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界的真相》史威登堡(四)

摘自《灵界的真相》史威登堡(Emanuel Swedenborg)

二、死的技术

以我自己的意志使自己的灵魂离开自身的肉体,如此我便能进入灵界并与灵人们接触我称这种方法為「死亡的技术」

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如何从肉体中,将灵魂分离出来,并使灵魂去到灵界

人与生俱来并不是仅由肉体组成还包括了比肉体更為基本且重要的灵魂。肉体只是灵魂的工作而已,但是,灵魂在肉体之中,因受到肉体的牵绊,而不能完全显示其大部分灵的性质及功能。

仅有极少的例子,像盖格及盖格兰农村的那位母亲一样,当他们濒临死亡边缘时,能显现出他们原有灵的能力,这样的子,虽然只是短暂的,但藉此一个人可以进入死亡的状态,同时使他的灵魂脱离肉体的束缚,而我能以自己的意志使灵魂脱离肉体。

在灵魂脱离肉身初期,我确信自己经歷了一种特殊的感觉;不是睡著了,但也并不十分清醒。之后,我的知觉变得清楚了,我就好像是醒著的……但是绝不是肉身而是灵的感官的甦醒。所以连结我的眼睛、耳朵、鼻子的外在肉身感官通通睡著了,而呈现休眠的状态。另一方面,我的灵的感官,变得更清醒且清楚。我自己也感受到灵的意识中,视觉、触觉比平常创利五十倍甚至百倍,假如有人此刻看到我,他必定会认為我已死亡。因為我的心跳、呼吸都呈现无知觉的地步。我称这种状况為「死亡的状态」。或者,我可以称此為「灵的状态」,我开始感觉我的灵魂既不是在我肉身之内,亦不是在我肉身之外。渐渐地,我开始可以看见灵人也觉得可以听到并瞭解他们的语言,甚至感觉可以直接触摸灵人们。意即,在灵人与我之间已经没有墙了。这证明了我能够与他们直接地接触。但当我的灵未完全与肉身脱离的阶段,我的灵可以清楚地看见自己的肉身,且仍具有某种程度支配肉体的力量。

我自己曾经有如此经歷,我的灵魂离开了肉体且悬浮在二十~三十公尺高的空中,当我向下看时,可以看见自己的身体正躺在床上。如你所瞭解的,我是经由灵的感官来看的,而不是透过肉身的感官。(经由肉身的感官我无法看到自己而且这床是在屋顶底下)

在那时,我的身体是颈子在床的边缘。我想:像这种姿态,我将很难呼吸,很可能会窒息,我必衝移动我的身体。我的灵魂如此想时,我的肉身便移动,使颈子离开了床缘。那时,在别人的眼裡,我的肉身仅是一个尸体,所以假如有人在那时看见我像尸体般的肉体自己会移动,他一定会吓一跳的。

接下来-当我的灵魂丧失对肉身的意识时它便完全与肉身分离而能自由地去到灵界和其他的灵人接触我能活著且进入灵界经歷了各种见闻就是靠这种方法

【註】「在一件有名的文字记载中,提到史威登堡曾经独自在伦敦旅馆的房间裡,也不吃喝,也不准任何人进入,这举动使旅馆的管理员感觉非常奇怪。他如此待在房裡的时间,从二天至十天不等。」日本禪学家铃木大拙,也在明治末年出版的史威登堡传中提及此事。

三、死亡和出发

人一旦死亡便开始了他的长眠

一个躺在棺木裡的死人,已经结束他身為人的所有活力……

从物质世界及自然界的观点这论点是对的但是从灵魂及灵界的观点一个人的死亡仅意味居住在肉体中的灵无法操控他的肉身即停止使用他的躯骸罢了。

对一个灵魂来说死亡仅意味著是出发到灵界的时刻

在死亡的那一刻在肉体的灵魂同时甦醒了

既然他以一个新的灵魂状态醒著他将会惊讶他竟然还活著虽然他的肉身已经死亡

他的家人正為他的死亡感到伤心……

但是他却无法睁开肉眼去看,或是开口说话因為他的肉身已经死亡了,他已经变成灵人…

不久这新的灵魂瞭解他是清醒的而且能感应其他的灵人之后……

引导灵从灵界伴随著一道亮光到达

在引导灵与新生的灵魂之间并开始作意念的交换

在灵界存在著无数灵的团体而每个灵魂走到最适合自己的团体度过他永恆的生活

意念的交流

对引导灵是重要的因為他可以判定这新的灵魂是否与其团体具有相同的性质

在灵人之间「意念的交换」其实仅是藉由彼此注视对方

那引导灵以此检视并瞭解这新的灵魂的习惯、兴趣、品性和个性。

当引导灵判定这新的灵魂与其不同类他便离开了。

引导灵们便如此一个个出现又消失出现又消失

当灵魂尚未遇到属於其灵举的引导者时他仍停留於死亡的躯骸中同时,再三地反覆思索

以现实世界的时间来计算一个灵魂通常可停留在其肉身二~三天

一位死人的灵魂

终将被一个属於其同类的引导灵带领离去

在灵魂未去到永远的世界-灵界时

他将先被带领至精灵界……

我成為一个灵人时看见了许多次这引导的行為进行

他们可以穿越建筑物及墙壁这世界的景物

好像与他们无关似的他们同时在我们的世界裡只是属於不同的空间。

这死人的灵魂自然地在空中行走著

朝著另一个世界而去

而最后-

他将到达精灵界

《灵界的真相》史威登堡(三)

摘自《灵界的真相》史威登堡(Emanuel Swedenborg)

4.阴阳界的真相

当我们彻底了解阴界(灵界、精灵界、鬼界……等)的实存之後,就能够体悟阴界和阳界(人界、世间、凡间……等)的共存并存本质,也就容易明了这两界的沟通不是不可能的。史威登保在和太古灵谈话时,知道「内心坦率纯直的太古人,其心是开着,因此经常能直接和灵对话」的事,这也证明了太古时代能和幽冥界(阴界)沟通的说法。

本古灵也说,现在人间已无太古时代那种坦率纯真的人,所以无法直接和灵界沟通了。内心坦率纯真的太古人,能直接和灵结合,表示人的最原始形态应该是灵。而後,因时代变迁,人们倾向物质、名誉、谋略、科学等外在事物的追寻,以致失去与灵沟通的因缘,人类就逐渐迷路而偏离正道。

现代人亦指能力极有限的人,即使可以与灵沟通,却非和真正的灵交流,而是和还没变成真正灵之的精灵交流,(用东方术语言,精灵就是魂),然而与精灵(魂)对话会使对话的人产生危险,甚至丧失生命。因为精灵界中有不凶灵,而且精灵还留有不少在世时的记忆,总是会影响到在世人的生活,甚至有些精灵(魂)会在人死亡时,藉着思想交流,成功的流入亡者肉体,占据此人的肉体。

精灵和人对话的情形和灵有点不同,其前兆是感觉好像自己体内有自己所想的东西一般,这显示精灵的思想已流入这人的内心深处,渐渐要开始往自然思想(人的一般思想)中渗透。

现代人「开眼」的程度和太古黄金时代不同,太古时代可以开到灵界,现代人只能开到精灵界(魂界)。人与精灵的沟通会有不少後遗症,像是误认为精灵就是灵,将低级灵当做高级灵,或以为全部的灵都是圣灵,或是肉体被精灵入侵,变成精神分裂症等等。然而,一般人无法区分灵、精灵,也无法知晓灵界的情形,以为灵界是在另一个地方。

灵界是广大无边的,比物质宇宙还大,其关系宛如钱币的表里,是不可分的。或是说,物质界像个浮在灵界中的皮球,整个灵界也穿透皮球,皮球事实上是个灵界与物质界并存的世界。此种观念很难令人相信,也很难理解。因为人总是以人世的自然界、物质界的习惯来思考。

事实上,灵界与人界不过是一个世界的两个部份,灵界和人界有其相应的因素存在,也就是说,除了灵界不具物质的形相之外,人界所有的一切,灵界都存在着与之对应的东西,甚至还存在人界所没有的。灵界和人界其实是一个世界而不是两个不同世界,它是一个大世界的相异部分,由於灵和人都生存在相异的部分中,所以就让灵和人觉得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人界是灵界的终点,灵界的灵流也要靠人的肉体作为灵流的终点,这个终点就是在物质界。因此,灵界太阳灵流一直在宇宙中流下去,直到物质界的人体才结束旅程。

由以上说明,可以很明白觉悟到灵界和人界其实是一个世界的相异部分而已,而分划这两个相异部分的是以人的肉体死亡为界,人死亡前是在此大世界的甲部分,人死亡後是到此大世界的乙部分,世间的人类由於不晓得灵界的存在,就把死亡看得很严重。

既然了解灵界和人界是一个世界的两个部分,那麽人间看到幽灵、奇怪的梦、白天幻觉、收到亲人死讯……等等所有怪异现象,就能够完全明白了。也就是说,当时你是处在两界的分界线上,一瞬间你是进入灵界中,而在人界的肉体会觉得记忆空白和恍惚。对灵而言,他们没有分界线,因为整个世界是灵界,物质界不过是大灵界中一个重叠物质的皮球而已,而这个皮球则是浸沈在灵界之中的。

人类不很了解灵界,是因为受制於肉体存在的人,受制於自然界物质界的智慧所造成的,但这也有其意义,因为若是全部的人都真正觉悟到灵界的存在,以及其永恒性的话,恐怕很多人都不要这个肉体的生命了,自己了断自己以便早日进到灵界,就会造成灵界与人界的不平衡。自然界为了使人类保全自然界的生命,而用不可思议的智慧,将灵界的存在及永恒性隐瞒起来,直到人死之时,才会知晓。

史威登保的《灵界记闻》揭示了许多宗教上的错误说法,揭示了阴阳两界的真实存在关系,他的许多经验都和我多年来的心得相同,这是宝贵的讯息,让人类思考「人、魂、灵」叁者间的关系,换言之,人死之後所存在的是「魂」(精灵),有些魂会执着於人世的一切而徘徊在接近人界的魂界,因此会产生人间的灵异现象。但若这个「魂」能认清自己已离开人界,就可以藉由「魂界」再进入「灵界」,成为永生的灵,因此「人界」、「魂界」、「灵界」是叁个阶段,21世纪地球人就会知晓这个真相,这是天意。

神经元的相互串联

观音菩萨在《观音耳根圆通章》地篇末提到:获圆通以后,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这意味着你一旦达到核心以后,外在的一切就开始神奇的互通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眼睛、视觉、听觉等这些对外的感官,开始获得了相互贯通的作用。也许你能够用耳朵来看,虽然耳朵本来是听觉,但它忽然也能看。也许你能够用眼睛来闻,闻是鼻子的功能,但是眼睛突然间也能贯通这个功能。并不是你的眼睛有了嗅觉或者是你的耳朵有了视觉,不是的。

也许大家看过类似的视频,现在网上也能搜到,有些小孩能用耳朵来听字,把字写在纸上,折成好几叠包起来,绝对是看不到的,但放到他耳朵旁边,他能够用耳朵看到这个字。

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外的感官,仅仅是吸收信息的窗口,你的眼睛、耳朵、舌头等等,它们是吸收外在信息的窗口。这些信息最终会汇拢到你的神经系统内,你的神经系统负责处理这些信息——视觉的信息、听觉的信息、味觉的信息等等。

如果一直处于幽闭的环境,你的头脑无法获得更多的信息、更大量的刺激,那么头脑就会开始尝试详细的分析已经获得的信息。它很无聊,开始分析那些能获得的少得可怜的信息。而当它分析那些少得可怜的信息的时候,它将会比我们现在分析得更加深入、更加透彻,以至于它在分析色彩的时候,甚至能连贯到声音;它在分析声音的时候,甚至能串联到味道。它内在的分析机制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也就是你的神经系统的一个组合,它创造了新的神经元。

