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果须陀洹、二果阿那含未断欲界贪、嗔等烦恼

(图文均来自网络)

贪求淫欲的须陀洹的故事

《出曜经卷》第十七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惟念品第十六

昔有淫逸之人,意专女色,不能去离;觉寤思女姿颜,欲与言语交通;眠寐梦想容貌,携手共游。时妇遇疾,骨消肉尽,形骸独立。尔时彼家,恒有知识道人往返。其妇白道人曰:“我今所患,日夜困羸,将其意故,欲陈我情,为可尔不?”时道人曰:“但说无苦。设有隐匿之事。我当覆藏,不使彰露。“妇人白言:“我夫禀性,淫欲偏多,昼夜役娆,不容食息,由是生疾,恐不自济。”时彼道人告妇人曰:“若汝夫主,近汝身者,便以此语其夫曰‘须陀洹法,礼应尔耶?’”后果如所言,夫主来近,妇寻语曰:“夫为须陀洹道,为应尔耶?”夫闻妇言,甚怀惭愧,内自思惟:“我将不审是须陀洹乎?”即便息意,在闲静处思惟校计,成斯陀含、阿那含果。自知已得道迹,便不复与女人从事。妇人问夫:“汝今何故永息欲心,不与吾从事?”夫告妇曰:“吾审见汝,已何由复共往反?”妇语其夫:“汝言审见我,我有何咎,我恒贞良不犯女礼,何以见骂?”乃至于斯妇人,即集五亲宗族,告语之曰:“今我夫主意见踈薄,永息亲情,不复交通;复见骂詈,称言见我,今于众前便可说之。”夫言:“且止,须我引证,乃得自明。”夫主还归,彩画好瓶,成满粪秽,牢盖其口,香华芬熏,还至彼众,告其妇曰:“审爱我不?若爱我者,可抱弄此瓶,如爱我身。”妇随其语,抱瓶翫弄,意不舍离。夫主见妇已爱着此瓶,即打瓶破,臭秽流溢,蛆虫现出。复语妇曰:“汝今故能抱此破瓶不耶?”妇答曰:“我宁取死,终不能近此破瓶;宁入火坑,投于深水,高山自投于下,头足异处,终不能近此瓶。”夫告其妇:“前言见汝,正见此事耳。我观汝身,剧于此瓶,从头至足,分别思惟:三十六物,有何可贪?”尔时复重说偈曰:

勇者入定观  身心所兴尘
见已生秽恶  如彼彩画瓶

白话译文:

曾经有一个淫佚放逸的人,非常喜欢女人的形容音声,不能够舍弃。白天的时候,他就想着女人的姿态和容颜,想着和女人交谈欢闹;晚上的时候,此梦想女人的容貌,想着和女人携手游玩。

有一次,他的老婆生病了,身体渐渐消瘦,最后骨瘦如柴。而正在此时,有一个出家人经常往返于他家门口,他的老婆就告诉出家人说:“我现在慢慢的消瘦,日夜困乏,是有原因的,我想告诉您这个原因,但是希望您替我保密,不知道可以不?”

出家人回答道:“你说你的苦楚就好了,不要担心,就算有什么不方便说的话,我也会替你覆藏的,不使其他人知道。”

他的妻子就说:“我的老公习气之中,淫欲偏多,不论白天黑夜的挑逗戏笑,连吃饭的空闲都这样,因为这样我生了病,恐怕自己支撑不了多久。”

道人听完后,对这女人说:“若是你的丈夫再接近你的身体,你便这样对他说:“须陀洹的行为,会像你这样子吗?””

后来,果然如出家人教的那样,丈夫再来亲近的时候,他的老婆就说:“您做为一个须陀洹,应该像你这样子吗?”

丈夫听完后,感到非常惭愧,返观自心,思惟:“我难道不一定是须陀洹吗?”如是观察,便息掉了淫意,在空闲之处思惟校计,依次而成斯陀洹,阿那含。自己知道自己已经获得正法,便不再和老婆戏笑玩闹。

他的老婆问他:“你现在因为什么原因息灭了自己的淫欲之念呢,不再和我过夫妻生活?”他就告诉老婆道:“我已经慎重仔细的看到了真实的你,为什么还要再和你过夫妻生活。”

他的老婆于是说:“你说慎重仔细的看见了我,那我有什么过错?我一直是贞良贤淑,不犯任何的女人该守的礼节,你为什么要骂我?”

他的老婆于是召集了五亲宗族,告诉大家说:“现在我的丈夫对我日见情薄,不再和我行夫妻之礼,还骂我说看到了真实的我,现在当着大家的面,便可把话说开了。”

丈夫于是说:“先等一等,让我拿出证据来,就会自然明白了。”于是他出去了一会,等回来以后,手里拿着一个美丽的彩瓶,事实上里面装着烘尿等秽物,因为口牢固的封着,瓶子还是香气四溢,芬芳郁然。

他把瓶子递给他老婆说:“你一定还爱我是不是?假如还爱我的话,你可以抱着这个瓶子,就像爱我的身体一般。”

他老婆听完这话,于是接过瓶子玩弄起来,来表达自己不舍不弃不离的意向。他看到老婆如此,就打破瓶子,臭秽之物四处流溢,蛆虫到处爬。于是他对老婆说:“你现在还能抱着这个破坏的瓶子吗?”

他老婆回答道:“我就算去死,我也不会再接近这个破瓶子,就算跳火坑,跳深水,跳深渊,把头足异处,也不会接近这个瓶子。”

于是他告诉自己的老婆:“我前面说的看见了真实的你,正是看到了这种事情。我入定观看你的身体,其臭秽的情形,比这个瓶子厉害千百倍,从头到脚仔细的分别思惟,骨血肉痰浓等三十六种物体,有什么可以值得再贪恋的呢?”于是他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思,再次说偈道:

勇猛精进的人进入定观之中,
照见了身心如同尘土和风火
真实的见到后才知是其秽恶
就像这个装着粪尿的彩画瓶。

初果、二果未断欲界贪、嗔等烦恼

大智度论:

“如夏月天雷電雨 陰雲覆曀不清淨
凡夫無智亦如是 種種煩惱常覆心
如冬天日時一出 常為昏氣雲蔭曀
雖得初果第二道 猶為欲染之所蔽 。。。。。。。”

初果二果还没有断尽欲界的烦恼,还有欲染。

须陀洹果,意译“预流”,又名“初果”。从预流向十五心后,无间隔地证得第十六心“道类智”——亲证色、无色界道谛的智慧。从此证须陀洹果,开始进入修道位。

须陀洹断身见、戒禁取见及疑(对佛法的疑惑)三结,欲界烦恼相当淡薄。

《治禅病秘要经》:“不贪世间,达解空法,豁然还得本心,破八十亿炯然之结,成须陀含。”

《楞伽经》卷四:“须陀洹断三结烦恼,离贪嗔痴”。

此位圣者得“位不退”、“信不退”,若寿命长,继续进修,可以即生直证阿罗汉果,即便来不及继续修证而再入轮回,也不会退失对佛法的信仰追求,不会犯戒造杀盗淫妄等恶业,不会堕入三恶道,至多只在人天二道往返七次,最后必定得涅槃。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九:

说初果人“虽复有欲等者,道共戒力,性离邪行,他境自妻,一切不犯。”,“虫常任运离刃四寸”,虽有事中与烦恼相关的独头意识生起,而了法本空不计其有实性,虽能润生于欲界而不生修罗、鬼、畜、地狱四道。

但此位圣者尚未断能引生人天果报的欲界贪、嗔等烦恼,淫根、情根未断,当遇到特别有吸引力的境缘时,虽然不会做出违反戒律及社会道德规范的事,但还可能生起贪爱嗔嫉慢等有漏心,可能见色起意,甚至堕入情网,因此未能免于转生于人天。

《修行道地经》:

“其修行者已得初果道迹,知诸五蕴皆归无常,不能尽除。……长夜修习离于爱欲,适见好色,淫意还动。

《大智度论》卷二八:

虽得初果第二道,犹为欲染之所蔽。”质言之,初果圣者在见地上是圣人,在本能性欲望上有时还是凡夫。

第三斯陀含向,又称“二果向”、“一来向”,以所见之道继续修持,断欲界共九品修惑(随思而起的贪嗔等烦恼)中的下三、四品,烦恼较初果更为淡薄。断三品修惑者还会于人天中来降生三次,称“三生家家”,断四品修惑者会于人天中降生两次,称“二生家家”,其中皆分来往于人中的“人家家”和来往于人、天二处的“天家家”。

四果: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证须陀洹果的条件:断三结,即断身见结,戒禁取结及疑网结。(“身见结”指执著五蕴身心有一个我,认为这个我是真实的,称为我见。 ”戒禁取结”是执著不正确的戒律来修行,比如牛戒、狗戒、羊戒等邪行。 ”疑结”是对三宝,戒律,过去未来的因果,以及对十二因缘产生怀疑,初果无此烦恼。初果得四不坏信:即佛不坏信;法不坏信;僧不坏信;戒不坏信。)
证斯陀含果的条件:三结尽,贪、嗔、痴三毒渐薄;
证阿那含果的条件:断三结,及五下分,贪欲、嗔恨已断;
证阿罗汉果的条件:贪、嗔、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

善见律毘婆沙卷第十八:

佛告释摩男。断除三结。身见戒取及疑网等。断三结已。成须陀洹。更不复受三涂之身。于无上道。生决定信。人天七返。尽诸苦际入于涅盘。是名优婆塞得须陀洹。又问。云何而得斯陀含果。佛告摩诃男。断三结已,薄淫怒痴,名斯陀含。又问。云何而得阿那含果。佛告摩诃男。若能断三结,及五下分,成阿那含。

毘尼母经卷第八:

见谛中所应断者。有六。一身见。二疑。三戒取。四向恶道欲。五向恶道恚。六向恶道痴。修道所应断。一欲染。二恚。三色染。四无色染。五无明。六慢。七调。断如此七烦恼。便得证果。断三结得须陀洹。欲染恚薄故得斯陀含。欲染恚断故得阿那含。一切结尽故名阿罗汉。

放光般若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学五眼品第四:

以解脱慧度于三碍:有身碍、有狐疑碍、有邪信碍,度是三碍得须陀洹。便道得念,于淫、怒、痴薄,得斯陀含。精勤于道,却淫、怒、痴,得阿那含。便消五爱:一者色爱、二者无色爱、三者痴爱、四者恨戾爱、五者乱志爱,已度是者便得罗汉。

佛教中关于邪淫定义

《优婆塞戒经》:

若于非时、非处、非女、处女、他妇、若属自身,是名邪淫。唯三天下有邪淫罪,郁单曰无。若畜生,若破坏,若属僧,若系狱,若亡逃,若师妇,若出家人,近如是人,名为邪淫。出家之人,无所系属,从谁得罪?从其亲属、王所、得罪。恶时乱时虐王出时,怖畏之时,若令妇妾出家剃发,还近之者,是得淫罪。若到三道,是得淫罪。若自若他,在于道边、塔边、祠边、大会之处作非梵行,得邪淫罪。若为父母、兄弟、国王之所守护,或先与他期,或先许他,或先受财,或先受请,木泥、画像及以死尸,如是人边作非梵行,得邪淫罪。若属自身而作他想,属他之人而作自想,亦名邪淫。如是邪淫亦有轻重,从重烦恼则得重罪,从轻烦恼则得轻罪。

