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生大士七章祈请颂

莲花生大士七章祈请颂

一、缘起章

格日南无

丙午年十二月,于桑耶寺内行大供养。

比丘囊卡宁波、国王赤松德赞、智慧海王空行母益西措嘉、纳南多杰登君、
王子木赤赞普五人,顶礼莲花生大士,周匝围绕,奉献诸宝曼荼罗,祈请莲师:
「至尊上师,真言密乘法门所有一切言教之中,三昧耶戒至为紧要,然于此中尤
当恒时祈请上师。唯愿上师为我等及未来末世众生,略说能令生起净信,具殊胜
加持;愚痴凡夫依此行持,可使诸本尊生起誓愿,广大加持速乃降临;能令我等
早晚祈请,文句简要具大加持之祈请颂。」

时莲师应诺:「谛听!雪域藏地诸具大福缘者,密乘法门甚为希有。过去有
迦叶佛出世,转大法轮,未曾宣说密乘法门。又过去八亿四千万诸佛亦未宣说。
未来无量诸佛亦不宣说。何以故?众生未成法器。」

「往昔庄严劫,有现生王佛出世,曾开演密乘法门。现在贤劫中释迦牟尼佛
出世,亦宣说密法。未来华严劫时,有文殊生佛出世,亦将宣说密乘法门。何以
故?此三劫中有情福缘成熟,故能受持密乘法门,此三劫外,均无真言密法。」

「故今已得人身,又受持真言密法,当勿放逸懈怠,且需四种法要。若不尔
者,则三昧耶戒易为毁犯,堕于轮回乃至三恶趣,以自身心造诸烦恼,不能证得
无上等觉。」

「四种法要者:一、身、口、意三业当具足励力断除不善业之口诀;二、五
毒烦恼炽盛,当具足了知五毒自然解脱之口诀;三、心若掉举,当具足了悟希冀、
怖畏皆是障碍之口诀;四、守护誓句三昧耶戒清净时,当具足如力士拉满强弓之
口诀。」

「真言密乘法门,如优昙钵罗华,希有难得,多劫不能值遇,即或花开时亦
不久,以众生福缘不具故。」

「国王,汝等谛听!获得人身,且受持真言密乘,欲此生证得无上等觉,守
护三昧耶根本誓句清净为其法要。若不尔者,如于良药中杂以毒物。」

「守护三昧耶戒,需具足净信、精进及智慧。若无净信,则不堪为密乘法器,
若无精进,则堕如凡夫;若无智慧,则不能了知密乘甚深见行差别。」

「真言密乘者,乃为具足净信有情而设,故于授己密法之上师当视与诸佛无
别而敬祈请!」
奇矣哉

离戏法界圣域剎土中
不生不灭法性超三世
出世无为圆满大乐身
大悲如同无别之虚空
恭敬祈请上师法性身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任运成就大乐净土中
身口意之事业与功德
具足五智如来大乐身
以大慈悲示现无等等
祈请上师圆满胜报身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娑婆世界清净剎土中
以大慈悲利益诸众生
方便调御利益有情众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间
恭敬祈请上师应化身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传承上师祈请颂

祈请法身普贤王如来
祈请报身五种姓如来
祈请化身三尊依怙主
祈请化身极喜金刚尊
祈请妙吉祥友阿阇黎
祈请持明吉祥狮子尊
祈请大智圣哲无垢友
祈请王子莲花生大士
祈请赤松德赞法王尊
祈请智慧海王空行母
祈请清净比丘虚空藏
祈请纳南降魔金刚尊
祈请木赤赞普法王子
祈请化身妙贤声广闻
祈请持明成就胜宝幢
祈请断舍不空法幢尊
祈请福德贤胜传承者
祈请大德空原法王尊
祈请无比具德大成就
祈请具恩妙贤欢喜尊
祈请宿缘不变洲尊者
祈请圆满珍宝胜者王
祈请化身虚空帝释天
祈请大德智者显密师
祈请持明事业任运者
祈请正士掘藏胜者王
祈请乌金虚空之正士
祈请心子福德广无边
祈请证悟金刚掘藏士
祈请三世本续诸上师
祈请具恩根本上师尊
祈请本尊八大成就者
祈请天女空行海会众
祈请玛哈嘎拉诸护法
今生中有来世恒加持
解脱轮回广大痛苦海
加持愿获心髓无生乐
祈赐最上共不共成就
二、赤松德赞请问章

尔时,藏王赤松德赞祈请莲师:「至尊上师,当为我等及未来末世具足净信
众生开演能于早晚祈赐三世如来加持,且能令此生障道消除,乃至将来证得大手
印殊胜成就之祈请颂。」

莲花生大士慈悲应诺:「国王,谛听!」
奇矣哉

如来妙法殊胜广无边
最胜殊妙佛法三圣者
释迦世尊所化剎土中
金刚真言胜妙之密法
祈请希有教法妙珍宝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任运成就究竟圣殿中
三世如来善逝心密意
玛卓日札邪魔违法诫
六道众生苦痛极迫切
祈请希有具大悲心者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正士善友居于杨柳宫
一切如来海会悉聚集
乃以息增怀诛四事业
调伏邪见以及诸魔众
祈请三世一切诸如来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天铁妙峰玛拉亚香山
诛灭玛卓日札大魔王
于诸罗剎女众赐加持
密乘法门最初之传承
祈请胜妙能度化机者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法界空性究竟圣殿中
不生不灭三世法性身
诸法自然成就本清净
一切诸佛皆由心所生
祈请法身普贤王如来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自然成就大乐剎土中
愚痴清净法界体性智
圆满报身毗卢遮那佛
佛身种姓眷属恒围绕
祈请佛部海会诸圣众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东方世界妙喜剎土中
瞋恚清净现大圆镜智
金刚萨埵圆满报身佛
佛心种姓眷属恒围绕
祈请金刚海会诸圣众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南方华丽具德剎土中
我慢清净现平等性智
宝生如来圆满报身佛
功德种姓眷属恒围绕
祈请宝部海会诸圣众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西方世界极乐剎土中
贪欲清净现妙观察智
圆满报身无量光如来
佛语种姓眷属恒围绕
祈请莲花海会诸圣众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北方事业圆满剎土中
嫉妒清净现成所作智
圆满报身不空成就佛
事业种姓眷属恒围绕
祈请羯磨海会诸圣众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法界庄严广大越量宫
烦恼五毒降伏于足下
最胜饮血忿怒国王尊
五部善逝汇集而围绕
祈请普贤饮血海会众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慈悲庄严广大越量宫
骄慢女魔降伏于足下
最上圆满国王饮血尊
智慧事业天女恒围绕
祈请最胜天女海会众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炽燃三角蓝黑越量宫
玛卓日札降伏于足下
自性金刚忿怒饮血尊
炽燃忿怒饮血众围绕
祈请吉祥饮血海会众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忿怒诛法蓝黑越量宫
阎罗水牛降伏于足下
文殊师利忿怒大威德
骄慢忿怒勇士众围绕
祈请阎罗勇士海会众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怀伏三角红黑越量宫
男女黑魔降伏于足下
怀伏国王莲花饮血尊
忿怒莲花海会众围绕
祈请马头明王海会众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劫火遍烧炽燃越量宫
骄慢男魔降伏于足下
吉祥金刚勇士童子相
忿怒伏魔十王甲冑绕
祈请金刚普巴海会众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莲花怀伏广大越量宫
盛放无贪莲花之座上
依怙智慧无量寿如来
无死长寿海众恒围绕
祈请金刚长寿海会众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怖畏寒林庄严越量宫
仰卧魔祟降伏于足下
金刚亥母忿怒大智慧
天女空行海会众围绕
祈请金刚瑜伽海会女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印度金刚居于圣殿中
因果圣谛利益六道众
树大宝幢三藏甚妙法
声闻菩萨眷属恒围绕
祈请化身释迦牟尼佛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达那郭啸胜妙龙宫中
以大慈悲利益诸有情
佛陀密意解脱六趣众
五部空行天女恒围绕
祈请化身极喜金刚尊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华夏清凉五台圣殿中
佛陀化身文殊师利尊
四方上下身利诸众生
菩提萨埵身眷属围绕
祈请大圣文殊海会众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普陀洛伽圣地宫殿中
佛陀语业化现观自在
四方上下语利诸众生
菩提萨埵语眷属围绕
祈请圣观自在海会众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殊胜妙乐杨柳圣殿中
佛陀意业化现金刚手
四方上下意利诸众生
菩提萨埵意眷属围绕
祈请圣金刚手海会众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上方尊胜殊妙无量宫
大圣文殊师利心密意
于帝释天宣说真言乘
十万大众证无上等觉
祈请无量持明诸天众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下方广大海洋深邃处
大悲圣观自在心密意
于龙宫处宣说真言乘
十万大众证无上等觉
祈请无量持明诸龙众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炽燃须弥山王峰顶上
大圣金刚手尊心密意
于杂耶国宣说真言乘
诸具缘者证无上等觉
祈请无量持明诸人众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西方怀伏乌金圣殿中
善逝身口意业之化身
于瞻部洲利乐诸有情
无量持明空行恒围绕
祈请圣莲花生海会众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法报化身复而再化现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间
十方所有一切诸如来
我等以身语意而顶礼
至诚祈请心勿生疑虑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莲花生大士说是祈请颂已,告赤松德赞:「国王,勿为此生名利、散乱及放
逸所扰,而断恒常祈请。」

「所有密法根本为三昧耶誓句。三昧耶誓句根本为恭敬、胜解与精进。」

「此二者之根本乃于上师、本尊恒常祈请,若精进修持,则能证得大手印最
上悉地。」
三、益西措嘉请问章

尔时,智慧海王空行母益西措嘉言:「至尊上师,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所化
剎土,真言密乘法门于所有众生其恩广大。」

「大士身相,实则所有本尊金刚颅鬘尊之体性;大士言语,则示现大乘教法
引导有情;大士心意,则如日处虚空之甚深密意。大士者,诸佛总集之化现。」

「祈赐我等文句简略,句意深广,密意深邃且具大加持之总持教法。能令我
等仅向大士祈请,即能获如虚空中所覆密云之加持力。」

「若未来世,我等具信众生于藏地祈请,大士即能自空行剎悯念我等而至雪
域。」

「祈赐予具足广大加持之颂文。」

莲师答言:「益西措嘉,谛听!三界一切众生皆以烦恼而妄想分别,以执着
内外二相而迷惑。」

「我持一切如来法身加持力,受用圆满报身之灌顶,及一切化身佛菩萨之抉
择,而至南瞻部洲。尤于吐蕃暗冥之地而广播佛法,引导与密乘有福缘之有情,
于珍宝海之莲蕊中自然化现。」

「故有福缘之众生,若具足净信,渴仰祈请于我时,以因果、缘起、誓愿故,
我之慈悲加持即可受用,勿需于外觅佛之加持,故当以净信于我恒时祈请。」

尔时,莲师面向西南,身着种种珍宝骨饰而为庄严,右手执颅鼓,左手摩益
西措嘉顶,而为宣说。
奇矣哉

面朝西南日轮之方向
金刚圣地处于西北隅
食肉罗剎鬼国妙拂洲
三世一切如来所加持
祈请殊胜妙乐之海洲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往昔久远最初之时劫
诛杀玛卓日札裂八份
加持密乘道场八处所
置其心于乌丈那净土
祈请最极胜妙之缘起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金刚亥母加持之圣地
天女空行海会聚海洲
真言密咒法音响彻彻
往彼圣境即能证菩提
祈请殊胜妙乐神圣处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铜色剎土相状如心形
山根通入龙王所居处
山腰雄宏空行之净土
巍巍山巅直达梵天界
祈请殊胜妙乐之山王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无畏炽燃庄严山巅处
东方水晶南方吠琉璃
西方红宝北方蓝帝青
内外无别光明越量宫
祈请殊胜妙乐之宫殿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四方八隅广大无量宫
上下所有珍宝所砌成
围廊宝阁屋宇四角处
种种妙色显现诸事业
祈请自然成就无量宫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砖壁墙阶饰以璎珞网
光显五宝半璎珞墙纹
牌坊四门饰以诸法轮
种种庄严珍奇诸妙宝
祈请珍宝所成无量宫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甘露泉水如意珍宝树
内外五色虹光如彩云
莲花光明充满虚空界
仅念彼处即可获大乐
祈请莲花光明无量宫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于彼广大无量宫之内
珍奇妙宝八角日月座
绽放无贪莲花茎端上
一切善逝总集莲花生
祈请自然化现胜妙身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息增怀诛事业心密意
身相印帜庄严无定饰
神采光明千日不能及
威光胜于须弥妙高王
祈请希有殊妙之化身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意所化现充满于世间
目光炯炯如彼日月轮
大悲事业迅疾如闪电
无上甚深密意等虚空
祈请殊胜具大悲心者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方便怀伏利益诸众生
威仪欣悦相好妙庄严
妙语音声超乎千龙吟
真言密咒法音响隆隆
祈请开演清净梵音者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四方八隅广大妙化身
座下降伏邪慢颠倒敌
功德事业以及身口意
五部善逝圣众伏诸魔
祈请八大法行海会众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四方各有四瓣莲花座
四部空行四处神众所
所有一切寒林妙庄严
华丽妙饰庄严威仪姿
祈请智慧空行诸父母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四周回廊广大越量宫
屋宇墙檐持明诸空行
勇士天女纷纷如云聚
奉献种种内外密供养
祈请天女空行海会众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诸宝妙欲供养越量宫
供养天女海会如密云
六妙欲供普遍于世间
普贤菩萨供养诸如来
祈请功德本源海会众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四方门庭广大越量宫
依命奉行护世四天王
天龙八部役使如仆从
降伏邪魔鬼祟如微尘
祈请护法海会诸圣众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上师本尊空行祈请颂

智慧莲师空行海会众
十方三世善逝常悯念
至尊大士莲花颅鬘尊
圣处持明空行疾速至
美妙发髻飘然舞翩跹
种种妙宝庄严鸣佩环
寒林骨饰庄严响彻彻
种种妙乐音声齐奏鸣
本尊海会圣众吽声隆
五部空行婆娑舞翩跹
勇士神舞甲冑响铮铮
天女空行如云遍空舞
天龙八部役使疾如电
万千铠甲响声震彻彻
右诸父续勇士悉径列
左有一切母续径排列
伞盖旗旛遍空舞飘然
馥郁妙香飘散且弥漫
秘密空行妙音演流畅
勇士歌咏法音响铿锵
希有吽字梵音遍充满
愤怒啪字咒音响铿锵
我等六道一切众有情
大悲慈眼照视祈速至
悲心悯念祈请速降临
我等未获菩提心髓前
降伏邪祟魔碍诸障难
祈赐最上共不共成就
脱离轮回苦难广大海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复次,莲花生大士告空行母益西措嘉:「当如是信解、受持、祈请。我无余
事,唯利益有情。以往昔愿力故,我来吐蕃雪域,于净信有情以真实授记。」

「若能了知上师本生事迹,则能生净信,知其功德,生不退心。当知上师圆
满悉知悉见,则身心能得加持而受用之,离诸疑惑,所愿成就。」
四、囊卡宁波请问章

尔时,比丘囊卡宁波言:「至尊上师,请为我等宣说祈请传承上师,并了知
法界所有一切诸相即是本尊及空行,一切音声即本尊上师语,所有心念生起即于
法性自然解脱之祈请颂。」

莲师应诺。
奇矣哉

离戏大乐无上普贤王
五部如来第六金刚持
以菩萨身利益六道众
法身报身化身三圆具
祈请佛陀密意之传承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闻名护法药叉如流星
安止龙王智慧及方便
福德闻名无垢国王尊
持明帝释以及诸天众
祈请持明相续之传承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法身普贤如来心密意
金刚萨埵极喜金刚尊
以及吉祥狮子之加持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间
祈请传承大圆满上师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至胜佛陀法身心密意
五部善逝以及三怙主
善逝如来密意所加持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间
祈请幻化传承诸上师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文殊师利大威德密意
大善知识妙吉祥友尊
加持起尸乃使安乐之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间
祈请身之传承诸上师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莲花饮血尊之心密意
怀柔佛母及龙树菩萨
以及莲师殊胜之加持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间
祈请语之传承诸上师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金刚饮血尊之心密意
极喜金刚及妙吉祥友
隆隆吽声殊胜之加持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间
祈请意之传承诸上师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最胜忿怒饮血心密意
化现空行持明诸圣众
以及虚空不变之加持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间
祈请功德传承诸上师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无畏金刚童子心密意
持明大手印之成就者
以及金刚颅鬘之加持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间
祈请事业传承诸上师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最胜圆满忿怒饮血王
母续天女大乐空行母
以及答那桑札之加持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间
祈请母续世界诸上师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佛慢摧破降伏心密意
容吾盖亥在札意相续
以及释迦狮子之加持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间
祈请供养传承诸上师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最胜大黑力士心密意
智慧广大寂藏论师者
以及忿怒金刚之加持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间
祈请猛咒传承诸上师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怙主无量寿佛心密意
在达勒拉天女心相续
以及无死莲花生加持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间
祈请所有长寿持明尊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金刚亥母心之秘密意
狮面空行佛母心相续
以及威猛金刚之加持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间
祈请母续真言诸上师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忿怒金刚饮血心密意
化身莲花生之心相续
加持瞻部具大福缘者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间
祈请真言总持诸上师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往昔所有诸佛心密意
释迦牟尼佛之心相续
以及菩提萨埵之加持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间
祈请指示因果上师尊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持明菩提萨埵心密意
加持所有具足福缘者
现在往后末世五百劫
依三昧耶修持密乘法
祈请补特伽罗耳传承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如是眼根所见诸境界
内外所有情器诸世间
显现境界安住无我执
能所清净佛身性明空
祈请贪欲自然解脱师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如是耳根所闻诸音声
执着所有好恶之音声
安住闻空境界离诸念
不生不灭闻空佛所说
祈请闻空如来所宣说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如是心中显现诸境界
烦恼五毒寻伺妄念等
安住境界离妄想思维
如是安止法身自解脱
祈请心性解脱上师尊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清净于外境界之执着
解脱内所执着之心性
于中了知自性之光明
三世所有善逝大慈悲
加持我等自性得解脱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囊卡宁波,当如是恒常祈请,了悟自性明觉与上师体性无二,则能证究竟
明空大乐。」
五、多杰登君请问章

尔时,多杰登君祈请莲师:「至尊上师,汝即一切如来总持之身,一切如来
总持之语,一切如来总持之意,具足一切如来总持之大悲。」

「汝之名号『莲花生』,即一切如来之体性,于外无有较汝更殊胜者。为我
等及未来众生利益故,祈赐上师自身成道之示现。开示能引导众生生净信心,胜
解心,具足加持力之祈请颂!」

莲师应诺:「谛听!真言乘瑜伽行者,我之成道示现,不可思议,说不能尽。
今将我于南瞻部洲雪域吐蕃化现利生略而说之,使有净信胜解者听闻,汝等当恒
常祈请。」
奇矣哉

西南小洲妙拂罗剎国
庄严信度大海岛洲处
安止龙王居于其上方
开敷莲花之上所生出
祈请自然最胜希有者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无父无母化身童子相
无因无缘海中所化现
救拔颠倒无明之众生
善逝身口意之所化现
祈请化身海生金刚尊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具足善缘国王因陀罗
于其大海岛洲中觅得
如是净信迎请为国王
律仪法规安乐其国土
祈请束发结髻之国王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南方清凉尸陀寒林中
舍弃国政修持禁行者
达那嘎内双运心密意
怀伏所有天女空行众
祈请堪布静命大师尊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于诸四方寒林所修行
一切智慧空行予加持
亲见金刚亥母大成就
所有虚空凶曜为役使
祈请忿怒威猛金刚尊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红色山崖大鹏林穴中
札巴哈德大善知识前
瑜伽行者修持密续法
亲见瑜伽行者海会众
祈请释迦狮子赐加持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四方广大印度圣域中
诸大成就持明圣众前
修习三乘瑜伽最胜法
了知如来性相之法因
祈请大智爱慧上师尊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玛热德给山岩洞穴中
修持无死长寿持明时
依怙无量寿佛所加持
不生不死金刚不坏身
祈请不生不灭莲花生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尔时调伏萨霍尔国土
引导无明有情入正法
示现殊胜希有神变时
正法宏扬举国所有处
祈请大士莲花生源处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调伏乌仗亚那国土时
熊熊烈火焚烧而不死
以大神通烈火化为海
因陀罗王入正法菩提
祈请王子莲花生尊者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大乐寒林密严剎土中
莲花开敷自然莲花生
安坐自然佛塔之前时
天女空行护法众围绕
祈请光明上师日光尊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前往印度南部地方时
空行加持降伏诸魔碍
调伏五百邪法外道师
密咒雷击解脱外道师
祈请大智圣者狮子吼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于尼泊尔云勒岩穴中
正念修持大乐之心髓
普巴金刚降伏邪魔障
圆证大手印之成就处
祈请庄严金刚颅鬘尊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前往利益北方国王时
降伏雪域所有诸药叉
授赐桑耶满彼国王愿
佛法遍及雪域所有处
祈请化身莲花生大士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桑耶钦普红色岩穴中
于彼八大法行密坛城
成熟具足福缘之王臣
真言密乘成熟增益果
祈请恩德不可思议者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愿于虎穴狮子岩窟中
降伏外道怨鬼诸魔厉
于诸殊妙圣地伏密藏
悯念未来末世诸有情
祈请怖畏金刚赐加持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藏地四大雪山筑关房
复于八大岩洞建幽穴
四方山岩示现诸足迹
四大名湖示现手印迹
祈请消除众生诸障难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南方门隅山岩示身影
廿五替身佛像遗吐蕃
如来正法普遍广无边
藏地有情唯一依怙主
祈请无上殊胜慈悲者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西南妙拂铜色山顶上
为彼无量空行持明主
降伏所有食肉罗剎众
恒以大悲悯念于藏地
祈请具大恩德之化身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末法时代藏地诸有情
以恶业故恒常遭障难
忆念祈请汝之事迹者
我及一切六道诸有情
请以大悲悯念赐加持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多杰登君,汝当谛听!忆念我之事迹及祈请者,今生定当予以加持,后世
亦必引导入于菩提,圆满成就。」
六、木赤赞普请问章

尔时,王子木赤赞普祈请莲师:「至尊上师,于后五百末世,所有众生以恶
业故,唯受苦痛。汝当悯念末世众生,救拔彼等无量苦难。」

莲花生大士言:「谛听!王子,身若不存,则不闻法要;若无净信为田,则
不能生菩提妙果;若无信心,则远离三宝加持。」

「谛听!王子,诸佛菩萨所为者,利生事业尔。然六道中五毒、我执其力强
大,故轮回不息。」

「王子!若使末世藏地民众解脱障难,当使『信心不逆,心寄三宝』之训诫
咐于民众,且恭敬胜解恒常祈请。」
奇矣哉

西方极乐世界剎土中
依怙大悲无量寿如来
利益南瞻部洲诸有情
十方所有诸佛所加持
祈请三世一切诸如来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信度大海庄严岛洲中
茎端开敷莲花之蕊上
无父无母自然所化现
无因无缘利益诸有情
祈请胜妙希有自生者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一切如来身之所化现
自然具足相好妙庄严
妙严尤胜千日之光明
汝之化现普遍诸世间
祈请胜妙希有之化现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一切如来语之所化现
茎端不贪莲花蕊中生
千龙巨鸣不及其音声
开演大乘利益诸众生
祈请宣说音声如龙者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一切如来意之所化现
无边深广大海中所生
大悲事业超虚空闪电
甚深广大密意胜虚空
祈请悉知悉见胜意者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如意宝身利益诸有情
仅闻汝之名号亦灭苦
功德有如彩虹历历现
顷刻忆念引导入菩提
祈请积集功德之尊者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大悲怀伏事业之利益
以及息增怀诛四事业
方便调伏众生之烦恼
不可思议事业如繁星
祈请事业如大海波浪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利益四方上下诸众生
大悲悯念雪域藏地中
藏地国王及所有臣民
请于三世恒常赐加持
灭除轮回广大痛苦海
祈请乌金莲花生大士
七、发愿章

尔时,周匝五祈请者,奉广大供养,顶礼围绕而祈请:「至尊上师,汝今宣
说如是广大胜妙章句,利益所有众生,恩泽广大。然世俗习于喧杂音声,未来众
生为痛苦所迫,尔时当以何音声祈请,能自然忆念大士?」

莲师答言:

随我断除轮回痛苦者
恭敬净信恒时祈请时
当以如是音声至心念
恰似幼犬呼其父母声
如同笛子琵琶之妙音
昼夜六时恒常而祈请
未来末法时代之西方
我之后学诸瑜伽行者
利益有情宏法之胜士
无有犹豫弘传之法王
如是具缘出兴于末世
伏藏利益未来有情众

萨瓦蒙嘎隆!

