cala
大        聖尊       能持   能持   總持    自在者   行動 行動

mama vamara muktele  ehe ehe  cinda cinda
我          純淨      解脫       召請     弘誓  弘誓

(lokeśvara rāga-visaṃ vināśaya)
(世間自在        愛染         摧壞 )

arsaṃ pracali. vaṣa vaṣaṃ  praśaya huru huru mara (padma-nābha)
法王     覺身    治理 充滿宇宙  和平    作法 作法 無垢 ( 蓮花        臍 )

huru huru  hri    sara  sara  siri   siri   suru suru  (muru muru)
作法 作法 隨心  坚固 坚固 勇猛 勇猛 甘露 甘露  (姆嚕 姆嚕)

bodhiya bodhiya bodhaya bodhaya, maitriya  narakindi (kāmasya)
所覺         所覺       能覺       能覺        大慈      青頸觀音(事業成就)

dhiṛṣiṇina   payamana  svāhā  siddhāya  svāhā
堅利               敬畏         圆满     成就者     圆满

mahā-siddhāya  svāhā  siddhā-yoge  śvaraya  svāhā
大         成就者     圆满     成就  瑜珈     自在      圆满

narakindi  svāhā  maranara  svāhā
青頸觀音   圆满    無垢上妙    圆满

sirasaṃ amukhāya  svāhā sarva mahā siddhāya  svāhā
愛護         第一義       圆满   一切     大      成就者    圆满

cakrā asiddhāya  svāhā  padma-khastāya  svāhā
轮     战斗成就者   圆满       手持蓮花者       圆满

narakindi vagaraya svāhā  mavari śaṇkharāya  svāhā
青頸觀音      聖尊     圆满    大勇      法螺响彻     圆满

namaḥ ratna trayāya
禮敬        寶       三

namo āryā  avalokite  śvarāya  svāhā
禮敬     聖        觀         自在       圆满

oṃ siddhyantu  mantra padāya  svāhā
om  令我成就       真言    文句      圓滿

大悲咒心 

oṃ vajra dharma hrīḥ
om 金剛     法     种子字

觀世音菩薩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無為心、是無染著心、是空觀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無雜亂心、是無見取心、是無上菩提心、是當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羅尼相貌。」

壹、觀世音菩薩大悲咒的因緣

1、為諸眾生得安樂故。 2、除一切病故。
3、得壽命故。 4、得富饒故。
5、滅除一切惡業重罪故。 6、離障難故。
7、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故。8、成就一切諸善根故。
9、遠雜一切諸怖畏故。 10、速能滿足一切諸希求故。

貳、誦持大悲咒的功德利益

1、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

2、欲生何等佛土,隨願皆得往生。

3、不墮三惡道。

4、能生諸佛國。

5、得無量三昧辯才。

6、誦持大悲神咒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唯除不善、除不至誠。

7、若諸女人厭賤女身欲成男子身,誦持大悲陀羅尼章句,若不轉女身成男子身者,我誓不成正覺,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

8、若諸眾生侵損常住飲食財物,千佛出世不通懺悔,縱懺亦不除滅,今誦大悲神咒即得除滅。

(1)若侵損、食用常住飲食、財物,要對十方師懺謝,然始除滅。
(2)今誦大悲陀羅尼時,十方師即來為作證明,一切罪障悉皆消滅,一切十惡、五逆、謗人、謗法、破齋、破戒、破塔、壞寺、偷僧衹物、污淨梵行,如是等一切惡業重罪,悉皆滅盡。
(3)唯除一事,於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輕業亦不得滅,何況重罪;雖不即滅重罪,猶能遠作菩提之因。

9、若諸人天誦持大悲心咒者,不受十五種惡死也。其惡死者:

(1)不令其飢餓困苦死。 (2)不為枷禁杖楚死。
(3)不為怨家讎對死。 (4)不為軍陣相殺死。
(5)不為豺狼惡獸殘害死。 (6)不為毒蛇蚖蠍所中死。
(7)不為水火焚漂死。 (8)不為毒藥所中死。
(9)不為蠱毒害死。 (10)不為狂亂失念死。
(11)不為山樹崖岸墜落死。(12)不為惡人厭魅死。
(13)不為邪神惡鬼得便死。(14)不為惡病纏身死。
(15)不為非分自害死。

10、誦持大悲神咒者,得十五種善生者:

(1)所生之處常逢善王。 (2)常生善國。
(3)常值好時。 (4)常逢善友。
(5)身根常得具足。 (6)道心純熟。
(7)不犯禁戒。 (8)所有眷屬恩義和順。
(9)資具財食常得豐足。 (10)恒得他人恭敬扶接。
(11)所有財寶無他劫奪。(12)意欲所求皆悉稱遂。
(13)龍天善神恒常擁衛。(14)所生之處見佛聞法。
(15)所聞正法悟甚深義。

※若有誦持大悲心陀羅尼者,得如是等十五種善生也,一切天人應常誦持勿生懈怠。

參、大悲神咒的修法

1、若善男子善女人,誦持此神咒者,發廣大菩提心,誓度一切眾生。身持齋戒,於諸眾生起平等心,常誦此咒,莫令斷絕。

2、住於淨室,澡浴清淨,著淨衣服。

3、懸旛、燃燈,備香華、百味飲食以用供養。

4、制心一處,更莫異緣,如法誦持。

肆、誦持大悲咒的神奇感應

1、誦持大悲咒者,從是以往所有世間經書悉能受持,一切外道法術、韋陀典籍亦能通達。

2、誦持此神咒者,世間八萬四千種病悉皆治之,無不差者;亦能使令一切鬼神,降諸天魔,制諸外道。

3、若在山野誦經、坐禪,有諸山精、雜魅、魍魎鬼神,橫相惱亂心不安定者,誦此咒一遍,是諸鬼神悉皆被縛也。

4、若能如法誦持,於諸眾生起慈悲心者,(觀世音菩薩)當敕一切善神、龍王、金剛密跡常隨衛護不離其側,如護眼睛、如護己命。是諸善神及龍王、神母女等,各有五百眷屬,大力夜叉常隨擁護。

5、誦持大悲神咒者,其人若在空山、曠野,獨宿孤眠,是諸善神番代宿衛,辟除災障。

6、若在深山迷失道路,善神龍王,化作善人,示其正道。

7、若在山林曠野,乏少水火,龍王護故,化出水火。

8、觀世音菩薩言:「誦此咒五遍,取五色線作索,咒二十一遍,結作二十一結,繫項(頸部)。此陀羅尼是過去九十九億恆河沙諸佛所說,彼等諸佛為諸行人,修行六度未滿足者,速令滿足故;未發菩提心者,速令發心故;若聲聞人未證果者,速令證故;若三千世界內諸神仙人,未發無上菩提心者,令速發心故;若諸眾生,未得大乘信根者,以此陀羅尼威神力故,令其大乘種子法芽增長,以我方便慈悲力故,令其所須皆得成辦。」

9、三千大千世界,幽隱闇處三塗眾生,聞大悲神咒皆得離苦。

10、若諸菩薩未階初住者,速令得故,乃至令得到十住地故;又令得到佛地故,自然成就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

11、若聲聞人聞此陀羅尼一經耳者,修行書寫此陀羅尼者,以質直心如法而住者,四沙門果,不求自得。若三千大千世界內,山河、石壁、四大海水,能令涌沸,須彌山及鐵圍山,能令搖動,又令碎如微塵,其中眾生,悉令發無上菩提之心。

12、若諸眾生,現世求願者,於三七日,淨持齋戒,論此陀羅尼,必果所願,從生死際至生死際,一切惡業並皆滅盡,三千大千世界內,一切諸佛、菩薩、梵、釋、四天王、神仙、龍王悉皆證知。

13、若諸人天誦持此陀羅尼者,其人若在江、河、大海中沐浴,其中眾生,得此人浴身之水,霑著其身,一切惡業重罪悉皆消滅,即得轉生他方淨士,蓮花化生,更不受胎身、濕、卵之身,何況受持讀誦者。此人若行道路,大風時來,吹此人身毛髮衣服,餘風下過,諸類眾生得其人飄身風吹著身者,一切重罪惡業並皆消滅,更不受三惡道報,常生佛前,當知誦持者,福德果報不可思議。

14、誦持此陀羅尼者,口中所出言音,若善、若惡,一切天、魔、外道、天龍、鬼神聞者,皆是清淨法音,皆於其人起恭敬心,尊重如佛。

15、誦持此陀羅尼者,當知其人即是佛身藏,九十九億恆河沙諸佛所愛惜故;

當知其人是光明藏,一切如來光明照故;
當知其人是慈悲藏,恆以陀羅尼救眾生故;
當知其人是妙法藏,普攝一切陀羅尼門故;
當知其人是禪定藏,百千三昧常現前故;
當知其人是虛空藏,常以空慧觀眾生故;
當知其人是無畏藏,龍、天、善神常護持故;
當知其人是妙語藏,口中陀羅尼音無斷絕故;
當知其人是常住藏,三災惡劫不能壞故;
當知其人是解脫藏,天魔、外道不能羈留故;
當知其人是藥王藏,常以陀羅尼療眾生病故;
當知其人是神通藏,遊諸佛國得自在故;其人功德讚不可盡。

伍、誦持大悲咒如法結界

1、若復有人,厭世間苦,求長生樂者,在閑靜處,清淨結界,咒衣著,若水、若食、若香、若藥皆咒一百八遍,服必得長命,若能如法結界,依法受持,一切成就。

2、結界法:

(1)取刀,咒二十一遍,劃地為界;
(2)或取淨水,咒二十一遍,散著四方為界;
(3)或取白芥子,咒二十一遍,擲著四方為界,或以想到處為界;
(4)或取淨灰,咒二十一遍為界;
(5)或咒五色線二十一遍,圍繞四邊為界,皆得。若能如法受持,自然剋果。

