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忿文武百尊咒

(图文均来自网络)

忿怒五十八尊总咒(忿怒尊总咒)

Om rulu rulu hum bhyoh hum
Om 如鲁 如鲁   吽     Bio      吽

bhyoh:藏传发音念 jio。梵文发音念 bio。

此咒亦为清淨嘿嚕嘎(又译「真实嘿噜嘎」、「扬达嘿噜嘎」 Yangdak Heruka)之极密究竟心咒。亦为胜乐金刚(按:新译派的胜乐金刚,与旧译的清净嘿噜嘎同体异名。)

寂静四十二尊总咒(寂静尊总咒)

om bodhichita maha sukha gyana dhatu ah
om    菩提 吉达   马哈    苏卡   gia那   达度   阿

文武寂忿百尊根本咒

om bodhichita maha sukha gyana dhatu ah Om rulu rulu hum bhyoh hum
om    菩提 吉达  马哈    苏卡   gia那   达度   阿  om 如鲁 如鲁   吽     Bio      吽

此咒亦名阿达尔玛普贤王如来心咒。包括寂静部四十二尊,及忿怒部五十八尊,持此一咒,即等同持诵文武百尊之总集。

《文武百尊》即是一百位寂静尊与忿怒尊的总称。其中寂静尊共四十二位,而忿怒尊共五十八位。《西藏度亡经》认为,光明就是生命的本质,死亡的中阴期如果没有觉醒,并接受来自光明的摄受,就会以生命的形式继续表现生死轮回。在中阴阶段的七七四十九天中,文武百尊各自的曼达拉逐渐出现,散发出各种不同耀眼炫目的亮光,及如雷响的怒吼。只要行者能在中阴阶段认出,便能得到解脱。

文武百尊出自《大幻化网》密续,义即根本摧灭金刚地狱,亦称”中阴百尊”,以人亡故后,在中阴期间,由心识所现。

其中,五蕴化为五方佛,五大化为五方佛母,四根四识化为八大菩萨,四触、四时化为八金刚母,护四门化为四忿怒明王,四见化为四忿怒母,度六道化为六金刚,共合计四十二尊,皆由自身之根本寂静,变相而成,即护门之忿怒尊,因能以面对寂静尊故,亦能变为寂静。

所谓大幻化网者,以行者顶心二轮,所化出之(顶轮)忿怒、(心轮)寂静本尊。其教授是莲花生大士从普贤王如来所说之根本续密要中,摘要摄集。若祇闻寂静忿怒本尊之名,亦可超三恶趣,倘得入坛灌顶,则虽犯三昧耶戒者,修此法亦可还净。藏人于亲友亡故后,敦请喇嘛为亡者超度,即修此法,故称为”中阴救度法”。

中央为法身普贤王如来,与白色普贤王佛母现双运相。前方为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与虚空法界自在母现双运相。东方(右下方)金刚萨埵身青蓝色,与佛眼佛母现双运相。其右为地藏菩萨身白色,左为弥勒菩萨身浅黄,其前为金刚媚母身白色,后则金刚华母身白色。南方(右上方)宝生佛身黄色,与麻麻奇佛母现双运相。右为普贤菩萨身桔红色,左为虚空藏菩萨身黄色。其前金刚蔓母身黄色, 后则为金刚香母身黄色。西方(左上方)阿弥陀佛身红色,与白衣佛母现双运相。其右观世音菩萨身红色,左为文殊菩萨身桔红。其前金刚声母身红色,后则金刚灯母身红色。北方(左下方)不空成就佛身绿色,与具誓度母现双运相。其右为除盖障菩萨身绿色,左为金刚手菩萨身绿色。其前为金刚涂母身绿色,后则为金刚食母身绿色。

普贤王佛身旁环绕六能仁,依次为:度天道能仁~无上威权,佛身白色。 度修罗道能仁~坚固甲胃,佛身绿色。度人道能仁~释迦狮子,佛身黄色。 度畜生道能仁~不动狮子,佛身蓝色。度饿鬼道能仁~焰口,佛身红色。 地狱道能仁~黑法王,佛身黑色。六能仁皆无上顶髻,赤足,穿法本、法裙、袈裟等化身佛装束。

东门守护(右下角)尊胜明王,身白色,佛母白金刚钩母。南门守护(右上角)降阎摩明王,身黄色,佛母黄金刚索母。西门守护(左上角)马头明王,身红色,佛母红金刚锁母。北门守护(左下角)甘露漩明王,身绿色,佛母绿金刚铃母。

以上计四十二寂静尊。另虚空有金刚持与传承上师、五部持明,下方有护法众,皆不计算在内。

寂静尊于亡者中阴期头七,一至七日逐日显现,以不同净光,摄受众生投生其净土,以行者研修之子明与本尊之母光明交融,称“母子光明会”。

文武百尊之忿怒尊,出自行者脑海,乃是寂静尊所幻化的忿怒相,现于亡者二七之八至十四日间,亡者当择一净土往生。未来生者只能于七七中阴之间,投往六道之中任何一道,故修习此法,贵于以平日所修,放临终时熟练而往生佛土,方可助念新亡,导引明路。(“中阴”在藏文中称为Bardo,是指「一个情境的完成」和「另一个情境的开始」两者的「过渡」或「间隔」。Bar的意思是「在……之间」,do的意思是「悬空」或「被丢」。)

中央为大殊胜嘿噜嘎(Chemchog Heruka)与天口法界自在母现双运相。中前方为佛部嘿噜嘎,赫红色,现双运之佛部忿怒佛母褚红色。东(右方)金刚嘿噜嘎(Vajra-Heruka)黑蓝色,现双运之金刚部忿怒母(Vajra-Krodhesvari )蓝色。南(右上方)宝生嘿噜嘎(Ratna-Heruka)黄黑色,现双运之宝生部忿怒母黄色。西(左上方)莲华嘿噜嘎(Padma-Heruka)红黑色,现双运之莲华部忿怒母红色。北(左下)方,竭磨嘿噜嘎(Karma-Heruka)绿黑色,现双运之竭磨部忿怒母绿色。以上为诸明王、明妃。

主尊旁绕二十四自在母,分成四组,为:(东)白郭莉母 (南)黄佐莉母 (西)红扎姨母 (北)黑贝大莉母 (东南)桔红布嘎西母(西南)蓝嘎沙玛莉母 (西北)黄展奎莉母 (东北)蓝雪玛夏母,以上两组皆披人皮,忿怒母之装束。(东)黑狮首母 (南)红虎首母 (西)黑狐首母 (北)蓝狼首母(东南)浅黄鹫莺首母 (西南)深赤鸡首母 (西北)黑鸦首母(东北)蓝枭首母以上两组非人异首母,有怖畏之装束。四门守护母(四方角落)为:东门:白色虎首毋。南门:黄色猪首母。西门:红色狮首母。 北门:绿色蛇首母。于本尊等之下方各有六自在母。依次为:

东六自在母:深赭色罗剎天。桔红色梵天。浅绿色大天。 浅绿色大自在天。红色童子天。白色帝释天。

南六自在母:黄色金刚,蝙蝠首母。红色寂天,水兽首母。桔红色甘露,蝎首母。浅黄色太阴,鹞首母。深绿色遍入天,狐首母。黄黑色罗剎,虎首母。

西六自在母:红绿色食者,兀鹰首母。红色欢喜者,马首母。 粉红色大力者,大鹏首母。红色罗剎,狗首母。 红色欲乐,戴胜马首母。红绿色护财,鹿首母。

北六自在母:蓝色风天,狼首母。红绿色妇女,野羊首母。 绿黑色亥母,猪首母。红色金刚,乌鸦首母。 绿黑色鼻者,象首母。绿蓝色水天,蛇首母。

外四门(最外围四角落)有四门守护母。

东门:白金刚杜鹃首母。南门:黄金刚山羊首母。

西门:红金刚狮子首母。北门:绿金刚蟒蛇首母。

以上合计五十八尊忿怒尊,加上寂静四十二尊,合称「文武百尊」。 顶上虚空金刚萨埵表自性佛所化现,以及传承三上师,下方骑狮护法等不计其内。

文武百尊的法性,涵盖六道有情众生,是一切法界的真实显现。故修持此度亡法的利益。本尊曾有开示:「若有见者、闻者、身触者,不仅是对于过去亡者令其解脱,并接引至普贤如来的法身净地,还能利益现世者,未来也能达到普贤如来的法身境界」。若往生先亡、祖先、亲眷及累世冤亲债主能入坛接受超荐,一切罪障清净,速得解脱生天或生佛国净土,此为参加超度法会殊胜之处,是以中阴文武百尊在诸多超度法中,被推崇为最特别最殊胜的度亡密法!

