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日记(35)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1973年10月29日

在长满桔子的山谷里,这一处似乎管理得很好,一排又一排的幼树,在阳光下显得很茁壮,充满生机。土壤很好,浇灌充分,施肥和管理都很精心。这是一个晴空万里的可爱早晨,气候宜人,空气中洋溢着温柔和惬意。灌木里的鹌鹑正在忙碌着,不停地发出尖耳的声音;一只雀鹰无声地在空中盘旋,很快它飞落下来,停在旁边一棵桔树的树梢上睡着了。它那尖瓜,漂亮的带有花斑的羽毛以及它的尖利的喙如此靠近,只是一个手臂的距离印入眼帘。大清早,沿着二旁长着含羞草的道路散步,小鸟警觉地在尖叫。灌木树下二条蛇王,全身长着深褐色环状图形,相互圈成一团,当它们经过时,浑然不觉有人就在附近。它们本来是在一个工棚的架子上,伸长着身子,黑色而明亮的眼睛注视并等待着老鼠的出现。它们目光炯炯不眨一眼,因为没有眼睑。它们一定昨夜就到这里了,此时来到了灌木丛。这里是它们的栖息地,常常出没于此,有人抓起其中的一条,它盘绕着那人的手臂,有种冷飒飒的感觉。所有那些生命的东西,似乎都有自己的规律,自己的纪律和自己的玩法以及自己的快乐。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是主导的,人类不论贵贱,一切的持续活动都是物质的,除了物质,别的一概不认。世界总体上都献奉唯物主义;它的社会结构是基于这种准则和它的全部结果。也有一部分虽然是基于唯物主义,但在方便的时候也会接受某些唯心主义的原则,并且也会在合乎理性和必要性的名义下扬弃这些原则。在改变环境的过程中,时而采用暴力,时而缓慢推进;时而采取革命,时而渐进演变,人类的行为根据其自身所处的文化而变化着。对于人类是信奉物质的还是追逐精神的,这二者之间的冲突由来已久。这个分裂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痛苦,混淆,幻想。

思想是物质的,它的活动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是唯物的。思想是可以衡量的,所以思想就是时间。在这个领域里,意识是物质。意识是思想的内容,内容就是意识,二者不能区分。内容是许许多多的东西经由思想合成的:过去改变着现在,现在又决定着将来,而将来是时间。时间是这个领域里的活动,是延伸的或收缩的意识。思想是带着它自己的意像和影子的记忆、经验和知识,就是自我,就是“我”和“非我”,“我们”和“他们”。分裂的本质就是自我以及它的属性和特性。唯物主义只是给予了自我以力量和增长。自我可能并确实会认同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意识形态,自己“非我”的活动不管是来自于宗教的还是世俗的,但是这仍然是自我。它的信念是自己制造的,如同快乐和恐惧也是它自己制造的一样。思想其本质和结构是片面的,而冲突和战争就是在这些形形色色的片断中,在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意识形态之中。唯物主义的人性观会摧毁自己,除非自我被彻底地摒弃。摒弃自我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产生这样的革命,一个崭新的社会才会被建立起来。

摒弃自我就会带来爱,慈悲:对一切都充满激情,包括对食不果腹者,对遭遇苦难者,对流离失所者,对唯物主义者和信仰者。爱不是多愁善感,浪漫主义,爱和死亡一样是非常强大和最根本的。

惭惭地,西面的山被海边腾起的雾霭所笼罩,状如波涛般汹涌,弥散到山顶下复山谷,马上要渗透到这儿;夜晚到来时这里会变冷。今晚将无星辰,大地会一派死寂。这是事实上的一个寂寥,而非思想耕耘出来的,思想出来的寂寥是没有空间的。

杨绛先生:坚强挺住,熬过去

杨绛先生:

不要碰到一点压力,就把自己变成不堪重负的样子,

不要碰到一点不确定性,就觉得自己前途黯淡无光,

不要碰到一点挫折,就搞得自己一蹶不振。

人这一辈子啊,

你该走的弯路,该吃的苦,该撞的南墙,该掉的陷阱,一个都少不了,

坚强挺住,熬过去,跨过去,好运自然来。

阿德勒PK弗洛伊德~心理创伤、借口、课题分离、共同体。

(图文均来自网络)

目的论

《被讨厌的勇气》是日本作家岸见一郎用对话的方式解读阿德勒心理学流派个体心理学的书。阿德勒是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学生,后来两人因观点不合分道扬镳。

他们最大的分歧在于:弗洛伊德的基准是我们熟悉的原因论,弗洛伊德认为过去所受的伤,是现在不幸的罪魁祸首,不管是我们的情绪,还是行为习惯,都可以从过去当中找到原因,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而过去无法改变。现在经历的所有事情都是过去赋予它的。这就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论。

阿德勒却认为,过去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基本原因,我们也并非因为经历所受到的伤害而永远痛苦,实际我们会从过去经历中,找到现在的目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这就是阿德勒所提出的目的论。

阿德勒认为我们其实是为了某个目的,故意让自己重复某个过去的心理或者过去的行为模式。也就是,为了达到逃避的目的,为现在的问题寻找到了一个历史借口。从而在心理上合理化现在的逃避模式。

阿德勒说,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并不是说遭遇大的灾难或者幼年收到虐待之类的事情对人格形成毫无影响。相反,影响会很大。但关键是经历本身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为了某个“目的”而活着。

阿德勒否定弗洛伊德说,如果过去决定一切而过去又无法改变的话,那么活在今天的我们对人生也将会束手无策。那么我们就会陷入对世界绝望、对人生厌弃的悲观主义之中。以精神创伤说为代表的佛洛依德原因论就是变相的决定论,否定我们人类的自由意志、把人看作机器一样的存在。

弗洛伊德面对心理创伤的治疗,认为必须回到你过去的这段创伤记忆中,抚平这段心理创伤,心理才能治好。而阿德勒完全不同意这种观点,阿德勒认为你现在的心理疾病,不是因为过去的创伤引发的,而是因为你的目的引发的。

举个例子,比如有个人,以前出门时和人发生了矛盾,被打了,所以,现在不愿意出门了,每天把自己锁在家里,这就是一种心理疾病。按照弗洛伊德的原因论,这是因为以前被打的心理创伤造成的,所以,解决的方法就是回到过去,努力回想被打的过程,暗示自己勇敢的面对这个被打的事件,之后他就不再怕被打了,就敢出门了,病就好了。通俗的说,也就是,你通过不断回想,见多了,熟悉了,能勇敢面对了,就不恐惧了,就不再怕这个事了。弗洛伊德的这种治疗方法是比较痛苦的,需要不断的重复回忆这个痛苦。努力去勇敢面对,或努力去解开这个心结。

而用阿德勒的目的论来分析这个问题,这个人不出门,是他不想出门,和他以前被打没有关系,他只是为了实现他不出门的目的,故意找了一个以前被打的理由。这是个借口。阿德勒认为心理创伤并不存在,因为人是不会因为过去而影响到现在的。那么,他为什么要不出门呢?因为不出门是他认为更舒服的一种状态而已。他只是为了实现这个更舒服的状态,而故意找了这个借口。

阿德勒认为,人的现在是由目的决定的,而这个目的有可能是存在于你的潜意识中,你自己有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你有这样的目的。但是你的大脑已经开始为你的目的寻找理由了,它会到记忆中寻找,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然后,把它合理化。让你自己都觉得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造成的这个结果。而事实上,这个原因根本就不存在于过去,而是因为你现在的目的。所以,想要治疗心理创伤的唯一办法,是改变你现在的目的,而不是寻找过去的源头。

比如,你喜欢一个人,但不敢去告白,为什么呢?因为你说你一紧张就结巴。所以不敢去。按照弗洛伊德的原因论,要想让你告白,你就必须先解决你一紧张就结巴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你就可以告白了。但阿德勒认为,你不去告白是因为你压根就不想去告白,你如果想告白,和你结不结巴没关系,你一定会去告白。那你现在为什么不想去告白呢?因为害怕被拒绝,因为不告白更安全!更舒适!符合你现在的心理需求。所以你才不去告白。你觉得现状也可以接受,你接受了这个现状,所以你就找了个理由说自己结巴。即使你不结巴,你也会找到其他理由不去。

弗洛伊德的原因论是比较悲观的,因为你的现在是由你的过去决定的,而过去又很难改变。而阿德勒的目的论非常积极,因为你的现在是由你的目的决定的,要改变现在只要改变你的目的就可以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治疗注重的是抚平伤痛。而阿德勒的心理治疗是建立勇气。改变现状的勇气。

现在影响过去

阿德勒不仅认为心理创伤是不存在的,而且,恐惧也好,自卑也好,都是我们逃避现实的工具而已。并且人现在做出的决定,甚至反过来还可以影响过去。

举个例子,爱因斯坦小时候很傻,上学的时候连个小板凳都做不好,经常被同学、被老师嘲笑。后来爱因斯坦成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做不好小板凳这个事情,就成为了一段佳话!同样是做不好小板凳,如果爱因斯坦后来真的是一个傻子了,那么这个事件就是一个心理创伤,但如果他后来成为了一个很了不起的人,这个事件就成了一个反差,反而是一个天才的特质了!人们对于一段历史的解读,会因为后来的结果不一样而完全不一样!所以,过去的定义是可以改变的。总结成一句话,阿德勒认为人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很容易改变。

课题分离

阿德勒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叫“课题分离”。阿德勒认为人的所有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比如,你觉得自己穷,是因为你见过富的人,你觉得自己学习不好,是因为你见过学习好的。你觉得自己不好看,是因为有长得好看的,所以你烦恼的根源是因为比较。如何解决这个烦恼呢?就要用到课题分离。把问题分为你的问题和别人的问题。你只需要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能够干涉别人的问题。

比如 你要辞职,你老婆不同意,这个事情其实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你要辞职,一个是你老婆不同意。你要辞职是你的问题,你老婆不同意是她的问题。按照课题分离的理论,你只需要解决你的问题,也就是你只要去辞职,你老婆同不同意是她的问题,你不能干涉。反过来,你老婆要解决的问题是你辞职后,她是要继续和你过还是离婚,但她不能干涉你辞职的事。如果互相顾及对方的感受,这个问题就解决不了。你辞职,她改嫁了,这是这件事的后果,你自己必须承担这个后果,如果不想承担这个后果,你就不要辞职。

你不能介入他人的问题,他人也不能介入你的问题。人之所以喜欢介入他人的问题,是希望获得一种心理满足,实现控制欲,或者通过获得他人的认可获得自我满足。所以你介入他人的问题,根本就不是为了他人好,而是为了满足自己。

所以,在刚刚的例子中,老婆之所以不同意老公辞职,是因为生活就会不稳定,而老婆感觉生活不稳定,是老婆自己的事情,老婆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判断要不要和他一起过,要一起过,她自己就需要去找份工作来维持生活的稳定。或者选择改嫁,这都是你的自由。而你自己要做的决定就只是你要不要辞职,而不是你老婆同不同意,并且承担老婆可能改嫁的后果。如果双方都为对方的问题考虑,介入对方的问题,老公没有辞职,以后可能会后悔一辈子,或者,老婆为了维持婚姻,去找了工作,但有可能结果也不好,就会怨恨你一辈子。所以 永远不要说 我为了你怎样怎样,付出了这么多,但没有回报。也不要强调你能不能为了我怎样怎样。千万不要去追求这个,一旦追求这个,人际关系就会非常复杂,非常痛苦。总之,你自己的事情只能你自己做出决定,你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阿德勒并不是希望一个人自私,而是希望每个人内心都能够强大起来。不依赖于其他人。因为我们不能指望其他人对我们负责。我们也不能够替别人着想。有人会觉得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但其实我们并不能真的为别人设身处地的着想,因为你并不是他!在另一个人看来,你的付出对他来说也许是一种压力和负担。

我们不能为了别人而活,我们必须活出自己。

共同体感觉

阿德勒认为人不应该追求获得他人的认可,而应该追求共同体感觉。这就是我们如何来感知自我存在的价值。我们存在的价值并不是通过别人的认可获得的,而是应该通过对整体的贡献来获得。所以,阿德勒认为竞争是一种没有自信的表现。说明你要通过和别人的比较才能体现出自我的价值。也就是通过别人的认可。那你存在就没有意义。所以真正的高手从来不与别人竞争。他们通过对整体的贡献,自然展现出价值。

如果你是为了他人的认可而存在的话,那他人不存在的时候,你就不会行动。周围没人看,你就不会做好事。但如何一个人是为了整体的共同利益而存在,他就不会在乎周围有没有人看,有没有人认可。我做事是为了整体共同好。为了别人认可而活的人,永远无法获得自由,永远被他人束缚。而共同体感觉就相反,你是为了自己而活。你认为这是为了整体做贡献,你就这么做了,别人的评价根本不重要。

夫妻之间也是一种共同体,如果夫妻之间都是为了对方而活,如果目标相同还好,如果目标不同就会非常累。我为你牺牲那么多,你又为我牺牲那么多,两个人的争论就永远不会停止。真正的夫妻之道,是应该两个人都为了两人整体的利益而努力,而不是为了对方而努力。

如何才能有共同体感觉呢?第一步 要接受自己。完全接受自己的存在。即使无人认可,你都接受自己是存在的。为了自己而存在,不是为了别人而存在。他人对你的评价不重要。第二步 信赖他人,无条件的信赖他人,他人才会信赖你,这样才会形成共同体。第三步 为共同体做出贡献,你不能干涉别人,但要为整体做出贡献。如果做到这三步,你那种被他人认可的需求就不会存在了,你就能从他人的评价中获得解放,获得自由。当然,这样的人,太自由,做自己,很自信,就会有人讨厌你。所以 你要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不怕别人讨厌你,他讨厌,是他的事,对你的生活没有任何影响。

所以,阿德勒说:“真正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被讨厌的勇气”也成为了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个核心词汇。

克里希那穆提日记(34)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1973年10月25日

坐在桔园内的一块石头上,山谷向外延伸,消失在山峦叠嶂间。清晨时分,影子拖的很长,柔和又开阔。鹌鹑在喊叫,好象急切地需要什么,哀鸠嘤嘤低语,温情又柔软的调子,一大清早便唱着伤感的歌曲。嘲鸫在天空盘旋,翻了个筋斗,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快乐。一只大鸟蛛,多毛呈黑色,慢悠悠地从石头底下出来,停了下来,感受早晨的空气,然后不急不躁地迈着它的步子走了。桔子树排着长长的直线,一亩接一亩地,果实光鲜,花朵绽开,花蕊和果实同时长在同一棵树上。这些花儿的气味非常幽香,当太阳升高后,那股香味就更加浓郁了,更加持久。天空湛蓝又温柔,群山仍在沉睡。

这是一个可爱的早晨,清新而又谅爽空气,那是一幅还未遭到人为破坏的奇异的美景。蜥蜴出洞了,在寻求太阳下暖和的地方;他们活动身子,使其肚皮加热,而他们长长的尾巴翻转一侧。这是个令人愉快的早晨,温柔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展现生命无穷的美。静坐是这种美的本质。不论这种本质表达的方式如何,静默不是文字,形式或色彩来表达的。从静默中表达出来的,或是行动,那是一种整体性的美,所有的争斗,冲突都停止了。蜥蜴转移到了荫凉的地方,而蜂鸟和蜜蜂来到了花丛中。

没有激情就没有创造力。全然地放下会带来这种无穷的激情。有动机的放下是一回事情,无目的,无算计的放下是另一回事情。带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放下是短暂的,那会变得有害,是商业化的,是庸俗的。无目的的放下,它不受动机驱使,不带任何意图或想要从中获取什么,是无始无终的。这种放下,是心灵排除了那个“我”,自我。“我”也许在某些活动里,在某些安慰人的信仰里或是梦幻里会忘却了它的存在,

但是这种忘却仍然是自我的另一种形式的持续,与其它的意识形态和行为如出一辙。自我的放下,它不是意志的行为,因为意志仍是自我。自我的任何运动,不论是水平的还是竖立的,不论什么方向,它仍然是在时间和悲愁的范畴内。思想也许会以某种方式放弃自我,不论是理智的或是非理智的,理性的或是愚蠢的,但是因为思想其本身在结构和本质上是片断的,所以其热情和兴奋马上会转换为喜悦和恐惧。在这一层面里,自我的放下不过是一种幻象,没有什么意义。厘清这些,才是对自我活动的觉醒;在这样的关注里面,没有中心,没有自我。那种为了认同而表现自我的欲念,是思想混淆的产物,其表现形式没有什么意义。想要寻得一个意义,片断化就开始了;思想在人类的生命中可以并已给出了成千上万的所谓意义,每种都发明了各自不同的意义,所有这些只不过是些主张和信念,并且似乎是没完没了的。生命真正的意义在于它的整体性,但是当生命表现为只是冲突、争斗、名利场,只是不择手段的竞争,对成功的崇拜,只是为了寻求权力和地位时,那么生命就毫无意义可言。人类为什么需要这些的表现呢?创造是基于被产生的事物吗?事物都是由手和心创造的,不论是美或是急功近利,人竟相仿效的就是为了这个吗?这个不加约束的激情需要表达吗?当有了需要,有了冲动,就是创造的激情吗?只要创造者和被创造的之间存在有分裂,美和爱就停止了。你可以用色彩或是石头创作出一个最优美的东西,但是如果你与自我的完全放下所带来的那种至高无上的境界相矛盾,那么你创作出来的不过是为了自身的炫耀,它仍是庸俗的。真正的生命,就是色彩,就是美和它的表达。除此之外,没有别的。

阴影不见了,鹌鹑也安静下来。眼前呈现的只有石头,开着花和结着果的桔子树,可爱的山峰和富饶的大地。

《与神的对话》 :注视你自己在镜子里的眼睛

摘自《与神对话》:

尼尔:拉姆.达斯(Ram Dass)写过一本书叫《归于当下》(Be Here Now),还有最近的由艾克哈特.托尔写的《当下的力量》。

神:达到这种状态的方法之一就是注视你自己在镜子里的眼睛。这是个看似简单却极其有用的工具。

诀窍在于,如果这深邃的注视变得不舒服时,不要逃跑。如果你能坚持自己的目光超过十秒钟,你就会开始经验到对自己如此深的同情和爱——以至你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这种感受。若你不习惯爱自己的话这种感受对你而言会很困难——可悲的是,大多数人都否。与这感受同在,拥抱它。

继续越来越深的看入你的眼睛。如果你有个手镜的话,你可以在坐着时这么做。现在,在尽可能久的注视自己的眼睛后,轻轻的迅速阖上你的眼睛——并体会随之而来的感受。基本上你会感受到与‘本源’的融合。这也许会持续一小会儿——或是一整天。

如果你有个伴侣或亲密的朋友,你也可以试着深入注视对方的眼睛。还是一样,即使这深入注视开始变得不舒服,也不要转移你的视线。这很快就会过去,融化为一种柔和,一种内在的闪光,感觉就像你与另一个自己融为了一体。

当你深入注视自己或他人的眼睛时所看见的是灵魂。眼睛是灵魂的窗口。

还记得吗?早些时候我说过,若你看入他人的眼睛,或你自己的眼睛,期待看见神,你就会看见。如果你不期待如此,你就不会看见。但无论怎样,你都会完全的临在。完全临在于此时此地是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消除散漫心智的分心和走神,将你自己带到对自己人生的一个高得多的体验。

克里希那穆提日记(33)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1973年10月24日

车驰向山谷,小村庄的灯火已若隐若现,天色黑沉下来,石子小路,颇为颠簸。山脉起伏的影子在星光灿烂的夜色衬托下,深深地嵌刻在黑色中;小狼在附近的地方嗥叫着。车迷失在自己熟悉的山道上,风中飘来一阵阵花香。在这个荒凉的地方独自一人,倾听虚空般寂静的声音,感受它妙不可言的美。某处的灌林丛内传来什么动物的响声,像是受到了惊吓或是引起了它们的警觉。这里漆黑一片,山谷的世界愈加显得沉静。夜里的空气有着特别的气味,弥漫着干燥的山谷灌木散发出来的气息,那种强烈的灌木气味可知酷热的程度。雨几个月前便停止下了,好久不下雨,山路干燥,尘土飞扬,崎岖不平。夜在虚空般的寂静和无穷无尽的空间笼罩下,连思想的运动都变得安定了。心灵本身有着无法测度的空间,在心灵深处的静谧的地方,是一尘不染的。是绝对的空无,是不可测度的。车行至一陡坡的下山道,一条小溪在喃喃私语,欢快地唱起自己的歌。小溪几度穿越山路,二者在玩起游戏。繁星璀璨,有几颗星星就挂在山顶上。距离村子的灯火仍然有相当一段路程,星星消失在高高的山间。孤独,不受文字和思想影响的孤独,只是观察和倾听。虚空般的寂静已显示这种孤独,那些文字和思想失去了它们深刻的意义和美。

