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原创博文
以智能为先导的人
同样的苦难,智者和愚者承受的痛苦程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心中无敌,便可无敌于天下
自言自语中的动容
无限的协调
别人其实并不在乎你
因果的变化效应
佛陀的马麦报
生的变熟,熟的变生
你的脑子在把你带入戏中!
强者先牵
最终决定命运的依然是你的人格
偷心不死,必落邪道。
禅-如如不动的活力
需求的层次
业力平衡与命运的魔法师
聪明智者几近于死,好发人之私也。
人的成长是非常可观的
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过来人的引导
种下慧根的种子
为什么在印度教,在密宗的传统里面有摩顶这一说?成千上万的人到活佛那里只是为了让活佛的手在你头上拍一下,你也许无法感受到那拍一下有什么作用,但是那真的为你跟活佛的连接种下了种子,也就是跟神圣的连接种下了一颗种子。你千万不要小看这颗种子,它也许在不久的未来就能够发芽、开花。
所以,即使一个圣人简单地碰了你一下头,也意味着这颗种子就被种下去了。如果没有这颗种子,也许你还必须等几辈子、几百年、几千年。但是,有了这颗种子,你也许下一世就开始发芽了,甚至用不着下一世,你未来的几年以后,你就渐渐地、莫名其妙地开始接触灵性了。所以,种下种子非常重要。
好,下面我们回答提问部分。
1.问:修意识内化冥想课程就是种下一粒种子吗?
答:这样说法是对的,但是它的深度已经远远大于种下一粒种子这样的行为了。也许,大师在你的头上拍一下是种下一粒种子,但是当你在做意识内化冥想的时候,你不仅仅是种下种子,你是在主动地上升!因为种下一粒种子还是被动的、还是无意识的,这粒种子什么时候会发芽你并不知道。
但是,整个参加意识内化冥想课程的过程,是你全部的、主动的、有意识的上升,而且这个上升其实是大幅度的上升,而不是轻微的上升,它的幅度其实相当大。也许你对光明的认知、对第五、第六层面的认知还没有那么清晰,你还并不知道你意识上升的高度,是古人要经过30年才能实现的高度!渐渐地,你如果在智慧的方面更多地深入,你将认出这一点。
对于倾向爱的人来说,要填补的空缺正好是智慧;而对于太智力的人来说,需要填补的空缺正好是爱。因为一个“爱”的人总是谦卑的、低调的,而这种谦卑和低调如果缺乏智慧的平衡的话,它会让一个人进入某种愚昧。你的爱并不是出于智慧的引导,它会把你引向愚昧。而一个以智力为主的人,他却是扩张的、暴力的,如果没有爱的平衡,他的智力会更倾向于暴力、倾向于某种压倒性的侵犯。
所以,这两者必须完美的协调。当你能够完美地协调爱和智慧这两者的时候,你突然发现你超越了所有的一切,因为这两者的合一意味着彻底的光。而彻底的光,它并不位于任何层面,它超越了所有层面。当然,没有人是在一开始就完美平衡的,这也就是成长的乐趣和挑战。它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件很有趣的事,你可以发现你失衡的那些地方,并且把它们补回来。
2.如何正确地祈祷?
答:在天主教和佛教里面,有两种看似非常不一样的祈祷。在天主教里面,主张你全心全意地靠倒在上帝的怀抱里,无论什么,你都必须想到那是神的恩典,那是来自神的力量、神的话语;而在佛教里、在密宗里,也有类似的向佛陀、上师全身靠倒的类似祈祷。
但是,佛教里还有另一种类型的祈祷,也就是使你的意识主动地上升,来到一个意识光明的高点。只有在这个高点上,你的祈祷才会被听见。
真正的祈祷应该是这两者的合一。你必须首先使你的意识上升,来到一个光明的高点,在这个高点上,你对神圣力量的所有呼唤将会被听到,将会获得立即的回应!
所以,正确的祈祷不仅仅只是出于爱——一个全身靠倒的祈祷是出于爱的,而正确的祈祷,应该添加上“智”的成分,也就是说你的意识应该上升,这属于智慧。只有当爱和智慧完美合一了,才是一个完整的祈祷。
3.怎么样去填补爱呢?
答:如果你真正地产生了智慧,那么你绝对不可能没有爱。因为智慧意味着对事物清晰的认出。你如果认出一切是平等的,你不可能没有爱。你如果还没认出那个平等性,你人为地产生出来的爱也不是真爱。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困难,在你的智慧没有达到如此高的高度以前,在你还没有能力彻底地认出以前,怎么办呢?
那么你可以先爱,即使你那个爱是人为的,你可以假装爱,你可以模拟爱,你可以人为的爱。如果一个模拟的爱、一个人为的爱是符合最终的爱的本质的,那么,它将无限的向真正的爱靠近。但是,这还不可能完全合一,直到你的智能能够跟上,能够真正地认出为止。我觉得人类文明在这一点上,应该不要再把爱和智慧这两件事分开来做,应该尽可能地让这两者的平衡。
4.光明和存在的两极融入后,更深的是否是身体融入意识、两者合一?也就是说,没有看和被看,你既是那个看,又是那个被看,是否如此?
