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洛巴口传那若巴的二十八颂大手印教授

[转载]谛洛巴口传那若巴的二十八颂大手印教授

恒河大手印偈颂

Tilopa’s Mahamudra Instruction to Naropa in Twenty Eight
Verses.
谛洛巴口传那若巴的二十八颂大手印教授

敬礼金刚空行!
Homage to the Eighty Four Mahasiddhas!
Homage to Mahamudra!
Homage to the Vajra Dakini!
敬礼八十四位大成就者!
敬礼大手印!
敬礼金刚空行母!

大手印法虽无表,然于上师具苦行,
具忍具慧那若巴,具种修心如是行。
Mahamudra cannot be taught. But most intelligent Naropa,
Since you have undergone rigorous austerity,
With forbearance in suffering and with devotion to your Guru,
Blessed One, take this secret instruction to heart.
大手印[本]无可教导,但聪慧的那若巴,
在你经受严酷的苦行中具足了忍耐和对你上师的虔诚,
幸运的人,牢记这秘密的教授。

譬如虚空无所依,大手印亦无依境,
住于任运境界中,定从系缚证解脱。
Is space anywhere supported? Upon what does it rest?
Like space, Mahamudra is dependant upon nothing;
Relax and settle in the continuum of unalloyed purity,
And, your bonds loosening, release is certain.
无论何地虚空有所依吗?虚空依于什么呢?
就像虚空,大手印也无所依。
松坦自心安住于完全任运的心相续中,
这样,束缚会自然解开,解脱是决定的。

譬如以眼观察虚空无所见,如是以自心观本净妙明心,
一切邪妄分别消除证觉地。
Gazing intently into the empty sky, vision ceases;
Likewise, when mind gazes into mind itself,
The train of discursive and conceptual thought ends
And supreme enlightenment is gained.
注视于寂寥的虚空大界时,视觉(能力)停止了。
同样的,当心识观察到心本身时,
漫生的分别思虑停止了,
无上妙智俱时证得。

譬如空中云雾散,本无住者及去者,
分别识浪生于心,观心本净浪自灭。
Like the morning mist that dissolves into thin air,
Going nowhere but ceasing to be,
Waves of conceptualization, all the mind’s creation,
dissolve,
When you behold your mind’s true nature.
就像晨雾消散于空中,
没去往哪里却消失不见了。
由自心造作而起的分别思虑的波浪也会消散,
当你证见心的真实本性的时候。

譬如空离一切色,黑白等色不能染,
妙明心亦离诸色,善恶白黑不能染。
Pure space has neither colour nor shape
And it cannot be stained either black or white;
So also, mind’s essence is beyond both colour and shape
And it cannot be sullied by black or white deeds.
虚空本身既没有任何颜色也不具任何形状,
它不会被黑白的色所沾染,
心的本质也同样超越了形色,
它不会被或善或恶的行为(黑或白的行为)所沾染。

譬如晴明日光照,千劫黑暗顿开朗,
本净妙心放光明,多劫轮回业障消。
The darkness of a thousand aeons is powerless
To dim the crystal clarity of the sun’s heart;
And likewise, aeons of samsara have no power
To veil the clear light of the mind’s essence.
长劫的黑暗无力暗淡太阳的清净光明,
同样的,漫长的轮回无力掩盖住心本质的清净光明。

虚空言说强安立,虚空究竟离言诠,
觉心虽亦强言释,究竟成就实离言。
Although space has been designated “empty”,
In reality it is inexpressible;
Although the nature of mind is called “clear light”,
Its every ascription is baseless verbal fiction.
虽然虚空被指定为“空无一物”,
实际上它是不能被语言表达的;
虽然心的本性被称作“清净光明”,
这也不过是言语上的虚言表达罢了。

要知心性本同空,无余摄尽一切法。
The mind’s original nature is like space;
It pervades and embraces all things under the sun.
心的原始本性就像虚空一样;
它遍摄于世间万法之中。

身离诸作安闲住,语离尘声空谷音,
意离思量比对法。
Be still and stay relaxed in genuine ease,
Be quiet and let sound reverberate as an echo,
Keep your mind silent and watch the ending of all worlds.
安闲下来,保持放松于离于造作的自在之中,
安静下来,让所有的声音成为他自己的回响。
保持心寂静,观照世间万相的消融。

如竹中空持此身,心合超绝言思空。
安住任运无取舍,无著心契大手印,
恒修决证正菩提。
The body is essentially empty like the stem of a reed,
And the mind, like pure space, utterly transcends the world of
thought:
Relax into your intrinsic nature with neither abandon nor control

Mind with no objective is Mahamudra –
And, with practice perfected, supreme enlightenment is
gained.
身体的本性是空的就像芦苇的杆。
心的本性就像纯净的虚空,完全的超越了普通分别思虑的世界。
放松身心进入你固有的本性当中,既无须舍弃亦无须控制,
没有任何目的性的心就是大手印
通过完美的修习,无上妙智即会证得。

密咒典及波罗蜜,种种经律与法藏,
各各论义宗派等,皆非光明大手印。
The clear light of Mahamudra cannot be revealed
By the canonical scriptures or metaphysical treatises
Of the Mantravada, the Paramitas or the Tripitaka;
The clear light is veiled by concepts and ideals.
大手印的清净光明不能够通过对内典、纯哲学的论义、波罗蜜或三藏的学习而被显现,
因为[心的]清净光明会被[僵化的]观念分别所掩盖。

由生分别障明印,反失所守三昧耶,
永离分别不著意,自生自灭如水波。
若顺无住无缘谛,即守破暗三昧耶。
By harbouring rigid precepts the true samaya is impaired,
But with cessation of mental activity all fixed notions
subside;
When the swell of the ocean is at one with its peaceful
depths,
When mind never strays from indeterminate, non-conceptual
truth,
The unbroken samaya is a lamp lit in spiritual darkness.
行者若拘泥于死板的戒条,真实的誓约会受到损害,
而通过中止精神上的造作,所有僵化的观念分别会自行消散。
恰如波浪自生自灭于大海。
当内心不再迷执于妄念之中,非概念的真实性
——无损的誓约像明灯一样照亮精神上的无明。

若离分别无所住,一切法藏无余见。
Free of intellectual conceits, disavowing dogmatic
principles,
The truth of every school and scripture is revealed.
从善于思虑的妄想中解脱出来,拒绝教条般的原则,
[实践于实修,这样]每一个学派和经典的实义会被揭示出来。

若依此义脱轮回,并能烧除诸罪障,
此是教内大明灯。
Absorbed in Mahamudra, you are free from the prison of
samsara;
Poised in Mahamudra, guilt and negativity are consumed;
And as master of Mahamudra you are the light of the Doctrine.
全身心投入到大手印之中,你就会从轮回之牢解放出来;
安然于大手印,罪业和烦恼就会被销毁。
并且作为大手印之师,你会是教义中的一盏明灯。

不信此义愚夫辈,彼常飘溺生死流。
未出秽苦之愚夫,应哀悯彼令依师,
得师加持而解脱。
The fool in his ignorance, disdaining Mahamudra,
Knows nothing but struggle in the flood of samsara.
Have compassion for those who suffer constant anxiety!
Sick of unrelenting pain and desiring release, adhere to a
master,
For when his blessing touches your heart, the mind is
liberated.
愚蠢的人因为他的无知,鄙弃大手印,
他们什么都不懂得只会在轮回之流中挣扎。
不断遭受[烦恼]煎熬的人们,怜悯自己吧,
厌离无情的烦恼,渴望解脱吧,忠于一位大师,
因为当他的加持(祝福)触及到你的内心时,你的心灵就会获得自由。

吁嗟乎!
流转轮回者,毫无义利唯是苦,
有所作亦无义利,观心最殊胜。
KYE HO! Listen with joy!
Investment in samsara is futile; it is the cause of every
anxiety.
Since worldly involvement is pointless, seek the heart of
reality!
嘻嘻!听我说!
在轮回中投入精力是没有希望的;它是引起一切烦恼的源泉。
既然世俗的牵绊是无意义的,去寻觅真实的心性吧!

若离执计是见王,若无散乱是修王,
若无作求是行王,若无所住即证果。
In the transcending of mind’s dualities is Supreme vision;
In a still and silent mind is Supreme Meditation;
In spontaneity is Supreme Activity;
And when all hopes and fears have died, the Goal is reached.
超离心的二元分别即是无上的见,
安闲下来寂静自心即是无上的修;
(让一切)自行变化,[不加取舍]即是无上的行为;
当所有的希望和恐惧都消亡了,即获证妙果了。

越所缘境心体现,无所住道即佛道,
无所修境即菩提。
Beyond all mental images the mind is naturally clear:
Follow no path to follow the path of the Buddhas;
Employ no technique to gain supreme enlightenment.
超脱于任何心投射之境相心自行明净;
住无所住道即是住觉者之道;
不加任何修整即可获证无上的妙智;

嗟乎!
于世间法善了知,无常法如梦如幻,
梦幻实义本无有,知则当厌离于彼,
舍诸贪嗔轮回法。
KYE MA! Listen with sympathy!
With insight into your sorry worldly predicament,
Realising that nothing can last, that all is as dreamlike
illusion,
Meaningless illusion provoking frustration and boredom,
Turn around and abandon your mundane pursuits.
唉!听我说!
洞悉你可怜的世俗窘境,
要认识到(世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常存,它们只是些如梦般的假像,
无意义的假像只会引生伤害和厌倦,
转变自己放弃世俗中的追求。

依于山侧洞穴居,恒住无作任运境,
得大手印亦无得。
Cut away involvement with your homeland and friends
And meditate alone in a forest or mountain retreat;
Exist there in a state of non-meditation
And attaining no-attainment, you attain Mahamudra.
远离你的故土及亲友,
隐居在森林或山洞里独自禅修,
安住于无修的境界中,
成就无所得(无学之位),你即证得大手印。

譬彼大树枝分可万千,
齐根倒断万千枝分萎,
断心意根生死枝分亦全枯。
A tree spreads its branches and puts forth leaves,
But when its root is cut its foliage withers;
So too, when the root of the mind is severed,
The branches of the tree of samsara die.
大树开枝散叶,
可当它的根被砍断,它的枝叶就会枯萎,
同样的,当心识之根被切断,
轮回之树的枝叶亦会枯死。

譬彼千劫所集暗,得大明炬暗立遣,
如是自心刹那光,多劫无明障顿除。
A single lamp dispels the darkness of a thousand aeons;
Likewise, a single flash of the mind’s clear light
Erases aeons of karmic conditioning and spiritual blindness.
仅一盏灯即可驱散长劫的黑暗,
同样的,即使仅刹那证见心的清净光明,
亦可消除万年的业障和精神上的无明。

噫嘻!
有心之法不得离心义,有为之法不得无为趣,
欲达真实离心无为胜义趣,任运持心安住本明体。
KYE HO! Listen with joy!
The truth beyond mind cannot be grasped by any faculty of
mind;
The meaning of non-action cannot be understood in compulsive
activity;
To realise the meaning of non-action and beyond mind,
Cut the mind at its root and rest in naked awareness.
嘻嘻!听我说!
超离于心识的的真相不可能用心识的官能(分别心)去掌握,
离于造作的内义不能够在习惯性的造作中被领会,
若要体证离于造作的、超离于心识的真实性,
砍断心识的根部(分别住著)而休息于任运(赤裸)的觉受之中。

分别垢水自当返澄清,障修诸显亦各自寂隐,
无取舍心光发而解脱。
Allow the muddy waters of mental activity to clear;
Refrain from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ojection –
leave appearances alone:
The phenomenal world, without addition or subtraction, is
Mahamudra.
欲让精神上分别造作的浊水清澈下来,
安住于无取无舍,让一切自生自灭。
离于增减的法尔界,即是大手印。

了本无生无始习垢净,亡诸执计安住无生境,
凡所显现即是自心法。
The unborn omnipresent base dissolves your impulsions and
delusions:
Do not be conceited or calculating but rest in the unborn
essence
And let all conceptions of yourself and the universe melt
away.
无生遍存的体性能消解你的欲望和妄念,
不要自负聪明地去臆测,简单的休息在无生的体性中,
让你自身的所有妄念和世间万相自行消融。

超脱边执得殊胜见王,
超深广量得殊胜修王,
离断边品得殊胜行王,
能无所住得最殊胜果。
The highest vision opens every gate;
The highest meditation plumbs the infinite depths;
The highest activity is ungoverned yet decisive;
And the highest goal is ordinary being devoid of hope and
fear.
最高的见打开所有(法义)之门;
最高的修尽证无限深广(的境界)。
最高的行为不会受到(外缘)影响而坚定不移;
最高的果是离却希惧的平常心。

行者初得觉受如瀑流,中如恒河畅流而闲缓,
后如平水子母光明会。
At first your karma is like a river falling through a gorge;
In mid-course it flows like a gently meandering River Ganga;
And finally, as a river becomes one with the ocean,
It ends in consummation like the meeting of mother and son.
开始你的业障象河流穿过峡谷的瀑布;
中间过程它像静蜿而行的恒河流动;
最终,就像河流融汇于大海,
它圆满终止于母子光明相融会。

劣慧异生未堪善安住,可于明点气脉诸要门,
以多支分方便摄持心,调令任运安住于明体。
If the mind is dull and you are unable to practice these
instructions,
Retaining essential breath and expelling the sap of
awareness,
Practising fixed gazes – methods of focussing the mind,
Discipline yourself until the state of total awareness
abides.
心智愚钝无力修习此等教授者,用
持住必要的风息、有意识射尽风息,
专注于一缘 —— 等各种集中心智的方法
训练你自己,直到所有的觉受境界可以继续进展下去。

若依业印增现空乐明,须知加持双运之福智,
导自顶轮缓降不可泄,渐提令遍全身一切轮。
When serving a karmamudra, the pure awareness of bliss and
emptiness will arise:
Composed in a blessed union of insight and means,
Slowly send down, retain and draw back up the bodhichitta,
And conducting it to the source, saturate the entire body.
But only if lust and attachment are absent will that awareness
arise.
在服务于业印的时候,
纯粹的极乐和空性觉受将会产生。
凭依深见和技巧的善妙的结合平静自己,
缓降、任持、旋返菩提心,
将它送回源处,遍满全身。
但仅在贪乐之欲和攀著之心不存在时,如此觉受才会产生。

绝离贪故空乐明方显,长命黑发相饱如满月,
光彩焕发力大如狮子,愿共速得安住胜成就。
Then gaining long-life and eternal youth, waxing like the
moon,
Radiant and clear, with the strength of a lion,
You will quickly gain mundane power and suprem enlightenment.
而后得以长寿、黑发、相饱如月(无皱纹),
容光焕发,皮肤洁净,有着狮子般的力气,
你将很快获证世间悉地(成就)和无上的妙智。

此大手印极心要口诀,具堪能种众生恒受持。
May this pith instruction in Mahamudra
Remain in the hearts of fortunate beings.
愿此大手印的精要教授留在有幸的众生心中。

Colophon
跋:

Tilopa’s Mahamudra Instruction to Naropa in twenty Eight Verses
was transmitted by the Great Guru and Mahasiddha Tilopa to the
Kashmiri Pandit, Sage and Siddha, Naropa, near the banks of the
River Ganga upon the completion of his Twelve Austerities. Naropa
transmitted the teaching in Sanskrit in the form of twenty eight
verses to the great Tibetan translator Mar pa Chos kyi blos gros,
who made a free translation of it at his village of Pulahari on the
Tibet – Bhutan border.
 
谛洛巴口传那若巴的二十八颂大手印教授是伟大的上师、大成就者谛洛巴在克什米尔学者、智者、成就者那若巴完成他十二大苦行后,在恒河岸边附近传授给他的。那若巴以梵文二十八颂的形式将这份教授传给伟大的西藏译师玛尔巴·法慧,玛尔巴译师在他的乡村(,位于西藏—不丹交界处的)普拉哈里将它意译为藏文。

This text is contained in the collection of Mahamudra instruction
called the Do ha mdzod brgyad ces bya ba Phyag rgya chen po’i man
ngag gsal bar ston pa’i gzhung, which is printed at the Gyalwa
Karmapa’s monastery at Rumtek, Sikkim. The Tibetan title is Phyag
rgya chen po’i man ngag, or Phyag rgya chen po rdo rje’i tsig rkang
nyi shu rtsa brgyad pa.

