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一字陀罗尼(文殊护身咒)

文殊一字陀罗尼(文殊根本咒、护身咒)

om srhyim
om   舍rim

功德利益

1、若有诵者,我记此人则为已持一切诸咒悉皆圆满,一切所作皆得成就,更无过者。

2、此陀罗尼,于诸咒中是大神咒王,有大神力。

3、文殊师利童子菩萨常来拥护,或于觉时,或于梦中,为现身相及诸善事,能令此人生大欢喜。

4、此咒能消一切灾障、一切恶梦、一切怨敌、一切五逆四重十恶罪业、一切恶邪不祥咒法,亦能成办一切善事,具大精进。

5、当知是咒,于世出世种种咒中为最殊胜,是诸佛心,能令一切所愿皆悉满足

6、若以五色綖,结咒索系其项上,拥护其身,亦令诸愿皆得圆满,无超过者。

7、诵此咒者,能令众生起大慈心,能令众生起大悲心,一切障碍皆得消灭,所有诸愿皆得满足,未作法时即能成办如意之事。

8、若发无上大菩提心,诵之一遍力能守护自身;若诵两遍,力能守护同伴;若诵三遍,力能守护一宅中人;若诵四遍,力能守护一城中人

9、若诵五遍,力能守护一国中人;若诵六遍,力能守护一天下人;若诵七遍,力能守护四天下人。

10、若以清旦诵一遍,咒水洗面,能令见者欢喜;咒香熏衣,亦令见者欢喜

《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

唐天竺三藏宝思惟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净居天宝庄严道场中,与大菩萨及净居诸天众俱。

尔时,世尊大慈大悲,于此会中普告一切诸天众言:“汝等善听文殊师利童子行轮咒法,为欲守护诸众生故。一切如来所有秘密心大神咒王,我今当为汝等开示显说。若有诵者,我记此人则为已持一切诸咒悉皆圆满,一切所作皆得成就,更无过者。汝等应知此陀罗尼,于诸咒中是大神咒王,有大神力。若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者,文殊师利童子菩萨常来拥护,或于觉时,或于梦中,为现身相及诸善事,能令此人生大欢喜。诸善男子,此之咒王尚能摄得文殊师利童子菩萨,况余菩萨及世出世贤圣等众!

“复次,善男子,此咒能消一切灾障、一切恶梦、一切怨敌、一切五逆四重十恶罪业、一切恶邪不祥咒法,亦能成办一切善事具大精进。当知是咒,于世出世种种咒中为最殊胜,是诸佛心,能令一切所愿皆悉满足。若以五色綖,结咒索系其项上,拥护其身,亦令诸愿皆得圆满无超过者。”即说咒曰:

“唵 齿臨“

“诸佛子等,此咒能灭一切恶邪魍魉诸鬼,是一切诸佛吉祥之法,亦能成就一切神咒。诵此咒者,能令众生起大慈心,能令众生起大悲心,一切障碍皆得消灭,所有诸愿皆得满足,未作法时即能成办如意之事。

“若发无上大菩提心,诵之一遍力能守护自身;若诵两遍,力能守护同伴;若诵三遍,力能守护一宅中人;若诵四遍,力能守护一城中人;若诵五遍,力能守护一国中人;若诵六遍,力能守护一天下人;若诵七遍,力能守护四天下人。

“若以清旦诵一遍,咒水洗面,能令见者欢喜;咒香熏衣,亦令见者欢喜。

“若患齿痛,咒揩齿木嚼之,揩齿所痛即差。

“若有女人产难之时,取阿吒卢沙迦根或郎伽利迦根,咒之七遍,以无虫水和磨之,塗于产女脐中,儿即易生。

“或诸男子为箭所中,镞入筋骨拔之不出,以十年酥三两,咒一百八遍,安疮中及食之,箭镞即出。

“若妇人五年乃至二十、三十年不生男女者,或自有病,或男子有病,鬼魅所著种种病等,或为毒药所中,当以十年已上酥五两、孔雀羽一两,内于酥中,咒之二十一遍,煎之捣为末。以石蜜一两,大呵梨勒三颗,去核取皮相和,咒之一百八遍,常以清旦空腹尽服之,于七日中即有男女。

“若患头痛,以乌翅羽咒之七遍,拂痛人头,患即除愈。

“若患疟病一日、二日乃至七日,或常患者,以纯乳煮粥,著好酥一两,咒之一百八遍,与病人服之即得除愈。

“诸善男子,以要言之,若欲合和一切汤药及欲服者,先须至心诵之二十一遍,速得如愿。

“复次,善男子,若有一切众生,为飞头鬼所执,以手自摩其面,诵咒一百八遍作可畏相貌,便以左手作本生印,以大母指屈在掌中,用后四指押大母指上,急把拳,即自努目阴诵此咒,而看病者所患即除。

“若人患一切鬼病,以咒咒右手一百八遍,烧安息香熏之,左手作本生印,右手磨病人头,患即除愈。

“若有怨敌及诸恶梦,种种怖畏身心不安,以七色綖结咒索作莲花形,或作轮形,或作金刚杵形,咒之一百八遍,烧安息香熏之,于七日中系自身项上,一切厄难悉皆消散。或以牛黄研之为墨,于净纸上或帛练上,画作所怖者形,于其四边作齿臨字围之。或作莲花,或作轮字,或作万字,螺、鱼、金刚钩、宝瓶等围之,咒之七遍所怖即除。

“诸善男子,若欲经过师子、虎、狼、毒蛇、怨贼一切险难之处,当须净其身心,不得近诸女人及吃一切五辛酒肉、芸薹胡荽,于诸众生起大悲想,至心诵咒咒之四十九遍,而诸怨恶自然退散,纵令遇之无不欢喜。

“诸善男子,此咒纵令一切众生,或于一劫或无量劫,乃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专心念诵,假令七宝象马满阎浮提,犹是世间灭坏之法;此陀罗尼咒,能令众生现世当来常获安隐,与诸如来大菩萨众常为眷属。若为自身,若为他身,所愿皆得。是故殷勤生难遇想,勿得轻慢起疑惑心!”

二十一度母讚-疾速加持度母祈請文

​​​སྒྲོལ་མའི་གསོལ་འདེབས་བྱིན་རླབས་མྱུར་མགྱོགས་མ།
疾速加持度母祈請文
“””””””””””””””””””””””””””””””””””
རྒྱལ་བ་ཀུན་གྱི་སྤྱན་སྔར་ཐུགས་བསྐྱེད་རྒྱལ་བའི་ཡུམ་གྱུར་མ་ལུས་རྒྱལ་
བའི་འཕྲིན་ལས་ཀུན་སྒྲུབ་མ།།
諸佛座前 發心成為 諸佛佛母 諸佛事業成辦母
མྱུར་མ་དཔའ་མོ་དབྱངས་ཅན་མ་དང་བསོད་ནམས་མཆོག་སྟེར་རྣམ་རྒྱལ་
རིག་བྱེད་མ་དང་འཇིགས་བྱེད་མ།།
迅勇度母 妙音度母 賜勝福母 尊勝作明威德母
གཞན་གྱིས་མི་ཐུབ་བཞན་ལས་རྒྱལ་དང་སེང་ལྡེང་ནགས་ཀྱི་སྒྲོལ་མ་
འཇིག་རྟེན་གསུམ་རྒྱལ་ནོར་སྟེར་མ།།
無能勝者 超勝他母 擔木度母 三界勝利賜財母
བཀྲ་ཤིས་དོན་བྱེད་དགྲ་དཔུང་འཇོམས་མཛད་ཁྲོ་བཉེར་ཅན་མཛད་
རབ་ཞི་མ་དང་འབར་བའི་འོད་ཅན་མ།།
行吉祥業 降伏眾敵 獰蹙眉母 極寂母及烈焰母
དཔག་མེད་གནོན་མ་རྨ་བྱ་ཆེན་མོ་མི་ཕམ་རྒྱལ་མོ་རི་ཁྲོད་མ་དང་
འོད་ཟེར་ཅན་མར་འདུད།།
無量覆母 大孔雀母 不敗王母 山居具光母頂禮
འགྲོ་ཀུན་སྲིད་པའི་མཚོ་ལས་སྒྲོལ་ཕྱིར་བྱང་ཆུབ་ཐོབ་འདོད་བདག་ཀྱང་
ཁྱེད་ལ་རེའོ་རྗེ་བཙུན་མ།།
為諸眾生 有海救度 欲獲菩提 吾亦祈您至尊母
ཨོཾ་ཏཱ་རེ་ཏུཏྟ་རེ་ཏུ་རེ་སྭཱ་ཧཱ།
嗡 達咧都達咧都咧所哈
སྒྲོལ་མ་ཉེར་གཅིག་བསྡུས་པ་འདི་རྒྱ་གར་པཎ་གྲུབ་རྣམས་ཀྱི་ཞལ་འདོན་
ཡིན་པས་བྱིན་རླབས་ཧ་ཅང་ཆེ། སྒྲོམ་མ་མང་པོ་འདོན་བསམ་ན་
འདི་ཧ་ཅང་བཟང་།
這個二十一度母讚是印度成就者與班知達都在用的。
此儀軌加持力很大。

太乙金光神咒

(图文均来自网络)

太乙金光神咒

金光烁屋,瑞气盈庭。太乙道炁,周流古今。

甘露灌顶,光明浴身。三业清净,五脏玄明。

内外明彻,显我元神。连天通地,祥光佑众。

宇宙万有,皆是吾真。三清圣祖,感诚而应。

诵之万遍,光明临身。一炁演化,杳杳冥冥。

太乙金光神咒,又称太乙金光咒,是仙界传下的神咒,具有护居、净身、显灵、感通、得道等作用,亦是丹道真言,直通宇宙本源之炁和至道化身三清圣祖,是上乘之咒,虽仅80字,修持合道则无事不应,是仙真得果的心法结晶。

一般在家持修,不限于何人、何地、何时等事宜,慢快口念、诵念、默念、心念等,或配合其他功法皆可,是最普传神咒之一。与金光神咒、大金光神咒合称为道家三大金光咒。

其中,太乙,“无上之谓”。吕祖《太乙金华宗旨》里讲:或作太一,其是炁之意,即祖炁、先天炁,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化生万物,即宇宙本源之炁。虽与太乙救苦天尊、东皇太乙或太乙真人没有直接关系,但可看作真仙的体用。

金光,祖炁之光或道之光,即天光,具有不可思议的各种功能,持修有成者可感光明。金者,取其金刚不坏之意。

神咒或咒,是真言密语,也称秘咒、口诀,或通神之密语,神通之真言,佛家称做陀罗尼,是声音、能量和念力契于大道而传递的动态符号,通神显能,具有特殊的信息和妙用,可分为招请、祝祷、修炼、镇伏、饮食、洗漱、驱灵等,又可分为:息灾灭祸、祈福保安、增益开慧、净身治病、驱灵避邪、制人通神、招感风雷电毒瘟等,按大类又可分为祝咒、驱咒、镇咒、步罡咒、禁咒等。

例如《太上三洞神咒》所载的咒语:“三十六雷总辖咒”、“七十二侯都总咒”、“开旗咒”、“巡坛咒”、“卓剑咒”、“助威咒”、“用剑咒”、“行净咒”、“变神咒”、“会兵咒”、“步罡咒”、“致雷咒”、“五雷治病咒”、“勘合符咒”等等,这些咒语各有诅咒对象,无奇不有。一般还会配合符箓、手诀等施法。

太乙金光神咒主要是祝咒的一种,太乙,可看作是体,金光是用,神咒是法,体用法具备,若单独持修此法,则不仅仅是祝咒了,亦可成就圣果。

修持准则:咒与口合,口与身合,身与心合,心与道合,咒、口、身、心、道合一。契合法则,则持修力则强。若念力有成,画符箓、施雷法就有了法力基础,一法通,则万法可通。

麥彭仁波切:蓮師祈禱文 

༄༅།།མི་ཕམ་རིན་པོ་ཆེའི་གུ་རུའི་སྒྲུབ་ཐབས་བསྡུས་པ།།
麥彭仁波切 · 蓮師祈禱文
ཧྲཱི༔

རིག་འཛིན་ཨོ་རྒྱན་པདྨ་ཐོད་ཕྲེང་རྩལ༔
日增喔根唄瑪推辰載
持明鄔金蓮花顱鬘力
བདེ་སྟོང་ཡེ་ཤེས་མཚོ་རྒྱལ་ཡུམ་དང་སྦྱོར༔
疊動益西措傑雍躺玖
和擁樂空智慧措嘉母
བདག་གི་སྙིང་དབུས་པདྨར་རྟག་བཞུགས་ལ༔
達剋寧維唄瑪達修拉
恆於我心蓮花安住而
བདེ་ཆེན་རྡོ་རྗེའི་དངོས་གྲུབ་སྩལ་དུ་གསོལ༔
疊欽多吉維珠載突隨
祈賜大樂金剛之悉地

སྙིང་དབུས་སུ་བླ་མ་ཡབ་ཡུམ་སྦྱོར་བ་མཛད་པའི་བྱང་ཆུབ་སེམས་ཀྱི་བདུད་རྩིས་སྙིང་ནང་གང་བར་བསམ་ལ་བཛྲ་གུ་རུ་བཟླ་། འདི་ཉིན་རེ་བཞིན་མ་ཆགས་ན་ཁྱོད་དུས་སུ་ནད་འདི་རྨིང་མེད་གྲོལ། ལྟས་སྡུག་ཀྱང་ཞི། དཔལ་མོས་འཁྱུད། གང་ལ་མི་འཇིགས། ཤིན་ཏུ་བདེ་ཞིང་ཡིད་བདེ་བ་འོང་ངོ་། དེ་པདྨའི་དྲིན་ཡིན་དེ་དུས་བདེ་ཆེན་པདྨ་མཆོག་ཏུ་ཡིད་འགྱུར་བའི་ཡིད་ཆེས་རྙེད་པར་འགྱུར་རོ། མེ་བྱ་ཟླ་བ་༤ཚེས་༤ལ་བྲིས།
觀想心間上師佛父佛母和合,菩提甘露盈滿心中而念誦蓮師心咒。

如若每日不間斷行持此法,汝之時偶之疾,當得解脫根除、不祥之兆亦為寂滅、吉祥擁衛、無畏於一切、極安隱而心愉悅,得享殊勝意成之信心。

火雞年四月四日,麥彭仁波切造。

功德寶山神咒

功德寶山神咒

namo buddhāya namo dharmāya namaḥ saṃghāya
那摩     布达亚       那摩     达马亚      那摩      桑嘎亚

oṃ siddhe huru huru siddhuru  kṛpā   kṛpā siddhaṇi pūrṇi svāhā
om   悉dei   护如  护如   悉度如   哥ri巴  哥ri巴   悉达尼  布若尼  梭哈

功德宝山神咒,是一有甚大功德的真言,是佛教的重要咒语,禅门、净土宗都有许多人持诵。此咒语为增进功德之用,佛教典籍《圆因往生集》中的《功德山陀罗尼》,应即为此《功德宝山神咒》。功德寶山神咒也是《早晚課誦集》中十小咒之一.

宋代智廣、慧真編集,由金剛幢所譯的《密咒圓因往生集》中记載:

《大集經》雲:

誦一遍,當誦十二部經一遍。

又當禮萬五千佛名,四十萬八千五百遍。

又持咒人身上如大地微塵,如是等罪,普皆消滅。

若人誦此咒一遍。如禮《大佛名經》四萬五千四百遍。

又如轉《大藏經》六十萬五千四百遍。

造罪過十刹土。入阿鼻大地獄。受罪劫盡更生。念此咒一遍。其罪皆得消滅不入地獄。

命終決定往生西方世界。得見阿彌陀佛,上品上生。

大鹏金翅鸟心咒 简轨

大鹏金翅鸟心咒

Om   paksim  svaha
om   帕克星m   梭哈

大鹏金翅鸟心咒

Oṃ Garuḍa svāhā
om   嘎如达   梭哈

大鹏金翅鸟又叫做“琼鸟”,汉语叫做“金翅膀鸟”。又叫迦楼罗,梵语Garuḍa,巴利语garula。又作加楼罗鸟、迦留罗鸟、伽娄罗鸟、揭路荼鸟。意译作食吐悲苦声。或作苏钵剌尼(梵suparni ),即金翅鸟、妙翅鸟。

大鹏金翅鸟即是佛教所谓的金翅鸟,是一种有五种神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耳通,天眼通)的飞禽。大鹏金翅鸟出生就具备飞翔的力量,伸展天生坚硬似铁的喙爪,翘着金刚钻石般的角,顶上有奕奕放光的宝珠,火眼如同日月般闪烁,钢铁一般坚固的嘴如铁钩,宛如宝剑般的翅膀在空中舞动,金色利刃的翎羽缝隙中降下热沙雨,居住在大铁树上。以龙为食。它们此类众生异常凶狠残暴,因此当它死亡时,身上燃起熊熊烈火,不仅将自身所有的血肉骨焚为灰迹,而且能够焚烧周围的一切林园。据说大鹏鸟的心脏是一颗宝珠,死后坠入海底。它每天要吃一个龙王及五百条小龙,因此,它体内积蓄了极重的毒气,到命终时,龙毒发作,上下翻飞七次,飞到金刚山顶上自焚而亡。

佛经记载

于佛教诸经典均载有此鸟之名,《长阿含经》卷十九即谓,金翅鸟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等四种,卵生之金翅鸟可食卵生之龙,胎生之金翅鸟可食胎生、卵生之龙;湿生之金翅鸟可食湿生、卵生、胎生之龙,化生之金翅鸟可食化生及其余诸种之龙。

《观佛三昧海经》卷一载,此鸟以业报之故,得以诸龙为食,于阎浮提一日之间可食一龙王及五百小龙。

《经律异相》卷四十八谓,此鸟所扇之风,若入人眼,其人则失明。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卷七载,金翅鸟王身长八千由旬,左右翅各长四千由旬。

于大乘诸经典中,此鸟列属八大部众之一,与天人、龙、阿修罗、香神、乐神、夜叉、罗刹等共列位于佛说法之会座。

迦楼罗之形像有多种,印度山琦遗迹中之迦楼罗仅为单纯之鸟形,然传于后世之形像则大多为头翼爪嘴如鹫,身体及四肢如人类,面白翼赤,身体金色。

《大智度论》中说:“憍人多慢、瞋心布施,堕金翅鸟中,常得自在。有如意宝珠以为璎珞,种种所须,皆得自恣,无不如意,变化万端,无事不办。”

花色大鹏金翅鸟

大鹏金翅鸟在佛教中,一般分为三种:世间大鹏鸟、化身大鹏鸟和智慧大鹏鸟。

世间大鹏鸟是一种飞禽动物。它有着锋利的喙爪,头部挺立着金刚钻石般的角,顶上有奕奕放光的宝珠,金眼如同日月般闪烁,宛如宝剑般的翅膀在空中舞动,铜色利刃的翎羽缝隙中降下热沙雨,恒时居住在外海岸边的树上,以龙为食。

这类大鹏鸟有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种。其中胎生大鹏只以胎生龙类为食;卵生大鹏可吃胎生与卵生龙类;湿生大鹏食用除化生龙类外的三种(即胎、卵、湿生的龙类);化生大鹏四种龙均可捕食。它们凶狠残暴,即使在它死亡的时候,身上也燃起熊熊烈火,不仅将自身所有的血肉骨骼焚为灰烬,而且能够焚烧周围的一切林园。

化身大鹏鸟是忿怒相本尊顶上的大鹏鸟,它是从忿怒主尊或者诸佛所化,比如金刚手、马头明王和大鹏鸟三尊合一本尊,这本尊最上面的大鹏鸟就是诸佛的身所化现的。

智慧大鹏鸟是诸佛以及证得空性的菩萨所化现,是智慧的化身,花色大鹏即属此类。它的双腿是黄色,代表四大元素中的土大;腹部是白色,代表水大元素;胸臂是红色,代表火大元素;头部是黑色,代表风大元素。头顶双角像征天,五彩缤纷的羽毛犹如利剑,嘴如金刚般坚实,头顶有一颗宝珠闪烁光芒。双手抓持莽蛇而食。左肩有月,右肩有日,锋利的双爪踩踏着毒龙。

花色大鹏是萨迦13金法之一,在开发智慧、驱除龙毒、医治疾病方面有特殊的加持和功用。不过由于降伏龙族的关系,对于自身的财运会有损害。

薩嘉派十三金法 — 花金翅鳥口訣仪轨

一切動靜之諸毒 猶如水火摧滅者 五種智慧之體性 頂禮於汝金翅鳥
摧滅五大種五毒 頂禮五部金翅鳥 普息動靜之諸毒 願五毒轉現智慧

Om paksim svaha (嗡 帕克星 梭哈)

以此善業我速成 金翅鳥王之成就 一切眾生悉無餘 咸願安置汝剎土

(此简轨是大藏寺法台祈竹活佛从传统长轨中节录的普及版仪轨,没有口传或随许也可以念。)

《薩嘉派十三金法 — 花金翅鳥口訣仪規导修开示》

祈竹活佛2008年7月 香港

现在略说花色大鹏金翅鸟的法门。这法门的本尊,是佛陀化身的花色大鹏金翅鸟,而并非畜牲道的大鹏金翅鸟。在无量劫前,佛陀有一世曾经化身为花色大鹏金翅鸟,为某地的苦难众生度苦。在金翅鸟后来要入灭时,当地的众生都很难过,求他不要离开。佛化身的大鹏金翅鸟说:“我的五脏当留下而利益大地!”现在我们藏医在制作一种叫‘琼阿’的药丸时,里面有用到五种主要成份,这五种成份就是典故里说的五脏化成的五种药材了。另外,佛教法门里的五大鹏金翅鸟,则是五方佛的化现。

花色大鹏金翅鸟法门,能很有效对治土地灵、龙族导致的病患,十分灵验,所以这是个治疗类的法门。在我们这末法年代,各种无名的新病毒层出不穷。为什么会这样呢?从西藏医学的看法来说,这是因为人类过渡破坏环境和大自然,譬如污染、开矿等,伤害了我们肉眼无法看到的土地灵、龙族等。他们心生憎恨,便会发毒作害。这些毒气,我们看不到,但如果抵抗力不好,便会中毒。这类病毒,西藏医学里分为十八类。如果我们本身健康不佳,就很容易中毒,譬如说我们的肝很弱,病毒就会入侵而在肝脏发病;如果我们的心脏很弱,病毒就会入侵而在心脏发病。病毒又分为五种,即‘五毒’。地大的毒会导致肉体生病,水大的毒导致血液病,火大的毒会引发高烧等病,风大的毒会导致体内的气出问题。以上这四大元素的毒,都能医治,可是如果中了空大的毒,就会直接入心,患者马上会出现口不能言等症状,这种毒病是无药可治的。如果病毒进血,也是无法医治的,病症发展极快,基本上病者二十四小时内就会死亡,根本来不及治疗。我们不要以为病毒都必须经过肉体接触才能传播。很多病毒在虚空中传播,也有些龙族对你生念便会中毒,或者说一些非人看你一眼,也足以让你中毒

这个法门,哪怕我们不专修它,单单每早洗脸后略为念诵一点,也足以保护我们当天不会中毒。当医生的人,可以每天先略为念诵一点,譬如说一万次咒,或者一千次等,随自己的能力、时间而定,然后才面对病人看诊,这样也能起码在当天令自己得到保护。这个咒语比较凶猛,可能会伤及一些众生,所以我们必须很谨慎,以皈依心、菩提心为基础而修,这样才会稳当。

认真专修的花色大鹏金翅鸟法门的行者,可以依此法制作药丸让病人内服,也可以直接以咒语加持患处,或以咒语加持水而用水给病人洗浴疗病。也有一种法门,以咒加持药丸,这加持丸可以给人佩戴脖子上,便能预防、避免中毒。有关这些法门,有整整的一卷书,大概可能有两百多页左右,全是和这本尊相关的、各种各样的旁支实用法门,譬如如果用此法停止冰雹灾等等的方法等。如果修的很好的人,甚至不必按照这书里记载的具体旁支方法进行,而可以单单以咒力加持任何东西而为人治病,譬如说念咒而吹气来加持一杯普通的茶,而让病人喝茶等等。大家不必求学这本书里的内容了。书里内容是给修成功了的成就者用的。我们既然没有这样的成就,学来没有用处。我们常常什么都想学,可是学了却不修,这是没有意义的,衲教了也没用。怎样才算成就了这法门呢?这法门成功征兆判断是,如果你烧红了一把铁铲,然后用舌头舔它而不会受伤,这就是成就了此咒的证明。这是很不容易的。现在的年代,很多奇怪的人都喜欢找西藏的法王、仁波切、喇嘛们讨什么‘认证书’。如果你有这个能力,衲愿意马上在你要求的认证书上签名。如果在座谁有这个能力,才来找衲也不晚。

祈竹仁波切开示

活佛常教中西医师、气功师、推拿师等人念这个咒。

活佛说:当医生的人,可以每天先略为念诵一点,譬如说一万次咒,或者一千次等,随自己的能力、时间而定,然后才面对病人看诊,这样也能起码在当天令自己得到保护。

活佛说:如果闭关修一百万(记忆中),为人医病挺有用的,只要吹气在患处,不要觉得恶心。

如果闭关有点成就征兆,会特别灵。如果没有,但完成了(连火供吧大概?),也可以用,也有一定效果。

成就征兆是什么?好像要烧红一个铁铲,用舌头去舔。有多种方法,其中一种厉害的,好像就是烧红一个铁铲,用舌头去舔,马上把热气吹病人患处,大概这样,另外也有别的方法,譬如就这样吹气等。

自己念很多,也能回遮和治疗邪术,或者龙害、奇难杂症等。花金翅鸟法门和药丸对皮肤也有很好的疗效。

修这个法是不是对财运有损?

