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那活佛问答录(二)

发菩提心

问:发菩提心之大小,在果位上,有何差别?

答:如发心自己成佛后再来度众生者,其证得之果为罗汉;如发心度尽众生后自己才成佛者,其证得之果为菩萨;如发心自己是佛,一切众生均是佛,平等平等,无人我之相者,其证得之果为佛果。密宗行人,无论出家在家,均以发大菩提心为主。

问:密宗行人,无论在家出家,均以发菩提心为主,但不知应如何发心,方可称为大菩提心?

答:密宗行人,第一须发大菩提心,及守持密戒。盖发心为因,证佛为果,有多大因,即结多大之果。密宗行者之大菩提心,即安乐利益众生,视十方众生犹如自身,犹如慈母之爱子女,普愿十方众生一切业障苦恼等,均归我代受,我之一切功德,均普施十方众生,众生都去成佛,我愿入地狱为众生受苦,视成佛与入地狱,为平等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切为众生,不为自身,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之誓愿如此,若如此发心,便是大菩提心,便与观音誓愿相合,我即是观音,即是弥陀,即是十方诸佛。其余发愿,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便知详细。

问:密宗行者普为众生祈祷,消灾延寿,亦是大菩提心否?

答:普为善道众生,及自身冤亲眷属,求消灾延寿则可,如为恶道众生,求消灾则可,求延寿则不可。譬之如为牛马畜生地狱三恶道众生,祈祷延长寿命,则适以延长其苦恼也。

持戒

问:佛教行人,持戒是否要紧?

答:当然要紧。戒为根本,如不持戒,则如建筑房屋,不筑墙脚,空起楼阁,终起不成。

问:显教持戒与密宗持戒,有无差别?

答:显教持戒,到尽形寿为止。密宗持戒,永远不断,众生不空,誓不犯戒。一般人见修密宗者,身穿皮衣,口食酒肉,总以为修密宗之人很快活,但不知密宗行人之心,比什么人都苦。

问:密戒应如何守持,方不犯戒?

答:密戒很多,稍不经心,即易触犯。简单言之,密宗行者身口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念念事事为善,无一念一事为恶,念念事事为佛为众生,无一念一事为自身,便是守戒。如一念不生,念无念念,修无修修,证无证证,方为真持密戒。

问:密宗行人,持戒有无大小差别之分?

答:密宗有罗汉戒、菩萨戒、大密宗佛戒之别,如发心小,我自受戒日起,到尽形寿,誓不违犯戒律者,是罗汉戒;如发大心,我为普度众生持戒,自受戒日起,到自己成菩萨时止,不违犯戒律者,是菩萨戒;如发最大心,我自受戒日起,十方众生不空,我永远持戒不断者,是为大密宗无上佛戒。戒之大小,视发心大小而定。

供养

问:密宗供品,有用海螺供佛者,是何理由?

答: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凡有请求吉祥如意之事者,释迦佛均加持海螺赐人,以海螺供佛,能有事事吉祥如意之功德。

问:供养诸佛菩萨,是否要供品丰富,功德方大?

答:诸佛菩萨,均慈悲度众生,供养多寡,无差别心。不过供养护法,要合仪轨,功德方大。

问:酒肉为显教大戒,密宗用酒肉荤腥等物供佛,且行者多不吃素,是何理由?

答:生佛之心,因净垢不同,故视一切物品亦不同。以人心视酒则为酒;如阿修罗心视酒,则酒即为刀枪剑戟争斗之物;如饿鬼心视酒,则又为猛火;若以佛心视酒,则又为普度众生之大甘露。譬之食物,上从口食者,则视为洁净之美味;从下排泄者,又视为污秽之废物,此均为凡夫心垢净差别之作用。

从前西藏有两弟兄,兄则富有学显教,弟则贫苦学密宗,将到过年时,其兄罗列无数珍宝供佛,且诩于人曰:“今年供品之珍,多莫我若矣。”弟则一无所备,临到除夕,乃将尿粪等物供佛,并祝告曰:“诸佛是无差别心者,我因贫,无力办供,只得以此表敬心。”诸佛菩萨均在空中,同声赞叹为佛子。其兄闻之,始知弟已成佛,乃大发惭愧心。

密宗供酒,尝为显教所讥笑,盖显教只知酒为乱性之物,不知为供养诸佛金刚之大甘露,至于食肉,则口中虽食肉,心中未尝食肉。所谓诸佛菩萨,饮酒食肉,心常清净者也。若说吃荤有罪,试问吃素者能不吃饭喝水?既须吃饭喝水,则一米之来,既劳人畜之力,又耕死寄生在田地中无量众生生命,即一水之中,亦不知含有多小细微众生,并须经过众生许多劳力,方能到口,我不劳而获,安享其成,岂非罪之大者!吾人以此色身生于罪恶渊薮之娑婆浊世,无论何人,亦难免罪业。故修佛之人,吃荤固是有罪,要时常发惭愧心;吃素亦是有罪,亦要时时发惭愧心。如吃素者存个我吃素无罪、汝吃荤有罪之心,则无量罪业,即隐伏于此傲慢心中。

但密宗行人最应注意者,供酒则可,自饮则不可。如必须饮酒时,饮一瓜子壳酒,并观化为甘露亦可。如已修证成佛,能如我师父贝雅嘉瓦祖师,尝饮酒数石,自己不醉,而旁观者均大醉,则又另当别论。

食肉则可,如为自己贪口腹而杀生,或教人杀生则不可。如已修证成佛之人,能杀死众生,又能令其复活,或者能如莲花生大士,度恶性阐提,将人杀死,或杀其夫而用其妻,弹指间,即能将死者灵魂,送往西方极乐世界者,此亦另当别论。否则,如为自己而杀,即虽蛩子之子,亦不能将他夹死。又如故将不洁之物供佛,又或狂饮及为自己而杀生,则犯密宗根本大戒,死后必堕地狱,其间几微之理,不可不慎思明辨。

问:密宗供养,应如何供养之功德为最大?乞略开示。

答:密宗由浅入深,由小而大,约可分为四部,故供养很多很多。小密宗以庄严佛堂与珍美供品为供养,因坛场庄严与供物珍美,常可引起行者之喜慰心、深信心、虔诚精进心,以及其他见者闻者之恭敬心、随喜心、信仰密宗心,故功德亦很大。

至于大密宗之供养,则无甚庄严之佛堂与甚精美之供品亦好,有甚庄严之佛堂与甚精美之供品更好。其供养法约分为三种:

(1)将十方地水火风空为供养,谓之外供养。

(2)将自己身体、生命、妻室、儿女、冤亲、眷属,家中所有金银财宝,以及十方众生之身体、生命、金银财宝、什物、器具等为供养,谓之内供养。

(3)孝顺父母,恭敬师长,深信密法,毫不生疑,虔诚精进,永无疲厌,六度万行,平等普度,守持密戒,毫不违犯,片刻不忘失菩提心,众生苦恼我愿代受,一切功德,回向众生,以此供养谓之心供,一切供养,心供为最。

至于无上密宗,则我是佛,佛是我,是心是佛,是佛是心,人法皆空,心境俱寂,真心本净,法尔常恒,有佛堂有供养亦好,无佛堂无供养亦好,盖小法则仪式繁多,法愈大则仪式愈简单也。

若以供养日期而言,则每月夏历初八日,为一切男佛金刚菩萨普度众生之纪念日,男人于此日,任何物品,皆可为供,功德最大;每月夏历十五日,为一切男女佛菩萨、金刚佛母普度众生之大纪念日,男女于此日,任何物品皆可为供,功德最大;每月夏历二十五日,为一切女佛菩萨、金刚佛母普度众生之纪念日,女人于此日,任何物品,皆可为供,功德最大。又此三日及平时,不论男女,供养功德都很大。

灌顶

问:密宗灌顶大法有哪几种?其灌顶功德如何?又参加灌顶之人,有无限制?乞略开示。

答:灌顶法很多很多,简单言之,约可分为大灌顶、说法灌顶、观像灌顶、结缘灌顶,但各种灌顶之功德均相等,并无差别。至于灌顶功德之大,不可思议。凡修金刚法者,如未经上师灌顶,即不能入堂修道,譬之往年国家立太子为储君,即为将来承袭王位之候补人。密宗灌顶功德,即将凡夫一手提升为佛子,将法权交给佛子,灌顶后之身口意,即佛之身口意,事上虽未成佛,理上已是成佛,即佛之候补佛,犹如太子是候补皇帝一样。

诸佛菩萨均是慈悲度众生,故灌顶时除必要之灌顶外,无论何人均可参加,并无十分限制,唯灌护法顶,则因各护法因地上誓愿不同,不能普遍参加,须有一定限制。

问:如小孩参加灌顶大法会,或行啼哭喧扰,不知有碍于清净法场否?