  原文被收集在一本题名《Do ha mdzod
brgyad ces bya ba Phyag rgya chen po’i man ngag gsal bar ston pa’i
gzhung》的大手印教授集中。这本书由噶玛巴尊者(大宝法王)驻锡地锡金隆德寺出版。原文的藏文标题是Phyag rgya chen
po’i man ngag(大手印要门),或Phyag rgya chen po rdo rje’i tsig rkang nyi
shu rtsa brgyad pa(金刚大手印二十八颂)。

This translation into English has been done by Kunzang Tenzin in
1977, after transmission of the oral teaching by Khamtrul Rinpoche
in Tashi Jong, Kangra Valley, India.
  这份英译本是昆桑·丹增(Kunzang
Tenzin)经印度康拉山谷札西宗康楚仁坡切口头传授后,于1977年完成的。

指鬘王出家证圣果

摘自《亲友书讲记》(第四课)
作者:龙猛菩萨
传讲:索达吉堪布

指鬘王出家证圣果

指鬘王曾跟随一个婆罗门学法,婆罗门的妻子勾引他,遭他拒絶后恼羞成怒,告诉婆罗门指鬘王侮辱她。婆罗门知道指鬘王不容易对付,于是故意欺骗他:“你若能在七天中杀一千个人,把一千个人的手指串成指鬘,装饰在脖子或手腕上,就可以获得梵天果位。”说完,婆罗门把刀插在地上,念了一遍咒语。咒语念完,指鬘王就起了恶心,婆罗门把刀交给他,他拿着刀,发狂一样见人就杀,见指就砍。

到了第七天早上,手指已有九百九十九只,差一只就满千数。可是大街小巷见不到一个人影,人们早就藏起来了。此时指鬘王的母亲怜悯他,因为他七天只顾着杀人,没有吃东西,想派人给他送饭,但是仆人们都害怕,没有人敢去,母亲就亲自送去。指鬘王见母亲从远处走来,准备要杀掉她,母亲骂道:“你这个不孝的东西,连母亲都想杀。你实在要凑数的话,那就砍去我的手指,不要杀死我。”

这时,佛陀以神通观察到指鬘王可以度化,就化成一个比丘,走到他的对面。指鬘王一见,当即舍弃母亲,飞速向比丘奔来。比丘缓缓地行走,但指鬘王用尽气力也追不上,他就喊道:“比丘,你给我停住!”比丘说:“我一直安住,没有动过,只有你自己停不住。”指鬘王觉得奇怪,就问:“怎么说你安住、我停不住呢?”比丘答:“我的六根都很寂静,所以一直安住,而你被邪师引诱,内心迷乱,不断地奔驰,所以才日夜杀害众生,造下无边的罪业。”

指鬘王听后幡然醒悟,把刀扔在一边,远远地伏地磕头。佛陀也恢复本来身相,如太阳般相好圆满、无与伦比。指鬘王见到佛的威仪,不由得五体投地,要求随佛出家。以佛的神通力,他的须发自然脱落,身上衣服也变成三衣。佛又为他说法,他闻法之后,心垢尽除,得阿罗汉果位。当时他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也有机会获得圣果。

罕见的铜镜圆光者—格萨尔说唱艺人卡察 阿旺嘉措

[转载]罕见的铜镜圆光者—格萨尔说唱艺人卡察 <wbr>阿旺嘉措

格萨尔说唱艺人正在说唱中

图文来自网络
作者:阿明

他是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人。当地群众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把他说成的近乎于鬼使神差的传奇人物。当地人有这样一句话”卡鬼、肯鬼、波鬼,这是类乌奇地方的三个鬼。”这里指的卡、肯、波三人都是当地会降神的鬼神式的人物,而这其中的第一个”卡鬼”,就是指卡察·阿旺嘉措。

人们为什么把他说成是神鬼式的人物呢?因为这个姓卡察的人具有神奇的能力。他可以从方寸大小的铜镜中预示人的前途和命运,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哪个人生了病,谁家丢了牲畜和什物,谁要预知未来,都要毕恭毕敬地来找阿旺嘉措,向他献上哈达,送上酥油和肉,经济条件好的还要送些钱,请他占卜吉凶、治病和寻找失物。而他则透过铜镜一一作答。怪就怪在他竟然十说九中,令人折服。这样一来,在当地一传十,十传百,名声大振,后来连昌都地方政府的官员们也十分器重他,他便以铜镜占卜而出了名。铜镜占卜在藏语中叫”圆光”。久而久之,人们把他的真实名字阿旺嘉措忘记了,而卡察扎巴(卡察圆光者)的名字却传遍了多康地区。

十年动乱后,他的功力不但未减,反而更加精深。当他不但可以通过铜镜给别人算命,还可以通过铜镜抄写史诗《格萨尔》的消息一传开,立即在西藏境内引起了反响。随着全国性的抢救《格萨尔》史诗工作的全面铺开,他被列为重点抢救对象,一时间成了一相引人注目的新闻人物。

由于他居住在远离西藏中心–拉萨的昌都地区类乌齐县乡下,交通十分不便,所以亲自拜访过他的人并不多。传说中不免想象的成分,总令人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为此,笔者于1986年秋,取道青海的玉树,经昌都的江达、昌都镇到达类乌齐,专门采访了这位年逾古稀(当年74岁)的奇人,与他一起度过了一周的时光。虽然难说完全了解了他的内心世界,但是,毕竟在与他诚挚的长谈中,亲耳听到了他的过去和现在。

藏历第十五绕迥水牛年(公元1913年),阿旺嘉措出生在类乌齐县甲桑卡区达赤乡阿坝村的一个姓卡察的富裕人家。祖父和父亲都是信奉宁玛派的僧人。阿旺嘉措从刚懂事起,便在祖父卡察拉年·扎巴班觉的严格管教下开始学习藏文。祖父手把手地教他写字,一句句地教他念书,这样过了4年。但在阿旺嘉措8岁时,家中发生了一个突变事件,结束了他优裕舒适的生活。妈妈与家中的一个佣人发生了恋情,从家里搬了出去。小阿旺嘉措也跟着妈妈一起离开了富裕的家庭。12岁时他就住进了类乌齐寺当小扎巴,开始了僧人的生活。

一天,寺院里来了三个喇嘛,一位是嘉木央活佛,他是德格人、著名的米庞大师的徒弟;一位叫那木堆,加桑卡区桑卡乡人,是类乌齐寺桑巴扎仓的喇嘛,据说此人修练的功底颇佳;另一位是恰梅,昌都县萨贡区人,系藏传佛教莲花生教派第六世恰梅喇嘛。他们把寺中的30多个小扎巴召集在一起,桌子上摆着一个巴掌大小的铜镜,然后教了一些看铜镜的程序和方法,便让小扎巴们轮流观看。看不见什么东西的孩子都一个一个地出去。最后剩下两个人,其中一个叫拉玛嘉,他说从铜锐中看到了一些模模糊糊的影子。轮到阿旺嘉措时,开始,他觉得这个铜镜在闪闪发光,慢慢地在铜镜中间出现了一个洞,这个洞渐渐地变成红色,这时出现了弯弯曲曲的文字,类似梵文,阿旺嘉措看不懂。后业,他看见了30多个身着盔甲的骑士在奔跑,最后只剩下了三个人。这时旁边出现了河流,有一匹马,马上坐着一位骁勇的战将。耳朵里又仿佛听到了异常悦耳的声音,好象是那位战将在歌唱。这时一位喇嘛问他:”是否看见?”他回答说:”看见了,还听到了歌声。”旁边一位观看的僧人用手捅了阿旺嘉措一下说:”你不要吹牛,看清楚再说!”顿时,他眼前的一切都消失了,铜镜依然变成了初时只是发出一片光亮的镜子。三位上师不禁动怒了,斥责那个僧人说:”你不要这样!”同时,又再次耐心地给阿旺嘉措讲解了看铜镜的要领,并叫他再仔细观察。不久,铜镜中的景物再次出现了,然而那悦耳的声音再没有出现过,直到现在。

当时,阿旺嘉措心里很害怕,不知是怎么回事。然而寺院里的大喇嘛们却对他倍加器重和关怀,给他穿上整齐的衣服,供给他好的饭食。第二天又让他重新观看铜镜,与前一天一样,铜镜中首先出现了梵文,接着出现了象雄文,最后出现的是藏文乌坚体。景物也同时再现了,其中有大大小小的人,好象在很远很远的地方。第三天继续着,上师们不停地向他提出问题,他都一一作了回答,旁边的人便不停地记录下来。

观看铜镜的第三天以后,阿旺嘉措的眼前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神,白天坐在那里,眼前的神佛也会象走马灯一样不断地出现。晚上即使蒙上被子也睡不着觉,那些神也总是浮现在眼前。别人都以为他疯了,小小的阿旺嘉措也有点害怕了。上师们却安慰他说:”没有关系,你慢慢就会好起来的。”就这样,人们发现他具有特殊才能,可以看出铜镜里的东西。

其实,这样的幻觉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曾出现过。6岁时,他在野外玩耍,因迷路而走失了三天。家里人都以为他死了。其实,阿旺嘉措是因疲倦在草滩上睡着了。在梦幻中他走进了一座神山,山中有一座大的经堂,他悄悄地走进去,只见了里面坐着许多人,有的人在念经,有的人在念《格萨尔》的书,有的人正在忙忙碌碌地写着什么。这时一个人朝他走了过来,给了他一个曼荼罗(安置众佛的祭坛)。曼荼罗的顶端是一尊金光闪闪的佛像,好似莲花生大师。大师下面是戴着仲夏(说唱艺人帽)的格萨尔王。只见他身上穿着铠甲,披着喇嘛平时穿的斗篷,铠甲的每个片上都刻有一个小佛像,看上去十分庄严威武。正当他聚精会神地看着、听着的时候,一个人把手伸了过来,他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朦胧地听到那人说:”你可以回去了!”便昏了过去。当阿旺嘉措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野地里,梦中的一切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的原野。于是,他拖着疲惫的身体蹒跚着走回家去。回到家里,他眼前的幻觉总是连绵不断地出现。一次,阿妈在挤奶,他仿佛看见在她身后有一个人总在跟着她,便问:”阿妈,你身后的人是谁?”阿妈吃惊地回头看去,却没有任何人。从此,家里人都以为阿旺嘉措生了病,而且是生了一种怪病。

通过这次看铜镜的考察,人们发现了他与众不同的特异功能。但也有人将信将疑,认为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看铜镜而知道一切?一次,阿旺嘉措的叔叔为了探个究竟,便跑来故意问他:”你说说,我家里都摆着什么东西?”阿旺嘉措便拿来铜镜来看了看,然后有板有眼地把他看到的东西说了出来:床上有个水盆,盆里放着曼荼罗、宝瓶和串珠等物品,竟然一丝不差。叔叔终于相信了。

不久阿旺嘉措看铜镜能知过去、未来的事传遍了昌都地区。当时的昌都地方政府派宗本嘎察巴把阿旺嘉措叫去,检验一下他是否真有看铜镜占卜的本领。宗本问他:”我的家乡在哪里?我寺院里的师傅是什么样子?”阿旺嘉措便照着铜镜上出现的文字和形象作了回答。嘎察巴听罢十分满意。从此,阿旺嘉措的名声大振。

阿旺嘉措的家乡加桑卡的宗本叫达哇拉,是一个康巴人,老家在巴秀县的丹巴地方,他受昌都地方政府的派遣到这里来当宗本。由于他在当地欺压百姓,百姓不服向上告了他一状。达哇特地邀请阿旺嘉措到家中见面。当时,只有13岁阿旺嘉措还有些胆怯,白天不敢去,等到晚上才到了他家。达哇拉请他占卜吉凶。打卦的结果,铜镜中出现了了个佛塔,很多人在推,但却推不动,最后出现了波密地方的人穿着白衣服。由此,阿旺嘉措告诉达哇拉:”看来问题不大,但是你可能要去其他地方一段时间。”

不久,达哇拉真的被免去了本地宗本的职务,派至波密地方。在那里因为他工作出色,两年后便又回到了昌都,在藏政府吉恰总督手下当堪钦(相当于三品官)。由于阿旺嘉措的卦应验,所以达哇拉十分喜欢他,器重他,一有什么事,便把他叫到昌都来,请他出主意。因为感激他,后来达哇拉还成了他的施主。此后,他们的关系一直很密切。

阿旺嘉措从十五六岁便开始了占卜生涯。宁玛派寺院的生活比较松散,僧人们可以在寺院里念经、修习,同时也可以离开寺院,四处游走或娶妻生子。阿旺嘉措经常被别人请去看铜镜算卦,就使他不得不经常离开寺院。这期间,他曾在家乡附近及丁青、囊谦、巴秀、昌都等地游走占卜,在满足了人们的要求之后,自己的生活也有了来源。虽然他的宗教学业从此荒疏了,修炼也停顿了,但他却成了一位远近闻名的圆光者。卡察扎巴便是因此而得到的名号。

圆光本来是一种占卜吉凶的宗教活动,一般是通过镜子里所显现的各种幻影加以附会后,预测未知的事或未来的事。从事圆光活动的人被称作圆光者,他们自称具有与众不同的眼睛,可以从镜子中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各种景象。藏族地区一般通过铜镜占卜,也有人在姆指的指甲上涂上反光的东西,令指甲发亮,观指甲而圆光占卜。卡察扎巴认为圆光者的眼睛从外观上看与众不同,是”三眼皮”,所以从眼睛就可以大致判断出谁具有圆光的能力和本领。

在运用铜镜圆光的过程中,卡察扎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程序。首先在圆光前,心理准备是十分重要的。他说,当坐在铜镜前,自己心里要具有慈悲感,要有洁净的心,同时,使自己进入好似白牦牛(藏族视白牦牛为神牛,具有吉祥的征兆)的自我感觉状态,而把铜镜看做大海。心理准备完毕后,便可布置道场。卡察扎巴为我表演了全部程序。他面前桌子的正中放置一个堆满青稞的大圆托盘,其中插立一个直径约为10公分的凸面圆形铜镜。镜面擦拭得闪闪发光,凸面向前方,面对圆光者。铜镜前插立一块长方棱形水晶石,青稞圆盘四周围以哈达。青稞盘前正中置一盏酥油灯,左右再各摆一个盛满茶水的高脚铜杯。在灯和茶之前,再均匀地放好一排七只盛满净水的小铜碗。最后,将一根燃香插在青稞盘中。这样,圆光的道场便算准备完毕。卡察扎巴在有条不紊地做这一切时,口中念念有词。道场就绪后,又念了二十分钟的经文,这时,他声称铜镜上开始显现图象和文字了。

有趣的是卡察扎巴在观察了我的眼睛之后,曾约我一同看铜镜。但我在铜镜中除去看到我自己被凸镜夸张了的脸之外,什么也没看见。卡察扎巴不无遗憾地说:”你原本也是可以看到的,只是年轻时碰到了污秽之物,才看不到了。”接着卡察扎巴又给我讲了他在铜镜中的所见。他说,一般情况下是佣珠玛首先出现在铜镜中进行教诲。文字的出现是有顺序的,首先出现的是梵文,其次是象雄文,最后才是藏文。文字的出现与隐去是和圆光者的阅读速度相一致的。当你看完抄完一段后,那段文字自然会消失,而新的文字立即显现。据他说文字存留时间充裕得使你有时间校对抄下的文字。在圆光时,圆光者要请被卜者手中握十几粒青稞,放在嘴边吹气,同时心中要专一思念自己要卜算的事,然后把青稞粒放在圆光者的手中,由圆光者将青稞撒向铜镜,然后便开始等待镜中显现文字与图象了。

卡察扎巴告诉我,他这只铜镜是类乌齐寺具有较高造诣的那木堆活佛相赠的,铜镜质量好,做工细致,光亮,不象是手工产品,被他视为珍宝。

卡察扎巴介绍说,一个功夫好的圆光者,不借助铜镜也可以看到图象,一碗水或者是什么反光的东西都可以,同时也并非什么时候都可以看到。按照传统的说法,当扫帚星出现的时候,是绝对不能看铜镜的。其余时间,一般在上午为佳,显象比较清楚。并认为,当一个人受到了晦气污染后,便使其眼睛受到了损伤,影响看铜镜的效果,甚至从此再也看不到什么图象。这晦气包括见到麻疯病人及被杀死人的尸体,遇到刚结婚的新娘、杀人者及女人的经血等等。因为这些人和物中携有孽障,所以影响看铜镜,少则一天,多则五、六天,甚至从此再也看不见铜镜中的东西了。

从25岁到30岁这段时间,是卡察扎巴一生中最好的阶段。那时,他精力充沛,身体强壮,不但可以看铜镜算命,还可以借助铜镜抄写史诗《格萨尔王传》。虽然他已记不清他抄过多少本子,但是他从来没有停止过抄写。

在他不满30岁时,他的施主达哇拉捎信把他叫到昌都,对他说:”明天有一个象你一样的人要见你,你一定要去,问你什么你如实地说,不然人家会把人肉塞到你嘴里。”说罢送了一条哈达给他。

第二天,卡察扎巴被带到一个很讲究的房子里,只见一个身材魁伟、头上结着发结、耳朵上戴着海螺耳环的人端坐上方。后来他才知道,这就是显赫的帕巴拉活佛。活佛请他喝酒,一开始他不敢喝,因为他从未见过具有如此大福大贵形象的活佛,后来,他们渐渐熟悉了,卡察扎巴才喝起来。过了一会,帕巴拉拿出一本藏文条本,放在卡察扎巴的头顶上。卡察扎巴眼睛一扫,虽未看见封面的书名,便知那是一本《格萨尔》的书。当他说出这一部的名字时,活佛大喜。然后,他们谈了很多,活佛问了许多问题,并叫卡察扎巴看铜镜,解答各种问题。

当晚卡察扎巴被留宿在帕巴拉家中。晚上他看见一位喇嘛出现了,可是后来又不见了。帕巴拉询问了关于那个喇嘛的详细情况后,便叫人按照卡察扎巴描述的情况画下来,在昌都寺东河边的卓玛拉康里塑了像。尔后,帕巴拉摸过卡察扎巴的头说:”很早以前,昌都有一个叫雅朗嘉布的人,他能够编写格萨尔的传记,后来因为喝酒太多不能再写了。另外有一个叫觉吐旺布的人也没有写完《格萨尔》。你有条件,你很年轻,你要继续抄写《格萨尔》,把它写完。”

卡察扎巴从昌都回到类乌齐后不久,囊谦格甲寺的活佛拉玛尼玛来加桑卡区他的分寺尼姑寺巡视,此人是一位宁玛派的活佛,不需铜镜便可预知后世,占卜吉凶。当卡察扎巴把见到帕巴拉的情况告诉他以后,拉玛尼玛说:”活佛说的对,你要继续写《格萨尔王传》,你是可以写好的,因为你是格萨尔王的叔叔晁同的一个弟兄的转世,与格萨尔有因缘关系。你一定要写完,积功蓄德,否则你便不能长寿。”这些活佛在群众中传开后,卡察扎巴简直成了奇人。不久,类乌齐寺的分寺昂多寺便封卡察扎巴为该寺的寺主。

这以后,人们除了找他占卜之外,又不断有人请他抄写《格萨尔王传》,他便依照铜镜一一抄出。其中有的还传到了境外。有一部曾被当地有名的藏医、为不丹国王治过眼病的佣嘎转抄后带到不丹去了。此外,他还抄写了别具一格的《格萨尔王诞生记》等,可惜都不知下落了。卡察扎巴自谦地说:我的藏文水平不高,所抄的书都是通过铜镜得来的。

当然,卡察扎巴之所以抄写《格萨尔》,也是他的兴趣所至。他的家乡位于多康地区,是青海、昌都、那曲的交界地,是从昌都、青海去那曲、拉萨的一个交通要道。来往的商人、朝佛者、游吟艺人络绎不绝。因此《格萨尔》的流传也十分广泛。卡察扎巴小时候就曾见到过一个叫索南班觉的艺人,他说唱的《大食财宗》给卡察扎巴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小时候他零星看过《格萨尔》的抄本,数量不多。后来因为他经常卜卦算命,便顾不上再看书了。当他自己会抄写后,便很少再看别人抄的《格萨尔》。

与此同时,请他算命的人总是不断地登门,这也影响了他的抄写。算命可以得到经济收益,成为生活费用的重要来源。后来他与比他大5岁的扎西卓玛结了婚,有了家小,渐渐地就很少抄写《格萨尔》了。

前面讲过的达哇拉从波密回到昌都以后,与卡察扎巴的关系很密切,并做了他的施主,对他很信任,并不断给他一些经济上的帮助。他有什么难解的事,也必请卡察扎巴解决。

一次,昌都地方一个叫嘉日斯巴的人丢了半斗藏币,施主达哇拉特意派了一个姑娘带着酒到类乌齐来请卡察扎巴占卜。卡察扎巴通过铜镜认定是失主嘉日斯巴的管家和手下的一个人合伙偷的。但他没有对姑娘直说,只请姑娘转达说:”慢慢再看看。”后来当卡察扎巴与达哇拉见面以后,才讲了实情。达哇拉告知了失主,嘉日斯巴终于追回了丢失的藏币。

此后,不少人为了破案来找卡察扎巴,但是他一般不愿参与,仍以算命卜卦为主。即使推测出来也不愿直说。

随着卡察扎巴的名声越来越大,他的胆子也逐渐大了起来,至使后来发生的事情使他险些遭了大难。由于他经常和地主政府的官员来往,在别人的怂恿下,趁机抄了一个地方政府的文件,并偷印了一个公章。回到家乡让人仿照私刻了一枚印章后,他便模仿着地方政府的文件形式伪造了14份文件,都是别人请他伪造的,其中有关于财产继承问题,有地方管辖问题等,得到文件的人便送给卡察扎巴两个多斯(一个多斯约合五十个藏币),尔后便拿着伪件为非作歹。卡察扎巴对我说:在干这些事之前,他曾看了铜镜。铜镜中出现的图象是羊毛缠在牛角口上,他错认为这是没有关系的象征,其实是不应做的意思。伪造文件一事不久便被昌都地方政府查出,有人到类乌齐悄悄对卡察扎巴说:”你的事已经被告发了,你要赶快藏起来,否则将被抓入监狱。”然而,他又给自己打了一卦,结果是:虽然有些孽障,但是旧政府中有官员在内斡旋,问题不会太大,不必逃走。于是他打消了逃往青海的念头。

结果,藏军来到他家,宣布了罪行,没收了他的60多头牦牛、3匹马,给他戴上木枷,把他押到边坝去充军。达哇拉为此四处活动,一方面在政府中说情,另一方面又写信到边坝去,请当地执刑官不要欺负卡察扎巴,说他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不到一年,形势发生了突变,解放军进军西藏在即,昌都换了总管,加之达哇拉的活动,卡察扎巴得以回到昌都。昌都寺的人对他很好,供他吃、穿,而他在那里仍重操旧业,一边给人算卦,一边抄写《格萨尔》。这段时间里,旧政府的人曾叫他去看铜镜、卜算形势的发展,他一连看了几次铜镜,不敢说出结果,后来在对方的一再追问下,才说了一句话:”现在已经不行了!”

