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灵性资料
度母镜坛成就法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中国科学院朱清时:量子意识
金刚手菩萨忿怒心陀罗尼
文章来自网络
金刚手菩萨忿怒心陀罗尼
om vajra-canda sarva-dustan taka hana daha paca hum phat
om 瓦吉ra 战达 萨尔瓦 度斯丹 达嘎 哈那 达哈 巴佳 吽 啪
om 金刚 忿怒 一切 嗔恚 疾走 破坏 焚烧 成熟
「金剛手菩薩忿怒心陁羅尼」亦称作「金刚手菩萨百八名陀罗尼」,汉文本暂时仅在《释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罗尼集》中发现有收录,且只有一段单独的咒文,想必古来应该有过相关译文…
藏文本中有功德描述,《净除业障百咒功德》中有部分译文,如下——
“此陀罗尼咒殊胜秘密,一切明咒之最胜,遣除一切魔障,化解一切憎恨,赐予胜妙、财富,令憎恨者生欢喜,若听闻、念诵、恭敬承事,则具意义,生起威力、辩才,获得美貌、珠宝、自在、权势,摧毁憎恨,胜伏畏惧,击败对方,净除一切毒害、烦恼、无间罪业等,恶梦、不吉祥、犯罪,赐予吉祥、善缘、佛果、欢喜、殊胜喜、清净,令一切众生喜悦、自在一切所欲,诸功德皆圆满,消除暴雨、干旱等时节灾害。若出现大战争、人类疾病、大争论、非人等畏惧,以及憎恨、诅咒、起尸之大灾难,驱逐、毁命之大恐怖,则清晨起床后沐浴,寻觅白衣、面向东方,观金刚持尊颜诵七遍,仅仅念诵亦脱离一切恐怖,得大成就,胜伏一切,救护众生,无有比此大陀罗尼咒更殊胜者…”
金刚手心咒
大悲胜海观音心咒
不空索心王母陀羅尼秘密心真言、不空罥索三界最胜不空神通力香王
无法反驳的“自觉现量”—自体验/竹清嘉措仁波切
观自在菩萨根本真言(莲花游舞自在观音心咒)
金刚萨埵心咒和百字明咒
地藏十轮咒–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记明咒
措嘉佛母向莲花生大士师问道:「心与心性的分界线是什么?」
密勒日巴:念头只是内心的展现/创古仁波切
大圆满的见修行果/法王如意宝
本尊生圆次第修法极略摄要/创古仁波切
最上等的破瓦法—法身破瓦/乌金祖古仁波切
坚守每天最特别的时刻–凯西
一切诸佛的密意,总集起来就是本文! 莲花生大士开示《松岭宝藏》
慧解脱阿罗汉与俱解脱阿罗汉
《巴利语汇解》:
问:请问尊者,北传佛教有慧解脱阿罗汉与俱解脱阿罗汉两种分法,说慧解脱阿罗汉不需要修深定即可证阿罗汉果,有这样的修法吗? 这两种阿罗汉有什么不同呢?
