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儿戏!

我们的身体是由五大元素组合的,所以当你对五大元素的转换冥想熟练的时候,你甚至能转换你的身体。禅宗公案里提到,佛图澄禅师,曾当着皇帝的面,把自己的胃从身体里抓出来,放在盆里面洗了洗,皇帝因此感到非常的惊讶。佛图澄不但可以直接把身体破开,把胃取出来洗,而且还可以把自己的手臂卸下来,一点都不流血。像这样类型的人,他是熟练于五大冥想的人。

也许你可以把这当成神话,但是有一个近代发生的事:蒂帕嬷是近代记载当中真正获得至少三果以上圣位的一个成就者,而且她获得的圣位时间并不长,她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证得了三果。在她证得三果以前,她早就证得了神通。但是奇怪的是,教她神通法的那位师父穆宁拉是个南传的比丘,师父本人没有神通,没有五大的力量,但他却熟悉经典,知道南传经典里面告诉一个人应该怎么样修神通,他就把这些经典里的修炼方法教给了蒂帕嬷。

蒂帕嬷是一个能够入定的人,她很容易就入了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她证得很快,几个月的时间就证到了三禅、四禅的境界。所以,她师父把这个五大元素的方法教给她以后,她在禅定中很快就证得了神通。她是近代人,她不是古代的人。在她的传记里提到,蒂帕嬷可以任意地进入四禅八定当中的任意某个定,而且定中她只要决意要某种元素的力量,她就会获得某种元素的力量。

有一次,穆宁拉在他房间里,透过窗户看见蒂帕嬷在一棵树的树梢上,在朝他笑,而树梢上出现了一间房屋,她在那个房屋里走来走去玩,显然她已经把风元素转变为地元素,而且她把地元素变为一个建筑物,她在变出的建筑物里玩。蒂帕嬷甚至当着穆宁拉的面穿门而去,穿过墙壁走进来,或者有时候她跟她的妹妹会突然间出现在穆宁拉的房间里。一次,她甚至在穆宁拉的眼前,把地元素转变成了水元素,她直接跳了下去,就好像那个地方是水潭一样,她跳进去了,并且从那里面再出来的时候,她浑身是水,但那个地看上去仍然是一块地,你没有看见有任何水,然而她身上已经湿透了。

月光童子在禅定当中能够化作一汪泉水。他的公案很有趣,禅宗里的一些祖师都提到过。也许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比喻、寓言或神话。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月光童子把地大化作了水大,把整个身体化作一滩水,这个水实际上是物理的水,不是幻觉出来的水,它真的是水——物理性的水。所以他的弟子扔一块石头的时候,甚至可以听到溅起来的水花的声音,它千真万确是一滩水。这跟蒂帕嬷把地大化作水大这个神通是一样的。

但是 请注意!这些都是儿戏!它们仅仅只是反应了一部分宇宙能量的运作规律。它们只是精微能量的运作游戏而已。它们和最终的真理,以及空性的意识无关。它们就如孩子吹的彩色肥皂泡泡一样美丽、幻化而无常。

摘自《楞严今释013》夕阳 著

心里面没有动摇,就没有任何动摇能够动摇你

观听旋复,什么叫知见?我们的眼睛是属火的,火属眼,听属水,叫观听旋复。眼通肝,肝脏是火,肝火肝火。听属水,听属肾脏,肾脏属水,所以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听是属水的,你不认为那个水能淹你,那个水就淹不了你,水不能淹你。你只要把内在的这个怕被淹死的思想消除了,外界就无法淹没你。

有一个禅师,名字想不起来了,他死的时候,他说:“诸方火葬,我这里水葬。”然后,他就叫门徒找了一个洗澡用的大木盆,下面戳个洞,那个大木盆本来可以浮在水上,他却戳个洞,吹着笛子,坐在漏的洗澡盆里面,顺流而下,眼看着这个木盆渐渐沉下去了,老和尚还在吹着笛子,他丝毫不畏惧,吹着笛子,吹着吹着,人就渐渐沉没了。