当时旧政府、昌都寺的人通过达哇拉转告卡察扎巴,挽留他住在昌都寺,并保证他一生的吃穿用度。卡察扎巴打了卦,铜镜中出现了类乌齐寺护法神玛波,玛波说:”算了!你还是回来抄写《格萨尔王传》吧!”于是卡察扎巴在昌都住了大约两年之后,力辞人们的挽留,回到了家乡类乌齐。

昌都解放后,卡察扎巴依然靠看铜镜四处游说过活。”形势怎么样?””年成如何?””是否能长寿?”等是老百姓常问的问题。要想让每一个人满意是不可能的,然而倒是有几次,卡察扎巴算的很准,得到了人们的再一次承认。

民主改革之前一段时期形势不很稳定,人心惶惶。尽管在十分闭塞的类乌齐,也盛传着许多谣言,百姓人心浮动,有人倾家逃往印度。当加桑卡乡的老百姓找到卡察扎巴,请他卜算去留时,他从铜镜中看到了这样一幅图画:几只丰满的绵羊向树丛中跑去,不久又跑了出来,跑回来的羊身上的羊毛没有了。他经过分析告诉老乡:这羊毛代表财产,去了以后再回来就会变得一贫如洗。这样一来,村里的人真信服了,没有人出走。

1959年,察贡地方巴秀乡有一个庄园主叫格日本突然疯了。类乌齐寺的结仲活化带信来叫卡察扎巴去,他查看后认为是有人在诅咒格日本,而密咒藏在附近的湖心中,几次派人去找,均无法找到。几天过去了,他心中也很着急。到了藏历5月15日的晚上,皓月当空,卡察扎巴的心情格外舒畅。他信步来到湖边,突然听到湖心有人叫他,便迈步向湖心走去。奇怪的是走在水面上,并没有入水的感觉,似乎是走在草坝子上一样。到了湖心,见到一个大经堂,就象类乌齐寺的经堂一样。他走进去,一个喇嘛给了他一包东西,他拿了东西便往回走。当快到湖边时,只听见岸上有人大喊一声:”你快点过来呀!”卡察扎巴这才意识到自己是走在水上,心里一紧张,半个身子便沉入了水中,幸好他已离岸不远了。待上岸后他查看手里的东西,原来那是两个对合着的头盖骨,中间放着咒语,写着格日本的名字。几天过去了,格日本恢复了健康,而卡察扎巴的双手竟脱了一层皮。

他告诉我,文革中他不敢再看铜镜了。有时他背地里偷偷看,但出现的图象不多也不清楚。一次他从一碗白酒中又隐约地看到了幻景,心中暗自高兴。因为,一个圆光者只有达到了极高造诣的时候,才能够离开铜镜,凭借其他物质看到图象,预测未来。卡察扎巴是相信因缘的。他认为,他之所以能看铜镜不是靠血统,因为他的父亲、祖父都是宁玛派的一般僧人,既在寺院念经,又建立家庭过俗人生活。他们一生一世都没有占卜的本领,更没有编写过格萨尔的故事。他的一切靠的是前世之缘。他的祖先曾是格萨尔在世时供奉的三十个喇嘛中的一个叫桑杰耶巴的后裔,而卡察扎巴自己的前世,却是修建西藏桑鸢寺时一个叫西热坚参的工头,此人后来又转世为格萨尔的三十员大将之一,名叫阿吉朗加桑加。阿吉朗加桑加又经过多次转世至卡察扎巴。

1983年,卡察扎巴到拉萨参加西藏自治区召开的艺人演唱会。这期间他见到了著名说唱家扎巴,两人谈得很投机。他们的家乡相距不远,卡察扎巴曾去过扎巴的家乡边坝县,而当扎巴流浪到昌都时,酷爱《格萨尔》的达哇拉也曾做过扎巴的施主。扎巴老人说:”我很早就做了梦,你要来,我们在一起聊天,并有很多人聚会的情景。在《格萨尔》编写方面,我不如你,这是由于前世的因缘不同,你比多略胜一等。我是格萨尔王的神狗的转世,所以只能说故事。但是由于我们都与格萨尔有因缘关系,所以说的故事大体上相同。”卡察扎巴曾看到过扎巴说唱的《门岭之战》(本藏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问他:”你说的《门岭之战》一部中有关教义方面的东西太少了,这是怎么回事?”扎巴回答:”当时我心有余悸,不也说这些,所以就略去了。”

当卡察扎巴见到女艺人玉梅时,他们两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卡察扎巴觉得好象在哪一个湖边见过她,而玉梅对他也倍感亲切。通过看铜镜,出现了仙女,她右手拿着彩旗,左手拿着天灵盖,里边盛着白色的液体,这与平时在铜镜中经常给他以指点的主神次仁玛一样。由此,他判断玉梅是女神次仁玛的化身。玉梅则说:”我的名字叫玉梅,是斯玛玉梅嘉波的化身。”

卡察扎巴经常说:”我的藏文水平不高,但是我相信铜镜,只要认真地照铜镜中出现的文字抄写,就不会出错。”这确是个谜。不少当地人说,他的藏文水平并不高,他写的一般文字中时有错误出现,可是抄写出的《格萨尔》或算命时抄录下来的韵文却相当精彩。就连玉树州的仲却活佛也曾对笔者谈到了这一点。文革期间,仲却活佛在西宁结束劳改后,省里准备留他在西宁做一些文字工作,而他本人却很想尽快回到家乡玉树去。正在举棋不定之时,他的哥哥托人给卡察扎巴带去一封信,请他为之卜算一下,在哪里比较好?能否回玉树来?以及一些诸如修复寺院、病人康复等问题。为此,卡察扎巴曾亲笔回过一封信,详述了占卜的结果,他们认为他的文字功底不薄。

卡察扎巴从铜镜上抄录下来的卜文拿到昌都,原丁青县萨贡区拉吐寺的活佛、现地区文教局副局长白玛多吉看了以后十分惊讶,他说:”能写出这种文字的人是很不简单的,即使是文字水平很高的人,编写、创作也需要思考,不可能顺口就念出来,拿笔就能写出如此精美的文字来。”白玛多吉还回忆了这样一件事:前两年,他收集到一本《格萨尔》手抄本,但中间遗失了几页,便拿去找卡察扎巴,请他设法补齐。没想到他立即通过铜镜将短缺的部分补上了。

近些年来,他努力抄写《格萨尔》,因为他说:”铜镜中次仁玛、佣珠玛都对我说,本来你的寿命只有62岁,现在由于你写格萨尔的故事,做了件好事,只要你继续努力写下去,你的寿命是可以延长的。”他笃信这一切。所以当1981年西藏《格萨尔》抢救办公室的同志来见他,请他抄写《格萨尔》时,他便欣然答应了。此后,1984、1986年从拉萨、北京来的同志看望他,并了解各种情况时,他都表现了积极合作的精神,热情地支持他们的工作。至今他已抄完了11部《格萨尔》。

卡察扎巴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他和妻子扎西卓玛,两个儿子乌坚、嘎玛与他们共同的妻子索南次吉及4个孩子,一家三代人生活在一起。家里有12亩田地种植青稞和元根,此外还养有牦牛50头,绵羊50只,山羊10只,另有2匹乘马。由于西藏地区政府执行了免税政策,风调雨顺的年景自不必说,即使赶上年成不好,粮食欠收,只需买一些口粮补充不足。如果算上他县政协委员的津贴以及圆光的收入,在藏区,他一家人的生活还是很好的。所以当1986年地区领导征求他的意见,或住在昌都,或住在类乌齐县抄写,都将解决他的一切生活问题时,他说离不开家,最后还是决定在家中抄写。

卡察扎巴爱喝酒,是自年轻时养成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酒喝多了,不仅伤身体,而且影响看铜镜。为此他已经下决心,并发过誓不再喝白酒。但青稞酒喝多了也不行。他的大儿子乌坚总是跟在他身边,实行”酒管制”。说来十分有趣,卡察扎巴老人有时竟象一个孩子似地向儿子讨酒吃。

卡察扎巴看铜镜遵循的原则是:人要正直、诚实,不要偷盗、贪婪,相信因果报应,即从善者必得正果,从恶者必有恶报,这也是铜镜中佣珠玛经常教诲他的。因此,当人们问他”佛教是否永存”时,他的回答虽然是肯定的,但是他看到一些穿袈裟的人作生意、骗人时,他明确地说:这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当有的群众问他:”现在的形势是有生以来最好最稳定的形势,是否能长久?”他总是说,铜镜上显示出:只要大家行善、公正、勤劳、友爱、相信因果报应,世道就会好下去。

他在抄写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所作出的贡献是实实在在的,他抄写的已经交到西藏《格萨尔》办公室的11部《格萨尔》手稿。其中一部《底嘎尔》分上、中、下三本,已于1987年由西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总计大约百余万字的东西,证明了他是一位独特的出色的《格萨尔》艺人,他从一个独具的角度为抢救史诗的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卡察扎巴为《格萨尔》工作做出了贡献,国家和人民也给予了他应得的荣誉和地位。1984年7月,他当上了类乌齐县政协委员;1986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格萨尔》工作表彰大会上,他被秤为先进个人,获得了表彰;1986年1月起,他开始享受每月110元固定津贴;1991年11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民委文化部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召开的《格萨尔》说唱家命名大会上,他被命名为国家级的说唱家。

克里希那穆提:空寂变成了唯一的花朵,唯一的光明。

心的对话:冥想

冥想就是爱的活动(二)

雨后的山丘非常壮观。夏天的烈日把它们晒得焦黄,但不久所有的绿色植物都会出现。雨下得很大,山丘美得无法形容。天空仍然布满乌云,空气中充满着漆树、鼠尾草和尤加利树的味道。

处在其中真是好极了,你整个人被一股奇特的静谧占据住了。不像你下面的海,那些山丘是完全寂静的。看看四周,你会发现你把所有的东西都留在那栋木屋了——你的衣服、你的思想,以及你那奇特的生活方式。

你现在轻装上路,没有任何思想、任何负担。你觉得心中充满着彻底的空寂和美。那片绿色的小树丛不久将变得更绿,几周后它们散发的气味会更浓。鹌鹑正在叫唤,有几只——不自觉的心智便处在冥想的状态,其中绽放着爱。毕竟,只有在冥想的土壤上才能开出这样的花朵。

那份感觉真是不可思议,很奇怪,整个晚上它都追着你不放,你醒来,太阳尚未升起时,它仍然在你心中,使你充满着没有理由的喜悦。它没有任何理由,却又那么令人沉醉。不需要你的邀约或请求,它整天都陪伴着你。

大雨昼夜下个不停,峡谷里的泥水流向大海,把海水染成了巧克力色。你走在沙滩上,海浪很大,激起了许多浪花。你逆风而行,突然觉得自己和天空之间没有任何阻碍,这份开阔的感觉如同天堂。冥想的精髓就是彻底的开放和敏感——对山丘、大海和人类。

内心对任何事都没有抗拒和障碍,就是彻底解脱了冲动和需求,以及它们带来的冲突和虚伪,也就是张开手臂迎向生活。那个傍晚,你走在潮湿的沙土上,四周都是海鸥,你感到非凡的自由和充满着美的爱。它既不在你心中,也不在外面,它是无所不在的。

你不知道摆脱那扰人的欲乐和痛苦有多么重要,如此心智才能保持独立自主。只有完全独立自主的心智,才能真正开放。就像你突然升起这份感觉,一阵强风横扫过大地和你。

你站在那边,心中空无所有,因此是彻底开放的。那美不在思想中或在感觉中,它似乎是无所不在的。它在你上面、在你心中、在水上、也在山丘中。这便是冥想。

那是一个从未出现过的可爱清晨。太阳刚出来,你从尤加利树与松树中看到了它。它从水面升起,射出金色的光芒。这样的光在山水之间才有。那是一个分外晴朗的早晨,充满着令人屏息的奇特光辉,你不能只用眼睛,还得用心眼去看。当你看到它的时候,天空非常接近地面,你整个人迷失在这美中。

你永远不该在公共场所冥想,也不该和其他人或团体一起冥想;你只能在寂静的夜里或安静的清晨独自冥想。当你独自冥想时,你必须是真正孤独的,也就是完全独立自主,不追随任何的信仰系统、修行方法、咒语,不依从某个念头、不依照自己的欲望来铸造某个思想。

只有当心智解脱了思想,这份孤独才会出现。如果受到欲望的影响,或者仍然在追求未来或过去,孤独就不会出现。孤独只有在当下才出现,在那属于自己的寂静中,所有的沟通都停止了,其中不再有观察者和他的焦虑、愚蠢的欲望与烦恼。只有在安静的孤寂中,冥想才会变成那无法形容的东西。然后冥想就是永恒的活动。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冥想过,独处过,远离一切的人、事、物,远离所有的念头和追求。如果你曾经彻底独处而不是孤立,不是退缩到一些梦想和影像中,那么你的心中就不再有任何认得出来的东西,不再有任何的思想和感觉。

你远离了一切,在这充分的孤独中,空寂就变成了唯一的花朵,唯一的光明。那份超越时间的品质,是无法被思想度量的,只有在这样的冥想中,爱才会出现。但是你不需要表现它,它自己会展现。不要利用它,不要想把它变成行动,它自己会行动。当它行动时,里面没有任何矛盾、懊悔、不幸和苦恼。

试着自己一个人冥想,让自己迷失于其中,不要回想你曾经到过的地方。如果你回想,出现的东西就是死的。如果你抓住那回忆,你永远不可能孤独。因此要在那无尽的孤寂、爱、纯真与崭新的境界中冥想,然后不会消失的至乐就会出现。

天空非常的蓝,那蓝色总是出现在雨后,而这样的雨总是出现在几个月的干旱之后。雨后的天空被洗得一干二净,山丘充满着喜悦,而大地却是寂静的,每一张叶片上都有阳光。大地和你好像非常接近,因此要在你心深处那个你从未去过的地方冥想。

荣格语录精选四

(图文来自网络)

对习俗和法律的遵从很容易成为对谎言的掩饰,这种掩饰极为巧妙,令人无法察觉。它可以使我们逃避所有的批评,它甚至能够使我们欺骗自己,令我们相信自己是显然正当的。但是无论他的正当性得到多少公众舆论或道德准则的支持,在内心深处、在普通人的意识层次之下,他仍听到一个低低的声音:“哪儿有点不正常”。

你的叫嚷在距离中死去,我的足印你不会找到。

在这路上没有人追在我身后,而我也没有走在别人的路上。我孤独,但我用生命填满了孤独。我自己就已经足够,我是人,是声音、对话、安慰、帮助。我就这样漫步到远东去,我并不知道我这遥远的目标会是什么。我看到前方蓝色的地平线,那就足够成为我的目标了。我赶紧到我东方的上升的通道去。我要我上升的通道。

荣格曾于1957年谈到这本书:“我跟你谈到过那段岁月,追寻内心图像的那些年是我此生最重要的时光。其他一切皆发源于此。这本书就始于那时,在那之后的枝枝节节几乎无关紧要。我的一生都在阐释那些意象,它们从潜意识中迸发,像一条深不可测的河流,在我的内心泛滥,几乎要毁灭我。这些已超出我的一生所能承载。后来只是一些外在的现象、科学的阐述与生活的融合,而包孕一切的神奇开端就在那时候。”

“在这路上没有人追在我身后,而我也没有走在别人的路上。我孤独,但我用生命填满了孤独。我自己就已经足够,我是人,是声音、对话、安慰、帮助。我就这样漫步到远东去,我并不知道我这遥远的目标会是什么。”

世界上的风云大事,归根结底,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个人的生活,这才是伟大变革的所在。整个未来、世界的整个历史,最终都是对个人潜在能量的宏大总结。

“在这些日子里,你们看到了深层精神隐藏了什么。你们以前不相信,但如果求教过你们的恐惧,你们就会知道去。”

(荣格从生理学的进化出发,认为正如人类的身体有其历史一样,人类的心灵也有其历史)。他说:“我们的心理有一条拖在后面长长的尾巴,这条尾巴就是家庭、民族、欧洲以及整个世界的全部历史。”

自远古以来无数次重复的祖先经验,积淀在人类心理的深层,这就是不依赖于个人经验的“集体潜意识”。

证明对我是多余的,因为我没有选择,我必须这样做。

理解自身的阴暗,是对付他人阴暗一面的最好方法。

思想的动摇是在理智与非理智之间徘徊

一年中的夜晚与白天数量相同、持续时间一样长。即使快乐的生活也有其阴暗笔触,没有“悲哀”提供平衡,“愉快”一词就会失去意义。耐心镇静地接受世事变迁,是最好的处事之道。

当内心未曾意识到的冲突在现实中突然发生了,这就是命运。

你不能跳出自己的罪而把你的全部负担抛在一边。有这种想法就是错的。…拒绝阴影是个错误。如果你拒绝,则集体潜意识就会醒来从阴暗中隐现…;人越是笃信就会有越多邪恶降临于他。

「我一生中的所有‘外在性’方面,竟全都是偶然性的。只有内在的才最终证明具有实质性及决定性价值。结果,外在性事件的一切记忆便日渐湮没,而且也许这些‘外在性’的体验还不知怎的就根本不具有那样的本质性;而要是真的具有,那就只是它们与我内心发展的某些阶段巧合的结果。我一生中极大一部分这些‘外在性’事件已从我脑海里消失得一干二净了——在我看来其根本理由就在于我使出全副精力来对付它们的缘故。」

人所面临的决定性问题是:他是否关联于某种永恒。这是人生中最有力的问题。只有当我们懂得真正重要的事物是永恒,我们才能够使自己避免关注徒劳无益之事和无真正重要性之目标。

那些没有进去意识的东西,将以命运的形式降临。

信仰的最大罪过,在我看来,就在于排斥经验。

但每个载体都肩负着个体的命运和目的,载体只需实现这些,就可以使人生具有意义。确实,“意义”也常常可以称为“无意义”,因为在存在之神秘之物和人类理解之间,存在着某种不可通约性。意义与无意义都不过是人造标识,它们给我们以适度有效的方向感。

你所埋葬的存在物会随你的消瘦而肥大起来。如果你经由拒绝来摆脱自己不喜欢的特质,你就会变得越来越不能觉知自己的存在,你越来越宣布自己为非存在,你的恶魔会越来越肥大。

这个时代的思维只知道实用和价值。我也以为是这样的,我一直理解这种想法。

“世界悬于一线,那根线就是人的心灵。”

冷也好不冷也好,上帝都在这里。

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给别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给自己的。第二次生命,常常从四十岁开始。

对死亡的回避是不健康和异常的,它使生命第二阶段失去目标。

人可以从不同的事物中汲取能量。外向的人可以从和他人的相处中得到能量,而内向的人可以从独自的思考得到能量。内外向的性格都有各自的优点,不必太刻意去改变什么。

潜意识如果没有成为意识,它就会引导你的人生而成为你的命运。

个体只有使自我向高于人的心灵权威臣服,才能赋予自己的生命以特质和意义。

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并非使病人进入一种不可能的幸福状态,而是帮助他树立一种面对苦难的耐心和坚定。这也正是德尔菲箴言“认识你自己”的寓意:苦难与自知的内涵。

《太乙金华宗旨》四:回光活法

太乙金华宗旨

回光活法

吕祖曰:“回光循循然行去,不要废弃正业。古人云:‘事来要应过,物来要识破。’子以正念治事,即光不为物转,光即自回。此时时无相之回光也,尚可行之,而况有真正著相回光乎?