喬美仁波切的竅訣中說:即使你從未得過灌頂,也從未得過任何密法的傳承,但如果與文武百尊畫像、大幻化網壇城等結上善緣,經常看到、聽到或者去瞭解,也必將獲得成就。這是蓮師的特殊法行,因而與其他密法不同。

莲花生大士:见由高处降,行由低处升。

摘自《莲师心要建言》

行者应该「见由高处降」,而「行由低处升」。

为了自身与他人的利益,以佛法训练自己。三界一切有情众生,让自己被自身创造出的愤怒黑蛇所纠缠,他们用自己所创造出的欲望红牛角刺穿自己,让自己被自己创造出的黑暗无明所遮蔽,他们把自己监禁在自己创造的自大断见悬崖上,他们让自己创造出的妒忌骗子毁灭自己。

无论日间或夜间,都要深入观照你的心。倘若你的心续中有任何不善,都要从心灵深处由衷地放弃这个不善,而去追求善。

当你对某些吸引人的事物感到恋执,或是对某些令人厌恶的事物感到反感时,要了解那是你自心的迷惑,只不过是奇幻的幻相而已。

当你听到悦耳或不悦耳的话语时,要了解这些话是空无实质的鸣响,犹如回声一般。

获得人身是极为困难的,因此知道了佛法的存在后,却轻忽佛法,是非常愚蠢的。只有佛法能够帮助你,其他的一切全都是世俗的欺妄罢了。

明現本來性-大手印指導

摘自《明現本來性-大手印指導教本》施心慧 譯

雖然這是大手印四瑜珈的次第,但是也和大圓滿心部相關,而五道十地,也對應所有顯密佛法過程:

談到四瑜珈的升起過程,祖師達波札西南嘉說:

「以「頓悟型」的人來說,一開始在安住後,或是領受指引後,從專一,或是從離戲,或是從一味進展到無修,這是頓時生起的,有很多各式各樣的情況,而這種[進展的]生起是很穩固的。

以「越級型」的人來說,四瑜伽中前一個尚未穩固,後一個就突然生起,這種[進展]的生起並不穩定,上下波動會很劇烈。這類的人如果持續閉關,專心禪修,將能獲得穩固的了悟。如果此生禪修的時間很短,教導說,將會在中陰時體驗到真正的了悟。

以「漸修型」的人來說,會次第地體驗到四瑜伽,先前的次第穩固後,之後的階段才會循序生起,這樣[進展的]生起也是很穩固的。促使精勤的毅力生起是很重要的。

教導說,越級型和漸修型這兩種人,如果對上師懷有虔敬心,對禪修有勤勉毅力,就會變得和頓悟型的人很類似,不需費力辛勞,沒有什麼困難」

大手印四瑜珈,專一 → 離戲 → 一味 → 無修

下品專一,在下座時的顯現中,會出現帶著歡喜的顯相,但大多是堅實的。
中品專一,在睡夢中,有時會有覺受,有時又沒有。有些人作夢的次數會變少。[開始]對禪修感到歡喜。
上品專一,是指在定中和下座階段,四威儀和日夜都持續不間斷、寬廣歡喜地達到明空的狀態。
如果日夜都持續處在此明空之中,這就是圓滿了專一的力 量。如果只是偶爾處在明空中,就是尚未圓滿。在上品專一的階段,會有持續不斷的明、空、樂的覺受,而且一切妄念都會融入這樣的狀態中。所有下座時的感知都成為這個狀態,大多數的夢也都進入這個狀態。

下品離戲:在睡覺和作夢時,大部分時候也都是錯亂迷惑的。
中品離戲:在下座時的心境和作夢的時候,會出現各式各樣的錯亂和不錯亂。對於善法修持、上師、法友,還是有些許有信心和懷疑等等的起伏波動。
上品離戲:在下座時的心境中,所有的顯相還不完全只有妄念已除的清透明晰之心。但白天的禪修無間斷地具有覺空、顯空的善妙覺受。雖然如此,但是還不完全是以正念無間斷地攝持,所以有時還是要倚賴較嚴謹的正念。睡夢中,還是會有些許堅實的錯亂迷惑。如果修持上品離戲多年仍然沒有進展,就應捨棄三種貪著,請求灌頂,懺悔所違犯的戒律等,並且祈請了悟能夠增長。

下品一味:在夢中,也會有少許的迷惑和執著。
中品一味:下座時的心境和夢中,比過往較少迷亂,也不會生起強烈的堅實執著。
上品一味:沒有實在感的無執之夢會無礙地出現。教導也說,有時會沒有夢。縱使獲得了上品一味的了悟,如果沒有細微的神通和空行的徵兆,就是沾染了違犯誓戒招致的不祥晦氣。因此要做一千個擦擦等,向每一個擦擦供養花朵(也就是說上品一味時理應出現微細神通)

下品無修,是指不需以正念攝持,也不需刻意進行平等住,所有的顯相都成為禪修,但仍然會生起少許對如幻的執著。
中品無修,是指連對如幻的執著都已遠離,晝夜完全都成為不間斷的無修狀態。在下座時的顯現中,會體驗到心識的細微相續為自明。
上品無修,是指這種細微的心識也轉依為本智,所有的一切都成為不間斷的本智。

~~~~~~

大手印四瑜珈對應凡夫到成佛之間的經歷(五道: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

「然而,關於步入「地」和「道」的方式:

首先,從進入加持之道,直至見到了禪修的專一本質並且圓滿了[專一之]力,這是初學者的境地,[也就是]資糧道的階段。

[由此]到三種離戲禪修,是以虔敬而行持的境地,[也就是]加行道的階段。

三種一味禪修和下品、中品的無修,則相應於初地,[也就是]見道,以及從二地到十地的修道階段。上品無修,是對應於佛地,[也就是]究竟圓滿之道。」

「下品專一,是指從難以守護具有明、空、樂等覺受的禪定,到只要一禪修就能進入禪修的狀態。

中品專一,是指即使不禪修,不時也能進入禪定,而禪修時則十分穩固。

上品專一,是指在定中和下座階段,四威儀和日夜都持續不間斷、寬廣歡喜地達到明空的狀態。」

~~~~~~

下品專一

「在下品專一的階段,心會有可辨認的禪定,其中具有樂、明、無念的覺受。在這種覺受中出現妄念或顯相時,它會自釋然、自解脫,但是也會產生認為「這就是禪修」的作意確信。在下座時的顯現中,會出現帶著歡喜的顯相,但大多是堅實的。

在下座的心境中,只要一以正念攝持,就會有明空的覺受,但是也會生起想著:「這是空,這是心的顯現。」的心態。

在夢中,除了夢境比較清楚鮮明之外,沒有太大的差別。有些人作夢的次數變多,但是不太能記得[夢境]。」

有時會難以進入禪定,覺得:「我無法禪修。」波動起伏會很劇烈,心中會生起虔敬、淨觀、悲心等等。」

中品專一(資糧道中期)

「在中品專一的階段,禪修會有明、空、樂的覺受,只要一禪修,禪修就會很穩定。有時,即使不禪修,也會寬廣歡喜地進入這樣的狀態中。在此覺受的狀態中,妄念和顯相會較之前更少出現,無論生起了什麼,都自行釋然。在下座時的顯現中,會生起帶著明空覺受的開闊清透的顯相,有時顯相也會變得堅實。在下座時的心境中,只要一生起正念,就寬廣歡喜地成為禪修。在睡夢中,有時會有覺受,有時又沒有。有些人作夢的次數會變少。[開始]對禪修感到歡喜。」

上品專一(資糧道後期)

「在上品專一的階段,會有持續不斷的明、空、樂的覺受,而且一切妄念都會融入這樣的狀態中。所有下座時的感知都成為這個狀態,大多數的夢也都進入這個狀態。會有帶有「貪著善妙的執著」的確信,也會有心為樂空、覺空,妄念為明空,顯相為顯空等「空」的覺受,以及生起一切都如夢如幻等許多體驗。也會生起一些有漏的功德。會開始想:「沒有比這更善妙的禪修了。」也會生起虔敬等等。