怪事出现了,七天以后,他发现老和尚在岸边坐着,人挺好,没啥事,衣服都没湿,大家伙欣喜若狂,再把这老和尚请回去,再回到庙里。又过了几个月,这老和尚再一次拿个大木盆,又吹着笛子又走了,这一次没找着人。大概过了几个月以后,在岸边只发现了一个老和尚的笛子,人没有了,这次终于圆寂了。禅宗里有过这样的案子,他坐在木盆里,漂下去以后,什么事没有,这叫“观听旋复,水不能溺”。

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

你心里面没有杀心,那么就没有人能杀你。据说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活下来最多的是婴儿,大家有看到过这个报道吗?唐山大地震活下来最多是婴儿,死的最多是成年人,因为婴儿不知道什么是大地震,他没这个概念。唐山大地震时还有个老人,七十几岁了,一觉睡到天亮,咦,天花板没了,再看看四面墙壁也没了,再看看地板都没了,他一个人躺在一张床上,一觉睡醒,什么都没了,但他什么事没有,他一定是一个心无旁骛的人,所以连大地震都不能伤害他。

日本禅宗里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日本地震非常多。有一次,一个很有钱的人去参拜一位老禅师,聊着聊着,突然间大地震了,这个富人话也不说就往外窜,来不及顾及礼仪,拼命往外窜。小和尚也抱着头往外窜,唯独这个老禅师纹丝不动坐在那,没有任何恐惧。结果震了五分钟,房子没有倒,这个人再回去,看见老禅师很惭愧,顶礼膜拜。老禅师说:“你心里面没有动摇,就没有任何动摇能够动摇你。”

你心里不动摇,就没有任何外在的动摇能够伤你。这就是禅宗的境界,这个境界完全吻合于观音的这篇文章。你无杀心的时候,就没有东西可以杀你,因为你去掉了内在的这个东西。

摘自《楞严今释015》夕阳 著

一天的闭关

所以你知道普贤的这段话是真的,他的确会在你的呼唤下给予你回应。你的回应强度取决于你的呼唤的强度,你呼唤的强度能够超过几亿个信息量,能够出现,那么你就将能获得一个特别的回应。

普贤的圆通法门就是分别这上亿个呼唤,这是一个成就者才能修行的法门,一个第七个层面行者才能够达到的法门。

这七天里,你如果睡着了,就白干了;睡着了,你就要从头再来,不许睡着。所以能够坚持七天七夜的人非常少,极罕见。而且这七天七夜不仅仅不能睡觉,还不能够站着不动,必须走;并且不能够起杂念,必须念佛,不能念着念着有口无心,你的念佛必须足够虔诚强烈。

解放前有人达到这个程度,几乎一两百年来只有一个达到。也许大家打过佛七,也许你打佛七时,七天没有睡觉,七天没有倒下来,一直在走路,但是你不能保证你七天的念佛清醒。你的念佛很大程度上是有口无心的,也就是,嘴上念,心里面在想别的了,这样其实也白干了。所以一两百年以内,只有一两个人才能够达到。

近代有人, 有一次修般舟三昧,修七天。他念佛念得特别专心,没有任何杂七杂八的念头,他是一两百年以来,少有的达到心无杂念来念佛的一个人,但是他仍然没有扛过第七天。如果扛过第七天的话,你在醒着的时候,普贤就要来。他在第七天的时候昏倒了,这个人就掉到圈子外面了,也就破坏了功夫了。虽然这样,他昏倒以后,在昏迷的状态时看到了普贤菩萨。他七天里面并没有念普贤的名字,他念的是阿弥陀佛,但是他昏倒以后,见到的却是普贤。可见《楞严经》的这一段的确没错,普贤是心闻十方的。你只要念般舟三昧,能够坚持,他真的会来。

在昏倒以后,普贤菩萨就告诉他说:你适合一个法门,六字大明咒这个法门适合你,在《大藏经》的第几卷第几本书里面有这个法门,现在传给你。他醒来以后,那个梦境历历在目,他去翻《大藏经》,在那一行里面真的有这个六字大明咒的法门。他按照这个法门修了以后,很快就出现了一些小神通,不是大神通。他后来把这个法门传下去,但是用禅宗标准来说,他并不是一个彻悟的人,他只是达到了禅宗所说的破参,他并没有彻悟,他还不是很完美,他是一个破参的行者。