我们的神经都是由各种各样的神经元连接起来的,这些神经元负责指向特定的感官或者特定的方向,听觉负责听觉,视觉负责视觉。但是极有可能,你的神经元会创造新的连接,它极有可能把这些感官相互串联,这是非常有可能的,这在生理上都是有可能的。Discovery探索频道里报道了这几个人,他们已经有这样的能力,天生具有这样的能力,具有这样的欣赏能力,这就是观音在这里提到的六根互用,它不是一个神话。

你会发现我们在讲《楞严经》的时候,从来没有讲太多关于神话的东西,没有把它们连接到传说和神话当中,六根互用不是佛经当中的一个神话,它们实际上在生理上有一定的科学基础,而现实当中的确有这样的人。

观音提到,见闻觉知不能分隔。它们不再是一个割离的现象,听只是听,看只是看,不再是了。它意味着你的神经系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进化和发展。

你有发现这一点吗?人类是在进化当中的。也许,《楞严经》观音菩萨的这一段是你的未来,而这一点都不夸张,它的确有可能是人类的未来,人类至今为止还没有进化到如此先进的程度,但是有一部分特别的文明,由于外在条件的刺激,已经展现了这种进化能力。我们近代也有个别的人,欧洲的、欧美的个别的人,也已经出现了这样的特例,这显然意味着人类有这样的潜能,你的神经系统、你的大脑有这样的潜能。而我们有很多这样的小孩,用耳朵看字,用其它感官来识别,大家也能搜索到这样的视频。这显然意味着,你的脑子有这个潜力,你内在的神经元的确有这个潜力,只是你没有发展它。

摘自《楞严今释》016  夕阳 著

灵界的代言者-艾美纽尔.史威登堡

摘自《灵界的真相》史威登堡(EmanuelSwedenborg)

灵界的代言者-艾美纽尔.史威登堡

一九七八年英国的拍卖公司「苏富比」公司拍卖出一件前所未闻的物品。那是一位死了二百年以上的人物之头盖骨.

而买主也很罕见,读者们必定无法想像,那就是瑞典国家学士院。此学士院出了高价,终於买到这头盖骨。

这个头盖骨不是别人,正是一七七二年以八十四岁之高龄客死於英国之艾美纽尔.史威登堡(Emanel Swedenborg)的头盖骨。

拍卖死了二百年名人的头盖骨,这是头一次。而且买者竟是学士院,这更是史无前例。但是,这正凸显出史威登堡这位人物极為特别之故。

回顾史威登堡的一生,在其生前死后,都有许多特异的事情。一九八八年是他诞生三百周年,讚赏他的人们,在各国举行纪念活动。

位於大盖博物馆不远的英国史威登堡协会内,展列他的各领域的学术著作:物理学、矿山学、哲学、宗教学、灵界等等。在当时,史威登堡集人类所有知於一身,他是当时欧洲最伟大的学者,所留下的一百五十本著作,令人惊嘆!

更令人好奇的,為什麼史威登堡有这样的力量,成為了歷史上的大人物,最伟大的天才!史威登堡拥有能说九国语言的能力,他以各国的语言、写下他的著作。此外,他甚至去到活著的人们所无法去的灵界,就连万能的天才达尔文也无法与其相比吧!

十九世纪的美国研究家乔治.哈佛如此写道:

「莎士比亚、史威登堡这种与普通人是迴然不同的类型,可说是不同种的巨人。如果在这种巨人的前面,普通的人会被吹得不见踪影。」

德斯文格女士也写道:

「史威登堡展现给人类前所未见的巨大地平线,而且此巨大地平线拥有无以名状的美丽与奇妙。」

阿根廷的诗人也曾写出有关史威登堡的诗句:「优秀高大的人物,鹤立於群眾之间,却能观见遥远的地平线……」史威登堡精通神、知性与灵性且身材高大,他可以看见人们看不见的地平线。

德斯文格女士的评语:

「他展现的地平线不仅巨大,而且奇妙。」

所谓的巨大与前面所讲的不同种的巨人,不仅指他是个巨人,也是表示他是一位令人难以理解、不可思议的人物。

这位「优秀且高大的人物」,在二百年以前已提倡了二十世纪大脑生理学的基础理论,也提出与爱因斯坦「物质非必是物质,物质是能量」相同的理论与想法,甚至指出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现-遗传因子DNA之事。

经歷了二百年,我们终於可以渐渐看到以前史威登堡所展现的地平线。更随著时代的进步,当时很多史威登堡觉得奇妙的事情我们现在也瞭解那并不奇特了。因此,相信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事情。在此,欲简介史威登堡的事蹟与生涯,以便於前者瞭解他的著作。

一六八八年生於瑞典的史威登堡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享年八十四岁,一生活跃,客死在异地英国。

超过八十岁时仍然单身出国旅行,可知其精力充沛。史威登堡的多年女友瑞典首相汉普根对他与其事蹟作如下的评语:

「他对自己十分满足,总是保持心情愉快,他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且生活就像一个哲学家,经常到国外旅行。

他拥有许多天稟,是最幸运的天才,涉猎很多方面的学问。他所作的各种学问,都有卓越的成绩。无可否认地,他是瑞典最伟大的学者,然而这也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他还从事过贵族院议员,是一位政治家。此外,他是一位工业技术家,也是一位发明家;还有,在本书所谈及的,他在世时,便能与灵界、灵人们交通,是一位超能力者。

為了瞭解这位杰出天才的一生,可将其一生分為三部分,以二十八岁一个阶段来看,最為清楚。二十八岁以前,是成為科学家的修业时代;到五十岁是成為学者、政治家、工业技术家的阶段;五十岁以后,到其死亡的最后时期是超能力者、神祕主义哲学的时期。

十一岁他便进入鲁普撒大学,大学毕业后就前开当时科学的先进国--英国,与牛顿一流的学者交流。直至二十八岁他游歷英国、法国、荷兰各地,与各国一流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们接触,奠立自己学问题基础。这其间所累积的学问也成為创设史威登堡科学协会的基础。

归国后,史威登堡以国家矿山局的技师、贵族院议员等活跃一时,同时也继续在自然科学、心理学、哲学等各种范畴上发表了许多令学者们惊嘆的著作。以著仅三十岁的年纪,即在当时欧洲的学术界倍受瞩目。之后至其五十岁,终於成為全欧洲有名的学者、政治家、工业技术及发明家。

有人说,史威登堡若还在世的话,他可以拿到五项或六项诺贝尔奖。眾所皆知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DNA的发现者或是爱因斯坦接受了诺贝尔的荣耀,但是当我们想到二百年前的史威登堡就已经提出这些理论,的确,获得五、六项而诺贝尔奖也不為过。以一位学者的功绩来看,无可遑论地,他留下了天才般的功绩。

但是这位大学问家在五十岁后之半生却突然摇身一变,成為灵能的异人,有关其转换的事,纪录在他有名的「梦的日记」当中。如果要谈论有关他如此转变的事,也要写一本书。本书只以其在英国餐厅的事件作為象徵。在他用餐时,出现了蛇、蛙的异象之后又消失了,随之出现了一个人跟他说:「你吃得太多了吧!」此餐厅事件是非常有名的。

在这事件的一年以前,他即开始体验奇妙的梦及异象等,此已意味了他未来的方向。我想,史威登堡此时的体验与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经验有共通之处。

苏格拉底自己生涯中的大事是向自己心中的「神明」寻问后而决定的。他虽无罪却也从容赴死刑,也是遵从那「神明」的声音。在狱中的苏格拉底若想逃亡的话,是可以逃走的;虽然他的弟子劝他逃走,但他心中的「神明」说不要逃,从容就死,因此,他拒绝逃亡。

史威登堡也写下在他的大转变的前一年以来所看到的异象,即持有类似的意义。史威登堡记述那异象可指出他的想法正确或错误处,因此异象所赞成的方向,他便随之前进。

在异象中,显现的人物说:「你吃得太多了吧!」这句话,实际上对史威登堡有决定性的意义。

这裡所说的「吃」具有现世喜乐的意味。史威登堡天生是个学者,他最大的喜乐就是发挥他十足的学问、发明与自我的创造力。他以此為最大的喜乐,度过他五十年的生涯,因為这是他的喜乐,所以他倾注所有的精力,而创下伟大的功绩。

但是那有名的异象,暗示了他学问只不过是如同「吃」没什麼差别的现世喜乐。因此「吃太多了!」是教导他要更进一步肩负更高的使命。

如同追随「神明」的声音从容就死的苏格拉底,史威登堡也追随了这异象,捨弃了学问,摇身一变而成為超能力者,向世人传达包含了宇宙与人生真理之灵界的真理,成為灵界著作的翘楚,宛如灵界的记者。其后三十年间、继而完成了数万页有关灵界的万作。

在那异象之后,传达宇宙的真理成為史威登堡自己最大的使命。那麼,史威登堡究竟传达了什麼真理?数万页的灵界著作要在此简介是不可能的,在此险提出本书中出现的一、二个重点。

在现世,行恶的人死后并不是因受惩罚而被打入地狱,去到地狱的灵是因為他自己的自由意志选择了适合他的世界而去到地狱-此在本书中也大篇幅介绍了。史威登堡的所有灵界著作中,提出一贯的立场。这也是史威登堡著述中最大一特点。其他的灵界著作或宗教的教导指出,地狱是刑罚之地,与此相较之下实有明显的不同,以史威登堡的立场来看,因惩罚而被打入地狱,只是想像的、没有根据的假设而已并不是亲眼所见。

史威登堡在生前即引起了宗教界的大骚动。在他的第二故乡-自由国度的英啸所出版的许多灵界著作,他的祖国瑞典过去甚至禁止输入他的书。

他的著作中,许多地方写道:「看见了许多宗教界的伟人成為地狱的灵人在地狱裡生活。」等类似的记述,当然,这会造成其书禁止输入瑞典的结果。但是以一位「正直的」报导者而言,他只不过将他所见的,正直地报导出来罢了。

谈了史威登堡的著作,敏感的读者必能了解其对灵界的一贯看法。灵界是人们表露出其本性、回復到人本来姿态的地方,这是他一贯的主张。在世时,一切偽装的姿态不能遮掩死后的样相,关於此点,史威登堡的主张相反於宗教改革英雄路德的主张。

路德的主张是「相信便得救」。史威登堡相信,只有言行一致的善行才有可能。此对於路德的简单真理是一种反论。

最后的问题是,活著的人本来是可以看见灵界、与灵人说话。

如同史威登堡在结论所说的,「心灵正直的人」是可以做到的,即使现代很多失去那样的心灵,但仍有超能力者能做到。又以史威登堡的观点来看,本来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但随著时代迁移,人们丧失那「正直的心灵」而无法通灵。

在史威登堡的著作中,最為人知晓的「天国与地狱」,附註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实际灵界(Things Heard and Seen)。史威登堡是一个心灵正直的人,不是一个骄傲的大学者。他是很有孩子缘的「史威登堡叔叔」,这位天才的人生观及品格,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

《灵界的真相》史威登堡(二)

摘自《灵界的真相》史威登堡(EmanuelSwedenborg)

3.三层灵界的一切(灵界太阳、灵流、太古灵群)

灵界是什麽样的世界?当史威登保进入精灵界再来到灵界时,一个灵带他站在灵界的高山之顶,他对灵界作了如下的叙述:这的确是壮观的景象。在我左边的远方,连绵耸立擎天的冰山,遮住了视野,这些群山的高度和长度,具有超越想像的巨大与庄严,其距离似乎要比人世间天上的星星还要远。连绵的群峰由视界左方延伸到中央正对面处,从这山脉的终端起,更远之处,开展的是一大片蔚蓝的海,其广阔不知延伸到何处。