四瑜珈中,專一瑜珈是否達到究竟圓滿:「在下座時的心境中,如果心中對眾生生起悲心,而且祈願[自己]能夠利他,就是種下了色身的種子。如果難以生起悲心,就是尚未種下[色身的種子]。」

~~~~~~

無修有三個階段:

下品無修,是指不需以正念攝持,也不需刻意進行平等住,所有的顯相都成為禪修,但仍然會生起少許對如幻的執著。

中品無修,是指連對如幻的執著都已遠離,晝夜完全都成為不間斷的無修狀態。在下座時的顯現中,會體驗到心識的細微相續為自明。

上品無修,是指這種細微的心識也轉依為本智,所有的一切都成為不間斷的本智。

注:

◎祖師說四瑜珈各有上中下、十二次第可對應五道

專一(資糧道)→離戲(加行道)→一味(見道,入聖者流、修道前期)→無修(修道後期、無學道)

◎另外祖師也說如果對上師懷有虔敬心,對禪修有勤勉毅力,則可能成為頓悟型之人:

「以頓悟型的人來說,一開始在安住後,或是領受指引後,從專一,或是從離戲,或是從一味進展到無修,這是頓時生起的,有很多各式各樣的情況。」

克里希那穆提日记(10)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1973年9月21日

醒过来时没有一点思绪及思绪的问题,这样真好。此时心灵获得休息;它在自身之中产生秩序,所以睡眠才那重要。心灵会在醒着的时刻,为它的关系和行动带来秩序,使得心灵在睡眠时获得完全的休息;或着,在睡眠时,心灵会努力安排自身的事务,使自身感到满足。在白天时,很多的因素会再度造成混乱,而在睡眠的时辰中,心灵会试图脱离这种迷乱。心灵、头脑只有在有秩序时才能有效而客观地发挥功能。任何形式的冲突都是混乱。请考虑心灵在每日的生活中所经历的;睡眠时努力维持秩序、清醒时努力处理混乱。这是生命的冲突,每天都在进行。头脑只能在安全的状态中发挥功能,而在矛盾和迷乱中无法发挥功能。所以头脑会努力从一种神经症的处方中发现安全状态,但是冲突会变得更严重。秩序是所有这一切混乱的转变。当观察者就是被观察时,就会有完全的秩序。

房子旁边的小巷绿荫遮蔽,一片安静;有一个小女孩哭得很伤心—-只有孩童才会如此。她想必有五、六岁,就年龄而言,身材很小。她坐在地上,眼泪流满脸颊。他在她身边坐下来,问她是怎么回事,但是她却不说话,在啜泣之中喘不过气来。她想必是挨了打,或自己喜爱的玩具打破了,或者想要做什么,却遭到严词拒绝。母亲走出来,摇动孩子的身体,把她带进去。她几乎没有看看他,因为他们两人是陌生人。几天之后,沿着同样的小巷走着,孩子从她的家中走出来,满脸微笑,跟他一起走了一会。母亲想必允许她跟陌生人在一起。他时常在那条绿荫遮蔽的小巷走着,而小女孩会和哥哥和姐姐出来跟他打招呼。他们会遗忘自己的创痛和悲伤?或者他们会逐渐为自己建立逃避和抗拒的力量?保有这些创伤似乎是人类的本性,而他们的行动因此变得扭曲。人类的心灵永远不会受到伤害吗?不会受到伤害就会很天真。如果你不会受天伤害,你自然就不会伤害别人。这是可能的吗?我们生活于其间的文化,确实会深深伤害心灵和内心。噪音和污染、野心和竞争、暴力和教育—-这一切以及更多的东西,增加了痛苦。然而我们却必须生活在这个粗暴和抗拒的世界:我们是世界,而世界是我们。受到伤害的是什么呢?是每个人为自己所建立的形象。很奇怪的是,这些形象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只有一些变化。你所具有的形象的本质,相同于一千哩外的人的本质。所以你是那个男人或女人。你的伤害是数千人的伤害:你就是他们

你可能从不受伤害?只有要伤害,就没有爱。只要有伤害,那么爱就只是快感。当你为自己发现“从不被伤害”的美时,那么所有过去的伤害就会消失。在完整的现在之中,过去已经失去其重负。

他不曾受到伤害 —-虽然很多事情曾在他身上发生,包括谄媚和侮辱、威胁和安全。并非他迟钝、粗心;他没有自我影像,没有结论,没有意识形态。影像即是抗拒,而当影像不存在时,就会显得脆弱,但不会有伤害。你不可能刻意要显得脆弱、刻意要显得高度地敏感,因为以刻意的方式去发现的一切,是同样影像的另一种形式。请了解这整个动态,不仅在字面上了解,而且要对它有一种洞察。要毫无保留地意识到它的整个结构。如能看到它的真实,就不会再建立影像。

池塘溢满水,上面有一千个映影。天色黑了,而天堂开放着。

莲花生大士:只有孔雀能够以毒为食!

莲花生大士:只有孔雀能够以毒为食!

无论如何,只要你的见地与修行尚未达到稳定,你就应该像只受伤的鹿一般逃到隐居静僻处,要像碰到毒蛇一样,逃离烦恼。

益西措嘉空行母问道:“行者不是应该将一切烦恼都以为道用吗?”

上师答说:

当然要将烦恼以为道用!然而,只有孔雀能够以毒为食。能够将烦恼以为道用而无须舍弃烦恼的人,比优昙钵罗花还要稀罕。

对于最高根器的行者来说,烦恼会展现为帮手﹔然而,对于较低根器的人来说,烦恼却会变成毒药。对于较低根器的人而言,断舍烦恼是比较好的!”

益西措嘉空行母问道:要断舍多少或多久之后,行者才会变成熟练的能手呢?

当你不执着烦恼与感官欢愉,并且能将之视为幻相,如此,即使烦恼真的生起时,你也不需要厌抑烦恼,因为他们不会再有所危害了。而当烦恼未生起的时候,你也不会有造作烦恼或欢愉的欲望,因为你已远离了期待。当你可以这么做时,烦恼便是被以为道用了。试图以烦恼为道用,然而却仍执着于实有,就像苍蝇困陷蜂蜜中一样。

林仁波切的传奇故事

林仁波切传授灌顶时的照片

林仁波切的传奇故事

”师父,请问可以给颗舍利子让我供养吗?“

有一次,有位弟子向林仁波切讨舍利子,“尊贵的上师,请问可以给颗舍利子让我供养吗?”

当时谁都知道这个人的意思当然是指请仁波切给他一点自己所珍藏的佛或过往祖师的舍利子。林仁波切那天心情很好,就和这位弟子开玩笑说 “但我还想多活几年喔!”。

可是那位弟子还没反应过来,林仁波切随手就在自己皮肤上一拿,手掌上就有了几颗挺大的、浑圆的白色舍利子,就送给了他。

后来听说这些舍利子自然增生!

一般高僧圆寂后,有舍利并不是什么奇事。但林仁波切在世时,就能随手在身上拿出舍利子!

还有,据说林仁波切在打坐时,身上自然都会有舍利滚出来!亲密的弟子都知道这件奇妙的事!于此可见依尊林仁波切是位非常高证悟的上师!

林仁波切是格鲁派大德,也是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的资深亲教师,并担任第九十七世的甘丹赤巴,为经论和密法教授。

佛陀探病

摘自‧《法句经‧故事集》达摩难陀法师 著

普提珈塔提舍比丘得到佛陀给他的观想题目后,努力禅修,但却生起病来。身上首先长满小疔,然后变成大的伤口,后来这些伤口破裂开,他的袈裟受到脓血的玷污,而变得黏腻腻的,身体也开始发臭,因此获得普提珈塔提舍的称呼,意思就是发臭的提舍比丘,其它的比丘因此弃他于不顾。

佛陀知道他悲惨的状况,也预知他马上就要证得阿罗汉果了,就到他停留的火边去,并且亲自烧了一些热水,然后到他躺着的地方,抓住床沿。这时候,其他比丘才聚集过来,佛陀就叫他们把他抬到外面去洗涤身体,同时也一并洗涤、晒干袈裟。这时候,他的身心焕然一新,就系念在前。佛陀站在床头,告诫他说,生命消失时,身体就像木头一样,一无是处,而被放在地上。

佛陀说法后,他就证得阿罗汉果,不久之后,也入灭了。佛陀要其它比丘将他火化,将骨灰纳入浮图(塔)中。

有人请问佛陀,普提珈塔提舍比丘的身体为何会发臭,佛陀说普提珈塔提舍比丘的某一前世是个残酷的捕禽人,经常设陷阱捕捉鸟类。抓到之后,就折断鸟的翅膀和脚,防止它们飞走。由于这些恶业,所以今生身体发臭。

佛陀最后说:「比丘们!你们出家为比丘,父母无法照顾你们,若不彼此照顾,谁会照顾你们?请记住,谁看护比丘,就等于看护佛陀!」

创巴仁波切:頂果仁波切很威严也很潇洒

摘自创巴仁波切自传《我从西藏来》:

顶果钦哲仁波切是一个结过婚的喇嘛,他对最高真理有深入的了解,也是第十世创巴祖古的重要弟子,他就是一八一七年出生的著名作家兼教师钦哲仁波切的转世。

因为他的修行高深,德斯眺的僧人们邀请他来修曼寺主持「无上瑜伽」的开学授课仪式;这个课程包含了金刚乘教学,共举行了一个多月。课程授毕以后,顶果钦哲给我作个人的特别指导。我觉得自己很自然地被他所吸引,感觉到他就像是我的父亲,所以能够毫不害羞且没有犹豫地向他发问一切。