祈竹活佛2008年9月28号回答:

你不必担心这个。成就了的话,可能龙族会比较怕你,这是有点根据的说法。但到时候你是成就者了,就不担心财运有损这点了。在没成就前,不可能有损。

祈竹活佛的一个风水故事

有一次祈竹仁波切去马来西亚,有人有一座岛,做生意的,很迷信的,招待我们玩,顺便求师父看看风水,船环岛一次,然后到山上看,问师父:“如何”,师父指山后说:“这里是龙族经过的路线,从山进海,如果在山下,挖个水塘中间放个假山,假山顶供一个龙瓶,龙族经过就会流连,这样就生意会好,一切好”。说完了,岛主很敬佩,岛主说:“其实我从台湾叫了十个以上风水大师来,他们说这是龙脉,但进海太快太直了,必须中间堵一下,让它慢下来,所以,必须挖个塘,假山,里面放点珠宝,聚龙气,这样就可以了”。

一般认为龙脉的地方,风水好。龙脉的概念是非生物性的,像是一种能量那样,这是风水的概念。明显风水学和祈竹仁波切的说法很一致。风水说龙脉(能量、非生物性的),活佛说龙族(生物)。风水用水+宝珠,活佛用水+龙瓶(龙瓶里面会装藏各种宝物)。

华藏活佛的故事

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华藏寺,是格鲁派一个寺院,寺主活佛被称为华藏活佛。上世的华藏活佛就是修习花色大鹏的成就者,但有一个问题,就是被他坐过的草地,会马上干枯;他去过的泉眼,会马上干涸。因为大鹏是对治龙族的,而按照佛教的说法,有水的地方都是龙的原因。他成就大鹏法,所以龙都躲着他,出现上述各种现象。而且一生都非常贫穷,龙也是主财富的,既然龙躲着他,所以比较穷困潦倒。

这个说法在古代也许是成立的,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古代社会和个人的主要财富来源是来自庄稼、畜牲、风调雨顺、大地等等,而龙族和这些都息息相关。而现代,由于财产和这些很多时候毫无关系,这说法就必须精确化描述了,如果你修大鹏很大成就,可能会影响你的庄稼、畜牲等等。在其他情况,也可能涉及一点,比如,可能影响风水上龙脉聚财的地方,影响泉水、水源地等等。

此外,哪怕说影响庄稼、畜牲、风调雨顺、大地、龙脉、水源等等,也是说修大鹏到真正成就的情况。祈竹活佛说过,这个可以作为研究,但不必作为顾虑,因为“你们不必担心,你们根本不可能修到那个境界”。

妙色身如來心咒(甘露水真言)

图文均来自网络

妙色身如来名咒

Namo surūpāya tathāgatāyā
那摩   苏如巴亚   达塔嘎达亚
归命     妙色身         如来

甘露水真言

Namah surupaya tathagataya
那马哈   苏如巴亚   达塔嘎达亚
归命        妙色身         如来

tadyatha
达地亚塔
即说咒曰

Om suru suru pra-suru pra-suru svaha
om  苏如  苏如  bra 苏如  bra  苏如   梭哈
om  美妙  美妙   极美妙    极美妙      圆满

梵文surū有美好、美妙的意思,这里的”Surū”意指珍馐美味的食物,可以引申为甘露(甘露的梵文是amrita)。pra-surū是指更加美妙的意思。

妙色身陀罗尼

Namo bhagavate surūpāya tathāgatāyā   arhate   samyak sambuddhāya
南莫     巴嘎哇爹    苏如巴呀   打他嘎他呀  阿尔哈爹 三m秒克    三m布达呀
皈依         世尊         妙色身          如来           应供        无上         正等正觉

tadyathā
达地亚他
即说咒曰

Oṃ surū surū prasurū prasurū  samara samara bhara bhara sambhara sambhara sarva   preta  piśācānām āhāram dadāmi svāhā.
om  苏如  苏如  pra苏如   pra苏如 三m麻ra 三m麻ra  巴ra    巴ra    三m巴ra    三m巴ra 萨尔瓦 比rei达 必夏佳那m 阿哈ram  打打米   梭哈
om  美妙 美妙   极美妙    极美妙     记得       记得      带来    带来        授予            授予 一切     毕隶多与毕舍遮       餐点      供应      圆满

妙色身如来

梵名 surūpāya tathāgatāyā(苏如巴呀 打他嘎大呀)。妙色身,梵名 Surūpa,音译:苏如巴。Surūpa的意思是美丽的身体、美妙的身体。

妙色身如来,又称妙色甘露王如来、忍辱身甘露水王如来;是“施饿鬼七佛”之一。在密教则为施饿鬼法时,所供奉五如来之一,系与东方阿閦佛同体。盖此尊系东方金刚部大曼荼罗身,故能破饿鬼之丑陋形,而以诸根具足、相好圆满为其本誓

禅门相传金刚不动佛忍辱第一,并得忍辱波罗蜜“无诤三昧”,化为妙色身如来,故修持此佛,可得妙色身如来之佛力加被,断除瞋恨之心;妙极色身。这意味着,能修持忍辱波罗蜜,就能色身常妙,受人喜爱。

《佛说罪福报应经》:“为人端正颜色洁白晖容第一,手体柔软口气香洁,人见姿容无不欢喜,视之无厌,从忍辱中来。

功德利益

1.若闻妙色身如来名号,能令众生不受丑陋业报,诸根具足,相好圆满,妙極色身,殊胜端严,天上人间,最为第一。

2.由称念妙色身如来名号加持故,能破诸鬼丑陋恶形,即得色相具足。

3.施食餓鬼,令其飲食清涼,皆化甘露,不复饥饿。

愛染明王心咒

图文均来自网络

愛染明王一字心明

hhūṃ ṭaki hūṃ  jaḥ 
吽       达ki   吽    佳~

hhūṃ:愛染明王种子字。hūṃ:引入、融合。 jaḥ:来和迎请的意思。

愛染明王成就一字心明

om hum siddhi svaha
om   吽   悉地 梭哈
om   吽     成就    圆满

明王心真言

oṃ mahā raga  Vajroṣṇīṣa   vajra   sattva  jāḥ hūṃ baṃ hoḥ
om  马哈   ra嘎 瓦吉ro师尼沙 瓦吉ra 萨埵瓦  佳~   吽   帮m  ho~
om    大    愛染     金刚顶        金刚     有情   钩召 引入 缚住 欢喜

jah:迎请、钩召。hūm:引入。bam:缚住。hoḥ:住于欢喜。

愛染明王

愛染明王(梵語:रागराज,Rāgarāja)音譯「羅誐羅闍」或「有羅羅闍」,是密宗五大明王之一,其中「Rāga」為「彩色」、「情欲」或「紅色」、「愛染」之意,「rāja」為「王」之意。漢譯為「愛染明王」或「愛染王」,在其出處《瑜祇經》中意為「愛敬與降伏」(降伏使其敬愛)。密教諸尊中,住於大愛欲與大貪染三昧之明王,為『愛欲貪染即淨菩提心』的象徵,這也就是為什麼祂被稱為『愛染明王』的原因,也經常做為增長人際關係、得人敬愛及鉤召的修法本尊。

愛染明王是密教中「大敬愛法」的主尊,愛染明王是「金剛薩埵」的化現,而「金剛薩埵」又是「大日如來」的化現。愛染明王可转化愛欲貪染为淨菩提心,修習此明王法,其主要功能是調伏、敬愛、消災與祈福,尤以敬愛法甚为感應。所以,行者求姻緣、求家庭和合、求一切人際關係的敬愛圓滿,感應非常迅速,颇为灵验。

愛染明王在《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觀門大教王經》中為佛陀說法的聽眾,其形象與功德詳載於《金剛峰樓閣一切瑜伽瑜祇經》之「愛染王品第五」與「一切如來大勝金剛心瑜伽成就品第七」。該經之「一切如來金剛最勝王義利堅固染愛王心品第二」中所述真言功德亦為愛染明王。

根據《金剛峰樓閣一切瑜伽瑜祇經‧愛染王品第五》,愛染明王身色如日暉(紅光),表示敬愛、慈悲之意思;住於熾盛輪火,象徵勇健菩提心。具三目,表法身般若解脫三種妙德;忿怒眼、威怒視,降伏諸罪惡。頭戴獅子忿怒冠,表降伏一切障礙無畏自在;冠上有五鈷金剛鈎,五鈷,象徵眾生本具的五智;鈎表示鈎召懷法。五色華髻垂覆於耳,表五種悉地成就,亦表五部如來之妙德;具六臂,乃是救渡六道眾生。雙手執鈴、杵,表息災法;執弓、箭,乃懷法(攝持一切眾生本來所具足之如來體性);右手持蓮如打勢,為誅法(降伏一切惡心癡迷的眾生)。結跏趺坐於赤色蓮華上,蓮下有寶瓶,兩畔吐諸寶,表增益法。

示現因緣

依《金剛峰樓閣一切瑜伽瑜祇經》所載:有一次,在金剛界大日如來的法會上,忽然有一障礙者出現。在場的諸位菩薩雖具備了智慧、慈悲與定力的功德,但是見了這位障礙者,卻都像喝醉的人一樣迷醉不能自己。但是,沒有人知道這個人是誰,從何而來。正當大家都束手無策時,這個障礙者忽然變化成金剛薩埵,遍身大放光明,照耀法會上的諸大菩薩,大眾也從中覺醒。

而這位障礙者,就是愛染明王,这时如来微笑告诉各菩萨,此障实从一切众生无始无觉中来,是本有俱生障、自我所生障。这时,障者忽然现身,作金刚萨埵形,遍身放光,照耀会中诸大菩萨。众生本具的染爱,立刻成为净菩提心。这代表了眾生本俱的愛染煩惱。當下可以轉化為清淨的菩提心,也就是「煩惱即菩提」的意思。

種子字

愛染明王的種子字有兩個:

  • 吽(hūṃ、हूं)BonjiHuum2.png
  • 吽(hhuṃ) BonjiHhum.png

手印

愛染明王之印為「愛染明王根本印」,分別載於《瑜伽瑜祇經》的第二品:「二手金剛拳,相叉內為縛,直竪忍願針,相交即成染,是名根本印。」與第五品:「復說根本印,二手金剛縛,忍願竪相合,進力如鉤形」。

信仰源流

愛染明王為密教諸尊中,住於大愛欲與大貪染三昧之明王。漢傳始於唐朝天竺三藏金剛智所譯之《金剛峰樓閣一切瑜伽瑜祇經》,供奉者修持之《愛染王法》主要出於《金剛王菩薩秘密念誦儀軌》與《瑜祇經愛染明王品》。東傳日本後東密(日本密教)衍伸出「戀愛、良緣、家庭美滿」之意,近代台密亦當成愛神,認為「愛染為貪欲之煩惱,今以之為神明之體者,煩惱即菩提之意」。藏密較少人修持。

日本東密

日本一般相信愛染明王可消災解厄,使人敬愛,衍伸為許多行業的守護神。

愛情之神:日本佛教徒相信愛染明王可以保佑男女的婚姻戀愛和合,故在古代13世紀到16世紀廣受妓女供奉,如今也有一些女性工作者供奉。

染布之神:日本從「愛染」延伸出「藍染」之意,故古代染布及紡織業亦供奉愛染明王。

良緣與合格:西日本有西國愛染十七靈場的巡禮,可以祈求締結良緣和考試順利。

武將守護:日本戰國武將直江兼續的頭盔上的「愛」字,據說是取自愛染明王。

消弭戰爭:在日本真言宗之《愛染王法》據說可消弭戰爭。

增益财富:在財寶本尊法之中,因為愛染明王蓮花座下有寶瓶,並由瓶中流出無量無邊的財寶,可以滿足一切眾生的願望。故修持此法,可增益福報,成就事業,所以也被視為靈驗的財寶本尊,在日本東密尤其受到廣大的尊崇。

回遮诅咒:愛染明王可以回遮別人對你的下蠱、降頭或是符咒,在東南亞的传统中,對降頭、符咒、下蠱的解法,除了下的人可以解開外,就是愛染明王和狮吼观音可以處理。狮吼观音则主要降伏来自龙族的诅咒,比如:龙、蛇、虫之类的障碍。

性障速除

实践证明愛染明王不是增加欲望的,正如经文所说爱染明王有转化爱染心的功能。念诵愛染明王反而有降低性欲的效果,对性欲高涨的情况有很好的能量疏导和转化的效果,欲望的能量会被转化为隐约的火焰和动力,比如对生活的积极活力和对事业的奋斗动力。

而性欲降低又充满阳光活力的人,是比较受异性欢迎的,没有人会喜欢一个猥琐的色鬼,所以,有活力和阳光的人反而更受异性青睐,故而,有利于婚姻和恋爱。

功德利益

1.   能转爱染心为清净菩提心。
2.   能调伏一切天众,得一切天人爱敬。
3.   能得人敬愛见者欢喜。
4.   能令家庭和睦,众皆欢喜
5.   能增长人際敬愛圓滿。
6.   能成就良緣,姻缘合和
7.   能速成百千事,悉滿眾願。
8.   能增益福報,成就事業,赐予財富。
9.   能消除病苦。
10. 能滅無量罪,併卻萬惡。
11. 能速獲一切悉地。
12. 回遮诅咒。

愛染明王引導眾生入於無上菩提,其手印呈箭形,以其二度刺心,表示以大悲箭,射除厭離之心,入於極喜三昧耶,驚覺本具圓滿菩提的誓願。愛染明王常為增長人際關係、得人敬愛以及鉤召法的修法主尊,此尊多以全身赤色來彰顯其懷愛的特德。

此尊住於大愛欲大貪染三昧,梵云:”羅誐” 譯為愛染, 或云羅誐羅闍,即為”愛染王”之意,或云摩訶羅誐亦譯為大愛。在日本真言密教小野流奉此尊為最極無之秘尊,其本軌亦被視為極秘之經-瑜祇經。愛染明王是煩惱即菩提之表徵。

大愛欲即大薩埵之三昧示現。此尊於一切法中,獨稱最勝為五部諸尊之上首。能滅無量罪,併卻萬惡,速成百千事,悉滿眾願,凡所求疾速靈驗。其威德殊勝,雖眾星亦不能奪其光芒。更加寶瓶能吐珍寶俱足能滿一切願。梵天帝釋亦受此尊教敕而分禍福,七曜九執向來司掌人間禍福榮衰,亦順本尊之威勢,不敢有所違逆。是故信仰者,獲福無量,速獲一切悉地。

愛染明王法,以愛染明王為本尊之密教修法。略稱愛染王法或愛染法。此一修法,有「三十七尊立」與「十七尊立」二種,後者係依金剛王菩薩念誦儀軌而修,前者則依瑜祇經而修。此法以敬愛為本,故為求息災、祈福時之修法。

修此法時,於赤色壇上安置赤色本尊,行者之衣服、爐、壇等亦宜以赤色為主,一本敬愛,與之相應。

若持爱染王 根本一字心
性障速除灭 不得少亲近
常于自心中 观一吽字声
出入随命息 不见身与心

但观字因起 等同于大空
坚住金刚性 全成金刚体
速转自身分 便同坚固身
如秋八月雾 微细清净光

常住此等待 是名微细定
自性所生阵 无得此方便
决定同金刚 三界无能越

安土地真言,地母心咒

图文视频均来自网络

安土地真言

namah samanda buddhānām om duru duru thivi svaha
那马        萨曼达        布达南      om  度如  度如  踢vi   梭哈
归命          一切           佛陀        om  运送  运送 地母   圆满

安土地真言

Nama samanta buddhanam om duru duru Pṛthivīye svaha
那马       萨曼达      布达南      om  度如  度如   bri踢vi也   梭哈
归命         一切         佛陀        om  运送  运送      地母      圆满

安土地真言

om duru duru Pṛthivīye svaha
om  度如  度如  bri踢vi也   梭哈
om  运送  运送      地母      圆满

安土地真言

om duru duru thivi svaha
om  度如  度如  踢vi   梭哈
om  运送  运送 地母   圆满

地母真言

Namah samanta buddhanam om Pṛthivīye svaha
那摩        萨曼达       布达南      om  bri踢vī耶   梭哈
皈依           普遍          佛陀       om     地母      圆满  

地母心咒

om Pṛthivīye svaha
om  bri踢vī耶   梭哈
om     地母      圆满  

安土地真言来源于地神咒,或叫坚牢地天咒(prthivi)。地神又称地母,属天,所以又称作地天,是久远以来就存在的福德正神,非常古老,在佛陀之前就已存在。

他的职责是保护大地及地上一切植物免受灾害。近代其造像为一女神形像,左手持盛满鲜花的钵或谷穗,所以又称为大地女神。

安土地真言,或地神咒的這個地神是属大神,不是家中的土地神或土地公。若依梵文,家中或該區域的土地神,叫做『地主』Bhumipati。所以,一些藏傳的法本中,也會用上 bhumipati一词來召供地主。

所以,Prthivi 和 Bhumipati 的分別是很大的。不要以為地神 Prthivi是低等级的神,她(prthivi是個女神)也是釋迦牟尼佛成道降魔時,一按大地,她從地中湧出,證明佛陀該當成佛的女神。她一出現就把所有的魔障清除。可见地母力量之强大!所以,地神比我們的佛陀更古老。是一位地位非常崇高的古老大神。

地母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位神祗,我们脚下的大地就是地母。我们看到的所有山川、河流、植被、树木都是地母所生,受地母滋养。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大地女神的怀抱里。她一刻都未曾离开过我们。易经《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地母厚德载物,心怀深爱。所以,念诵地母咒很容易感应,非常灵验。

念诵地母咒,可得地下地上众护法神的庇护,修行者就不会受到其他鬼神的干扰。若有病痛缠身,虔诚读诵地母咒,即可消除病苦,尤其是属地的疾病,或由地气不调,属地的食物不调,以及山脉、房舍、风水等引起的疾病。

地神更主财富、宝藏、五谷丰盈和日用富饶。这就是为什么,坚牢地神也是地藏菩萨眷属的原因。因为,地藏菩萨和地母都主财富和地之精气、精华,以及属地之伏藏、宝藏等。比如由地之精华凝结而成的石油、矿产、宝石、金银等等。另外,地上的地产、房产,土壤、山脉、植物、农作物等,也属地母滋养的范围。(注:在藏传,地藏菩萨主要是主财富和伏藏,甚至有说是财神之主。但是,并没有救重业众生和破地狱的说法,在藏传经典里也没有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地藏经》,现在的藏传地藏经是后期从中文地藏经转译为藏文的,不是来自印度。)

地神在所有文化中,都跟一個人的居住地、房舍和生活穩定有關,就算在西方的神秘學裡面,地神也是跟財有關。

地神的梵文名稱是Prthivi,在大藏經和印度教中的地神咒都是 Om prthiviye svaha,而安土地真言前面的『那摩 沙曼达 布打南』是《大藏經》金胎二部裡面的一種唸咒模式,即加多了一句『歸命諸佛』而已。

安土地真言中的『thivi』是源自『Prthivi』,即地神的梵文名字。

真言中的“duru duru”,在十八印契的修法中,其中一咒印是把車子送到淨土中請本尊的,那咒是『嗡 都魯 都魯 吽』。

另外,在道教的做法中,請神是用土地神來請的

可參考這道教的土地神咒:

『此間土地,神之最靈,升天入地,出幽入冥,為君關奏,不得留停,有功之日,名書上清。』

咒中的『為君傳奏』就是做行者訊息的傳達者的意思,換句話說,若是要請神降壇,土地神是你第一個要請的,由他再把消息傳達上天。而且在其他文化裡面的鬼神信仰,不少的都有這種先召土地神的做法。

