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吉祥偈


願晝吉祥夜吉祥,晝夜六時恆吉祥。
一切時中吉祥者,願諸三寶哀攝受。

願晝吉祥夜吉祥,晝夜六時恆吉祥。
一切時中吉祥者,願諸上師哀攝受。

願晝吉祥夜吉祥,晝夜六時恆吉祥。
一切時中吉祥者,願諸護法常擁護。

三面八臂如意輪觀音心咒(不空思惟寶光真言)

(图文均来自网络)

三面八臂如意轮根本咒不空思惟寶光真言

ཨོྃ་ཨ་མོ་གྷ་ཙིནྟ་མ་ཎི། བ་ར་ཏ་པདྨེ། ཛྭ་ལ་ཛྭ་ལ་ན་བྷུ་ཙི་ཧཱུྃ།

oṃ amogha cinta maṇi parata padme jvala jvala nabhuci hūṃ
om   阿摩嘎   金达  嘛呢  拔ra达  巴德美 卓拉  卓拉    那不ci    吽
om     不空    如意   宝珠   超越     莲花   光明  光明                   吽

此咒出自《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卷28)所載「不空思惟寶光真言」

秋吉林巴尊者(Choggyur Lingpa)伏藏《大悲如意輪》,其名號略稱「如意輪」,具名「轉如意寶輪」(Yizhin Norbu Khorloe Gyurwa)。

本尊身白色,三面八臂,雙足站立。

四方由文殊、金剛手、地藏、彌勒菩薩圍繞。

主尊心咒與漢傳相同。

心中心咒為觀音一切化相之根本真言「六字大明咒」om mani padme hum。

根本咒卻採漢文《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所載「不空思惟寶光真言」(思惟寶即如意寶)。

雖然形相、真言稍異,但灌頂儀軌明言,此尊與教傳及菩提洲尊者之如意輪觀音相同,毋庸置疑。

蔣貢康楚.羅卓泰耶(Jamgon Kongtrul Lodroe Thaye)寫道:此法無須觀待艱難、長時、辛勞之修持,僅意想本尊身相、念誦明咒,即獲所欲之果。於濁世時,此法於一切觀音菩薩修法中,慈悲尤為迅速強大。

秋吉林巴尊者伏藏正文記載“蓮花生大士金剛語”,指本法:

易行義利完整合,吉祥力速加持大,別無匹敵極稀有,鄔金蓮師吾許諾,王子眷屬記心中,當令普傳全藏區,利生無過於此者,獲一灌頂無惡趣,修則現前究竟樂,故當專一此心要。

並謂本尊心咒:

持誦無間如河流,現前長壽病魔息,一切所想如意成,隨住何地皆吉祥,任誰為伴無怨諍,善行增上智慧明,究竟解脫於聖土,是故蓮花諸咒續,於此奉持作心要。

財裕身閑咒、財衣食三姐妹咒

財裕身閑咒
Om chommele dukha hum phat svaha
om     冲灭咧       度卡    吽      啪    梭哈

此咒出自《密乘法海》白财神咒之一。此咒可得财富充裕、时间充沛、生活悠闲。

財衣食三姐妹咒
Om chom meulini dukha tham svaha
om    冲      谬里尼    度卡   当m    梭哈

此咒出自《密乘法海》尼古玛之財衣食三姐妹咒之一,念诵此咒即得財、衣、食之滋养加持。

此外,若持咒时眼观虛空念诵,亦可对治恐惧、紧张、忧郁,令心情舒坦,轻松自在,開心無憂。

泰戈尔:用生命影响生命

用生命影响生命

泰戈尔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请保持心中的善良,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

请保持你心中的信仰,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借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

请相信自己的力量,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因为相信你,开始相信了自己……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成一束光,

绽放着所有的美好!

消災吉祥神咒

(图文均来自网络)

消災吉祥咒

Namo samanta buddhanam apratihata shasananam.
南摩      沙曼达       布达南      阿pra帝哈达   沙萨那南
皈命        普遍           諸佛           無能勝            教法

Tadyatha
他地呀他
即说咒曰

Om kha kha  khahi  khahi  hum hum
om   咔    咔    咔嘿    咔嘿     吽     吽
om 虛空 虛空 虛空啊 虛空啊  吽    吽

jvala  jvala  prajvala  prajvala  tistha  tistha  strih   strih
卓拉   卓拉   bra卓拉    bra卓拉 帝师他 帝师他 斯德ri  斯德ri
光明   光明   最胜熾盛  最胜熾盛  竖立    竖立    遍及   遍及

sphota  sphota  shantika shriye svaha
斯颇达   斯颇达    尚帝嘎    师ri耶    梭哈
 爆裂        爆裂      息災       吉祥      圓滿

「消災吉祥咒」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出自《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唐代不空三藏大师汉译,由释迦牟尼佛于净居天上所说。

读诵此咒可以消除灾难,带来吉祥。经中说:“若诵此咒一百八遍,灾难即除,吉祥随至”。

此咒名「消災吉祥咒」,又名「大火輪金剛咒」,又名「熾盛光佛頂真言」,又名「熾盛光大威德消災吉祥陀羅尼」,《大正藏》第十九冊頁337中。《大正藏》第十九冊頁344下。或見宋‧遵式撰《熾盛光道場念誦儀》。《大正藏》第四十六冊頁978中。

《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

“尔时释迦牟尼佛在净居天宫。告诸宿曜游空天众九执大天。及二十八宿十二宫神一切圣众。我今说过去娑罗王如来所说。炽盛光大威德陀罗尼除灾难法。

若有国王及诸大臣所居之处及诸国界。或被五星陵逼。罗睺彗孛妖星。照临所属本命宫宿及诸星位。或临帝座于国于家及分野处。陵逼之时。或退或进作诸障难者。但于清净处置立道场。念此陀罗尼一百八遍或一千遍。若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七日。依法修饰坛场。至心受持读诵。一切灾难皆悉消灭不能为害。