日用间,能刻刻随事返照,不着一毫人我相。便是随地回光,此第一妙用。

清晨能遣尽诸缘,静坐一、二时最妙。凡应事接物,只用返照法,便无一刻间断。如此行之,三月两月,天上诸真,必来印证矣。”

译文:

吕祖说:回光功法按步就班的去实行,也不要影响自己的正业。古人云:「事来要应过,物来要识破」。

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念行事,那光就不会随物而转移。遇事以正确态度对待,光随时可以返回,这叫做时时刻刻作无形无相的回光。

日常生活中,能够时时处处做返照功夫,又不着人相,又不着我相,一丝一毫也不耿耿于怀,那就是等于随时随地在回光,这才是「宗旨」的第一妙用。

清晨起来,排除各种干扰,静坐一二个小时,那就是最妙。不过,就在平常的一切待人接物活动中,练习返照法,能够做到没有一刻间断;照此实行之两月、三月,也会感动天上仙真,来与你印证了。

深道那洛六法导引次第论-具三信念–摘录

摘自《深道那洛六法导引次第论-具三信念》
宗喀巴 造
1. 行者现即观想三脉。首先观成中脉(注 99),中脉阿哇都的(注
100)由脐下四指处开始,
其位于身体之中央及脊骨正前方。中脉之右方是右脉,其名为惹沙拿(注 101)。左方是左脉那那拿(注
102)。三脉均上行至头部并如柱子一般支撑四脉轮(注
103)。复观左、右二脉之下端屈入中脉底部,此行是为令命力能收入中脉之内故。然有一类师未知此理,故说三脉仅达至脐下四指位,或说左、右二脉唯达至脐间(注
104),应知三脉向下可达至宝珠头;中脉向上乃达于眉间,而左、右二脉则达至二鼻孔中。
左、右二脉复于四轮处周匝缠绕中脉而成脉结,除彼处以外,三脉皆直立于身中上下。诸脉之量于修或非修时皆有相异,并无定量。
诸脉之色泽者,《教授穗论》(注 105)中引《吻合续》(注
106)说于引生拙火之观修中,应观中脉色如麻油灯之灯焰,然而在修持此法前,右脉应观为红色,左脉为白色,中脉则呈青蓝色。
行者复即观想四轮,首者乃是脐间之变化轮,其相如梵文之唉字,略呈三角形,具六十四支颜色赤红向上伸展之脉瓣,当如是观想。于此唯粗微略解说脉瓣安怖之相即便足够,故不作详释。
心间之脉轮名为法轮,其形略圆,犹如梵文之邦字,具八支颜色鲜白之脉瓣向下伸展。
喉间之脉轮名受用轮,其相亦如梵文邦字般呈圆形,具十六支朝上方伸展之红色脉瓣。
于头顶之脉轮名为大乐轮其亦呈梵文唉字般之三角形,具有三十二支向下伸展之杂色脉瓣。
于观想中应认知此二双脉轮(注 107)各为方便、智慧等入双运(注
108)。当行者初学三脉之观想时,应重于明显及安住二种修法,此谓应合修观脉相明显及修坚固稳定二因。初修时,行者应系心于中脉之三脉会合处,此极甚重要。
复次,行者即可依此进而观想四轮及其相属数量之脉瓣,心于彼境坚固安住。由长时观修诸轮及脉瓣,令所缘境渐得清明,心于彼境更添坚住。如经厉力修习后诸脉轮未得明显,则唯系心观缘三脉之相并于心轮处特加专注,若
仍无有进展,行者即应舍此观想,盖长时专观心轮能引生种种险难过患,故行者应改缘三脉会合处系心修习。于本法规中有二修法,首者应长时修习令脉轮之明显相成办坚固清明,然次者则非如是。前者乃为最有效之方便,天竺大成就者哩哇巴(注
109)亦开示后学应增上修习脉轮之光明显相。
又行者欲于此处与持息合修,应依前文所说之法而行,拳法体功与观身空二者可轮替修习,往后所说之法亦可以此而作。
2.
行者应如前所示之身姿作跏跌坐,于脊骨前中脉之中央观短阿字,其字位于中脉贯通脐轮之处,行者唯可于此处观想咒字。复专注观想脐间变化轮,于其中央观一梵文阿字立于月轮上,相如藏文标点沙特(注
112),其色赤红向上直立。
心间法轮有八支脉瓣,此轮位于脊骨前方,胸前两乳间之中脉处,又行者只可观想其位于中脉中央,复观心轮中央有一微细月轮,其上立一蓝色吽字,字顶朝下倒立,行者观彼即获得令菩提心大界如霜雪下降般之力用。
往下即专观位于喉间之受用轮其具十六脉瓣,亦同位于脊骨前,为中脉所贯通,行者专注此位并观一微细之月轮,其上有一红字嗡字向上直立。
最后在专注顶上之大乐轮,其有三十二支脉瓣,中脉上达此轮中央,行者观想其中央有一月轮,上有一朝下倒立之白色杭字。
行者须认知中脉贯通此等脉轮之中央为要,左、右二脉则于此四轮处缠绕紧缚中脉,故于脉结及中脉中央咒字之观修指示甚为要紧
3. 在《时轮续》(注 70)的法统中亦有谈及此理:
其说头顶与脐间之脉轮与醒位有关;
喉间及密处之脉轮与梦位有关;
心轮及宝珠轮与深睡有关
4. 当行者进入睡眠时,微细命力会结集于心轮及宝珠轮中,只要其住于此处,行者便会处于深睡无梦之境;
当其移离此二轮并聚集于喉轮及密轮时,行者便会生起梦境,若其于此二轮停留不动,那梦境亦当持续不断;
当命力移至顶轮及脐轮时,行者便会完全苏醒过来。
5. 拙火暖热有多种不同之生起方式:
如中脉内之拙火暖热有于脐间或密处之脉轮首先生起,有于中脉之外炽然增盛。
复次有于体内深处生起,有于身体表面皮、肉间生起。
初修时生起之拙火遍覆范围有为狭小,有为广大。
有生起缓慢,有生起迅速。
有似粗猛,有似微薄。
以上各对之中,前胜于后,后者乃为下劣之觉受。
由证德有别故,其生起之大乐亦品位有异。
复次,拙火暖热有不共之拙火暖热,亦有仅为寻常之炽热。大乐亦有仅由摄集命力而生之乐,及依溶化大界所生之乐,故行者应通达此中之区别。
当殊胜之拙火燃起时,菩提心大界随被溶化,此中绝无导致诸大种错乱不调之过患违缘。
反之,行者于非殊胜之暖热生起时,将定难成办溶点,且焦虑及男女之贪欲将会增盛,其所生起者乃为不悦之炽热而非大乐。
若能如法令拙火燃起,则白菩提心大界即能溶化增盛,由白大明点之溶、滴当令红菩提心大界之拙火势力增长。
6. 行者于菩提心开始流动并降至金刚宝珠轮前,应确保能坚固驾御,否则菩提心决难任持不失。在修持之初,行者即依内、外二法(注
127)令菩提心降注,于其流经上身各轮而达至宝珠轮前,行者必须以有力之方便作驾御。又于菩提心大界流至宝珠轮之际,为遮止其外流之势故,行者亦必须励力以驾御之。于此必须谨慎而行,若于此等方便用力过猛,则会令明点错误散布于身中各处,从而引生种种病患,故诸师皆有说多种正确之散点方便。我等于此所求者是要通命力融入中脉之次第,并以其溶化菩提心大界,同时更要预防菩提心以其他方法溶化,然于这等扼要差别,如提持明点之难易解说却不多见。
此法之正所为乃是引燃拙火溶菩提心以引发俱生喜,行者于此修持次第中溶化菩提心大界令彼向下流降,总于降至脐下诸轮,别于达至宝珠轮时,必须慎防明点漏失,更要于该处任持片刻,否则即难证知无谬俱生大乐。为要引生圆满次第瑜伽之俱生大乐(注128),行者必须先使命力消融及留住于中脉内。若此证德乃依命力融入中脉及溶点为基,则于明点下达宝珠头且将漏出时即能遮止,从而生起俱生大乐之圆满证德。由于菩提心明点由顶轮渐次下降时,即把风息之势力转化,故而在明点达至宝珠轮之际,能令明点漏失之微细风息流动已被遮止。有一类行人虽难收摄风息但却易于溶点,然有一类则难于溶点,而于收摄风息命力却为轻易。
修持拙火虽常能速疾成办溶点,然而除非其能既细且猛地溶化明点,否则将使行者难以提持明点。若明点于上身诸轮流降时未能自在驾御,则于其流至下身各轮时即极难任持;又纵使能略作任持,亦难令明点如法散匀,如是即
有增长引生病患违缘之险难。若如前所说之次第使命力之消融如法显现,则绝无此等过失生起。
于收摄命力时,菩提心常会于命力消融前突然溶化令喜乐自然生起,故此行者应修持遮止及散点之法。要言之,行者应尝试令溶点之次第减慢,又不可过度勉力逆提明点上返顶轮,后复把所溶之明点散匀于各处身脉中。由是修持,行者最终即能于猛厉之溶点觉受中任持明点。又行者若于溶点之猛厉觉受率而出生时,未能如上所示而行,则应重观自成中围本尊,足作金刚跏跌,双手交叉胸前,翻目上瞪,足趾及手指踡曲,心缘项轮杭字,此时杭字乃观为向上直立之相(注
129),并厉力念诵吽字二十一遍,随观明点由是逆运上返脊骨前方之中脉内,复返回其出处即顶轮中,后再持柔和宝瓶气,身体缓缓抖动,观菩提心大界均匀散遍身中诸脉及合适之处;如是反复修习数遍。
如前明点溶降之次第所言,若行者之菩提心大界溶降抵宝珠头时能任持不失,即能由此引发俱生大乐,尔时必须忆念前时已得决定之空性正见,并于此坚固系心,安住于乐空不二之境中。仅管行者于空义未得通达,然最下亦须远离一切散乱安住于此妙乐证境中,直至专注能得坚固时,即以此大乐与无分别心揉合一如。于修此法之同时,应把菩提心任持于宝珠轮片刻,后即逆提上返顶轮,以引生上降下固之俱生智。应于心中明显认持,并坚住于乐空和合之境中,若不堪能,则唯励力令心住于大乐,复与无分别心契合,尽力安住于此境中。此即行者于根本位长养证德之法。
又于后得位之修法:行者应知俱生大乐一般仅于根本定中现起,而非谓此悟境能于后得位中自行延续,是而行者所证之大乐非定能现于日常行业之显境中,此实为不足,故行者行者必须于后得位作意长养乐空觉受之正念,并以此印定一切显境均为乐空印契所显现,此举能令行者引发所要增长之殊胜大乐。此法于诸口授传承中虽未明示,然于俄巴喇嘛所持之玛派传规(注
130),及于《喜金刚本续》等根本续典中却有详细解释,故实不可轻弃此要义。
如是,行者即能于根本及后得二位中同作修持,此中行者乃以结合拙火、命力及引生四喜之法而修。
——————————–
宗喀巴大师的那罗巴六瑜伽
1.
在身体中心、四个上半部轮宝:顶轮、喉轮、心轮、脐轮之间流动。下半部四轮宝,到底是哪四个轮宝?几乎是各说各话。一般来说,或定义为脐轮
生殖轮(护乐轮)、海底轮、珠宝轮。
2.
照这样子修行灵热瑜伽,就可以退去粗糙身,转为微细身、融化明点,从生起的意识中,雕琢基础修行成果。宗喀巴大师总结这段过程如下:
就以前所解释的,各个过程融化菩提心,并到达顶髻的轮宝上。如果我们可以不射精而滞留它,将可唤起内在赋予的大喜乐(俱生喜)。在那个时候,我们必须用心去探险知空性的观点,而且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不轻易动摇,进入合而为一的大喜乐与空性智慧之中休息。即使你对空性教义没有深刻体认,至少也要避免所有外在干扰,有单一的大喜乐经验中休息,直到专注变成稻定为止,并且与形而上的意识相融合。
这样做时,珠宝轮的菩提心识会停留一些时候。然后会反方向,把它往回带到顶髻轮宝(顶轮)上。迷会产生“由下往上生起”的内在智慧。在觉知上,要分辨清楚,然后在与空性智慧结合的大喜乐中调整心态。如果可以的话,就试著让心性在大喜乐中休息,并将之与形而上的意识融合,尽可能保持那样的状态久一点,这就是禅修想正行时,培养经验的方法。
至于在禅修后期,如何培养修行?我们应该要注意,一般而言,禅修时内在极喜的出现,并不表示在禅修后期,会自动产生证悟。所经历的大喜乐,也并不一定出现在每天所发生的事情和活动上。事件本身,并不足以显现大喜乐经验。在禅修后期,我们必须用心养成体认大喜乐与空性的心志,并且对所有出现的红白菩提与发生的事件,都贴上大喜乐与空性的标记。这样会引燃特别的大喜乐;一种我们应该修行到的大喜乐。
3.
从五种身心蕴物(梵语塞犍度,简称蕴、聚)观点来看,属于蕴的形体,它们有十个出入口。所有这些,虽非本有(天生),却事实存在。
编注:出入口,梵语阿耶怛那,义译为“处”、生门、养育、是气与中脉相通之管道,位于各轮的中央单位。
此处所言十个出入口,自上而下,依序是顶轮、额间轮(气轮)、眉间轮、喉轮、火轮(喉轮正下方)、心轮、脐轮、珠宝轮(性器官前端)、大乐轮(生殖器所在)、
海底轮(会阴的部位)。
4.
整本“三信念书”,我们不断重复看到消融过程的主题,在消融过程中,能量从每个粗糙元素撤离。从地消融于水开始,经历内在景象,就像海市蜃楼景象。水能量消融于火,就有烟的景象出现。这些能量消融步聚,会继续下去,直到所有粗糙能量都退去。
然后,微细明点来到心轮。首先,收集红色母系明点,产生红色景象,一身称为“现(实现)”。其次,收集父系白色明点,产生白光内在景象,我们经历“近(接近)”的心境。第三,是白色与红色明点融合在一起,而有全新内有景象,就是“近成(接近圆满成就)”的心境。接著,我们几近晕厥,而变成无意识状态。从此,我们产生第四种心境,原始明光的心境,称为“四空”。
无上瑜伽檀陀罗的观念里,我们是自然地经历了三个中阴身状态的消融。我们每天都有醒著、在睡眠状态中、似乎死亡时候的生活。每次我们睡觉时,都会经历一部分“融过程”,而在死亡时候,会全部重新体验。体验,必须靠檀陀罗瑜伽,在觉醒道次第期间的意识上感受到。我们在每日静虑观想,可以很有技巧地产生消融经验,也可以在睡眠、梦境中,以及死亡时候,驾轻就熟地运用同样技巧。
5. 嘉华温萨巴对这些身与意三范畴的檀陀罗理论,做了说明,在“证悟之源:那罗巴六瑜伽印信”里,有非常详细解说:
世俗身有三个层次:粗糙、微细以及极微细。“粗糙身”是普通的世俗身,由血、肉、骨构成,更原先是由父子精子与母之卵子结合而成。“微细身”指能量脉道、流动的能量与属于红菩的拙火,和属于白菩的明点。
“极微细身”则是支持四空意识的微细身,尤其是第四空,称为“净空”,就是明光瑜伽之一。
心性方面,也有三个范围。“粗糙心”与五种感官意识同时出现。“微细心”是六个重要的不净、二十四个次要的不净,以及八十个概念心识驱策力量同时出现。“极微细心”属于意识范围,与四空有相同性质,尤其是第四空,“净空”是为明光瑜伽。
圆满道次第瑜伽,主要目标是分离三种世俗身,以身躯为本,来分离意识。依照此方式,观想者会一点一点地,达到内在微细的禅修境地。
檀陀罗修行是快速证悟的修行。于静虑禅修期间,肉体越微细,所产生的意识也越微细。
精神方面的意识越微细,成果就越有力量。这就是无上瑜伽檀陀罗的基本信条。
6.
在这当中的第一个,我们将生命能量导入心轮,产生元素消融的经验,直到大喜乐与明光意识生起为止。然后,全心全意静虑禅修空性之道。在禅修后期,我们把这“大喜乐与空性(喜乐与空无)”带到日常经验中。如宗喀巴大师所说的:
禅修时,我们引发大喜乐,以此做为全心全意,放在空性观点上的驱策力量,然后,形而上的心性,正在全禅贯注时,彻底放松。
7.
那罗六法的三脉则不然,它是纯粹想像出来的脉络,换句话说,因为观想,三脉才存在,若不观想,则三脉根本不存在。这一点,请您务必明辨:轮宝的情形也是如此。本书里面,一再提起四轮,偶而还出现秘轮、海底轮等名词。主要轮宝是四轮,即顶轮、喉轮、心轮和脐轮。次要轮宝的眉间轮,位在双眉之间。海底轮,位在会阴处。秘轮位在阴部,秘杵轮位在龟头或阴蒂处。此外,肚脐与阴部之间,有生法宫,脐轮与心轮之间,有太阳轮。这些名相繁杂,动辄让人张冠李戴。
8.
现在,连续观想四个轮宝。第一个是脐上轮宝,称为“放射轮(编注:或称变化轮、化身轮)”,形状有点像三角形,又如梵文的种子字“耶”,有六十四片脉瓣(或称为脉网)、红色,似向上的钵盂。照这个方式观想的脉瓣,只是大略形状,细节虽然不清楚,不过,这样观想就已经可以了。
心间部位的轮宝,是为“真理轮(或称万象轮、法身轮)”,形状有点像圆形,如梵文种子字“邦”,有八片脉瓣、白色,类似覆盖的钵盂。
喉头的轮宝是“享乐轮(或称受用轮、报身轮)”,形状有点像圆形,如梵文种子字帮(同心轮),有十六片脉瓣、红色,类似向上的钵盂。
顶髻是“大喜乐轮(或称大乐轮)”,有点像三角形,如梵文种子字耶(同脐轮),有三十二片脉瓣、七彩颜色,类似覆盖的钵盂。
9.
禅修灵热瑜伽,是为了要引发四喜。为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脉道上的菩提(编注:此处指白菩提。至于红菩提。则是引发“四乐”的原素)必须被融化,生命能量被带到顶髻轮宝。这样就产生第一大喜乐,称为“大喜乐(即初喜)”。
脉道上的菩提往下流动,于喉轮聚集,第二大喜乐便会生起,称为“崇高大喜乐(即胜喜)”。
白菩提再次往下流动,在心轮上聚集,于是第三大喜乐生起,称为“特殊大喜乐(即殊喜)”。
迨能量又往下,聚集在脐轮时,第四个大喜乐,也就是“内在大喜乐(即俱生喜)”,就会被引发出来。
10.
如上所述,在上层轮宝的白菩提会先被融合,并往下被带到其他三轮宝,同时,必须在各轮宝暂停。若不能在轮宝上,停留一段时间,我们就不能体验到四喜的特别感受。尤其是,若没有感受到独一无二的第四喜,当然不能体验到真正的内在大喜乐(即俱生喜)。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稳定地让心识掌握注四轮宝一段时间,则我们将能够运用同那段时间,来控制白菩提的移动,这是进步的大关键。
11.
再者,如果我们能把心识,固定在顶髻轮宝的种子字憾上面,则在这个白色菩提的位置,会增强白色父性菩提的力量。同样的,如果把心识固定在喉轮的种子字,由于这个位置是血的力量,因此,红色母性菩提会在喇娑拏脉道(即右脉)停驻与释放,增强灵热瑜伽产生的力量。
编注:喇娑拏脉道是三脉的右脉。其馀二脉是:左脉,罗罗拏脉道。中脉,阿缚都底脉道。
灵热在脐轮上生起,利用这股力量,来引领明点。此外,这个经验,能够增加我们修行梦观瑜伽的能力(梦与喉轮有关系)。第三,把心识固定在心轮的种子字吽,它是个崇高的位置,明光意识在此产生,透过睡眠与清醒状态,会增加明光意识的强度。
第四,我们把心识停放在脐轮的短阿种子字,这个字位在罗罗拏脉道(左脉)上,可以增加父性白菩提的滞留与释放能力。白菩提本体,从脐轮流出,扩散全身,这是进展的一大关键。再者,脐轮是个很特别的地方,灵热之火在那里的话,便可以用来融合白菩提本体的力量。
印度大成就者拉瓦巴(甘波罗?赤衣)建议我们:应该持续不断观想,一直到种子字以最清楚、最明亮的样子出现为止。
12. 白色菩提心本体向下移动,再向上流经中脉与四轮宝,它会引导红色菩提心本体跟著走。
因此,每一个轮宝中,有四种元素的经验,而每一种经骊,又会产生独一无二的大喜乐,这些就是“月亮的十六面”。同样地,四轮宝的每一个轮宝,按照强弱程度,也可以细分为小的、中等的与大的等三种。构成“太阳的十二面”。
我们在禅修过程中,必须屏清楚“月的十六面”及“日的十二面”之经验。
一般而言,下降的大喜乐,比起那些把明点往回带,穿过轮宝而来到脉道的上升大喜乐,要来得弱一些。
13.
中品的修行者,在死亡过程中,于出现死亡景象之前,应该运用所具备的任何一种能力,引导生命能量进入中脉,并产生四空。那个阶段结束之际,应该用特别方法,来生曼荼罗本尊,进入睡眠的四空,并运用同样技巧,就像我们在修行梦中幻身瑜伽,所用到的方法。重复这些动作,在死亡过程开始前,练习三次,然后观察死亡经验之元素消融景象。这包括二十种消融景象,在死亡明光之前的死亡过程中发生,过程如下:
首先,地元素消融成水元素。外在现象使我们失去移动四肢,或是控制身体的能力,以及有完全放松的感觉,而产生“我的身体向下沉入地中”的想法,急著想要叫某人赶紧拉你一把。内在则会有像海市蜃楼的景象。
接著,水元素消融成火元素。外在现象是口鼻干燥、舌头干涩。内在现象则有如产生烟一般的景象。
火元素现在消融成空气(风)元素。外在的现象,是我们身体的灵热开始融化,从四肢末端朝著心间退去。内在的景象,是看见许多萤火光。
概念思想的空气元素消融成心性(空)。支持概念思想的生命能量,消融成为意识。外在现象,是呼出很长一口气,接下来,身体似乎就不能够再吸气,即使可以吸气,也必须很用力,却不能深呼吸。内在景象是灯光,像是一盏不会被风吹动的油灯。
这时,第一个空的现象出现,就称为“空性”,它与“出现”的景象经验有关。内在景象是白色的(或称为白景象),有如在无云的天空看见月光。
然后,“出现”的意识消融成第二个空性,也就是“非常空性”。经历景象就是“接近”,内在景象是橘红色的(或称为红增上),像太阳生起时候的净光。
这会消融成第三个空性“伟大空性”,这是跟“接近成就”的经历有关,内在是黑漆漆景象,就像被黑吞噬的夜空(或称为黑近成)。人会有要昏倒、失去意识的感觉。
在这之后,人会从黑暗与恍惚里出现,产生“净空”的经验,称为“明光”。这景象的颜色,像是既没有黑暗,也没有日光或月光融合的天空,像是破晓时,清明的天空一样(或称死亡明光)。这就是真正基础的明光瑜伽。
编注:上述空性、非常空性、伟大空性、净空等四者,为英文翻译“四空”的名相。
汉译名相依序为空、甚空、大空、一切空。有些汉文法本,将之依序译为空、妙空、大空、一切法空。此四空,不同于大乘显宗之四空。
这样,我们就这经历了三个空性,以及明光瑜伽意识的“空”了。
经历三空与明光瑜伽空阶段,元素消融的外在景象,分别是:海市蜃楼、烟、如萤火之微光、油灯,及无云天空。内在消融景象为(如见月亮的)白色、(如见太阳的)红色、(如日月皆隐藏的)黑色景象,和仿佛破晓的明光。
有些人以为,外在景象和内在景象的经历,会一起发生,另外有些人则认为不然。不过,后者的说法才是正确的。烟等外在景象,事实上,比四空的景象要先发生,这在许多具权威性的檀陀罗经籍中都提到。
外在四空的景象,如无云的天空景象等,与内在景象的差别,只是颜色不同而已。内在第一个景象是白色的,然后是红色、黑色,最后才是明光瑜伽发光。
明光瑜伽经验发生的时候,有三个像空性经验的景象:出现、接近与接近成就(略称近成)已经发生,并聚集生命能量,成为心轮上的不灭明点。从第一个白色景象的空开始,白色明点从顶髻轮宝往下方降移。在第二之红色景象的空出现开始,红色明点从肚脐往上方升移,之后,在有第三之黑暗景象的空出现开始,白红明点同时来到心轮上。
除了那些具有六大元素的众生之外,其他的众生,也可以经历死亡与导致明光出现的消融过程,只是,他们无法认识或操纵能量。
元素消融的景象以及其经历,都是在真正死亡之前发生,我们应该清楚这些过程,从第一个景象发生时,就运用各种方法,有能力引导能量到中脉。四种景象的每种景象,表示四元素的消融正在发生,我们必须认识,并且确认这个经历,将空的恍惚景象与真正景象,联想在一起。在剩下的消融里,坚定决心,投入瑜伽修行与“融合”。
在死亡明光瑜伽(编注:死亡明光是名词,而死亡明光瑜伽是动词,后者意指利用修行生起死亡明光。其他亦同此理,敬请读者稍加分辨)经历期间,微细身与意识会聚集到中脉,微细身进入心轮,所有模糊、混淆不清的心性、粗糙活动都会变得安宁。景象就像无云的天空那样,当它发生的时候,我们必须认识这个景象,并坚定心识于此,进而用今生各种禅修“中观思想”所修行的成果。
如果我们一生,都没有培养出这种能力,让心中充满空观,就不会有任何办法去解除疑难。要圆满如实修成中阴身基础的话,我们要培养两种特质:有能力全心全意投入空性的理解,以及包括了知四喜的瑜伽修行。我们必须应用“稚子清净明光”,来当做“修行清净明光”的技巧。密勒日巴说:
死亡明光,本来就是法身。我们必须了解它是什么?要有哪种能力?精神上师必须详细说明,让我们培养最终自性本质的知识,以及将明光带入传承修行里。
这基础性质的死亡明光瑜伽,原来就是“母亲清净明光”。我们必须将它与“修行的稚子清净明光瑜伽”相融合。
为了在死亡时,可以得到这种能力,我们必须用一生一世的时间来修行,在觉醒状态期间,将生命能量带到中脉,并在那儿停留与消融它们。我们也必须用这样的方式,来熟悉四空,特别是“净空(第四空,或称明光)”。除此之外,在睡觉期间,无论睡得多么熟,我们需要融合睡眠明光与觉知。在觉醒与睡眠状态,都用这样的方式修行,那么,所修成控制微细身与心性的力量,将可以让我们在死亡之际,使“母亲与稚子清净明光相会”而融合。
编注:临终之际,所现的明光(或称为净光),依序是现明光、增明光、得明光、死明光。在死明光出现的时候,如果修得自成本尊,那么,心轮会生起“心明光”。
死明光就是本书以白话所说的“母亲清净明光”,心明光则为“稚子清净明光”,这两个明光相会时,一般称为“母子清净明光会”。
如果能够用这样的方式,来认识死亡明光,并按照所传授的方式来融合,我们将可以应用瑜伽修行,可以在中阴身完成证悟,获得中阴身经验。据说,修行中阴瑜伽最棒的方法,就是要有能力体会与融合死亡明光。事实上,比起这个方法,没有“最好”的方法来修行阴瑜伽了。比较差的方法,是培养这样的念头:
‘我死了,眼前的现象,必定是中阴身显现的现象。’
这思想也许可以帮助我们认清一个事实,然而,若我们在中阴身,证悟将会变弱。
同样地,当死亡来临时,我们可以培养禅修元素消融等。死亡明光四空显现,我们可以应用任何一种方式,以毕生时间修成三摩地。如果我们终生都未学成:如何引导生命能量到中脉。那时,要辨明属于无上瑜伽檀陀罗修行,在死亡时用到的独特修行法,将会有困难。
14.
准备睡觉时,投入脉道、能量与轮宝的静虑观想,造成明点融合、大喜乐生起的现象。生命能量进入中脉,停留并消融(编注:此过程,简称为入、住、融)。消融过程发生所有景象,从“地融于水”,到明光瑜伽出现。四空以四乐为前题之下出现,同明,明光出现,瑜伽修行者睡在禅修与空性(智慧)想结合的大喜乐上。这是“睡眠状态与法身相融合”的过程。

