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闲斋笔记》:船难奇闻

摘自《庸闲斋笔记》卷12

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三月,江苏省招商局的福星号轮船,装载七千石江苏漕米,向天津驶去。同在一艘船上的,还有江苏海运委员、补用知府蒯君等二十一人,以及浙江海运委员石君、董事、仆从等几十人。

轮船行驶到山东烟台时,海上起了漫天大雾,能见度很低,根本看不到对面船只的行驶情况。当时,在同一海域行驶的英国澳顺号轮船,同样因为大雾,看不到对面的行驶情况。突然间,两船彼此相撞,福星号竟被撞沉了。

乘坐福星号的委员、董事、仆从等六十五人遇难身亡,仅有江苏候补知县江君等三人得救生还。

海难发生后,李爵相将所知情况紧急奏报朝廷。天子震惊大恸,哀悼死难者。并对不幸遇难的官员擢加官衔,按照阵亡条例,拨款抚恤死难者家人,荫庇他们的孩子。朝廷还下令在天津、上海二地修建专祠,祭祀死难者,死去的董事、仆从等人也都得到附祀。江苏省大员筹措银两,赡养死难者的家人,为期十年。

同时,英国官员罚澳顺号轮船的主事者赔款给死者家属。不幸遇难的人们,既受到了朝廷的厚恤恩赏,还得到了中外双方的抚恤。这样处理船难事件,想必对于获救之人,遇难之人,都没有什么遗憾了。

当时遇难的名单中,还有一人名叫长楙(音茂),是一位候补县丞。清朝官员陈其元记录这件船难时,还特别记载了关于他的一件奇事。

长楙是满洲人,在苏州任佐贰官需次[注]已经很长时间了。位卑薪少,所以他家过得十分穷苦。上级怜悯他,给他津运的差事,可以多领些薪水,养活家人。长楙高兴地接过差事,回家辞别妻子,就随长官上船了。

长楙走后,不到十天。一天早上,他的妻子刚梳洗完毕,走出屋门,准备操作家务,却忽然倒地,以长楙的声调大呼:“轮船失事了,我已经死了。速速去请我的好友某某前来。”

当长楙的好友到来后,长楙就把轮船失事的过程,叙述了一遍。那时,苏州百姓还没有得到船难的消息,众人一听,均大吃一惊。

长楙接着说道:“我死之后,就已获得差使。由于心中挂念家贫子幼,所以连夜奔驰而归。”他嘱咐好友代为抚养长家刚满十岁的儿子。长楙说着流下了眼泪,好友也跟着哭起来,答应了他的恳求。长楙谢过众人,就辞别离开了。

这时他的妻子霍然醒来。人们问她亡魂所言之事,她浑然不知。只记得,刚出门,忽然吹来一阵冷风,然后她就不省人事了。两天之后,轮船失事的消息传到苏州城。

当时,官员陈其元正在苏州,听说了这件事。官员应宝时(1821年─1890年,字敏斋),不信鬼神之说。当陈其元向他问起长楙亡灵之事,原来应宝时也早已听说。二人都很惊叹,竟有这等奇事。应宝时说:“你正在撰写《笔记》,可以把这件事写进去,与《神灭》、《无鬼》二论相辨吧。”

注释:
佐贰官,即副官,县之佐贰官为县丞,主簿,佐助州县主官管理粮马、缉捕、水利等事务。需次,即新官候补,在古代指官吏授职后,按照资历依次补缺。

南卓林寺終身修持蓮師七句的老僧—─雅瑪滾波!

文章来自网络

終身念誦蓮師心咒、七句祈禱文的修行人很多,有者咒數達上億,也如伏藏法所說出現各種感應,成辦自利利他之事業。

西元2000年以前,寧瑪派白玉傳承領袖 貝諾仁波切所創立的印度南卓林寺,存在著一位唸誦修持『蓮師七句祈請文』的成就者,他就是白髮年老、駝背赤足的僧人─雅瑪滾波!雅瑪滾波不識字,完全沒有辦法寫字或唸經,因為他未曾上學讀書,從年輕到老都只是法王 貝諾仁波切的在家侍從。晚年的時候才披上僧服,現出家相。他什麼經典和祈請文都不會唸誦,除了少數的短咒以外,唯一精通而致力唸誦的法門,就是『蓮師七句祈請文』!

四十多年以前藏人流亡印度之時,當年他跟隨法王 貝諾仁波切從西藏離開,擔任法王的侍衛,歷經生命危險抵達印度,畢生為法王忠心不二的弟子,為奴為僕地服侍上師。跟隨法王抵逹南印度之後,因為南卓林寺剛開始興建,雅瑪滾波參與了興建寺院的工作,做了長時間的苦工。其中,像是四十多年以前當時寺院與附近的「古夏納卡」鎮之間,隔著一條河流;印度人為了行走捷徑,都會趕著牛隻過河,可是因為沒有橋樑,牛隻過河的時候馱負貨物涉水極為困難,總是會遭受鞭打而皮開肉綻。法王 貝諾仁波切為了利益牛隻與大眾,於是決定自費建造當時印度成本極高的水泥橋,於是 雅瑪滾波就在 法王的一聲令下之後,就在為期三年的時間裡,白天隨著工人一起建橋監工,夜間就獨自睡在工地的草屋裡,負責看管建材,那個時候附近都是森林和莾原,時常野獸出沒。

猶如上述,雅瑪滾波一生唯有遵照 法王旨意行事;晚年則由 法王親自傳授大圓滿法要訣。從此日夜長坐不臥,成為不倒單的禪定修持者。證境高深,禪定自在,可直接與蓮師與護法聖眾對談溝通!但是,外相上他也只是一位年老瘦弱的平凡老僧人…晚年,他住在 法王的特別護法殿外面,一間用水泥簡單砌成的簡陋小屋子。那是連一般人走進去都不能站直的小屋子,而裡面也是極為簡單的佛堂,簡單到可以用破舊不堪來形容,只有幾幀破舊的發黃損壞的紙佛像。

雅瑪滾波他本身所擁有的物品,唯有唸珠一串與幾片如垃圾般的座塾,以及一瓶別人遺棄的珈啡色圓腹小玻璃瓶,那是 雅瑪滾波拿來裝甘露丸混水的「寶瓶」!雅瑪滾波對於法王 貝諾仁波切及咕嚕仁波切(蓮師)有著堅強無比的信心,總是默默實修。剛開始,人們並沒有發現這位駝背的老人是位大修行者,直到發生了一些事情。

有一次,寧瑪派傳承在印度的第一學府重鎮─南卓林寺內設立佛學院學生為大殿油漆粉刷, 雅瑪滾波駝背的身影也在此時悄悄的不請而至。雅瑪滾波慈祥鄭重地告訴他們:「昨夜蓮師告訴我,說佛學院油漆的學生有障礙,明天暫停粉刷才好」。佛學院的學生以為年老的 雅瑪滾波腦子有問題,於是笑著虛應以外,就打發他離開了。離開前,他告訴學生們:「如果你們明天不願意停工,也請記得要唸誦蓮師七句祈請文或心咒、或者是綠度母心咒」!第二天,其中有一位學生半信半疑的一邊持誦綠度母心咒、一邊跟同學們一起站在高疊的椅子上油漆。結果真的發生了危險。突然之間椅子都垮了下來,最後只有那位同時持誦綠度母心咒的學生墜地後毫髮無傷,其他的學生都分別受傷在地。
於是,從此以後開始有許多人會前來問他一些未來的事情,雅瑪滾波都一一作答,而一切的事情都如同他所說的一樣應驗。甚至,曾經有一次某人前來請問未來的某件事情,沒有想到 雅瑪滾波卻直接回答他說:「請您不必再費神多問未來的事,因為七天之後你就即將要命終了」!那個人聽了以後雖然緊張,卻也半信半疑,結果七天之後果然就死亡了!這件事使得大眾譁然,也使得許多人更加驚嘆見識到雅瑪滾波預知未來的神通不虛。

但是,法王 貝諾仁波切知道這件事以後,非常不悅,就對 雅瑪滾波說了一句:「你怎麼那麼多嘴!?」於是,他就為此禁語了一年左右,不再回答任何人問題。直到後來因為 法王常常外出寺法不在寺院,所有僧俗有事難以找人請問而感到非常麻煩,於是請求 法王允許 雅瑪滾波能像以前一樣以神通預知為大眾解惑,他才在 法王的允許下,再次開口幫忙大眾。

雅瑪滾波回答他人所問的問題之時,都是剎那間雙眼不閉的進入甚深禪定,然後再剎那出定以定中所見回答問題,不需要藉由任何占卜的器具或是特別的準備。筆者曾經有幸位於南卓林寺最初的八大佛塔旁,親眼見識 雅瑪滾波回答問題的過程,實在由衷感到驚異和希有!