白话译文:

若在“非时”[戒律所规定的不应行淫的日期及时间],“非处”[戒律所规定的不应行淫的处所及“三道”],“非女”[除女性以外的,各种不同性征的人、畜之类],“处女”[未婚女],“他妇”[有夫之妇],“属自身”[在自身行淫]等情况下行淫的,均为邪淫。

邪淫罪,只有东,西,南三大洲有,北郁单越洲则无邪淫罪。

若对畜生{女},对已经坏烂的[女尸],对众多[女性],对狱中的[女犯],趁人之危,对逃亡的女性,对师长的妻子,对出家尼众等亲近,作非梵行的,名为邪淫。

已经出家的人,虽已无所系属,但对自己的亲属,王属等作非梵行的,得淫罪。

在恶世时,乱世时,暴君出世时,怖畏时刻,若强令自己的妻妾剃发出家,当出家后,仍同她作非梵行的,得淫罪。

若在“三道”[指:口道,小便道,及大便道]作非梵行的,得淫罪[有关“三道”,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况,得不同轻罪或重罪。此处从略]。

在道路边,塔庙边,祠寺边,大众集会之处,若自身,若与他人在上述等地作非梵行的,得邪淫罪。

若在父母,兄弟,国王死亡后“守灵”期内,或先与他人约会,或先应允他人,或先接受财礼,或先接受邀请[其目的是为了作非梵行的],得邪淫罪。

若在木,泥,画像旁(指圣贤像),以及死尸等人边,作非梵行的,得邪淫罪。

若在“自淫”时[因无实体对象]起妄心,產生了与他人作非梵行想(把他人想象为自己的配偶);又见到属他人之妻,不怀好意,產生了自己与之作非梵行想,这种单方面的“意淫”,也名邪淫。

以上所列举的邪淫罪,也有轻重,从“重烦恼”[如贪嗔痴比较强烈],则得重罪;从“轻烦恼”发生的,则得轻罪。

《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九

若行不应行,名欲邪行。或于非支、非时、非处、非量、非理,如是一切皆欲邪行。若于母等母等所护,如经广说名不应行。一切男及不男,属自属他皆不应行。除产门外,所有余分,皆名非支。若秽下时、胎圆满时、饮儿乳时、受斋戒时,或有病时,谓所有病匪宜习欲,是名非时。若诸尊重所集会处,或灵庙中,或大众前,或坚硬地高下不平令不安隐,如是等处,说名非处。过量而行,名为非量。是中量者,极至于五,此外一切皆名过量。不依世礼,故名非理。若自行欲,若媒合他,此二皆名欲邪行摄。若有公显,或复隐窃,或因诳谄方便矫乱,或因委托而行邪行,如是皆名欲邪行罪。

《大智度论》卷十三

邪淫者,若女人为父母、兄弟、姊妹、夫主、儿子、世间法、王法守护,若犯者是名邪淫。若有虽不守护以法为守。云何法守?一切出家女人在家受一日戒,是名法守。若以力,若以财,若诱诳,若自有妻、受戒、有娠、乳儿、非道,如是犯者,名为邪淫。如是种种乃至以华鬘与淫女为要,如是犯者,名为邪淫。如是种种不作,名为不邪淫。问曰∶人守人嗔法守破法应名邪淫,人自有妻,何以为邪?答曰∶既听受一日戒,堕于法中,本虽是妇,今不自在。过受戒时,则非法守。有娠妇人,以其身重,厌本所习,又为伤娠。乳儿时,淫其母,乳则竭。又以心着淫欲,不复护儿。非道之处,则非女根,女心不乐,强以非理,故名邪淫。

《大乘造像功德经》:

弥勒!有四种业,能令丈夫受二形身,一切人中最为其下。何等为四?

一者、于尊敬所而有烝秽;(这个理解为乱伦。)
二者、于男子身非处染着;(这个理解为男-男性事。)
三者、即于自己而行欲事;(这个理解为手淫。)
四者、詃卖女色而与他人。(这个理解为组织妇女卖婬牟利。)

若有众生曾行此事,深自咎责,悔先所犯,起净信心,造佛形像,乃至成佛不受此身。

弥勒!复有四缘,令诸男子其心常生女人爱欲,乐他于己行丈夫事。(指男-男性事等性心理异位)

《菩提道次第广论》:

欲邪行。事者,略有四种,谓所不应行,非支,非处及以非时。此中初者,谓行不应行所有妇女及一切男,非男非女。此之初者,《摄分》中云:若于母等母等所护,如经广说名不应行,如马鸣阿阇黎说此义云:“言非应行者,他摄具法幢,种护至王护,他已娶娼妓,诸亲及系属,此是不应行。”他所摄者谓他妻妾,具法幢者谓出家女,种姓护者谓未适嫁,父母等亲,或大公姑,或守门者。或虽无此,自己守护。若王若敕而守护者,谓于其人制治罚律,于他已给价金娼妓,说为邪行,显自给价,非欲邪行。大依怙尊亦作是说。男者俱通自他。非支分者谓除产门所有余分,马鸣阿阇黎云:“云何名非支?口,便道,婴童,腿逼及手动。”大依怙云:“言非支者,谓口秽道及童男女前后孔户,并其自手。”此说亦同。非处所者,谓诸尊重所集会处,若塔庙处,若大众前,若于其境有妨害处,谓地高下及坚硬等。马鸣阿阇黎云:“此中处境者,在法塔像等,菩萨居处等,亲教及轨范,并在父母前,非境不应行。”大依怙师亦如是说。非其时者,谓秽下降胎满孕妇,若饮儿乳,若受斋戒,若有疾病,匪宜习故,若道量行量谓极至经于五返。马鸣阿阇黎云:“此中非时者,秽下及孕妇,有儿非欲解,及其苦忧等,住八支非时。”大依怙尊亦复同此,稍差别者,谓昼日时,亦名非时。非支等三,虽于自妻,尚成邪行,况于他所。意乐分三,想者《摄分》中说,于彼彼想,是须无误,《毗奈耶》中,于不净行他胜处时,说想若错不错皆同。《俱舍释》说:作自妻想而趣他妻,不成业道,若于他妻作余妻想而趣行者,有二家计,谓成不成,烦恼者三毒随一。等起者,谓乐欲行诸不净行。加行者,《摄分》中说,教他邪行,教者亦生欲邪行罪,《俱舍释》说,如此则无根本业道,前或意说非根本罪,然须观察。究竟者,谓两两交会。

(“于他已给价金娼妓,说为邪行,显自给价,非欲邪行”。译文:若与别人付钱蓄养的娼妓行淫,便是邪淫,自己付钱嫖妓,不属于邪淫。)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此经南传不承认,藏传甘珠尔里没有)

淫戒第三

原文:佛告诸比丘。优婆塞。不应生欲想欲觉。尚不应生心。何况起欲恚痴结缚根本不净恶业。是中犯邪淫有四处。男女黄门二根。女者。人女非人女畜生女。男者。人男非人男畜生男。黄门二根亦同于上类。

白话文翻译:佛告诉比丘们:优婆塞不应该生起欲想和欲觉,淫欲之心尚且不应该生起,何况发起贪欲、嗔恚、愚痴三毒齐具的烦恼根本不净恶业。这其中犯邪淫的情形有四种:男性、女性、被阉割者、两性兼有者。女性:女人、雌性非人、雌性动物。男性:男人、雄性非人、雄性动物。被阉割者、两性兼有者的情况也同于以上的分类。

原文:若优婆塞。与人女非人女畜生女。三处行邪淫。犯不可悔。若人男非人男畜生男黄门二根。二处行淫犯不可悔。若发心欲行淫。未和合者犯下可悔。若二身和合止不淫。犯中可悔。

白话文翻译:如果优婆塞,与女人、雌性非人、雌性动物,口、肛门、产道三处行邪淫的,犯不可悔罪。如果与男人、雄性非人、雄性动物,被阉割者,两性兼有者,于口、肛门两处行淫的,犯不可悔罪。如果发心想要行淫,没有和合的,犯下等程度的可悔罪。如果二身和合立即中止淫行,犯中等程度的可悔罪。

原文:若优婆塞。婢使已配嫁有主。于中行邪淫者犯不可悔。余轻犯如上说。三处者。口处大便小便处。除是三处。余处行欲皆可悔。

白话文翻译:如果优婆塞,女仆已经婚配有主,在此期间与之行邪淫的犯不可悔罪。其他轻犯的情况如上所说。所谓三处:口处、大便处(肛门)、小便处(产道)。除了这三处,其它地方行淫欲都是可悔罪。

原文:若优婆塞。婢使未配嫁。于中非道行淫者。犯可悔罪。后生受报罪重。

白话文翻译:如果优婆塞,女仆尚未婚配,在此期间与之三处以外行淫的,犯可悔罪,但来世将会受罪苦重报。

原文:若优婆塞有男子僮使人等。共彼行淫二处。犯不可悔罪。余轻犯罪同上说。

白话文翻译:如果优婆塞,有男性僮仆等,与其口、肛门二处行淫欲,犯不可悔罪,其他轻犯的情况如上所说。

原文:若优婆塞共淫女行淫。不与直者。犯邪淫不可悔。与直无犯。

白话文翻译:如果优婆塞同妓女行淫,不给钱的,犯邪淫不可悔罪;给了钱的不犯。

原文:若人死乃至畜生死者。身根未坏。共彼行邪淫。女者三处犯不可悔。轻犯同上说。

白话文翻译:如果人死乃至动物死后,身根没有坏,和这些尸体行邪淫,如果尸身是女性,在口、肛门、产道三处行淫,犯不可悔罪。其他轻犯的情况如上所说。

原文:若优婆塞自受八支。行淫者犯不可悔。八支无复邪正。一切皆犯。

白话文翻译:如果优婆塞在自己受八关斋戒期间,行淫欲的,犯不可悔罪。八关斋戒期间,不论邪淫还是正淫,都犯戒。

原文:若优婆塞。虽都不受戒。犯佛弟子净戒人者。虽无犯戒之罪。然后永不得受五戒乃至出家受具足。

白话文翻译:如果优婆塞,即使根本没受戒,但是破坏了佛弟子具清净戒行之人梵行的,虽然没有犯邪淫戒之罪,但是这一生以后永远不许受五戒乃至出家受具足戒。

原文:佛告诸比丘。吾有二身。生身戒身。若善男子。为吾生身起七宝塔至于梵天。若人亏之其罪尚有可悔。亏吾戒身其罪无量。受罪如伊罗龙王。

白话文翻译:佛对比丘们说:我有两种身,生身和戒身,如果善男子为我的生身造立多宝塔,高至梵天,若有人破损此塔,其罪过尚属可悔,但亏损我的戒身(坏失戒律)所犯的罪无量,所受罪报就像伊罗龙王一般。