可见普贤的这段文字不是空口白话。近代的确有人念佛念到亲见普贤菩萨了,但这个非常难。七天七夜之内身心丝毫都不中断,普贤就会知道,你的信息就超过了百亿信息,他一定会亲身到你的面前来,所以这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今天公开课的唯一的主题是,愿每一个人都能够展现你的信心。我已经给了你这么多的证据,证明普贤的这段话不是开玩笑,这是他的诺言,只要你到位,他一定会出现。为什么有人问,我念佛念了这么年,从来都没有梦到过佛,从来没有看到过菩萨?你不能怪菩萨,那是你没有到位,你的心总是不连续。你的心能够连续哪怕一整天,保证你当天晚上就会梦到菩萨,不需要七天,一天就可以,可以打包票。如果你的心不动摇,在念诵里面毫不动摇,没有太多的杂念,只要一天,你一定会在当天晚上梦到菩萨,因为这是菩萨的诺言,他一定会遵守诺言。你需要做的只是到位,你要达到这个频率,达到这个清醒的强度。

今天课其实很重要。建议大家以你的强度来实验,你只要有一次就非常有用。为什么?你如果花一天的时间做一次,当天晚上你梦见圣者了,那么你的信心将大大的增长、大大的建立,你再也不会怀疑为什么圣者从不回应我。你现在开始知道,是你没有连接上,而并不是他没有来。明白了吗?他要来,但是你总是不到位,所以他来不了。建议大家花一天的时间,尝试这个功课,你一定会感应到梦中的显现,一定会的,一定会有。

你念什么都可以,念佛,念观音,普巴金刚,金刚亥母,准提,念你喜欢的咒语,都可以,任何一个都可以。当然有些感应会更加容易,比如说观音啊、金刚亥母啊、阿弥陀佛等等,都可以。可以选一个比较更大众化的,比如说观音啊、绿度母啊,一般来说,女性化的本尊较易获得感应。

大家可以用一天的时间,礼拜六或者礼拜天,尝试一天。或佛教里面的大黑天,他的感应也是非常强的,大黑天主财。礼拜六或者礼拜天,一天的时间,闭一天的关,全然的念诵,没有太多杂念。不要求你完全没杂念,但是你的杂念不要太多,这样清醒的念,当天晚上会有感应的梦。

摘自《楞严今释》010  夕阳 著

一个人达到顶峰的时候宗教就消失了

《庄子》的这两段文字,用故事的方式表达了最高段位黑段高手的境界。其实黑段高手的境界你不是没体验过,有那么一个片刻你一定体验过,每个人都有一些片刻是体验过的:你一定有过在音乐中神醉的体验,你一定有过幸福地躺在草地的忘我的体验。你在童年时有过,成年后有过,而且不止一次地有过最高段位的神醉。在你非常放松的时候、在你享受的片刻,你一定曾经在里面安住过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那是你最美好的记忆。

当一个人达到顶峰的时候宗教就消失了,宗教只是第二种人的工具。对于第一种人来说,不需要宗教,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存在形式,只有合一、只有神醉,他们从来就没有宗教。

一个走入宗教大门的人,如果他的智能、智慧特别高超的话,立刻会发现那是一个工具。所有的宗教、祈祷、各种各样的方式仅仅是船,你乘上船划到了彼岸,然后当你走上岸的时候必须放弃那条船,你不能把船顶在头上,那是一个愚蠢的方式,所以当你上岸了以后必须放弃那条船。

这就是那七个人在做的事,他们放弃了所有的礼仪、所有的仪轨、所有的宗教,他们甚至嘲笑那些还在宗教当中、礼仪当中的人。他们可以相视一笑,彼此默契、彼此了解,这是一幅多么唯美的画面。在这个世界上别说找到七个人,即使找到一个这样的人都很难。

摘自《庄子耳语》008 夕阳 著

来自无欲的创造

克里希那穆提在了悟以后做了一件惊人的事,他发表了一个演讲叫《真理是无门可入的》,之后,他就解散了专门为他成立的通神学会,退还所有捐赠,于是他变得身无分文了。接下来有整整九年的时间,一个人住在美国一座山上的小木屋里,屋里只有一张床和一个很小的写字台。