人要照亮自己,就要否定所有的经验。人是在经验中长大的,因为经验者依赖经验而生存,不论是深是浅,对经验的依赖会变得更加强烈。经验是知识,是传统;经验者将自己分离出来去辨别什么是快乐,什么是痛苦;什么是安慰,什么是扰忧。信仰者依据自己的信仰,依据自己的情势来经验。这些经验都来源于已知,对已知的认可是基本的,没有它也就没有了经验者。每个经验都留有印记,除非当经验起来时便消失了。对挑战的每种反应就是经验,可是当反应是来源于已经时,挑战便失去它的新意和活力;冲突、骚动、神经质的活动于是便出现了。挑战的本意是质询,是扰乱,是醒悟,是理解。然而,当挑战被转换成过去,那么当下的就被免去了。对经验的确信就是对质询的排斥。智慧是一种对质询的自由,是一种探究“我”和“非我”的自由,是一种外在与内在的自由。信仰、意识形态、权威等妨碍洞察,而只有当心处于自由的情况下洞察才会出现。对各种不同经验的渴望,必然是很表象的或是感官上的,是安慰和快乐的满足;这种渴望虽然非常强烈,但却是思想的先锋,而思想是外在的。思想也许会和内在结合起来,但是这仍然是外在的。因为思想是过去的,它永远无法发现更新的,思想永远不会自由。自由是超越思想的。思想的所有活动都不是爱。

要照亮你自己,就是要照亮所有他人。要照亮你自己,心灵就必须从挑战和反应中解脱出来,如此才会完全地清醒,全然的专注。此时的专注已没有了中心,他此时的专注,就不存在思想的疆域。只要存在着中心,存在着“我”,就必然会出现挑战和反应,不论程度是适当的或是非适当的,是快乐的或是悲伤的。那个“中心”不是照亮自己的光,那个光是人造的思想的光,而思想的光有着很多阴影。慈悲不是思想的阴影,而是光,不论是你的还是他的。

车渐渐地到达山谷,小溪流过村子汇入大海。然而群山仍然如故,猫头鹰彼此在互唤双方。寂静的空间呈现眼前。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冬雷震震,

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上邪》是一首民间情歌,是一首感情强烈,气势奔放的爱情诗。诗中女子为了表达她对情人忠贞不渝的感情。她指天发誓,指地为证,要永远和情人相亲相爱。

克里希那穆提日记(32)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1973年10月22日

坐在行驶于风平浪静的河面上的小船,整个地平线从北到南,由东向西清晰可见;没有一棵树或一幢房子挡着地平线;也没有一丝云彩飘悬于天空。河堤平坦,二端延伸至陆地,能容纳宽阔的河流。河面上还有不少的小鱼船,鱼民们挤在船的尾部向水面撒网;这些打鱼人非常的有耐心。水天一线,展现广袤的空间。在这无边无际空间内,地面上以及万物都各司其职,甚至也包括了像这艘独自航行在水流湍急的河面上的小鱼船。靠近河道转弯处,地平线延长至你眼力所到达的极限,浩邈无垠,一望无际。空间变得无空无尽。想必还有美和慈悲空间存在。万物都有其存在的空间,不论是活着的或是死去的,山上的石块或着飞行的鸟。如果没有空间,那剩下的便是死亡。鱼民们在唱着号子,他们的歌声在河面上飘荡。声音需要空间。一个字的声音也需要空间;文字造就了它自己的空间:恰当的发音。河流和远方的树,只要有空间,它们才得以生存;没有空间,万物都归寂灭。河流消失在地平线处,鱼民们靠岸了。漆黑的夜正在降临,大地忙活了一天需要休息,水面上星光粼粼。广阔的空间被缩小成有许多围墙砌起的小房屋。就是再大一点的房屋,甚至毫宅,也用墙将无边的空间排除在外,成了自己的空间。
一幅画虽然裱了框,也必定要占用空间;雕像只存在于空间;音乐创造了它需要的空间;文字的声音不仅制造了空间,它还需用来被人听见。思想可以在二点之间想像长度、距离和尺寸;二个念头之间的间隙也是空间,是思想制造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的延续,思想运动的空隙都需要空间。意识是处在时间和思想运动之间。思想和时间是二点之间,是圆心和圆周之间,是可以测量的。意识,无论是宽或窄,存在于一个中心点的地方,那就是“我”和“非我”。

万物依赖空间。要是老鼠被关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它们便会互相摧毁;小鸟在一个夜晚停在电话线上,互相都需要空间。人类居住在拥挤的城市,越来越倾向暴力。只要哪里没有空间,不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各种样式的伤害和恶化就不可避免。心灵经由所谓的教育、宗教、传统、文化的制约,给予心灵之花很小的空间。信仰,根据信仰获取的经验、看法、观念,成为文字中的那个“我”—-自我,成为创造有限空间的那个中心点,意识就存在于那些领域之内。“我”在为他自己创造的狭小空间里有其自身的存在和活动。所有它的烦恼和悲伤,它的希望和绝望都在他自身的领域内,那里是没有空间的。已知事物占据它的所有意识。意识就是已知事物。在这个领域内,找不到解决人类为自己带来所有这些问题的办法。虽然他们还不甘心;他们依附于已知事物或去发明未知的事物,希望以此解决他们的问题。“我”为自己营造的空间那是它的悲伤,是它的乐极生悲。上帝不会给你什么空间,因为空间是你自己的。浩翰,无边无际的空间,位于思想衡量不到的地方,而思想是已知的事物。静坐是对意识的内容,已知事物,“我”的清除。

摇着桨小船轻轻地驶向睡眠中的河流,一间屋内的灯光给予小船前行的方向。傍晚漫长,夕阳呈现金黄色的,绿色的,和橙色的光芒,将水面洒成一条金色的水道。

神僧普庵祖师记

(图文均来自网络)

许多人都知道一个驱蚊特别有效但不敢随意持的咒,叫“普庵咒”,这个咒不是佛说的,而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僧人说的,这位僧人就是普庵祖师。梦参老和尚言,“普庵咒”是很凶猛的,古来一般的出家人用这个咒来降魔降鬼。要是恼害众生的魔鬼,普庵祖师一念这个咒,可以让魔鬼头裂八瓣。一般人很少持这个咒,因为这个咒相当厉害。楞严经云,证到八地菩萨以上才可自说咒语。那么,这位普庵禅师为何如此了得,他到底是个什么人? 自东汉明帝永平10年(公元67年)西竺佛教经像传入中国后,中国寺院供奉的便是四大天王、十二圆觉、二十诸天、十八乃至五百罗汉之类的西天佛像。宋时称为“活佛”的济公有“降龙罗汉”的美名,当他前往罗汉堂中报到时,毕竟比西天罗汉迟来一步。在江南的一些寺院中,他只好站在过道旁,而在北京碧云寺里,他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只能蹲在屋梁上。

然而,却有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僧人,为自己在佛殿中找到了一个位置。一般佛寺大殿正中法坛,供奉释迦牟尼,佛坛背后,通常塑一堂“海岛观音图”。其中就有一尊称为“普庵祖师”的中国僧人,这位普庵祖师,乃是土生土长的江西宜春人。

普庵(1115-1169),南宋僧,属临济法系,乃江西省宜春人,俗家姓余,名印肃,号普庵,世居宜春县石里乡太平里,即今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余坊村。唐时,精通风水的司马头陀和尚,曾到此地,并留下铃记云:南山有个七星嶂,亥脉宜丙向,面前峰秀似悬幡,佛祖不为难。果然,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11月27日辰时,余坊村一户余姓人家室内祥光烛天,隐现莲花,普庵出世了。据说师生时,莲花生于他家稻田的阡陌上。六岁时,忽梦有一梵僧,用指点他的胸曰:“你他日将自悟取。”,并指示日后当阐扬佛法。第二天醒后看,但见胸前有点大如樱桃,被点之处成了朱砂色。知非凡物,父母以天命不可违,遂允其出家为僧。在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之八月,拜慈化寺正贤和尚为师。十一年四月落发,次年五月受戒,祖师之容貌魁奇,天性巧慧,贤公深为器重。曾经劝他读《法华经》,但是祖师深深地感悟到:诸佛之原旨,贵在了悟于心,何能以笔墨来写出哉!于是他辞师而游湖湘。曾经谒礼过「大沩庵禅师」问法,后来再返护业院。绍兴二十三年(1153)受众请而住慈化寺,禅定之余,即阅《华严经》与《华严疏钞》

普庵祖师出家入寿隆院,二十七岁落发、二十八岁受戒,后离院云游湖乡,拜谒大沩牧庵忠公,在宋高宗绍兴23年(1153年)嗣后驻锡慈化寺,但他并不常住寺内,往往藜权芒履,励精行道,四方来投者,随机诱引,得其心传而成正果者无数。日夜禅定,亲契华严经,一日大悟,述云:「描不成?拨不开,何须南岳又天台,六根门首无人会,惹得胡僧特地来。」

宋孝宗干道二年(1166年),普庵以原寺所处“地气索莫”难成气候,决定另择新址重建梵宇,一日来到南泉山,忽见一人身高八尺,红发披肩,苍髯掩口,普庵问:“尔何方神祗?”那人道:“小神奉玉帝之旨,守护此地,候普庵僧五百年矣。”普庵笑道:“贫僧正是普庵。”于是普庵在南泉山开基兴工建寺,两年后寺成,今日慈化寺址便是800余年前之旧址。

普庵善神术,屡屡为民禳灾去病,救旱抗洪。南宋嘉熙元年,因祈雨封“寂感禅师”;淳佑10年,因救旱加封“妙济禅师”;因禳疫加封“真觉禅师”。咸淳四年,又封“昭赐禅师”,大德四年,加“大德禅师”,皇庆元年加封“慧庆禅师”。乾道五年(1169年)七月二十日,聚集诸徒众,普庵祖师谓‘诸佛不出世亦无有涅盘,入吾室者必能玄契矣,善自护持无令退失也。’随即沐浴更衣,结跏趺坐而涅槃也。在世之寿为五十五,僧腊为二十八年,谥号为「普庵寂感妙济正觉昭贶禅师」,后在元代大德四年(1300年)重谥「大德慧庆」。到了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永乐皇帝评说普庵祖师:“万行圆融,六通具足,端严自在,变化无方,哲学悟于群迷,普利益于庶类,如溥甘霖于六合,膏泽均沾,犹现满月于千江,光辉旁烛。”加谥‘普庵至善弘仁圆通智慧寂感妙应慈济真觉昭贶慧庆护国宣教大德菩萨’。师生前除灾除病之灵验颇多。元仁宗延佑初年(1314~1320)吴郡姑苏城西有慧庆寺,其寺后即造有普光明殿供奉普庵。此外,禅林多于佛殿背后安置师之肖像。

普庵不仅神术高超,其佛学功底亦不比寻常,一册《普庵语录》,明成祖朱棣叹为“其精深也,非想象之可求;其神妙也,非虚空之可似”。明进士邹元标读之,认为其“直接如来正宗”。

普庵禅师恩师是牧庵法忠禅师。正所谓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普庵并非一受具足戒就开悟的,其除了养成戒行、品德、禅修方法之精进用功外,更熟读“华严经”、“华严合论”等经论。随后的十二年丛林道场禅修生活中,更加珍惜光阴而勇猛精进到不曾懈怠卧草席而眠。于其三十九岁时,因阅“华严合论”至“达本情忘,知心体合”处,此时明心见性资粮渐成熟,故豁然大悟,遍体汗流,震撼不己,久久不能言语,过没多久华严海会佛菩萨刹那间加持与灌顶,普庵禅师悲涕欢喜,踊跃无量,大似死中得活,如梦忽醒。过了许久云:“不可说,不可说又不可说。”,须臾后又云:“我今亲契华严法界矣!”并自述道;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即生实相,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随即普庵禅师心能转物,上天堂下地狱无所不能,并得弥勒菩萨之传承,自此弘法利生,开化人天。

禅宗另一成就者,明朝末年的憨山大师,其十二岁起于佛寺中听闻佛法,十九岁受具足戒,且诵读与契入“华严经”,并亲证“海印三昧”,而后近三十年中修持耳根圆通观音法,并有数次承蒙文殊菩萨带其往兜率天,亲自领受弥勒菩萨之指导与传法,故憨山大师也算是弥勒之传承弟子。

祖师此后则常治病救人,降伏妖魔外道。有一次他在修寺时,来了九位秀才,对祖师曰:师今年修大殿,但是今年值「九良星」在寺院,怎么敢修啊?祖师心知此九位是九良星之所化,乃戏曰:九良星是九位,何不将我添入,而成十良星?!彼九人欲退,却被祖师用神力定住,祖师曰:今**等必须皈依三宝作佛弟子,否则我不放汝等。彼九人即皈依了祖师也。

祖师收了九良星后,匠人都病了,弟子报知,祖师即写了一个纸条贴于房柱,上写:“普庵非想会阴阳,修造无心动九良;勿谓吉凶无祸福,十人却令九人亡。我性我心常寂静,莫令含识入锅汤;奉劝来归于此者,身心浊秽总成当。”又书:“工匠若不病,天上无九良,工匠若不愈,地上无佛法。”次日,工匠皆愈。

有一次祖师在修寺院时,需要砖瓦,乃请瓦匠烧制,但是烧窑时,火烟不从烟筒出,有弟子告知祖师,说此处有一巫师作法,一定是他捣的鬼。祖师笑曰:你们将我的旧法衣拿去,围在烟筒上。弟子将祖师之袈裟围于烟筒上,烧窑的火焰顿时入窑,烟从烟筒而出,但是其烟不散,直入巫师家。当巫师前来求忏悔时,
师斥:以后不许你用邪法害人。但若今后用法给人治病不验时,可以祈请我,我则会帮助你。后来法官们为人治病时,则祈请祖师以求得加被也。

祖师在修庙时,附近有一个贼人,偷工匠的被子。匠人告诉祖师,祖师命用修庙之钱,为匠工赔偿。但是此贼得寸进尺,变本加厉,众乃怒告祖师曰:修庙之钱,乃施主所舍,岂能如此浪费,若不惩治,则徒添我等罪业。祖师即书一纸条,贴之于柱曰:“贼人入院作窃,讽经念咒剖决;勿令时间到来,须叫七孔流血。”次日,贼忽七窍出血而死。妻前来求忏悔,祖师乃曰:晚了哩!

为修殿堂令人抬一大梁,在歇气时,来一道士,在梁上坐了一下,其木梁则抬不动了,居士前来告知祖师,祖师乃用纸包一竹篦,并叫用此篦打去,此道士则忽然不见了。后来弟子问祖师,其人是谁,祖师曰:“千年守尸鬼,飞过洞庭湖。”众乃知其人乃是道教之吕洞宾,他是在戏耍哩!

一次,有家娶亲,但到下轿时新人却不见了,于是两家都告了官,哪一位官也断不下来。婆家姓章的主妇对她丈夫说:为这事见官,家产消耗了很多,听说普庵祖师乃得道的神僧,你不妨备礼去求祖师。其夫即往求祖师,祖师如入定状,片时则曰:噢,我知道了!乃写一纸条,用香花供养七日,其词曰:“佛身遍满,哪容妖邪?若不顺吾,天雷辟汝!”命来人贴于自家中堂,供养七日便有分晓。其人奉命而行,但是过了七日,殊无感应,将纸条拿来授师,祖师在此偈每一句下添了两字,其词曰:“佛身遍满法界,哪容妖邪鬼魅?若不顺吾道心,天雷辟汝粉碎!”命六名僧人弟子去到他家,将此偈贴于其人家之门外大樟树上,围树念「楞严神咒」,念至第三会时,忽闻一声巨响,其树被雷辟开,从树中走出两位姑娘。一位是其家之新妇,另一位是已经失踪了的一家的大姑娘哩。

一次祖师在用功时,正值修庙,四方打夯,乃默祷,他之教法应在何处兴起,即闻东南方之打夯声最显,果然师之教法广兴于东南方,尤其「普庵咒」,在早课中大多诵之以为常课。百姓也在修建时多请僧人先到家念普庵咒以驱除土煞,而保得家人平安。

有一次,天久旱无雨,众善信往求普庵祖师施法降雨。祖师曰:汝等往去某寺有一和尚,他袈裟边补着一点红布,他的黑雨很大啊!众乃往焉,果有一僧在此,众乃求其师,祖师即推脱,众礼拜苦求,祖师乃以石砚上一点水予之,众将此水迎到家后,大雨忽至,其雨色黑,田井皆满。后来众备礼谢普庵祖师,又问其降雨之师为何人?祖师乃曰:彼师乃龙树医王菩萨也。

有个虔诚的妇人常去听普庵祖师说法,其夫乃一屠户,闻庵祖大名后,求妻子引荐往见祖师。祖师见曰:你放得下吗?屠曰:放得下。祖师曰:你往你后面看。屠回顾,见他所杀之牲畜尽在身后,心生大惧,祖师曰:汝放得下吗?屠夫点头。祖师令屠回顾,则无一物矣。屠欲出家,祖师曰:汝乃在家菩萨,不可出家。并传法给他。后来其屠与妻乃常素念佛,并且成了善知识哩!

祖师用符箓法水常为人治病,因此他在盖庙时,则福者出钱,贫者出力,皆乐于帮助。祖师曾在山岩下盖了一寺,众乃曰:此处危岩绝壁,恐怕供养太少,不能持久。祖师乃曰:我有很好之膏药良方,可作此寺之用。因而此寺后来治病救人,自成了家风也。

祖师住慈化寺时,有本乡之信女张氏,造了一担纸钱,来寺求祖师,为代还「寿生债」,祖师即以钱作泥浆而泥寺壁,命弟子为她念了《金刚经》一卷,祖师曰:“你之寿生债已还。”女曰:“道坊未作,纸钱未化,那如何叫还寿生债啊!”祖师曰:“尔不信,可去「寿生院」看一看!”女曰:“凡人在世,如何能去寿生院呢?”祖师则令女闭目,她忽然犹如做梦,见一人穿锦袍,好像是靖王,引她入冥司之寿生院,见一大树,金光晃耀,军兵手持弓箭,有曾还寿生债者,用箭射之则中树,未还者却不然,闻念「寿生牒」曰:“神弓箭发,一枝夙庆人天之会,为是故也,官库宝物无限。”有一官人高声唤曰:“善女人遇佛出世,还了寿生,功德无比,有《金刚经》一卷,八大金刚护卫,库中神光恒赫。”复赞曰:“汝生生得好受用者。”女醒后不知身在何处,良久才拜谢祖师曰:“感谢师傅,得到了好因果也。”祖师乃示众曰:“世人愚昧,专以烧纸钱为急务,彼蔡伦未造纸时,阴司用什么钱,佛只说经典,而没说叫化纸钱,只言转念大乘经典,却未说焚经当钱。”至今惟诵《金刚经》以酬受生,盖遵师之教命也。

普庵禅师是一位具大神通力的禅者,虽出身自禅宗,但却活用一切上乘密法,故有禅宗的莲花生大士之称。在绍兴二十六年(约公元1156年),于七月办法会,因平时受益的信众太多,所以香火鼎盛,而有些人却心怀嫉妒,故向官府密报,诬祖师为妖僧,于是官府指派巡司带领数百官差去捉拿祖师。在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出发前往佛寺的路途中,于寺外约数里处,忽然下了小雨,须臾檐前有滴水声,天井中不觉水涨,忽然间波涛汹涌,此时忽见一条巨龙长越数里,头角峥嵘、神光显赫而在云层中翻滚。前来捉祖师的官差见了此像皆惊恐不已,带头的巡检官即跪地而哀求忏悔,于是龙潜而雨止,随即撤兵回府衙,回即禀报:普庵禅师非妖僧实圣僧也。

有一次信众陈员外出钱举办一次水陆大斋法会,并恭请普庵禅师及佛寺中的比丘为其祖先诵经超度。而普庵师父领为陈家诵了一部金刚经,陈员外心中滴滴咕咕的很不满意的说:“怎么只诵一遍金刚经呢?太少了吧!”。普庵曰:“尔既不满意,再为尔还。”又集众诵金刚经一遍,可是陈天章回家后心中还是很不满意。忽有一天陈员外暴毙而亡,三日后又复苏,陈员外自言道:“我死后魂就被带到地府幽冥,而地府判官很不客气的告诉我说:‘汝在生时不信因果,不识生佛,施财入大慈化寺建雨中水陆,负一中经债。合与铁枷治罪。’这时陈员外在地府中向冥官深深忏悔,而幽冥便放他回阳。”所以三日后又活过来了。随后陈员外带全家子子孙孙与五百两银钱,来到大慈化寺准备向普庵师父请罪,而普庵问曰:“昔作善因如何?”陈员外恭敬礼拜说:“凡眼不识生佛,起不信心。望慈悲赦罪。”后来,陈天章又拿了一大笔香油钱捐给普庵禅师,而普庵禅师在陈天章背部写上「施财功据」四个字。令人啧啧称道的是,陈天章过世之后,一户甘姓人家的新生儿,背上竟然也出现了「施财功据」四字的痕迹。此后,祖师即隐居,因人言之可畏也。

普庵祖师最后隐居之处,乃是「裴公洞」(即后来之「至相寺」),《庵祖灵验记》上说:祖师移住深山,当时无人知晓,后因有二位居士,一名丁骥,一名陈汝明,见到深山有白光,则预料祖师隐其处,乃寻当地人,往而寻祖师,则见祖师处有龙吟虎啸也。