緣德禪師:不知道

(图文均来自网络)

宋朝有一將軍曹翰,在討伐南方的賊寇之後,路經廬山的圓通寺,寺僧因知曹翰的軍隊風紀不好,大家就嚇得四散逃逸,只有住持緣德禪師端坐法堂不動。

曹翰叫他,他也不理不睬,甚至連瞧一眼都不肯,曹翰英雄式的自尊心受到傷害,非常生氣的說道:「我的軍隊路過此間,只想借宿貴寺,讓士兵們休息一下,為什麼你連一聲招呼都沒有?你竟敢如此無理,難道你不知道面前站著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將軍嗎?」
禪師聽後,平靜的睜開雙眼,回答道:「一個軍人站在佛前咆哮,如此無禮,難道你不怕因果報應嗎?」

曹翰更是大吼道:「什麼因果報應不報應,難道你不怕死嗎?」

緣德禪師也提高了聲音說道:「難道你不知道面前坐著一個不怕死的禪僧嗎?」

曹翰非常訝異於禪師膽量,同時也被禪師如此的定力折服,問道:「這麼大的一座寺廟只剩下你一個人,其它人呢?」

緣德禪師道:「只要一打鼓,他們就會聞聲回來。」

曹翰就猛力敲鼓,敲了好久,但卻沒有出現任何人。

曹翰不悅道:「已經打鼓了,怎麼還沒有人回來?」

緣德禪師從容道:「因為你打鼓的時候,殺氣太重,請念一句『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然後敲一下!」

因此,曹翰念佛打鼓,打鼓念佛,不久藏起來的寺僧都跑回來了。

曹翰此時非常有禮的合掌問道:「請問禪師上下?」

禪師平靜的回答道:「我是緣德。」

曹翰驚嘆不已,隨即跪下來祈求道:「原來是德高望重的緣德禪師!禪師,請指示我,如何才能在戰爭中致勝?」

緣德禪師漠然的應道:「不知道!」

自古以來,社會每有戰亂,總有一些大德護衛道場,願與寺廟共存亡,像緣德禪師,勇敢、慈悲、智能之人也。兵難不離是勇,叫人念佛是慈,隨興回話是智。尤以問戰爭取勝之道,回以「不知道」,真智仁勇之大德也,此豈非禪心之功用也歟。

木心: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

诸位要是真心在听,就该知道我的解释过程,就是我的自我教育过程。

一个人衷心赞美别人,幸福最多——他是在调整自己,发现自己。你认识了一位智慧的、高尚的、真诚的人,自然会和原来的亲戚旧识作比,一作比,如梦初醒,这个初醒的过程,不就是自我教育吗?

所谓教育,是指自我教育。一切外在的教育,是为自我教育服务的。试想,自我教育失败,外在教育有什么用?

凡人没有自我教育。所谓超人,是指超越自己,不断不断超越自己。

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

“原来”两字,请不要忽略。

在座有人在爱,有人在被爱,很幸福,也很麻烦。

最后一句话:“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论信仰,耶稣是完成的;耶稣对人类的爱,是一场单恋。

太极拳:如身在水中。禅宗:在空气中游泳。

大手印:

“于空中游舞”

禅宗:

“在空气中游泳”,“行于空中”。

药山禅师:“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杨澄甫:

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艺术,姿势要中正圆满,沉着松净,动作要轻灵圆转,纯以神行。

郑曼青:

吞天之气,接地之力,寿人以柔。十三式之体用各得一式, 其用曰捋,其体曰中定。如此而已。应用时有一招捋就够了。拳架不过为学练而设计,其实到应用,一招都不需要。

郝为真:

初练时,如身在水中,两足踏地,动作如有水之阻力。

第二层,则如身在水中,两足浮起,浮游水中,能自如运动。

第三层,则身体轻灵,两足如在水面上行走,临渊履冰,神气内敛,不敢有丝毫散乱。此则拳成矣。

郑曼青:太极拳四十年心得,只有十二字。

郑曼青:

若问余四十年之心得。却只有十二字。

曰。吞天之气。接地之力。寿人以柔。

曰。请言其效用。

曰。在人体则气乃率血而行。故气旺则血旺。天富有大气。多取之不以为贪也。力在人体有大用。地贵有载力。倘能接其毫厘。则为用亦无穷矣。致柔则老氏所谓。能若婴儿。则寿亦可以无疆矣。惟此三语。在人身亦为三才。

得天之气。则位于上之颠顶泥丸宫一内。可以增长其灵气。下则为地。接地之力。则足底心之涌泉要穴。可以增长其根力。中为腹部之丹田要穴。在腰线间。得能专气致柔。则腰若活泼泼地。则肾气自足。寿能增加也。

然习之之法。亦甚简易。

一、随时得有空暇。便觉以泥丸宫顶天。吞天之气。沉于丹田。

二、得有行动。或端坐。或暇立时。在注意所及时。便欲将足心贴地。进而则欲足陷入地。久之则欲以我之足力。与地心吸力相接。能至此。则我之足已有根矣。

三、丹田。古人所谓行坐处卧。不离这个。是要以心与气。相守于丹田。如鸡之孵卵然。此所谓知止。止于至善之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又孟子所谓养吾浩然之气。则皆不离乎丹田也。

然此区区之心得。倘能笃而行之。决非等闲之运动可此。袪病延年。犹易事耳。

AI白话文翻译:

如果你问我四十年的心得,我只有十二个字的总结:

吸取天地之气,接受大地的力量,用柔韧的态度来延长生命。

那么,这些话的效用是什么呢?

在人体中,气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力量。因此,气足则血旺。虚空中充满了气,我们可以尽情吸取,这并不是贪婪。力量在人体中有重要的作用。地球有强大的承载力,如果我们能够接受它,那么我们就能无穷无尽地利用它。如果我们能够保持柔韧,就像老子所说的,像婴儿一样,那么我们的寿命也可以无限延长。这三句话,在人体中,也代表了天、地、人三才的理念。

吸取天地之气,就是在我们的头顶,泥丸宫内,可以增强我们的灵气。接受地球的力量,就是在我们的脚底,涌泉穴,可以增强我们的根力。在我们的腹部丹田,位于腰线之间,如果我们能够专注于气,保持柔韧,那么我们的腰部就会像活泼的水一样,肾气就会充足,寿命就会增加。

然后,实践这些理念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

一、无论何时有空闲,都要意识到自己的泥丸宫在顶天,吸取天地之气,然后沉淀在丹田。

二、无论是行动、坐着还是站立,只要注意到脚心,就要想象它贴着地面,然后想象它陷入地面。久而久之,你会感觉到你的脚和地心的吸力相接,到那时,你的脚就有了根。

三、丹田,古人所说的行、坐、卧都不能离开的地方。我们要用心和气,一直守护在丹田,就像鸡孵卵一样。这就是所谓的知道止,止于至善的地方。道,就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东西,如果离开了,那就不是道了。孟子所说的养育我们浩然之气,也都不能离开丹田。

这些看似简单的心得,如果你能够坚持去做,那么它绝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运动。它可以帮助你消除疾病,延长生命,这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噶玛巴:不要在佛堂上放置上师的照片或名字,这样对上师不利。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智发于心(夕阳老师的新号)

Important! “Do not place guru’s photo together with buddha or bodhisattva images/statues in the middle of the shrine. It is not good for the gurus. Place it on the side /on the wall. ” – Karmapa

重要提示 “不可将上师照片与佛像并列放在佛堂中间,这样对上师不利。请将其放在侧面/墙上。” ~ 噶玛巴

Question to Karmapa: How should we set up a shrine in our homes?
问:我们应该如何在家中设置佛堂?

The Karmapa answers: I’ve always wanted to talk about this subject as many people have asked me how to arrange a shrine.
噶玛巴回答:我一直想谈谈这个问题,因为很多人问我如何布置佛堂。
Some people believ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ahayana and some people believe in Tibetan Buddhism,
有的人信仰汉传,有的人信仰藏传

and so in this case, you need to be aware of the different images when you set up a shrine. It is not good to create conflict or have argument over this.
因此,在布置佛堂时需要注意不同的形象。如果因此而产生矛盾或争执就不好了。

These days it is easy to find images of numerous vajrayana deities but we need to be careful, he said.
他说,如今很容易找到各种各样的金刚乘本尊佛像,但我们需要小心。

For example, the protector deities are secret and we should not exhibit them to everyone.Showing them like an advertisement violates the principles of the vajrayana.
例如,护法是很秘密的,不应该向所有人展示。像广告一样展示给所有人,是违反金刚乘原则的。

This is also true for anuttara yoga deities, which should not be displayed to just anybody.
阿努瑜伽的本尊也是如此,不应随意向人展示。

If we want to set up a shrine, we can place on it images of famous deities, such as Shakyamuni Buddha, Amitabha, Avalokiteshvara, Guru Rinpoche, Tara, Bhaisajyaguru (Medicine Buddha), and Akshobhya.
如果我们想建立一个佛堂,可以放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莲师、度母、药师佛和阿閦佛等佛像。

These are all widely recognized and simple. But if we are engaged in a special deity practice, it is better to place the image inside our text or resting it on the text holder.
这些都是广传的佛菩萨,而且很简单。但是,如果我们在做特别的本尊修持,最好将本尊佛像放于经书或者经书支架中。

We also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our teacher’s photo. If you have my photo, please do not place it in the shrine along with images of bodhisattvas. The same is true for other teachers. If you want to have an image of a teacher, then please place the image on a wall nearby. It is not appropriate to place it in the middle of the shrine or mix it with replicas of bodhisattvas.
我们还要注意上师的照片。如果你有我的照片,请不要把它和菩萨像一起放在佛堂里。其他老师也是如此。如果您想要老师的照片,请将其挂在附近的墙上。将其放在佛堂中间或与菩萨像混在一起都不合适。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teachers (lamas or gurus): some of them are enlightened and some are not, but they still can be qualified teachers. If you place a photo of teachers who are not enlightened mixed in with images of bodhisattvas, it is not good for the teachers, even though we may see them as being the Buddha.