陸、誦持大悲咒功德盡未來際

1、聞此陀羅尼名字者,尚滅無量劫生死重罪,何況誦持者。若得此神咒誦者,當知其人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廣種善根。

2、若能為諸眾生拔其苦難,如法誦持者,當知其人即是具大悲者,成佛不久,所見眾生,皆悉為誦,令彼耳聞,與作菩提因,是人功德無量無邊,讚不可盡。

3、若能精誠用心,身持齋戒,為一切眾生懺悔先業之罪,亦自懺謝無量劫來種種惡業,口中馺馺誦此陀羅尼,聲聲不絕者,四沙門果此生即證;其利根有慧觀方便者,十地果位剋獲不難,何況世間小小福報,所有求願,無不果遂者也。

柒、大悲神咒消災解厄、治病癒疾之法

1、若有國土災難起時,是土國王若以正法治國,寬縱人物,不枉眾生,赦諸有過,七日七夜身心精進,誦持如是大悲心陀羅尼神咒,令彼國土一切災難悉皆除滅,五穀豐登,萬姓安樂。

2、若家內,遇大惡病,百怪競起,鬼神邪魔耗亂其家,惡人橫造口舌以相謀害。室家大小內外不和者,當向千眼大悲像前,設其壇場,至心稱念觀世吾菩薩,誦此陀羅尼滿其千遍,如上惡事悉皆消滅,永得安穩。

3、此觀世音菩薩所說神咒,真實不虛。若欲請此菩薩來,咒拙具羅香(安息香)三七遍燒,菩薩即來。

4、若有貓兒所著者,取弭哩吒那(死貓兒頭骨)燒作灰,和淨土泥,捻作貓兒形,於千眼像前,咒鑌鐵刀子一百八遍,段段割之亦一百八段,遍遍一咒,一稱彼名,即永差不著。

5、若為蠱毒所害者,取藥劫布羅(龍腦香)和拙具羅香,各等分,以井華水一升,和煎取一升,於千眼像前咒一百八遍,服即差。

6、若為惡蛇蠍所螫者,取乾薑末咒一七遍,著瘡中,立即除差。

7、若為惡怨橫相謀書者,取淨土或麵或蠟捻作本形,於千眼像前,咒鑌鐵刀一百八遍,一咒一截,一稱彼名,燒盡一百八段,彼即薵喜終身厚重相愛敬。

8、若有患眼睛壞者,若青盲眼暗者,若白暈赤膜無光明者,取※訶梨勒果、※菴摩勒果、※鞞醯勒果,三種各一顆,擣破細研,當研時,唯須護淨,莫使新產婦人及豬狗見;口中念佛,以白蜜若人乳汁,和封眼中,著其人乳要須男孩子母乳,女母乳不成,其藥和竟,還須千眼像前咒一千八遍,著眼中滿七日,在深重慎風,眼睛還生,青盲白暈者光奇盛也。

※訶梨勒果:一種可供藥用的植物,此云天主將來,此果為藥,功用至多,無所不入。
※菴摩勒果:或稱阿摩洛迦(Amalaka),形似檳榔,食之除風冷;即餘甘子,似銀合歡子。
※鞞醯勒果:古印度鞞醯勒果林所生之果實。

9、若患瘧病著者,取虎豹豺狼皮咒三七遍,披著身上即差,師子皮最上。

10、若被蛇螫,取被螫人結(月寧)(千手觀音和藥經:耳屎也),咒三七遍,著瘡中即差。

11、若患惡病人心悶絕欲死者,取桃膠一顆,大小亦如桃顆,清水一升和煎取半升,咒七遍頓服盡即差;其藥莫使婦人煎。

12、若患傳屍鬼氣伏屍連病者,取拙具羅香(安息香),咒三七遍,燒熏鼻孔中,又取七丸如兔糞,咒三七遍吞即差;慎酒肉五辛及惡罵。

13、若取摩那屎羅(雄黃)和白芥子、印成鹽,咒三七遍,於病兒床下燒,其作病兒即魔掣迸走不敢住也。

14、若患耳聾者,咒胡麻油著耳中即差。

15、若患一邊偏風,耳鼻不通,手腳不隨者,取胡麻油煎※青木香,咒三七遍,摩拭身上永得除差;又方取純牛酥,咒三七遍摩亦差。

※青木香:馬兜鈴科的中藥藥材,是疏經活血湯及防已黃歧湯的成份,用以去水腫與傷科止痛。青木香出天竺,是草根,狀如甘草,因含有馬兜鈴酸,故列為禁藥。

16、若患難產者,取胡麻油咒三七遍,摩產婦臍中及玉門中,即易生。

17、若婦人懷妊,子死腹中,取阿波末利伽草(牛膝草)一大兩,清水二升和煎取一升,咒三七遍,服即出,一無苦痛。胎衣不出者,亦服此藥即差。

18、若卒患心痛,不可忍者,名遁屍疰,取君柱魯香(薰陸香),乳頭成者一顆,咒三七遍,口中嚼咽不限多少,令變吐即差;慎五辛酒肉。

19、若被火燒瘡,取熱瞿摩夷(烏牛屎),咒三七遍,塗瘡上即差。

20、若患蛔蟲咬心,取骨嚕木遮(白馬尿)半升,咒三七遍,服即差。重者一升,蟲如綟索出來。

21、若患丁瘡者,取凌鎖葉擣取汁,咒三七遍,瀝著瘡上,即拔根出,立差。

22、若患蠅螫眼中,骨魯怛佉(新驢尿糞),濾取汁,咒三七遍,夜臥著眼中即差。

23、若患腹中痛,和※井華水和印成鹽三七顆,咒三七遍,服半升即差。

※井華水清晨第一次汲取的井水。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五井泉水《集解》:「汪穎曰:『平旦第一汲,為井華水。』」

24、若患赤眼者,及眼中有努肉及有翳者,取奢奢彌葉(枸杞葉),擣濾取汁,咒三七遍,浸青錢一宿,更咒七遍,著眼中即差。

25、若患畏夜不安恐怖,出入驚怕者,取白線作索,咒三七遍,作二十一結,繫項(頸部),恐怖即除,非但除怖,亦得滅罪。

26、若家內橫起災難者,取石榴枝寸截一千八段,兩頭塗酥酪蜜,一咒一燒,盡千八遍,一切災難悉皆除滅,要在佛前作之。

27、若取白菖蒲,咒三七遍,繫著右臂上,一切鬥處、論義處,皆得勝他。

28、若取奢奢彌葉(枸杞葉)枝柯寸截,兩頭塗真牛酥、白蜜、牛酥,一咒一燒,盡一千八段,日別三時,時別一千八遍,滿七日,咒師自悟通智也。

29、若欲降服大力鬼神者,取阿唎瑟迦柴(木患子),咒七七遍,火中燒,還須塗酥酪蜜,要須於大悲心像前作之。

30、若取胡嚕遮那(牛黃)一大兩,著琉璃瓶中,置大悲心像前,咒一百八遍,塗身點額,一切天龍鬼神、人及非人皆悉歡喜。

31、若有身被枷鎖者,取白鴿糞,咒一百八遍,塗於手上用摩枷鎖,枷鎖自脫也。

32、若有夫婦不和,狀如水火者,取鴛鴦尾,於大悲心像前,咒一千八遍,帶彼,即終身歡喜相愛敬。

33、若有被蟲食田苗及五果子者,取淨灰、淨沙或淨水,咒三七遍,散田苗四邊,蟲即退散也;果樹兼咒水灑著樹上,蟲不敢食果也。

捌、大悲心陀羅尼經四十手印用途

1、若為富饒種種珍寶資具者,當於如意珠手;(當修如意珠法)

2、若為種種不安,求安隱者,當於絹索手;(當修絹索法)

3、若為腹中諸病,當於寶缽手;(當修寶缽法)

4、若為降伏一切魍魎鬼神者,當於寶劍手;(當修寶劍法)

5、若為降伏一切天魔神者,當於跋折羅手;(當修跋折羅法)

6、若為摧伏一切怨敵者,當於金剛杵手;(當修金剛杵法)

7、若為一切處怖畏不安者,當於施無畏手;(當修施無畏法)

8、若為眼闇無光明者,當於日精摩尼手;(當修日精摩尼法)

9、若為熱毒病求清涼者,當於月精摩尼手;(當月精摩尼法)

10、若為榮官益職者,當於寶弓手;(當修寶弓法)

11、若為諸善朋友早相逢者,當於寶箭手;(當修寶箭法)

12、若為身上種種病者,當於楊枝手;(當修楊枝法)

13、若為除身上惡障難者,當於白拂手;(當修白拂法)

14、若為一切善和眷屬者,當於胡瓶手;(當修胡瓶法)

15、若為辟除一切虎狼豺豹諸惡獸者,當於旁牌手;(當修旁牌法)

16、若為一切時處好離官難者,當於鉞斧手;(當修鉞斧法)

17、若為男女僕使者,當於玉環手;(當修玉環法)

18、若為種種功德者,當於白蓮華手;(當修白蓮華法)

19、若為欲得往生十方淨土者,當於青蓮華手;(當修青蓮華法)

20、若為大智慧者,當於寶鏡手;(當修寶鏡法)

21、若為面見十方一切諸佛者,當於紫蓮華手;(當修紫蓮華法)

22、若為地中伏藏者,當於實篋手;(當修寶篋法)

23、若為仙道者,當於五色雲手;(當修五色雲法)

24、若為生梵天者,當於軍持手;(當修軍持法)

25、若為往生諸天宮者,當於紅蓮華手;(當修紅蓮華法)