答:无碍无碍,小孩哭啼,以及鸟鸣犬吠,均是众生应有现象,佛无差别心。

修法事相

问:修法地方好坏,对于感应与成就,有无关系?

答:当然有关系,如普陀山,是观音菩萨成佛之道场,五台、峨眉、九华等处,是文殊、普贤、地藏王诸大菩萨成佛之地,在此种名胜地方修法,当然蒙佛加被,易于成就。但修大密宗者则不拘地方好坏,我就是佛,佛就是我,到处是佛土,并无差别心。

问:据说密宗行人,修某尊法时,宜用某种念珠,其说是否有理?

答:照密宗之理,修某尊法,须用某种念珠。譬如观音法,用水晶或用菩提子念珠;修长寿佛法,用珊瑚念珠;修金刚法,用金刚子念珠,功德最大。但法门甚多,所用念珠种类亦甚多,最好有一串凤眼菩提子念珠,修一切法均可通用,功德最大。

烦恼对治与持咒功德开示

问:凡夫烦恼甚多,心难清净,应如何对治,乞求开示。

答:修显教怕烦恼,修密宗不怕烦恼,烦恼越多越好。譬之大树,枝叶花卉越多,则所结之果越大,如枝叶干枯,将成死树,亦如烦恼干枯,难以结果之理一样。

问:初学持咒时,心如野马奔驰,难以清净,应如何用功,方有进步?

答:心到何处,魂到何处。先念念在心中,一字一字想得清清楚楚用功,汝心在两乳之中间。

问:持咒时,我一人持咒,观想为一切众生持咒,如此作想,功德大否?

答:一人持咒,观想为一切众生持咒,功德甚大。此为密宗之理,因菩提心大故。

问:用手转之经咒,与口念之经咒,其功德有无差别?

答:用手转经咒时,观想为本尊之功德,与口念经咒之功德相等,并无差别。康藏之人,如过四十岁,尚无手转经者,他人即赠以手转经。因年过四十,寿命日促,劝其及时用功故。

问:持咒之人常有护法护身否?

答:凡修佛人,只要学得一个“阿”字,便有无量护法拥护,何况持诵真言。密宗行者,如法诵咒,常有无量善神天龙金刚密迹,常随护卫,不离其侧,如护自目。即以散乱心持咒,亦有无量金刚及其眷属昼夜随护,不令魔王得其方便,唯行者道功未深,无由自知耳。

问:在不洁净之处持诵佛号或持密咒,不知亵佛否?

答:有净垢之分者为众生心,佛是无垢无净无差别心者。发心小者则有垢净之分,发心大者则无垢净之别。惟护法咒因各之誓愿不同,则禁忌甚多,此又不可不知也。

问:如清晨起床,未经盥洗,口手不洁,亦可拜佛或持咒否?

答:与上项所答之理由相同,举一隅其他三隅亦可反证。总而言之,密宗行者,行住坐卧,佛不离心,心不离佛,不可片刻忘失菩提心,为最要紧。

问:有人闻其友人云,凡修密宗者,无论持诵何咒,必须经阿阇黎亲行传授与灌顶后方可持诵,否则为盗法,不但无功,且为有过,不知是何理由,叩求开示。

答:凡经上师传授之咒,行者持诵,功德甚大,如未经上师传授而自行持诵之咒,则功德较小,其差别只在功德之大小,任何经典亦未言有盗法之罪,盖十方诸佛均普度众生故。再者经上师所传之咒,行者可转传他人,未经上师传授之咒,只可自诵自修,不能转传于人,若伪说已蒙上师传授而转传于人,则有妄语之罪。

行者如欲持诵某佛之咒,但又苦于无阿阇黎师传时,可在坛中供一某尊佛像,供养礼拜,至诚忏悔后,即叩求某佛亲口传我某咒,再自诵三遍,并默想本尊亲授于我,一切功德均已赐给于我,如此作法,所得之咒与阿阇黎所传者功德相等,但只能自修,仍不能转传于人。

问:上师所传之咒,如有发愿持诵者,亦可转传否?

答:一切普通咒语可以转传,特别法汝们恐怕不能传,还有最特别之法,只要说就失去密宗之真理,便成不到佛。

问:念佛号与持咒之功德如何?

答:念佛或持咒,均有无量不可思议功德。众生从无量劫来身口意所作之业障,譬喻是一件很污秽之衣服。念佛、持咒或供养、礼拜、忏悔等事,是用肥皂或石硷洗净衣上之污垢一样,只要天天勤洗,自能洗净。故念佛持咒之功德,就是洗净身口意之三业,久而久之,三业清净,便自成佛。

问:四皈依咒是何意义,敬乞解释。

答:简单解释,就是皈依喇嘛,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四宝之意。

问:四皈依咒之功德如何?乞求开示。

答:四皈依咒,为学密人根本大咒,有无量不可思议功德。我讲个故事汝听:

往年西藏有某信佛人,他常持此咒,与他同住之人,有许多不信佛者,暗中商议设法陷害他,但西藏法律,杀人是犯大法,所以他们商议暗害不明害之法。彼时,适某山有母老虎生产小虎,老虎洞在悬岩绝壁人迹不能到之地方,洞上面适有一棵古树,树根生在石岩内,树干横斜在外边,如上树能向下看见老虎洞。某日那些不信佛人,往邀某信佛人说:“某处有只大虎,正生产小虎,我们都看过,汝亦去看看。”那人不知是计,欣然同往。其实他们早用锯将树干锯得很深,只要爬上树就要折断。他们同到树前,一致怂恿他爬上树去看老虎,他上树后,那被锯之树加以人之重量,树干忽然折断,连人带树跌下老虎洞里去。

那时母老虎正出洞打食,只小虎在洞里,他心想我已身在虎穴,四面悬岩,又无路可走,只得待老虎回洞吃他,并一心念四皈依咒。忽然呼的一阵风响,母老虎衔著野兽回洞,他更怕得厉害,紧闭两眼随他吃。老虎初见人时,发出凶恶要吃人样子,再过一回渐渐不凶恶,将打来之野兽去喂小虎。到第二天,老虎又出洞打食回来,看看那虎不像昨天那样凶恶,他仍然念咒,并且心里说:“昨天、今天,老虎因为打著野兽,所以不吃我,一定是待那天打不著食时,再来吃我。”到第三天,老虎又出洞打食回来,并将吃余之兽肉,用脚送一块给他吃。以后人与虎日见亲睦,到第四、第五天,亦送兽肉给他吃,因此未至饿死。

某日母老虎又要出洞打食,伏在他身边,用尾巴轻轻打他,虎意是要他骑在背上,他当时明白虎意,就骑上虎背,两手抚住项毛,老虎呼的一声,将他驮出洞来,平安回到家中。那些不信佛人,忽然见他回家,甚为惊讶。他把经过情形向大众说明,如是那些不信佛之人,从此都很信佛。

问:持诵观世音菩萨之心咒六字真言,有何功德?

答:六字真言为观音菩萨微妙心印,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为十方诸佛所赞叹。若书六字大明,如同书三藏法宝;如诵六字大明,三世业障悉得清净,了脱生死,究竟成就,且能断无明、开智慧、降魔治病、增富救贫、消灾延寿、救百千难苦,摧灭贪嗔痴,闭塞轮回路,历代眷属,俱得超生,腹肠诸虫,亦得证果。又具无量三昧法门,日日得具足六波罗密功德,一切金刚护法、天龙八部,无不欢喜拥护,欲生何佛土,均如愿成就。

不但持诵书写与观想等始有功德,只要此真言著于身、触于手、耳有所闻、目有所见,或藏于家中,或书于门上,或展旗扬幡,凡沾此法味者,任何众生,亦得生死解脱之因,同证菩提道果之德。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凡未成佛,求寿求子,求福求权,求消灭一切地水火风空灾难危险,以及一切所求,无不如摩尼宝珠,各满其愿。总而言之,六字真言之功德,就是佛之智慧来讲,亦穷劫难尽,若以现在藏经上所载之功德来讲,亦要讲三年,方能讲完。

【纪者谨按】:按西藏甘珠尔经中摘要所述,六字真言之功德,有下列十种:

(一)去一切鬼魅妖魔等害。(二)除一切寒热痰气等病。(三)救度一切水火刀兵等苦。(四)得一切福德寿命等自在。(五)除一切贪嗔痴慢疑等根本诸烦恼。(六)除一切破戒诸恶。(七)消灭诸障,获得十地五道。(八)念十万遍能闭三途门。(九)念百万遍能度六道众。(十)念千万遍以上,决得菩提果,成佛无疑。

问:“六字真言”本为六个字,何以上师所传之咒为七个字?