上师有不同的类型(喇嘛或者上师):有的已经开悟,有的尚未开悟,但仍然可以成为合格的上师。如果把没有开悟的上师的照片与菩萨像混在一起,对上师是不利的,即使我们把他们视为佛陀。

To illustrate his point, the Karmapa related the story of Maudgalyayana, who along with Shariputra was one of the two most famous disciples of the Buddha.
为了说明他的观点,噶玛巴讲述了目犍连的故事,他和舍利弗是佛陀最著名的两大弟子之一。

Maudgalyayana possessed the six types of higher cognitions, which, among other things, allowed him to move around freely.
目犍连有六种神通,这使他能够自由行动。

One time he went to the hell realms and saw an Indian master who had been reborn there. This master pleaded with him to take a message to his disciples.
有一次,他去了地狱,见到了一位在那里转世的印度大师。这位大师恳求他带个口信给他的弟子们。

They had built a stupa containing the master’s relics and many people were circumambulating it, which caused the master great agony, (especially when buddhists circumambulating it) and so he was requesting them to stop.
他们建造了一座佛塔,里面供奉着上师的舍利,很多人都在绕塔朝拜,这让上师非常痛苦(尤其是佛教徒绕塔朝拜时),因此他请求他们停止。

When Maudgalyayana delivered the master’s message to the disciples, they became incensed: “You do not even know our great master and just want to insult him.”They beat him half dead and not long after that he passed away.
当目犍连把大师的意思传达给弟子们时,弟子们勃然大怒:”你根本不了解我们伟大的上师,只想侮辱他” 他们把他打得半死,不久他就去世了。

How could some one with psychic powers like those of Maudgalyayana end up like this? He remembered that he had beaten someone to death in a past life, creating that same negative karma in this present life.
像目犍连这样拥有神通的人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他想起了自己前世曾打死过一个人,导致他在今生遭受了同样的果报。

We can see, therefore, that no matter how excellent his psychic power might be, it could never be more powerful than his karma.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他的神通有多好,都难敌业力。

For these reasons, I feel it is better not to place a guru’s photo or name, or for that matter, the names of sponsors, on the shrines.These are not appropriate.
出于这些原因,我觉得最好不要在佛堂上放置大师的照片或名字,或者功德主的名字。这些都是不合适的。

Please pay attention when placing photos and images of tantric deities on the shrine as well.Just as in the Refuge Tree, there are rules about how to place deities in the right order—the Buddha, Dharma, Sangha, guru, yidam deities, dakinis and protectors.
在佛堂上放置密宗本尊的佛像时也请注意。就像在皈依树上一样,佛堂上的佛像也有正确的摆放顺序–佛、法、僧伽、上师、本尊、空行母和护法。

Although all beings are equal, in appearance they need to take their proper places. Of course, when we are arranging our shrine, it is not always possible to consult our teacher, so we need a basic knowledge, a sense of how things should go. Unless your teacher instructed you otherwise, it is safer to place guru’s image on the side.
虽然众生平等,但在显现上,他们需要放在适当的位置。当然,在布置佛堂时,我们不可能总是可以向老师请教,因此我们需要有基本的常识,知道事情应该怎么做。除非你的上师另有指示,否则还是把上师的照片放在边上比较安全。

(Karmapa answered questions from Hong Kong followers on 13.11.2016)
(十七世噶玛巴于2016年11月13日回答香港弟子的提问)

黃念祖:如果不求生淨土,一生成辦就沒有可能。

《華嚴念佛三昧論講記》
黃念祖居士一九八八年講於北京居士林

「用」是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往生極樂,一生成辦」為用。首先叫你發菩提心,三輩往生要發菩提心。論如此細說,就是要你發菩提心。菩提心淺說就是大智慧、大慈悲、大願力相結合,此是最粗淺的說法。以大智慧來說,此論所表達的就是大智慧。發起此心,一向專念,是《無量壽經》所說三輩往生的共同條件。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如此可往生極樂世界。「一生成辦」,過去多少生沒有成功的事,現在這一生成功了。

我還可以斗膽的向大家說,修什麼法門,如果不求生淨土,一生成辦就沒有可能。

縱然是有,那是極少的。

密法,統計下來,從解放到現在,有六個人化光。

中國有十億人口,解放以來四十年。四十年來,十億人之中,只有六個,一億人也攤不到一個,一萬萬攤零點六,經過四十年。

北京才一千多萬人口,離一萬萬還遠啦。

總之,此百分數看來,是很不容易的。

冯唐:三十岁,如何做到自立。

冯唐:

挣点钱

有人问 30 岁如何自立?

30 要自立,我觉得第一要挣点钱,挣点自己够花的钱。

当然钱有可能不多,那你就少花点。我给各位讲过我哥的故事,我哥很早就退休了,我就说那钱不够怎么办?那我哥说少花点喽。

就像我见过一个专业做红酒的,他请我去吃个饭,门口就有一个牌子说:菜不好,那就喝点喽;酒不好,那就多喝点喽,你最后总能相对开心。

认点师傅

第二,我觉得你应该有所谓的导师,你要认点儿师傅。

也就是说你心里有一些非常具体的活人和死人,你说,唉,他身上一些特点,他这辈子这种过法有意思,我愿意拿它当标杆。

我这辈子到现在,心目中当标杆的活人有三四个导师,死人有三四个导师,我觉得这是重要的,给我以目标感。

比如说死人有司马迁,有曾国藩。活人有我的医学导师郎景和,还有俩人,一个是在麦肯锡,一个是在华润集团。

我觉得导师无论活人、死人,无论人家认不认你,都没关系,你自己认自己就行。我觉得心中有标杆能够让自己慢慢立起来,借着别人的力量立起来。

不要停止学习

第三,我觉得不要停止学习,还是要多养成一些学习的习惯。

你想,如果你自己能养活自己,又有导师的力量支撑,而你又一直不停止学习;那很有可能你过一段时间就会比前一段时间对很多事情更明白,更能够站得住。

说到底,学习,特别是通过念书、做事儿来学习,那是你能立得住的基础。你书读得越多——不见得上学,你可以就是念书,包括咱们推荐的《资治通鉴》,包括《冯唐讲经典》中的那些经典,你多去看一看,包括《金线原理》,你多了解一下,这种学习其实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不瞒各位说,我如果一看一个人停止学习了,我脑里出现的反应往往就是这个人慢慢会有麻烦,而且麻烦会加速而来。多学习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季羡林: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季羡林:

“多少年后,我醒悟过来,终于发现了一个宇宙真理:

在公有制体系里,每个单位都是小人的天下;

正直的人总是少数,且无权势;

群众的眼睛都是瞎的、势利的,他们大部分情况下不会站在君子一边。

坏人是不会改好的,因为他们不认为自己是坏人。”

楊絳先生:踏實一點,務實一點。

楊絳先生:

到了一定的年紀,

就不要再追求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了,

人這一生,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揮霍,

踏實一點,務實一點,

和誰在一起輕鬆愉快,就和誰在一起。

追趕不上的,不追;

不屬於自己的,不要;

背不動的,放下;

看不慣的,無視;

做自己想做的事,

享受自己的精神世界,

如此甚好。

希阿榮博堪布的叔公頓珠羅布

希阿榮博堪布傳記:

上師江龍活佛圓寂前,一場運動即將開始。為了江龍寺的鎮寺之寶在運動中不被毀滅,活佛秘密把一批寶物和自己的衣缽用具託付給最為信任的弟子頓珠羅布。這些寶物中包括一尊年代久遠、七寶所成的釋迦牟尼佛像、蓮師唾液落地化成的舍利花、七世婆羅門骨肉分明的一根完整肋骨舍利等。領受師命後,頓珠羅布開始了漫長而艱難的護寶生涯。突擊搜查和無端打罵成了他的家常便飯,然而即使在最危急、嚴峻的時刻,他也能靠著機智和勇敢化險為夷,使寶物得以保全。

那時,部分倖存的古老佛像、法器及珍寶流落民間。人們用這些東西換取糧食、物品和錢財。頓珠羅布和大家一樣餓肚子,卻似乎從未想過用上師交給他的東西去換點什麼。逐漸地,最初懷疑他手裡藏有寶貝的人也開始相信他的確兩手空空,因為哪會有人餓到全身浮腫還死抱住別人託付的寶貝不出手呢?

頓珠羅布是個單純的人,想法很簡單,就是要等到上師江龍活佛轉世,再把寶物還給他。終於在分別十幾年之後,江龍活佛再次來到這個世界。活佛的轉世靈童在江龍寺坐床時,頓珠羅布當眾把無價之寶悉數交還到上師手中。他如釋重負。江龍活佛為了表示感謝,請頓珠羅布挑選一件寶物,留作紀念,而他單只要了一小截七世婆羅門的舍利。知道此事的人都很佩服他品格高尚,一點不貪心。他倒不以為然,覺得換了誰都會這麼做,沒什麼了不起。

頓珠羅布終身潛修菩提心,不隨二取貪執等惡分別念所轉,穩重如山,臨終前清楚地預知時至,神智不亂,安然往生。往生前第七天他病情突然加重,家人以為他就要死了。他說:“我還要等著見喇嘛其美仁增一面,所以七天之內我不會死。臨近第七天時,你們可迎請卡繞堪布赤誠仁波切為我作引導。”其後幾天裡,他每天都清楚地告訴身邊的人,他體內心脈走動及閉滅的情況。到第六日,家人按其吩咐把赤誠堪布請來。堪布看了看他的狀況,對眾人說:“他神智很清醒,看來短期內還不會往生。若情況有變,我自會再來。”說完就回去了。第七日,頓珠羅布對家人說:“我該走了。你們把七世婆羅門的舍利融在牛奶中給我喝。沒有人引導提示也可以。”說完即以右肘觸地呈獅子臥式示現圓寂,色身融入離戲法界中。

與藏地許多隱修的瑜伽士一樣,頓珠羅布終身隱藏其修證功德,只在臨終時刻才向世人顯露非凡的證悟成就。後來許多高僧大德聽說他臨終前的表現後,都唏噓讚歎不已。

秋日湖上

《秋日湖上》

唐·薛莹

落日五湖游,

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

谁与问东流。

千百年不断发生的事都有随着太湖上的水面浮浮沉沉,

都随着湖水向东流去。

名利争夺、打打杀杀都随着历史的车轮销为匿迹。

唯一不变的,只是那一道江水。

黃念祖:自性是湛寂光明。清湛極了。

摘自 華嚴念佛三昧論講記
黃念祖居士一九八八年講於北京居士林

《彌陀疏鈔》也是一上來就說:

「靈明洞徹,湛寂常恆」。非常明,是靈明。非常徹,是洞徹。非常寂,是湛寂。恆就是常,又用常來形容恆,絕對的恆。

「非清非濁、無背無向」,沒有清濁之分,也沒有向背之別。

「大哉真體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自性歟」。這個真體,不可思議的,就是每一位的自性。

所以《彌陀疏鈔》、《觀經》的宗旨和此論是一樣的。這是「根本」:「體」和「本」。

彭二林居士是造詣很深的居士,很稀有。其論非常透徹、斬釘截鐵,不允許你模棱兩可。

我們知道念佛有四種,念佛法身,此處指實相念佛。法身就是實相。念佛法身是直指眾生自性。什麼叫念佛法身?不是要念一個什麼咒,或一個什麼,就是告訴你,眾生自己的本性,你要是認識你的本性,你就是見到了佛的法身。念念不離自性,就是念佛法身。這就是直指:直接、究竟、最殊勝的成就。所謂成佛,就是成的這個。

「諸佛別無所證」,諸佛證得什麼?另外沒有什麼證的,「全證眾生自性」,他所證的全部就是眾生自性。此說直接了當,斬釘截鐵。佛證得什麼?別的沒有,就是在座每一個人的本性。佛證,就是證這個,成就這個。

自性是湛寂光明。清湛極了,一點塵渣都沒有,清淨極了。光明無量,遍周塵剎,此光明遍周一切剎土,一切虛空、世界,這也就是我們的本性。

所以,為什麼說我們眾生是迷呢?就是迷了這個本性。自己有了這個本性,不能認識,迷了這個本性,這就是迷。覺悟了,證到了,就是佛。所以這個事情就是這麼簡單明了。一切法門,就都是為這一件事。

底下引據經文來做證明。說這些話是根據聖言量,是佛說的,是諸大菩薩說的,這就有根有據了,就可以為人演說了,可以告訴別人了。

黃念祖:怎麽才能解脫呢?要般若,關鍵在般若。

摘自 莖草集(一)

黃念祖:

佛完全是解脫了,綑著的都解開了。都解開了之後,法身德就顯現了,所以從解脫德才能够顯出法身德。

那怎麽才能解脫呢?要般若。關鍵在般若,所以現在要學,最要緊的就是般若。

要成佛就是要三德圓滿,就是要恢復你的法身。但是你纏縛了,粘住了,就好像到了蜘蛛網上粘住了,你撥也撥不開,眼看著蜘蛛就來吃你了,不得解脫。

要解脫,誰不想解脫?