26、若為辟除他方逆賊者,當於寶戟手;(當修寶戟法)

27、若為召呼一切諸天善神者,當於寶螺;(當修寶螺法)

28、若為使令一切鬼神者,當於髑髏杖手;(當修髑髏杖法)

29、若為十方諸佛速來授手者,當於數珠手;(當修數珠法)

30、若為成就一切上妙梵音聲者,當於寶鐸手;(當修寶鐸法)

31、若為口業辭辯巧妙者,當於寶印手;(當修寶印法)

32、若為善神、龍王常來擁護者,當於俱尸鐵鉤手;(當修俱尸鐵鉤法)

33、若為慈悲覆護一切眾生者,當於錫杖手(當修錫杖手法)

34、若為一切眾生常相恭敬愛念者,當於合掌手;(當修合掌法)

35、若為生生之眾,不離諸佛邊者,當於化彿手;(當修化佛法)

36、若為生生世世常在佛宮殿中,不處胎藏中受身者,當於化宮殿手;(當修宮殿法)

37、若為多聞廣學者,當於寶經手;(當修寶經法)

38、若為從今身至佛身,菩提心常不退轉者,當於不退金輪手;(當修不退金輪法)

39、若為十方諸佛速來摩頂授記者,當於頂上化佛手;(當修頂上化佛法)

40、若為果蓏諸殼稼者,當於蒲萄手。(當修蒲萄法)

玖、日光月光二菩薩為擁護持誦大悲神咒者

1、日光菩薩為受持大悲心陀羅尼者,說大神咒而擁護之:

「南無勃陀瞿那迷。南無達摩莫訶低。南無僧伽多夜泥。底哩部畢咄檐納摩。」

功德:誦此咒滅一切罪,亦能辟魔及除天災,若誦一遍,禮佛一拜,如是日別三時誦咒禮佛,未來之世所受身處,當得一一相貌端正可喜果報。

2、月光菩薩亦復為諸行人,說陀羅尼咒而擁護之:

「深低帝屠蘇吒。阿若蜜帝烏都吒。深耆吒。波賴帝。耶彌若吒烏都吒。拘羅帝耆摩吒。沙婆訶。」

功德:誦此咒五遍,取五色線作咒索,痛處繫,此咒乃是過去四十恆河沙諸佛所說,我今亦說,為諸行人作擁護故、除一切障難故、除一切病痛故、成就一切諸善法故、遠離一切諸怖畏故。

3、此陀羅尼能大利益三界眾生;一切患苦縈身者,以此陀羅尼治之,無有不差者。

4、此大神咒,咒乾枯樹,尚得生枝柯華果,何況有情有識眾生,身有病患治之不差者,必無是處。

拾、大悲咒發願文

稽首觀音大悲主 願力洪深相好身
千臂莊嚴普護持 千眼光明遍觀照
真實語中宣密語 無為心內起悲心
速令滿足諸希求 永使滅除諸罪業
龍天聖眾同慈護 百千三昧頓薰修
受持身是光明幢 受持心是神通藏
洗濯塵勞願濟海 超證菩提方便門
我今稱誦誓歸依 所願從心悉圓滿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知一切法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智慧眼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度一切眾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善方便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乘般若船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越苦海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得戒定道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登涅槃山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會無為舍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 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湯 火湯自消滅
我若向地獄 地獄自枯竭
我若向餓鬼 餓鬼自飽滿
我若向修羅 惡心自調伏
我若向畜生 自得大智慧

南無觀世音菩薩(三称)

《首楞严经行法释要》程叔彪

下载衔接:

首楞严经行法释要

吾师程公(程叔彪居士),号春江病叟,别号解脱长者。上海奉贤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早年曾在前铁道部任文职工作。程公宿根深厚,一生淡于名利,谛信佛法,通达大乘义理,融会禅、密、净而归一心。

程公最初修学时,即得亲近密宗大德(诺那上师、圣露上师、贡噶上师、督噶上师。详见《五师回忆录》。)通达密宗义理,修持实践,深达法要,证悟心源。後又亲近禅宗大德虚云大师,随侍多年,蒙师摄受。在大师之殷重教诲,严厉棒喝下,契入一心,圆融无疑矣。程公之证悟深得大师印可。大师曾录写张拙诗一首上款是叔彪下款是虚云,以作纪念。

是时正值四十年代初期,日寇入侵,国难方殷。虚云大禅师为使中华民族早日解脱战难之苦,亲自在重庆启建祈祷和平法会,日夜不停拜大悲忏,四十九天之久。程公一直随侍大师身边,形影不离,至心念大悲咒,观音圣号,念念不断。自曰:『发心修行,不忘历劫父母众生,今日为救民众,为济苦难,吾应尽心。』於此可见程公爱国之深,悲心之切也。

程公依虚云大师开示,常端坐无念,一日,於打坐时,身心脱落,明见自性。出定後,感觉清凉自在,即禀告大师自己证悟之体验,万缘放下,一念不生,不落无记,久久身心脱落,犹如虚空,觉明虚净。大师当下为之印证:理上明心,事上见性。

程公於彻悟後,著述有:

一、《大佛顶首楞严经行法释要》(三十余万字)

二、《无门直指》(五十余万字)

程公於九十岁时,仍耳聪目明,自曰:『不久人世了。』乃又著述《佛法大意》、《佛法简述》、《五师回忆录》、《楞严经是真非伪》。四小册。

程公悲愿重重,利生心切,不辞辛劳,不顾年高,勤於著述,以文字般若,指引後学之人,普入佛之正知见也。彼开导後学,耳提面命,契理契机,不厌不倦。如曾於一九八一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对萧君家隽开示云:『汝修持净土二十多年了,不必兼修禅宗,应一门深入,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四臂观音、破瓦法,是密宗往生西方净土法门,应修持的。要知弥陀即般若,般若即弥陀。一如不二也。』

又对陈君妙丽开示:『禅宗是佛长子,对机者先修禅宗,等破本参以后,应兼修净土,梁皇忏、大悲忏应常拜,求佛加被,以明悟自心。坐禅时应不思善、不思恶、不落无记,亲见本性。破瓦法应兼修。明心後,信愿念佛,不禅而禅,不修而修,才是禅净双修。禅若要参,愈参愈远。贴体衣衫不穿上去,不是更好吗!禅宗那有这么多噜苏,直下就是!』

程公於一九八一年农历七月十六日示疾,突患小中风,然神志清醒,目光炯炯,乃关照後事。其时彭慧居士等及家属随侍在侧。至一九八一年农历八月初六日上午十时卅分念佛而逝,九小时後头顶犹温,卅小时後沐浴更衣,四肢柔软如生。往生之前一夜,陈君妙丽梦见程公示现圆寂之相,次日往谒程公,果然已往生了。她乃坐遗体旁念佛,闻到阵阵檀香味,久久不散,彭慧居士及程公之儿女等亦同时闻到。程公享寿九十岁。遗体火化後,出现坚固子与舍利花,遵遣嘱将骨灰撒入江河,与水族结缘。复旦大学教授应成一老居士挽云:

功行该显密禅净之全得大圆满

著述继杨欧范江而後放无量光

吾於修学中亲近程公多年,深得法益,叹为希有,真大善知识也。程公行解相应,顶门具眼,实是末法之良师。随侍数年,获益颇多,难以一一尽叙。今略举二点为鉴:

其一,程公一再殷切教诫学人:『我佛世尊之慈悲开导,加持护念,众生才得闻佛法,修戒定慧,教下如是,禅宗亦不例外。吾人为什么不可求佛加被呢?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了。』程公此番开导,亦正针对吾人执空之偏见,直下揭示了空有不二、理事一如之中道义谛。程公在一生修学中行解相应,不落二边,虽已彻悟心源,仍每日礼佛不间断(十万大礼拜圆满),愈到晚年行持愈切。殷重告诚诸多学人:『觉了梦幻,至心念佛,切愿生西。』实是悲心之流露也,学人至今难以忘怀。无所住而生其心,是程公一生修行之宗旨,亦是程公开导後学之宝鉴。

其二,程公一再提示学人,《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复教诫:『修禅行人如有各种境界出现时,万万不可贪着,不论乐、明、空等相,均是幻妄。若一有欢喜执着,重则着魔发狂,轻则倒退,不能开悟。定中所见之相,勿向外人说。除非求善知识印证方可说。』程公这一开示,犹如金刚王宝剑,斩断吾人修行中一切妄执。真是无染无着当体空,邪诱魔挠均无踪。程公之所以修行成就,由其一法不立,彻悟心源,行解相应 ,回归净土。实是吾人末法修行中之楷模与明师,吾庆幸此生有缘得遇,实希有难逢,宜依教奉行,不空过也。《无门直指》手稿,程公原存於彭慧居士处,一九九四年秋,彭慧居士将离沪赴澳洲,将此书殷请上海佛教书局付印。今者,《无门直指》即将出版,因缘殊胜,众生有福也。愿诸读者大开智慧之门,於此书获心地法门之启钥,程公当在常寂光中含笑如如矣。

菩萨戒弟子 佘雷拜撰

一九九六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於上海 时年九十二岁

《无门直指》程叔彪

下载衔接:

《无门直指》(修订版)

吾师程公(程叔彪居士),号春江病叟,别号解脱长者。上海奉贤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早年曾在前铁道部任文职工作。程公宿根深厚,一生淡于名利,谛信佛法,通达大乘义理,融会禅、密、净而归一心。

程公最初修学时,即得亲近密宗大德(诺那上师、圣露上师、贡噶上师、督噶上师。详见《五师回忆录》。)通达密宗义理,修持实践,深达法要,证悟心源。後又亲近禅宗大德虚云大师,随侍多年,蒙师摄受。在大师之殷重教诲,严厉棒喝下,契入一心,圆融无疑矣。程公之证悟深得大师印可。大师曾录写张拙诗一首上款是叔彪下款是虚云,以作纪念。

