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心咒

1)橘文殊:空性智慧。

Om a ra pa ca na dhih…..
om 阿 ra 巴  佳 那   滴 滴滴滴滴…….

(可以一直滴下去。一口气快速的滴下去,直到气尽为止,可治疗口吃。注意:其中的ca 不是念藏传发音的扎,梵文发音应该是佳。)

2)白文殊:世间和出世间的各种智慧。

Om vakrida namah
om  瓦克ri达    那马

3)语自在文殊:语自在、记忆力,黄色。

Om  vagisvari  mum
om  瓦gi思瓦瑞  蒙m

4)怀爱文殊:怀爱、求妻女、受人敬爱、智慧,黄色 。

Om manjugosha hrih jah
om     曼ju果沙     赫利 佳

5)蓝文殊(深蓝或黑或深绿):辩论智慧。

Om manjushri vajra  tikshna  hara hum phat
om   曼ju师ri   哇吉拉 踢克斯纳  哈ra   吽    啪
om       文殊      金刚      锐利     催伏

6)文殊语狮子:无师自通之智慧、语自在、记忆力、理解力。

Om hrih dhih mame dipam sarasvati manjushri mum hrih prajna vardhani hrih dhih svaha
om  赫ri    帝    妈麦     迪帮  萨ra思瓦滴   曼ju思ri     mu   赫ri pra吉尼牙 瓦尔达尼 赫ri 帝 梭哈

7)黑文殊:除障、去晦、回遮星相及流年不利等,黑色。

Om a ra pa ca na Dhih Hum
om 阿 ra 巴  佳 那    帝     吽

功德利益

文殊菩萨是十方诸佛菩萨的智慧总集,久已成佛。过去世,于无量阿僧祗劫前,为空寂世界“大身如来”,平等世界“龙种上尊王如来”。现在世,为“欢喜藏摩尼宝集如来”,燃灯佛将成佛时,化身妙光菩萨,为燃灯佛说法。未来世,将在无垢世界成佛,号“普现如来”。故文殊菩萨为“诸佛之父”,“三世觉母”。

文殊心咒(Om a ra pa ca na dhih……)威力巨大,不可思议,可消除病苦及身语意之业障,催灭内外密障碍,得世出世间一切智慧,获无尽辩才,速证悉地种智,神足自在,胜愿成就,福智具足,速成无上菩提

《宝鬘经》中说:“念诵文殊菩萨名号及心咒的功德,超胜于念诵千百万亿佛陀的名号。”

《金刚顶瑜伽文殊师利菩萨经》:持诵文殊五字咒 a ra pa ca na的主要功德:

1.罪障消灭,获无尽辩才,所求世间,出世间事悉得成就,令众生智慧成就。

2.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此陀罗尼者,即入如来一切法平等,一切文字亦皆平等,速得成就摩诃般若。才诵一遍,如持一切八万四千修多罗藏

3.若能一心独处闲静,梵书五字轮坛,依法念诵满一月已文殊菩萨即现其身,或于空中演说法要。是时行者得宿命智,辩才无碍,神足自在,胜愿成就,福智具足,速能皆证如来法身。但心信受,经十六生,决成正觉。

4.念诵数满五十万遍。即获无尽辩才。如文殊师利菩萨等无有异。飞腾虚空,所求世间出世间事悉得成就

5.于舍利塔四面。周旋右转书五字陀罗尼。绕塔行道念诵勿令断绝。满五落叉遍。尔时如来及文殊师利执金刚等。于虚空中而现其身仍为说法

6.若人才诵一遍,如诵八万四千十二围陀藏经,若诵两遍,文殊师利普贤随逐,四众围绕加被,是慈无畏护法善神在其人前

7.念诵数满一俱胝。离诸苦恼。满二俱胝遍。五无间等一切罪障永尽无余。三俱胝遍。证悟一切诸三昧门。四俱胝遍获大闻持。五俱胝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8.有恐怖处当须摄心,念诵此咒即得除怖

9.若欲卧时,当诵此咒一百八遍,即得好梦,善知吉凶

10.若人或患疟病,持此咒者,视患疟人面,持诵此咒一千八遍,其患即除

11.若欲入阵,当取牛黄书写此咒带于身上,一切刀仗,弓箭(等)不能为害

12.若入阵时,画文殊师利童子像,安于象马上。当于三军前,先头而行,引诸军众,彼凶愚贼自然退散。画像之法须作童子相貌,乘骑金色孔雀。

13.若有一切众生见画像者,所有四重,五逆等罪悉得消灭,常得面睹文殊圣者童子亲为教授,即得究竟解脱乃至佛果,于其中间不被三界烦恼,痴心相应

14.是故劝念一切有情,行住坐卧当须念咒忆持不忘,时时每诵一百八遍勿令断绝,常得一切众生见者皆来归伏,恶人自当退散

15.若能每日三时念诵各一百八遍,所作称意,所求诸愿悉得随心,一切皆得圆满具足,得大富贵,所游无障,自在恣情受诸快乐

16.设临命终,即得圣者文殊师利童子亲现灵仪,为说大乘深妙法藏,闻法心大欢喜,即得普门三昧。得此三昧已,于烦恼生死当永隔别,即与文殊圣者及大菩萨同为眷属,位阶三地,进修不退。住文殊圣者之位,同得佛智慧,三摩地门

17.若有比丘,比丘尼,善男子,善女人,依法受持,读诵书写修行,现世成就一切吉祥,诸事圆满,寿命长远,众人爱敬,生珍重心

18.命终之后得生天上受乐无量或生王宫处尊重位,受富快乐身无病苦,得宿命智薄贪恚痴,善知因果宝重佛法。虽绍贵位心无憍慢,宿因力强习读大乘,愍念一切心,无胜负心,常利有情。

19.若生于诸人中,贵豪英俊,宣言辩利,人所爱乐,寿命长远,中无灾横,所于求愿,事与心规者,无人违信

20.或于绢素如前画像,满五十万遍亦得成就,或以香泥涂舍利塔,梵写五字旋遶念诵五十万遍,曼殊室利现其人前而为说法,常得诸佛及执金刚菩萨之所护念,一切胜愿皆悉具足。

21.若诵一遍,能除行人一切苦难。若诵两遍,除灭亿劫生死重罪。若诵三遍三昧现前,若诵四遍,总持不忘。若诵五遍,速成无上菩提。

《大宝积经卷文殊师利授记会》:

是时佛告诸菩萨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男子。若有受持百千亿诸佛名号。若复有称文殊师利菩萨名者。福多于彼。何况称于普见佛名(注:文殊师利未来成佛时名为普见)。何以故。彼百千亿那由他佛利益众生。不及文殊师利于一劫中所作饶益。

尔时众中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同声唱言。南无文殊师利童真菩萨。南无普见如来应正等觉。说此语已。八万四千亿那由他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量众生善根成熟。于三乘中得不退转。

文殊师利。又白佛言。我复有愿。如我所见无量无数百千亿那由他诸佛世尊。而彼诸佛所有佛剎功德庄严。如是一切皆令置我一佛剎中。唯除二乘及五浊等。世尊。若我自说佛剎功德种种庄严。过恒沙劫亦不能尽。如我所愿。唯佛能知。佛言。如是文殊师利。如来知见于三世中无有限碍。

尔时众中有诸菩萨。作如是念。文殊师利所得佛剎功德庄严。与阿弥陀佛剎。为等不耶。尔时世尊。知彼菩萨心之所念。即告师子勇猛言。善男子。譬如有人析一毛为百分。以一分毛于大海中取一滴水。此一滴水喻阿弥陀佛剎庄严。彼大海水喻普见如来佛剎庄严。复过于此。何以故。普见如来佛剎庄严不思议故。

文殊菩萨十大愿

节选自《文殊大教王经》卷一

佛告大众诸大菩萨摩诃萨。若有初发意菩萨。及一切四部众善男子善女人等。若发菩提心者。曼殊室利菩萨当有誓言。我有十种诸佛无尽甚深大愿。

所有一切菩萨及一切有情众生。入我愿者则是世尊诸佛之子。亦是我父母。于意云何我有先誓大愿。

依我十种大愿者。先为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属。得令富贵果报圆满。兄友弟恭慈心不杀。听学大乘读诵尊经。转教群品愿至菩提。我亦作师僧子弟和尚阿阇梨同学伴侣。受我法教学我威仪。取我礼节令发胜愿。回向大乘学习菩提渐成佛道。于是我作他作大臣官长理务世俗。一一清正于国忠孝悉共有缘归向菩提。得值三宝令发菩提之心。

云何名为无尽十种甚深大愿。

一者大愿。若有一切众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随缘受化。四空五净之主。八定四禅之主。梵王六欲之主。帝释诸天之主。四天四轮之主。诸神龙王之主。八部鬼神之主。守护佛法之主。伽蓝宫殿之主。四大持世之主。金刚坚牢之主。护国善神之主。大国小国之主。粟散世王之主。统领诸军主。都摄所守主。所有水陆四生胎卵湿化。九类蠢动一切含灵。同生三世愿佛知见。或未闻我名令愿得闻。及闻我名于我法中。令一切有情尽发菩提。回向大乘修无上道。若有众生以法药世医。救疗诸疾。历数算计工巧博弈。世典文笔歌咏赞叹。讲论戏处导以度人。随类同事接引世俗。令发菩提正见正授。共我有缘得入佛道。