 

克里希那穆提:不要企图去改变你的思想和情绪

摘自《生命之书—365天的静心冥想》克里希那穆提 著、胡因梦 译

五月三日

将智慧释放出来

容许我建议你一件事,不妨观察一下你为什么总是有特定的思考模式,总是会生起某种感觉。

不要企图去改变你的思想和情绪,也不要去分析它们,只要觉察你为什么会有特定的思考模式,你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虽然你能透过分析来发现行为背后的动机,但这并不是真正的观察;

只有全神贯注地觉知思想和情绪正在运作的那一刻,才能看见真相;

这样你就会认清它们的复杂性和隐微的程度。

只要你心中还有“必须怎么样”或“不能怎么样”的想法,就永远也无法发现思想和情绪的快速变化。

我很确定你们都是从“必须怎么样”和“不能怎么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因此你们的思想和感觉已经遭到破坏,你们已经被各种体系、方法和老师所捆绑。

试着将那些“必须怎么样”或“不能怎么样”的想法都放掉。

但这并不意味你该放任自己,而是去觉察心中的“应该”或“不应该”。

然后智慧就会像清晨绽放的花朵一样开始运作起来。

荣格语录精选三

只有撇开对外物的追求,才能到达灵魂的所在。
虽然佛教不谈灵魂,但其本质应该是一样的。这个“灵魂”只是抽象概念,某种“空”,非物亦非无一物。

——荣格 《红书》

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力就不存在了;当权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两者互为对方的影子。

——荣格

我们的自由不在我们之外,而在我们之内。人会受外在的约束,因为他能打破内在的枷锁,他还是能感到自由。人也许能以猛烈的行为得到在外的自由,可是内在的自由只能得自符号。

符号是从口中而出、不是由人说出的言语,而是从自我深层的力量和需要上升、不期然置于舌尖的言辞。

——荣格 《红书》

“你们认为地狱的本质是什么?地狱是,深层带着你已经不再是,或者你还没有足够的力量的找上了你们。地狱是,当你们不再能够完成以前能够完成的。地狱是,你们必须如此思考、感受、行动,而你们又知道,那些都不是你们心甘情愿的。地狱是,你们知道自己必须要做的也就是希望要做的,而你们自己要为此负责。地狱是,你们知道所有为自己正经地筹划的也是可笑的,所有精致的也是粗糙的,所有好的也是坏的,所有高的也是低的,所有愉快的也是可耻的。”

——荣格 《红书》

我当时没有考虑到,我的灵魂不可能是我的判断和知识的存有、更大程度上我的判断和知识才是我的灵魂的存有。因此深层精神逼我,要我将自己的灵魂视为独立存在的生命,呼唤它、与它对话。我必须明白,我已失去灵魂。

——荣格 《红书》

你在愤怒中消耗着自己,你用舌头讲话,却伸出一把冷剑,讨论你的复仇之梦。

——荣格 《红书》

老师声称代数是完美而自然的、我们应无条件地接受它,而我甚至不能理解什么是数。对我来说数学课完全就是恐怖和折磨。我完全不理解代数,这使我胆怯得不敢问任何问题。

我的自我,你是个蛮人。我要与你同住,所以我会把你带进整个中世纪的地狱,直到你准备好。让生活可以忍受你。

那试金石就是与自己独处。 这就是道路。

如果一个人在思考方面是优异的,那么在情感方面他就肯定不会出众。因为你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完成两件事。这两件事会相互遮蔽。当你想以一种真正科学或哲学的冷静方式思考时,就必须摒除所有的情感价值。……我曾见到过那些奇迹般完美地控制了他们情感的人,最终却严重地被情感所困扰。

健康的人不会折磨他人,往往是那些曾受折磨的人转而成为折磨他人者。

对一件事情我们必先接受它,才能改变它。谴责并不能把我们从困扰中解脱出来,只会使之加剧。

一个从未说出的字,
一道从未照耀的光,
一片无可比拟的乱,
还有一条没有尽头的街道。

—《红书》

钦则益西多吉和放马老人的故事

钦则益西多吉密传:

「有一年的夏天,尊者住在自己创建的莫哈金龙寺。僧众们将各式帐篷搭建在草原上。

一天上午,尊者显得异常烦躁,一反常态地对以妹妹为首的眷属进行了严厉的呵斥,并怒气冲冲地在帐篷门口走来走去。

一位对尊者有极大信心的放马老人,毕恭毕敬地走到尊者前说道:“大恩怙主上师,今天怎么了?您是否要出门?若要出门,也不要这样。您先吃饭、喝茶,再把鞋穿好,我去牵马,好吗?”

“可以。”尊者回答后,剑拔弩张的气氛才有所和缓。

放马人牵来一匹白马,栓在帐篷门口,并配好鞍鞯,用绳子牵着说:“大恩德上师,现在可以出发了。”

尊者从帐篷中出来,脚上蹬着马靴。他抬起右脚,老人连忙低头,脚踏在了老人头上。尊者一边上马,一边对老人说道:“临死的时候不要忘了我。”

老人一边鼓足力气支撑着,一边诚心地祈祷。上马后,尊者对僧众们说:“你们不要跟着我!”说完,老人牵着马出发了。

尊者的妹妹说:“看来今天尊者一定有某种特殊的缘起,我们不能怕他呵责,应紧随其后。”所有的人也都亦步亦趋地紧紧跟了上去。

只见老人牵着马向公苍湖中走去,走到湖的中央,就没入水中消失无踪了。

尊者妹妹说:“我们首先念忏悔文与百字明绕湖,然后念七句祈祷文绕湖。”大家纷纷响应。

等候良久,师徒二人丝毫无损地在湖中出现,老人从兜着的衣服下摆里取出奶渣一般的白色食物,一边走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回到湖边。

令人惊奇的是,显得兴高采烈的他们,身上居然没有沾上一滴水。

老人兴致勃勃地向大家讲述道:“我们师徒二人走进湖中,就到了一座庄严雄伟的珍宝宫殿门前。尊者说:‘你牵着马坐在这里。’然后就单枪匹马地进去,不知去干什么了。等他回来的时候,赐给我一些奶渣一般的白色食物,味道鲜美非凡。尊者说:‘到达湖岸之前,你必须将这些食物吃完。’”

七、放马老人安详离世

尊者回理塘寺小住的时候,开始示现生病,整日病怏怏地躺在卧榻之上。

一天中午,尊者对身子哲说:“打开窗户,在窗前放一个坐垫。”哲遵命照做了。

尊者坐在垫上,凝神向窗下俯视。只见以前为去公苍湖创造很好缘起的放马老人来到窗下,向上师顶礼三次后,双手合十,口中念诵上师名号并虔诚祈祷,完毕之后转身离去。看到老人逐渐模糊的身影,尊者若有所思地对哲说:“关上窗户,收回坐垫。”然后又回到床榻上。

老人回到厨房,邀请了旧时的朋友,伤感地告诉他们:“昨晚,我梦见自己在一个盛开着白莲花的花园中,怙主仁波切问我:‘你还记得以前去公苍湖的情景吗?’这个预兆表明我今晚即将离开人世,明天你们去上师那儿,将我放马老人的死况向他汇报。三天后,祈请上师的妹妹为我念诵观音心咒,并将这些情况告知日比益西上师。我的衣服等等用具,如果你们需要,可以送给你们两人。”说完,就开始进行分配。

两位朋友连忙说:“你没病没痛,怎么会死?不要说这些,否则会给别人落下笑柄的。”