若太白火星入于南斗。于国于家及分野处作诸障难者。于一忿怒像前。画彼设都噜形。厉声念此陀罗尼加持。其灾即除移于不顺王命悖逆人身上。受者即说陀罗尼曰

曩谟三满跢(一)没驮喃(上声二)阿钵啰(二合)底(丁逸切三)贺哆舍(四)娑(上声)娜喃(上声五)怛侄他(六)唵(引七)佉佉(八)佉呬(上声)佉呬(九)吽吽(短呼十)入嚩(二合)啰(十一)入嚩啰(十二)钵啰(二合)入嚩(二合)攞(十三)钵啰入嚩 攞(十四)底瑟姹(二合十五)底瑟姹(二合十六)瑟致(二合)哩(十七)瑟致(二合)哩(十八)萨普(二合)吒(十九)萨普(二合)吒(二十)扇底迦(二十一)室哩(二合)曳(二十二)娑嚩(二合)贺(二十三)

此陀罗尼。一切如来同共宣说。若有苾刍苾刍尼族姓男族姓女。受持读诵此陀罗尼者。能成就八万种吉祥事。能除灭八万种不吉祥事。

若有国王大臣及诸眷属一切庶民。或被五星罗睺计都彗孛妖怪恶星。陵逼帝座于国于家及分野处。所属宫宿。灾难竞起。或镇星陵逼。或进或退。及宿世冤家欲相谋害。诸恶横事口舌厌祷咒诅。以为灾难者。令诸众生依法受持。一切灾难悉皆消灭不能为害。变灾为福皆得吉祥。我今说此陀罗尼不可思议功德无比。秘密受持勿妄宣传。

尔时如来告诸四众。若有国界不安灾难并起。请清净众如法建立道场。安置佛像结界护持。香华灯烛随分供养。令诸有情获福无量。其灾即除。

尔时如来说是陀罗尼经已。时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及诸声闻四众游空大天。及诸星辰一切圣众。咸依佛敕顶礼奉持各还本宫。及天龙八部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熾盛光如來

此咒之本尊是「熾盛光佛頂」,又稱「熾盛光如來」,梵名Prajvalosnisah,此尊位於胎藏界曼荼羅釋迦院中的最勝佛頂,因可放出無數熾盛光明而得名。相傳世尊在須彌山頂成道,折伏諸天,而稱金輪佛頂,因可放出無量光明,故云「熾盛光」。

《大聖妙吉祥菩薩說除災教令法輪》言:「熾盛光佛頂,身諸毛孔放大光明。」又言:「熾盛佛相儀,毛孔飛光散,首冠五佛相,二手如釋迦。」

《大妙金剛大甘露軍拏利焰鬘熾盛佛頂經》亦言:「爾時世尊身現作攝一切佛頂輪王之相,手持八幅金輪,處七師子座,身放無量百千光明,彼放火焰頂旋傘蓋,上出現一俱胝佛身放大光明,悉旋轉坐傘蓋中,如是世尊,以印又作八幅金輪,八方八色輪中,現八種花座,持本標幟,各以八殑哦沙俱胝佛身圍繞,各放無量雜寶光焰,還於傘蓋頂上現一俱胝佛,放大光明,一一旋轉。」

熾盛光大威德消災吉祥咒輪圖

宿曜與吉凶

此經中有提到許多災難型態的星象,比如「五星陵逼、羅喉計都彗孛怪惡諸宿」等,所謂「五星陵逼」也稱「五星連珠」,水金火木土五顆星球運行到和地球成一直線,形成水、金星與火、木、土星夾地球即是;古典有記載,此一天象發生時必有大災或政變。而「羅喉計都彗孛怪惡諸宿」,指的是「羅喉、計都、月孛、紫氣」四大凶星。而「宿曜」又稱「星宿」,指的是二十八宿、十二宮和七曜。

二十八宿,並非真有其星,而是將天空依東南西北四方位,劃分成二十八個區塊,每個區塊以一個字代表,如東方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這二十八宿也代表吉凶和分別掌管的事物,有二十八宿吉凶歌訣,另外在太陰曆法也以二十八宿分配在一個月中(農曆中即可見之) ,其各星之吉凶也是擇日的依據。

十二宮,此十二宮應是印度吠陀星象的十二宮,而非西洋占星的黃道十二宮,兩者之型態雖相似,但中心依據不同,理論重心也各異,印度十二宮以各有的職司,更側重於事件的預測;西洋十二宮則較注重個人的性格。

七曜則是日月和水金火木土五星,合起來就是七曜。《宿曜經》言:「夫七曜,日月五星也,其精上曜於天,其神下值於人,所以司善惡而主理吉凶也,其行一日一易,七日一周,周而復始。」意即此七曜對地球和人類會有層級不一的影響力,每日一顆星輪值,日、韓等國就是以此七曜名作為一周每日之稱呼。

中國星象學中的「七政四餘」,其理論基礎和佛典《文殊師利菩薩及諸仙所說吉凶時日善惡宿曜經》(大正藏第二十一冊三八七頁) 極為相似,甚至有人說本就脫胎於《宿曜經》;所謂「七政」就是「七曜」,「四餘」則是「羅喉、計都、月孛、紫氣」四虛星。其論斷方式即以出生年月日為基礎,觀察七政四餘在十二宮的興衰程度,以及二十八宿所躔度數而斷人吉凶。此法相傳為唐朝道士張果老所創,所以又稱「果老星宗」。從年代來推算,取經於《宿曜經》等佛教星象經典的可能性極大。

冯唐:珍惜每一个不舒服和很难受。

摘自《成事心法》冯唐

……

第二个我不去这些“身心灵”课的原因,就是我还认为,在现实中修行还是管用的,所以我还没有一定要到大海边、小树林去修行身心灵。

如何在现实中修行身心灵?

简单地说,珍惜每一个不舒服和很难受。

在每一个不舒服、很难受的时候,跳出自我,把你自己的肉身和灵魂,当成人类的一个,当成另一个他人。你看一看,想一想,观察一下,这货到底怎么了?这个称为“我”的这个东西,他感受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舒服,他为什么很难受?