二者大愿。若有众生。毁谤于我。嗔恚于我。刑害杀我。是人于我自他。常生怨恨不能得解。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三者大愿。若有众生爱念我身。欲心见我求得于我。于我身上,于他身上。盛行谄曲邪见颠倒。及生净行不净行诸恶不善。愿共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四者大愿。若有众生。轻慢于我疑虑于我。枉压于我诳妄于我。毁谤三宝憎嫉贤良。欺凌一切常生不善。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五者大愿。若有众生。贱我薄我惭我愧我。敬重于我不敬于我。妨我不妨我。用我不用我。取我不取我。求我不求我。要我不要我。从我不从我。见我不见我。悉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六者大愿。若有众生。常生杀命。作屠儿魁脍畋猎渔捕。怨命现前更相杀害。无有断绝世世相报。杀心炽盛不生悔过。卖肉取财自养性命。如此之心者永失人身。不相舍离报对。如是令发菩提之心。若有他人取我财物。我与财物。或施我财物我施财物。所得财物及不得者。于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七者大愿。若有众生。供养我者我供养他者。或我造他造寺舍僧房。伽蓝佛塔禅房兰若独静之处。或我造他造一切功德。及造菩萨诸佛形像。令他布施修立福佑。遍于法界回向一切诸佛菩提。令一切有情同沾此福。及有他人自己朋友同伴师长弟子。修行苦行节身断食。持戒破戒有行无行。和尚阿阇梨教导称说。听受我教我受他教。同行同业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八者大愿。若有众生广造诸罪。堕于地狱无有出期。经无量劫受诸苦恼。从地狱出生于五趣。先作**将命还于前生。负物作驼驴猪狗牛羊象马奴婢仆从。偿他宿债累劫倍命。还他伦盗无有休息。我于五道随形受化。常生同世教化于人。或作贫穷困苦盲聋喑痖最下乞人。于一切众生众中。同类同缘同事同行。同业导引得入佛道。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九者大愿。若有众生。纵恣身心我慢贡高。故于我法中污埿佛法。师长弟子无惭无愧。用僧佛钱菩萨财物。杀生偷盗邪行。妄语绮语恶口两舌。斗乱纵恣贪嗔。不拣良善劫夺他财。拒讳谩人不识善恶。广造十恶一切诸罪。死堕阿鼻入诸地狱。从地狱出轮还六处。入生死海诸趣恶道。愿共有缘同业同道。随缘化变当以救之令得出离。共我有缘发菩提心求无上道。

十者大愿。若有众生当于我法。若我有缘若我无缘。同我大愿则是我身共我无别。行四无量心心等虚空。广度有情无有休歇。愿达菩提登正觉路。大圣曼殊以圣性愿力。不入三界亦不出三界。心如虚空常在如来清净性海真如藏中安住法界。遍在众生心识体性。曼殊室利言。我有大愿以圣性力。加持有情令罪垢消灭。得入菩提诸佛圣果。则是名菩萨十种大愿。

如是曼殊发广大愿已。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雨曼陀罗华遍满虚空。其时大会诸众尽见其华。同时赞叹曼殊大士。圣力自在不可思议不可言说。尔时诸大会众咸皆欢喜信受奉行

文殊菩萨十八大愿

《大圣妙吉祥菩萨秘密八字陀罗尼修行曼荼罗次第仪轨法一卷》(菩提仙 译)

1.我从往昔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劫已来,起如是愿,我以无碍天眼所见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中一切如来,若非是我劝发决定菩提之心,教授教诫令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乃至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于菩提终不应证,而我要当满此所愿,然后乃证无上菩提。

2.我有是愿,以恒河沙等诸佛世界为第一佛刹,无量妙宝间错庄严,若不尔者,我终不证无上菩提。

3.我复有愿。令我刹中有菩提之树。其量正等万大千界。彼树光明遍此佛刹。

4.我复有愿,我坐菩提树已,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涅槃,于其中间不起此座,但以变化遍于十方无量无数诸佛刹土,为诸众生而演说法。

5.我复有愿,令我刹中无女人名,纯菩萨众,离烦恼垢,具净梵行。初生之时,袈裟随体,结跏跌坐,忽然而现。如是菩萨遍满其刹。无有声闻、辟支佛名,惟除如来之所变化,往诣十方,为诸众生说三乘法。

6.我复有愿,如阿弥陀佛刹以法喜为食。而我刹中菩萨初生起食念时,即便百味盈满于钵在右手中。寻作是念:若未供养十方诸佛及施贫穷苦恼众生、饿鬼等类令其饱足,而我决定不应自食。作此念时,得五神通乘空无碍。往于十方无量无数诸佛刹中,以食供养诸佛如来及声闻众。又于贫苦诸众生类亦皆周给,复为说法令离渴爱,于一念顷还至本处。

7.我复有愿,于我刹中诸菩萨等,初生之时所须衣服,于其手中,随意皆出种种衣宝,鲜洁称体应沙门服。便作是念,若未供养十方诸佛,不应自用。于一念中,往诣十方无量佛刹,以此衣宝献诸佛已,还至本处方自受用。

8.我复有愿,我佛刹中诸菩萨众,所得财宝及诸资具,要先分施诸佛声闻,遍供养已然后受用。

9.又我刹中,远离八难及不善法,既无过咎亦无禁戒,无有苦恼诸不悦意。

10.我复有愿,我佛刹中积集无量妙宝所成。复以无量摩尼妙宝,间错庄严。其摩尼宝于十方界,所未曾有甚为难得。如是宝名俱胝岁中说不能尽,随诸菩萨乐见彼刹金为体者,即见为金,乐见银体,即见为银,然于见金未曾损减,乐见颇梨琉璃、马瑙、赤珍珠等无量诸宝,各随所见皆不相碍。如是旃檀香体,阿伽罗香乃至赤旃檀等,各随乐见亦复如是。

11.又彼刹中,以日月摩尼星火等光之所照见,彼诸菩萨皆以自身光明,照于千亿那由他刹。

12.又彼刹中,花开为昼,花合为夜。随诸菩萨所乐时节即皆应之,然无寒暑及老病死。

13.若诸菩萨随其所乐,欲证菩提,即往余刹,于兜率天寿尽降生而证菩提。

14.此佛刹中无有涅槃。

15.百千种乐于虚空中。虽不现相而闻其音,此乐不出顺贪爱声,但出诸波罗蜜佛法僧声,及菩萨藏法门之声,随诸菩萨所解妙法,皆悉得闻。

16.又诸菩萨,若欲见佛,随所诣处,经行坐立,应念即睹,普见如来坐菩提树。

17.若诸菩萨于法有疑,但见彼佛不待解释,疑网皆断解了法义。

18.我复有愿,如我所见无量无数百千亿那由他诸佛世尊,而从诸佛所有佛刹功德庄严,如是一切皆令置我一佛刹位,惟除二乘及五浊等。

白文殊和黄文殊的区别

佛经中说:修持文殊法,可增一切福德、智慧、坚固记忆,令得聪辩,口演八方妙法,了知诸法真实意,消除愚痴、音哑及语业诸障,可令众生团结,遣除违缘障碍

问:修白文殊和黄文殊都能增长智慧,他们之间有何不同?

夏坝仁波切:文殊法门都能增长智慧,但是稍有不同。

白文殊增长的智慧主要是广大的智慧、世俗的智慧,也可以说是俗谛的智慧

第一,修白文殊可以增强记忆力、增长写作能力、增长辩才能力和讲法的能力、增长分析事物的能力,让你得到非常好的智慧

第二,可以令你增长菩提心、大慈大悲心,增长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修行的智慧

第三,白文殊增长智慧的速度比较快。

黄文殊主要是增长甚深的智慧,尤其是万法体性皆空的智慧。如《般若心经》里面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类的般若智慧。修黄文殊是增长究竟智慧最殊胜的。

所以关于增长俗谛方面的智慧,修白文殊更快一些;关于增长真谛、了达胜义谛方面的智慧,修黄文殊更快一些。区别就是如此而已。

JT叔叔《庄子基本功》读书笔记(二)

文章来自网络

32. 决定身体好坏的“气”,是归潜在意识管的。身体是潜在意识和表面意识沟通的介面之一。

33. 梦是潜在意识和表面意识沟通的介面。潜在意识对表面意识的喊话,透过重重介面,在梦里是一些象征物。

34. 病是潜在意识和表面意识沟通的介面。每一种疾病,病痛,都是潜在意识寄给我的情书。潜在意识跟你讲话,你头脑听不到,它只好到梦里讲,梦里你不懂,它只好让你身体产生变异的细胞,感染病毒,让你停下来想想,你究竟是要做什么。病,只是这样的东西,尤其是重大绝症之类的。

35. 一个太太得了乳腺癌十四年,她的真心话是,这个癌症帮她逃离老公跟婆婆。

36. 没有什么疾病,没有什么治疗,如果你能听懂你的病,没有治疗这回事,病不是坏东西,病是非常神圣善意的事。

37. 所以,治病要谨慎,不见的要把病人治好,治好了他说不定出门会给汽车撞死—潜在意识觉得情书被忽略,游戏不好玩,直接下线不玩了,于是表面意识和肉体一起挂掉了。

38. 当你练《庄子》的时候,练到一定的阶段,你就得到内功这种附属品,你知道经络了。生病了,反省一下情致问题,经络就通了。甚至,想一下药物的名称和样子,病就好了。练丧我法的人,不用练拉筋,气功,导引,打坐,一样会有效,什么都能练出来。所以,上天爱小人,小人有好报,专心做小人,该来的都会来。