秋吉林巴所掘之莲花生大士仪轨

秋吉林巴所发掘之莲花生大士仪轨

《听列宁波——事业精华》

从《拉昧突竹巴切昆些》(莲师心要修法——遣除一切障碍者)所取出之精要瑜珈

修法。

敬礼莲师三身本尊。
为成就三身莲师之必要,
坐在一个隐僻地方的舒适坐位上
依前行、正行、结行之方法而修。
三昧耶。

△首先为前行次第

“南无
我及等虚空一切众生,皈依至高无上的皈依处。
生起愿、行菩提心,我将成就莲师三身之境界。”

“吽 啥
一切被迷惑于二元觉知的恶魔、障碍的力量与邪灵,
请享用此食子并消散回你自己的地方,
在无染智慧的本尊、真言与法身境界中,
坛城之结界范围乃自然地自圆满。

吽 吽 吽
班杂 拉杀 拉杀 壮
VAJRA RAKAHA RAKSHA DHRUNG

嗡 阿 吽
巨大的三身莲师本尊们,自虚空中化现!
让光辉降于此地并赐予灌顶及成就!
请加持此外在与实存的大供养手印如同大地,
成为如海之普贤供养

嗡 阿 吽 瓦吉ra 古汝 德瓦 达吉尔 嘎那 阿比沙牙 阿 阿
OM AH HUNG VAJRA GURU DEVA DHAKINI GYANA ABESHAYA A AH

吽 吽 吽
嗡 沙耳瓦 布架 梅嘎 阿 吽
OM SARVA PUJA MEGHA AH HUNG
三味耶。”

△第二,主要部分的瑜珈法:

“阿
法身本然如虚空,是光明的永续。
报身不绝之光辉照明,是悲心的展现。
化身种子三摩地,是白色啥字。
从此放光,净化对有生命的真实宇宙之执着。
在逐渐堆积的元素(五大)与金刚护幕围绕间
从“壮”(DHRUNG)字出现有圆满特质的珠宝宫殿。
在宫殿中央,一个狮子宝座的莲花、日、月之上,
是我的觉悟——莲花生大士,一切如来之化现。
做寂静微笑的忿怒表情,为白、红合成之色。
我顶戴莲冠,着秘密服饰、上衣、法袍和锦织斗逢。
我的右手持一支金刚杵,左手是一个有金瓶的嘎巴拉。
殊胜秘密的明妃隐于卡章噶之形中而被拥抱,
双脚以游戏高贵姿而坐,我被一团五色光所环绕。
在我的顶上是尊贵的白色报身观世音,
其四臂中,二臂合掌,另二臂分持水晶念珠与白莲花。
在他的顶上是法身阿弥陀佛,
红色身,以平等印手持甘露长寿宝瓶。
在周围的其它四个莲花瓣上,
东方是白色嘉卫当今(Gualwey Dungdzin),
南方是亮白色的玛卫森杰(Mawey Senge),
西方是黄色的奇秋楚桑(Kyechok Tsulsang),
北方是耀眼光棕色的杜奇西钦(Dukyi Shechen)。
围绕在此之外的,是八截面的珠宝
在东方是蓝色的当林根却(Dzamling Gyenchok),
在南方是宝蓝色的贝玛蒋涅(Pema Jungney),
在西方是白色的卡帕巴沛仁晶(Kyepar Phakpey Rigdzin),
在北方是耀眼红褐色的祖楚吐千(Dsutrul Thuchen),
在东南方是红色的金刚持多杰达措(Dorje Draktsal),
在西南方是焰黑蓝色的卡登卷德(Kalden Drendsey),
在西北方是高雅的暗褐色拉萨托仁(Raksaha Thotreng),
在东北方是亮清红色的德千嘉波(Dechen Gyalop);
他们全部以适切的庄严物装饰者。
在四门是四种勇父和其明妃,
在其间的空间中,三根本与护法们如云海会着。
这些外相与空性变运的幻化智慧形相,
都是三金刚精要中的自然成就,
具足五智慧佛部的圆满殊胜灌顶。
嗡 阿 吽
嗡 阿 赞 啥 阿 阿比星噶 吽
OM HUNG TRAM HRIH AH ABHISHINCHA HONG
吽 啥
从南瞻(Chamara)部洲直到西南的土地,
是殊胜的莲花网化身界,
三身不可分别的乌金托仁措(Thotreng Tsal)
与你如海聚集之无量三根本本尊,
当我以虔信心、思慕地迎请您至此地时,
请藉您的慈悲誓愿力而来,
遣除一切障碍并赐予共与不共成就!
嗡 阿 吽 班杂 古汝 贝玛 托仁 措 班杂 萨昧耶 杂悉地 巴拉 吽


OM AH HUNG VAJRA GURU PADMA THOTRENG TSAL VAJRA SAMAYA DZAH

SIDDHI PHALA HUNG AH
杂 吽 班 吙
萨昧耶 剃刹 莲(Samaya Tishtha Lhen)
吽 啥
您圆满一切的事业而不生、不灭、不变,
您自存的悲心解脱一切众生,
像颗如意宝般地您降下一场成就之雨,
金刚持佛的总集体,我向你敬礼!
阿底普 吙 普拉剃恰 吙。
(Atipu Ho Praticcha Ho)
嗡 阿 吽
我呈献您堆如云海般的令人满意物品为外供养,
难以置信的长寿甘露、红甘露与食子之宴为内供养,
空性的智慧、乐空双运为秘密供养;
摄受这些,请赐予共与不共成就!
(八供):嗡 班杂 阿港 巴当 布斯北 都北 阿罗给 根得 涅威得 萨

塔 萨瓦拉 巴杂 拉塔 巴林塔 麻哈 布达 阿 吽

om vajra argham padyam pushpe dhupe aloke ghandhe naividya shabta sarva pancha rakta balingta maha puja ah hung
吽 啥
从精要的法身光明境界中,
自然的化现为乐空报身。
悲心降伏一切的化身,成就了众生的利益。
我顶礼并赞诵全部的坛城本尊们!”
接下来是持诵文。
“吽 啥
在菩提心的精要坛城中,
聚集的本尊显露于智慧神通中,
忆念你们的金刚三昧耶,无有违犯,
并赐予加持、灌顶与诸成就!”
如此恳求后,一心专注地念:
“从上顶冠之佛无量光的心中放光,
聚集轮回与涅盘中的生命精要后,
将之融入他手中所持之宝瓶。
甘露由此宝瓶流出,
经梵穴进入我身,
充满我的身体并净除疾病、伤害、罪业与障碍,
达到两种成就。
嗡 阿麻拉尼 积温剃耶 梭哈”
om amarani dziwentiye soha
上述是聚合利益自己的加持力。
“光从尊贵的降伏众生者心中放出,
遍布六道一切众生。
净化了他们的六种冲突烦恼
并使他们转成大悲尊的形相。
嗡 麻尼 贝玛 吽”
以上是利益他人的全遍性事业。
“在自己——
诸佛部体现之莲师,
心中有一支五股黄金金刚杵在月轮上。
它的中央为啥字,为咒鬘所围绕。
从那儿放光对一切尊者做供养,
并聚集加持力与成就融入自身。
再次放光,令宇宙变成净土,
而其中一切众生皆成本尊身形,
所鸣响之声皆为金刚真言之歌,
念头都是智慧的光明境界;
万物都是不二(非二元)的独一坛城。
嗡 阿 吽 班杂 古汝 贝玛 悉地 吽”
如此,毫无自他二元相对立的持诵于生起和圆满的双运中。三昧耶。
结束了如此的持诵后,现在到了成就与大乐的持诵:
“从自己与坛城本尊合集的身形
各种身体化现而充满了宇宙。
我们的语——如念诵之歌,吼出真言之声。
我们的心是光明的不变境界。
超越时空的胜尊们都被供养而喜乐
而三界众生的两种目的都已达成。
万法完全地圆满
像是难以置信的伟大手印坛城
嗡 阿 吽 班杂 古汝 贝玛 托仁 措 班杂 萨昧耶 杂 悉地 巴拉 吽

阿”
有时候以骑马小调
有时候喝着吽字之歌
特别是修持大乐金刚诵时,
要加上呼吸法。
三昧耶。
现在是事业的应用:
“光从自心放出
勾召四部勇士之心
他们的化现与再化现遍满宇宙,
自然地圆满了四种事业。
哈瑞尼沙 拉打 嘻瑞牙 气踏 幸(台) 幸(台)渣 萨耳瓦 悉地 帕巴 吽

Harinisa radza hriya tsitta hring hring dzah sarva siddhi phala hung ”
如此的持诵,应用在些登宁假(Sheldam Nyingjang)中所描述之专注力的改变。
三味耶。保密,保密,保密。
现在是座间的供宴:
“燃 扬 康
将自心中的种子字观为本尊
放财出 燃 扬 康,净化了将供品当做真实的执着。
光从三个种字而出,将它们转化为智慧甘露
变成令人满意之供养云而充满虚空。
嗡 阿 吽
吽 吽 吽
如海之三身诸佛(jinas)请从纯简的光明境界中示现
令我们得能积聚功德并净除诸障碍,
诸前来,显露于您的智慧神通中。
瓦架拉 三味耶 佳 佳
嗡 阿 吽
供养宴之精要乃是如云之智慧甘露
它以天女的形相拿着令人满意的供品,充满着虚空。

请您——三根本的坛城本尊总集体
受用此无缘大乐
莎耳瓦 嘎那 恰卡拉 布架 吙
SARVA GANA CHAKRA PUJA HOH

愿自无始以来所累积的一切恶行、障碍、过失和堕落

除疫莲师观修法


文章来自网络

忿怒莲师的身色为深蓝色,一面二臂三目,右手持金刚杵举在高处,左手持装满鲜血的天灵盖,乘骑棕黑色的野猪。

此咒语念诵标准数量是十万遍。即使达不到念诵数量,生病时以直接持咒之功德也必定有特殊效果,对此亦无需怀疑。

全知麦彭仁波切说:“若能背诵此心咒不会得任何传染病,即使照顾严重瘟疫之患者亦不会被传染。”这是全知麦彭仁波切的金刚语,值得我们信任。

慈诚罗珠堪布:

如果要保护自己,则将自身观想为莲师,以其光芒摧毁疾疫。

如果要治疗他众,则将自身观想为莲师,身降甘露疗愈疾疫。

如果要治疗自己所得疾病,则于前方虚空中观想莲花生大师,自己的神识迁移到他的心间,莲师的身体幻化出的无量野猪从自身根门而入,吞食体内的一切病魔。诵咒,最终观想威猛莲师融入自身,依此自身变成威猛莲师之身。

༄༅། །སྔགས་བཟླ་དུས་ཀྱི་ཏིང་འཛིན་ནི།

除疫莲师观修法

米旁仁波切 造

索达吉堪布 译

རང་ཉིད་སྐད་གཅིག་དྲན་རྫོགས་སུ། །

剎那自身观想成

གུ་རུ་དྲག་པོ་མཐིང་ནག་སྐུ། །

深蓝威猛莲师身

གཡས་པས་རྡོ་རྗེ་གཡོན་ཐོད་ཁྲག །

右持金刚左血颅

ཆིབས་སུ་ཕག་རྒོད་ཁམ་ནག་ཆིབས། །

乘骑棕黑之野豬

ཞལ་ནས་དྲག་སྔགས་མེ་སྟག་འཕྲོ། །

口迸猛咒火星射

རང་སྤྲུལ་ཕག་རྒོད་དཔག་མེད་འཕྲོས། །

无量自化之野豬

ནད་གདོན་ཧུར་ཐུམ་ཟོས་པར་བསམ། །

勾招吞食诸病魔

དྲག་སྔགས་མེ་འོད་མགར་གྱི་ནི། །

猛咒迸射炽火星

ཚ་ཚ་ལྟར་འཕྲོས་ནད་གདོན་བསྲེག །

焚烧一切諸病魔

མ་ཡེངས་དམིགས་ལ་སྔགས་བཟླའོ། །

专注所缘而誦咒

སྔགས་དེ་གང་ཞེ་ན།

ཨོཾ་བྷེ་ཧུ་ན་ཁེ༔ ཙ་ན་དུ་ཧེ་ཧུ༔ བྷི་ཤ་མ་ཧི་ར་ཧོྃ༔ ཏྲི་ན་དུ་ཁེ༔ བྷེ་ཤེ་ན་ཏ༔ བྷི་ན་ཡ་སྭཱ་ཧཱ༔

嗡 貝呼那給 恰那都黑呼 比夏马嘻惹吽 止那都給 贝協那他 比那雅 梭哈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敬礼孺童相妙吉祥!

复次吉祥持金刚,难调伏中胜调伏, 勇猛超出三界内,自在金刚密中胜。眼如白莲妙端正,面貌圆满若莲花, 自手执持胜金刚,时时仰上作抛掷。复次第现忿等像,亦有无边持金刚, 勇猛调伏难调者,具威猛相极怖畏。于金刚尖出胜光,自手向上令抛掷,
有大慈悲及智慧,方便益生极殊胜。

具足喜乐安隐心,示有忿怒之形相, 于行正觉行中尊,众皆来集身恭谨, 向彼如来薄伽梵,究竟正觉礼敬已, 于前恭敬伸合掌,端坐正念而告白: 遍主与我作饶益,益我慈悲于我故, 如幻网中成究竟,愿我真实获菩提! 有诸烦恼乱其心,不解泥中而没溺, 为利一切有情类,令获无上之果故。究竟正觉出有坏,是有情师及导师, 亦大记句达真性,了知根心殊胜者。彼出有坏之智身,是大顶旋言词主, 亦是智身自超出,妙吉祥智勇识者, 诵彼殊胜真实名,是甚深义广大义。无比大义胜柔软,初善中善及后善, 过去正觉等已说,于未来中当演说。现在究竟等正觉,亦遍数数皆宣说, 大幻化网本续中,持大金刚持密咒, 如彼无边诸佛勅,妙音宣畅今当说! 世尊究竟正觉等,愿成真实持咒故, 如我决定未出间,当勤坚固而受持! 远离烦恼令无余,于诸谬解舍离故, 即以无别无异心,为诸有情愿宣说!

密自在者持金刚,向如来前说是言, 告白毕已而合掌,以身恭敬坐其前。
(以上为祈祷十六颂)

复次释迦出有坏,究竟正觉两足尊, 于自面门殊胜舌,广长横遍令舒演。显现三种世界内,调伏四魔诸怨敌, 有情皆具三恶趣,为现清净微笑相。于其清净梵音中,遍满三种世界已, 为持金刚大力者,密自在主而答说: 具足有大慈悲者,汝为利益有情故, 具足智身妙吉祥,诵真实名是大益。能作清净除罪业,于我精勤应谛听, 善哉吉祥持金刚,手持金刚汝善哉。密主我为此事故,为汝巧妙令宣说, 汝今一心应谛听,唯然薄伽梵善哉。
(以上为回答六颂)

复次释迦出有坏,一切密咒大种性, 密咒明咒持种性,于其三种令观察。世间及出世间性,显作世间大种性, 殊胜广大手印种,大种大髻应观察。
(以上观察六种性二颂)

言词之主演偈颂,密咒王者具六种, 将令显出于无二,无生法者自宣说:

阿阿厄厄呜呜诶诶喔喔 昂阿 萨特多 舍德 加纳 么儿德 Ra 杭 部多部达能 扎哈达 哇德能

(住三世佛心,我乃智身佛)

嗡班资儿 德恰纳 德卡策达 扎加 加纳 么儿大耶 加纳 嘎雅 瓦格 修 Ra 阿 Ra 巴匝纳 雅喋纳玛

(金刚利断苦,具足智慧身,智身语自在,令熟尊前礼)

(以上为幻网现证菩提次第三颂)

如是正觉出有坏,究竟正觉阿中出, 阿者一切定中胜,是大利益微妙字。诸境之内出无生,即此远离于言说, 是诸说中殊胜因,令显一切诸言说。大供养者是大欲,一切有情令欢喜, 大供养者即大嗔,一切烦恼广大怨。大供养者是大痴,亦愚痴心除愚痴, 大供养者即大忿,即是忿恚之冤讐。
大供养者大贪欲,一切贪欲皆除断,

大欲即是于大乐,大安乐者大喜足。大境色与广大身,大色并及大形像, 大名及与大广大,大中围者是广大。持于广大智慧器,钩烦恼钩大中胜, 普闻妙闻皆广大,显中即是广大显。解者执持大幻化,大幻化中成利益, 大幻化内喜中喜,大幻化中施幻术。大施主中最为尊,大持戒中持殊胜, 于大忍辱即坚固,以大精进悉弃舍。以大禅定住静虑,以大智慧令持身, 具足大力大方便,大愿胜智是大海。大慈自性无量边,亦是大悲胜智慧, 有大智慧具大智,大解即是大方便。具大神通及大力,大力及与大速疾, 复大神通大名称,大力令他令摧伏。三有大山悉能坏,持大坚固大金刚, 大紧即是大雄勇,于大怖中施怖畏。尊者大种即殊胜,上师密咒大殊胜, 住在于彼大乘相,大乘相中最殊胜。
(以上为金刚界大曼茶罗十四颂)

广大正觉众明主,具大寂默大寂默,

大密咒中令出现,有大密咒自性理。欲得十种到彼岸,住于十种彼岸中, 十彼岸到是清净,即是十种彼岸理。尊者十地自在者,住在于彼十地中, 具知十种之自性,持于十种清净者。十种义相义中义,自在寂默十力主, 作诸利益无有遗,具有十种大自在。离彼无始戏论主,真如自性清净主, 言说真实不讳句,如其所说而依行。于无二中说无二,住于真实边际中, 无我狮子具音声,外道恶兽极怖畏。游行一切有义中,速疾犹若如来心, 胜及最胜胜怨中,于转轮者施大力。集中之师集中胜,集王集主集自在, 执持爱护大灵验,大义不受他恩念。句王句主能言词,句中自在句无边, 以真实句说真实,于彼四谛宣说者。不还之中复不还,教如缘觉及独觉, 种种决定超出中,彼诸大中独一因。比丘罗汉即漏尽,调伏诸根并离欲, 获得安乐无怖畏,成满清凉亦无浊。明解及与于神足,世间善逝胜明解,

于我不执不执我,住于二种谛理中。能到轮回之彼岸,所作已毕住露地, 于一智中而出现,以智慧器破一切。法王妙法具显现,于世间中胜明照, 以法自在法中王,能演妙道令宣说。有义成就满誓愿,舍离一切诸虚妄, 无尽法界实离妄,胜妙法界极无尽。具大福田胜福足,智中广大殊胜智, 具足智者解有无,无二种中而积集。诸常见中胜禅定,誓修静虑是智王, 自解各各皆不动,最上胜者持三身。具足正觉五身性,遍主五种智自性, 首冠庄严五觉性,持五种眼离执着。令诸正觉皆增长,正觉尊子胜微妙, 胜智出有出生处,出现法中离三有。独一坚固金刚性,初生已做有情主, 现空性中自超出,胜智妙智如大火。以大光明遍照耀,以智慧明令显现, 是有情灯智慧炬,具大威势显光明。是胜咒主明咒王,密咒王者作大益, 具大肉髻希有顶,大虚空主说种种。是诸正觉胜自性,具足有情欢喜眼,

能令增长种种相,诸大仙等皆供赞。令持三种之密咒,大记句者持密咒, 尊者守护三宝故,宣说最胜三乘法。真胜有义之罥索,是大执持金刚索, 金刚铁钩大羂索,怖畏金刚施怖畏。
(以上为清净法界智二十五颂)

金刚王者六面怖,六眼六臂力具足, 亦具骨相露牙者,哈喇哈喇具百面。是狱王主魔中王,有力金刚能作怖, 名称金刚金刚心,幻化金刚具大腹。金刚中生金刚主,是金刚心如虚空, 不动独发相严身,所着大象生皮衣。大紧呵呵皆哮吼,希希声吼能作怖, 若作笑者有响笑,金刚喜笑大哮吼。金刚勇识大勇识,金刚王者大安乐, 金刚坚者大乐喜,金刚吽者吽声吼。器中执持金刚箭,金刚剑断令无余, 众持金刚具金刚,一种金刚能退敌。炽炎金刚施恶眼,金刚头发如炎炽, 金刚降临大降临,具足百眼金刚眼。身中具有金刚毛,金刚毛者独一身,

指甲增长金刚尖,以金刚心皮坚硬。执金刚鬘具吉祥,以金刚鬘而庄严, 呵呵响笑决定吼,具六种字金刚声。大柔和声大音声,三世界中独一音, 遍虚空界声哮吼,诸有声中皆殊胜。
(以上为不动中围十颂)

真实无我真实性,即是真际无有字, 宣说空性众中胜,甚深广大声哮吼。即是法螺具大声,亦法犍椎大音声, 超越无住圆寂性,十方法中即大鼓。无色有色中微妙,具种种相意中生, 具诸相者显吉祥,执持影相使无余。无能过中大名称,三界之中大自在, 住于最极圣道中,大兴盛中之法幢。三世界中一孺童,长老尊者四生主, 三十二相具庄严,三界所爱于中妙。是世间解为胜师,是世胜师无怖畏, 救世间尊意无私,救中救者而无上。尽空边际悉受用,解一切中智慧海, 解散一切无明壳,亦能破坏三有网。能灭无余诸烦恼,到彼轮回大海岸,

胜智灌顶具头冠,真实究竟令庄严。灭除三种诸苦恼,灭三毒得三解脱, 决定解脱诸障难,住于如空平等中。超越一切烦恼垢,能解三时及无时, 诸有情中即大龙,功德带中之鬓带。诸有身中即解脱,虚空道中真实住, 持于如意大宝珠,遍主一切宝中胜。圆满是大如意树,胜妙净瓶大中胜, 能作有情诸利益,随顺有情而利益。亦解善恶及时辰,遍主解记具记句, 解时及解有情根,亦能作于三解脱。具足功德解功德,解法赞叹现吉祥, 吉祥之中最吉祥,吉祥名称善名称。大止息中大法筵,大欢喜中大音乐, 恭敬承侍悉具足,胜喜名称性吉祥。具胜施胜是尊者,微妙归处堪归敬, 于世怨中胜中胜,离一切怖无有余。顶髻及髻各分垂,头发摸搜戴头冠, 五面具有五种髻,五髻各系花鬓带。即是秃发大勤息,行净梵行胜勤息, 大苦行者建苦行,微妙净宫乔答弥。梵婆罗门解净梵,超圆寂时得净梵,

脱离缠缚解脱身,解脱圆寂是圆寂。超越悲哀灭悲哀,微妙决定近出离, 能除苦乐之边际,离欲身中而超越。不可比量无与等,非见非显非朗然, 虽往不改亦普遍,微细无漏离种性。无尘离尘即无垢,离失舍除于过患, 最极寝寤觉自性,诸解诸明即微妙。识心超越于法性,持理即是无二智, 离虚妄者默然成,修于三世正觉行。正觉无垢亦无边,最初正觉亦无因, 独一智眼无垢染,具足智身即如来。以句自在广宣说,演胜丈夫法中王, 宣陈微妙殊胜处,诠说师子无与等。于胜观察殊胜喜,积聚威势是入意, 炽炎光中吉祥相,手臂光耀令显现。殊胜大医即尊者,能离痛刺无有上, 亦是诸药枝茂树,对治诸病大怨讐。入意三界中殊胜,吉祥游宿具中围, 十方一切虚空界,建立法幢极微妙, 游行唯一广大伞,即具慈悲妙中围, 吉祥莲花舞自在,广大遍主大宝伞。具于正觉大威势,持于一切正觉身,

是诸正觉大修习,是诸正觉唯正法。金刚大宝灌顶相,诸大宝性即自在, 世间自在诸法性,持金刚者一切王。一切正觉即大心,一切正觉在心中, 一切正觉之大身,亦是一切正觉语。金刚日是具大明,金刚月是无垢光, 离欲等中是大欲,种种诸色炽炎光。金刚跏趺正等觉,执持真实究竟法, 吉祥正觉莲花生,亦能摄持正觉藏。复持种种幻化王,广大正觉持明咒, 聪明金刚即大剑,真实清净殊胜字。是广大乘除苦恼,金刚法者广大器, 金刚甚深唧哪唧,金刚智慧依义解。诸到彼岸皆究竟,一切地中具庄严, 真实清净无我法,真实智月殊胜光。广大精进幻化网,本续一切殊胜主, 金刚坐者具无余,持于一切智慧身。一切殊胜妙智慧,即是心地持往复, 一切正觉之大心,复持种种之化轮。是一切体殊胜性,亦持一切体自性, 即无生法种种义,持于一切法自性。广大智慧刹那中,解持诸法无遗余,

现解一切诸法者,胜持寂默真实际。殊胜不动自性净,持于正觉妙菩提, 一切正觉现于前,智火炽炎光显盛。
(以上为妙观察智四十二颂)

随乐成就微妙义,一切恶趣悉清净, 诸有情中殊胜尊,一切有情令解脱。烦恼敌中独勇猛,威猛能破愚痴怨, 具吉祥智而严身,执持坚固之恶相。能令动于百种手,举步相中而作舞, 吉祥百手皆圆满,遍空界中能作舞。大地中围一界分,以一足跟坚踏之, 以足爪甲界内分,净梵世界尽令押。无二一义法之义,即微妙义无怖义, 亦种种识具色义,于心意识具相续。体义无余数欢喜,爱空之性殊胜智, 舍离三有之贪欲,三有欢喜广大者。色貌鲜洁若白云,光明殊胜如秋月, 亦如初出妙日轮,爪如赤铜光皎洁。头冠殊胜尖末青,胜发亦复绀青色, 大宝光明具吉祥,正觉化身庄严具。诸百世界皆令动,而能具彼神足力,

持于广大实性念,四念住中静虑王。以七觉支为花香,即是如来功德海, 解八道支义理故,是解真实正觉道。于诸有情大分著,亦如虚空无所着, 一切有情意中生,速疾犹如有情意。解诸有情根与义,能夺有情诸心意, 亦解五蕴实性义,清净五蕴令受持。决定出彼诸边际,亦能出于决定中, 向决定出道中住,宣说一切决定出。拔十二支三有根,持于清净十二种, 具有四谛之义相,解持八种之心识。十二实义令具足,十六实性现体解, 以二十种成菩提,胜解一切正觉相。一切正觉幻化身,无边亿界令出现, 彼诸刹那现了解,亦解刹那诸有义。种种乘者方便理,利益去来皆了解, 决定出于三乘者,住在于彼一乘果。诸烦恼界清净性,尽能灭除诸业果, 过于一切江海中,寂静加行中出现。烦恼及与随烦恼,及以习气皆弃舍, 以于大悲智方便,于诸有情作利益。一切想义悉弃舍,亦令灭除心识意,

能缘一切有情心,亦解一切有情意。在彼一切有情心,随顺一切有情意, 充满一切有情心,令诸有情心欢喜。成就究竟无错谬,一切谬解皆舍离, 于三义中无疑智,诸义三种功德性。五蕴义理三时中,于诸刹那能分别, 一刹那中正等觉,持于一切正觉性。无身之身身中胜,解了诸身之边际, 种种诸相诸处显,大宝即是大宝首。
(以上为平等性智二十四颂)

解了一切正觉者,正觉菩提即无上, 出密咒处无文字,大密咒者是三种。诸密咒义令增长,大明点者无文字, 大空即是五种字,空明点者百种字。种种诸空无种种,十六半半具明点, 亦无支分超于数,即四静虑之初首。了解一切静虑支,明解静虑种族性, 具静虑身身中胜,受用身者一切胜。化身即是殊胜身,持彼化现之种性, 种种化现十方中,依法利益于有情。自在之天天中天,非天自在非天主,

自在无灭天之师,作坏作坏即自在。三有寂静令超越,唯一师者有情师, 名称普于十方界,施法之主广大者。备足庄严慈铠者,以慈悯心为坚甲, 智慧为剑持弓箭,欲离不解烦恼敌。能降勇猛魔怨者,兼除四种怖畏魔, 亦能退诸魔军旅,究竟正觉救世间。是堪供赞礼敬处,亦是恒常承侍境, 应供咏处最殊胜,真堪礼敬胜上师。一步能游三世界,如空无边实镇押, 清净三明是清净,具六神通随六种。菩提勇识大勇识,大神通者超世界, 达彼智慧之实性,亦获智慧之体性。一切自明令他明,殊胜丈夫胜一切, 超离一切诸譬喻,能智所智殊胜主。尊者即是法施主,宣说四种手印义, 有情奉施殊胜主,决定所入三种住。微妙义中净吉祥,三世间中大胜福, 具足吉祥皆成办,文殊师利胜吉祥。
(以上为成所作智十五颂)

胜施金刚我敬礼!真实边际我敬礼!