曾經,南卓林寺波發生了一件大案子!一位印度人被人殺死,清晨被發現陳屍在寺院旁邊,有一位寺中的僧人被印度警方誤認為是兇手而被抓走。法王 貝諾仁波切當時身在國外不方便立即歸回處理,於是電話中指示寺裡開始修護法。結果隔一天,雅瑪滾波告訴大家,昨晚護法神直接跟他說:「兇手抓到了,那個兇手是個印度人!現在護法們已經進入那個兇手的體內,把持了他的心臟和心智。現在因為距離太遠,護法正在帶著那個人回到寺院此地,再過三天就會到達!」果然,過了三天就抓到真正的兇手。兇手是個印度人,原因是為了五十元盧比而臨時痛下殺手。兇手自動回到寺院的時候,整個人是神智不清的狀態,嘴巴裡面還承認自己是殺人犯!當然,免不了被寺院圍觀的群眾一陣追打。

大家都知道 雅瑪滾波是一位“竹透”(成就者),總喜歡跑來問他很多問題,他總是說:「念蓮師七句祈請文啊~~~就不會有障礙!」也總是這樣叮嚀別人。像他這樣的成就者,也同樣保持著自己往昔的作風,不管別人是否對他恭敬或相信,他始終住在破落的小屋裡,生活的條件不需要改善,只有晝夜無間斷地祈禱上師三寶!

見過他的人,都可以感覺到他真的是一位刻苦實修的人。如果有人供養他金錢,他都會希望施主直接供養 法王;即使是為了圓滿施主的資糧要收下供養,他還是不留分文地全部拿去供養 法王。在他往生前二、三年,他曾經表示:「人生和輪迴太苦了…等到怙主 貝諾仁波切準備興建的蓮師大殿落成,我也要走了…」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如同往昔身為護衛的職責一樣,悄悄的巡視 法王興建大殿的所有大小工程。曾經,他私下告訴熟識的僧人:「為了使 法王與建大殿的工程順利,無數的護法都圍繞在工地的虛空與地面,防止強大的障礙產生」。每天,他也會以赤祼的雙足繞行寺院一周以上;大家都說這也是 雅瑪滾波不改往昔身為護衛的本色,繼續以自己的能力默默護持 法王的度生事業。
南卓林寺的蓮師大殿落成後,有一天據說是法會的時候,雅瑪滾波被擁擠的小喇嘛們無意推倒,引起了併發症,長時間都沒有痊癒,終於在西元2000年的時候,示現圓寂。在他圓寂前幾天,雖然已經身體虛弱,臥病在床,但是精神仍然非常清明。圓寂之後,法王指示以土葬的方式,安置他的色身在南卓林寺附近尼師院的後方。法王也把他的白髮剃下保存作為紀念。

筆者唯恐年歲日久會逐一忘失曾有的見聞和記憶,於是努力試著記下關於 雅瑪滾波的事蹟。畢竟筆者與其有過數面之緣,也曾有幸恭敬扶持其手同行南卓林寺外圍、一起在現今南卓林寺小學部的後方一起在午后的微風中遠望著南卓林寺…如今德者早已不在,筆者為表追思與激勵大眾修持蓮師法門之故,僅記於2007年8月23日 台灣台北。

想起 雅瑪滾波他老人家,筆者的耳邊就會響起他每一次由衷的關心叮嚀:
『唸蓮師七句祈請文啊…就不會有障礙!』

提婆達多的故事

摘自《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四》

提婆達多的故事

一天,比丘們齊聚一堂,同聲讚歎佛陀大慈大悲,即使提婆達多常懷惡心,毀害如來,佛陀仍不以為患,反而為其哀愍,放大悲光,遠照其身。佛陀告訴大眾:「提婆達多並非只有今世傷害我,過去世時也常傷害我,我以慈悲力才得以保全性命。」

當時,阿難尊者觀察到在場大眾心中有疑,即從座起,右膝著地,恭敬合掌請示佛陀:「提婆達多過去世時曾毀害世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佛陀開示:「提婆達多三番兩次欲傷害如來,有次在手指甲上塗以能致人於死的毒藥,準備在頂禮時抓住佛足。沒想到頂禮佛足時,毒藥頓時變成甘露。可是提婆達多仍不死心,又想了一計:『佛陀現在在耆闍崛山下,我可以從山頂將大石頭推下,砸死佛陀。』但這次只傷到佛的腳趾,提婆達多也隨即身陷阿鼻地獄。」

佛陀又為大眾開示:「過去久遠劫前,應現如來出現於世。佛滅度後,有一比丘獨在林中坐禪,卻深受虱蟲之苦,於是與其商量坐禪時勿來擾亂,虱子即依教奉行。經過一段時間,有一隻土蚤詢問虱子:『為什麼你的身體如此飽滿肥盛?』虱子告訴土蚤:『我所依附的主人常修禪定,又教我在適當的時間飲食,因為如此,所以所需充足,無有匱乏。』土蚤聞言,即表示要與蝨子一起生活,蝨子說:『只要你能遵守我們的約定就行。』但當比丘開始坐禪時,土蚤聞到血肉香,便忍不住大飽口福一番。結果,這位比丘心生苦惱,即脫衣以火燒之。」

佛陀表示:「那時的坐禪比丘是迦葉佛,土蚤則是提婆達多,虱子即是我,提婆達多為貪利養而傷害我,乃至今日成佛,亦因利養而出佛身血,身陷阿鼻地獄。事實上,提婆達多無數劫以來一直懷著惡心,欲毀害如來,而如來常以慈悲心力憐憫他。我亦因為提婆達多而速得成佛,所以發慈悲心感念他成就我的恩德。」

於是佛陀即遣阿難尊者前往地獄,探視提婆達多是否能忍受地獄之苦。阿難尊者來到地獄門前,向牛頭阿傍說:「請為我傳喚提婆達多。」牛頭阿傍說:「尊者是問哪一尊佛的提婆達多?過去每一尊佛皆有提婆達多。」阿難尊者說:「我是要找釋迦牟尼佛的提婆達多。」牛頭阿傍隨即喚提婆達多:「阿難尊者在外面,希望和你見面。」提婆達多十分感動地說:「阿難你來了!如來是否還憐念我呢?」阿難尊者回答:「佛陀派我來關心你,是否能夠忍受地獄之苦痛?」提婆達多說:「我雖處阿鼻地獄,卻猶如比丘入三禪之樂。」

佛陀開示大眾:「菩薩為接引眾生修大方便法,雖受生死無量大苦,卻不以為患。所以不要認為提婆達多入阿鼻地獄即是惡人,實是提婆達多微密妙行大方便之示現。」在場無量百千菩薩得無生法忍,無量百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量百千人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道。天人散天花遍覆大眾,並作天伎樂,放大光明。一切大眾聞佛所說此微妙法,歡喜作禮而去。

蓮師心咒功德-阿傍大師伏藏文

《伏藏蓮師心咒功德》

阿傍伏藏大師 譯

蓮師云:蓮師我與語金剛大悲自在無有二致故,後世有緣諸眾生,上師當修蓮師,本尊當修觀音,法當念誦六字真言及蓮師心咒,一切以大悲鈎決定可以攝持故,善巧方便之行為具此五種。念誦蓮師心咒之諸補特伽羅將成為蓮師我之不共所化。

若能每日持誦二十一遍者,能遣除外內密一切障礙;
若能每日持誦一百零八遍者,能清淨無量劫以來重重蓋障,並能憶念過去多生之事;
若能每日持誦過於彼數,能無勤成就一切四種事業之悉地;
若能每日持誦千遍,無疑於此生能獲得自成大樂殊勝悉地;
臨時少許持誦亦能遠離一切外內八怖畏及病魔鬼崇類;
若以淨心信力持誦,能得三世一切諸佛加持;
若以生起清淨心之方式持誦,則蓮師我現量降臨其人面前並賜予加持;
若於無二智慧之中持誦,則彼補特伽羅之心與蓮師我之心意無別,並得現見元始怙主本面;
若以明淨心持誦,則聰敏憶持所聞,智慧獲得廣大增上;
若禁語持誦,能增上覺受證悟功德,魔崇亦不得尋釁;
若依止靜處持誦,則能捨經營世間之心,心無所求;
若於眾多有情之列中念誦,則凡所覺察咒聲之補特伽羅,悉得植入清淨解脫種;
若於瀕死者耳邊念誦,則即便造五無間業之補特伽羅亦能不墮三惡道;
若緣於痛苦所逼者持誦,則決定息滅一切痛苦因果;
若緣於中陰諸有情持誦,能令彼於清淨剎土中獲得安慰;
若緣於此生持誦,則決定息滅八種非時死等並能自在無死壽;
若緣於障礙持誦,則怨敵、魔崇、違緣三外障,三毒煩惱之內障,希冀、憂惱、愚痴三密障,悉得息滅;