玛欣德尊者答:阿罗汉有两种:慧解脱与俱解脱。在上座部佛教也有慧解脱与俱解脱的分法:俱解脱有一种,慧解脱有八种。所谓的慧解脱和俱解脱是依定来分的。
什么是俱解脱(ubhatobhāgavimutto)呢?是指一位禅修者当他证得了阿拉汉果之后,他可以入灭尽定,这种人称为俱解脱,也就是定、慧的解脱;
而如果有一位禅修者证得了阿拉汉果但他不能入灭尽定,那这个叫作慧解脱阿罗汉。
也就是说慧解脱的定力可以分为八个:
第一种就是有一些禅修者还没有证得禅那,他定力只达到欲界近行定的程度,然后他观照欲界的心(欲界的名法)和欲界色法,这样证得(阿拉汉),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是一个禅修者有初禅,然后依照初禅,例如:有些长老修三十二身分或修白骨,等他出来他再观照初禅的名法这样证得阿拉汉果,这种也是属于慧解脱;
第三种就是他的定力只达到第二禅;
第四种是他的定力达到第三禅;
第五种是他的定力达到第四禅;
第六种是他的定力达到空无边处;
第七种是他的力达到识无边处;
第八种是他的定力达到无所有处。
但是所有这些,即使一个禅修者的定力已经能够证入无所有处,但当他证得阿拉汉果之后,他仍然不能入灭尽定。为什么呢?因为入灭尽定一定要先进入初禅,出定之后再观初禅的禅心为无常、苦、无我,然后再进入第二禅,出定再观,然后再进入,这样依次进,最后进到无所有处,出定之后,他再观无所有处禅心的无常、苦、无我之后,他再作决意,决意他省察这七天他的寿命怎么;然后他再省察如果僧团有召唤,我将会自动出定;如果导师(佛陀)有叫我,我会自动出定;还有再决意他的袈裟、他的钵、他的生活用品不会给火、给任何东西毁掉,之后他再进入非想非非想处定一出来,他的名色流就断了,名流断了,他的心生色也断了,这个时候他就入灭尽定,如果拥有这样的能力的阿拉汉圣者称为俱解脱,其它的称为慧解脱。
因此如果说,一个慧解脱者不需要修深定,这只是属于第一种,但是其它七种就没有包括。
慧解脱者
(pa¤¤àvimutto):这是相对于“俱分解脱者”来说的,即未能证得四种无色定的阿拉汉称为“慧解脱者”。因此,有五种慧解脱者:没有禅那的纯观行者、只证得初禅者、证到第二禅者、证到第三禅者和证到第四禅者,当他们在证悟阿拉汉时,都属于慧解脱者。但在《人施设》中只将未能证得禅那的阿拉汉圣者称为慧解脱者。
《中部·积嗒山经》中说:“诸比库,哪种人是慧解脱者呢?在此,有一种人对那寂静、解脱、超越于色的无色[定],他们未能以[名]身触而住,及以慧见到后灭尽诸漏。诸比库,这种人称为慧解脱者。”(M.2.182)
该经义注解释说:“慧解脱者即通过慧而解脱者。他是干观者,以及从四种禅那出定后证得阿拉汉的四种人。以此共有五种。但有圣典(《人施设》)对此通过排除八定来[解释]。即如说:‘对八解脱乃未能以[名]身触而住,及以慧见到后灭尽诸漏。这种人称为慧解脱者。’”
《大智度論》:
答曰:有二種三昧:一種慧解脫分,二種共解脫分。
前者慧解脫分,不能入禪定,但說未到地中三昧;此中說共解脫分,具有禪、定、解脫、三昧。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九:
問:此中數說慧解脫者起他心智,此起必依根本靜慮。若慧解脫亦能現起根本靜慮。豈不違害《蘇尸摩經》?彼經中說,慧解脫者不能現起根本靜慮。
答:慧解脫有二種。一、是少分。二、是全分。
少分慧解脫,於四靜慮能起一、二、三;全分慧解脫,於四靜慮皆不能起。
此論中說少分慧解脫故能起他心智。
《蘇尸摩經》說全分慧解脫。彼於四靜慮皆不能起。如是二說俱為善通。
由此少分慧解脫者,乃至能起有頂等至,但,不得滅定。
若得滅定,名俱解脫。諸法法智相應。彼法類智相應耶。乃至廣說。
雜阿含經卷第十四(347):
尔时,世尊知外道须深心之所念,告诸比丘:「汝等当度彼外道须深,令得出家。」时,诸比丘愿度须深。
出家已经半月,有一比丘语须深言:「须深当知,我等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彼须深语比丘言:「尊者!云何?学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具足初禅,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
比丘答言:「不也,须深!」
复问:「云何?离有觉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具足第二禅,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
比丘答言:「不也,须深!」
复问:「云何?尊者离喜,舍心住正念正智,身心受乐,圣说及舍,具足第三禅,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
答言:「不也,须深!」
复问:「云何?尊者离苦息乐,忧喜先断,不苦不乐舍,净念一心,具足第四禅,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
答言:「不也,须深!」
复问:「若复寂静解脱起色、无色,身作证具足住,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
答言:「不也,须深!」
须深复问:「云何?尊者所说不同,前后相违。云何不得禅定而复记说?」
比丘答言:「我是慧解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