当天是二十五日。晚上,放马老人又说道:“我的皮囊中有酥油和茶叶,我们一定要熬出上等的、象马茶(一种喂马的茶,特别浓,藏地老人十分喜爱)一样酽的茶,并加上糌粑和酥油。我们尽情地享用,这是我此生中最后的晚餐了。”

临睡时,老人仍没有丝毫的病痛。半夜出去方便后回来说道:“已经过半夜了。”然后又安稳地躺在床上呼呼大睡。接近黎明时,只听老人说了一句:“怙主仁波切知!”就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第二天,师徒们按照老人的遗嘱,为他料理了后事。」

《太乙金华宗旨》三:回光证验

太乙金华宗旨

回光证验

吕祖曰:“证验亦多,不可以小根小器承当,必思度尽众生。不可以轻心慢心承当, 必须请事斯语。

静中绵绵无间,神情悦豫,如醉如浴,此为遍体阳和,金华乍吐也。既而万簌俱寂,皓月中天,觉大地俱是光明境界,此为心体开明,金华正放也。既而遍体充实,不畏风霜,人当之兴味索然者,我遇之精神更旺,黄金起屋,白玉为台;世间腐朽之物, 我以真炁呵之立生;红血为乳,七尺肉团,无非金宝,此则金华大凝也。

第一段,是应《观经》云:“日落大水,行树法象” 。日落者,从混沌立基,无极也。上善若水,清而无瑕,此即太极主宰,出震之帝也。震为木,故以行树象焉,七重行树,七窍光明也。西北乾方,移一位为坎,日落大水,乾坎之象。坎为子方,冬至雷在地中,隐隐隆隆,至震而阳方出地上矣,行树之象也,余可类推矣。

第二段,即肇基于此,大地为冰,琉璃宝地,光明渐渐凝矣。所以有蓬台而继之有佛也,金性即现,非佛而何,佛者大觉金仙也。此大段证验耳。

现在证验,可考有三:

一则坐去,神入谷中,闻人说话,如隔里许,一一明了,而声入皆如谷中答响,未尝不闻,我未尝一闻,此为神在谷中,随时可以自验;

一则静中,目光腾腾,满前皆白,如在云中,开眼觅身,无从觅视,此为虚室生白,内外通明,吉祥止止也;

一则静中,肉身絪縕,如绵如玉,坐中若留不住,而腾腾上浮,此为神归顶天,久之上升可以立待。

此三者,皆现在可验者也。

然亦是说不尽的,随人根器,各现殊胜。如《止观》中所云:‘善根发相是也。’此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须自己信得过方真。

先天一炁,即在现前证验中自讨,一炁若得,丹亦立成,此一粒真黍珠也。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著。有时时之先天,一粒是也,有统体之先天,一粒乃至无量是也。一粒有一粒力量,此要自己胆大,为第一义。”

译文:

吕祖说:回光的证验也多,这不能以小根、小器来对待,而要有渡尽众生的襟怀;更不可以用轻心、慢心来对待,而要按照我所讲的内容去实行。

入静中间感觉到绵绵而不间断,心情愉快,心神舒适,好像处在微醉之中,沐浴之后;这就是遍体阳和,金华初露的象徵。随后又觉得万籁无声,一轮皓月升到中天,大地全都 成为光明世界;这就是心体开明,金华正放的象徵。随后又感觉到全身非常的充实,有不 畏风霜的气概,别人感到兴味索然的事,我遇到了却精神更旺;就像用黄金建屋,用白玉 筑台,世间上腐朽的东西,我用真气来呵它,它立刻就恢复生机;红血变成了乳汁。我这七尺血肉之躯,似乎全是金宝所构成的,有了这种象徵,就达到了金华大凝的阶段。

第一段效验,正如佛家《观无量寿经》要求观想的「日落」「大水」「行树」等种种初期「法象」。日落景象,象徵着混沌之中,由无极打下基础。大水景象,符合「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清洁无瑕,那就是由无极进化成的太极主宰,也就是易经说卦所谓的「帝出乎震」。震在八卦中属木,所以又用「行树」来作为表象。经中所说的「七重行树」,象徵的七窍光明。

第二段效验,是从第一段奠基而来的。观想大地变成冰雪世界,化为琉璃宝地,光明逐渐凝聚;于是以后观想的景象中,就出现了莲台,而继之出现了诸佛。金性显露,那不就是佛吗?「佛」是译音,本就是「大觉金仙」。上面所讲的是整个功法修练中大段的效验。

当前大家能够印证的效验,大致有三种:

一种是入静之后,神进入谷中,听到外边有人说话,声音就像隔了一里多路似的,但又清楚而明了;那声音进入耳鼓,好像深山大谷中的回声,未尝听不见;但又未尝能听得见。这种神入谷中的现象,大家随时可以体验到。

一种是在入静之中,眼光腾腾散开,前面一片白色,就像在云彩当中,即使睁开眼去看自己的身体,也无从看见,这种现象称为「虚室生白」,那是内外通明,吉祥止止的徵象。

一种是在入静之中,肉体温暖和软,又像棉花,又像碧玉,坐在那里好像留不住似的,有腾腾上浮的感觉。那是因为神归头顶之天;久而久之,身体的升空是可以实现的。

这三种,都是现在可验证的景象。然还有许多效验是说不尽的,随各人的素质不同,而产生各种不同妙景。正如《止观书》所列举的那种:「善根发相,如人饮水,冷暖自 知」。总之一句话,必须自己信得过,那才是真切。

先天一气,可以在当现前这些效验中去寻找。找到了先天一气,丹也就可以练成。这可是一粒真正的黍珠。正如张伯端《金丹四百字》所说「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着。」先天,也有阶段性的先天,就是上面所讲的「一粒」;也有整体性的先天,就是从一粒乃至无穷粒。不过一粒有一粒的力量。最重要的第一义,是必须自己决心大。

阿底峡尊者和度母的故事

阿底峡尊者的说话度母

有一次,阿底峡尊者在右绕佛塔,当阿底峡尊者转绕到度母像的旁边时,虚空中出现了两位女子在交谈,年青的问年老的妇女:

「想要马上获得佛果,修什么好?」

年老的妇女说:「修菩提心最好!」

又问:「一切诸法的精要是什么?」

「万法归摄于心,心犹如虚空!」

依靠这个教言,阿底峡尊者通达了唯识和中观的观点。

后来尊者问旁边人有没有听到两个女人的谈话,他们都说没有听到。

由此,尊者说这就是度母给他的教言。

尿频起夜的问题

文章来自网络

说一说自己这次检查身体的一些体验。

40岁之后,我有频尿问题,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能有肾亏的问题。

这次看医生,检查身体之后,获得一个「新知」。

医生说,他的经验当中有看过几位检查者:他们的身体检查了之后,生理是没问题的,膀胱是可以容纳正常量的尿液的,各器官也没有问题。

那么,不是生理问题,就是心理问题。

于是医生问我:「你在没有频尿之前,有没有经常想『排清』的习惯……」

一说之后,我想起不知从几时开始,出门前有事没事,即便没有尿意,都会先去厕所小便。

出门前,临睡前,进到购物中心第一时间即使没有尿意,也要去厕所一趟「排清」,简单来讲这是习惯,未必急。

于是,医生就说了,之前他遇到过几个案例,都是踏入中年之后,都有「排清尿」的习惯——就是喝水后,即便没有「尿急」都想去厕所,此后,「弄假成真」,成功训练到大脑对「尿袋」的「容量」改变了。

所以,医生就要我反过来练习,喝水后,计算一下,在45分钟—一个小时之间,即使有了些许尿意,(不是那种特别尿急忍尿的状况),也不上厕所,如果出门不是很尿急,也不要上厕所,然后,需要明白的是:膀胱是需要有一定尿量的,是要有足够容量的尿。

否则,老了之后,真的各器官功能都衰弱了下来,就会更加尿频了。

如是练习了近一个星期后,我按照平时的喝水习惯,有时候甚至比平时喝多一点,也逐渐减少了尿意。

如喝水之后,超过一个半小时也未必会尿急,简单来说是好像好了大半!

以前真的迷信睡前要先排光。这几天晚上最多排一次,有一天还到早上才尿急醒。以前往往一个晚上要醒两三次,严重影响睡眠。

所以,夜晚频尿到底是一般人所相信的肾脏或前列腺问题,还是身体的适应能力,自己去实验实验就知道了。

顶果钦哲仁波切的赤裸瑜伽士装扮

摘自《明月:顶果钦哲法王自传与访谈录》访谈录中乌金托杰仁波切叙述的章节《自在瑜伽士的一生》。

经年累月,我注意到顶果钦哲仁波切的仪态和行为有所变化。我年轻时,在早上一起床后,他就会马上梳洗头发、优雅地穿上他的法袍,通常是锦缎做的袍服,然后坐下来念诵他的日课。但在1980年,仁波切在朋措林闭了四个月的关,之后他就穿的越来越简便。

我相信有个授记说钦哲确吉罗卓在他的晚年,应当要裸身、穿戴骨饰,像嘿噜嘎一样,为了要有个吉祥的缘起,所以我们的钦哲仁波切大部分的时间是裸露上身、带着两串小骨饰的,为此他说:“这是我的瑜伽士装扮。”

当人们为他拍照或摄影时,他依旧是要上丝毫不挂。有一次某位显要来拜访时,雪谦冉江试着帮仁波切的胸口上披上一件上衣,但仁波切只是又把它取下。在他最后一次访问西藏时,成千上万的人们沿路等候着要欢迎他,其中有传统迎宾的僧众队伍和穿着正式服装的数百名骑士;但仁波切仍旧是赤裸胸膛走过迎宾队伍。他也光着胸脯造访了卓千寺、雪谦寺、白玉寺和噶陀寺,不管纬度多高、气候多冷,当我们问他要不要穿上上衣或披上披巾时,他答说:“除非你们闭嘴,不然我也要脱下裙子!”

身着骨饰赤裸上身的仁波切

(赤裸暗喻法身)

顶果钦哲总是带着一串有天珠的项链和其他饰物。其中一两样饰物,是来自莲师和益西措嘉,这是蒋阳钦哲旺波取出的伏藏物,有一些则是麦彭仁波切加持过的宝石;也有一些是得自他根本上师念珠的珠子。早先仁波切戴着两只纯金的戒指,一个有金刚杵,另一个有铃,他从未取下来过。他也戴着一只钻戒,是不丹的王后送的。他说:“这是最有名的宝石,因此也是最好的庄严;这也有助于抵抗疾病。”

假如去到某地,即使只有几天的时间,仁波切也总是要带着至少二十或三十函的书,以及一支金刚橛和几尊佛像。在他挂在脖子上的一个小金盒里,是画在麦彭仁波切一片颅骨上的文殊菩萨,和其他特殊的舍利。后来他也保存了一尊印度制的文殊菩萨小铜像,是麦彭仁波切作为自己修法所依物的佛像。这尊珍贵的塑像是最近康区献给仁波切的。

顶果仁波切自述掘取《莲花长寿心髓》

摘自《顶果法王自传》

顶果仁波切口述

谈到《莲花长寿心髓》,约在二十世纪,1935年木猪年,我在蒋嘉的水晶莲花山朝圣,这是一个息灾的金刚部圣地,也是康区的二十五圣地之一。水晶莲花山是一个终年的冰河,自然的外观像是雄伟的嘿噜嘎,在其前方有一座宛如长寿宝瓶形状的白色湖泊,可供修无死长寿法,这湖叫做婴奶湖。

我为了修长寿法而去到那里,修了《障碍俱除意成就法》中《法身上师无量寿佛》的荟供。在修荟供时,一个具备四门和所有上、下层构图的四方形曼达盘,一蓝绿色的图样,在白色湖泊的湖面上显现,每个人都看到,这时《莲花长寿心髓》的仪轨清楚地在我的心中揭露。

那天晚上,我梦见我在读着一本由前一世钦哲所写的《祇多梨无量寿经》释论,隔天,当我正在读怙主多罗那他的《无量寿经》释论时,我确定这本释论和祇多梨(Jetari,释注:印度超戒寺的班智达,意为胜敌)传承的无量寿佛九位本尊,已融合成同一个加持之流。

翌年,在我往宗萨去见我尊贵上师确吉罗卓仁波切的途中,我在水晶莲花洞前方的壤塘(Dzamthang)停留了一天。当晚,我梦见从莲师拐杖上萌芽冒出的一棵大松树,在此圣地前方的一颗大圆石上生长了起来。当我到了这棵树旁时,一个女人,我想是措嘉,交给了我一卷黄卷。

当我看着这黄卷时,在我的意识中浮现出整部《莲花长寿心髓》的完整法教;包括了《无死长寿续》和无量寿佛九位化身本尊的外修法;无量寿佛十七位报身本尊的内修法;空行母曼达拉娃五位本尊与圆满次第第六法结合的密修法;以上师莲花生大士和其眷众为主的最密持明长寿法;除障的马头明王长寿法;和此法的护法旃陀离(Chandali)女神修法。我把这些全部写下,自己也修了一点。我也供养了我上师灌顶和念传,他圆满了此法,有很好的征兆。

虽然这样的长寿法先前也曾在我的意识中显现过,因为我读到一页前一世钦哲所写的关于印度祇多梨长寿法的著作,但当时我并没有把它写下来。

我的上师说:“你所写的内容和义理是合一的,所以这个法很完美。”他教了灌顶的仪轨编制、内修法等等。

我也给了十六世嘎玛巴、敏林堪千、淳仁波切(Chung Rinpoche)、楚玺仁波切、圆满宫萨迦法王之子、桑杰年巴等人灌顶。我自己也修了持咒法,觉得很吉祥。当我献给观音上师外、内、密合一的灌顶时,他非常高兴,我也恭敬地供养了他此法的源流史。

金山活佛神异录:真身是永久不会死的。

摘自《金山活佛神异录》

金山活佛皈依弟子之中,军政学警,士农工商,什么样的各界人士都有。
最有趣的是李长江团长。
他皈依金山活佛,不是因为闻法有悟而皈依,也不是因为有病请求活佛治愈而皈依,更不是为了别人劝说接引而皈依,说起来也很有趣味。
谈起李长江来,凡是江苏的人,都知道他是江苏六台人。
他是在当江苏保安团团长时,皈依金山活佛的。
他是军人,又是高头大马的壮汉,过惯了行军打仗的生活,跑起路来箭步如飞,他常常到金山玩。
看见金山活佛的样子,很有趣,夏天穿著冬天的棉袄、棉袜、棉靴,毫不畏热,头上还戴上一顶合掌尖帽子,安闲自在,大有‘三界火宅,我土安然’之感。
因为李长江与活佛常常见面,有时也说几句取笑的话。
那天又看到活佛戴著合掌尖帽子,罩到鼻子上,双目下垂,慢慢的闲静的走著,看他一点火气也没有。
李团长说:‘活佛,你夏天穿冬衣,当然稀奇,可是你还是怕热,我看你跑起路来这样的慢,就是怕热的证明,你如果跑起路来也有我快,相信你也穿不住棉衣,也会和我们一样的要穿单衣了。’
金山活佛笑笑说:‘不见得吧!你跑起路来也不见得比我快,或者不如我,也说不定。’
李团长听活佛这句话,简直是对他的侮辱。
一个时代的军官,冲锋陷阵的健儿,怎么跑步没有和尚快?
尤其是活佛,看他跑起路来,像似在看著地上的蚂蚁跑步,唯恐脚下踏死了蚂蚁;军人走路如快马一样的快,看活佛走路比老牛拉车还要慢。
他能跑得快,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李团长马上就说:‘活佛;你说你跑得快,我们找一天比赛一下好不好?’
哪知金山活佛也不甘示弱的说:‘可以的,你订时间,你如可以到山上去逛逛,我必定奉陪。’
李团长大喜说:‘就是明天,星期日,我陪活佛跑跑看,公众号轻口味故事一言为定。’
第二天李团长,全副装束,预备与金山活佛赛跑,看看金山活佛仍然棉袍、棉鞋、棉袜的。
一僧一俗,一文一武,结伴出游,倒也显得很轻松。
起初还是跑平路,也还相安无事。
后来活佛领著李团长,走上崎岖的山径。
同时活佛引著李团长专走无石阶可爬的山路,壁立千仞的高山,活佛也拉树攀藤缘石而上。
李团长开始时充著好汉,跟著活佛爬山越岭,后来渐渐感到力不从心,汗流如雨,气喘如牛,败下阵来。
可是活佛却在前面安闲自在,履险如夷的走著。一点也不吃力,不慌忙。
李团长看他就像三国演义上的诸葛亮,有缩地法似的,慢慢的在前面跑,李团长在后边怎样追也追赶不上,累得全身大汗。
从上午跑到下午,不知走了多少高山平地,回到家中已经是汗流浃背,筋疲力竭了。
再看看金山活佛,还是如平常一样,穿著棉衣,一滴汗也没有流,仍然是悠闲自在。
这样,怎不使李团长五体投地,佩服不已呢?
这时他才知道他是一位有修有证的活佛,遂虔诚的执弟子礼,皈依了金山活佛。
李长江自从皈依了金山活佛,对师父的恭敬,在军人中是很少看到的。
他后来由团长、旅长、师长,一直到总司令。
虽然是做了大官儿,可是他自从皈依活佛后,看见出家人总要礼拜;就是在街上遇见了出家人,也是既恭且敬的喊声:‘师父。’
从不以自己的官大位尊而傲慢,同时也做了佛教的有力护法,保护佛教。
活佛为他虔诚而感动,曾对他说:‘你若干年后,如有生命危险的灾难,可以叫我的名字,我当现身救你。’
后来长江,有了什么急难危险时,就虔诚的呼喊活佛的名号。真是有求必应,可以转危为安。
金山活佛于一九三五年,在南洋大金塔圆寂后,李长江闻知他师父圆寂的消息,悲恸哀号,感悼不已。
数年后,有一次李长江午睡后出来,看见金山活佛坐在他客厅里。
李长江马上下跪顶礼,口喊‘李长江拜师父!’
然后说:‘师父!你老人家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不先通知弟子,多年不见,把弟子想坏了!’
活佛说:‘我来很久了,因为你在午睡,不愿惊动你,这次特地来看看你,我也很挂念你。’
李长江突然想起活佛,已经在缅甸大金塔圆寂了,火化所得的舍利子也已经取回来供养在金山江天寺,他还去看过,拜过……
今天白日,为什么活佛会亲身出现到自己家中来呢?
因此便说:‘师父!你不是某年在大金塔圆寂了,为什么今天又能来看弟子呢?’
活佛笑答道:‘那是假的身躯,遮人眼目的,真身是永久不会死的。’
说过此话以后,忽然不见了。
李长江又惊又喜,惊的是活佛白天现身到他家中,喜的是师父仍然没有忘记了他。
只要他有急难,活佛一定会解救他的。