出现空性我敬礼!正觉菩提我敬礼! 正觉贪着我敬礼!正觉欲者我敬礼! 正觉欢喜我敬礼!正觉戏论我敬礼! 正觉微笑我敬礼!正觉笑者我敬礼! 正觉语者我敬礼!正觉心者我敬礼! 出现无者我敬礼!出现正觉我敬礼! 出现虚空我敬礼!出现智者我敬礼! 幻化网者我敬礼!正觉显论我敬礼! 一切一切我敬礼!彼智身者我敬礼!
(以上为赞五如来智五颂)

嗡 萨儿瓦 达儿玛 阿巴瓦 索巴瓦 贝修喋 班资儿 则恰 阿阿 昂阿 扎格儿德 巴热 修达 萨儿瓦 达儿玛 雅独达

(一切法无事自性清净金刚,一切法自性清净如是)

萨儿瓦 达踏 嘎达 加纳 嘎雅 曼则 谢热 巴热 修德达 么巴 达雅德 昂阿 萨儿瓦 达踏 嘎达 舍达雅 哈 Ra 哈 Ra

(当持一切如来智慧身妙吉祥清净)

嗡吽舍 班嘎万 加纳么儿德 瓦格 修热 玛哈 巴扎 萨儿瓦 达儿玛 嘎嘎纳 阿玛辣 素巴热 修达 达儿玛 达度 加纳 嘎儿巴 阿

(世尊智慧身,语自在大语,诸法如虚空,无垢极清净,法界智慧藏)

复次吉祥持金刚,恳分欢喜而合掌, 如来尊者出有坏,敬礼究竟正觉已。复次尊者密自性,持金刚之金刚王, 所余种种同住处,高声如是而白言: 尊者我等亦随喜,善哉善哉说善哉, 为彼欲求解脱果,有情为无救度者, 我等真实救度者,作护菩提大利益, 宣说幻化微妙理,此是清净微妙道, 亦是甚深极广大,大义有情作利益, 一切正觉境界者,诸正觉等皆已说。
(以上为总结五颂)

出有坏妙吉祥智勇识所诵真如之真实名经·出有坏世尊如来所说已毕

【附生偏字】
【忿】:fèn 【勅】:chì 【谬】:miù 【髻】:jì 【讐】:chóu【罥】:juàn
【羂】:juàn 【鬘】:mán 【犍椎】:jiān zhuī 【鬓】:bìn 【筵】:yàn
【寝寤】:qǐn wù 【诠】:quán 【唧哪】:jī nǎ 【绀】:gàn 【悯】:mǐn

回向偈

文殊菩萨发愿偈
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
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

普贤菩萨发愿偈: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回向偈
生生世世遍遇清净师,
不离殊胜妙法恒受用,
十地五道功德皆圆满,
祈愿金刚持位速证得。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普愿尽法界。沉溺诸众生。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回向偈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地藏招财仪轨-招福天钩祈愿文》麦彭仁波切

汉地奉地藏菩萨以地藏本愿经为据,消业忏罪度亡积福为主,而藏地奉地藏王菩萨以增财、改变土地风水、庄稼增收为主,因为过去藏地十分贫穷贫瘠,莲花生大师为此专门取出地藏菩萨仪轨和埋地藏宝瓶等修法,以此改变藏地的风水和贫瘠!增财增收等。

在密教里地藏菩萨的密号为悲愿金刚或与愿金刚,在金刚界示现南方宝生如来之幢菩萨,在胎藏界则为地藏院中九尊之中尊地藏萨埵,属增益主尊,所以在藏传中,地藏菩萨也被视为财神。

《地藏招财仪轨-招福天钩祈愿文》
全知麦彭仁波切造
丹熷扎拉译


三宝三根咒印力,动静有寂妙财聚,
此勾此摄盛不衰,祥乐圆满愿炽燃!(注1)


祥瑞星象今吉日,庄严陈设招福物,
行持勾招福禄业,诸尊怙主祈垂念,
以三宝之谛实力,三根护法加持力,
尊贵之福此勾招,伟大之福此勾招,
兴旺之福此勾招,威德之福此勾招,
富裕之福此勾招,权势之福此勾招,
智者之福此勾招,净戒之福此勾招,
成就之福此勾招,安乐之福此勾招,
幸福之福此勾招,贤善之福此勾招,
勇士之福此勾招,貌美之福此勾招,
和睦之福此勾招,遍胜诸方福勾招,
意乐成就福勾招,所欲增上福勾招,
长寿无病福勾招,声誉权势福勾招,
祥瑞吉兆福勾招,由彼山巅福勾招,
由彼海底福勾招,囊括四方福勾招,
天福云般遍十方,龙福海般润三界,
人福羂索皆充盈,太阳一般飞旋来,
月亮一般莹亮来,繁星一般闪闪来,
如雾一般茫茫来,江河一般滚滚来,
甘霖一般漫漫来,科耶科耶福勾招,
喝耶喝耶福积聚,喝蜡喝丹福坚住,
财之大海沸盈盈,福之羂索旋绕绕,
吉祥之雾浓又浓,此财不得逃山处,
此福不得漏门外,此妙不得泻他处,
圈中福兴牲畜满,仓廪福兴粮食满,
家中福兴人丁满,滋身美食如海聚,
洪福之财如山堆,庄严衣裳连雨降,
诸尊祥瑞恒时住,幻库广大如虚空,
无尽妙财悉地赐,囊括十方虚空际,
财福精华皆摄集,融入我及所修依,
不倒胜幢般坚固,不坏金刚般恒常,
不变卐字般常转,愿如日月般明亮,
愿如辽云般浩荡,愿如妙果般丰稔,
随心所愿圆满之,财及福德悉地增,
如意宝及如意树,及与善妙宝瓶般,
所欲任运成就之,吉祥如意赐于此。

此句七十二,若诵一百八。
即招福庆财, 现量见瑞兆。
胜生火猴年, 五月廿五日。
成胜无死洲, 文殊喜金刚。(麦彭仁波切)
意海所生宝。萨玛雅,嘉,额特!
善哉!愿吉祥!

注1:此四句亦是简版的麦彭仁波切 · 招财祝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文殊阎摩敌祈祷文

文殊大威德金刚祈祷文      

诸佛事业总主文殊师,化现智者莲花生身相
摧毁一切魔军大威德,祈请上师三宝三怙主
本尊护法勇父勇母众,历代传承师尊祈降临
十方三世诸佛之智慧,汇聚一体至尊文殊师
化现雄猛上师大威德,愿赐我等殊胜诸悉地

尊中胜尊文殊阎摩敌,一切时中修持怒王您
即使舍命亦不舍本尊,祈以智慧悲眼亲顾视
怒王眷众无敌发威光,断除一切障碍及魔障
无论累世投生轮回处,愿随摄受世尊阎摩敌
护我瑜伽师徒人宝眷,加持雨露吉祥增善缘
息病除障消灭恶灵怨,增福增寿聚禄之事业
四信怀摄三界与三有,害敎外内敌魔全粉碎

威德金刚坛城及圣众,犹如遍满虚空之彩虹
遍洒甘露福禄祥瑞生,恒常普降无尽福悉地
长寿无病财福精华聚,和睦威德贤善祥瑞来
圆满无量福禄寿资粮,游戏人间犹如菩萨行

无始以来造作诸罪业,现世烦恼引起业障等
清除一切心中染垢净,心中脉结解缚净无余
深信因果诸法之根基,通达诸法生起清净见
通达甚深性空无生智,精进修持止观双运道
消除嫉妒心中狂风灾,摧伏无明心内怨敌众
智慧禅定正道观修力,除诸业障降伏鬼魔敌
断除一切障碍与我执,气脉明点皆得大自在
断除轮回甚深解脱道,任运四禅出入无障碍
一境观修禅定中观察,光明法身融入无得境
悲心利他饶益世间众,六度自在自性中生起
能于烦恼业浪红尘中,自在游戏调伏众生行
大悲智慧空性降伏力,摧伏怨敌恶魔与诅咒
净除违缘障碍贫病苦,除尽愚痴业障贪欲魔
生圆次第成就虹化身,今生圆满解脱证圣果

三轮清净供养与持咒,诚意祈祷本尊三根本
大慈大悲威德加持力,破除众生无明愚痴暗
我等众生从今一切世,威德金刚垂怜请摄受
身语意之功德加持力,愿入自身心间密意成
殊胜大乐身心轻安起,调御四大心力自在得
随心任运无量神通起,幻变自在悲智广无边
愿赐成就世尊阎摩敌,愿除障碍世尊阎摩敌
愿灭敌魔世尊阎摩敌,身语意之成就祈垂赐

大威德金刚根本咒:
Om yama-raja sado-meya yame-doru Nayo-daya Yada-yoni Raya-ksheya
om 牙马ra佳 萨多美牙 牙美多如 那哟达牙 牙达哟你 ra牙且牙
om 阎王 请降服死亡 在此刻 请迈开步伐 请您出发 请阻止毁灭
Yakshe-yaccha Niramaya Hum Hum Phat Phat Svaha
牙且牙扎 尼ra马牙 吽 吽 啪 啪 梭哈
的金刚地狱和夜叉 请赐予快乐 除尽魔障 摧破烦恼 愿成就

创古仁波切:空性具有光明或清明的本性

菩萨及大乘行者的动机及态度含有两个主要的因素:对空性的了解及对法界的了解,这是佛陀二转法轮时的开示主题。

经由这个观点,我们了解一切事物都是空性的;但是,同时一切事物也确切无疑的依照相互依存的过程,在空性之中进行、开展。

菩萨观点的第二个主要层面是“明性”或“智慧”,或梵文所称的“佳那”,这是佛陀最后一次转法轮时的主题,所谓空性并不是一片空白或虚无一物。

如果只是如此的话,那么,空性就正好是显相观念的相反,如果空性存在的话,显相就不存在,因为这两者互不兼容。把空性视为只是虚无或虚空是不正确的。

因为空性指的是任何事物都不是真实的,都不具有真实的本质;然而,透过相互依存的过程,在相对的层次上,事物的确会有所显现,但是同时它们也是空性的。

所以,我们不能把空性想成是虚空的,因为空性之中有所显现。然而,当我们去寻找空性的本质时,我们却找不到它。

所以,空性具有光明或清明的本性,在藏文里,“萨瓦”和阳光或非常强烈的光亮有关。一旦有了那种光明,一切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分辨得很清楚。

所以,空性的本性是“明”,因为它具有让事物极其明确的从空性之中显现的能力。这种明性和空性的智慧层面是同义的,因为智慧能看清一切。

但是,智慧并没有实质的存在性,因此,它并不是我们可以对之产生嗔恶感或执着的物质性实体。

这种智慧的真正本性是空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谈到智慧与空性融合的原因。当我们探讨空性的真正本质时,我们发现它含有的正是这种了达一切的智慧及明性。

但是,当我们去分析这种智慧时,我们却找不到任何物质性的实体。所以,它的真正本性是空性——智慧和空性同时存在。

祗树庵

(一)

竹映窗前水漱门,数声幽鸟报朝昏。

行来恐踏苔痕破,目送山云过远村。

(二)

新植寒梅匝杏开,遍寻兰蕙绕篱栽。

香风吹落梨花雪,蜂蝶纷纷间错来。

(三)

山气笼从晓出云,一溪流水望中分。

岩花树树红相映,竹里横拖白练裙。

(四)

堪笑经年老蠹鱼,编编钻透未知书。

忽然眉底开双眼,始信从前不识渠。

–明 雪浪法师

《禅学讲话》节选

《禅学讲话》载:真理是不论佛陀出世与不出世,亘三世而不断地跃动着,成为一切现象的生命的东西。如非自身立脚於实境,而实际地触着会取,则必不能体验实相。禅的主眼,是以触着实际,於其中实地荐取活活的生命。不是仅仅构成一种真理的概念为已足。是捉着实相,而达到冷暖自知之境,不是存在於言说文字的世界,这须有待於如实的体验,始得理会,无所依之经典,无信仰的对象,独步着坦坦的大道。依嫡嫡相传而来的佛陀,自内证的觉境,直觉地体味出来。依禅定力,透入佛陀自内证境,至於依清静心发生的法尔作用。在理论上,一得到根本智是自然地发现的,在实际上,是後得智完成後,才发现的。因为,还原到未分以前的法身,在这儿,必然地发现自觉的光明,统一着分裂精神相互的矛盾,把这名曰:根本智。进一步,务有应对着一切差别境界的差别智,名曰:後得智。在这两智圆满完成之後,才能发现:於法尔实相上所起的法尔作用,把这称为大智作用。——照一般佛教的说法,否定自我,便自解脱,与绝对者为一。就是常乐我净涅槃之境。从禅宗的立场说:是天地未分以前,主客未分以前的境地。(其实,非天地未分以前,而是威音劫外。因为天地未分以前是空劫,空劫以前是坏劫。)但是这分析的说明,是为着一般的理解方便计,实则唯是一个。依体验的主体方面说:(即指主人,)那是归向於绝对者。依被体验的客观说:那是绝对者自己的实现。然而这体验自身,是主客一体,物我不二的三昧境。这是宗教体验的本质。若把这照着禅的立场说:已超越了这种主客一体物我不二,而体得主客未分以前—即第一者之境,『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之境,是体验到宇宙无双日,乾坤唯一人之境,也可说之为法身体得之境。至是:才是无生死,无修证,无凡圣。纯一绝对者之体得。禅的体验,在这裏找到了本质。在意识方面说,是意识发现了意识体系的中心意识的体认。同时,这是超认识的。所以用分别意识来分别,根本是不可能,把这个说之为学说对象,也自然不可。

–节选自《无门直指》

李山龙

唐代的李山龙是冯翊人,为左监门校尉。武德年中,突然死去而心还不凉。家里人不忍心入殓。到了七天而苏醒过来。自己说,他刚死的时候,看见被收录到一个官署。官署很宽大,庭前有几千个囚犯,都带着枷锁刑械,都面向北立着。官吏将山龙带到庭前。厅上的高座上坐着一个大官,侍卫大王的人,喊山龙到阶前。王问:“你生平作过什么福事?”山龙回答说:“乡人每当设斋时,我常常把礼物送去资助他们。”王说:“你自己做了哪些好事?”山龙曰;“诵读法华经,每天两卷。”大王说:“太好了,可以让他到阶上来。”北面有一个高座,王说:“可登座诵经。”王就立即站起,山龙坐下,王就对着他而坐下。山龙打开经书念道:“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王说:“请法师下去。”山龙又站在阶下。看庭前的囚犯,早已没有了。王说:“你诵读经书的福气,并不是只对你自己有利。那些人因为听到念经,都已获免了,难道不是好事吗?今天放你回去。”王对官吏说:“可领这个人去看看各处地狱。”

官吏就领山龙向东走了一百多步,看见一座铁城,很宽大。城旁边有许多小窗,看见许多男女从地上飞进窗中,就不再出来了。山龙奇怪地问吏,官吏说:“这是大地狱。中间都分隔开,定的罪都根据各自不同的表现,到地狱受罪罢了。”山龙听说之后感到悲痛害怕,口诵“南无佛”,请求走出去,又看见有一大锅,火猛汤沸。旁边坐卧着两个人,山龙问他们。二人说:“我们的罪是入这汤镬之刑。承蒙你诵‘南无佛’。所以狱中所有的罪人,都能得到一天的休息睡觉罢了。”山龙又诵“南无佛”,官吏对山龙说:“官府多次移改,今天放你回去,可请求大王给写‘符’字。如果不这样,恐怕其他的官也不知道,再被追录。”山龙就拜见大王请求写字。大王写了一行字交给官吏说:“让他去五道等署。”官吏领命。带山龙再看两个曹衙。各个厅事侍卫也都这样,官吏都请他们的官署,各写完一行给山龙。

走出门去,看见有三个人对他说:“大王放你回去,我们都希望你多少能赠送点东西。”官吏对山龙说:“那三个人是先前收录你的使者,一个人用红绳绑你的;一个人是用棒子打你头的;一个人是用口袋装你的气的。现在看见你要回去,特意来请求你。”山龙惊慌拜谢说:“我不认识你们,请让我到家之后给你们准备礼物,只是不知往何处送呢?”三个人说:“送到水边古树下烧了它。”山龙答应了。官吏便送他回家,看见亲属恸哭。准备棺材,山龙到了尸体旁便苏醒了说:“用纸钱捆着布帛和酒饭,到水边烧了。”忽然看见三个人来谢道:“感谢你不失信,赠送这么多的礼物。”说完就不见了。

【原文】

唐李山龙,冯翊人,左监门校尉。武德中,暴亡而心不冷,家人未忍殡殓。至七日而苏。自说云:当死时,见被收录,至一官署,甚广大。庭前有数千囚人,枷锁杻械,皆北面立。吏将山龙至庭,厅上大官坐高床,侍卫如王者,寻呼山龙至阶。王问汝平生作何福业,山龙对曰:“乡人每设斋,恒请施物助之。”王曰:“汝身作何善业?”山龙曰:“诵法华经,日两卷。”王曰:“大善,可升阶来。”北间有高座,王曰:“可升座诵经。”王即起立,山龙坐讫,王乃向之而坐。山龙开经曰:“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王曰:“请法师下。”山龙复立阶下,顾庭前囚,已尽去矣。王曰:“君诵经之福,非唯自利,众因闻经,皆已获免,岂不善哉!今放君还。”谓吏曰:“可将此人历观诸狱。”吏即引东行百余步,见一铁城,甚广大,城旁多小窗,见诸男女,从地飞入窗中,即不复出。山龙怪问之,吏曰:“此是大地狱,中有分隔,罪计各随本业,赴狱受罪耳。”山龙闻之悲惧,称南无佛,请吏求出院。见有大镬,火猛汤沸,旁有二人坐卧。山龙问之,二人曰:“我罪报入此镬汤,蒙贤者称南无佛,故狱中诸罪人,皆得一日休息疲睡耳。”山龙又称南无佛。吏谓山龙曰:“官府数移改,今王放君去,可白王请抄。若不尔,恐他官不知,更复追录。”山龙即谒王请抄,王书一行字付吏,曰:“为取五道等署。”吏受命,将山龙更历两曹,各厅事侍卫亦如此,吏皆请其官署,各书一行讫,付山龙。出门,有三人谓之曰:“王放君去,各希多少见遗。”吏谓山龙曰:“彼三人者,是前收录使人。一人以赤绳缚君者,一人以棒击君头者,一人以袋吸君气者,今见君还,故来求乞。”山龙惶惧谢曰:“愚不识公,请至家备物,但不知何处送之。”三人曰:“于水边古树下烧之。”山龙诺。吏送归家,见亲眷哀哭,经营殡具,山龙至尸旁即苏,曰:“以纸钱束帛并酒食,自于水边烧之。”忽见三人来谢曰:“愧君不失信,重相赠遗。”言毕不见。(出《冥报记》)

–节选自《太平广记》

高辛

帝喾高辛氏的妃子是邹屠氏的女儿。轩辕黄帝除掉作乱的蚩尤后就把那些善良的民众迁到邹屠,把那些凶顽的人迁到北方寒冷荒凉的地区。起初,以地名作为族名,后来分为邹氏和屠氏。邹屠氏的女子走路不踩地,经常乘风驾云,漫游在伊水和洛水之间。帝喾于是和她在那里约会。后来帝喾娶邹屠氏之女为妃。帝妃邹屠氏经常梦见自己吞食太阳,于是就生了一个儿子。她一共做了八个这样的梦,就生了八个儿子。当世的人们称他们为“八神”,也叫“八翌”。翌是光明的意思。人们还称八子为“八英”,也叫“八力”,是说他们具有神奇非凡的力量,他们卓越而有识见,他们的光明照亮世间一切事物或景象、唐民百姓传布着他们的神明圣哲。

有个叫丹丘的国家,进献了一只玛瑙瓮,用它来盛甜美的雨露。帝高辛的圣德所润泽的地方,遍及远方异城。人们把玛瑙瓮盛的甘露拿到厨房。玛瑙是玉石类,出产在南方的是玛瑙中的极品。当今善于相马的人,马死了就剖开马的脑子观察,马脑的颜色是血红的,这种马就可以日行万里,腾空而飞;马脑颜色是黄色的,这种马可以日行千里;马脑颜色是青色的,这种马的嘶鸣声在数百里之外都能听到;马脑是黑色的,这种马进入水中鬃毛不湿,可以日行五百里;马脑颜色是白色的,这种马力气很大而且容易被激怒。现在人们制作器物多用红色,如果这种器具是人工制造的,多数不会成为器具,就是做成了,也显得很朴拙。丹丘国的人听到马的嘶叫声就能辨别出马脑的颜色。

丹丘之地有一种叫夜叉驹跋的恶鬼,能用红色的马脑做成瓶、盂和各种器物,这些器物都精美绝伦,轻巧秀丽。中原地区用这些器物的人,鬼怪都不敢接近。有一种说法认为:马脑是恶鬼的血凝结而成的东西。过去黄帝诛灭蚩尤和四方群凶,加上各处的妖魔鬼怪,尸体填满了山川河谷,积血汇成了深潭,白骨聚集如山。几年以后,血凝结成一块,像石头一样坚硬,堆积如山的白骨化成了灰土,油脂汇流成了泉水。因此南方有一条肥泉河,有一座白垩山。这座山很高,抬头仰望山体高大陡峭,就像霜雪一样。还有一座红色的山丘,千年之中总要燃烧一次,黄河在千年之中也会变清一次。圣德的国君把这种现象看作是祥瑞的征兆。

丹丘的荒野有很多鬼血,这些鬼血化成的红色石头,就是玛瑙。玛瑙虽不能砍削雕刻,却可以铸造成器具。黄帝在位时,玛瑙瓮流传到中原地区,到帝尧时还有,甘甜的雨露放在瓮中,总是满满的不会干涸,人们称甘露为宝露。帝尧用来分赏群臣。到帝舜时,甘露已经逐渐减少,这是随着时代世道的盛衰而变化的。世道纯朴时瓮中的甘露就是满的,世道浮薄时瓮中的甘露就干涸了。玛瑙瓮中的甘露到了夏、商、周三代,帝尧时代就开始减少。帝舜把宝瓮迁到衡山之上,因此衡山上有宝露坛。帝舜在宝露坛下修建了月馆,用来祭祀月神。帝舜南巡到衡山,诸侯百官都得到过赏赐的甘露。当时有一团云气在宝露坛周围生成,帝舜又把宝瓮迁到零陵的山上。帝舜去世后,玛瑙瓮沉埋到了地下。

直到秦始皇疏通汨罗江的支流成为小溪,直接从长沙到零陵,从地下挖出了赤玉瓮。赤玉瓮可以容纳八斗水,来对应八方之数。挖出赤玉瓮的地点在舜庙的正堂前面。后世的人们得到了赤玉瓮,但不知道它制作于何年何月。后来汉时东方朔认出了赤玉瓮,于是他就写了《宝瓮铭》说:“宝云生于露坛,祥风起于月馆,望三壶如盈尺,视八鸿如萦带。”三壶,就是海中的三座仙山。第一座叫方壶,就是方丈山;第二座叫蓬壶,就是蓬莱山;第三座叫瀛壶,就是瀛洲。这三座仙山的形状如壶,都是上面宽,中间狭窄,下面方,像人为制作而成。三座仙山都很险峻,犹如华山之壁像刀削而成。八鸿就是八方;鸿是大的意思。登上月馆远望四海三山,都好像一堆堆米粒和一条条旋曲的带子。

【原文】

帝喾之妃,邹屠氏之女也。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其先以地命族,后分为邹氏、屠氏。女行不践地,常履风云,游于伊、洛。帝乃期焉,纳以为妃。妃常梦吞日,则生一子,凡经八梦,则生八子。世谓为“八神”,亦谓“八翌”,翌,明也,亦谓“八英”,亦谓“八力”,言其神力英明,翌成万象,亿兆流其神睿焉。

有丹丘之国,献码瑙瓮,以盛甘露。帝德所洽,被于殊方,以露充于厨也。码瑙,石类也,南方者为之胜。今善别马者,死则破其脑视之。其色如血者,则日行万里,能腾空飞;脑色黄者,日行千里;脑色青者,嘶闻数百里;脑色黑者,入水毛鬣不濡,日行五百里;脑色白者,多力而怒。今为器多用赤色,若是人工所制者,多不成器,亦殊朴拙。其国人听马鸣则别其脑色。

丹丘之地,有夜叉驹跋之鬼,能以赤马脑为瓶。盂及乐器,皆精妙轻丽。中国人有用者,则魑魅不能逢之。一说云,马脑者,言是恶鬼之血,凝成此物。昔黄帝除蚩尤及四方群凶,并诸妖魅,填川满谷,积血成渊,聚骨如岳。数年中,血凝如石,骨白如灰,膏流成泉。故南方有肥泉之水,有白垩之山,望之峨峨,如霜雪矣。又有丹丘,千年一烧,黄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为大瑞。丹丘之野多鬼血,化为丹石,则码瑙也。不可斫削雕琢,乃可铸以为器也。当黄帝时,码瑙瓮至,尧时犹存,甘露在其中,盈而不竭,谓之宝露,以班赐群臣。至舜时,露已渐减。随帝世之污隆,时淳则露满,时浇则露竭,及乎三代,减于陶唐之庭。舜迁宝瓮于衡山之上,故衡山之岳有宝露坛。舜于坛下起月馆,以望夕月。舜南巡至衡山,百辟群后皆得露泉之赐。时有云气生于露坛,又迁宝瓮于零陵之上。舜崩,瓮沦于地下。

至秦始皇通汨罗之流为小溪,径从长沙至零陵,掘地得赤玉瓮,可容八斗,以应八方之数,在舜庙之堂前。后人得之,不知年月。至后汉东方朔识之,朔乃作《宝瓮铭》曰“宝云生于露坛,祥风起于月馆,望三壶如盈尺,视八鸿如萦带。”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形如壶器。此三山上广、中狭、下方,皆如工制,犹华山之似削成。八鸿者,八方之名;鸿,大也。登月馆以望四海三山,皆如聚米萦带者矣。

–节选自《拾遗记》,翻译参考中华书局译注的《拾遗记》

拟古四首

其一
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
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

其二
忖得翻成失,拟东仍复西。
未来杳无定,何必顶劳思。

其三
蚕出桑抽叶,蜂饥树给花。
有人斯有禄,贫者不须嗟。

其四
草食胜空腹,茆堂过露居。
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

–作者莲池大师

摩诃迦叶传(马哈咖沙巴)

摘自《佛陀的圣弟子传》

第一章 马哈咖沙巴早年
佛陀在般涅槃前拒绝任命继承者,他劝比库们要以「法」与「律」为师,因为实践解脱道所需的教法都包含在他四十五年的说法里,他们可从中寻找。
似佛的弟子——马哈咖沙巴尊者
佛陀入灭之后不久,比库们虽然未推举继承者,但是对一位独居长老的敬意却与日俱增,他浑身自然地散发出力量以及威严的光辉。巴利文注释书描述这个人为「似佛的弟子」(buddhapatibhaga-sabaka),他就是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古译:摩诃迦叶,大迦叶)尊者。
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能在刚失去领导者的僧团中脱颖而出,其中有许多因素。他拥有佛陀三十二种「大丈夫相」中的七种,禅定的成就与智慧也受到佛陀的赞叹。u他是唯一曾和佛陀交换僧袍的比库,那是一种殊荣;他拥有最高程度的「激励信心的十种德行」;v他也是持戒与苦行的典范。
因此,由他来召集其极力主张的第一次僧团(sangha)大会,便不会令人感到惊讶。显然地,基于同样的理由,在很晚之后的中国与日本,这位令人敬畏的长老被认定为禅宗初祖。
父母逼婚
如同沙利子(Sariputta)与马哈摩嘎喇那(Mahamoggallana)这两位上首弟子,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也是婆罗门阶级。在菩萨(佛陀)出生前几年,马哈咖沙巴生在马嘎塔国(Magadha)的大岸村(Mahatittha),是迦毗罗(Kapila)梵志与其妻须摩那代毘(Sumanadebi)之子,w名为毕钵离(Pipphali)。他的父亲拥有十六座村庄,俨然像个小国王一样统治它们,因此毕钵离是在富裕与奢华的环境下长大。
然而,他从小既渴望过出家的生活,因此不想结婚。当父母一再怂恿他娶妻时,他告诉父母会一辈子照顾他们,而在他们死后,就会出家成为沙门。不过他们一再坚持他必须娶妻,为了安慰母亲,他终于同意结婚——条件是必须找到一位符合他完美标准的女孩。
为此,他雇请金匠打造一个纯金的美女雕像,并为她配上华服与美饰,然后显示给他的父母看,说:「如果你们能为我找到像这样的美女,我就同意过在家的生活。」不过,他的母亲是个聪明的女人,她心想:「我的儿子过去一定累积许多善德,而他一定是和这个金像一样的美女共同完成的。」于是,她找到八个婆罗门,赐予他们丰厚的礼物,请他们带着美女像四处去找寻类似的人。这些婆罗门心想:「我们且先去摩达国(Madda),那是个出产美女的宝地。」他们在沙竭罗城(Sagala)找到一个足可和金像媲美的女孩。她是一个富有婆罗门的十六岁女儿——拔陀迦比罗(Bhadda Kapilani),比毕钵离(马哈咖沙巴)年轻四岁。她的父母同意对方的提亲,于是婆罗门们便赶回去报佳音。
然而,拔陀迦比罗和毕钵离一样也是不想结婚,她想过梵行的生活,出家当女沙门。她和毕钵离这种一致的心愿并非巧合,而是源于过去所造业力的紧密连结。这个连结在此世成熟,他们在年轻时以婚姻结合,然后再果断地分开——又一次更高层次结合的决定。最后两人都圆满了修行,在世尊座下证得最高圣果。
听到自己的计画被破坏,父母亲真的找到一个和金像相符的女孩,毕钵离很难过。他想毁约,于是写了一封信给女孩:「拔陀!请另寻门当户对的佳婿,和他一同过快乐的生活。因为我想出家成为沙门,请勿有遗憾。」拔陀迦比罗的心思和他一样,也悄悄写了一封相同的信给他。但他们的父母,早就料到会发生这种情况,便中途将信拦下来,换成为欢迎的信函。
与妻同发愿成为沙门
所以拔陀被带往马嘎塔(Magadha),这对年轻的佳偶还是结婚了。然而,由于两人都渴望出家修行,因此彼此同意保持独身生活。为了显示他们的决心,每晚上床前,他们会在两人之间摆一个花环,并决议:「如果那边的花枯萎,就知道谁已生起欲念。」到了晚上,他们都彻夜保持清醒,以避免身体接触:白天,甚至不需要照顾庄园农场。
毕钵离的父母死后,两人得负责经营庞大的产业。这时,他们开始感觉到出家的诱因。有一天,当毕钵离巡视农地时,他似乎是带着新的眼睛去看从前就看过的东西。他观察到,农场工人在恳地时,会有许多鸟聚集,大啖犁沟里的虫。对农夫来说这个景象十分平常,却令他惊吓。那带来财富的事业令他感到震撼,,他的田产竟是其他众生痛苦的回馈,他的生活是用许多土壤里的虫,以及其他小生命的死亡换来的。想到这里,他问其中一个工人:「谁必须承担这些恶业的果报?」
「你自己,先生。」他回答。
被业报的洞见所震撼,毕钵离返家并思维:「如果我必须为了这个杀生而承担罪果,那财富于我有何益处?我最好将它们全都交给拔陀,出家过沙门的生活。」
但在家里,拔陀同时也有类似的经验,对于从前经常看见的事物,有了耳目一新的深刻了解。仆人铺开芝麻种子,曝晒在太阳下,于是乌鸦与其他鸟儿竞食被种子吸引来的昆虫。
当拔陀问仆人,谁应该为这许多生命的惨死负起道德上的责任时,仆人回答业报的责任是她的。于是她心想:「单单这些恶业,就足以令我在一千世的轮回大海中,无法冒出头来。等毕钵离一回来,我就立即将一切都交给他,然后离家过沙门的生活。」
当两人发现彼此想法一致时,他们从市集买来橘色衣袍与土钵,然后互相剃头。如此看起来就像沙门游行者,他们并发愿:「我们一定要找到世上的阿拉汉(arahant)!」虽然他们尚未遇见佛陀或他的教法,但他们直觉地知道应以大智圣者「准弟子」的身份,遵行沙门的生活。
与妻各自追寻究竟解脱
然后,他们将钵挂在肩上,悄悄地离开庄园宅第。然而,当抵达属于他们资产的隔壁村时,被工人与其家人看见。他们痛哭失声,匍匐在两位沙门脚下,叫道:「啊,亲爱与尊贵的主人!那么怎么忍心让我们成为无助的孤儿呢?」
「那是因我们已看见三界犹如火宅,因此想追求出家的生活。」毕钵离允许奴隶者恢复自由,然后和拔陀继续上路,留下村人仍在后面哭泣。
他们行路时,马哈咖沙巴在前,拔陀紧随其后。这时马哈咖沙巴心想:「啊,拔陀迦比罗紧跟我身后,而她是个大美人。有些人可能会想:『虽然他们是沙门,但仍无法离开彼此独自生活!』如果他们竟因此心生邪念,或甚至散播恶毒的谣言那就会严重伤害自己。因此,我们最好分开。」
当到达一处路口时,马哈咖沙巴便将想法告诉她,并说:「拔陀,你走这条路,我走另一条路。」她回答:「对沙门而言,女人确实是个障碍。人们可能会怀疑我们行为不检而来毁谤,因此让我们分手,各走各路。」
然后恭敬地对他右绕三匝,礼拜他的双足,并合掌说:「我们无数世以来亲密的伴侣关系与友谊,今天就此结束。您请走右边这条路,我会走另一条路。」他们就这样分手,各自上路,追寻崇高的目标——究竟解脱痛苦的阿拉汉果(arahant)。
据经上说,大地有感于他们的戒德威力而剧烈震动,天上雷声大作,连世界边缘的山岳都传出回声。