答:应该并不是这样的,我说一下正确的方式:你的意识会在上升的过程中,在顶端融入灵魂的源头,融入那个光明,你可以把那个光明称作上帝之光。
而当你的意识融入光明的时候,你的身体会自动地无我,你的自我感会自动地降低,它是一个自发的现象。也就是说,当你的自我感降低的时候,你的身体已经与存在合一了,它不需要你做,你的身体自动在融入存在,而不是融入意识。你的身体是物理的,物质必须再一次地融入物质,你的身体将融入大地,而你的意识将融入天空——天空般的无限浩瀚光明。正确的方式应该是这样的。
摘自《夕阳读书会
唤醒你心灵本质的五个面向
能量的五个基本面向
当能量产生了阴阳两面,这个阴性能量和阳性能量会产生摩擦对立,它们会相互滚动,也就是产生了太极图里面的双鱼,两条鱼一直在转圈。因为能量不能彻底平衡,所以它必须旋转。而要让这个能量相对地平衡,就必须产生第三个力。这第三个补充性的力量出现后,才形成三足鼎立的平衡。而这三足鼎立的平衡也只是暂时的,因为那个能量还是会运动,没有能量会真的静止下来,总有那么一个片刻还是会打破三足鼎立的平衡,创生第四个能量。然后紧接着能量不断地分裂,不断地产生对立面。
这也就是为什么越到后来,宗教里面越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神祗。因为每一个神祗都代表了一个能量的面向。密宗里面至少有上千个本尊。印度教也有上千个神。希腊神话里至少有上百个神。原始宗教里各种各样的神数也数不尽。这些神都代表着能量不同的倾向。比如说,除了阴阳对等的这些能量倾向以外,还有更对等的能量倾向,有一些倾向于智慧;有一些倾向于爱,甚至更具体到是母爱;有一些倾向于长寿的能量,而有一些勇猛、刚强的能量,等等。
你会发现每个人至少拥有五个方面的能量倾向。为什么?因为你有五个对外的感官。眼、耳、鼻、舌、身。意,是第六个,意味着你意识的空性,是最终的源头。而向外的其它五个感官,就意味着五种能量的趋势。而这五种能量的趋势,对于很多人来说,里面至少有一到两个是比较突出的。比如说有的人视力特别好,有的人听力特别好,有的人语言能力特别好,而有的人是美食家,味觉功能特别发达。你总是有那么一到两个感官,相对来说比其它的要更加拥有能量、更加有活力。
所以在你的五个能量趋势里,至少有一到两个趋势是占更大比例的。这就是为什么密宗在观察一个人以后,发现他有哪一到两个本尊。这一到两个本尊,实际上代表了他最显著的能量倾向。
绝大多数女性的能量倾向,都偏向于爱。所以观音是属于爱的本尊,可以这样讲,观音是所有女性的本尊,除了少数女性有男性特质以外。耶稣也是属于爱的本尊,他是一个纯然的非常纯粹的爱。
而对于所有男性来说,智慧是他最主要的倾向。所以男性的本尊是文殊师利。但是文殊师利又太智慧了一点,所以有一个比文殊师利更通俗的本尊,叫金刚萨埵。祂是最阳刚的,金刚萨埵意味着最阳刚的那一面。
那么一个人除了一两个最最突出的本尊以外,最少还有三个不太突出的面向,而这三个不应该被遗忘。你如果专门只念某一个本尊,比如说女性只念观世音,你念了两年、三年、五年后,你会发现有点枯燥乏味,你似乎已经来到钟摆的极端,一个顶端。因为能量它必须流动,必须运动,不能只往一个方向走。你的能量如果被你人为地推向彻底属于爱的那一面,那意味着属于另一极的智慧的那一面,已经失衡了,开始缺少能量了。
这就是为什么在密宗的持咒修行里面,会要求你在一两年内持某一个本尊,一两年后持另一个本尊,十年后你会发现你已经至少持诵了五六个以上的本尊的咒语。这意味着你在花分段的时间,在打击你能量的这些主要的倾向,在激活、唤醒它们。
实际上一个人不应该特别集中于某一个本尊的咒语,而应该至少普遍地激活你内在深处的五个面向,使它们得到平衡,这对于一个持咒的人来说,才是最健康的。这点可能大家知道的并不是很确切,了解的人不多。人们总是被灌输一个理念说:你必须专心致志地念诵某一个咒语一辈子。当然这种说法也没有错,你可以突出地念一个咒语,但是其它的四个面向你至少不能够完全扔掉,也应该挤出时间来给它们一些关注和能量。
找到属于你的五个本尊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求意识内化课程的学员都要念《百佛名》的原因。因为《百佛名》里一百个佛的名字,意味着一百个能量的面向。这些面向并不外在于你,你要明白一件事——这些能量的面向,一个都不外在于你,哪怕一千个佛、一万个佛都不外在于你,这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佛的能量面向,全部内在于你的空性。你敲打的能量面向越多,意味着你在唤醒你内在空性的作用面越大。你不仅仅是唤醒了爱的面向,还唤醒了智慧的面向,唤醒了勇气的面向,唤醒了神奇的面向……唤醒了无数的面向。一个人如果能念八十四句,或者能够唤醒更多面向的心灵力量的《百佛名》,将会对你更有帮助。
你必须至少唤醒你心灵本质的五个面向,这是最低标准,不能少于五个。你只要唤醒内在的五个能量面,就能够满足平衡的需要。所以一个人最少要找到属于你的五个本尊。
这五个本尊,并不局限于某一个宗教,因为极有可能你是跨越宗教类型的人——就像我,我是一个跨越宗教藩篱的人。也许观世音菩萨虽然属于爱,但那个爱对你来说,里面掺杂着相当明显的智能的倾向。也许你内在有一个面向是纯然的爱,智的成分特别的少,那么这种人就不适合观音了,这种人适合谁?适合耶稣。耶稣的爱比观音的爱,甚至更为纯粹,更为洁白,你将感受到这一点。所以不要在乎宗教的外衣,你要找到跟你内在能量完全匹配的五个方面,无论什么宗教。
摘自《意识内化实修》夕阳老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