他在小木屋里的九年没有见来访者,只见一些本来熟悉的朋友。九年以后,他内在的空性变得如此的深邃和稳定,这个世界慢慢开始回应他了。如果你的内在已经达到一个深度,这个世界将不得不回应你。通过九年的保任,他的功夫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世界开始回应他,有人邀请他演讲,他的演讲之后持续了整整四五十年,一直到临终。

当达到空性,即使外部一无所有,只有一个小木屋,原来聚拢在身边的人群也全部散了,但是在空性当中,只要够深,新的人、事、物终将会来,整个宇宙都会开始围绕你,新的东西、新的人一点点的聚拢过来。克里希那穆提后来成为世界级的导师,他是一个从不营谋的人,没有算计、谋利、焦灼,他是如此单纯的人,克氏整个的一生用天养这个词来形容是非常恰当的,他是一个真正天养的人。

庄子说:真正的圣者没有这种情,没有常人的欲望。他面对好或恶都顺其自然,因为内在有一个真正的宝藏,他安住在内在的宝藏里面,外在,他好像对什么都不在乎,很平静,无论好恶美丑,他都很平静。庄子的这段话是解释了上一段:一个圣人内在的境界,也就是禅宗的一个安住空性的人的内在境界。

临济开悟以后离开寺庙,到山脚下搭了一间小茅屋,种了一片地。整个夏天他自耕自食,到了冬天离开茅屋回到山上的大庙里。上师问他:这一个夏天你在干什么?临济说:这个夏天我过得可好了,白天种地,晚上煮吃的,半夜里还要禅定休息。他的老师就赞叹他:看来这一个夏天你真的没白过啊。这段对话被当作非常著名的禅宗公案记载下来。

你现在听,会觉得这没什么奥妙,好像非常稀松平常。只是说他一个夏天在种地,吃饭,睡觉而已,为什么禅宗会把它当作公案记载下来?如果你看了《庄子》的这一段将会理解,这就是一个圣者的方式,他在空性当中自然的生活,没有利害竞争,他生活得那么轻松平静,也不追求什么。一个不追求什么的人,后来却成为了禅宗里面鼎鼎大名的人。他不追求什么,反而成为引领禅宗几百年的人物,从活着到死后一千多年来,人们都在向他学习,他以最普通的方式发出的声音却是狮子吼。

对于一个愚者来说,这一点是完全想不通的,他一定会认为,这种生活有什么了不起的,种种地,吃吃饭而已,我也会。但很不一样。一个禅者以这样的生活方式昭示了一些非常不同的东西,他的内在有某些闪光的东西在照亮别人。很快临济禅师身边开始聚拢大量的人。我是说很快,而不是他死后,他根本用不着等到死后,很快的,身边就聚拢了大量的人,他成为了寺院的方丈,据说临济禅师的寺庙,庞大到有上千僧人(现在的庙里顶多一百个僧人已经算很多了)。

如果你在无为当中,如果你在空性当中,只是祥和的种种地、吃吃饭,内在的珍宝也无法被掩盖。即使你在深山里种地吃饭,内在的珍宝一样会放射出光芒照耀世界,不需要多久世界就会回应给你,许多的人开始涌向你,你不得不把茅棚扩建,最后他把寺院扩建成全国最大的,这就是他的魅力。

你的内在如果有货真价实的东西,它迟早会展现出来,迟早会成为现实的回应,根本就不需要等到死后。所以他的师父曾经预言:你将成为一棵大树,福荫天下人!如果换成平常人会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没有出息,就知道自己种种地、吃吃饭,也不去讲经传法。但他师父一点都没有这样想,反而觉得他做得特别好。

他的师父真的是行家,一个行家立刻就认出,他在做的这件事已经在冥冥当中影响到了世界,所以回应是可想而知,不需要多久,半年一年就会回应过来,他一定是看到了这一点,他知道这不仅仅是看上去种地、吃饭般简单的事情。

《华严经》里有一段话:菩萨即使住在深山老林里,依然可以无限的帮助世界。即使是住在深山老林里面一百年,他对世界的帮助丝毫也没有因此而降低,他内在的光芒在无形的照耀整个存在,而整个存在也会回应他。即使没人能够找到深山老林山洞里的菩萨,依然会有别的方式回应他,存在有千千万万种方式,所以你根本不需要担心会不会有回应。