答:我所传之咒多一字,为观音菩萨之心印,多此一字,功德更大。

问:大悲咒与六字真言之功德,有无差别?

答:没有差别。大悲咒是观音菩萨之长咒,六字真言是观音菩萨之心咒,亦为大悲咒之心咒。长咒为多赞叹请求观音菩萨普度众生之意,譬如汝们向长官说话,多说恭维赞叹话,再说请求话,就成为长咒,开口即说请求话,就成为短咒,但目的所请求之事,是一样请求。凡夫要说得理由充足,方能得允许,至于观音菩萨,是无差别之心者,多说请求话与少说请求话,均一样感应,最要紧是自己要信得过,我就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就是我,这就是真正修观音菩萨。

问:持诵白伞盖佛母真言,有何功德?

答:修白伞盖佛母法,具有无量不可思议之大威德,凡遇怨敌,能使其自行惊扰退避,天魔外道,悉皆降服,并摧毁一切巫蛊诅咒禁语,行者苟非寿限已满,则决无短命或夭寿等危险;又可避免一切地水火风空、刀兵、星变、饥馑、牢狱等灾,又可免疯魔、服毒、善忘等病,以及一千八十四种灾难。如夜梦不祥,及耳目见闻魑魅魍魉显形等事,均可潜消,一切所求,无不如愿成就。

修此法或持此咒者,常得日月星斗欢喜拥护而降吉祥,如书写持诵或供养此咒者,功德相等,如发愿往生西方者,命终不堕六道,直生净土。又楞严经亦有此咒,惟楞严经上之咒是释迦佛化佛所说,我所传者是释迦佛化佛母所说,名词虽同,其咒则异。此咒比楞严经上之白伞盖咒功德,尤为殊胜。现在印度康藏之外道黑教,邪法甚厉害,如想害某人,他口念诅咒,即使某人变为牛马畜生,他就骑上所变之马,驰骋而去;或将所变之畜,即行宰杀,亦不犯法,或自己变为猛虎,将仇人吞噬,他亦不犯法。如遇此种邪法时,只要念七遍白伞盖咒,他法就不灵验,他自己亦变不成猛虎,想害之人亦变不成畜生。

又我前在四川时,有宜昌人皈依弟子,他将我所写之白伞盖咒供在家中,他家甚富,彼时有变兵,往他家抢劫,他无法只得将门关闭,变兵到他房屋外,总是打圈子,绕房而走,始终找不著门,不能进屋,因此未受损失。总而言之,修白伞盖佛母法,有无量不可思议功德。

问:持白伞盖长咒与持心咒,其功德有无差别?

答:持长咒与持心咒,功德并无差别。长咒多为赞叹请求之意;持心咒我就是本尊,本尊就是我,故功德相等。

问:持诵“六道金刚咒”之功德如何?

答:“六道金刚咒”,可译为“佩带成佛咒”,即佩带身上,亦可成佛。此咒普度众生,有无量无边功德,凡耳闻此咒声,或目覾此咒字,或身手触著此咒,均消灭三世业障,将来均得成佛。又此咒对于超度死亡众生,功德尤大,死亡众生虽已堕恶道,亦可出离往生净土。生前如多念此咒,则死后焚身,即得舍利。\\r

此咒因缘,是阿达尔妈佛传于毗卢遮那佛。在毗卢遮那佛时,有某修道人心甚慈悲,彼时有一大河与某湖相连,因天旱水涸,致河水与湖水亦因之干涸,湖内之鱼,天天被干死者甚多,某人乃天天将湖内之鱼捞起来,一担一担送到河里去。但天旱甚剧,将此一担鱼送到河去,待回到湖时,又见有许多鱼都干死了,某人叹气说:“得救的众生少,不得救的众生多,众生真难度!”彼时毗卢遮那佛化身对他说:“众生度众生,当然得度的众生甚少,如以佛法度众生,则众生自能普度。”某闻此言,即求毗卢遮那佛传授普度众生之法,毗卢遮那佛乃授以此咒,某念咒七遍后,所有已死之鱼,均往生西方净土,未死之鱼,均消灭无量业障,随后均得往生成佛。此乃“六道金刚心咒”具有不可思议功德之大概情形。

问:上师所传之“治病咒”,有何功德?

答:此咒在康藏为极密之咒,能治百病及各种奇病。当藏王聘请莲花生大士到西藏时,彼时西藏为邪魔鬼怪之渊薮,人民患各种怪病很多,当时既无良医,又无药材,人民非常痛苦。莲花生大士起身来西藏时,千手观音乃传授此咒,此咒有能治一切病苦与一切邪病之功德。为人治病时,有时亦可用拳打脚踢,消灭病人之罪业,方易见效。不过疾病是由个人之业障而来,如三次治不好,必是病人罪业太重,必须病人自行发心忏悔,方有感应。

问:避免刀兵水火及一切地水火风空之灾险,以何佛菩萨之经咒,功德为最大?

答:诸佛菩萨均普度众生,功德并无差别。若用单独之密咒,则绿度母二十一咒,各有各咒之特别用法,功德甚大。若普通咒语,则用绿度母之总咒,或用观世音菩萨之六字大明,有避免一切不可思议地水火风空与毒蛇猛兽邪魔外道等灾难危险,无量无边功德。

问:诸佛密咒之功德如何,乞略开示?

答:诸佛真言,均具足无量无边功德,十方诸佛皆从陀罗尼所生,若无真言,终不能成无上正觉。诸佛密法,为佛佛相传之秘密心印,其功德唯佛得知,非因位菩萨所可解证。真言境界,因地菩萨尚非其境,凡夫安能知其功德之大小。兹将诸佛密咒功德,约略言之如下:

(一)或书写咒语置于佛像中、塔中、铃杵中,或书于幢上、堂殿上、门户上、素纸、竹帛、墙壁上、木板上,凡有众生得目睹者,或身手触著咒语者,或在咒语之影中过者,或咒语上所积尘土,被风刮落于身上者,均得消灭无量罪业,将来均得成佛。

(二)或书咒语于帽内,戴于头上,或书咒佩于身上及衣中,或书于幡上,风吹幡动,其幡所指方向,与被风所吹众生,或书于钟鼓铃铎螺钹等出声物上,或有人诵咒,闻其声音者,一切众生,均得消灭无量罪业,将来均得成佛。

(三)或书写咒语,置于山上水中,或在江河沐浴时诵咒,或天雨时仰空诵咒,或刮风时风中诵咒,或对太阳诵咒,或对火光诵咒,或诵咒超度亡人,一切地水空众生,凡得沾法味者,均消灭无量罪业,将来均得成佛。

(四)一切众生,纵有五无间罪之罪,诸佛不忏之业,一沾真言法味,罪业悉皆消灭,来世生诸佛国,何况亲持诵者,且诵咒之人,所出言语,或善或恶,一切天龙八部闻之,均为清净法音。至于诵咒者,如求子、求寿、求福、求财、求避免地水火风空等一切灾厄,求菩提,以及一切所求,无不如愿,一切灾难,无不消灭。唯在行者深信诚求,不得于密咒功德生疑心,为最要紧。

【纪者谨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云,凡持咒人,不受十五种恶死:一者,不令其人饥饿困苦死。二者,不为枷禁杖楚死。三者,不为怨家仇对死。四者,不为军阵相杀死。五者,不为虎狼恶兽残害死。六者,不为毒蛇蚖蝎所中死。七者,不为水火漂焚死。八者,不为毒药所中死。九者,不为蛊毒所害死。十者,不为狂乱失念死。十一者,不为山树崖岸坠落死。十二者,不为恶人厌魅死。十三者,不为邪神恶鬼得便死。十四者,不为恶病缠身死。十五者,不为非分自害死。

又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云,诵咒之人,得四种功德:一者,临命终时,得见诸佛。二者,终不堕诸恶趣。三者,不因险厄而死。四者,得生极乐世界。

又不空絹索神咒心经云,若有四众,受持斋戒,专心持诵神咒七遍,不杂异语,当知是人,现世定得二十种胜利。云何二十:

一、身无疾病,安隐快乐。二、由先业力,虽有病生,而速除愈。三、身体柔软,皮肤光泽,面目鲜明。四、众生爱敬。五、密护诸根。六、多获财宝,随意受用。七、所有财宝,王贼水火不能侵损。八、所作事业,皆善成办。九、所有种植,不畏恶龙霜雹风雨。十、若有稼穑被灾横所侵,持诵神咒,加持灰或水,经七遍已,于其田中八方结界,上下散洒,灾横尔时,皆即除灭。十一、不为一切暴恶鬼神罗刹等吸夺精气。十二、一切有情,见闻欢喜,爱乐尊重,常无厌足。十三、常不怖畏一切怨仇。十四、设有怨仇,速自消灭。十五、人非人等,不能侵害。十六、厌魅咒诅蛊道不著。十七、烦恼缠垢不数现行。十八、刀兵水火不能伤害。十九、诸天善神常随拥护。二十、生生不离慈悲喜舍。

 

新的视野、新的体验

也许你在训练期的时候,只是一个潜水者,而在遭遇期的时候,你会碰到一条将要翻覆的船。当你顺利地面对了这条即将翻覆的船,丝毫也没有紧张、没有被它困住,那么在第三个周期,也许你面对的会是一条顺利行走的船,而且上面坐着很多人,它并没有翻覆,整个场景变得不那么负面了,变得正面了。这个场景中添加了你没有经历过的新内容,而那些船上的人,也许会给你带来了新的经验、体验,为你展开新的眼界。

生命以这样的方式,从负面渐渐的越来越向正面的场景过渡。你会渐渐的获得越来越多的经验和了悟,而且这个了悟总是越来越向正面的方向发展,你会懂得更多。也许第一次你碰到的是一个泼妇,一旦你超越了这个泼妇,第二次碰见的将会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同类型的人,而第三次碰见的也许是一个天人、天女,他不会再骂你,他会教导你、帮助你,在很多方面提携你等等……非常神奇!

如果你真的了解八字、了解命运,你会发现每一个周期,如果你真正地前进了,它就变得非常神奇。你难以预料在下一个大运的时候你会碰到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未知数。如果你确定自己已经超越了前一个大运的那些负面,那么即将在下一个大运出现的人就非常令人期待,他一定会给你带来些什么,而且永远是正向的、有帮助的。

这就是庄子说的,你要经得住磨练,不要浪费时间,要把握每一个来到你面前的人。尤其是当你达到无限意识以后,你必须要仔细把握每一个场景,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人们总以为了悟以后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一通百通,无所不能,而事实正好相反,一旦一个人了悟以后,他真正的工作就开始了,而且那些工作变得如此密集。

在了悟以前,你几乎是昏睡的,在你生命中走过的人、发生过的事,你对它们都是无意识的,糊里糊涂的。但是一旦了悟之后,你忽然发现即使一个钟头之内,在你身上和周围,已经发生了无数的事。你会变得格外珍惜时间,你会变得拥有超大的信息量,你会变得有强烈的紧迫感。也许这样讲,你很难亲身体会到,但是你一旦达到无限,也许就会开始体验到这些话。

你忽然发现你有了强烈的紧迫感,甚至不舍得错过哪怕一分钟、一秒钟。此刻的一秒钟你都不愿意错过,你几乎对当下的每一秒都充满了强烈的兴趣。这是一个了悟之人的心理状态,也许常人很难体会到,但这是真的。他忽然对当下的所有事件都充满了兴趣,每一刻。

摘自《庄子耳语028》夕阳 著

诺那活佛问答录(一)

诺那活佛问答录

佛法因缘

问:释迦牟尼佛之佛法因缘,将来趋势如何?

答:释迦佛之显教法门,已盛行过,将来是大密宗法门,要盛行到全世界。到全世界均信仰密法时,天下太平。以后密法,又渐渐衰落,众生痛苦,亦渐渐增多。慢慢到无佛法时期,经无量年后,弥勒佛再行降生。

问:密宗之因缘如何,敬乞开示?

答:在无量劫以前,因众生心性纯厚,故佛法并不分宗派。自第一尊阿达尔妈佛,传于毗卢遮那佛,再传于五方五佛,均为求自心明白之一法,并无其他法门。自五方五佛以后,再有十方诸佛,五方佛中之西方阿弥陀佛,传净土法门于千手观世音菩萨,千手观音看众生根基不一,乃开方便法门,分为显教、密宗、发菩提心三法,以应机感,普度众生。

至于释迦佛在人间传授密宗因缘,是因当时印度有某王爷,供养释迦佛及众弟子吃饭。释迦佛劝王爷学佛,王爷笑应云:“学汝之法要苦修,并要修多年才能修成,此种法我不愿修,如有无碍于妻子财产,且立时就能成佛之法,我就愿修。”释迦佛早知王爷是大密宗根基,当时亦笑应之,即传授密法。一传之后,某王爷心地顿然明白,立时成佛,王爷家人同时成佛者亦甚多。

当时释迦佛之众弟子,均疑师父有私心,并说:“我们抛妻别子,跟师父受苦多年,还得不到大法,王爷仅供养一饭,便传他立地成佛大法,一定是师心不平等。”

释迦佛乃对大众解释云:“汝们都是显教根基,王爷是密宗根基,各有因缘不同。诸佛如来,普度众生,均随机感,并非师心不平等。”经解释后,众弟子有信者,仍有不信者。从此密宗法门,即流布于人间。

至于西藏密宗之由来,释迦佛早有悬记,经云:“我涅槃后八年,地名孙噶纳,有人从莲花化生,具足一切神通智慧,能降魔外,能广传无上密法。”即指莲花生大士而言。大士生而成佛,在印度弘扬密法八百余年,后由藏王礼聘入藏,弘扬密宗,乃由印度流传至西藏,嗣后师师相传,以至今日,此为密宗大概之因缘。

喇嘛

问:“喇嘛”二字,如何解释,敬乞开示。

答:“喇嘛”二字,含义甚广。简单言之:“喇”字汉译义为诸佛之心;“嘛”字汉译义为众生之母。“喇嘛”者,谓以诸佛之心,视十方含识,均如慈母心爱之子女,要普度众生均了生死之谓。故“喇嘛”二字,含义甚多,如释迦牟尼佛,可称释迦喇嘛;阿弥陀佛,亦可称阿弥陀喇嘛;班禅大师,亦可称班禅喇嘛,其余均可类推。

对师父之信心

问:密宗行人,对于师父之信仰心,是否要紧?

答:当然要紧,弟子如不信仰师父或反对师父,便无感应,就无功德。

拜师求法

问:康藏大德甚多,拜师求法,谅必容易?

答:康藏规矩,师父收徒弟,很不容易。师父对徒弟,要看三年,看他变心不变心;徒弟亦要看师父三年,能否作我之师父。彼此将心看明白后,再传小法,小法修三年后,再传稍高之法,大约要十二年后,才能得到师父之大法,甚至有一生得不到师父之大法者,很多很多,现在汝们真便宜了。

上师生平问答

问:上师在母腹时,能记忆前生之事否?

答:记得甚清楚,并在母腹即啼哭不休。

问:上师在母腹中,为何啼哭?

答:哭众生痛苦与众生难度,并且度不尽,因此在腹中啼哭,我母认我为怪物。

问:上师出世后,能记得前因否?

答:记得,但渐长渐忘。我生下十个月时,因得重病,父母请喇嘛念经,各喇嘛之形貌及所用法器,均记得清清楚楚,到五六岁时,又完全不记得。我前年在黑廊街办事处,有人抱一两岁之幼女来见我,彼见我即呼曰:“汝是我的儿子,汝是吃我的乳长大的。”某急止之。我细问幼女,何年生我,生我何处,均对答甚详。后二年,又抱来见我时,我问其前因,则尽忘矣。此事仅告汝一人。

问:此女是否上师今生之母,她所对答之话,有根据否?

答:不错。

问:有人记载上师之生日,为乙丑年五月十五日丑时,又有记为乙丑年五月十五日寅时者,不知上师是丑时生,抑为寅时生?

答:我是丑年五月十五日属老虎时辰(指寅时)所生。我所生之年月日时,均是甚猛烈星宿当值,故我脾气甚大,有许多人骂我不像喇嘛样子。

问:上师甚慈悲,并不见得有大脾气。

答:我向来脾气很大,我对于我兄弟,他初次犯过时,我劝诫他不要作恶事;第二次犯过,我就斥骂他;到第三次又犯过时,我就打他。西康人见我打兄弟,所以都骂我不是喇嘛,我自己亦想不像喇嘛样子。

【纪者谨按】: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依密宗之理,凡成就之人,不论打人、骂人,均可消灭被打骂者之无量业障,均是功德。

问:上师见河水就发头昏,是何因缘?

答:此是我之业障。贝雅嘉瓦师父对我讲过,当莲花生大士由印度来西藏时,我是大士弟子中之武将,我因战时投水而死,所以到今世,见水就头昏。

问:上师夜间睡觉,有无梦事?