他很欢迎我,因为我是他老师的再世。

在我才十岁的时候,他送给我玩具和糖果。他的个子非常高,人很威严和潇洒。不论他做什么事情,都能处理得十全十美,他甚至比所有我曾遇到的人都优越,办事能力确实非凡,他的著作高深有力,且是一个诗人,更能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

这几年来,我经常很忙碌,要接见这个喇嘛、那个高僧,和参加种种的仪式,因此,我的学习被疏忽了。虽然我的学习减少,但是对事情的了解却与日俱增,我的一般知识也大大超过了往昔。

顶果钦哲仁波切给我上私人课程,教我大圆满法,也教导我第十世创巴祖古和其他老师教给他的学问知识。

几个月之后,他离开寺院,令我非常失望,竟然一连多天不想吃东西和温习。这次的别离,比亚森喇嘛的别离更为令我伤心。

克里希那穆提日记(9)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1973年9月19日

季风已经来临。在沉重的乌云下,海上几乎是一片黑,而风正在吹扯着树木。雨会下几天之久,是倾盆大雨,而雨所带来的悦人气息充满空气之中。大地再度一片清净,而且在几天之后就会变得绿得惊人。万物几乎在你眼前成长;太阳会出现,大地的万物会闪闪发光。清晨时会有鸟儿歌唱,而且到处可以看到小松鼠。到处有花儿,野花和家花,茉莉、玫瑰以及金盞草。

有一天,在通往海边的路上,走在棕榈和沉重的雨树下,凝视着数以千计的东西,有一群孩童在唱歌。他们似乎那么快乐、天真,完全没有意识到世界的存在。其中一位小女孩认识我们,她微笑地走过来,我们手牵着手走了一段时间,两人都没有说一句话,而当我们走近她的家时,她就向我敬礼,跑进去,不见了。世界和家将会破坏她,而她也将有孩子,为孩子而哭,而在世人的狡猾中,孩子将会被毁。但是那一天晚上,她很快乐,渴望握着一只手,与人分享她的快乐。

雨停止后,有一天傍晚,当西天一片金黄时,回到同样的路上,他走过一个年轻人身边。这个年轻人提着用土缽装的灯火,身上除了干净的缠腰布外,一无所有,而后面还有两人抬着一具尸体。他们全是婆罗门,身体洗得很干净,抬头挺胸。那个提着灯火的年轻人,想必是死者的儿子;他们全都十分迅速地走着。尸体将要在一处隐密的沙地火葬。一切都那么简单,没有讲究的枢车,载满了花,后面跟着一长列擦亮的车子或送葬的人,走在棺木后面:一切都是阴沉黑暗。或着你会看到一具尸体,很得体地遮盖着什么,戴在一辆脚踏车后面,要送到圣河去火葬。

死亡到处可见,而我们不曾与死亡生活在一起。死亡是一种阴沉、可怕的什么,要加以避免,不要说及。要关起门,避开它。但它总是在那儿。“爱”的美好在于“死”,而人们对两者都一无所知。死是痛苦,而爱是愉悦,这两者永不相遇;它们必须被分离,而分离是痛苦。从时间开始以来,情况就是如此:分离以及无止尽的冲突。对于那些没有看出“观察者就是被观察、体验者就是被体验”的人而言,将总是有死亡。它就像一条巨大的河流,也被困于其中,还有他的一切世俗财物,他的虚荣、痛苦与知识,也被困于其中。除非他把自己所累积的一切留在河流中,游向岸上,不然,死亡将总是敲他的门,等待着,注视着。当他离开河流时,并没有岸,堤岸是字语、观察者。他已经离开一切,河流与堤岸。河流是时间,而堤岸是时间的思绪:河流是时间和移动,而思绪涉及时间的移动。当观察者离开自己要不然的一切,那么观察者就存在。这不是死亡。它是永恒。你无法了解它,因为被了解的事物涉及时间;你也无法经历它:体验是由时间构成的。解脱被了解的事物就是解脱时间。不朽并不是你已经组合在一起的字语、书籍、影像。灵魂、“我”、呼吸是思绪—- 时间 —- 之子。当时间不存在时,死亡就不存在。爱存在。
西方的天空已经没有色彩,而就在地平线的上方升起一轮新月,显得年轻、羞怯而温柔。在路上,一切似乎都在消失中,婚姻、死亡、孩童的笑声,以及一个在啜泣的人。在月儿的近处出现孤单的一颗星。

赤江仁波切的故事

依尊赤江仁波切是一位很有证量及能力的大师。当赤江仁波切在世时他都会为亡者代作迁识仪式,在正式迁识的一刹,亡者的尸体会自己猛然跳动以下。

赤江仁波切平时常带一条纸条圈起成圈轴般。每听到有人离世了,不论有没有人代求迁识,他都会暗地里取得亡者名字并写下其名字在纸条上,然后在有空档时,就会秘密地凭纸上的人名为这些亡者一个一个作迁识法。

尽管纸条上有大量的姓名,赤江仁波切都会为每位往生者念很久的经文。而且神奇的是:在他为某人成功迁识了后,这个人的名字,就自然会从纸条上消失,一向都是这样!

莲花生大士:饮食供养,累积资粮。

谈到最好的饮食供养,堆三撮最好的事物,念诵嗡啊吽三遍,观想你的供养刹时变为甘露海。随后,迎请你的本尊周绕无数的三宝圣众,并观想你献上这些甘露,祈请他们享用。

如果你没有办法这么做,只要单纯地献上某种供品,并说道:三宝,请纳受!
如果你真的空无一物可供,至少要每天供上一碗水。如果不这么做,你的皈依戒就会毁堕。

三宝并不需要这些物质滋养的供品,像一般众生一样。这些食子是为了让你不知不觉地累积资粮。

—莲花生大士

密勒日巴尊者临终教言

密勒日巴尊者脚印

摘录《 密勒日巴传》

密勒日巴尊者在炽结窟示现病态。 那时天空中出现了像说法时一样的虹彩、花雨等瑞征。 于是大家就知道尊者真的要到他方世界去了。

寂光惹巴、雁总巴、色问惹巴等弟子就请问尊者说:“尊者涅盘以后,到哪一个净土中去?我们徒众们应该向何处祈祷?”

尊者说:“你们随便在什么地方祈祷都是一样。只要有信心,虔诚祈祷,我一定会在你们的面前的。你们祈求的事,我一定赐给。

这一次,我要到东方现喜净土去朝礼不动如来。 我从前曾提起过还有话对你们说,那就是我的遗嘱。 我密勒日巴死后,除去极少的几件用品外,什么财产也没有。 你们可将我的棉衣和手杖交给惹琼巴,他很快就会回来的,告诉他这两样东西与修气功的缘起有关。 在惹琼巴没有到之前,千万莫要触动我的尸体。

这个是梅纪巴的帽子和沈香木杖,具有以善见善观而弘扬佛法的缘起,付给卫巴顿巴(即冈波巴)。 这个木碗,寂光你拿去吧! 这个灵盖,雁总顿巴给你吧。 打火石给色问惹巴。 这双骨头匙子给炽贡惹巴。 把这块布垫子分成碎片,分给其他的弟子们,一人可以拿一片去。 我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金钱的价值,送给你们的意义,主要的在显示缘起而已!

我最重要的遗嘱与我密勒日巴多生来聚集的金子,都藏在这个灶头底下。 我死了以后,许多无识的弟子也许会因为我的后事而争吵,那时你们可以把那遗嘱打开来看。 那里面还有指示你们修行的办法。

又有某些只有少量福德的学佛人,为了今生的名闻恭敬,表面上东做佛事,西做功德;实际呢,他供施一百,心里却想收回一千。 这些贪求果报而行佛事的世俗人,就等于把毒药混在美味里进食一样。 所以你们不应该为了今生的名闻恭敬而饮下这个‘好名’的毒药。 那些表面上是佛法,而实质上是世法的事,你们都要彻底舍弃,一心精进,修行纯净的佛法才好。 ”

诸弟子又请问尊者说:“如果对于众生有利益,我们是否可以行一点点世法?”

尊者说:“行世法的动机,如果丝毫也不是为了利己,那是可以行的。可是照这样行,实在是太困难了。如果为了一己的贪欲而行利他,则自利尚不成, 更谈不到利他了。就像不会游水的人去游水,不但游水不成,反而为水所淹毙一样。所以在没有证得实相空性以前,最好不要谈利生的事业!己无 修证,就要利生,等于瞎子引盲人,最后终究要堕入自私的深渊中去。本来虚空无尽,众生亦无尽,自己修行成就了以后,度生的机会实在太多了;任何时间,任何 地点,都可以度化众生。

在未成就以前,你们应该以清净意发大悲心,为利益一切众生的原故而勤求佛果。 放弃衣食名利的思想,身耐劳苦,心负重荷,如是修行才是。 这就是度众生,也就是修行入道完成自他一切的究竟利益。 我有一歌,你们仔细听着:

敬礼玛尔巴译师前,凡欲学佛修行者,
若不依止具相师,虽有恭敬无加持。
甚深灌顶若不获,执续部义徒自缚,
不以续部为依准,一切作仪成谬误。