我们改变不了我们的基因和后天至今为止的原生家庭、境遇、教育、遭遇,但是我们可以从任何一刻开始觉察,觉察什么?觉察“我”这个货到底怎么了。

不要把我舒服当成天经地义,不要把难受当成一个你马上要甩掉的东西。珍惜这些不舒服、难受,不要把自己都当成对的,静静地看看它,说,哎,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觉能生慧,察觉,才能产生智慧,让我们更好的和自己的肉身和灵魂相处,更好的运用自己的肉身和灵魂。

道理只有一个,没有三点,今天只是这一个道理。

墨梅

墨梅
王冕〔元代〕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白话译文

洗砚池边生长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
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是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天地之间。

「默擯」:成熟人格的大智慧!

(图文均来自网络)

默擯

釋迦牟尼佛將入涅槃的時候,阿難尊者問佛陀:

「佛陀住世的時候,兇惡的人有佛陀調伏,佛陀涅槃以後,兇惡的人如何去調伏呢?」

釋迦牟尼佛回答:

「你問我涅槃以後,惡人如何調伏,應『默擯』置之。」

默是「沉默」。
擯是「排除」。

羅翔:

“ 當你厭惡你身邊的人,

你表達厭惡最好的方式不是和他們爭吵,

而是自己勤快點兒,

加把勁,離開他們,

那樣,他們就永遠從你的生活中消失了,

和死了差不多。”

「默擯」是一种大智慧!

默擯的意思是碰到浑身负能量的人,就不要理睬他。无论是親戚、朋友、鄰居,或其他跟我們交往的人,如果跟他纠缠,他更是沒完沒了,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理睬他,远离他。

每个人最终要成就的是人格的真正独立。这种独立意味着尊重他人,同时也尊重自己。你不会侵犯他人的空间,同时也不会让他人侵犯到你的空间。所以,「默擯」是一个成熟人格在必要时做出的最好选择。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你走你的,我走我的,我不干涉你,你也不要来干涉我,万物各自生长,才是生命的常态。

你因为野蛮暴力,最后自食其果,也是你的选择,并不需要救你。因为“后果”本身就是来自生活的启示,你接受了启示,就可以重新开始。你不接受启示,就会有更多的“后果”等着你,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管好你自己,不要急着去度别人。「默擯」有时不失为一种大智慧。因为,生活会慢慢教育他的,要相信整体的巧妙和智慧远远超越个人。正如有句谚语说的:“做好你自己的事,不要插手上帝的事,上帝的事让上帝来做。”

廣欽老和尚:別人與你談論是非,該如何對待

某某師到客堂來,常常一坐就開始論人眾是非,且往往耗去很多時間,今天又是如此。

等某某師走後,廣欽老和尚就對傳某師說:

‘別人來與你談論是非,我們唯唯諾諾就好,

不去參與,則對方自退,

且自己亦不被度走,

別人走錯路,自己不要跟上去。’

杨绛:钱买不到的东西

「文化再高,高不過善良;

容貌再美,美不過良心;

才華再好,好不過品德。」

人這一輩子,最開心的一件事,就是用真誠和善良賺到了陌生人的信任,

久而久之成為朋友。

並且一直信任你、支持你、選擇你,

這是用錢都買不到的人格魅力。

你對我好,我會對你更好,人心換人心,你重我就沉!

別嫌棄一直陪你的人,別陪一直嫌棄你的人。

朝著太陽生長,做一個溫暖的人"。

黃州伏虎和尚

(图文均来自网络)

南宋宰相范成大一生致力於研究老虎,他撰寫的《虎說》里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黃州有個和尚整天口念「阿彌陀佛」,晝夜不絕,只要是他看到的,都稱為「阿彌陀佛」,比如看到姓張的人,就稱「張阿彌陀佛」,看到姓李的人,就稱「李阿彌陀佛」,看到雞,就稱「尖嘴阿彌陀佛」,看到老虎,就稱「大嘴阿彌陀佛」。

一天,這個和尚在山裡遇到一個獵人,那個獵人活捉了一頭大老虎,正要運到城裡去賣。黃州和尚見了,便上前攔住獵人,表示願意給他錢,讓他把老虎放生。獵人說:「一頭活老虎是很值錢的,我冒著生命危險,在山裡蹲了幾個月才捉到了它,如果你出錢讓我放生的話,必須給我三十兩銀子才行。」​可是和尚只有四兩銀子,卻堅持要獵人放生。獵人說:「你一定要我放生也行,你要是能抓著老虎的耳朵,牽著它走三圈,老虎不吃你,我就把老虎給你。」和尚當即答應了,他先上前給老虎「授記」 ,接著,和尚把老虎鬆綁,抓著老虎的耳朵,牽著它走了三圈,老虎乖乖地,毫不發威。

獵人本想為難和尚,讓他知難而退,可見了眼前的景象,卻震撼不已,覺得這和尚有神通,獵人不敢再堅持,馬上就把老虎放了。

這天夜裡,老虎就皈依了,與和尚一起住在黃麻山金剛洞內。黃州和尚伏虎的事傳開後,有個叫盧九德的人經過黃州,慕名去拜訪和尚,他想見見老虎。和尚叫老虎出來,可是老虎只是探出了頭,盧九德想看老虎全身,於是和尚又叫了一次,老虎大吼一聲跳了出來,盧九德一見,心靈深受觸動,也皈依了。

诸天厨神咒

(图文均来自网络)

诸天厨神咒

namo ratna trayaya , jvala maha jvala ,turu maha turu ,
那摩   ra德那 德ra呀呀   卓拉   嘛哈  卓拉,  度如  嘛哈  度如,
礼敬       宝       三          光辉     大    光辉     愉悦    大    愉悦

Hum cisu havisya,  Om  cisu  havisyasu
吽     急速   哈vi夏,  om  急速    哈vi夏苏
吽     生命  供养品 , om  生命  众多供养品   

此咒出自:《清净法身毗卢遮那心地法门成就一切陀罗三种悉地》

是诸菩萨说此偈已。坐而听法。观世音菩萨白言。世尊我为求悉地之人。或在深山旷野之中。持诵咒法。未得成就。乏少粮食。以是义故。令退菩提之心。我今为此等善男子。说诸天厨神咒。即说咒曰。

南牟 喝罗怛那 多罗那夜 阇罗 摩诃阇罗 逗遛 摩诃逗遛 吽 急速 诃尼摄 唵 急速 诃尼摄速

先以净水洗钵。置钵净巾上。复以净灰于巾下。灰上铺巾。含水噀钵。闭目诵咒。一百八遍。心念上妙天厨。于时诸天遣天童。奉送上妙之食。于钵中满。即起顶礼弥勒世尊。次礼观世音菩萨。即当食之。余者散施一切众多生。若人同食不可尽。得此食吃。自然证悉地也。