所以,地神也是一位重要的沟通诸神、上达天听的传达媒介。

《聖教一子續-桑给契吉》短轨

《聖教一子續-桑给契吉》短轨

《聖教一子續-桑给契吉》长轨

图文视频均来自网络

《诸佛之唯一法嗣-顶上秘密种子续》(聖教一子續-桑给契吉)短轨


读音:kala bingka dzo yogini ké du buddha gushtha dhakha emana
迦陵频伽圆满瑜伽母语:古师塔·达卡·诶玛纳 佛。


读音:bö ké du༔ sangye tamché kyi sé chikpo sangwa chöpen sapön gyi gyü༔
藏语:桑给旦契吉瑟奇波桑娃却本萨奔伊玉。


读音:rang jung dön gyi long la chak tsal lo༔ tönpa künzang yab yum gyi༔
顶礼自生本性之浩瀚!上师普贤王如来与佛母,


读音:rang shyin long né ka tsal pa༔ neluk rang tsal khor nam sön༔
于自性浩瀚中曰: 聆听,眷属,自然本性之自显化。


读音:nyak chik rang jung yeshe di༔ sangye kün gyi sé chik yin༔ ti la tongpé lé kün jé༔
此唯一自生本觉,是诸佛之唯一法嗣。此空性本质成就一切。


读音:kün tu zang pö sapön no༔ tamché di lé jung shying drol༔ rang jung nyak chik gyü di ni༔
是普贤王如来之种子。是万物生起与解脱之处。 此自生唯一密续,


读音:tong tö chang pé sang gyao༔ sangye sechik sabön gyi gyü dzog so༔
乃见解脱、听解脱、忆解脱。 此种子密续 – 诸佛之唯一法嗣 ,至此圆满。


读音:gya gya gya༔ kuyi gya༔ sunggi gya༔ tukki gyao༔
封印、封印、封印。身印。语印。意印。

圣教一子续

一子续,或诸佛独子之续,是宁玛巴传承由普贤如来化为金刚萨埵所说第一部续。

该续属于比玛传承,也就是秘密心滴之中的根本续之一,由印度班智达布玛莫扎带来西藏,在桑耶翻译出。

该续有很多内容,是法界文字,因此只有发音,没有实质内容,其他部分,则涉及脱嘎的修法,例如其中有云:“铙钹声之后,自蕴自显现”(脱嘎的境界)。

一子续没有单独的灌顶,而是《布玛心髓》、《上师心滴》(或是心滴四母子)灌顶的时候,捎带得到灌顶的。

一旦得到一子续的传承,誓言就是每日念诵一遍,不可暂停,如果暂停,必须补上遍数。

该续没有汉文,只有音译,极为难读,如果不能保守誓言者,最好不要随便求此法。

一子续所在的地方,就是普贤王精要所在的地方,所以大圆满的修行人佩戴它,当做佩戴解脱,死的时候可以得到加持云云。因此尸体上留有一子续,可以获得法界解脱,这是《秘密心髓》的解说。

此外,德钦林巴也发掘过一部一子续,与上述不同,祖古乌金家族传承的是这个一子续,要求与上述不同,不是那么严格。当然,也不是同一部经续。

桑给契吉密续之利益

祖古乌金仁波切(Tulku Urgyen Rinpoche)1920-1996

一、本密续的源由

本密续在藏文名称是『桑给契吉俞』。译义为〝佛陀密续唯一的法嗣〞。本密续包含在〝佐巴钦波〞也就是大圆满的法教之中。在密教九乘次第中,大圆满是位于最顶端的,而大圆满的源由就是来自于所谓的三法源;即是代表身、语、意的法教。代表身之法教的表志:指现存于三十三天中,须弥山上原始自存的金刚萨埵的佛像。代表语之法教的表志:就是指本密续『桑给契吉』,现存于须弥山北边-惹杜祖巴川宋普。代表意之法教的表志:指原始自存的金刚杵,现浮游于印度-菩提迦雅的天空中。在将来,当这一贤劫众生的功德耗尽之后,代表三法源的法教的表志会飞到另一个世界。届时大圆满的法教,也将随之消失。据说只要这代表三法源法教的表志仍存在,大圆满的法教就会流传不息,而众生也会因此蒙受无比的利益。

在佛陀所传的无数法教中,这本『桑给契吉』密续是最珍贵的。即使在无量的佛土中,亦无法找出比此密续更深广的法教。本密续并非由人所编纂或发明,而是由最原始的佛─普贤王如来的智慧心中,自然地示现,亦是最原始且自存的法教。『桑给契吉』密续被法界自性中的自然法音所覆诵著。祂是不生不灭,无始无终的。

二、本密续的传承

桑给契吉密续是由第一位上师─普贤王如来(最原始的佛)所传的第一本法教。普贤王如来化为金刚持,金刚持再化为金刚萨埵。而就是金刚萨埵将此密续传给第一位化人身的大圆满上师─嘎拉多杰。嘎拉多杰将此密续传给他传承持有者文殊室利,文殊室利再交给室利辛哈,室利辛哈再传给莲花生大师和毕拉米特拉。莲花生大师和毕拉米特拉将桑给契吉密续带到西藏,由此一路传下来,在口传传承和岩藏传承中都曾出现过。大圆满的金刚上师─杰尊桑结旺秋(Chetsvn Senge Wanchuk, lche btsun seng ge dbang phyug)和珮玛雷锐措(Pema Laytrel Tsal)曾在岩藏中找到此密法。

伟大的学者龙千拉将(LongChen Rabjam)曾将此密续纳入宁第雅喜(Nyingtig Yabshi)内─这是莲花生大师和毕拉米特拉的大圆满法教纲要。后来亦曾被大上师桑杰宁巴(Sangye Lingpa)在岩藏中找到。这些在岩藏中所找到不同版本的桑给契吉虽有一两个字的差异,但是意义却相同。有一个版本叫天巴普济(Tenpa Bu Chig Tantra);亦称为密续法教的唯一传承。此外还有另一个版本:卡波契杜吉讵(Karpo Chig Tu Gi Gy) ─密法唯一万灵丹。桑给契吉─这部阐释真如心性要点的密续,是由大圆满法教的护法埃卡扎蒂(Ekazati, sngag srungma)-一髮母所护持者。

三、本密续的特质

桑给契吉密续有四种让众生解脱的方式:凡是能看到、听到、摸到和记住本密续要诀者皆可解脱。

1) 藉目视(看到)本密续而解脱: 指看到此密续或读此密续。

2) 藉耳闻(听到)本密续而解脱: 指听到有人在唱诵此密续。

3) 藉触碰(摸到)本密续而解脱: 指将此密续穿戴在身上。

4) 藉熟记(记住)本密续而解脱: 指瞭解此密续的特质或依此密续修行。

当能藉看到、听到、摸到和记住本密续时,无数的恶业就得以净化。而这四种让众生解脱的方式,也是金刚乘最殊胜的特色。任何人只要能和此密续结缘(依教奉行),终究会完全证悟解脱。即使是动物如能和此密法结缘,必定不再堕落下三道。

仅藉穿戴本密续的方式,即成未来开悟的种子,植入穿戴本密续众生的心田中。当众生的无明及恶业耗尽时,功德和智慧两种资粮将会增长,自然会达到开悟的境界。

对于这些不修行却穿戴本密续的众生而言,因为他们的执著和无明的缘故,让他们无法在有生之年开悟,但可肯定的是,当他们死亡时,决不会投胎到下三道,反而会有好的转世,并且能迅速的结上法缘,而步上开悟之道。

因为这珍贵的密续,能授予开悟的无上成就及带来福德、长寿等世间法的成就。所以任何众生如果能和这珍贵的密续结缘,都是极为幸运的。

假如有人对桑给契吉密续有无比的信心,这密续的特质会不断的示现,如同一个如意宝一样,在这一生中让你有求必应。因此请用信心和恭敬心,来护持本密续。

四、如何使用此密续

1)如何装订本密续。

本密续的经文必须用金色的墨水来书写,并印在深篮色的纸上。纸张的尺寸大小,约为四个成人指头宽的正方形的纸张。每五张纸印成一组,而且只印一面。接下来用刷子沾上甘露圣水(包括多种稀有圣物),一箇字一箇字刷,如果所用的纸不吸水,亦可用乾的甘露加上秘密圣物,放在每一页之间,然后依次摺好。接下来用五色线(白、篮、黄、红、绿)绑好,五色代表佛的五智,再放入塑胶袋内以防潮,然后再放入红色或黄色的袋子(丝或绵的质料)缝起来。(请注意不可把经文倒著缝起来)最后再由具德上师加持过,就可穿戴在身上或放入金、银、铜或铁制的盒子内,就可供在坛城上。

2)如何穿戴本密续。

1、法宝在嘎乌盒内有一定的方向性,佩戴时大鹏金翅鸟护法面朝外,请勿随意拆开法宝,以免影响效果。

2、勿在夫妻房内佩戴或放置;

3、法宝不佩戴时可供在佛堂或者放于清净处;

4、上师特别开许未获灌顶者也可佩带。

5、 一般而言,可戴在头上,挂在脖子上或挂在腋下(男左女右) 。最好是将一子续密续永远挂在身上,同时有经文的那一面(经文不可颠倒),要面对著自己的身体。

6、不让别人知道你戴上本法宝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会增加戴上本法宝的功德。

7、 本法宝包含所有大圆满法教的重点。在所有可佩戴上的加持物中是最具威力的。戴在身上或放在家中都可以避邪。能将一子续密续戴在身上的人不会受邪魔的侵害。同时亦可保护自身免于邪术和冤鬼的侵扰。

8、如果您要用此密续来保护自己的房子,应将桑给契吉密续放在小盒子内,然后再安置在房子大门进口处之上,藉此所有经过此门的人,都会荣幸的与此密法结缘。一子续不仅是护身符,也会带来好运和富裕并可接引财神。

如果由具守清净三眛耶戒的人,来唱诵此密法,那么所有听到此法音的众生,都将得到解脱。

例如:村庄的人们,中阴身的众生,空中的飞鸟,海中的鱼,水里的青蛙,身体上的蝨子,房里的老鼠和所有在附近的众生。只要一听到此法音,都会从下三道中解脱而步向开悟之道。

3)如何替亡者配戴本密续。

本密续应放在亡者的心脏部位。如果尸体要土葬或是火葬时,应该和亡者尸体一起火化或埋葬。毫无疑问的,这是可协助亡者免于落入下三道。请将本密续(除掉塑胶袋和包装的袋子)贴在或绑在亡者的心脏的部位,并请再确认有经文的第一面(经文不可颠倒),要面对亡者的心脏部位。如果一位临终的人,对桑给契吉密续有无比的信心,并且深信不移,可在他临终时将此密续放在他心脏的部位。

但万万不可将此密续强行放到一位对桑给契吉没有信心的亡者身上,因为打扰一位临终的人是不对的。

最好是在临终者的身旁以和谐而低调的声音,唱诵桑给契吉密续的长轨或短轨。此外,在亡者的最后一口气到尸体火化前的这段时间,请尽力对亡者唱诵本密续以利益亡者。

4)如何将本密续供于坛城中。

每一位大圆满的行者,应该拥有代表大圆满法教的三个表徵。那就是:一尊金刚萨埵佛像,一部桑给契吉密续和一支金刚杵。而能够对放在坛城上的三圣物,行大礼拜供养和皈依时,这也是无量功德之来源。桑给契吉密续,亦可捲起来装在佛像里,或放在庙里金制的屋顶上,或放在舍利塔的顶端。

5)如何分送本密续。

只有这些对佛法深具信心,而且相信本密续不可思议特质的人,才可穿戴桑给契吉密续。不应给那些有邪见或是没有信心的人。如果只是穿戴著,而没有信心且不愿相信本密续,那是毫无意义的。

大德开示

01.《勝利道歌‧天鼓妙音淺釋》索達吉堪布:

我們前天得到了法王「繫解脫」的灌頂,因此你們以後可以把「繫解脫」戴在身上,並且應戴在貼身處,最好不要讓任何人看到,而且在今生不能離開身體,睡覺時也不能取下來。臨終的時候,如果「繫解脫」在身上,我們會有相當的把握。我們什麼時候死亡,自己還無法確定,如果你在晚上把「繫解脫」擱在這邊,你在那邊靜靜的睡覺,或許就與世永別了,這樣就失去了在臨終獲得極大加持的機會。過世後,「繫解脫」也不能離開屍體。洗澡時,暫時解下來一會兒,馬上就要戴上去。裝加持品的嘎烏盒可以戴在外面。

法王如意寶那本「繫解脫」很重,裝在一個很大的、用銀子做的嘎烏盒裏,一直戴在身上。前幾年出國去印度時,天氣很熱,他洗澡的時候,解下來在旁邊擱了一會兒,洗完馬上便說「我的繫解脫!」,一會兒也不能離開身體。

法王於2004年1月7日9點40分示現圓寂,當天8點開始坐起來,將一生攜帶的桑給契吉繫解脫從頭到尾念完一遍,大概9點鐘又坐起來,雙目直視虛空而安詳圓寂。當時的醫生和很多人也認為這種現象十分不可思議。由圓寂前專修此法,足見法王對這本密續的重視。

在藏地,很多人光憑「繫解脫」的加持往生,他們的身體變成虹光,燒出了舍利。我看到有些人把「繫解脫」戴在外邊做為裝飾品,這樣不如法,因為我們並非以此作為一種裝飾,而是為了得到加持。

公認的秋林新伏藏傳承持有者,大圓滿成就者祖古烏金仁波切,對本密續亦最為重視。祖古烏金仁波切曾交代,如果他圓寂後,不必修法或舉行法會,只需全身覆蓋桑給契吉密續即可,足見此法在祖古烏金仁波切心中的份量,有多麼的殊勝且不可取代。

02.《俱舍論講記》索達吉堪布:

一個眾生死後,若他的上身部分一直溫暖,而下身早已冰涼,就說明他來世會轉到善趣;若其上身很快就冷了,而下身一直溫熱,則說明會轉生於惡趣。以前法王如意寶的一隻小狗死了,最初它身體上方的熱氣已經逐漸消失了,法王如意寶馬上讓門措空行母念《繫解脫》,漸漸地,小狗身體的溫熱開始向上,最後頭頂上很熱,整個身體都已經冷了。後來上師在講課時也說,《繫解脫》的功德不可思議,若能在將死眾生的耳邊念誦,那此人肯定不會墮入惡趣。

03.《金剛經開示錄》索達吉堪布:

麥彭仁波切說:「自己若沒有聞思修行的能力,最好念誦真實的金剛語。」我們有些人因為智慧有限,平時沒有能力聞思修行,但每天誦一遍《金剛經》,功德也非常大。而且「諷誦經典」是十法行之一,行持十法行中的任何一種都能獲得無量福聚,乃至書寫、聽聞一偈,功德亦超越一切世間善根。

上師如意寶攝受弟子的方式,確實令人十分讚歎。因為在我們這個地方,僅僅是坐禪,對有些人不一定有特別大的利益,但若有生之年每天念一遍《金剛經》或《繫解脫》,對我們來說不是很困難,如果真能做到,得這個人身也有很大的意義。

當然,發下誓言後,大家務必要堅守誓言,對終生持誦的經典,無論遇到任何情況都不能放棄。《高僧傳》中有一位唐朝的蔚公法師,他每天念誦五十遍《金剛經》從未間斷,後來臨終時,阿彌陀佛與眷屬親自接引他往生極樂世界。一天五十遍《金剛經》,這麼高的要求,對我們來說可能有點困難,但一天一遍應該沒有多大問題!

04.《慧燈之光》慈誠羅珠堪布:

另外,將繫解脫(聖教一子續)擱放在所放生命的頭上加持也十分重要。凡是繫解脫接觸過的那些生命,很快就能夠成佛。也許有人會有疑問,它自己不修行,也沒有人給它傳法,為什麼僅僅將繫解脫系在身上或接觸以後就能夠解脫呢?這就是佛度化眾生不可思議的一種方便。

五路财神祈愿招财经

五路财神祈愿招财经 
ཧཱུཾ

དབུས་ཕྱོགས་ཆོས་དབྱིངས་བདེ་ཆེན་ཡངས་པའི་ཀློང་།།
维邱 却英 叠钦 央呗隆
中方刹土法界广妙中
རྣམ་པར་སྣང་མཛད་མགོན་པོ་ཛཾ་བྷ་ལ།།
囊巴 囊賊 衮波 攒巴啦
怙主毗卢遮那财神尊
དབུས་ཕྱོགས་ཞིང་གི་ཕྱྭ་དང་གཡང་ཁུག་ལ།།
维邱 形剋 洽躺 央库拉
中央刹土福庆招于此
ལོངས་སྤྱོད་དགའ་སྐྱིད་འཛོམ་པ་འདིར་སྩོལ་ཅིག།
隆绝 嘎给 棕巴 提最吉
受用欢喜集聚今速赐
ཤར་ཕྱོགས་དཀར་གསལ་པད་མའི་ཁྲི་སྟེང་དུ།།
夏邱 嘎塞 呗没 赤顶突
东方明现白莲座垫上
མི་བསྐྱོད་རྡོ་རྗེ་ནོར་བདག་ཛཾ་ལྷ་དཀར།།
米觉 多吉 诺达 攒啦嘎
不动金刚财神白宝藏
ཤར་ཕྱོགས་ཞིང་གི་ཕྱྭ་དང་གཡང་ཁུག་ལ།།
夏邱 形剋 洽躺 央库拉
东方刹土福庆招于此
ནད་གདོན་སྡིག་སྒྲིབ་ཞི་བའི་གཡང་འགུགས་སོ།།
內屯 滴迟 西维 央咕嗦
疾病恶业消散勾召中
ལྷོ་ཕྱོགས་སེར་གསལཔདྨའི་ཁྲི་སྟེང་དུ།།
洛邱 色塞 呗美 赤顶突
南方金现白莲座垫上
རིན་ཆེན་འབྱུང་གནས་ནོར་བདག་ཛཾ་ལྷ་སེར།།
仁钦 琼內 诺达 攒啦塞
珍宝财源财神黄宝藏
ལྷོ་ཕྱོགས་ཞིང་གི་ཕྱྭ་དང་གཡང་ཁུག་ལ།།
洛邱 形剋 洽躺 央库拉
南方刹土福庆招于此
ཚེ་དང་བསོད་ནམས་རྒྱས་པའི་གཡང་འགུགས་སོ།།
次躺 随囊 给呗 央咕嗦
寿命福德增胜勾召聚
ནུབ་ཕྱོགས་དམར་གསལ་པདྨའི་ཁྲི་སྟེང་དུ།།
努邱 玛塞 呗没 赤顶突
西方红现白莲座垫上
སྣང་བ་མཐའ་ཡས་ནོར་བདག་ཛཾ་ལྷ་དམར།།
囊哇 塔耶 诺达 攒啦玛
无量光佛财神红宝藏
ནུབ་ཕྱོགས་ཞིང་གི་ཕྱྭ་དང་གཡང་བསྡུས་ལ།།
努邱 形剋 洽躺 央堆拉
西方刹土福庆招于此
ཁམས་གསུམ་དབང་དུ་བྱེད་པའི་གཡང་འགུགས་སོ།།
康颂 旺突 切呗 央咕嗦
无碍怀柔三界勾召集
བྱང་ཕྱོགས་ལྗང་གསལ་པདྨའི་ཁྲི་སྟེང་དུ།།
强邱 蒋塞 呗美 赤顶突
北方绿现白莲座垫上
དོན་ཡོད་གྲུབ་པ་ནོར་བདག་ཛཾ་ལྷ་ནག།
屯悦 珠巴 诺达 攒啦那
不空成就财神黑宝藏
བྱང་ཕྱོགས་ཞིང་གི་ཕྱྭ་དང་གཡང་ཁུག་ལ།།
强邱 形剋 洽躺 央库拉
北方刹土福庆招于此
ཕྲིན་ལས་གློག་ལྟར་མྱུར་བའི་གཡང་འགུགས་སོ།།
赤列 洛达 纽维 央咕嗦
事业自在迅速勾召聚
དེང་འདིར་བདག་ཅག་ཡོན་མཆོད་འཁོར་བཅས་ལ།།
挺提 达加 元却 阔结拉
今此吾等施福诸眷属
མི་ནོར་ཟས་གསུམ་འཛོམ་པའི་གཡང་ཁུག་ཅིག།
米诺 塞颂 棕呗 央库吉
人财物三圆满福庆招
ལོངས་སྤྱོད་སྙན་དང་གྲགས་པའི་གཡང་ཁུག་ཅིག།
隆绝 念唐 查呗 央库吉
受用讚誉美名福庆招
བུ་ནོར་རིགས་རྒྱུད་འཕེལ་བའི་གཡང་ཁུག་ཅིག།
米诺 日聚 培维 央库吉
子财宗族兴盛福庆招
ཆོས་སྲིད་བསྟན་པ་རྒྱས་པའི་གཡང་ཁུག་ཅིག།
却撕 垫巴 给呗 央库吉
教法长久住世福庆招
རྩ་རླུང་ཉམས་རྟོགས་འཕེལ་བའི་གཡང་ཁུག་ཅིག།
砸隆 酿朵 培维 央库吉
风脉内证增进福庆招
ཚེ་རིང་ནད་མེད་བདེ་བའི་གཡང་ཁུག་ཅིག།
次仁 內米 叠维 央库吉
长寿无病安乐福庆招
རྟ་ནོར་ཕྱུག་གསུམ་འཕེལ་བའི་གཡང་ཁུག་ཅིག།
达诺 邱颂 培维 央库吉
财马富足兴旺福庆招
ཅི་བསམ་འདོད་དོན་འགྲུབ་པའི་གཡང་ཁུག་ཅིག།
吉桑 堆屯 珠呗 央库吉
所求遂愿皆成福庆招
ཕྱྭ་གཡང་ཆར་འཚུབ་བཞིན་དུ་འུ་རུ་རུ།།
洽央 洽粗 形突 吾汝汝
福德犹如江河浪滔滔
དངོས་གྲུབ་སྦྲང་ཆར་བཞིན་དུ་ཤ་ར་ར།།
维珠 昌洽 形突 夏rara
悉地亦如细雨淅沥沥
གནས་འདིར་མཚོ་མོ་བཞིན་དུ་མེ་རེ་རེ།།
內提 措莫 形突 米日日
此地福如大海满盈盈
ལོངས་སྤྱོད་དགའ་སྐྱིད་འཛོམ་པ་འདིར་སྩོལ་ཅིག།
隆绝 嘎给 棕巴 提最吉
受用欢喜集聚今速赐
ནོར་གྱི་དབང་ཕྱུག་རིན་ཆེན་གཏེར་མངའ་ཞིང་།།
诺基网休仁钦代啊项
财富自在奇珍宝藏主
གནོད་སྦྱིིན་ནོར་འཆང་མང་པོ་ཀུན་གྱི་རྗེ།།
诺兴挪君茫布更基界
一切持财药叉之主尊
བྱང་ཕྱོགས་སྐྱོང་བའི་མགོན་པོ་ཛམ་བྷ་ལ།།
项巧君威贡保瞻巴拉
北方守护怙主臧巴拉
དངོས་གྲུབ་མཆོག་སྩོལ་མཛད་ཀྱིས་བཀྲ་ཤིས་ཤོག།
努珠巧佐哉拉夏擦罗
賜以殊胜悉地礼贊頌
སེར་སྣའི་ལས་ཀྱི་མེ་ཡིས་གདུངས་པ་རྣམས།།
色內 列给 米以 董巴囊
吝啬业火折磨众
སྐྱེ་དང་སྐྱེ་བར་ཁྱེད་ལ་སྐྱབས་སུ་མཆི།།
给唐 给柔 剋拉 玖素齐
生生世世皈依您
རིན་ཆེན་བདུད་རྩིའི་གཏེར་གྱི་ཆར་རྒྱུན་གྱིས།།
仁钦 堆孜 叠剋 洽均剋
以大宝藏甘露雨
སེམས་ཅན་དབུལ་བའི་སྡུག་བསྔལ་ཞི་བར་མཛོད།།
森坚 维为 渡诶 西哇最
祈熄众生贫困苦
བསོད་ནམས་རི་བོ་བཞིན་དུ་བརྟན་པ་དང་།།
虽囊日喔形突颠巴唐
福德稳固如山王
བརྒྱུད་འཛིན་ཉི་ཟླ་བཞིན་དུ་གསལ་བ་དང་།།
局怎尼达形突塞哇唐
承嗣显耀如日月
སྙན་པས་ནམ་མཁའ་བཞིན་དུ་ཁྱབ་པ་སྟེ།།
念呗囊卡形突邱巴滴
善名周遍似虚空
བཀྲ་ཤིས་དེས་ཀྱང་དེང་འདིར་བདེ་ལེགས་ཤོག།
扎西挺蒋挺替叠列修
此地吉祥愿如意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所有众生,离苦得乐,成就佛智。