是时正值四十年代初期,日寇入侵,国难方殷。虚云大禅师为使中华民族早日解脱战难之苦,亲自在重庆启建祈祷和平法会,日夜不停拜大悲忏,四十九天之久。程公一直随侍大师身边,形影不离,至心念大悲咒,观音圣号,念念不断。自曰:『发心修行,不忘历劫父母众生,今日为救民众,为济苦难,吾应尽心。』於此可见程公爱国之深,悲心之切也。

程公依虚云大师开示,常端坐无念,一日,於打坐时,身心脱落,明见自性。出定後,感觉清凉自在,即禀告大师自己证悟之体验,万缘放下,一念不生,不落无记,久久身心脱落,犹如虚空,觉明虚净。大师当下为之印证:理上明心,事上见性。

程公於彻悟後,著述有:

一、《大佛顶首楞严经行法释要》(三十余万字)

二、《无门直指》(五十余万字)

程公於九十岁时,仍耳聪目明,自曰:『不久人世了。』乃又著述《佛法大意》、《佛法简述》、《五师回忆录》、《楞严经是真非伪》。四小册。

程公悲愿重重,利生心切,不辞辛劳,不顾年高,勤於著述,以文字般若,指引後学之人,普入佛之正知见也。彼开导後学,耳提面命,契理契机,不厌不倦。如曾於一九八一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对萧君家隽开示云:『汝修持净土二十多年了,不必兼修禅宗,应一门深入,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四臂观音、破瓦法,是密宗往生西方净土法门,应修持的。要知弥陀即般若,般若即弥陀。一如不二也。』

又对陈君妙丽开示:『禅宗是佛长子,对机者先修禅宗,等破本参以后,应兼修净土,梁皇忏、大悲忏应常拜,求佛加被,以明悟自心。坐禅时应不思善、不思恶、不落无记,亲见本性。破瓦法应兼修。明心後,信愿念佛,不禅而禅,不修而修,才是禅净双修。禅若要参,愈参愈远。贴体衣衫不穿上去,不是更好吗!禅宗那有这么多噜苏,直下就是!』

程公於一九八一年农历七月十六日示疾,突患小中风,然神志清醒,目光炯炯,乃关照後事。其时彭慧居士等及家属随侍在侧。至一九八一年农历八月初六日上午十时卅分念佛而逝,九小时後头顶犹温,卅小时後沐浴更衣,四肢柔软如生。往生之前一夜,陈君妙丽梦见程公示现圆寂之相,次日往谒程公,果然已往生了。她乃坐遗体旁念佛,闻到阵阵檀香味,久久不散,彭慧居士及程公之儿女等亦同时闻到。程公享寿九十岁。遗体火化後,出现坚固子与舍利花,遵遣嘱将骨灰撒入江河,与水族结缘。复旦大学教授应成一老居士挽云:

功行该显密禅净之全得大圆满

著述继杨欧范江而後放无量光

吾於修学中亲近程公多年,深得法益,叹为希有,真大善知识也。程公行解相应,顶门具眼,实是末法之良师。随侍数年,获益颇多,难以一一尽叙。今略举二点为鉴:

其一,程公一再殷切教诫学人:『我佛世尊之慈悲开导,加持护念,众生才得闻佛法,修戒定慧,教下如是,禅宗亦不例外。吾人为什么不可求佛加被呢?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了。』程公此番开导,亦正针对吾人执空之偏见,直下揭示了空有不二、理事一如之中道义谛。程公在一生修学中行解相应,不落二边,虽已彻悟心源,仍每日礼佛不间断(十万大礼拜圆满),愈到晚年行持愈切。殷重告诚诸多学人:『觉了梦幻,至心念佛,切愿生西。』实是悲心之流露也,学人至今难以忘怀。无所住而生其心,是程公一生修行之宗旨,亦是程公开导後学之宝鉴。

其二,程公一再提示学人,《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复教诫:『修禅行人如有各种境界出现时,万万不可贪着,不论乐、明、空等相,均是幻妄。若一有欢喜执着,重则着魔发狂,轻则倒退,不能开悟。定中所见之相,勿向外人说。除非求善知识印证方可说。』程公这一开示,犹如金刚王宝剑,斩断吾人修行中一切妄执。真是无染无着当体空,邪诱魔挠均无踪。程公之所以修行成就,由其一法不立,彻悟心源,行解相应 ,回归净土。实是吾人末法修行中之楷模与明师,吾庆幸此生有缘得遇,实希有难逢,宜依教奉行,不空过也。《无门直指》手稿,程公原存於彭慧居士处,一九九四年秋,彭慧居士将离沪赴澳洲,将此书殷请上海佛教书局付印。今者,《无门直指》即将出版,因缘殊胜,众生有福也。愿诸读者大开智慧之门,於此书获心地法门之启钥,程公当在常寂光中含笑如如矣。

菩萨戒弟子 佘雷拜撰

一九九六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於上海 时年九十二岁

文殊师利般若经

文殊师利般若经

梁扶南国三藏曼陀罗仙译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满足千人,菩萨摩诃萨十千人俱。以大庄严而自庄严!皆悉已住不退转地。

其名曰: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无碍辩菩萨,不舍担菩萨,与如是等大菩萨俱。

文殊师利童真菩萨摩诃萨,明相现时,从其住处来诣佛所,在外而立。

尔时,尊者舍利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大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拘絺罗,如是等诸大声闻,各从住处俱诣佛所,在外而立。

佛知众会皆悉集已。尔时如来从住处出,敷座而坐。告舍利弗:汝今何故,于晨朝时在门外立?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文殊师利童真菩萨先已至此,住门外立,我实于后晚来到耳。

尔时世尊问文殊师利:汝实先来到此住处,欲见如来耶?

文殊师利即白佛言:如是!世尊!我实来此欲见如来。何以故?我乐正观利益众生。我观如来如如相,不异相不动相不作相,无生相无灭相,不有相不无相,不在方不离方,非三世非不三世,非二相非不二相,非垢相非净相。以如是等正观如来利益众生。

佛告文殊师利:若能如是见于如来,心无所取亦无不取,非积聚非不积聚。

尔时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若能如是,如汝所说,见如来者,甚为希有!为一切众生故,见于如来,而心不取众生之相。化一切众生向于涅槃,而亦不取向涅槃相。为一切众生发大庄严,而心不见庄严之相。

尔时文殊师利童真菩萨摩诃萨语舍利弗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虽为一切众生发大庄严心,恒不见有众生相。为一切众生发大庄严,而众生趣亦不增不减。假使一佛住世,若一劫若过一劫,如此一佛世界,复有无量无边恒河沙诸佛,如是一一佛,若一劫若过一劫,昼夜说法,心无暂息,各各度于无量恒河沙众生,皆入涅槃,而众生界亦不增不减。乃至十方诸佛世界,亦复如是。一一诸佛说法教化,各度无量恒河沙众生,皆入涅槃,于众生界亦不增不减。何以故?众生定相不可得故,是故众生界不增不减。

舍利弗复语文殊师利言:若众生界不增不减,何故菩萨为诸众生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常行说法?

文殊师利言:若诸众生悉空相者,亦无菩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众生而为说法。何以故?我说法中,无有一法当可得故。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若无众生,云何说有众生及众生界?

文殊师利言:众生界相,如诸佛界。

又问:众生界者,是有量耶?

答曰:众生界量,如佛界量。

佛又问:众生界量,有处所不?

答曰:众生界量,不可思议。

又问:众生界相,为有住不?

答曰:众生无住,犹如空住。

佛告文殊师利:如是修般若波罗蜜时,当云何住般若波罗蜜?

文殊师利言:以不住法为住般若波罗蜜。

佛复问文殊师利:云何不住法名住般若波罗蜜?

文殊师利言:以无住相,即住般若波罗蜜。

佛复告文殊师利:如是住般若波罗蜜时,是诸善根,云何增长?云何损减?

文殊师利言:若能如是住般若波罗蜜,于诸善根无增无减。于一切法亦无增无减。是般若波罗蜜性相亦无增无减。

世尊!如是修般若波罗蜜,则不舍凡夫法,亦不取贤圣法。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不见有法可取可舍。如是修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涅槃可乐,生死可厌。何以故?不见生死,况复厌离!不见涅槃,何况乐著!

如是修般若波罗蜜,不见垢恼可舍,亦不见功德可取。于一切法心无增减。何以故?不见法界有增减故。

世尊!若能如是,是名修般若波罗蜜。

世尊!不见诸法有生有灭,是修般若波罗蜜。

世尊!不见诸法有增有减,是修般若波罗蜜。

世尊!心无悕取,不见法相有可求者,是修般若波罗蜜。

世尊!不见好丑,不生高下,不作取舍。何以故?法无好丑,离诸相故。法无高下,等法性故。法无取舍,住实际故。是修般若波罗蜜。

佛告文殊师利:是诸佛法,得不胜乎?

文殊师利言:我不见诸法有胜如相,如来自觉一切法空,是可证知。

佛告文殊师利:如是!如是!如来正觉,自证空法。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是空法中,当有胜如而可得耶!

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如汝所说,是真法乎!

佛复谓文殊师利言:阿耨多罗是名佛法不?

文殊师利言:如佛所说,阿耨多罗是名佛法。何以故?无法可得名阿耨多罗。

文殊师利言:如是修般若波罗蜜,不名法器,非化凡夫法,亦非佛法,非增长法,是修般若波罗蜜。

复次,世尊!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有法可分别思惟。

佛告文殊师利:汝于佛法不思惟耶?