将此咒咒人间食饮二十一遍。施与饿鬼。鬼得是食。免饿鬼苦。得生弥勒天宫。

若至饥荒之年。以此咒咒人间饮食千八遍遍。可众人食之。令无尽。饥荒之年十五日。白月圆满。烧香仰面。向天视月。诵此咒咒月千八遍。当念言。月光所照众生普得饱足。无饥渴想。十五日午时。咒日亦得。准前发愿。每日常诵此咒千八遍。发愿言。诸天王等。愿以余食。遣诸天神十方界所有饿鬼。普与食之。食已便离彼苦。

若人能于三年。日日不阙作此法者。其利广多矣。舍此身已。得生西方净土。现世生中增益得福。持诸余咒悉得成就。

功德利益

1. 深山旷野,乏少粮食之修法:先以净水洗钵,置钵净巾上,以净灰于巾下,灰上铺巾,含水噀钵,闭目诵咒108遍,心念上妙天厨。于时,诸天遣天童,奉送上妙饮食,于钵中满,即起顶礼弥勒世尊,次礼观世音菩萨,即当食之。余者散施一切众多生。若人同食,不可尽。得此食吃,自然证悉地也。

2. 将此咒咒人间食饮二十一遍。施与饿鬼。鬼得是食。免饿鬼苦。得生弥勒天宫。

3. 若至饥荒之年。以此咒咒人间饮食千八遍遍。可众人食之。令无尽。

4. 饥荒之年十五日。白月圆满。烧香仰面。向天视月。诵此咒咒月千八遍。当念言。月光所照众生普得饱足。无饥渴想。十五日午时。咒日亦得。准前发愿。

5. 每日常诵此咒千八遍。发愿言。诸天王等。愿以余食。遣诸天神十方界所有饿鬼。普与食之。食已便离彼苦。若人能于三年。日日不阙作此法者。其利广多矣。舍此身已。得生西方净土。现世生中增益得福。持诸余咒悉得成就。

尼古拉·特斯拉金句摘录

(图文均来自网络)

摘自《尼古拉特斯拉自传》

尼古拉·特斯拉:

*我只不过是一个被赋予了运动、情感和思想的“宇宙力机器”。

*当天生的爱好发展成为一个强烈的愿望时,一个人会以惊人的速度向着他的目标大跨步地奔去。

*多少人嘲讽我是个空想家,他们都是头脑最愚笨,目光最短浅的蠢才,还是让时间来说话吧!

*我不在乎他们偷了我的想法,我关心的是他们没有自己的。

*当下是他们的,而我致力于研究的未来,是我的。

*我只是个平凡的人,没有什么特殊的能力。宇宙中的任何一小部分都包含整个宇宙的所有信息,在其中藏着的某个神秘数据库保存着宇宙的总体信息,我只是很幸运地可以进入这个数据库去获取信息而已。

*思想在孤身一人、不被搅扰的独处时变的更加敏锐、更加活跃。外界对我们的干扰会使创造性思维变的残缺不全。孤独,就是发明的秘技,心生孤独的时候,就是想法萌芽的时候。

*人类是被一种力量驱赶着的物质,因此,在力学领域里主宰运动的一般法则,也适用于人类。

*人类最重要的进步,依赖于科技发明,而发明创新的终极目的,是完成对物质世界的掌控,驾驭自然的力量,使之符合人类的需求。

*为人类提供永不枯竭的能源。

*如果仇恨可以被转化成电,世界早已轻如鸿毛。

*自科学界开始研究非物质现象的那一天起,在十年内所取得的进展,将会超越人类此前几个世纪所取得的所有成果。

*如果科学界开始研究非物质领域的现象,这一个世纪的进步绝对会更超越过去所有的记录。

*如果你想要通达宇宙本源真理,就要开始思维一切和能量,频率,共振有关。

*电给我疲乏的身躯注入了最宝贵的东西——生命的活力、精神的活力。

*有很多专业技术人员,非常擅长处理自己专业领域方面的问题,但是思想太过迂腐,目光也过于短浅。他们断定,我给世界留下的只有感应电动机,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有实际价值的东西。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而且是极其严重的错误。一个新理念的价值,绝对不能以当时的直接效果作为判断依据。

*我的交流发电与传输系统出现的时机非常合时宜,为长久以来亟待解决的工业发展问题提供了便利。虽然还需要克服相当多的阻力,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但是就像很多发明一样,商业推广已经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这种情况与我发明涡轮机之后的经历十分相似。

成年人应有的清醒

(图文均来自网络)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就是管好自己,不渡他人,克制自己纠正他人的欲望。

很多事情就算你是对的,也无需证明别人是错的。

位置不同,少言为贵。

认知不等,不争不辩。

三观不合,浪费口舌。

面对他人时,管住嘴,不随意评价,才是最高级的修养。

不轻易评价,不随意指点,不过度干涉。

莫渡他人,给他人留空间,也是在给自己留体面。

冯唐:少数人可以看到未来,但多数人不会相信。

冯唐:

少数人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我想跟大家强调的就是有些少数的人,他能在事情还没完全发生之前,非常笃定地判断有些事儿会发生。所谓“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什么意思?就是这些少数人能看到一些未来的可能性,未来的可能性在现在似乎很小,但是这些细微的征兆往往预示了未来的大机会或者大灾难。见微知著,从现在细小的征兆可以看到并判断未来重大的变化,这种能力是不是有人有?是有人有。这种能力是不是有很多人有?不是,这种能力只有很少数人有,并且当他们这么说的时候,周围人往往不信。

