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焦虑的燃烧冥想

这是一个消融身体的冥想。你觉得如此的轻松,没有任何烦恼,你在这个空当中渐渐变得自由,而且享受这种空灵美妙的感觉,它是一个明亮的空明感,非常舒适。

有一个叫乌刍瑟摩的人,他顶礼佛足,对佛说:我忆起久远以前,贪欲特别深。最深的贪欲就是性欲。当时有佛出世,叫空王佛,空王佛说:贪淫过多,内在就像是有火在烧一样,非常灼热。空王佛就教乌刍瑟摩让他观想人的内在百骸四肢,有各种各样冷暖的气或者能量。他观想这些冷暖的能量以后,淫欲就变成了智慧火,“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

乌刍瑟摩有一个名字叫火头金刚。他成就了四果罗汉,实际上他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经成为阿罗汉了,他发愿:如果有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成佛,我会做他的力士——护法神,帮他降服那些障碍的力量、负面的力量。

所以,佛问什么最圆通?哪个法门最好?他觉得谛观身心暖触,这种触觉、这种能量无碍地在体内流通,各种各样的欲望就被烧掉了,整个内在好像升起了火焰。

这段很重要。乌刍瑟摩,他就是唐密里提到的秽迹金刚。据说,秽迹金刚实际上是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幻化身、化身。曾经有故事说,有一次佛陀在讲法的时候,十方的天神都到佛陀这儿来听法,唯独有一个天的天神不愿意来,很傲慢。很多的天人、菩萨就到这个天神的宫殿去请他来。但他竟幻化了很多肮脏的东西在宫殿的四周,很臭很脏。天人是非常怕腥臭的,他们其他都不怕,唯独一有腥臭就无法靠近,他们的感官比人类要敏锐。

这些天人到了宫殿外以后,被这些臭味熏得受不了,没法进入。这时候,佛陀就化现乌刍瑟摩——秽迹金刚。之所以叫秽迹金刚,因为他不怕臭,不怕各种的污秽。当他一来到宫殿,忽然,所有这些腐烂腥臭的东西一下子就变成了莲花般纯净的花朵,整个天宫弥漫着花的芳香。这个天王没办法了,只能乖乖地跟着秽迹金刚来到佛陀的面前,听佛陀讲法。

这是秽迹金刚非常著名的一个典故,也就是他不怕污秽,任何污秽在他面前都会自动转为清净。为什么说他是释迦牟尼的化身也是这个原因,因为佛陀来到的这个娑婆世界,相对于十方世界来说,它几乎是一个充满灾难、充满黑暗、充满限制的世界,但佛陀不在乎,一般的佛陀成佛都会在一个极为纯净而庄严的净土,只有释迦牟尼来到秽土世界成佛。

秽迹金刚对佛说:我曾经有非常多的淫欲,这个世界有一种自然的重力吸引,会让你身体的能量向下运动。你会发现,你吃的太多,性欲就会增长,因为吃的太多以后,你身体的能量增多,它会无处可去,它只能往下走。一般人的能量是向下走的,只有瑜伽士的能量是向上走的,常人的能量都是向下走的。乌刍瑟摩是个性欲特别旺盛的人,你会发现,这样的人很明显有一个虚火的现象,皮肤会开始变得焦黄。是内在虚火太旺了,皮肤被烤黄了,用中医的话讲。皮肤容易焦黄,容易脱发,因为内在生发的力量——阳性的力量被盗用了,成虚火了,它已经消耗了,就容易脱发。空王佛就教他,如果你虚火旺,性欲重,那么我教你一个方法,观想百骸四肢的冷暖性。他这里只用了一句话,但是实际上,这句话在古代,古人曾经把它演化成很多的方法。我给大家讲几个相关的类似方法。