原注
u他精通九次第定于六神通,包含阿拉汉果在内。参见本书第一部.第五章〈马哈咖沙巴于佛陀的关系〉。
v根据《瞿默摩嘎喇那经》(Gopaka-Moggallana Sutta),比库有十种德行能启发净信(pasadanlya-dhammana):
(一)正道:(二)多闻:(三)知足:(四)轻易达到四禅:他拥有(五)神足:(六)天耳:(七)他心智:(八)宿命通:(九)天眼:(十)漏尽,即阿拉汉果(arahant)。
w马哈咖沙巴早年这些事是取材自《相应部》的注释(SN 16:11),类似的版本在《增支部?是第一品》的注释。
x在此要注意,工人的回答并不符合佛教的业报思想。根据佛光的说法,业是意所造,如果没有杀生的意图,就没有杀业与道德责任。

第二章 阿拉汉比库尼—拔陀迦比罗
让我们先跟着拔陀迦比罗走。她沿路走到沙瓦提城(Savatthi),在揭达林园精舍聆听佛陀开示。那时比库尼僧团尚未成立,她就住在揭达林园精舍附近的非佛教女沙门修道院。她在那里住了五年,直到受戒成为比库尼为止。
证得阿拉汉圣果
不久之后,拔陀证得阿拉汉圣果。佛陀赞叹她为比库尼中忆念前世第一者(AN 1,chap.14)巴利注释书与本生故事,留给我们一些有关她前世成为马哈咖沙巴妻子的记载。
有一天,她说出下列偈,其中她赞叹马哈咖沙巴并宣示自己的成就:
佛陀之子法与嗣,
马哈咖沙巴尊者善入定,
觉知前世之住处,
洞见天界与恶趣。

彼亦已达成无生
圆满圣者之正智
具足三种智证明,
为具三明之梵志。

拔陀迦比罗亦然,
无死三明之女尼。
战胜魔罗与眷属,
此身已是最后身。

见过世间大危险,
吾等出家成沙门。
如今已灭除诸漏:
清凉寂灭证涅槃。(Thig.63-66)
慈悲地看待偷罗难达的滋扰
身为阿拉汉比库尼,拔陀主要致力于教育年轻尼众,并指导她们持戒。在(比库尼分别)(Bikkhuni Vibbanga)中,记载了几件她指导学生持戒的事。u其中有两件,是拔陀迦比罗忍受另一位比库尼对她的嫉妒,而那一位比库尼对马哈咖沙巴也怀有敌意。
偷罗难达(Thullananda)比库尼博学多闻,并且善说佛法,但她显然锐利有余而柔软不足。她非常顽固,不想改变自己的行为,好几部律典都有提到这点。当拔陀也成为着名的说法者,甚至受到一些偷罗难达学生的喜爱时,偷罗难达便心生嫉妒。
为了滋扰拔陀,有次她和学生在拔陀的房前来回走动,大声念诵。她为此而受到佛陀的责备。v
另一次,拔陀请求偷罗难达在她拜访沙瓦提城时,为她安排临时住处。但偷罗难达的嫉妒再次作祟,她将拔陀从那些住处排除。w然而,拔陀已经是阿拉汉,不会在受到这种事影响,她只是轻描淡写与慈悲地看待它们。

原注
uBhikkhunlVibh.,Sanghadisesa1;pacottiya 10,12,13,Vin.4:227,267,269,270.
vBhikkhunlVibh.,Sanghadisesa1;pacottiya 33.Vin.4:290.
wBhikkhunlVibh.,Sanghadisesa1;pacottiya 35.Vin,4:292.

注释
① 三种智证明是指阿拉汉通达无碍的三种智明,即:
(一)宿命智证明:明了自己与众生一切宿世之事的智慧:
(二)生死智证明:以天眼通预见自己与众生在死后归趣的智慧;
(三)漏尽智证明:如实了知四谛之理,断尽一切烦恼的智慧。

第三章 轮回背景
马哈咖沙巴与拔陀迦比罗原是发愿要成为过去第十五佛莲华上佛(Padunmutara)的大弟子,莲华上佛出现在过去十万劫前,而他的主寺座落在有鹅城(Hamsabati)附近的安隐鹿野苑。u
富有的地主夫妇
那时,未来的马哈咖沙巴是个富有的地主,名为韦提诃(Vedeha),而拔陀是他的妻子。有天韦提诃去寺里,坐在大众中,佛在那时宣布摩诃尼萨巴(Mahanisabha)长老,是他的第三顺位弟子,苦行第一。韦提诃听了很喜欢,就邀请佛陀与全部僧团隔天到他家里用餐。
韦提诃发愿成就苦行第一
当佛陀与比库们在他家用餐时,韦提诃看到摩诃尼萨巴长老在街上托钵,他出去邀请长老加入聚会,但长老婉谢。于是他拿起长老的钵,装满食物再还给他。
当韦提诃回到屋里时,他问佛陀长老谢绝的理由。佛陀解释;「善男子!我们受邀到家里用餐,但那位比库只靠托钵乞食;我们住在城里的寺院,但他只住在森林里;我们住在有屋顶的地方,但他只住在空旷处。」
韦提诃听到这个说法,心中异常欢喜,于是他思维:「就如油灯也会洒油,我为什么只满足于阿拉汉果?我将发愿成为未来佛诸沙门行者中,苦行第一的弟子。」
然后,他邀请佛陀与僧众到他家里用餐一周,并供养所有僧团三衣,顶礼佛陀,并说出他的愿望。莲华上佛观察未来,看见他的愿望会实现。于是为他授记:「从现在起十万劫后,有佛名苟答马(Gotama)出现于世。你会成为他第三位上首弟子,名为『马哈咖沙巴』。」
拔陀发愿成就忆念宿命第一
至于拔陀,则受到忆念宿命第一的比库尼所激励,发愿在未来佛座下获得这种成就。她也受到莲华上佛印可,说她将可如愿。
于是两人余生都持戒行善,死后都转生天界。
贫穷的婆罗门夫妇
马哈咖沙巴与拔陀迦比罗下一个前世记载发生在很晚之后,在苟答马(Gotama)佛之前第六佛——维巴西佛(Vipassi)的教化时期。
好乐求法的(一衣者)
这次他们是贫穷的婆罗门夫妻,两人穷到只有一件上衣,因此每次只有一个人能外出。在这个故事中,该婆罗门因此被称为「一衣者」(ekasataka)。
虽然我们很难想像这种赤贫,但更难想像的是,在如此赤贫之下,他们的心并不穷。马哈咖沙巴与拔陀两人从前就是如此,虽然身为贫穷的婆罗门夫妻,但他们的生活却非常和谐,快乐并不因贫穷而减少。
有一天,毘婆尸佛将举行一个特别开示,两人都很想去参加,但只有一件上衣的他们,无法同时出席,于是妻子在白天去,丈夫则在晚上去。当婆罗门听到布施功德的开示时,内心深深受到感动,于是他想将仅有的一件衣服献给佛陀。但在他下定决心后,又感到很不安:「这是我们仅有的上衣,也许我最好先和妻子商量。没有上衣我们如何过活?如何替换呢?」
无我的布施
最后他还是排除一切疑虑,将衣服放在佛陀脚下。做完之后,他不禁鼓掌欢呼:「我胜利了!我胜利了!」国王此时在帘幕后聆听开示,听到欢呼并问明原因后,便送了好几套衣服给婆罗门,之后并请他担任宫廷教士,这对夫妻的困境也从此结束。
由于无我布施的结果,这婆罗门死后转生天界。离开天界之后,他又成为人间的国王,仁慈地对待子民,并布施供养当时的沙门。拔陀当时是他的皇后。
婆罗门夫妇
至于拔陀,她曾是一个婆罗门少年的母亲,这个少年是菩萨(未来佛)的学生,他想出家成为沙门。马哈咖沙巴就是她那时的丈夫,阿难达(ananda)则是她的儿子。
拔陀希望她的儿子在出家之前,多认识世俗生活,但对年轻婆罗门来说,这种认识却是以一种钻心刺骨的方式降临。老师的老母疯狂地爱上他,甚至准备为了他杀死自己的儿子。这次绝望的激情相遇,让他彻底厌离世俗生活,他的父母也同意他出家修行(Jat.61)。
另一次,马哈咖沙巴与拔陀是一对婆罗门夫妻,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未来的菩萨、阿奴卢塔(Anuruddha)、沙利子(Sariputta)与马哈摩嘎喇那(Mahamoggallana)。这四个人都想出家,起初这对父母不答应,但之后了解到出家生活的果报与利益,最后连他们自己也出家(Jac.509)
梵天所转生的夫妇
在另一世中,有两个村长,他们是好朋友,决定如果他们的小孩是异性,长大后就结婚,结果真的如他们所愿。
但这两个小孩在前世中是梵天界的天神,因此他们毫无性欲,最后在父母同意下,选择出家的生活(Jat.504).
破镜重圆的地主夫妇
在诸多故事里,拔陀在过去世唯一错误的行为是:在介于两佛出现的某个时间,拔陀是地主的妻子。有一天,她和小姑吵架,这时一位独觉佛(pacceka)正好前往她们家托钵。v当小姑供养独觉佛食物时,拔陀想让她难堪,便拿起独觉佛的钵,将食物倒掉,并装满泥巴。然而,她立刻就后悔了,拿回钵以香水洗净,并盛满香甜可口的饭食,然后将钵还给独觉佛,并请求他原谅自己的无礼。
由于这行为的业报混杂着黑暗与光明,拔陀在下一世便拥有财富与美貌,但身体却发出可怕的恶臭。她的丈夫——未来的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因无法忍受臭味而离开她。但由于她很美丽,仍有人前赴后继地前来求婚,不过后来的结局都一样。
她非常失望,感觉人生无趣,为了处置财产,她融化所有饰品做成一块金砖,带到寺院,供养为了纪念刚入灭的咖沙巴佛(Kassapa)而建造的塔。她以至诚心献上金砖,结果身体又再度变香,首任丈夫——马哈咖沙巴也来带她回家。
从梵天转生人间
在该世的前两世,拔陀是波罗奈国(Benares)的皇后,时常赞助好几位独觉佛。有感于他们的突然死亡,她舍弃世俗皇后的生活,在喜马拉雅山禅修。藉由出离与禅定的力量,她转生到梵天,马哈咖沙巴也是如此。在梵天那世之后,他们就转生人间为毕钵离马哈咖沙巴于拔陀迦比罗。
从这些事我们发现,两人的前世都曾在梵天过清净的生活,也都曾一再出家。因此,在最后一世保持独身生活。放弃一切财产,并追随佛陀教法,成就阿拉汉果,对他们来说并不困难。

原注
u此事是根据SN16:11的注释,其中并未提到拔陀,她是出现在Ap.ii,3:7,v.245,她说在韦提诃说他的本愿是成为莲华上佛的伟大弟子时,她是他的妻子。她自己的本愿事迹则记录于《增支部.是第一品》的注释。
v独觉佛(pacceka):见【导论】注8,页54.关于这件事与接下来的生平,请参考SN 16:11的注释

译注
①依《清净道论》所说,共有十三头陀支,是佛陀所允许超过戒律标准的苦行,包括粪扫衣、三衣、常乞食、次第乞食、一座食、一钵食、时后不食、林野住(aranna,古译:阿兰若、阿练若)、树下住、露地住、冢间住、随处住以及常坐不卧。这些苦行有助于开发知足、出离与精进心。
②独觉佛(pacceka):意译为「缘觉」、「独觉」,是指无师而能自觉自悟的圣者,或是指不从他闻,自觉悟十二因缘真理的圣者。

第四章 马哈咖沙巴如何遇上佛陀
继续我们的故事,现在要回来看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u在他来到十字路口之后,他去了哪里?如前述,当两个沙门分手时,大地被他们的出离功德威力所震动。
佛陀放光等待马哈咖沙巴
佛陀察觉到大地的这次震动,知道那意味着有杰出的弟子正要来找他。在未通知任何比库的情况下,他独自上路,走了五里路去见未来的学生——这个慈悲的举动,后来一直受到赞颂(Jat.469,序)。
在王舍城与那爤陀之间的路上,佛陀坐在多子塔(Bahuputtakacetiya)旁的榕树下,等待未来的弟子到达。他并未像普通沙门一样坐在那里,而是展现一切庄严的佛光。
他放光照亮八十公尺方圆,整片树林变成一片光明,他并示现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当马哈咖沙巴到达时,看见佛陀坐在那里,充满觉者之光,他心想:「这一定就是我要寻找的老师!」
他走向佛陀,匍匐在他的脚下,大声说道:「世尊,佛陀,是我的老师,我是他的弟子!世尊,佛陀,是我的老师,我是他的弟子!」

完成出家与受戒
佛陀说:「马哈咖沙巴!若有人不知、不见,却物件你一样诚心的弟子说:『我知、我见』,他的头将会裂开。但马哈咖沙巴,我已知而说:『我知』:我已见而说:『我见』。」然后,他给马哈咖沙巴下述三个告诫,作为他的首次正式佛法开示:
马哈咖沙巴!你应如此训练自己:(对于僧团中的年长,年幼与年纪中等者,我都要存有惭愧心。(无论我听到什么教法是导向善的,我都应专心聆听,检视它、思维它,并全心吸收它。「于身念处正念乐住,我不敢有所遗忘!」你应该如此训练自己。
根据注释,这三个教戒便同时完成马哈咖沙巴的出家与受戒。
佛陀以换衣激励修持苦行
然后,大师便与弟子一起走向王舍城。途中,佛陀想要休息而走到路旁的树下,于是马哈咖沙巴将桑喀帝(sanghati,重复衣,古译:僧伽梨)摺四折,请佛陀坐在上面,「这将对我有长远的利益」。佛陀坐在马哈咖沙巴的衣上,并说:「你的衣拼布好柔软,马哈咖沙巴。」听到这个,马哈咖沙巴回答:「惟愿世尊慈悲地接受这件桑喀帝(sanghati)!」
「但是,马哈咖沙巴你愿意穿我这件破旧的粪扫衣(pamukula)吗?」马哈咖沙巴欣然地回答说:「当然,世尊,我愿穿世尊的粪扫衣。」
这次交换衣服,对马哈咖沙巴尊者来说极不寻常,那是其他弟子所无的殊荣。注释书解释佛陀和马哈咖沙巴换衣,是想激励他从加入僧团开始,就遵循头陀(dhutanga)苦行。
虽然佛陀在觉悟之后,谴责极端苦行为盲目之道,是「痛苦,无知与无益的」,但他并不反对符合中道架构的苦行。真正的中道不是一条轻松舒适的高速公路,而是孤单与陡峭的,需要舍离渴爱,且要忍受艰辛与不适。
因此,佛陀鼓励那些真心致力于根除最微细渴爱者,受持头陀行——誓愿过简单、知足、出离与精进是生活,他经常赞叹那些遵守这些誓愿的比库。
古老的经典一再赞叹几种苦行:只持三衣(并拒绝多余的衣服);只穿粪扫衣(拒绝在家人提供的衣服);坚持只靠托钵乞食维生(拒绝用餐邀请);只住在森林里(拒绝住在城里的寺院)。在注释里,这些苦行被延伸为十三项,在《清净道论》讨论禅定生活的部分,对此有详细的解释。
佛陀给马哈咖沙巴的衣服是从坟场捡来的裹尸布所做成,当他问马哈咖沙巴是否愿意穿那件衣服时,他是含蓄地问他是否愿意贯彻包含(粪扫衣)在内的头陀苦行。
终身坚持严厉的苦行
当马哈咖沙巴确认自己愿意穿那件衣服时,他的意思是:「是的,世尊,我愿意贯彻你希望我采用的苦行。」从那时起,马哈咖沙巴终身都坚持严厉的苦行,甚至一直到老年,仍持守年轻时许下的誓愿。
之后,有次佛陀宣布马哈咖沙巴是诸比库中「苦行第一者」(AN1,Chap.14),这圆满了马哈咖沙巴在过去百千劫前所发下的本愿。在马哈咖沙巴出家与换衣之后,仅仅七天,他就证得所追求究竟的阿拉汉果,内心解脱一切烦恼。过了很久之后,当他对阿难达谈起这件事时,他说:
朋友!我犹如欠债者在乡间乞食七天,然后在第八天,阿拉汉的无漏智便在我心中生起。(SN 16:11)
原注
u这个故事是接续SN 16:11的注释
v见三界智尊者(Nyanatiloka)编,《佛教词典》(Buddhist Dictionary),dhutanga-词解释。尤其《清净道论》第二章都是在谈论这个主题。

译注
①桑喀帝(sanghati):三衣之一,即大衣,为正装衣,托钵或奉召入王宫时所穿之衣。僧团准许比库拥有三种衣,除桑喀帝(sanghati)之外,还有郁多罗僧(uttarasanga),即上衣,为礼拜,听讲,伍波萨他(uposatha)时所穿用。第三种衣是下衣(antaravasaka),是日常工作时或就寝时所穿着的贴身衣。
②粪扫衣(pamsukala):即「坟堆衣」。「粪扫」意指置于道路、墓冢、垃圾堆等尘土之上的,或指被视如尘土可厌的状态。「粪扫衣支」是十三头陀支其中一支,比库受持此一头陀支,可舍弃对多余之衣的贪着,而能少欲知足。

第五章 马哈咖沙巴与佛陀的关系
我们已看到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尊者与佛陀之间有深刻的内在关系。根据传统资料,这关系在他们的前世中就已缔结了。根据本生故事,马哈咖沙巴在他是十九世中和菩萨有连结,经常是密切的家庭关系。
马哈咖沙巴当菩萨的父亲不下六次(Jat.155,432,509,513,524, 540),当他的兄弟两次(Jat.488,522),并经常是他的朋友或老师。由于这并非他们首次相遇,因此我们不难了解,为何马哈咖沙巴初次看到世尊,会有那么立即而强烈的信心,以及全心的奉献。
佛陀请马哈咖沙巴指导比库众
从马哈咖沙巴的晚年来看,佛陀和这位大弟子之间有许多对话记录。有三次,世尊对他说:
马哈咖沙巴!告诫比库们,为他们开示佛法。马哈咖沙巴,我或你两者之一,应告诫比库们;我或你,应为他们开示佛法。(SN16:6)
这些话意味着对马哈咖沙巴能力的高度肯定,因为并非每个阿拉汉都能妥善与有效地说法。
注释书在此提出一个问题,为何得到佛陀如此高度尊敬的是马哈咖沙巴,而非沙利子(Sariputta)与马哈摩嘎喇那(Mahamoggallana)。注释书说,佛陀如此做,是因他知道马哈咖沙巴能活得比较久,但沙利子与马哈摩嘎喇那则不然,此外他想巩固马哈咖沙巴在其他比库心目中的地位,如此他们才会重视他的忠告。
当佛陀三次要求马哈咖沙巴告诫比库们时,都遭到拒绝。在第一次,马哈咖沙巴说如今要对比库说话变得很困难:他们不遵从劝诫,难以追踪,接受规劝时态度倨傲。他也听到两个比库吹嘘他们说法的技巧:「来,让我们看看谁说得比较丰富,比较好听,又比较长。」
当佛陀听到马哈咖沙巴如此说时,便找来这些比库,为他们上了严格的一课,使其放弃自己幼稚的慢心(SN16:6)。因此我们可以看见,马哈咖沙巴的负面谈话结果,却对那些比库有正面的利益,他如此做并非为了要批评别人。
第二次,俱也不想指导比库们,因他们不遵从劝诫,无有惭愧,又缺少智慧。马哈咖沙巴将这些比库堕落的状态,比喻为月缺,日渐失去美丽(信)、圆满(惭)、光明(愧)、高度(精进)与广度(智慧)(SN16:7)。
第三次,佛陀请马哈咖沙巴指导比库们,马哈咖沙巴再次以相同理由婉拒。这次佛陀似乎也位力劝马哈咖沙巴改变心意,反倒是自己说出他们行为的原因:
马哈咖沙巴!先前僧团中有长老是林住者,托钵维生,着粪扫衣,只持三衣,少欲知足,离群独居,精进不懈,并且他们称赞与鼓励这种生活方式。当这些长老拜访寺院,会受到热烈的欢迎,并被尊为一心修行佛法的人。于是年轻比库会努力效法其生活方式,这对于他们有长远的大利益。
马哈咖沙巴!但如今去寺院拜访受到尊敬的,并非认真苦行的比库,而是那些着名的、受欢迎的与资具众多的比库。由于这些人受到欢迎与尊敬,于是年轻比库们就想仿效他们,那将会带给他们长远的伤害。因此,说这些比库所受到的伤害与打击,是源自于对比库生活的伤害,者并不为过。(意译自SN16:8)
马哈咖沙巴向佛陀请法
还有一次,马哈咖沙巴问佛陀:「为什么从前只有很少的规定,却有很多比库证得阿拉汉果智,而现在规定多了,但证得阿拉汉果智的比库却少了呢?」佛陀回答:
马哈咖沙巴!当众生堕落与正法消失时,就是如此:规定变多,而阿拉汉却变少了。然而,正法并不会消失,除非伪法在此世间出现:当伪法在此世间出现时,正法就会消失。但是马哈咖沙巴,不是四大——地、水、火、风的巨变,造成正法消失。犹如造成船只沉没的原因不是超载,那并非它消灭的理由。造成正法败坏与消失的,是五种有害的态度。这五者即是:有比库、比库尼、近事男(upasaka)与近事女(upasika),不尊重与随顺佛、法、僧、戒与定。只要尊重于随顺这五事,正法就不会败坏与消失。(SN16:13)
我们应该注意,根据此经,近事男与近事女也是佛法的守护者。由此可知,即使佛法在比库众中式微,但只要在家众仍尊敬与修行,就能继续存在。
佛陀肯定马哈咖沙巴的苦行
其他和马哈咖沙巴有关的经典,大都和他的苦行有关,也都受到佛陀高度的赞颂。但有一次,佛陀在传法晚期曾提醒马哈咖沙巴现在他已衰老,一定会发现粗糙与破旧的粪扫衣不堪使用。佛陀因而建议马哈咖沙巴应穿在家众提供的衣服,接受用餐的邀请,并住在僧团中。
但马哈咖沙巴回答:「长期以来,我一直是林住者,乞食维生,穿粪扫衣,并且我也赞叹别人过这种生活。我少欲、知足、独居且精进不懈,对于别人如此做我也加以赞叹。」
佛陀问他:(你为什么要如此生活?)马哈咖沙巴回答:「有两个原因:为了我自己乐住于当下,也为了后世比库们,当他们听到这种生活时,可能会想效法他。」于是佛陀说:
说得好,马哈咖沙巴,说得好!你是出于对世人的慈悲,为了许多人的快乐,以及为了人天的利益与福祉而如此生活。之后你继续穿粪扫衣,托钵乞食,住在森林里吧!(SN16:1)
佛陀赞扬马哈咖沙巴的离欲
佛陀也提到,马哈咖沙巴与在家人的关系是一种典范。当他去俗人之家托钵或受邀时,他不会充满渴望地想:「希望人们给我丰富与大量的东西!希望他们迅速与恭敬地给与!」他并没有这些想法,而是保持离欲,就如月亮远远地放出柔和的光芒:
当马哈咖沙巴去俗人之家时,他的心是无染、无贪与无着的。他宁可想:「让那些想得利者得利!让那些想得福者培福!」他对于别人得利感到高兴与喜悦,就如自己得利一样高兴与喜悦。这样的比库适合去俗人之家。
当他说法时,不会为了个人受认可与赞叹而做,而是为了让他们知道世尊的教法,好让那些闻法者愿意接受它,并如法修行。他是因为教法殊胜与出于慈悲而说法。(意译自SN16:33)
佛陀赞叹马哈咖沙巴的禅定成就
马哈咖沙巴的成就受到最大的认可,以及得到佛陀最高的赞叹,是来自于世尊说,只要马哈咖沙巴愿意就能随其意愿,达到四色定、四无色定与灭受定,也能达到六神通,包括神变力与最高的涅槃果在内(SN16:9)。
他强大的禅定成就,媲美佛陀,是马哈咖沙巴之心的显着特征。就因为如此的深定,使他能自我调适,不受一切外在情况的影响,少欲、少事。少务。
在马哈咖沙巴保存于《长老偈》的偈中,他一再称赞禅定的平静。他是个从富足到丰盛的人,在未出家前,他是个财富与和谐都很富足的人;身为比库,他则安住在丰盈的禅定经验中,比在前世的梵天中更为进步。
在一些经文中,他表现得非常严肃,我们不应以此而认为他是生性刻薄的人。他有时会以严厉的话指责别人,如此做是为了教育的缘故,为了帮助他们。当我们看他和阿难达之间的关系时,尤其应该了解这点。

第六章 与天神相遇
我们的资料记载了两次马哈咖沙巴与天神的相遇。之所以在此提出,是因为它们说明了他的独立精神,以及保持苦行方式的决心,连来自更高层次众生的恩惠也不接受。

天女拉雅来报恩

第一次是和年轻的天女拉雅(Laja)。她记得自己能获得天界的快乐,是因为前世在人间身为贫女时,抱着信心供养烘干的米给马哈咖沙巴长老,并发愿:「愿我能分享你所见到的实相!」在她回家的路上,正回想自己的供养时,却遭蛇咬死。她在一片大光明中,立即转生三十三天。
这位天女记得此事,由于感恩而想回报大长老。她来到人间,帮大长老打扫房间与取水。在她连续三天如此做之后,长老在他的房间看见闪闪发光的她,询问过后,便请她离开,他不希望未来的比库批评他接受天神的服侍。
他的恳求并未有所帮助,天女非常悲伤地升到空中。佛陀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出现在天女前向她说明善行的价值,以此安慰她。但他也说,修持禁戒是马哈咖沙巴的本分。u
沙咖天帝(Sakka-devanam-inda)来供养
另一个故事谈到马哈咖沙巴在毕钵离洞时,他进入一段七日未受干扰的禅定。七日后出定,他前往王舍城托钵乞食。
那时,五百位沙咖天帝(Sakka-devanam-inda)的随从天女,很想供养他食物。他们拿着准备好的食物接近长老,请求他眷顾她们而接受供养。然而,马哈咖沙巴婉拒了,因为他想眷顾穷人,好让他们能得到福报。她们数度恳求,但是,在他一再拒绝之后,终于失望地离去。
当沙咖天帝听到他们无功而返时,也很想亲自去试试。为了避免遭拒,他化身为老织布工,当马哈咖沙巴接近时,便献上米饭。当米饭被接受时,显得异常芳香。
因此,马哈咖沙巴知道老织布工并非凡人,而是沙咖天帝,他便指责这位天王:「你犯了大错,憍尸迦(Kosiya),你如此做将会剥夺穷人获得福报的机会。别再做这种事了!」
「我们也需要福报,尊贵的马哈咖沙巴!」沙咖天帝回答:「我们也很需要福报啊!但我经由欺瞒而布施你食物是否有福报呢?」「你已得到福报,朋友。」于是沙咖天帝在离开时,口诵庄严的优陀那(udana,即兴语):

啊,布施,最高的布施!
善赠予马哈咖沙巴!