在海的右侧,好像是一片广大的沙漠,沙漠中有一大堆各式各样的岩山,一直延伸到我的视界右方,然後又是一些高耸入云的山峰。这些山峰和人世间的一样也生长草木,呈现一片绿色。在这些远方景色之前,也就是我和景物之间,远远近近,有许多灵群居住的地方,也就是灵群的世界。在这世界里,有河流、有丘陵、有草原、有溪谷,有红土区也有树木繁茂区,有街道和村庄,可以看到许多灵在活动。

那个带我来的灵告诉我,灵和人一样也有身体,只是灵界不是人的物质界,所以灵体和人的肉体不同。许多人以为灵应该像空气或精气,这是错的,灵也有相当於人的肉体的五种感觉,也是用口舌来说话。但灵另外具备了灵的感觉和灵的能力,这是人所没有的,也是人无法想像的。

他带我到五、六个灵的聚集处参观,好像是他们的市街,看起来和人的市街一样,只是有些不同。那是一个村子或一个市街,全用相同的材料建??的,而且建物形状也相同,同一个市街的灵的容貌和性格也较相近,全都有相同的特徵。而且同一市街或村子的灵与灵之间,看起来样子较亲密,和别市街的灵就没那麽亲密了。每一个市街和村子都是圆形的,中央处住着似乎最权威的灵,然後向外扩大,似乎愈往外的灵愈劣一点。

在我拜访某个市街时,许多灵从屋里飞出来,包围着我们,很亲切的接待我,每一张脸都好像很熟悉似的,好像几千年来就熟悉了,他们都洋溢着欢愉神色。带领我的灵告诉我,灵界有无数个团体,他们都以一个中心圆的村落方式共同生活着,灵界团体的数目恐怕有数千亿或更多,他们之所以会有这麽多团体,是因为人们化为灵之後,必须毫不虚伪地回复原来的灵性,才能永生下去,只有本来性格相合的灵才能在一起组织团体,才能在一起生活,所以为了适应性格的复杂性,才会有无数的团体。

灵群住处之所以呈圆形,是为了表现灵界秩序,住在中心的称为中心灵,是唯一具有维持团体秩序的权威人士。

灵界有叁个世界,称为上中下叁世界,叁个世界都很相似,住在叁个世界中主要是依灵本身灵性之高下加以区分;位在上灵界的灵,心灵最开敞,灵格最高,中灵界其次,下灵界又比中灵界稍差。

那个灵带我到上灵界,看到一个大宫殿和四周围绕的街道。这个宫殿无法用人界的话来形容,真是壮大瑰丽之极,屋顶好像用黄金所砌成,墙壁和地板好像用各种宝石作成的,宫殿内部各房间各走廊,都是华丽庄严得无法形容。宫殿的旁侧还建了一个庭院,栽着像银般的树,结着像黄金般的果子,美丽的花朵令人心旷神怡,全身舒畅。

宫殿四周住着灵群,不同街道有各式各样美丽建筑,好像大都市一样,非常美丽。灵群的衣服也是白得会闪耀。整个四周充满光明,灵群上发着无比幸福的光辉,眼中蕴含高度性与觉悟的光芒。(吕sir补述,看这二段,是否和佛经所描述的天界一样,有七宝琉璃等一大堆珠宝砌成的宫殿,可见,2560多年前的佛陀和220多年前的史威登保二人,相隔2300年,去的地方却是相同的,他们有串通吗?可见,灵界是真实存有。)

上灵界是一个美丽且充满觉悟与光辉的世界。上灵界的灵就这样永生着,他们可以说是在天国的幸福中过日子。但中灵界和下灵界就稍差了,没有上灵界那样美丽庄严的宫殿、街道、房舍,一切也没有如此光辉,从太阳来的灵流也没有上灵界亮。上中下叁层灵界是以空气薄幕般的东西分隔着,不同灵界的灵群不相往来。

而灵与灵之间想进行沟通时,只要想一想对方的脸,就可以使那个灵呈现出来,沟通时问话会化成脸上表情,以及头上的「相」,让对方一眼就看出来,回答时也一样,化成相就可以了。

灵的思想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在视界终点挡住视界的山峰或森林,只要灵的内心要越过,便可以使阻挡的景物变成半透明及至透明,而使视线再往前看到新景物。当此地的灵和极远的灵思想沟通上了之後,互相传送着各式各样的信息,一切的阻碍都没有了。但当沟通结束後,视线尽头又出现当初阻挡的森林或山丘景物。

人不能透过墙那边的景物,不能感觉到无形自由,不能不用耳朵才能听声音,也不能将他人内心所想化成相。但对灵来说,这是很容易办到的,他可以使用灵才有的内视力或内听力来完成这些事,这种方式是要靠灵流,因为整个灵界都沈浸在灵流之中,所有影像都可以乘着灵流送到每个角落,所以可称之为无所不能。

人死後成为灵,但在灵界并没有决定灵格高低的基准,因为灵是根本的、是人真正的性格和心格,是恢复本来的真面目,要在灵界永生的。但是若在人界对某件事太过固执,成为灵之後仍无法消除此种世间的外在条件,仍然以为活在世间,就会被其他的灵当作怪人而轻视。

史威登保在灵界看到一位在世时是赫赫有名的宗教人士,他在世时热心传教,成为灵之後也有此种习性,常对灵群说教:「你们罪孽深重的灵啊,信仰我所说的神的启示吧!过着神指示的永生吧!你们不肯悔改,就会受到处罚。」这个传教灵又说,不久灵界会有大洪水,不肯悔改的灵会丧命等等话语。他常对灵界团体这样传教,当灵群不理他时,他便威吓要运用祈祷力让山倒下,将灵群压死。

其实,这位过度热心的传教士成了灵界轻视和嘲笑的对象,但他仍是一直在做这些事,并没有觉悟。因此,「心地纯真」的人,到了灵界之後较容易觉悟,成为具有优越智慧和理性的灵,得以前往上灵界。反而是在人世时有「过度执着」的人,当他到灵界後,反而无法回复灵的本性和知性,而成为下灵界的灵。

灵界也有结婚之事,这是世间人类所无法想像的吧!灵界结婚和人界一样,是在男女灵之间进行,当然也有和人界不同之处。灵界结婚只有在灵的亲近感、亲和感到达绝对的极致下才会进行,不会像人间有一大堆要考虑的因素。由於灵都回复本来面目,所以同一灵团体的灵才有可能结婚,不同的灵团体之间是不会有婚事的。

男灵较理性知性,女灵较情感丰富,当灵结婚後,男灵的理性知性会流入女灵,女灵的情感会流入男灵,而合成一个完整的灵格,此种灵格较各别的男女灵要更优越,因此,结婚的男女灵的幸福感和灵能力都更强,这些也是灵界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灵界婚礼时,同一团体的灵都会聚在一起,举行宴会,此时在灵群上空可以看到美丽的少女,闪烁着光芒,象徵灵界结婚最高幸福。和人间不同的是结婚後的灵在灵界是被当做一个,而不再是两个,男女灵的身体也完全合一,成为一个完全的灵,显示灵心合一的境界。

在上灵界生活的高级灵群,如果有灵达到特别高的境界,此时太阳就会从胸口高度上升到中天高度,同时间周围会出现圆轮状的云,在太阳表面飞舞,而後云会变成数个灵的形相,在太阳周围井然有序的回转,太阳光芒会大增,比平时增亮数十倍乃至数百倍,光芒中还会呈现金黄和银白的光条,将整个美丽光芒??遍灵界,而在太阳周围回绕的灵群穿着雪白的衣服,闪烁着光辉,呈现世人无法形容的至福光芒表情,这就是千年一次的「天人之舞」。

整个灵界比平常明亮数十数百倍,所有的灵都同样沐浴在「天人」的幸福感之中。这是全灵界庆祝「新天人」诞生的光辉仪式,「天人」其实就是上灵界中得道的高级灵。

叁个不同层次的灵界是各自隔开的,间接灵流从上灵界流到中灵界再流到下灵界,顺序减弱,而上中下叁个灵界的灵为了吸收灵流,都只打开适合自己吸收的心灵之窗,所以,万一有下灵界的灵进到中灵界,就无法吸收中灵界的灵流,他会感到痛苦且周围太明亮刺眼。

灵进入其他灵的世界,会产生视力、判断事物的能力、理性、知性都混乱的感觉,不但自己痛苦,同时也常给其他灵群带来痛苦,所以在上中下叁层灵界之间,是不允许有交流及沟通情形的。但同一灵界之间,各团体是可以自由沟通和交流的,但是不同团体却是很少交流的,因为各团体的能量频率不同,相互间会产生干扰的不适感。

在灵界的阴暗部分,山洞里或巨石下,经常有「凶灵」的大灵群聚居着,因此「善灵」和「凶灵」间就会有争斗之事发生。凶灵们一有机会就会想破坏善灵居住的灵界,并想消灭这个世界,而善灵为了保卫家园,就会连合起来对抗凶灵。方法是灵界团体的中心点,将太阳灵流聚焦在两眼,向着洞穴及岩石的山脉放出强能,使山脉各处崩塌,巨石滚滚落下,将凶灵压死。

灵界的一切似乎都是永恒的,而且似乎从太古时代就如此存在,换言之,灵界是没有时间观念的,一切事物宛如在永远之中,灵界事实上已超越了时间,是一个没有时间的世界,而且也没有空间观念。

灵群团认为其生命是永恒的,所以没有时间观念,另外还有更大的理由,就是他们的太阳是不动的,永远存在天空一角。另外灵群无论在何处,当他们想到别处时,不管有多远,只要念头一动,就即刻到达该处,因此,灵群就没有时间和空间观念。灵界是广大无边的,灵群也没有距离的观念,转瞬间就可无远弗届到达另一个地方,他不会知道距离多远。

史威登保在灵界也曾拜访过一些太古灵群,他们被灵群称为「星云团体」,因为他们住在依靠灵群的灵视力也无法看清楚、离普通灵界很远的地方,看起来好像是浮在天空的星云一般。这个太古灵团的中心灵是太古灵群中最太古的,也是整个灵界中长老的长老,所以他了解灵界的一切,其能力是其他灵所望尘莫及的。

史威登保去拜访时,太古中心灵正在和星云团体的灵群谈笑,便叫其他灵让坐,招呼史氏坐到旁边,所有的灵都呈现纯洁无垢的面孔,宛如童心一般。

太古中心灵说,灵界和人界关系分成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现在是铁器时代。在太古时代,人类具有坦率之心,过着接受宇宙一切事物的生活,所以太古之人对灵界远比後世人要容易接近,简单的说,太古人类是过着灵的生涯。

但随着时代进步,人们所关心的变得人世化、物质化、光注重外在知识和学问,为低程度的事物占据了心灵,因此逐渐对灵界的事疏远了。灵界和人界的关系,在古代最紧密,随着时代演变,就逐渐疏远,现在已宛如陌路了。而且,人界都没注意到灵界的存在。人的灵觉醒度愈来愈低。

《灵界的真相》史威登堡(一)

摘自《灵界的真相》史威登堡(Emanuel Swedenborg)

1.灵界记闻者

1688年,瑞典斯德哥尔摩一个基督教家庭诞生了一个小孩。从小他就有神秘的倾向,不到10岁就会和牧师们谈论神的事情。大学毕业後,担任瑞典国家矿物局工程师,到32岁被诠叙为贵族之後,就活跃於政界,担任参议院议员。另一方面,在科学、数学、发明方面也留下极多的成就。但是50多岁後,他放弃一切,开始过着他自称的「天启」的灵界沟通的生涯。赫赫有名的德国哲学家康德也对他的神妙能力大表惊异,认为:「历史上从没有过这样的人物,而且将来也不可能再出现,他的奇妙能力,实在太令人惊异了。」