39. 如何当小人?拆掉你所有的道德观。这是道家最难练的一块,要做好跟所有人翻脸的准备,做好换掉身边所有朋友的准备。不爱的事情就不做,做自己爱的事,会很开心,然后还有人给你钱,于是幸福感爆发。

40. 当我(JT)要发善念,用中医来救度人的时候,动了几下那种念头,我2010年病的快要死掉了—被大宇宙电呐。

41. 我(JT)人生的唯一一次顿悟,是在倪海厦老师的针灸班,金城武也在上课,他怎么看都美,美到极点,于是从此衣服随便穿,澡随便洗,再怎么拼,也不是金城武的对手。看到金城武,就知道什么是看开,放下,不执着。

42. 人最好不要有情绪。情绪是不承认事实或者看不到事实的信念造成的。人在承认事实的时候是没有情绪的。一个人要能平静,心定,最要紧的是让自己的心能提升到愿意承认事实,越承认事实,越平静。不要有“我相信”,“我认为”,“我应该”,“你应该”。真人是无情之人,没有情绪,只有各种事实。

43.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知道对方是不会受你影响的”。(说直白一点,也就是你只能选择接受和不接受一个人,而不是试图把他改造成你想要的样子,很多婚姻家庭友谊等等的悲剧都是这里来的。)

44. 八证道的正见,就是承认事实。

45. 亚当和夏娃,人类罪恶的起源,是在于羞耻心的主导化,而不是后世所说的七宗罪,他俩在吃果子之前,天天应该也是好吃懒惰也有性行为,也没挨骂吧。

46. 耶稣的教导很有趣,他用力洗刷旧约时代留下来的“你有罪,上帝讨厌你”的信念群,甚至倡导了受洗来强调这件事,不要用罪的意识去审判人,妓女也可以是好人,结果被同代人钉死了。

47. 好吧,现在终于开讲 丧我神功了。

48. 丧我神功:

48.1. 人的一切情绪,是因为人不愿接受真相而产生的;

48.2. 人如果不接受宇宙的普遍性真相,大概大宇宙会降一个雷打你一下,你就体会到你有情绪,这就是遁天之刑,遁,逃跑的意思,你想逃开真相,就会被情绪惩罚。

48.3 如何解决遁天之刑?庖丁解牛功。如果你的刀卡住了,一定是你下刀的位置不对。情绪卡住了,就是互动不对。于是要想想看,到底是哪里卡住了,对不起,我搞错了,我没看到的事实是什么。

48.4 永远挥出最佳一刀,出错就问事实是什么,慢慢练,于是什么事都搞得定,而且感知力和表现力很高。

49.《庄子》,道在烂泥巴,道在蚂蚁里,道在马桶里,道在大便跟尿里。“每下愈况”,越往低处找,越能看到真相。买猪肉,看猪最瘦的地方有没有肉,而不是看最肥的地方有没有肉。所以,修道在最低级的地方最好完成,我在生活中,跟同学,朋友,家人的互动,有没有起情绪,有没有做了多余的事而挫败。所有的修道是在这些最低级的地方完成的。做一个诚实的小人,不起情绪,尊重身边每个人,就是非常完美的修道。

50. 环中法解决矛盾冲突,魔魔相消成就神。矛盾和纠结,是彼此没有看到完整的真相,但又看到对方没看到的真相,只要让他们合一起来就自己消掉了。“把劣徒甩掉”和“把劣徒抓过来痛骂”互咬,过一两个小时,都碎掉了,于是成为另外一种更高的声音,“诚实做自己,对自己和对别人,当事情清楚得不得了的时候,你和他们根本不想彼此接近。”冲虚,也就是冲和,冲击而得到调和,力量绵长无穷。

51. 丧我神功,环中法,气听法,如果没有练成,练内功必然会走火入魔。不会冲和,必然出问题,很可能成精神病。

52. 气听,听身体感的话,也就是表面意识向潜在意识头像,由潜在意识接管,形成“彼岸主导”的技术。(道家以女性为贵。理性越少,直觉越好。动物好过人类,女人好过男人,所以道家认为女性高过男性,有趣啊。)

53. 到了大周天阶段,几乎全由潜在意识接管身体。表面意识想杠一杠,会出问题的。左脑对本能冲动不理会,但右脑潜在意识信息越来越多,也是人会变成左脸和右脸不一样,好像是两个人的感觉。(枯容大师的半枯半容躺枪了哈)

54. 在出阳神的大药阶段,会出来魔考,其实也就是表面意识的我执被潜在意识吓到分解了,分解成毒蛇猛攻潜在意识。如果没受过环中训练,搞不好要左右脑连接断裂,变成精神分裂。

55. 想辨认出“我执”很容易,“我执”的标签就是“我想说服别人相信我”的冲动,庄子称之为“辩”,辩论的行为,就是“是非”。

56. 在道家看,愈是偏离事实的念波,愈是有“想说服别人的欲望”,在宗教界也就是“传教”冲动。

57. 每次和别人互动,如果产生了“想要说服别人相信我”的时候,就要知道这是我执,最要紧的行为要停下来,辩下去,就输给我执了。

58. 如果你总是被误解,被冤枉,不需要辩解,十有八九是,这个人留不得,跟他分开。

59. 道家的“全真”是内在的描述,向外的描述,就是佛家的如来,另一个定义是全见者,能感知一切,历历分明,完全没有一点点搞错。(如来十号,有一个就是正遍知,正确地全知道全见到)

60. 自我觉察力不够的人,更需要去分析理解自己恶念的来源,先学会拥抱自己的黑暗面,找出恶念背后真正的渴望。

61.《庄子》第四篇《人世间》中阶训练“支离其德”,它的具体练法,真的就是“硬得做到不要受罪恶感支配”这一件事。这个连法,如果练的好,效能往往大到叫人喜出望外的。最明显的是“家人之间”,“爸爸妈妈对你这么好,你怎么可以不听我们的话,让我们伤心呢?”训练方式就是,找出让自己对家人有罪恶感的事情,多做几次。比如,一般人认为的不孝的事情多做几次。做上几个月,父母就不再嚣张跋扈,自以为是了。这种事情,劝父母是没用的,念没用,怎么都没有,支离其德最有用。这样搞完之后,他们自己学会找乐子,不再动不动伸手让别人去爱他们。

62. 全真之心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把不实的念波去除干净,对潜在意识的自我还不能完全理解,能隐约读取到一点点;第二个阶段,表面意识的全真之心很接近潜在意识了,可以跟潜在意识一起出去,出阳神;第三个阶段,表面意识融入到潜在意识,活在永恒的当下这一刹那,也就是《庄子》说的逍遥。

63.《庄子》的几个路数:《大宗师》的撄宁诀是最接近禅宗的,《齐物论》的丧我法最接近佛法八正道,也最接近耶稣基督,是止水心法,《人世间》的心斋气听法和内功学最有共鸣,《人世间》的“支离其德”是明镜心法。《渔父》的代偿反应破除法,把人救到一定的水平,再练丧我法。《德充符》的可爱心法,是房中术学派,瑜伽派不能缺少的主轴心法。

64. 练成《庄子》,会有一些很有趣的功能出现,你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做一些事情,但做了之后,恰好会有一个好的结果给你。你要放开头脑,大宇宙会给你各种巧合,比你自己绞尽脑汁做的更好更轻松。诚实做自己,上帝会赏你饭吃,上帝给的饭,比社会给的饭要好太太太多。

后注:

补充一下,“真小人”,在台湾和大陆有所不同的。我们以为的真小人,基本上是坑蒙拐骗杀人放火金腰带,这些实际上已经是魔头境界。真小人其实是“自私”,这是常态吧,大部分人其实倒是蛮“真小人”的,不用修,已经是了。而台湾,出于种种原因,是“过多地为他人考虑”,太有“礼节”,因为有礼节,而导致“假人”,所以要先学做“真小人”,然后再学“真人” 。

黄念祖:不要忙,久修遲悟是好事。

特別的根器不用薰習就解決問題,我們不行,就得慢慢薰習。要知道“潛移默化”。

夏老師說“根身器界潛轉換”。心中應十分清淨不要有什麼“迷”和“悟”。為什麼要“悟”,就因為你“迷”。不迷還有什麼悟,所以說起點要高。為什麼大家修持不得力,就因為起點太低,“情存一念悟,寧越昔時迷”。

夏老師不僅是現在僅有的大德而且是幾百年才出現的一位的大德。過去修行的人每天聽講、打坐都是這一件事,但就是在極盛時期也不是每個廟裡都有一個開悟的人。整天就是這一件事,尚且如此,現在的人每天的事要有好幾個頭,因此不能希望馬上就能開悟,欲速則不達,想的太多了,還要走向反面。

修行人最忌“心外求法”。過去有人讀《阿彌陀經》讀到“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就這么信、就這么念。有人批評這是“心外求法”,所以說《無量壽經》功德很大,經中說“彼佛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正信很重要,截流大師在《勸發正信文》中提到正信要比不正信的功德超出不止多少萬倍,信要堅固,但更重要的是要正。

要親近善知識。首先,所親近者得是善知識,要“親近”,所以很多成功的人是當侍者的,成天在師父旁邊,這就了解到一些旁人不知道的情況。佛果就是五祖的侍者,佛果就是在師父與別人的問答中起了疑情之後大徹大悟。

佛說的都正確、都對,但是有個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這就要分別出哪些是了義、哪些是不了義的,再進一步又是法法皆圓,這裡面有好多層次,先是要看出分別,要剝筍皮,這就有的剝了。