大多数人有路径依赖

绝大多数人类是有路径依赖的,是有侥幸心理的,认为即使有征兆,但未来还没来,所以没有任何人可以百分之百确定未来一定是这样。哪怕有人百分之百确定未来是这样,听他的人也不见得百分之百信他。未来还没发生,我还是不想改变,我还是心存侥幸心理。你看很多大灾难发生之前,好多所谓的普通人、所谓的俗人都不认为大灾难一定会发生,都心存侥幸心理,都有路径依赖。我不逃,我不跑,我就在这儿等,谁说大灾难一定来?他说一定来就真的来吗?结果大灾难真的来了。大好事也是一样,有些极少数人判断一件大好事马上会出现,告诉别人,别人也不会信。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虽然少数人可以看到未来,但是多数人不会相信他们。

印光大师:口口谈空,步步行有,自辱自坏而已。

白话演绎:

如今有一帮学佛之人,从不对治自己习气,口口谈空,步步行有,以不执著作掩饰,处处为自己放纵找借口。

又如戏子做戏,苦乐悲欢,做得颇像,究其实质,了无真情,皆假装而已。

此正所谓,以佛法作门面,行为照旧,却号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何修何证。

这就像插酒幌子卖毒药,初则人犹未识,久则谁受彼瞒,只不过自辱自坏而已。

今之学佛人,真者亦多,伪者亦颇不少,彼以佛菩萨之言论,迷惑世人,劫夺财产等招牌。

印光大师原文:

世有学佛之人,了不对治习气,口口谈空,步步行有。如优人作戏,苦乐悲欢,做得颇像,究其实,了无真情,皆假装耳,此正所谓以佛法作门面行为,何能令人景仰。譬如插酒幌子卖毒药,初则人犹未识,久则谁受彼瞒,适足自辱自坏而已。今之学佛人,真者亦多,伪者亦颇不少,彼以佛菩萨之言论,作迷惑世人劫夺财产等招牌。

廣欽老和尚和廣化法師對談記

△看你行持有到那種程度,跟你說一些話:臨終時要無所罣礙才能去(註:法亦應捨,何況非法?)要度眾生也是一個執著、一個罣礙

△師父問:「西方在那裡?」
法師答:「依方位來說,在我們西方,依實相,在我們的心。」

△師父:有佛菩薩、有淨土,是法師講經說法向那些人講的,讓他們有個依靠,但佛經上說,是佛說的,若一日、二日……若七日,若依著做,那佛一定來接引,但如不吃,不睡,不要七日,四、五日就夠了。

法師說:親眼看到觀音菩薩聖相清晰,瓔珞亦清。

師父(笑笑)說:真的嗎?那裡有什麼菩薩?度眾生是要願力去執行,像觀音、普賢等亦是,但臨終應皆捨,若有願力在,則再來度人,功德更為殊勝,願力是放在心上的。

△何為持戒?修行中即是佛菩薩從沒離開我們,都還在,雖示涅槃,不示現,但經、律、論、戒仍在,佛菩薩會教,不要以為沒有人傳就沒有了。

臨終時不要存要見菩薩色相,求來的不見得是正確的,那是不可靠的,要無所求地淨心念佛,從心裏面自然出現的,才是真的。

△要放下這個臭皮囊,心是心,不管這個身子變成圓的或扁的,不要記惦著它。不要說得到什麼,如果有所得那就還不是

△我們這裡(指著心)沒有東西,他們這裡有東西(指在家居士)。現在大家是晚上作夢,白天也夢,像在演電影一樣,一生只是好像比較長而已 — 跟晚上的夢相比。

△(註:師父鼓勵法師實相念佛,不要事相念佛。)

△今天講這些,出家人可以悟到一些,他們(指社會人)就沒有。以前古人只講一句就夠了,今天講很多,等你們回去慢慢領會就能悟到的。

真實意黑嚕嘎和普巴金剛合修心咒

真實意和普巴金剛合修心咒(藏音)

Om  vajra   kili    kilaya sarva bighanen trignen bam hum phat
Om 瓦吉ra  ki力   ki拉亚 萨尔瓦 彼冈涅n   dri涅n    帮m   吽     啪
om  金刚  普巴橛 普巴刺  一切     障碍    杨达金刚  降服   吽     啪

真實意和普巴金剛合修心咒(梵音)

Om  vajra   kili    kilaya sarva vighnān trignen bam hum phat
Om 瓦吉ra  ki力   ki拉亚 萨尔瓦  尾格南   dri涅n    帮m   吽     啪
om  金刚  普巴橛 普巴刺  一切     障碍   杨达金刚 降服   吽     啪

注:藏人发不出v音,所以改为b音,比如:vajra改为banza。

Trignen:钉子,象征你的冥想被牢牢的握住,你的见地和禅定是不可动摇的。它被视为一种原始智慧的单一状态。

Trignen:也指扬达胜乐金刚yangdah heruka ,此咒语象征扬达胜乐金刚不变的智慧心。

真实意嘿噜嘎,又译「清淨嘿嚕嘎」、「扬达嘿噜嘎」 Yangdak Heruka,亦为胜乐金刚(按:新译派的胜乐金刚,与旧译的清净嘿噜嘎同体异名。)

仁珍千寶仁波切:真實意普巴金剛合修灌頂開示

2019年5月30日於香港生命教育中心

蓮師最主要、最殊勝的法門是八大黑嚕嘎。他提到八大黑嚕嘎猶如他的心臟,其法脈的核心就是八大黑嚕嘎,八大黑嚕嘎的精華是真實意黑嚕嘎和普巴金剛,心臟的精華是大圓滿的法門,蓮師是靠這個法門成就。蓮師活在這個世界上很長的時間,他學過無量的法門,親見無量的本尊,並得到加持,蓮師所有本尊中最主要的法門就是真實意黑嚕嘎和普巴金剛這兩個。

蓮師比喻說真實意黑嚕嘎猶如有錢的商人,普巴金剛猶如武藝高強的保鏢。如果要清除障礙需要修持普巴金剛的法門,如果要成就需要修持真實意黑嚕嘎法門,這兩個都要具足。這兩個法門分開修持的很多,但合在一起修持的很少。