阿摩提观音心咒

文章来自网络

阿摩提观音心咒

om amate svaha
om 阿马dei  梭哈

阿摩提觀音Amate Avalokiteśvara为三十三觀音化身之一,梵文Abhetri Abhetti,意即「無畏」、「宽广」之意,故有無畏觀音之稱,即無畏觀自在菩薩。又有梵名 Amaravati,有‘不死之地’的意思。

《观音普門品》云:「是觀世音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施無畏。

阿摩提观音仪轨曰:“无畏观自在菩萨,一名阿摩[齿*来]观自在菩萨,又云宽广故有寬廣觀音之稱。

又因乘坐白獅子,故獅子無畏觀音。藏传亦有狮吼观音,梵名simhanada,是观音菩萨的另一个化身,主降伏一切非人、龙族及地神之病,力量极为威猛,此觀音與阿摩提觀音一樣,都是以獅子為坐騎。在印度、中國都有流傳,但與阿摩提觀音并不是同一尊。

阿摩提觀音为观音三十三化身之毘沙门身(宰官婦女身)。经云“若有國土眾生應以毘沙門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

毘沙门天王,是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多闻天王,除了通过多闻而获得了广大智慧,他也是著名的财神,故叫财宝天王。由于毘沙门天属欲界天,所以,对于生活在欲界的人类来说,求毘沙门天的护佑,对财富的增益,是很好的。另外,相传毘沙门天王亦是多宝如来的化现。有偈赞云:

无畏观音阿摩提 毘沙门天威神力
顾盼微尘目雄毅 智慧照见离苦际

阿摩提狮子无畏观音,常乘白狮而身放火光,一首一面四臂,其中三臂分持摩羯鱼,白吉祥鸟、凤头箜篌〈西洋豎琴〉,一手结说法印,为三十三观音中的毗沙门身。

《觀自在菩萨阿麼提法》云:「阿摩提觀音,三目四臂,乘白獅子座,面向左方,目視左膝下方,頭戴寶冠,以白蓮華嚴飾,前二手執鳳頭箜篌〈西洋豎琴〉,左手持摩羯魚,右手持吉祥鳥,全身白色。左手彎曲位於獅頭上,右手下垂,著天衣瓔珞以嚴飾其身。通身發出火焰,面貌慈悲,向左諦觀。」

另有一种提棒骑狮的阿摩提观音,象征匡扶正义、惩治邪恶、正气凛然、无畏无敌,但这种塑法较为少见。在少林寺便供奉有提棒怒目的阿摩提观音。

據印度神話,阿摩提的坐騎白獅,雙眼之上有第三目。它是濕婆神妃朵克女神,要去征伐水牛头的瑪喜夏〈阿修羅〉時,雪山天神送給她的坐骑。朵克女神利用諸神的武器,殺死了瑪喜夏,征服了阿修羅。故有人認為,阿摩提應是朵克女神的前身。

阿摩提手持的摩羯魚,即摩羯羅也。是印度神話中的水神。也是歡愛天的圖騰。日本三十三觀音之阿提摩觀音,是坐於水邊的岩石上。豎著單膝的白衣觀音形象。即源於此。

此尊主灭一切业障。速获神验,所求如意,诸愿满足。不畏眾惡,施予無畏。众人爱敬。得宿命智。证十地三昧。

相传,在汉朝时,有官兵进犯大理,菩萨化作一老妇,用草索背着一块大石头在路上与敌兵相遇。官兵看见了,觉得非常惊讶,心想:这老妇竟有这么大的力气,更何况是青壮年呢?于是,敌兵不敢进犯,鸣金收兵。这就是著名的传说“负石阻兵”的由来。后人为了纪念菩萨保境安民,便在大石上建了一座观音阁,阁内供奉观音像。

阿摩提观音的种子字

阿摩提观音的种子字是印度悉昙文“अ”(阿a)或“स”(萨sa)。

《观自在菩萨阿么[齿*来]法》 T1115

昔于阗国有清信士。精心持念观自在菩萨真言。愿见大圣,弥历年岁,不遂宿心。执志不易,倍复精勤。后于一夕,闻空中声曰。汝往邻国,谒彼某王。行者依言,即往彼国。闻王法令非常严酷。有犯必刑。修行者遂谒其王。因蒙汲引询问所欲白。以本求遂近入后宫。悉如佛刹土。王乃观自在菩萨也。

行者白菩萨曰。大圣治化岂用于刑戮。大悲何在。

菩萨告曰。此土众生,刚强难制。吾慜诱道,分身为王。所刑戮者,皆化人耳。使彼犷俗,畏威从风。政令若成,吾当隐矣。

行者被王留住数月。通悟大乘,后乃辞归。默然而许。修行者白菩萨言。弟子有幸,遇大圣慈悲,得见闻法。亲沐慈化,十二季来,方获斯验。于未来世求见菩萨者。宿心不易,久受勤苦。空无所成。疑心一起,谤法获罪。唯愿慈悲,示未来法要。

菩萨告言。我有阿么[齿*来]真言章句。今受与汝。供养简易。又时日不多。志心诵持。吾当现身,满彼所愿。修行者既蒙教诲,辞归本国流传。信士五天获验,其数非一。但依教精修,皆见菩萨。此五浊津梁苦海艥,观自在阿么[齿*来]真言曰

曩谟啰怛曩怛啰夜野曩莫阿哩野嚩路枳帝湿嚩啰野冒地萨怛嚩野摩贺萨怛嚩(二合)野摩贺迦噜抳迦野怛儞也他阿么[齿*来]钵啰么[齿*来]尾么[齿*来]多啰[齿*来]三钵啰比野[齿*来]伊里宁只里宁吉里宁阿噜贺宁儞噜贺宁驮啰宁驮罗宁驮跛宁阿嚩多啰宁萨嚩多啰宁[(上/夭)*(企-止+米)]跛宁阿[(上/夭)*(企-止+米)]跛宁曩颇曩颇曩颇宁曩拏曩拏曩拏宁住(拏户反)住(准上)宁娑密栗殿睹铭阿舍么曩跛啰布哩驮宁演曩莫阿哩也嚩路枳帝湿嚩啰野娑嚩(二合)贺

复次若持诵此真言者。于闲净处或阿兰若。于舍利塔前,置观自在菩萨,随力供养,清净洗浴。食净食,独处道场。一日一夜持念。达晓大圣当见。诸愿满足。众人爱敬。得宿命智。能证十地三昧现前。若犯五逆重罪。两日雨宿当见。

尔时,彼王菩萨说是真言已,告行者言。此真言有大神力。能灭众生一切业障。速获神验,所求如意。若欲持此真言,求见观自在菩萨者。结护加持供养仪轨,并依大教苏悉地经。及金刚顶瑜伽所说次第。先须志心诵满千遍。于清净处或阿兰若。或于山林,或清净伽蓝舍利塔前。如法建立观自在菩萨道场。置观音像。随其力分,精诚供养。清净澡浴,着新净衣。慎护三业,勿忘喜怒。一日一夜独处,断一切语。心不异缘,专想观音。心不间断,诵此真言。烧沉水香,或烧五味和香。香烟勿令断绝。念念相续,一心求见菩萨。于坛四角,各置一烧。又各置一杯香水。一者石密浆,一是净牛乳。一是郁金香水。一是如常白檀香水。其供养饼菓粥[饥-几+(〡/下)]等。平旦所献[饥-几+(〡/下)]食。日别斋时,尽须收却。送安净处,施诸乌鸟。又下新造饮食供养。至暮间,准前送却。又下新造成者供养,乃至天明日夜之中,不得辄有昏沉懈怠,恐难得见。

又想菩萨毫相之中,有两道光明。一道直入诸地狱中。救苦众生,令得解脱。一光来入修行者顶。想遍己身。众恶诸业,皆悉消除。内外清净。如是观想,念诵志心,必见我。我当为彼现身,满其所愿。汝可受持。设有曾犯五无间重罪者。两日两夜,精勤念诵,必当得见。何况本清净者。除不志心。

无畏观自在菩萨画像法。一名阿么[齿*来]观自在菩萨像。如波罗密菩萨形。三目四臂,乘白师子,座头向左膝下,首戴宝冠。以白莲花严饰前。二手执凤头箜篌。左一手掌摩竭鱼。右一手持吉祥鸟白色。左足屈在师子项上。右足垂下,严以天衣缨络。通身光焰,面貌慈悲。向左谛观,其印以二羽合芙蓉,二风如钩当心。每至娑嚩贺字。即动其钩。契诚心念一百八,不散印为一坐之修行。须遣助伴,持珠记数。如此一日三时,并如此仪轨。

阿摩提观音的传说

相传唐朝时期,云南的白国是大唐的附属国。白国的人们生活在山区,这里大山耸立,森林遍布,人们生活朴素平凡却也一直都很幸福,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年,大唐皇帝下诏,令附属地白国立即进山抓捕凤凰神鸟进贡朝廷,一日也不得耽搁。

白国的山民们一听说大唐朝廷要捕获他们的凤凰神鸟,纷纷进谏国王。白国国王以祖训为依,以民意为重,大唐使臣立即发怒道:“如若不能按期捕获凤凰神鸟进贡朝廷,朝廷便发兵亲自来抓捕。

朝廷为何非要抓捕凤凰神鸟?

原来,有一夜,大唐皇帝梦到一只凤凰神鸟叼走了他的皇冠。皇帝惊醒,出了一身大汗,天不亮就上早朝,他让大臣们讨论此梦是凶是吉。

大国师上前禀报:“皇上,此凤凰神鸟,乃是南方边陲白国百姓崇拜的神鸟,它叼走万岁的皇冠,象征着他们想到造反,想要夺取大唐的江山。”

“那有何解法?”

“捕获凤凰,火中涅槃,保全大唐江山万代兴旺。”

大唐皇帝听了立即下诏,让白国国王组织臣民抓捕凤凰神鸟,向大唐朝廷进贡。不料,却遭到白国上下的坚决抵制。

大唐朝廷再次下诏,发兵进攻白国,抓捕凤凰神鸟,以去皇帝的心病。

一时间,边陲狼烟四起,大唐朝廷的兵马日夜向白国境界开来。

抵抗大唐朝庭的进攻,白国国王号令,为保护凤凰神鸟,为保卫国家的安宁,全国百姓出钱出粮出马匹,并号召所有壮丁积极参战迎敌。

大唐与白国的大战即将来临。

白国有好多人都信奉观音菩萨,壮丁们临参战前,一般村民们都来到观音菩萨像前,为他们隆重举行出征仪式,摆上丰盛的山果,向观音菩萨三叩九拜,祈求观音菩萨保佑这些年轻人平安归来,保佑凤凰神鸟,保住边陲的安宁。

战火燃起,白国和大唐朝廷的部队都安扎在各自的位置,严阵以待,大战一触即发。

白国这个国家多是山地,平时行人都行动不便,更别说军队了,军队在这里只能走相对平坦的道路,白国的军队只要守住山前的战略要道,唐军纵有百万大军也无法越过大山来,进攻白国内部。

但白国是弱势国家,军队数量比起唐军差了很多,唐军打算利用自己的兵力优势强行攻击战略要道。

白国的将士无奈,正准备决死一拼的时候。突然,唐军的军队停了下来,只见一位满头银发、佝偻腰背的老妇人背着一块巨大的如同一座小山的石头,向着战略要道走来。

唐军愣愣地看着。

老妇人用一根奇妙的草绳将巨石系在背上,她面带微笑,步履矫健,抬腿起脚,丝毫看不出她是在负重行走。

唐军感到震撼,便向老妇人围了过去。

老妇人停住脚步,慢慢放下背上的巨石,小山一样的巨石,竟然挡住了大半个山道,她满脸慈祥的看着唐军。

唐兵们起先是震惊,不相信这老妇人背的是真的巨石。 几个唐兵急忙跑上前去,用手上上下下的摸了摸巨石,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手感似的,连连大叫道:“真的是石头啊!”

“喂,老婆子,你背这么大的石头干嘛呀?”

老妇人扫了唐兵们一眼回到:“挡挡山外的恶气呀。”奇怪的是这老妇人说话轻轻的,却是所有的人都能听的清清楚楚。

“喂,你这老婆子,怎么有这么大的力气啊?”

老妇人笑了一下又道:“吃着大山,喝着大山的人力气都是很大的呦。”

突然,一个唐军军官冲上来大声吼道:“哎!你这个老婆子来做什么?怎么能把这么大的岩石背来挡道?”

老妇人满不在乎的说:“我老了,不中用了。比起我们山里的年轻人差多了。我是听说,有恶人要来攻打凤凰山林,来抓捕保佑大山、保佑山民的凤凰神鸟,就先来看看这伙恶人到底有多大本领,能不能打得过我们山里的年轻人。”

军官一怔,喝到:“你后面的年轻人有多大本事?”

老妇人答道:“他们呀,我背的大岩石,他们两只手轻轻就能举起来,一丢就能丢到百步之远呢。他们每个人还有一把上百公斤的大刀,杀起人来就如同切瓜砍菜,不信你们去试试啊。”

唐军听了,吓得面如土色。

一个老兵惊呼道:“完了完了啊。我们已经疲惫不堪,他们以逸待劳,又神力无比,我们必败无疑啊!”

大唐军队一时乱了阵脚,口中叫唤着,纷纷向山下退去。

军官把刀一挥,挡住了后退的士兵,大骂道:“别听那老婆子胡说八道。去,把石头搬开,杀上山去!捉住凤凰神鸟!”

士兵们一动不动,看着那老妇人。

军官于是提刀上前,举刀对老妇人说:“老婆子,我不杀老人,你快走吧,我们也是奉命办事,不得不如此,如果你再不让开,休怪我不客气了。”

老婆子不为所动,还是站在山口,挡着路。

就这样,军官举刀冲向前,作势要砍,老妇人挥手一弹,军官的刀就断断碎裂,再轻轻一拍军官的肩膀,只见军官倒飞出去十几米远。可见刚才老妇人说的山里人力大无穷并不是假话。

老妇人说道:“阿弥陀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尔等速速退去吧!”老妇人这一句话音量大的如同惊天炸雷,震耳欲聋,所有的唐军听到后纷纷丧胆,吓得倒退而逃。

老妇人说着腾空跳起,用双脚一夹,便夹起巨石悬在空中。

忽然巨石变成了一只麒麟兽,老妇人双脚一松,坐在麒麟兽之上,现出了观音菩萨真身。

唐军都听到、看到了,原来这里的人们被观音菩萨保佑着,那里还敢再行攻打,纷纷撤退了。经此事以后,大唐军队都不敢再带领进攻白国,恐怕得罪观音菩萨,将军们纷纷上书劝谏皇帝不能进攻白国了。

大唐皇帝又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观音菩萨带着一只凤凰进入皇宫,凤凰在他的大殿上来回飞舞,歌唱道:“吾是一只来到人间的神鸟,保护着大山,保护着大山的子民,让善良的人们得到祥和与安宁。”接着观音菩萨带着凤凰消失了。

皇帝大梦惊醒,方知是观音菩萨点化自己,从此皇帝不敢再提抓捕凤凰神鸟,进军边陲祸害百姓的事了,唐军进攻白国的战事就此被终结。

生活在边陲白国的人们,为了感念观音菩萨体恤民苦,帮助他们避过战祸,在美丽的苍山脚下,建起一座观音庙。庙里院内立起一块巨石,庙里供奉着一尊骑着麒麟兽、力大无穷的阿摩提观音像。

至此,观音菩萨保家安民,辟邪驱祸的故事,也越传越广,观音庙香火绵绵不绝,一年比一年旺盛。

文殊除婬欲咒

文章来自网络

文殊除淫语咒

kuli-kuli-tena,yudho-yudho-tena,duho-duho-tena,
古利古利 dei那,尤do    尤do  dei那, 度ho  度ho dei那,

kyuta-kyuta-tena,namito-namito-tena,
giu达   giu达 dei那,那米抖  那米抖 dei那,

kyutaho-kyutaho-tena,yuśu-yuśu-tena,
giu达ho   giu达ho  dei那,尤xu  尤xu dei那,

yamina-yamina-tena,duhota kyutata svaha.
亚米那   亚米那  dei那,都ho达  giu达达   梭哈.

此咒出自《七佛八菩薩所說大陀羅尼神經‧卷二》,《大正藏》第二十一冊頁543上、545上。

─或見《陀羅尼雜集‧卷二》,《大正藏》第二十一冊頁586上。

─或見《文殊菩薩獻佛陀羅尼名烏蘇吒》,《大正藏》第二十冊頁778上。

時佛勒阿難。為未來沒苦眾生。廣宣流布。時文殊菩薩先說偈言

一切眾生類  迴沒婬鬼界
無能覺之者  唯我能救拔
永斷生死本  普處寂滅樂

我文殊師利。今欲說神咒。拔濟諸眾生。除其婬欲本。有名烏穌吒(晉言usota)。除婬欲,卻我慢。

句梨句梨-帝那‧
憂拙憂拙-帝那‧
度呼度呼-帝那‧
究吒究吒-帝那‧
若蜜都若蜜都-帝那‧
究吒呼究吒呼-帝那‧
憂守憂守-帝那‧
耶蜜若耶蜜若-帝那‧
度呼吒-究吒多‧
莎呵‧

誦咒三遍結縷。作七結繫腳。

是咒能令諸失心者,還得正念滅婬欲火,心得清涼除其我慢,滅結使火三毒垢障,悉得消除

若諸女人及善男子。精神處在無明重淵下。久處於生死,不能得出要。洄波生死流沒,溺婬欲海。莫能覺之者,莫知求出要。嗚呼甚可傷。

若善男子善女人。心得惺悟,還厭婬欲。應當與此陀羅尼咒,令其讀誦。

婬欲之火漸漸消滅。婬欲滅已,慢心自滅。慢心滅已,其心則定。其心定已,結使則滅。結使滅已,心得解脫。心解脫已,即得道果。

是則名為大神咒力。誠諦不虛,神力如是。

斷酒五辛,七七四十九日。諸不淨肉,悉不得食。

若男子行者,九九八十一日。若女人行者,七七四十九日。復晝夜六時,勤心讀誦。燒黑沈水、白旃檀香。散華供養十方諸佛。六時讀誦,曾不廢忘。日數足已,結使即滅。其心泰然,無復婬欲。

當深生欣躍,自發慶幸。今我遭遇,大聖神力。此身宜至佛身。不懼淪溺。如是淨心念念信向。斷諸惡作,轉雜言論,離間之語。不念名利。如是日數足已。決定解脫。其心泰然。無復欲慢。

净眼王如来心咒

净眼王如来心咒

oṃ  cakṣu  cakṣu   jñāna  cakṣu  viśodhaya  svāhā
om 佳克书  佳克书   nia那   佳克书   唯xio达亚    梭哈
om    眼          眼         智         眼          清净         成就

房山石经第28册《释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罗集》卷五第1咒。《房山明咒集》L1.314.31-L1.316.6,L4.78。

淨眼王如來陁羅尼

[0035a32] 曩莫 室作(二合) 屈芻(二合)跛哩  戍(引) 馱曩囉(引)惹(引)也(一) 怛他(引)櫱跢(引)夜(引)囉曷(二合)帝三[卄/狠]三沒馱(引)也(二) 怛你也(二合)他(去、引)(三) 唵(四) 作屈芻(二合)(五) 室左(二合)屈芻(二合)(六) 枳孃(二合)曩  室作(二合)屈芻(二合)(七) 尾戍(引)馱也(八) 娑嚩(二合、引)賀(引)(九)

净眼王如来心咒(藏传)

ༀ་ཙ་ཀྵུ་ཙ་ཀྵུ་ཛྙཱན་ཙ་ཀྵུ་ཡེ་སྭཱཏཱ།

Om cakṣu cakṣu  jñāna  cakṣuya  svāhā
om 佳克书 佳克书  nia那   佳克书亚   梭哈
om     眼        眼       智           眼         成就

功德利益

《五千四百五十三佛名》:

如受持净眼王如来名号,将成具天眼者,常能忆持四十劫宿命之事,直至菩提,善根不尽。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 隋 闍那崛多 译 :

「若善男子、善女人,持此如来之名号者,彼于世间当作眼目,常能忆持四十俱致宿命之事,乃至道场,善根不尽。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告弥勒阿逸多是药王菩萨。久修梵行诸愿已满。于未来世过算数劫。当得作佛号净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常安乐光。劫名胜满。

彼佛出时其地金刚色如白宝至金刚际。空中自然雨白宝华。团圆正等五十由旬遍满其国。彼土众生无身心病天献甘露不以为食。纯服无上大乘法味。

彼佛寿命五百万亿阿僧祇劫。正法住世四百万阿僧祇劫。像法住世百千万亿阿僧祇劫。

生彼国者皆悉住于陀罗尼门。念定不忘。药王菩萨得受记已。即从座起踊身虚空作十八变。从上来下华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金花林列住空中。

《密乘法海》多杰觉拔格西尊者 著:

眼清净咒(天眼通):嗡 杂秋 杂秋 假纳 集秋也 娑哈。

每诵二十一遍。决定成功。但须禁语。不见人。忌妇女。及不净人等。净室中。不令他人及狗入。并其他一切不祥不净之事。严禁草辛烟酒。不得吸食。亦不食别人饮食。须降伏自己一切贪心爱心。及瞋恨愚痴等心。而以大菩提心。大悲心。刻刻不断。发之。则必成矣。(注意)若违背此刻。仍不断一切芋酒。荤辛。及诸贪乐。不发菩提心。大悲心。但求世间利养。修必不成。纵得亦旋必失之。慎之。因述师诚。附注于此。

宝篋观音心咒

观音四十二手眼之宝篋手

宝篋观音心咒

Oṃ vajra dharma cakṣu ghaṭaya apratihatāya svāhā
om 瓦吉ra 达尔马  佳克书  嘎达亚  阿pra帝哈达亚  梭哈
om  金刚       法         眼       开见          无障碍         成就

寶篋觀音,又名見隱觀自在,為四十觀音之一。

《千光眼祕密法經》云:「若欲見地中伏藏者,應修寶篋法。」(大正20, p.123b)

【真言】唵 縛日羅 達磨 斫具數 伽咤耶 阿鉢羅底訶哆耶 娑縛賀。

宝篋观音是千手觀音之寶篋手所化現的菩薩。其形为左手置寶篋,右手作開篋蓋之勢。其他相好则同於觀自在菩萨。

「寶篋」,指以地中所伏藏之珍寶作成的,有頂蓋之箱匣。

頂果欽哲法王:观想蓮師在我們頭頂上

頂果欽哲法王:蓮師在我們頭頂上

觀想在我們頭頂上有一朵十萬花瓣的蓮花,蓮花上面有著日輪、月輪;日輪象徵著慈悲的善巧方法,月輪象徵著了悟空性的智慧。日、月輪都是平扁、完整的,月輪稍稍漂浮在日輪之上,日輪稍稍漂浮在蓮花之上。在蓮花及日月輪之上端坐著我們的上師,以蓮花生大士的身形顯現,而蓮師則是集一切皈依於一身。從外在來說,蓮師是三寶(佛、法、僧)的融合。從內在來看,他是三根本(上師、本尊、空行)的融合。而在秘密上來說,他是三身(法身、報身、化身)的融合。在本性上,他就是我們的根本上師,在此一生中賜予我們所有的法教。

他的身形就是湖中誕生的蓮花生大士,也就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的融合精華,以化身的身形顯現於此。他的身體有金剛不壞的本質,為了示現他的無死境界,他的面貌是八歲兒童,充滿年輕氣息;他的膚色白裡透紅,散發著健康氣息。

他身穿九層袍衣,象徵對九乘的了悟,這其中包含三層僧袍及藍色袍子之下的一件白衣,這些之上是一件錦緞斗篷。三層僧袍象徵他對小乘法教的嫺熟成就;藍袍象徵他對大乘法教的嫺熟成就;錦緞斗篷象徵他對密乘法教的嫺熟成就。

蓮師有一面、雙臂、雙腿。他雙眼張大,直視虛空,象徵他隨時覺知到究竟本性。雖然嘴角帶著微笑,但額上雙眉微蹙,這代表在他身上融合了祥和及忿怒面。他以右腿微伸而左腿微曲的坐著,這是“王者遊戲”的坐姿。就如同沒有人會違背國王的命令,三界輪回之中也沒有人敢違背究竟智慧之王——蓮花生大士——的命令。

蓮師右手持五股金剛杵,象徵他成就了四灌頂中第一項瓶灌頂的一切功德特質。在其他許多法相中,蓮師手持金色金剛杵的位置是在胸前,手指頭向外指;但在此,因末法時代勝利的旗幟是由黑暗的負面能量所高舉,所以蓮師將降伏一切的金剛杵高舉向空中——這樣的手印也出現在龍欽寧體持明總集的儀軌中,名叫“威懾現象”。

蓮師的左手結平等印,其中有一盛滿甘露的顱器,此顱器具足一切功德。顱器象徵第二灌,也就是秘密灌頂的成就。顱器之上是無死寶瓶,象徵蓮師已達到無死持明者的境界,也就是“了知無死智慧者”。寶瓶之上有如意樹的樹枝。

在不同的法相中,蓮師會配戴各種不同的項冠或法帽,在此,他戴的是五瓣蓮花冠。五瓣代表著五方佛,因為蓮花生大士屬於“蓮花”家族,也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所以他的頂冠是蓮花的形式。蓮花冠同時也象徵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蓮師奇跡般的化現,超越凡夫出生過程的所有垢染。蓮花冠之上有日月,象徵方法與智慧,之上有一個禿鷹的羽毛,象徵成就大圓滿之究竟見解。

蓮師左手的臂彎之間,有一三叉戟“卡杖嘎”靠在肩上,象徵第三種灌頂,也就是智慧灌頂的成就。三叉戟同時象徵空行母耶喜措嘉和曼達拉瓦的秘密身形,他們是蓮師的主要佛母,本身代表大樂與空性。三叉象徵一切現象的空性,空性的顯現是純淨的光明,以及周遍一切的慈悲。三叉的每一叉上各垂下三個環,加起來象徵九乘。在三叉之下,從上到下排列著一干的頭顱、一腐化中的頭顱,以及一個剛斬斷的新頭顱,象徵三世及三身。這些之下有一長壽瓶,一對交叉的金剛杵,以及一個掛上絲巾的顱鼓;絲巾的五色代表五種智慧。

蓮師坐在虛空中,空中充滿著彩虹光,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五色光點與光圈。他的身體放光,無量的光束射向十方,透過這些光束,蓮師能依自己意願化現為十方的佛土及諸佛菩薩,三根本中的所有本尊,這都是蓮師智慧心之化現。同樣地,他能將這些化現攝受入自己的身體,以此示現他們與他是合而為一的。

我們有三種方式來觀想蓮師:

1.第一種就是觀想他獨自一人稱為“總攝一切的珍寶”。

2.第二種方式是觀想蓮師,以及所有尊貴的上師排列成行,在他上方,從原始佛一路下來到蓮師本人。

3.在此,我們用第三種觀想方式,叫做“大會集”:蓮師在正中央,周圍如雲般會集諸上師與本尊,週邊會集的都是蓮師的心傳弟子。

這些弟子其實都是蓮師身、語、意、功德與事業的化身,這每一個面向再化成同樣五種化身,總共是二十五位心傳弟子,包括毘盧遮那、南卡寧波、吉松德真王、耶喜措嘉、多傑敦珠等等。在此偉大會集中,還有印度八大持明者,他們是八種傳承的持有者,包括執持忿怒文殊本尊身傳承的文殊友,持有密集金剛語之傳承的龍樹菩薩,以及持有真實嘿嚕嘎本尊心傳承的吽千伽納。

這龐大的會集,還包含印度八十四位偉大成就者,以及西藏各個傳承有成就的智者和瑜伽士,這些傳承包括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香巴噶舉、時輪、三金剛修行、施身法、噶當派,以及格魯派。這個極為龐大的會集環繞著蓮師,包含所有我們具足虔誠心的物件。觀想這所有偉大的上師都在我們頭頂上,想到在過去世,我們曾經從他們每一位身上得到開示,我們應當生起強烈的感恩與虔誠心,想像自己像善財童子一樣,這位“聰明的年輕人”曾經事奉一百五十位上師,終於達成證悟。

環繞在這一切之外,觀想密續四部46所有的本尊、父續及母續傳承之空行和護法,諸佛、菩薩、阿羅漢,以及獨覺佛;如同高山山頂被偉大的雲層環繞著,蓮師被這些偉大聖眾環繞。

為了修正我們對於現象的不純淨覺知,在做以上觀想時,不應當觀想他們是由血肉、骨頭等一般粗糙物質所構成,而是光體——非常清晰而透明,如彩虹般生動的顯現,但沒有實質的存在,像是水中月影一樣。同時,我們不應當認為他們是沒有生命的彩虹光展現,而應感覺到他們充滿智慧、慈悲,以及利益眾生的能力。

雖然我們觀想蓮師為主尊,周圍環繞著無量的隨從眷屬,但事實上他們之間沒有任何分別;在這個觀想中,所有的本尊和上師都是蓮師本人的化身。他們是蓮師心意的化現,於是與蓮師的本性相同,他們的智慧及慈悲與蓮師相同。

透過強烈的願望和信心,任何事都能成就;同樣地,如果我們毫無懷疑,認為蓮師確實就在我們頭頂上,他的加持力能夠持續不間斷向下流入我們自身。我們不應當想,他可能在那裡,他或許未來會來,也不應當想頭頂上觀想的蓮師只不過是我們心中造作的,或者是一個替身,不如真正的蓮師,因為真正的蓮師居住在銅色山淨土。我們要有絕對的信心,具足一切智慧與慈悲的蓮師就在面前,因為自己的障礙才無法隨時看到他。

再說,我們也不應當認為蓮師居住的地方非常遙遠,遠到他無法感受到我們對他的請求,也不應當認為他要管的眾生那麼多,他不可能注意我們,也不可能記得我們。蓮師具足全然的智慧、慈悲,與能力,要瞭解,只要向蓮師祈請一次,或者念頌一次金剛上師咒語呼喚他,甚至於把手放在心上,以示對蓮師的虔誠,或者單純地用清晰的信心憶起他,他都會知道,因為他對我們的虔誠心是全然了知的。“只要有信心的人,佛陀就站在他面前!”

就算在這一秒鐘,無數眾生正在向蓮師祈請,他也會清楚地知道每一位是任何祈請,確實了知誰受苦,誰快樂。他會知道每一位眾生的程度在哪裡,也會知道每一位眾生所祈請的是什麼,這祈請是否來自心底深處。他會非常清楚地知道這一切,就像是看到鏡中景象一樣清晰;蓮師自己曾說:“哪一位有虔誠心,我就站在他門口”,他永遠陪伴著我們,像是我們的影子一般。只要我們有虔誠心,三世諸佛會隨時與我們同在——這是一個承諾,這是蓮師的承諾!

蓮師是諸佛身語意的化身,特別為了末法時代的眾生顯現,為圓滿眾生的需求而化現。他的祈請與慈悲,對這樣一個時代所面臨的疾病、饑荒,和戰爭特別有效。在這個時代裡,眾生皆受三毒之苦,過去時代的良好特質只剩下殘渣。在這個時代,不重視法教、破戒的眾生比比皆是,負而影響甚大,我們必須向蓮師祈請,請求他降伏所有負面力量,安撫一切痛苦。

在此生,我們能夠親見自己的上師,直接從上師處聆聽心要指示,要有堅定的信心——我們的上師與蓮師相同。向自己的上師祈請,能夠更快帶來加持。雨下在屋頂上,集中在排水槽;同理,向自己的上師祈請,視上師與蓮師無二無別,更容易讓加持力集中。

蓮花生大士是三世諸佛的化身,他呈現許多不同面向,不論我們向哪一個面向祈請,我們的願望皆會達成。“心願頓成”祈請文中說明,如果我們生病,或者生命有危險,我們要向蓮師長壽佛,也就是無量壽佛祈請。如果我們窮困潦倒,一切都沒有了,我們向蓮師財神祈請。如果我們受到自然界威脅,我們向蓮師蓮華金剛祈請。如果受野獸或其他攻擊,要向蓮師不敗英雄面向祈請。如果病重,要像蓮師烏金藥師佛祈請。如果死亡突然來臨,要向蓮師無量光阿彌陀佛祈請。如果害怕中陰生,要向蓮師了知三世祈請。因為蓮師是諸佛的總集,所以能夠呈現如此廣大不同的面向。終究來說,把蓮師視為諸佛的精華而祈請,我們將能達成了悟自己內在智慧本性的至高成就。如此祈請,一心專注,充滿信心,毫無疑問,我們的祈請會有回應,這就是為什麼,在這個祈請文中,蓮師曾多至十三次重複說:“祈請時,不分心,不懷疑”。

文殊增长智慧陀罗尼

文章来自网络

文殊增长智慧陀罗尼

namo mañjuśriye kumārabhūtāya bhodhisattvāya mahāsattvāya mahākāruṇikāya,
那摩  曼主师利耶  古马ra 布达亚      菩提萨埵亚      马哈萨埵亚    马哈嘎卢尼嘎亚

tadyathā,
达地亚他

oṃ araje viraje śuddhe viśuddhe śodhaye viśodhaye amale vimale nirmale jayavare ruru cale hūṃ hūṃ hūṃ phaṭ phaṭ phaṭ svāhā
om 阿ra皆 vira皆 殊dei   vi殊dei    xio达耶  vixio达耶  阿马类 vi马类 尼r马类 佳亚瓦rei  汝汝 佳类 吽     吽    吽    啪     啪    啪    梭哈

功德利益

文殊增长智慧陀罗尼,能開一切智慧,破除愚暗。

若人至心持诵,能發一切智。

若人持诵满一月,则成具智慧者,具妙梵音者,具美貌庄严者。

即念此咒才一遍,则能于千劫中,出离轮回。

仅暂忆持此咒者,即得现前宿命智通。

若念十万,则成智者,

二十万遍,能得持明果位,

若念三十万遍,必亲睹文殊圣颜。

于具无间罪之行法者,若不成就,则我(文殊菩萨)同于自得无间罪,

若此誓愿,不得现前者,我(文殊菩萨)为欺瞒诸佛。

一髻罗刹观音心咒

文章来自网络

一髻罗刹女心咒

Om  ekajata hum phat
om   A嘎佳达   吽    啪

一髻罗刹女心咒

Om rudraya mudrneya jata jataya hum hum phat svaha
om 如德ra亚  母德r内亚 加达 加达亚  吽     吽     啪    梭哈

一髻罗刹女随心咒:

Ehyehi ekajata mama mukhajaya svaha
伊耶hi  A嘎加达  麻麻    母卡加亚     梭哈

一髻罗刹女根本咒:

namo ratna trayāya
namo rat拿 tra牙牙
皈命       三宝

namo āryā avalokite śvarāya bodhisatvāya
那摩 阿r牙 阿瓦罗给dei索ra牙  菩提萨多牙
皈命     圣     观自在                    菩萨 

mahā satvāya mahā kāruṇikāya
马哈   萨多牙  马哈  嘎如尼嘎牙
大       菩萨         具大悲者

namo ekajaṭāya
那摩  A嘎佳达牙
礼敬  一髻罗刹女

mahā rākṣasīye
马哈  ra克杀西耶
大        罗刹女

āyahi hṛdayaṃ mama
阿牙hi 和ri达牙m  马马

mahā rākṣasi mamā mukhasa
马哈 ra克杀si  马马   木卡萨

sarva kāryaṇi karotime
萨尔瓦 嘎r亚你 嘎ro帝美

tadyathā
达帝牙他

om anante jaya svāhā
om 阿南dei 佳牙 梭哈

jaya jayāya svāhā
佳牙 佳牙牙 梭哈

mahā vijaya svāhā
马哈  维佳牙 梭哈

mahā rūpye svāhā
马哈  路b耶 梭哈

sarva vighna vināya kānāṃ svāhā
萨尔瓦 维嘎拿 维拿牙 嘎拿m 梭哈

calaya duṣṭa svāhā
加拉牙 都失达 梭哈

rakṣa rakṣa māṃ svāhā
ra克杀 ra克杀 马m 梭哈

paṇi hastāya svāhā
巴尼 哈斯达牙 梭哈

一髻罗刹女

一髻羅剎女,梵文Ekajata-raksha。又譯作「一髻羅剎王菩薩」、「一髻羅剎观音」「一髻羅剎」。

多罗菩萨、摩利支天、一髻罗刹王常被统称为“多罗三尊”,多罗观音菩萨在胎藏界曼荼罗西方,密号行愿金刚(悲生金刚);一髻罗刹王则在胎藏界曼荼罗南端,在孔雀王佛母之右側,密号电雷金刚(军毫金刚)。亦有人認為此尊即是廿一尊救度母中的「破敵救度母」。

一髻羅剎女亦為準提菩薩之護法金剛明王之一。禪門奉祀準提菩薩者常有配祀,尊稱之為「伊迦惹吒大士」,能抵抗冤家債主,並遊行各個國土。

此菩薩以不二之智現忿怒形,以降伏一切煩惱。此尊之真言具有大神力,能摧破天魔、惡藥叉、惡羅剎、毒惡鬼神,及除一切瘟疫疾病之苦、並能免除水火二難、盜賊侵害。亦可息諸怨敵。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载,此罗刹妇居大海岸,闻血气香,能于一夜中行八万逾缮那之里程。常卫护处胎、初生,或已生之菩萨,并以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守护行者及其眷属。

虽然一髻罗刹菩萨是罗刹身,但其实与马头明王(马头罗刹)为同一级别的明王,在观音法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譬如不空罥索观音曼茶罗中,主尊不空绢索观音,坐于莲座之上,上下左右分别为一髻罗刹观音、不空绢索观音、马头观音、毗俱胝观音。

《楞严咒》中有三句真言提到三观音:“摩诃跋啰 盘陀啰 婆悉你”(mahavala pandara vasinim)白衣观音大士,“阿唎耶多啰”(arya tara)多罗菩萨,“毗唎俱知”(brkuti)毘俱胝菩萨(毘俱胝观音)。这三位白衣、多罗、毘俱胝,皆是如意轮曼荼罗四隅之尊,另外一尊就是一髻罗刹观音。

《胎藏界七集》描述其形象为身呈绿色,现忿怒像,有四臂,右第一手持剑,次手持钺斧钩,左第一手下垂、持素,次手持三股杵,坐于赤莲上。

《如意轮陀罗尼经》、《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中对此菩萨均有描述。

功德利益

《大正藏》第 20 册 No. 1110 《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中详细讲述了修持一髻罗刹王陀罗尼的十种利益、四种果报等功德;次言三种陀罗尼、七日作坛灌顶法,以及二种陀罗尼、坛法、护摩、根本印、结界之法等。

《 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時觀自在菩薩。白佛言世尊。有諸天及持明仙等。師信大梵者眾。令欲降伏大梵天及諸天仙等。願佛聽許。欲令一切眾生念善法故。欲令一切眾生無憂惱故。除一切眾生病故。及一切障難災怪惡夢悉除滅故。除一切橫病死故。欲除一切諸惡心者令柔軟故。除一切諸魔鬼神障難不起故。世尊我今有根本心陀羅尼。能除一切眾生罪業故。世尊我未曾見有若天若魔若釋梵。若沙門婆羅門等。有能受持此真言者。若讀誦書寫流布。或以此法防護其身。若入軍陣鬪戰。若為毒所害者。持此陀羅尼。一切諸難無所能為。如是之法一切諸佛所念。我此陀羅尼法。已經無量諸佛所說世尊我於因地。過恒河沙數劫外。有佛名百蓮華眼頂無障礙功德光明王如來。我於爾時彼佛所。作大持明仙人中王。於彼佛所受得此陀羅尼。得已時。十方諸佛皆現目前。見佛現已。忽然即得未曾有智。當知此真言有如是神力。能利益無量眾生。

《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設復有人犯四重五逆等罪。誦持此陀羅尼一遍者。所有一切根本重罪悉皆除滅。況復依法作印受持者。當知是人於萬萬億那由他諸佛所。曾聞此法今還得聞。若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憶念晝夜不忘者。是人心所求願無不滿足。

《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爾時觀自在菩薩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晝夜誦持我此明王翳迦惹吒真言者。得離一切苦惱一切障難怖畏。及三毒罪障悉得除愈。況復有人依法修行。當知是人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在掌內。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此陀罗尼能令用功少成就疾。亦是多罗菩萨使者。故诸修行人应当诵念。”

持翳迦惹吒(一髻罗刹)真言者现身即得十种利益:

一者身常无病。

二者恒为十方诸佛忆念。

三者一切财物衣服饮食自然充足常无乏少。

四者能破冤敌。

五者能使一切众生发起慈心。

六者一切蛊毒一切热病无能侵害。

七者一切刀杖不能为害。

八者一切水难不能漂溺。

九者火不能烧。

十者不受一切横死。

复得四种果报。

一者不被禽兽所害。

二者不堕地狱。

三者临命终时得见十方诸佛。

四者命终之后生无量寿国。

应用之法

1、莫缘他境,每至白月十五日或黑月八日,洗浴着新净衣,受持此陀罗尼。作印护身,取净泥摩坛,圆四肘结界已竟。请一髻明王于坛中心坐,烧香散华种种供养,礼拜忏悔诵真言一百八遍。

2、欲求胜上悉地,用白月八日或十五日,以香汤洗浴着新净衣,每上厕一度洗浴,如此净衣不得上厕。作此法时其日不食,作结界护身印,印已诵陀罗尼至于明旦。道场中置本尊像,悬种种杂色幡盖,香华供养。至心奉请十方诸佛、忏悔赞叹三宝,至诚发愿。作数珠印,捻已一心诵真言一千八遍。

一髻佛母和一髻罗刹女 不是同一尊

藏传宁玛派有一髻佛母,藏名:阿仲玛或阿松妈(意即密咒护持母),梵名:Ekajati。“Ekajati”这个词,来自于梵文的两个词根,eka表示“一”,Jati表示“辫子”,即一髮髻之意。她是守护大圆满教法的出世间护法神。

一髻佛母和一髻罗刹女,并不是同一尊。

一髻佛母是普贤王如来佛母之化现,一面二臂,身青黑色或褐红色,仅有一目,位于额头中央,一齿尖锐,状如普巴杵,牙尖向下,一髻撑天,头戴五骷髅冠,一乳位胸正中,右手高举人尸,左手执魔心与豺狼,身披人皮衣,下着虎皮裙,项挂五十鲜血人头,隆乳蜂腰圆腹,右足曲,左足伸,站立于日莲尸座上。此一髻、一目、一齿、一乳等,表法身一体。

一髻罗刹女是观世音菩萨之化现,住于胎藏界曼陀罗第一苏悉地院之忿怒尊。有大火炎髻,身色青黑,四臂。

关于一髻佛母,在顶果钦哲法王传记中,有一则故事:

顶果仁波切是不丹国师。一天晚上,在巴罗,仁波切突然叫他的一位僧侣坐两个小时的车到首都天普,带一尊一髻佛母的小佛像给年轻的不丹国王,并传话,请国王第二天把此像带在身上。

第二天早上,国王驾车前往印度边境,他的吉普车在路上失控坠下山崖,并弹了好几次,坠落在山谷里,除了国王,所有人都丧生。因为国王在车子坠落前被弹出车外,所以没有受伤。

感应故事

著名佛教學者Bhattacaryya Benoytosh當年決定研究密宗前,做了个念咒試驗,他首先選擇了綠度母咒。專唸了三周後,忽然見到度母現身,在一片綠光中,度母只有一寸高左右,异常美丽!從沒有見過這麼美丽的東西。