原注
uDhp,Comy.(tov.118);BL,2:265-67.
vDhp.Comy.(tov.56);BL,2:86-89.见Ud.3:7。

第七章 与同修比库的关系
一个如马哈咖沙巴尊者这样致力于禅修者,很难期待他能积极接受并训练许多学生;事实上,藏经中提到他的学生也只有寥寥几个而已。
与比库众说法
在少数记载马哈咖沙巴对比库们说法的经典之一,主题是关于高估个人的成就:
可能有比库宣称他已达最高的阿拉汉果智,于是佛陀或他心通的弟子,便来检视与质问他。当他们质问他时,那比库变得尴尬与惶惑。于是,质问者便知这比库是出于我慢,高估了自己才会这么说。
然后,在考虑原因之后,他了解到这位比库已多闻、受持许多教法,而使得他宣称被高估的成就为实相。洞见了这比库的心之后,他了解到,这比库仍受到五盖所障蔽,并半途而废,其实他还有许多事该做。(AN10:86)
马哈咖沙巴和沙利子的关系
除了少数几例是马哈咖沙巴对不知名比库或一群比库谈话之外经典只有记录他和沙利子与阿难达的关系。

前世中的关系
根据《本生经》,在前世中,沙利子曾两度是马哈咖沙巴的儿子(Jat.509,515),两度是他的兄弟(Jat.326,488),还有一次他是马哈咖沙巴的孙子(Jat.450),一次是朋友(Jat.525)。
在他的偈中,马哈咖沙巴说曾看见上万名梵天降临人间,向沙利子礼敬,并赞叹他(Thag.1082-1086)。
马哈咖沙巴和沙利子的两次对话
马哈咖沙巴和沙利子之间的两次对话被记录在<咖沙巴相应>(Kassapa Samyutta)中。两次都是在晚上,在禅定之后,沙利子去看马哈咖沙巴。
在第一部经中,沙利子问:
「马哈咖沙巴吾友!据说无惭无愧者,不可能达到觉悟,不可能证得涅槃,不可能达到最高的安稳,但有惭、有愧者,则可能达到这些成就。那么差多远,人不可能达到这些成就;又差多远,人可能达到它们?」
沙利子吾友!当比库心想:「如果至今尚未生起的恶与不善法正在生起,这会为我带来伤害」,然后如果他并未生起惭与愧,那么他就是无惭无愧。当他心想:「如果现在未断除已生起的恶与不善法,这会为我带来伤害」,或「如果已生起的善法正在消失,这会为我带来伤害」——如果在这些情况下他都没有生起惭与愧,那么他就是无惭与无愧。如果无惭、无愧,他就不可能达到觉悟,不可能证得涅槃,不可能达到最高的安稳。但有惭、有愧的比库(在那四种情况中,正精进者),则可能达到觉悟,可能证得涅槃,可能达到最高的安稳。(SN 16 :2;节译)

另一次,沙利子问马哈咖沙巴,如来死后,是存在或不存在,或(在某种意义上)既存在,或既不存在也非不存在。针对各种情况,马哈咖沙巴回答:
「世尊不说这些,为什么?因为那既无利益,也不属于根本梵行,因为它不会导致离染、离欲、灭、安稳、正智、觉悟与涅槃。」
「那么,朋友,世尊说什么呢?」
「这是苦——朋友!世尊如是说。这是苦集……苦灭……与灭苦之道——朋友!世尊如是说。为什么?因为它会带来利益,属于根本梵行,因为它会导致离染、离欲、灭、安稳、正智、觉悟于涅槃。」(SN16:12)
我们不明白沙利子为何会提出这些问题,对于阿拉汉(arahant)来说,那应该是十分清楚的。然而,这次对话不无可能是发生在马哈咖沙巴刚出家,尚未证得阿拉汉果时,而沙利子是想要测试他了解的程度;或这些问题是为了其他有此疑惑的比库而问。
马哈咖沙巴和其他比库的讨论
《牛角林大经》(Mahagosinga Sutta,MN 32)中,记载了由沙利子尊者带领的以此团体讨论,其中有马哈咖沙巴和其他几位着名的比库一起参与。
当时,这些长老和佛陀一起住在牛角婆罗树林,在某个明朗的月夜下 ,去找沙利子讨论佛法。沙利子说:「这个牛角沙罗树林如此清新可人,圆月当空,沙罗树花茂盛,天香馥郁流布四周。」
然后,他一一询问在座杰出的长老——阿难达、勒瓦答(Revata)、阿奴卢塔、马哈咖沙巴与马哈摩嘎喇那,哪种比库会为了这座牛角沙罗树林增添光彩。和别人一样,马哈咖沙巴根据自己的性格回答:
沙利子吾友!若有比库他自己是个林住者,并赞颂林住;他自己是个托钵乞食者,并赞颂托钵乞食;他自己是个穿粪扫衣者,并赞颂穿粪扫衣;他自己是个持三衣者,并赞颂持三衣;他自己少欲、知足、离群、独居,并赞叹这些特质;他自己以经达到戒、定、慧、解脱与解脱知见,并赞叹这些成就。这种比库才能成为这座牛角萨婆树林增添光彩。
马哈咖沙巴和阿难达的关系
根据传统的说法,马哈咖沙巴在前世与阿难达尊者有很深的关系。
前世中的关系
阿难达曾两度是他的兄弟(Jat.488,535),一次是他儿子(Jat.450),甚至由此是杀他儿子的凶手(Jat.540),而在此世他是马哈咖沙巴的学生(Vin,1:92)。

阿难达请马哈咖沙巴为尼众开示
在《马哈咖沙巴相应》中,他们之间也有两次对话。他们谈话的主题是关于实际的问题,而和沙利子的谈话,则多指向教理的论点。
有一次(在SN16:10中提到),阿难达请马哈咖沙巴陪他去尼众道场。但遭到马哈咖沙巴拒绝,他请阿难达自己去。可是阿难达似乎很想请马哈咖沙巴为尼众们开示佛法,于是再度提出请求,最后马哈咖沙巴终于同意前往。不过,结果似乎出乎阿难达的预料之外。
在开示结束之后,偷罗低舍(Thullatissa)比库尼高声批评:「马哈咖沙巴大师怎么能冒昧地在多闻圣者的阿难达大师面前说法?者就犹如卖针的小贩想要卖针给制针者一样。」显然这位比库尼比较喜欢阿难达温和的教导,而非马哈咖沙巴严厉甚至有些挑剔的方式,那些方式可能会碰触到她自己的弱点。
当马哈咖沙巴听到偷罗低舍的批评时,他问阿难达:(怎么回事?阿难达吾友!我是卖针的小贩,而你是制针者,或我是制针者,而你是卖针的小贩呢?)
阿难达回答:「尊者!请谅解,她是个愚蠢的女人。」
「当心,阿难达吾友!僧团可能会进一步审查你。怎么回事?阿难达吾友!是你受世尊当着僧众面前赞许,说:『比库们!我能随意达到四色定、四无色定、灭受想定与六神通,而阿难达也同样可以达成』吗?」
「不,尊者!」
「或他曾说:『马哈咖沙巴也同样可以达成』?」
从上面这件事情可看出,马哈咖沙巴尊者并不认为阿难达调和的回答,足以应对当时的情况或完全公平的。偷罗低舍的批评显露了她个人对阿难达的贪着,他一直都受到女性的喜爱,而他也曾强力支持建立比库尼僧团。
偷罗低舍对阿难达情感的连繋,无法被阿难达一语带过,因此马哈咖沙巴以一种乍听之下有点刺耳的方式回应:「当心,阿难达吾友!僧团可能会进一步审查你。」他希望以此警告阿难达,避免过度涉入照顾尼众,因为她们可能会变得他喜欢他,而引起别人的怀疑。因此,马哈咖沙巴的回答,应视为一位离欲阿拉汉对尚未达到究竟解脱者的诚挚建议。然后,马哈咖沙巴立即强调,佛陀称赞的是他自己的禅定成就,而非阿难达的,这指出了两位元长老的心灵层次还差很远,以此激励阿难达努力到达那些成就。后来,偷罗低舍比库尼便舍戒还俗了。①
马哈咖沙巴指责阿难达
马哈咖沙巴尊者与阿难达之间的另一次对话,发生在下述场合(在SN16:11)提到)。有一次,阿难达尊者和一群比库一起去南山游行。这次,有三十位阿难达学生的最年轻僧侣,脱下僧袍还俗了,阿难达结束这次游行后,回到王舍城并去见马哈咖沙巴尊者,当礼敬他并坐下后,马哈咖沙巴说:
「阿难达吾友!是什么原因,世尊会说不可有超过三位比库,在施主家托钵乞食?」
「尊者!有三个原因:为了约束行为不端者;为了好比库们的福祉;以及为施主家考虑。」
「阿难达吾友!那么,你为何那些饮食不知节制,有无正念正知的放逸年轻新戒比库们去游行呢?你的表现就好像在践踏谷粮;你似乎破坏了施主们的信心。v你的徒众分崩离析,你的新人正在疏远,你这年轻人真不知道自己的分寸!」
「尊者我的头发都灰白了,却还不能免于被马哈咖沙巴尊者唤作『年轻人』。」
但马哈咖沙巴尊者仍然重复他说过的话。
这件事本应就此结束,因为阿难达并未否认这项指责,他反对的只是马哈咖沙巴指责时伤人的方式。为了回应这项劝戒,阿难达也曾试图让学生更严谨地持戒。但是,这件事后来还是坏在偷罗难达比库尼手里,她和偷罗低舍都是比库尼僧团里的害群之马。
当偷罗难达听到阿难达被马哈咖沙巴尊者称作「年轻人」之时,义愤填膺地大声抗议,说马哈咖沙巴无权批评如阿难达一样睿智的比库,因为马哈咖沙巴过去曾是别派的沙门、偷罗难达就这样将僧团事物,转变成涉及诽谤的人身攻击。因为从我们先前的陈述可以看出,马哈咖沙巴原本是以独立沙门的身分出家,而非别派的信徒。偷罗难达就像任性的偷罗低舍一样,很快地就舍戒还俗了。
但马哈咖沙巴尊者听到偷罗低舍的言论时,他对阿难达说:「偷罗难达比库尼所说的话鲁莽而轻率,因为我出家以后,除了我出家以后,除了世尊。阿拉汉。正觉者以为,没有追随过其他老师。」然后他提到他初次和相遇的故事。(SN16:11)

原注
u当沙利子进入阿拉汉果定时,马哈咖沙巴尊者曾见到上万梵天众礼敬沙利子,他并说:「强力显赫诸天神,如此上万梵天众,合掌恭敬礼敬彼睿智法将沙利子,安住禅定大禅师:『礼敬彼,最优秀者,礼敬彼,无上尊者。汝之禅定深莫名,吾等感叹未能知。』」
v他因缺乏正知行道,为毁了僧团的(新粮)。他允许不持戒的年轻比库们接触施主,而让后者不服。

译注
①偷罗低舍比库尼是偷罗难达比库尼的妹妹,两个人后来都因犯了巴拉基嘎(parajika)罪,而舍戒还俗。

第八章 佛陀般涅槃之后
接下来要说道的马哈咖沙巴尊者和阿难达的关系,和佛陀般涅槃后,马哈咖沙巴尊者取得僧团领导地位密切相关。
佛陀入灭
佛陀入灭时,五个最重要的弟子当中,只有阿难达与阿奴卢塔两人在场。沙利子与马哈摩嘎喇那都已在那年提前入灭,而马哈咖沙巴和一群比库们,正在从波婆城(Pava)前往古西那拉城(Kusinara)的路上。
途中他走到路旁,坐在一棵树下休息,那时正好有位裸形外道经过,手上拿着一坙据说只生长在天界的曼陀罗花。当马哈咖沙巴看到那朵花时,就知道有不寻常的事发生,所以它才会在人间被发现。他问沙门是否听到任何关于他的老师——佛陀的消息,沙门告诉他:「苟答马(Gotama)沙门已在七天前入涅槃,这朵曼陀罗花就是我从他去世的地方捡来的。」
马哈咖沙巴召开第一次结集的因缘
在马哈咖沙巴那群比库当中,只有阿拉汉们保持平静与镇定,其他还未解脱烦恼者都匍匐在地,哭泣与悲叹:「世尊太早般涅槃了!『世间之眼』太早从我们眼前消失了!」
然而,僧团中有位老年时才出家的须跋陀(Snbhadda)比库,对他的伙伴们说:「够了,朋友!勿悲伤。勿叹息,我们终于摆脱大沙门了。我们一直被他的话困扰,他告诉我们:『这对你的适当的,那是不适当的。』现在我们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无须再做不喜欢的事了。」
马哈咖沙巴尊者当时并未回应那些冷酷无情的话,可能是为了避免因为指责须拔陀比库,或如他应得的令他还俗,而引发争端。但我们稍后会看到,在佛陀荼毗后不久,马哈咖沙巴就针对此事,主张召集长老会议,以为后世子孙保存法与律。
然而现在,他只是劝比库们不要哭泣,要记得诸行无常。然后就和同伙们一起继续向古西那拉城(Kusinara)前进。
八分佛陀舍利
直到那时,古西那拉城(Kusinara)的首长始终无法点燃佛陀葬礼的柴堆。阿奴卢塔(Anuruddha)尊者解释,存在于当地的无形天人们想延迟葬礼,直到马哈咖沙巴尊者赶来向大师遗体做最后礼敬为止。
当马哈咖沙巴尊者抵达时,他右绕三匝,双手合十,恭敬地顶礼如来双足。在他那群比库们也随之顶礼之后,柴堆竟然自行燃烧起来。
如来遗体火化是很难得的大事,对于如何分配舍利,在家众与后来派遣使者来的人之间起了争执。但受教育尊者避免卷入争执,其他比库如阿奴卢塔与阿难达也是如此。最后,有位受人尊敬的头那(Dona)婆罗门决定将舍利分成八份,平分给八个要求者。他自己则拿走装舍利的容器。

召开第一次结集
马哈咖沙巴尊者将所分得的舍利拿给马嘎塔国的阿迦答沙都王(Ajatasattu),然后,就想到要保存佛陀的精神遗产——法与律。他会想到如此做,全是因为须拔陀挑战僧团戒律与主张废驰戒律。马哈咖沙巴以此为警惕,除非现在就订下严谨的标准,否则未来将无从保存。
如果须拔陀的态度散布开来——早在佛陀还在世时,就已有数群比库抱持这种态度——僧团与教法都会迅速地衰败与覆灭。为了防范于未然,马哈咖沙巴提议召集诵出法与律的长老大会,为后代子孙保存它们。
伍巴离诵出律藏,阿难达诵出经藏
他将这建议转达该聚集在王舍城的比库们。比库们都同意,并在他们的要求下,选择了五百位长老,他们全都是阿拉汉,唯一的例外者是阿难达。
阿难达的处境非常尴尬。由于他尚未达到究竟目标,因此不被允许参加集会;但由于他最擅长背诵佛陀的所有经典,所以又定得出席。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对他最后通牒,一定得在结集开始前证得阿拉汉果。所幸他赶在会议开始前那晚完成,因此获得成为第一次结集的五百人之一。当时其他比库都已离开王舍城,前往参加集会。
会议进行的第一个专案——律,由律藏的第一专家伍巴离(Upali)尊者诵出。第二个项目,编撰经典中的教法,是在马哈咖沙巴尊者的质问下,由阿难达诵出所有经文,后来被结集成「经藏」(Sutta PITAKA)的五部。②

主张不可舍弃微细戒
最后讨论的是,关于僧团的特别事务。其中,阿难达提到,在佛陀入灭前不久,曾同意舍弃微细戒。当阿难达被问到是否曾问佛陀,这些微细戒是指什么时,他承认忽略了这点。
如今在集会中,比库们对于这件事表达各种意见。由于并未获共识,马哈咖沙巴请与会大众三思,如果断然舍弃戒律。在家众与公众会指责他们,佛陀一去世就急着放松戒律。因此,马哈咖沙巴建议应保存戒律,无有例外,最后就做成这样的决定。
在主持一次结集后,原本就受到高度尊敬的马哈咖沙巴尊者,地位更形提升,而被视为僧团的实质领袖。最主要是因为他相当资深,是当时存活最久的弟子之一。v
之后,马哈咖沙巴将佛陀的钵传给阿难达,作为忠实保存佛法的象征。因此,一般认为马哈咖沙巴是僧团中最有价值的接班人,而他则选择阿难达为继他之后最有价值的人。
遗体禅坐鸡足山中
在巴利文中,没有关于马哈咖沙巴去世时间与环境的记载,但在梵文史书里的「法之大师」中,根据北传佛教,提供了一个大长老奇特的结局。w根据这个记载,在第一次结集之后,马哈咖沙巴了解到自己已完成使命,并决定般涅槃。他传法给阿难达,对圣地做最后礼拜后,就进入王舍城。
他想要通知阿迦答沙都王自己即将入灭,但国王正在睡觉,马哈咖沙巴不希望吵醒他。于是单独爬上鸡足山(Kukkatapada)顶,盘腿坐在岩洞中,并决定要保持身体的完整,等到未来佛美德亚(Metteyya,古译:弥勒佛)出世。马哈咖沙巴要将苟答马佛(Gotama,古译:乔达摩佛陀)的袈裟——世尊在他们首次见面时亲手赠予的那件粪扫衣,亲手交给美德亚(Metteyya)。然后,马哈咖沙巴进入究竟的涅槃,或根据另一种说法——入灭尽定③。此时大地震动,天人散花在他身上,山则阖起将他包在里面。
不久之后,阿迦答沙都王与阿难达去鸡足山要看马哈咖沙巴。山开启一部分,马哈咖沙巴的身体呈现在他们面前。国王想要将它火化,但阿难达告诉他马哈咖沙巴的身体必须保持完整,直到未来佛美德亚(Metteyya)出世。然后山又再度阖起,将阿迦答沙都王与阿难达隔离在外。
中国佛教传统标示鸡足山的位置是在中国西南,中国有许多传说都记载,有虔诚的信徒前往朝山,历经艰难,就是要一睹在等待未来佛出世的马哈咖沙巴禅坐遗体。

原注
u第一次结集记载于Vin.2;284ff
v虽然注释说,马哈咖沙巴在第一次结集时是一百二十岁,但是,这说法很难取信于人,因为这意味着他比佛陀要大上四十岁,在他们第一次见面时,他已是七十五岁的老人了。
w这段历史完整重现在《阿首咖传》(Asoka vadana,古译:阿育王传)中,并在《天业譬喻》(Dkvyavakana)与其他作品中,包括对应于《相应部》(SN)的北传梵文本的《杂阿含经》(Samyudagama)均有节录。此处摘要是根据拉莫特(Etienne Lamotte)的《印度佛教史》(Histlry of lndian Buddhism),pp.206-207。虽然来源使用梵文,但为了本传记其余部分取得一致,我们使用巴利语的对照语。

译注
①根据《善见律》、《长部·大般涅槃经》中所说,这位比库是老年出家的须拔陀。在《五分律》、《四分律》、《长阿含,游行经》中,说他是六群比库之一的释种跋难达。此外,《十诵律》等,只是说是老年出家不懂事的摩诃罗比库。
②五部:即《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小部》。
③灭尽定:或译为(灭受想定)。在此定中,心与心所之流完全暂时中止,是只有已获得一切色定,无色定的不还者与阿拉汉,才能获得的定。

第九章 马哈咖沙巴的偈
在《长老偈》中,有四十颂(Thag.1051_1090)归于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尊者。这些偈反映了大长老的一些特质与德性:他的苦行习性与少欲知足:他对自己与同修比库的严格;他的独立精神与自主;他对独居与远离人群的喜爱;他对禅修与定境的投入。这些偈也显示出长行文章中未呈现的事:他对周遭自然之美的敏感度。
这里只选录部分偈,我们读到的几乎全都是莱丝.大为斯(C.A.F.Rhys Davids)与诺曼(K.D.Norman)的翻译。
少欲知足,乐于苦行
首先,是劝诫比库对比库生活的四种基本资具,要练习少欲知足:
我从山居走下来,
进入城市行乞食。
行礼如仪见一人,
麻风患者正进食。
满手鳞癣与病状,
将一勺食布施我。
于彼置食入钵时,
一指掉落于其中。
我于墙角坐下来,
享用他布施之食,
吃时以及结束后,
我无丝毫厌恶感。

残羹剩饭以为食,
难闻尿液为医药,
露天树下为住所,
以粪扫衣为衣服:
专精于此诸事者,
山河大地皆其家。w(Thag.1054-1057)
攀爬山岩,离欲修禅定
当马哈咖沙巴被问到,为什么在年迈时,仍每天上下攀爬岩石,他回答:
高山巨岩陡峭坡,
有人攀爬极费力,
以神通力马哈咖沙巴升。
正念正知佛之子。

每日托钵回住处,
爬上高耸之山岩,
马哈咖沙巴离欲修禅定,
恐惧战栗皆舍弃。

每日托钵回住处,
爬上高耸之山岩,
马哈咖沙巴离欲修禅定,
熄灭炽燃之贪欲。

每日托钵回住处,
爬上高耸之山岩,
马哈咖沙巴离欲修禅定,
所作皆办已漏尽。(Thag.1058-1061)
树化云彩,于山岩心喜悦
人们又问马哈咖沙巴尊者,为什么以他的年纪,还想要住在森林与山上。难道不喜欢竹林精舍或其他城里的寺院吗?

迦利树花星罗布,
我于此区心喜悦;
象声回响实可爱,
此山岩令我欣喜。

湛蓝云彩之色光,
流泉淙淙清且凉,
赤色甲虫覆其上:
此山岩令我欣喜。

湛蓝云峰如实塔,
如有尖顶之高楼,
象声回响实可爱,
此山岩令我欣喜。

于我足矣欲修禅,
于我足矣坚且觉,
于我足矣比库身,
坚定欲求究竟果。

于我足矣欲安乐,
具坚定心之比库。
于我足矣欲精进,
坚定心之安稳者。

彼如亚麻之蓝花,
如覆云彩之秋空,
且有鸟群许多种,
此山岩令我欣喜。

无俗人群访此山,
唯有在地之鹿群,
且有鸟群许多种:
此山岩令我欣喜。

清水流过宽峡谷,
鹿与猴群常出没,
苔藓湿毯覆其上,
此山岩令我欣喜。

五部合奏之音乐,
无法给我这般喜,
如从一心之所得
我获佛法之正智。(Thag.1026-1071)

超越三界,苦行第一
在接下来的偈中,马哈咖沙巴尊者发出他自己的「狮子吼」:

尽此佛土之范围,
除了大圣本人外,
我是苦行第一者:
无人堪舆我相比。

大师已受我服侍,
佛陀教法已完成。
沉重负担已放下,
后有之根已拔除。

苟答马不执无数
于衣于住或于食。
彼无染如净莲华,
超越三界向出离。

四念处为彼劲项,
大圣具信为彼手,
其上彼眉圆满智,
熄灭诸欲明行足①。(Thag.1087-1090)

原注
u《长老偈》的英译本:(1)Psalns of the Brethren.Trans.C.S.F.Rhys Davids.PTS,1913.(2)Elders’Verses,vol.1.Trans.by K.R.Noman.PTS,1969.
v这些偈的引介语是援引自《长老偈注》
w直译为「真正是四方之人」,即无论他找到什么地方可住,都可以从中得到满足。
x本句巴利文为Alam me atthakamassa.由于马哈咖沙巴已达到究竟果,亦即阿拉汉果,因此他的偈必须被诠释为大力劝进他人,或指他想进入涅槃的直接禅定经验。
y我们在此发现巴利藏经文献里,少数提到「佛土」概念的一例。
z这首偈是通用的,在马哈摩嘎喇那的偈中也曾出现过。

译注
①明行足:佛陀的十种德号之一,意指具足明与行。「明」是指等天眼明、宿命明、信、惭、愧、多闻、精进、念、慧、色界四种禅、共有十五种圣弟子趋向涅槃的法行。由于明具足,一切智圆满:由于行具足,大悲圆满。

憨山禅师曹溪中兴录7-严斋戒以励清修

起初是寺里的僧人不守斋戒,蓄养牲畜来宰杀吃肉,凡是当官的入山让寺里的僧人准备酒肉,而寺里的僧人害怕被责罚就养牲畜来满足他们的口腹,上面食用了一份,下面的人就要食用十倍于此,这样以来杀害的生命耗费的钱财累年以来就数不胜数了,而本寺所受的连累的也没有停止的时候,那些怀着虔诚的心来瞻礼六祖大师的人们看到荤腥罗列在寺前而不是清净的上供,这样也对不住来礼敬的信众的诚心,积弊很久了,改革也很难,幸亏当初的海门周公开启了禁革,就给周公上书让下令严禁寺庙内宰杀。

案载志书,所有供应官员的都是蔬菜清斋,从大师进入到山门以后考虑到两院的威仪,难以百分之百的执行,正好遇到了直指顾公入山门为父母祈福,顾公执行了斋戒的要求,从此以后就成为一个不变的规定,这样以后不但保护了生命,也肃清了戒规,也省下了一笔费用,常住的僧人们也就没有那么劳累了,变成了真正持戒的僧人,也越来越精进,整个寺院一下子也清静了许多,复蒙祝亲到山里来,教育僧徒们,不要再养牲畜宰杀,鱼塘变成了莲花池,从此以后山门的面貌一下子改观了。

【原文】

先是寺僧多不守斋戒。畜养孳牲。以恣宰杀。故凡上司府县入山。当里甲供应者。必责寺僧。而差役恃此。以利其口腹。即上用其一。而下十倍之。故所伤生命。及所费资财。岁不胜纪。而本寺之累。亦无底止。且来者以礼祖为心。而腥荤罗列于前。殊非清供。亦非仁者本心也。积弊已久。思革为难。初幸观察海门周公。开禁革之端。准其呈状。及署篆观察余公。乃严禁宰杀。

案载志书。故凡供应官长。例以蔬斋清供。自师入山始。但虑两院威严。难以必行。值直指顾公入山。为二亲祈福。本县急督如故事。公行斋戒令。自此一定为恒规矣。此事既行。不唯保护生命。雅肃清规。即省费资财。岁计不赀。而常住亦免苦累。即僧持戒者。日益增进。丛林清肃。亦此一举矣。复蒙祝亲诣山中。教谕僧徒。戒养孳牲宰杀。变鱼塘为莲池。自此山门顿改观矣。