這兩位本尊是金剛薩埵的忿怒像。所有諸佛菩薩顯為寂忿尊分為三種:一種是半寂半忿尊,一種是忿怒尊(真實意黑嚕嘎),一種是極忿尊(普巴金剛)。

為什麽諸佛菩薩有那麽多相?是因為眾生有種種煩惱,有種種想法。很多眾生沒辦法溝通,是因為每個眾生都有共同和個別的“我執”。“我執”的點不一樣,眾生的煩惱不同時,諸佛菩薩就顯為不同的相,用無量無邊的法門來度化眾生。無量無邊的法門代表諸佛菩薩的智慧無量、功德無量、能力無量。因為諸佛菩薩不可思議的功德和事業,因此而化現無量無邊的本尊。知道這些道理就了解諸佛菩薩同體,雖然化現不同,但本質是一樣的。

佛教的基本觀念來講,修行道上是“有相”的,達到究竟果位時是“無相”的。修行過程中,我們執著色、聲、香、味、觸,因此諸佛菩薩要化現各種相。最後究竟的果位上面沒有特定的法相,是無相的,有相就不平等,無相清凈的智慧才能顯現平等。因此,看到各種相,不要認為奇怪和覆雜,要知道這是無生法界中自然顯現出來的。

名相的解釋:

金剛乘的很多翻譯沒有統一,這兩位本尊的翻譯有很多種。

真實意黑嚕嘎有翻譯為清凈意黑嚕嘎、真實意黑嚕嘎、班雜黑嚕嘎、扬达黑嚕嘎等等。

普巴金剛是藏文和中文合一的翻譯。普巴是藏文,金剛是中文。普巴的意思是“橛”,有翻譯為金剛橛,橛是法器,是佛教裏面最厲害的法器,也有翻譯為金剛童子、事業橛。

這兩個本尊都是金剛薩埵的化現,合在一起修持時,有時候一個當作對身修持,一個當作自身修持;有時一個當作智慧尊修持,一個當作事業尊來修持。

這次傳的儀軌是合在一起來修持的,其它大部分儀軌都是分開修持的。

法門的來源:

蓮師時代,尼泊爾出現很多天災、人禍、瘟疫,蓮師從印度迎請普巴金剛的法門到尼泊爾降伏這些災難、魔鬼和天龍八部,蓮師自己也證得大手印的果位。尼泊爾揚烈修山洞是蓮師修真實意黑嚕嘎和普巴金剛的地方,那裏之前也有我的上師夏紮仁波的閉關房,現在是寺院,寺院現在也都會修這兩個法門。夏紮仁波切和歷代寧瑪派的高僧大德都在這裏修持過這兩個法門。

蓮師後來也迎請這兩個法門到西藏,他的25位弟子都是修持八大黑嚕嘎獲得成就。八大黑嚕嘎法門有很多不同本尊,弟子中有些修身(文殊身黑嚕嘎),有些修語(蓮花語黑嚕嘎),有些修意(真實意黑嚕嘎),有些修功德(甘露黑嚕嘎),有些修事業(普巴金剛黑嚕嘎),成就的本尊雖然不同,但大部分是修八大黑嚕嘎法門。

凡是蓮師的教法都可歸納在八大黑嚕嘎法門,包括大圓滿。這個法一直延續到現在,藏傳佛教不同傳承都修持過八大黑嚕嘎的法門。真實意黑嚕嘎和普巴金剛是寧瑪派最主要的本尊;薩迦派和噶舉派也很重視,薩迦派是由昆氏家族傳下來的,噶舉派每個傳承裏都有八大黑嚕嘎法門,都是蓮師的傳承傳下來的。

儀軌的特色:

這次傳的真實意黑嚕嘎和普巴金剛是我的二世仁珍才旺諾布的伏藏法。二世有很多著作,我們現在整理出來的有十二本。他伏藏的法門不多,但是每個伏藏法都是精華、口訣,雖然儀軌很簡單,但口訣很完整。不管是八大黑嚕嘎、真實意黑嚕嘎、普巴金剛,還是紅度母、紅財神都是口訣的綜合。

這個儀軌的修持很重要,因為寧瑪派上師、本尊、空行三根本中,上師是加持的根本,金剛乘密續的精華是上師瑜伽法,儀軌中真實意黑嚕嘎就是上師瑜伽,是以上師的方式修持;本尊是成就的根本,儀軌中普巴金剛是以本尊的方式修持;空行是事業的根本,儀軌中有佛母的輪印和咒語,因此,是三根本合在一起的法門。

傳承的特色:

我的二世仁珍才旺諾布是南開寧波“意”的化身,南開寧波是蓮師5大親近弟子之一。八大黑嚕嘎的傳人有九大弟子,九大弟子中也有南開寧波。蓮師的25位心子中代替蓮師給藏王赤松德讚傳法的一個是南開寧波,一個是毗盧遮那大師,他們是蓮師傳人中最主要的兩位。蓮師稱讚毗盧遮那大師如同他一樣,也提到南開寧波大師是他“意”的成就。

南開寧波在印度吽生持明座下接受過真實意黑嚕嘎法門,在蓮師座下接受過真實意黑嚕嘎和普巴金剛法門,他是即生成就的上師,生生世世都弘揚真實意黑嚕嘎。

二世仁珍才旺諾布法門中最多的是金剛薩埵法門,像金剛薩埵五次第、金剛薩埵密成就、金剛薩埵的解釋等等,原因是因為金剛薩埵是真實意黑嚕嘎的寂靜尊,他每一世都和普巴金剛、真實意黑嚕嘎有緣份。不止這個,很多人問夏紮仁波切自己的本尊是誰?夏紮仁波切都會統一回答:“你是蓮師的傳承,你的本尊就是普巴金剛或真實意黑嚕嘎。”因此,凡是和蓮師有緣的,都和普巴金剛和真實意黑嚕嘎有緣。

真實意黑嚕嘎是蓮師遠傳傳下來的最廣大的著作,雖然普巴金剛和八大黑嚕嘎在其它的遠傳裏也有,但蓮師遠傳著作中真實意黑嚕嘎的解釋有二百多頁,其它的遠傳法門解釋只有二三十頁、五十頁。後來寧瑪派介紹八大黑嚕嘎任何一個本尊都是根據蓮師的真實意黑嚕嘎而寫出來的。

因為八大黑嚕嘎有共用的觀想本尊的方法,這在真實意黑嚕嘎裏就有。蓮師其它個別解釋的介紹很多,但共用的很少。因此很多提到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等蓮師是怎麽說的等等,大部分來自兩個法本,一個是真實意黑嚕嘎的廣解,另一個是蓮師和移喜措嘉佛母的問答錄。