这位被康德称奇的人,名叫史威登保(e.swedenborg),在後半生30年间所经历之灵界事物,被誉为「西欧历史上最伟大、最不可思议的人物」,他所着的《灵界记闻》厚达8大册数千页,其中大部分至今被慎重的保存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内。

据史威登保所言:「全部都是自己进入灵界的所见所闻,或是与灵交往所得来的知识。」美国诗人布朗尼克(1806~1861)、日本禅学家铃木大拙(1807~1966)都对他的着作给予很高的评价。又说:「二十多年来,我将肉体留在世上,化成灵进入死後的世界,即灵的世界,而且在那儿见识到很多事情。我经历的是世人所罕见的,所以会有很多人不肯相信,但我具有绝对的自信,自信人们读了本书之後,会相信所言一切均为事实。而且,每个人,甚至灵,是永远存在的,总有一天,他们也会发现除了我们人的世界以外,还有灵界的存在。」

由於史威登保具有高超神秘力,所以他知道自己的死期是在1772年3月29日,并写信给朋友,正如他自己所预言的,当天他「舍弃现世所用的肉体,搬到灵界去,不再回来」。

国人对史威登保很陌生,但有兴趣的人查一查大英及大美百科全书,都有介绍他的条文,可见,史威登保在欧、美是一位一极着名之人士。据大美百科全书所言,史威登保完成大学业後,便到英国研习物理和天文学,也到过荷兰、法国和德国,他也喜欢机械,曾学习制表、书籍装钉、雕刻术和镜片研磨等。尔後又研究宇宙论、数学、解剖学、经济学、冶金学、地质学和化学。

在1745年,他开始进入灵异经验,他相信上帝赋予他向世人揭示真相的任务,从此便专心宣扬灵界见闻,在1749至56年间,共写了8大册《灵界记闻》,在1758年出版《天堂与地狱》。

史威登保的学术成就远远超过他那个时代的水准,现举一例就足以说明了。他在1772年逝於伦敦,葬於市郊。死後140年,即1908年瑞典学士院请国王派舰队将这位伟人的遗骸运回其祖国,这是史无前例的事,由此可以体会,史威登保在瑞典人的心目中地位的崇高了。

1910年在伦敦召开国际史威登保会议,有全球400位学者及宗教家出席,分成20个专门部门,以20世纪的学术水准来检讨史威登保在18世纪提出的学术,可见他在学术上的伟大高超了。事实上,史威登保的伟大应该超过文艺复兴时代的达文西,然而其名声不如达文西,一方面是达文西有留下令人容易欣赏的绘画,二方面是史威登保的书籍太过庞大而且深奥,更重要一点是书中所言大大超过人类所知,到现在240年过去了,人们仍然在研究他书中的描述,而且还未能完全理解,我认为,到下个世纪才有破解的可能。

史威登保已逝世220多年,目前国际上还有数种史威登保学会之类的团体,在在可以显示其理论所受评价之高。他自己说:「我在灵界见闻事情很多,所以这个手记会很庞杂,想到此才发现我还能活在这人世的时间不多,因为我得在明年(1772年)3月29日离开人世,动身前往灵界,不再回来了。」

对於这样一位西欧学术界巨人的话语,我们应该如何看?说他是怪力乱神?或应该重新思考若干人的偏执想法?国内2200万人口,不管学历多高、财产多少、官位多大、学问多深,没有一个人有资格批评史威登保的,因为,和18世纪的史威登保的学术相比,20世纪的我们全像一群幼稚生。

2.到灵界之间的过程

史威登保的《灵界记闻》相当庞杂,当然不可能全译出版,现只就他的重要记闻和理念,做重点摘述:

在灵界,灵与灵之间的思想是可以自由自在的沟通,任何一个灵都可以让其他的灵知道自己所想的事,而且不受距离的限制,完全不妨碍思想的沟通。只是,这一定要在灵与灵同类之间才能进行,灵与人之间是无法进行的,只有在人瞬间死亡(不自主)时才会和灵沟通。有人会无缘无故觉得背後好像有人,或觉得好像有什麽在窥伺自己,转头一看,却什麽都没有,事实上,那是灵界给人产生的感觉。

灵界就紧紧和阳界在一起,它们是实在的,灵界与人界是难以分割的,就如同一枚钱币的表里一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人并不是靠肉体就可以组成,而是由比肉体更深刻、更本质的灵,和作为工具的肉体所组成。可是,在肉体内的灵,由於受到肉体桎梏的束缚,无法完全显露灵的本性。

我是靠本身的「念力」使我的灵脱离我的肉体,才得以进入灵界和灵群交往。可是,在同时我也的确是具有肉体的人,不过就好像人看不到灵一样,灵群们也无法看到我的肉体,他们只看到我的灵体。在灵体脱离肉体之时,肉体的一切感觉会迟钝消失,但灵体的感觉会清醒起来,比肉体要灵敏数十倍乃至上百倍,然而此刻的肉体是失去意识了,也就是处於「入定」状态,若是以医学观点言,是死亡状态。在脱离肉体後,不能离开太远,我的灵可以在 20 公尺的低空往下看,看到自己的肉体。此时任何人来看我的肉体,一定会认为是一具尸体。

再进一步,我的灵便几乎不再意识到自己的肉体,而完全脱离肉体,自由出入灵界,和众多灵群交往。(在此吕sir要补述一下,史威登保经常一个人关在房间里,禁止别人进入,好几天都不吃喝,这是当时人们皆知的事,很令他的房东不可思议,这个记录现仍留在伦敦,他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从2、3天到10天左右不等,其实这段时间,他肉体是呈死亡状态,或是入定状态,但灵体已到灵界去了,所以不能受到旁人的干扰。)

当一个人死亡之时,会有来自灵界的「引导灵」出现,从死者肉体中觉醒的灵尚非正式灵界的灵,应该称为精灵 (spirit),能力并非很强,所以要靠引导灵协助,进入灵界。在灵界中,有无数的灵魂团体,所有的灵群们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团体里过生活。因此引导灵藉思想沟通,确认精灵是否具有和引导灵隶属同一个团体的性质。

如果引导灵认为死者精灵和自己有同一团体的性质,便会引导进入灵界(最先是进入精灵界)。若不相同,便放下灵而自行离去,让其後不断出现的引导灵来认领,一直到找到合适的团体为止。没有学过灵界语言的人,如何和灵相沟通呢?其实,只要成为灵,内心所想的自然就会成为一种语言形式显现出来,让对方了解。

死者的灵(精灵)在前往永生的灵界之前,先被引导至精灵界,在此过程中,一边出发一边谈话,会看到河流、葡萄园、牧场、农场、房舍、山丘、城堡等等,也会看到很多人,但是这个景像是精灵所看到的,是人间景象,事实上,引导灵看不到,他看到的景像是人间没有的、不同的。因为他们处在不同的空间里,所以映入眼里的也不同。

人死後不能立刻变成灵,要先成为精灵进入精灵界,然後再离开精灵界进入灵界。因此精灵界介於人界和灵界之间,是存在的。精灵界有多大?由於太大了,所以我也搞不清楚。精灵界的四周都是巨大岩石、冰原、冰山,它被包围在拥有连绵不断的山峰的大山脉之中。在巨大山脉之中,有从精灵界通往灵界的道路,然而精灵们修持不够,还看不到,只有在转往灵界时,眼睛才看得到此一通路。因此,精灵界并不知道有灵界的存在,他们和世间的人认为人世就是整个世界的想法一样,精灵们也把精灵界当做整个世界而生活。

精灵界中精灵的意识和人世间没多大差别,因此有不少精灵和人一样,有着自己还是一位活人的错觉。虽然引导灵会告知已进入精灵界,但常会忘记。精灵界和人间很相像,因此从灵界来的高级指导灵会开导他们:「不要忘了你已成为精灵,你之死只是肉体人之死,可是肉体人之死,却是精灵之生,所以你死了是事实,你活着也是事实,你现在是成为精灵而活,不是肉体而活。

不过许多人因在世间时没有听过这些事,或不相信灵界的存在,对这种说法表示惊异,他们认为人的肉体死亡就代表一切终止。可是事实上,却以精灵方式活着,一时难以想像,心头会一片混乱。精灵们在精灵界过日子,逐渐体会此种事实,而且确信有精灵生涯,所以知道我史威登保会将肉体留在人世,并来灵界拜访,因此常会请我为家人传话说:「我,并不是死了,是成为精灵活着,把这事情告诉在世间的家人吧!」

在此,我想奉献世间的学者或宗教界人士一些逆耳忠言;初入精灵界的精灵,为何会认为死了是那麽惊怕恐怖?这是因为世间一些自称学者或宗教界人士,从来没有教过人们,有关人的本体以及灵界的事,或是曾灌输错误思想所致。这些学者及宗教界人士只看到所谓自然界、物质界的东西,只用物质界的思考方法来思考,一意断言在物质界中看不到的东西全都不存在,以此种思考模式来教导世间人类,完全否定灵界,这种思想太肤浅了。

有些人在世时不幸遇到意外灾难,而全家一起进入精灵界,因此他们还是会聚在一起,成为精灵界家庭。此时,相貌和在世时一样,但在精灵界过久了,每个人的脸会起变化,家庭也会随此变化而各自分散,去各自隶属的团体,这是很正常的事,不要以为又要分离而悲伤。

在精灵界「毕业」的精灵,都会再到最适合自己本性的灵界团体去,然後过着永生。灵界中有着适应各种性格的灵的团体,虽然在世时是同一家庭,在精灵界也可能在一起,但到了灵界,就会隶属不同团体,而从此永不相见。如果以世间的人情来看此事,有不少人认为这样很不通情理,很悲惨。但是,这是灵界的正常现象,不能以人间标准来衡量,应该以人与灵本来就不同的观点来看。

人本来就是由属灵界的灵,和属人界的肉体所组成,而人心本性、心中最内在层面、真正的智慧、理智、知性、让人发自心底的思维等,都是属灵的领域。肉体的眼耳舌鼻体的各种感觉,表面的感觉,则属物质界的领域。

人的肉体死亡时,灵就会回到原来的地方,必须将物质界的一切全部抛弃,而成为原本的灵。人活在世间时,会受到外在像网似的对道德、法律、礼仪,以及人的顾虑、习惯、计画、工作、事业、家庭等一切束缚。但是在灵界,这一切全是多馀的,不必要的,因此在精灵界阶段,还会有人世间的想法。久而久之,体会这些束缚的东西没有了,回归本性的灵的真正形相出现了,所以容貌不再相似,将进一步去到所属的不同灵团。

每个精灵要进入灵界之时,所经历的景像大致相同,只是细节不同。首先,灵界是以灵界的太阳为基础所架构的永恒世界,这和人界一样也有个物质界的太阳。灵界的太阳对整个灵界散发出人界太阳所没有的,称为「灵流」的能量。灵界的太阳是实在的,但灵界的其他景像却是由心所造,你在不知不觉中希望看到山,就会有山出现,想着什麽动物,就会出现该动物形相,灵界和世间最大不同是灵界属於「象徵」世界。

占卜来自超越头脑

通过觉知快过思想,快过这些来自记忆的比较,你会发现那些其实是错的,你立刻就会发现那些非常局限,脑子里的那些知识实在是少到了可怜的地步。你以如此少的知识来判断眼前整个宇宙的现象是非常可悲的,非常可笑幼稚的。当你不以头脑的记忆来判断,忽然就回到了原始的身体。