不要忙,久修遲悟是好事。我就是開悟稍早了些,幸而以後一直受挫折,不然開悟之後就受人恭敬稱讚,這樣就毀了。古時有人出生後就能答出前生三個轉語,前生開悟仍不忘,之後由於受人恭敬還是毀了。

“情存一念悟,寧越昔時迷”是對自以為開悟的人說的,有個“悟”在那和“迷”有什麼不同。《圓覺經》有四見,人見、我見、眾生見、壽者見,有個“悟”就落在“四見”之中了。

於1988年7月19日

克里希那穆提日记(19)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1973年10月4日

男孩小时候,他常常会独自一人坐在池塘边的一棵大树下,池塘里盛开着荷花,粉红色的,散发着浓郁的花香。在那棵大树的遮荫处,他可看见那条细细的青色的蛇和变色龙,还有青蛙和水蛇。他的弟弟和其他人,会带他回家。[克里希那穆提在描述自己的童年。]树下是块令人愉悦的好地方,面对着河水和池塘。那里似乎空间很开阔,而在这个空间里,那棵树却在营造着自己的空间。万物皆依赖空间。那些停在电报线上的鸟儿,在那个安静的夜晚如此间距般地歇息在那,为天空营造着空间。

兄弟俩会和家里的其他人一起坐在挂有画像的房间里,用梵文颂经,唱吟过后房内便寂静下来,这是夜晚打坐时的情景。弟弟会先入睡,只有当次日其他人起床离开屋子时,他才会翻过身醒来。房间并不大,墙上挂满了图片和圣像。在寺庙或教堂狭小的空间里,人给予空间不同形态的变化。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在清真寺里,空间是用优美的文字线条构成的。爱需要很大的空间。

那个池塘会有蛇的光顾,偶尔也会有人到来;有石阶通往生长荷花的池塘。思想营造的空间是可以衡量的,所以非常有限,文化和宗教都是思想的产物。但是充满思想的心是由思想所构造,它的意识是思想的结构,它的空间非常的小。但是这种空间是时间的变化,从这里到那里,从它的中心向着意识的外部轮廓,不管是窄的还是扩大的。从这个中心出发为其营造的空间,是它自己的牢笼。它的关系来源于这个狭窄的空间,但一定是可生活的空间,那个心否定生活空间。生活在这么狭小的中心就会带来倾轧,痛苦和悲愁,因此它不适合生活。

空间,你和树之间的距离,是文字和知识的表达,它是时间。时间是观察者他自己制造的他与树,他与本然之间的距离。没有观察者,距离就不存在。对树,对其它东西或对公式的认识,是思想的行动,意在为了保护和安全。距离是从一点到另一点,而要到达那一点,时间是必须的。距离只存在于有方向的地方,无论是内在的或是外在的。观察者制造了一个分离,即他自己和本然之间的一种距离;由此产生了冲突和悲愁。本然的转换只有在观察者和被观察之间没有分离,没有时间时才会发生。爱没有距离。

弟弟的去世,已没有了悲愁所带来的各方面波动。这种无波动就是时间的终止。河流从山谷及绿荫中而来,带着咆哮流向大海和远处无尽的地平线。人活在带有抽屉的箱子里,虽然很大,但却没有空间,他们充满暴力,好斗和危害,他们互相分离和破坏。河流就是大地,大地就是河流,没有了对方彼此就无法存在。

文字无法终止,但交流即是有文字的和非文字的。用文字倾听的是一回事,不用文字倾听是另一回事,前者是不相关的,是表面的,导致不行动;后者不是片面的行动,它是善的花开。文字早已垒起了美丽的墙但没有空间。回忆,空想,会乐极生悲,而爱不是喜乐。

那天早晨,那条长长细细的青蛇;它相当敏锐几乎埋没在绿叶丛中,他会呆在那,一动不动,等待和观察。变色龙露出庞大的头来,不时地变化着颜色。

罗摩克里希那:昆达利尼和脉轮

摘自《室利 罗摩克里希那言行录》

It was dusk and the lamps were lighted. Sri Ramakrishna saluted the Divine Mother with folded hands and sat quietly absorbed in meditation. Then he began to chant the names of God in his sweet voice: “Govinda! Govinda! Satchidananda! Hari! Hari!” Every word he uttered showered nectar on the ears of the devotees.
黄昏到了,灯也亮了。室利罗摩克里希纳双手合十地向神圣母亲顶礼,静静地坐着,专心一意地冥想。然后他开始用甜美的声音唱着神的圣名:“哥文达!哥文达!萨特旦安达!哈瑞!哈瑞!”他发出的每个声音都像大量的甘露似的,喷酒到奉献者的耳里。
Ramlal sang in praise of Kāli, the Divine Mother:
罗姆拉尔唱着神圣母亲卡利的歌:

Thy name, I have heard, O Consort of Śiva, is the destroyer of our fear,
湿婆的配偶,我听过你的名字,是我们的恐惧破坏者,
And so on Thee I cast my burden: Save me! Save me, O kindly Mother!
因为你我放下了重担:仁慈的母亲,救救我!救救我!
Out of Thy womb the world is born, and Thou it is that dost pervade it.
世界从你的子宫诞生,你又把它遍及所有。
Art Thou Kāli? Art Thou Radha? Who can ever rightly say?
你是卡利?你是罗陀?谁能正确地称呼你?
Mother, in every living creature Thou dost have Thy dwelling place;
母亲,每种生命里面都拥有你的富所;
As Kundalini Thou dost live in the lotus of the Muladhara.
作为昆达里尼的你就住在海底轮的莲花里,
Above it lies the Svadhisthana, where the four-petalled lotus blooms;
上面的是生殖轮,四瓣莲花在含苞怒放;
There also Thou dost make Thy home, O mystic power of Kundalini,
昆达里尼的神秘力量,你也在那里安置了家园,
In the four petals of that flower, and in Vajrasana’s six petals
在这朵四瓣莲花里,在金刚座的六片花瓣里。
At the navel is Manipura, the blue ten-petalled lotus flower;
肚脐中央的是脐轮,蓝色的十瓣莲花在绽放;
Through the pathway of Sushumna, Thou dost ascend and enter there.
你通过中脉的路径而提升,并且进入那里去。
O Lady of the lotuses, in lotus blossoms Thou dost dwell!
莲花的女神,你住在盛开的莲花里面!
Beyond them lies the Lake of Nectar, in the region of the heart,
它们之上的是甘露湖,位于心轮附近,
Where the twelve-petalled lotus flower enchants the eye with scarlet flame.
十二瓣的莲花在此用鲜红的火焰来迷惑双眼。
When Thou dost open it, O Mother, touching it with Thy Lotus Feet,
母亲,你用你的莲足触摸它,把它打开,
The age-long darkness of the heart instantly scatters at Thy sight.
内心持续的黑暗一看见了你便立即消散。
Above, in the throat, is the sixteen-petalled lotus flower, of smoky hue;
上面喉轮的是十六瓣莲花,散发出烟雾状的色彩;
Within the petals of this flower there lies concealed a subtle space,
这朵莲花的花瓣内隐藏着一个微妙的空间,
Transcending which, one sees at length the universe in Space dissolve.
越过它,便可看见宇宙最后在此空间上溶解了。
And higher yet, between the eyebrows, blossoms the lotus of two petals,
更高处是两眼间的顶轮,绽放着两片花瓣的莲花,
Where the mind of man remains a prisoner and past controlling;
人类的心智仍然被囚禁在那里,它在越过束缚;
From this flower the mind desires to watch the sportive play of life.
头脑渴望从这朵花上观看生命的游戏。
Highest of all, within the head, the soul-enthralling centre is,
高之至高的是头上的顶轮,是灵魂迷人的集中地,
Where shines the thousand-petalled lotus, Mahadeva’s dwelling place.
这是摩诃提婆(大天神)的所有地,千辩莲花在闪闪发光,
Having ascended to His throne, O Spouse of Śiva, sit beside Him!
湿婆的配偶,提升到他的宝座上,坐在他的旁边!
Thou art the Primal Power, O Mother! She whose senses are controlled;
母亲!你是原初能量,她的感官受到了制约;
The yogis meditate on Thee as Uma, great Himalaya’s daughter.
瑜伽士把你作为伟大的喜马拉雅的女儿乌玛来冥想。
Thou who art the Power of Śiva! Put to death my ceaseless cravings;
你是湿婆的力量!摧毁了我永不停息的渴望;
Grant that I never fall again into the ocean of this world.
准予我不会再次陷入这个世界的海洋里。
Mother, Thou art the Primal Power, Thou the five cosmic principles;
母亲,你是原初能量,你是五种宇宙法则;
Who can ever hope to know Thee, who art beyond all principles?
你超越了所有的法则,谁能完全地明白你?
Only for Thy bhaktas’ sake dost Thou assume Thy various forms;
为了虔诚信徒的缘故,你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相;
But when Thy devotee’s five senses merge in the five elements,
母亲,你的奉献者的五种感官融入五种元素的时候,
Mother, it is Thyself alone that he beholds as formless Truth.
奉献者会把独一无二的你视作无形无相的真理。

As Ramlal sang the lines:
罗姆拉尔唱这几句:

Above, in the throat, is the sixteen-petalled lotus flower, of smoky hue;
上面喉轮的是十六瓣莲花,散发出烟雾状的色彩;
Within the petals of this flower there lies concealed a subtle space,
这朵莲花的花瓣内隐藏着一个微妙的空间,
Transcending which, one sees at length the universe in Space dissolve,
越过它,便可看见宇宙最后在此空间上溶解了。
The Master said to M.: “Listen. This is known as the vision of Satchidananda, the Formless Brahman. The Kundalini, rising above the Visuddha chakra, enables one to see everything as Ākāśa.”
师父对M说:“听着,这也被认为是萨特旦安达——无形的梵天的异像。昆达里尼提升到喉轮之上,能够使人像阿克夏那样看见每件事物。”
M: “Yes, sir.”
M:“是的,先生。”
MASTER: “One attains the Absolute by going beyond the universe and its created beings conjured up by maya. By passing beyond the Nada one goes into samādhi. By repeating ‘Om’ one goes beyond the Nada and attains samādhi.”
师父:“越过了这个宇宙和它的幻像下的创造物,就可以到达绝对本体那里去;越过纳达(Nada)就可以进入三摩地。通过重复‘OM’音就可以越过纳达和进入三摩地。”

文殊的慈悲

魔王摩羅問佛陀:

如果一個人重複念誦我的名號,不會為他們帶來利益或傷害,

但如果他們念誦文殊師利的名號,

即使只念誦一次,就能夠紓解他們的痛苦。為什麼?」

佛陀回答:

「那種力量來自文殊師利等偉大菩薩所生起的慈悲。」

JT叔叔《庄子基本功》读书笔记(一)

文章来自网络

注:一直以来,我很奇怪为何道家之祖早期并没有内丹术,金丹术,法术的传承,这些似乎都是后来慢慢创造出来的。如果真有,老子,庄子为什么不告诉大家呢?原来,真正的秘密其实不是这些,这些反是次要的。JT的《庄子基本功》把这些东西解释清楚了。这么多年来,我没见到有第二个人能把《庄子》一书讲的如此深刻…

JT应厚朴学堂徐文兵邀请去北京讲课。《庄子基本功》是最重要的一次课程。

《庄子基本功》在http://www.pubu.com.tw出版电子书,可以在线看,非常精彩。推荐大家去买一下,新台币120块,折合人民币30块,以国内看有点贵,但真的物超所值。

1. JT在台北教《庄子》,内七篇肯定是要讲的,齐物论这一篇要讲七个月。

2.《庄子》里的一两句话,需要修炼十年八年。听课这件事对练道家心法没什么意义,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听出来的。

3. JT对《庄子》的研读,是一个字一个字考据古代注解家对它的训诂,然后拼凑出整体的感悟。庄子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

4.《庄子》是密码之书,读懂一点点,然后练出来,它才会让你再多看一点点。如果只看不练,绝对看不到下一个秘密。

5. 于是后代的修炼之书都以密码的方式写。某教授破解密码,找孙不二和她先生的家书私信,才知道“灵峰宝塔”是鼻子。

6.《庄子》的每个故事是一个“象征符号”。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免于政治斗争和后行人篡改。(《庄子》毫无疑问是庄子本人写的,自古以来只有一个版本,而《道德经》的版本太多了,一叹!篡改原书是大罪过,万万不可以做。)

7. 古道家的规矩,六合之外,存而不论,无形的世界,不大去说它的。

8. 道家的基本要求,是科学正确,也就是不知为不知。最基本的事情,是认识什么叫“不知道”。一定不能讲“你要相信上帝,你要相信佛”,“信”字是不能讲的,你没体验过的事情,你就是不知道。道家的希望是,因为我知道我认识上帝,我认识佛,我才会踏上内心之旅的追寻渴望。

9. 如果你“明知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你“以为自己知道了”,你无法再学了。至于天外有天,轮回,转世这些,古道家不讲。这些道家和佛家的不同之处。

10. 道家不让你“相信”,它让你做“实验”,告诉你方法,你做做看,看看会不会有效果。道家以这种方式探索“天”,也就是大宇宙,也就是“上帝”。

11. 道家的修炼只有一个目标,让你觉得活着舒服,幸福,爽。

12. 道家的真人是这样的:有一个人,天生喜欢煮面条,他就在巷口摆个面摊煮面卖,天天很爽,他这种愉悦的气场影响了方圆五六个巷子,于是这些巷子妇女更年期不潮热,小孩子也开智慧,“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普渡众生,是靠气场,不是靠在台上讲道。

13. 下面讲《庄子》最低阶的第一课。

14.《庄子》说的人生的意义,是以你所知道的自己,去长养你所不知道的自己,“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这里有两个东西,你所知道的自己,你所不知道的自己。“你所知道的自己”象征物就是蛇,地上的小爬虫,“你所不知道的自己”象征物是龙,天上飞的大物。我们知道到的自己很小,我们不知道的自己很大。

15. 我们能感觉到的自己,是表面意识,我们感觉不到的自己,是潜在意识。前者在丹道叫识神,后者在丹道叫元神。这个“潜在意识”不是心理学上的“潜意识”,是龙,潜意识比较狭隘。所谓”长养”,我们的表面意识是从潜在意识分出来的能量,我们要怎么活,让表面意识和潜在意识都有好处,是赚钱的,才有意思。长养,就是提升感知力和表现力,让内心的能量充实。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16. 你什么时候是上帝心中的乖宝宝?就是你感觉到自己变的幸福的时候。你心中的幸福感,你对世界的谢意,就是你心中的上帝。也只不过是如此而已。

17. 上帝心中的乖宝宝,在凡人的心目中叫“小人”,因为“小人”只关心自己的幸福,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只关心自己这颗心的感受。

18. 上帝心中的坏孩子,在凡人的心目中叫“君子”,君子想,“我要怎么做,大家才会觉得是正确的,我才不辜负道德对我的期望?”忘记幸福是第一位的,忘记照顾自己心中的上帝,而变成大宇宙的弃婴。

19. “潜在意识”,就是道家的“真”。修真之路:潜在意识逐步投到表面意识来,让我们活的越来越幸福,知道真正的灵魂想要我怎样。

20. 当“表面意识”认识到了“潜在意识”,两者相识的那一天,庄子称之为“逍遥”,你将以灵魂人的方式过日子,而不是肉体人。灵魂人知道一切,轮回,前世,大宇宙,上帝,三千大欠世界…

21. 心经里的观自在,如果按照梵文直译,是“观三世”。

22. 凡是你遇到的有形的事情,都是你的内在能量制造出来的。烂花生的事,嫁人的事,找工作的事,等等。在心经的世界观里,没有任何人是这是物质世界的受害者,你的痛苦和难过,是你心里本有这个能量结构,你把它释放和投射出来而已。在真正存在本质的层面,你是神。

23. 道家最高心灵境界,叫龙蛇混杂。潜在意识和表面意识融合啦。龙蛇混杂后来完全没有这个意思了。活人的意识,是表面意识。潜在意识,是死人之心。所以,最高境界的人也就是活死人。“终南山后,活死人墓”,王重阳盖的。

24. 道家第二高心灵境界,叫槁木死灰。肉体的生命力跟灵魂出去玩了,肉体剩下来形如槁木。要练成这种功夫,必须练“丧我”神功。

25. 这段话很重要,是关于丧我神功的练法的。(注:看起来有点象任我行的吸星大法)我们的表面意识里,有很多病毒式的程序,由很多的“我应该”,“你应该”,也就是观念信念所构成的指令。这些指令形成某种制约,控制我们想事情的方式,决定了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和情绪,主导我们的选择。它们让我们觉得自己是一个有是非之心,有人格,有道德,有原则,有操守的人。有些人,他们的真正渴望被这些指令挡住了,听不到内心的渴望,听不到潜在意识的呼唤,失去了感受它的能力,于是失去了“真”,灵魂萎缩了。

26. 快乐是很主观的。所有客观世界所认为的“正确的幸福之路”都是扯的,放到每个人身上主观感受都不一样。情感无法勉强,不喜欢的就是不喜欢,无论它有多“应该”。

27. 丧我神功,就是把表面意识里,自认为是正确的活法,自认为人应该怎样的观念,一点点拆掉。拆干净了,能“丧我”,灵魂就能轻松走出肉身。

28. 如何修成“真人”,先练“真小人”,真小人练成了,再放大,就变成“真人”了。真小人完全不顾别人需要什么,只管自己要什么,尽管不完美,但重点在于“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从养生的角度讲,养生最最最最重要的一条,头一条,就是你做的事情,你的生活方式,你周围的人,都是你喜欢的,天天觉得很爽很开心。有了这个,才有健康,没有这个,吃什么药都没用,练什么功都没用。(有些人你看到就烦,见到就不爽,离开他/她们,即使他/她们是你的老公老婆爹妈儿女。有些工作你想到就头疼,再不想做,马上辞职,多待一秒都是浪费。)

29. 现在修炼界最大的问题是将“修炼的结果”等同于“修炼的方法”。

30. 比如说“慈悲”。佛教称之为“慈悲”,老子称之为“无为”,庄子称之为“心斋气听”。慈悲是这样的:你因为一个直觉去做,而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去做,然后你做的,让事情有了好转的迹象和趋势,这就是慈悲。没有潜在意识的作用,谈不上慈悲。表面意识太小太狭隘,是无法知道事情的真相的,只有是潜在意识有巨大的气场才能做判断,判断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是对的(追随灵魂,追随内心)。慈悲是结果,不是修炼法,你见不到潜在意识,谈不上慈悲。慈悲是“别人的痛苦我都没”和“别人的痛苦我都懂”的合一。开悟者因为“慈悲”而留在世上多啰嗦一些话去辅导别人的状态,是“大觉有情”,也叫“菩提萨埵”,“大觉无情”都去逍遥了。所以,慈悲是非常非常高的境界,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所以,如果有人要你“慈悲”,就好比是把你带到悬崖上,笑眯眯地说,“乖,等下你会飞起来嘀”,然后一把把推你下去,是很残忍的事!愈是自以为在慈悲,俞不是慈悲。