祈竹仁波切的故事:算命和守护天使

文章来自网络

作者:老林

很多年前,大概1990左右吧,祈竹活佛的悉尼道场许多华人互相都很亲,常常结伴去玩。悉尼有一个周末才开的跳蚤市场叫Paddington,有很多小摊摊。一次,我们一起去了这里。这里一直有一个吉卜赛老女人,看上去大概70岁左右,很落魄的样子(这个跳蚤市场不是所有人都落魄的,既有落魄艺术家类,也有很时尚的原创服装设计师),她每周末都在,但估计连主要摊摊都无法负担,只是在市场边上开一个桌子(我落魄时候也曾经在那里开摊摊一阵子,记忆中开摊比较贵,在边上开桌子可能比较便宜,甚至是不合法、免费的),她的主营项目是看塔罗牌。在那个年代,别说内地,连台湾都还没知道什么是塔罗。我们一行人里,有几个女的嚷着要看,反正很便宜,她们其中一个就去看了。刚刚开始,老婆婆突然说,你背后有一个光头和尚,穿红衣服,他在很不屑地耻笑我,然后就不愿意继续看了,也不收钱。塔罗牌这回事我也粗懂点,如果一定要白痴化解释,可以说,它类似文王卦,不类似梅花易,而和圆光类占卜更完全不沾边。也就是说,看塔罗的时候,是按卦象(纸牌)演绎预算,而不是会有什么灵异事件发生让你看到什么奇怪东西的那种。反正不花钱,我们就八卦了一下走了,大家都在说是师父云云,可是同时也觉得大概也包含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吧。然后,第二天是星期天,我们去找活佛,提起昨天我们去市场,都还没说到占卜的事,活佛自己打断了我们的话,对我们说,不要找旁门左道搞奇奇怪怪的事情。

故事还没完。大概3、4周后,我们又去那个市场。有一个师妹第一次没去,这次她坚决要试一下。我们说,活佛不喜欢我们这样做,她坚持,说活佛是对你们说的,没有对我说,我没听到。所以,我们在树下吃冰淇淋,她自己去看。那个老婆婆也是开牌开到一半就对她说,几星期前有一个亚洲女孩来,她有一个Guardian Angel,穿红衣服光头的,你和她是一伙的吧?然后,就继续开牌,说了预算。师妹反正也没啥要算的,就是随便问些爱情什么的,老婆婆说了什么她也没在意,后来是不是应验了我们也不知道。

当时老女人的用词是Guardian Angel,很基督教的用词,可是也很贴切,所以我印象特深。

有关Guardian Angel信仰:

大概能翻译为“守护天使”(见光良《童话》歌词)。这是西方古来就有的信仰概念,但在基督教5世纪后更为成型。

“守护天使”信仰,就是说有某位“本尊”,是专门守护你、和你有缘、常常在暗中看护的个人保护神。在某些基督教教派里,譬如罗马天主教里,这个信仰比较重要,譬如说小孩特别注重,有时候在床头会放一尊天使像,并点上蜡烛(虽然概念很接近,但这和圣人信仰并不是一回事),也有特殊的祈祷文:

神的天使,神出于爱而派置来这里给我的亲爱守护者,
请在我身旁日夜照亮我、保护我、指导我,阿门。

貝諾法王:缺乏福德的伏藏师仁增林巴

摘自《貝諾法王開示集》

亦有一些伏藏師由於過去生缺乏福德,因此找不到他們要取出的東西.

例如是仁增林巴,他非常貧窮,連將解讀出來的伏藏法本寫下來的紙亦不夠錢去買。

蓮花生大師知道他這處境,埋藏了一頭馱著金子的驢作為伏藏。

當仁增林巴快要取出此伏藏時,感到很興奮,心想:「蓮師對我真的非常慈悲,我得到此伏藏黃金之後會變得很富有!」

他的這種態度的結果是,由於他於過去沒有積累資糧,即使蓮師為他安排了如此鉅量的伏藏黃金,他只能拿到其中的少許幾塊而已。

所以非常重要的是,現在就要去積累資糧,不能再拖延,以後才做的話將會是太遲了。

荣格语录(二)

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决定着一切,而不是事物本身如何

——荣格

适用于一切的生活处方并不存在

——荣格

一个人感觉合脚的鞋,却会夹痛另一个人的脚

——荣格

没经过激情炼狱的人,从来就没克服过激情

——荣格

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生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会接受自己

——荣格

你越是聪明,你的单纯就越愚笨,最聪明的也是在单纯处最愚笨的,想要拯救自身免于时代精神的聪明,我们不能靠增加自己的聪明,反而要接受那竭力反对这聪明智慧的,也就是单纯,但我们也不能沉溺于单纯,故意让自己变成傻子,而是要成为聪明的傻子。

聪明征服世界,单纯却征服灵魂

事情都是相对的,亦是有度的

——荣格

思想的动摇并非是在,正确与错误之间左右不定,而是一种理智与非理智之间徘徊

——荣格

在生命中,最微不足道但有意义的事物,也比最伟大但无意义的事物更有价值

——荣格

创造不是来自智力,而是来自源于内在需要的游戏本能

创造性头脑与它所钟爱的对象玩耍

——荣格

梦无所遮蔽,我们只是不理解它的语言罢了。

梦给我们展示的是未加修饰的自然的真理。

梦是无意识心灵自发的,和没有扭曲的产物。

梦是启迪,是人潜意识在努力,使整个心灵更趋于和谐、合理。

大多数危机都有一个很长的潜伏期,只是意识觉察不到而已,梦能够泄露这一秘密。

——荣格

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

要学习像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每个人接收阳光的反应有所不同

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躲开阳光。

——荣格

种子破土发芽前没有任何的迹象,是因为没到那个时间点。

——荣格

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拯救者

——荣格

只有撇开对外物的追求,才能达到灵魂的所在

若他找不到灵魂,他将陷入空虚的恐惧,而这恐惧将挥舞长鞭,驱使他绝望盲目地追求空洞的世事,他将受无尽的渴求愚弄,在心灵之路上迷失自己,再也找不着灵魂

——荣格

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使病人进入一种不可能的幸福状态,而是帮助他们树立一种面对苦难,哲学式的耐心和坚定。

——荣格

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在纯粹的自在的黑暗中,点亮一盏灯。

——荣格

多芒揚唐仁波切簡传

(图文均来自网络)

第一章 出生及轉世認證

多芒揚唐仁波切於藏歷第十六勝生週期的地蛇年之十一月十日特殊時日,時值公元1929年,出生於錫金境內一個名叫“揚唐”的地方。父親是從多康卓千過來的貝瑪卓度,母親名為丹增確準,她是揚唐阿聽的女兒,出自名為“臧沃白玉岩”這個族系。出生時有彩虹出現等等許多稀奇的瑞相。仁波切出生時,在牙上有“嗡”字、腳底有右旋白螺自然浮現出的形象,並且異於其他孩童,身體很快地發育。

仁波切的前世多芒大伏藏師(多芒德千)為拉尊南開吉美的化現,這在金剛伏藏文獻中有授記。

文獻中云:“奧明具樂蓮花網之洲,不變祥德之地哲莫雄,吉美巴渥袞桑南嘉尊,降下不壞金剛表法雨。為利藏地康區諸多眾,埋藏瑜伽名為多傑者,憶起過往意界自然生。”

拉尊南巴家瓦的二次伏藏——持明命修增補章裡面提到:“瞻洲中心聖地哲莫炯,天山心帳金剛岩洞中,一切持明上師精華意,南開吉美之幻化瑜伽。自生金剛密語自解釋,淨相上師持明命修之,增品遇者自然得解脫,吉美巴渥袞桑南嘉之,化現多傑德千林巴尊,決斷不變金剛密語善。”

此外,還有:“比瑪幻現哲炯卓千巴,黑如迦尊南開吉美力,再現名為吉美巴渥者,第三世為多傑德千林。”

諸如此等了義金剛文獻中所讚譽一般,嘉瓦拉尊千波,其化現為剎通吉美巴渥,他復化現為多芒德千或稱多傑德千林巴。這位無有爭議的大伏藏師取出了持明命修的增補章,以及十二余函新伏藏等地伏藏及意伏藏,全然維續了拉尊南巴嘉瓦伏藏終章,並且廣大利益眾生。

他的再化現,即是多芒揚唐仁波切,或稱全名為袞桑吉美德千韋色多傑。第五世卓千仁波切圖登卻紀多傑等大師認證他為多芒大伏藏師多傑德千林巴的轉世。

並且囑咐道:“前往秘境哲莫炯(錫金)的揚唐地區,肯定會毫無困難地找到(多芒德千的轉世)。”於是多芒梭珠等人前往錫金尋找,來到揚唐地區時,碰到幾個在玩耍的小孩,其中一個小孩來到他們面前,用錫金話對他們說:“你們實在是太慢了!”他們詢問了他地名和父親的名字,他回答:“這個地方叫揚唐,我爸爸名叫貝瑪卓度。”並且對他們說:“來我家吧!”

尋找轉世的眾人對這個小孩深感稀奇,對他的父親說:“這小孩蠻稀奇的。”父親也說:“就是啊!當初這孩子出生的時候,天空還響起了這樣的聲音,我把它紀錄成文字。”於是把文字紀錄拿來給眾人觀看。

文字記錄上寫著(當初天空響起的聲音):

“谷頂皓白雪山如佛塔,谷尾浩大川流如鐵銬,谷腰如同金剛之座上,乃吾多傑德千林巴也!”

眾人看到這些文字之時,小孩的父親完全不曉得這群人前來的目的是什麼。這份授記文和第五世卓千仁波切所說不謀而合,無有牴觸之誤。於是,多芒梭珠仁波切認證這名小孩為德千林巴的轉世。

第二章 從錫金迎請到康區,舉行坐床典禮

仁波切的轉世確定無誤找到後,多芒梭珠仁波切等人,供養金、銀等許多種珍寶。仁波切9歲時,主從眾人從秘境錫金,以騎馬的方式,經過拉薩等地,沿路在衛藏的一些大聖地朝聖之後,在14歲那一年(西藏第十六勝生的水馬年,值公元1941年)抵達了位於現在多康哲霍地區章郭宗境內的多芒寺聖教善增洲,或稱多芒賢緣寺。在前世多芒大伏藏師(多傑德千林巴)的法座上坐床。

仁波切的出生地是現今印度的錫金省境內,從這個地方將轉世的仁波切迎請到康區章郭的李闊瑪牧民區裡的多芒寺,在歷史上像這樣到這麼遠的地方尋找、迎請轉世高僧的例子十分罕見。

第三章 於諸多善知識尊前精勤聞思學習

仁波切從小時候起,便在他前世的弟子多芒梭珠仁波切為主的多位善知識尊前,除了勤於學習諸如文字讀寫、舞、繪、聲等等金剛阿闍黎所必備的科目之外,也在匝卡喇嘛粗洛、白玉祖寺特地派來的堪千貝瑪、堪布洛桑卻札、祖古耶謝多傑、拉霍卓珠、堪布圓嘎、剎通敦炯林巴的兒子加空祖古多傑展度、余括恰撤瓦、瑪尼喇嘛貝瑪悉地等許多具格的大師尊前,於包括一般科目在內的無量顯密經論,圓滿了聞、思、修,並且主動修持了義隱密大瑜伽秘行,一心專注在閉關修行。仁波切自己時常提到,自己不共的上師,主要是主千林珠仁波切、怙主頂果欽哲仁波切,以及色拉揚珠仁波切等大師。

第四章 時代變遷之中,牢禁二十餘載

仁波切和多康一帶的許多大上師們曾經計劃流亡,於是來到了多扣主千寺。仁波切向他的根本上師主千林珠仁波切(請參見註釋)詢問自己是否需要流亡。上師開示道:“無論有多少艱辛困難要承受,都要去承受,你不可以流亡。”

於是仁波切聽從上師囑咐,面對危險,來到他所庇護的克朋裡扣瑪的地區。爾後,他被關入監牢,仁波切在牢中度過了二十餘年的時光。

那時候,在他的監牢中,還有許多康區的上師、祖古,最重要的是色拉揚珠仁波切也跟他關在同一個牢獄,所以平時得以獲得許多深奧秘密修行的法宴。儘管當時必須承受各種身體上的煎熬逼迫,仁波切予樂、受苦,並將違緣視為行善的鼓動力量,在牢中主要是以修行來度過時日。仁波切在閒談時,對弟子及有緣眾提到,他得以在監牢之中行持他的主要修行。

政策稍加寬鬆之際,仁波切得以從獄中釋放。他不只成為大眾虔誠信慕的大上師,由於他出生於印度,中國政府已準備好請他在甘孜州政協中工作。於是仁波切藉此之便,盡其所能地進行復興聖教及文化等相關工作。

第五章 以灌頂、口傳、竅訣來成熟度化有緣眾

仁波切以深奧的灌頂、口傳、竅訣,接引有緣眾生成熟解脫。

1999年到美國加州及首都華盛頓,分別傳授“寧體雅錫”的灌頂和口傳。

2000年,貝諾仁波切在位於印度南部的寧瑪派大寺院——南卓講修廣弘寺(即南卓林寺)對廣大群眾傳授大寶伏藏之際,揚唐仁波切應貝諾仁波切之請求,對以貝諾仁波切為首的廣大信眾傳授了他的前一世多芒大伏藏師法藏的完整灌頂。

2010年1月29日起,在二十多天當中,仁波切應舊譯教傳維護學會之請,在菩提迦耶對僧俗大眾傳授了舊譯教傳(嘎瑪)的灌頂。同年在錫金貝瑪揚澤寺傳授了拉尊南開吉美的完整法藏,以及大伏藏師嘉村寧波“稀寶總集”(一般譯為“三寶總集”)完整法藏。

2011年,仁波切在尼泊爾虛空鵬集寺(南卡芎宗寺),向第三世德嘉祖古為首的大眾傳授了“寧體雅錫”灌頂和口傳。

2012年,應舊譯法脈維續學會之請,仁波切在菩提迦耶向1700位信眾傳授教傳嘎瑪的口傳以及八教如來總集的灌頂。同年,仁波切來到Rigpa佛法中心在法國的惹那林寺,傳授持明吉美林巴的法教。

2013年4月,仁波切在美國加州嘉初仁波切的寺院“烏金金剛座”(Ogyen Dorjee Den)傳授舊譯教傳(嘎瑪)灌頂等。仁波切以正法滋養具信弟子眾,將許多有緣弟子眾引向解脫成熟之道。

第六章 復興聖教之相關佛行事業

西藏雪域當中,從外在形相來看,佛教僅存其名,而事實上,執持聖教的諸多大師仍然住世。如同重燃聖教餘燼一般,仁波切扛起復興他所觀護的多芒寺之責,重建了大殿及殿中聖像,同時,也新建了佛學院及修行院。當前正是多芒寺講、修、羯摩三項事業正在蓬勃之時。

仁波切從監牢釋放之後,並沒有在西藏住很久,而是來到印度,駐錫在他的出生地:錫金。秘境錫金聖地初開之際,嘉瓦拉尊千波、阿大森巴千波以及噶陀袞度桑波(即噶陀仁增千波策汪諾布)一同會集。揚唐仁波切在三位大師當中阿大森巴千波往昔的駐錫地——紅宮,新建了阿大菩提法林寺(Ngadak Jangchub Choling),內奉主尊為千手千眼觀音。

同樣地,仁波切也在噶陀袞度桑波過往的駐錫地——曼達崗上新建了噶陀寺,內奉主尊為蓮花生大士。仁波切還在玉僧地區的中心,新建了世上罕見的轉經輪殿,內有十八個銅、金等材質做成的大轉經輪。

仁波切繼續從事復興聖教的事業,現今雖高齡85,仍然健朗地為了教法及眾生持續奉獻當中。

2016年10月15日,揚唐仁波切示現圓寂。

編譯註:

*這一系列相關文章乃轉譯自藏文期刊《舊譯持明》中的藏文文章,原文作者為色達慈誠。這篇文章收集了一些文獻,並且有和仁波切的近侍徵詢相關資料,所以豐富而寫實是本文的特色,不同於一般網路上或書中流傳的仁波切傳記。

**由於仁波切一向謙遜低調,基於種種考量,我們選擇性地沒有譯出原文當中刊載的幾項神奇的事蹟,敬請見諒。

註解:

1. “哲莫雄”、“哲莫炯”以及“哲炯”均指當今的錫金(Sikkim)。

2. 拉尊南開吉美、拉尊南巴嘉瓦、拉尊千波均指同一人,惟不同名號。他是揚唐仁波切轉世世系之基。

3. 拉尊南開吉美第17世紀時在錫金取出“持明命修”伏藏。多傑德千林巴(揚唐仁波切前世)取出了持明命修的增補章,這個部分稱為“二次伏藏”。

4. “比瑪”指比瑪拉密扎。

5. 多芒梭珠是多傑德千林巴(揚唐仁波切前世)的一位弟子。

6. 揚唐(Yangthang)位於錫金境內貝林(Pelling)和給辛(Gyazing)兩個地方的中間。

7. 谷頂雪山指的是錫金境內著名的雪山“康間炯卡”(Kangchenjonka)。

8. 谷尾指的是在錫金給辛地區(Gayzing)兩條匯流的大河,彙集之處兩川交結狀若鐵銬。

9. 谷腰指的是在康間炯卡雪山及給辛大河中間一帶,也就是當今的貝林地區(Pelling)。“如金剛之座”指的是拉尊南開吉美在貝林所建的貝瑪揚澤寺(Pemayangtse Monastery)。楊唐仁波切被認證後,直到前去康區之前的幾年間,是駐錫在這間寺院。這間寺院也是目前世上僅存少數專修拉尊南開吉美“持明命修”伏藏法脈的寺院。

10. 多竹千仁波切有兩個應化身,一位是主千林珠仁波切,是仁波切在西藏時期的根本上師之一,已經圓寂許多年。另一位多竹千仁波切目前駐錫在錫金首都甘多。兩位多竹千仁波切都是揚唐仁波切的上師。

《吕氏春秋》:八观六验识人法

文章来自网络

秦相吕不韦在其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的“论人”一篇中提出:

“外则用八观、六验”之识人法。

一、八观

通则观其所礼。

显贵之时看其所行的宾礼,即有地位时,是否趾高气扬,蛮横无礼。一个人发达了,要看他是否还谦虚谨慎、彬彬有礼、遵守规则。

富则观其所养。

富足之后看他所养的门人宾客,所结交的人。富足而没有对社会、对恩人的回报之心,没有对困难之人的恻隐之心,他的富贵不能长久。

听则观其所行。

当一个人听取别人的意见后,观察他采纳的是哪些内容,还要看他是不是那样去做的,言行是否一致。

止则观其所好。

当一个人无事可做时,观察他有哪些爱好,即看他业余时间追求崇尚什么。一个人往往在独处的时候,最容易露出破绽,最能看出其心性。

习则观其所言。

习是“亲信”的意思。当他身处领导周围,有一定的发言权时,看他出好主意,还是坏主意。

穷则观其所不受。

即穷困之时,看其是否不受非分之财。只有在最艰难的时候能够守住底线,才是有气节风骨的人,才能有所成就。

贵则观其所进。

当一个人处于显贵地位、任要职之时,看他推荐什么样的人。他提拔什么样的人,他就是什么样的人。

贱则观其所不为。

贫贱时看其是否不为非义之事,尽管地位低下,决不做有损道德之事,堂堂正正。如果这个时期仍能正直上进,出淤泥而不染,便是可造之材。

二、六验

喜之以验其守

当一个人“得意”时,看他是否“忘形”。如果一个人遇到点好事就飘飘然,那么这个人不仅不成熟,操守可能也不达标。

更进一步,若有人因为一点点小成绩就骄傲自满,到处宣扬,那么他在事业上也肯定不会有所成就。

乐之以验其僻

处在一个充满诱惑的场合,而能巍然不动,不生邪念,这样的人才是难能可贵的。

若一个人平时待人有礼如谦谦君子,一旦处于娱乐场所便放浪形骸,那么此人肯定是伪君子。

不管在什么场合下都一如既往,做人做事有礼有节,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怒之以验其节