後來他又選擇了忿怒度母~一髻罗刹女。這次他只唸了一個禮拜,忽然在一天晚上,他見到忿怒度母頭頂著天花板,上豎的頭髮伸延到整個天花板,她身上的髑髏互相摩擦,发出刺耳的聲音,他惊呆了。

持藥師咒除病觀想法

創古仁波切:

一般來說,利益分為利益自己與利益他人兩部分,利益自己的觀想是希望消除自己的病痛與障礙等。首先觀想自己是藥師佛,心間有一藍色「吽」字,周圍圍繞藥師佛的咒語。對生觀想的對境藥師佛的心間也有一藍色「吽」字,周圍圍繞藥師佛的咒語。

消除自己身心的病痛與障礙的方法 :

接著觀想從自心間的咒字放光,從眉間放射出去射到對境藥師佛的眉間,並融入對境藥師佛心間的咒語﹔這段觀想的用意是請求藥師佛陀的慈悲加持。

特別當我們有病的時候,可以觀想從自己心間放射光芒,射入對境藥師佛的心間,再從對境藥師佛的心間放射出光芒,在光芒的最前端有一尊如拳頭般大的藥師佛,自己身體哪個部位不舒服,就觀想這尊充滿力量的藥師佛降臨到不舒服的部位,並流出甘露,消除清靜了我們身體的病痛與障礙。以上是消除自己身心的病痛與障礙的方法。

消除他人病痛與障礙的觀想方法 :

利益他人的方法,為了消除對方的病痛,障礙與逆緣等,先從自心心間咒語放射出光芒,射到對境藥師佛的心間,再從對境藥師佛的心間放射出光芒,這股光芒特別照射到有病痛的所緣眾生身上,消除他的病痛,得到藥師佛的加持,保護他今後不再受苦痛,障礙與逆緣的干擾。

特別為了消除眾生的某部位的病痛,可以觀想對境藥師佛心間放射的光芒的前端,有一拳頭般大的藥師佛,降臨到病痛的部位,流出加持的甘露水,消除與清靜所有的病痛。

消除整個地方,境域或城鎮病痛與障礙的方法 :

另外,也可以更廣大的觀想利益一個地方、村鎮或城市,而不只是針對某一個人或眾生。觀想方法和之前一樣,從自身心間咒語放光,射入對境藥師佛心間,從其心間放射出無量光芒,遍照天地,涵蓋整個地方、村鎮或城市,消除所有病痛障礙與逆緣。

不空索心咒、不空陀罗尼自在王咒

文章来自网络

八臂不空羂索心咒:

Om amogha pāśa  hrih  svaha
om   阿摩嘎   巴夏   赫ri     梭哈
om    不空       索   种子字  成就

不空罥索随作事成就咒

Om amogha vijaya hum phat
om   阿莫嘎   vi佳亚   吽     啪
om     不空      尊胜

经云:随作何事,若诵此咒,悉皆成就。

不空陀罗尼自在王咒

Namo Ratna  Trayāya, 
南莫    惹纳   达ra牙牙
敬礼         三宝               

Namo  Ārya amitābhaya  tathāgatāya
南莫   阿ri牙 阿米达巴牙  达他嘎达牙
敬礼        圣      无量光         如来

Namo Arya  avalokiteŚvarāya  Boddhisattvāya Mahāsattvāya Mahākāruṇikāya
南莫  阿ri牙 阿瓦卢给帝索ra牙  菩地萨多牙     玛哈萨多牙    玛哈嘎噜尼嘎牙
敬礼      圣        观          自在            菩萨                摩诃萨             大悲者

Tadyathā 
达地牙他
即说咒曰

Om amogha  apratihata  humhum phat svaha
om   阿莫嘎   阿pra帝哈达   吽吽         啪    梭哈
om    不空           无碍          降服      摧毁   成就

功德利益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

一者、身无众病。若有宿业病生,速令除差。

二者、身肤细软,姝悦妙好。

三者、恒为众人,观视爱乐,不相厌怠。

四者、六根常定,财宝自然。

五者、不为劫贼侵夺衣服财宝。

六者、不为水火焚漂一切财宝。

七者、不为侵陵杀害,强取财宝,令饥饿死。

八者、不为崖山自坠死。

九者、加持净灰净水。洒散一切果实苗稼。恶风霜雹虫兽之类。悉不灾难苗稼滋茂。

十者、不为军阵斗静而杀害死。

十一者、不为世间诸恶鬼神,吸啖精气,怨酬害死。

十二者、常为众人赞叹称誉。更相恋慕,不值恶时死。

十三者、若见一切外道恶人,自然和穆。

十四者、不为一切恶人诽谤谋害。若有起者,速自便灭。

十五者、恒无怕怖一切人非人等。

十六者、不为世间厌蛊、咒诅、荼枳尼鬼,而得便死。

十七者、一切诸恶,随眠烦恼,自然销薄。

十八者、不为水火焚漂,刀箭、毒药、毒虫,殃害身死。

十九者、一切诸天常当守护。

二十者、当所生处,具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四无碍心。

临终八德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

1、临命终时,观世音菩萨自变现身作沙门相,善权劝导,将诣佛刹。

2、临命终时,体不疼痛,去住自在,如入禅定。

3、将舍命时。眼不反戴,口无欠呿。手绝纷扰,足离舒卷。不泄便秽,无颠坠床。临命终时,眼不谩顾,现恶相死。病虽困笃,亦无诸漏泄秽污屎尿不净。

4、临命终时,手脚安隐,右胁卧死。将舍命时,住正忆念,意无乱想。命终之日,得正忆念,心不乱错。

5、临命终时,不失大小便利恶痢血死。命终之日,不复覆面而死。

6、临命终时,不失正念,而不面卧,端坐座死。

7、将舍命时,得无尽辩。临命终时,种种巧辩。说深妙法,乃寿终死。

8、临命终时愿生佛刹。随愿往生诸佛净刹,莲华化生,常睹一切诸佛菩萨摩诃萨,恒不退转。常与善友不相舍离。常得善知识不相舍离。

尔时世尊告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大众清净知时应说。我亦随喜。此神咒心是当来世菩萨父母。令诸菩萨所作事业速得成办。亦令一切所怖畏事疾得除灭。

经云:世尊此母陀罗尼真言最上之法。但常诵持。不作坛印依法供养。亦得成就。

不空罥索心咒王经

第0309部~不空罥索心咒王经三卷

唐天竺三藏宝思惟奉诏译

不空罥索心咒王经卷上

南谟啰哆那怛啰夜耶南谟阿唎耶阿弭哆婆耶怛他孽多耶南谟阿唎耶跋嚧吉帝失筏啰耶菩地萨埵耶摩诃萨埵耶摩诃迦嚧尼迦耶怛跌他唵阿慕伽钵啰底喝多吽[合*牛][口*半]吒娑婆诃。

如是所说不空陀罗尼自在王咒。即是一切秘密神咒之主。若有人能诵此神咒成就之者。即能通达一切神咒。但是咒法所有事业皆得圆满。

成就尊者说不空神咒功德分第一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复说不空罥索神咒王法。若成就者福不唐捐。能令无量无边诸众生界。一切业障悉皆清净。能集无量福德资粮。增长善根方便善巧。通达无边智慧境界。六波罗蜜多皆得圆满。复能证得无上菩提。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及四圣谛神足根力菩提分法。复能示现静虑解脱诸三摩地三摩钵底。复能证得声闻辟支佛及如来地。成就般若聪慧利根。有大威德精进势力。具足辩才腾空隐形。为斫羯啰伐赖底曷啰阇一切自在。能成咒仙获世安乐。得吉祥瓶及如意珠。随应所作一切皆得。驱策使者进退无违。令罗刹娑随意而转。复能入于阿素洛窟。或烧众香或置药眼中。能见地下一切伏藏。所为事业自在成就。疗治众病调伏鬼神守护坛场。令诸龙王欢喜悦乐。降雨止雨皆得自在。复能于彼一切人中而得自在。能令一切众罪厄难悉皆销灭。资财宝物所求皆得。复能成就无边陀罗尼门及三摩地门。此大不空罥索神咒之法。于诸咒中功德最上殊胜广大。能令一切天龙药叉健闼缚阿素洛揭路茶紧捺洛莫呼洛伽。诸部多鬼一切饿鬼。毕舍遮拘畔茶罗刹娑。星宿鬼障碍鬼等。承事供养尊重赞叹。复为帝释诸梵王等之所拥护。复为一切成咒仙者共所庆慰。复为常离一切散乱无所著者之所承习。受持所说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成就受持供养神咒法分第二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复说神咒之法。若有欲诵此神咒时。应先洗浴着新净衣。洁净诵咒受菩萨戒。起慈悲心哀愍众生意乐。作真实语远离嫉妒。利益安乐一切有情。直心净信爱乐功德。舍离贪爱嗔恚愚痴。忆念三宝期心报恩。应广供养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烧香散花涂香末香。庄严幢幡及诸华盖。于尊者前一心净信意乐坚固。应诵圣者不空罥索心神咒王一百八遍。即入不空陀罗尼三摩地门。作莲花印禁出入息默然而住。由是此人所应作事皆得具足。即于梦中得见圣观自在菩萨。或现苾刍形或现婆罗门形或现童子形。或现帝王形或现宰官形。赞诵咒人作如是言。善哉丈夫汝能受持我之所说。汝所爱乐皆得圆满。汝今持咒心何所欲。随意求索能令汝愿速得成就。由是得灭一切业障。永不堕于地狱畜生。常生一切诸善趣中。般若现前辩才无滞增长正念。诸天随顺而为伴侣。所作自在无有障碍具大威神。复能持咒随心所欲。不为一切怨贼侵夺。贤圣赞叹。常为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等之所敬重。一切众生之所爱乐。供养恭敬承事礼拜善言赞叹。常与一切惊怖之者作归依处。能得一切善人腹心。若有常诵此神咒者。三业恶障皆悉销灭。若诵万遍。所须饮食卧具汤药衣服什物无所乏少。安乐无病长寿自在。

成就亲见圣观自在菩萨法分第三

若人欲得亲见圣观自在菩萨。应往寂静山寺塔庙之中。或园林河边深山岩谷阿兰若处。着新净衣持八戒斋。受菩萨戒三业清净。入三摩地修四梵行无所吝惜。于诸持戒福德人边常求欢喜。然后于圣观自在菩萨像前受其咒法既受法已。即便于彼清净之处。吉祥草上结加趺坐。应诵不空罥索心咒一心不动。若昼若夜不惊不怖。乃至忽闻虚空之中。有虎啸声亦不惊怖。若见闻空中诸天音乐歌舞唱伎不应惊异。或见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钵特摩华嗢钵罗华。俱没陀华奔茶利华等亦不惊怪。是时圣观自在菩萨。至其人前唱言善哉善哉。汝能如是供养于我。诵持神咒何所求耶。其诵咒人即从坐起。于尊者前烧香散华。水和粳米及诸杂华。供养圣观自在菩萨。右绕三匝头面礼足。菩萨尔时随其意乐悉皆与之。

成就画像帧法分第四

尔时尊者说画像法及成就咒法。若画圣观自在菩萨形像之时。应织绢氎随其长短不截两头。所用彩色和以香胶勿取余胶。画师先受八戒斋法。然后方画圣观自在菩萨形像。其身黄白首戴华冠绀发分被两肩前后。慈颜和悦放百千光。清净殊胜面有三目。以纯白綖交络肩臆。以瑿泥耶鹿王皮而覆肩上。庄饰宝带以系其腰。尊者四臂。左边上手执持莲华。下手执持澡瓶。右边上手施无畏下手执数珠。皆以珍宝而严饰之。身着天衣立莲华上。有大威德璎珞短长。交髆垂下耳珰臂印。及以环钏皆宝饰之。顶上画作无量寿佛。于其帧内画种种华。若欲作坛于春秋时。白月八日或十五日。吉祥星下选择好时无风无云。即于城外择取好处随其方地。有诸树木根茎枝叶。华果茂盛条蔓交加。周遍皆有流泉浴池。处处青草皆悉充遍。应用黄土为泥涂地。种种修理尽令如法。不于荆棘瓦砾骨石诸恶土地。其坛四面以金精赤土雄黄石灰及紫金色。青黄赤白及以紫色。画其界道于坛方面各开一门。门外各有二吉祥柱。于其坛内应画螺形万字香印。门内各有二吉祥瓶。随其处所应作浴池。池内周遍嗢钵罗华俱没头华奔茶利迦华。于池四边应画鹅形。如贯华鬘周匝围绕。应置像帧坛场之内。散种种华烧种种香。幢幡宝盖而供养之。或用金银诸宝及以赤铜作吉祥瓶。盛满一切诸妙香药末尼真珠金银等宝和杂盛之。以杂华绳系其瓶项。取烧稻谷作华。散以严饰坛上。应以白缦覆之。于坛四角各立一人。身被甲仗而守护之。是时咒师每日三时。洗浴清洁着新净衣。三业清净受持律仪。于圣观自在菩萨像前。应以乳糜酥酪沙糖石蜜。盛满器中而供养之。后以栴檀沉水苏合龙脑。如是等香和杂烧之而为供养。于像帧前。敷吉祥草结加趺坐。作莲华印安心合掌。敬礼一切诸佛菩萨。即诵护身咒。

咒曰第二护身咒。

唵 阿慕伽 钵啰底诃多啰叉啰叉(自称名)吽泮吒。

若欲护身时取自发一茎。应以此咒咒二十一遍。常护自身无能损害。

咒鬼神咒第三咒  

唵 阿慕伽 漫陀 吽[合*牛] 泮吒。

若咒鬼神先诵此咒。咒五色綖一百八遍系坛四面。然后咒水一百八遍。或咒芥子或咒净灰。随四方面坛内散之。即令一切恶鬼神等无能恼乱。

禁恶鬼咒第四咒  

唵 阿慕伽 钵啰底诃多唵吽泮吒。

若禁恶鬼应诵此咒。咒水一百八遍。或咒白芥子或咒净灰。随四方面坛外散之。令诸恶鬼不得其便。

禁恶魔咒第五咒  

唵 阿慕伽 帝晒路枳耶 毗阇耶 俱噜磨吽泮吒。

若咒魔时应诵此咒。咒水一百八遍。或白芥子及咒净灰。于其坛外散洒十方。即禁诸恶魔不能娆乱。

禁诸恶魔鬼咒第六咒

唵 阿慕伽 啰叉(自称名)娑婆诃。

若欲禁诸恶魔鬼时。应以此咒咒水一百八遍。或白芥子及咒净灰。点自顶上额上心上及两肩上。遍洒其身。即令一切恶鬼恶魔不能恼乱。

咒同伴人咒第七咒  

唵 阿慕伽 吽佉。

若欲咒同伴人时。应诵此咒。咒水一百八遍。或白芥子及咒净灰。于其坛内散洒同伴。即护彼人。恶魔鬼众无能恼乱。

咒香咒第八咒  

唵 阿慕伽 淡磨淡磨 吽泮吒。

若烧香时。先以此咒。咒种种香二十一遍。然后烧香恭敬供养。

咒饮食及华果咒第九咒  

唵 阿慕伽 [起-巳+乞]醯利儜 [起-巳+乞]醯唎儜 吽泮吒。

若以饮食及华果等欲散之时。先诵此咒咒一百八遍。然后于其坛外。随四方面而遍散之。

随作事成就咒第十咒  

唵 阿慕伽 毗阇耶 吽泮吒。

随作何事若诵此咒悉皆成就。

世尊能持咒者。作是法已。于其坛内。应诵不空陀罗尼自在王咒。若见圣观自在菩萨像帧动时。或烟出时或焰出时。如常诵咒不应惊怖。若见帧动得富贵自在。若见烟出成就曷啰阇位。若见焰出腾空自在得成咒仙。其诵咒者若见焰出。心无惊怖身不动摇。即得圣观自在菩萨。现其人前而安慰之。其人见已所求皆遂。即得菩萨诸三摩地。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现身忆念宿世生事。及得无量百千功德。

成就使者能办事法分第五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复说使者能办事法。此之使者即是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罥索王神咒之使。若欲驱使。应以彩色及氎布帧上。画使者形又作药叉童子像。头发直竖如盛火焰。面目嗔怒绿眼平鼻。形貌赤色身服赤衣。口出四牙二上二下。其舌于口或入或出。一手持剑一手执索。严身之具皆悉周备。欲作法时。于白月八日或十四日持斋洁净。安置帧像四衢道中或空室内。应以华香及诸饮食。除血肉等种种供养。其持咒者先应诵咒自防护身。于[疊*毛]帧前诵不空王咒一百八遍。是时使者现其人前。语持咒者言欲何所须。若见处分皆能成办。其持咒者随心所欲使者依行。于时使者随所见闻悉皆具说。若持咒人日索金钱百文应时即得。然不应别用及生吝惜。但应供养佛法僧宝。如是之事但当自知。不得辄向人说之。亦复不得共人结怨。应食净食不得杂食。每食之时先减己身一分饮食。供养使者然后自食。常须忆念不得忘之。心常舍离贪嗔痴等不得妄语。出诚谛言为他说法。于一切众生常起饶益慈悲之心。复以香华衣服幢幡宝盖。涂香末香烧香散华。恒常供养圣观自在菩萨作报恩心。若能如是即彼使者日日供承。得五百人所须资具。饮食衣服涂香末香。烧香散华一切具足。乃至持咒之者尽形已来。随意皆得无所乏少。

成就驱策僮仆使者分第六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复作是言。若欲成就驱策僮仆。其持咒者应先造作僮仆者形。而此使者即是不空罥索王神咒之僮仆。容貌端正。当以一切庄饰之具。而严其身。于其头上作五发髻。身之色相犹如童子。若欲作时应用白檀。或用紫檀或妙香檀。或用天木或一切木。若金若银以作其形。若画帧时或白氎上或于绢上。其僮仆者所有衣服皆作赤色。以燕脂和紫矿汁。又取朱砂及以郁金若根若香。诸杂色等画其形相。应使端严面目喜悦熙怡微笑。其身形相浅黄白色。应作两臂。一手执庵摩罗果。一手持种种华。其像常于密处安置。散华烧香末香涂香然灯。种种饮食而为供养。又于像前诵不空罥索王咒一千八遍。其持咒者应受八戒起慈悲心。咒法即成。即能睹见彼使者形。驱策自在。此持咒者所有处分皆得成办。然其使者若耳所闻若眼所见皆来说向持咒之人。随持咒者使令去处能速往来。一切事业皆得成就。又能施与持咒之者一切财宝。随持咒人心欲去处。其使者即将去来。于持咒者住止之处。常净扫洒若泥涂地。所有一切隐密之事。及吉祥事皆来向说。一切恶声一切苦恼悉皆销灭。一切病患能令除愈。诸恶鬼神皆自隐没。诸毒销散欢乐圆满。一切福业皆得增长。一切罪行悉能除灭。犹如孝子恭敬供养尊量其父。彼持咒人若欲自身安隐快乐。不得于彼使者。轻欺作恶及怀嗔怒。应净洗浴常勤诵咒。而修供养口不妄言。其心哀愍一切众生施与无畏。于三宝所起深净信。常散诸华及悬华鬘烧香末香。以如是等。供养尊者圣观自在菩萨。又先以种种饮食散华烧香然灯供养使者。乃至不得于一日中忘不供养。若不供养求事不成。若其使者隐没不现即便舍去。是故持咒之人不应放逸。常修精进不应懈怠。于尊重处常勤供养。恒不忘失菩提之心。于施戒忍精进定慧。应常修习远离悭吝污戒尘垢。于生死中常生怖畏。深怀惭愧心常正念。不得散乱智慧观察。若如是作即能成办一切咒业。

成就吉祥瓶法分第七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复说成就吉祥瓶法。持咒之人若欲成就法者。应结同伴并修十善至心坚固。欲作坛时应选好处。若山林地吉祥之所。或是往昔仙人所住寂静之处。如法修理洗浴清净。俱着新衣唯食麦子及以乳糜。受八戒斋。与同伴人持咒自护。随心远近作四方坛。面各一门香泥涂地以香画叶。应用雄黄赤土紫檀等末而界其道。于其坛内随四方面。应画四大天王。以诸宝物庄严其身。皆被甲仗手执刀剑。其坛东面应画金刚。南面刀剑。西面画棓。北面画镩。于其四角画赤色幡。散种种华。于坛场中以诸彩色画吉祥瓶。用杂华鬘以系瓶项。取莲华池水盛满瓶中。复以香华妙药并诸杂果一切种子。及以金银真珠等宝并置瓶内。复以四槃。一槃盛酪。一盘盛苏。一盘盛乳。一盘盛蜜。于瓶四面各置一盘。其持咒者须伴五人。勇健无畏皆严器仗。于其四方各立一人。于五人中得心腹者简取一人。与持咒者邻近而住。五人之外更取一人。勇猛无畏能为难事者。令洗浴清净着新净衣。其持咒人于坛四方。散种种饮食除血肉等。于吉祥瓶前取吉祥草。敷座而坐。应当咒水及以粳米洒散十方。烧香散华如法结界。

第十一咒  

唵 阿慕伽 播奢钵啰底诃多帝囇噜枳耶微阇耶 啰叉(自称名)吽[合*牛]泮吒(半音)

此咒咒自身及与同伴。如是咒已。应作大印诵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罥索心神咒王。若一日二日。诵此咒时若有毗那夜迦鬼来。故相惊怖而作障碍。其持咒人应起勇猛勿生恐惧。如常诵咒心莫散乱。复于坛南面。闻罗刹娑可畏之声。其诵咒人咒白芥子七遍散之。诸罗刹娑寻即退散不能障碍。南西北方亦复如是。

咒吉祥瓶咒第十二咒  

唵 阿慕伽 阿波啰耳多 诃曩诃曩 吽泮吒(半音)

此咒咒吉祥瓶。咒咒瓶之时瓶现异相。或倾或侧或动或摇。咒人见已如常诵咒。不应惊怖亦不解其结加趺坐何以故。以吉祥瓶如末尼珠。随心所欲一切皆得。要当策励加功方得成就。此吉祥瓶有大威力甚难成就。若得成者自在安乐增长福业。由是咒人常勤精进。不应空过恣诸放逸。若吉祥瓶中出火日焰。或出金银末尼真珠璎珞诸宝色相。或时出现种种衣服。复现诸天美妙婇女。及诸殊胜童男童女。或丈夫形严净装饰。或复示现城邑聚落及诸巷陌。象马车乘一切人众。宫殿园林美妙饮食。香华幡盖诸音乐等。虽见如是种种异相。如常诵咒不应惊起。其时圣观自在菩萨。复变自身现作普贤菩萨形像。无量菩萨眷属前后围绕。从彼瓶中忽然出现。圣观自在菩萨现此相时。如上所现一切神变。种种异相悉皆隐没。唯有尊者现作普贤菩萨形像。与无量菩萨皆共赞彼持咒人言。善哉善哉汝能成就此神咒法。随汝所求皆当与汝。咒人闻已即从座起合掌恭敬。右绕尊者顶礼供养而作是言。唯愿尊者当摄受我施吉祥瓶。圣观自在菩萨所现普贤菩萨言。善男子汝之所求。我今施汝随意受用。咒人取得吉祥瓶已置于顶上。复以香华种种供养。从吉祥瓶而乞愿言。南谟尊者愿随我意乐。一切事业悉皆圆满。其持咒人作此愿已。及诸同伴随心去处皆得如意。时吉祥瓶变现其体如净琉璃。为持咒人等现作童子。常能承事恭敬供养。