普庵祖师之母亲进山寻师时,因为口渴,祖师之虎为创泉而饮,至祖师所居之洞处,因嫌风大,祖师乃作法,吸来一块巨石以挡风口也。祖师后来出山,在修一寺时,为大殿上大梁,匠工多人牵绳拉引,呼喊声震,适逢祖师冬天烤火,乃用一火箸挑着另一火箸且曰:“上上”。弟子问是何意,祖师曰:我帮他们上梁啊!此时上梁之主绳忽断,但大梁却悬空未落,众人紧急救之其梁乃上也。因为底下人很多,假若梁掉下来的话,则后果不堪设想也。

祖师一次在方丈中坐时,忽然奔来一只水牛,见祖师后即跪地哀鸣,祖师曰:你被打了吗?乃命侍者牵去别处,移时,追牛之人至,问祖师曾见牛否?祖师曰:何故?其人曰:我乃屠夫,因买一牛欲杀,我先用锤敲牛头令昏。殊不知此牛力大,乃挣脱而逃来山上,故寻牛至此。祖师曰:此牛宰后,能赚多少银两?其人曰:能赚五两银子。祖师乃命侍者取了五两银子交予其人,买下了这一头牛。祖师命侍者牵牛至而对牛说道:我用施主的银子买下了你,你饿了可以吃草,但不能吃庄家蔬菜,你可以去烧砖瓦的窑上踩泥,以消灭罪业。后此牛如通人性,从来不食庄家蔬菜,在踩泥时,也如通人性,婉转而踩;普庵祖师曾骑着它吹着铁笛绕了寺三匝哩!人见其如此可爱,故以后再也没人打过它。后来此牛乃蹲距而死。祖师在埋牛时作说法偈,其偈中有:“放出沩山水牯牛,牧童吩咐普庵收。南泉体用皆周遍,虎啸还家得自由。水牯牛,水牯牛,汝若不遇普庵,几乎落于虎口。此身幸脱这包了,逍遥物外任优悠。微笑一朝风月满,个中无事且了休。个因心负债,果报为牛,拖犁拽耙,无数春秋。冬则受寒天剑树,夏虫蚊食且无饶。只得从缘如南窑,泥热功多瓦遍周。不待来春重费力,不如悟觉应山坵。寄语伺鞭诸长幼,入他栏圈早回头。万劫千烹无解脱,不如还了永无忧,下土!”师又云:“大包角豁不露头,不露角,千手大悲也难扑索,八臂哪吒休来问着,凡人不识这工夫,一任将土来盖却。”葬后墓上生白莲数朵。

乾道二年(1166)建梵宇。一天忽然有名「道存」之僧人,冒雪而至,二人交相问答,或笑或喝。道存曰:师乃再来之人,不久将大兴吾教也。道即指雪书颂而去。此后,慕向普庵祖师者一日多似一日,祖师随宜为说法,或书偈与之;有病患者,折草为药与之即病愈;或有疫毒(传染病),则与之颂,则病愈。至于祷久旱或大雨、砍伐怪木、毁邪祠等,灵验非同一般。一日忽然集诸弟子曰:“诸佛不出世,也没有涅槃,若有入吾室者,必能去契矣。”

祖师生前除灾除病之灵验颇多。在元代仁宗延佑初年(1314-1320)吴郡姑苏城西有慧庆寺,其寺后即造有普光明殿,里面供奉着普庵祖师像。此外,禅林多于佛殿背后安置祖师之肖像。

普庵祖师在世时,曾造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三卷行世。所付法之弟子有圆通、圆融、圆成、圆信、应世等人,此外师所传之咒,在后世禅宗寺院及民间颇为流传,除了课诵以外,亦被人谱成了古琴曲和琵琶曲。普庵祖师能精通梵文,以梵文拼音为咒,人称之为普庵咒。

普庵禅师圆寂之前,曾花5年功夫,刺血泥金,书写了一部《金刚经》。这部供奉在慈化寺的血书《金刚经》与珍藏在临江慧力寺的苏东坡手书《金刚经》碑,都是江西境内极负盛名的佛寺镇寺之宝。

普庵祖师是显密双修有大神通的著名高僧,为世人所敬仰。现在教内通行之普庵神咒就是普庵祖师所留。

普庵咒有极大的降魔作用,所以有“普安十方,安定丛林”之语。故南方之一些丛林每逢初一或十五必集体诵一遍。在明代万历年间(约1600年)株宏禅师将它编入《诸经日课》之中。清代道光时刻印《禅门日诵》中也刻有此咒,现代四川一带的寺院,大都早晚课都诵此咒一或三遍。

普庵祖师戒杀文

堪叹诸人不较量,却将造罪当烧香。

处处神坛社庙,尽是作业之场。

个个烧鹅煮鸭,每每宰杀猪羊。

巧者持刀出血,拙者便去烧汤。

向前起来下手,推毛破肚搜肠。

煮得半生半熟,诸人斗割分张。

一似夜叉罗刹,犹如虎豹豺狼。

祭赛邪神野鬼,正神岂肯来尝。

鬼又何曾饱满,反遭触犯天堂。

猫儿无人杀吃,收拾被下安藏。

猪羊广有人杀,只见成队成行。

禽畜时时遭戮,杀者定去承当。

因此三荒雨旱,为人岂不思量。

若要报答天地,除非斋戒贤良。

诸仁者:杀他一命还他杀,一念回光免祸殃。

偈曰:畜生本是人来做,人畜轮回古到今。

不要披毛并戴角,劝君休使畜生心。

克里希那穆提日记(31)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1973年10月21日

这是一个没有月光的夜晚,南十字星明亮地高挂在棕榈树的上方。太阳还要好几个时辰才会出现,在这样一个寂静的黑色里,星星晶莹闪烁,看上去离地面非常的近,天空具有一种穿透性的蓝,而河水正在孕育这种蓝色。南十字星孤独地悬挂天空,周围没有其它星相伴。风都止息了,大地似乎溶入在寂静中,厌倦了人类的活动。那将会是大雨过后的一个可爱的早晨,地方线上没有一丝云彩。猎户星已经下沉,启明星远远地挂在地平线上方。小树林里,青蛙在附近的水塘里嗄嗄叫着;它们会沉静一会,然后醒来时再次鸣叫。茉莉浓郁的芬芳在空气中飘散,远处传来唱经的吟诵声。但是在这一时辰,感受大地死一样的寂静,和它温柔的美。

在有围墙的花园里,白天的喧闹开始了。出生不久的婴儿正在洗澡;身上很小心地被抹上油,涂在身体的不同部位,那种特别的油是涂头部的,另一个则用来涂抹在身体上,每种油都有各自的香味,二者都被微微加热。小孩非常喜欢油,他自个儿发出柔和的嘤嘤声,他胖胖的小身体抹了油后显得愈加的光亮。接下来,小孩被用一种特别的香粉擦干身。小孩从不哭闹,他似乎受到足够的关爱和照料。小孩擦干身后,轻轻地被一块干净的白布包裹起,喂饱后放在床上很快便睡着了。他会长大接受教育,被训练如何就业,接受传统,接受新的或旧的信仰,会生子,会忍受悲伤和苦笑。

有一天孩子的母亲来问:“什么是爱?爱是关怀,是信任,是责任,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喜悦吗?爱是依从的苦恼和孤独吗?”

你正在养育你的孩子,你倾注如此多的关爱,孜孜不倦的精力,你倾注你的生命和心血。或许,你不自不觉地感到这是你的义务。你喜欢那样。但是教育的窄化作用将会开始,将会使他顺从惩罚与奖赏以适应社会的结构。教育被接受用来制约心灵的工具。我们接受教育的目的何在?是为了做不完的工作还是为了老死?你已投入温柔的关爱和情感,当教育开始后你的责任就停止了吗?当你付出这么多的关爱和心血,到头来是爱送他去战场去送死吗?你的责任永远没有停止,这并不意味着干涉。自由是完整的责任,并非只对你的孩子,而是对地球上所有的孩子。爱是依从和由此带来的苦痛吗?依从滋生痛苦,嫉妒和敌意。依从来源于人们自身的浅薄,不足和孤独。依从带来一种附属感,一种对什么的认同,带来一种真实感,一种存在感。当那种感觉受到了威迫,变产生了恐惧,愤努和妒嫉。这些都是爱吗?痛苦和悲伤是爱吗?感官方面的愉悦是爱吗?大多数非常聪明的人口头上都知道,这理解起来也不复杂。但是他们不再引向深入,而是将这些现状转换成观念,然后带着抽象的概念与其抗争。他们宁愿活在抽象里面而不愿意活在真实,本然中。

否定不是爱的那部分,便就是爱。不要害怕否定一词。否定所有非爱的部分,那么到来的便是慈悲。你是什么很大程度讲你就是世界,而世界就是你。这就是慈悲。

黎明慢慢地来临,东方的地平线上微光乍现,正散布开来,南十字星开始隐退。树林露出了其形状,青蛙变得安静,启明星消失在光亮里,新的一天开始了。飞行的乌鸦和人的说话声开始出现,但是这个清晨的吉祥依然存在。

禅师们的胆量

[转载]佛门禅师们的胆量

(图文均来自网络)

“天下有大勇者,卒(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每逢读到苏轼《留侯论》中的这一名句时,总以为这里的“大勇”者,无非是那些心雄志壮的政界军界豪杰而已,孰料中外禅林中竟也有一批“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勇僧。

明朝灭亡时,有位心越禅师漂洋过海,东渡日本长崎聚徒讲学,后来,连大权在握的水户将军也听到了心越禅师的名声,特地派人将心越请到就近的祗园寺居住,自己则时常去拜访心越,倾听禅师说法。

这位心越禅师果然德高望重,佛法精湛,只是不知道他的胆量如何?水户将军忽然心血来潮地想测试测试禅师的胆量了。但此事既不宜明说,也不宜鲁莽,总须巧妙地安排才好。水户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对部下吩咐道:“如此如此…”

然后水户派人将心越禅师请到将军衙门,设宴款待,两人谈佛说法,十分欢洽。水户将军替禅师满满地倒了一杯茶,请禅师敬用,心越称谢,双手端起茶杯,就在杯沿碰唇将饮未饮之际,忽听“轰隆”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原来,这是水户故意叫部下潜伏在隔壁房间,伺机发射枪炮来吓唬禅师的。

水户瞪大着眼睛,注视着心越禅师的神态,心想禅师即使不吓得面如土色,也定会失手跌落茶杯,但是,这一预期的“效果”,并没有出现。心越禅师连睫毛都未动一下,神色自若地一仰脖子,一杯茶喝得点滴不剩,之后又轻轻地将茶杯放回桌面,那场巨响仿佛如黄莺儿啼叫一般,全没在意。

水户连忙道歉说:“真对不起,刚才是部下在操练,失礼了,失礼了。 ”

禅师平静如常地说:“没什么,枪炮是你们武门之常事,无足多隆。”

接着,心越禅师回斟水户将军一杯酒,将军一面称谢,一面举杯,就在水户将饮未饮之际,心越禅师朝着水户大吼一声:“喝!”

这一声大吼,犹如焦雷炸顶,猝不及防的水户吓得手一抖,酒中琼浆不觉倾洒一身。

回过神来的水户,正色地问心越:“这是干什么?”

禅师若无其事地答道:“没什么,棒喝是我们禅家之常事。”

水户原想试试心越的胆量,结果没想到自己却出了洋相。他不得不对禅师的处惊不惧,镇定如山表示钦佩。

还有一位云居禅师,他的胆量更令人“拍案惊奇”。

住在瑞严寺的云居禅师,每天晚上要孤身去荒岛上的洞穴坐禅。村里的年轻人想了个恶作剧,要试试云居禅师的胆量。

从佛寺到岛穴的路上,有一片密密的松树林,松枝低垂,有的几乎快要碰到行人的头顶。年轻人的馊主意是:夜里潜伏在松树上,等云居禅师在树下经过时,从上面突然按住他的光头,好好吓一吓他。

当天夜里,一个年轻人自告奋勇地上树埋伏。云居禅师果然按时穿越松林,年轻人按计而行,突然伸手自上而下地扣住了禅师的光头,年轻人原以为禅师必定吓得魂飞魄散,不是哇哇大叫,就是甩头便逃。哪知禅师毫不惊慌,任年轻人扣住自己的头,不言不叫,静静地伫立不动。这么一来,年轻人反而吓了一跳,急忙将手缩回,此时,禅师又若无其事地悄然离去了。

“不愧为开悟的和尚,真是胆大包天!”事后,村里的年轻人谈起,个个都对禅师的胆量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大伙儿又感到纳闷:不论怎么说,走夜路的时候,突然从黑暗之中伸出一只怪手扣住自己的头颅,总该有点反应才对啊。于是他们便结伴到云居禅师那儿去摸底细了。他们问禅师:

“大师,最近这一带好像不太安静,听说每天晚上有妖魔鬼怪之类的东西出现,你知道吗?”

云居禅师断然否定:“没有这种东西,那都是人们心头的幻影。”

“是吗?不过听说昨晚有人走夜路时被妖魔按住了头呢。”

“老衲昨晚也被扣住了头,但那并非是妖魔,而是村里的年轻人!”

“您怎么知道是村里的年轻人呢?有什么根据吗?”

禅师气定神闲地答道:“因为那只手非常宽厚而且暖和啊!”

这群年轻人个个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在遭到吓死人的突然袭击时,云居禅师竟然还能从一双宽厚暖和的手来判断是村里年轻人的恶作剧,这份定力(透过坐禅养成的直觉和胆量)实在了不起。

临阵不惧生死,这是将军之勇;进山不惧虎狼,是猎人之勇;入水不惧蛟龙,是渔人之勇;禅僧的勇是什么?就是悟。大彻大悟的禅师,连生死都已经超脱,还有什么恐惧感呢?上面两位禅师的镇定,的确到了“泰山崩于前而不动心,白刃加于颈而不变色”的地步。说来惭愧,我们一般人是做不太到的。

但是,世事变幻,祸福无常,人的一生中,完全可能会碰到一些意外的突发事件,如果我们对此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承受能力,一生中随时都保持一种迎接挑战的心态,都敢于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那么我们就能如两位禅师那样,处变不惊,从容应付,而不至于张皇失态,手足无措了。为什么有的人如此脆弱不堪命运的一击,而有的人即使厄运接踵而来,也能如巴尔扎克的手杖上镌刻的铭言那样“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恐怕也能在这里找到原因吧。

憨山大师证悟时站立入定达数天之久

[转载]憨山大师站立入定达数天之久

(图文均来自网络)

《憨山大师年谱》三十岁:

“一日粥罢经行,忽立定,不见身心,唯一大光明藏,圆满湛寂,如大圆镜,山河大地,影现其中。

及觉则朗然,自觅身心,了不可得。

即说偈曰:

“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

自此内外湛然,无复音声色相为障碍,从前疑会,当下顿消。

及视釜,已生尘矣。以独一无侣,故不知久近耳。”

文中所说的经行,是佛教修行者以特定方式散步的意思。

此事发生于五台山龙门,大师修行处。具体入定多久无法知道,但从锅中已经积尘来看,应该是以天计的。

站立非但可以入定,其时间还可以很久。

这样的入定记录极少,此处拈出,供同修们参考。

克里希那穆提日记(30)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1973年10月20日

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从比例上看,它长得尤为粗大,还有它的高度和十分宽阔的树干。它在所有其它红杉树里显得格外突兀,虽然它们也一样是非常古老的。别的树有被大火烧着的痕迹,唯独这棵没有。它已经历了历史上所有的丑陋事情,已经历了世界上所有的战争,经历了人类所有的伤害和悲伤,经历了火灾和雷电,经历了所有的暴风雨,却仍然毫发未损,如此雄伟,唯我独尊,显示它与无伦比的高贵。这里曾发生过火灾,但是这些红杉树的树皮有能力阻挡火灾并生存下来。熙攘的游客还没有到来,你可以和这棵巍峨肃然的大树单独相处;当你坐在它的下面仰望,它高耸入云,显得辽阔和永恒。它悠久的历史给予它肃穆的庄严和悠悠岁月的超然。它寂默一如你的心灵,它安然一如你的精神,它生活在没有时间的负重里。你感受到了时间无法企及的那种怜悯,感受到未曾经受伤害和悲伤所带来的那种单纯。你坐在那,时间从你身边流过,一去永不回返,这就是不朽,因为死亡从来就不存在过。这里除了这棵巨大无比的树,云和大地,仿佛什么都不存在。你走近这棵树,这些天你每天坐在它的下面,这是一种祝福当你离开它时才意识到。你不可能再回来索要更多,不存在更多的什么,更多的是在那遥远的山谷。因为这里不是一个人造的圣地,所以有着深不可测的神性,它永远不会离你开你,因为它不属于你的。

早晨,当太阳还没有照耀在树上,你可看到鹿和熊在这活动;我们相互好奇地睁大着眼瞧视着对方,地球是我们共有的,恐惧不存在这里。蓝背悭鸟和红松鼠就要来了,松鼠非常温良和友好。你口袋里有坚果,它在你手中吃坚果,当松鼠吃饱时,二只蓝背悭鸟会从树梢上跳下来,叫骂声停止。新的一天开始了。

感官在喜悦世界中变得重要起来。味觉发出指令,喜悦的习性马上就捕获到了,虽然可能吃进的东西会对整个生物体有害。官能的喜悦,思想的狡黠和巧妙带来的喜悦,文字产生的喜悦,心的意象和手带来的喜悦,暴力的喜悦,性的喜悦,凡此种种,都是教育的产物。人类被塑造成喜悦的形态,所有业已存在的,宗教或其它,都是在追逐喜悦。对喜悦狂热的扩张,是道德和智力顺从所带来的。当心灵处在不自由和不清醒的时候,那么感官就成为一个腐败的因素,而腐败正是现代世界发生着的。沉湎于金钱和性欲至上。当人变成二手的人类,感官的表达就是他的自由。于是,爱情就成了喜悦和欲望。有组织的娱乐,不论是宗教或是商业上的,导致社会和个人不道德化,你不再感到自己负有责任。对任何挑战作出全方位的反应,那才是有责任的话,是完全的承诺。当思想的本质是片面的,是对喜悦的追逐,不论其形式是显而易见的还是很巧妙的,都是现有存在的主要表现方面,那么你就不能作出全方位的反应。喜悦不是快乐,快乐和喜悦是完全不同的;快乐是不请而来,而喜悦则是经教化、培养而来;前者是“无我”那个状态的快乐,而后者是和时间捆绑一起的;有快乐的地方,喜悦便不存在。喜悦,恐惧和暴力是互动的,他们是无法分开的伙伴。从观察中学习这就是行动,行动就是观察。

傍晚,当黑暗临近,悭鸟和松鼠已进入梦乡。晚星初现,白天的喧嚣和记忆结束了。这些巨大的杉树默然无声。他们将继续存在下去,超越时间。只有人会死去,因死亡带来的悲伤也会死去。

克里希那穆提日记(29)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1973年10月19日

树林要入睡了,通向这里蜿蜒的小路天暗黑下来。万籁俱静,天黑前的一点余辉刚刚隐去,夜的寂静开始笼罩大地。那条汩汩流淌的溪水,白天欢腾不止,此时在夜色到来的寂静中也作出了妥协。透过树叶间微小的空隙,星星在天空闪烁,看上去很近。夜的漆黑和白天的光亮一样是必须的。对你表示欢迎的大树,此时要隐退了离你远去;它们虽然是在你的周围,可是你感觉它们已离你而去,触摸不到了;它们进入了梦乡,不愿受到干扰。在这样安宁的黑色里,树木和花儿的生长在聚积能量以迎接生机勃勃的白天;黑夜和白昼是基本的,都是给予生命体以精力。只有人在挥霍生命。

一个没有太多梦和太多侵扰的睡眠是很重要的。在梦中,肌体中的生物体和大脑(心即脑)里的许多事情会发生,它们是一体的,是一个整体的运动。对于这样一个完整的结构,睡眠是绝对不可或缺的。在睡眠中,秩序、调节和更深层的知觉会发生,大脑越是安静,洞察越是深刻。大脑需要安全和秩序以使其功能和谐而免于摩擦。夜晚提供睡眠,而在安宁的睡眠中,会出现思想无法涉及的运动和状态。梦是骚动,扭曲了完全的知觉。在睡眠中,心灵恢复其本然的状态。

可是你也许会说梦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是人没有梦,他也许会疯了;梦是有用的,是有隐含性的。梦有深有浅,浅的梦毫无意义,有的梦很有意义,但还有一种无梦的状态。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象征。如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里,没有和谐,没有秩序,那么梦便是那么一种永久的混乱。大脑在睡眠期间,试图产生免于矛盾混淆的秩序。在这种无止境的秩序与混乱的纠葛中,大脑被老化了。可是大脑又必须处于一种安全和有秩序的状态以便发挥其功能,于是诸如信仰,意识形态和其它神经性的观念成为必须了。将夜当白昼便是那些神经症习惯之一,现代世界,夜幕降临后仍萦回心头的空虚是对白天无趣和无聊生活的一种逃避。