31.《庄子》说“支离其德”,把你内心的道德感来拉出来,打成重伤,否则你会被道德观支配,觉得“我应该好好工作,我应该孝敬父母,我应该….”。

–未完待续–

克里希那穆提日记(18)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1973年10月3日

清晨,机场显得非常的冷,太阳才刚刚升起。人人身上裹着东西,搬运工冷的在打哆嗦,机场充斥着常见的噪音,喷气机的轰鸣声,大声说话的吵杂声,道别声和飞机起飞声。飞机非常拥挤,坐满了游客,商人和前往圣城的其他乘客,非常脏乱,到处是穿戴各异的人。此时,广阔无际的喜玛拉雅山脉在晨曦中呈现出粉红色,我们朝东南方向飞,这些无际的山脉绵延几百英哩,好似悬挂在天空一样,显得美丽又庄严。邻坐的乘客埋头看报纸;过道那头坐着的妇女在专心她的念珠;游客们在高声喧哗,相互留影,和拍摄远处的山脉。人人似乎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无暇观察美妙的大地和蜿蜒的圣河,以及此时呈现那玫瑰色的峰顶极微妙的美。

过道再往里有一男子,大家都对他表示出敬意;他年纪不轻,看上去像是个学者,动作敏捷,衣着整洁。你怀疑他是否有暼见那些真实壮丽的山脉。不久他站起,走向我们旁边的乘客,他要求是否可和他换个座位。他坐落,开始自我介绍,并问他是否可与我们说说话。他的英文相当生涩,他小心地使用词汇,因为他对这门语言不太熟练,他声音明亮,柔和,举止儒雅。他开始说:他万分荣幸与我们同机并且还可以和我们交谈。“当然从我年青时就听说过您的名子,只是前些天我才听你上一次的演讲,是关于静坐和观察。我是一名学者,一个梵文学家,我以自己的方式练习静坐和自律。”山脉向后退去,已远离东方,我们下面那条江河宽泛起来,呈现迷人的图案。

“您说观察者就是被观察,静坐者就是静坐,还有只有当观察者不存在时,才是静坐。我想请您对此谈谈。我认为静坐就是控制思想,将心固定在绝对的事物上。”

控制者就是被控制,不是吗?思想者就是他的思想;如果脱离了文字,意象,思想,那么思想者还存在吗?经验者就是被经验,没有经验也就没有经验者。思想的控制者是由思想构成的;他是思想的片断之一,无论你如何称呼;外在的形式无论多么崇高,它仍然是思想的产物;思想的活动永远是外向的,会导致片断化。

“要是没有控制,生命还有意义吗?控制是自律的基础。”

当控制者就是被控制的,所见的就是真实,就是真理,如此会产生一种完全不同的能量,这种能量会转换成本然。控制者无法改变本然,他可以控制它,抑制它,修改它,或逃离它,但不能超越它,在它之上。不受控制的人生才有意义。一个受控制的人生从来就不是健全的;它只会带来无尽的冲突,苦难和混淆。

“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如果它可以被指陈出来,那就不会是一种抽象,一种公式。只有本然存在。悲愁不是一种抽象;人可以从抽象中得出结论,制定概念,绘制文字结构,但这些都不是本然,而是悲愁。意识形式不具有真实性,唯有本然具有。当观察者将其从被观察中分离,本然就不可能被转换。

“这是你的直接经验吗?”

如果仅仅是思想的文字结构,那是完全无益和愚蠢的,谈论这类事情是会很虚伪的。

“我想从你身上了解什么是静坐,但看来没有时间了,我们差不多要着陆了。”

到达口有许多送花环的人,冬日的天空碧空万里。

杨绛: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

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

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

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

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

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

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

这便是人生哲学。

——杨绛 《百岁感言》

杨绛: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

可作书读,可当戏看。

书上的描摹,戏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艺作品;

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

新奇得令人震惊,令人骇怪,

给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娱乐。

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杨绛 《将饮茶》

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

郭德纲:

为人做事不能亏心,

你亏心,你关着门在屋里,你觉得没事,

天地有眼,老天爷不饶你。

没有一个坏人没有得到报应,

没有一个好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奖励,

善恶到头终有报应,

其实就是那几句话:

善恶终有报

人间有轮回

不信抬头看

老天放过谁!

祝由科

文章来自网络

《祝由科》是一部书的名字,一部关于符诀咒语,请神捉鬼,画符降妖,诛治狐灵精怪,救应魔症邪疾的神通技艺的术数秘籍。皆为手绘本,主要通过师徒传授而于民间流传,属于茅山术里的一支。

茅山术为道家的一个流派,在修身养性的同时更加以降妖伏魔,扬善除恶,济世救民,主持正义为己任。奉道教三清为祖,以龙虎山张天师张真人为宗。只因师起茅山,便号称茅山术。根源于此,其实茅山弟子已是遍天下了。

香港老戏骨林正英先生(1996年病逝)在其晚期的诸多古装鬼怪僵尸影片作品中,演绎了很多茅山术师的形象,应该说还是惟妙惟肖的,当然电影艺术夸张的成分需刨除在外。

另我国古典名著《聊斋》里对茅山术数也有很多细致的描述,大体上也就是裁纸为人撒豆成兵,阴阳风水五行八卦,奇门遁甲摸骨释梦,麻衣神相掐指神算,画符念咒捉鬼驱狐的意思了。

如果说道家是一个群体队伍的话,那么茅山流派便可称作其中的特勤部门,前锋部队了,而《祝由科》一脉就是该特勤部门中的精英行动组。

在这里没必要考究关于此的细致情况,我国的传统文化渊源流长,不是哪一个的只言片语能够解释的清研究的透的。只是想讲一些个有关的民俗传说江湖逸事与诸位共消遣而已,聊作饭后睡前故事之资罢了。

引子

《祝由科》因其玄奇的隐秘性与师徒单传的严密性,现世极少。我们地方据称仅有四部,后因诸多原因,损毁半部,后只余三部半,具体下落何处,无从查晓。

很久很久以前,邻村李氏得其中半部,立视作传家至宝,由于里面的约束甚严,故密藏不露。只在家中男丁里选有天分者修习,并严控不得乱卖弄,只可行义事。时光流逝,年代更替,传至若干代后,家族中出一天资聪明青年男丁李某,有过目不忘一看即会稍学即通之能。半部书便修得许多本事,也一直遵照书中的律条家族的规戒暗地里做了不少好事。但是聪明而且又有超出常人能耐的年轻男人,多数会有一些浮躁喜欢卖弄的毛病,所以他的父亲时时训斥约束他,不得丝毫显露这方面的事情,李某保守的也很好。

直到有一天,李某新婚不久,他的媳妇在家中厨房里烙煎饼(我们地方的民俗食品),青年在一旁陪着闲聊,新婚的小夫妻嘛,甜蜜的如胶似漆,片刻也不舍得分离。聊天间,小媳妇说你天天神神道道的,到底有什么本领也露一手我瞅瞅。别是平时瞎吹牛忽悠我吧?李某一时心血来潮,口中念念有词,向鏊子(我们地方烙煎饼的专用炊具,一中间稍凸的圆形铁板,下有四只小铁腿支撑。)一指,鏊子刹那竟然迈开四腿趴上了墙去,犹如有了生命的活物一般,小媳妇吓得妈呀妈呀惨叫着连滚带爬的窜向了正房。李某的父亲在屋内听到动静急忙跑了出来,问清原由后雷霆大怒,立马要行家法惩治。李某吓得唯诺连连,家人也在一旁苦声相求,李某的父亲这才作罢,只是不住顿足,痛声唉叹道:此子如此,日后必遭不测也。

又过了许多年,李某的父亲已经逝去,李某也已年过五十了。一个冬日,午饭过后,李某便到村口,与一班老哥们倚在避风的旮旯墙角里晒太阳闲扯。那时的年头,村落之间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一幅山清水秀水墨图的境趣。农村的老人们在闲暇的冬季,最普及的娱乐活动也就是一起晒太阳唠闲嗑了。颇有广厦千栋,眠不过三尺;良田万亩,食不过一斗的感觉。父亲已去世多年了,李某(已算是李老汉了)虽然对家族密事把持的不错,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会法术的事多多少少还是露了几丝风声

一班老汉在一起,竟突发起了少年狂,不知哪个就扯到了李老汉能行术做法一事,于是乎大家就一个劲的起哄请李老汉表演一出让老哥们开开眼。李老汉开始还是一个劲的谦虚推辞,坚称不会。于是老哥们的激将法就使了出来,有说李老汉是吹大牛的,有说李老汉小家子的,有说李老汉傻吧,属老鼠搁抓就忘记了的……这时有一老哥们指着远处说:那边路头过来一女的,你只要在她身上弄个花样,咱们就信服你。李老汉实在架不住大家伙的鼓动了,青年时的血液又再度在血管心脏里沸腾了起来。就似鬼领着般,手指远处那女路人,念叨了几句,待女路人行近时断喝一声,女路人身上的衣物顿时消失尽光,通体全裸。实际上应该是一时的幻术而已,女路人的衣物应该并没除去,不过给老家伙们一时的幻觉罢了。