如是持誦金剛七句及蓮師心咒諸眾能於殊勝瑜伽大乘具足福緣,相續調柔,不放逸,無勤出生慈悲心,相續生起為利他而成佛之不被摧壞之心,生生世世之中戒律維繫清淨相續,精進鎧甲堅固,安忍穩固,施門廣大,禪定堡壘莊嚴,慧光熾盛,受持總持及等持等清淨菩提法,現前力等功德大海果等諸般功德,此外生生世世中隨念正法,得菩提道,值遇善知識,修法順緣普皆圓滿,不被業力牽引之惡道等所障,並具足諸多聖寶。
若於聖地、蓮師修行地諸地中持誦,能令咒力及加持增盛百、千、萬、千萬等許多倍故極殊勝;

若於殊勝日上下弦初十、日月食及每月初八、十五、三十等六時中持誦,能清除一切罪障習氣,特別能恢復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三戒之諸失壞誓言,決定獲得一切悉地;
若與具足大乘種姓諸道友一起持誦,則乃至菩提藏之前同聚受持善行,究竟於同一壇城中而成佛;
若於大修時作依止修習,則此生能得雙運果位;
若高聲持誦,能誅殺一切魔崇,勝伏一切部多,懷攝天龍八部眾,役使空行及茶門,懾服罪行新生眾並縛於誓言之下,息滅命主曜龍之傷害等具有不可思議功德;
若低聲持誦,能袪病延壽,增上權勢,氣運亨通,安魂等具有難以宣說之功德;
若默誦,能滅分別念流,升顯自然本智,驅散樂明無念之覺受耽執,現前無量菩提藏功德;

坐時持誦,上方天神捉持壽兇繩,中間妖厲成就所欲願,下方龍眾召集吉祥福祉,於三有如國王般;
行時持誦,無往不利,束縛怨敵盜匪眾,閉猛獸口,縛竊賊身,伏隨財鬼力,遠地成近途,困難轉易,諸事穩妥無難而成辦等具有不可思議功德;
食時持誦,能增上食物精華,身依穩固,增盛赫奕光彩,轉成袪病妙藥,獲得大種精華,圓滿福德資糧,外乃供養,內乃布施薈供,密成火供;
睡時持誦,能息滅夢境惡兆,出現諸多功德聚夢相,賜予歡喜吉祥,安樂覺受穩固,升顯光明等持,晝夜淨善和合,迷現解脫空身,滅盡耽執,相續生起不共十善;
在家人持誦,能令常捨十不善業,相續生起不共十善;
出家人持誦,能令不壞別解脫律儀,獲得無量三學功德;
密咒士持誦,能令安住灌頂及誓言並能更快獲得悉地等具有無量功德;
女人持誦,則生生世世不轉生女人身,獲得受生自在並能受持正法;

無論何人念誦,悉能遠離各自往昔業力異熟之苦,暫時及究竟之善妙功德悉能圓滿;
即便以嗔恚等迷亂心念誦,亦能具足於烈火熾燃般無漏善智不間斷中燒盡有漏煩惱之力,此不同他法之大威德力乃蓮師我之發願矣;

如是持誦金剛七句及蓮師心咒之功德,不可思議,難以宣說,無法揣測。如作譬喻,諸佛之大悲與眾生共業之福德如日月對治黑暗般,無勤自性秘密咒心及金剛七句並非是他眾勸請而生,而是自然顯現。

雖於遍滿三千大千世界諸佛菩薩聖眾前每天供養輪王七寶,其福德亦不如念誦此心咒之功德;

雖建造無有空隙充滿無邊世界並裝滿如來舍利之七寶所成佛塔亦不如此咒功德大;
雖以一切世界之大地為紙,草木森林為筆,江河金銀等為墨,三界眾生來書寫佛語經典,亦不如此咒之功德大;

雖乃至三有未空之間一直布施無盡受用給世界中之貧困痛苦眾,亦不如此咒功德大;
一切身語善行之中若能具足智慧心咒之義而隨念持誦,則功德不可思議,善根亦能不失壞而漸次增上,決定能成為無盡菩提藏之因;

雖無邊世界中大地之一一微塵數可計量,然此心咒功德無法計量;

雖以極細發梢可以灑盡大海之水,然此咒功德終不能盡;

雖此世界熱力所熟之果可計數,雨所滋養之穀物、草木森林、風吹之雲塵等悉可計數,然此心咒功德無法計量。

念誦此心咒之補特伽羅能升擢高位之列,手勢動作轉成手印,行住坐卧轉成淨善,心之尋思分別淨為法性,言語成熟為密咒等具有難以宣說之功德。

如是念誦蓮師心咒之補特伽羅眾,此生違緣息滅,眾妙順緣漸次增上,貧者得財悉地,無依者得財物,無嗣者得子,飢者得食,缺衣者得衣,人微言輕者得尊重,弱勢者得大力,無權者具威權,總之世間行悉得圓滿,並出生如前所說之出世間功德。於彼補特伽羅,十方一切諸佛,心加垂念,目作觀照,常作護持;四大天王及守護善法諸天神亦不分晝夜作護持,並作廣大幫扶助援。

若繕寫此咒,雕刻於突聳之石等,則凡看到之眾生決定於相續中植入解脫種;
若念誦此咒灑入水中或書寫於石頭上放入水中,則其水居一切眾生,以及凡接觸飲用此水者,悉能獲得菩提;
若緣火而持誦,則接觸煙氣者,能入真如;
若豎立此咒風旗於高山之巔,則風所吹方向得以接觸之眾生悉得解脫;
若置此咒於往來道路上方,則能阻斷一切鬼神等部多之路;
若用此咒裝臟佛塔或擦擦,則其所在之地能得增盛吉祥;
若置於家宅中,則惡行魔崇部多眾不能前往,善根護持而呈吉祥。
此心咒乃具四解脫之無上不共特法。祈禱之精要金剛七句及蓮師心咒,乃護法七部瑪囊及三瑜伽之一切甚深要點普皆圓滿之法,乃蓮師心之明點所顯現。如是云。

*阿叠巴(阿傍伏藏大師)著

*班瑪德東恭譯於癸已年(西元2013年)十月廿二,迴向資圓障淨普成佛。

黄念祖:欲速则不达

特别的根器不用熏习就解决问题,我们不行,就得慢慢熏习。要知道“潜移默化”。夏老师说“根身器界潜转换”。心中应十分清净不要有什么“迷”和“悟”。为什么要“悟”?就因为你“迷”。不迷还有什么悟?所以说起点要高。为什么大家修持不得力?就因为起点太低!“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

夏老师不仅是现在仅有的大德,而且是几百年才出现的一位大德。过去修行的人每天听讲、打坐都是这一件事,但就是在极盛时期也不是每个庙里都有一个开悟的人。整天就是这一件事尚且如此,现在的人每天的事要有好几个头,因此不能希望马上就能开悟,欲速则不达,想的太多了,还要走向反面。

修行人最忌“心外求法”。过去有人读《阿弥陀经》,读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就这么信、就这么念。有人批评这是“心外求法”,所以说《无量寿经》功德很大。经中说“彼佛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正信很重要,截流大师在《劝发正信文》中提到,正信要比不正信的功德超出不止多少万倍。信要坚固,但更重要的是要“正”。

要亲近善知识。首先,所亲近者得是善知识。要“亲近”,所以很多成功的人是当侍者的,成天在师父旁边,这就了解到一些旁人不知道的情况。佛果就是五祖的侍者,佛果就是在师父与别人的问答中起了疑情之后大彻大悟。

佛说的都正确、都对,但是有个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就要分别出哪些是了义、哪些是不了义的,再进一步又是法法皆圆,这里面有好多层次,先是要看出分别,要剥笋皮,这就有的剥了。

不要忙,“久修迟悟”是好事。我就是开悟稍早了些,幸而以后一直受挫折,不然开悟之后就受人恭敬称赞,这样就毁了。古时有人出生后就能答出前生三个转语,前生开悟仍不忘,之后由于受人恭敬还是毁了。

“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是对自以为开悟的人说的。有个“悟”在那和“迷”有什么不同?《圆觉经》有四见:人见、我见、众生见、寿者见。有个“悟”就落在“四见”之中了。

于1988年7月19日

大智度論的故事:業力因緣再生

文章来自网络

龍樹菩薩云:這些人會墮各種昆蟲畜類

許多人的邪淫慾望太重,也太過無知,才會生成鵝、鳥、鴨、孔雀、鴛鴦、鴿子、雞、海鷗和伯勞等各種身體形狀。這些鳥類有千百種之多,由於邪淫的罪過,身上才會生長羽毛,不能平滑;嘴與毛爪,不能辨別微妙的感觸。