若不修观深秘诀,舍世间法徒自苦,
不能降伏诸烦恼,巧舌如簧皆空语,
不明甚深方便道,虽常精进无利益。
不明玄奥三要点,虽勇猛修路遥远;
不集广大之福德,徒求自利轮回因。
虽集福德不求法,勤修亦难成功德;
知足乃是无价宝,远胜黄金千万亿。
身内安乐若不生,寻求外乐痛苦因;
爱名魔心若不除,终将自败惹烦恼。
贪乐则为五毒恼,物欲终使慈悲离;
骄傲自慢是非因,独居自无口舌灾。
心离散乱修专注,寂处能邀胜伴来;
安守卑下得上位,缓行偏能成速达。
舍离诸事大事兴,守甚深道道速成;
若证空性悲心生,悲心生处自他泯。
无自他故能利生,利他事成重见我;
由见我故成佛陀;我与佛陀暨佛子,
无差别观应祈请。

尊者又继续说道:“现在我不能再久住了,你们应该记住我的,继持我的宗风!”

说毕就入大定,示现圆寂。 享寿八十四岁,于木鼠年(1135年)冬季末月十四日黎明,星光欲没,朝阳正升之时,尊者之色身入法界体性,显示涅盘之相。

克里希那穆提日记(8)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1973年9月18日

它仍然是最美丽的山谷之一,四周完全为小山所围绕,种满了柳橙的小树林。很多年以前,在树木和果园之中,房子非常少,但是现在有很多了;路更宽阔,车辆更多,噪音更多我,特别是山谷的西端更是如此。但是小山和高峰却仍然一样,不为人类所触碰。有很多小径通到高山,而人们沿着这些小径走个不停。人们会遇到熊、响尾蛇、鹿,以及有一次遇到一只山猫。山猫就在前面,在狭窄的小径上,发出低哼的声音,在岩石和短短的树干上摩擦着自己的身体。微风正吹上峡谷,人们能够十分接近它。它真的在自得其乐,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之中。它的短尾巴向上翅起,尖尖的耳朵直直朝向前面,赤褐色的毛发明亮而清净,完全没有意识到:有人就在它后面大约二十呎外的地方。我们在小径上大约走了一哩路,它和我都没有发出一点点的声音。它真是一只美丽的动物,动作很像精灵,姿态很优雅。我们前面有一条狭窄的小溪;我希望当我们来到涉溪时不去惊吓它,所以我低声温和地招呼着。它不曾环顾四周,那会浪费时间的;它只是奔驰而去,在几秒之间完全不见踪影。可是我们有相当长的时间曾是朋友。

山谷充满柳橙花的气味,几乎压倒一切气味,特别是在清晨和傍晚。气味飘在房间、山谷,以及大地的每个角落,而花之神祝福山谷。在夏天时,天气会真的很热,有其特殊之处。很多年以前,当人们去那儿时,那儿透露出一种美妙的气氛;这种气氛现在仍然存在,只是比较不那么强烈。人类正在破坏它—-人类似乎破坏了大部分的东西。情况将如同以前一样。一朵花可能凋谢,但是它会再开放,重现其可爱。

你曾经想过吗?为什么人类会做错事、表现腐败、行为粗鄙 —-野心勃勃、暴烈且狡猾?归罪于环境、文化或父母是没有用的。我们总想把造成这种堕落的责任推到别人或什么事情上。“说明”与“缘由”是容易的解决方法。古代的印度人称之为业“KARMA”—-怎么播种就怎么收获。心理学家把问题推到父母身上。所谓虔诚的人所说的话,则是基于他们的教条和信仰。但是问题仍然存在。

还有其他人、天生慷慨、仁慈、负责。他们并不为环境或任何压力所改变。尽管有一切的喧闹,他们还是一样。为什么?

任何的说明都没有什么意义。所有的说明都是逃避,避开事实的真相。这一点是唯一要紧的事情。当你浪费精力于说明以及寻找缘由时,事情的本然可能会完全改变。爱并不在于时间之中,也不是在分析、悔恨与自责之中。当人们不再欲求金钱、地位,当人们不再表现狡猾的欺骗,爱就会存在。

兴学义圣—武训传奇

山东冠县柳林镇,武训纪念馆

文章来自网络。

武训(1838~1896),清末山东堂邑县武家庄(今山东冠县)人,清代平民教育家。作为行乞兴学的先驱,以“修个义学为贫寒”为理想,沿门托钵,出卖苦力,争取施舍,甚至不惜自残自贱,受尽讥笑侮辱和困苦艰难。行乞三十八年,建起三处义学,教育了无数穷家子弟。武训行乞兴学的精神,受到人们的褒扬,被编入《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六孝义一节中,是中国历史上以乞丐身份被载入正史的唯一一人,被誉为“千古奇丐”。

行乞集资 创办义学

武训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在家族同辈兄弟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名“训”是清廷嘉奖他行乞兴学时所赐,以示对他创办义学、训导学生的支持和鼓励。武训家中仅有薄田数亩,因连年灾荒,生活不能自给。道光二十五年(1845),七岁的武训丧父,家无田产、衣食无着的他只得随着母亲,四处乞讨度日,幼小的心灵尝尽世态炎凉。

体肤的饥寒只是一个方面,伴随武训的还有精神上的饥渴,他尤其渴望读书。讨饭时,遇到学房传出琅琅书声,武训非常羡慕,每见村童入学放学,他就在后尾随,常常惹来一片呵斥。一次,因为莽撞的闯入学房,请求先生允许他读书,引得学生哄堂大笑。武训痛苦的问母亲:“我为什么不能上学呢?”母亲含泪说:“咱家穷得没饭吃,还有钱让你上学吗?傻孩子,不要再胡思乱想了。”

年幼时做乞丐,年稍长当佣工,这是贫穷的农家子弟走的生活道路。十四岁后,武训给地主当长工,每年工钱说定六千文。工钱虽少,武训却十分认真,别人不肯做的事,他也毫不推辞。接连干了三年,地主欺他不识字,拿出一本假账,硬是赖掉他三年工钱。武训急得大哭:“上天知道,做人要凭良心哪!”地主恼羞成怒,指使家丁把武训拖到街上,打得遍身青紫。武训大病一场,一连几天不吃不喝。

不久,武训又到一位秀才家里当佣工。一天,武训的姐姐托人捎给他一封信、两串钱,秀才把钱吞没,只念信给武训听,关于捎钱的话完全略去。后来姐姐托人问起,武训去质问,秀才不仅不认账,反痛骂武训财迷心窍。武训只好“哑巴吃黄连”,心里却深感不识字之害。

此后,因为不识字,武训又多次吃苦受气,就连姨丈也拿假账骗他。伤痛使武训想到,自己一再受欺负,不就是因为贫穷不能念书识字吗?而天下像他一样的穷孩子还多得很。思来想去,武训萌生了办学的念头,决心靠乞讨攒钱兴办义学,发誓“教人人读书识字”,使穷人的孩子无钱也能读书,使他们读了书,免遭人欺!自古以来,学堂除了官办,就是民间殷实人家集资兴办,以赤贫之身兴办义学,可谓旷古未闻。但武训下定决心,他为自己的想法欢欣不已,高唱道:“扛活受人欺,不如讨饭随自己;别看我讨饭,早晚修个义学院!”

咸丰九年(1859),二十一岁的武训开始行乞集资。自此,武训的新生命开始了。

武训首先找到一位剃头匠,将发辫剃去,只在额角留一小辫,并且头部左右的头发交换着留留剃剃,以此兑换金钱和招徕施舍。这种怪模怪样的发式,他一直保留到死,并唱道:“这边剃那边留,修个义学不犯愁。”“这边留那边剃,修个义学不费力。”武训本来生得丑陋,“面貌语音,类似妇人,黧面狭额,丰颐扁口”,看起来也糊里糊涂,人送外号“豆沫儿”,如今又把头颅作践成如此奇形怪状,身上的衣服也是各色的补丁。他手使铜勺,肩背褡袋,烂衣遮体,四处乞讨,足迹遍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口里“义学长”、“义学短”,整天唱个不停。人们说:“武七恐怕是害了义学症吧?”从此,“义学症”成了他的绰号。他自己很喜欢这个名字,编了一首歌唱:“义学症没火性,见了人把礼敬,赏了钱活了命,修个义学万年不能动。”

武训将讨得的较好衣食卖掉换钱,甚至把坏一点的也卖给别的叫花子,自己只吃粗劣发霉的食物和菜根等,并唱道:“吃好的,不算好,修个义学才算好。”他讨饭时,人家常常给他清水喝,但他有时却先洗脸后喝下。人家问他:“这脏水哪里能喝呢?”他又唱道:“喝脏水,不算脏,不办义学真肮脏。”如果遇见乐善好施的人家多给一些钱或物,他便喜欢得打跪叩头,唱颂扬歌词:“我要饭,你得善,修个义学你看看。”