文殊师利言:不也,世尊!如我思惟,不见佛法,亦不可分别是凡夫法,是声闻法,是辟支佛法,如是名为无上佛法。

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凡夫相,不见佛法相,不见诸法有决定相,是为修般若波罗蜜。

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欲界,不见色界,不见无色界,不见寂灭界。何以故?不见有法是尽灭相,是修般若波罗蜜。

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作恩者,不见报恩者,思惟二相,心无分别,是修般若波罗蜜。

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是佛法可取,不见是凡夫法可舍,是修般若波罗蜜。

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凡夫法可灭,亦不见佛法而心证知,是修般若波罗蜜。

佛告文殊师利:善哉!善哉!汝能如是善说甚深般若波罗蜜相,是诸菩萨摩诃萨所学法印,乃至声闻缘觉,学无学人,亦当不离是印而修道果。

佛告文殊师利:若人得闻是法,不惊不畏者,不从千佛所种诸善根,乃至百千万亿佛所久植德本,乃能于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不惊不怖!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今更说般若波罗蜜义。

佛言:便说。

世尊!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法是应住是不应住,亦不见境界可取舍相。何以故?如诸如来不见一切法境界相故,乃至不见诸佛境界,况取声闻、缘觉、凡夫境界!不取思议相,亦不取不思议相。不见诸法有若干相,自证空法不可思议。如是菩萨摩诃萨,皆已供养无量百千万亿诸佛,种诸善根,乃能于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不惊不怖!

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缚,不见解,而于凡夫乃至三乘,不见差别相,是修般若波罗蜜。

佛告文殊师利:汝已供养几所诸佛?

文殊师利言:我及诸佛如幻化相,不见供养及与受者。

佛告文殊师利:汝今可不住佛乘耶?

文殊师利言:如我思惟,不见一法,云何当得住于佛乘?

佛言:文殊师利!汝不得佛乘乎?

文殊师利言:如佛乘者,但有名字,非可得,亦不可见,我云何得?

佛言:文殊师利!汝得无碍智乎?

文殊师利言:我即无碍,云何以无碍而得无碍?

佛言:汝坐道场乎?

文殊师利言:一切如来不坐道场,我今云何独坐道场?何以故?现见诸法住实际故。

佛言:云何名实际?

文殊师利言:身见等是实际。

佛言:云何身见是实际?

文殊师利言:身见如相,非实非不实,不来不去,亦身非身,是名实际。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于斯义谛了决定,是名菩萨摩诃萨。何以故?得闻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相,心不惊!不怖!不没!不悔!

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得闻如是般若波罗蜜具足法相,是即近于佛坐。何以故?如来现觉此法相故。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得闻甚深般若波罗蜜,能不惊!不怖!不没!不悔!当知此人,即是见佛。

尔时复有无相优婆夷白佛言:世尊!凡夫法、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是诸法皆无相。是故于所从闻般若波罗蜜,皆不惊!不怖!不没!不悔!何以故?一切诸法,本无相故。

佛告舍利弗:善男子、善女人,若闻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心得决定,不惊!不怖!不没!不悔!当知是人即住不退转地。若人闻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不惊不怖!信乐听受,欢喜不厌!是即具足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能为他显示分别,如说修行。

佛告文殊师利:汝观何义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师利言:我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不住佛乘,云何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我所说,即菩提相。

佛赞文殊师利言:善哉!善哉!汝能于是甚深法中,巧说斯义。汝于先佛久种善根,以无相法,净修梵行。

文殊师利言:若见有相,则言无相,我今不见有相,亦不见无相,云何而言以无相法净修梵行?

佛告文殊师利:汝见声闻戒耶?答曰:见。

佛言:汝云何见?

文殊师利言:我不作凡夫见,不作圣人见。不作学见,不作无学见。不作大见,不作小见。不作调伏见,不作不调伏见。非见非不见。

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汝今如是观声闻乘,若观佛乘当复云何?

文殊师利言:不见菩提法,不见修行菩提及证菩提者。

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云何名佛?云何观佛?

文殊师利言:云何为我?

舍利弗言:我者,但有名字,名字相空。

文殊师利言:如是!如是!如我但有名字,佛亦但有名字,名字相空,即是菩提。不以名字而求菩提。菩提之相,无言无说。何以故?言说、菩提二俱空故。

复次,舍利弗!汝问:云何名佛?云何观佛者?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名非相,是名为佛。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唯有智者,乃能知耳,是名观佛。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非初学菩萨所能了知。

文殊师利言:非但初学菩萨所不能知,及诸二乘,所作已办者,亦未能了知。如是说法,无能知者。何以故?菩提之相,实无有法而可知故。无见无闻,无得无念,无生无灭,无说无听,如是菩提,性相空寂,无证无知,无形无相,云何当有得菩提者?

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佛于法界,不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文殊师利言:不也,舍利弗!何以故?世尊即是法界,若以法界证法界者,即是诤论。舍利弗!法界之相,即是菩提。何以故?是法界中无众生相,一切法空故。一切法空即是菩提,无二无分别故。

舍利弗!无分别中,则无知者。若无知者,即无言说。无言说相,即非有非无,非知非不知,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何以故?一切诸法不见处所决定性故。如逆罪相,不可思议。何以故?诸法实相不可坏故。如是逆罪,亦无本性,不生天上,不堕地狱,亦不入涅槃。何以故?一切业缘,皆住实际,不来不去,非因非果。何以故?法界无边,无前无后故。是故舍利弗,若见犯重比丘不堕地狱,清净行者不入涅槃,如是比丘非应供非不应供,非尽漏非不尽漏。何以故?于诸法中住平等故。

舍利弗言:云何名不退法忍?

文殊师利言:不见少法有生灭相,名不退法忍。

舍利弗言:云何复名不调比丘?

文殊师利言:漏尽阿罗汉是名不调。何以故?诸结已尽,更无所调,故名不调。若过心行名为凡夫。何以故?凡夫众生不顺法界,是故名过。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汝今为我善解漏尽阿罗汉义。

文殊师利言:如是!如是!我即漏尽真阿罗汉。何以故?断求声闻欲,及辟支佛欲。以是因缘,故名漏尽得阿罗汉。

佛告文殊师利:诸菩萨等坐道场时,觉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文殊师利言:菩萨坐于道场,无有觉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如菩提相,无有少法而可得者,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相菩提,谁能坐者?亦无起者,以是因缘,不见菩萨坐于道场,亦不觉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菩提即五逆,五逆即菩提。何以故?菩提、五逆无二相故。无学无学者,无见无见者,无知无知者,无分别无分别者,如是之相,名为菩提。见五逆相,亦复如是。若言见有菩提而取证者,当知此辈即是增上慢人。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汝言我是如来,谓我为如来乎?

文殊师利言:不也,世尊!我谓不是如来为如来耶。无有如相可名为如,亦无如来智能知于如。何以故?如来及智无二相故。空为如来,但有名字,我当云何谓是如来?

佛告文殊师利:汝疑如来耶?

文殊师利言:不也,世尊!我观如来无决定性,无生无灭,故无所疑。

佛告文殊师利:汝今不谓如来出现于世耶?

文殊师利言:若有如来出现世者,一切法界亦应出现。

佛告文殊师利:汝谓恒沙诸佛入涅槃耶?

文殊师利言:诸佛一相,不可思议。

佛语文殊师利:如是!如是!佛是一相,不思议相。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佛今住世耶?

佛语文殊师利:如是!如是!

文殊师利言:若佛住世,恒沙诸佛亦应住世。何以故?一切诸佛,皆同一相,不思议相,不思议相无生无灭。若未来诸佛出兴于世,一切诸佛,亦皆出世。何以故?不思议中,无过去、未来、现在相。但众生取著,谓有出世,谓佛灭度。

佛语文殊师利:此是如来、阿罗汉、阿鞞跋致菩萨所解。何以故?是三种人,闻甚深法,能不诽谤,亦不赞叹!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如是不思议法,谁当诽谤?谁当赞叹?

佛告文殊师利:如来不思议,凡夫亦不思议。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凡夫亦不思议耶?

佛言:亦不思议。何以故?一切心相皆不思议。

文殊师利言:若如是说,如来不思议,凡夫亦不思议,今无数诸佛,求于涅槃,徒自疲劳。何以故?不思议法即是涅槃,等无异故。

文殊师利言:如是凡夫不思议,诸佛不思议。若善男子、善女人,久习善根,近善知识,乃能了知。

佛告文殊师利:汝欲使如来于众生中为最胜耶?

文殊师利言:我欲使如来于诸众生为最第一,但众生相亦不可得。

佛言:汝欲使如来得不思议法耶?

文殊师利言:欲使如来得不思议法,而于诸法无成就者。

佛告文殊师利:汝欲使如来说法教化耶?

文殊师利白佛言:我欲使如来说法教化,而是说及听者,皆不可得。何以故?住法界故,法界众生,无差别相。

佛告文殊师利:汝欲使如来为无上福田耶?

文殊师利言:如来是无尽福田,是无尽相,无尽相即无上福田,非福田非不福田,是名福田。无有明闇生灭等相,是名福田。若能如是解福田相,深植善种,亦无增减。

佛告文殊师利:云何植种不增不减?

文殊师利言:福田之相,不可思议,若人于中如法修善,亦不可思议。如是植种,名无增无减,亦是无上最胜福田。

尔时大地以佛神力,六种震动,现无常相,一万六千人,皆得无生法忍。七百比丘,三千优婆塞,四万优婆夷,六十亿那由他六欲诸天,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终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下

尔时阿难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如是大地六种震动?