那要靠般若,所以般若是極關重要,有般若才能得到解脫,才能恢復我們本有的法身。

般若也不是空的一個理論,這個有相互的關係。你般若只是一些空的理論,不能得到解脫,這是假般若。你口中說一切放下,看見問題來了一樣也放不下,你假放下,這就不行。

這三件德是即三即一,法身、般若、解脫這三件事,說是三個,它就是一個。

般若就是法身所顯現,法身的作用,解脫是功效,這都是一件事,所以三也就是一,一也可以分爲三來說。

原來的法身,現在你要得到解脫,解脫靠什麽?靠般若,智慧。所以三也就是一,一也就是三。

寶光月莊嚴首威德明自在王如來陀羅尼

寶光月莊嚴首威德明自在王如來陀羅尼(月光寶莊嚴首威德眼自在王如來陀羅尼)

tadyatha:
达帝亚他
即说咒曰

ratne   ratne,ratna  kirane,ratna  pratimandite.
ra德内 ra德内  ra德那  kira内   ra德那  pra提满帝dei
 宝         宝         宝      光辉         宝          庄严

ratna sambhave, ratna  garbhe, ratnodgate,svaha
ra德那   桑巴威    ra德那  嘎尔悲 ra德no德嘎dei  梭哈
宝         正出生        宝       孕育        宝出生         圆滿

此咒出自《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滅罪經》

經云:

南無寶光月莊嚴首威德明自在王如來

多绖(他夜反)他(去一)曷啰(上)怛泥(去二)曷啰(上)怛泥(去三)曷啰(上)怛娜 翅(吉支反)啰(上)泥(去四)曷啰怛娜 钵啰低曼祑帝(五)曷啰(上)怛娜 三婆鞞(六)曷啰(上)怛娜 揭鞞(七)曷啰(上)怛怒(去)铎揭帝(八)莎诃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薩乘者,稱彼佛名者,及此陀羅尼章句,聞已信解,彼捨此生得轉輪王位,值佛出世。

見如來已,當做無量供養供給,修於梵行,達到一切神通彼岸。

復得陀羅尼,名曰十轉。

見如來已,當作不思議供養,當見恆河沙等諸佛,超越如是俱致劫波生死流轉,心不忘失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身牢實,如那羅延,直有一骨難可屈折。

彼身金色,以三十二大丈夫相而自莊嚴,得梵音聲,離無閒處,當得閒處。而說偈曰:

若於七日七夜中,稱彼如來名號者,
獲得清淨妙天眼,無邊淨眼佛所稱
獲得清淨天眼已,彼人肉眼亦清淨,
當見無量無邊佛,其數猶如恆河沙,
皆悉供養彼諸佛,所聞彼法皆受持,
若眼所見諸人等,莫不善言相慰喻,
往昔曾經供養佛,並及所作不思議,
一切悉得心念持,皆由聞彼如來號。

此咒亦名《月光寶莊嚴首威德眼自在王如來陁羅尼》

房山石刻:

月光寶莊嚴首威德眼自在王如來陁羅尼

曩謨(引)婆(去)誐嚩帝(一) 喇怛曩(二合)缽囉(二合)婆(去)賛捺囉(二合)(二) 缽囉(二合)底滿旎多(三) 室囉(二合)悉帝(二合)惹室哩(二合、引) 設囉迦哩(引)濕嚩(二合)囉囉(引)惹(引)野(四) 怛他(引)櫱多(引)夜(引)囉曷(二合)帝三[卄/狠]三沒馱(引)也(五) 怛你也(二合)他(去、引)(六) 喇怛寧(二合)喇怛寧(二合)(七) 喇怛曩(二合)吉[口*栗]底(二合)(八) 喇怛曩(二合)缽囉(二合)底滿旎帝(九) 喇怛曩(二合)三 婆吠(十) 喇怛曩(二合)櫱陛(十一) 喇怛努(二合)娜櫱(二合)帝(十二) 娑嚩(二合、引)賀(引)(十三)

大悲观音莲花静忿佩解脱咒轮-蒋扬钦哲仁波切再伏藏

宗薩欽哲仁波切開示,2013年8月28日

在大圓滿的傳承裡,我們運用可尋求的任何協助來解脫我們自己,本著這種精神,有很多方法可以解脫我們自己。

比如說,有一種方法是加持我們所燒的香,任何人聞到味道,有一天將能與解脫結緣。也有吃的東西,稱為「嘗即解脫」;甚至有「見即解脫」,比如見到佛像,而且不只是見到雕像,甚至有些方式是加持美貌的男子或女子,看到他們即可解脫,或是醜陋的男子或女子也可以。

最常用的方式之一是所謂「觸即解脫」,或持有某樣東西而解脫,製作咒輪這類善巧方便就是「觸即解脫」。

這是大圓滿的一種法門,邏輯在這裡派不上用場,它是基於全然的信任,如果你不信,那就很不幸了!因此請你先獻供曼達以祈請咒輪,因為它本即是深奧的。

諸位可以將你拿著、持有或放在身邊的這個咒輪,視為解開(你內在本具之)靜忿百尊密碼的解碼器。

說明:

一、對咒輪具足恭敬心、信心,是使用與保存咒輪最重要的原則。

二、咒輪的力量來自咒輪上的咒文,因此無論在紙上、布上, 或者刻在木頭上,咒輪的力量是一樣的。

三、咒輪內含多種珍貴咒文,包括六字大明咒、蓮師心咒、元音輔音、緣起藏真言,具有根除輪迴、除一切障、滿一切願、佩解脫等功德利益。因此印有咒輪之物件即相當於佛經所在處,務請善加珍惜尊重。

四、保存咒輪時,請保持潔淨與恭敬心。

五、此咒輪可以普傳,但為了使咒輪能夠真正利益大眾,咒輪用於往生者時,請先確定往生者願意接受,至少要避免造成往生者的不快。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往生者能夠對咒輪具足信心,則利益最大。

六、基於此咒輪是伏藏法的一部分,為了維持其珍貴性,請謹慎使用,避免珍貴伏藏流於浮濫。

注:

此咒轮是蔣揚欽哲旺波的伏藏,非常特別,非常殊勝。佩戴在身上可以获得圣观音的加持力。對於即將往生的人,也可以貼身放在他的三輪處,即可獲得解脫。可以複印出来,折叠后放入噶乌盒或包装中,挂于胸前。折叠方法以保持最中心的咒轮不被折叠为准:

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灵语石

许多凯西解读的研究者前往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那里有凯西说的巨大的纯净青金石。这块石头来自亚利桑那州,重达4.5顿。人们称之为歌唱石或灵语石,因为许多访客报告说在边上能听到哼唱和震动声。

灵语石需要每天接收阳光的照射来充能,才会出现哼唱的现象,但现在博物馆经过重新装修后,灵语石的位置无法接收到室外阳光的照射,所以失去了哼唱和震动的现象。

凯西解读关于青金石

从现在诸多研究资料的汇总,凯西和哈斯汀除了享受阳光和干燥的空气外,他们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寻找“灵语石”(Talking Stone)!

其实,他们特别关注的就是青金石(Lapis Linguis),或者称为石青(Azurite)。哈斯汀获得的解读报告指出,如果灵力开启了人握住这种矿石5-10分钟,或者当作吊坠紧挨着皮肤,将会激发其灵力振动频率,甚至发生奇迹。(参阅440-11)

凯西解读其实谈及许多这类的话题。他为许多人推荐一些特别的矿石、宝石,作为对他们的身体、心智和心灵方面的情况的提供助力。例如,解读为古巴哈瓦那的女子推荐了血红石(Bloodstone)和红宝石,用以帮助蜕变其前世带来的负面影响力;对一位出生于阿根廷的女子说,她应该佩戴黄水晶(Topaz),认为晶石的美丽、纯净和纯洁将会给她带来力量。解读明确指出,对矿石、宝石的知识应该研究学习使用,这在亚特兰蒂斯和古埃及时代曾经是高度发展的科学,而在现代都腐败和遗失了。

青金石在凯西关于宝石的解读中占有很大的部分。凯西说,出埃及记28:15-21里面记载的“乌陵和土明”就包含有这类宝石,它们镶嵌在大祭司亚伦的胸牌里,用以为以色列人辨析什么是耶和华的意愿。

此刻,凯西和哈斯汀都需要一个职业方向的决定。我们估计发现青金石是他们这次长途冒险行动的最主要因素。凯西需要帮助来决定他是否留在弗吉尼亚继续他的服务事业;而哈斯汀需要决定是否继续去哈佛上学,继续他的电气工程生涯。

尽管路途有不少问题,但他们在亚利桑那的Bisbee和Douglas的铜矿发现了青金石,并且跨越墨西哥边境去Nogales和Agua Prieta找高品质的矿石。在做了挑选和清洁后,凯西和哈斯汀开始使用晶石。奇异的事情发生了:他们都接受到灵异图画。各种各样的人向他们走来,也有给他们信息或指导的。哈斯汀看到“红发美女”出现,然后消失。后来他在纽约真正的遇见了她。

最让人惊讶的是凯西已经去世的妈妈出现,鼓励凯西不要放弃希望,不要担心短时的财务困难,也不要怀疑解读的巨大的帮助力量。并且她在凯西的手中留下一枚银元,作为激励的信物。

4月1日,凯西带着那枚钱币回到家里,一扫原先的沮丧情绪,充满能量和热情,跟大家说“要为人类服务”。哈斯汀又在那里多停留了一个月,然后回到哈佛。后来他成为哈佛的荣誉毕业生,并且遇到那位红发美女,并与之结婚。他坚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创建了晶石静电消除器,成为业界的革新者。他除了拥有数项专利外,帮助设立了波士顿的WCBN,纽约的WNCN(先知改名为WAXQ)和Hartford的WHCN。