当一个人生气时,看他自我控制和约束情绪的能力,以考察其气度与节制。

那些因为一点小事就火冒三丈而失去理性与判断能力的人,往往容易造成工作上的失误与漏洞,甚至是非常严重的后果。

王阳明说:“虽怒,却此心廓然,不曾动些子气,方才是正。”

谁都免不了有愤怒等情绪,但在动怒之时内心仍然冷静清明,不失去理智,能够中正行事,这样的人才有在复杂的局面中改变现状的能力。

惧之以验其特

当一个人恐惧时,看他能否意志坚定,坚持自己的立场,拥有不变的信念。

你认为对的,不会因别人的威胁而否定自己,而盲从别人的观点。

反之,如果明知是真理,被别人一恐吓就立马胆怯地调转船头,违心附和,那么此人不堪大用。

哀之以验其人

看到伤心之人,能动恻隐之心,能不遗余力伸出援手奉献爱心,说明他懂得体恤,懂得慈悲,这样的人心必然坏不到哪里去。

反之,如果一个人对你嘘寒问暖,对待需要帮助的可怜人却麻木不仁,你就要小心了,此人对你一定有所谋。

苦之以验其志

当一个人面对困苦考验的时候,看他是否具有坚定的意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如果碰到一点苦就打退堂鼓,这样的人不堪重用。生活中往往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在逆境和低谷期还能对你不离不弃的人,请好好珍惜。

揚唐仁波切:火焰化紅蓮

(图文均来自网络)

「火焰化紅蓮」聽起來確實很美。它美到像一個演講題目,美到像一個海報標題,美到像一句口號,也美得像文人客廳裡一幅抽象風的潑墨畫。

藏文典籍向來比較會直球對決,雖說少了一種玄幻朦朧的詩意,但「轉違緣為道用」、「轉五毒成五智」這些詞句,顯然容易意會得多。只是,再怎麼直接,恐怕還是比不上親眼目睹一個活生生的案例,「眼見為信」肯定是最震撼,也最具啟發性。

許多人都看過揚唐仁波切走路一拐一拐的樣子。到了晚年,走路的吃力更顯現在他的喘噓之中。我們雖然看得到那些「吃力」、「辛苦」、「不方便」,對於其中的劇烈痛楚卻少有所悉,而這,絕非我們冷漠無感。

我們看到一臉痛苦、滿面愁容、雙眼泛淚的人,難免生起側隱之心,可是揚唐仁波切永遠是平靜、祥和的表情,總是帶著溫暖和煦的微笑,所以他所經歷的所有苦難、痛楚,固然在深入了解之下似有所感,但由於跟他顯現出來的光明和溫度有極大反差,實在很容易令人又不了了之地忽略那些事情。

我親眼看到了那插著鋼釘的遺骨。當時我想說,大概是因為荼毗火勢的關係,使得那根鋼釘跑了出來。後來,在進行傳記計畫的過程中,龔師姐和丁乃竺的訪談都說明了事實原委。在那些「一拐一拐」背後,是我們想像不到的痛,更有著不可思議的非凡修行。
荼毗一年後,我又有幸再看到同一塊遺骨,這一次,更是無可言詮的驚嘆。在那遺骨的空心處,出現了許多…且容我賣個關子,影片在此,我就不好破梗。總之,在見證這一切之後,「火焰化紅蓮」不再是虛無縹緲的文青佛教詞句,而是一代大師親身示範的實例。

這部影片也有緬懷仁波切多年在台灣化育子弟的意思。從《我的淨土到了》這本書,到傳記紀錄長片,乃至後來二十幾部揚唐仁波切行儀系列短片,無非是為了體現仁波切的慈悲與智慧。我明白仁波切有些弟子相當低調,所以如果影片畫面和照片的照片有冒犯到的地方,在此深深鞠躬,還盼能夠諒解。

言歸正傳,揚唐仁波切不只把燒在自己生命中的大火都化為紅蓮,如同在傳記和所有相關影片中可以看到的,許許多多人在遭逢生命中的大火時,他也總是適時出現,於是,他踏遍所有火場,不僅未遭火吻,還種出一朵又一朵蓮花。

在他所寫的〈修行之王——上師瑜伽〉裡就發願道:「為了要利益每一個如父、如母的有情,就算要為了每個有情而犧牲身體、付出性命,也在所不惜、毫不感到厭倦。就像是一隻天鵝快樂地進入了蓮花池裡一樣….」

凡夫像醜小鴨一般,在輪迴的火坑中掙扎,聖者則像天鵝一樣,把輪迴當成蓮池,悠遊其中。對我來說,仁波切是如此發願,也已如此做到了。

最後,謹以這部「上師記得你」,為傳記計畫劃上休止符,也盼望,這是許許多多蓮花綻放的開始。

金山活佛神异录:受辱不憎,慈悲度化02

摘自《金山活佛神异录》

……当张营长正在江天寺前,兴高彩烈地笑谈他今天表演的杰作时,不一会就成为阶下囚似的被捆绑押走,可说是乐极生悲了。
在路上还以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
可是给带到师长前面,一看师长满面杀气,手枪已经拿出摆在身边的桌上……
还有师长夫人也是怒不可遏的坐在一旁,还有他所认为是疯和尚的金山活佛,也笑容满面的坐在特别座上。
张营长已知道大祸临头了。
师长不等张营长站定,把桌子一拍,大声喝骂道:‘我要枪毙你,你们把他拉出去枪毙!’
这时的张营长已经吓得面无人色。
活佛赶快走到师长前跪下去,向师长磕头求情说:‘不可以,不可以,千万不可以,师长!
我们佛教徒,是蜎飞无损的,怎能因我的事杀人呢?请师长看在我的份上,饶了他罢!’
说了又是磕头。
这时师长赶紧上前扶起活佛,连说:‘不敢当!不敢当!’
师长太太也来把活佛扶上座位,连说:‘罪过,罪过,你老人家这样,可把弟子折死了呢!’
师长经过活佛求情,也就把枪决张营长的念头息下来,一定要捆打一百下军棍,左右才把张营长翻在地上打了三五十下屁股。
活佛又跑上前去从左右手中把军棍夺下来,再向师长苦苦的求情。
师长不得已,只好命人把营长拉起来,加以训斥的说:‘今天你这条狗命,全赖这位活佛救活的,不然你今天一定活不了的。
他老人家真是佛心,菩萨心肠,你自己想想,你所下的毒手,你给活佛的侮辱,他与你有什么过不去的仇恨,三番两次的对他要加害凌辱?
第一次你派人暗中从高山上把活佛打下山涧,想把他害死;第二次你又对他加以毒打,要置他于死地;如果活佛是普通的和尚,早就死在你的手上了。
今天你又这样的恶作剧,这是人做的事吗?你是人吗?’
师长气不过,走上去重重的打了张营长两记耳光。
继续说:‘今天非我太太看见,恐怕你还有四次五次凌辱迫害呢?
你这狗才,你是要害死活佛,你知道他是什么人?
不但我的太太是活佛的弟子,就是我们军长的夫人也是皈依这位活佛做师父的。
他的皈依弟子做大官的很多,连现在党国元勋,革命先烈黄兴夫人黄宗汉女士,也是活佛的皈依弟子,他们甘心他们的师父无辜的遭人欺侮凌辱吗?
我们军队驻在江天寺,你要真的把金山活佛害死了,我的命恐怕要丢在你的手上呢?
你想想,这是你应该做的事吗?
‘我虽不是佛教徒,可是我尊重佛教的伟大、慈悲、忍辱、和平、智慧,这是任何宗教所不及的。
你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你们也高喊博爱、自由、平等的口号,你们也说爱你的仇敌,而这些都是骗人的谎话。
不然,难道你做的这些事,是一位基督徒应做的吗?
你看看佛教,活佛有这些大官和大官的夫人拜他为师,但他从没有仗势欺人。
不但不去欺人,他自己遭人家毒打凌辱,他还是不肯报复的。
你也是宗教徒呀!当一个小小的营长,凭什么势力要欺人、害人,你不但丢了我们军人的脸,也丢尽了你们基督教的面子!
宗教的目的要劝人向善,只要使人有利益,就要舍己利人,你这样的行为配做宗教徒吗?’
张营长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疯和尚这样了不起,连革命先烈黄克强的夫人,都是活佛的弟子。
经过师长这一顿痛骂,张营长吓得全身发抖,过去狂妄的梦也给击醒了。
师长随时下了手令:‘张营长关禁闭一月,职权暂由副营长代理。’。
自从张营长被关禁闭以后,活佛是不断的向师长说情,并亲自跑去看张营长,用好言安慰他。
终于只关了五天,活佛就把张营长营救出来,并且仍然恢复他的营长的职位。
当张营长从紧闭室内释放出来,师长对他说:‘你这次不死,仍能再当营长,完全是金山活佛再三的向我苦苦为你请求。
他是本著佛教舍己救人的精神,希望你回去后要好好的想想,你也是一个宗教徒,去罢。’
张营长经过这一次打击,不但改变自己的个性,甚至连他过去所信仰的宗教也发生动摇。
回到金山江天寺,找到了金山活佛,当著很多人,跪拜在活佛的面前,痛哭流涕的忏悔他过去的错误。
活佛把他从地上扶起来说:‘这做什么!快不要这样,旁人看到不好看。’
佛教的精神是怨亲平等,施恩不望报的,因此金山活佛在第二天一早又飘然离去了。
张营长从此一改旧观,再也不为难江天寺的出家人了,自己对佛教也不存反对之心,并且对金山活佛起了感恩之念。
他回想过去对活佛的举动太不应该,而活佛不但不怀恨他,反而尽力开脱他的罪恶。
想想自己,虽信仰的基督教,却专门排外专横,不以博大真理去感化人,专以金钱势力去诱人信仰。
尤其前天师长对他说:‘回去想想,你也是一个宗教徒。’让他羞愧得无地自容。
活佛所表现慈悲忍辱,舍己救人的精神,是多么伟大崇高,看看自己实在太渺小了,因此对他所信仰了多年的基督教,发生了动摇。
可是回来不到一个月,张营长忽然在胸前生了个很大的毒瘤,奇痛非常,群医束手。
可以说这是他多年来作恶多端,尤其对佛教无理毁谤,加害凌辱的业障现前。
所以得这种奇症,痛苦已极,日夜叫喊不休,可是医生又无法医治。
大家议论纷纷:‘张营长这个毒疮生得很奇怪,这都是他过去不信佛教,侮辱佛菩萨,毒打出家人的结果。
尤其这次更不应该对金山活佛无理侮辱,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若不报,时辰未到。”
恐怕张营长的命,就要死在这种怪症上呢?’
张营长病倒已有一个多月了,求上帝,念耶稣,祈祷求救,看医生,甚至也有大批的基督教牧师们,来为他祈祷,但是还是没有用,他日夜惨叫不休。
这时,唯一的救星和希望都寄托在金山活佛身上,大家日夜盼望他赶快回来。张营长本人更是日夜想念。
他也知道这是他受的罪报,可是自他回来第二天活佛就离开了。
于是他念:‘活佛呀!你老人家为什么还不回来救我呢?’
活佛真有神通似的,正当大家期待著,他忽然回来了。
这时回来的金山活佛,再也不是张营长的眼中钉,而是他的救命王菩萨摩诃萨了。
这也是他最后的希望,一听说活佛回来,马上派人请来为他看病。
活佛早就知道有此一天,于是故意在外边多住几天,让他受一番业障罪苦,现在可以救他了。
活佛先看过疮瘤,叫人取几个大碗来,袖中怀著剪刀,冷不防向疮头一刀刺去。
只听张营长怪叫一声,就昏过去。
活佛把刀抽出来后,赶紧用自己的嘴去吮吸疮口,一连吸出两大碗又紫又黑的脓血水。
这时张营长也回醒过来。看见房间里站满了人,再看自己胸前毒瘤已好了,痛苦全失。
活佛站在一旁对他说:‘你的业障太重了,你看看这两碗是什么?我要是再迟两天回来,你就完了。’
大家这才告诉他,是活佛用嘴从疮口吮吸出来两大碗又紫又黑的脓血。
张营长感动得热泪狂流,当时就要起来拜谢活佛救命之恩。
活佛把他按住,叫人再取一碗清水来,活佛在碗里吐了几口痰水,再哄上鼻涕,命张营长吃下去,休息一会,就会好的。
张营长病好以后,心想活佛是他两次救命恩人,佛教的精神太伟大了,因此诚诚恳恳,恭恭敬敬的请求活佛为他作皈依,改邪归正,舍耶从佛。
全营的士兵以及排连长们,也都纷纷的请求皈依活佛。
太沧和尚最后说:‘活佛伟大呀!他用佛教的慈悲忍辱的精神,把这种不可理喻,顽强的异教徒,感化得俯首贴耳的皈依三宝。
看他们那天皈依时的虔诚,真令人感动!
他们皈依以后,就都变好了,看到我们个个都是合掌恭敬。
可惜他们皈依后没多久,全营人都奉命调走了。那个营长后来还是常来江天寺拜佛,做了一个既热心又虔诚的佛教徒。

頂果欽哲仁波切的一生

嘉瓦喇嘛曾說:他認定頂果欽哲仁波切為他主要的大圓滿上師。仁波切曾用二十二年時間閉關禪修,一生持誦六字大明咒超過一億遍。

大恩怙主頂果欽哲仁波切(1910~1991)是最後一代在西藏受完全部教育和訓練的偉大上師之一,他是寧瑪派傳承的資深上師及不丹皇室的上師,同時也是一位實修傳承的傑出棟樑;他曾以其生命中二十二年的時間閉關禪修,達成了他所曾領受的諸多教法之果。

他還寫了許多詩偈、禪修儀軌與注解,並身為一位德童-意岩的取掘者,他在正觀中所發露掘取之作,將蓮花生大士的圓滿口訣心髓教授直接帶給我們。他是現今西藏利美不分派運動的模範,他以堪能依各種傳承而傳授每一個佛教傳承的教法而聞名;並如此地成為西藏四個主要教派諸多喇嘛的尊貴教師。他也是大圓滿心髓教授的引導專家之一,集學者、聖者和詩人于一身,頂果欽哲仁波切透過他超凡的品格,質樸、威嚴和謙虛,從未中斷地去啟發一切與他相遇之人,修持證量。

仁波切在出生地丹考可山谷附近,偏僻的險峻森林進行長達十三年閉關時,自己煮茶從來不用離座,只要傾身向前,就可以將即將燃盡地星星之火重新燃起來。十六歲時,他所有的時間都坐在一個四面關起來的小木箱裏,偶爾才會把腿伸出來。仁波切的大哥為他護關,為了怕他的雙腿會變成畸形,讓他到外面走一走,但仁波切一點也不想離開木箱,並曾連續三年沒有說過一句話。

仁波切在修行「拙火」的時候,感受到很大的熱度。後來不論日夜,即使氣候非常寒冷,仁波且也只是披一條白色披肩和一件生絲袍。

仁波且在森林的閉關處,曾在關房下面河流邊的一塊石頭上留下腳印。晚上,人們從森林看向仁波切的關房,會看到關房被火燃燒著的景象。有人問仁波切關於有火燃燒的事,仁波切說那是護法熱乎拉,並叫人不要接近。

有一次仁波切在他的妹妹家裏,他妹妹的兒子喜歡打獵,且槍法很準,他的妹妹拿著槍說:「這把槍殺了許多動物,請你為它加持。」仁波切用嘴對著槍桿子裏吹氣,之後,那把槍再也無法發射。

仁波切有一位親戚叫做阿布蔣則,他有一隻巨大的獵犬,經常獵殺附近窮人的山羊和綿羊。有一次仁波切正在吃一個燒燕麥球,仁波切的姑姑談到此事,問仁波切該怎麼辦?仁波且就在燕麥球上吹了一口氣,讓那條狗吃掉,之後那條狗再也沒有襲擊過其他動物。

蔣揚欽哲確吉羅卓仁波切請頂果仁波切到安多雷康去傳《新伏藏法》,出發前,仁波切極不尋常的警告他的隨從,叫他們看好仁波切的馬。到了要出發時,馬不見了,幸好有人給了仁波切幾隻犛牛,經過一個月的旅程到達了安多康雷。仁波切用了四個月的時間,給一千九百位瑜伽士傳了《新伏藏法》的灌頂。在仁波切開始傳法的最初兩個星期,那些小偷出現了,帶來了所有被偷的馬匹,乞求仁波切把馬收回去。但是仁波切回答說,他已經不需要那些馬了,讓他們帶回去。小偷們說:自從偷了那些馬後,沒有一樣事情是順利的。擠牛奶時擠不出奶來,只能擠出血;他們之中的一位的小孩還被禿鷹襲擊(禿鷹一般只襲擊死人);家族中許多成員也生病了。他們把馬匹留在寺廟附近。

一次仁波切在十九世紀著名的瑜伽士夏噶措珠讓卓曾經住過的地方傳法,那裏有一塊大石頭,後面有一棵樹,夏噶曾坐在此處唱出他著名的證道之歌。當地人請仁波切坐在這個位置,仁波切即席唱起歌來,與此同時,彩虹在天空出現,天上降下雪花,輕柔的像花瓣落下來一般。在場的人都說,仁波切一定是夏噶的轉世。

仁波切是不丹國的國師。有一天晚上,在巴羅,仁波切突然叫他的一位僧侶坐兩個小時的車程到首都天普,帶一尊一髻母護法的小佛像給年輕的不丹國王,並傳話請國王第二天把此像帶在身上。第二天早上,國王駕車前往印度邊境,他的吉普車在山路失控跌下山崖,彈了好幾次,撞落在山谷裏,除了國王,所有人都喪生。國王在車子跌落之前突然被彈出車外,沒有受傷。還有很多類似的事情,在1991年初,仁波切在印度菩提迦耶傳法的時候,出現了第一次身體不適的徵兆,此後,仁波且做了一些閉關,健康似乎好轉。但到了9月27日傍晚,他請隨從扶他坐直到了清晨時,他呼出了最後一口氣,心已融入絕對的虛空。

Page 41 of 69
1 39 40 41 42 43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