你知道身体从哪来吗?身体是从整个物理世界进化而来的。身体拥有千千万万年的记忆,它比你的判断要准确的多。这就是为什么在密宗里面,他们用念珠来打卦。你知道密宗的打卦法吗?用一百零八粒念珠打卦的时候,左手右手各掐三粒,三粒三粒的掐。最后会剩下一到六。一到六每一粒的象征是:一象征成功,二象征可能性,三象征等待,四象征困难,五象征停滞,六象征未来的圆满,你可以记住,这是六个选项。

密宗的打卦法很简单,可以教大家,左右手三个三个子拨,拨到最后会获得一到六的珠子,要么是一,要么二,要么三,要么四,要么五,要么六。但是它有个要求,拨这个念珠的时候,第一次拨要足够快。你如果慢慢的拨,算出来的结果一定是错的。你必须快,快到没法思考,它的要求就是要你快过思想,因为用思想来判断的话,准确性会很低,因为思想只能回忆起前面三四十年的记忆,所以它对未来的判断准确率就很低。

显然如果能够记到几百年以前、上万年以前,你对未来的判断的准确率就会高得多。所以在那个念珠占卜法里面要求,你以极快的速度拨念珠,没法用头脑来拨,思想完全跟不上了。那谁在拨?是你的身体在拨,你的双手在拨。当整个身体在拨的时候,因为身体拥有着千万年的记忆,它来自宇宙,来自尘土,记忆如此久远,很快占卜结果出来是准的,它超越了头脑,身体本身能够感知的东西远远超越你的理解。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傻瓜,有时候能够做出预言,因为傻瓜的神经系统已经崩溃了。一个精神分裂患者的神经系统已经崩溃了,而有些特殊的情况下,一个精神分裂患者有时候会做出非常准确的预言,因为他不是用头脑来预言,而是用别的地方,他的身体忽然给了某种直觉、某种信号。

当你能够超越头脑会发现,你开始拥有直觉。那个直觉不是来自思想,不是来自思考,不是来自理解,不是来自分析,它来自一个不经思考的空间,而那个直觉总是显得那么的准确、精准,它来自身体对自然的直觉性的感知,也许这里的用词并不恰当,它是身体知道的,而不是头脑知道的。身体有时候知道的东西比头脑要准的多,身体知道很多事,而且它总是那么的客观,不携带头脑的判断和记忆。所以当你去掉头脑,去掉评判,去掉那些来自记忆的标签,将能够更好的理解整个生活,理解整个宇宙的发生。

还是那句话,而且这句话一直以来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就是你必须超越头脑。你的头脑是一个相当狭窄的局限,它总是框住你,它总是用自己的自以为是的经验和记忆来引导你,而且你总是会相信那些记忆,因为那些记忆是你的,你觉得没有任何问题,你下意识的就会相信这些记忆是对的,其实它们非常局限,是可怜的白痴,可以这么来形容。

在印度教里面形容头脑是一个可怜的小白痴,它什么都不知道,实际上它知道的东西非常有限,非常非常少,少到可怜的地步。整个的宗教或者灵性都在倡导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瑜伽的方式、观呼吸的方式、念诵的方式、爱的方式来超越头脑,当觉知不再受到头脑的诱导,智慧就开始渐渐的展现了。智慧是整体性的,智慧包括头脑,但又远远超越它。头脑就好像一粒小豆子,而智慧像整个宇宙的存在,它那么的庞大、无限的大。相较而言,头脑几乎是无限的小。

摘自《夕阳问答》026  夕阳 著

人们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判断别人

据说有一次,一个门徒躺在崇拜的大师身边,他是第一次见大师。半夜的时候睁开眼睛发现大师从床上消失了,人没了!只剩下被子。因为是半夜,他迷迷糊糊又睡着了。当他再次睁开眼的时候,发现大师又回来了,出现在被子的下面。他立刻从床上跳起来,跪在大师的面前砰砰砰的磕响头。

大师不得不起来问你干什么,大半夜的,在我床头磕头。

他说我找了三十年,就是要找一个会消失的圣人。其他圣人我都看不上,虽然他们能说会道,这样的人有的是,甚至有些圣人可以治病,这我都无所谓,我要找一个真正会消失的圣者,他才配做我的师父。

结果大师听了以后笑了,回答说:你愿意拜某一个人为师,那也要这个人愿意收你为徒才行。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我绝对不会收你这样的人。

为什么?因为我刚才仅仅是去上了厕所而已,而你糊涂了,睡着了,我去上厕所的时候你看见床上没有人,等我回来以后,你又看见床上有人了。这个门徒听完立刻崩溃了。

人们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判断别人,要找一个符合自己心目中的人,但他永远也看不到本质。他不会像卫灵公或者齐恒公那样,看到一个驼背的,没有嘴唇的人、一个脖子上有大瘤的人的时候,同时看到他内在的超乎常人的品质,这两个皇帝肯定是有水平的。

如果是前面提到的这些门徒,一定瞥一眼就走开了,谁会喜欢这样的人,一个连嘴唇都没有的人、一个脖子上长着恶瘤的人。

庄子用心的举这样的例子,是让一个人找到看事物的本质。当你能看到事物的本质的时候,会发现圣者的行为是不按常理的,他们不谋略、不焦灼,他们自然天养,丝毫不在乎外在的形象。只有这样的人才真正伟大,他们认同于自然,与世界没有抗争,完全放松在生命的怀抱当中。生命是你的母亲,你放松在生命的怀抱中,不会在乎自己长得好看,还是难看,一个婴儿总是无条件的信任妈妈会全然的爱他。

摘自《庄子耳语》011  夕阳 著

杜松虔巴:为什么您给麻风病或破戒的人灌顶,也不会给您造成遮障?

摘自《上师之师 第一世噶玛巴》

有人问杜松虔巴:

“为什么即使您为一百个附鬼的圣像开光,或传授灌顶给一百个麻风病人或破三昧耶戒的人,也不会造成您的遮障?”

一般来说,上师做这类事情有可能会为自己带来遮障。

但是杜松虔巴答道:

“如果一位瑜伽行者已经超越对二元的分别执着,证悟了诸法虽具百态而终是一味,而能不间断地安住在自然中,那么对他来说,就不可能产生由于执着万法实有而来的遮障。”

祂一定会来,你准备好了吗?

而另外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刚才提到,向下观照身体的方式不怎么适合,因为向下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压制。即便你认为你没有压制,但看的动作本身就有压制性,聚焦就会压制。无论你的焦点是巨大的扩张的,还是极小的。你看着你的思想,你看着你的身体,你看着你的情绪,或者你扩张的,统一的看着所有的事物、周遭的环境以及你自己。你的这个看本身就有抑制作用,这种看本身有抑制性在里面。当有抑制性存在的时候,你的意识的中心就很难升高,非常难升高,所以这种方式本身会让你变得封闭和降低,而不是升高。

你会发现,一个学习这种自我观照的人,变得越来越封闭或者越来越僵化,他的中心在降低,而不是在升高。你不会发现,这样一个人很阳光,他总是显得有些压抑,不那么阳光,一个阳光的人他是意识中心点升高的人,你越升高,你会越阳光灿烂。但是如果你这样训练,你如果真的很认真,你会发现,你开始降低了,你开始沉默了,你开始变得收缩坚硬了,你的中心似乎在自发的向下降低。

还有第三个更重要的问题,什么问题?两千五百年前有类似像佛陀、迦叶这样的人,在你达到收缩极点的时候,给你一瞥,给你一个恩典(可以这样说,这也是一种恩典),使你从这个最终的极限里面能够跳跃出来——开悟。但是近代已经没有这样的人了,所以近代你可以做到极限,但是你很难开悟,这种来自于一个成道者的点化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无论你怎么做,你都在极限里面,你自己很难跳出这个圈。

当然有例外的人,可以跳出这个圈,但是很难。你无论怎么做,你都是主体跟客体的关系,你是主体是观察者,你的客体要么是思想,要么是那个空当,你做到最极限无非就是空当而已,做到最极限也只可能是那个空当,而那个空当也不会维持太久,0.1秒以后思想又回来了,你再次看到各种各样的思想、各种各样的念头,空当永远是昙花一现。你还能怎么做呢?你做到了极限,无非就是一个空当,但这个空当不是空性。所以需要类似像佛陀这样的人的点化,他的点化往往不是在禅定当中。所以你看佛经里很多开悟的人,他们不是在禅定里开悟的,他是听佛陀讲话开悟的,他甚至是扫地的时候开悟的,他都在平常,他根本就不在禅定里。

而那个力量只要有一个活着的悟道者拥有,他甚至不需要亲身来点化你,你只要在他周围,你只要跟他有一些关系,你甚至在深山里,而你的师父、你的佛陀在别的地方化缘行乞,你们之间的联系依然存在。也许你在深山里,某一天从山洞里出来的时候,你就了悟了,就好像某位禅师一样,“踏破铁靴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在某一个片刻,忽然间就了悟了,那个了悟其实跟他在远方的上师、远方的佛陀是有关系的,他们那种连接,随时在等待着那个片刻来临,那个佛陀的恩典其实一直在他周围,只是等待着这个触发点来临。无论这个触发点是半夜里,是白天走在马路上,或者师父有没有在他身边,都一样,那个恩典一直在等着他。

所以克里希那穆提说得对,你要做的只是打扫干净你的房间,打开你的窗跟门,不要关闭,不要封闭。至于那个恩典什么时候来,没有人知道。祂一定会来,你准备好了吗?

所以,这也就是最后要提到的,我们需要新的方法,因为人类已经改变了,你的中心点已经改变了,它更加的向上了。

摘自《夕阳问答》027  夕阳 著

《入道四行观》达摩大师

《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

达摩祖师著

弟子昙琳序

法师者,西域南天竺国人,是婆罗门国王第三之子也。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摩诃
衍道,故舍素随缁,绍隆圣种;冥心虚寂,通鉴世事,内外俱明,德超世表。悲悔边隅正教陵替,遂能远涉山海,游化汉魏。亡心之士,莫不归信;存见之流,乃生讥谤。于时唯有道育惠可,此二沙门年虽后生,俊志高远。幸逢法师,事之数载,虔恭咨启,善蒙师意。法师感其精诚,诲以真道,令如是安心,如是发行,如是顺物,如是方便,此是大乘安心之法,令无错谬。如是安心者:壁观。如是发行者:四行。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如是方便者:遣其不着。此略序所由云尔。

《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
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行入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云何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
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苦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
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三无所求行者: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
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舍诸有,止想无求。经曰:有求皆苦,无求即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言无所求行。

四称法行者:性净之理,目之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著,无此无彼。经曰:法无
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身命财行檀舍施,心无吝惜,脱解三空,不倚不着,但为去垢,称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庄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于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

达摩大师四行观终。

菩提达摩

文章来自网络

菩提达摩(梵语:बोधिधर्म,罗马化:Bodhidharma,,382年-536年),又作菩提达磨,简称达摩,为南天竺人或波斯人,将禅宗带入中国,为禅宗之开创者,被尊称为达摩祖师、“东土初祖”,并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三大士。

达摩的身世,后世传说甚多。弟子昙琳指出达摩原是南天竺国国王的第三个儿子,后出家为僧。但北魏人杨衒之所作《洛阳伽蓝记》则记载他是西域波斯国人。

达摩是天竺佛教禅宗的第二十八代祖师,同时是中土禅宗的初祖。传说达摩曾问师父得到其真谛之后该去何处传教,师傅吩咐他去中国,但告诉他不要去南方,因为南方君主好大喜功,无法领悟佛教真谛。

达摩在南北朝刘宋(公元470年-478年)年间,乘船来到中国南越地方(今广州)。根据《楞伽师资记》,达摩至中国后成为求那跋陀罗的弟子,属于南天竺一乘宗(又称楞伽师)。求那跋陀罗 (Gunabhadra),意译为功德贤,中天竺人。刘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译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后菩提达摩以此四卷本《楞伽经》传授徒众。除《楞伽经》之外,达摩也相当重视《般若经》、《维摩诘经》。