第一个,在印度教的传统里,有这么一个方法,而且这个方法正好是对治性欲的。如果性欲很强的人可以参考使用这样的方法。什么方法呢?你观想自己躺在柴火堆上,用火焰从你的双脚开始燃烧,把你的皮肤渐渐烧着了,就好像火化死人一样,把你的皮肤烧着了。然后从脚向上烧,一点点向上烧,你甚至会觉得真实的热感,但是没有疼痛,因为你好像已经是死人一样,没有疼痛,只觉得有热感。

然后这个火焰就在烧融你的身体,从双脚开始,渐渐地烧呀烧,把全身都烧成了灰。但必须从脚往上烧,而不是从头往下,这个次序必须要清楚,因为它符合你的内在能量向上的一个规律,它是为了配合你内在能量向上升而有意设计的从下往上烧的方式。当你整个身体都烧成灰以后,你发现你没有身体了,而你变得更加轻松自如,一种莫名的自由感,就好像你死后,你离开了身体以后莫名的自由感一样,非常轻松自如,整个世界都好像烧干净了。

这个冥想后面有一个补充冥想:非但你被烧了,而且世界都被烧了。世界突然间起大火,全部被烧干净了,剩下的是一个非常纯净、安详的世界,什么也没有了、极其纯净的世界,空灵的、纯净的、祥和的世界。而你在这样祥和的世界里,以没有肉身的方式存在,你现在是一个空,你没有身体,祥和地存在着。这不是以太冥想,它是一个消融身体的冥想、消融肉身的冥想。你变得空空荡荡,没有身体,你觉得如此的飘荡,如此的轻松,没有任何烦恼,因为你已经离开了你的身体,你在这个空当中渐渐变得自由,而且享受它,享受这种空灵的感觉、美妙的感觉,它不是一个黑暗的,而且是一个明亮的空明感,非常舒适。你在这个空当中渐渐变得越来越放松、沉睡,你可以在那个空当中变得沉睡,就好像你已经完全融入了空性当中,融入了彻底的空性当中,沉睡了。

当你渐渐醒来,慢慢睁开双眼的时候,你好像又活过来了,你的身体又活过来了。做完这个冥想后,你会觉得异常的轻松。因为这个燃烧肉身的冥想,将会自动地释放你肉身的负担和焦虑,它有一个自动释放的效果,燃烧掉了,你所有的烦恼都被化为灰烬,所有的负面能量都被化为灰烬,所有肉体的负担都被化为灰烬。这是第一个冥想。

摘自《楞严今释012》,夕阳老师著。

以太冥想

大家好,现在请预备。

舒适的让背部向后自然的靠在椅背上,放松的坐在椅子里。你可以睁开眼,也可以闭上眼;戴眼镜的同学请摘掉眼镜,并确保你不会被打扰。——我们开始以太身冥想。

放松,做一次深呼吸。呼气……吸气……,留意你的呼吸——吸气时感觉空气的清凉,吐气时感觉空气的温度。告诉自己,放松……

再做一次。呼气……吸气……,给身体一个它觉得舒服的姿势,放松的平静的慢慢的吐出紧张,吐出压力。

再做一次。呼气……吸气……,完全吸满,直到你的脚趾都充盈着新鲜的氧气;吐气,慢慢的吐出所有的紧张和疲劳。调整你的呼吸,慢慢的把注意力放到腹部的呼吸上。现在全神贯注的感知你的身体坐在这儿——宁静,放松,平和。

逐步的感知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感知到头部,使头部完全放松下来;感知到肩膀,让肩膀卸下负担,让它轻松柔软下来;感知到你的上半身,让整个上半身放松下来;感知到双手,双手摊开放在腿上,并使你的双手完全的放松下来。你可以感知到你的腿部是放松的,你的双脚——脚掌接触地面的感觉,并且使它们完全的放松休息下来。

自然的呼吸,这是你喜欢的感觉,你是放松的。不必做任何特别的努力,你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完全放松,十秒钟。现在,你已在放松的状态里保持全神贯注,意识到你整个身体稳定而松弛的坐在这里。