武训除了乞讨外,还经常给人打短工,“推磨推磨,一斗麦子六十个(六十文制钱),管推不管箩(筛面),管箩钱还多。”山东乡间磨面多半用牲畜,如驴、牛、骡马。武训恐怕牲畜夺了他的生意,又编了一首歌词,极力表白雇用他推磨的好处:“不用格拉不用套,不用干土垫磨道。”在他立志办学的初期,推磨是他收入的大宗。武训还到处给人家晒粪、铡草、拉砘子、灌田、舂米、轧棉花、纺线。他会捻线缠线,制成货品出售赚钱,唱道:“捻线头缠线蛋,早晚修个义学院。”“缠线蛋捻线头,修个义学不犯愁。”总之,别人不屑干的事,他干;别人不肯做的事,他做;别人不会做的事,他会。

武训常常耍把戏给人看,博得人家的笑乐赚几文钱。他有一种“竖蜻蜓”的本领,能支持半个时辰不倒,一面竖一面爬,叫做“蝎子爬”。每当庙会和集场的时候,他就一面表演一面唱:“竖一个一个钱;竖十个十个钱;竖得多钱也多,谁说不能兴义学?”武训还有时在地下学马爬,供小孩们骑弄,一面爬一面唱:“我作马,让你骑;你出钱,俺出力,办个义学不费事。”

武训有时甚至做出可怕的举动求人施舍,如倒提着一条蛇作吞食状,人们惊畏,立时就掷钱给他,可眼看着一条小蛇就被他吃到肚里了,并唱道:“蛇可食,不要怕,修个义学全在我自家。”他有时拿蝎子玩耍来讨钱,把蝎子吃掉,唱道:“吃蝎子,吃蝎子,修个义学我的事。”他有时拿破砖碎瓦来吃,向人讨钱:“破砖碎瓦都能消化,不能修义学才惹人笑话!”武训因为急于筹措义学款项,有些不道德之徒竟拿出几文钱引诱他吃屎喝尿。武训就是这样不惜以摧残个人身体为代价,依靠坚强毅力执著地舍己兴学。

同治五年(1866),武训在离武家庄不远处,购买了四十五亩价格便宜的盐碱荒沙地,第一次拥有了土地,拥有了学田。同治十二年(1873),武训用历年行乞积蓄,共二百一十余吊,跪请本县正直的举人杨树坊代存生息。又过了几年,武训开始购置一些田产,备作学田。同时他以三分息放贷,以获取更多资金。此后,武训陆陆续续购买土地,经过二十多个春秋,到光绪十二年(1886),武训已置田二百三十亩,积资三千八百余吊,决定创建义学。

光绪十三年(1887),柳林镇郭芬因受武训精神感动,捐出镇东门外一亩八分七厘地,作为义学校址。武训欢喜至极,立时亲到各处,购买砖瓦木料,开始修建柳林镇义学。光绪十四年(1888),建起瓦房二十间,取名“崇贤义塾”。经过三十年努力,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一个乞丐靠乞讨兴办的义学终于出现在鲁西大地上。

学舍落成后,武训听说寿张县有一位文举人崔隼先生最有学问最有道德,立时跑到崔先生家里长跪不起,崔隼为其精诚所动,慨然答应出来教书。武训又到各村穷人家里劝他们送子弟到义塾读书。有的家长不愿意,武训便下跪乞求,讲说穷孩子上学的道理。义塾当年招生七十余人,分蒙班和经班,不收学费,经费从武训置办的学田中支出。

开学那天,武训举行了隆重的仪式,预备了丰盛的筵席款待先生,并请来诸绅士作陪,而自己却恭恭敬敬立于门外。在座的人再三请他,他也不肯。以后每逢开学第一天,武训都要先拜先生,次拜学生。

武训对于先生授课是否勤恳,对于学生读书是否用心,时刻记挂。一次,学生都到齐了,先生仍睡觉未起,武训悄悄推开门,恭恭敬敬跪在先生床前流泪。先生十分惭愧,从此再也不忍晚起。如果看出先生勤苦教诲学生,武训便前去长跪致谢;见到顽皮不用功的学生,武训也用长跪不起规劝:“读书不用功,回家无脸见父兄”。在武训感召下,义塾师生无不严守学规,努力上进,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学校。

堂邑知县郭春煦闻知武训义行,亲到乡间视察,赞叹不止。见武训衣服褴褛,即赠给银锞十两。不久,山东巡抚张曜特下示召见。武训一手提着破篮子,一手拿着打狗棒由柳林镇步行到济南。张巡抚问明他兴学的经过,不禁肃然动容,下令免征义学田钱粮和徭役,另捐银二百两银子,又赐给他一种黄布钤印的绿簿,以便于募化。同时,巡抚认为乞丐兴学,志行卓绝,乃千古奇迹,当即奏请皇上恩赐建坊,赐给“乐善好施”字样,旋蒙清廷批准。光绪十四年(1888)九月九日,光绪皇帝批示:“着照所请,礼部知道。”

五十岁以后的武训,依然讨饭、捻线,依然住破庙、吃粗粮,依然到处募化,积钱放钱,购买学田。学生们屡次请他到塾中居住,他一概拒绝。为免妻室之累,武训发誓一生不娶妻、不置家,唱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五十三岁不娶妻;亲戚朋友断个净,临死落个义学症。”他自己虽立志不娶,却惯好替人做媒。他自己也因此很得意:“义学症,做媒红,这桩亲事容易成。”替人说媒也是他义学收入的一宗。

光绪十六年(1890),馆陶县鸦儿庄千佛寺僧人了证,因敬慕武训人格,拿出自己多年积蓄,在杨二庄置学田八十亩,宅基一所,建房十余间,成立义塾。武训捐资三百吊,请了证主持扩充,助其办学,叫做“鸦庄义塾”。

光绪二十二年(1896),武训又靠行乞积蓄,并求得临清绅士施善政资助,用资三千吊,在城内御史巷筹办第三处义塾———“御史巷义塾”。任教先生王丕显受武训感召,把毕生精力献身义学事业,后人称其为“武训第二”。

武训渐渐年老,但他仍旧四处乞讨募化,预备不断设立新义塾。有人劝他为自己将来打算,他笑着唱道:“街死街埋,路死路埋,死了自有棺材。”

光绪二十二年四月,武训回到临清,忽然患起病来。在病势严重的时候,他听见学生的读书声,犹自面露微笑。光绪二十二年(1896)四月二十三日,这位旷世奇人溘然长逝于临清御史巷义学屋檐下,享年五十八岁。

武训死后,堂邑、馆陶、临清三县官绅全体执绋送殡。自临清御史巷义塾起柩,归葬于堂邑县柳林镇崇贤义塾东偏。各县乡民自动参加葬礼的达万人以上。沿途来观者人山人海,学生们皆放声痛哭。

武训死后八年,山东巡抚袁树勋将武训生前讨饭兴学的义举苦行,禀报清廷,奏请宣付国史馆立传。旋奉令照准,并准入三县“乡贤祠”,得建“忠义专祠”,永享祀典。

千古一人 盛名传扬

武训是当时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一个普通乞丐,然而这位平凡的乞丐却有一番不平凡的作为。他喊出“修个义学为贫寒”的口号,以行乞办义学为人生宗旨,“让穷孩子会写会算,不受人欺”,历尽艰难,“设学三州县”,可以说是中国文化教育史上亘古未有的业绩。陶行知短诗《武训颂》是对其一生最好的概括:“朝朝暮暮,快快乐乐,一生到老,四处奔波。为了苦孩,甘当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公无靠背,朋友无多,未受教育,状元盖过。当众跪求,顽石转舵,不置家产,不娶老婆。为著一件大事来,兴学,兴学,兴学。”

清政府赐予他“乐善好施”的匾额,封其为“义学正”,所有武训生前事迹,当时国史馆已奉令为之立传。据《清史稿》宣统本纪记载,“己未,予积赀兴学山东堂邑义丐武训事实宣付史馆”。武训事迹后来被编入《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六孝义一节中。

梁启超也专门为武训特撰《兴学节略》,以资表扬。文后总结道:“铢积寸累,惟以兴学为事。殆所谓奇节瑰行,得天独厚者欤!”,梁启超乃当时维新变法领袖人物,又是知识界泰斗,在其倡导下,武训受到越来越多人瞩目。

光绪二十九年(1903),山东巡抚衙门为武训修葺了陵墓,建武训祠,并立碑为纪。民国时期,时任山东省教育厅长的何思源拨款重建了武训祠,并立汉白玉雕像。1932年,当时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在临清建造“武训纪念堂”。

辛亥革命以后,武训被誉为普及教育之先导,私人兴学之表率,中国教育事业之楷模,各界要人和社会名流对其推崇备极。蔡元培、黄炎培、邓初民、李公朴等民主人士,蒋介石、汪精卫、戴季陶、何思源等政界人物,冯玉祥、张学良、杨虎城、段绳武、张自忠等军界要人,陶行知、郁达夫、臧克家等文化名流,或为他题词著文,或为其义学捐款。