答:有梦,清清楚楚,不颠倒。

问:上师幼年读过几年书?

答:我幼年入庙读六个月书,一切经典自然都明白,经典之文字,人人所见相同,而经典之意义,则人人心中之见解,各不一样。

【纪者谨按】:经典之文字,人人所见相同,此肉眼相同也,而经典之真义,则因各人道功之深浅不同,故其心证之境界,亦因之不同。

问:上师几岁出家,有几个兄弟?

答:我七岁出家,我居长,另有一弟一妹。我弟我在昌都被俘时走散,以后我到北平时,他在甘肃,尚时常来信,现已好久没通信。

问:上师修道,闭过几年关?

答:前后闭关二十多年。(又有闻闭关十三年者)

问:上师在拉萨蒙难,居土牢几年?

答:六年。

问:闻上师在西藏脱险时,尚有遗骸留存土牢中,不知确否?

答:他们都如此说,并且说著何衣服,葬在何处,为众目所共睹,大概不实有罢。

祖师来历及修祖师法功德

问:上师之师父贝雅嘉瓦祖师,是否即身证佛?

答:是的是的,是即身证佛,涅槃时身缩尺许故。

问:上师之师父贝雅嘉瓦祖师,是何佛菩萨之应化身?

答:贝雅嘉瓦祖师,是金刚手菩萨之化身,体貌甚威严,心甚慈悲,无论何人拜见祖师者,均不敢仰面而视。又金刚手菩萨,是大势至菩萨之忿怒像,达摩祖师,又是金刚手菩萨之化身,故称为大势至菩萨之化身亦可,称为金刚手菩萨之化身亦可。再溯其源,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之心所流露,而阿弥陀佛之心,即诸佛之心,故谓为阿弥陀佛之化身亦可,谓为诸佛菩萨之化身亦可。

问:贝雅嘉瓦祖师,是密宗红教第几代祖师?

答:贝雅嘉瓦祖师,自阿达尔妈第一尊佛算起,是第三十一代之祖师;自毗卢遮那佛算起,是第三十代之祖师;自释迦牟尼佛算起,是第二十八代之祖师;自莲花生大士算起,是第二十四代之祖师。惟莲花佛以前之祖师,多是印度祖师;莲花佛以后之祖师,多是康藏祖师。

问:贝雅嘉瓦祖师之弟子,有多少即身成佛之人?

答:我同门师兄弟中,即身成佛之人很多。

问:莲花生大士,为何佛菩萨之应化身?

答:莲花生大士,是合阿弥陀佛之身,千手观音之口,释迦佛及一切佛之心而成,为诸佛菩萨身口意之三密金刚应化身,释迦佛早有悬记。又阿弥陀佛是法身佛,观音菩萨是报身佛,莲花生大士是应化身佛,功德并无差别。如照密宗供养,中间供阿弥陀佛,上手供观音菩萨,下手供莲花生大士,则谓之法报应三身并列,功德甚大。

问:修莲花生大士法,是否往生西方净土?

答:当然往生西方,因大士是阿弥陀佛之化身故。汝愿生西,命终时大士即送汝往西方,如愿往生其他佛土,大士即送汝所愿往生之佛土,如愿往生大士之佛土,即接引汝往生大士之佛土,看汝愿生何佛土,即生何佛土,无不如愿成就。

问:修莲花生大士之法,有何功德?

答:莲花生大士,是诸佛菩萨身口意三密合和之金刚应化身。大士之法身,即阿弥陀佛之法身,与阿达尔妈佛无二无别;大士之忿怒金刚像,亦即诸佛菩萨之报身;大士为方便度众生,又示现无量无边应化身。

修大士法,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简单言之,能具足息增怀诛,普度一切众生大威德,且能了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显密圆通,不破戒律,顿开智慧,辩才无碍,得大智慧,成就金刚不坏身。且能具足大威权及一切神通,其余如去病、免难、长寿、牲畜繁盛、衣食具足、获大福利、夜梦吉祥、梦中预知吉凶、消灭一切地水火风空所生诸灾难疾病、家运吉祥、旅行平安、避免不祥星宿、与丧嫁葬娶年月日时分一切不吉之灾险,制诸外道,摧灭妖魔,一切神鬼,无不恭敬听命,且能消灭破戒、谤佛、谤法、谤僧、妄语、恶口等罪业,一切干痨等难医难死诸病,均得痊愈。求免灾难即免灾难,求长寿即长寿,求子即得子,求财即得财,求权即得权,求往生西方即往生西方,求菩提即得菩提,以及一切所求,无不如愿满足。

每月夏历初十日,为莲花生大士普度众生之大纪念日,此日修大士法功德更大,即平日修大士法,亦有无量无边功德。(详情参阅莲花生大士功德感应记)

问:莲花生大士为西藏密宗开山祖师,密宗行人修祖师法,甚要紧吗?

答:修祖师法,当然要紧。

问:求上师慈悲,传授莲花生大士最高之法,以便修持。

答:汝们对于莲花生大士,还不大相信罢,以后慢慢再传。

问:莲花生大士与贝嘛密扎佛,是何因缘,并有无差别?

答:莲花生大士与贝嘛密扎佛,是印度同时大德,彼此互为师友,且同在西藏弘法,故因缘甚深。莲花生大士,在西藏应化因缘,完了之后,即骑天马,由西藏回印度传法,后再骑马飞往大士佛土。贝嘛密扎佛,在西藏应化因缘,完了之后,即向东来,到中国五台山,成佛示寂,现五台之金刚洞,即贝嘛密扎佛成佛之地。若照身分而论,彼此均是喇嘛,惟大士年长于贝嘛密扎佛,如同时供养时,应将大士供于上手。又贝嘛密扎佛为毗卢遮那佛之化身,大士为阿弥陀佛之化身,照五方佛之顺序而论,应将贝嘛密扎佛供于上手。又大士比较威武,对天龙八部,均用命令差遣;贝嘛密扎佛比较文雅,对天龙八部之差使,则用招请,此为不同之点。

藏密红教圆觉宗历代传承祖师

问:红教历代祖师,叩求开示。

答:第一代祖师阿达尔妈佛。第二代毗卢遮那佛,又名大日如来。第三代五方五金刚。第四代释迦牟尼佛。第五代金刚手菩萨。第六代格乃布道尔极金刚。第七代谢尔逊哈金刚(以上为印度祖师)。第八代莲花生大士(印度第八代祖师,西藏第一代开山祖师)。第九代那恩克林宝金刚(以下为康藏祖师)。第十代赤松唵德布最金刚。第十一代一心抄嘉金刚。第十二代道尔极登九金刚。第十三代穆彩真恩宝金刚。第十四代燃恩宝杂宝金刚。第十五代任真乾宝金刚。第十六代道有嘉姆崔金刚。第十七代缩那恩求藏金刚。第十八代唐同恩嘉宝金刚。第十九代贡敢尼妈金刚。第二十代扎雅格道金刚。第二十一代扎雅贝扎金刚。第二十二代夏嘎嘎姆村金刚。第二十三代报推萨埵金刚。第二十四代扎西嘉姆抄金刚。第二十五代东把叶格金刚。第二十六代东把嘉姆村金刚。第二十七代贡桑西拿金刚。第二十八代贝嘛勒旱嘉姆抄金刚。第二十九代贝嘛诺宝金刚。第三十代门九尔那姆克多尔极金刚。第三十一代贝雅嘉瓦金刚。

【谨按】:第三十二代之祖师为金刚上师诺那呼图克图,法名成立嘉姆抄,又名嘎纳喇嘛,享寿七十三岁。第三十三代之祖师为大持明金刚上师华藏圣者,藏名卑妈别炸,俗名吴润江,享寿七十五岁。第三十四代为智敏·慧华金刚上师,智敏金刚上师俗名钱学敏,慧华金刚上师俗名朱静华。

佛菩萨功德开示

问:阿弥陀佛与长寿佛,有何差别?

答:并无差别。长寿佛是阿弥陀佛之报身佛,譬喻汝们军人,着军服时即为长寿佛,著便衣时,即为阿弥陀佛之理相同。

问:观世音菩萨,是何佛之化身?

答: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之化身,因阿弥陀佛见无量众生,沉没生死苦恼大海,在六道中,受无量轮回痛苦,尚迷而不悟,不知回头,故悲从中来,双泪俱下,右泪即变化为观世音菩萨,左泪即变化为白度母,来普度众生。

问:阿弥陀佛之眼泪,怎样变为观世音菩萨?