感知你的上半身是完全中空的,什么都没有。在你皮肤的下边有一层烟雾状的淡淡的薄膜,这层淡淡的薄膜就是以太身的边界。你可以轻柔的、无需太用力的感知它的存在,慢慢的你感觉到以太身的内部是中空的,什么都没有。有温暖的能量在你的腹部。现在,感知腹部的能量——温暖的、放松的;同时,看着你的中空的身体,保持这个看,静静的看着……维持在这个经验里,安住下去……

(噹!钟声止静)

(30分钟的宁静觉知)…………

(噹!钟声唤醒)

有相定、无相定

行住坐卧并不能破坏他的安住。他的身体在说话、在走路、在吃饭,他的意识却一直在无限当中深深地觉知,深深地安住!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是通过说法成为罗汉的,这个常人几乎无法企及。这个公案跟前面通过味伯沙那来证到阿罗汉果有一个非常重要对比的关系,什么对比关系呢?我请大家要仔细听,这里面非常重要——

也就是,你的净化、你意识的上升是不是绝对需要禅定?如果绝对需要禅定,那么味伯沙那就变成是绝对必要的。一个止的训练,一个禅定的训练就变成是绝对必要的。但是你会发现,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并没有强烈地训练自己进入止,进入禅定,他一直在说话,一直在演讲,也就是说你达到最终的超越,“定”并不是绝对的必须,但“定”也不是绝对的不必须。 

而是一个人越走越深以后,就发现有相的三摩地不是必须的——那个闭着眼睛沉醉在里面的甜蜜感不是必须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你在《六祖坛经》里,从来也没有看到过六祖慧能入定一个礼拜、一个月,从来没有这样的事。你也很少看到密宗的莲花生大师入定几十天、半年、一个月,也没有。越是一个达到大手印境界的人,越是一个达到意识浩瀚的人,他的定就变成是一种睁眼的禅定了。也就是六祖在《坛经》里面提到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那伽就是龙王,龙王二十四小时都在定中,虽然它一直在天上飞,它到处飞,它在喷水、喷火,但它却一直在定中。

所以当你达到了这个意识浩瀚,你就不需要闭上眼睛进入禅定。你即使在演讲、即使在说话、即使在走路、即使在吃饭,你即使行住坐卧,即使于每一件事情上,你的意识都在那个浩瀚中!

这本身就是一种定,这是一种无相定。所以你会发现越是达到无相定的人,他并不那么渴望进入一个有相的禅定境界。他并不会特别欲求进入定个十天半月的这种体验,这种体验仅仅是类似于睡眠一样的体验,只是比睡眠多了一层有意识的觉知。

这就是为什么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通过演讲也可以成为阿罗汉的一个原因。因为他在演讲当中也处在无相定里面,他在演讲当中也处在那个大手印提到的安住状态当中。演讲并不能破坏他的安住,行住坐卧并不能破坏他的安住。他的身体在说话、在走路、在吃饭,他的意识却一直在无限当中深深地觉知,深深地安住!所以说话的那个人并不是他而是身体,吃饭走路的那个人并不是他而是身体,他现在不是身体、不是头脑,他是纯粹的觉知!

这也是为什么把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安排在孙陀罗难陀后面的一个原因。他给你看那个对立面:一个是纯粹通过禅定走进去的,一个是通过无相定走进去的;一个是有相定,一个是无相定。

你通过观呼吸是一个有相定的切入,一个聚焦的训练,它是非常典型的有相定的训练,彻底聚焦、修禅定,你可以专注呼吸两个钟头、三个钟头,你非常有那种入定的感觉、止的感觉。但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却是无相定,他完全可以摆脱有相的形式,他可以一直演讲。

所以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属于第三类人。他不是通过聚焦,不是通过扩张达到那个终极,他是通过突然的领悟,他的领悟已经使他达到意识无限了。所以他只需要安住在大手印的境界里,然后没有任何妨碍,生活对他不再有妨碍,他可以继续演讲,继续做任何其他事,也不会妨碍他的安住,他安住的空性随时随地都存在。这是两种对立面的修法。

摘自《楞严今释011》,夕阳老师著。

垂直地跳跃!