凯西的大儿子修林,对凯西的那只银元很有兴趣。为了证实凯西的奇异故事,他把银元送往联邦银库检验。这一举动几乎让他被捕,因为FBI前来询问这枚银元的来历。原来此银元跟正式发行的一模一样,但却没有其他硬币上都有的制币厂印记。修林急忙为自己做无罪辩析。但无论怎样,FBI也没有归还那枚银元。他的许多请求与其他资料成为FBI的凯西家族档案。直到最近籍由自由信息法案(Freedom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Act),本文作者才获得这些记录。估计到现在FBI也不会相信那枚银元的奇异来源。

冯唐:结婚唯一要衡量的是人。

冯唐:

很多读者都说,对于父母亲朋的催婚感到非常痛苦,尤其到了春节前后。今天,我就来聊聊我的观点。

01

减少依赖是幸福的第一步

经常听到恋爱中的男女说,觉得如果对方哪天突然离开了,自己就活不下去了。这话听上去很深情,但是你细想起来,会觉得好恐怖。

你会发现很多人,是长在别人身上的。总是希望别人能为他做什么事,总把自己的快乐或痛苦建在别人身上。

长此以往,你可能会失去自我,你的价值、你的喜怒哀乐会寄托在别人身上,你将再也无法把控自己的生活。

我觉得无论男人、女人或是孩子,都不要这样。还是得在自己能照顾好自己的基础上,再彼此能互相帮助。

我要先能让自己过得好,之后咱们一起能过得更好,是这么一个顺序。

你那时候可能会觉得,失去了某人或某物,人生就完蛋了。但其实人的心理弹性是非常强大的,你总是会低估自己。

你以为不可能跨过去的坎儿,其实过段时间你再回头看下,也会感叹:不过如此嘛。
所以你要相信无论失去谁,你都能很好地活下去。我知道这个过程也许会痛苦,但结果一定是好的!

02

给女生关于恋爱的九个建议

所以,很多女生来问我关于恋爱的问题,我的几点建议仍然是基于你首先要独立和自强。

一、不要为了嫁人而嫁人,也不要为了钱财、名利、所谓的安全感而嫁人。因为如果那么做,总有一天会后悔的。

二、年龄,不是结婚的必要条件。唯一衡量结婚的条件,是那一个人。

三、年轻时,觉得错过、没得到是那样地不甘心,那样地痛苦。但是隔一段时间来看,老天那样的安排,有可能是最好的安排。

四、任何激情,都不可能持续很久,如果能持续很久,就不是真正的激情了。爱情和婚姻基本上是两件不相干的事儿,如果你和那个人最初有爱情,哪怕之后爱情消失得一干二净,留下的痕迹也是婚姻稳固的最好基石。

五、每个姑娘都渴望爱情,尽管每个姑娘都不知道爱情是什么。每个姑娘都觉得自己独一无二。更可怕的是,每个姑娘都希望爱情能永恒。

六、人性难易,人生无常。这些,悟性再好的女生,不结个不愉快的婚、不精神崩溃一两次,是不会想明白的。

七、问自己几个特别简单的问题:他能不能让你笑、能不能让你快乐、能不能让你爱不释手、能不能让你朝思暮想。

八、没有真正仔细谈过恋爱的女生,反而能写出最美好的爱情。因为在女生真的谈过恋爱之后,她们就出现了严重的希望幻灭。
图片

九、好多女性问我如何选个靠谱的男朋友。有些是年轻漂亮的女生,我的基因编码告诉我,任何男生都是配不上她们的。
有些是风情万种的小姐姐,我的常识告诉我,在这个议题上试图给她们任何建设性的意见都是徒劳的。

最后一个建议,就是多谈恋爱。在结婚之前,只要婚姻制度还是现在人类一个通用的制度,那在结婚之前多谈恋爱。先恋爱,再结婚,不要先结婚再恋爱,不要很少恋爱之前就结婚,这样大大地降低了婚后的不幸。

南懷瑾:正月初一,中國人為什麼先要祭天地、拜祖宗?

南怀瑾:

我們以前過年,正月初一早上起來,家長帶領全家的人,先要祭天地、拜祖宗,雖然儀式簡單,但卻很嚴肅,而慎重。

春秋二季要祭祖,也就是實行“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的尊敬傳統的精神。現代一般家庭,就從來不祭祖,連跪拜的禮都不會行,這就是教育的問題,值得重新研究、重新修整。保持這一點傳統,這一點習慣,使後代知道源遠流長的民族傳統,這也是我們的責任。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這是孔子所說祭祀祖宗和祈禱時心儀的原則。當我們祭祖宗的時候要以“如在”目前相對的誠心,猶如祖宗尚在面前一樣的誠敬。假使是祭神,神就在此。要表裡如一,才是肅齋莊敬的道理。所以他又說:“吾不與祭,如不祭。”假使說我因為沒有時間,沒有親自參與這個祭典,只是象徵式由別人去代表一番,這樣就等於不祭,又何必故作排場呢?這種精神,不但告訴我們對於任何祭典要如此,同時也間接地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無論對生者或死者,由明裡到暗裡,都要由衷一貫。

——《論語別裁》

中華民族過去只有一個宗教,就是祖宗,是孝道

有人問,你們中國上古文化沒有宗教的吧!我說你錯了,有宗教。你們的宗教是丁字架,不是十字架,我們的是十字架。我說你們的文化,西方人,歐洲同美國文化,不管父母的喔,只管下一代。愛、愛、愛的是下一代,中間兩邊撐開,兄弟姐妹也不管的喔,只管男女兩個愛(眾笑)。男女兩個愛得也不長(眾笑),你看你們丁字形的。

我們呢,不同,父母、祖宗、祖宗的祖宗一直上去,再上面是上帝了。“上帝”這個名稱,中國文化是《書經》上來的。十字下面兒子、孫子,下去子孫萬代,旁邊是兄弟姐妹,整個的社會國家,這個是十字架。你們是丁字架的文化,你們就是兩個人愛啊愛啊,愛是什麼東西也不懂,兩個人抱著接吻就叫作愛。我說我買兩條黃魚啊,金魚,放在一起,它們天天愛(眾笑)。然後,你們上面就直接通上帝,中間沒有個橋樑的。我們有橋樑,由父母到祖宗,一直上去上去,就到上帝。一步一步樓梯上來,上面一直下來。左右這樣分開是十字架,再加上一個太極圖一畫,一個圓圈裡頭一個十字架。這就是中國文化。

——《南懷瑾講演錄》

中國文化對天地宇宙以及人類的看法,與西方文化完全不同。所以西方人研究中國文化,往往認為中國沒有哲學。中國人當然有哲學,中國哲學中不但研究本體論,也研究知識論。西方人的看法,中國只有人生哲學最發達,過去西洋人寫的中國文化歷史,認為中國的宗教都是外來的,中國本身沒有。對於這一點,我是絕對反對,所以很多美國來的教授跟我談起這個,我都把他們駁得一塌糊塗,告訴他們,你們不懂,中國有宗教,只是不像你們的宗教形式。而且世界上五大教主都是東方人,釋迦牟尼佛是印度人,默罕默德是中東人,耶穌也是中東邊上的人,猶太人也是東方,不是西方;至於孔子、老子,都是我們中國人,都是東方人。

這個還不說,你們過去的所謂宗教,是泛神教;我們過去看起來好像也是多神教、泛神教,其實不是。中華民族過去文化只有一個宗教,就是祖宗,是孝道,祖宗這個根根就代表宗教了。所以拜祖宗代表了一切,是一樣的宗教情操。我說哲學也有很多的道理,我們歷史就代表了中國的宗教哲學。在道家來說,幾千年前非常科學,但是脫開了宗教的外衣,沒有任何宗教形態。

——《列子臆說》

祈竹活佛1972-1976年大闭关

这是1976年藏历十一月廿五拍摄的。当天活佛出关(闭关为期四年,从1972年藏历十一月廿五至1976年同日凌晨)。图里那个人是为活佛在森林里建茅棚的施主、恩人,叫“安多啦啦”(奇怪的名字吧?!)。他要求活佛必须和他合照纪念(西藏人一般不敢这样求的),所以当天就拍照了。图片里,背景那些草后面,能隐约看到当年那个闭关茅棚。

《浪丐心泪》大藏寺祈竹仁宝哲自传:

在一九七二年底,眼见新寺已走上轨道,我便兴起了闭关专修的念头。依严格的佛教传统,闭关必须选用曾有先贤修持有成的地点进行,一些宗喀巴、密勒日巴及莲华生祖师等大师曾在其中修行的关房及山洞,更是修行者最佳的闭关地点。在最低限度,行者也应选无人烟之静处,并且要肯定当地在过往中从未发生过僧团分裂等情况,否则闭关便难以有成。

当年我因为情况限制,并未能往曾有先贤住过的山洞等圣地中闭关,所以便选择了距YINDU色拉寺约两小时脚程的密林。

在入关前,我依传统对地方的「非人」供养,以祈请这些「非人」不作干扰,同时我又依法加持关房、安立代表护关的四大天王之四块结界石头等等。在打坐的座位下,必须放上吉祥草及百节草。前者有清净之表义,后者则有长寿之缘起。在释迦太子临示现成佛前、到了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正欲上座时,曾有一人向祂供养了这两种草敷座而坐,太子便在这两种草上坐下修持,最后成就了佛境。闭关者坐在这两种草上,正表义效法佛陀修持的决心、纪念佛陀本生及具有修持有成的吉祥缘起。有关以上传统,我在入关前先后一一严格地办妥了。

我的关房位于无人活动的森林中,环境应可说是颇利于专心静修。在关房附近并没有危险的迹象,但却有很多毒蛇出没。在闭关期间,我只能在结界的四块石头以内范圈活动。每周中会有一位预先安排好的色拉寺僧人来为我送粮食及木柴,但我们并不交谈。

闭关期中的每天凌晨三点我便上座修持,至六点下座用早餐。在八点我便修第二座至正午时份,然后下座用午餐及另行修诵我一向以来的日常功课。在下午二时是第三座,一直修至下午六时,然后又下座而把中午未诵完的日常功课诵毕。一天中的尾座是晚上七点至十点,修完后便睡觉。

在闭关修持的每一座中,所修内容只可以是一早决定好的本尊专修,所以日常功课必须在一座与另一座之间的空档余暇中进行,并不能占用座上的时段。我的日常功课有三百多页,每天即使马马虎虎也至少要用上两个小时才能修毕。这样一来,关期中的每一天我便一共修持十六小时以上。

在仅余的时间中,除了用餐及睡觉以外,我也会在关房外至结界之间的空地走动一下权作放松运动。

在初入关的大概半年中,我依次完成了十万遍皈依偈修诵、十万次顶礼及十万次水供等各种前行。完成加行后,我便正式开始修本尊法门。

在关期中,我大概每一周便会在梦中梦见师长,这可说甚为吉祥。这种天天如是的专修生活,无信仰者可能会视为苦闷及不能忍受,但我却觉得很写意、很充实。

在四年后,我顺利完成了心目中的目标。在进行了护摩火供等圆满法会后,我便结束了为期四年(一九七二年藏历十一月廿五至一九七六年同日凌晨)的闭关生活。

在出关后,我感到自己在智慧上有了显著的增长,心中感到十分高兴。

我是YINDU色拉寺建成后第一位进行大闭关的僧人。因此,我的闭关变成了对其他僧人的鼓励。在我出关后,陆续便带起了新色拉寺僧人闭关专修的风气。

木心:比喻,是不得已。

木心:

一个爱我的人,如果爱得讲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我就知道他爱我。

凡真的先知,总是时而雄辩,时而结巴。凡是他说不上来的时候,我最爱他。

假先知都是朗朗上口的。我全不信。我知道他不爱。

……

真的相爱的人,不语,一瞥,不需比喻。

智者面对,相视而笑,也不用比喻。

比喻,是不得已。

……

天才幼年只有信心,没有计划。天才第一特征,乃信心。信心就是快乐。

虛雲老和尚:悟道僅為真正修行的開始

(一)靜坐不過是教行人返觀自性的一種方便方法。簡言其要,則在於繫念一句佛號。(或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皆可。)心心相契,念念相續,由心而出,從耳而入,莫令間斷。

果能如斯,則更無余緣雜入矣。若能久久不退,彌勤彌專,轉持轉切,不分行住坐臥,豈覺動靜閒忙,便可一直到家,永生安養。居士才覺得有些定明澄澈之境,便生心動念而執著之,宜其不能進步。

(二)靜坐宜取乎自然,身體有病,宜適當調養,不必勉強支持。修行用功不拘於行住坐臥也。

(三)悟道不一定皆從靜坐得來。古德在作務行動中悟道者,不可勝數。悟道僅為真正修道的開始,由修而證,則神通不待求而自得矣。若專為求得神通而修行,是魔見,為學佛人所不齒者。

(四)參禪、念佛、持咒等一切法門,皆教眾生破除妄念,顯自本心。佛法無高下,根機有利鈍,其中以念佛法門比較最為方便穩妥。居士受持《佛說阿彌陀經》,熟覽《印光法師文鈔》,若能依而行之,則淨土現成,萬修萬去。

(五)葷食造殺害生,大違慈旨。令人智昧神昏,增長貪嗔淫欲,身後業案如山,冤怨債報,寧有了日。

靜坐修行的目的,要了生死,葷食則增加無邊生死,漏瓶盛油,虛勞精神,智者可以自審矣。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當熟覽諦受。

(六)靜坐如法,可使四大勻調,促進健康。

(七)「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八萬四千法門,對治眾生八萬四千煩惱,莫不殊途同歸,惟當擇其契理契機者而修持之。平常日用,皆在道中行,那裡不是道場?本用不著什麼禪堂,也不是坐才是禪的。

所謂禪堂,所謂坐禪,不過為我等末世障深慧淺的眾生而設。

來果禅师:是自己的問題,不關業障的事。

來果禅师:

我們凡夫一直以來都是極度的昏沈污濁,隨著自己的業力不斷流轉生死,沈淪在六道輪回的苦海中不得出頭。為了貪圖一點舒適的感受,只要稍微對自己的心念、言行加以規範,人們就十分難受,挨不過去。

如果有人要在叢林裡面修學,他應該知道:守規矩,是在去除自己的惡習,剪斷自己的惡業串習,應當嚴格守持,不可逃避放逸。要明確地知道,「規矩」就是自己成為好人的標準模範。

所以說人能守清規,業障不肯守清規。

但是這句話應該怎麼理解呢?

每每就有人說:「我很苦惱,我想成為守持清規的好人,但是業障他不肯啊!」

咦~你想守清規,業障他不肯,所以你才守不了?那麼說,你和「業障」豈不是有兩個人?你且回過頭來想一想,如果是「我要向東,業障向西;我要吃飯,業要吃茶」,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你才能夠說是「業不由主」。

大家都細心地審問一下自己內心,我要閱看經典,立刻就能去閱經;我要拜佛,立即就能拜佛,並沒有一絲一毫的阻擋牽絆。為什麼唯獨要你守清規戒律,你要冤枉業障,說它不肯讓你守清規?

業障如果能夠講話,再聽到你說業障不讓你做主,它立刻就會喊冤枉:主人委屈我業障啊!遇事不辦,明明是他不肯辦,老賴我業障不肯辦,豈有此理?業不由主?怎麼會業不由主!

這個主人因這番話醒悟過來了說:哦,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情願守規矩。從今往後立大行,發大願,誓死守清規,決定不隨業障轉。但凡有什麼問題,誠哉是我,都賴我自己,不關業障的事。

佛说骨节烦疼因缘

《兴起行经-又名严诚宿缘经》佛说骨节烦疼因缘经 第四

佛对舍利弗说:

从前非常遥远的时代,有一位长者儿子,患了急性疾病,十分危难。

长者的儿子召唤医生说:请为我把病治好,我将给您很多的财宝。

医生就治疗了,长者儿子的病就得到痊愈了。后来却不报答医生。

长者的儿子,后来又患病,又叫医生治疗他。痊愈了但却没酬劳给医生。

像这样有了三次,都不给医生酬劳。

后来又得病了,继续请医生治疗他。医生心里想:前面已经治好三次,而不回报。

长者儿子说:您前后三次治好我的病,没有获得相对回报。今天您好好医治好我的病,痊愈了必当一起报答。

医生心里想:被他这样欺骗有三次了,我今天治疗他,应当对他做出重大了断。就给他不正确的药,病就更厉害,就导致他死了。

佛对舍利弗说:你知道那时的医生就是我的前身。那时生病的长者儿子,就是今天的提婆达多。

佛对舍利弗说:我那时给个长者儿子不正确的药,导致长者儿子死亡。

因为这个因缘,数千年来受到地狱的焚烧烹煮以及畜生、饿鬼的报应。

由于这个残存的因缘,今天虽然得以成佛,还有骨头关节各种各样疼痛的疾病产生。

佛对舍利弗说:你看如来,所有的恶已经断除,所有的善都具备,尚且有这样的因缘。更何况那些愚昧,冥顽的没有得道的众生。

佛说木枪刺脚因缘

(图文均来自网络)

摘自《佛说兴起行经·卷上》佛说木枪刺脚因缘经 第六

释迦牟尼佛住王舍城北的竹林精舍时,有一天,与五百比丘入城托钵。在乞食途中,见到一些破刚木,有一木片,长一尺二,散失一边,正竖立佛前。

佛想:「此乃宿缘,我应示现偿还宿缘,让大家深信因果,不敢造恶。

佛纵身一跃,跳到虚空,这木片像枪一样,追着佛跑。佛站到石头上,木枪穿石而出,立在佛前。

佛化大水,又化大火,立于其上,木枪仍然穿过水、火,竖在佛前。

佛化一股旋风,立在风上,木枪就从侧面斜至,到佛前挺立。

众人见了,无不惊愕万分。

佛与比丘们步出王舍城,木枪随之在后,众人亦尾随出城,欲探究竟。

佛命众人回家,等候消息。

回到竹林精舍,亦命比丘各自回房,阿难也不例外。

佛告诉阿难:「若众人见我偿还宿缘的状况,一定会难过得昏厥倒地。」

佛在房里,折好大衣,端坐本座,伸展右脚,让木枪从脚背刺穿脚掌,再穿入地板,渐次穿过深六万八千由延的地轮、深六万八千由延的水轮,再至高六万八千由延的火轮,木枪此时才被火轮之火烧烂。

这个时候,大地六种震动,阿难及诸比丘,皆知木枪已刺了佛脚。

阿阇世王听到佛脚被刺,立刻带着耆婆、诸臣,到竹林精舍来。

阿阇世王向佛顶礼,问候佛陀后说:「我从如来得知,佛身如金刚,不可毁坏,今为何被木枪所刺?」

佛说:「万法皆因缘,我身如金刚,非木枪能坏,乃宿缘所坏。」

阿阇世王便命神医耆婆,以最好的生肌妙药,替佛疗伤。

【多劫前的余报】

事后佛告诉舍利弗:

「无数阿僧祇劫以前,在波罗奈国有两个商团,他们各有五百人,为了度海寻宝,各自集资备船。两条船同时抵达一个丰饶的岛屿,有众多民生用品,还有美丽的彩女、各种杂宝。

七天后岛屿淹水了,乙船主便带领部属上船,不料甲船主却来夺船,为了护船,乙船主跟他格斗,以矛刺入他的脚,由于穿过脚掌,甲船主伤重而亡。

甲船主乃今生的提婆达多,乙船主即是我,五百部属,今生各自成了我们的五百弟子。

从前我当船主,贪财度海,与人争船,用矛刺死对方。以此因缘,长久堕地狱受苦,被矛刺过无数次;又长久在畜生道中,被人射杀;再长久当饿鬼,上铁锥树。

如今虽已成佛,因愍念众生,示现被木枪所刺,欲人明白成佛尚且如此,何况未得道的愚冥众生!

警惕大家务必守护身口意,善恶到头终有报,勿任意为非作歹。

第三世阿知仁波切诛杀龙王的如幻业果

第十三世阿知仁波切

(图文来自网络)

作者:阿明

有缘见到阿知仁波切的人,如果仔细的观察会发现,在仁波切上下楼梯的时候,有轻微的不便,平地行走的时候则不是很明显。末学早期依止仁波切的时候也发觉了,但也并不在意。

在藏地我见过很多藏民和修行人腿都不太好,一则和藏民的生活习惯有关,很容易得风湿病,二则很多修行人长期的禅坐也很容易导致腿疾。后来在与仁波切侍者交流之中才慢慢的了解到仁波切的腿疾原来和第三世阿知仁波切的一段公案有关。

西藏那曲阿知寺院的后面有一座大山叫“十万龙王山”,这个名字在建立阿知寺院之前就有了。这座山之所以叫“十万龙王山”是因为,这座山里住着十万个龙王,这十万个龙王各自都有自己的众多眷属,而在这十万龙王有一个总头领的“龙王之王”。

在第三世阿知仁波切之前,这个龙王之王及其手下的十万龙王眷属经常恼修学佛法的人,三世仁波切多次向其劝诫,希望他们能够弃恶向善皈依佛法而成为护法居士。这十万龙王不但不听仁波切的训诫,反而变本加厉的继续危害众生。第三世仁波切无奈之下,修持大鹏金翅鸟本尊诛杀超度了龙王之王和部分眷属,剩余的一部分龙王在威慑之下皈依了佛法,并发誓护持仁波切及三宝事业,还有一部分龙王逃离了龙王山逃往了大海。

第三世阿知仁波切诛杀龙王之王后,对众弟子讲:“对于这些龙王,我本不想采取这么严厉的方式调伏他们,但他们不但不听规劝,而且还变本加厉的恼害众生,已经满足了密乘之中必须进行诛杀戒律的条件,为了对他们和众生的共同利益,我也是无奈之下才采取了这种方式。由于我今天的诛杀行为,以后的每世的阿知仁波切再化身,都会示现腿疾,直至这个如幻的业果清净”。