克里希那穆提在九年当中丝毫没有担心会饿死,丝毫没有担心未来是否能够帮助到别人,他从来就没有去想这个事,因为他知道回应一定会来。只要你达到了内在够深的地方,或者够宽广的地方,外在就会自动的被你感应,自动的向你回应,这就是法则。

摘自《庄子耳语》011  夕阳 著

这是古法,但不适合今人。

两千五百年前佛陀的方法,对于两千五百以后的我们几乎已经不合适了。你要知道,佛陀的方法——味伯沙那,有人推荐给虚云老和尚,而且把书都交给他,写了一封很长的信,把味伯沙那的方法详详细细的写了一遍。虚云老和尚的回信至诚恳切,说:这是古法,但不适合今人。语言很简练,但是态度很坚决。

这是古法,但不适合今人,他这个讲法是恰当的,因为味伯沙那的方式、内观的方式,跟昆达里尼又有不一样的地方,而且是很不一样的。简单来讲,它是一个向下集中的方式,它的能量是向下集中的,如果你真的做过内观的话,它是一个向下集中的方式,但是近代的人类文明,在大幅度地向上延升,无论科技、生活习惯或者头脑的发展,都大幅度地在向上延升,这一点所有的人都有目共睹,显然,那种向下聚焦的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代人了。关于这一点,今天并不想讲得太详细,以后有机会再讲。

禅宗到后来,从来也没有用过类似于佛陀的味伯沙那,禅宗的方式实际上已经偏向于更高的中心点——头部,禅宗用的是疑情。你会发现,你在疑情的时候,你很难用更低的中心,你必须用高一点的中心——头部或者至少在胸部以上。你在参,你在疑问,你在追究,那是一个极大的能量凝聚,极大的一个追索——能量追索的现象,它中心点就已经比古人要高得多。古人更倾向于向下凝聚——向丹田凝聚、收缩。但是禅宗的方式,已经不是这样了。

你要知道刚刚去世的张至顺——米晶子,有人问他说,道家一直主张意守丹田?张至顺说:我举双手反对。张至顺是一个真正有禅定功夫的人,他能够入定很深,入定好几天。他说:如果你真的会禅定,我劝你还是不要意守丹田。但他没有讲更详细的理由,因为他不是一个头脑倾向的人,不是一个能言善说的人,他只是说:没有必要这样。

对于近代人来说,你真的没有必要集中在过低的中心,那对你没有帮助,那对你几乎是一个绕远路的过程。可以这么说,人类经过两千五百年的自然进化,它的中心点已经比两千五百年前的人类要升高了很多。所以,有意降低你现在的中心的位置,实际上没有必要这样做了。

摘自《夕阳问答》027  夕阳 著

一个有爱的人会碰到另一个有爱的人

刚才有一个提问者说她觉得很孤独,没有人可以依靠。如果你真的了解灵性真实的含义,有真实的体验以后,你会发现,每时每刻都有人在推动你、帮助你,甚至空气都在围绕着你。整个周围的空气都好像在给你暗示、给你灵感。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出现的人、事、物、听到的歌等等,你会发现几乎每一件事都在神秘地推动你往好的方向去,你忽然发现恩典无处不在,这就是学习灵性真正的目标。你会发现恩典无处不在,上帝无处不在,帮助无处不在,就是这样。

如果学灵性学到了这个份上、有了这样的感悟,你就成功了,你就不再是孤单的了,整个世界都成为了你的朋友,整个生命都在推动你,在每一秒钟里跟你产生互动,没有一秒钟是孤单的。所以它是一个与万物合一的经验,有人说它是一个跟生命恋爱的经验,你充满了爱,这样的人注定会找到一个也领会生命、也充满爱的人。

这就是一个正向循环了,一个有爱的人碰到另外一个有爱的人,然后他们两个生命的爱加在一起,那是更多的爱,N次方的爱,他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生活总是这样,负面的跟负面的在一起,变成恶性循环,越来越差,正面的跟正面的在一起,变成良性循环,越来越好。这就是一个人的选择,你要选择什么,认清了那个法则了没有?如果你认清了,就再也不会说,我是否要听我妈妈的话,去按照她的方式来生活,你不会再问这样的问题。因为你已经看到了远景,看到了一个非常美丽的自我实现的远景。