許多人經常憤怒,嗔恚心重,才會變成毒蛇、昆蟲、蝮蠍、蜈蚣等含有巨毒的蟲類形狀。

許多笨人屬於蚯蚓、蛾、糞蟲、蟻、螻、小梟鳥等種類,成為一群愚蠢昆蟲或鳥類的形狀。

貪婪、高傲和憤怒等心態嚴重的人,會變成獅子、虎或豹等猛獸的身形。

凡是邪見傲慢的人,也會變成驢、駱駝、豬等身形。

那些生性吝嗇、貪婪、嫉妒、輕薄、喧鬧、急躁之徒,將來會變成猿猴、大猿、熊、赤熊等身形。

那些種下邪貪、憎恨、嫉妒等業因的人,都會變成貓、狸、土虎等野獸身形。

無恥與貪食之輩,他們的業因會使自己將來變成鳥、鵲、鳶、鷲等鳥類身形。

輕蔑善人的傢伙,會成為雞、狗和狐等身形。

即使有些人大行布施,奈因憤怒,心裡不快,也會為此業因而成為各種龍身。

有些人修持布施,但心生傲慢,以至動手毆打、欺侮或折磨生靈的話,也會變成金翅鳥的身形。

由此可見,各種煩惱的業因,會形成許多畜生與鳥獸的苦惱。

廣欽老和尚:一切的力量都是從「定」中產生出來的

一切的力量都是從「定」中產生出來的,但只有在「靜」中才能「定」。一個人在安定的地方,能夠定下來,還不算是「定」,要在煩惱的時候,能夠定下來才算是定。

娑婆世界是我們暫時借住的地方,一切皆幻化不實,如戲夢一場,到頭來總是空,不要貪戀娑婆世界的一切,要萬緣放下,念佛求生西方,阿彌陀佛才是我們究竟的歸依處,是我們的故鄉。

用齋時默念︰願斷一切惡,願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所謂的願斷一切惡,當我們拿起筷子,與人爭著夾好菜的當下,便是一種惡念。

世俗人得富貴的,是過去生中佈施的功德來的。今生享受福報,若沒有無常的磨難,和種種的挫折來刺激,便會沈迷下去,不知醒悟。如果不知道再以福佈施,種來世人天的因,等到福消壽盡時,便會墮落,這反而是福中藏禍。「錢」是無生命的東西,人則是萬物之靈,所以,我們要會利用錢,不要被錢所利用。有錢要會佈施,腦中才會清爽息念,才會消業障。否則,整天為錢煩惱,一直絞業障,這就是被錢利用了。

你看看這個世界,大家都沈在迷夢中,追逐名利,你爭我奪。你好,我要比你更好;你強,我要比你更強,每個人都在比賽,看看誰的夢做得最大。結果,這些名、這些利,生不帶來,死也帶不去,只是徒然多造一些新的惡業,而此番再墮下去,人身也就難得了。

我們這個人身,實在是很寶貴的,也是不容易得的。我們說人生人、狗生狗,各有其類,但是,不論是生人或生狗,都是我們這個靈靈覺覺、不生不滅的靈性在轉變的。我們這個心所行的,如果是佛菩薩的行徑,那將來就在佛菩薩的境地;如果心行所作的是貪婪、是愚痴、是瞋恚,那以後就是三惡道的一份子,甚至昆蟲類、空中飄浮的微細眾生類,都是經由我們這個人身,不同的心行作為而轉化的。十法界中的一切眾生,無一不是經由我們這個人身而轉化,我們這個人身並不是那麼輕易過的,事實上,我們是在過這個人身劫。

我們生是由業感而生,卻往往帶著更多的業而去,如果不知道入佛門修淨業,在茫茫紅塵中,為聲色所役,為物質等欲樂所縛,貪瞋痴業造得越多,命終後,墮得越深。
既然知道進佛門,聽了佛法,便應當多念佛、拜佛、佈施,將來才有個好去處。學佛人念佛,便是要在紛紛擾擾的六根塵中,找出一條超越生死輪回的路,佛念得越多,善根增加,正念增長,才不會隨妄念業障流轉,才有辦法了生死。

要成佛道並非只念佛就可以了。念佛可增加佛根種子,善根利的人,將來還會有因緣入佛門修行,修行人念佛,本身還須受種種的病難與劫厄,以消除宿世來的業報,所以,修行人都要吃苦,受種種的劫報,才能成就佛道。釋迦佛不是一世便修成的,他也是經過多少的阿僧祇劫,受了多少的苦厄,才修成道的。

廣欽老和尚:修行有功夫的人什麼樣?

傳某師對一些人眾是非,頗為在意,一大早,大眾還在灑掃,便在大殿穿梭於人眾之間,東講西聽的,老和尚坐在客堂,靜靜地看在眼裡,便對傳某師開示說:

「有功夫的人,耳朵不聽人的是非,眼睛不看人的善惡,人家毀謗我們,罵我們惡人善人,都當做沒聽到、沒看到,收攝六根不外馳。只有那些沒功夫的人,才整天窺伺他人的是非,斤斤計較。」

灑掃畢,老和尚喚傳某師過去,對傳某師開示說:

「我們修苦行是在藉各種事境,磨煉我們不起無明煩惱,洗除習氣,鍛鍊做人做事的各種能耐。」

「並不是要做什麼勞力事,才叫做苦行,打破對一切順逆境的分別,就是在修苦行。出家就是要吃苦受苦,只有在苦中才能開發智慧。」

「妄想多的人,須要做一些雜務事,將念頭有個寄託,否則妄念紛飛,要他念佛也念不下去,只有善根利的人,可以靜靜地念佛念下去,一面工作,一面念佛,會漸漸地不覺得在工作,而且自然會生起平等心。」

老和尚又說:

「戒行清淨,六根不染,是入禪的第一步基礎,要如龜縮頭,住於清淨無染。六根不淨,妄念尚存,無明未破,便無法開悟。禪堂打香板就是在打你的無明。」

第十六世噶瑪巴-讓瓊利佩多傑的几件轶事

文章来自网络

噶瑪巴返回楚布寺後,在十一世錫度祖古和竹千米龐卻吉旺波的主持下,舉行了第二次的升座大典。他跟隨貢噶仁波切學習達四年之久,噶瑪巴精進於經論的研修,這段期間內噶瑪巴常告訴他的老師許多有關他自己前世的事蹟。

木豬年十二月三日,十二歲的噶瑪巴啟程前往康地。途中經過一處叫做洛壟的地方時,噶瑪巴告訴德昌依喜帕氏打開轎子上所有的窗子。噶瑪巴他可以看到許多身著華服,騎乘駿馬的人和他同行。事後根據研判這些人可能是當地的護法神前來向噶瑪巴致意,因為除了噶瑪外,沒有人能看見這些護法神。

隨後整個隊伍抵達塔吉楚稱溫泉,停留在當地略事休息,並在溫泉中沐浴。那時已是嚴冬,不料突然有許多蛇類自岩縫中鑽出。噶瑪巴見狀便跑入蛇群之中,,很快的就被蛇群所圍繞,噶瑪巴開始跳舞並說著:“我就是蛇群之王!”所有人都嚇壞了,並央求他停止,然而噶瑪巴只是笑著揮舞,看來絲毫不以為意,也沒有停止的意思。

等噶瑪巴命令群蛇:「統統回到你們的地方去吧!」刹那間,群蛇各自返回於岩隙之中。溫泉區原本不應有蛇;何況冬天,蛇已經冬眠。然而由於噶瑪巴到來,當地地神為迎接大寶法王,紛紛現身,這些蛇就是地神的示現。

十二月十日,噶瑪巴在奇德發現了一條小溪,命名為“五甘露”河。同月二十九日,噶瑪巴再度經過護法神念青唐古拉領地附近時,一匹白色的犛牛朝向噶瑪巴前來,在噶瑪巴面前向他敬禮後便消失不見。每個人見到這幅景象都覺得不可思議,但噶瑪巴卻說:“這是很自然的事!”

廣欽老和尚:平常心就是道

廣欽老和尚:

平常心就是道,

每天保持不起煩惱,不起歡喜貪著心,

多念佛,拜佛。

對人不好也不壞,

隨緣和人結善緣,不攀緣。

時時刻刻注意起心動念,有壞念頭,要馬上提醒自己。

修行要保持中道,不急不緩,細水長流。

三毒雖除,習氣未盡。

《阿婆檀那經》:

一天佛與舍利弗外出,見到一隻鴿子。

佛的影子覆蓋在牠身上時,鴿子顯得安詳自在。

但舍利弗尊者的影子覆在牠身上的時候,鴿子就顯得驚恐不安。

舍利弗問佛為何自己已經證悟阿羅漢,心中無有三毒煩惱,仍然會嚇到鴿子?