一苇渡江

在《历代法宝记》与《碧岩录》皆有记载了:菩提达摩受梁武帝之应请,双方在金陵和武帝的对话:梁武帝虔诚笃信佛教,即位以后从事于建寺、抄写经文、供养僧人无数、造像甚多,因而请示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并无功德。”武帝又问︰“何以并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属人天乘果,不是实在的功德。”武帝接着问:“如何是真功德?”达摩回答:“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不过《续高僧传》和《楞伽师资记》等文献中均无菩提达摩会晤梁武帝的记载,达摩来华最迟在刘宋灭亡(479年)以前,此时梁朝还未建立。

之后,达摩毅然决定渡江北上,天色渐晚,浩翰的江面不见来往的舟船,达摩面对西方双手合十,喃喃说道:我之西来,深有密意,法若无生,我愿沉江,法若得兴,天助我也。

接着,菩提达摩摘了一根芦苇抛投于江流之中,自即撩起了僧袍,站立于芦苇之上,直向于江心驶去,一身飘然过江。

达摩于渡江后来至洛阳,入嵩山少林寺,面壁打坐长达九年,期间,教授禅法。他所传授的禅法,在当时受到很大的争议,主要的门徒只有道育、慧可、昙林等人。

达摩在少林寺传法慧可之后,即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5年。

著作

《少室六门集》常被认为是达摩著作,其中四篇《二种入》(即二入四行论)、《血脉论》、《破相论》、《悟性论》等更被并称为少室四论。不过根据近世考证,四论中仅《二入四行论》为达摩亲传。

涅槃

据清朝和民国的《陕州志》记载,佛教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陕州时,就修建了空相寺,距今已1900多年,是与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同一时期的佛门圣地。空相寺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葬地,它以达摩大师开创禅宗而闻名天下。

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十二月,达摩祖师圆寂,终年一百五十岁。

众僧徒悲痛之极,依佛礼将初祖大师葬于定林寺内,并修建了达摩灵塔和达摩殿。梁武帝萧衍亲自撰写了“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的碑文,以示对达摩大师创立禅宗的纪念。

后来东魏使臣于元象元年自西域取经返回途中,遇见达摩大师杖挑只履西归,立即报于皇帝。

皇帝闻之,命人挖开达摩墓葬,只见只履空棺,方知大师已脱化而去,遂将定林寺更名为“空相寺”。

《莲师心要建言》:核心建言

摘自《莲师心要建言》

伊喜.措嘉:

当你舍弃伤害他人的念头时,你遭遇到的敌意将会变少;

当你调伏了你的心,且非常宽宏大量时,许多人将会追随你;

当你弃絶了嫉妒与自大傲慢时,你所遭受的诋毁将会变少;

当你舍弃马不停蹄的活动、不再四处奔忙时,你的过失将会少些。

这些教法是莲花生这位伟大的化身上师,被收集而成的话语言词中的核心建言。

这些话语来自莲师之心,意欲被用于亲身修行地。请将这点铭记于心!

贝玛林巴伏藏:玛哈咕噜祈请文

文章来自网络

五大伏藏王中的莲花洲(贝玛林巴)的伏藏法《宝海上师》,敦珠法王曾如此赞叹「所有地伏藏中之唯一伏藏。」,而《玛哈咕噜祈请文》也是出自此伏藏法。可以说是贝玛林巴尊者伏藏法中,最为广传的祈请文.

宗萨钦哲仁波切说此祈请文包含显密佛法的重点,甚至对于大圆满法的内容也以很精简的方式提到修持重点,非常深奥。

耶喜措嘉的祈愿:在芒域之贡塘隘口时,玛哈咕汝莲华生大士行将离开,前往西南罗剎国土,耶喜措嘉对之顶礼、绕行,并顶戴其莲足,口诉此祈请文:

玛哈咕汝(伟大上师)清净祈愿
南无咕汝(NamoGuru)

玛哈咕汝加持故མ་ཧཱ་གུ་རུའི་བྱིན་རླབས་ཀྱིས༔
我亦生生世世中བདག་ཀྱང་ཚེ་རབས་ཐམས་ཅད་དུ༔
于清净佛土宫殿ཞིང་ཁམས་དག་པའི་ཕོ་བྲང་དུ༔
不离上师祈依止བླ་མ་འབྲལ་མེད་བསྟེན་པར་ཤོག༔
敬信恒时无易故མོས་གུས་ལྟེམས་རྐྱང་མེད་པ་ཡིས༔
愿成就欢喜承事མཉེས་པའི་ཞབས་ཏོག་འགྲུབ་པ་དང་༔
证深密意心精华དགོངས་པ་ཟབ་མོ་ཐུགས་ཀྱི་བཅུད༔
甘露加持圣经教བྱིན་རླབས་བདུད་རྩིའི་ལུང་ཐོབ་ཤོག༔
尊身语意加持故སྐུ་གསུང་ཐུགས་ཀྱི་བྱིན་རླབས་ཀྱིས༔
身语意门愿成熟ལུས་ངག་ཡིད་གསུམ་སྨིན་པ་དང་༔
甚深生圆二次第ཟབ་མོའི་བསྐྱེད་རྫོགས་རྣམ་གཉིས་ལ༔
祈愿受灌顶修持དབང་ཐོབ་སྒྲུབ་པ་བྱེད་པར་ཤོག༔
一切邪见摩罗众ལོག་རྟོག་བདུད་ཀྱི་ཚོགས་རྣམས་དང་༔
病魔障碍皆平息ནད་གདོན་བར་ཆད་ཞི་བ་དང་༔
眷属受用增长故འཁོར་དང་ལོངས་སྤྱོད་རྒྱས་པ་ཡིས༔
意乐如愿祈成就བསམ་པ་ཡིད་བཞིན་འགྲུབ་པར་ཤོག༔
寒林山野雪脊等དུར་ཁྲོད་རི་ཁྲོད་གངས་ཁྲོད་སོགས༔
丰富圆满之所在ཕུན་སུམ་ཚོགས་པའི་གནས་ཉིད་དུ༔
祈愿时时恒修持ཏིང་འཛིན་ཟབ་མོའི་དགོངས་བཅུད་ལ༔
甚深三昧精要意རྟག་ཏུ་སྒྲུབ་པ་བྱེད་པར་ཤོག༔
以所修持之果故སྒྲུབ་པ་བྱས་པའི་འབྲས་བུ་ཡིས༔
四种事业愿成就ཕྲིན་ལས་རྣམ་བཞི་འགྲུབ་པ་དང་༔
天人罗剎为仆役ལྷ་སྲིན་བྲན་དུ་ཁོལ་ནས་ཀྱང་༔
佛陀教法祈守护སངས་རྒྱས་བསྟན་པ་བསྲུང་བར་ཤོག༔
导师所示诸正法སྟོན་པས་གསུངས་པའི་དམ་ཆོས་རྣམས༔
祈于心续无勤现རྩོལ་མེད་རྒྱུད་ལ་འཆར་བར་ཤོག༔
掌握殊胜智慧已མཁྱེན་པ་མཆོག་ལ་མངའ་བརྙེས་ནས༔
愿具真实之了悟རྟོགས་པ་མཆོག་དང་ལྡན་པར་ཤོག༔
以菩提心为缘起བྱང་ཆུབ་སེམས་ཀྱི་རྟེན་འབྲེལ་གྱིས༔
摄受无余诸有情སྐྱེ་འགྲོ་མ་ལུས་དབང་བསྡུས་ནས༔
无碍如意宝力故ཐོགས་མེད་ཡིད་བཞིན་ནོར་བུའི་མཐུས༔
凡所联系祈具义འབྲེལ་ཚད་དོན་དང་ལྡན་པར་ཤོག༔
佛陀法教流布故སངས་རྒྱས་བསྟན་པ་དར་བའི་མཐུས༔
承嗣法筵愿增长བརྒྱུད་འཛིན་ཆོས་སྟོན་རྒྱས་པ་དང་༔
有情咸令置安乐འགྲོ་ཀུན་བདེ་ལ་འཁོད་ནས་ཀྱང་༔
大地皆成净剎土ཞིང་ཁམས་ཐམས་ཅད་དག་པར་ཤོག༔
以吾身语意三门བདག་གི་ལུས་ངག་ཡིད་གསུམ་གྱིས༔
无量化身祈现起གདུལ་བྱ་སོ་སོའི་བློ་ཡུལ་དུ༔
一一化机心境中གང་ལ་གང་འདུལ་སྤྲུལ་པའི་སྐུ༔
随其所宜而调伏དཔག་ཏུ་མེད་པར་འབྱུང་བར་ཤོག༔
约之遍轮涅无余མདོར་ན་འཁོར་འདས་མ་ལུས་ཀུན༔
俱与上师性无别གུ་རུ་ཉིད་དང་དབྱེར་མེད་ཅིང་༔
三身无有离合之སྐུ་གསུམ་འདུ་འབྲལ་མེད་པ་ཡི༔
遍智佛陀祈速证རྣམ་མཁྱེན་སངས་རྒྱས་མྱུར་ཐོབ་ཤོག༔
祈愿有情虔祈请སེམས་ཅན་གསོལ་བ་འདེབས་པར་ཤོག༔
祈愿上师赐加持བླ་མས་བྱིན་གྱིས་རློབས་པར་ཤོག༔
祈愿本尊施成就ཡི་དམ་དངོས་གྲུབ་སྟེར་བར་ཤོག༔
祈愿空行做授记མཁའ་འགྲོས་ལུང་བསྟན་བྱེད་པར་ཤོག༔
祈愿护法遣障碍ཆོས་སྐྱོང་བར་ཆད་བསལ་བར་ཤོག༔
祈愿佛陀法教广弘扬སངས་རྒྱས་བསྟན་པ་དར་ཞིང་རྒྱས་པར་ཤོག༔
祈愿一切有情乐安康སེམས་ཅན་ཐམས་ཅད་བདེ་ཞིང་སྐྱིད་པར་ཤོག༔
祈愿昼夜咸奉行正法ཉིན་དང་མཚན་དུ་ཆོས་ལ་སྤྱོད་པར་ཤོག༔
祈愿自他二利任运成རང་གཞན་དོན་གཉིས་ལྷུན་གྱིས་གྲུབ་པར་ཤོག༔
以此自性清净善རང་བཞིན་དག་པའི་དགེ་བ་འདིས༔
根除轮回恶趣已འཁོར་བ་ངན་སོང་དོང་སྤྲུག་ནས༔
不复住于三有海སྲིད་མཚོར་སླར་ཡང་མི་གནས་ཤིང་༔
祈俱时现证三身ཕྱམ་གཅིག་སྐུ་གསུམ་མངོན་གྱུར་ཤོག༔
诸胜者之大秘藏རྒྱལ་བ་ཀུན་གྱི་གསང་ཆེན་མཛོད༔
无上殊胜此教法བླ་མེད་མཆོག་གི་བསྟན་པ་འདི༔
犹如日出现虚空ཇི་ལྟར་མཁའ་ལ་ཉི་ཤར་བཞིན༔
遍满王土祈广弘རྒྱལ་ཁམས་ཡོངས་ལ་དར་རྒྱས་ཤོག༔
吾既植此善根及余诸善根
具德上师密意圆满功德愿具足
广弘佛陀珍宝教法具力士夫愿得成
智悲力三者臻究竟已,圆满佛陀愿得成
愿居六道诸有情,轮回苦痛大海解脱已,速疾成正等正觉。

如吾者贝玛林巴自洛扎门堆之狮面岩迎请而出。

ThiswastakenoutfromLion-HeadRockinthemedicinalvalleyofLhodrakbyPemaLingpa.
2020年10月Nila藏汉初译

关于业的消耗

69.问:那个带业往生极乐世界的生命,是不是不会受到以往恶业影响?或者说像释迦牟尼佛那样,释迦族被灭时只头疼三天?成佛以后有没有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可以储存微小心念,它的具体性质是什么?