当你提高了,整个周围也都提升了,它不是一个童话,一定会实现,它是现实。所以当你提高了,会发现舍利子都出现了,不可能的都变得可能了。如果连出现舍利子,这种不可能的事情都变得可能了,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一切都是可能的。两千年以来,舍利子出现的公案数不胜数。这是一个极大的证明,如果连这些不可能的事情,都是可能的话,那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你是对的,只要你的频率达到,一切都会围绕你而来,一切都会成为可能的现象。

所以古人讲,不是人跟着风水,而是风水跟着人。一个倒霉的人,即使住到风水宝地里,那个风水都会慢慢的变坏,山脉开始移动,河流开始改道,风水就坏掉了、破坏掉了。一个有德的、阳光的人,即使住到风水最差的地方,慢慢的连风水也变好了。

公案里面有这样的例子,以前一位很有德的少年,非常孝顺他的妈妈。他们住的地方,风水先生一看就说:这个地方风水太差了,你赶快搬家。这个少年说:我不搬,我老母亲在这,我一定要奉养她到临终,我才能走。他的这种孝心似乎感动了天地,十年以后,这个风水师再次路过这里时惊讶的发现,原来的破宅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庄园。那个少年后来考取了状元,而且他周围的风水发生了大幅度的改变,整个山脉的棱角都变了,变成一个风水宝地了,他没有搬过家。如果连山都可以变、连河都可以变,有什么不可以变?

东方人太谨小慎微,在这一点儿上西方人要敞开得多,他们丝毫也没有想过,我要先买辆车、买个房子,让生活稳定下来,他不在乎这些,只是打工、云游世界,然后使自己的内心成熟、成长。你会发现,一个走过世界的人的心灵的状态,跟一个没走过世界的人是很不一样,他们的成熟度是完全不一样。那是真正的珍宝,那是心灵的果实,一个经历过世界、有这样果实的人,再回到生活当中后,一定会成功,一定会活得非常完整,这也是整个灵性的目标。

你会发现并不是无法适应世界的人才进入宗教、进入灵性的,正好相反,以禅宗的态度来说,禅或者灵性是需要那些真正行走于世界上的人,才有资格进入的。它让你变得更成熟,它让你充分的经验生活、体验世界,让你打开敞开。你不会变得眼光短浅,你的妈妈不能把你整个眼光都遮住了。当你打开了,没有人能够再遮住你的双眼,你忽然觉得能够看得更远,对生命的领悟能够看得更深,这就是灵性的目标。它非常辽阔,非常豁达,你不再会被一些鸡毛蒜皮的事绊住手脚,你的生命格局将会完全不同,你的生命格局是大是小非常重要。你要有一个很大的格局,越大越好,因为格局越大,道路就越宽,一定是这样,没有别的可能,你的心量、境界会更宽更深。

摘自《夕阳问答》024  夕阳 著

熟透的苹果才会掉下来

当自我来到了顶峰,也就是禅宗提到的“百尺竿头”,你达到了顶峰,“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只有一个熟透的苹果才会掉下来,如果你想消融你的自我,你必须先让它成熟,先让它达到顶峰,先让它结晶。

这也是第四道葛吉夫一直讲的理论,葛吉夫提到,一个没有结晶的自我是不能被消灭的。这个理论对于一开始听到的人可能觉得很新颖,好像宗教里没有提到这样的话,其实宗教里早就提到过,瑜伽里面、昆达里尼里面对这一点早已非常的熟悉。一个没有熟透的自我,是不能被消灭的,它没有熟透。你如果消灭了一个没有熟透的自我的话,那个自我将不得不再一次发育,你可以消灭它,但它不会死透,还会回到土壤里再次发育,就是这样。

所以你会发现,你可以一次一次地的消灭你的杂念,因为你的杂念都属于自我,你可以压制它们,你可以消灭它们,但是第二天或者10分钟以后,它们又回来了,它们以新的形式回来,以新的念头回来,以新的方式回来。除非你的自我结晶了,达到成熟了,变成一个熟透的苹果,一个熟透的苹果才会自动掉下来,甚至不需要去摘它,它就会掉下来,你的自我也是一样。