成就策使罗刹童子分第八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复说策使罗刹童子之法。若欲使时。其持咒者应先画作罗刹童子。色相形容如童子像。以一切庄具严饰其身。于头之上为五发髻。面状喜悦身相端严。衣服黄色如乘空行。手执莲华其体金色。如是画已安置密处。若佛堂中若在房内。于白月八日或十四日。持八戒斋于像帧前。散华烧香末香涂香。悬诸华鬘及种种饮食而为供养。于其像前结加趺坐。诵不空罥索心神咒王一百八遍。现前即见罗刹童子。随持咒人有所希愿皆令满足。其持咒者语童子言。汝今作我驱策使者。童子答言如是如是。我当策励承事供养。随汝驱使皆令速疾。而得成办不生疲厌。其持咒人常应勤心。供养童子形像不作轻欺。若欲食时先与童子不得遗忘。若能如是驱使自在。所须财物皆能与之。亦复示其伏藏之处。随持咒人所须庄具及与资财。皆为将来无所乏少。而此童子若眼所见若耳所闻。皆来密向持咒之人耳边而说。令持咒者忆念宿世所有生事。若持咒人问童子过去未来现在之事。皆依实答终无虚妄。

成就使死尸取伏藏分第九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说取伏藏之法。若有欲取地中伏藏。其持咒人先当诵咒防自身已。即往冢间取丈夫尸。身形之上无疮瘢者。应与洗浴洗浴尸已。即取香华涂其两足而供养之。而便诵咒咒尸令起。作如是言。尊师今者与我何事。彼尸即从索纸笔墨。其持咒人即赍纸等而与死尸。彼尸即如法。抄写取伏藏珍宝之法与持咒人。若持咒人不用抄写即语尸言。汝应为我自取将来。其尸如言即为将来。所得珍宝应如法受。用供养三宝。及将施与一切众生。而此死尸随持咒人。所得珍宝若受用尽即便送来。若不施三宝及一切沙门婆罗门贫穷众生。即便不送。若持咒人自身不欲至于墓中。又复不欲令彼尸起。若自能知伏藏之处。应往彼取若夜中取。应将同伴爱乐功德。同心同行深怖罪业。善解经论聪慧之者。先作吉祥禁身咒已。即以苏膏涂布为烛。诵不空罥索心神咒王一百八遍。用舍(诗可反)弥木然大火聚。发弘誓愿为令一切众生。永断贫穷苦恼等事。即以苏烛掷向空中。随有广大伏藏之处。其烛即于伏藏之上空中而下。随其宝物入地深浅所有尺数。其烛依此尺数空中而住。待持咒人来至藏所明了知处结界围之。其烛方灭知伏藏已。后若取时应以乳麋。及油麻粥以祭天神。如是祭已共其同伴而往取之。取得珍宝分为三分。一分自为已身。一分与其同伴。一分共同伴和顺供养三宝。又以自身所得一分。与一切众生之所共用。若能如有自身一分。乃至持咒之人命未尽期。用之无尽。

成就入婇女室分第十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复说成就入婇女室法。若持咒人欲入此室。应将同伴腹心之者。先当具足作吉祥法。以咒自身。然后往至其室。其室可爱常有流泉浴池。及诸华果种种乐具。世间皆以此室是灵仙处。若欲入时。其持咒人当于白月十五日。持八戒斋澡浴清洁着白净衣。然后往至泉水出处。应以稻粟大麦小麦大豆小豆。及胡麻等七种之谷。和乳酪酥诵不空罥索心神咒王。每一一遍常以此谷散于火中。要使此室其门自开。持咒之人见室门开。不应惊怖不得辄起。应专诵咒。若有婇女各各执持种种华香。从室而出语咒人言。善来尊者唯愿受我如是香华。其持咒者不应辄受。乃至三请持咒之人作如是言。善来姊妹若为摄受我等故来。愿持此香华与我同伴。其同伴人观此婇女。随所爱者即便执手取以为妻。而此婇女知其人心所爱重故。犹如婢使而承事之。此同伴人随欲去处任情来往。其形色相少如童子。游戏受用五尘境界。若舍人身即得天身成就咒仙。其持咒者如是诵咒。乃至更有胜妙婇女五百眷属。从室而来。执持种种衣服庄具及诸香华。顶礼咒人作如是言。善哉圣者为欲摄受哀愍我故。久来在此。唯愿领受此衣服等。至三请已。其持咒人为欲调伏诸咒仙故。应受其请随所受已。持咒之人及诸婇女便没不现。成就咒仙转轮王位。若舍人身得于天身。一切咒仙皆来恭敬顶礼其足。称赞吉祥愿常住世。奏种种音乐作诸歌舞。建立百千宝幢幡盖欢乐具足。其持咒人自在受用。天王果报其心安乐。然常念佛终不忘失。菩萨之行得宿命智。超过一切诸恶趣门。亦不耽着五尘境界。恒常得见诸佛菩萨。而能教化无量有情。于无上菩提道中。入不空智诸陀罗尼三摩地门。

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卷中 

成就眼药分第十一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复说成就眼药方法。其持咒人若欲成就此法之者。应以雄黄牛黄及苏毗罗眼药。于香叶中裹此三种。于白月十五日。沐浴清净着新净衣。受持八戒。广大供养圣观自在菩萨已。于尊者前结加趺坐。先念佛已。后诵不空罥索心王神咒一百八遍。其持咒人先应入彼火遍处定。待彼叶中烟出。即以泥涂坛而取眼药。置于菩提树叶之内。若火星焰出烧练此药。其持咒人即知所作眼药成就。应咒芥子等散于十方。及诵咒自护己身。欲取药时先诵此咒咒曰。

第十三咒  

唵 阿慕伽 钵啰底诃多吽什筏啰什筏啰泮吒 娑婆诃。

诵此咒已即取眼药。石上研之使其为末。安着眼中即令余人不得见于诵咒之者。复身能自见一切伏藏。所欲往处随其意乐。或入或出复能自见。一切菩萨天龙药叉健达缚等。及见一切众生若在天趣。或那落迦中傍生饿鬼。若没若生悉能见之。若诸众生作福作罪悉皆能见。于一切处常得自在作诸供养。复能见于阿素洛窟及诸龙宫。复能随类示现变化。应往便往无有障碍。证得神通往诸佛所。自见已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复为诸大菩萨之所灌顶。得诸菩萨出离方便一切善巧。于诸静虑三摩地门而得自在。成就根力菩提分法。又得一切咒陀罗尼而无所畏。

成就除鬼着病法分第十二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复说成就能除一切着鬼魅法。若持咒人欲成就此法。应发信心修清净业。精进坚固心无疑惑至诚决定。常怀报恩起慈悲心。此诸菩萨方能成就。非诸下劣怯弱有情。何以故由佛教中。先为阿难说于四种不思议法。所谓末尼宝珠威力不思议。神咒威力不思议。妙药威力不思议。佛境界威力不思议。若能诵咒一百八遍。一切诸鬼所著之病皆得除差。或经一日乃至七日。专诵圣者不空罥索神咒。下至一遍乃至拨声一句。若患天行时气。一切热病悉能除差。

复次有法。应咒白线二十一遍。一遍一结以系病人。即得除差一切诸病。亦复不为诸鬼扰乱。复次有法。若患疟鬼之病经四日者。先应泥作四角之坛。散诸香华。令其病者坛中而坐。复以面作病人形像。应诵不空罥索心王神咒称病人名。用淳镔铁刀段段截之。病人见闻心即惊怖。疟鬼舍离永不复来。

复次有法。若欲咒人。其持咒者洗浴清净着新净衣。先诵神咒自防其身。后以牛粪而用作坛随四方面画种种色散诸杂华及置白食供养坛场。应取童男或复童女。洗浴清净妙香涂身。着白净衣种种庄具而严其身。令于坛中结加趺坐。应诵此咒结童子发。咒曰。

第十四咒

唵 阿慕伽 钵啰 诃底多 啰叉啰叉(称彼名) 萨皤婆曳比也 盤陀 泮吒 娑诃

诵此神咒结童子发已。复取杂华满于所咒童子手中。又以妙香若熏若涂及末散之。复咒粳米及与华水洒散坛内。应烧沉香诵不空罥索神咒。咒华三遍散童子面。童子身动。若欲令语应诵此咒。咒净水洒童子面咒曰。

第十五咒  

唵 阿慕伽 钵啰底诃多 啰叉 啰叉(自称名) 萨婆裴曳弊吽漫陀 泮吒 娑婆诃

诵此神咒。不得以手触所咒人。如此咒已童子即语。若问去来现在好恶之事。皆能答之。其持咒者若欲发遣着童子神。复应诵此咒。咒曰。

第十六咒  

唵 阿慕伽啰阇 钵啰底诃多 吽没地耶 咤待耶 若腊波波耶 [合*牛][合*牛]泮吒

复次有法。若欲成立。以手摩触所咒之人令其病差。应作坛场散诸香华。复烧沉香安置病人于坛中坐。咒之令动。其持咒人以无名指押。一本云。左手中指及无名指捏作印。其中指咒彼病人。病人即语作是誓言。我令放舍终不敢来。若不发语应以此咒更治罚之。咒曰。

第十七咒  

唵 阿慕伽 钵啰底诃多 孽车 孽车 娑婆诃

诵此咒已。所咒病人身如火热作如是言。我今即去永不复来。

复次有法。若为诸鬼之所魅着。或瘦或癫。应诵神咒咒白芥子。或咒三遍或复七遍火中烧之。我今复说火烧之法。先以牛粪作坛。坛中应烧菩提树木及舍弥木牛膝草等。以酥酪蜜相和。咒之一百八遍。一遍一烧。如是诵咒或一日或三日。若为药叉鬼所著者。应诵圣观自在不空罥索神咒。咒白芥子或一切种子。一遍一烧。或安悉香和白芥子咒之一遍一烧。如是诵咒或一日或三日。若为天龙神鬼之所著者。以白檀末及沉香末相和。咒己一遍一烧。如是诵咒或一日或三日。若为一切鬼神之所著者。应取胡麻以和芥子。或和白芥子咒之一遍一烧。如是诵咒或一日或三日。即令一切诸鬼除灭。若有抂横及诸灾厄。或星现恶相若王难斗诤饥馑之事。应以牛乳和盐。咒之一遍一烧。如是诵咒或一日或三日。一切恶事即自销灭。

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卷下

成就入坛法分第十三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说不空罥索神咒坛法。此坛是大乘法。为诸菩萨之所摄受。其应入坛若王若臣若诸凡夫。想持愿者与佛平等。以持咒故能益自他。不生恶趣常生善道。故入坛者勤修供养。其持咒者被精进甲踊跃欢喜。发起饶益一切众生。不生悭吝专注其心。依坛法用如法作之。远离嫉妒不怀矫诈无诸谄曲。所了知法念之不忘。无所希求于诸众生。善巧方便心行平等。所作勇决能速成就。不起我慢离诸诤论。守持禁戒洗浴护净。如是之人方堪持咒入此坛场。其所作坛法有三种。一者地坛二者国坛三者民坛。若为王作名为地坛。为大臣作名为国坛。为凡人作名为民坛。地坛大作。国坛中作。民坛小作。若不依此大中小法便恶事起。或王或臣及诵咒者有诸恶事。以是应知当依法作。若欲作坛先择星日。若路逢善相选吉祥地。或于河边或山林处或园苑中。应离荆棘骨石瓦砾高下不平。秽草稠林险恶之地。于其好处除去恶土好土填之。泥涂摩拭平坦如掌。周遍细滑犹如镜面。若造王坛纵广各有三十二肘。应用金银真珠等末。以和赤白黄绿黑色而界其道。于坛四面各开一门。去门不远皆竖双柱。种种庄饰作吉祥门。于此门外布诸妙华周遍围绕。坛东门外画二天王守护其门。左边应作持国天王。右边应作增长天王。俱被衣甲器仗严净。作嗔怒面眼光赤色。持国天王以手执剑。增长天王以手执棓。坛南门外应画二王守护其门。左边应作丑目天王。右边应作赤目神王。此之二王面皆黑色。赤金严身皆被衣甲。其手执持弓箭刀剑。坛西门外画二药叉王守护其门。左边应作末尼跋达罗药叉王。右边应作布栗拏跋达罗药叉王。作此二王应如本色。种种庄严身被衣甲。手持斧索。坛北门外画二天王守护其门。左边应作多闻天王。右边应作金刚手天王。画此二王各依本色。众宝庄严执持器仗。正于坛中画圣观自在菩萨形像。其像立在莲华座中。顶上螺髻绀发垂下。首上宝冠画无量寿佛。其尊者身一切庄具而严饰之。形状白色如颇胝迦。应作四臂。右边二手一持莲华。一持澡罐。左边二手一持数珠一施无畏。面貌端严熙怡寂静。圆光之上画作天华而严饰之。于其胸前作万字印。俯身低视尊者。左边画大势至菩萨形像。其形色相如白金色。身着天衣众宝严饰。偏袒右肩面向圣观自在菩萨前合掌恭敬。复于右边画作普贤菩萨形像。其形如彼白莲华色。顶作螺髻绀发垂下。面貌端严熙怡微笑。偏袒右肩面向尊者合掌恭敬。于普贤菩萨像下。应画摩么鸡(周言我所)天女。金刚使天女。于大势至菩萨像下。应画多罗(周言童子)天女毗俱胝(周言嗔目)天女。其多罗天女着白色衣。余三天女衣皆杂色。此四天女并着天衣。众宝严饰颜貌和悦熙怡微笑。悉皆胡跪偏袒右肩。向尊者前合掌恭敬。复于观自在菩萨像前。应画不空罥索咒王。其形色相非赤非白。衣服赤色头发动摇。面有三目赤色赤光。耳珰垂下口出四牙二上二下。两眉或嚬下唇时动。身有四臂长短璎珞交垂胸臆。于尊者前双膝着地。曲躬瞻仰侧耳而听。

复于尊者两边近处。应画梵王帝释及那罗延自在大自在等诸天之众。各依本形衣服庄严。俱向尊者合掌而立。于坛四面。各应画作一大龙王。所谓娑竭罗龙王阿那婆踏多龙王。难陀龙王邬波难陀龙王。于坛四角应各画一阿素洛王。所谓光明阿素洛王罗帖罗阿素洛王。毗摩质怛罗阿素洛王吼声阿素洛王。结是坛已复作诸印及诸器仗庄严坛场。谓应画作螺形之印轮形之印。莲华形印难地迦印。莎底(丁履反)迦印万字印文。又应画作棓镩戈戟。及弓箭等诸器仗形复作白盖若华若幢。欲画之时应令画师。先净洗浴着新净衣受持八戒。应取郁金牛黄雄黄金精朱砂。胜妙彩色勿以胶和。当用健陀洛娑香汁及酥和之。以此而画。于坛周遍应悬青黄赤白四种色幡。坛上应以白盖覆之。复以金银赤铜作八大瓶。其瓶皆用栴檀沉水龙脑郁金。和此诸香画彼瓶上。即以贯华系其瓶项。各满盛水置于坛中。复取好香酥蜜乳酪。如是五物各盛四器安着坛中。以酥煮饼用沙糖石蜜而涂饼上。取粳米饭及以乳糜。若胡麻粥若大麦粥种种好食。唯除血肉。皆以盘盛坛中供养。坛外四面筑墙掘堑。或竖篱栅随作一种。又于坛等四面各开一门。于其门外令人守护。其守护者令身被甲手执器仗。复去坛外一俱卢舍。周匝四面陈列四兵象兵马兵车兵步兵。而为守护御敌非人。其持咒人香汤沐浴着新净衣。作吉祥法诵咒自护。不令非人而得其便。复于坛外立一小坛。即令其王及王眷属应入坛者。于小坛内香汤洗浴。着纯白衣持八戒斋。经一日一夜皆令断食。口嚼杨枝咒白芥子。令王自身及诸眷属皆手执之。以吉祥瓶水灌王顶上。令王正念方便安慰至心改悔。其诵咒人即先入坛诸咒神众。以香华饮食及以灯明。种种供养顶礼圣观自在菩萨。应诵此咒咒白芥子散于十方。咒曰。

第十八咒  

唵 阿慕伽 赦[角*思]耶 赦[角*思]耶 吽泮吒。

此是结界咒。欲结界时先以此咒咒白芥子。散十方面而为防护咒曰。

第十九咒  

唵 阿慕伽 钵啰底诃多 漫陀漫陀 啰叉啰叉(自称名) 啰攘 萨婆萨埵吽俱嚂唵泮吒 娑婆诃

此是结坛神咒。欲结坛时。先以此咒咒水。咒灰或白芥子。散洒四方随其远近。即成界畔而为防护。咒曰。

第二十咒  

唵 帝晒噜枳耶 微阇耶 慕伽播赊娑蟒 啰 三摩耶 地瑟咤南 摩诃娑蟒耶 钵啰 答波吽若

此是禁自身咒。若入道场。先以此咒咒禁自身。不令非人而得其便。咒曰。

第二十一咒  

唵 阿慕伽 啰叉啰叉(自称名) 吽泮吒

此是咒香咒。若入坛场欲烧香时。先以此咒咒香然后烧之供养。

第二十二咒  

唵 阿慕伽 淡磨 淡磨 钵啰底 掣度谤 忙微嚂么 娑婆诃

此是咒华咒。若入坛场欲以华鬘供养时。先以此咒咒华鬘用散坛场。

第二十三咒  

唵 阿慕伽 阿诃啰 阿诃啰 布涩波 达嚩闇微么 阿遮唎尼 吽泮吒

此是献供神咒。欲献供时。先以此咒咒水粳米及诸杂华。然后散洒于坛之内奉献供养。

第二十四咒  

唵 阿慕伽 阿啰阇 钵啰底车杰啰伽跛 店孽里醯拏 孽哩醯拏 沫林 娑婆诃

此是咒座神咒。若欲坐时。先以此咒咒坛内座。然后于上结加趺坐。以其两手作莲华印。诵不空罥索心咒。如是诵咒威神力故。于虚空由有异相现。或时闻有说法之声。或闻弹指或唱善哉声。或见雨华。诵咒之人见闻如是不可思议吉祥事已。即知所作坛法成就。王及眷属应即入坛。是诵咒人即从座起。顶礼圣观自在菩萨及诸圣众。从坛内出执王右手。引至坛门令王合掌。即取白缯掩王两目。令王敬礼诸佛菩萨及神咒王。并多罗天女毗俱胝天女。摩么鸡天女金刚使天女。及大势至菩萨普贤菩萨已。令王发心至诚忏悔。作大誓愿手捧妙华。咒人引王从西门入至于坛中。以所捧华于诸像前随意而置。所置华处即以为师。胡跪合掌受菩萨戒。永断酒肉不食荤辛。不复归余邪魔外道。知恩报恩。唯愿三宝菩萨声闻慈念加护。从今已后于众生类。常施无畏誓不断命。发菩提心出真实言。不为邪行常行正见。不起我见及众生命者补特伽罗一切邪见。勤求出离证空法性。终不执着一切诸相。第二第三亦复如是。即作誓言。愿以如是所生功德速出世间。当作导师两足中尊。令一切众生断烦恼病受诸律仪。于是咒人授王不空罥索心咒印法。引出坛外。复应次第引王眷属。一一入坛如王受法。其事毕已王及眷属。应以财宝什物。施咒人等方自还宫。

若造臣坛纵广一十六肘。于其坛内所有界道勿用金银。随其力分用诸彩色。画咒王等诸形像时。如王坛法应置饮食坛内供养。于坛四面各立幢幡。四吉祥瓶各满盛水用置四方。应入坛者先净洗浴着新净衣。烧众名香散华供养。所有法用皆如王坛。

若造民坛纵广八肘。于其坛内应画尊者圣观自在菩萨咒王像及以印文。其余形像不应如彼王臣坛法。若画坛时用赤白黄色三道界之。其吉祥瓶或用白铜或用赤铜。或以银作随自力分。严办香华幡盖种种饮食。及诸果子而为供养。应入坛者洗浴受戒。入出坛场一切轨则皆如王法。如是坛场所有利益。皆是世尊善巧方便。调伏众生令于长夜而得解脱。若求声闻者即以声闻乘而调伏之。若求辟支佛者即以辟支佛乘而调伏之。若求菩萨者即以大乘而调伏之。若以如是秘密神咒而调伏者。即以神咒善巧方便。令趣善道乃至菩提。是故于此神咒应断疑惑。若有成就佛及菩萨所说神咒。如此之人即得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辟支佛果。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入此坛者成大福业。具足智慧神通宿命。乃至十地所有功德皆悉成就。超越众魔一切境界。摧伏怨敌断诸障恼。乃至五无间业悉皆销灭。无量功德皆悉成就。

成就调伏诸龙得自在分第十四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复说调伏龙法。若有欲得调伏诸龙得自在者。持咒之人应往至彼龙所居处。取净黄土用和牛粪。涂作坛场。烧栴檀香及沉水香散华供养。应诵尊者圣观自在不空罥索心咒王一百八遍。龙所居池水皆枯竭。龙及男女自然而现。皆悉欢喜顶礼咒人。赞咒者言善来善来何为至此。咒者报言我有所欲希能相为。龙即问言何所须耶。咒者报言我所思念。汝宜随顺速应我心。其龙闻已顶礼咒人忽然不现。须臾之间龙所居处池水还满。龙及眷属归于本宫无复暴恶。其性调柔住不放逸。常惧咒人重加其罚失于自在。及其眷属恐堕恶道不贪五欲。咒人于后欲求财物。广行惠施饶益众生。念彼龙时其龙即变作童子形。应念而至。身服珍宝种种庄严。于咒者前胡跪而问。欲作何事。咒人报言我须财物以施贫乏。龙复报言今随意乐当令满足。作是语已即入海中。取如意宝珠奉施咒人。而发大愿以如意珠。施赡部洲一切众生。舍离贫穷得大富贵。所求满足自在无碍。咒人得珠而语龙言。汝可还宫我若须汝。应念可来无得遗忘。咒人得此如意宝珠。所须皆遂。利益无量诸众生类。皆令快乐富贵自在。咒人复以种种香华供养宝珠。惟应自见勿示他人。若示他珠即失神变复不自在。后若卖时于百俱胝价中但得其半。复更卖时又减半价。如是后后复更卖时常减其半。乃至如石一无所直。弃之于地无有光明。若于后时有佛出世。此如意珠还有神变入于海中。如是福力皆由神咒。若不如是如意宝珠甚难可得。若彼咒人见时气旱稼穑燋黄。心念彼龙其龙尔时。化作人形应念而至。顶礼咒人而作是言。仁者复何所须。咒人报言今者气旱苗稼不登。可降甘雨普令润泽。于是时间即复龙形。升于空中兴大云雨。普洽一切无不丰足。作是事已白咒人言。其所应作我今已办。咒人告言可还本所。我若忆念汝当赴我。其龙于是礼咒人足。即没不现还于本宫。若彼咒人欲于龙宫有所游观。忆念彼龙其龙即能应念而至。而作是言仁者复何所须。咒人报言欲往龙宫有所游观。即将咒人欻然而去。至彼龙宫龙变咒人以为龙子。虽共游处。终不为彼龙毒所伤。咒人游戏淹时还忆人间。即采龙宫所有珍宝。衣服饮食香华缯彩。及诸乐器画缋等事。悉皆殊胜人中所无。龙与咒人赍持彼物。于须臾顷还至本处。复语咒人作如是言。更欲何求咒人报言。众事已办随意而去。其龙尔时升空而逝。若彼咒人意欲移龙置于他国。即往龙池而诵此咒结界自护。咒曰。