佛告阿难:我说福田无差别相,故现斯瑞!往昔诸佛,亦于此处,作如是说福田之相,利益众生,一切世界六种震动。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文殊师利是不可思议。何以故?所说法相不可思议。

佛告文殊师利:如是!如是!如舍利弗言,汝之所说实不可思议。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不可思议不可说,思议亦不可说,如是思议不思议性,俱不可说,一切声相非思议,亦非不可思议。

佛言:汝入不思议三昧耶?

文殊师利言:不也,世尊!我即不思议,不见有心能思议者,云何而言入不思议三昧?我初发心,欲入是定,而今思惟,实无心相而入三昧。如人学射,久习则巧!后虽无心,以久习故,箭发皆中!我亦如是,初学不思议三昧,系心一缘,若久习成就,更无心想,恒与定俱。

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更有胜妙寂灭定不?

文殊师利言:若有不思议定者,汝可问言,更有寂灭定不?如我意解,不可思议定尚不可得,云何问有寂灭定乎?

舍利弗言:不可思议定,不可得耶?

文殊师利言:思议定者,是可得相,不可思议定者,不可得相,一切众生实成就不思议定。何以故?一切心相,即非心故,是名不思议定。是故一切众生相,及不思议三昧相,等无分别。

佛赞文殊师利言:善哉!善哉!汝于诸佛久殖善根,净修梵行,乃能演说甚深三昧,汝今安住如是般若波罗蜜中。

文殊师利言:若我住般若波罗蜜中,能作是说,即是有想,便住我想。若住有想、我想中者,般若波罗蜜便有处所。般若波罗蜜若住于无,亦是我想,亦名处所,离此二处,住无所住,如诸佛住,安处寂灭,非思议境界,如是不思议,名般若波罗蜜住处。般若波罗蜜处,一切法无相,一切法无作。般若波罗蜜即不思议,不思议即法界,法界即无相,无相即不思议,不思议即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法界,无二无别,无二无别即法界,法界即无相,无相即般若波罗蜜界,般若波罗蜜界即不思议界,不思议界即无生无灭界,无生无灭界即不思议界。文殊师利言:如来界及我界,即不二相。如是修般若波罗蜜者,则不求菩提。何以故?菩提相离,即是般若波罗蜜故。

世尊!若知我相而不可著,无知无著,是佛所知。不可思议,无知无著,即佛所知。何以故?知体本性无所有相。云何能转法界?若知本性无体无著者,即名无物,若无有物,是无处所,无依无住。无依无住即无生无灭,无生无灭即是有为无为功德。若如是知,则无心想,无心想者,云何当知?有为无为功德无知即不思议,不思议者,是佛所知,亦无取无不取,不见三世去来等相,不取生灭及诸起作,亦不断不常,如是知者,是名正智,不思议智如虚空,无此无彼,不可比类,无好恶,无等等,无相无貌。

佛告文殊师利:若如是知,名不退智。

文殊师利言:无作智名不退智。犹如金铤,先加锤打,方知好恶,若不治打,无能知者,不退智相,亦复如是,要行境界,不念不著,无起无作,具足不动,不生不灭,尔乃显现。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言:如诸如来,自说己智,谁当能信?

文殊师利言:如是智者,非涅槃法,非生死法,是寂灭行,是无动行,不断贪欲、嗔恚、愚痴,亦非不断。何以故?无尽无灭,不离生死,亦非不离,不修道,非不修道,作是解者,名为正信。

佛告文殊师利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深解斯义。

尔时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于当来世,若说如是甚深正法,谁能信解,如闻受行?

佛告迦叶:今此会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闻此经者,如是人等,于未来世,若闻是法,必能信解,于甚深般若波罗蜜,乃能读诵,信解受持,亦为他人分别演说。譬如长者,失摩尼宝,忧愁苦恼,后若还得,心甚欢喜!如是迦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亦复如是,有信乐心,若不闻法,则生苦恼,若得闻时,信解受持,常乐读诵,甚大欢喜!当知此人,即是见佛,亦即亲近供养诸佛。

佛告迦叶:譬如忉利天上,波利质多罗树,疱初出时,是中诸天,见是树已,皆大欢喜!此树不久,必当开敷!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闻般若波罗蜜,能生信解,亦复如是,此人不久,亦当开敷,一切佛法。于当来世,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闻般若波罗蜜,信受读诵,心不悔没,当知是人,已从此会,听受是经,亦能为人聚落城邑,广说流布,当知是人,佛所护念!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中,有能信乐无疑惑者,是善男子、善女人,于过去诸佛,久已修学,殖众善根!譬如有人,以手穿珠,忽遇无上真摩尼宝,心大欢喜!当知是人,必已曾见。

如是迦叶!若善男子、善女人,修学余法,忽然得闻甚深般若波罗蜜,能生欢喜,亦复如是,当知此人已曾闻故。

若有众生,得闻甚深般若波罗蜜,心能信受,生大欢喜!如是人等,亦曾亲近无数诸佛,从闻般若波罗蜜,已修学故。譬如有人,先所经见城邑、聚落,后若闻人赞叹彼城,所有园苑,种种池泉,华果林树,男女人民,皆可爱乐!是人闻已,即大欢喜!更劝令说,是城园苑,众好严饰,杂华池泉,多诸甘果,种种珍妙,一切爱乐,是人得闻,重甚欢喜!如是之人,皆曾见故。若善男子、善女人,有闻般若波罗蜜,信心听受,能生欢喜,乐闻不厌,而更劝说。当知此辈已从文殊师利,曾闻如是般若波罗蜜故。

迦叶白佛言:世尊!若将来世,善男子、善女人,得闻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信乐听受,以是相故,当知此人亦于过去佛所,曾闻修学。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佛说诸法,无作无相,第一寂灭!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如是谛了斯义,如闻如说,为诸如来之所赞叹!不违法相,是即佛说。亦是炽然般若波罗蜜相,亦名炽燃具足佛法,通达实相,不可思议。

佛告文殊师利:我本行菩萨道时,修诸善根,欲住阿鞞跋致地,当学般若波罗蜜。欲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学般若波罗蜜。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解一切法相,欲知一切众生心界,皆悉同等,当学般若波罗蜜。

文殊师利,欲学一切佛法,具足无碍,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学一切佛,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相好威仪,无量法式,当学般若波罗蜜。欲知一切佛,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法式及诸威仪,当学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空法中,不见诸佛菩提等故。若善男子、善女人,欲知如是等相无疑惑者,当学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不见诸法若生若灭,若垢若净。是故善男子、善女人,应作如是学般若波罗蜜。

欲知一切法无过去、未来、现在等相,当学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法界性相,无三世故。欲知一切法,同入法界,心无挂碍,当学般若波罗蜜。

欲得三转十二行法轮,亦自证知,而不取著,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得慈心,遍覆一切众生,而无限齐,亦不作念有众生相,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得于一切众生不起诤论,亦复不取无诤论相,当学般若波罗蜜。欲知是处非处,十力、无畏,住佛智慧,得无碍辩,当学般若波罗蜜。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观正法,无为无相,无得无利,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知者,无见者,无作者。不见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般若波罗蜜境界。非证非不证,不作戏论,无有分别。一切法无尽、离尽。无凡夫法,无声闻法,无辟支佛法、佛法。非得非不得,不舍生死,不证涅槃,非思议非不思议,非作非不作,法相如是。不知云何当学般若波罗蜜?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若能如是知诸法相,是名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若欲学菩提自在三昧,得是三昧已,照明一切甚深佛法,及知一切诸佛名字,亦悉了达诸佛世界,无有障碍,当如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中学。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何以故名般若波罗蜜?

佛言:般若波罗蜜,无边无际,无名无相,非思量,无归依,无洲渚,无犯无福,无晦无明,犹如法界,无有分齐,亦无限数,是名般若波罗蜜,亦名菩萨摩诃萨行处,非行非不行处,悉入一乘,名非行处。何以故?无念无作故。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当云何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文殊师利:如般若波罗蜜所说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修是三昧者,亦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

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

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悉具无量功德,无量辩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阿难所闻佛法,得念总持,辩才智慧,于声闻中,虽为最胜,犹住量数,则有限碍。若得一行三昧,诸经法门,一一分别,皆悉了知,决定无碍,昼夜常说,智慧辩才,终不断绝。若比阿难多闻辩才,百千等分不及其一。

菩萨摩诃萨应作是念,我当云何逮得一行三昧,不可思议功德,无量名称?

佛言:菩萨摩诃萨,当念一行三昧,常勤精进,而不懈怠,如是次第,渐渐修学,则能得入一行三昧,不可思议功德作证。除谤正法,不信、恶业、重罪障者,所不能入。

复次,文殊师利!譬如有人,得摩尼珠,示其珠师。珠师答言:此是无价真摩尼宝。即求师言:为我治磨,勿失光色。珠师治已,随其磨时,珠色光明,映彻表里。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修学一行三昧,不可思议功德,无量名称,随修学时,知诸法相,明达无碍,功德增长,亦复如是。

文殊师利!譬如日轮,光明遍满,无有减相,若得一行三昧,悉能具足一切功德,无有缺少,亦复如是。照明佛法,如日轮光!

文殊师利!我所说法,皆是一味、离味、解脱味、寂灭味。若善男子、善女人,得是一行三昧者,其所演说,亦是一味、离味、解脱味、寂灭味,随顺正法,无错谬相。

文殊师利!若菩萨摩诃萨,得是一行三昧,皆悉满足助道之法,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不见法界有分别相,及以一相,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不可思议。是菩提中,亦无得佛。如是知者,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信一切法,悉是佛法,不生惊怖,亦不疑惑,如是忍者,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以如是因,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佛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以因得,不以非因得。何以故?不思议界,不以因得,不以非因得。若善男子、善女人,闻如是说,不生懈怠,当知是人,已于先佛种诸善根,是故比丘、比丘尼,闻说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不生惊怖!即是从佛出家。若优婆塞、优婆夷,得闻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心不惊怖!即是成就真归依处。

文殊师利!若善男子、善女人,不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即是不修佛乘。譬如大地,一切药木,皆依地生长。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一切善根,皆依般若波罗蜜而得增长,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相违背。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此阎浮提,城邑、聚落,当于何处演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

佛告文殊师利:今此会中,若有人闻般若波罗蜜,皆发誓言:于未来世,常得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从是信解,未来世中,能听是经。当知此人,不从余小善根中来所能堪受!闻已欢喜!