老家伙们开始齐声喝起彩来,捧的个李老汉是飘飘然然。女路人瞬间也就走到了众人面前,张口就喊了声爹,再定神一看,竟然是李老汉的大女儿!老家伙们一个个脸红脖短,顿时就鸦雀无声了。再看李老汉立马如呆似痴,木然转身回走,大家叫唤也不应,拽也拽不住,就由他去了,都以为是李老汉羞愧难当,回家躲面子去了。可谁知李老汉回家就自系身亡了,这也就是不按规矩行事的因果吧。其实不止李老汉的族法家规有此禁忌,书中也有修持身性,只行善举的戒条啊。

祝由科神术治驼背

王亭之对祝由科感到兴趣,是由于有一家街坊,姓邬,为番禺富户,他们家有一位小姐,生来驼背,后来曾一度为祝由科治好。后来这家人的十五少爷,恰恰苞王亭之做同班同学,彼此来住甚密,听他的叙述,便更知道事情的始末。

他亲眼看着姊姊治驼背。祝由科医生来到,启坛画符唸咒一番,然后在大厅正中摆放一个“猪腰盘”──这种盘,上四十岁的人一定见过,用锌铁制造,给小孩子洗身,就用这种盘。

祝由科在盘内放下一只田鸡,吩咐主人家往盘内添上一寸水,然后在盘边放一矮凳,那就是广府人称为“凳仔”那一种。

摆设完毕,又在盘内烧一张符,便教人带那女孩出来,站在矮凳上。吩咐主人家,他一边唸咒烧符,一边要叫女孩自动跳下盘内,不得推她。当时主人家见他准备一大叠符,心想,就这么一跳就完事了,要这么一叠符干吗?

谁知,那女孩子一站上矮凳,往盘中一望,就硬是不肯跳。女孩已经七八岁,照道理,就这一尺不到的高度,跳下去应该没有甚么可怕。全家人拚命鼓励她,她不跳就是不跳,眼见祝由科手上的符,已经烧了大半叠,众人不由得心焦。那祝由科半闭着眼睛唸咒,也唸得满头大汗。

就在这时,那祝由科便大喝一声了。

驼背女孩忽地脸色惨白,随即尖叫,人却已掉下盘中去了。众人才松一口气,皆大欢喜。

祝由科又往盘中烧符,不住唸咒,良久事毕,吩咐主人家就用这个盘替女孩冲凉。可是,由于那女孩子的缘份不够,因此她必须终身不得吃田鸡,如若不然,驼背会复发。
说也奇怪,女孩经此一跳,慢慢就觉得她的脊骨长直了。一家人自然非常欢喜。

可是,他们是富户,讲究不时不食,每到田鸡肥美之时,自然享受田鸡食制,番禺人特别喜欢生滚田鸡粥,那时种田不下农药,田鸡便特别鲜美。

他们家孩子多,便不懂忌讳,吃田鸡必啧啧称好,那女孩只好听着,干流口水。她到底是女孩子心性,不知厉害,便老是缠着妈妈,要试一试田鸡的滋味。

如是捱了两年,又到田鸡当造的季节了,那母亲毕竟心软,有一次,就在田鸡腿上撕下小小一块肉,放在那女孩嘴中,让她嗒嗒味道。谁知这样一来,就闯出大祸。

那女孩背骨,从此便愈长愈曲,过得一年,驼得比从前还要厉害。再去找那祀由科时,祝由科拒绝再医治。

这故事的目击者,如今尚在澳门。

杨绛: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摘自《100岁感言》杨绛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稻盛和夫:享受獨處

稻盛和夫:享受獨處.傾聽內心

當你的社交,已經不能帶給你快樂和能量,反而,是在消耗你的精力時,你就應該知道,你該捨棄了。

否則往後的日子,只會越活越累。

那些毫無意義的飯局聚會和活動等,能不去就別去了。

人活到一定年紀就應該明白,不是你認識的人越多日子就過得越是順遂。

相反,你把太多人請進你的生命裡,反而會讓自己的人生顯得擁擠。

把心和時間空出來吧。靜靜地享受一個人的時光。

當你獨處時,你離自己很近,更容易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

稻盛和夫:不要期望人人都理解你

稻盛和夫:

不要期望人人都理解你,

你做的再好也不一定人人都喜欢,

你做的再多也不一定人人都说好,

一样的嘴,不一样的说法,

一样的眼睛,不一样的看法,

一样的心,不一样的想法。

永远不要跟别人解释自己,

懂得你的人不必解释,

不懂你的人何必解释,

不要太在意他人的评价,

更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

做人不需人人解释,只求自己问心无愧,

活在当下,做好自己,

无惧他人,沉默是金。

稻盛和夫:修心

文章来自网络

稻盛和夫:修心

人活著,最重要的是修心,只有心修好了一切才會好。

真正的修心,不是逃離,不是躲避,而是坦然的面對人生的一切苦難。全然的接受所遇到的一切好與壞,不抱怨,不埋怨,不悔恨。

只有當你嚐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經歷了世間的人情冷暖,你才能真正的領悟到一些道理,才能做到真正的修心“心如止水”。

修心,是一種歷練,是一種成長,是一種自我完善,是心的歷練!

南懷瑾:什麼是“赤子之心”。

摘自《孟子與離婁》南怀瑾

什麼是“赤子之心”?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大人不一定是皇帝,也不一定是大臣;大人可以當皇帝,可以做大臣,也可以做一個最平凡的老百姓,大人是超然的。

唯大人可以入聖境,當皇帝則是入聖境為聖王,做宰相則為良相,做老百姓則是一個規規矩矩的聖人。

所謂“赤子”,在前面已經解說過,就是嬰兒,“赤子之心”,一般人說是童心,但不是幼稚,是形容人的天真、天良之心。

曾子著《大學》,就是所謂的大人之學,最後才“止於至善”,首在“明德”、“親民”,然後“止於至善”。

而普通一個人,能夠永遠保持他的天真童心,沒有機心,就是至善,就是“赤子之心”。明人洪自誠的《菜根譚》中說:“涉世淺,點染亦淺;曆世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朴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他這幾句話很有道理,一個人對人情世故知道得少,自己心理上的污染也比較淺。所以年輕人做事,看來是個冒失鬼,但他心理染汙少,不知道別人可能心存不正。

年紀大了,經歷的事情也太多了,看人就不同,辦法也多了。因此他主張“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朴魯”,似乎一個人深通人情世故,面面圓融,處處通達;倒不如老實一點,笨一點,保持那分天真比較好。人純厚,則能保持天真。

《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最不願看的一副對聯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雖然賈寶玉走的路子不同,也不一定對,但在這一點上,他還是保持了赤子之心。

如果以現代的觀念來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似乎講這個人永遠長不大,什麼事都不懂,等於半個白癡,像這樣的人還有什麼用?

事實上,所謂“赤子之心”並不是指長得大或長不大,而是指永遠保持乾淨、純潔、誠懇、少愛憎、少恩怨、仁慈、愛物的心理。

真正修養的境界,如學佛學道,明心見性,初步都是為了恢復赤子之心。古代有一位女神仙曹文逸,她的兩句話說得很好:“無心心即是真心,動靜兩忘為離欲”,這就是赤子之心的境界。孟子說,只有這樣的人,才夠得上中國文化所標榜的“大人”,可以做聖君、賢相。

「赤子之心要“自得”」

孟子說,人的修養,是要恢復到“赤子之心”的境界,要怎樣才能達到呢?不能以填鴨式的教育硬塞,要以啟發式的教育使其自得,這和後世禪宗的教育相同。我們知道,禪宗祖師的教育方法、所走的路線都是這樣,也就是“深造之以道”,才能達到“道”的境界。

要他“自得”,也就是自悟。假使不是“自得”而是被教的,就不能活用。例如現在有許多人學修道,學打坐,一開口就說:老師教我這樣打坐的,好像是為老師而修道、打坐的。

老師教了重點,教了方法,自己就要能夠活用;自己不去體會,不去活用,這就是不能夠自得,而是拿到雞毛當令箭了。

禪宗有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話:“懸崖撒手自肯承當,絕後方蘇欺君不得”,意思就是學問修養要自得,自己啟發自己的靈智,就是道的境界;不是從老師那裡填塞進來的,也不是接受的。否則就變成了宗教的教條式信仰,那並不是道。

只有自得的,則能“居之安”;而“居之安”並不是指房子住得好,是指平常都在自己所得的本位中。“居之安則資之深”,這個“資之深”,不是現代語老資格的意思,“資”是資用,也就是說,平常處世可以應用你的道。因此出世、入世都在道中行,則“取之左右逢其原”,出家也好,隱居也好,不出家也好,為官也好,都處在道中。所以學問之道要“自得”。

佛陀在《噶拉瑪經》中說的话

佛陀在《噶拉瑪經》中說:

不可因為口口相傳,就輕易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流傳久遠,或是轟動一時,就輕易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合乎邏輯,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根據哲理,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符合先入為主的觀念,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權威所說,而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是沙門、導師所說,就信以為真…

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千眼印咒

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千眼印咒

Om  sarva  caksu karaya dharani indriya  svaha
om   萨尔瓦   佳触  嘎ra亚   达ra尼  因德ri亚   梭哈
om    一切       眼      所作      总持       根         圆满

《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神呪經》:

千眼印咒第四

起立并足。先以二中指无名指小指。各以甲背相着。其二头指竖头相拄。其二大母指侧搏附头指第二文上。侧腕开五寸许置于眉间。此名千眼印。

作此印咒法门者。即得观见百千万亿世界诸佛刹,净妙国土,一一佛国,各得百万四千菩萨与行者,为同伴侣。若未经三曼荼罗者。必不得见。此印法门,通作此法印,亲验菩萨授法与智通凡有所愿,悉皆满足。咒曰:

唵(一)萨婆斫刍伽啰耶(二)陀罗尼(三)因(去声)地(丁涅切)唎耶(四)莎诃(五)

蓮師心想事成祈請颂

文章来自网络

蓮師心想事成祈請颂

ཨོ་རྒྱན་བྱེ་བ་ཕྲག་བརྒྱར་གསོལ་བ་འདེབས།།
鄔金謝瓦創嘉索瓦得
祈禱蓮師百俱胝聖尊

བར་ཆད་བྱེ་བ་ཕྲག་བརྒྱ་མྱུར་ཏུ་ཞི།།
巴其謝瓦創嘉涅得西
快速息止百俱胝障礙

བསམ་པ་བྱེ་བ་ཕྲག་བརྒྱ་ལྷུན་གྱིས་འགྲུབ།།
薩巴謝瓦創嘉楞吉志
任運成就百俱胝所想

འགྲོ་དོན་བྱེ་བ་ཕྲག་བརྒྱ་འབྱུང་བར་ཤོག།
卓得謝瓦創嘉舉阿秀
誓願度化百俱胝眾生

འགྲོ་འདུལ་པདྨ་གར་དབང་གླིང་པ།
阿涅活佛于青海薈供時撰文,虔誠祈禱,加持力非常大。

蓮師心想事成祈請颂

ཨོ་རྒྱན་བྱེ་བ་ཕྲག་བརྒྱར་གསོལ་བ་འདེབས།།
鄔金謝瓦創嘉索瓦得
祈祷莲师千万尊

བར་ཆད་བྱེ་བ་ཕྲག་བརྒྱ་མྱུར་ཏུ་ཞི།།
巴其謝瓦創嘉涅得西
遣除百千万障碍

བསམ་པ་བྱེ་བ་ཕྲག་བརྒྱ་ལྷུན་གྱིས་འགྲུབ།།
薩巴謝瓦創嘉楞吉志
心想百千万事成

འགྲོ་དོན་བྱེ་བ་ཕྲག་བརྒྱ་འབྱུང་བར་ཤོག།
卓得謝瓦創嘉舉阿秀
利益百千万众生

ཨོཾ་ ཨཱཿ ཧཱུྃ་ བཛྲ་གུ་རུ་པདྨ་སིདྡྷི་ཧཱུྃཿ
嗡啊吽班匝咕汝唄瑪悉諦吽

莲师心想事成祈请颂(最短的莲师祈祷文)

བསམ་ལྷུན་བསྡུས་པ།
嘉瓦向秋之意伏藏

ཨོ་རྒྱན་བྱེ་བ་ཕྲག་བརྒྱ་ལ་གསོལ་བ་འདེབས།
邬金写瓦超加ra索瓦爹
祈请百千万个莲花佛

བསམ་པ་བྱེ་བ་ཕྲག་བརྒྱ་འགྲུབ་གྱུར་ཅིག། །།
松巴写瓦超加热杰吉
心愿百千万个悉皆成

虚云大师诗词墨宝

[转载]虚云大师:神奇高僧、诗书品尚、慈悲万方、世寿120岁 虚云大师墨宝(1957)虚云大师诗词

   
   虚老弘法用的印章

虚云大师不但是长寿和尚,而且是长寿诗人。每有所感或有所悟,虚云均以诗偈记之。《虚云和尚法汇》中共收诗歌偈赞凡三百九十首,其中以七言最多,五言次之,偈赞有三言或四言者。王世昭在〈记虚云和尚及其诗〉文中云:“尝论中国方外诗人,晋代慧远诗有一种清奥之气,宋代之汤惠休以禅寂人而作情语,宛转入微,为苏曼殊诗之所自出。其余如唐之皎然、齐己等,皆去古未远,卓然成家。虚云和尚诗上品甚多,颇难遍录。”

峨眉访真应老人

悠哉贤故友。抱道乐林泉。坐到无疑地。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笔底走云烟。更笑忘机鸟。常窥定后禅。

秋夜偕友坐岑楼

此际秋色好。得句在高楼。启户窥新月。烹茶洗旧愁。

盘桓无俗客。酬唱有良俦。薄袄怜寒意。传灯论未周。

戒期

得守空王法。勿为魔事侵。戒香薰宝座。梵网结珠林。

妙契西来意。单传东土心。但看沾化处。咸颂海潮音。

鼓山雨后晚眺

雨醉山初醒。寒光入座微。荒烟依树白。落日染山绯。

樵唱采薪返。渔歌罢钓归。疏钟云外响。惊起鹤横飞。

和沩山了昭首座

幻游五浊世。天下一痴人。缘木求游鲤。随风混俗尘。

偶濯曹溪水。聊侍祖师巾。末法苍生苦。何时扫翳云。

示性

佛愍苍生苦。慈悲为我人。空花留翳眼。虚室不容尘。

逃逝怜骄子。启缠示结巾。本来无有相。一动便纷纭。

赠性净同参

天地亦吾庐。心容若太虚。有山能载物。无水不安居。

忙着修栏药。闲来不读书。未知方寸里。可得契真如。

送友行脚

少负凌霄志。老为行脚翁。满腔云水调。一杖雪霜风。

翰墨传当代。声名动上公。住山如得意。为我寄征鸿。

陕西太白山镜池

水与心俱定。清光日夜留。有渠容月影。无尔识源头。

万籁返闻寂。层岚入镜浮。未能融物我。澄湛已忘忧。

隔江山寺闻钟

乾坤容我老。日月却相摧。还岫山无树。临江水有隈。

云轻笼日往。风顺听钟来。惊醒尘劳梦。辽天廓尔开。

法界寺怀古

一步一徘徊。烟霞四面开。松高容鹤卧。洞古被云埋。

山色静心赏。涛声逐耳来。昔贤何处去。剩有讲经台。

山居

不向名场立。山中梦亦微。身同云自在。心与世相违。

爱月疏松径。引泉绕竹扉。自然成妙处。岂肯羡轻肥。

示林光前宽耀居士

人人念佛皆成佛。动静闲忙莫变差。念到一心不乱处。众生家是法王家。

送日人龙池清在鼓山抄录日本未有经藏带回国去

万里梯航乞法行。写经长日坐书城。唐镌宋椠难持去。只有香花伴送迎。

池边独坐

独坐池边玩月明。群蛙阁阁说无生。圆音极处非干耳。声色全彰脑后晴。

云游独归

独去独归得自由。了无尘念挂心头。从今真妄都抛却。敢谓寒山第一流。

梦赵沛然宽宁居士

一自榆城入九泉。君家事业也堪怜。山僧自有招魂赋。莫向他人索纸钱。

梦与王羲之游庐山

王公墨迹宛如仙。清净真同出水莲。忆昔归宗题记后。算来又历几千年。

终南山翠嶂晴岚

山深石径紫苔封。尚有寒光度晚钟。约住野云同入定。不容纤翳障晴峰。

泰山碧涧清流二首

一派溪声入耳幽。空山清冷恍如秋。有时似会禅心寂。流到阶前又伏流。

一碧纡絅漱石来。源清何自着尘埃。爱渠有本堪渟蓄。好把青莲就水栽。

在嵩岳遇一禅友问余何名答曰德清彼曰此我名以偈答之

异地相逢共一名。溪山云月岂殊形。威音尚有二万亿。因地何妨两德清。

1937年所书

参禅偈十二首

一:参禅不是玄。体会究根源。心外原无法。那云天外天。

二:参禅非学问。学问增视听。影响不堪传。悟来犹是剩。

三:参禅非多闻。多闻成禅病。良哉观世音。返闻闻自性。

四:参禅非徒说。说者门外客。饶君说得禅。证龟返成鳖。

五:参禅不得说。说时无拥塞。证等虚空时。尘说与刹说。

六:参禅参自性。处处常随顺。亦不假磋磨。本原常清净。

七:参禅如采宝。但向山家讨。蓦地忽现前。一决一切了。

八:参禅一着子。诀云免生死。仔细拈来看。笑倒寒山子。

九:参禅须大疑。大疑绝路歧。踏倒妙高峰。翻天覆地时。

十:参禅无禅说。指迷说有禅。此心如未悟。仍要急参禅。

十一:参禅没疏亲。贴然是家珍。眼耳身鼻舌。妙用实难伦。

十二:参禅没阶级。顿超诸佛地。柱杖才拈起。当观第一义。

行住坐卧歌

山中行。踏破岭头云。回光照。大地无寸尘。

山中住。截断生死路。睁眼看。千圣也不顾。

山中坐。终日只这个。碎蒲团。没教话儿堕。

山中卧。骑驴骑马过。主人翁。无梦也烁破。

年月日时歌

一年复一年。形容渐渐迁。骨髓徐枯竭。眉毛看渐穿。幻身如聚沬。四大岂能坚。五欲蔽三界。何时见性天。一月复一月。光阴似消雪。无常有限分。法性无生灭。漆桶忽尔破。天龙生欢悦。鹤巢鹏不居。鹪鹩住蚊睫。一日复一日。切莫较得失。取舍忘分别。一切总非实。处处要圆融。时时宜朴实。一气走到家。端坐空王室。一时复一时。步步向前移。相逢各一笑。谁与尔拖尸。兀兀常不倦。时时念在兹。少壮当努力。莫待老衰时。

虚老遗物:僧鞋和百衲衣

Page 26 of 96
1 24 25 26 27 28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