在私人和公众,亲自和疏远的关系中全然地意识到混乱,在白天有意识的时光里无选择地意识到本然,这样会带来没有混乱的秩序。如此,大脑就不用在睡眠中寻求秩序。于是,梦就只是表面性的,没有实际意义。当观察者和被观察之间的分裂完全地终止,整个意识中的,而非仅仅是在意识层面上的秩序才会出现。当观察者:过去,时间终止时,本然会被超越。本然即活动中的当下,不受观察者时间的束缚。

只有当心灵:大脑和生物体在睡眠过程中具有这种全然的秩序,才会意识到那种无言的状态,那种永恒的运动。这并非是什么梦幻,并非是一种抽象的逃脱,而是静坐的总和。就是话,不论是在醒着或是在睡着的状态下,大脑是活动的,但是秩序和混乱之间无休止的冲突使得大脑变得迟钝。秩序是德行,敏感性和智能的最高形式。当这种秩序、和谐之美时存在时,大脑才不会永无止尽地活动;大脑的一部分必须承载着记忆的负担,但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大脑的其余部分才会从现实世界的喧嚣中解脱出来。那种解脱就是秩序,就是和谐和寂静。这种解脱和记忆的喧嚣一起互动,知能是这种运动的动态。静坐就是从已知中解脱,虽然仍是在已知的范畴里运作。运作者中没有“我”的存在。在睡眠或是清醒时,这种静坐继续着。

从林中的小路缓缓走出,无际的天空繁星闪动。大地上万籁俱寂。

颛顼

(图文均来自网络)

帝颛顼号高阳,是轩辕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

一天,昌意来到河边,碰到一条黑龙驮着黑色的玉雕成的图谶之书。

当时有一位老人对昌意说:“你将来生子一定契合水德并称王。”

过了十年,颛顼出生,他的手上有像龙一样的花纹,也出现了玉图书的神异之象。这天夜里昌意仰望天空,看见北极星飘落下来,化成一位老人。

等到颛顼登上王位,各种奇异的祥征福兆,全部都聚集在一起。颛顼登基颁布新的历法时没有报到的各国诸侯这时也都翻山越海前来归顺称臣。颛顼于是向四方之神拱手作礼,各国诸侯手拿玉理顶礼朝拜,他们按照爵次排列,秩序井然。

接受礼乐教化的人,颛顼赏赐给他们钟磬,接受武道的人,颛顼则赐给他们兵器。有用轻质金属制成的钟,沉实明亮的磬。用羽毛抚弄钟磬,钟磬发出的声音就会响彻百里。

有一种石头漂浮在水面上,像浮萍和水草般轻盈,取这种石头制作磬,不用增加凿磨的工序。

到各国诸侯来朝拜的时候,就演奏乐曲《含英》,这首乐曲的曲调清越细密。悠扬的乐声使得飞禽自天而落,巨大的鲸鱼浮游腾跃,波涛翻滚的海水也平息了波澜。

有一把曳影之剑,能腾空而飞,如果天下有战事,这把剑就会飞起来直指战争的方向,攻无不克;不用的时候,也常在剑鞘中发出如龙吟虎啸般的声音。

溟海的北面,有一个勃鞮国。那里的人都穿羽毛制作的衣服,他们没有翅膀却能够飞翔,在太阳下面也没有影子,寿命可达千岁。

勃鞮国的人把黑河里的水藻当作食物,用阴山里桂树的汁液作为饮料。他们能借风飞翔,踏浪而至。

中原地区气候炎热,羽衣上的羽毛逐渐脱落。颛顼就让他们换上具有纹理的豹皮衣服。勃鞮国进献了黑色的玉环,其色泽如黑漆一样纯正,还进贡了一千匹黑色的良马。颛项用这些黑色的良马驾驶用铁铸造成车轮的车子,到殊乡绝域巡行慰劳。勃鞮国的人也借着风泛舟黑河回到了他们的国家。

闇河的北面,紫色的桂树茂密成林,桂树结的果实像枣子,众仙人了桂树林服食果实。仙人韩终在闇河北面采药时做的四言诗说:“闇河之桂,实大如枣。得而食之,后天而老。”

【原文】

帝颛顼高阳氏,黄帝孙,昌意之子。昌意出河滨,遇黑龙负玄玉图。时有一老叟谓昌意云:“生子必叶水德而王。”至十年,颛顼生,手有文如龙,亦有玉图之像。其夜昌意仰视天,北辰下,化为老叟。及颛顼居位,奇祥众祉,莫不总集,不禀正朔者,越山航海而皆至也。帝乃揖四方之灵,群后执珪以礼,百辟各有班序。

受文德者,锡以钟磬;受武德者,锡以干戈。有浮金之钟,沉明之磬,以羽毛拂之,则声振百里。石浮于水上,如萍藻之轻,取以为磬,不加磨琢。及朝万国之时,及奏含英之乐,其音清密,落云间之羽,鲸鲵游涌,海水恬波。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溟海之北,有勃鞮之国。人皆衣羽毛,无翼而飞,日中无影,寿千岁。食以黑河水藻,饮以阴山桂脂。凭风而翔,乘波而至。中国气暄,羽毛之衣,稍稍自落。帝乃更以文豹为饰。献黑玉之环,色如淳漆。贡玄驹千匹。帝以驾铁轮,骋劳殊乡绝域。其人依风泛黑河以旋其国也。

闇河之北,有紫桂成林,其实如枣,群仙饵焉。韩终采药四言诗曰:“闇河之桂,实大如枣。得而食之,后天而老。”

–节选自《拾遗记》

克里希那穆提日记(28)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1973年10月18日

梵文中有一篇常用来祈求和平的祈祷文,它是许多世纪以前一位先人写就的,对他来说和平是一个绝对的需要,或许在他那个时代的日常生活中,和平是根植于人心的。这篇祈祷文写成的时候,还没有今天逐渐危害的民族主义,金钱势力对道德的沦丧,以及工业制度所带来的对庸俗的执着。

这篇祈祷文是祈求永久的和平的:

愿神祇之中,天堂之中和星际之中有永久的和平;愿地球上的人和四脚的动物有永久的和平;愿我们彼此永不伤害,原我们互相慷慨,愿我们的智慧引导我们的生活和行动;愿我们祈求的和平不仅是口头上更是在我们心坎中。

这篇文诰中没有提到个体;个体的出现是很久以后才来的。只有我们,我们的和平,我们的智慧,我们的知识,我们的启蒙。梵文唱吟的声音似乎有一种奇妙的效果。在寺庙,大约50个僧人在用梵文吟唱,每壁墙似乎都受到了振动。

一条小道穿过闪着绿意的田野,和光芒照耀的树林以及树林之外的地方。几乎没有人行走在这处充满阳光和阴影的树林。那里非常宁静,气氛安详,与世隔绝。松鼠在那里出没,偶尔也有一只鹿,胆怯地四处张望又奔跳着跑开;爬在一树枝上的松鼠看着你,不时地对你发出斥责声。这片林子具有夏天的气息和地上潮湿的气味。到处是长满苔藓的古老的参天大树;它们欢迎你的带来,而你也感受到了这种温馨的氛围。每次你坐在那儿,仰望透过树枝和树叶那美丽的蓝天,感受那种和平和欢迎在等待着你。你和随行的人走进树林,感受那种超然萧瑟和静默的气氛;旁边的人在说着闲话,显得无动于衷,他们没有意识到树木的高贵和庄严;他们显得与这些林木没什么关系,因此很有可能,他们相互之间也不会有什么关系。你和树木之间的关系是完整的和直接的;它们和你是朋友,因而你也是每棵树、地上每种灌木和花儿的朋友。你在那里不是意欲去破坏它们,你和它们之间是和平共处的。

和平不是冲突结束和开始之间的空隙,不是痛苦和悲愁之间的空隙。没有哪个政府会带来和平;它们那是腐败和腐朽的和平;对个人有序地加以统制,只会带来人际关系的恶化,因为不是以地球上全体人民的角度考虑。暴政永远不能持有和平,因为他们摧毁自由,和平和自由是一体的。为了和平而杀害另一方是十分愚蠢的意识形态。你无法买到和平,和平不是智力上的发明;和平不是通过祈求可以买到的,通过交易可以实现的。和平不存在于任何神圣的建筑物内,任何书本上,任何的个人上。无人可以带领你走向和平,不论是上师,牧师或是别的象征。

和平存在于静坐中。静坐的本身就是和平的运动。

静坐不是被用来发现的一个终极,它不是由思想和文字凑合起来的。静坐的行动是智力上的。静坐无关于你所学到的或是已经经验到的那些事物。对你所学到的或经验到的加以摒弃才是静坐。免于经验者的才是静坐。只要关系中没有和平,静坐中也就没有和平;有的只是一种错觉和幻梦中的逃避。和平无法示范或被描述。你不能判断和平。如果哪里有和平,你可以通过你日常生活的活动、秩序、你生活中的德行去感受它。

那个早晨,乌云低垂,细雨濛濛,大雨将至。再见蓝天要等上好些天后。但是当你走进树林,那种安宁和欢迎的气息并没有消去。仍呈现一派全然的宁静和不可思议的安宁。松鼠在藏匿,草中的蚱蜢也安静下来,而翻过那边的山脉和山谷是滚滚的大海。

关于圣多马的相关记载

圣多马是圣经中记载耶稣十二门徒之一,在圣经中前三卷福音书(马太10:2-4 ;马可3:16 ;路加6:14-16;),多马的名字都在十二门徒的名单中出现。但只有《约翰福音》才多次提到有关多马的事迹,并且称他为低土马的多马。多马的全名是低土马.犹大.多马(Didymus Judas Thomas),意思是犹大的双生子。多马(Thomas)的名称出自亚兰语,是耶稣时代巴勒斯坦流通的语言,意思是双生子。在《约翰福音》,曾三次用希腊文的名称低土马(Didymus)称呼他,同样是双生子的意思(《约翰福音》11:16,20:24-28,21:2)。而多马在亚拉伯语的称呼是Ba’dad或Ba’bad,也是双生子的意思。

现存有关多马的记载,除了在四福音零星散见外,还有两部有关多马的启示性文学作品:

[1] 《多马福音》(Gospel of Thomas)──此书大约在公元后50年已有流传,是门徒多马对耶稣说话的记载。在1945年于埃及发现。

[2] 《多马行传》(Acts of Thomas)──此书于公元二世纪初由多部启示性经文作者Leucius,根据多马的亲笔书信,及从南印度的大使,经Edessa及耶路撒冷,到达罗马所报述的资料写成。整部经文要到公元368年由在Salamina的主教伊皮凡尼鸟斯(Epiphanius)收集才告完成。

在《多马行传》中,耶稣说:“我是多马的兄弟”(《多马行传》11),在叙利亚版本的《多马行传》中,多马更被称为:“默西亚的双生子、门徒中的至高者,分享生命之隐秘的道,接受神的儿子的奥秘。”(《多马行传》:39)

在《多马福音》中,耶稣问众门徒他像甚么,彼得说像公义的天使,马太说像个哲学家,只有多马说他不能用口说出来,耶稣便说他已进入了他的境界:“你已从我所看管的涓涓泉水里陶醉起来。”然后耶稣带他退下,私底下教导他。当其它人问耶稣说了甚么话,多马说:“若我把他对我说的其中一样告诉你们,你们会拿石头掷我,火焰会从石头出来,把你们消灭。”(《多马福音》:13)可见多马深得耶稣的教导。

根据《圣经》《使徒行传》,自五旬节圣灵降临门徒后,对他们的记载便不详了,其实各门徒是分别到各地传教。根据《多马行传》的记载,多马被派到印度传教,他起初不愿意到印度,于是耶稣在晚上向他显现,叫他不用害怕。耶稣用了十分巧妙的方法将他送到印度去,这事大约是在公元48至49年,耶稣以二十块银币将他卖给一个商人,帐单上写着:“我,耶稣,来自犹太伯利恒,住在犹太的木匠若瑟的儿子,现把仆人多马卖给根达法鲁斯王(Gudnaphar)的商人艾伯利(Aabbnes)。”(《多马行传》:2)

根据历史研究,根达法鲁斯王是公元21至60年在印度西北、巴基斯坦至南阿富汗等地统治的皇帝。但这件事有更深的意义,那买家叫艾伯利(Abbanes),在亚兰语abba是父亲的意思,耶稣对天父便是这样称呼的,因此多马便是天父的仆人。是以在《多马行传》(163)中,印度马兹大(Mazdai)王问多马是仆人还是自由人,他回答说:“我是仆人,但你不能向我施予任何权力,我的主人是你的主人,是整个世界、是天地的主。”

多马与艾伯利到达在黑海南岸的Sandaruk城,在这里参加了一个皇帝女儿的婚宴,在婚宴上有音乐演奏,后来多马唱起歌来,他唱的是“光明的女儿”,歌词唱道:“皇者居住在她的头上,她十根指头开放天国之门,她的居室发光,充满救赎的香气”。当他歌唱时,周围的人都定睛看他,看到他形相转变,耶稣像多马的形相显现。此事在大英博物馆收藏有关多马生平的铜盘中可见,在七幅画面中其中一幅便是多马参加皇帝女儿婚宴时的情景。

根据《多马行传》的记载,耶稣更曾与多马一起在巴基斯坦北面Taxila的地方,之后更与耶稣及他的母亲一起到达Muree,距Taxila 45哩的地方,根据现今学者的考据,耶稣的母亲玛利亚便是埋葬在Muree这个地方。到现在,在Muree仍有一个细小的山路通往克什米尔,传统以来这地方被称为”Yusmarg”,意思是耶稣的草场,他们就是经过Yusu-Marg,然后到达克什米尔,这也是阿富汗商人跨越Muree及克什米尔的路线。

根据最早期基督教历史学家的记载,多马曾到波斯及印度多个地方传扬福音,他最后在印度一个城市马拉巴(Malabar Coast)被长枪刺死,他的遗体埋葬在Madras附近Mylapore的地方。多马曾到过印度传教是有多项历史证据的,他一直被公认是米索匹达米亚和印度的使徒。在公元九世纪,英国皇室(King Alfred of Wessex)特为圣多马送捐献给罗马及印度。圣多马的墓穴至今还在Mylapore的地方。在叙利亚及在印度的马拉巴教会传统以来相信圣多马在7月3日逝世,故每年7月3日举行纪念仪式。

现存有关多马的记载,除了在四福音零星散见外,还有两部有关多马的启示性文学作品:

[1] 《多马福音》(Gospel of Thomas)——此书大约在公元后50年已有流传,是门徒多马对耶稣说话的记载。在1945年于埃及发现。

[2] 《多马行传》(Acts of Thomas)——此书于公元二世纪初由多部启示性经文作者Leucius,根据多马的亲笔书信,及从南印度的大使,经Edessa及耶路撒冷,到达罗马所报述的数据写成。整部经文要到公元368年由在 Salamina的主教伊皮凡尼乌斯(Epiphanius)收集才告完成。

这两部经典当时受各地教会承认及传诵,直至公元后495年罗马教宗 (Pope Gelesius)宣布为异端,原因是这些经文中有记载耶稣复活后的行踪。虽然如此,在叙利亚的教会至今仍承认其真实性,并加以传诵。

克里希那穆提日记(27)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1973年10月17日

这是个炎热、干燥的夏天,偶尔下几场雨;草地正在变黄,但是长着厚重叶子的大树,却很高兴,满枝头盛开着花。大地好多年未经遇这样的夏天,农场主们非常高兴。在城市里,景象就非常的糟糕,污染的空气,热岛效应和拥挤的街道;粟子树已经开始一点点转黄,公园里到处是孩子们的叫喊声,奔来跑去。在乡下,景色非常优美,田里已宁静下来,窄小的流水天鹅和鸭子在戏水,带来迷人的景象。浪漫主义和伤感主义只被牢固地锁定在城里,而在这乡村的腹地,到处是树木、草地和溪流,到处展现美和快乐的景象。有一条路通往树林,晃动着斑斓的树影,每片树叶、每片枯黄的叶子和草,都握着美。美不是一个文字,一种情感的反应;它不是纤弱的,受思想的曲解和塑造。有美的地方,在每一个关系形式中,每种运动和行动都是整体的、健全的和神圣的。要是没有美和爱,这个世界就会走向狂乱。

小屏幕上,那个传教士凭借他优雅的姿势和言词,在讲述着他所知道的救主,他唯一的神,是活着的;他如果不是活着的,世界就没有了希望。他手臂咄咄逼人的那么一戳,消除了人们心头任何的疑惑,任何的质疑。因为他知晓的,你必须支持他所知晓的。他的知晓就是你的知晓,就是你的信念。他适时的手臂动作,以及备受驱策的言词给他的听众增添了力量和激励,不论是老的还是少的,他们张合着嘴,象着了魔似的膜拜着他们心中的偶像。一场战争不久前刚开始,传教士和他的广大听众都毫不在意,因为战争还将持续,除此之外,战争也是他们文化的一部分。

过了一会,屏幕上开始播放科学家所从事的他们惊人的发明,他们非凡的空间控制,他们对明天世界的展望,新合成的机器,细胞如何形成的解说,在动物,蠕虫和苍蝇身上所正在做的实验。对动物行为方面的研究,给予很周详,很热情地解说。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授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对古代文物遗迹的发掘如花瓶,保存完整的镶嵌工艺品还有破损的墙的解说;美妙的过去世界,那个时候的神庙,那个时候的辉煌。大量的书卷记载关于财富,绘画,昔日的残忍和伟大,他们的君王和奴隶。

又接着播放真实的战争场面,发生在沙漠和绿色山间狂暴的战争。巨型的坦克和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混乱声和蓄意的屠杀;还有谈论和平却四处鼓动战争的政治家们。屏幕上出现哭泣的妇女,受重伤的士兵,挥动旗帜的儿童,还有唱诵祈福的牧师。

人类的眼泪洗刷不去人类杀戮的欲望。没有哪种宗教曾阻止过战争,相反,所有的宗教都在鼓励战争,都在崇拜战争的武器,他们给人民带来隔阂。政府处于孤立状态,他们也乐于这样的孤立。科学家们受政府的支持。那个屏幕上所见的传教士迷失在他的言词和意象中。

你们会哭泣,但也教育你们的孩子去杀戮和被杀戮。你们接受这样的生活方式;你们只对你们自己的安全承担义务,那是你们的神,你们的悲愁。你们如此小心地、大方地关心自己的孩子,但是你们又如此热情地心甘情愿地送他们去战场送死。屏幕出现幼小海豹,睁着巨大的眼睛,在遭杀戮。

文化的作用是要完整地转变人类。

穿过河面,鸳鸯在戏水,互相追逐着,树的影子投在水面上。

耶稣早年的云游传说

(图文均来自网络)

耶稣在巴勒斯坦以外的踪迹

相传耶稣的童年时代曾四处周游,他曾和叔父到过英国康沃尔(Cornwall),拜访当地的圣者,在那里种了一棵树,那树立在一小山坡上,至今仍吸引许多人来朝拜许愿。

现存近西藏Ladakh的寺院中的文献记载,有一个小孩,从圣灵所生,自远处来到印度,在寺院中学习,与当时的婆罗门僧侣及他们的种姓制度发生冲突,最后要逃到尼泊尔,居住六年,然后返回巴勒斯坦。

耶稣复活后曾到过克什米尔,现时学者共收集到二十项有关此事的文献记载。在印度孟买大学的东方研究所中,有一些属于早期克什米尔国王的残余文献,在其中一个文献中记载,在公元后76年,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tra)的皇帝萨利瓦汉王 (Shalivahan)在克什米尔遇见一位面容皎洁,身穿白衣的圣者,他自称为 “Isa Massih”(即耶稣默西亚)及神的儿子,他告诉那皇帝他从一个很远的地方到来,那地方真理没有立足之地,邪恶没有界限。他的教导包括爱、真理及心灵的洁净。[注:默西亚就是救世主之意]

耶稣到克什米尔后,在那里传福音,度过他的一生。在他临终前,曾吩咐他的门徒
Ba’bad(多马的拉丁文名称)继续他的使命,并为他准备一个墓穴。此事在回教中亦有记载,相传穆罕默德的一个亲戚曾听穆罕默德说过,耶稣活到120岁。耶稣曾离开耶路撒冷,在东方周游,最后安居在克什米尔的斯利那加(Srinagar)的地方,并在那里逝世,该地还存耶稣的墓穴。

一些学者因此便设法寻找这个墓穴,并要找出其由来,在 Srinagar的回教徒称,耶稣并没有死在十字架上,他到了Srinagar,教导那里的人,最后在当地逝世。二十世纪初,学者(Sir Francis Younghusband)在他的著作<Jesus in India>中记载:「以前在克什米尔有一位圣者叫 Yuz Asaf,他用比喻教导众人,那些比喻和耶稣所用的十分相似,例如撒种的比喻。他的墓穴还在 Srinagar。……根据推论Yuz Asaf和耶稣是同一个人。」