答:那些往生高级层面的存在,他们一样要受到业力的牵引,只不过他业力牵引比较低而已。就好像他是一个富贵人家的孩子,他虽然会饿三天,但是那个饿三天不会造成很大的痛苦。而在更高级的层面,它们释放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他一样会以各种方式来消耗这些善恶业。他不必要像释迦牟尼佛这样,以肉体的方式来头痛三天,没这个必要,因为更高级的层面类似于梦中的层面,他们是非物质的,他们没有身体,所以他们消耗业的方式跟我们人类是不一样的。在有些非物质层面也有梦境,他们也做梦,当然他们也有睡眠,所以他们一样会在梦境当中消耗这些业。他们在清醒的时候,也会以某些方式消耗这些未完成的业。

所以善恶业其实不会莫名其妙的消失。宇宙里有一个法则叫因果法则,这个法则没有任何力量可以破坏它,你做过的善、你做过的恶,没有任何力量可以让它们一笔勾销,不可能,即使佛陀都没法这样做,所以善恶业永远是随身的,你做过的一切它们都在,只是它们消耗的方式很可能不一样,而且千差万别。

如果你在肉体里面,你是一个人类,那么它们注定要以人类的方式来消耗,你会受苦,你会受罪等等。如果你不是肉体的人类,你是高级别的高层面的天人,他们消耗的方式又不一样。只是消耗方式不一样而已,但它必须要消耗。所有的这一切,也就是阿卡西记录里面所有过往的记录,它们都储存在宇宙的智能里面。你可以把它称作阿赖耶,你也可以把它称作空性,也可以把它称作无限的意识源头。你的意识里面存在所有这一切东西,不仅存在你个人的印记,而且是存在整个宇宙的印记。也就是说,在无限意识里面保存着整个宇宙的历史,小到每一个个人的细节,都在里面。所以,业是不可能凭空消失的,但业可以被消耗,可以被许多方式消耗。

佛陀在《涅槃经》里提到:如果业是没有头的,那么注定它将是没有尾的。如果业是没有尾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成佛。因为你的业是还不干净的,你有无始的业——无穷无尽的业,你根本就没有哪一天可以还干净,你即使转生无数次的人类,依然还不干净你曾经的业,它们太多了。这样的话,就没有人可以成佛,没有人可以解脱,这一天永远到不了。

但是业不一定要以物质的方式来还,业的印象可以以梦境的方式来还、来消耗,可以以其他层面的方式来消耗,非常非常多的方式。在天人的层面,他们甚至可以通过观想的方式,如梦一般的让负面的心境化作符号,从你的头顶消耗掉,他们专门有这样的观想方式,这也是一种消耗的方式。因为这些负面的思想就是业,它们储存在你的大脑里,它们是你的往世的记忆——你曾经的印象,这些印象可以被当做符号来消耗掉,这都是可以的。所以有很多种方式来消耗掉你的业。

摘自《夕阳问答》027  夕阳 著

宗萨钦哲仁波切:贝玛林巴伏藏教法

秋吉林巴大师

贝玛林巴大师

宗萨仁波切 讲述

西遊译文 翻译

(2012 年七月,宗萨钦哲仁波切于远在印度西北、中印边界的思碧谛(Spiti),连续18天传授贝玛林巴伏藏教法。这篇开示即节录自当时的教授。)

你们有些人非常新近才接触这些教法,我想你们是碰巧来到这里,然后加入了我们。这种情况下,要将教法讲解得适合每一个人听,有点困难。因为理想上,我假设你们领受这次伏藏教法、参加这些法会和灌顶之前,已经完成某种准备。我说的不是修持,那样当然最好,但一般来讲,你对佛法应该至少有某些哲学上的了解。

总之,你们可以很容易去确认一般人所知道的佛法,像是四圣谛、八正道、四法印,甚至是菩萨道。比如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它在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这些地区仍很普遍;至于大乘佛法,依旧盛行于日本和中国等地。但现在我们要传授的,并不是那么接近「一般人所知道的」佛法。

每当我们提及「佛」、「佛法」,就会想到释迦牟尼、悉达多太子。他逃离王宫,前往摩揭陀,最后在菩提树下证得涅盘。他在鹿野苑、瓦拉那西和灵鹫山等处,教导四圣谛。

如同我先前所说的,在接受这些教法之前,如果你是非常认真地要追寻这个道,那么我会假定你先前已具备相当的背景。一般而言,金刚乘、密乘在佛教徒中已经饱受批评,因为许多时候,密法修行者的作为,并不具有任何释迦牟尼佛平静、慈悲、纯净、朴实等的严谨行仪。

我总是说,修持密法的人有两个额外的包袱。他们必须向上座部、声闻乘的人证明,他们也是佛陀的信徒,这是一个包袱。第二个包袱是,他们还必须向遵循大乘之道的人证明,他们是佛陀的信徒,盛行于中国等地的大乘传统并不接纳他们。

反之,遵循密续之道的人必须接受,声闻乘和上座部的佛法毫无疑问是佛陀的教法。不仅如此,上座部更是佛法的根源。没有别解脱戒,就没有佛法的根;没有佛法的根,就没有如同茎干的大乘。如果树木的茎干没有根,你去哪里采摘密乘的花果?

因此,修持密法的人担负着额外的包袱。望向未来,金刚乘仍将面对许多批评和问题。这有很多原因。首先,密续之道是非常大胆的。密法不符合一般人类的思惟界线, 事实上,密法的整个重点就是要摆脱人类思惟的框架,那个框架有点像是混乱坛城的界限(parameter of that mandala of confusion);这就是整个密乘的重点。这是为什么密续要在未来被认为是纯净真实的解脱道,并不容易。

我们还有其它的问题,我们有那么多雄心勃勃、好色、行为总是失当的密续上师。他们帮不了忙,实际上,他们把情况弄得更糟。

所以我先要告诉各位,目前,你们将要接受的是尊者贝玛林巴所取出的整套伏藏教法。基本上,你们将要接受的教法被称为「伏藏教法」。我说过,密续正努力要证明自己是一条真实不欺的道,非常辛苦。而伏藏教法更甚于此,它还必须在密续行者中证明自己是真实不欺。

大部分新译派人士会不以为然地扬起眉毛,怀疑伏藏教法。举例来说,我公开告诉各位──虽然有些人会不高兴,但你们可以引述我的话──许多萨迦巴和格鲁巴的人,对待伏藏教法的态度有点像是,「嗯,等等,这是什么?」其实有很好的理由说明这种情形。因为在西藏,我们有很多假的、野心勃勃的、好色的掘藏师。掘藏师或是「德童」,他们通常需要伴侣,而那个伴侣通常是女性。因此许多时候,德童会被仔细检验,他们究竟做了什么会受到极大的质疑。

同时我认为,较之从前,伏藏教法将会遭受更大的磨难。举例来说,现在有些书讲述的方式,好像那是作者自己的伏藏教法。当作者在海边散步,不知怎地某个想法就出现在他的脑里。

你们很多人都知道,在西方的思维中,认为「天启」(注:revelation,「掘藏」也使用同一英文)是很神秘、很令人兴奋的事,所以我们会有这种挑战。很多这类的东西被「挖掘」出来,我相信甚至当我们现在说话时,在苏格兰或加州的某处,就会出现一些雄心勃勃的好色之徒,声称自己发现某个东西。他们常常令人感到生气,因为如果你去看那些书,会发现他们明目张胆地剽窃《入菩萨行》或其它密续典籍的内容。不过我们现在不讨论那些,因为那只是我个人的意见。

我也支持新译传承,我是萨迦巴和噶举巴等新译教派的虔诚弟子,那些传承对我而言非常深奥。因此我知道,伏藏教法受到所谓的一般佛教徒或密续行者的仔细检验。我希望你们了解这点。

虽然我们有很好的理由怀疑伏藏教法,但是,导致你怀疑的原因也可能恰好是启发你的原因。举例来说,伟大的秋吉林巴、尤其是贝玛林巴──你们现在正在接受贝玛林巴的教法──他们两人完全不识字!

贝玛林巴完全不知如何读或写,他没上过学。当你阅读他的教法时,从他编辑教法的方式就会发现这个迹象。事实上,我们现在正处于很令人头痛的状况,因为从法本中你可以看得出来,这些教法出自某个「没上过大学」的人之手。

不过,如果你真的去深入思考这家伙到底是如何想出这些了不起的教法的,那就更有意思了。举例来说,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我念诵了贝玛林巴十八部「大圆满」文本的根本颂和释论,这些在其它上师的教法里几乎看不到。这些根本颂和释论是如此地切中要害、赤裸裸地毫不掩饰,因为很多时候,没有受过正式教育的人,当他们说话时,他们是打从内心说出。他们不给你所有这些词藻、词组、诗句,他们不拐弯抹角,他们没有这一切的繁文褥节。

如果我要写书,当我把想说的话说完了,却又想让大家以为我有很多东西可写时,我会引用别人的话,我会举例,我会提出论证,所有这些都是要蒙骗你们。而你们会想,哇,这是多么伟大的老师。但贝玛林巴可不是这种人,他很直接。

所以如果你考虑了这些情况,会了解到伏藏教法不容忽视,它非常殊胜。可是你也必须牢记在心,藏传佛教历代德童所取出的教法,没有一个是佛陀未曾教导过的,这点很重要。这些掘藏师从没说过,他们发现了佛陀没有发现的教法。事实上他们非常强调,他们实实在在地遵循、补充、协助释迦牟尼佛的教法;这正是德童的美好之处。因为很多来自加州和苏格兰的「德童」说:「这东西从来没人发现,我是第一个发现的人。」 人类有个习惯,总认为自己是唯一知道真理的人,但这种情况从未发生在真正的德童或伏藏教法上。

伏藏教法为何如此殊胜?我必须再次假定,你们对于一般佛法已具有某种程度的常识,特别是有关大乘佛法,尤其是关于金刚乘佛法。一旦你拥有那些常识,就会比较容易理解。

例如说,我今天下午口传过的某些伏藏教法,是贝玛林巴在不丹人所称的「曼巴措」发现的。(注:「曼巴措」是位于不丹东部布姆唐(Bumthang)的火焰湖(BurningLake))那是很大的海,它不真的是海或洋,它是一个池塘,非常深的池塘。有些人可能去过。它看起来其实很可怕,因为它很深,也许像这所寺院的高度那样深。我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因为这里边有太多元素,但我试试看。这一切就从「塔景咖啡店」(StupaView)附近的某个地方开始。

塔景咖啡店在加德满都博达那大佛塔(Boudhanath)附近,一切都从那儿开始!从前有个母亲,她有三个孩子,他们几位最后一起建造了这座尼泊尔的大佛塔,直到今天我们仍可以去拜访这座佛塔。当佛塔建造完成时,他们各自供养了非常了不起、令人惊叹、不可思议的愿望,值得我们仿效。

其中一位发愿成为一个上师;另一位发愿,当这个上师于未来传法时,要做这位上师的护持者。我简短地讲述这个故事。当时有一只小蚊子叮咬了那位发愿成为护持者、 成为国王的男孩,而那只蚊子后来投生成为国王赤松德赞的公主。因为公主仍受制于非常重的业债,所以她的寿命并不长,有说八年,有说十年,总之,她很年轻就过世了。莲师贝玛炯涅当时在场,所以,赤松德赞王极力请求莲师保护他的女儿。于是莲师在公主死后,将她的意识召回至她的身体,然后迅速地传给她许多教法。