经多位教育家的宣传,武训的兴学事迹被列入教科书中。1934年和1945年两次纪念武训诞辰活动,对于讴歌武训精神、发展民众教育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这个时期,全国有七省三十多处学校以武训名字命名,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才。冯玉祥于1932~1935年间在山东创办了十五所武训小学。后来陶行知创办育才中学、张伯苓创办南开学校都与武训精神有很大关系。江苏南通一所师范学校将武训画像与孔子像并列,山东民众甚至称武训为“武圣人”。

文阁中,描点名发起对电影《武训传》的大规模批判,奉貌之命,江青带人到山东,对早已去世的武训进行历史调查。1951年7月,《人民日报》刊文《武训历史调查记》,将武训定性为:以兴学为掩盖手段的“大流氓、大债主和大地主”。文阁中,山东冠县中学红卫兵在老师带领下,砸开武训墓,掘出他的遗骨游街,当众批判后将其焚烧,挫骨扬灰。

1986年,国务院办公厅作出为武训恢复名誉的决定。2006年,武训墓及祠堂,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来,武训的故乡冠县,重建了武训纪念馆,举行了全国性武训研讨会和纪念活动,众多学者题词撰文,寄情言志。

武训办义学不仅在国内享有声誉,在国外也有很大影响。他被收入《世界教育辞典》,因为他没有文化,故辞典中称他为“无声教育家”。

作为一位历史人物,武训的业绩受到世人钦敬,武训的精神受到世人弘扬。在一些人眼里,武训不过是一位乞丐,可他却流芳千古。后人有诗颂扬武训道:“莫道乞人无下场,谁如武训盛名扬,线头缠出千秋业,豆沫长留万古香!”

莲花生大士:要给予他们符合其才智程度的教授

莲师又说:措嘉,为了要利益未来世代的人们,要给予他们符合其能力的戒律,要给予他们符合其才智程度的教授,要给予他们符合其精进程度的修持。

要了解刚刚所说的,并教导他们你所信赖的法教;否则,悟性高的人被教导的若是令他们不感兴趣的法教,仍旧会感到不满足,如此便会减弱他们的信心,也造作了使他们失去信心的罪行。

若是对悟性低的人教导较高阶的了义法教,他们是无法理解的;即便理解了,某些人可能会感到害怕,而且会毁谤这些法教。有些人只了解文字,并不了解其真义,如此所得到的伤害多过所得到的利益。了义是关于空性以及明光的直接教导,相对于「不了义」,而「不了义」则是渐次引导至了义的教导。

如同有智慧的上师们所教示的,悟性较低的一般弟子即便领受了究竟无上的法教,也无法与真实的佛法有所相应,反而却对自己仅有字面了解的文字感到自信满满,这样的行者还是会退转,也无法真正了解其真义。

教导「无须闻、思」,只会减损他们程度本就低落的智慧,并加深本有的无知;教导「佛法即是无有勤作」,只会减低他们本就薄弱的精进,并加深本有的懒惰懈怠;教导「无因无果」,只会减损他们本就微少的善德,并使他们更固着于原本的肤浅了解。

教导「无善无恶」,只会损害他们本就低微的虔敬心,并使本有的自满更为膨胀;教导「无生无死」,只会侵蚀他们本就衰弱的信心,并增加本就众多的错误见地;教导「无有轮回与涅盘」,只会耗尽他们对证得佛果本就薄弱的兴趣,并使他们对世间八法本就强烈的固着更加不可动摇。

如此产生的错误见地更多于利益。

克里希那穆提日记(7)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1973年9月16日

早晨那个时候,小村庄的街道空无一人,但是街道之外的乡村却到处是树林,草地和喃喃的微风。除一条主街还点亮着路灯,其余的地方都是黑魆魆的一片。太阳还需过三个小时才会升起。天空星光闪烁。雪山和冰川还沉浸在黑色中,几乎所有的人还都在熟睡。狭窄的山路弯弯曲曲,汽车无法开得很快。汽车是新的,正在试车中。这是一辆非常漂亮的车,线条流畅,颇显气派。在那个早晨空气里,发动机运行得更有效率。在道路上,这是一个美丽的物件,它爬过了每一弯道,稳如盘石。

黎明来临,显露出树的形状和山峦漫长的轮廓以及葡萄园,那将是个可爱的早晨,天气凉爽,车行驰在山中非常惬意。太阳已升起,露珠在树叶和草地上眨着晨光。

他总喜欢摆弄机械,他将汽车的发动机拆了下来,当它再发动时,会象新的一样好使。当你开车时,冥想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你知道眼前呈现的乡村:房舍、田里的农工、开过去的汽车型号和透过树叶看到的蓝天。你甚至不知道冥想正在进行中,这种冥想起源很早,还将永远地存在下去。

时间不是冥想中的一个因素,文字冥想者也不是。冥想中是没有冥想者的。如果有的话,那就不是冥想了。冥想者是文字表达,是思想和时间,所以会有所变化,会反反复复。它不是一朵花,会开花会凋谢。时间是运动。你坐在河岸边上,望着河流,那起伏的水波和水面流逝的漂浮物。当你在水中时,是没有观察者的。美不存在于纯粹地表达中,而是存在于文字和表达、画布和书本涉足不到的地方。

多美的山啊,还有那草地和这些树木,整个乡村沐浴在短暂的晨曦中。二个男人在高声地争吵,一边还做着手势动作,争得面红耳赤。行驶在绵长的林荫大道,早晨温柔的阳光正在消褪。

大海在你眼前伸展,桉树的气息在空中飘散。他个子不高,清瘦但肌肉结实,他从偏远的乡村过来,肤色被太阳晒得黑黑的。简单的寒喧过后,他开始批评起来。未经查实事情的起因,就随便地批评这是很轻率的。他说:“你也许是自由的,过着你所描述的那种日子,但实际上,你却置身于一个被你的朋友们所填垫起来的牢笼里。你不知道你周围发生的什么事。人们将你看作权威,虽然你自己并不造成权柄主义。”

我不确定你在这方面是否做得对。要创建学校或是别的什么事业,就必须要有某种责任心,这种责任心可能或已经存在不需要权威方面的任何暗示。权威是完全有害于合作,有害于相互商讨事情。这就是我们所从事的所有事情中已经发生了的。这是一个现实的事实。但愿有人会说,我和其他人之间没有所谓的权威出现。

“你所说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你所写的和说的都该编印成册,在小部分人群中传阅,他们是真正对你的思想感兴趣并甘愿为此奉献。这个世界在激变,而你身处其中。”

我还是有些担心,你没有完全地意识到将会发生什么。有一次,有一小部分人负责流传你所讲演的内容。现在,也有一小部分人在从事着同样的事情。我再一次强调,但愿有人会说,你不知道什么情况发生了。

他提出来很多意见,但这些都基于假设和一时的见解。没有反驳,有人只是指出实际所发生的事情。可是,人类是多么奇怪啊。

山在向后退去,白天的喧嚣包围着你,来来去去,悲伤和快乐。小丘上突兀长着一棵树,是地上的美景。山壑深处,有一条溪流,溪流旁建有一条铁路。你必须远离这尘世,才可看见那溪流的美。

莲花生大士: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莲花生大士:

尽管你自认对乐、明、无念三者既没有贪恋、也不攀执,但你仍旧保留了一种微妙的内心依恋。为了要净除这个陷阱,便有了九次第定,由四禅开始入手,为的是摒除带有欲望的念头。

初禅是要远离认为有能者与所者的概念思维,但仍在进行对禅修之所者以及禅修之事的识别。

二禅是要远离概念思维与识别,但仍固着于品尝三摩地的乐受。

三禅是要达到如如不动的心,但仍伴随着吸气与呼气(入出息)。

四禅的三摩地则是透过无阻碍的清明感知,全然远离概念思维。

—《莲师心要建言》

顶果钦哲法王:六字大明咒

六字大明咒的咒音。它的声响遍满虚空……….

没有一个咒语比观音菩萨六字大明咒更殊胜。

在此末法时期,因为人们智力有限、缺乏决心,所以需要以精要的形式来修习佛法。视上师与观世音菩萨无二无别的虔诚心,配合六字大明咒持诵的修法,正符合此精简的需求。六字大明咒非常容易念诵,也浓缩了所有佛教经典的要义,它是观世音菩萨的心,所带来的加持是无尽的。

如果你把它当作主要的修持,那么人、天人、甚至伤人的鬼神,都会善加对待你,你将长寿而无病无殃。在下一世,你会投生到普陀山的极乐净士,或至少生在佛法盛行之地,这是因为观世音菩萨的心咒含有诸佛无尽的加持与慈悲。

—《证悟者的心要宝藏》 顶果钦哲法王

莲花生大士:善护己身

直至证悟前,你都需要上师,因此,要与纯正的上师为伴。

直至了悟本然境界前,你都必须学习,因此,领受甚深的口诀教授吧!