研究克什米尔历史的学者称,相传有一位王子受尽苦楚后来到克什米尔,邀请那里的人进入他的宗教,最后在那里逝世,那位圣者叫 Yuz Asaf,是摩西的后裔,在那里有一个墓穴,称为圣者之地。

在印度德里南部一座莫卧儿王朝的堡垒中刻有两句引述耶稣的说话:「耶稣(平安与他同在)曾说:『世界是一道桥,横过它,不要在那里栖身!』「耶稣(平安与他同在)曾说:『世界是座骄傲的居所,要以此为警惕,不要在那里建立。』」这两段说话都是圣经中没有的,甚至在所有的基督教文献中也找不到。

约翰密传:“第一本源”

(图文均来自网络)

《约翰密传》是带有基督教色彩,成书于二世纪关于秘密教导的诺斯底主义(灵知主义)的有两个不同版本的作品。

此书的开首如此写:“这是救主的教训,是奥秘的启示,也是隐藏在静寂中的事;他教导他的门徒约翰的这些事也是如此。”

 

这个一是至高无上的,是万有之父母,

主宰万有,它是不朽的,存在于纯洁的光明里,

这光无形无象,乃是不可见的灵光。

不能以为它是神,它高于一切神,

没有谁能高过它,没有谁能主宰它。

它绝无任何缺陷,它独自存在……

它没有亏缺,它全然自足……

它是无限的、不可测度的、无法衡量的、不可见的、永恒的、不可言说的、无名的。

它是无可限量的光明,无暇、圣洁、纯粹。

它是不可言喻的不朽的完美。

它不在完美之中,不在至福中,也不在神圣中,而是远胜于这一切。

它既不是有形体,也不是没有形体,

它既不是大,也不是小。

无法说“它的量是什么”,也无法说“它的质是什么”,没有人能知道它。

它不只高超,它的本质根本就不在诸世界和时间之中。

 

你应当思虑关于神的这些知识:神无在而无不在。

就他的能量而言,他当然是无所不在的;

但就他的神性而言,他的确不在任何地方。

由此我们可以稍微地认识神。

就他的能量而言,他充斥万方,

就他的高妙的神性而言,没有任何事物能容得下他。

万物都在神里面,但神却不在万物里面。

 

他是[那位]万有赖以为[因]的,是[万物]的起源,

是[一种]非物质的[物质,和一个]不可数的[数,

也是一个无形体]的形体,一个[无形状]的形状,

以及[一个无能的能量,是一种能量,并是一个无本质的本质,

不运动的运动,以及一个不作为的作为。

 

如果它能[包容]任何事物,

则它乃是被那一位所包容,亦正是被那被包容者所包容。

于是他,就是那包容者与认识者,就变得比那被包容者、被认识者更伟大。

但如果他下到他的本性,则他是微少的,因为无形体的本性与任何量都没关系;

有了这种能量,它们就是无处在,但亦是无处不在的,因为它们比每一个量都大,亦比任何量都小。

 

既然遗忘进入存在是由于他们不认识神,

因此如果他们获得了关于神的知识,遗忘就会在瞬间变为不存在。

这就是他们所寻求的他的福音,就是出于神的仁慈,

作为隐藏的奥秘,由耶稣基督启示给完美之人的。

 

既然缺陷进入存在是由于他们不认识神,

因此当他们认识神的时候,

缺陷也就在一瞬间停止存在了。

就好像一个人的无知在他有了认识之后就消失了;

就像黑暗在光明出现的时候消失那样;

同样,缺陷也因为完美的到来而瓦解。

既然“缺陷”与“情感”是通过“无知”而产生的,

那么由无知涌现出来的整个体系也会因为知识而解体。

 

由于知识是绝对者的原初状态、原初的事实,

无知也不只是与知识无关的主体内部的中性的知识的缺乏,

而是发生于绝对者之一部分中的混乱,出自于它自己的动机,

所导致的否定状态仍然与本来的知识状态有联系,

在这种状态中它代表了知识的缺乏或歪曲。

由此,无知乃是一种衍生状态,是可以消除的状态,

物质作为它的外在表现或实体化的结果也是如此。

 

不要去研究神、创世和其他诸如此类的问题。

寻求神要从认识你自身开始。

要认识你内部的那一位是谁?

是他把任何东西都看作是他自己的,

并说“我的神,我的心,我的思想,我的灵魂,我的身体”。

认识忧伤、快乐、爱、恨的发端处……

如果你能仔细地考察这些问题,你就会认识你自身中的那个他。

 

[于是]有人说:“到那最后的日子,[我们将]必然会在复活[中]起来。”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必然的是什么,因为那末后的日子乃是那些属于基督的人……

及至[时候]满足,他摧毁了[他们的][黑暗]的[掌权者]灵魂[……他站起来……]。

他们问[他们曾被什么]捆绑着?

[他们又怎样]能真正地[解救自己]。

[他们就开始去认识]自己,

[(诸如)他们是谁?]他们[现在]处在何方?

以及他们将在何处摆脱麻木,[达到]觉悟的知识?

基督会把[这些人]带到[高天之上],

因为他们已经[弃绝]愚昧,

(达到)觉悟的知识。……

认识了[人子],亦即是他认识了自己。

这就是完全的生命,人借着万有认识了[他自己]。

 

真理的福音是那些人的欢乐,

他们从真理之父那里获得了认识真理之父的恩宠。……

因为真理之父在他自身内部找到了他们,

他们也在自身内部找到了真理之父——这位无法理解、不可想像的父、至善者、万物的创造者。

 

耶稣说:“如果你揭示了你里面的,那么你所揭示的将会拯救你,

如果你不能揭示你里面的,那么你所没有能揭示的将会毁掉你。”

 

我在聆听那些神圣的能量向我讲述这些事情。

在我里面,是一片无声的寂静,我又听到那福祉,

而由此,我就认识了[我]里面真正的自己。

 

既然遗忘进入存在是由于他们不认识神,因此如果他们获得了关于神的知识,

遗忘就会在瞬间变为不存在。……

既然缺陷进入存在是由于他们不认识神,

因此当他们认识神的时候,缺陷也就在一瞬间停止存在了。

就好像一个人的无知在他有了认识之后就消失了;

就像黑暗在光明出现的时候消失那样;

同样,缺陷也因为完美的到来而瓦解。

 

完美的拯救在于对无法言传的“伟大”的认识。

既然“缺陷”与“痛苦”是通过“无知”而产生的,

那么由无知涌现出来的整个体系也会因为知识而解体;

因此知识就是对内在的人的拯救。

这种拯救不是物质性的,也不是灵魂性的,而是灵性的,

因为他们认为内在的灵性的人是通过知识而得以拯救的,

由于他们已经获得了关于万物的知识,他们就不再需要任何另外的东西了。

这就是真正的拯救。

 

《多马福音》记载,当多马认识了耶稣,耶稣就对他说,他们都已从同一个源泉获得了存在:

耶稣说:“我不是你的主人,因为你已经喝到了我指引的活水……

凡能从我嘴中饮水的人就变得与我一样:我会变成他,从而那些隐秘的事将会向他显现。”

当你看见属那地的事物,你就成了那些事物。

你看见神,你就变成神。

你看见基督,你就变成基督。

你看见了圣父,你将成为圣父……

你看见了自己,你将变成你所看到的……

迪达莫犹大多马所记录的耶稣密语。

(图文均来自网络)

这是由迪达莫犹大多马所记录的耶稣密语。

他说:「但凡悟明这些话语的必不尝死亡。」1

耶稣说:「寻找的就该锲而不舍的去找,直至找着为止;当他们找着了,他们必感困扰;当他们感困扰,他们必惊夸不已,且驾御万有之上。得着永恒的止息。」2

耶稣说:「若果你的导师告诉你:『看!天国就在天上』,那么小鸟便该比你捷足先登天国了;若果他们告诉你:『天国在海里』,那么鱼儿就比你疾足先得天国了。然而,天国既是在你心中,又是在身外。当你悉知自己,你就会得以被悉知,并得知自己原已是永生天父的儿子。倘若你对本我一无所悉,你就是贫无立己之处了。」3

耶稣说:「耆者向初生七天的婴孩不耻下问生命之所在处,此人必得活着。那是因为先存的同时就是末后的,并将归而为一。」4

耶稣说:「知悉在你面前的,一切隐藏的必向你展现。」5

门徒问耶稣:「你要我们禁食吗?我们该如何祷告?我们又该如何捐献?我们当守那种饮食戒律呢?」
耶稣说:「不要自欺欺人,和不要作连自己也憎恶的事,那是因为万物都要在日光下展现出来。没有隐藏的事不被揭示,没有什么掩饰的事不被公诸于世。」6

耶稣说:「被人吃下的狮子有福了,这样狮子就能成为人;被狮子吃下的人遭殃了,这样狮子也将成为人。」7

耶稣说:「人就如有智谋的渔夫,他把网投进海里,捕获得大量小鱼,智谋的渔夫亦发现有佳美的大鱼在其中。他把所有小鱼放回海中,轻而易举的选出大鱼。但凡有耳的就该当听。」8

耶稣说:「看哪!撒种者前来,手中执着种子,并散播它们。有一些落在路上,鸟儿来到把它们啄走;另一些落在石上,它们既不能在土地里扎根,又不能发芽;另一些落在荆棘丛里,它们噎死在其中,且被虫所啃食;另有一些则落在沃土里,成了茁壮的庄稼,每亩产得六十及一百二十。」9

耶稣说:「我已将火苗投进世界里,看哪!我会守护着它直至它炽燃。」10

耶稣说:「这重天将逝去,往上的一重天也要逝去。逝者不会再活,而活着的也不会逝去。过往你所吃过的,你使牠变活了。当你身处在光中,你会作什么呢?在你作为一之时,你选择了分为二;当你已成为二,你又能作什么呢?」11

门徒问耶稣:「我们知道你快要离开我们。谁将会是我们日后的领袖呢?」
耶稣对他们说:「无论你们从哪里来,都要往公义者雅各那里去,天与地本因他而生。」12

耶稣问门徒:「请作个对照,说出我像谁。」
西门彼得说:「你像位公义的使者。」
马太说:「你像位看透万事的思想家。」
多马说:「师傅,我的拙口根本不能说出你像什么!」
耶稣说:「我不是你的师傅。你喝我的涌泉喝醉了。」于是耶稣把多马带开,并对他说了三个字汇。
之后多马回到同伴中,他们问到:「耶稣告诉了什么给你呢?」
多马回答他们说:「只要我告诉你们当中的一句话,你们必得会用石头砸我,然而火会从石头而出,把你们烧成灰烬。」13

耶稣说:「若你禁食,你只会招来自己的罪;若你祷告,你只会被定罪;若你捐献,你只会受恶灵侵扰;每当你到哪里作客,就当吃别人为你准备的,并医治当中生病的人。那是因为入口的不会污亵你,出口的倒能污亵你。」14

耶稣说:「当你遇见那不是自母胎而来的,就该俯首敬拜他,他就是你的父。」15

耶稣说:「人总以为我来为世界带来和平,他们却不知道我是要带来冲突:火、刀、战争。五人同在一屋里,成了三反对二或是二反对三,父反对子或是子反对父,众人皆落得孤立无援。」16

耶稣说:「我将给你那没有眼目曾看过的,没有耳朵曾听过的,没有手曾接触摸过的,和从未在世人思绪中浮现过的。」17

门徒问耶稣:「请告诉我们终结将会如何!」
耶稣说:「你们已悉知始端,那还要去寻问终结吗?终结就是始端所在。一直坚守在始端的人有福了,他必明了终结为何,更必不会尝到死亡。」18

耶稣说:「尚未转生成人的有福了。若果你愿意跟追随我和我所说的,石头也要听命于你。在乐园中你有着五棵树,它们夏天时不动摇,冬天时不会落叶,凡认识这五棵树的必不会尝到死亡。」19

门徒问耶稣:「请告诉我们天国像什么!」
耶稣回答说:「天国就像芥花种子,在种子中为最渺小的。当它落入已翻好的土壤,它便能长出繁枝茂叶,作为鸟儿的栖身处。」20

(抹大拉)玛利亚问耶稣:「请告诉你的门徒像什么!」
耶稣回答说:「他们就像住在不属于他们园地的小孩。当园地主人们到来,他们会说:『把园地还给我们。』小孩连忙脱下自己的衣服,好把园地还给他们。
因此我要对你们说,倘若屋子的主人得知盗贼快来到,他便会一直警醒并不让盗贼闯进其的屋子,抢去他的财产。而你们则要警醒这世界,以大能作准备使盗贼无机可乘,他们将会如期来袭。愿你们当中有一人会明白。当果子成熟,赶快拿起镰刀把它们收割下来。凡有耳的就该当听。」21

耶稣看见正在吸吮母乳的婴孩,便对门徒说:「这些吸吮母乳的婴孩就像进入天国的人们。」
门徒就问耶稣:「这样我们需要返老还童才能进入天国吗?」
耶稣回答说:「当你们能将二归一、内如外、外如内、上如下、男女归一,即男非男、女非女;当你们以眼代眼、以手代手、以脚代脚、以相代相,你必能进入天国。」22

耶稣说:「我要在你们里千中选一,万中选二,更使你们归为一体。」23

门徒问耶稣:「请展示我们你的所在处,因我们决要找着。」
耶稣回答说:「凡有耳的就该当听!此光就在一光者之中,他燃亮了整个世间;倘若他不在照耀,他就是黑暗。」24

耶稣说:「爱你的兄弟如同爱自己的灵魂,保护他如同眼目中的瞳眸。」25

耶稣说:「你只见你兄弟眼中的银钱,却无睹自己眼中的梁柱。先移走你眼中的梁柱,这样你才有清晰的视力去除掉你兄弟眼中的银钱。」26

耶稣说:「倘若你不为着世界禁食,你便找不着天国;倘若你不守安息日为安息日,你便不能见父。」27

耶稣说:「我站在世界之中,以肉身向他们显现。我发觉他们都已喝醉,当中没有一个飢渴的。我的灵为阿当之众子而悲痛,因着他们瞎了心眼看不见。他们空空而来到世间,同样的空空而离去。此刻他们喝醉了,在他们扔弃手上的酒,那就是他们转向的时候。」28

耶稣说:「倘若身体因灵而生,那是惊叹;倘若灵因身体而生,那是惊叹之惊叹。而我所惊叹的,则是如此丰裕的财宝栖身在贫瘠中。」29

耶稣说:「那里有三位神祇,他们是神;那里有两位或一位,我与他同在。」30

耶稣说:「没有先知在出身地被接纳;医者不治相熟人。」31

耶稣说:「筑于高山的城堡不会倒,也藏匿不来。」32

耶稣说:「在屋瓦上宣讲你方能听见,没有人点灯并置在蓝子下,或是藏匿起来。他却会设在灯台上,使来往的人们都能看见此光。」33

耶稣说:「盲人引盲人,就必一同失足堕坑。」34

耶稣说:「没有人能硬闯强壮者的屋,除非他的双手已綑绑,这样方可洗劫其屋。」35

耶稣说:「不要为着你所穿的从早到晚晚到早地忧虑。」36

门徒问耶稣:「你何时会向我们展现呢?我们何时才能见你?」
耶稣回答说:「当你们裸裎相见亦不为耻,更如小孩般把衣服踩在脚下,你便能看见永活者之子,且不会惧怕。」37

耶稣说:「你们时常渴慕听我对你们说的话,那你们在别处不能听到的。在将来有好些时日里你要寻找我却不会找着。」38

耶稣说:「那些伪善的法利赛人和文士接过睿智 (Gnosis)
的钥匙,却把它藏匿起来了。他们自己不进去,也不允许渴慕进去的人进去。至于你,则要智慧如蛇和洁净如鸽子。」39

耶稣说:「有葡萄树种植在父之外。因着它不能茁壮起来,它必被连根拔起而枯萎。」40

耶稣说:「手中有物者必被赐予更多;空无一物者则连那仅有的都要被夺去。」41

耶稣说:「作个世间的路人。」42

门徒问耶稣:「你是谁能告诉我们这些事呢?」
耶稣回答说:「你们了听我的话却仍然不知我是谁,这样你们就成了犹太人般,他们爱树却恨其果,或是爱果而恨其树。」43

耶稣说:「亵渎父者可获赦免,亵渎子者亦可获赦免,唯亵渎圣灵者在天上地上亦不获赦免。」44

耶稣说:「荆棘不出葡萄,野蓟不生无花果,那是因为它们本是不结果。善者从心发善,恶者自其恶性显恶,说恶话。他们的心满溢了,就必显恶。」45

耶稣说:「自阿当至施洗约翰,当中自母胎而出的,没有一位能比施洗约翰更为大,谁也不能轻看他。然而如我所说,你们当中任何一人能成为小孩,他就知悉了天国并比施洗约翰更为大。」46

耶稣说:「一人不能骑二马或拉二弓;一仆不能侍二主,不然他只会顾此失彼;没有人喝陈年红酒同是喝新酒。新酒不能注进旧皮囊中,不然这样会爆破,旧酒亦不能注进新皮囊中,不然就会撕裂;旧补丁不能缝在新衣上,这样会形成裂缝。」47

耶稣说:「二人共融的同在一屋里,他们呼山移动,山就移动了。」48

耶稣说:「独善其身及被选上的人有福了,你必能找着天国,那是因为你本自那里而来,亦将重返那里。」49

耶稣说:「倘若他们问你们:『你们来自何处?』对他们说:『我们本自光,自那光自生自尔、自立并自显之处。』
倘若他们问你们:『你们是谁?』便说:『我们是光的儿女,那被永活之父钦选的。』
倘若他们问你们:『有什么你父的印证在你里面?』对他们说:『运行与歇息。』」50

门徒问耶稣:「逝者将在那一天重生?新世界又何时临到呢?」
耶稣回答说:「你们期盼的早已来临,只是你们不以为意。」51

门徒对耶稣说:「以色列中有二十四位先知说话,而他们都有说到你。」
耶稣说:「你们漠视此际活着的一位,却只顾念那些已逝去的。」52

门徒问耶稣:「割礼有益吗?」
耶稣回答说:「倘若割礼是有益,他们的父就会让他们自出娘胎已行了割礼。然而,在灵里的真割礼方是处处得益。」53

耶稣说:「清贫的人有福了,因天国你们是属于你们的。」54

耶稣说:「不厌弃父和母的都不能作我的门徒;不厌弃兄弟姊妹的,并如我般背起十架的,都是不配于我。」55

耶稣说:「看破世界的就找到了尸体。找到了尸体的,世界对他再没有价值。」56

耶稣说:「父的国就像有着优良种籽的人。他的敌人在夜间来到把杂草栽种在优良种籽之中。那人却不容许他人拔除杂草。他回答说:『什么也不该作,这样就可避免在拔除杂草时不慎拔走小麦。』到了收割之时杂草便会表露无遗,届时将会被拔除并烧燬。」57

耶稣说:「受苦的人有福了,他们已找到生命。」58

耶稣说:「在你有生之年得要仰望那活着的一位,不然你离世以后已无法仰望了。」
59

耶稣看见一个撒玛利亚人携同一只羔羊往犹大去。祂问门徒:「那人带着那羔羊会作什么呢?」
门徒回答祂:「他会把羔羊宰杀并吃掉。」
祂对门徒说:「他不会在羔羊活着之时把牠吃掉,他必先要把羊宰杀使牠成为尸体。」
门徒说:「不然他就吃不下。」
祂对门徒说:「同样道理,为你们自己寻找歇息之所,不然你们将成为尸体且被吃掉。」60

耶稣说:「两人躺在一床上,一人将丧命,而另一人则可活着。」
撒罗米说:「先生,你是谁来到我的床上并在我的桌子上进食呢?」
耶稣对她说:「我是来自一体不分的一位,并从我父而得着。」
撒罗米说:「我是你的门徒。」
耶稣对她说:「因此我要对你说,若人成为一体,他便被光所充满;若人分离了,他便被黑暗所充满。」61

耶稣说:「我要向那些配得的人揭示我的奥秘。不要让你左手知晓你右手在作甚么。」62

耶稣说:「有一个家财万贯富翁。他说:『我要运用我的钱去撒种、收割和耕种,好让我的仓库满有庄稼,使我一无所缺。』这是他所顾念的,然而当晚他就毙命了。但凡有耳的就该当听。」63

耶稣说:「有个人要接待客人。当晚餐准备就绪,他打发仆人去邀请客人。
仆人找着第一人说:『我主人邀请你。』第一人回答说:「有些商人欠我的钱,他们今晚回来到,我得要和他们洽商,抱歉缺席。」
仆人找着另一人说:『我主人邀请你。』第二人对仆人说:「我买了一所房屋,得要忙一整天,没时间。」
仆人找着另一人说:『我主人邀请你。』第三人对仆人说:「我的友人结婚,我得要安排宴席,该是不能来了,抱歉缺席。」
仆人找着另一人说:『我主人邀请你。』第四人对仆人说:「我买了产业,我得要去收租,该是不能来了,抱歉。」
仆人返回去对主人说:「你所邀请的人们均不能来。」这时主人对仆人说:「前往街上去并带你碰见的人来赴宴」。买家和商人必不可进入我父之处。」64