莲师随后说,那些教法在当时并不需要,因为那时西藏正处于最吉祥、最有灵性的时期,但那些教法在未来将会是非常必要。当那个时间年代到临,贝玛塞(PemaSal) 公主的转世(即贝玛林巴)将会取出那些教法。

莲师甚至预言,当贝玛林巴再次投生──这全是我的解读,预言内容本身非常精简──他被描述成像侏儒一样的矮。贝玛林巴在布姆唐(Bumthang)建造的寺庙可以证明他的身材矮小,因为天花板很低,你必须弯下身体。

莲师的预言说,贝玛林巴是深红色的,笑起来像一匹马;这也是我的解读。因为预言说他说话像马一样,所以我总觉得他的笑声必定是像马那样「嘶嘶嘶嘶」。莲师还说,贝玛林巴会讲很多低俗、粗鲁的话,很多粗鄙的字句出现在他具含深意的挑衅语言当中。
谈到贝玛林巴,我要对这里的不丹同胞说,我们以身为不丹人为傲,因为我们有贝玛林巴。这里有西藏人吗?西藏人视不丹人为未开化的民族。他们说的没错,西藏人非常有教养,不丹人就是未开化。不丹是原始部落,基本上他们以部落的方式思考,如果你去过不丹,就会了解这点。

不过有个家伙、一个不丹家伙,甚至最高傲的西藏人都得向他鞠躬敬礼,那人就是贝玛林巴,信不信由你!让我告诉各位,贝玛林巴是五位德童王的其中之一。并不是所有掘藏师都是德童王。你们有些人修持秋吉林巴的伏藏教法,秋吉林巴就不是德童王。有些人修持蒋贡康楚罗卓泰耶的伏藏教法,我必须很恭敬地告诉你们,他也不是德童王。你们很多人是敦珠新岩藏的修持者,我以恭敬的心告诉你们,敦珠仁波切、敦珠林巴也不是德童王。而贝玛林巴,是的,他是一位德童王!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他就是!

再多提供一些讯息。我们不丹人很引以为傲,如今贝玛林巴的血脉仍然存在于不丹。这是非常殊胜的。

莲师所做的另一项预言是,贝玛林巴生前会遭受许多流言蜚语。由于人们的批评,他不好过。他不是个容易相处的人。想想看,他每两句话就有一句是粗鄙无礼的。他长得很矮、很结实,不是圆滑得体的人。他基本上是个文盲,然后突然之间发现这些[伏藏] 。他喜欢喝酒,对女性很尊重,这些都和主流群众不符。因此他吃了很多苦头,许多人甚至批评他是个假的魔术师。

从某方面来说,西藏和不丹的观众都是经验老到,他们不见得会相信魔术师。因为有太多魔术师了。所以你还必须是个伟大的上师才行。很多时候。德童也被污蔑为魔术师。「哦,他不过是个魔术师而已,我们不必相信他。」我想贝玛林巴也受过这样的折磨,因为他是铁匠,铁匠本身就已经被认为是低种姓的工作。

贝玛林巴常受雇制造很多刀剑,有些至今仍存在不丹。他有很多小孩,非常忙碌,所以当他铸剑时,常常因为忙于四周发生的事而忘了使用火钳,他直接用手握住热铁,但却什么事也没发生!我们如今仍可看到剑上的指纹。可是这种事不见得能打动那些观众,他们心里想:「哦,他不过是个魔术师,魔术师都会做这种事。」

总之,贝玛林巴必定被所有这些事情给激怒了,所以他说:「如果我不是掘藏师,不是一位真正的掘藏者,那我就会死在这个池塘里。如果我是真的掘藏者,我将带着伏藏教法回来。」

于是他带着一盏酥油灯,跳入池塘里,几个小时后,再带着完好无损、 仍在燃烧的酥油灯回来。他的右脥下夹了一些石头和几捆书卷,从当中出现了这些伏藏纸页,也就是我现在正辛苦地口传的这些伏藏文。

另一个我们应该非常感激的事实是,贝玛林巴以不懂世故、非学术出身的掘藏者示现,因为在他的许多法本里,根本颂是以空行字母出现。你们有些懂一点藏文的人会注意到,当我传诵法本,每当遇到空行文字时,我常常就数着「一、二、三、四、五、六、 七……」,因为我不知道要怎么念诵。如果知道怎么念,我当然就像贝玛林巴一样是一位德童了。我们不知道怎么念,因为那些看起来就像是无法阅读的文字。

贝玛林巴有时把空行文字放在开头,有时放中间,有时甚至是一整段。大概两天前口传的内容中,有一段的空行文字是「一半一半」。例如,如果有「到这里」这样的句子,他用藏文表示「到」,但「这里」或「那里」则是我们看不懂的空行文字。所以,我们不知道他说的是「到这里」还是「到那里」,谁知道呢?他留下的伏藏文本就是这样子。这些是德童做的事。

当然,不只贝玛林巴本人,甚至他的转世都备受尊崇。就我个人的传承,告诉各位一个故事。这故事来自蒋扬钦哲旺波的净观、净相,它不是关于德童贝玛林巴本人,而是发生在贝玛林巴的第三世转世之后。

十八世纪初,蒋扬钦哲旺波与蒋贡康楚罗卓泰耶二人算是死硬派的教法编辑,他们无法忍受有那么多的假德童。因为假德童非常受欢迎──情况总是像这样──真德童和真实教法因此黯然失色。

蒋扬钦哲旺波与蒋贡康楚罗卓泰耶对此非常忧心,因此在蒋扬钦哲旺波的委托下,蒋贡康楚罗卓泰耶全心尽力地编纂「仁钦德佐千嫫」,即《大宝伏藏》。

蒋扬钦哲旺波不会轻易向某个碰巧叫作贝玛林巴这种怪异名字的人或向贝玛林巴的转世表示敬意。但是在他的一个净观中,他描述到,每当他需要向莲师请教问题或需要厘清问题时,他可以只阖上双眼便到达铜色山和莲师对话,并享受那里的会供盛宴。回来之后,他就继续重新编辑,或就能把事情处理好。

在蒋扬钦哲旺波的某一段话里,他说,他记得铜色山那里有些什么人。有一回他去铜色山,看到角落里坐着一个「新人」,他从来没见过那个人,所以感到有点好奇,心想,「这人是谁啊?」

那家伙戴着不丹语所说的「布瑞」——一种染成红色的生丝,不丹喇嘛常穿戴,那个人就戴着那种丝巾。蒋扬钦哲旺波非常清楚地描述到:「我不知道他在吃什么,但他嘴里和牙齿上有种红色的东西,他不停地咀嚼着。」就像这样,蒋扬钦哲旺波甚至不知道那人是谁。

当蒋扬钦哲旺波从净观中醒来,随即说道:「当然,我现在知道了!」因为就在几天以前,第三世贝玛林巴在不丹圆寂。顺带一提,不丹人吃槟榔,喇嘛总是在嚼槟榔。但西藏东部没有槟榔,所以,蒋扬钦哲旺波不晓得那人嘴里嚼的是什么东西。

有些人嘲笑伏藏教法,像大乘的人、声闻乘的人以及所有新译教派的人,他们也许嘲笑伏藏教法,因为伏藏教法来自比如我刚才提到的那个池塘「曼措巴」。贝玛林巴的很多伏藏教法取自布姆唐(Bumthang)的一块石头岩面上,如果今天你到不丹去,那块大石头还在。

伏藏教法就像这样。以蒋扬钦哲旺波的「一髻佛母(Ekadzati)」仪轨为例,它完全是某天凌晨的产物!某天凌晨两点钟左右,钦哲旺波面前有一盏酥油灯。当酥油灯的油快要燃尽、火焰将灭时,发出「册」的火花声。对我们这些凡夫来说,那就是灯火熄灭的声音;但对蒋扬钦哲旺波而言,从那个灯火熄灭的声音,从那一声「册」,出现了「一髻佛母」的仪轨,这就是伏藏教法出现的方式。伏藏有时也会显现为梦境的结果。

现在,我要你们把心转到因乘上。我现在不讨论金刚乘,而是以大乘的角度来看,如果仔细阅读《华严经》这类的大乘经典,你会了解到,诸佛菩萨曾经祈祷,希望在未来树木可以给予教法,水声也可以给予教法。我说的不是密乘,而是大乘教法。所以,如果大乘的人可以接受这种教法,那么为何不能接受伏藏教法呢?

所以事实上,甚至是逻辑上来说,如果你有时间和能力去仔细研究伏藏教法,便会了解到,这些教法不是来自某个被恶魔或其它精灵附身的人的随意发现。

伏藏教法所言是否是正确的道,你永远可以这样对照,例如,你可以拿贝玛林巴的某一个伏藏教法或某一个主题,和《华严经》或《阿含经》的任何一部分作比较,你可以把任何大乘或声闻乘的教法经典拿来对照。当然,你的心胸必须非常开放,如果你没有开放的心胸,就永远无法体会这些教法的深度。如果有开放的心胸,你就会了解,伏藏教法与佛经并没有抵触,它们反而是相辅相成。

举例来说,你们今天接受了马头明王的教法,马头明王就是佛,当然也是本尊。本尊即是佛,在密乘里,他们是一样的。

但这种马、佛的概念,装不进界限极为狭窄的心,装不进小小四方形的心。因为对心胸狭窄的人来说,佛陀赤足、穿着体面的袍子。他们总是认为救世主是安详的,就像圣方济一样,有温和的形象、仁慈、微笑,口中说着「你需要什么?」「我能帮你什么?」 「哦,可怜的人!」这是像我们这种拥有小小四方形心胸的人所喜欢的。

但那是个概念,概念总是约束你,这就是密续的哲理。概念好比情绪烦恼的祖父,只要有概念,你就一直都会产生情绪烦恼,而情绪烦恼衍生出行为,一个行为又衍生出更多行为,然后行为衍生出结果,像是你的身体、你的感觉、你的自我等等,你整个人就是概念的副产品、附带产生的结果。如果你读《金刚经》,佛亲口说,那些以身相看见他的人,没有正见。(「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为了打破概念,密续怎么做?一般而言,人类总是认为猪是最糟糕的动物,像我们骂人「你是猪」,或认为猪很脏,即使科学家现在已经证明猪十分的聪明。总之,猪在过去被认为又脏又丑,或诸如此类的负面形容。任何被视为最糟糕的东西,忽然间变成本尊;还不只如此,在金刚乘里,拥有马头、猪头的本尊,是更为真实的释迦牟尼佛化身。现在,这些都必须装进你的脑袋里,但这很难,这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的事。

为何这些东西无法装进你的脑袋?我今天碰到几个俄罗斯人,他们提到更敦群培,于是,我想起更敦群培解释了为何我们无法接受这些东西。他说:「这些之所以无法装进我们的脑袋,是因为我们过度相信可相信的事物,过度不相信不可信的事物。」

这就是我们的问题。过度相信可信的事物,和过度不相信不可信的事物,这两种情况总是拖累我们。然后看看发生了什么事?看自己就可以,不必看别人。

莲花生大士:拥有行持的平等味

摘自《莲师心要建言》对赤松德真的忠告

国王问道:「拥有行持的平等味」是什么意思呢?

上师回复说:

「行持」在这里指的是,不间断地处于禅修之中;尽管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正在禅修的对境,我们也不要分心散乱。无论是行走、移动、躺卧或是坐下时,你都要像溪河川流不息一般,在一切情境中将此牢记于心。

「平等味」意指去接纳你所看见的、或是任何五根欲乐所展现出的一切,同时认出 你的固有本性,远离任何贪着或攀执;你对任何事物既不取受、也不排拒,就好比到了珍贵黄金岛上一般,这就称为「拥有行持的平等味」。

Page 38 of 100
1 36 37 38 39 4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