这个理论极其重要,应该被很好的理解。人们总是想通过各种修炼压制你的自我感,所有的压制到后来都会失败,因为它并不成熟,你压制的是一个不成熟的自我,一个不成熟的自我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思想、情绪、念头等等,你可以压制它们,你也可以暂时成功,但它们第二天就回来了。但是当一个自我达到顶峰的时候,它彻底结晶了,它变得强大,它变得富有魅力,只有这样的自我会在某一个片刻不满足。因为自我的本性就是不满足,它不会满足任何东西,它在那个百尺竿头,它依然觉得不满足。

所以会出现一个自发的现象,叫“百尺竿头重进步”,它仍然希望获得更高的一个什么东西。它觉得现在虽然很美丽、很自恋,虽然觉得明显的高出常人了,鹤立鸡群了,但是仍然会觉得不够。那么会有那么一个片刻,你的自我会自发的跳跃,向上跳跃,而不是向下跳跃,它会自发的向上跳跃。而当它向上跳跃的时候,就是禅宗提到的:你肯悬崖撒手吗?他在悬崖上,他向前跳,叫悬崖撒手,他没有任何把柄可抓,没有可抓的东西,他跳出去了。一个敢跳出去的自我将会消融!当自我消融的时候,你将会经验到爱和光明。英国有一句谚语说:”我爱你爱得要死了,我要死在你里面”。这就是一个自我消融,因为爱而消融的那个片刻。

爱在宗教里有一个名词叫菩提心,因为宗教可能觉得爱这个词太过于人间了,太容易理解成情绪化的爱——男女之爱,所以宗教用了一个专业的术语——菩提心。当你拥有爱,而且是没有对象的爱,没有客体的爱,是一个纯然的爱,你的自我将会在爱之中消融,你跳入了虚空,因为你爱上祂了,你跳入了那个无限的空间,因为你爱上了祂。当你爱上祂的时候,自我就已经被甩在了后面,祂甚至悄无声息的就消失了,你融入了一个浩瀚的光明,这就是爱。所以为什么密宗里面提到,那个空性不仅仅是空性,那个空性也是无限的爱和光,因为这是事实。

摘自《夕阳问答》027  夕阳 著

携带智能的念诵

比如说,叫大家念玛哈嘎拉心咒,六臂玛哈嘎拉是观音的一个化身,对不对?大家看玛哈嘎拉那个介绍文里面提到,六臂玛哈嘎拉是观世音菩萨化现出来的。但是,当你念六臂玛哈嘎拉心咒的时候,“咕噜 玛哈嘎拉 哈里尼萨 悉地扎”,你如果在你的意识的深处,你的理解是“噢,他是玛哈嘎拉”,这意味着你的祈祷产生的力量仅限于玛哈嘎拉了。但如果你在念六臂玛哈嘎拉心咒的时候,你更深的知道,他是观音,那么那个力量将不限于玛哈嘎拉,那个力量将会携带着观音的力量——属于慈悲的力量!所以你怎么理解他,也决定了他怎么回应你,这一点很重要。这就是潜意识的作用!你在潜意识中的理解,起了引导性的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密宗要告诉你“他是观音的化身”的原因。否则,为什么要让你了解这一点呢?你如果了解了这些,你的潜意识深处就没有狭窄化,那么当你念玛哈嘎拉的时候,你其实也在念观音。当你在念玛哈嘎拉心咒的时候,你其实已经祈祷了观音,同时也呼唤了玛哈嘎拉。这其实是念咒的一个诀窍,也就是在你念的时候,你不应该把他狭窄化,不应该把他狭窄化到仅仅是玛哈嘎拉,没有这个必要。

你应该知道他是观音,你应该知道玛哈嘎拉也是大自在天 。当你这样念的时候,属于观音的力量,属于玛哈嘎拉的力量,属于大自在天的力量,都将会来临。这意味着你在念玛哈嘎拉心咒的时候,你在触动他的三个面向,而不仅仅只触动他一个属于玛哈嘎拉的面向。就像观音有上千个面向,你在念观音的时候,你在触动他某一些回应的面向。