耶稣说:「有个葡萄园主人将地租予佃户,使他们在其上工作并且收得庄稼。在他打发仆人去收取庄稼之时,佃户抓住仆人,把打至半死。仆人返回去告诉主人,主人说:「也许他们认不出你。」他就打发另一个仆人去,佃户照样的打他;这时主人派出自己的儿子并:「也许他们会给我儿子一点尊重。」佃户得知他是葡萄园承继者,他们就抓住他把他谋害了。但凡有耳的就该当听。」65

耶稣说:「展示那块被建造者拒弃的石给我看,那就是真磐石。」66

耶稣说:「那些得知一切,却对自己内里懵然不知的人,那是全然的无知。」67

耶稣说:「被憎恨和受逼害的人有福了,每当你们被逼害,他们均无地自处。」68

耶稣说:「内心饱受逼害的人有福了,他们就是真正认识父的人。
饥饿的人有福了,他们肚腹必得饱足。」69

耶稣说:「倘若你能生出在你里面的,这样你所持的就必拯救你;倘若你欠缺那在里面的,你所欠缺的就必毁灭你。」70

耶稣说:「我必拆毁这屋子,没有人能够兴建它。」71

有一人对耶稣说:「请你命令我兄长与我分家产。」
耶稣问那人:「先生,谁曾立我作为判官呢?」
祂继而问门徒:「我不是判官,对不对?」72

耶稣说:「庄稼丰沛、收稼的人却少,恳求农主增派收稼者到此地。」73

耶稣说:「主啊,很多人围着水槽的,井里却是一点水也没有。」74

耶稣说:「很多人站在门前,但只有那独一无玷的才能进入婚筵的新房。」75

耶稣说:「父的天国就像一个商人找到一颗珍珠。这商人很审慎的,他变卖了货物并买了这颗珠为自己。你们也一样,当寻找那永恒不朽和不被蛾虫啃食的财宝。」76

耶稣说:「我是照亮万有的光,我就是一切。万有自我而出,又复归予我。劈开木头,我在里面;举起石头,你必在那里找到我。」77

耶稣说:「你们为何来到旷野呢?为看苇草吹动?为看衣冠楚楚的王和伟人?他们衣冠楚楚,却不晓得真理。」78

人群中一女人对祂说:「诞育你的母腹和哺养你的母乳有福了。」
耶稣回答说:「听而行父所言的人才是有福的,将有一天你们会说:『不曾怀孕的母腹和不曾哺养的母乳有福了』。」79

耶稣说:「看破世界的就找到了身体。找到了身体的,世界对他再没有价值。」80

耶稣说:「让那得着财宝的掌权,得权的就该退下。」81

耶稣说:「靠近我的就是靠近火;远离我的就是远离天国。」82

耶稣说:「形相现于人前,内里的光则藏匿在父光的形像中。父必自显,祂的形像则藏匿在祂的光中。」83

耶稣说:「看到与自己相近的形像,你们就欢喜;当你们看到自己先存的原像,那既不朽又不可见的,你们就难以接受了。」84

耶稣说:「亚当自大能与大财宝而来,但他对于你们却是不配得。倘若他是配得的,他就不用经历死亡。」85

耶稣说:「狐貍有牠们的洞穴,鸟儿有牠们的巢居,人子却没有枕块寝处。」86

耶稣说:「身体依赖身体是可悲的,灵魂依赖这两者亦是可悲的。」87

耶稣说:「天使和先知必来到你们当中并给予属于你们的。你们则给予他们所有的一切,并问道:『他们何时候到来取回这一切呢?』。」88

耶稣说:「你们为什么洗杯子的外面?难道你们不懂那造外面的亦同是造里面的?」89

耶稣说:「到我这里来,我的轭锁是轻盈的,我的主权是温煦的,你们必得为自己着到歇息。」90

门徒对耶稣说:「告诉我们你是谁,好让我们相信你。」
耶稣回答说:「你们瞧着天地的脸,却认不出在眼前的是谁,且不知晓如何察见此际。」91

耶稣说:「寻找就必找着。过往我未有回答你们问我的事,现在我愿意告诉你们,你们却不寻问。」92

耶稣说:「别把圣物给予狗,免得被牠们扔进粪堆去。别把珍珠丢给猪,免得被牠们践踏。」93

耶稣说:「寻找就必找着。;叩门的,门就必开。」94

耶稣说:「倘若你们有钱,别作贷款借出。宁愿把它给予一去不回的人。」95

耶稣说:「父的天国就像一个女人把了点酵母菌拌进生面团中,使之发成为一大块面包。但凡有耳的就该当听。」96

耶稣说:「父的天国就像一个女人捧着一缸食物。当她一走在长路上时,缸子的手柄断了,食物就不断落在后头,她却蒙然不知。当她抵达家中,才骇见缸子里空无一物。」97

耶稣说:「父的天国就像一个人要杀去强者。他在家把剑插进墙里以掂量己力,后来他把那强者杀掉了。」98

门徒对耶稣说:「你的兄弟和母亲就站在外面等你。」
耶稣回答说:「在这里按我父旨意去行的就是我的兄弟和母亲。他们必得进入我父的天国。」99

他们把一枚金币展示耶稣并说:「罗马皇帝的人要征收我们税项。」
耶稣回答说:「把皇帝之物归予皇帝;把神之物归予神;把我的归予我。」100

耶稣说:「没有如我般厌弃父和母的都不能作我的门徒;没有如我般爱父和母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因着我的生母带给我死亡,而我的真母赋予我生命。」101

耶稣说:「法利赛人有祸了。他们就像寝在牛饲槽的狗,牠们既不进食,也不让犊牛进食。」102

耶稣说:「洞悉盗贼诡计的人有福了,这样他便能起来集中资源,严阵以待盗贼的到来。」103

门徒对耶稣说:「来让我们一起祷告和禁食。」
耶稣回答说:「难道我犯了什么罪?或是那里犯了错吗?只是当新郎离开了婚筵新房,那时才叫他们祷告和禁食吧。」104

耶稣说:「但凡认识父和母的,他必被称作娼妓之子。」105

耶稣说:「当你能合二为一,你必成为人子,当你呼山移动,山就移动了。」106

耶稣说:「天国就像管有一百只羔羊的牧羊人。当中最大的一只迷途了,他便暂搁下九十九只羔羊去寻找那一只直到找着为止。当困难过去了,他对那羊说:「我爱你胜过另外九十九只。」107

耶稣说:「从我口中喝水的,他必变成我,我亦会变成他,一切隐藏的奥秘亦必对他展示。」108

耶稣说:「天国就像不知园地里埋着财宝的人。在他离世后,承继了此园地的儿子亦不知财宝之事,且把它卖掉。买主在犁地之际发现了该财宝,于是便随心所欲地放贷出去。」109

耶稣说:「那寻得世界并成为富有的就当摒弃世界。」110

耶稣说:「天与地均会在你面前卷起,那活在永生者中的,必不见死亡与恐惧。」因着耶稣说:「那找到了自己的,世界对他再没有价值。」111

耶稣说:「依赖灵魂的身体有祸了;依赖身体的灵魂亦有祸了。」112

门徒问耶稣:「父的天国何时来临?」
耶稣回答说:「天国乃是不可见的来临。不能说『看哪,在这里!』或是『看哪,在那里!』。然而,父的天国已在地上展开,人们却视而不见。」113

西门彼得对门徒说:「(抹大拉)玛利亚该离开我们,那是因为女人不配得永生。」
耶稣就说:「看,我将会带领她使她成为完美人
,她必成永活的灵,有如你们完美人一样,但凡女性且成为完美人的必得进入天国。」114

 

克里希那穆提日记(26)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1973年10月13日

我们乘坐的飞机在3万7千英尺的高空平稳地飞行,机上坐满了乘客。我们已飞过海洋,正在靠近大陆,遥远的下方可看见大海和陆地;乘客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或是不停地要饮料喝,或是翻阅杂志;随后放映一部电影。他们是一群爱喧闹的人,要娱乐,要吃喝;他们睡觉时打鼾却还紧握着手。陆地很快被从地平线到地平线之间厚厚的云块,空间和深度,以及嘈杂的噪声所覆盖。飞机和大地之间,是无尽的白云,飞机的上方,是湛蓝柔美的天空。在靠窗的边角座位上,你完全醒了过来,瞧着窗外变化着的云的形状和照射在云端上那白色的光芒。

意识有什么深度吗?或它只是一个表面的波动?思想可以去想象它的深度,可以声称它有深度,或只是以为它是表面的波纹。思想有什么深度的吗?意识是由它的内容所组成的,它的内容是其整个的领域。思想是外部的活动,在某些语言里,思想的意思是指外部。隐藏在意识层里所具有的重要性,仍然是在表面上的,没有任何深度。思想会给它自己一个中心,就是那个叫“我”的自我,那个中心没有任何深度;无论文字如何华丽,如何巧妙地被组合,都没有什么重要的意义。那个“我”是思想在文字上,在认同上的一个构造;那个“我”在行动中,在现实世界里寻求深度,完全没有意义;它所有的企图是想在关系中建立深度,繁衍它自己意象,而认为他们那些意象的影子是有深度的。思想的活动不具有深度;它的快乐、它的恐惧、它的悲愁都只是表面上的。表面的字意是指有什么东西是在下面,大量的水或非常的浅。一个浅薄或深奥的心灵是思想的文字,而思想其本身是表面的。思想背后的容量是经验、知识、记忆和那些过去了的只是被用来回忆,被遵循或不遵循的东西。离我们很远的下方,地面上一条宽阔的河流在散落的农场之间宽泛的蜿蜒的流淌着,蜿蜒的公路上,汽车如同蚂蚁般地在爬行着。山上覆盖着冰雪,山谷青青笼罩在浓郁的阴影中。太阳直直地晒着,又落向了大海,当飞机着落在雾气腾腾到处喧嚣的变大的城市里。

生命和现实世界里到底有没有深度呢?所有关系都是浅薄的吗?思想能发现它吗?思想只是人类用来开发和强化的工具,如果反对思想是了解我们生命深度的工具的话,那么心灵就会寻找别的途径。过一种浅薄的生活不久便会令人生厌,变得无聊、没有意义,因此会引发不断地去追逐快乐、恐惧、冲突和暴力。如果将思想带来的片断和它们的活动视为一个整体时,那么思想便了断了。当观察者,即思想的片断之一不再活动,总体的领悟才有可能。于是行动是关系,不再导致冲突和悲愁。

只有沉默才有深度。沉默不是思想的运动,爱也不是。这样,光那些文字,或深或浅的失去了它们的意义。爱不可衡量,沉默也是。可衡量的是思想和时间,思想就是时间。衡量是必须的,但是当思想将其引入行动和关系中时,那么伤害和无序开始了。秩序是无法衡量的,唯有无序可以。

海和屋子非常安静,屋后面的山丘,春天里的野花无声地在吐露芬芳。

珍贵的古卷——多马福音

(图文均来自网络)

《多马福音》的科普特语(Coptic)版本于1945年在埃及的拿哈玛地(Nag Hammadi)发现。1945年12月,一个名叫穆罕默德.阿里的阿拉伯农夫,在挖土施肥的时候,发现了一红色陶罐,地点是在埃及北边的拿哈玛地(Nag Hammadi)城。打开后发现的竟是十三卷以皮革装订的纸草古卷。这些古抄本,有一部份文字被烧毁或遗失,不过在经历许多年非法盗卖、暴力、走私以及学术竞争等劫难,仍然有五十二份文件得以还原面世。在拿哈玛地发现的文件先是单独或数篇合订初版,直到1977年才有全集以英文通行本发行。这本全集在1988年以《拿哈玛地文库》之名再版。

当《多马福音》的科普特语(Coptic)版本内容被翻译出来以后,考古学家才意会到早在1898年之时,其希腊文部份原文已在俄西林古Oxyrhynchus(“俄西林古”一译“奥斯莱卡”,Oxyrhynchus,是位于上埃及尼罗河西岸法雍以南的的古城.1897和1903年Dr.Grenfell和Dr.Hunt曾在该地发现古代纸草卷)出土,相信是拿哈玛地(Nag Hammadi)版本的古本。根据考古学家推断,希腊文版本应在约公元200年成书,而科普特语版本则在公元340年左右。

《多马福音》是二十世纪圣经学上的一个重大发现:因为《多马福音》的发现,间接支持了现代新约圣经传译学的一则重要论证。这项论证揣断,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重叠的部分是来自同观语录源(Sypnotic Sayings Source,或称Q来源 — [Q Source],“Q”代表德文Quelle,意即“来源”)。

《多马福音》和四福音书的最大分别,在于多马福音除了声称是由耶稣的十二位门徒之一的多马所写以外,全卷书只是记了耶稣的语录,并没有提及他的生平。而且有部份内容是多马福音独有的。根据内容推断,多马福音的最初成书日期约在公元60年,比现时四福音书成书最早的马可福音还要早,语录体的《多马福音》的出现证明了多年来学术界所猜想的早期口传福音Q资料的确实存在。过去曾经有人认为多马福音是是后人所写而假托古人之名的伪经。但是也有不同意见,比如美国乔治城大学的娄世钟先生在《耶稣灵道论语多玛斯福音》一书中指出,这份文件有许多犹太人的口语用法,文字对仗显得比正典福音完整,符合当初犹太人喜好对称性的说话方式,以“天父之国”或“天堂之国”来称呼“天国”可见作者十分熟悉耶稣和犹太人的用语。金陵协和神学院的田童心先生在2003年出版的《神学的觉悟》一书中就认为应当把《多马福音》与诺斯替(灵智派)玄学思想作一个区分,《多马福音》的思想其实具有宝贵的人文主义价值。《拿哈玛地文库》(拿戈玛第经集)的发现革命性地改变了以往对于早期基督教会的研究主要依据教父文献的局面。它有可能唤醒原来四部福音书里那些隐约呈现的人文主义信仰信息,使得福音书里所记的出自耶稣之口的比喻故事中的相当部分释放出了崭新的积极蕴涵。根据孙善玲先生研究,目前学术界已经接受由格言组成的《多马福音》为经典,而其他早期福音书尚未被认可。《多马福音》已经被美国数百位新约圣经学者加盟的“耶稣研究会”列为值得信赖的关涉耶稣信仰的“第五福音”,1996年他们出版了《五福音》(The Five Gospels)。

2006年9月27日,教宗本笃十六对于在《若望(约翰)福音》中耶稣与多默(多马)宗徒互动的言谈有一则分享性的感人评论。教宗并对《多默(多马)福音》和《多默(多马)行传》有正面的提示,他指出“对基督信仰团体的起源,这两份文献是很重要的研究资料”。

珍贵的古卷——多马福音

《多马福音》中文版

thevoidone按:指诺斯替版

在世行者 译

这是由迪达莫犹大多马所记录的耶稣密语。

他说:「但凡悟明这些话语的必不尝死亡。」1

耶稣说:「寻找的就该锲而不舍的去找,直至找着为止;当他们找着了,他们必感困扰;当他们感困扰,他们必惊夸不已,且驾御万有之上。得着永恒的止息。」2

耶稣说:「若果你的导师告诉你:『看!天国就在天上』,那么小鸟便该比你捷足先登天国了;若果他们告诉你:『天国在海里』,那么鱼儿就比你疾足先得天国了。然而,天国既是在你心中,又是在身外。当你悉知自己,你就会得以被悉知,并得知自己原已是永生天父的儿子。倘若你对本我一无所悉,你就是贫无立己之处了。」3

耶稣说:「耆者向初生七天的婴孩不耻下问生命之所在处,此人必得活着。那是因为先存的同时就是末后的,并将归而为一。」4

耶稣说:「知悉在你面前的,一切隐藏的必向你展现。」5

门徒问耶稣:「你要我们禁食吗?我们该如何祷告?我们又该如何捐献?我们当守那种饮食戒律呢?」
耶稣说:「不要自欺欺人,和不要作连自己也憎恶的事,那是因为万物都要在日光下展现出来。没有隐藏的事不被揭示,没有什么掩饰的事不被公诸于世。」6

耶稣说:「被人吃下的狮子有福了,这样狮子就能成为人;被狮子吃下的人遭殃了,这样狮子也将成为人。」7

耶稣说:「人就如有智谋的渔夫,他把网投进海里,捕获得大量小鱼,智谋的渔夫亦发现有佳美的大鱼在其中。他把所有小鱼放回海中,轻而易举的选出大鱼。但凡有耳的就该当听。」8

耶稣说:「看哪!撒种者前来,手中执着种子,并散播它们。有一些落在路上,鸟儿来到把它们啄走;另一些落在石上,它们既不能在土地里扎根,又不能发芽;另一些落在荆棘丛里,它们噎死在其中,且被虫所啃食;另有一些则落在沃土里,成了茁壮的庄稼,每亩产得六十及一百二十。」9

耶稣说:「我已将火苗投进世界里,看哪!我会守护着它直至它炽燃。」10

耶稣说:「这重天将逝去,往上的一重天也要逝去。逝者不会再活,而活着的也不会逝去。过往你所吃过的,你使牠变活了。当你身处在光中,你会作什么呢?在你作为一之时,你选择了分为二;当你已成为二,你又能作什么呢?」11

门徒问耶稣:「我们知道你快要离开我们。谁将会是我们日后的领袖呢?」
耶稣对他们说:「无论你们从哪里来,都要往公义者雅各那里去,天与地本因他而生。」12

耶稣问门徒:「请作个对照,说出我像谁。」
西门彼得说:「你像位公义的使者。」
马太说:「你像位看透万事的思想家。」
多马说:「师傅,我的拙口根本不能说出你像什么!」
耶稣说:「我不是你的师傅。你喝我的涌泉喝醉了。」于是耶稣把多马带开,并对他说了三个字汇。
之后多马回到同伴中,他们问到:「耶稣告诉了什么给你呢?」
多马回答他们说:「只要我告诉你们当中的一句话,你们必得会用石头砸我,然而火会从石头而出,把你们烧成灰烬。」13

耶稣说:「若你禁食,你只会招来自己的罪;若你祷告,你只会被定罪;若你捐献,你只会受恶灵侵扰;每当你到哪里作客,就当吃别人为你准备的,并医治当中生病的人。那是因为入口的不会污亵你,出口的倒能污亵你。」14

耶稣说:「当你遇见那不是自母胎而来的,就该俯首敬拜他,他就是你的父。」15

耶稣说:「人总以为我来为世界带来和平,他们却不知道我是要带来冲突:火、刀、战争。五人同在一屋里,成了三反对二或是二反对三,父反对子或是子反对父,众人皆落得孤立无援。」16

耶稣说:「我将给你那没有眼目曾看过的,没有耳朵曾听过的,没有手曾接触摸过的,和从未在世人思绪中浮现过的。」17

门徒问耶稣:「请告诉我们终结将会如何!」
耶稣说:「你们已悉知始端,那还要去寻问终结吗?终结就是始端所在。一直坚守在始端的人有福了,他必明了终结为何,更必不会尝到死亡。」18

耶稣说:「尚未转生成人的有福了。若果你愿意跟追随我和我所说的,石头也要听命于你。在乐园中你有着五棵树,它们夏天时不动摇,冬天时不会落叶,凡认识这五棵树的必不会尝到死亡。」19

门徒问耶稣:「请告诉我们天国像什么!」
耶稣回答说:「天国就像芥花种子,在种子中为最渺小的。当它落入已翻好的土壤,它便能长出繁枝茂叶,作为鸟儿的栖身处。」20

(抹大拉)玛利亚问耶稣:「请告诉你的门徒像什么!」
耶稣回答说:「他们就像住在不属于他们园地的小孩。当园地主人们到来,他们会说:『把园地还给我们。』小孩连忙脱下自己的衣服,好把园地还给他们。
因此我要对你们说,倘若屋子的主人得知盗贼快来到,他便会一直警醒并不让盗贼闯进其的屋子,抢去他的财产。而你们则要警醒这世界,以大能作准备使盗贼无机可乘,他们将会如期来袭。愿你们当中有一人会明白。当果子成熟,赶快拿起镰刀把它们收割下来。凡有耳的就该当听。」21

耶稣看见正在吸吮母乳的婴孩,便对门徒说:「这些吸吮母乳的婴孩就像进入天国的人们。」
门徒就问耶稣:「这样我们需要返老还童才能进入天国吗?」
耶稣回答说:「当你们能将二归一、内如外、外如内、上如下、男女归一,即男非男、女非女;当你们以眼代眼、以手代手、以脚代脚、以相代相,你必能进入天国。」22