佛回答,阿羅漢三毒雖除,習氣未盡,所以才會這樣。

廣欽老和尚:越有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的環境。

文章来自网络

那些溺在父母身邊的,終長不成人,而那些離開父母的寵溺,在外奔波的人,反卻能煉成大人氣魄。就像溺在母猴懷裡的小猴,有時會被母猴抱得活活悶死,而那些獨立跳躍在山林的小猴,反而活得很好。修行要在最困苦、最不好的環境,越是能修忍辱,越有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的環境。

心要怎麼修。我們說出家修心,心要怎麼修?就是沒有分別心,心淨則是佛。我們輪當執事人,與十方眾人接觸,就不能去分別對方,不論是俗家或出家,一律平等對待,不起分別心,我們度眾生,就是以這無分別的心在度眾。俗家人不曉得這道理,凡事論好論壞、分是非、別愛憎;而我們出家人,不論是對、是錯、是好、是壞,表面但唯唯諾諾,應付應付,不管是耳朵聽到的,眼睛看到的,心不起分別,不去執著它,這就是心出家。出家人如果還一天到晚,說這個人好、那個人不好,論是論非的,這就是身出家,心沒有出家。

衝破魔境。修行人就是要在這色、聲、香、味、觸、法的業識順逆中求解脫,無魔不成道,成佛哪有那麼便宜之事。不經苦行,不經魔障,如何去歷練無明煩惱?修行人就是在修魔障,唯有衝破魔境中的無明煩惱,方能得到解脫;也唯有捨下色聲香味觸法,心無掛礙,才能得到清淨解脫,才能顯出菩提心來。所以,修行人不能怕魔障,不能貪圖安定順境,那樣是不會進步的。

廣欽老和尚:只要有實際的修持,自然有諸天護法的擁護

文章来自网络

上午,慈航堂某法師等師徒六,七人,上山參拜老和尚,在參觀三聖殿工地後,便離去。

傳某師對老和尚說:「現在交通發達,參學的人可真方便,古時的人要參學,就得萬里行腳跋涉,沿途還要忍凍受飢,有時還遭盜寇的侵犯,到了寺庵,還要受到諸多的挑難,可是,他們卻不以為苦,道心反而更堅固,像《一夢漫言》中見月老人參學的過程就是這樣。」

老和尚說:「以前的人求法,雖然受盡辛苦,但卻能藉此增加身心的能力,做為他們日後擔負弘法度眾的資本。師父年少時,參學行腳四方,也是歷盡飢疲,加上病魔纏身,也是這樣磨練過來的。只要有實際的修持,自然有諸天護法的擁護,否則,師父整天在這裡閒坐,又憑什麼每天那麼多的信眾上山禮拜?」
傳某師道:「見月老人後來能得三昧老和尚的重委,扶樹戒幢,廣傳律法,任勞任怨,實在得力於當初參學時的磨礪。」

老和尚說:「不錯,我們參學,並不是在參別人能給予我們什麼厚待好處,是要從吃別人的虧中去參,才叫做參,不吃其虧,參不到東西。所以,忍字非常重要,不但要忍一切的勞苦,更要忍一切的辱,別人怨恨我們,我們還得用一句阿彌陀佛跟他結善緣。只有能忍辱,才能啓開大智慧。」

敦珠法王关于普巴金剛的開示

文章来自网络

蓮花生大士及諸多大成就者,因時機因緣未宜宣示,特將密宗秘訣埋藏於山岩、水邊、森林等處,而此諸多密法,稱之為伏藏,敦珠法王為寧瑪派伏藏師大師,其伏藏包含三種:
第一:法性,虛空藏。
第二:淨相,智慧網伏藏。
第三 : 心間伏藏。

敦珠法王之伏藏有二十七個法本,其中包含上師、大圓滿、意的珍藏及本尊、空行母、護法等等,普巴金剛法本為其一。依據敦珠法王、聽列諾布法王、噶拉多傑仁波切等所言,修持普巴金剛會得到很大的加持。

普巴有四種:
一、佛性的普巴。
二、慈悲的普巴。
三、手印的普巴。
四、物質的普巴。
於此普巴法會中,包含了以上四種的普巴之功德。

此法會之功德包含有共與不共二類,共通之成就:八悉地、
妙丹、眼藥、土行、寶劍、
空行、隱形、不死、除病等等,

簡要言之,息、增、懷、誅屬於生起次第。
不共之成就:圓滿次第證得四種持明,業熟持明、壽命自在持明、大印持明、任遠持明。

於蓮師時,在印度與尼泊爾邊境,有一個岩洞名賴舒,蓮師與尼泊爾公主釋迦德華在此修殊勝道,時有三具力魔鬼來作障礙,以間斷之。使三年不雨,疫症流行,重以饑饉。蓮師乃派二使者前往印度,取降伏間斷法名普巴續教傳者回來。使者剛返抵達時,此三具力魔鬼,均已自動遠遁,雨下而疫症消滅矣。

本尊身黑藍色,具有三頭,每頭各有三目。右頭白色表文殊菩薩之忿怒相一大威德金剛,為諸佛身的代表。左頭紅色代表阿彌陀佛(或觀音菩薩)之忿怒相一馬頭明王,為諸佛語的代表。中間藍色表大勢至菩薩之忿怒相一金剛手,為諸佛意的代表。

具有六手,第一手執天鐵製九股金剛杵 ( 鐵表忿怒,九股表盡三界九乘一切眾生 )。右第二手執金制五股金剛杵 ( 金表喜樂,五股表轉五毒成五智 )。左第一手持般若智焰 ( 表燃燒一切苦惱 )。第二手持三叉戟 ( 藏名卡章嘎,表盡攝三界空行母 )。原本二手合掌捧單面金剛橛 ( 表淨除一切煩惱,魔障 )。

背後生出翅膀,像非常銳利的劍,右二腳踩二男魔之背,左二腳踩二女魔之胸,安立於般若智焰中。懷中所抱佛母名柯洛潔蝶,身淺藍色,右手持烏巴拉花( 另有傳承持天杖著 ),左手托顱器,腰圍豹皮裙。

本尊身著三種皮衣:
一、象皮—表降服愚癡。
二、人皮—表降服貪愛。
三、虎皮—表降服嗔恨。

頭戴五骨冠—表五佛五智。頸上掛有三串人頭項煉、骨飾、蛇飾莊嚴,代表本尊具足降服龍族,能統治一切之威力。

古代藏密,以普巴金剛為主要本尊,而弘揚普巴法統,寧瑪巴與薩加巴特重視之。修持普巴法,在於斷除一切自我的貪執,消除內心的恐懼,如此,才能了解法界性,亦即不在於降伏外在的東西,而是在於對自己內心本性的了解。

「 普 」字就是空性的意思,
「 巴 」字就是智慧的意思,
普巴就是空性與智慧結合成不二的體性。

普巴金剛是寧瑪巴修部八大法行中的一尊。八大法行中有文殊身,而諸佛身之壇城皆集於文殊身 ( 現忿怒相 ),忿怒文殊就是大威德金剛。大威德金剛能滅除死主,將一切障礙清除。一切諸佛之身都集於大威德金剛身。一切諸佛之語都聚集於馬頭明王的壇城中。一切諸佛之意都聚集於揚大本尊上。一切諸佛之功德都聚集在甘露漩明王的壇城中。而一切諸佛的事業完全聚集在普巴金剛的壇城中。

只要對普巴金剛深具信心,觀修普巴金剛,向普巴金剛祈請,現前這一世能獲得八勝德,即吉祥、長壽、無病、有權、有勢、富有、聞名等。如能具信心、如法精進修持普巴金剛,就能獲得究竟普巴金剛的成就。普巴金剛的壇城是諸佛的總相,三寶的總集。顯教佛、法、僧三寶,密教上師、本尊、空行內三寶,大乘法身、報身、化身密三寶,普巴金剛壇城無一不具足,要是能成就普巴金剛,就等於成就一切三寶。

密法有三身,法身是空性,法身的代表是報身,報身的代表是化身。金剛舞是代表報身及化身,報身及化身所有的動作皆為舞及手印,普巴金剛也是報身佛在世的金剛舞。
敦珠法王二世時,於西藏、印度興建許多寺廟及舉辦法會之時,教導了金剛舞。

法舞表現的題材,是直接取自宗教,由於法舞具有弘揚佛法的明確目的,因而它對於扮演者的要求便十分嚴格。

這些金剛舞的舞者,都是從喇嘛中精挑細選出來的,而且都是修行很高的喇嘛。這世界是相對的世間,因此善惡的力量也會同時顯現在同一件事上,當善良的力量被彰顯時,邪惡的力量必定恐慌,必定反抗,如釋迦牟尼佛將要成道時,魔王便帶著十萬魔軍前來企圖擾亂世尊的成道,中國也有一句話:“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當我們的的心有了邪惡的成份在,便和魔相應相合了,內心邪惡的成份愈多,相應的力量也就愈強,因此若非修行很好的人,也就是幾乎不受魔干擾的人才能來跳金剛舞,也才能驅魔除邪,宣揚正法,否則自身即是魔,又如何宣揚正法呢?