阿知仁波切的预言后来果然应验,后来从第四世阿知仁波切到第十三世阿知仁波切,也就是今世的阿知仁波切,都示现腿疾。第十二世阿知仁波切在圆寂之前,曾经对自己的弟子比较详细的预言过下一世阿知仁波的转世,以及弘法利生事业的情况。

当提及每世阿知仁波切都示现的腿疾的时候。仁波切很欢喜的对弟子们讲:“经过了这么多生的如幻业果显现,下一世阿知再化身将有可能是最后一生显现腿疾,下一世再化身将会在7岁因故而腿受伤,37岁的时候,因此而生命受到极大的威胁和障碍,如果再化身能顺利度过,那么第三世诛杀龙王的如幻业果就彻底清净了,以后的历世再化身将不显现腿疾。而且顺利渡过37岁的障难之后,再化身的事业,会‘如星如月如日’般的越来越广大。

关于这段开示在十二世阿知仁波切圆寂前留下的转世预言信里,也有明确标注,如:“七和三十七岁云遮灾,要靠圣绿度母之吉祥,一生三次星月日之光,善业任运普照众生苦”。事实上从仁波切此生显现的事迹来看,十二世阿知仁波切关于腿疾的预言已经完全无错谬的实现了。

阿知仁波切是一位具广大教证功德的大善知识,但是尊者自己却非常谦逊低调,在公众场合一般都闭口不提自己的点滴功德。但是由于末学对仁波切具足信心以及和仁波切的亲近关系,为了让弟子生起殊胜信心,在末学与仁波切独处的时候,仁波切有时禁不住我的央求怂恿,也偶尔透露些许历世仁波切的点滴事迹。

一次晚上末学趁着仁波切没什么事情,我问起了仁波切腿疾的问题,仁波切那天很高兴,就给我慢慢的讲起来了。仁波切说由于他是远近闻名的大活佛,小的时候因此吃过很多苦,六七岁的时候也被迫跟着参加强制劳动,在七岁的时候摔坏了膝盖。

关于摔伤膝盖的事情,仁波切是这样对我讲的: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经常在梦中见到一个龙王,他的身体像一条大蛇,有一千个头。每次他都跟我哭诉,不断地说,我苦呀,我苦呀,我非常的苦呀!于是我就很可怜他,在梦境中经常给他诵经回向,给他食物等等。梦醒了,白天我也经常给他烧施,但是我还是总是梦到他,他每次来了还是说,他很苦,希望我消除他的痛苦。

在我摔坏膝盖的前天晚上,那个龙王又来了,在梦里,他又和我诉苦,请求我救他。看着他痛苦的样子,我的心里升起了难以忍受的悲心,对他说如果能消除你的痛苦,即使是粉身碎骨我也愿意。你觉得我怎么做可以消除你的痛苦呢?

龙王于是对我说,知格(活佛)你能不能让我吸你的血,其实我一直非常想吸你的血?我对他他说,如果这能使你的痛苦止息,那你就来吧,你想做什么我都满足你!于是梦境中那个龙王猛然咬住我的膝盖开始吸我的血,我闭着眼睛感觉到我身体里的血在不断的流失,最后我感到我身上的血全部被他吸干了,一滴都不剩了。于是他也放开了我,很满足很欢喜的对我说,好了,我彻底的满足了,我不再痛苦了,谢谢你对我做的这些事情,我以后不会再来找你了。

第二天早上,我就摔坏了膝盖,那个时候小,医疗条件很差,再加上我是个大活佛是被斗争的对象,因此没有受到比较好的治疗,吃了很多苦,也留下了膝盖的旧疾。

听到这,我问仁波切:那个梦中的龙王是否是第三世阿知仁波切诛杀的龙王呢?仁波切没有直接回答我,只是说:应该是吧,我没有能力观察,但是依照十二世阿知仁波切的预言,应该是他不会错的。

我继续问仁波切:前世仁波切的预言中有“七及三十七岁云遮灾”,那后来您37岁的时候又遭遇了什么样的境况呢?

仁波切讲:后来宗教政策恢复了,我回到寺院继续闻思佛法,并尽一个转世活佛的本分。膝盖的伤愈合了,但是留下了一个硬化的后遗症,不能弯曲。在我27岁的时候,我的腿伤恶化了,当时到马尔康医院去检查,确诊是骨癌晚期。医生很惋惜的对我说“太可惜了,你这么年轻,这么大的活佛,学问也这么大,可惜可能命不久矣了,太可惜了”。当时我的病情很严重,但我看医院没什么办法就回寺院了,后来经过修法就慢慢好了,不痛不痒就是走路不太方便。

后来在我37岁的时候,腿的病又复发了,经过确诊还是骨癌,那时候我在拉萨治疗了一段时间,但是病情却越来越严重,医生也都是表示没有医治的办法了。我还是选择回到寺院修法,病也就慢慢好起来了。

仁波切接着讲:十二世阿知仁波切明确地说过,如果37岁的障碍不能过去,也就是如果因障难去世的话,那么下一世再化身,也就是14世再化身还会显现腿疾。但是如果过去了,那么第三世阿知仁波切诛杀龙王的如幻业果就彻底清净了,从十四世阿知仁波切开始以后的所有再化身,再不会有这个业报的残余,不会再显现腿疾,而且十三世再化身,还将成熟极为广大的利生事业。

听到这我很欢喜,本来想询问一下仁波切两次病情严重之后,回寺院禅修都是修的什么法,但是顾虑仁波切会回避,就没有问起。不过就我对仁波切的了解,仁波切肯定是在历世具缘本尊绿度母的指导之下进行相应的修法回遮的,这在前世仁波切的转世预言信之中也明确指出了,即“七和三十七岁云遮灾,要靠圣绿度母之吉祥”。

对于藏传佛教息、增、怀、诛四种事业之中的“诛”事业,很多不了解的人认为属于不慈悲的杀生行为,这显然是少闻无知的表现,透过阿知仁波切显现腿疾的宿世因缘,我们可见一斑。

真诚祈愿大恩上师阿知仁波切的慈悲永远不远离我们这些浊苦众生。

揚唐仁波切:火焰化紅蓮

(图文均来自网络)

「火焰化紅蓮」聽起來確實很美。它美到像一個演講題目,美到像一個海報標題,美到像一句口號,也美得像文人客廳裡一幅抽象風的潑墨畫。

藏文典籍向來比較會直球對決,雖說少了一種玄幻朦朧的詩意,但「轉違緣為道用」、「轉五毒成五智」這些詞句,顯然容易意會得多。只是,再怎麼直接,恐怕還是比不上親眼目睹一個活生生的案例,「眼見為信」肯定是最震撼,也最具啟發性。

許多人都看過揚唐仁波切走路一拐一拐的樣子。到了晚年,走路的吃力更顯現在他的喘噓之中。我們雖然看得到那些「吃力」、「辛苦」、「不方便」,對於其中的劇烈痛楚卻少有所悉,而這,絕非我們冷漠無感。

我們看到一臉痛苦、滿面愁容、雙眼泛淚的人,難免生起側隱之心,可是揚唐仁波切永遠是平靜、祥和的表情,總是帶著溫暖和煦的微笑,所以他所經歷的所有苦難、痛楚,固然在深入了解之下似有所感,但由於跟他顯現出來的光明和溫度有極大反差,實在很容易令人又不了了之地忽略那些事情。

我親眼看到了那插著鋼釘的遺骨。當時我想說,大概是因為荼毗火勢的關係,使得那根鋼釘跑了出來。後來,在進行傳記計畫的過程中,龔師姐和丁乃竺的訪談都說明了事實原委。在那些「一拐一拐」背後,是我們想像不到的痛,更有著不可思議的非凡修行。
荼毗一年後,我又有幸再看到同一塊遺骨,這一次,更是無可言詮的驚嘆。在那遺骨的空心處,出現了許多…且容我賣個關子,影片在此,我就不好破梗。總之,在見證這一切之後,「火焰化紅蓮」不再是虛無縹緲的文青佛教詞句,而是一代大師親身示範的實例。

這部影片也有緬懷仁波切多年在台灣化育子弟的意思。從《我的淨土到了》這本書,到傳記紀錄長片,乃至後來二十幾部揚唐仁波切行儀系列短片,無非是為了體現仁波切的慈悲與智慧。我明白仁波切有些弟子相當低調,所以如果影片畫面和照片的照片有冒犯到的地方,在此深深鞠躬,還盼能夠諒解。

言歸正傳,揚唐仁波切不只把燒在自己生命中的大火都化為紅蓮,如同在傳記和所有相關影片中可以看到的,許許多多人在遭逢生命中的大火時,他也總是適時出現,於是,他踏遍所有火場,不僅未遭火吻,還種出一朵又一朵蓮花。

在他所寫的〈修行之王——上師瑜伽〉裡就發願道:「為了要利益每一個如父、如母的有情,就算要為了每個有情而犧牲身體、付出性命,也在所不惜、毫不感到厭倦。就像是一隻天鵝快樂地進入了蓮花池裡一樣….」

凡夫像醜小鴨一般,在輪迴的火坑中掙扎,聖者則像天鵝一樣,把輪迴當成蓮池,悠遊其中。對我來說,仁波切是如此發願,也已如此做到了。

最後,謹以這部「上師記得你」,為傳記計畫劃上休止符,也盼望,這是許許多多蓮花綻放的開始。

泰戈尔:生命的佳酿

《生命的佳酿》

泰戈尔

如果你侧耳倾听,

就会静静的感觉到时光之河的流淌。

日落时分,

林间的鸟鸣轻柔婉转,如乐曲般悠长,

把我的心引向那充满欢乐的五光十色的生命之园。

它们同在当下,

并且拒绝回到过去。

它们只有一句话深深打动我的心~活着是奇妙的!

像在河边打水的姑娘似的,

我从鸟儿们空灵的啼声里,汲取生命的佳酿,

来滋润我干涸的身心。

请给我更多一些时间吧,

因为我的思绪即将张开临空翱翔的翅膀。

山西平遥双林寺“天下第一韦陀”

(图文均来自网络)

双林寺在山西省平遥县城西南7千米处的桥头村村北,原名“中都寺”,北宋时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双林入灭”之说,改为双林寺。重修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从现存的最早的碑刻看,双林寺在宋代已是名声显赫,规模宏大。现存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所重建,彩塑也是随建筑一起完成的。

双林寺彩塑保存非常完整。现存彩塑2052尊,完好的1566尊。释迦殿四壁布满泥塑壁龛,每一壁龛为一独立神话或佛教故事。菩萨殿主像两侧塑有上百尊高约50厘米的菩萨。

双林寺韦陀: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一韦陀?

韦陀菩萨,是佛家的护法天神,担当驱魔护法的重任,为护法金刚力士的之一。佛教寺院中的韦陀形象,大多为身穿甲胄的武将,手持金刚杵,或以杵柱地,或双手合十。而双林寺的韦陀像被塑造得不仅体格魁伟,威武勇猛,而且十分隽美,武中蕴文,颇具动感,极富个性色彩,宛如活人。

Page 10 of 77
1 8 9 10 11 12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