文殊师利!若复有人,从汝听是般若波罗蜜,应作是言:此般若波罗蜜中,无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亦无凡夫生灭等法。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来问我言:云何如来说般若波罗蜜?我当答言:一切诸法,无诤论相,云何如来当说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不见有法可与法诤论,亦无众生心识能知。

复次,世尊!我当更说究竟实际。何以故?一切法相,同入实际,阿罗汉无别胜法。何以故?阿罗汉法、凡夫法,不一不异故。

复次,世尊!如是说法,无有众生已得涅槃,今得、当得。何以故?无有决定众生相故。文殊师利言:若人欲闻般若波罗蜜,我当作如是说,其有听者,不念不著,无闻无得,当如幻人,无所分别,如是说者,是真说法。是故听者,莫作二相,不舍诸见,而修佛法,不取佛法,不舍凡夫法。何以故?佛及凡夫,二法相空,无取舍故。若人问我,当作是说,如是安慰,如是建立。善男子、善女人,应如是问,作如是住,心不退不没,当如法相,随顺般若波罗蜜说。

尔时世尊叹文殊师利:善哉!善哉!如汝所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见诸佛,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欲亲近诸佛,如法供养,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若欲言如来是我世尊,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若欲言如来非我世尊,亦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若欲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若欲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若欲成就一切三昧,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若欲不成就一切三昧,亦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无作三昧,无异相故,一切法无生无出故。

若欲知一切法假名,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若欲知一切众生修菩提道,不求菩提相,心不退没,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一切法皆菩提相故。

若欲知一切众生行非行相,非行即菩提,菩提即法界,法界即实际,心不退没,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

若欲知一切如来神通变化无相无碍,亦无方所,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

佛告文殊师利: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欲得不堕恶趣,当学般若波罗蜜一四句偈,受持读诵,为他解说,随顺实相。如是善男子、善女人,当知决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住佛国。若闻如是般若波罗蜜,不惊不畏!心生信解,当知此辈佛所印可,是佛所行大乘法印。若善男子、善女人,学此法印,超过恶趣,不入声闻辟支佛道,以超过故。

尔时帝释三十三天,以天妙华、优钵罗华、拘物头华、芬陀利华、天曼陀罗华等,天栴檀香及余末香,种种金宝,作天伎乐,为供养般若波罗蜜,并诸如来及文殊师利,以散其上,作是供养已,愿我常闻般若波罗蜜法印。

释提桓因复作是愿:愿阎浮提善男子、善女人,常使得闻是经,决定佛法,皆令信解,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一切诸天,为作拥护。

尔时佛告释提桓因言:憍尸迦!如是!如是!善男子、善女人,当得决定诸佛菩提。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如是受持,善男子、善女人,得大利益,功德无量!

尔时以佛神力,一切大地,六种震动!佛时微笑,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即是如来印般若波罗蜜相。

佛言:文殊师利!如是!如是!说般若波罗蜜已,皆现此瑞,为印般若波罗蜜故,使人受持,令无赞毁!何以故?无相法印,不可赞毁!我今以是法印,令诸天魔,不能得便。

佛说是已,尔时诸大菩萨及四部众,闻说般若波罗蜜,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下终

拉玛那.马哈希:“我是谁”

“我是谁”是一系列关于探询真我的问答录的标题。这些问题是在1902年由悉瓦普莱生.皮莱向拉玛那.马哈希提出来的。皮莱先生是一个哲学系的毕业生,那时候在印度南阿考特地区税务局任职。在他1902年出差到提罗地区的时候,他到阿那卡拉山的维罗帕萨山洞与马哈希大师碰面,寻求大师的精神指导,并恳请他回答真我探询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但那时候马哈希闭口不说话,并非因为他曾经发过誓,而是他没有说话的意愿,所以他用手势回答所提的问题,当对方不能理解的时候就用写的方式回答。据皮莱先生的回忆和记录,大师共回答了十四个问题。这个纪录在1923年由皮莱先生首次出版,加上了由他自己编写的十几首诗歌,赞颂大师通过驱散他的疑云和把他从生活的危机中解救出来的无比恩惠。后来“我是谁”多次出版。我们发现在有些版本中有三十个问答,另一些版本则有二十八个问答。还有一个版本没有给出问题,而是以一种随笔的形式重新编排了那些教导。现在的这个译本是由二十八个问答的形式组成的。

“真我探询”和“我是谁”两本书是以大师自己的话语展开的一系列教诲。这两本书是大师著作中仅有的译本。它们清晰地阐明了通向解脱的直接道路就是真我探询这一主要教诲。质询的具体方法在“我是谁”中有清楚的阐述。头脑由念头组成。“我”是头脑中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当那个“我是谁”的质询紧紧相随,所有其他念头就被摧毁了,最后“我”这个念头本身也消失了,只留下那个无比的超越二元对立的真我自己。真我的虚假身份随同身体和头脑等非真我的现象一起了结了,那就是光明。质询的过程当然并不简单。当一个人质询“我是谁”的时候,其他念头会涌起;但当这些念头涌起时,不应该追随和屈从于它们,相反,应当质问“这些念头来自何方”,为了做到这一点,人们需要极其警觉。通过不断的质询,让头脑待在它的源头,不允许它四处游荡,迷失在它自己创造的思想迷宫中间。所有其他的修炼诸如呼吸控制和上帝冥想都应该被视作辅助练习。只有在它们帮助头脑变得安静和集中于一点的时候才是有用的。

因为当头脑获得集中的技巧后,探询真我会变得相对容易。只有通过不间断的质询,各种念头才能被摧毁,真我才能被认识到—在那个无限的实相中甚至连“我”的念头都没有,那个经验就是所谓的静默。

这个,就是拉玛那.马哈希 “我是谁”教导的要旨.

马德拉斯大学—1982年6月30日

我是谁

既然所有动物总是渴求喜乐,避免痛苦,既然我们发现每个人都对自己倾注最大的关爱,既然只有喜乐是爱的缘起,那么为了获得这种是我们天性的、在没有杂念的深眠状态中被体验到的喜乐,你应该认识你自己。为此,以“我是谁”质询自己是认识自己的主要手段.

1.我是谁?
身体由七个层次组成,那不是我;接受声、触、色、味、香相应的听、触、视、味、闻五种感觉器官,那不是我;具有说、动、抓、排、乐等功能的说话、运动、抓攀、排泄、生殖等五种身体器官,那不是我;与五种呼吸功能相应的五种生命之气,那不是我;即使是那会思考的头脑,也不是我;那留下物体印象的既无客体也无功能的不可知,也不是我。

2.如果这些都不是我,那么我是谁?
通过否定以上所提到的,“不是这个”,“不是那个”,这样只有那种觉知留下来—那就是我。

3.觉知的本质是什么?
觉知的本质是存在-意识-喜悦。

4.什么时候才会获得对于真我的认识?
当你所看见的世界破灭了,才能认识真我,真我是观察者。

5.在那个被认同为真实的世界还存在的时候,就不会有对真我的认识?
不会有。

6.为什么?
那个观察者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就象绳子和蛇。除非作为假象的蛇这一虚幻认识不存在了,才会有对于绳子原原本本的认识,除非认为世界是真实的这个信念被废除了,才会有对于真我根本的认识。

7.什么时候作为客体的世界不再存在?
当头脑这一所有感知和行动的源头静止下来的时候,世界就消失了。

8.头脑的本性是什么?
所谓的头脑是寄居在真我之中的一种令人称奇的力量。是它引发了所有的念想。没有念想,就没有头脑这样东西。所以,念想是头脑的本性。没有念想,也就没有一个独立的实体叫做世界的。在深眠中没有念想也没有世界。在醒来和睡梦的状态下,就有念想也有世界。就象蜘蛛从自身那里放出蛛丝织网又把蛛丝收回到自身,同样地,头脑把它自己投射为世界而又把世界反映到自己那里。当头脑从真我中走出,世界就出现了。所以,当世界现身为真,真我就消隐了;而当真我现身,世界就消失了。当一个人不懈探询头脑的本性,头脑就会停止离开真我。我们所指的真我就是生命的本源(Atman)。头脑总是依赖于什么上面;它无法独处。就是这个头脑被称为微妙体或灵魂(jiva)。

9.理解头脑本性的质询之道是什么?
在身体里冒出“我”这个念头的就是头脑。如果你质问“我”
这个念头首先在身体的哪里冒出来的,你就会发现它来自于心。那就是头脑的根源所在。甚至如果你不断思考“我”、“我”的话,你就会被引到那个地方。头脑中升起的所有念头,“我”是其中第一个。只有这个念头冒出来之后,其它念头才会冒出来。只有第一人称出现之后才有第二和第三人称;没有第一人称就没有第二和第三人称。