聖者的境界絕非粗糙的世間語言文字所能描述,但密法殊勝之處是具足了方便善巧,珍惜每一個緣起,從緣中去現觀實相即一切的本質—般若,也正因為從緣起著手,而使密法種類繁多,密教藝術於焉誕生,因此我們在探討密教藝術的同時,絕對不能忘記要回歸本質面,才不致扭曲了密教的真義。

在密教藝術的殿堂裡,如果我們肯捨棄顯密的分別,放下佛教,非佛教的對立,只是認真地對生命負責,只是堅持不要下墮,只是一心一意崇尚光明,那麼我們將學到很多。喇嘛們穿著彩衣,戴著各式各樣的面具又在翩翩起舞了,為了佛法,他們將不斷的跳下去,西藏人民也很有福報地看下去,不禁想起普賢菩薩行願品第一願之禮敬諸佛者,“虛空界盡,我禮乃盡,以虛空界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如是乃至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盡。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聖者的心充滿了所有眾生,容不下一點自私,因此也無有恐懼,建立起一顆光明的心。

廣欽老和尚:別人的習氣不要拿過來起煩惱!

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裏不要亂說,肚子裏明白就好。

嘴巴叨叨不休,無事也會變成有事,最後總是會害到自己。

那些沒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最會惹事。

別人的行為好,我們心裏不起歡喜貪著心;行爲不好,也不起憎惡心。

要好好按耐這個心,不起煩惱,別人不好,別人的習氣,那是別人的事,

如果我們拿來起煩惱,那就是自己的愚癡。

這樣,不論事情是好是壞,能保持這個心不動,便是忍辱。

能夠衝破這一關,以後無論什麼事就比較不會起煩惱。

這點切要好好學,好好磨煉,如此業障自然消除,身體自然也好起來。

究給崔欽仁波切:見地—一如,一味

摘自《究給崔欽仁波切文集》

見地:一如,一味

密咒乘所有教派中所謂正覺的究竟果,我們或稱之為輪涅不二,或大手印,或大圓滿,其實都是相同的,因為都是萬法一如。

如果不同,我們則必須說明薩迦派的證悟,噶舉派的證悟等等;也就是說,假使我們接受薩迦的灌頂,便不得噶舉的果,事實上並非如此。

見地的名相或許不同,背後的意義卻無不同。因為密咒乘的究竟果就是體悟自己的心性。已證悟者用不同的方式展現,如大手印或大圓滿等等。

唯一真正的不同處在於不同教派使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傳示心性的方法及修持正道的方法等等。一旦懂得見地真正的意涵,便知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也因如此,我可以根據寧瑪派、薩迦派、或噶舉派的解說來傳授教法。從上師修持的經驗中可知,一但了知真意,這些教法其實沒什麼大不同。

我的確覺得薩迦班智達的話最是絕妙,當他說:「我的大手印就是,在灌頂時體驗到本初智的降臨。」薩迦班智達的意思是大手印並非是屬於薩迦派或噶舉派或格魯派的教條或教義。大手印指的是體悟真正心性者。此一大手印則是透過體認證悟的傳承力量以及勝義加持傳承的力量來傳示的。

不論我們是說輪涅不二、赤裸本覺,或是說大手印、體悟覺性,意義都是一樣的,也就是一味,一如。有些傳承可能只用幾個字概略解說,有些傳承則明白地多加解釋,其用意都是一樣的。所有的教法都是談同樣的要點─體悟真正的心性。用詞遣字或有不同,如果你真的了解意涵,其實是相同的。

例如,丹巴仁波切有時會在輪涅不二的正見上禪修觀想,有時則根據大圓滿的覺受來禪修打坐。對他而言,這些禪修的結果都是同樣的體悟正覺。

我從欽哲秋吉洛卓仁波切獲得根據大圓滿教法的心性傳示和安住正覺見地,本質上和丹巴仁波切根據薩迦傳承教法的解釋是相同的。兩者之間並無真正的差異。

不同的傳承或許會著重不同禪修的次第,根據不同根器有些強調較早的次第,有些則著重隨後的次第。教授和解釋的方法或許有所不同,然而都是傳示相同的根本佛性。

佛教哲學各門派經常辯論不同傳承的見地。學哲學的學生嘗試區分不同門派的觀點。實修傳承的各門派則都同歸於一味,一如,而且用非常相近的方法來顯示。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一點,因為他們通常只學自己的傳承教法而已。再者,詳盡的精髓教授通常是極機密,只有傳授予本身真正需要這種修持的人。在許多傳承中,都沒有詳盡的文字記載這些教法,頂多僅在簡略的指導手冊發現一些。

薩迦班智達曾說他有一個特殊的方法來了解根、道、果。薩迦傳承解說見地,認為根、道、果無二無別,也就是說三者一如。

然而,薩迦班智達所說的並非基於學理上的知識或文字的論述,其真諦只能經由己身的禪修經驗來了悟,這是因為根、道、果只有對於已經體悟空性─及真正的心性─的人來說才都是相同的。

因此,通常我們說「道果」,意味著「道有果隨」。但是對於已經體悟真正的心性者而言,我們也可以把它說成「果道,果即是道」。換句話說,果─真正的心性─被當成道來修持。我們在道上一再不斷地禪修以體悟真正的心性,這就是以果為道。

金剛乘的教法稱為果乘,就是因為行者把果─真正的心性─視為道來禪修。

輪涅不二的意思就是一切可以體驗到的宇宙萬象─輪迴及涅槃─都是相同一味。輪迴痛苦及涅槃寂靜的各種經驗在體悟覺性的究竟見地上是等味的。對證悟者而言輪迴與涅槃無二無別,因為兩者同樣都是空性,也就是清淨明光一味。

究給崔欽仁波切:我的上师

摘自《究給崔欽仁波切文集》

我的上師

我的根本上師丹巴仁波切是蔣揚欽哲旺波、蔣貢空楚永騰嘉措、和蔣貢洛碟旺波的弟子以及傳承的持有者。這三位上師傳給他究竟的加持傳承,也就是體悟且安住正見的教法。而我從丹巴仁波切領受到這些加持與教法,因此我說我們都極其幸運。

丹巴仁波切真是不可思議。人稱他為丹巴,因為他是崇高無上的人物。他只要一獲得教法,立刻誦念五十遍。不論那方面都很難拿任何人跟他比。這就是他被稱為「丹巴」─即「崇高無上」,或者簡單地說「最上」─的緣故。我覺得他和他的上師一樣,與欽哲旺波、蔣貢空楚及洛碟旺波無二無別。從欽哲旺波到我們現在的上師丹巴仁波切,是一個非常貼近的傳承。如同前面所說,如果我們問道:「什麼是近世金剛瑜珈母傳承的根源?」,答案當然是蔣揚欽哲旺波。

我的另外一位根本上師是基莫仁波切,他給予很多不同的人們許多的加持,而且通常在加持時,會簡明地傳示心性。然而他比較是一位潛藏不露的上師,而且不會公開地對許多人極清楚地解說正見。不過,私底下我從基莫仁波切領受很多的啟蒙及教導。從丹巴仁波切,我則領受許多鉅細靡遺的教法,教導我如何體悟覺性與安住正見。丹巴仁波切精通密語傳承,也深入地教導我這些教法。

基莫仁波切通常不會給予詳細的解說,而是賜與弟子加持,並且以祝福的語詞加上眼神及手勢來傳示心性,在這同時他始終都安住於究竟正見。基莫仁波切特別喜歡引用薩迦班智達兩句簡短的開示─我也常在傳示心性時引用─即:

念滅念起之間,
明光持續展現。

基莫仁波切通常先賜與弟子加持,然後再解釋說:「當前一念已經止歇,而下一個念頭尚未生起之際,清淨明光會持續不斷地展現。在此無念之際,這個明光就是你的本覺智慧。這就是輪涅不二,這就是現在你必須自己來體悟驗證的。」他的話語通常十分簡短而明確,然而卻非常完整,就像這樣。這些話對弟子的傳示心性非常有效。

我從基莫仁波切獲得修法儀軌總集完整的傳承。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傳承,是他從一位女上師大成就者傑尊貝瑪那裡獲得的此法教。傑尊貝瑪則是從蔣貢洛碟旺波領受此成就法儀軌總集,這一套教法是蔣貢洛碟旺波的上師蔣揚欽哲旺波集結,而由他編纂而成。
蔣揚欽哲旺波是一位特別的大師,一位最不可思議的大師,也是西藏佛教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上師之一。他是近代欽哲這一脈的第一位,其後皆為欽哲旺波之化身。第一位直接轉世的就是蔣揚欽哲秋吉洛卓。早期的幾位欽哲的成就都不可思議。欽哲秋吉洛卓之後則有五位不同的欽哲仁波切的化身。