进入意识无限,除了超越聚焦和无限扩张这两个极端,还有第三个,但第三个只属于少数人。

因为集中一个焦点,跟一个无限扩张的状态,它们其实都是水平的,在一个平面上,它们不是立体的。焦点是在这个平面上;无限扩大、扩大到外围,依然是在一个水平的平面上。但是有那么千分之一的人,他们可以在一瞬间,在垂直的高度产生跳跃!他也许不需要经过聚焦,聚焦成一个点;他也不需要经过扩张,扩张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都不需要。他只需要轻轻地向上一跳,就来到了那个没有疆界的意识状态当中!

这也就是禅宗讲的,有些人天生悟得很轻松,他没有收缩、也没有扩张,他不经过任何方法,“一镞破三关”,一下子就悟了,就悟入这个无法表达的空性当中,悟入这个无法表达的、没有对立面的意识状态当中。有人有这个能力,但这个能力只属于极少数人,非常另类,非常少;大多数人必须通过聚焦的方法,或者扩张的方法来超越物理世界。

一个人可以通过这三种方式:无论聚焦、扩张,还是突然间的领悟、突然间的顿悟达到了那个意识源头,那个浩瀚的源头。但这并不是一个终点,这是一个起点。他就从这里开始,变成了一个彻底的旁观者,一个彻底的对世界的体验者。他的体验不再是聚焦的,也不再是扩张的,他的体验是自然的全观,是一个意识本来的最自然的状态。意识是无限的,但这个无限并不是扩张的无限,一点不扩张,这个无限没有任何扩张的倾向,但它又是无限的。

所以你的意识状态既是无限的又不是扩张的,也不是有焦点的。只有达到这个状态的人才会知道你的意识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一个天然的內无限的经验。所以孙陀罗难陀讲明圆灭漏,我达到了这个状态以后思想不再能够牵引我,不再能够产生渗漏,斯为第一,但这仍然是一个开始而已。你的修行从此刻开始,它不是一个终点,它是一个起点。

有可能在坐的能听懂的人很少,也许我们的学员能够听懂一点点,走进意识无限的这三扇大门是非常重要的。垂直跳跃的人一般都是前世就开悟了,所以他这一世稍微跳一跳也就开悟了。一般前世如果没有开悟经验的人,很难垂直跳跃,他必须水平地要么聚焦、要么扩大。但是我依然建议大家这两个都尝试一下。扩张的方式不太好尝试,扩张的方式除非有人引导,否则危险性比较大。因为扩张会产生克,你扩张很大的话,会克得很厉害,因为扩张意味着自我的膨胀。所以并不建议大家尝试扩张。聚焦其实也会有一定克,但克得不那么厉害,相对来说比扩张克得要少得多。

摘自《楞严今释011》,夕阳老师著。

种下慧根的种子

为什么在印度教,在密宗的传统里面有摩顶这一说?成千上万的人到活佛那里只是为了让活佛的手在你头上拍一下,你也许无法感受到那拍一下有什么作用,但是那真的为你跟活佛的连接种下了种子,也就是跟神圣的连接种下了一颗种子。你千万不要小看这颗种子,它也许在不久的未来就能够发芽、开花。

所以,即使一个圣人简单地碰了你一下头,也意味着这颗种子就被种下去了。如果没有这颗种子,也许你还必须等几辈子、几百年、几千年。但是,有了这颗种子,你也许下一世就开始发芽了,甚至用不着下一世,你未来的几年以后,你就渐渐地、莫名其妙地开始接触灵性了。所以,种下种子非常重要。

好,下面我们回答提问部分。

1.问:修意识内化冥想课程就是种下一粒种子吗?