而你在念玛哈嘎拉的时候,你同样可以触动他的好几个面向,所以你应该这样念。他的这些面向潜在于玛哈嘎拉里面,就像观音有42手眼,他有42个面向,他有千手千眼,他有上千种面向,玛哈嘎拉也一样。玛哈嘎拉也有许多的面向,观音实际上属于他内在的一个面向;大自在天属于他内在的另一个面向;军荼利明王,实际上也是玛哈嘎拉的一个面向,这些面向都潜在于他的里面。

就好像你一样,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一些人格,你不仅仅只有一个人格,你其实有很多人格,你有属于聪明才智的那个人格,也有属于智慧的那个人格,还有属于调皮的那个人格。所以每一个菩萨、每一个圣者,他也有很多的人格面。当你念玛哈嘎拉的时候,你应当知道你也触及了他这些人格面,那么他的这些人格面,就在你念诵的时候,将会发挥作用。

所以为什么印度教说,当你以什么心态走向神的时候,神就以什么心态走向你。当你哭丧着脸走向神的时候,神也哭丧着脸走向你。当你仅仅是念诵玛哈嘎拉走向他的时候,他就仅仅是玛哈嘎拉的形式走向你。当你甚至触及他慈悲的那一面,也就是观音的那一面,你会发现,玛哈嘎拉也有相当慈悲的那一面,他慈悲的那一面开始向你展现。玛哈嘎拉也是智慧护法,所以他智慧的那一面,属于文殊的那一面,也开始向你展现。如果你以这样的方式念诵的话,你念的本尊,你念的咒语,他的作用面将会大大的扩展!

这就是念咒的一个诀窍,在念一个咒语的时候,展现千臂万臂的方式。并不仅是观音菩萨可以展示千臂万臂,其实每一个菩萨都有千臂万臂。玛哈嘎拉也有千臂万臂,他不仅仅只有六个臂,他也有千臂万臂。而你在念观音、念玛哈嘎拉的时候,你要知道他有这些面向。

这就是为什么《大悲陀罗尼经》里面,他要告诉你观音的42个面向,每一个面向是干什么的,属于什么什么,有专门的咒语,等等,他为什么要告诉你一遍?就是为了让你在心里留下一个记号。你心里有了这个记号,当你念观音的时候,这些面向潜在地就会被触动。即使你并不是记得很清楚,也许42个面你并没有记得太清楚,它属于哪个哪个,你记得并不是很清楚,但是你只要读过一遍,种子就已经有了。你看过一遍《大悲陀罗尼经》以后,那个种子就有了,这42个面的种子都有了。你的显意识不记得的,潜意识全部记得,它们已经在潜意识种下了种子,如果显意识反复去记,反而会压制潜意识的作用,如果显意识只是知道一下,剩下的任由潜意识去做,那么作用反而会大很多。

所以当你念观音的时候,这42个面会在潜意识的作用下会自动被震动到。而今天告诉你玛哈嘎拉的这几大面向的时候,你也种下了种子,所以当你从今天开始念玛哈嘎拉的时候,他的这些其他的面向,也都会被潜意识震动到。他慈悲的面向,属于智慧的面向,他六只手臂的六种含义等等,都会被震动到。这意味着潜意识的智能在发挥作用,巨大的作用。

当你理解《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里面的这一段的时候,其实他告诉你,他有千臂万臂,有千目万目,他告诉你求妻得妻、求子得子,他告诉你生命的每一个面向他都圆满了。而且向你完整的展现出来了。他实际上是在暗示你的潜意识,暗示你当你在念观音的时候,所有的这些面向都将会被震动到,都将会向你展现出来。

对,你可以死念经、死念咒,也有效果,那个效果仅限于你理解的那一部分。也许你只理解了一点,那么那个效果就只有一点,但是如果你更智能的理解了它,那么同样的念经、念咒,效果将会很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宗教里或者密宗里一直提到,要以智慧为先导,因为一旦你以智慧为先导,你做的事情就会事半功倍。

摘自《楞严今释》016  夕阳 著

Page 4 of 16
1 2 3 4 5 6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