–节选自《憨山禅师梦游集》

憨山大师曹溪中兴录6-复产业以安僧众

大师把流氓驱逐了以后,他们之前骗走的田地山场房屋的契约还在他们手里,他们以后还是会拿着契约来虎视眈眈这里,只是驱逐终究不是善后的长策,因此就在祖殿设斋邀请这些人,让他们出示契约,那些的确有记录需要还利息的就去补偿他们,利息已经还过一半的就不还了,那些利息太多或者骗子骗钱的就不还了,于是就把所有的契约拿回来以后就烧掉了,田地山场房屋也都回到了原来的人那里,这样以后外患才绝尽了,那些贫困劳累的僧人也得到安居的地方了,当时有人觉得大师有点任由那些人了,大师说:不是这样的,凡人虽然有不善的时候但是他们自己的内心善良的一面一定是有的,等自己真正开晓分明的时候,就是自己知道是非对错,也就心服了,那些流氓也都渐渐散去,后面也没有找事的。

【原文】

师以流棍既驱。向之所骗。田地。山场。房屋。皆执其左劵。此辈恋恋。终无究竟。思非善后长策。因设斋于 祖殿。尽邀其宾主。各出劵相对。查原有本而子息未及者。补偿之。息过其半者。已之。其有本已得过。而以息重累者。及口腹虚花者。罢之。于是尽焚其劵。而以田地。山场。房屋。尽归其故主。自此外患方绝。而贫累之僧。得以安居无扰矣。时人或虑师任怨者。师曰。不然。凡人虽不善。必有本心之良。苟开晓分明。人各自知其非。无有不心服者。于是诸棍渐引去。然亦竟无他虞。

–节选自《憨山禅师梦游集》

憨山禅师曹溪中兴录5-驱流棍以洗腥秽

大师见到曹溪的道场遭到破坏都是因为四方的流氓聚集在这里,一百多年来牢不可破,而俗人的坟墓也都埋满了山谷,这些人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地方,也是最初开始于寺庙的僧人雇佣他们做事,时间久了就跟僧人借钱在山门外建房子做营生,屠房赌肆就有了,逐渐的侵害着道场,而愚僧却不曾察觉,并且还和他们苟混,互相获利,那些获利多的僧人就慢慢的和他们一起了,做起不法的事情,开始被酒色所吸引,那些愚痴的人就掉落到里面了,自己积累的财富也渐渐被耗光了。

僧人的田地山场房屋也慢慢很多被抵折了,不久附近的豪强也垂涎这些财产,于是混同衙门,互相勾结,以包庇奸佞为由,去道府诬告,伪造骗局,怂恿上面的人,让上面的人误以为实,于是动用军队一声令下将庄居尽毁,那些不如法的僧人被驱逐,当时奉令行使的人也是没有良心,相信那些人说的,认为这是一个可以搜刮钱财的地方,亲自到山门里巧取豪夺,每到一户庄居,先估一下价值,能够给出一半价值的人才能够被免,于是寺僧大多被抓走了,一大半的财产都没有了,祸患也来越多,根本没有时间来补漏。

在大师到了岭南后的第二年即丁酉年,第一次去拜访制府大司马陈公,因此也有了机会向陈公讲述众僧的现状和情由,陈公于是就下令赦免了抓了的那些僧人,陈公想让大师去整顿寺庙,大师以还在席稿为由没有奉命,第二年戊戌年,屯盐道周公负责南韶的事情,想要拯救寺庙的破败局面,嘱咐大师修通志,但是没多久周公就要去入朝朝贺了,己亥年南韶道祝公来主管这里的事情,自己去号召曹溪的行脚僧,对曹溪现在的局面感到很痛惜,大家力邀大师出来给主持整顿一下,庚子年周公也入朝朝贺去了,临走的时候当面嘱咐寺里的僧人一定要把大师给请过来,大师就应命了,就在当年九月进入到山门,看到这些流民纵横,是祖庭的心腹之疾,不去改变的话六祖大师的慧命就很难延续下去了,于是开始乘机改风水。

将山门大路东西填塞,移到溪水旁边,沿着溪边通向外面,山门之内的市集门店对于那些来往的人们不方便食宿,然而当时也没有办法驱除他们,过了三个月,到了年末大师去拜见制府大司马戴公的时候详细给戴公讲述了这些集市的害处,戴公说:这是我作为护法的责任,就出了一道政令,让当地管事的人严厉的处理这件事,年初的时候就派了一个官员到这里把集市的流氓都给驱逐了,店铺也都拆尽片瓦不留,这样山门百年以来所聚集的腥秽就一下子被清除干净了,众僧的祸害也永远被断绝了,店铺被拆了以后市集上就空出来了,大师就在西街屠肆那里修了旦过堂来接待十方礼拜六祖大师的人,东街修了公馆来作为滃源的官员停留休息的地方,山门的道路在最初的时候是一条线,而左右的店铺直抵当心,因此应该拆尽,石坊最初在上面,现在移到溪水旁边,把雍塞开辟开,望过去就如同一个引绳,成为一个大观,这里祸害的源头短短的篇幅不能够说明白,根深难以拔除,一旦一下子绝尽了就记录在这,也是给后来的人警示。

【原文】

师见曹溪道场破坏。盖因四方流棍。聚集山中。百有余年。牢不可破。而俗人坟墓。皆盈山谷。视为己业矣。始也起于佣赁。久则经营。借资于僧。当山门外起造屋庐。开张铺户。屠沽赌淫。日滋其害。而愚僧不察。与之亲狎夤缘。交相为利。故僧之所畜多归之。噬啮日深。则谋为不法。于是多方诱引。以酒色为坑阱。盲者一堕其中。则任其食啖。膏脂尽竭。

以故僧之田地山场房屋。因是而准折者多矣。顷则附近豪强。亦垂涎其间。乃通同衙棍。互相架构。以包奸为词。讦告道府。借为口实。以张骗局。耸动上司。骇心惊听。遂以为实。乃具申军门。令下。将庄居尽行折毁。僧不如法者驱逐。时奉令者无良。信其耳目。以为奇货。乃亲入山蹋勘。每至一庄居。备估其值。输半乃免。由是寺僧尽入网罗。业已失其半。而祸方滋蔓。不遑一息安堵。

 

当师度岭之二年。为丁酉岁。初谒 制府大司马陈公。因得概申众僧之情状。乃寝其令。幸得免。即欲以师往整之。师以方在席稿。未敢奉命。明年戊戌。屯盐道周公。署南韶事。欲拯之。属师修通志。未几入贺去。己亥。南韶道祝公莅事。自号曹溪行脚僧。痛惜其弊。力致师以整顿之。庚子岁。公亦以入贺去。濒行面嘱。且令寺僧恳请师应命。于是九月入山。见此辈纵横。乃祖庭心腹之疾也。不瘳则六祖慧命终难救矣。于是乘改风水。

将山门大路东西填塞。移置溪边。直出水口为通途。如是则向之市店。皆围于山门之内。而往来者。不便于食宿矣。然终无术以去之也。居三月。岁暮往谒 制府大司马戴公。备陈为害之状。公曰。此护法之责也。但出一令。责守土者严督之。此一尉吏之任耳。岁旦。行该县。坐守驱逐。不留一人。铺店尽拆。不存片瓦。于是山门百余年来。所集腥秽。一旦洗之。而众僧之祸害永绝矣。铺店既拆。市街一空。师即于西街向之屠肆。修旦过堂。以接待十方之礼祖者。东街修公馆。以为滃源官长入郡之停骖处。其山门道路。初则一线。而左则列肆。直抵当心。因尽拆之。石坊先在上。今则移置溪边。开辟壅塞。相望如引绳。遂成一大观矣。为害之源。不能尽述。而根深难拔。一旦尽绝。概录于此。以示来者为龟鉴云。

–节选自《憨山禅师梦游集》

憨山大师曹溪中兴录4-选僧行以养人才

本寺的僧徒原来都是有自己的住宅和田地,种植养殖都有,和俗人没有什么不同,寺庙里的一百多间房屋都没有人居住,进去以后一点人住的痕迹都没有,只有祖殿那里侍奉着香火以及几个僧人还有主持方丈等几个人,所以山门任由那些流氓出入破坏,那些僧人们都躲起来了,可恨啊,等到大师来了以后,最先做的事情就是选人培养,就是选择那些适合寺庙的僧众,四十岁以上的人随他们自便,二十岁到四十岁的人每两个人住在一个寺庙的房子里,每天都要到大殿上做功课持经诵咒,祝延圣寿,做错了的就各自接受惩罚,聚集起来一百多个僧人以后大师就给他们受戒,从此以后早上到晚上,诵经的声音相续不断,俨然的成为了一个殊胜的道场。

僧徒也知道自己作为一个僧人的本业是什么,对于流氓做的这些外侮也开始警觉,但是僧徒因为习惯了这种世俗的生活不能够摆脱,那些出家的幼童只是看到他们的师长务农和俗人没有什么差别竟不知道出家是为了什么,只是跟随着他们也开始做起农事,一点也没有给他们说出世解脱这件事情,这样一来久了等到他们长大了还怎了得。大师到了寺以后就选择合适的僧人,那些有些学问可以作为老师来教授垂范的本昂等三个人于是劝说寺里的僧众,所有那些八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学童都尽量到住持那里报名,然后拘集在寺里,设立三个学馆,三个人分别取教授学习经典。

一年之内有通过禅门早晚二时功课的,就请儒学的老师孝廉冯生昌历,茂才龙生璋,梁生四相教授他们四书讲解其中的义理,他们修行需要的供馈,大师亲自给他们筹备,如果学习三年有成的人就剃发出家为僧进入禅堂,就让他们学习出家的戒律,让他们知道修行读诵书写经典,每个人都有做的事情,现在禅堂的僧人都是大师作为培养的人才,佛法珍贵,闻熏成种,岭南这里很久都没有佛法熏习了,缺乏种子,所以信心就很难升起,先把沙弥从小教养好,让他们书写华严经,一方面是因为华严经法缘广大是最殊胜的种子,另一方面借着书写的加持力,来增加他们入道的资粮,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两三个人,慢慢的人人都希望发心来做这件事,不到十年间,书写这部经的人已经写成了十几部了,大师所做的事情的功德就很灼然了。

【原文】

本寺僧徒。向以便安庄居。种艺畜养。与俗无异。寺中百房。皆扄其户。入门绝无人迹。唯祖殿侍奉香火数僧及住持方丈数辈而已。以是山门任流棍纵横。僧徒出入。皆避影潜踪。可恨也。师初至。首以作养人才为急。即选合寺僧众。四十已上者。听其自便。若四十已下者。二十已上者。每房一二人。在寺安居。日日登殿。逐日四时功课讽诵。祝延圣寿。误者各罚有差。于是集者得百余僧。俱为授戒。从此晨昏钟鼓。经声相续不断。俨然一胜道场。

僧徒亦知有本业。而外侮亦渐知警矣。但诸僧徒。习俗成风。凡幼童出家。只见师长务农。不异俗人。竟不知出家为何业。而畜其徒者。止利其得力于[田*(巢-果)]亩。而无一言及出世事。其来久矣。欲望其成人。安可得乎。师至寺之初。即选众中。有通问学堪为师范者。本昂等三人。乃劝合寺僧众。凡有行童。二十已下。八岁已上者。尽行报名到住持。拘集在寺。立三学馆。分三教授。教习经典。

一年之中。有通二时功课者。乃延请儒师。孝廉冯生昌历。茂才龙生璋。梁生四相。教习四书。讲贯义理。其束修供馈。师自备之。如是三年有成者。乃为披剃为僧。总入禅堂。以习出家规矩。令知修行读诵书写经典。各有执业。即今禅堂诸僧。皆吾师作养之人才也。又谓佛法所贵。熏闻成种。岭南久无佛法熏习。以乏种子。故信心难生。先教诸得度沙弥。书写华严大经。一以法缘广大。为最胜种子。二以借书写摄持之力。资初心观行。以助入道资粮。初则二三人。已而人人相望发心。不十年间。书此经者。已成十余部矣。此吾师作人之功。灼然者也。

–节选自《憨山禅师梦游集》

憨山大师曹溪中兴录3-新祖庭以尊瞻仰

祖庭刚开始是从信具楼改的,非常的卑陋,进门了看不到眉目,礼拜的时候不能够并列礼拜,而且前面还有拜殿接檐,非常的幽暗,墓地的前面还立着一个塔,塔的前面又有各个天殿重叠,破碎垒砌,前面没有一点空隙地,靠近祖庭的左边又是僧房,就像拳头顶到面颊,右下角是一间长厨屋,粪秽垢积,两腋的地方是僧人居住的,一副衰败的样子,就像荆棘林,再看看屋子外面,各种参差的山没有一线通透的地方,这是祖道之所以雍塞不畅的原由了,大师深深的感觉到开辟的艰难,每日每夜都在思考这个事情,还是没能想到好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每次登塔远眺的时候,看到全寺的大势,左边是方丈,法堂,禅堂,前面是钟楼和鼓楼,稳固的屹立成一个局,大师说:这必定是宝林开山初创的制理,右边是佛殿,是存放祖师的地方,在那里填了龙潭,后面有藏经阁,前面是罗汉楼,和宝林的山门连通成为一局,后人不善于修缮,所以祖师殿就在当中,和僧房杂居在一起,把神路给蔽塞了,完全没有瞻仰的气象了,现在想要分条理清,来成规模,如果不是巨灵之手又怎么能够劈开呢?因为看到罗汉楼西面的山,就像老虎回头远望,大师就把山买下了,用土把大殿的龙潭填上了,多出来的地把祖师殿左边的僧房给移走了,把藏经阁后面的僧房改为官员办公的地方。

来除去祖殿西边的污秽,两边走廊的僧人换到其他地方居住,把前后的天拜殿都拆掉了,祖殿前面就变得很平坦了,大师尽全力去做这件事情,就像画画那样每一步都很斟酌,重修祖殿变得非常的可观,   前面设置了两个配殿,想要放置南岳青原五派的祖师像,原来的大门房和周围的十五间房屋将要放置传灯的祖师儿孙像,就像孔子的庙里有七十二贤那样,但是前面的路太壅塞了,就买了块空地,把有碍的僧房都给移走,把神路大开直接与宝林门对齐,中间与罗汉楼并起,建成了三间华严楼,座位祖庭的头门,那上面是禅堂是僧人书写华严经的地方,如此的浑然天成,成为一个胜观,现在看到这个景象的人一目了然但却不知道最初的建设的艰难。

【原文】

祖庭初以改信具楼为之。殊为卑陋。入门不见眉目。礼拜不能重列。且前有拜殿接檐。殊为幽暗。墓前一塔屹立。塔前又有诸天殿重叠。破碎垒砌。当襟无一隙地。近殿左有僧房。如拳拄颐。右下角有户长厨屋。粪秽垢积。两腋僧居。郎当败椽。如荆棘林。然外望屋宇。参差[山*叉]岈。略无一线通透。此祖道所以壅塞而不畅有由矣。师深见开辟之难。日夜以思。竟无规画。不能成局。

每每登塔眺望。谛观全寺大势。其左方丈。法堂。禅堂。前即钟鼓两楼。翼峙成一局。师云。此必宝林开山初创之制也。而右为佛殿。乃祖师存日。填龙潭而为之者。后有经阁。前罗汉楼。及宝林山门。通为一局。后人不善增修。故祖殿居中。僧房杂居。塞其神路。全无瞻仰气象耳。今欲分条析理。以就规模。非巨灵之手。何能劈之耶。因是见罗汉楼之西山。如虎头回望。师买其山。取土填大殿之潭窟。出地以移祖师殿左之僧居。仍别买房屋。以易经阁后之僧房。为户长公廨。

以除祖殿西角之秽污。其两廊之僧。各别置安居。拆其前后诸天拜殿。则目前地平如掌矣。遂极力经营。一一如画。故得重修 祖殿。高厂可观。前设两配殿。欲奉南岳青原五宗诸像。其大门房。周围一十五间。将奉传灯诸祖儿孙。如七十子之从祀于孔子也。但前路壅塞。乃买空地。移有碍僧房三主。乃大辟神路。直与宝林门齐。中与罗汉楼并。起华严楼三间。为祖庭头门。其上为禅堂诸僧书华严经所。如此天然。成一胜概矣。今之观者。但见一目了然。而不知开辟之难为力也。

–节选自《憨山禅师梦游集》

汧国夫人传

汧国夫人李娃是长安的歌舞艺人,节操高洁,个性孤傲,受到人们的称赞。所以监察御史白行简为她作了传记。唐代天宝年间,有位常州刺史荥阳公(这儿略去他的姓名不写出来),当时的名望很高,家中的奴仆很多,五十岁时才有一个儿子,儿子长到二十岁时,俊秀聪明,文章也写得很好,跟一般人大不一样,当时的人都很称道佩服。他的父亲很喜欢他器重他,说:“这是我们家的千里驹啊!”这位公子由州县选拔到京师应试,出发前家中让他穿上很考究的衣服,并带着很多车马。还算好了他在京城的日常生活用钱,父亲对他说:“我看你的才能,会一举考中,现在给你准备了两年的费用,并且一定充分地供给你,是为了使你实现志向。”这位公子也很自信,把考取功名看得像弹弹手指那样容易。

公子从毗陵出发,一个多月就到了长安,住在布政里。他曾去游览东市,回来时从平康东门进入,打算到京城西南去拜访朋友。到了鸣珂曲,看见有一座住宅,门和院子不太大,而房屋严密幽深。只关着一扇门,有一位少女,正把手放在一个梳着两个环形发髻的侍女的肩上站在那里,姿态容貌非常漂亮,在当时简直找不出第二个。公子看见少女后,不自觉地让马停住,徘徊了老半天也没走。于是假装马鞭子掉到了地上,等待跟随的人来了,好让他拾起来。多次斜着眼看那位少女,那少女也回过头来凝视着公子,像对他也很爱慕。最后公子也没敢说什么话就离去了。从此公子精神上好像失掉了什么,于是便偷偷地召来熟悉长安的朋友打听,朋友说:“那是妓女李氏的住宅。”公子又问:“这个少女,我可以追求她吗?”回答说,这个姓李的比较富裕,前去跟她交往的,大多是贵戚和富豪。她的交际很广,如果不能达百万的钱,是不能使她动心的。公子说:“我只担心事情不能成功,即使百万,又有什么舍不得?”

有一天,公子便穿上干净的衣服,带着一大群侍从去了。派人前去敲门,不一会儿,有一个侍女出来开门。公子说:“这是谁家的府第呀?”侍女不回答,一边往回跑一边喊:“是前些日子马鞭子落到地上的那位公子来了!”李娃又惊又喜,说:“你暂且留住他,我得打扮一下,换换衣服再出去。”公子听到这话,暗暗高兴。侍女于是把公子带到影壁墙前,就看见一位白头发驼背的老妇,这就是李娃的母亲。书生走上前跪下拜见说:“听说这儿有空闲的房子,我愿租来居住,不知是不是真的?”老妇说:“那房子只怕简陋低洼窄小,不足以委屈贵客居住,哪里敢提租赁的事。”便把公子引入客厅,客厅的房屋很华丽。老妇与书生一同坐下,说道:“我有个娇小的女儿,技艺水平不高,看到客来很高兴,愿让她出来见一见你。”说罢就让李娃出来了。只见李娃眼睛明亮,手腕白皙,行步娇美,公子吃惊地立刻站了起来,不敢抬眼看。拜见之后,谈了些天气冷暖的话,李娃的一举一动公子都觉得妩媚动人,是自己从来没见过的。公子又重新坐下后,李娃就煮茶斟酒,所用的器具都很干净。

过了很久,天渐渐黑了,更鼓声四起。老妇询问书生住处的远近,公子骗她说:“我住在延平门外好几里的地方。”公子是故意说路远,希望能被李娃留宿。老妇人说:“更鼓已敲过了,公子该赶快回去了,不要触犯了禁夜法令。”公子说:“今天能侥幸相见很高兴,竟不知道天已经很晚了。但我的路途太远,城内又没有亲戚,该怎么办呢?”李娃说:“如不嫌弃屋子狭小简陋,正想让你在这里住,住一宿又有什么关系呢?”书生几次用眼睛看老妇人,老妇人说:“好,好吧。”书生就召来他年青的仆人,拿着两匹绢,请求以此来充当一顿晚饭的费用。李娃笑着阻止说:“这样是不合宾主之礼的,怎么能让你破费呢。今晚费用由我出,愿凭贫穷之家的情况,供给你一顿粗糙的饭菜,其余的等以后再说吧。”李娃坚决推辞,最后也没把公子的绢收下。不一会儿,请公子到西屋坐下,只见帷幕帘子床帐,都十分光彩艳丽,梳妆台、枕头、被子,也都十分豪华漂亮。于是点上蜡烛端来了饭菜,菜肴的品种和味道都是上等的。

吃完饭后,老妇人站起来走开了,公子与李娃的谈话才亲切起来,幽默风趣,互相逗笑,没有什么不涉及的。公子说:“前些时,偶尔经过您的门口,看到您正在门前影壁旁,从那以后我心中常常想念,即使睡觉和吃饭的时候,也不曾有片刻忘记。”李娃回答说:“我的心也是这样。”公子说:“这次我来,并非只求住几天,而是想实现我平生的愿望。只不知我的命运如何?”话还没说完,老妇人来了,问公子说那话的意思。公子就把自己的心事全告诉了老妇人。老妇人笑着说:“男女之间,愿意相亲相爱的心愿是自然而然的,感情如果合得来,即使是父母的命令,也阻止不了。我这女孩本来丑陋,怎么配给公子做媳妇呢?”公子于是走下台阶,深深拜着感谢她说:“如蒙答应,即使让我作您家的仆役也可以。”老妇人于是就把公子看作女婿,酒喝得很尽兴后才结束。等到第二天早晨,公子把自己的行李物品全搬了来,就住进了李娃的宅子。从此公子敛迹藏身,不再跟亲属朋友来往,每天跟唱歌的演戏的聚在一起,亲近,戏耍,游览饮宴,不久就把口袋里的钱化光了,于是只好卖了车马和自己的年青仆人。只一年多,钱财仆人和马匹全都没有了。于是老妇的态度渐渐就有些怠慢,而李娃的情意却更加深厚。

有一天,李娃对公子说:“与你相交一年了,还没有怀孕,常听说竹林神有求必应,很是灵验。我要送上酒食祭祀,向神祈求,可以吗?”公子不知是圈套,因而非常高兴。于是他拿衣服到当铺当了,去准备牛猪羊三牲和甜酒等祭品。备好祭品后就跟李娃一起到供奉神的庙里向神祈祷,住了一宿才往回走,公子骑着驴走在后边。到了里弄的北门,李娃对公子说:“从这儿向东拐,有个小胡同,是我姨家的住宅,打算到那里稍稍休息一会儿,去拜见我姨娘,可以吗?”公子同意了。往前走了不到一百步,果然看见一个院门。向里面张望了一下,很宽敞。那丫环从车后说:“到了。”公子下了驴,恰好有一人出来问道:“谁?”回答说:“李娃。”于是进去禀报。不一会儿一个女人出来了,年龄约四十多岁,跟公子相迎,说:“我外甥女来了吗?”李娃下车,那女人迎着问:“怎么这么长时间不来了呢?”互相看着笑。李娃引导公子拜见那女人。见过后,就一块进入西边的门内偏院里。院中有山有亭,竹子,树木长得很茂盛,池塘水边房子都很幽静。公子对李娃说:“这是你姨母的私人住宅吗?”李娃只笑不回答,用别的语搪塞过去。不一会儿,献上茶与水果,很珍贵奇特。

有一顿饭的工夫,忽然有一个人骑着一匹大宛名马,汗流满面地跑来了,说:“老太太突然患了重病很厉害,几乎连人都不认识了,请姑娘赶快回去。”李娃对她姨说:“我的心都乱了,我骑马先回去,然后让马再返回来,你就跟他一块来吧。”公子打算跟李娃一起走,李娃的姨与侍女两人私语了一阵儿,挥手示意,让公子停在门外,说:“老太太就要死了,你应该和我一起商量一下丧事,好处理这个紧急情况,为什么要立刻跟着去?”公子便留下了,与姨一起计算举行丧礼祭奠的费用。天已黄昏,骑马的仆人并没来。那位姨说:“到现在还没有回信儿,怎么回事?你赶快去看看她!我会随后赶到。”公子于是就走了。他赶到李娃原来的住宅,一看,门锁得很严实,还用泥印封上了,心里很震惊,询问那里的邻人。邻居说:“李娃本来是租住在这里,租约已经到期,房主收回了房子。老妇迁居了,已走了两宿了。”询问搬到了何处,说:“不清楚她的新住处。”公子想要赶快跑到宣阳去问问李娃的姨,到底怎么回事。但天已经晚了,计算了一下路程到不了,就脱下衣服作抵押,弄了点饭吃,又租了张床睡觉。公子非常气愤,从晚上到早晨,一宿没合眼,等到天刚亮就骑着跛脚的驴赶往宣阳。到后,连连地敲门,敲了一顿饭工夫也没有人应。公子高声大喊了半天,有一个官员慢慢走出来。公子急忙上前问他:“李娃的姨住在这里吗?”回答说:“没有。”公子说:“昨天黄昏时还在这里,为什么藏起来了呢?”又问这房子是谁家的住宅,回答说:“这是崔尚书的住宅。昨天有一个人租了这所房子,说用来等待远来的中表亲戚,但还没到黄昏就走了。”公子惊慌困惑得快要疯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于是又返回布政里原来住的地方。

主人因为同情他而给他饭吃。公子由于怨恨愤懑,三天未进饭食,因而得了很重的病,十多天以后病情更厉害了,房主人害怕他一病不起,就把他搬到了殡仪铺中。然而公子的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全铺的人都为他伤心、叹息,轮流着喂他。后来稍微好了些,拄着棍子能起来了。从此殡仪铺每天都雇用他,让他牵引灵帐,得点报酬以便养活自己。经过了几个月,公子渐渐健壮起来,每听到殡仪铺里那哀悼亡人的歌,就自己叹息,觉得还不如那些死去的人。于是便低声哭泣流泪,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每次送灵回来后,就模仿那哀歌。公子本是聪明伶俐的人,所以不长时间,就掌握了唱哀歌的全部技巧,即使整个长安也没有人比得过他。

当初,两个殡仪铺中出租丧葬所用的器物,二位店主互争胜负。那东铺的纸扎车马都十分新奇华丽,几乎无人能跟他们相比,只有出殡时歌手的挽歌唱得很低劣。那东铺的店主知道公子唱挽歌极好,就凑了两万钱要雇他,公子同伙中唱挽歌的老手,偷偷地教给他新曲,而且辅导配合练了十几天,没有谁知道这事。那两个殡仪铺的店主都向对方说:“我想我们各把自己出租的器物陈列在天门街,以便比一下谁优谁劣。不能取胜的,罚钱五万,以便用它作酒饭的费用。可以吗?”两个店主都同意了。于是邀来人立下了契约,写上了保人,然后就把器物都陈列出来。城里的男男女女闻讯后都来看热闹,聚集了好几万人。看到这种情况,管街道的里胥报告了管治安的贼曹,贼曹报告了京都的执政官京兆尹。这天一大早,四面八方的人全都赶来了,小巷里的居民也全都出来了。两个铺子从早晨开始陈列治丧等祭器一直到正午,依次摆出了纸辇、车舆、纸制仪仗等东西,西铺都比不过,他们的店主脸上很不光彩。接着西铺在东南墙角安放了一个高榻,有位留胡子的人拿着铃上场,有好几个人簇拥着他。他扬起胡须,抬起眉毛,握着腕子点了点头登上高榻,唱了一支名叫《白马》的挽歌。他依仗平素的名望,边唱边左顾右盼旁若无人。唱完后,看客齐声赞扬。他自己也认为唱得技艺高超,谁也比不了。这时只见东铺店主也在北墙角安放了几个相连的高榻,一位戴黑孝巾的少年手拿着棺材上的饰物在五六个人簇拥下上了场,他就是那公子。只见他坦然地整了整衣服,从容地扬了扬头,先是辗转歌喉唱了起来,看表情好像由于悲痛而唱不成声似地。公子唱的挽歌名叫《薤露》,越唱越高昂,歌声震动了树林,一曲还没唱完,看客们就都被感动得深深叹息,有的还捂住脸哭起来。大家都讥讽西铺唱得拙劣,西铺店主更感到难堪了。暗地把所输的钱放在前面,偷偷的逃走了。四周座位上的人都惊诧发愣,谁也没料到会有这个结果。