答:这样说法是对的,但是它的深度已经远远大于种下一粒种子这样的行为了。也许,大师在你的头上拍一下是种下一粒种子,但是当你在做意识内化冥想的时候,你不仅仅是种下种子,你是在主动地上升!因为种下一粒种子还是被动的、还是无意识的,这粒种子什么时候会发芽你并不知道。

但是,整个参加意识内化冥想课程的过程,是你全部的、主动的、有意识的上升,而且这个上升其实是大幅度的上升,而不是轻微的上升,它的幅度其实相当大。也许你对光明的认知、对第五、第六层面的认知还没有那么清晰,你还并不知道你意识上升的高度,是古人要经过30年才能实现的高度!渐渐地,你如果在智慧的方面更多地深入,你将认出这一点。

对于倾向爱的人来说,要填补的空缺正好是智慧;而对于太智力的人来说,需要填补的空缺正好是爱。因为一个“爱”的人总是谦卑的、低调的,而这种谦卑和低调如果缺乏智慧的平衡的话,它会让一个人进入某种愚昧。你的爱并不是出于智慧的引导,它会把你引向愚昧。而一个以智力为主的人,他却是扩张的、暴力的,如果没有爱的平衡,他的智力会更倾向于暴力、倾向于某种压倒性的侵犯。

所以,这两者必须完美的协调。当你能够完美地协调爱和智慧这两者的时候,你突然发现你超越了所有的一切,因为这两者的合一意味着彻底的光。而彻底的光,它并不位于任何层面,它超越了所有层面。当然,没有人是在一开始就完美平衡的,这也就是成长的乐趣和挑战。它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件很有趣的事,你可以发现你失衡的那些地方,并且把它们补回来。

2.如何正确地祈祷?

答:在天主教和佛教里面,有两种看似非常不一样的祈祷。在天主教里面,主张你全心全意地靠倒在上帝的怀抱里,无论什么,你都必须想到那是神的恩典,那是来自神的力量、神的话语;而在佛教里、在密宗里,也有类似的向佛陀、上师全身靠倒的类似祈祷。

但是,佛教里还有另一种类型的祈祷,也就是使你的意识主动地上升,来到一个意识光明的高点。只有在这个高点上,你的祈祷才会被听见。

真正的祈祷应该是这两者的合一。你必须首先使你的意识上升,来到一个光明的高点,在这个高点上,你对神圣力量的所有呼唤将会被听到,将会获得立即的回应!

所以,正确的祈祷不仅仅只是出于爱——一个全身靠倒的祈祷是出于爱的,而正确的祈祷,应该添加上“智”的成分,也就是说你的意识应该上升,这属于智慧。只有当爱和智慧完美合一了,才是一个完整的祈祷。

3.怎么样去填补爱呢?

答:如果你真正地产生了智慧,那么你绝对不可能没有爱。因为智慧意味着对事物清晰的认出。你如果认出一切是平等的,你不可能没有爱。你如果还没认出那个平等性,你人为地产生出来的爱也不是真爱。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困难,在你的智慧没有达到如此高的高度以前,在你还没有能力彻底地认出以前,怎么办呢?

那么你可以先爱,即使你那个爱是人为的,你可以假装爱,你可以模拟爱,你可以人为的爱。如果一个模拟的爱、一个人为的爱是符合最终的爱的本质的,那么,它将无限的向真正的爱靠近。但是,这还不可能完全合一,直到你的智能能够跟上,能够真正地认出为止。我觉得人类文明在这一点上,应该不要再把爱和智慧这两件事分开来做,应该尽可能地让这两者的平衡。

4.光明和存在的两极融入后,更深的是否是身体融入意识、两者合一?也就是说,没有看和被看,你既是那个看,又是那个被看,是否如此?