耶稣说:「我要在你们里千中选一,万中选二,更使你们归为一体。」23

门徒问耶稣:「请展示我们你的所在处,因我们决要找着。」
耶稣回答说:「凡有耳的就该当听!此光就在一光者之中,他燃亮了整个世间;倘若他不在照耀,他就是黑暗。」24

耶稣说:「爱你的兄弟如同爱自己的灵魂,保护他如同眼目中的瞳眸。」25

耶稣说:「你只见你兄弟眼中的银钱,却无睹自己眼中的梁柱。先移走你眼中的梁柱,这样你才有清晰的视力去除掉你兄弟眼中的银钱。」26

耶稣说:「倘若你不为着世界禁食,你便找不着天国;倘若你不守安息日为安息日,你便不能见父。」27

耶稣说:「我站在世界之中,以肉身向他们显现。我发觉他们都已喝醉,当中没有一个飢渴的。我的灵为阿当之众子而悲痛,因着他们瞎了心眼看不见。他们空空而来到世间,同样的空空而离去。此刻他们喝醉了,在他们扔弃手上的酒,那就是他们转向的时候。」28

耶稣说:「倘若身体因灵而生,那是惊叹;倘若灵因身体而生,那是惊叹之惊叹。而我所惊叹的,则是如此丰裕的财宝栖身在贫瘠中。」29

耶稣说:「那里有三位神祇,他们是神;那里有两位或一位,我与他同在。」30

耶稣说:「没有先知在出身地被接纳;医者不治相熟人。」31

耶稣说:「筑于高山的城堡不会倒,也藏匿不来。」32

耶稣说:「在屋瓦上宣讲你方能听见,没有人点灯并置在蓝子下,或是藏匿起来。他却会设在灯台上,使来往的人们都能看见此光。」33

耶稣说:「盲人引盲人,就必一同失足堕坑。」34

耶稣说:「没有人能硬闯强壮者的屋,除非他的双手已綑绑,这样方可洗劫其屋。」35

耶稣说:「不要为着你所穿的从早到晚晚到早地忧虑。」36

门徒问耶稣:「你何时会向我们展现呢?我们何时才能见你?」
耶稣回答说:「当你们裸裎相见亦不为耻,更如小孩般把衣服踩在脚下,你便能看见永活者之子,且不会惧怕。」37

耶稣说:「你们时常渴慕听我对你们说的话,那你们在别处不能听到的。在将来有好些时日里你要寻找我却不会找着。」38

耶稣说:「那些伪善的法利赛人和文士接过睿智 (Gnosis)
的钥匙,却把它藏匿起来了。他们自己不进去,也不允许渴慕进去的人进去。至于你,则要智慧如蛇和洁净如鸽子。」39

耶稣说:「有葡萄树种植在父之外。因着它不能茁壮起来,它必被连根拔起而枯萎。」40

耶稣说:「手中有物者必被赐予更多;空无一物者则连那仅有的都要被夺去。」41

耶稣说:「作个世间的路人。」42

门徒问耶稣:「你是谁能告诉我们这些事呢?」
耶稣回答说:「你们了听我的话却仍然不知我是谁,这样你们就成了犹太人般,他们爱树却恨其果,或是爱果而恨其树。」43

耶稣说:「亵渎父者可获赦免,亵渎子者亦可获赦免,唯亵渎圣灵者在天上地上亦不获赦免。」44

耶稣说:「荆棘不出葡萄,野蓟不生无花果,那是因为它们本是不结果。善者从心发善,恶者自其恶性显恶,说恶话。他们的心满溢了,就必显恶。」45

耶稣说:「自阿当至施洗约翰,当中自母胎而出的,没有一位能比施洗约翰更为大,谁也不能轻看他。然而如我所说,你们当中任何一人能成为小孩,他就知悉了天国并比施洗约翰更为大。」46

耶稣说:「一人不能骑二马或拉二弓;一仆不能侍二主,不然他只会顾此失彼;没有人喝陈年红酒同是喝新酒。新酒不能注进旧皮囊中,不然这样会爆破,旧酒亦不能注进新皮囊中,不然就会撕裂;旧补丁不能缝在新衣上,这样会形成裂缝。」47

耶稣说:「二人共融的同在一屋里,他们呼山移动,山就移动了。」48

耶稣说:「独善其身及被选上的人有福了,你必能找着天国,那是因为你本自那里而来,亦将重返那里。」49

耶稣说:「倘若他们问你们:『你们来自何处?』对他们说:『我们本自光,自那光自生自尔、自立并自显之处。』
倘若他们问你们:『你们是谁?』便说:『我们是光的儿女,那被永活之父钦选的。』
倘若他们问你们:『有什么你父的印证在你里面?』对他们说:『运行与歇息。』」50

门徒问耶稣:「逝者将在那一天重生?新世界又何时临到呢?」
耶稣回答说:「你们期盼的早已来临,只是你们不以为意。」51

门徒对耶稣说:「以色列中有二十四位先知说话,而他们都有说到你。」
耶稣说:「你们漠视此际活着的一位,却只顾念那些已逝去的。」52

门徒问耶稣:「割礼有益吗?」
耶稣回答说:「倘若割礼是有益,他们的父就会让他们自出娘胎已行了割礼。然而,在灵里的真割礼方是处处得益。」53

耶稣说:「清贫的人有福了,因天国你们是属于你们的。」54

耶稣说:「不厌弃父和母的都不能作我的门徒;不厌弃兄弟姊妹的,并如我般背起十架的,都是不配于我。」55

耶稣说:「看破世界的就找到了尸体。找到了尸体的,世界对他再没有价值。」56

耶稣说:「父的国就像有着优良种籽的人。他的敌人在夜间来到把杂草栽种在优良种籽之中。那人却不容许他人拔除杂草。他回答说:『什么也不该作,这样就可避免在拔除杂草时不慎拔走小麦。』到了收割之时杂草便会表露无遗,届时将会被拔除并烧燬。」57

耶稣说:「受苦的人有福了,他们已找到生命。」58

耶稣说:「在你有生之年得要仰望那活着的一位,不然你离世以后已无法仰望了。」
59

耶稣看见一个撒玛利亚人携同一只羔羊往犹大去。祂问门徒:「那人带着那羔羊会作什么呢?」
门徒回答祂:「他会把羔羊宰杀并吃掉。」
祂对门徒说:「他不会在羔羊活着之时把牠吃掉,他必先要把羊宰杀使牠成为尸体。」
门徒说:「不然他就吃不下。」
祂对门徒说:「同样道理,为你们自己寻找歇息之所,不然你们将成为尸体且被吃掉。」60

耶稣说:「两人躺在一床上,一人将丧命,而另一人则可活着。」
撒罗米说:「先生,你是谁来到我的床上并在我的桌子上进食呢?」
耶稣对她说:「我是来自一体不分的一位,并从我父而得着。」
撒罗米说:「我是你的门徒。」
耶稣对她说:「因此我要对你说,若人成为一体,他便被光所充满;若人分离了,他便被黑暗所充满。」61

耶稣说:「我要向那些配得的人揭示我的奥秘。不要让你左手知晓你右手在作甚么。」62

耶稣说:「有一个家财万贯富翁。他说:『我要运用我的钱去撒种、收割和耕种,好让我的仓库满有庄稼,使我一无所缺。』这是他所顾念的,然而当晚他就毙命了。但凡有耳的就该当听。」63

耶稣说:「有个人要接待客人。当晚餐准备就绪,他打发仆人去邀请客人。
仆人找着第一人说:『我主人邀请你。』第一人回答说:「有些商人欠我的钱,他们今晚回来到,我得要和他们洽商,抱歉缺席。」
仆人找着另一人说:『我主人邀请你。』第二人对仆人说:「我买了一所房屋,得要忙一整天,没时间。」
仆人找着另一人说:『我主人邀请你。』第三人对仆人说:「我的友人结婚,我得要安排宴席,该是不能来了,抱歉缺席。」
仆人找着另一人说:『我主人邀请你。』第四人对仆人说:「我买了产业,我得要去收租,该是不能来了,抱歉。」
仆人返回去对主人说:「你所邀请的人们均不能来。」这时主人对仆人说:「前往街上去并带你碰见的人来赴宴」。买家和商人必不可进入我父之处。」64

耶稣说:「有个葡萄园主人将地租予佃户,使他们在其上工作并且收得庄稼。在他打发仆人去收取庄稼之时,佃户抓住仆人,把打至半死。仆人返回去告诉主人,主人说:「也许他们认不出你。」他就打发另一个仆人去,佃户照样的打他;这时主人派出自己的儿子并:「也许他们会给我儿子一点尊重。」佃户得知他是葡萄园承继者,他们就抓住他把他谋害了。但凡有耳的就该当听。」65

耶稣说:「展示那块被建造者拒弃的石给我看,那就是真磐石。」66

耶稣说:「那些得知一切,却对自己内里懵然不知的人,那是全然的无知。」67

耶稣说:「被憎恨和受逼害的人有福了,每当你们被逼害,他们均无地自处。」68

耶稣说:「内心饱受逼害的人有福了,他们就是真正认识父的人。
饥饿的人有福了,他们肚腹必得饱足。」69

耶稣说:「倘若你能生出在你里面的,这样你所持的就必拯救你;倘若你欠缺那在里面的,你所欠缺的就必毁灭你。」70

耶稣说:「我必拆毁这屋子,没有人能够兴建它。」71

有一人对耶稣说:「请你命令我兄长与我分家产。」
耶稣问那人:「先生,谁曾立我作为判官呢?」
祂继而问门徒:「我不是判官,对不对?」72

耶稣说:「庄稼丰沛、收稼的人却少,恳求农主增派收稼者到此地。」73

耶稣说:「主啊,很多人围着水槽的,井里却是一点水也没有。」74

耶稣说:「很多人站在门前,但只有那独一无玷的才能进入婚筵的新房。」75

耶稣说:「父的天国就像一个商人找到一颗珍珠。这商人很审慎的,他变卖了货物并买了这颗珠为自己。你们也一样,当寻找那永恒不朽和不被蛾虫啃食的财宝。」76

耶稣说:「我是照亮万有的光,我就是一切。万有自我而出,又复归予我。劈开木头,我在里面;举起石头,你必在那里找到我。」77

耶稣说:「你们为何来到旷野呢?为看苇草吹动?为看衣冠楚楚的王和伟人?他们衣冠楚楚,却不晓得真理。」78

人群中一女人对祂说:「诞育你的母腹和哺养你的母乳有福了。」
耶稣回答说:「听而行父所言的人才是有福的,将有一天你们会说:『不曾怀孕的母腹和不曾哺养的母乳有福了』。」79

耶稣说:「看破世界的就找到了身体。找到了身体的,世界对他再没有价值。」80

耶稣说:「让那得着财宝的掌权,得权的就该退下。」81

耶稣说:「靠近我的就是靠近火;远离我的就是远离天国。」82

耶稣说:「形相现于人前,内里的光则藏匿在父光的形像中。父必自显,祂的形像则藏匿在祂的光中。」83

耶稣说:「看到与自己相近的形像,你们就欢喜;当你们看到自己先存的原像,那既不朽又不可见的,你们就难以接受了。」84

耶稣说:「亚当自大能与大财宝而来,但他对于你们却是不配得。倘若他是配得的,他就不用经历死亡。」85

耶稣说:「狐貍有牠们的洞穴,鸟儿有牠们的巢居,人子却没有枕块寝处。」86

耶稣说:「身体依赖身体是可悲的,灵魂依赖这两者亦是可悲的。」87

耶稣说:「天使和先知必来到你们当中并给予属于你们的。你们则给予他们所有的一切,并问道:『他们何时候到来取回这一切呢?』。」88

耶稣说:「你们为什么洗杯子的外面?难道你们不懂那造外面的亦同是造里面的?」89

耶稣说:「到我这里来,我的轭锁是轻盈的,我的主权是温煦的,你们必得为自己着到歇息。」90

门徒对耶稣说:「告诉我们你是谁,好让我们相信你。」
耶稣回答说:「你们瞧着天地的脸,却认不出在眼前的是谁,且不知晓如何察见此际。」91

耶稣说:「寻找就必找着。过往我未有回答你们问我的事,现在我愿意告诉你们,你们却不寻问。」92

耶稣说:「别把圣物给予狗,免得被牠们扔进粪堆去。别把珍珠丢给猪,免得被牠们践踏。」93

耶稣说:「寻找就必找着。;叩门的,门就必开。」94

耶稣说:「倘若你们有钱,别作贷款借出。宁愿把它给予一去不回的人。」95

耶稣说:「父的天国就像一个女人把了点酵母菌拌进生面团中,使之发成为一大块面包。但凡有耳的就该当听。」96

耶稣说:「父的天国就像一个女人捧着一缸食物。当她一走在长路上时,缸子的手柄断了,食物就不断落在后头,她却蒙然不知。当她抵达家中,才骇见缸子里空无一物。」97

耶稣说:「父的天国就像一个人要杀去强者。他在家把剑插进墙里以掂量己力,后来他把那强者杀掉了。」98

门徒对耶稣说:「你的兄弟和母亲就站在外面等你。」
耶稣回答说:「在这里按我父旨意去行的就是我的兄弟和母亲。他们必得进入我父的天国。」99

他们把一枚金币展示耶稣并说:「罗马皇帝的人要征收我们税项。」
耶稣回答说:「把皇帝之物归予皇帝;把神之物归予神;把我的归予我。」100

耶稣说:「没有如我般厌弃父和母的都不能作我的门徒;没有如我般爱父和母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因着我的生母带给我死亡,而我的真母赋予我生命。」101

耶稣说:「法利赛人有祸了。他们就像寝在牛饲槽的狗,牠们既不进食,也不让犊牛进食。」102

耶稣说:「洞悉盗贼诡计的人有福了,这样他便能起来集中资源,严阵以待盗贼的到来。」103

门徒对耶稣说:「来让我们一起祷告和禁食。」
耶稣回答说:「难道我犯了什么罪?或是那里犯了错吗?只是当新郎离开了婚筵新房,那时才叫他们祷告和禁食吧。」104

耶稣说:「但凡认识父和母的,他必被称作娼妓之子。」105

耶稣说:「当你能合二为一,你必成为人子,当你呼山移动,山就移动了。」106

耶稣说:「天国就像管有一百只羔羊的牧羊人。当中最大的一只迷途了,他便暂搁下九十九只羔羊去寻找那一只直到找着为止。当困难过去了,他对那羊说:「我爱你胜过另外九十九只。」107

耶稣说:「从我口中喝水的,他必变成我,我亦会变成他,一切隐藏的奥秘亦必对他展示。」108

耶稣说:「天国就像不知园地里埋着财宝的人。在他离世后,承继了此园地的儿子亦不知财宝之事,且把它卖掉。买主在犁地之际发现了该财宝,于是便随心所欲地放贷出去。」109

耶稣说:「那寻得世界并成为富有的就当摒弃世界。」110

耶稣说:「天与地均会在你面前卷起,那活在永生者中的,必不见死亡与恐惧。」因着耶稣说:「那找到了自己的,世界对他再没有价值。」111

耶稣说:「依赖灵魂的身体有祸了;依赖身体的灵魂亦有祸了。」112

门徒问耶稣:「父的天国何时来临?」
耶稣回答说:「天国乃是不可见的来临。不能说『看哪,在这里!』或是『看哪,在那里!』。然而,父的天国已在地上展开,人们却视而不见。」113

西门彼得对门徒说:「(抹大拉)玛利亚该离开我们,那是因为女人不配得永生。」
耶稣就说:「看,我将会带领她使她成为完美人
,她必成永活的灵,有如你们完美人一样,但凡女性且成为完美人的必得进入天国。」114

附录:

译字注释

采用死海古卷中腓尼基语四字神名取代「耶和华」和「雅威」;

Elyon 作「至高者」; Elohim 作「尔洛恒」;

其他的「神」(El, Eloah, Yah) 会尽可能列出其希伯来文;

采用《希伯来圣经》(Tanakh) 取代《旧约》之贬意;

采用《托拉》(Torah) 取代《摩西五经》;

在引用正典圣经时采用和合本,并参考学者意见稍作修正;

采用和合本之人名、天使名和地名,若与原音差异太大则按原音稍作修正;

采用意译「受膏者」(Mashiach) 取代「弥赛亚」,经文中的 Christos则作「基督」;

Logos 作 「道」; Sophia 作 「智慧」,神格时作 「苏菲亚」;

Pleroma 作 「沛若芒」;

采用意译「犹太秘学」统称 Kabbalah 的其他译名:「犹太密法」、「卡巴拉」、「克白拉」和「喀巴拉」;

采用音意译「真睿智」统称 Gnosis 的其他译名:「知识」、「诺斯」、「灵知」、「灵力」和「真知」;

采用音意译「睿智派」统称 Gnosticism 的其他译名:「诺斯底派」、「诺斯底主义」、「诺斯底教」、「诺斯替派」、「诺斯替主义」、「诺斯替教」、「灵知派」、「灵知主义」、「灵智派」、「智慧派」、「真知派」和「神哲派」;

采用「厄赛派」统称 Essenes (Essai) 的其他译名:「爱色尼派」、「艾赛尼派」、「埃塞尼派」、「亚森尼派」、「敬虔派」和「隐士派」;

Aeon 作「次元者」;

Ruler, Archon 作「空中掌权者」;

采用意译「造物恶者」统称 Demiurgos 的其他译名:「巨匠造物主」、「工匠神」和「德谬哥」。

克里希那穆提日记(25)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1973年10月12日

又来了一位知名的上师看他。我们坐在一个可爱的有围墙的花园里,草地青翠被修剪得非常完善。花园里开有玫瑰花,香豌豆花,还有呈亮黄色的万寿菊和长在东北部的其它花卉。墙和树木阻挡着外面零星驶来的汽车噪声,空气里飘散着花卉的芳香。晚上,一群胡狼家族会从树下它们藏身的地方跑出来;它们已挖开了一个很大的洞,母胡狼和它的三个幼崽就住在里面。它们看上去非常健康,太阳落山后,母胡狼会带着它的幼崽出来,紧挨着树边。垃圾放在房子的后面,胡狼晚些时候会去那儿寻食。另外还有一拨猫鼬的家族,每个晚上,那个长着粉红色鼻子和一条长长粗粗的尾巴的母猫鼬会从它藏身之地出来,后面跟着它的二个幼崽,一前一后地,紧挨着墙。它们同样要潜行至厨房的后面,那里有时候为它们留着些食物。因为它们的存在,花园里没有蛇的侵扰。它们似乎从不和胡狼一家相遇,不过要是它们真的碰到了一起,彼此也会互不相扰。

上师几天前就已宣布,他想要来拜访。他先到达,他的弟子一个接着一个地紧随其后。他们会触摸他的脚,以示对他的敬仰。他们还想再触摸上师另一只脚时,但是他阻止了;他告诉他们这样有失体统,但是传统和他们对天堂的向往非常强烈。上师不入屋内,因为他发过誓再也不登已婚者的房屋。那天早晨,天空格外的蓝,拖着长长的阴影。

“你反对要做一位上师,但你是上师中的上师。我自你年青时候起便开始观察你,你所讲的是小部分人明白的真理。对大多数人而言,我们是不可或缺的,要不然他们会很失落;我们的职权就是挽救那些愚纯的人。我们是诠释者。我们有我们的经验,我们知道。传统是一个壁垒,只有极少数人可以独立地看见未经修饰的实相。你是深受尊崇的,但是我们必须和信众们一道走,唱他们的歌,景仰圣名,撒圣水,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完全是伪君子。他们需要帮助,而我们在那就给予那些的帮助。要是容许有人问,那种绝对实相的经验到底是什么呢?”

仍有弟子在进进出出,对这样的会谈他们不感兴趣,对周围的环境,花卉和树木之美他们漠不关心。他们有几个还坐在草地上认真地在听,希望不受过多的打扰。一个有文化的人是不会满足于他已有的文化。
“实相”是无法被经验的。没有途径可到达它,也无文字可以指明它,“实相”它无法被寻找,也无法被发现。寻找以后的发现,,是心灵的腐化。文字的“真理”不是真理,描述不是被描述的。

“古人已经讲过他们的经验,他们静坐时的喜乐,他们的超意识,他们的圣神实相。要是容许有人问,人非得要保留所有这些,和他们尊贵的例子吗?”