我也從蔣揚欽哲秋吉洛卓領受過究竟傳承的教法,這個傳承著重在真正心性的傳示。我很幸運地兩次從欽哲秋吉洛卓上師領受大圓滿的教法;當時我還在西藏,欽哲秋吉洛卓來中藏傳法,我兩次都躬逢其盛,獲得教法。

為了回應我的祈請,欽哲秋吉洛卓私下賜與我灌頂以及傳授一個與我家族十分接近的傳承,也就是伽尊森傑旺秋的教法─伽尊心髓。欽哲秋吉洛卓說,因為我是伽尊森傑旺秋血脈傳承的持有者,他將給我特別的伽尊心髓教授。伽尊心髓是蔣揚欽哲旺波的心寶之一。欽哲秋吉洛卓來拉薩傳法時,我也領受了蔣揚欽哲旺波的心寶以及雅希心髓(Nyingthig Yazhi)。此外,私底下我也領受了非常珍貴的金剛瑜珈母以及喜金剛教法的密語傳承。

我也特別祈請偉大的女上師殊協傑尊瑪傳授心性教法。如同丹巴仁波切一樣,她也是欽哲旺波、蔣貢空楚以及蔣貢洛碟旺波的弟子。從這些上師傳到殊協傑尊瑪,傳到我,時程上都很短。這是一個直上溯蔣揚欽哲旺波及其同時代大成就者的傳承,是非常晚近的傳承。

當我向殊協傑尊瑪祈請教法時,我覺得我已經從丹巴仁波切完全領受了究竟傳承。不過我卻發現從她的教法中,使我對正見的修持增益良多。殊協傑尊瑪一定活了超過一百三十歲,其中二、三十年以上都在黑暗中閉關。雖然她在漆黑中閉關,她仍能看得很清楚,照樣閱讀,行住坐臥樣樣難不倒,同時更能親見那清淨明光。

上一世的楚西仁波切─楚西築德仁波切,是殊協傑尊瑪的老師,也是我的上師─那瀾陀寺的喇嘛那羅仁波切─的老師。殊協傑尊瑪和喇嘛那羅都是黑髓大圓滿傳承了不起的修行者,他們從楚西築德仁波切領受此法教。黑髓是修持文武百尊的一種靈修法門,必須在閉黑關之中修持。

我年輕時,我的上師喇嘛那羅曾在那瀾陀寺以這些密法訓練我,把我安置於黑暗中閉關。有些老僧侶到那瀾陀寺附近抱怨說:「噢!喇嘛那羅做錯了,他把我們的上師關在暗室中,他怎麼可以做這種事?」特別是一位管小寺院的老和尚,小寺院中放置大轉經輪。他一直抱怨喇嘛那羅不該如此對待上師。然而,經過這種修持,我獲益良多。

簡而言之,黑髓傳承側重於在徹底黑暗之中作長期的閉關。在閉黑關之時,修持到較高的次第時,行者會開始對輪迴與涅槃生起靈明的覺受,對三界輪迴以及諸本尊的淨土獲得諸多如實覺知。最後行者會完全觀到文武百尊壇城,就像死後在法性中陰的遭遇。

我確實在喇嘛那羅的指導下閉過幾週的黑關。當時我對輪迴與涅槃獲致如實覺知,看到六道輪迴,甚至直下下三道並至地獄道。即使是地獄道也全然為文武百尊壇城的淨土所瀰漫。你是否對這個修持證得真正經驗,有個徵兆可以驗證:你只要把視線調整得宜,文武百尊的壇城自然會呈現在眼前。我也從那瀾陀寺的喇嘛那羅仁波切獲得許多傳示本覺的教法。喇嘛那羅的父親是塔隆噶舉教派的轉世活佛,他的母親則是我家族─伽尊族─的尼師。從我很小的時候開始,喇嘛那羅教我所有的佛法,包括顯教和密教。

喇嘛那羅教導我如何修持薩迦傳承的法門,他也授我其它修持傳承的口傳教法。喇嘛那羅非常精進地接受許多佛教傳承的教法,同時他也將所有的教法供養給薩迦崔津法王。
我從丹巴仁波切獲得同樣的教導和訓練,在幾年內他賜予我完整的密續總集,容涵了全部的八大分支的實修傳承。密續總集包含了在西藏開花結果的佛教八教派完整的灌頂,八教派即寧瑪、卡當、薩迦、瑪巴噶舉、香巴噶舉、時輪究竹、年竹、希傑及酬德。

我從丹巴仁波切處領受這些灌頂,加上口傳教授和密語傳承,這些口傳及密語解釋八大分支實修傳承的修持要領,即正念、禪修和行止。我也將這些教法供養給薩迦崔津法王以及其它許多位傳承持有者。

從丹巴仁波切獲得的這些傳承,我也在不同的法會上,完整地傳授時輪金剛六支瑜珈的口傳教授以及詳盡的圓滿次第。同時我這一生中,也持續不斷地給予密續總集和修行儀軌總集的灌頂以及傳授教法,這些密法總集包括八大分支實修傳授的灌頂、儀軌、以及口傳教授。

察巴傳承遵行薩迦的喜金剛、金剛瑜珈母、大黑天等教法,修持生起與圓滿兩次第以及相關的口傳教授。同時,透過八大分支實修傳承的口傳,察巴的瑜珈行者總能更了解並提升修持的層次。

這就是察巴傳承的真諦,就是富含八大分支實修傳承的口傳教授。從最早的察巴傳承祖師,一直到薩迦昆族的達千洛卓嘉晨及其主要弟子蔣楊欽哲旺秋,都是實修傳承的例證。如果有人心持懷疑,不妨讀讀這些祖師的傳記。

廣欽老和尚讲述住山的故事

文章来自网络

廣欽老和尚:跟我們說他在大陸住山的故事。

他說:當時我只帶了幾件衣服、針線、一、二十斤米、火柴,在清源山找了一個石洞,這個洞有兩個洞口,我將一個洞口塞住。

洞內很清幽,又有一塊石頭,在石頭上打坐,感到很舒服。

日落時,忽然有一隻老虎以屁股先進洞來,我嚇了一跳,大呼一聲:「阿彌陀佛!」

老虎竟也被我嚇到了,馬上跑出去,

隔了一會兒後,牠又再度進來,

我就對牠說:「山軍啊!你能不能把這個洞讓我修行呢?還是你要吃我呢?」

我看老虎並沒有惡意,就為牠皈依。

這就叫做「心動心」,我無惡意,牠也無惡意。

第二天牠帶來許多小老虎,在洞口遊玩,走來走去、跳來跳去,顯得很高興的樣子。

究給崔欽仁波切:具加持的傳承

摘自《究給崔欽仁波切文集》

具加持的傳承

佛教的傳統,傳承非常重要。沒有傳承,就無法得到加持。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開始就要檢視這個傳統是否有真正的傳承。真正的傳承透過經驗來證明。許多人都是透過修持教法而獲得開悟的。

察巴傳承源自薩迦昆族的達千洛卓嘉晨。達千洛卓嘉晨是位偉大的三種戒律的持有者,他激勵了多鈴巴的信心,多鈴巴從達千洛卓嘉晨處領受這三種戒律並成為其主要的弟子。多鈴巴的主要弟子為察千洛沙嘉措。察千傳承的金剛瑜珈母誦本,描繪禪修道上次第的言詞都是來自察千所說,也就是他自己描述其修持道上的圓滿經歷。他親身證得修行上的每個次第,其傳承祈請文中即描繪自己見到了真正的金剛瑜珈母的情境。

欽拉秋傑則是我的家族─傑尊族─第一位究給企謙法座的持有者。從欽拉秋傑時代開始,我已是傑尊家族血脈傳承的第十八世那瀾陀寺的究給企謙。

欽拉秋傑曾在不同的場合親見金剛瑜珈母的顯現:有一次,他親眼見到一紅一白的金剛瑜珈母現於拉薩附近扎葉瓦的懸崖上,這一紅一白的兩尊金剛瑜珈母,賜予他時輪金剛灌頂。欽拉秋傑帶回透明且上面滿佈閃閃虹光的庫夏草,以證明金剛瑜珈母曾親自給他灌頂。

究給企謙欽拉秋傑曾獲知預言,如果他前往神聖的察歷山區閉關修行,將成就虹光身。當時他因身負那瀾陀及扎魯兩寺院的重任,無法前往。不過後來在金剛瑜珈母親授時輪金剛灌頂、加持及教法後,欽拉秋傑的確成就了虹光身。

當欽拉秋傑告知侍者他的成就時,侍者問他什麼是光明身,欽拉秋傑便說:「來,摸摸我的頭。」侍者用手碰觸上師的頭頂,只覺他的手直入上師整個身體,看起來是上師的身,卻是透明的光體。這就是欽拉秋傑透露成就虹光身的徵兆。欽拉秋傑是察巴教派金剛瑜珈母傳承最重要的上師之一。