答:应该并不是这样的,我说一下正确的方式:你的意识会在上升的过程中,在顶端融入灵魂的源头,融入那个光明,你可以把那个光明称作上帝之光。

而当你的意识融入光明的时候,你的身体会自动地无我,你的自我感会自动地降低,它是一个自发的现象。也就是说,当你的自我感降低的时候,你的身体已经与存在合一了,它不需要你做,你的身体自动在融入存在,而不是融入意识。你的身体是物理的,物质必须再一次地融入物质,你的身体将融入大地,而你的意识将融入天空——天空般的无限浩瀚光明。正确的方式应该是这样的。

摘自《夕阳读书会 009》,夕阳老师著。

唤醒你心灵本质的五个面向

能量的五个基本面向

当能量产生了阴阳两面,这个阴性能量和阳性能量会产生摩擦对立,它们会相互滚动,也就是产生了太极图里面的双鱼,两条鱼一直在转圈。因为能量不能彻底平衡,所以它必须旋转。而要让这个能量相对地平衡,就必须产生第三个力。这第三个补充性的力量出现后,才形成三足鼎立的平衡。而这三足鼎立的平衡也只是暂时的,因为那个能量还是会运动,没有能量会真的静止下来,总有那么一个片刻还是会打破三足鼎立的平衡,创生第四个能量。然后紧接着能量不断地分裂,不断地产生对立面。

这也就是为什么越到后来,宗教里面越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神祗。因为每一个神祗都代表了一个能量的面向。密宗里面至少有上千个本尊。印度教也有上千个神。希腊神话里至少有上百个神。原始宗教里各种各样的神数也数不尽。这些神都代表着能量不同的倾向。比如说,除了阴阳对等的这些能量倾向以外,还有更对等的能量倾向,有一些倾向于智慧;有一些倾向于爱,甚至更具体到是母爱;有一些倾向于长寿的能量,而有一些勇猛、刚强的能量,等等。

你会发现每个人至少拥有五个方面的能量倾向。为什么?因为你有五个对外的感官。眼、耳、鼻、舌、身。意,是第六个,意味着你意识的空性,是最终的源头。而向外的其它五个感官,就意味着五种能量的趋势。而这五种能量的趋势,对于很多人来说,里面至少有一到两个是比较突出的。比如说有的人视力特别好,有的人听力特别好,有的人语言能力特别好,而有的人是美食家,味觉功能特别发达。你总是有那么一到两个感官,相对来说比其它的要更加拥有能量、更加有活力。

所以在你的五个能量趋势里,至少有一到两个趋势是占更大比例的。这就是为什么密宗在观察一个人以后,发现他有哪一到两个本尊。这一到两个本尊,实际上代表了他最显著的能量倾向。

绝大多数女性的能量倾向,都偏向于爱。所以观音是属于爱的本尊,可以这样讲,观音是所有女性的本尊,除了少数女性有男性特质以外。耶稣也是属于爱的本尊,他是一个纯然的非常纯粹的爱。

而对于所有男性来说,智慧是他最主要的倾向。所以男性的本尊是文殊师利。但是文殊师利又太智慧了一点,所以有一个比文殊师利更通俗的本尊,叫金刚萨埵。祂是最阳刚的,金刚萨埵意味着最阳刚的那一面。

那么一个人除了一两个最最突出的本尊以外,最少还有三个不太突出的面向,而这三个不应该被遗忘。你如果专门只念某一个本尊,比如说女性只念观世音,你念了两年、三年、五年后,你会发现有点枯燥乏味,你似乎已经来到钟摆的极端,一个顶端。因为能量它必须流动,必须运动,不能只往一个方向走。你的能量如果被你人为地推向彻底属于爱的那一面,那意味着属于另一极的智慧的那一面,已经失衡了,开始缺少能量了。

这就是为什么在密宗的持咒修行里面,会要求你在一两年内持某一个本尊,一两年后持另一个本尊,十年后你会发现你已经至少持诵了五六个以上的本尊的咒语。这意味着你在花分段的时间,在打击你能量的这些主要的倾向,在激活、唤醒它们。

实际上一个人不应该特别集中于某一个本尊的咒语,而应该至少普遍地激活你内在深处的五个面向,使它们得到平衡,这对于一个持咒的人来说,才是最健康的。这点可能大家知道的并不是很确切,了解的人不多。人们总是被灌输一个理念说:你必须专心致志地念诵某一个咒语一辈子。当然这种说法也没有错,你可以突出地念一个咒语,但是其它的四个面向你至少不能够完全扔掉,也应该挤出时间来给它们一些关注和能量。