在此以前皇帝下过的诏书,让京城以外各州郡的长官每年来京城一次,称之为“入计”。当时,恰好遇上公子的父亲在京城,与同僚换上便服,也偷偷地到那里去看。有个老仆人,就是公子的奶妈的丈夫,看见那唱挽歌的人,举止语气很像失去的公子,想去认他又不敢,便禁不住掉下泪来。公子的父亲吃惊地问他,他说,“唱歌的那个人,相貌举止都非常像您死去的儿子。”公子的父亲说:“我的儿子因为财物多而被强盗杀害,怎么会到这里来呢?”说完,也哭了起来。等到回去后,老仆人找了个机会赶快跑到殡仪铺,向唱歌的一伙询问说:“前些时候唱歌的那人是谁,他唱得真太好了!”都说是某姓人的儿子。又问他的名,说已经改了。老仆人非常吃惊,慢慢走过去,靠近了细看。这时公子看见了老仆人,脸色突变,立即转身,想藏入人群中。老仆人于是扯住他的袖子说:“难道你不是公子吗?”拉着手就哭了起来,便用车把他载着回来了。

到了房间里,他父亲责备他说:“你的志向和行为堕落到了这个地步,玷污了我们的家族,有什么面目再相见呢!”于是让公子步行走出去,到了曲江西杏园的东面,剥掉了公子的衣服,用马鞭抽打了几百鞭。公子承受不了那种痛苦,昏死过去。他的父亲丢下他就走了。公子的师傅一开始就派人暗中跟着他们,事后回去告诉了同伙的人,于是都伤心叹息,然后让两个人带着苇席去准备把他埋了。到了那里,一摸书生的心口还稍有点温暖,便把他抬了起来,好久,才渐渐有了点气息,于是大家一起把他抬了回去。大伙用芦苇管儿给他灌水,用勺喂水,经过一夜才活过来。一个多月后,公子的手脚仍不能动,那被鞭打过的地方都感染化脓,脏得厉害。同在一起的那些人都很厌恶他,就在一天晚上把他扔到了道边上。过路的人看到了这情形都感到悲哀,常常扔给他一点剩余的食物,这才使他能填饱肚子。

过了十天公子才能拄着棍子站起来。他穿着布衣服,像僧人的百衲衣一样都是补丁,破烂不堪,像秃尾巴的鹌鹑一样没有风采。他拿着一个小破盆在居民家挨户乞讨,从秋天到冬天,夜晚就宿在脏土洞穴里,白天就周游于闹市中。有一天早晨下大雪,公子被冻饿逼迫,只得顶着雪出去讨饭。那乞讨的声音很凄苦,听到看到的人都感到很伤心。当时雪下得正大,住户的门大多不开。公子到了安邑东门,顺着里弄的墙根走,向北转过了七八家,有一家只开着左扇门,这就是李娃的住宅。但是公子不知道,就连连大声呼减,由于冻饿交加,叫声凄凉悲哀,令人不忍心听。李娃从阁楼里听到了,对侍女说:“这一定是那个公子,我听出他的声音了。”她快步走了出来,只见书生干枯瘦弱,满身疥疮,几乎不像人样。李娃心里很受触动,于是对他说:“这不是郎君吗?”公子一听,悲愤交加,昏倒在地,说不出话来,只微微点头而已。

李娃走过去,抱着他的脖子,用绣花袄裹着他弄到西厢房,不禁大声痛哭,说:“使你落到这个地步,是我的罪过啊!”哭得昏过去半天才苏醒过来。老妇人异常吃惊,急忙跑了过来,说:“怎么回事?”李娃说:“是某郎君。”老妇人马上说:“应当赶走他,为什么叫他来这里?”李娃脸色一沉,回过头来斜看着老妇人说:“不能这样。他本来是清白人家的子弟,当初驾着高高的马车,带着贵重的行装,到了我们家,没超过一年就全部用光,并且又合谋施展诡计,抛弃赶走了他,这不是人应该做的。使他失去志向,被人们所不齿。父子之间的感情,本是人性天伦,却使他们断绝了骨肉情义,他父亲甚至杀死并丢弃了他。如今公子困顿倒霉到这种状况,天下的人都知道是因为我造成的。公子的亲戚在朝廷中做官的很多,一旦掌权的亲戚仔细查明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灾祸就要临头了。况且欺骗上天辜负人心,鬼神也不会保佑的,还是不要给自己找祸吧。我作为您的孩子,到现在已有二十年了,花费的钱财,不止千金。现今您老已六十多了,我愿意计算一下二十年来我在衣食方面所用的钱,把它还给您为自己赎身。我打算与这个人另找住处,所去的地方不远,早晨晚上还可以来尽孝道,这样我的愿望也就满足了。”老妇人估计她的志向是不能改变了,便答应了她。

李娃把钱给老妇人后,还剩有百金。向北经过四五家,在那儿租了一所空房。于是给公子洗了澡,换下脏衣服,做热粥给公子喝,以便使他肠胃通畅,然后又让他吃乳酪,以便滋润他的内脏,经过十多天,才让他吃些美味佳肴。公子穿戴的头巾鞋袜,也都选用珍贵时新的式样。不到几个月,公子的肌肉皮肤渐渐丰满,到年底,就完全痊愈复原,又像当初那样了。有一天,李娃对公子说:“身体已经康复了,志向也该恢复了,你好好想一想,默默地回忆一下从前的功课学业,还可以拣起来吗?”公子想了一会儿,说:“十分只剩二三分了。”李娃叫人套车出去游逛。公子骑着马跟着。到了旗亭南边的边门那里卖四书五经的书铺里,让公子从中选购了一些,计算用费共需一百金。买好后,把书全装到车上运了回来。于是叫公子排除各种杂念,专心致志地学习,让他把夜晚当作白天,勤奋刻苦地读书,李娃经常陪坐着,半夜才睡觉。等到他疲倦时,就叫他吟诗作赋。只二年,公子学业上有了很大的成就。国内的文章书籍,全部都看完了。公子对李娃说:“现在我可以报名应试了。”李娃说:“不到时候,学问必须又精又熟,才能百战百胜。”又过了一年,李娃说:“现在可以去了。”于是公子一上考场,就考中了甲科,连礼部的考官们都十分震动。即使是前辈看了他的文章,也无不肃然表示敬仰羡慕,愿意跟他交朋友可却找不到机会。

李娃说:“你现在还不行,当今才德突出的人,一旦考中以后,就自认为可以取得朝中显耀的职务,占有天下的美名。而你过去的行为有污点,品德也不超群,比不上别的读书人,应当继续磨砺锋利的武器,以便取得第二次的胜利。那时你才可以结交很多文人,在群英中取得第一名。”公子从此更加勤奋刻苦,声望也越来越高。那一年正碰上三年一次的全国大考,皇帝下诏招收四方的杰出人才,公子选试了“直言极谏科”。考试“对策”名列第一,被授予成都府参军的职务。三公以下的官,都成了他的朋友。将去上任时,李娃对公子说:“现在你已经恢复了自己原来的身份,我没有对不起你的地方了。我愿用我剩下的岁月,回去奉养老母亲。你应当跟一个名门贵族的女子结婚,以便主持冬秋的祭祀。像你这样在朝中做官的人,和我结婚是会玷污你的身份的。望你自珍自爱,我从现在起就要离开你了。”公子哭着说:“你如果丢下我,我就自刎而死。”李娃坚决推辞,不答应公子的要求。公子再三请求,态度愈加诚恳。李娃说:“现在我送你过长江,到了四川剑门以后,就得让我回来。”公子答应了。去了一个多月,到达了剑门。还没等出发,调动官职的文书就送到了。公子的父亲也由常州奉皇命入川,被授予成都府尹,兼任剑南采访使。十二天后,公子父亲也到达剑门。公子于是送上名片,到驿站见府尹。父亲不敢认,看到名片上公子祖父和父亲的官名和名字,才大吃一惊,叫公子走上台阶,抚摸着他的背痛哭多时,说:“我和你的父子关系还像过去一样。”于是询问儿子的经历,公子就把自己的遭遇全部叙述了一遍。公子的父亲觉得非常奇怪,就问李娃在什么地方。公子说:“她送我到此地,已经让她回去了。”父亲说:“绝不可以。”

第二天,命令准备车辆,父子一起先到了成都,把李娃留在剑门,单修了一座房子叫李娃住在里面。第二天,让媒人去说亲,按照结婚的全部礼仪去剑门迎娶,从此正式结为夫妻。李娃婚后,逢年过节,那些做妻子和儿媳应做的事,都做得非常周到。管理家务严格有条理,非常受公婆的宠爱夸奖。过了几年以后,公子的父母都去世了,两人极尽孝道。不久,在守孝的草屋那地方长出了灵芝,一个穗上开出三朵花,于是剑南道的长官把这事上报了皇亲。又有白燕数十只在他们住的楼房的屋脊上做窝。天子对此感到惊奇,格外地给予赏赐嘉奖。服孝期满,公子屡次升任显赫高贵的官职。十年当中,到几个郡做过官,李娃被封为汧国夫人。他们有四个儿子,都做了大官,官职最低的也做到了太原府府尹。弟兄们的姻亲都是名门大族,自家和亲属都兴盛发达,没有哪一家能比得上。唉!一个行为放荡的妓女,节操行为竟能达到这种程度,即使是古代的烈女,也不能超过,怎么能不为她感慨呢?我的伯祖曾任晋州牧,后转户部,做水陆运使,三任都与那位公子做过职务上的交接,所以熟悉这些事。贞元年间,我与陇西的李公佐,谈论妇女的操守品德,于是便叙述了汧国夫人的事。李公佐听完后,不住地拍手赞叹,让我为李娃作传。我于是拿起笔来蘸上墨汁,详细地写出来以便保存下来。时间是乙亥岁秋天八月份。

太原白行简记。

【原文】

汧国夫人李娃,长安之倡女也。节行瑰奇,有足称者。故监察御史向行简为传述。天宝中,有常州刺史荥阳公者,略其名氏,不书,时望甚崇,家徒甚殷。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隽朗有词藻,迥然不群,深为时辈推伏。其父爱而器之,曰:“此吾家千里驹也。”应乡赋秀才举,将行,乃盛其服玩车马之饰,计其京师薪储之费。谓之曰:“吾观尔之才,当一战而霸。今备二载之用,且丰尔之给,将为其志也。”生亦自负视上第如指掌。自毗陵发,月余抵长安,居于布政里。尝游东市还,自平康东门入,将访友于西南。至鸣珂曲,见一宅,门庭不甚广,而室宇严邃,阖一扉。有娃方凭一双鬟青衣立,妖姿要妙,绝代未有。生忽见之,不觉停骖久之,徘徊不能去。乃诈坠鞭于地,候其从者,敕取之,累眄于娃,娃回眸凝睇,情甚相慕,竟不敢措辞而去。生自尔意若有失,乃密征其友游长安之熟者以讯之。友曰:“此狭邪女李氏宅也。”曰:“娃可求乎?”对曰:“李氏颇赡,前与通之者,多贵戚豪族,所得甚广,非累百万,不能动其志也。”生曰:“苟患其不谐,虽百万,何惜!”他日,乃洁其衣服,盛宾从而往。扣其门,俄有侍儿启扃。生曰:“此谁之第耶?”侍儿不答,驰走大呼曰:“前时遗策郎也。”娃大悦曰:“尔姑止之,吾当整妆易服而出。”生闻之,私喜。乃引至萧墙间,见一姥垂白上偻,即娃母也。生跪拜前致词曰:“闻兹地有隙院,愿税以居,信乎?”姥曰:“惧其浅陋湫隘,不足以辱长者所处,安敢言直耶?”延生于迟宾之馆,馆宇甚丽。与生偶坐,因曰:“某有女娇小,技艺薄劣,欣见宾客,愿将见之。”乃命娃出,明眸皓腕,举步艳冶。生遂惊起,莫敢仰视。与之拜毕,叙寒燠,触类妍媚,目所未睹。复坐,烹茶斟酒,器用甚洁。久之日暮,鼓声四动。姥访其居远近。生绐之曰:“在延平门外数里。”冀其远而见留也。姥曰:“鼓已发矣,当速归,无犯禁。”生曰:“幸接欢笑,不知日之云夕。道里辽阔,城内又无亲戚,将若之何?”娃曰:“不见责僻陋,方将居之,宿何害焉。”生数目姥,姥曰:“唯唯。”生乃召其家僮,持双缣,请以备一宵之馔。娃笑而止之曰:“宾主之仪,且不然也。今夕之费,愿以贫窭之家,随其粗粝以进之。其余以俟他辰。”固辞,终不许。俄徙坐西堂,帷幕帘榻,焕然夺目;妆奁衾枕。亦皆侈丽。乃张烛进馔,品味甚盛。彻馔,姥起。生娃谈话方切,诙谐调笑,无所不至。生曰:“前偶过卿门,遇卿适在屏间。厥后心常勤念,虽寝与食,未尝或舍。”娃答曰:“我心亦如之。”生曰:“今之来,非直求居而已,愿偿平生之志。但未知命也若何。”言未终,姥至,询其故,具以告。姥笑曰:“男女之际,大欲存焉。情苟相得,虽父母之命,不能制也。女子固陋,曷足以荐君子之枕席!”生遂下阶,拜而谢之曰:“愿以己为厮养。”姥遂目之为郎,饮酣而散。及旦,尽徙其囊橐,因家于李之第。自是生屏迹戢身,不复与亲知相闻,日会倡优侪类,狎戏游宴。囊中尽空,乃鬻骏乘及其家僮。岁余,资财仆马荡然。迩来姥意渐怠,娃情弥笃。他日,娃谓生曰:“与郎相知一年,尚无孕嗣。常闻竹林神者,报应如响,将致荐酹求之,可乎?”生不知其计,大喜。乃质衣于肆,以备牢醴,与娃同谒祠宇而祷祝焉,信宿而返。策驴而后,至里北门,娃谓生曰:“此东转小曲中,某之姨宅也,将憩而觐之,可乎?”生如其言,前行不逾百步,果见一车门。窥其际,甚弘敞。其青衣自车后止之曰:“至矣。”生下,适有一人出访曰:“谁?”曰:“李娃也。”乃入告。俄有一妪至,年可四十余,与生相迎曰:“吾甥来否?”娃下车,妪逆访之曰:“何久?绝?”相视而笑。娃引生拜之,既见,遂偕入西戟门偏院。中有山亭,竹树葱茜,池榭幽绝。生谓娃曰:“此姨之私第耶?”笑而不答,以他语对。俄献茶果,甚珍奇。食顷,有一人控大宛,汗流驰至曰:“姥遇暴疾颇甚,殆不识人,宜速归。”娃谓姨曰:“方寸乱矣,某骑而前去,当令返乘,便与郎偕来。”生拟随之,其姨与侍儿偶语,以手挥之,令生止于户外,曰:“姥且殁矣,当与某议丧事,以济其急,奈何遽相随而去?”乃止,共计其凶仪斋祭之用。日晚,乘不至。姨言曰:“无复命何也?郎骤往觇之,某当继至。”生遂往,至旧宅,门扁钥甚密,以泥缄之。生大骇,诘其邻人。邻人曰:“李本税此而居,约已周矣。第主自收,姥徙居而且再宿矣。”征徙何处,曰:“不详其所。”生将驰赴宣阳,以诘其姨,日已晚矣,计程不能达。乃弛其装服,质馔而食,赁榻而寝,生恚怒方甚,自昏达旦,目不交睫。质明,乃策蹇而去。既至,连扣其扉,食顷无人应。生大呼数四,有宦者徐出。生遽访之:“姨氏在乎?”曰:“无之。”生曰:“昨暮在此,何故匿之?”访其谁氏之第,曰:“此崔高书宅。昨者有一人税此院,云迟中表之远至者,未暮去矣。”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因返访布政旧邸。邸主哀而进膳。生怨懑,绝食三日,遘疾甚笃,旬余愈甚。邸主惧其不起,徙之于凶肆之中。绵缀移时,合肆之人,共伤叹而互饲之。后稍愈,杖而能起。由是凶肆日假之,令执繐帷,获其直以自给。累月,渐复壮,每听其哀歌,自叹不及逝者,辄呜咽流涕,不能自止。归则效之。生聪敏者也,无何,曲尽其妙,虽长安无有伦比。初,二肆之佣凶器者,互争胜负。其东肆车舆皆奇丽,殆不敌。唯哀挽劣焉。其东肆长知生妙绝,乃醵钱二万索顾焉。其党耆旧,共较其所能者,阴教生新声,而相赞和。累旬,人莫知之。其二肆长相谓曰:“我欲各阅所佣之器于天门街,以较优劣。不胜者,罚直五万,以备酒馔之用,可乎?”二肆许诺,乃邀立符契,署以保证,然后阅之。士女大和会,聚至数万。于是里胥告于贼曹,贼曹闻于京尹。四方之士,尽赴趋焉,巷无居人。自旦阅之,及亭午,历举辇舆威仪之具,西肆皆不胜,师有惭色。乃置层榻于南隅,有长髯者,拥铎而进,翊卫数人,于是奋髯扬眉,扼腕顿颡而登,乃歌《白马》之词。恃其夙胜,顾眄左右,旁若无人。齐声赞扬之,自以为独步一时,不可得而屈也。有顷,东肆长于北隅上设连榻,有乌巾少年,左右五六人,秉翣而至,即生也。整衣服,俯仰甚徐,申喉发调,容若不胜。乃歌《薤露》之章,举声清越,响振林木。曲度未终,闻者歔欷掩泣。西肆长为众所诮,益惭耻,密置所输之直于前,乃潜遁焉。四座愕眙,莫之测也。先是天子方下诏,俾外方之牧,岁一至阙下,谓之入计。时也,适遇生之父在京师,与同列者易服章,窃往观焉。有老竖,即生乳母婿也,见生之举措辞气,将认之而未敢,乃泫然流涕。生父惊而诘之,因告曰:“歌者之貌,酷似郎之亡子。”父曰:“吾子以多财为盗所害,奚至是耶?”言讫,亦泣。及归,竖间驰往,访于同党曰:“向歌者谁,若斯之妙欤?”皆曰:“某氏之子。”征其名,且易之矣,竖凛然大惊。徐往,迫而察之。生见竖,色动回翔,将匿于众中。竖遂持其袂曰:“岂非某乎?”相持而泣,遂载以归。至其室,父责曰:“志行若此,污辱吾门,何施面目,复相见也?”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园东,去其衣服。以马鞭鞭之数百。生不胜其苦而毙,父弃之而去。其师命相狎昵者,阴随之,归告同党,共加伤叹。令二人赍苇席瘗焉。至则心下微温,举之良久,气稍通。因共荷而归,以苇筒灌勺饮,经宿乃活。月余,手足不能自举,其楚挞之处皆溃烂,秽甚。同辈患之,一夕弃于道周。行路咸伤之,往往投其余食,得以充肠。十旬,方杖策而起。被布裘,裘有百结,褴褛如悬鹑。持一破瓯巡于闾里,以乞食为事。自秋徂冬,夜入于粪壤窟室,昼则周游廛肆。一旦大雪,生为冻馁所驱。冒雪而出,乞食之声甚苦,闻见者莫不凄恻。时雪方甚,人家外户多不发。至安邑东门,循里(“里”原作“理”,据明抄本改)垣,北转第七八,有一门独启左扉,即娃之第也。生不知之,遂连声疾呼:“饥冻之甚。”音响凄切,所不忍听。娃自阁中闻之,谓侍儿曰:“此必生也,我辨其音矣。”连步而出。见生枯瘠疥疠,殆非人状。娃意感焉,乃谓曰:“岂非某郎也?”生愤懑绝倒,口不能言,颔颐而已。娃前抱其颈,以绣襦拥而归于西厢。失声长恸曰:“令子一朝及此,我之罪也。”绝而复苏。姥大骇奔至,曰:“何也?”娃曰:“某郎。”姥遽曰:“当逐之,奈何令至此。”娃敛容却睇曰:“不然,此良家子也,当昔驱高车,持金装,至某之室,不逾期而荡尽。且互设诡计,舍而逐之,殆非人行。令其失志,不得齿于人伦。父子之道,天性也。使其情绝,杀而弃之,又困踬若此。天下之人,尽知为某也。生亲戚满朝,一旦当权者熟察其本末,祸将及矣。况欺天负人,鬼神不祐,无自贻其殃也。某为姥子,迨今有二十岁矣。计其赀,不啻直千金。今姥年六十余,愿计二十年衣食之用以赎身,当与此子别卜所诣。所诣非遥,晨昏得以温清,某愿足矣。”姥度其志不可夺,因许之。给姥之余,有百金。北隅四五家,税一隙院。乃与生沐浴,易其衣服,为汤粥通其肠,次以酥乳润其脏。旬余,方荐水陆之馔。头巾履袜,皆取珍异者衣之。未数月,肌肤稍腴。卒岁,平愈如初。异时,娃谓生曰:“体已康矣,志已壮矣。渊思寂虑,默想曩昔之艺业,可温习乎?”生思之曰:“十得二三耳。”娃命车出游,生骑而从。至旗亭南偏门鬻坟典之肆,令生拣而市之,计费百金,尽载以归。因令生斥弃百虑以志学,俾夜作昼,孜孜矻矻。娃常偶坐,宵分乃寐。伺其疲倦,即谕之缀诗赋。二岁而业大就,海内文籍,莫不该览。生谓娃曰:“可策名试艺矣。”娃曰:“未也,且令精熟,以俟百战。”更一年,曰:“可行矣。”于是遂一上登甲科,声振礼闱。虽前辈见其文,罔不敛衽敬羡,愿友(“友”原作“女”,据明抄本改)之而不可得。娃曰:“未也。今秀士苟获擢一科第,则自谓可以取中朝之显职,擅天下之美名。子行秽迹鄙,不侔于他士。当砻淬利器,以求再捷,方可以连衡多士,争霸群英。”生由是益自勤苦,声价弥甚。其年遇大比,诏征四方之隽。生应直言极谏策科,名第一,授成都府参军。三事以降,皆其友也。将之官,娃谓生曰:“今之复子本躯,某不相负也。愿以残年,归养老姥。君当结媛鼎族,以奉蒸尝。中外婚媾,无自黩也。勉思自爱,某从此去矣。”生泣曰:“子若弃我,当自刭以就死。”娃固辞不从,生勤请弥恳。娃曰:“送子涉江,至于剑门,当令我回。”生许诺。月余,至剑门。未及发而除书至,生父由常州诏入,拜成都尹,兼剑南采访使(“使”原作“役”,据明抄本改)。浃辰,父到。生因投刺,谒于邮亭。父不敢认,见其祖父官讳,方大惊,命登阶,抚背恸哭移时。曰:“吾与尔父子如初。”因诘其由,具陈其本末。大奇之,诘娃安在。曰:“送某至此,当令复还。”父曰:“不可。”翌日,命驾与生先之成都,留娃于剑门,筑别馆以处之。明日,命媒氏通二姓之好,备六礼以迎之,遂如秦晋之偶。娃既备礼,岁时伏腊,妇道甚修,治家严整,极为亲所眷尚(“尚”原作“向”,据明抄本改)。后数岁,生父母偕殁,持孝甚至。有灵芝产于倚庐,一穗三秀,本道上闻。又有白燕数十,巢其层甍。天子异之,宠锡加等。终制,累迁清显之任。十年间,至数郡。娃封汧国夫人,有四子,皆为大官,其卑者犹为太原尹。弟兄姻媾皆甲门,内外隆盛,莫之与京。嗟乎,倡荡之姬,节行如是,虽古先烈女,不能逾也。焉得不为之叹息哉!予伯祖尝牧晋州,转户部,为水陆运使,三任皆与生为代,故谙详其事。贞元中,予与陇西公佐,话妇人操烈之品格,因遂述汧国之事。公佐拊掌竦听,命予为传。乃握管濡翰,疏而存之。时乙亥岁秋八月,太原白行简云。(出《异闻录》)

–节选自《太平广记》

憨山大师曹溪中兴录2-培祖龙以完风气

大师刚入山的时候见到祖庭被破坏就召集弟子门人说:佛陀讲过大地山河都是真心融结形成的,虽然风水这种说法不必全信,但是这里面还是有些道理的,陈亚仙最初舍地给六祖就说这个山是生龙白象来脉,以后兴造的时候只能向上建,不能把地平填,这其实是说这里的地形不能随便改变,看这个曹溪主山的形状俨然像一头大象,四只脚六颗牙,鼻子和嘴巴都很完整,宝林寺刚开始建成的时候山势很完密,寺庙在左边太牙包裹的颌内,和右牙相连结合,唇内是一个龙潭,就像象的嘴,宝林寺的右壁上俨然一个象鼻,而陈亚仙的祖墓就葬在那里,六祖给保存下来了,宝林寺墙的外边就是陈亚仙的祖墓,所以向他乞要一块地来扩建。

整个象形嘴的位置是一个龙潭,里面蓄满了水,有龙在里面居住,等到六祖降服了龙以后就开凿了象形两根牙交汇的地方把水放掉把潭填上,来建立佛殿,等到龙离开以后,水就没了,灵气也泄了,佛殿虽然建好了但是潭并没有填完,而六祖大师也圆寂了,现在佛殿前面还是一个深窟,这是之前填了一半没完成的原因,所以后来坍塌刚好坍塌了一半,憨山大师知道其中的原因后就让人填平了它,之前的罗汉楼是当初开凿山岭留下的缺漏处,后人把那里改成了山门,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就在那里建立了罗汉楼,憨山大师想要修改补漏这个地方但是后来没有顾及到这里,因为大象吃饭要依靠鼻子,所以命门也在鼻子那里,这个鼻子有好多节,而陈氏的墓就在正当中。

六祖大师入灭以后保存的肉身最初在墓前建木塔来安奉供养,在墓的后面建立了信具楼,来保存六祖的衣钵,到了明朝成化年间,有个僧人就把木塔换成了砖塔,里面变得阴湿,过了没多久当地的郡守梦到六祖托梦乞求一个新的安居的地方,郡守就奉命把信具楼改成了祖殿,那个空塔在前面反而成为了整个山形心中郁积的不平之气,祖殿后面的是程苏阁,是嘉靖丙午年间郡守陈豹谷所建立的,等到憨山大师到了以后,看到祖殿左边是方丈室,当中的位置开了一条路进入后山,把象鼻给斩断了,祖殿的后面地势低洼,经常受北风吹袭,对于地脉有所损伤,因为这些原因导致道场越来越颓败,憨山大师观察这个象鼻的形状,感觉祖殿的后面之前应该有一座高的土山。

当时有一个老僧告诉憨山大师当初自己是沙弥的时候,看到祖殿的后面有一堆垒土,到陈太守下令修建程苏阁的时候就让僧人把垒土削去了,当时自己是一个沙弥也帮忙担土,憨山大师相信他说的,于是就让三学教授的僧人带领那些不上课的沙弥一百多人每天每个人来回担土十趟来填那个地方,三个月后就垒成了一座新的土山,等到了土山有了以后就把中路改到了曹溪边上,改成了回廊,右绕着祖庭来进入后山,这样整个道场的风水就开始完备了,在山门之内凡是有煞气的地方都除去,僧众也变得安宁了,祖殿后一个山涧,在上面有一座蜚锡桥,过了桥就是卓锡泉,就是象的咽喉的位置,憨山大师就引那里的泉水到香积厨那里,泉水的右边是一个小山岭,就像象的舌头,山岭右边有一个窝钳即象的右颔,古时候无尽尼所居住的庵就在这里,这里是重新宝林主领的复方,所以憨山大师做中兴之事,这里必须首先装新一下,这里是六祖大师最初入山开创祖庭的开始。

【原文】

师初入山。因见祖庭破坏。乃集诸弟子曰。佛说大地山河。唯一真心之所融结。虽形家之说。未必尽信。而至理存焉。亚仙初舍地。即云此山乃生龙白象来脉。他日兴造。只可平天。不可平地。此盖言地形之不可伤也。观此曹溪主山。俨然象形。而四足六牙。鼻口俱备。其宝林初开时。山势完密。故寺坐颔中。左太牙包裹。与右牙连合。唇内为龙潭。即如象口。其宝林右壁。俨然象鼻。而陈亚仙之祖墓。先葬其上。六祖存日。其宝林墙外。即其墓也。故乞其地而扩之。