這些教法的傳承一直持續到我們現在的上師。金剛瑜珈母虹光身成就修持教法、以及體悟明覺時所有經驗的一味教法(也是虹光身修持法的一部分),事實上都非常類似時輪金剛的圓滿次第教法。兩個傳承修持的解說可以互補,這是察巴教派金剛瑜珈母傳承很重要的一個特點。

這個傳承─以親見金剛瑜珈母並領受其教法的幾位大師為代表─一直持續至今日。

在近代,接續這個傳統的上師是蔣揚欽哲旺波。他不但真正見到金剛瑜珈母並獲得短軌傳承,也就是金剛瑜珈母直接口授的淨見。

蔣揚欽哲旺波是極特別、極例外的上師,也是西藏最偉大的上師之一。蔣揚欽哲旺波地位崇高,西藏人稱他為第二佛。

近代,薩迦傳承金剛瑜珈母教法的根源來自蔣揚欽哲旺波,他與弟子洛碟旺波一起教授金剛瑜珈母修持法最長的開示。本開示的文字經洛碟旺波仔細督導,並由這兩位上師的弟子東康赤巴撰寫。我本人則是從丹巴仁波切上師鉅細靡遺得獲這些教法。由蔣揚欽哲旺波欽定的短軌傳承教本一直傳至我們現在的上師。

我們以上約略談了金剛瑜珈母教法深具加持的傳承,它是一個實修經驗的傳承,因為這是個透過經驗證實未曾中斷的傳承。它是一個實證開悟的傳承,因為達千洛卓嘉晨等上師由此教法開悟。它也是一個密語口授的如實覺知傳承,因為札巴嘉晨以及之後的許多上師都親見了金剛瑜珈母的尊勝容顏。

它是一個無上正見的傳承,因為它同時具足加持力、修持指南、及口傳教授,能為修行弟子直指法性,也因此是究竟正見的教法。

當虔誠弟子出現時,如果他能與上師的關係如同父子,並能持守三昧耶誓,這時上師即可傳授究竟的法教,如直指法性的口傳教授等。

阿底峽尊者隨身攜帶的會說話的度母

這是當年阿底峽尊者不離身的度母像。

據說此像曾開口與尊者進行交流。

現供奉於西藏拉薩度母寺(卓瑪拉康)。

尊者終生修持度母法門,隨身攜帶的度母佛像更常常開口話,指導尊者弘法。

曾有人向阿底峽尊者说:“某某人心中是有佛法的,他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别人都不指责他,他的行为非常好,他是一个真正依着佛法在修行的人。”

阿底夹尊者回答说:“一般而言,是不是一个修行者,是要自己来验证的,他人并不是最主要的见证者。”

度母祈请文(阿底峽尊者所造)


顶礼解脱八难护佑母 顶礼吉祥圆满灿耀母
顶礼三恶道门断除母 顶礼善趣道路导引母
以尊恒常饶益行 复次大悲祈庇佑

嗡 达咧 都达咧 都咧 梭哈

(108遍或尽力持诵)

以上这段礼敬及启请文的前六句是阿底夹祖师亲撰的。

阿底峽尊者曾不顾危险,远赴印度尼西亚求法。在海途中,祖师遇上了大风暴,一时之间眼见船快要沉没了,尊者便随口诵出这六句祈请文。

在诵了此祈请文后,不动明王突然显现了,他在船桅上把船压稳;二十一位度母亦化现了,他们团团围绕着把船身固定了,令尊者安然渡过了一劫。

礼敬及祈请文的第一句是求度母救我于火灾、水灾、风灾及各种灾难中。

第二句求他赐予功德及智慧等。

第三句求度母令我不堕地狱、饿鬼及畜牲道中。

第四句求他引领我们生于善道中。

第五及第六句是说:“您一向都救助众生,请现在就马上救度我!”

究給崔欽仁波切:大手印清淨明光

文章来自网络

薩迦茶派25任究給企千法王略述師承與“輪涅不二”:

「明光就是你的本覺智慧。這就是“輪涅不二”,這就是現在你必須自己來體悟驗証的。」

「念滅念起之間,明光持續展現。」

「不論我們是說 “輪涅不二”、赤裸本覺(大圓滿),或是說大手印、體悟覺性,意義都是一樣的。」,

「當我向殊協傑尊瑪祈請教法時,我覺得我已經從丹巴仁波切完全領受了究竟傳承。不過我卻發現從她的教法中,使我對正見的修持增益良多。殊協傑尊瑪一定活了超過一百三十歲,其中二、三十年以上都在黑暗中閉關。雖然她在漆黑中閉關,她仍能看得很清楚,照樣閱讀,行住坐臥樣樣難不倒,同時更能親見那清淨明光。」

「…我的另外一位根本上師是基莫仁波切,他給予很多不同的人們許多的加持,而且通常在加持時,會簡明地傳示心性。然而他比較是一位潛藏不露的上師,而且不會公開地對許多人極清楚地解說正見。不過,私底下我從基莫仁波切領受很多的啟蒙及教導。

從丹巴仁波切,我則領受許多巨細靡遺的教法,教導我如何體悟覺性與安住正見。丹巴仁波切精通密語傳承,也深入地教導我這些教法。

基莫仁波切通常不會給予詳細的解說,而是賜與弟子加持,並且以祝福的語詞加上眼神及手勢來傳示心性,在這同時他始終都安住於究竟正見(悟境)。基莫仁波切特別喜歡引用薩迦班智達兩句簡短的開示─我也常在傳示心性時引用─即:

念滅念起之間,
明光持續展現。

基莫仁波切通常先賜與弟子加持,然後再解釋說:

「當前一念已經止歇,而下一個念頭尚未生起之際,清淨明光會持續不斷地展現。在此無念之際,這個明光就是你的本覺智慧。這就是“輪涅不二”,這就是現在你必須自己來體悟驗証的。」

他的話語通常十分簡短而明確,然而卻非常完整,就像這樣。這些話對弟子的傳示心性非常有效。」

泰戈爾 : 用生命影響生命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因為你不知道,
誰會藉著你的光,
走出了黑暗。

請保持心中的善良,
因為你不知道,
誰會藉著你的善良,
走出了絕望。

請保持你心中的信仰,
因為你不知道,
誰會藉著你的信仰,
走出了迷茫。

請相信自己的力量,
因為你不知道,
誰會因為相信你,
開始相信了自己。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活成一束光,
綻放著所有的美好!

頂果欽哲法王:證悟的步驟

證悟的步驟有三:瞭解、體驗和真實的證悟。

第一個步驟是理論性的理解,來自研讀經文。這當然是必要的,但並不是很穩定。它像一塊布上的補丁,終究會脫落。理論性的理解不夠堅強,無法讓我們承受生命中的起起落落。一旦面臨困境,任何理論性的理解都無法讓我們克服困境。

禪定的經驗像煙霧,終究要消逝。如果我們在一個隱密的地方專注禪修,我們必然會得到某些體驗。但是這一類的體驗非常靠不住。有人說:“奔向體驗的禪修者,就如同小孩奔向一道美麗的彩虹一樣,會誤人歧途。”專注而密集的修行可能會帶來一刹那的通靈,也會讓我們看到某些成就的徵兆,但是這一切只會增加期望和傲慢——只是一些魔鬼般的騙局,障礙的來源。

話說好的狀況比壞的狀況更難處理,因為好的狀況更令人分心。如果我們得到一切所欲——財富、舒適的房子、衣服——應該把它視為幻覺一般,像是在夢中得到的財產,而不要對它產生一種慣性的執著。如果有人對我們生氣,或者威脅我們,反而比較容易修忍辱的禪定;如果我們生病了,也比較容易面對。這些都是造成痛苦的因,而痛苦本身自然會提醒自己想到佛法。所以說,從某個角度來看,這些困難的遭遇反而比較容易融到自己道路中。但是當一切都很順暢,也感覺快樂時,我們的心會毫無困難地會接受那個狀況。就如同我們全身塗滿了油,執著很容易在無形中滲入我們心中;它會變成意念的一部分。當我們開始執著于有利的狀況,會開始迷上自己的成就、我們的名、我們的財富。這是非常難去除的。

但是擁有證悟的人就像一座壯麗的山,無法被任何風動搖,就像永遠不變的藍天。好的狀況和壞的狀況,即使來幾千個,都不會形成執著或排斥,不會造成任何期待或懷疑。經文這樣形容,如果在他一邊站著一個人,拿著檀香扇子幫他搧風,另一邊站著一個人拿斧頭準備砍他,他不會較高興有人幫他搧扇子,也不會更恐懼有人要砍他。這樣的人,所有的迷惑都已消失貽盡。不管任何狀況,不論有利或有害,都會讓他在道路上有所進步。

Page 27 of 34
1 25 26 27 28 29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