找到属于你的五个本尊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求意识内化课程的学员都要念《百佛名》的原因。因为《百佛名》里一百个佛的名字,意味着一百个能量的面向。这些面向并不外在于你,你要明白一件事——这些能量的面向,一个都不外在于你,哪怕一千个佛、一万个佛都不外在于你,这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佛的能量面向,全部内在于你的空性。你敲打的能量面向越多,意味着你在唤醒你内在空性的作用面越大。你不仅仅是唤醒了爱的面向,还唤醒了智慧的面向,唤醒了勇气的面向,唤醒了神奇的面向……唤醒了无数的面向。一个人如果能念八十四句,或者能够唤醒更多面向的心灵力量的《百佛名》,将会对你更有帮助。

你必须至少唤醒你心灵本质的五个面向,这是最低标准,不能少于五个。你只要唤醒内在的五个能量面,就能够满足平衡的需要。所以一个人最少要找到属于你的五个本尊。

这五个本尊,并不局限于某一个宗教,因为极有可能你是跨越宗教类型的人——就像我,我是一个跨越宗教藩篱的人。也许观世音菩萨虽然属于爱,但那个爱对你来说,里面掺杂着相当明显的智能的倾向。也许你内在有一个面向是纯然的爱,智的成分特别的少,那么这种人就不适合观音了,这种人适合谁?适合耶稣。耶稣的爱比观音的爱,甚至更为纯粹,更为洁白,你将感受到这一点。所以不要在乎宗教的外衣,你要找到跟你内在能量完全匹配的五个方面,无论什么宗教。

摘自《意识内化实修》夕阳老师著。

意识内化课前准备–锻炼·冥想·念诵

作者:夕阳

每日功课(有*号的是必须做的选项)

1.锻炼身体

身体是一切冥想的基础,只有身体健康阳光,才能保证进一步的深入冥想,所以,课前,请坚持身体锻炼,以下推荐几种锻炼方式。其中打星号的是必选项。

A站桩

意识内化:站桩养气,元气充盈 

B.快走
 快走比慢跑、比跑步要好,跑步伤膝盖,而快走不会伤膝盖。现在人们发现,快走是所有锻炼里面最好的。凯西曾经建议:以快于心跳的速度,在室外快走,每天坚持45分钟。风雨无阻。他提到,走路是一个几乎囊括全身性的一个运动,它几乎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当你的血液被更快地在全身循环的时候,意味着你的新陈代谢就加速了。新陈代谢一加速,吸收和排出的功能都在增加,你能吸收更好的营养、更多的养分、能量,也在排出更多的垃圾。

凯西提到,如果一个人,他充分利用身体的吸收与排出功能,这两个端口没有任何阻碍的话,他提到了一句话,他说:你甚至会感到惊讶,上帝创造的这个肉身是可以永生的,这种永生不仅仅是指灵魂,而是指肉体。也就是你这个身体没有必要衰老,没有必要超过七八十年就进入死亡状态。你根本就不需要吃任何灵丹妙药、长生不老药。你只要做好两件事:入口的东西,完全被身体吸收消化,没有毒素;出口的东西——垃圾、代谢的东西,完全被排出。只要做到这两件事,你的肉身将不会衰老。

显然,当你的入口与出口这两者变得那么的自然通畅,当你的身体每天又有健走、又有运动量,你的身体显然会在八、九十年里面保持一个活力和健康的状态,你的精神会非常的阳光。当一个人身体好,精神就一定好;精神好,他的心情就会很好,喜悦、阳光、灿烂。而当一个人精神好,他的思想就会简单。你往往会发现,一个精神不那么好的人,思想变得复杂了,忧心忡忡,心事重重。而一个精神好的人,本来烦恼他的那些事,当他恢复精力以后,他发现没什么,一笑了之。所以,一个人一旦阳光灿烂,很多事情就自动化解掉了、消失了、飘走了。