很可惜,雖然蓮師的儀軌很多,但很多重要的、代表性的著作和解釋還沒有翻譯成中文,因此很多人不清楚儀軌是什麽意思。如果看過八大黑嚕嘎和真實意黑嚕嘎的廣解,就一目了然。蓮師寫的真實意黑嚕嘎廣解法本不難找,寧瑪派遠傳的全解就有。

現在我們要觀想所傳的法是清凈的,法清凈大家比較容易理解。法是真理,不管如何觀察,它沒有任何缺點,它是圓滿的,它就是真理。我們所有法裏講的空性光明就是真理,有的地方提到緣起性空就是真理,緣起就是光明。不懂這些道理,人有問題時,認為法也有問題。很多人的問題是自己的心不清凈,是“執著”而產生的。每個眾生有共業,共業是共同的業力,共同的業力產生時,所有的人和事都有問題。

我們今天傳的真實意黑嚕嘎和普巴金剛是金剛薩埵金剛語所傳下來的清凈妙法,因此大家不要忘記菩提心,不要忘記金剛乘的五種清凈觀。聽聞佛法要知道如何聽聞,聽聞的方法要了解。聽聞大乘的法門要有自利利他的菩提心;聽聞金剛乘的法門要有清凈觀的基礎和觀念。

因為大家都是在同樣清凈的狀態,你就可以得到清凈的法門加持、清凈的本尊加持和清凈的禪定加持。如果上師和弟子想的都不同,就得不到加持。在觀想的過程中,上師拿什麽法器、穿什麽衣服、戴的什麽帽子,你不懂觀想什麽意思,也沒有什麽關系,你有清凈心和信心就可以得到加持。

阿姜曼:我们应该努力与圣贤、智者交往。

阿姜曼:

人们从过去继承下来的特质有好、坏和中立之分。

他们的潜力取决于他们的特质——即高于、低于或处于同等水平。

有些人已经发展出很高的向善潜力,但如果与愚人交往,他的潜力就会发展成愚人的潜力。

有的人潜力较弱,但与圣人交往,潜力就提高了,也成为圣人了。

有的人交往的朋友不善不恶,不高不低,所以他的潜力就处于平庸的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与圣贤、智者交往,使我们的潜能水平一步一步地越来越高。

南怀瑾:對境可以生心,但必須 …………

南懷瑾先生:

一般人標榜「無念」的觀念,大多都是根據《六祖壇經》上斷章取義而來,以訛傳訛,誤己誤人。其實,六祖對自己所謂「無念」一詞,作過更深一層的解釋,所謂「無者,無妄想;念者,念真如」,並不是說要做到如木頭石塊一樣的什麼心都不動。

還有更好的例子,在《六祖壇經》上記載一則公案。當時,北方有一位臥輪禪師,專門注重對境無心的不動心修持,當然他也有相當功力心得了。所以他作了一首偈子說:

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
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這首偈子,由北方傳到了曹溪南華寺。六祖聽到了,深怕一般學人弄錯了方向,他不能不開口了,因此就說我也有一首偈子:

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菩提恁麼長。

在六祖這首偈語里,很明白地告訴大家,對境可以生心,但必須在紛雜的思慮中始終不離無思無慮的奧妙,那就不妨礙道業了。至於透過千思萬慮如何去認識無思無慮的道體,則是慧悟的關鍵所在了。所以自六祖以下的唐宋禪師們,很多都強調處在流俗鄙事之間,日用應酬、鴉鳴鵲噪,無一而非道場,並非如木石一般的「不動心」才算是修道。

如果在生活中,遇到小人。

(图文均来自网络)

在生活中,遇到小人,
見面還是要打招呼,
但少說不重要的話,
不需主動來往,也不拒絕來往。

不進入,小人的圈子,
也不讓小人,進入你的圈子,
防人之心不可無。

人多行不義,
終究,是會被人看穿的,

不用在意他人背後怎麼看你、說你,
別人的話,是改變不了事實的,
只會攪亂你的心,讓你心神不寧。

能理解你的人,你不需解釋,
不能理解你的人,就讓時間來證明吧,
日久一定見人心。

真正懂你的人,
不會因為空穴來風的話,而否定你,
太在意別人的話,會很累。

所以,做人處事,
要心安理得、無愧於心,
就不用太在意別人的评价了。

人,要對得起良心!
因為「人在做,天在看」,

人要照天理而行,天才會照应你,
多做別人的貴人,不做别人的小人。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清·纳兰性德

残雪凝辉冷画屏,

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某个残雪之夜,纳兰容若独自徘徊,感慨人生孤独惆怅不已,写下此词。最后一句“断肠声里忆平生”更是点睛之笔,短短七字,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冯唐:真知灼见

冯唐:

你要保持学和思之间、人与我之间、外部的信息输入和内部的信息消化之间的平衡。

学和思两手都要抓,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要一直在书本中、环境中、老师身上、做事中学,

边学、边想、边做,然后继续学,

这样才是真知灼见。

一代高僧广钦老和尚

柴夫一炬,弘公三彈

弘一大師前來承天寺後,遂與轉塵上人領數人上山。弘公在洞中左觀右審,表情肅然而讚嘆道:「此種定境,古來大德亦屬少有。」遂在廣欽老和尚前,輕輕彈指三下,眾人隨著轉塵上人一齊步出洞外,朝後山碧霄岩漫步而去。碧霄岩乃廣欽老和尚之法師父——宏仁老和尚住處。宏公與師相約於山中苦修,一在山下洞中參禪,一在山上岩中念佛。大家來到碧霄岩,茶未泡開,師已出定,上山來與弘一大師、轉塵上人、宏仁諸師頂禮請安。

弘一大師謙謹,不肯以長輩自居,亦與師相互回禮。師言:「大師至此,不知有何訓誡?」弘公言:「不敢!不敢!打擾清修,罪過!罪過!」相互寒喧幾句。弘公見事情已有個了結,遂與師言:「這裡沒事,您還是請回吧!」差一點付之一炬的生命,舉世震驚的大定,就這麼簡單幾句就帶過了。弘公恐又干擾廣師修行,遂循後山小路,繞了一圈出山去。古來大德行持,竟都如是簡樸、謙謹,而又周到。

穴居十三載

師自從此番大定後,一路快馬加鞭,極力參究,及至證悟,前後穴居共歷十三個寒暑。一般人不要說在那麼艱辛的荒山上獨處十三年,就是在家裡萬物具備下,一個人獨自地面對自己,孤寂地呆守一個日夜,也都是一件非常惱人的事,何況在舉目無人的山洞中,坐上十三個春秋呢?