其口为龙潭。滀水于内。有龙居之。及祖降其龙。乃凿二牙交关处。放水填潭。以盖佛殿。然龙既蜕。水既竭。而灵气已泄。故佛殿虽备。其潭未填完。而祖师化去。至今殿前犹为深窟。乃前未竟之功也。故丹墀刚半。师察知其故。乃填平之。前罗汉楼。乃初凿岭之缺。后人因而为山门。既久。建楼于上。师欲改补而未及。以象之食赖鼻。而命即在鼻。其鼻当有数节。而陈墓正当中。

故六祖入灭。所存肉身。初即建木塔于墓前以安供。墓后建信具楼。以藏衣钵。至我明成化间。有僧某者。去木塔。易之以砖。其中阴湿。未几祖现梦于郡守。乞一安居。守命改信具楼为祖殿。其空塔在前。返为胸中垒块矣。其祖殿后为程苏阁。乃嘉靖丙午间。郡守陈豹谷所建。师至。则见殿左为方丈。当中开一路。入后山。斩断象鼻。其殿后低洼。为北风所劫。来脉有伤。故道场颓败。职此之由也。师因察象鼻之形。则殿后当有一高阜。

时一老僧为师言。初为沙弥时。见殿后一堆如垒土。比陈公修阁时。令僧削去。某时为沙弥。亦在担土列。师知其信然。乃令所选三学教授僧。率肄业沙弥百余人。每日各担土十回以培之。三月而成一山。如固有。于是改中路于曹溪边。为回廊。右绕祖庭。而行入后山。由是风气始完。其于山门之内。凡有凶煞者尽除之。而众僧遂安。其祖殿后一涧。为蜚锡桥。过桥为卓锡泉。即象咽喉。师引其泉入香积厨。泉右一小岭。如舌状。右一窝钳。即右颔。古为无尽尼所居之庵。乃重兴宝林之主。故师中兴。必首新之。此最初入山开创之始也。

–节选自《憨山禅师梦游集》

圆观和尚

唐朝大历末年,洛阳惠林寺有个叫圆观的和尚会耕种田地,有很多粮食和布匹。他除了研究佛学之外,对音乐也很精通,当时人们都叫他富和尚,但不知道他的来历。谏议大夫李源,本是官宦人家的子弟。天宝年间,他整天吃喝玩乐,沉醉于歌舞之中。他的父李憕镇守边关,被贼兵俘虏。李源被迫吃粗粮穿粗布衣服,落脚在惠林寺,将全部家产捐献给寺院。寺里的和尚每天给他一份饮食,不给他仆人使用,并且不告诉外界的消息。他只和圆观和尚结为知心朋友。两个人经常促膝谈话,从早晨能谈到黄昏。当时的人认为他们两个人一个清白一个浑浊,在一起不合道理。所以经常讥讽和嘲笑他俩。这样过了三十年,两个人都老了。

一天,两位老人相约要同游蜀州,到青城峨嵋去访仙求药。圆观想要游经长安,从斜谷出去,李源想要经过荆州,从三峡出去。他们不停地为这两条路线争论,半年时间也没有取得一致意见。李源说:“我已经断绝了尘世的事情,怎么能从两朝的京城路过呢?”圆观说:“走哪条路本来由不得个人意愿的,就从三峡出去吧。”于是二人从荆江上三峡。船行到南洎时停在山脚下。他们看见有几个妇女,衣裙艳丽,背着水罐到江边打水。圆观见到她们流着泪说:“我不想到这里,就是怕见到这几个妇人啊。”李源惊奇地问:“我们从此峡出来,见到不少这样的妇女,你为什么只哭这几个女人?”圆观说:“他们当中有一个姓王的孕妇,是我来世托身的处所。她怀孕三年,还没有把孩子生下来,就是因为我没死的缘故。今天既然见到了她,是我命有所归,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循环轮回。”然后又对李源说:“请您为我念诵咒语,使我快点投生。你的行船小驻几天,把我埋葬在山下。婴儿出生三天后,你到那家去寻访,要是婴儿见到你一笑,就是他认识你。十二年以后,中秋月夜,在杭州天竺寺外,是与你相见的日子。”李源这时对这次出行很后悔,并对这件事感到极度悲哀。于是将那个妇人叫过来,告诉她做好生孩子的准备。

那个妇人高兴地回到家里。不一会,妇人的亲属都到了,把鱼干和酒祭献于江边。李源前往为授朱字。圆观沐浴后,换了一身新衣服。当晚,圆观死了而孕妇生下了孩子。李源过了三天去看新生的婴儿。襁褓中的婴儿就能认人,果然朝李源一笑。李源的泪水流了下来,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了王氏。于是王氏拿出很多钱来埋葬了圆观。第二天,李源上船,返回惠林寺。他向算命先生请教。才知道这件事是命中注定的。

到了第十二年的秋天八月,李源直接来到杭州,赴圆观的约会。中秋节这天夜晚,天竺寺附近,山雨初晴,洒满月色,他正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圆观,突然看见葛洪川畔,有牧童唱着竹枝词,骑在牛背上敲打着牛角,扎着两个发髻,穿着一身短衣,一会就到了天竺寺前,原来正是圆观。李源拜见说:“观老可健康吗?”牧童却对李源说:“你真是有信誉的人。我与你走的道路不同,小心不要相互接近。你俗缘未尽,但愿能勤奋修行。如果你勤奋修行不懒惰,我们还会很快相见。”李源因为不能同圆观畅叙以往的友情。不由得望着圆观流泪。圆观又唱起竹枝词,一步步向前走去。山长水远,还能听见歌声,歌声深切韵律高亢,不知唱的什么。初到寺前时唱的是: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还有一段唱的是: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溪山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又过了三年,李源当上了谏议大夫,做官三年死去。

【原文】

圆观者,大历末,洛阳惠林寺僧。能事田园,富有粟帛。梵学之外,音律贯通。时人以富僧为名,而莫知所自也。李谏议源,公卿之子,当天宝之际,以游宴歌酒为务。父憕居守,陷于贼中,乃脱粟布衣,止于惠林寺,悉将家业为寺公财。寺人日给一器食一杯饮而已。不置仆使,绝其知闻。唯与圆观为忘言交,促膝静话,自旦及昏。时人以清浊不伦,颇招讥诮。如此三十年。二公一旦约游蜀州,抵青城峨嵋,同访道求药。圆观欲游长安,出斜谷;李公欲上荆州,出(“出”字原缺,据明抄本补。)三峡。争此两途,半年未诀。李公曰:“吾已绝世事,岂取途两京?”圆观曰:“行固不由人,请出从三峡而去。”遂自荆江上峡。行次南洎,维舟山下。见妇女数人,鞗达锦铛,负瓮(“瓮”原作“人”,据明抄本改)而汲。圆观望而泣下曰:“某不欲至此,恐见其妇人也。”李公惊问曰:“自此峡来,此徒不少,何独泣此数人?”圆观曰:“其中孕妇姓王者,是某托身之所。逾三载,尚未娩怀,以某未来之故也。今既见矣,即命有所归。释氏所谓循环也。”谓公曰:“请假以符咒,遣某速生。少驻行舟,葬某山下。浴儿三日,亦访临。若相顾一笑,即其认公也。更后十二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与公相见(“公相见”原作“相见公”,据明抄本改。)之期也。”李公遂悔此行,为之一恸。遂召妇人,告以方书。其妇人喜跃还家,顷之,亲族毕至。以枯鱼酒献于水滨,李公往为授朱字,圆观具汤沐,新其衣装。是夕,圆观亡而孕妇产矣。李公三日往观新儿,襁褓就明,果致一笑。李公泣下,具告于王。王乃多出家财,厚葬圆观。明日,李公回棹,言归惠林。询间观家,方知已有理命。后十二年秋八月,直诣余杭,赴其所约。时天竺寺,山雨初晴,月色满川,无处寻访。忽闻葛洪川畔,有牧竖歌竹枝词者,乘牛叩(“叩”原作“叱”,据明抄本改。)角,双髻短衣,俄至寺前,乃圆观也。李公就谒曰:“观公健否?”却问李公曰:“真信士矣。与公殊途,慎勿相近。俗缘未尽,但愿勤修,勤修不堕,即遂相见。”李公以无由叙话,望之潸然。圆观又唱竹枝,步步前去。山长水远,尚闻歌声,词切韵高,莫知所谓。初到寺前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溪山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后三年,李公拜谏仪大夫,二年亡。(出《甘泽谣》)

–节选自《太平广记》

憨山大师曹溪中兴录1-中兴因缘

大师说:曹溪这个地方过去是魏武的后裔曹叔良避难来到这里,因此就以名字来命名了这个地方,这个道场最早从梁朝的神僧智药三藏从印度渡海而来,带着菩提树种在了广州的法性寺,并留下了谶语:一百六十年以后会有肉身菩萨在此出家,度人无量。到了岭南那里,经过曹溪的时候,捧了一把水喝,水甘甜且香,于是说:这和我在印度喝的水一样,这里一定有圣地,就逆流而上,看到这里的山像一只大象,说:这里的山河很像我在印度的宾林山,于是对居住在这里的曹叔良说:这个地方适宜建寺庙,一百六十年以后会有肉身菩萨在这里讲法。

叔良请白州牧某给梁武帝上奏,梁武帝就下令在这里建立了宝林寺,这是这里建寺庙的开始,等到了唐朝龙朔年间,有一个新州的人得到了黄梅五祖的衣钵传承称为六祖,回到曹溪以后宝林寺已经废弃,有一个僧尼名字叫无尽,见到了六祖问涅槃经的大义,知道六祖不是一般人就对他的父亲兄弟说重修宝林寺,请六祖住在那里,过了没多久有想加害六祖的人来到这里,六祖就到了怀会那里避难隐藏在猎人队伍里,过了十五年以后才到广州的法性寺,脱颖而出,于是在菩提树下剃发出家,回到曹溪在宝林寺讲法。

当时这里的山的主人已经换成了陈氏,六祖在这里讲法很多年,来听法的人也越来越多。山的整体像一头大象,牙齿和鼻子都很完整,最初寺庙位于整个象形左颌的大牙内,象的鼻子在寺庙的右边,这个时候已经成为了陈氏的祖墓所在的地方,所以寺庙的地方变得很紧迫了,六祖有一天对居住在这里的陈氏的后裔陈亚仙乞要一块坐具能够放下的地方来扩充寺庙,陈亚仙答应了,六祖把坐具一展开就把四面的山岭全都罩起来了,当时四天王出现在四角上,陈亚仙当时就答应了,也知道六祖法力广大,自己应该尽所能施舍,但是因为他家的祖墓在寺庙的右边希望六祖在以后扩建的时候把祖墓保留,又说这个山形是升龙白象来脉,以后修建的时候,只可以向上建造不能把地填平,于是陈亚仙就带着家属隐去了,不知道去了哪里,所以这个山自从六祖开创以后,以四天王当时站着的地方周围十里内形成了一个兰若,没有其他的居民,整座山的山形风气都很好完密,在少林寺之下所有的祖师道场里没有像这样如此完胜的地方了,僧众都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修行的地方。

等到这个地方开始有了路了,环山之内开始有了田地,而这些田地因为在寺庙的范围内就归寺庙了,僧人开始把务农当做自己的本业,开始种植和养牲畜,和俗人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这个时候还没有民居在这个地方,等到了弘正年间四方的流氓开始聚集在这里,刚开始寺庙的僧人雇佣他们劳作,后来时间长了开始向僧人借钱来经商,僧人却没有察觉有什么不对,因为山门通滃源,是去官府的必经之地,渐渐的开始在道路两旁建起房子,开始有了集市,渐渐的僧人也舍弃寺庙入住到庄庵里,寺庙里就没人了,流氓聚集祸害也多了,僧人们也被这个所累,以至于寺庙几乎快要保不住了。

丙申年春的时候,我蒙圣恩被流放到岭南外,刚开始进入山门礼拜六祖大师的时候,看到寺庙破败凋零不堪,过了没多久果然遭受祸患,僧人几乎都快没了,在那个时候亟需拯救一下,起初制府大司马陈公想要让我来做这件事情,过了没多久观察海门周公也很关心祖庭的事情,开始着手做这件事,可是不久就入朝庆贺去了,巡道祝公也是极力的让我来做这个事情,后来寺庙僧人陆续回来了很实诚的恳求我来给他们授具戒,我就答应了。

在庚子年秋九月的时候入山了,就把复兴祖庭作为头等大事,拼舍身命,一一综理,次第建立,就做了后面所列的事情,因为需要革弊的事情太多,这些事情危害又极大,几乎一天没有停歇,幸亏仰仗佛祖之灵,在道的护法在冥冥之中神力的加持,在前后八年间,开始有了头绪,虽然没有最终完成,但也耗费了巨大的心力,所建立的如果僧徒能够按照规矩谨记遵守没有丢失是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的,也可以保证这个道场世世代代不会出岔子,当时大师命令昌历等在寺庙里训练众沙弥,所做的事情都能看到,所发表的言论也都每天记录下来,过了很久以后就装订成册,题为《中兴实录》,重建的过程记录为十品列为十则,里面给大众开示的法语,清规,手札,杂著都依次的记录在后边。

【原文】

师曰。曹溪者。乃昔曹叔良为魏武之裔。避地于此。因以名焉。其道场自梁神僧智药三藏从西天泛海而来。携菩提树于五羊之法性寺。谶云。百六十年。有肉身菩萨。于此出家。度人无量。将入岭。过曹溪水口。掬水歠之。而甘且香。乃曰。此我西天水也。原上必有圣地。因溯流而上。至观其山。似象形。曰。此山宛似我西天宾林山也。乃谓居人曹叔良曰。此山宜建梵刹。百六十年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此说法。

叔良即白州牧某具奏。梁武帝遂命建寺额曰宝林。乃开山之始也。至唐龙朔间。有新州卢道者。得黄梅衣钵。号为六祖。回至曹溪。时宝林已废。有尼僧名无尽者。见六祖。问涅槃经义。知是异人。乃白其父兄。重修宝林。延祖居之。未几有害祖者。祖遂避难于怀会。隐猎队中。一十五年。后至五羊法性寺。露颖而出。遂于菩提树下剃发。即回曹溪。开法于宝林。

时山已易主为陈氏矣。祖说法多年。云集者众。以其山如生象。齿鼻完具。先寺于左颔大牙之内。其鼻在右。业为陈氏祖墓。故其寺址甚迫隘。祖一日谓居人陈亚仙乞一坐具地。亚仙许之。祖以坐具一展。尽罩四山之岭。时四天王出现四隅。亚仙即许之曰。也知和尚法力广大。当尽舍之。但先祖墓在寺右。他日修建。望乞存留。又曰。此山形乃生龙白象来脉。他日兴造。只可平天。不可平地。于是亚仙遂携家隐去。不知所之。故此山自六祖开创已来。四天王内。周环数十里。为一兰若。并无民居。其山形风气完密。即少林已下。诸祖道场。未有如此之胜者。向僧皆以为藏修地。

至我国初开阡陌。而环山之内。皆为田畴。收入版籍。则僧以务农为本业。树艺孳畜。不异俗人。然从来未有民居。及弘正间。四方流棍。渐集于山中。始以佣赁。久则经营借资于僧。而僧不察。以山门通滃源。入府孔道。而渐成窟穴。罗于道侧。开张市肆。岂特鸠居鹊巢。将使狼据师窟。僧亦舍寺而住庄庵。则山门日空。流棍日集。祸害日作。而僧徒竟为此累。以至几不可保矣。

丙申春。予蒙恩放岭外。初入山礼祖。见其凋弊不堪之甚。未几而祸患果作。僧至流离。于是一时当道。汲汲拯救之。初制府大司马陈公。欲予往救正之。未既而观察海门周公。甚留心祖道。方从事于此。顷即入贺去。[斷-斤]巡道祝公。乃极力致予。因是寺僧某等。相率来归。请授具戒。坚意恳请。予应之。

于庚子秋九月入山。即以 祖庭为心。遂拚舍身命。一一综理。次第建立。如下所列。其概皆大[(褱-衣)*土]极弊。不容一日安者。幸仗 佛祖之灵。当道护法。神力冥加。八年之中。略有头绪。虽未究竟卒业。而心膂俱竭。其所建者。皆可为恒规。僧徒苟能自此谨守勿失。亦可保此道场。世世无虞矣。时师命昌历等在寺。训诸沙弥。凡所作事。皆目击之。及所发言。即日录之。久而成帙。题曰。中兴实录。彷通[ㄓ/心]十品之例。列为十则。其示众法语。清规。手札。杂著。并次第于后云。

–节选自《憨山禅师梦游集》

无赖修行

在枫桥有一个横行霸道的人,向来游手好闲,品行恶劣、不守法度。因为害怕被按院(地方监察部门)访查发现,于是装出行善的样子,平日也持珠念佛、戒酒断荤。众多跟他同伙的人,也一起学他弃恶从善,并称他为师。但实际上,此人暗地里仍然一如以前、无恶不作。但是此人所谈的祸福吉凶,全都灵验,从此衣食供养等一天一天地丰盛起来。这种状况持续了一年多,有一天他突然想:“我本来没有真心实意要修行,尚且感得这么好的善报,看来确实是佛法不虚啊!”因此发真心学佛,找到一位修行不错的出家师父,求受了三皈五戒。过后,此人所预言的祸福之事,没有一件是说准了的,利养也就没有了。为此他抱怨说:“我原先靠欺骗假装修行,反而多有利养,现在真心学佛,却越是碰到不顺利的事情,佛法哪里有实际作用呢?”故而闷闷不乐,在那儿打瞌睡,忽然看见有人对他说:“你不要责怪我。你先前诈伪虚诳,妄谈祸福,我等得以互相帮助。现在你返邪归正,我等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可以相互亲近,所以让你没有依靠了!”

【原文】

枫桥有一豪民,素行无赖。恐被按院访察,乃诈现善相,持珠念佛,戒酒断荤。诸恶党亦翕然从化,称之为师。而实私行非法,仍造众恶。但所言祸福,皆悉灵验,利养日盛。如此年余,忽自思曰:“我本无真心修行,尚感此善报,信是佛法不虚!”因发真心,觅一好师受三皈五戒。是后所言祸福百无一验,利养遂绝。出怨声曰:“我向以诈伪修行,反多利养,今真心学道,更见坎坷,佛法岂有实效哉?”闷而假寐,见有人告之曰:“汝莫怪我。汝向来诈伪虚诳,妄谈祸福,我辈得以互相佐助。今汝反邪归正,我辈不复能相亲近,故令汝无聊耳!”

–节选自蕅益大师《见闻录》,翻译来自互联网

三禽兽相敬

据《十诵律》记载,佛陀在讲敬僧时,提到自己过去世的因缘。

远古时,在雪山中有一棵大荜茭树,树上住着鵽鸟、弥猴,树下住着大象。三只禽兽起初互相轻慢,争执不休。一天,鵽鸟提议说:“我们相争已久,也没能分出高下,我也吵累了,不想再在争吵中度日。不知两位意下如何?”弥猴说:“我同意,我也吵烦了。”大象说:“我本来就不愿多讲话,但不知有何高见?”鵽鸟说:“我们可否换个方式相处。常言:远亲不如近邻,我们要像亲属—样,以长幼为序,晚辈供养长辈,长辈教导晚辈,为晚辈说法。”弥猴和大象都齐声说:“好!我们比比谁生得早。”鵽鸟和弥猴请大象先讲,大象说:“我幼时最初记事时,这棵大荜茭树还很矮,不妨碍我走路,树可以从我的腹下过去。”鵽鸟又请弥猴讲,弥猴说:“小的时候很淘气,常把树梢按到地上。”大象忙说:“您比我大多了,我应当尊敬您。”弥猴与大象再请鵽鸟回忆一下过去,鵽鸟回答:“山那边有一棵大荜茭树,树上结了很多好吃的果子,我吃了果子,飞临这里,正巧内急,在此方便一下,不想果核随著落地,第二年春天,这里就长出了小荜茭树苗来。春秋转瞬,小荜茭苗已经长成了今天这样的参天大树。”弥猴说:“哎呀!您比我年长太多了,我应当供养您,应当请您升座说法。”

大家分别了长幼,排定了次序,自此以後,大象恭敬、供养弥猴,听弥猴说法,闻法之後,转而向其它大象弘法;弥猴供养鵽鸟,听鹞鸟说法,然後向其它的弥猴弘法。鵽鸟则向其它鵽鸟说法。《四分律》另有一番描述:弥猴骑在大象背上,鵽鸟立在弥猴的身上,它们组成的团队四处巡行弘法。

由于闻法弘法的功德,它们都有许多改变。过去,它们只知生存,难免杀盗淫妄之类。闻法之後,它们不但自己明理,而且互相劝勉,改恶修善,积功累德。

当时的人们注意到禽兽忽然改变了性情,鵽鸟不再吃田间的谷物,弥猴不再偷吃水果,大像也不再踏坏庄稼,更不再伤人。禽兽改恶迁善的美德,令人们心生忏悔,互相动勉说:“禽兽尚且互相恭敬,改恶迁善,何况我们生而为人呢?”於是人们也都奉行五戒十善,社会安宁。

由于积功累德,鵽鸟、弥猴和大像,命终之後,得生天人。世间的人们同样以积功累德的成就,命终之後,也得生为天人。

其实,三只禽兽并不普通,佛说:“鵽鸟就是我的前世,弥猴是舍利弗的前世,大象就是目犍连的前世。”

接著,佛陀说了一首偈语:

若人不敬佛,及佛弟子众,

现世人诃骂,后世堕恶道。

若人知敬佛,及佛弟子众,

现世人赞美,后世生天上。

最后,佛订下戒条,比丘以受戒先后为序,早者为尊。无论是谁,只要受戒较早,即使仅仅早一小会儿(一须臾),也要入座在先,应供在先。

【原文】
又《十诵律》云:“尔时世尊说本生因缘,语诸比丘:过去世时近雪山下有三禽兽共住:一、鵽鸟,二、猕猴,三、象。是三禽兽初互相轻慢,无恭敬行,同作是念:我等何为不相恭敬?若前生者,应供养尊重教化我等。尔时鵽鸟、猕猴问象言:汝念过去忆何事?时是处有大荜茇树。象言:我小时行,此树在我腹下过。象、鵽问猕猴言:汝忆何事?答言:我忆小时坐地捉此树头,按令倒地。象语猕猴:汝年大我,我当敬汝,为我说法。象、猕猴问鵽鸟言:汝忆何事?答言:彼有大荜茇树,我噉其子。於此大便,乃生斯树,长大如是。是我所忆。猕猴语鵽:汝年大我,我当供养汝,汝当为我说法。尔时象恭敬猕猴,从听受法,为馀象说。猕猴恭敬鵽鸟,从听受法,为馀猕猴说法。鵽鸟为馀鵽鸟说法。(依《四分律》:鸟骑猴上,猴乘象上,处处游行,教化说法。)此三禽兽,先喜煞盗淫妄语。後相诫止,即舍此过,命终皆生天上。尔时世人见兽广行善法,不侵人谷,各自相诫云:畜生尚能恭敬,何况我等!尔时世人皆相恭敬,奉行五戒,命终之後,皆得生天。佛语比丘:尔时鵽者,则我身是;猕猴者,舍利弗是;象者,目连是。佛言:畜生无知,尚相恭敬,自利利他。何况汝等,以信出家,不相尊敬!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人不敬佛,及佛弟子众,现世人诃骂,後世堕恶道。若人知敬佛,及佛弟子众,现世人赞叹,後世生天上。

佛种种因缘赞叹恭敬法已,语诸比丘:从今先受大戒乃至大须臾时,是人应先坐,先受水,先受饮食。”

–节选自《法苑珠林》,翻译来自互联网

少昊

少昊以金德称王。他的母亲名叫皇娥,早年皇娥住在美玉建造的宫殿之中,夜夜织锦。有时白天她也会乘着木筏在水上游玩,经过旷远无际的穷桑水滨。这时有一位神童,容貌超凡绝俗,自称是白帝的儿子,也就是西方金星之神,从天而降来到水边,与皇娥相聚叙谈,游赏玩耍。他们演奏优美婉转的音乐,荡漾嬉戏竟然忘了回家。穷桑就是西海之滨,那里有一棵巨大的桑树,枝干直上云霄八千尺,桑叶是红的,桑葚是紫的,一万年才结一次果实,吃了桑葚的人可以长生不老。

白帝之子与皇娥乘筏泛游于沧海之上,他们利用桂树枝做成桅杆,把带有香气的茅草打结做成旗子,将玉石雕刻成鸠鸟的形状放置在桅杆的顶端。据说鸠鸟知道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所以《春秋传》说“司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今天的象风鸟,就是这种鸠鸟的遗留。白帝之子与皇娥并肩坐在木筏上,白帝之子抚弄着用桐峰顶上的梓木制成的瑟,皇娥则和着瑟的旋律用清脆的歌声唱道:“天清地旷浩茫茫,万象回薄化无方。涵天荡荡望沧沧,乘桴轻漾着日傍。当其何所至穷桑,心知和乐悦未央。”后来民间就称游乐之处为桑中。《诗经》中的《卫风》一诗说:“期我乎桑中。”大概说的就是这种习俗。

白帝之子对歌唱道:“四维八埏眇难极,驱光逐影穷水域。璇宫夜静当轩织。桐峰文梓千寻直,伐梓作器成琴瑟。清歌流畅乐难极,沧湄海浦来栖息。”后来皇娥生下了少昊,称号就叫“穷桑氏”,也叫“桑丘氏”。到六国时,著阴阳五行之书的桑丘子,就是白帝的后裔。少昊帝主西方,所以又称“金天氏”,也叫“金穷氏”。当时有五只凤鸟随五方之色环绕飞翔,它们都飞落到少昊的庭院之中,因此少昊也称为凤鸟氏。那时,黄金在山中鸣响,白银从地下喷涌而出。喷出的白银有的形状如龟、蛇一类的动物,忽然又似人鬼的形状。有一条河水弯弯曲曲,也如龙、凤的形状,还有一座高山回绕曲折也如苍龙屈曲的样子,所以就有了龙山、龟山、凤水等的名称。人们也因此以龙蛇为姓,后世有人称为龙丘氏,此说出自班固的《艺文志》,也有以蛇丘氏为姓的,此说出自《西王母神异传》。

【原文】

少昊以金德王。母曰皇娥,处璇宫而夜织。或乘桴木而昼游,经历穷桑沧茫之浦。时有神童,容貌绝俗,称为白帝之子,即太白之精,降乎水际,与皇娥宴戏,奏(女更)娟之乐,游漾忘归。穷桑者,西海之滨,有孤桑之树,直上千寻,叶红椹紫,万岁一实,食之后天而老。

帝子与皇娥泛于海上,以桂枝为表,结熏茅为旌,刻玉为鸠,置于表端,言鸠知四时之候,故《春秋传》曰“司至”,是也。今之相风,此之遗像也。帝子与皇娥并坐,抚桐峰梓瑟。皇娥倚瑟而清歌曰:“天清地旷浩茫茫,万象回薄化无方。涵天荡荡望沧沧,乘桴轻漾着日傍。当其何所至穷桑,心知和乐悦未央。”俗谓游乐之处为桑中也。《诗》中《卫风》云:“期我乎桑中。”盖类此也。

白帝子答歌:“四维八埏眇难极,驱光逐影穷水域。璇宫夜静当轩织。桐峰文梓千寻直,伐梓作器成琴瑟。清歌流畅乐难极,沧湄海浦来栖息。”及皇娥生少昊,号曰穷桑氏,亦曰桑丘氏。至六国时,桑丘子着阴阳书,即其余裔也。少昊以主西方,一号金天氏,亦曰金穷氏。时有五凤,随方之色,集于帝庭,因曰凤鸟氏。金鸣于山,银涌于地。或如龟蛇之类,乍似人鬼之形,有水屈曲亦如龙凤之状,有山盘纡亦如屈龙之势,故有龙山、龟山、凤水之目也。亦因以为姓,末代为龙丘氏,出班固《艺文志》;蛇丘氏,出《西王母神异传》。

–节选自《拾遗记》,翻译参考中华书局译注的《拾遗记》

Page 72 of 103
1 70 71 72 73 74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