答:眼泪变为人身,再拜阿弥陀佛为师父,就修成观音菩萨。

问:观世音菩萨,有两臂观音、四臂观音、八臂观音、千手千眼观音,不知还有多少化身?

答:观音菩萨为普度众生,有无量无边化身,算不出数来。

问:观世音菩萨,普度众生之功德如何?

答:观音菩萨久已成佛,因慈悲心大,所以又倒驾显菩萨身,普度众生。总之,如无观音菩萨,则诸佛菩萨,亦难以普度众生。

问:康藏地方,修观音法之人,多不多?

答:在康藏地方,一百人中,几无一二人不信佛教,凡小孩到能讲话时,就教念六字大明,至于一般喇嘛居士,修观音法者甚多,修观音法而成就者,亦甚多甚多。

问:修观音法比修其他诸尊法,是否有速得成就之功德?

答:观音菩萨慈悲心最大,修行人以慈悲为根本,能如观音菩萨之慈悲,就成为观音菩萨,成就很快。

问:何以见得观音菩萨,为慈悲心最大之菩萨?

答:观音菩萨慈悲度众生之事迹,无量无边。恭敬观音菩萨,当然度汝,就是不恭敬他,甚至毁谤他,观音菩萨亦慈悲度汝。我讲个故事汝听:

往年西藏某喇嘛庙,有一傻子喇嘛,某傻子喇嘛,脾气很倔强,又很愚蠢,因他一无所长,故管家喇嘛,派他专管佛菩萨面前装油点灯之事。照西藏规矩,佛前灯火,应该昼夜不断,某喇嘛因好吃零物,到每天黑时,就将油灯吹灭,并且说:“菩萨菩萨,天黑了,汝们睡觉罢。”他每天如此将灯吹灭之后,就将灯油偷出庙外,换零物吃。后被当家喇嘛发觉,乃将他大行申斥一顿。他被申斥后,气愤不过,心里想:“这一定是菩萨告诉当家的,不然,当家喇嘛何以知道?我非打那位多嘴菩萨不可!”如是手拿一根木棍,到泥塑之释迦佛面前,将棍子指释迦佛说:“释迦佛,我知道汝是不乱说话的。”又到阿弥陀佛面前,指指阿弥陀佛说:“阿弥陀佛,汝是很慈悲,大概汝亦不告诉管家。”又到观音菩萨面前,将棍子指住观音菩萨之头说:“这一定是汝说的,我非打汝不可!”如是举棍便打,那泥塑之观音菩萨,忽将右手遮护其头,并且口里说:“我没有说,我没有说。”他听见菩萨讲“我没有说”的话,气得更大,便厉声说:“一定是汝说的,汝还赖嘴。”边说边打。观音菩萨忽然举体飞升空中,他仍以棍指空中观音菩萨说:“汝赶快下来,如不下来非打汝不可!”那时全庙喇嘛,惊闻此事,均赶来向空中叩问情由。观音菩萨乃将被打情由,告诉他们。大众喇嘛,均叩求观音菩萨恕罪,并求飞下来,观音菩萨对大众说:“汝们能听我的话,我就下来,不然,我就不下来。”大众又叩问,吩咐什么话,观音菩萨说:“汝们不要责罚某喇嘛,并且仍要派他掌管灯油,因为好吃零物,如无油可偷,他就没零物吃,汝们如能听我的吩咐,我就下来。”大众又叩头说:“一定照菩萨所吩咐办。”如是观音菩萨,一飞飞到其他喇嘛庙去。至今某庙飞去观音菩萨之座子,仍然存在,某庙飞来一尊泥塑之观音菩萨,亦仍然存在。汝看观音菩萨,慈悲不慈悲?

问:上师所传之十一头忿怒观音,有何功德?

答:我所传十一头观音,是特别观音法,对于一般不劳而获之众生,有最能消灭一切罪业,及消灭一切灾难危险,早日成佛之功德。

问:马王金刚,是何佛菩萨之忿怒金刚?

答:马王金刚是千手观音之忿怒像,亦即阿弥陀佛之忿怒金刚。

问:大威德金刚,是何佛菩萨之忿怒金刚?

答:大威德金刚,是文殊菩萨之忿怒金刚。

问:修大威德金刚法,是否先修文殊菩萨法,再修金刚法?

答:是的。

问:修大威德金刚法,何以要先修文殊菩萨法?

答:文殊为大威德之根本,大威德为文殊之金刚像。先修文殊法,再修金刚法,则本立道生,易于成就,且无危险。若遽修金刚法,苟能一心不乱,弊病尚少。如心性不一,或壇场衣冠不洁,供品缺乏,或不如法,则金刚之护法,认为不敬,甚有使行者发生意外不如意之事。若先将文殊法修熟,已与大威德本尊发生密切关系,一切护法,均大威德之眷属,再修金刚法,纵稍有不到之处,护法亦不为咎。

问:金刚手菩萨,是何佛菩萨之化身?

答:金刚手菩萨,是大势至菩萨之忿怒像,又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之心所变化,故为阿弥陀佛之化身。

问:修金刚手菩萨法,有何功德?

答:修金刚手菩萨法,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简单言之,能具足大威权,制服诸魔外,消灭一切地水火风空所生诸灾,一切所求,无不如愿成就,命终时直生西方净土。因金刚手菩萨,是统辖一切金刚护法,辅助阿弥陀佛,普度众生故。

问:绿度母,是何佛菩萨之化身?

答:绿度母,是阿弥陀佛人中所变化之大菩萨,就是南海观音菩萨。

问:修绿度母法,是否往生西方净土?

答:当然是往生净土,因绿度母为阿弥陀佛之化身故。

问:修绿度母法,有何功德?

答:修绿度母法,有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对于避毒免灾,尤有特效。修绿度母法之功德,大概与修观音法之功德相等,一切在世出世法,有求必应,无不满愿。

【纪者谨按】:修绿度母法之功德,可详参上师于民国二十三年三月四日,在南京登隆巷驻京办事处,传授二十一度母大法之开示,即知详细。

问:绿度母,何以全身为绿色?

答:诸佛菩萨,均有五身五色,绿度母为阿弥陀佛人中所变化,与北方金刚不空成就佛之颜色相同,故全身为绿色。

问:绿度母之坐势,一腿盘坐,一腿伸直,不知是何坐法?

答:此为半截金刚座。一般女佛菩萨,是盘左腿伸右腿,男佛菩萨,是盘右腿伸左腿,但亦有特别不在此例者。

问:南海观音菩萨,有头戴风帽,身穿白衣之女像,又有全身为绿色之金刚佛母像,不知功德有无差别?

答:一是出家修道之服饰,一为修道成佛时之样子,功德并无差别。

问:密宗行人,修阿弥陀佛法,或修观音法,或修金刚手菩萨及绿度母法,功德有无差别?

答:并无差别,均为阿弥陀佛之化身故。不过观音为表示慈悲,金刚手为表示忿怒,绿度母为表示智慧。譬喻大树枝叶虽多,但根子是一样,一法即一切法,功德相等。

问:阿弥陀佛所变化之诸佛菩萨,不知有多少?

答:阿弥陀佛为普度众生,所化身之佛菩萨,无量无边,算不出数来,总而言之,千佛万佛,不离阿弥陀佛。

问:准提佛母,是何佛菩萨之化身?

答:准提佛母,是阿达尔妈佛佛母之化身,修准提法,功德甚大。

问:鸠摩罗什法师,是何佛菩萨之化身?

答:鸠摩罗什法师,是阿弥陀佛之心,金刚萨埵之身,文殊菩萨之口,以及诸佛菩萨之身口意,和合而成之应化身。

问:鸠摩罗什法师,是何处人?

答:法师生在中国,长在印度,所以能懂好几国语言文字。

问:鸠摩罗什法师,既是诸佛菩萨之应化身,不知有无神通?

答:当然有神通,我讲个法师故事汝听:

法师到中国译经传法时,他有太太,但于弟子是不许有妻室,因此众弟子均质问法师说:“师父可以有太太,何以不许我们有家眷。”法师对弟子说:“汝们给我买包绣花针来,并给我预备洗濯水。”众弟子就照师父的吩咐去办。法师又说:“给我打碗米醋来。”弟子又买碗醋来,法师又说:“汝们将绣花针打开,放醋里给我。”如是法师连醋带针,一口一口吞下肚,再去洗濯,洗濯之后,将针由毛孔洗出来,一针不多,一针不少,众弟子均甚惊讶,问师父是何道理?法师对大众说:“汝们能将绣花针喝下肚去,又能洗得出来,便可娶妻生子,不然,就不许有家眷。”如是众弟子,均相视无言。

问:鸠摩罗什法师能吞针,又能将针洗出来,是何理由?