單就這份耐得住寂寞的能力,已非我們凡夫俗子所能想象,更甭論自內證驗那難忍能忍、難行能行的心路歷程了。當然,法師自得其樂、法喜自在的證驗世界,也非吾人所能揣知,吾人亦無法與其同享,這是屬於法師苦修的代價。大自然的法則,本來就是平等的,在這裡失去的,必然從別處撿拾回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在修行上,沒有任何便宜可佔,也沒有任何取巧詐偽處,都是步步踏實,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

師悟後,常自思維:若不下山度眾,就如洞穴為石頭所塞,無法進出,洞里再有怎麼了不得的東西,也無法與世人共享,最多不過自給自足,作個自了漢罷了。如此,不但辜負佛恩,亦有違初願。於是,毅然決然,搬開心中這塊大石,信步邁向苦海眾生,為作慈航明燈。此時正是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那年,而師已五十五歲矣!

師回承天寺後,自然引起一陣騷動。大眾中,有以好奇眼光,面對眼前衣衫襤褸的「山頂洞人」;有以懷疑的眼光,看看才不出眾、貌不脫俗的他,如何能有出類拔萃的證悟呢?然而,大部份的同修,都以憐憫、敬佩的眼光,付予較多的關注。看他三衣拼成一衣,還遮得東來猶露西;三餐擠成一餐,尤其有一頓沒一頓的,心中有無限的感慨:修苦行還真不容易呢!

穿衣吃飯

不管寺里大眾以什麼眼光看待,以什麼言語相向,師仍一本忠厚謙謹的態度,和顏悅色地待人,看不出上山前、下山後究有什麼差別。師依然我行我素,白天與大眾分憂解勞,晚上大殿一坐,悠然自得,從外面永遠看不出十三年的洗刷,到底展露出什麼晶瑩的面目來!

楊絳先生:你想想你得有多脆弱啊!

楊絳先生:

如果別人說你兩句,
你就受不了,
被兩句話干擾得吃不好、睡不好,
你想想你得有多脆弱啊!

何必計較呢,
在烏鴉的世界裡,
天鵝也有罪,

思想不在一個高度,尊重就好,
三觀不在一個層次,微笑就好!

發自己的光,不必在意別人的流言蜚語。

不要和重要的人,計較不重要的事,
不要和不重要的人,計較重要的事,

記住,

你的人品是你最好的運氣,
你的心態是你最好的風水。

心態好了,整個環境都會境隨心轉,越來越好;
心態不好,在任何環境裡,都是命運的囚徒。

簡單點,善良點,平和點,努力點,
歲月的驚喜就會更多一點。

生活中所有的不期而遇,
都是我們認真、努力、真誠後的驚喜。

願你能做閃閃發光的自己,
收穫屬於你的驚喜!

紹雲老和尚:虛雲老和尚睡覺打呼嚕。

紹雲老和尚:

一般我們只能看到經書上所記述的,五陰淨了是何等何等的境界。實際上到了真淨現前時,我們還是難以區別啊!我在雲居山跟隨虛雲老和尚的時期,有過一個親身的體會。

老和尚那時已是一百一十八歲了,他在中午休息時,有時也會打昏沉,打呼嚕的。一天,我和一位師傅一起服侍老和尚。那時我們都很年輕,還是小和尚,我們兩個人看見老和尚坐在那裡打呼,睡著了,便說:「老和尚睡了,我們可以把果食瓶裡面的果子拿來吃,放逸放逸啦! 」

於是我們倆便拿著果品到外面邊吃邊玩,以為老和尚不會知道嘛。一會兒老和尚醒後,便喊我們去一一地罵了。我們感到很驚奇,便對他說:「老和尚呀,剛才你在打昏沉又打呼嚕,你怎麼知道我們在拿東西呢?」

他老人家說:「你肚子那裡打幾個妄想我都知道,你拿東西我會不知道嗎?」他就把我們以前打妄想的念頭都一一說出來了,我們都嚇得目瞪口呆。

所以五陰淨了的人,你看他和平常人一樣,實際上他的心是明明瞭了,絲毫的境界都瞞不過了他。

像這樣的事情不止這一次。有時我們也曾問老和尚:「像這樣的境界是證得呢?還是修得呢?」他老人家說:「用功用到妄想一消除,那個真心現前的時候,明明瞭了,了了明明,你所有的五眼六通都能顯現出來,那就是神通妙用,不是求來的,是你個人自性本有的。」

所以老和尚他老人家的境界,我們是沒有辦法去測量的。

那麼參禪的人,如果功夫到了一心不亂,沒有二念的時候,就會出現種種境界。這一陣子裡,我們雲居山禪堂裡面也住了三十多個參禪的師傅。他們有的人也有遇到這種境界的經驗:好像有的在定中能看到過去的種種事情;也有的能在定中看到未來的事情,這要通過以後實驗才知道。這些境界只不過是我們互相閑聊罷了,你們一點都不能去執著。

老和尚在世時,禪堂裡面也有人碰著這些境界,老和尚就批評說: 「一句話頭,如倚天長劍,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不論是好境界、壞境界,一概不能執著,每次當你坐香,那種,境界便會再顯現出來,障礙修行。只要一概不理它,自然無事,不落群邪。」

這就是說參禪的人,若要得到真實的受用和好處,你一定要能不著一切相,不能存有絲毫有為的念頭。你只要把這一句話頭一直參下去,直至開悟為止。總之,無論碰上什麼困難,比如生病或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一概不要理睬,不能被它轉。久而久之,這些境界便會自然消失。那麼你一顆明明瞭了,了了明明的心才會顯現。所以說參禪是最上的法門,不過現在禪宗門下的人太少呀!

Page 13 of 69
1 11 12 13 14 15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