仅依赖理智上的了解,是无法觉醒而达到证悟的,因此,要像燃起大火般精进修行。

直到你的本性达到稳定之前,你仍然容易遭逢障碍,因此,放弃会使人散乱的俗务吧!

直到抵达最终目的地之前,你都需要培养善功德,因此,要次第训练自己强化明觉!

要跟那些会伤害你的思想、语言和行为的一切保持距离,且要让自己总是保持轻松自在。要避开会增生烦恼的友伴,集中注意力在能鼓励你向善的朋友身上。

在早晨、夜晚与休息的时段,要累计你的善行与恶行,让自心保持警觉。

你或许拥有口诀教授,然而除非你能运用到实修中,否则这些口诀也发挥不了效用,达不成目标,因此,要实修你已经了解的法教。由于实践了上师的所有教示,果自然会相随于后,因此,要听闻神圣的佛法!

—莲花生大士

克里希那穆提:从万事万物中学习

万事万物都能激励人,从叶片的堕落、鸟儿的死亡,到人的行为举止_如果你注意这所有的事物,你就一直在学习。

但是如果你视某个人为你的老师,那么你就迷失了;那个人就变成你的恶梦!

因此这就是为什么不跟从任何人、不认定任何导师是很重要的?

因为你必须从河流、花朵、树木、拾荒者、家庭中的成员以及你自己的思想中去学习_

这是没有任何人能给你的教育;除了你自己之外、这就是生命最美的地方…

你必须保持永不停息的观照、不断探索的心灵_你必须从观察、挣扎、快乐及眼泪之中学习!

莲花生大士:心性能受业与习气染污吗?

措嘉佛母向上师问道:六道众生的深渊是什么?

莲师答道:

所显现的六道众生种种痛苦,并非由他人所创造。它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你未能认识自己的自性,是你自己的心伤害了自己。你可以并应该坚定信解,你自心的大空性乃离于痛苦的根与基。

措嘉佛母向上师问道:此心性能受业与习气所染污吗?

莲师答道:
业、习气,以及任何一切善法——善念、禅修,以及禅修对境——皆是心。不善之念与造作不善者,也是心。既然此心从未生起,是空性的,无有实质且广阔开放,你可以坚定信解,心乃超越是否被任何善或不善业所染污。

—莲花生大士《松岭宝藏》

莲花生大士:你的自心就是觉醒的佛果!

莲师:你的自心就是觉醒的佛果!

国王问:“净除确信或定见的过失”是什意思呢?

莲师答:即使你已了悟自心是佛,也不要离弃你的上师!

即使你已经了悟显相即是心,也不要中断缘起有漏的善根!

即使你并不希求佛果,还是要崇敬殊胜的三宝!

即使你并不恐惧轮回,但是连最细微的罪行都要避免!

即使你已经对自心本性有了不变的确信,也不要轻视任何心灵教示!

即使你体验到了三摩地的功德特质、较高深的境界等等体验,也要戒絶自满与自负!

即使你已经证悟了轮回与涅盘是无二无别的,也不要停止对有情众生持有悲心!

国王问:“得到确信或定见”指的是什么呢?

莲师答:要确信从本初以来,你的自心就是觉醒的佛果。

要确信一切现象都是自心的幻变展现。

要确信“果”就在你内心,不会在他处寻获。

要确信你的上师就是佛自身。

要确信见地与禅修的本质就是诸佛的了悟。

为了得到如此的确信,你必须修持!

莲花生大士:要待在心境感到自在的地方

有着低劣业力的众生,将目标投注在世间的显赫与虚荣上,行一切事时,完全不会想到业力会成熟。未来的苦难会比现在的苦难持续的更久,因此要对三界有情众生心怀慈母般的爱与悲悯。

要与菩提正觉心稳定地长相为伴。

要远离十不善,常行十善。

莫将任何众生视为敌人,这么做只是你自心的迷惘困惑罢了。不要透过谎言与狡诈手段来寻求食粮,虽然这一世你的肚子会饱满,然而来世你将会背负沉重难受的重担。
不要忙于生意以及赚取利润,一般来说,这只会使你自身和他人散乱分心,要淡泊于财富,因为他有害于禅修及佛法修持。

只看重财物是造成散乱的原因,因此只要修行上的供品足够养活自己即可。不要住在会引发贪爱与嗔怒的村落或地区﹔当身体处在僻静之处时,心也会安居静处。

要舍弃无益的闲聊并少说话,如果伤害到他人的感受,双方都会造作出恶业。普遍说来,一切有情众生毫无例外地都曾是你的父母,因此莫要允许自己感到爱执或是怀抱敌意﹔要将心维持在平和的状态。

要舍弃愤怒和粗暴刺耳的话语,而是要带着微笑的面容来说话。即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报答不了父母的恩情,因此无论是思想、语言以及行为,都要保持尊敬。

善德与邪恶的产生,皆来自于所感知的对境以及同伴,因此,不要和邪恶者为伴。不要在人们对你抱有敌意、或者会助长愤怒和贪爱的地方逗留﹔如果你这么做,只会增加自身以及他人的烦恼罢了。

要待在心境感到自在的地方,如此,你的佛法修持自然会有所进展。逗留在自己极度恋执以及厌恶的地方,只会让你散乱分心。

待在会让你的佛法修行成长发展的地方吧!

如果你变得自负,善德便会退失,因此要戒除妄自尊大、轻蔑他人。如果你变得灰心丧志,要安慰自己、做自己的忠告者,于道上再次启程。

—《莲师心要建言》

莲花生大士:当喜乐与悲苦产生时

莲师:不管你有任何禅境,像是生起证悟者的功德或喜乐,要认为这是上师与三宝的加持;这样想,你会得到加持。

不管遇到任何困难与悲苦,要想这是自己的恶业使然;这样会让所有的恶业竭尽。

总之,如果你不将心托付于三宝,反而抱持着邪见,三宝就不会有任何加持,你可能无法逃离下三道。

—《空行法教》莲花生大士

莲花生大士:莲师心咒的功德

莲花生大士开示道:「具信女子,妳所告诉我的非常地正确。未来这样的时期,此对于众生暂时与究竟有绝对的利益,无量的要诀、方便法,伏藏在山、水、虚空等等之中,然而恶世的众生要具足修持这些妙法的因缘是很困难的,这些都是众生福报衰损的征兆。

这样的时期这个「班杂咕噜」(嗡阿吽班杂咕噜贝玛悉地吽)的心咒在大圣地、大寺庙、大高山、大河流附近,或者天龙八部和恶魔非常多、非常强大及地方鬼神盘据的等等地方,若有着没有违犯三昧耶戒的瑜伽士、没有破戒的僧众、具有信心的居士、具足相好庄严的女子等行者发起广大的菩提心,念诵百千万亿等咒数的话,其功德和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所处之处的一切疾病、苦灾、兵灾、武器之灾、战争、凶年、恶兆全部消除,风调雨顺,带来吉祥与殊胜,而此生、来世和中阴这三个阶段,最胜者会亲见莲师,中等的会于静定中见到莲师,再次等的会于梦中持续见到莲师,道谛会一步一步地圆满,以后到达我莲花生的拂尘洲(邬金铜色吉祥山净土)与持明、佛父、佛母同处,这是无庸置疑的」。

平时念诵心咒最少百遍的话,能令人见之欢喜、食物、财物、牛羊等,不劳辛苦,自然而得;

念诵千遍或万遍等的话,可以调伏他人,加持和力量迅速到来;

念诵十万遍或百万遍等数的话,能够勾召三界并调伏三界、天魔,使之如仆人一般自动前来协助,四种事业迅速成就,对于利益所有众生的心愿具足无边的力量;

念诵三千万或七千万遍等数的话,能与三世诸佛不会分开,与我莲花生无二无别,可以调伏天龙八部为我护法,可以教导他们,指使他们作诸事业;最上等者,可以成就虹光身;次等者,临终能见到母子光明会﹔再次等者,中阴时面见我莲花生显现『现相自解脱』到达拂尘洲(邬金铜色吉祥山净土),利益无边的众生」。

依喜措嘉佛母对曰:「大阿阇黎,是的,这样无量的功德和力量,由您如此广大地讲述,我非常感恩。为了未来的众生们,祈请上师解释此咒语的功德和无边的力量,赐与简短的开示」。

大阿阇黎莲花生大士教言:「好的,具相女子,『班杂咕噜』 这个咒语不单是上师我一个人的精华,为什么呢?因为四续部本尊及九乘教法、八万四千法门之命脉;上师、本尊、空行、护法等等的精华都融合在这咒语之中。其具足的原因如何呢?谛听并牢记在心里以念诵,书写以弘扬给未来的众生们」。

嗡阿吽 是身口意最殊胜的精华
班杂 是金刚部最殊胜的精华
咕噜 是宝生部最殊胜的精华
贝玛 是莲花部最殊胜的精华
悉地 是事业部最殊胜的精华
吽 是佛部最殊胜的精华

Page 33 of 69
1 31 32 33 34 35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