静坐的任何权威都是及为否定静坐的。所有知识、概念、例子在静坐里没有地位。完全摈除静坐者,经验者,思想者,是静坐的基础。这种自由是静坐的日常表现。观察者是过去的,他的基础就是时间,是和时间捆绑在一起的他的思想,意象和阴影。知识就是时间,从已经中解脱而来的自由是静坐之花。本不存在什么体系,因而也就不存在真理或着静坐之美的方向。追随他人,追随他的例子,他的文字,就是抛弃了真理。只有在关系的镜像中,你才能看清本然的面孔。看见者就是被看的。没有美德带来的秩序,静坐和其它没完没了的主张,不管怎样,都好无意义,都是毫不相关的。真理没有传统,它无法被传承。

香豌豆花在阳光里愈发的浓郁芬芳。

克里希那穆提日记(24)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1973年10月10日

雨来了又去,巨大的圆石块在早晨的阳光里闪闪发光。干涸的河床又充盈起水,土地重新焕发生机。土壤更加红润,所有的灌木和草叶更加翠绿,就连那些老根的大树也吐出了新芽。家畜在茁壮,村民们也不那么削瘦了。这些山丘和土地一样古老,巨大的圆石块似乎已被精心地与那儿的环境相和谐。向东的那处山丘,有一块颇似平台的空旷土地,正在兴建起一座方形的寺庙。村里的孩子要步行几英哩去学习读写;这里有一个小孩,独个儿的,一手拿着课本,一手拿着食品,满脸喜气地跑向邻村的学堂上学。我们走过时她停顿下来,露出了羞怯又好奇的眼神,要是她还不快走,怕要迟到了。田里的稻子长的格外的绿。这是一个漫长而祥和的早晨。

二只乌鸦在空中打闹,互相叫骂着,撕扯着,空中没有供它们立脚的地方,所以它们飞回到地面,继续着打斗。在地面上,羽毛开始飞扬,争吵变得激烈起来。突然,约有12只其它的乌鸦飞来袭击它们,这场打斗才告结束。在其它乌鸦不停地斥啧和叫骂后,它们消失在树林里。

暴力无处不在,它存在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存在于大多数没受过教育的人群;它存在于知识分子也存在于多秋善感的人群中。教育和有组织的宗教都无法驯服人类免于暴力,相反地,他们要对战争、对刑罚,对集中营和对陆上海上的动物被宰杀负责。人类越是进步,似乎也变得越加凶残。政治已变成强盗手段,派系纷争,民族主义导致战争;有经济战争、有个人的敌意和暴力。人类似乎并没有从经验和知识中学到什么,而各种形式的暴力仍在继续着。在人类和社会的转变过程中,知识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呢?

人类投入的精力用来知识的积累,并没有改变人类,也没有终止暴力。人类投入的精力用来解释一千次了的为什么人这样好斗、这样野蛮、这样麻木,也没有终止人类的残忍。人类投入的精力用来分析原因,人类为什么会丧心病狂的破坏、以暴力为乐、施虐狂、横行霸道的活动,同样也没有使人类变得深思熟虑和心善起来。虽然记载不少这方面的文字和书籍,威胁和报复,人类继续着自己的暴力。

暴力不仅仅表现在杀戮、轰炸、通过流血的革命性的更替,暴力还表现得更加深层,而且更藏而不露。服从和仿效是暴力的迹象,强加和认同权威是暴力的一种表现,野心和竞争是这种攻击性和残忍性的一种表现,而攀比产生妒嫉所带来的仇恨和敌意。只要有冲突,不管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就有暴力存在的基础。形形色色的分裂导致了冲突和痛苦。

这些你都了解,你读过有关暴力的行为,你亲眼目睹发生在自己身上或是周围的暴力,你也耳闻暴力,然而暴力还是没有终止。为什么呢?各种的解释和分析暴力行为的原因都没有实际的意义。如果你沉湎于这类的解释和分析上,那你是将精力浪费在想要超越暴力上了。你要用你全部的精力去应对和超越正被用在浪费的精力上面。控制暴力是另一种形式的暴力,因为控制者就是被控制的。只有投入全部的精力,全然地去关注,各种形式的暴力才会终止。关注不是文字上的,它不是思想上的一个抽象的公式,关注是日常生活的一个行动。行动不是一种意识形态,但是假如行动是意识形态结果的话,那么行动也会导致暴力。

雨后,河水流过每一处巨大的圆石块,流过每一城镇和村庄,河水虽然被污染的很严重,它会净化自己,奔腾于山谷,峡道和草场。

神农炎帝

(图文均来自网络)

炎帝开始指导人民制作耒耜,他亲临田间,辛勤劳作,各种谷物生长的都很繁盛,在炎帝至高无上道德的感化之下,万物无不感受到他的圣德。灵芝显现出了神异的色彩,仙草长出了美丽的谷穗,陆地上生长的红色芙蕖,对生的荷叶丰茂如车伞,带着香味的露珠一滴滴自叶上落下,流积成了水塘,于是炎帝就把水塘作为养龙的地方。

红色的瑞草滋生蔓延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彩云弥漫在丛生的草木间。炎帝修筑圆形的高坛来祭祀早晨的太阳,装饰玉砌的台阶祭拜月光。乐队演奏仙界的和谐乐曲,人们安居乐业,天下清平。

不同材料制成八种乐器能够和谐的演奏音乐,炎帝的圣德使得树木山石滋润。这个时候,有漂浮的云彩洒落水珠,这就是所谓的霞浆,喝了霞浆的人就能够得道成仙,长生不死。有一种发光的玉石叫夜明,如果在黑暗的夜晚将它投到水中,玉石就会浮在水面上并发出光亮。

这个时候,炎帝逐渐改变了庖牺氏时期原始质朴的生活,辨明了礼乐制度的用途,当时有一只红色的雀衔来九穗禾,九穗禾落到地上,炎帝捡起来并把它种植在田里,吃了九穗禾的人就会长生不死。

人们开采峻锾山的铜制成器物,峻锾是山名,山下有一口金井,白色的云气环绕在井口之上,人登上金井,如同疾雷般的声音在井下发出巨大的声响,井中的黄金柔软可以用来做金绳。

萧绮录语说:谨按《周易》说:伏羲治理上古社会,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探求天地变化的规律,筹划治理国家内外的一切事务。伏羲的圣德在天地未形成的混沌状态就已经完备了,他的神奇的教化传递于精微细密之间。因此,图册书籍中著录着他的事迹,《河图》《洛书》里记载了他的美德。

伏羲改变了太素时期的物质世界和这一时期先民愚昧质朴的习俗,天地人三才的地位确立起来,礼义廉耻四种道德准则的含义铺张开来。礼乐制度,从此开始实行,并一直流传下来,这些社会规则一代代的传递变化承袭。

《八索》记载着他悠远的法度,《九丘》书写着他敦厚的教化,伏羲的圣德完全显扬于古书图篆,编列于史籍。后人考辨前代的经典,审查往昔的文书,把所有的事迹编列于木板竹简,征引各种典籍,广采百家之言,加以详细的推求,来证实其中的真伪。

再说炎帝时代,按《山海经》说:“堂庭山出产能浮在水面的水晶,巫闾之地的树木都有很多纹理。”如果不是符合道德的真谛和纯朴的习俗,领会了其中深邃的旨意,与一年四季的变化完全契合,万物本原的精灵之气与炎帝的圣德相调和,那么吉祥的征兆怎么能够自己到来呢?

所以这些功绩使得炎帝的圣德感动天地,诚意显著,幽冥中的地神也不会隐藏自己的宝物,只想全心的剪除祸患,少数民族的人民一定也能够顺服,就“降露成池,蓄龙为圃”来说,一直到夏朝,世代延绵不断,当时还有豢龙之官,考证古代的典籍,神农之世就可以确立。

【原文】

炎帝始教民耒耜,躬勤畎亩之事,百谷滋阜。圣德所感,无不着焉。神芝发其异色,灵苗擢其嘉颖,陆地丹蕖,骈生如盖,香露滴沥,下流成池,因为豢龙之圃。朱草蔓衍于街衢,卿云蔚蔼于丛薄,筑圆丘以祀朝日,饰瑶阶以揖夜光。奏九天之和乐,百兽率舞,八音克谐,木石润泽。时有流云洒液,是谓“霞浆”,服之得道,后天而老。有石璘之玉,号曰“夜明”,以暗投水,浮而不灭。
当斯之时,渐革庖牺之朴,辨文物之用。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采峻锾之铜以为器。峻锾,山名也。下有金井,白气冠其上。人升于其间,雷霆之声,在于地下。井中之金柔弱,可以缄縢也。

录曰:

谨按《周易》云:伏羲为上古,观文于天,察理于地,俯仰二仪,经纶万象,至德备于冥昧,神化通于精粹。是以图书着其迹,河洛表其文。变太素之质,改淳远之化,三才之位既立,四维之义乃张。礼乐文物,自兹而始。降于下代,渐相移袭。《八索》载其遐轨,《九丘》纪其淳化,备昭籍菉,编列柱史。考验先经,刊详往诰,事列方典,取征群籍,博采百家,求详可证。

按《山海经》云:“棠帝之山,出浮水玉。巫闾之地,其木多文。”自非道真俗朴,理会冥旨,与四时齐其契,精灵协其德,祯祥之异,胡可致哉!故使迹感诚着,幽只不藏其宝,只心剪害,殊性之类必驯也。以降露成池,蓄龙为圃。及乎夏代,世载绵绝,时有豢龙之官。考诸遐籍,由斯立矣。

–节选自《拾遗记》

克里希那穆提日记(23)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1973年10月9日

你乘坐一列窄轨火车出行,火车几乎每站停靠,到处是叫卖热咖啡和茶,毯子和水果,甜食和玩具的小贩,他们卖力地兜喊着。睡觉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天亮时,所有的乘客都得乘船由浅海边渡海去那个岛上。那里的火车已等着带你去小岛首府,火车穿行在绿意盎然的乡间,你可望见窗外的丛林和棕榈树,以及茶园和村子。这是一片令人心旷神怡,充满欢喜的土地。靠海的地方天气又热又湿,但在山那边种植茶树的地方天气相当凉爽,空气里能闻到远古的气息,这里视野开阔,非常的纯朴。但在城里,就像所有的城市看到的那样,到处是噪声、污浊,贫困带来的脏乱和金钱的粗俗;码头那边,停靠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

房子位于一个隐蔽的地方,有一队人出来迎接他,向他献上花环和水果。一天,有一个人问他是否想去看一头幼象,很自然地我们要去看的。这是一头出生才二周的幼象,体形巨大的母象有些紧张,不时地看护着它,他们这样告诉我们。车子带着我们出城,经过脏乱和污浊的地方到达一条水面呈棕色的河,河岸边是一个村子;周围生长着高大厚重的树木。那头黑色的体形巨大的母象和他的幼象在那。他待在那有几个小时,至到母象习惯了他的存在。他必须经人介绍,准予去触碰母象那长长的鼻子,并给象喂了些水果和甘蔗。母象鼻子灵敏的末端要求更多的食物,于是在它的嘴里又放进了些苹果和香蕉。新生的幼象站在母象的二腿中间,小小的鼻子挥动着。它是那头体形大的母象缩小的翻版。最后,母象容许他触摸它的幼象;它的皮肤不是那么的粗糙,鼻子不停地在摆动,比其身上其余部分更可爱。母象一直在注视着,它的饲养员不得不时刻地让母象放心。这真是一只好玩的幼象。

女人走进小屋,非常哀伤。她的儿子在战争中阵亡。“我深深地爱他,他是我唯一的孩子;他受过良好教育,指望他将来会是心地善良,聪明能干的人。他死了,这样的不幸为什么要降临在他和我的身上?我们母子间是有着真真切切的情感和爱的啊。这是多少悲惨的事情啊。”她呜咽着,眼泪似乎流淌不止。她握住他的手,不一会她渐渐平息下来听他说话。

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上投下了无数的钱,我们含辛茹苦地照顾他们,我们变得深深地依赖于他们,他们充实了我们孤独的生活,因他们我们感到充实,感到血脉的延续。我们为何要受教育呢?是为了要成为科技的机器?是为了在劳动中过我们的日子,死于某种意外或得什么痛苦的疾病?这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宗教带给我们的生活。全世界每一个妻子或母亲都在痛哭,因战争或是疾病夺取我们的儿子或是丈夫。爱是依附吗?爱是泪水和丧失亲人的悲痛吗?爱是孤独和悲愁吧?爱是自我怜悯和分离的痛苦吗?要是你真爱你的儿子,他会看到你的儿子并没有死于战争。世上曾经历过数以千计的战争,可从来没有母亲和妻子完全拒绝导致战争的行为方式。在悲痛中你会哭泣,然而你还是支持导致战争的制度,虽然并非心甘情愿。爱确信非暴力。

那个男的在述说为什么要和妻子分离。“我们很年青时就结了婚,几年后事情在各方面变的糟糕起来,在性的方面,精神方面,我们彼此间似乎完全无法相融。虽然一开始时,我们互相爱着对方,但逐渐地演变成互相憎恨,分离是不可避免的,律师正在打理此事。”

爱是喜乐和欲望的持续吗?爱是肉体上的快感吗?吸引和满足就是爱吗?爱是思想的用品吗?爱是由某个特定事件所组合起来的东西吗?爱是相伴、仁善和友情吗?如是其中的任何一个占具优先的话,那就不是爱。爱就像死一样是最终的。

穿过林子,草场和开阔的地带,有一条小道通向高山。进山前,有一条长凳,一对老夫妇坐在那,望着阳光照射的山谷,他们经常到这里来。他们坐着没有言语,安静地望着眼前美丽的大地。他们在等着死期的来临。那条山道一直通往雪山。

释迦牟尼佛选择开悟成道地的故事

(图文均来自网络)

大唐高僧玄奘法师在他写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一个关于释迦牟尼佛选择开悟地点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在森林中经过了非常艰苦的一段修炼过程之后,决心放弃一味的极端苦行并寻求真正的觉悟与解脱。就这样,释迦牟尼佛来到了钵罗笈菩提山,他看到此山非常幽静,于是便决定在此处入定直至证得正觉。他先登上了东北岗,刚刚到了山顶,大地就微微震动,山体也轻轻摇晃起来。这时,山神惶惧不安的对释迦牟尼佛说:此山非您成就正觉之福地,您若在此处入定开悟的话,这儿的一方土地将就会被震的陷下去,就连这座大山也将会倾覆。

听到山神所说的话后,释迦牟尼佛就从东北山头走了下来,在来到西南山半崖时,他看见那儿有间大石室。于是释迦牟尼佛就走進去开始打坐。谁知他刚一坐下,地与山又象他在山顶时那样震动摇晃起来。这时天空中传来神的声音说:此非如来成正觉处,自此西南十四、五里,离您苦行处不远的地方有颗菩提树。去那颗菩提树下打坐开悟最为好。

释迦牟尼佛听到此言就起身,在诸护法天人的前导来到了菩提树下,并最终经过四十九天的入定而开悟。

附:《西域记》八卷中解释金刚座:

菩提树垣正中有金刚座。昔贤劫初成,与大地俱起;据三千大千世界中。下极金轮,上侵地际。金刚所成。周百余步。贤劫千佛,坐之而入金刚定,故曰金刚座焉。证圣道所,亦曰道场。大地震动,独无倾摇。是故如来将证正觉也,历此四隅,地皆倾动。后至此处,安静不倾。自入末劫,正法浸微。沙土弥覆,无复得见。佛涅槃后,诸国君王,传闻佛说金刚座量。遂以两躯观自在菩萨像,南北标界,东面而坐。闻诸耆旧曰:此菩萨像,身没不见,佛法当尽。今南隅菩萨没过胸臆矣。

金刚座被一位哲学家喻为“地球之脐”,意思是世界的中心。以此来赞美指引众生降伏无明、离苦得乐的佛教。金刚座在佛陀成道的菩提树下安置。佛陀曾在此树下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转载]释迦牟尼佛选择开悟地点的故事

[转载]释迦牟尼佛选择开悟地点的故事

[转载]释迦牟尼佛选择开悟地点的故事

[转载]释迦牟尼佛选择开悟地点的故事

[转载]释迦牟尼佛选择开悟地点的故事

[转载]释迦牟尼佛选择开悟地点的故事

[转载]释迦牟尼佛选择开悟地点的故事

大型佛教纪录片《灵岩道风》讲述印光大师的一生!

https://www.163.com/opencourse/detail/video-CHK52HRVK-ZHK52HS0C

纪录片《灵岩道风》讲述了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印光大师,不畏艰辛复兴千年古寺灵岩山寺,弘扬佛法,慈悲济世的传奇故事。印光大师深刻的影响力了中国近现代佛教,被后世尊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灵岩道风》完整高清版
《灵岩道风》完整高清版

据悉,纪录片《灵岩道风》礼请著名歌手许巍创作并献唱同名主题曲《灵岩》,用音乐诠释了绝嚣世外的人间净土,引领观众穿越1600年历史风云,走进一座僻处山中的几经兴废绵延佛光的千年古寺,追随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的卓锡圣迹,在晨钟暮鼓、梵音缭绕之下,踏上一次洗净心尘的视觉之旅,感受佛门特有的空灵、悠远、禅静之美。

《灵岩》歌词
演唱:许巍

再次生起悠然的向往
是你给我宁静的感觉
在我如此深爱的季节
又见九月的江南

回首因你出发的起点
迷惘坚定交织的旅程
远比开始预料的艰难
也更曲折 丰富 多彩

因你决定所有的选择
为你唱过的每一首歌
让我诚实地面对自己

你恩赐什么样的旅程给我
要用尽一生来感知
为何在经历过后我才觉醒
你给我的爱无与伦比
只有我深爱的 这季节听到
我泪水涌出 划落的声音

因你决定所有的选择
为你唱过的每一首歌
让我诚实地面对自己

你恩赐什么样的旅程给我
要用尽一生来感知
为何在经历过后我才觉醒
你给我的爱无与伦比
只有我深爱的 这季节听到
我泪水涌出 划落的声音

印光大师:为何有人得不到佛菩萨加被?

【原文】

《印光法师文钞》之《复拜竹居士书二》

汝欲母往生西方,欲父身心康健,生享安乐,死归净土。当率其家属男女老幼,同皆认真念佛。以祈佛慈加被,消灭罪业,增长善根。何得但以百声千声佛号为事。世间为人做工者,为一二角钱,终日勤劳不息。汝以此大事,反不如求一二角钱者之勤劳,亦无怪乎无有感应也。感若至极,决无不应之理。汝如此感,乃泛泛悠悠,何可消大业障于现世去世乎。汝诸眷属为父母念,比专为自己念功德还大,以其有孝心故也。现在时局危险,不知何时即发生战事,尚不肯念,若到杀劫临头,试问有何所恃。汝侄之病,亦是宿业,观汝父母及侄,足知汝家殊欠世德。今当时时留心,以力培植。并普劝一切人同修净业,以挽回之。后来当必有灾退祥集之庆。尚彬既欲皈依,今为取法名为宗元。元为诸善之长,亦为乾卦首义。乾为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其象辞。果能自强不息念佛,自强不息改过修善。决定能身心康健,大有成就矣。一函遍复,为一切人求福求寿求愈疾求生子之方法。果能依之自行化他,则无边利益,均可亲得矣。(甲戌九月初五日)

【译文】

你要想母亲往生西方,想父亲身心健康,想让他们活着的时候幸福安乐,死的时候超生净土。应当率领全家男女老少,都共同认真念佛。以此来祈求阿弥陀佛的慈光加被,消灭罪业,增长善根。怎能仅仅每天只念百千声佛号。社会上为人做工的人,为了一、二角钱,还要终日勤劳不息。你以父母超凡入圣的大事,反而不如求一、二角钱的人勤劳,也难怪没有感应呀。凡夫的感如果到了极处,佛决没有不应的道理。你这样感,是漫不经心的感,怎能消除大业障在现世和临终的时候呢?你的各位亲人为父母念佛,比专门为自己念佛的功德还要大,因为有孝心的缘故,而孝心也就是菩提心。

现在时局危险,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爆发战争,如果不肯念佛,等到杀劫临头的时候,试问有什么可以依靠呢?你侄儿的病,也是过去世罪业招感,从你父母和你侄儿的情况来看,足以看出你家非常欠缺累世的功德。现在应当时时留心于利益他人,以此极力培植福田,并普遍劝导所有的有缘人共同修持净土法门,以此挽回祖上欠缺的德行。将来必定会有灾难退避吉祥云集的喜庆。

尚彬既然要想皈依,在此为他取法名叫“宗元”。“元”是各种善法的开始,也是乾卦的第一义。乾为天,天道的运行刚健强劲,君子也应当效法天道刚毅坚卓、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乾卦的象辞。果然能自强不息念佛,自强不息改正过错修习善法。必定能使身心安乐,大有成就。

《一函遍复》,是所有人求福、求寿、求病愈、求生子的方法。果然能依照《一函遍复》自己实行劝化他人,那么无量无边的利益,都可以亲身获得。(写于甲戌九月初五日)

复章道生居士书三

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又少实胜多虚,大巧不如拙。

….

戚则周之女,年十九,双目失明,伸手于前,亦不见。来信以告,时彼在山三圣堂,得信即欲回家,送其女于杭州尼庵。光令写信与其女,令至诚念观音圣号,未一月亲自写信告愈矣。

一女人于十六岁时,得气疼病,每日必二三次发,发时辄疼得要命,今年五十六岁,来求皈依。光令至诚念观音。并与一药方,即文钞中戒烟方,但不加烟。彼即熬一料,头一次吃,气便不疼。四十一年之群医莫能为力之痼疾,一经一次吃药,即完全好矣。非至诚念菩萨名号故,得遇此方乎。

此三者,皆用力少而得效大。乃诚也。

汝为母之痼疾,叹无法设,光责以何不念佛求消母业。汝便写出许多经佛礼拜,然亦不见功效。以是写的所谓少实胜多虚。设汝果真实如此礼拜持诵。汝母之痼疾不愈,光当瞎眼,天地当易位,日月当倒行矣。有是理乎。

光恐汝诚之一字,或未致意,故为汝取名慧诚。即知汝诚在笔上,不在心上。使在心上,断不至如此修持,了无所益也。

Page 7 of 77
1 5 6 7 8 9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