10. 头脑怎样变得静默?
通过质问“我是谁”,“我是谁”这个念头会摧毁所有其它念头,就象一根拨火棍,到最后它自己也会被烧毁。然后,就会有对真我的认识。

11.有什么方法不间断地坚持“我是谁”的质询?
当其它念头升起,你不应该追随它们,而应该质问:“它们源自何方?”不管有多少念头升起都没有关系。每个念头升起,你就应该勤于质询,“这个念头源自何方”。那个答案就会出现,“来自我”。于是如果你质问“我是谁”,头脑就会回到它的源头;那样升起的念头就会变得静默。用这种方式重复的练习,头脑就会发展出停留在源头的技巧。当敏感的头脑通过大脑和感官外驰的时候,种种名相就出现了;当它停留在内心,名相就消失了。不让头脑外驰,让它保留在内心就是所谓的“灵性”(inwardness)。让头脑外驰于心,就是“客观化”。那样,当头脑停留在内心,那个所有念头的源头的“我”就会离开,而那个一直存在的真我就会开始显露。不管你做什么,你不必带着自我中心的那个“我”。若你能如此,一切就会以上帝(Siva)的本性显现。

12.没有其它的途径使头脑静止下来吗?
在质询之外,没有其它合适的途径。如果通过其它方式,那只是想控制头脑,头脑似乎会被控制住了,但是它还是会冒起。同样通过呼吸的控制,头脑会静止下来;但是只有当呼吸还处于控制状态它才会静止,而当呼吸恢复原样头脑就又开始动作了,被那些残留的印象所驱使而迷失方向。头脑和呼吸来自于同一个源头。念想实际上是头脑的本性。“我”这个念头是头脑的第一个念想;那就是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源起的地方,也就是呼吸源起的地方。因此,当头脑变得静默,呼吸就被控制住了,同样当呼吸控制住了,头脑就会变得静默。然而在深眠状态中,虽然头脑变得静默,呼吸没有停止。这是出于上帝的意愿,这样身体就被保护起来了,其他人就不会觉得这个身体已经死了。在醒着和三摩地(samadhi)的状态中,当头脑静默时,呼吸就被控制住了。呼吸是头脑的外在形式。直到死,头脑一直维持身体的呼吸;当身体死了,头脑也就把呼吸带走了。因此,呼吸控制的练习只是让头脑静默的一个助缘;练习呼吸不会让头脑破灭。

就像呼吸控制的练习一样,对于天神的冥想,持咒诵念,限制饮食等都只是让头脑静默的助缘。

通过对天神的冥想和持咒诵念,头脑变得集中于一点。头脑总是四处漫游。就像一头被一根链条牵住象鼻的大象,它总是顺着链条前进不再左右四顾,同样地,头脑也会抓住一个名字或一种形式不再有空四处游荡了。当头脑扩张成数不清的念头时,每一个念头都变得很弱;但是当许多念头聚于一点,头脑就变得集中和强大;对于这样一个头脑,真我的探询就会变得容易一些。相对于所有其它修行纪律,清淡的进食是最好的;通过留意进食,头脑的淡雅(sattvic)品性就会增长,那样有助于探询真我。

13.当客体的残留印象(也就是念头)就像海洋的波浪一样连绵不绝,什么时候它们才会全部破灭掉呢?
当对真我的静修越来越深的时候,所有念头就会消失。

14.那些从无始以来一直存在着的客体残留印象是否可能被消解从而显露出一个人纯真的本性(真我)?
不必受制于“是否可能”的疑惑,你应该不懈地坚持对真我的静修。即使是一个重罪之人,也不必如此担心和悲叹“噢,我是一个罪人,我如何得救?”;而应该完全放弃“我是一个罪人”的想法,强烈地专注于真我的静修;那样,你无疑会达成。世上没有两种头脑—一个是好的一个是坏的。确实有两种残留印象(念头)—吉利的和不吉利的。当头脑留下一种吉利的印象时,那就被称为是好的;当头脑留下一种不吉利的印象时,那就被认为是坏的。
头脑不应该被允许在世间的和其他人所关心的事物上逗留。不论其他人多么坏,你不应该对他们有憎恨。欲望和憎恨两者都应该避开。所有你给予他人的你给予了你自己。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谁不会(把好东西)给予他人?当真我显露,所有一切就出现了;当真我变得静默,所有一切也就静默了。当我们尽可能地谦卑从事,就会有好的结果。如果头脑回归静默,你就无处不在。

15.质询需要练习多长时间?
只要客体印象还在头脑中存在,就有必要对“我是谁”进行质询。一旦念头升起,就应该通过质询将其消灭于源头。不间断地关注本性,直到真我显露,那就是你所要做的。只要在那个堡垒里还有敌人,他们就会继续作崇;如果在其露头之始就将其消灭,那个堡垒就会落入我们之手。

16.真我的本性是什么?
在真理中只有真我。世界,个体的灵魂,上帝是它的显现。就像银子是珍珠之母,这三者同时出现,同时消失。真我那里绝对没有“我”这个想法。那个就被称为“寂静”。真我自己就是世界;真我自己就是那个“我”;真我自己就是上帝;一切都是神,是本性。

17.一切事物不都是上帝的杰作吗?
没有欲望,刻意和努力,太阳升起来了;就在太阳的莅临中,太阳石发出火光,莲花开放,水汽蒸发;人们各就其位,日作夜息。就像磁铁一来,针头就开始移动,那被三种宇宙神能和五类神行所统合的灵魂,就是通过上帝的莅临,根据相应的因果律,而付诸行动并安息生养。上帝无所决定;也无因果隶属于他。就像世间的行为无法影响太阳,或者就像其它四种元素的优劣无法及影响遍及的空性。

18.在叛依者中,谁最伟大?
那个把自己完全献身于真我(也就是上帝)的人是最优秀的叛依者。完全献身于上帝意味着始终保持在真我本性中,除了真我本性不让任何念想从中升起。不论任何负担加压于上帝,他都承受。既然上帝的无上力量让万物运行,为什么我们不臣服于他而是不断地用什么应该做和怎样做以及什么不该和怎样避免的念想来为自己担忧呢?我们知道火车会运送货物,为什么我们上车后却把我们的小小行李箱顶在我们头上让自己不方便,而不把它拿下来放在火车上让自己感觉舒服一点呢?

19.什么叫“无执”(non-attachment)?
当念头升起,就把它彻底消灭于其升起的原始之处,这就叫“无执”。就像一个采珍珠的人把石头绑在腰间,沉到海底采珍珠,同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心怀“无执”潜入自身里面,去找到真我的珍珠。

20.上帝和上师不能作用于灵魂的解脱吗?
上帝和上师只能指示解放的道路;他们不会自己把那些灵魂带到解脱的状态。实际上,上帝和上师没有区别。就像落到老虎口中的猎物无可逃脱,那些来到在上师所在之处的人们会被上师拯救,没人会落单;但是,每个人应该通过他自己的努力追随上帝或上师指引的道路而获得解脱。一个人只能用自己的眼睛来认识自己,而不是用其他人的眼睛。喇嘛需要一块镜子的帮助才能知道自己就是喇嘛吗?

21.对于寻求解脱的人而言是否有必要探究万物的本性? .
就象一个想把垃圾扔掉的人,他没必要分析它或看看它究竟是什么,所以一个想认识真我的人没必要去计算万物的种类或者去探究它们的特性;他所要做的就是抛开那些遮掩真我的东西。世界应该被视作一个梦。

22.在醒着和睡梦之间有无分别?
醒着的时间较长,睡梦较短;除此之外没有分别。就像醒着的时候发生的一切看上去是真实的,做梦的时候梦中发生的一切也是如此。在梦中头脑具有另一个身体。在醒着和睡梦两种状态中,念想、名相和形式同时显现.

23.对于那些寻求解脱的人读书有用吗?
所有的经文都说:为了获得解脱你应该让头脑回归静默;所以他们总的教导就是让头脑回归静默;一旦理解了这一点,就没必要无休止的阅读。为了让头脑安静下来,你只要在你自己身上探询什么是真我;在书本中能够寻求到真我吗?你应该用自己眼睛的智慧去认识自己的真我。真我在五层外壳之内;但是书本根本是在外面的。既然真我必须通过深入五层外壳才能寻获,在书本中寻找是没有结果的。有一个时刻会到来,那时候你必须忘记所有你学过的东西。

24.喜乐是什么?
喜乐是真我的本性;喜乐与真我没有分别。这个世间的任何事物之中没有喜乐。我们无知地认为我们是从事物之中获得喜乐。当头脑外驰,它只有经验到痛苦。实际上,当欲望得到满足,头脑回到它原来的地方享受到的喜乐就是真我本身。同样地,在睡眠,三摩地和昏迷中,或者在获得渴求的事物,除掉不喜欢的事物的时候,头脑转向内在,经历到真我和喜乐。就这样头脑不停的从真我中走出又回到真我。一个走在外面晒过太阳的人当他走进树荫会感到荫凉。那个不断在树荫和阳光之间走进走出的人是一个傻瓜。智者一直停留在树荫中。同样地,一个知道真理的人的头脑不会离开本源(Brahman)。相反,无知的头脑,周旋于这个世间,尝遍痛苦,只有一点点时间回到本源经验到喜乐。实际上,所谓的世界,就是念想。当这个世界消失,也就是说,当没有了念想,头脑就会经验到喜乐;当世界重现,它就经历痛苦.

25.什么是智慧的洞察?
保持在平静状态就是所说的智慧的洞察。保持平静就是把头脑消解于真我。心灵感应,通晓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千里眼并非智慧的洞察。

26.无欲和智慧是什么关系?
无欲就是智慧。两者并无分别;它们是一体的。无欲就是不再把头脑附着于任何事物。无欲意味着没有事物出现。换句话说,不再寻求除了真我之外的任何事物就是超然,就是无欲;不离真我本性就是智慧。

27.质询和冥想有什么区别?
质询在于让头脑回归真我本性。冥想在于设想自己就是本源,就是存在—意识—喜悦。

28.什么是放松?
质询那受束缚的自我的本性,认识到一个人的真实本性,这就是放松。

Page 32 of 32
1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