答:就是密宗气功的道理。

问:关圣帝君,在佛教中之地位如何?

答:关圣帝君是佛教护法,中土归他所管,故供养关圣帝君甚要紧。

问:供养关圣帝君,有何功德?

答:有消灭一切妖魔与一切灾难功德。军人供养关圣帝君,功德更大。

《莲师心要建言》 第五章 唱予二十五弟子之歌

《莲师心要建言》

作者:出自多位大师所取出的伏藏法:娘 让 尼玛 沃瑟、却旺上师、贝玛 列哲 采、桑杰 林巴、仁增 果登、秋吉 林巴

艾瑞克 贝玛 昆桑(Erik pema kunsang)/藏译英

马西欧 宾德 舒密得(Marcia Binder Schmidt)/编辑英译版

江翰雯、孙慧兰/中译

江翰雯/审校

【目录】

英文版译序

前导法教——祖古乌金仁波切为《莲师心要建言》所写的前言

第一章 宝钉遗教

第二章 对赤松德真的忠告

第三章 小乘大乘无抵触

第四章 甘露金曼

第五章 唱予二十五弟子之歌

第六章 除障珍宝宝库

第七章 如何正确修持佛法

第八章 杖指老人

第九章 关于修持的口诀教言

第十章 回向的满愿宝

第十一章 激励心灵修持的开示

第十二章 金刚界坛城祈愿文

出处

词汇解释

 

第五章 唱予二十五弟子之歌

国王与二十五位弟子接着向珍贵的乌迪亚纳王国上师提问:请赐予我们一个切中要点、含摄一切、然而修持方法却很简易的深奥教授。

莲花生大师唱而答道:

奇异哉!

国王、王子们和其余弟子啊,

真实义并不在所有人的理解范围内。

当此义被不具格的领受者所听闻时,

便会成为毁谤、误解及毁坏三昧耶的成因。

 

我已经给了你们关于未来的重要预言,

但西藏邪恶的首领们,

无论听到了多少,还是不信任,

到处散播谎言谬误,

沉迷于无益的空谈中。

 

然而,我会简短作解释

回答你们出于虔敬而对我的提问。

现在并非弘扬此法教的时机,

而是让你们每一个人正确实修的时机。

为了未来的利益,此法教将会以伏藏的方式埋藏起来,

因此,来领受秘密誓言吧!

 

为了嘱咐弟子们坚守秘密令,上师首先对国王说:

国王陛下,现在仔细聆听,你要采用跏趺坐姿,

在座上保持身体挺直并禅修!

让你的觉察力保持无念、且不受概念造作所缚。

当你的所缘焦点超越一切对境,

不再固着于任何具体的表征时,

就保任于寂静、安稳和醒觉中!

当你如此保任时,(道地)进展的征相自然会出现,

例如,那不生不灭的心识明性,

以及毫无谬见的觉性。

这是在你自身中发现的醒觉境界,

不能于他处寻得,而是本自存在的(自生)——多令人惊奇啊!

 

现在仔细听,卡千的虔敬措嘉!

由于自心毫无可显露的真实本体。

因此,要以自然、不造作、任运呈现的状态,

在无修的境界中保持不散乱!

这样保任着,解脱便会自然发生。

这就是觉醒或正觉的境界!

 

现在仔细听啊,贝吉·桑给,我优秀高贵的孩子!

轮回和涅槃一切的现象都是你的自心,

离于此心即无有显现——

空无自性,超越念想、语言和表达描述

不要执取令人欢愉的事物、或者排拒令人惧怕的事物,

不要肯定或否定,不要偏颇,

但要在无造作的本然中,保持活跃觉醒。

如此保任之故,(道地)进展的征相就是

你的身语意将会感到自在和轻松,超越欢乐和痛苦的界域。

这即是领悟觉醒或正觉境界的时刻!

 

现在仔细听啊,毗卢遮那,可敬的人啊!

显现与存在的一切,轮回与涅槃,皆由自心而生——

无法被执取、没有中央与边际的心。

在广大平等性、俱生固有和不造作的本然境界内,

在大无为中保持不散乱吧!

无论你在思索什么想法,想法的生起无异于觉性的虚空——

而所谓“觉者”无非即是如此。

当自我觉知的觉性完全展现时,

这即是名为“佛”的境界!

 

现在仔细听啊,从迦牟来的由札·宁波!

你的心是无生的,毫无可见之物

要远离念想、不造作任何概念、不要追逐你的念想!

因此,不要去肯定或是否定,而是保任着,于自身内自在放松!

在这样的境界中,念想之流被截断,

而智慧会开显、在轮回与涅槃之间划下分界

 

现在仔细听啊,南开·宁波,来自努地的托钵僧!

自心即是远离我执和自我的离戏纯然,

因此,要保任在此一心自生起、自止灭的境界中,远离造作!

那时,乐自内油然而生

(道地)进展的征相自然显现而出;这即是心自身醒觉的境界!

 

现在仔细听啊,吉纳那·库玛惹,远离散乱地倾听这个教授吧!

自心最初并非由因所创造的,

最终也不会受到缘的毁坏,

因此,无为不费力地保任在这难以言喻且不造作的境界中吧!

那时,果会在你自身中显露,无需寻找。

除此之外,也找不到其他任何觉者了!

 

现在仔细听啊,南朗的嘉瓦·确杨!

证悟的觉醒心并非透过禅修创造出来的,

因此,要远离念想、不要投射或去消融念想,

要以宽广敞开的感官知觉(根门)来保任,让念想于自身中自消融!

在此境界中,你的念想会自然消融,

而且无须寻找,智慧自会生起。

而这即是所谓“发现了觉醒的境界”!

 

现在仔细听啊,拿曩的多杰·杜炯!

那名为“证悟的觉醒心”者,

是本来俱生,原本自生,且没有中心或是边际的

不要去修正而是保任在自觉且自然寂静的境界中

不要去改变,不要更动,而是保任着,放松到自然状态之中!

若能如此保任,那么你那远离混乱的心

就是正觉者(指佛)本身!

 

现在仔细听啊,巴地的伊喜·杨,要好好学习这个教示!

当你的心不固着于能者和所者时,心是如如不动的

不要为了蓄意勤作、希望和恐惧、为了守护和终结念想而散乱分心;

不要修正这些,而是保任在你的本然境界中。

不要受扰而偏离本然境界,这即是正觉者自身!

 

现在仔细听啊,索格波的贝吉·伊喜!

心的觉醒境界非经创造而出,

非经寻求而得,且是本自存在(自生)的。

远离那执取能者和所者的奋力勤作

保任在本然觉知的离戏境界中!

若能如此保任,烦乱掉举之流便会切断、止灭;

要认出这个刹那便是正觉者!

 

现在仔细听啊,拿囊·伊喜,来自襄的年轻托钵僧!

让你的注意力远离二元的活动,不要去断定或否定,

而是保任在不造作的无勤为中,不要取受或排拒,

觉醒或正觉境界就是不散乱地安住在那样的状态中。

 

现在仔细听啊,卡千的贝吉·旺秋!

你的心处在无修之中,不要造作任何意向

而是要不刻意造作地,保任在自生的本然觉知中!

若能保任在那境界中,无须将轮回抛除,

那轮回过失的自然消融,就是正觉者的智慧!

 

现在仔细听啊,登玛·采芒,卓越出众的人啊!

自心是空无能者和所者、且非经创造,

因此,要远离奋力勤作与造作,不要用禅修去创造什么,

而是要在自生的本然觉知中,保任不散乱的状态!

若能保任于如此状态中,本然觉知便能解脱。

若是弃舍这样的境界,你是根本无法找到正觉者的!

 

现在仔细听啊,钦布的译师噶华·沛策!

放下能者与所者时,心并非可见之物。

同样的,心是非经创造的,也无须修改

保任在平等定的状态中,不要偏人攀执实存的歧途。

要保持着不从此中分心散乱,这即是觉醒或正觉的境界!

 

现在仔细听啊,纾布的贝吉·僧给!

心的觉醒境界远离了增或减的一切主张。

心是不造作的,且自然从“取受或排拒所者”的能者中解脱,

不要固着于任何事物,要全然地不受阻碍。

保任在这个境界中,就是正觉者自身!

 

现在仔细听啊,嘉维·罗卓,椎的托钵僧!

自心无可思,也无可观

心超越是或不是、恒常与断灭,

因此,要保任在“远离修者与对境的禅修”中!

当你能维持不从此中分心散乱时。

就是所谓正觉者的法身!

 

现在仔细听啊,罗集·穹巴,聆听这教授!