第二十五咒

唵 阿慕伽 乌波味赊 吽泮吒

此是护自身咒。欲结界时先诵此咒。以咒十方随心远近作其界畔。一切非人无能得便。以净黄土于其界内。选择净地作四方坛。于其坛内烧香散华。应画罥索犹如蛇形名龙罥索。尔时咒人以右足拇指。蹑画索头。诵不空罥索心咒王一百八遍。其龙尔时身如焚灼。至咒人前以咒力故。虽有嗔怒不能为害。即变其形以为水蛇。咒人取之以置瓶内。或箧笥中无所逃避。所去之处恒将随逐。饮以乳汁存其躯命。设有余国旱涝不调。能货易之以取财物。为护国故不将货卖。若有国土旱涝不调。令其降雨无有过失。龙至他国降注甘雨。一切苗稼甘蔗稻谷悉皆成熟。又能令彼多诸水牛。彼国众生因之耕植。由此远离饥馑疫病斗战诤论。复无贼盗及以恶兽。衣食丰足安隐快乐。一切人民皆行善事。惠施贫乏坚持禁戒。广修福业恒念无常。说如是言我等众生生于边国。无量时来饥馑逼迫。应知皆是大龙威德力故。令我等辈舍离如是无量苦恼。大龙由是得无量福。复为彼国承事供养。龙王欢喜守护人民。时持咒人摄取彼龙劝立誓愿。常令利益一切众生。复与受戒。彼龙因此善根力故。舍畜生身得不退地。乃至证获无上菩提。其持咒人为利众生施其命故。檀波罗蜜乃得圆满。不得生于地狱饿鬼畜生趣中。常生人天速得佛地。

成就见不空罥索王法分第十五

若有欲得见不空罥索神咒王者。其持咒人应先洗浴。着新净衣坚持禁戒。然后择空闲处。或于树下或于塔边或园林中。以白月八日或十四日。治地作坛用水洒之。敷吉祥草应诵此咒。自结顶发而护其身。咒曰。

唵(一)旖慕伽(上二)跛啰视多(三)[口*洛]叉[口*洛]叉(四)我某甲(五)敛(呼奄反六)拨(七)娑嚩诃(八)

诵此咒已。应诵不空罥索王咒。咒白芥子三遍散于四方。即得一切障碍鬼神。退散驰走无能恼乱。然后于草上结加趺坐。以衣蒙头作定手印。应诵不空罥索神咒王满一千八遍。尔时即有大声及大光明或空中华下。持咒之人见闻如是不应惊怖。当知即是成就见尊者不空罥索王法。然后从座而起烧香散华。一心忆念尊者圣观自在遍观十方。即见圣不空罥索神咒王。从南方来乘空而行。威光晃曜如百千电。一切珍宝庄严其身。面有三目现嗔怒相。口牙上出发如火焰。其色叆叇犹如夏云。身有四臂。一手执剑。一手执索。所执剑索有火焰光。被赤衣服鼻中气出如盛火焰。遍满虚空明耀。一切手足皆以真金金刚末尼及吠琉璃而庄严之。以大龙王而为璎珞。于是大笑声如天鼓其形可怖。山河振涌树木摧折。持咒之人虽见如是种种异相。不应惊怖。但诵不空罥索心咒王。及专心忆念圣观自在菩萨烧香散华。复以净水和白粳米散之供养。尔时咒王从空而下容貌寂静。犹如天身熙怡微笑。赞咒人言善哉善哉。我今欢喜汝求何事。若求自在安乐若曷啰阇。作斫羯罗伐底曷啰阇位。若隐形若腾空若咒仙若咒仙斫羯啰伐底曷啰阇。若帝释若梵王若护世。若宿住随念智若五通。若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辟支佛果。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随汝所乐。其所乐者礼拜求索。如上所说应作是言。汝可与我而作使者。尔时咒神为作使者。随有处分皆悉能作。所行之处常随逐之。所见所闻向咒人说。若持咒人不用咒王亲近住时。即自远去。咒人忆念应时即至。或将伏藏与持咒人。或示伏藏。若持咒人见鬼病者意欲疗治。使者即为除遣并治罚之。若患寒热等病能令除灭。亦能禁止一切水火刀剑毒药云龙盗贼。复能摧破他军怨敌。随持咒者所作无违。咒人嗔时亦不敢嗔亦不逃避。咒人若不如法及以怯弱即不成就。由是咒人常应如法勤修福业。不假多功而得成就。

成就见如来法分第十六

若有欲得见如来者。其持咒人行十善业。起慈悲心发增上意乐。精进坚固自誓要期。为欲利益一切众生。供养三宝。于圣观自在菩萨像前。涂地造坛。随力所办种种资具。灯烛华香而用供养。清净其身着鲜白衣。日别三时洗浴并换衣服。于其坛内或三日或七日断食。结加趺坐作如来印。应诵不空罥索心咒王。尔时圣观自在菩萨。像身震动或现神变。或行或坐或低或昂。或现一身多身或粗或细。或起腾空放大光明。若见如此种种异相。当知即是咒法成就。其持咒人应令普贤得见如来。复由此相圣观自在菩萨。令普贤菩萨。奉请世尊使咒人见。复由此相当知如来。允许圣观自在菩萨之所启请。为欲利益哀愍一切众生故。时持咒者见如是相欢喜踊跃。复以种种供养之具。供养圣观自在菩萨。应诵不空罥索心咒王乃至圣观自在菩萨像。于其座上示现隐没。如来出现申金色臂。安慰咒人唱如是言。汝者如来大悲者哀愍汝故。汝所希求我当满足汝愿。于时咒人瞻仰世尊。踊跃欢喜右绕七匝。香花供养修敬已毕。白言世尊。我今肉眼得见如来。我所希求愿令满足。尔时世尊告咒人言。随汝意乐悉当与汝。汝今何求。若求多闻。若求财宝富贵自在。若求咒仙。若于如来法中。求声闻缘觉菩提。若求灌顶菩萨之位。若求人中无病长寿。或求生婆罗门家居士大种姓家。转轮王家殊胜生处。若求生四大王众天三十三天。焰摩天睹史多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身天净居天及求圣果。如是等处所求皆得。以如来神力故福德加持故。如来秘密神咒故。圣观自在菩萨愿力故。不空罥索心咒王威力故。持咒之人意乐清净故。如来语言无虚谬故。诸所希求必当成就。若持咒者于如来前欲得授记。如来亦为授记。愚夫少智不应分别。生如是疑佛智难成。要经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阿僧企耶劫。修行净业百千业行。善巧方便方得成满。云何以少咒法一生修集便得授记。勿起此疑。何以故以持咒人。修行般若善巧方便。信力精进力念力三摩地力。由是因缘一切成就。乃至成佛故。我今者安慰咒人。劝发精进为之授记。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欲令咒人得授记已。依菩萨行次第修习。一切自在得静虑三摩地。如是自在菩萨。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由是咒人先求自在。若有未尝菩提乐者。应生净信乘信力故。一切事成速达彼岸。若不信者假使经于百千俱胝。多劫精进唐捐其功。终无获证。远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由是了知众生意乐。故为之授记。咒人由是于世尊前。求授记故佛为之记。尔时咒人得授记已。应知决定我当成佛。为天人师无上福田。而发是心我下劣身。不净所生无常败坏。寿命短促生灭逼迫。复何所用。为求如来不坏身故持养此身。发愿不作身语及意不善之业。常行身语及意善业。必当舍离五趣之身。修行佛因精勤苦行。以持咒人神咒力故。定证菩提。为能积集不可思议功德力故。诵持如来陀罗尼故。修习殊胜三摩地力故。由是如来咒藏中。说如此神咒。有大印法及结坛法并入坛法。攘灾法增益法。治罚一切障碍鬼法。若有信者以咒方便而调伏之。能现菩萨种种神变。所作吉祥善巧方便。无病长寿灭诸烦恼离五无间业。复能销灭厄难灾障。能除疫病。及能除咒起死尸鬼魇魅。并起尸鬼及恶征祥。复能令毒药蛊毒器仗。赤疮黑疮痔瘘。塞建陀鬼痫鬼影鬼小儿鬼。由咒力故不能为害。复得色力富贵自在安乐身心。悦豫智慧聪明忆念。有大威德众人敬爱。复能成就福智资粮增长善根。面貌端正光辉可爱。若有成就尊者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罥索心咒王法。即得如是无量功德。如如意宝及劫腊波树所求皆得。此神咒法假使经于百千俱胝劫生求。尚难可得。何况少福众生而得此法。法尚难得何况成就。当知此咒难得见闻。以一切如来之所护持。一切菩萨之所同入。一切如来所共成就。一切诸天之所拥卫。常为咒人之所供养。是大福聚。能应众生皆得满足。示现无上正等菩提。若有人受持此咒。以诸花香幢幡宝盖。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终不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诸恶趣中。常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前。寿命无量。一切皆如圣观自在菩萨威德神力。

第二十六咒

南谟啰哆那 怛啰夜耶 南谟阿弭哆婆耶 怛他[卄/(阿-可+辛)/子]多耶 南谟阿唎耶 跋嚧吉帝 失筏啰耶 菩提萨埵耶 摩诃萨埵耶 摩诃迦嚧尼迦耶 怛跌他 唵 阿慕伽钵啰底喝多 僧诃啰 僧诃啰吽泮吒。

此是收除咒。凡结坛事毕欲收除时。先诵此咒然后除之。

乾隆大藏经·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不空罥索心咒王经

般若佛母心咒(般若波罗蜜多心咒)、般若吉祥真言、般若无尽藏真言

文章来自网络

般若佛母心咒(般若波罗蜜多心咒)

Namo  sarva  jñāya
那摩    萨尔瓦  nia亚
归命     一切     智者

Namo  ārya  avalokitesvaraya
那摩    阿ri亚  阿瓦罗ki帝索ra亚
归命       圣         观自在菩萨

Namo Prajñā-pāramitāya
那摩   pra吉nia 巴ra米达亚
归命       般若佛母

tadyathā, 
达帝牙他,
即说咒曰,

(om)gate   gate  pāra-gate pāra-saṃ-gate bodhi svāhā
(om)嘎dei 嘎dei  巴ra 嘎dei 巴ra  桑m 嘎dei  布帝    梭哈
(om)去        去     超越   去   超越  一起   去    觉悟    成就

功德利益

依般若之力即可超越无明、恐惧、贪爱,超越贪、嗔、痴,不受一切系缚,证悟空性,圆满菩提圣果。

经载:般若波罗蜜多咒即是一切咒王!最上最妙,能伏一切,不为一切之所降伏。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大品般若萨陀波仑品、大智度论卷三十四:

“般若是诸菩萨摩诃萨母,能生诸佛,摄持菩萨。以父母之中,母之功最重,是故佛以般若为母。”

”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父母之中母之功最重,是故佛以般若为母。’同百曰:‘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诸佛以法为师,法者即是般若波罗蜜,若师在母存不名为失利。“

大品般若萨陀波仑品曰:”摩诃般若波罗蜜,是诸菩萨摩诃萨母,能生诸佛,摄持菩萨。“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般若波罗蜜是无上咒,般若波罗蜜是无等等咒。”

佛言:“如是,如是,憍尸迦,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般若波罗蜜是无上咒,般若波罗蜜是无等等咒。何以故?

憍尸迦,过去诸佛因是明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来诸佛亦因是咒,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十方现在诸佛亦因是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憍尸迦,因是明咒,十善道出现于世,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出现于世。因菩萨故,十善道出现于世,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出现于世。若诸佛不出于世,但因菩萨故,十善道、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出现于世。譬如月不出时,星宿光明照于世间。如是,憍尸迦,世无佛时,所有善行、正行皆从菩萨出生,菩萨方便力皆从般若波罗蜜生。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是大明咒,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是无上咒,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是无等等咒,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是一切咒王,最上最妙,能伏一切,不为一切之所降伏。何以故?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能除一切恶不善法,能摄生长诸善法故。”

尔时,佛告天帝释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憍尸迦,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是一切咒王,最上最妙,能伏一切,不为一切之所降伏。何以故?过去诸佛皆依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已证无上正等菩提;未来诸佛皆依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当证无上正等菩提;现在十方无量诸佛,皆依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今证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十善业道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惠施、受斋、持戒等法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五神通等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布施波罗蜜多、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苦圣谛、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五眼、六神通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无忘失法、恒住舍性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独觉及独觉菩提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菩萨摩诃萨及菩萨摩诃萨十地等行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如来、应、正等觉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出现世间。

般若佛母名咒

Mahā Prajñā-pāramitā
马哈 pra吉nia 巴ra米达
大        般若   波罗蜜多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禅宗四祖道信大师,曾于吉州,以此真言,击退围城群盗。

般若吉祥真言

om   Dhih   śrī  sruta  Vijaye svaha
om     帝     师ri 苏如达 vi加也  梭哈
om 种子字 吉祥  听闻    最胜    成就

般若无尽藏真言

Namo Bhagavati  Prajñā pāramitāye 
那摩     巴哥瓦帝   pra吉nia 巴ra米达也
归命      博伽梵           般若佛母           

tadyathā,
达帝牙他,
即说咒曰,

Om Hrīh Dhīh Śrī  Śruti    smrti  Vijaye Svāhā!
om  赫ri    帝   师ri 苏如帝 斯mri帝 vi加也    梭哈
om   种子字    吉祥  听闻     记忆    最胜      成就

Hrīh 观音种子字,Dhīh 文殊种子字。

果滨居士 教念:

此真言出自《修习般若波罗蜜菩萨观行念诵仪轨》,收在《大正藏》第二十册。此外,《房山石经》亦收录此陀罗尼,载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此经亦备受明代云栖莲池推崇,莲池大师将此咒收入《诸经日诵》,作为该派门徒必修功课之一。

此真言常附录于《金刚经》文末,象征《金刚经》诸法皆空之德。是增长大智慧的咒语。

佛陀对般若无尽藏真言的赞叹:

此陀罗尼印有大功德。若能至心如法受持。随诵一遍出生一万八千修多罗藏。又彼一一修多罗中。各各出生二万五千修多罗藏。又彼一一修多罗中。出生百万修多罗藏。又彼一一修多罗藏中。出生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修多罗藏。如是乃至展转出世无量无尽修多罗藏。所出经题名句义味。各各不同而不重出。如是念念出生无尽。是故名为无尽藏陀罗尼印

此陀罗尼印。即是十方三世诸佛宗祖。亦是十方三世诸佛无尽法藏。一切般若波罗蜜母。过现未来诸佛菩萨常所供养恭敬赞叹。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以至诚心书写读诵如说修行。是人所有百千万亿恒河沙劫生死重罪。于须臾顷悉灭无馀。

此陀罗尼印所有功德。我若住于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叹犹不尽。何况馀人叹之能尽。若欲修行般若法者。一食斋戒香汤洗浴。著新净衣入于道场。要当先诵此陀罗尼,并作此印满百万遍,然后修行馀般若法,决定成就。是故名为般若根本。此陀罗尼印。悉能照了一切般若波罗蜜法。故名般若波罗蜜眼。此陀罗尼印悉能摧灭一切障碍。悉能住持一切诸佛菩萨功德。故名金刚般若心也。

般若佛母心咒功德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菩萨由此智慧,通达无碍,故获十种利益也。

一、一切舍不取施想
谓菩萨修行般若,照了万法俱寂,是故虽行布施,而无能施之想,不着所施之物,不见受施之人,是为一切舍不取施想。

二、持戒不缺而不依戒
谓菩萨修行般若,虽坚持净戒,无所毁缺,然以空慧照之,则不见有能持能犯之相,是为持戒不缺而不依戒。

三、住于忍力而不住众生想
谓菩萨修行般若,安住忍力,度诸众生,然以空慧照之,而终不起众生得度之想,是为住于忍力而不住众生想。

四、行于精进而离身心
谓菩萨修行般若,于诸梵行,虽勇猛精进,然以空慧照之,而不见有身,心精进之相,是为行于精进而离身心。

五、修禅而无所住
谓菩萨修行般若,虽在禅定,然以空慧照之,而于一切诸禅功德,不生味着,是为修禅而无所住。

六、魔不能扰
谓菩萨修行般若,能以空慧,照了诸法本性空寂,复知魔佛体元不异,魔虽发现,即无所怖,是为魔不能扰。

七、于他言论其心不动
谓菩萨修行般若,于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无不通达明了,故于他人言论,悉能辩其邪正是非,不为所惑,是为于他言论其心不动。

八、达生死海底
谓菩萨修行般若,照了诸法,洞彻生死渊源,不为轮转所溺,是为达生死海底。

九、起增上悲
谓菩萨修行般若,虽观一切性空,常以广大悲愍之心,誓拔一切众生之苦,令得解脱,是为起增上悲。

十、不乐二乘道
谓菩萨修行般若,而能了知声闻缘觉小乘之法,沉滞空寂,未为究竟,而不欣乐,惟求大乘无上之道,而得解脱,是为不乐二乘道。

般若佛母

般若佛母(Prajñā-pāramitā)亦名般若观音、金刚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第一波罗蜜菩萨,是佛教中的女性本尊,般若佛母代表般若波罗蜜,由于般若波罗蜜能孕育诸佛,为一切如来之母。汉传佛教中属十波罗蜜菩萨之一;藏密事密中为女性的般若波罗蜜佛母,又称“般若佛母”,密号大慧金刚,位于密教胎藏界曼荼罗持明院之中央,或虚空藏院之内列南侧。是汉传佛教禅宗、净土宗、天台宗等信奉的《金刚经》与《般若波罗蜜心经》的人格化,同时也是《金刚经》与《心经》的护法神。

般若波罗密多经中所载之大明咒,亦为般若佛母之真言,表其能自度度他,同到彼岸,断烦恼无明诸障,而证涅盘之一切智,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令成就正觉,圆成佛道也。

般若佛母是观世音菩萨观修般若波罗蜜时所化现,代表观世音菩萨的般若波罗蜜。与多罗观音本体相同,多罗为慈悲,般若为智慧。

般若佛母乃千手观音眷属,杂密记载中,此菩萨发愿拥护文殊菩萨,所以诵念文殊菩萨各种真言时,只要想要感召般若佛母,也可以感召到般若佛母。这是因为般若本为一体。

文殊(智慧)、虚空藏(记忆)、般若(般若波罗蜜)三尊菩萨,号称“智慧三尊”。

般若佛母在一般造像上,为一面、四臂或六臂,面貌姣好,丰胸纤腰,体态婀娜,披甲戴盔。较常见的四臂造像,中央两手合掌,或结无畏印与禅定印,另一手持《般若佛母经》(又称《圣般若波罗蜜佛母经》、《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阿利耶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等),一手持念珠,或者金刚杵上有一念珠,或坐或立,或坐于火中莲花(火,烦恼也;莲花,菩提也)。身着华丽的彩衣,佩饰众多宝饰,具足报身五种庄严。跏趺坐于莲花及日、月座垫上,日座和月座分别代表了胜义及世俗菩提心。六臂者,中央两手结印,其余四手分持念珠、《般若佛母经》、金刚杵、青莲等。由于宝剑是般若的象征,也有一手持念珠,一手持宝剑,两手在胸前合掌,另两手在腰际持《般若佛母经》。

般若佛母有护法神“四姊妹天女”,名为“惹耶天女”、“微惹耶天女”、“阿尔多天女”、“阿波罗尔多天女”,代表常乐我净,有时是“一兄四姊妹”,加上兄长“都牟卢天”。“一兄四姊妹”同时也是《楞严经》、大白伞盖菩萨、文殊菩萨的护法神。

禅门常以金刚藏王菩萨(力量,本体为普贤)、金刚般若佛母(智慧,本体为观音)作为金刚不动佛的胁侍。

民间相传,般若佛母以八月初八为生日(本体为绿度母,八月初八即绿度母生日),十二月十二日巡游人世,故应在此日多诵念《般若佛母经》(即是《心经》)与《般若佛母无上真言》(即《心经》后段的无上咒、无等等咒)或《金刚经》与般若佛母的各种真言。

藏传般若佛母

般若佛母的藏名是Sharpyinma,属于事密部本尊,有白色、黄色、二臂及四臂等几种化相。般若母既是空性的本尊,也是极为有力的除障本尊。

西藏相传,般若佛母化身为狮头人身的狮面空行母,帮助外道斗法的莲华生大士与巴日译师。

般若佛母有一个四句赞颂非常著名,在西藏寺院中传统中,每在诵《般若心经》前,先诵此四句礼赞文。这四句礼赞文是释迦牟尼佛在未示现成佛前,为自己的生母所撰著的礼赞文,所以其缘起十分殊胜。

离言思之般若般罗密 无生无遮虚空般自性
各各自证智慧所缘处 三世诸佛之母我礼敬

般若佛母是所有般若经典的主尊,也是空性之本尊。在佛教中,般若智慧被称为三乘之母,无论是解脱或成佛,必须证悟般若智慧。如果跟出离心结合,则得解脱之果;如果跟菩提心结合,则得佛果,所以叫“佛母”。是人格化的代表空性智慧的佛母。

般若空性智被喻为“佛母”,由于过去、现在及未来诸佛皆必定由般若空性智所生出,所以般若空性在仪轨中被称为“三世诸佛之母”。

上一世的赤江仁波切,是帕绷喀大师的心子,在圆寂前让侍者陪同绕拜甘丹寺一周,然后坐在椅上面对拉萨市,诵了一遍般若佛母心咒,然后喝了一声“呸”,便坐化了!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玄奘法师 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Page 1 of 7
1 2 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