当一个人平衡了你肉体的需要,你肉体变得健康了,你的心里就变得健康了,你的精神就变得健康了,你的内在就变得健康了。当你内在变得健康了,你自动就变得简单了、不那么复杂了,这一切都顺势而来了。

C.瑜伽拜日式

D.大礼拜

大礼拜培福消业,每天10-50个,早晚两次。但注意保护好膝盖。

E.体育运动

各种体育运动,包括:椭圆机运动,有氧操,健身舞,太极拳,爬山,健走,等等 各种锻炼身体的运动方式都可以,贵在坚持,每天锻炼。

2.冥想打坐

以太冥想 30分钟

3.咒语念诵

以下咒语,选择最有感觉的一个念诵。这是冥想课前的清障准备,消除内在和外在的各种障碍,产生与内在心灵和神圣的连接。每天念诵108遍。出声或默念均可。日常生活中,提醒自己随时想起,在心中默念。越多越好,不用记数。

A.六字大明咒:

嗡(ōng)嘛(mā)呢(nī)拔(巴)美(mei羊叫)吽(hòng)

B.绿度母心咒:

嗡 打列 都打列 都列 梭哈

C.准提咒:

嗡 甲列 主列 准爹 梭哈

D.六臂白玛哈嘎拉心咒:

咕噜 玛哈嘎拉 哈里尼萨 悉地 扎

E.黑文殊心咒

Om   A  ra pa ca na Dhih Hum
 om   阿 拉  巴 佳  那     帝     吽

F.地藏心咒

Om ah Ksitigarbha ksim hum
om  阿     gi斯帝嘎巴      庆m     吽

4.每日念诵*

每天固定念诵功课,选择几个最有感觉的念诵 。出声念、金刚持或默念都可以。

主祈祷文
莲师金刚七句祈祷文 & 莲师除障满愿文 & 普获悉地祈祷文
二十一尊度母礼赞经
文殊礼赞文
大悲六字真言急速加持祈请颂
《慈经 Metta Chanting》
怙主祈祷文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自在祈祷文
八圣吉祥颂
十一面观音祈祷文—帕莫比丘尼
普贤行愿品回向文
佛名祈祷文
道家祈祷文

空闲时间,于光明中念诵各种心咒。

注:内容仅供参考,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节奏,自行调整时间,酌情加减内容,不必全念。

关于意识内化冥想

意识内化

在古老的传统里,曾提到过“源头”。禅宗、密宗、印度教、天主教、道教都有对源头的大量描述,他们将其称为“涅槃”、“法性”、“光明藏” “梵”、“上帝”、“道”等等,无论是人格化的名字,还是非人格化的名字,都适用于那个永恒的源头,因为“他”是物质的,却具有人格化的智慧源头。是万物的源头,是宇宙时间和空间的创始者,每个人的意识都与自己一体。

这个源头的光明曾无数次的在不经意间渗透到一个人的生活中,现代人把这种现象称为“海拔经验”。在阳光下,望着无限蓝天的时候;在山顶上,拓宽山在相爱的人拥抱的时候;在音乐的高潮;在温暖的午后喝一杯咖啡的时候……一瞬间,你达到了爱与美的高峰,达到了宁静和浩瀚的至福中。只是这个经验非常短暂,不能有意识的进入。这个经验来了又去,完全抓不住。

源头就在你里面。意识内化就是将冥想次第化、方法化,通过逐级上升的冥想,引导意识向内转化,帮助你实现与无限浩瀚意识合一,稳定的安住于浩瀚意识,带你再一次回到那个真正喜的,无忧的,神醉的源头。其中不涉及任何鬼神、通灵等现象。意识内化不参与这些现象,因为这些其实是内化道上的迷惑和障碍,所以应该超越这些干扰,回到真正的浩瀚源头。

——摘自《意识内化实修》夕阳着

Page 17 of 17
1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