要让你的注意力远离能知者与所知,

不要有所固着,而是不带希望的、自在的放松。

保任在空无自性的觉知境界中。

如此保任在不从此中偏出而动摇,就是觉醒的境界!

 

注意聆听这教示,诊巴·南卡!

心,虽有所感知,然却没有实体

能作认知却无有念想、有所觉察却无法描绘

要远离概念思考的活动

保任在那个境界中、保持觉醒与宽广敞开

保任在如此本性中,就是觉醒的境界!

 

现在仔细听啊,欧枕的贝吉·旺秋!

觉醒之心是一种有所感知的空性、一种空却明的觉知

要保任在觉醒心自生的境界中,不要改变或修正它

保持着不离此中的如如不动,这就是觉者!

 

仔细听我说啊,仁千·邱克!

注意力的本体,非由何物所成,

既不能握持,也不要在禅修中去创造或忽略。

不要去修正或改变它自生的清新

而是要保持在任运而存的本初状态中!

在这样的境界中,要让自心如如不动,

因为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的果!

 

现在仔细听啊,桑杰·伊喜,来自努地的托钵僧!

觉醒之心是空性的,然却有所感知;

同理,它有所感知,然却是空性的。

它是感知及觉空两者不可思议的双融合一

要保任在本然性中,不因离此境而散乱。

保持着不离此中的如如不动,这就是正觉者!

 

现在仔细听啊,拉隆的贝吉·多杰·旺秋!

自心本性没有实体,也没有任何属性,

不要企图加以造作或去改善,而是不改变或不忘失地保任着。

如此保任,就是觉者!

 

现在仔细听啊,朗卓的恭邱·炯内!

自心是非实体的,且从本初以来就是清净的,

自然的空性且无有造作,

因此,保任在无有修者与所修对境的境界中吧。

借此,你便达致了佛果!

 

现在仔细听啊,拉荪的嘉华·蒋秋!

自心不生亦不灭,也没有实体具象的属性。

自心之本性为空性,其觉知是无碍的。

保持着不离此中的如如不动,这就是正觉者!

 

你们所有人,都要将这些教授运用在自己的体验中!

你们也许把佛陀的经藏与续部、及经续的论释等等,

比拟为数量超越虚空边界的话语,

但此中要义都包含在上述这些要点中了。

因此,好好修持这些要点,

并遵照你的誓言,将这些教授作为珍宝埋藏起来吧!

 

莲花生大师如是说,他仅是把这真实心要的教授赐予这二十五位弟子,这些弟子便都获得了解脱,并得到成就。

克里希那穆提日记(5)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1973年9月22日

一个女人在隔壁唱歌:她的歌声很美妙,几个听她唱歌的人都陶醉了。太阳落在芒果树和棕榈树之中,芒果树和棕榈树呈现一片鲜明的金黄和绿色。她正在唱一些祈祷歌,声音越来越宏亮而圆满。倾听是一种艺术。当你坐在地板上,倾听西方古典音乐,或倾听这个女人唱歌,你可能很罗曼蒂克,或者,你会想起过去的事情,或想起过去的思绪及其联想,迅速改变你的心情,或者,会有未来的暗示出现。或者,你在倾听时,没有任何思绪的动态。你在完全的安静,在完全的沉寂中倾听着。

倾听一个人的思绪,或者倾听山鸟歌唱,或者倾听对方说话,而思绪没有反应 —-这样会产生一种完全不同的意识,不同于思绪的运动所产生的意义。这是倾听的艺术 —-全身心投入的倾听:在这样的倾听中,是不存在什么“中心”的。

山脉的寂静有一种深度,是山谷所没有的。万物各有其自身的寂静;云层之中以及树木之中的寂静是大不相同的:两种思绪之间的寂静是永恒的;欢悦的寂静以及恐惧的寂静是可以触碰的。思绪所能够制造的人为寂静是死亡;噪音之间的寂静是噪音的停息,并不是寂静,就像战争的停息并不是和平。一座大教堂、神殿的肃穆寂静,是古老而美丽的,特别是经由人类所建造的,不论是属于过去的寂静还是将来的寂静,博物馆的寂静或墓地的寂静,所有这些都不是寂静。

那个男人一直坐在那儿,坐在美丽河流的岸上,一动也不动;他坐在那儿超过了一小时。他会每天早晨到那儿,重新洗浴;他以梵文吟唱一段时间,随即沉浸在其思绪之中;他似乎不在意太阳,至少不在意早晨的太阳。有一天,他来这儿,首次谈到“静坐”的问题。他不属于任何静坐学派,他认为这一切都没有用,没有任何真正的意义。他孤独一人,没有结婚,很早以前就摒弃尘世的生活方式。他已经控制自己的欲望,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过着隐居的的生活。他不悲痛,不空虚,心如止水;他在几年以前已经忘记这一切。静坐和现实是他的生活。当他谈着、寻觅正确的用语时,太阳正在西下,深沉的寂静不经意间笼罩在我们身上。他停止谈话。过了一会,当星星很接近地球时,他说:“这样的寂静正是我一直在寻觅的啊,通过书本,导师,和自身。我已经发现不少的东西,但都不同于这样的寂静。它不找自来,不请而来。我把生命浪费在不重要的事情上了吗?你不知道我是怎样走过来的,断食、自残,实证。我很久以前就看出这一切毫无意义,但却不曾发现这种寂静。我该如何做,以便留驻于这种寂静里,维系它、在我心里拥有它?我想你会说:什么都不要做,因为一个人无法招引它来。但是,我要继续在这个国家漂泊,重复着这些事情和控制吗?坐在这儿,我意识到这种神圣的寂静;经由这种寂静,我仰望着星空,那些树,河流。虽然我看到以及感受到这一切,但我并不真正是在那儿。就像你昨天所说的,观察者就是被观察。我现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我所寻求的祝福无法在寻求中发现。是我该走的时候了。”

河流暗了下来,星星映照在靠近堤岸的河面上。渐渐地,白天的噪音接近尾声,而夜晚温和的噪音开始了。你望着星空和黑暗的大地,而世界在遥远的地方。美,就是爱,似乎降临在大地以及万物之上。

康法朗

晋代有个佛教僧侣康法朗,修学佛道于中山。永嘉年间,与一个出家的僧人一起西游去印度,通过大沙漠后又走了一千余里,见道旁有一座破败的寺庙,殿堂已经没有了,杂草有一人高。

法朗等人走下路来前去拜谒,见有两个僧人分别坐在一旁,一人正在读经书,一人患了痢疾,满屋子都是粪便,那个读经书的人都不闻不问。

法朗等人出于怜悯之心,留下来为那个病人煮粥吃,并为他打扫洗涮。

到第六天,病人有些困乏,痢泻不止,法朗等人一块儿收拾料理。这天夜晚,法朗等人都说病人恐怕好不了了.

第二天早上去看他,只见他容光焕发,病状全没了,但是屋里的粪便全变成了香花。法朗等人这才省悟,此人明明是个得道之士,原来那副样子是用来试验他们的。

病人说:“隔壁房里那个僧人,是我师父。他已久得道惠,你们可去见礼。”

法朗等人原先嫌恶那人读经的僧人毫无慈爱之心,听了这番话后,便向他赔礼道歉。

读经和尚说:“诸位信守契约同时来到这里,都应当得道。但法朗平日学业尚未成,今生不能如愿了。”对法朗的那个同伴说:“你的佛心植根很深,现世即可如愿。”

于是把他留了下来。法朗后来返回山中,是一位大法师,许多佛教徒,无论是出家的还是从俗的,都尊他为宗师。

【原文】

晋沙门康法朗学于中山。永嘉中,与一比丘西入天竺。行过流沙千有余里,见道边败坏佛图,无复堂殿,蓬蒿没人。法朗等下拜瞻礼,见有二僧,各居其旁。一人读经,一人患痢,秽污盈房。其读经者,了不营视。朗等恻然兴念,留为煮粥,扫除浣濯。至六日,病者稍困,注痢如泉。朗等共料理之。其夜,朗等并谓病者必不起,至明晨往视之,容色光悦,病状顿除。然屋中秽物,皆是华馨。朗等乃悟是得道之士以试人也。病者曰:“隔房比丘,是我和尚,久得道惠,可往礼觐。”法朗等先嫌读经沙门无慈爱心,闻已,乃作礼悔过。读经者曰:“诸(诸原作请,据陈校本改)君诚契并至,同当入道。朗公宿学业浅,此世未得愿也。”谓朗伴云:“惠若植根深,当现世得愿。”因而留之。法朗后还山中,为大法师,道俗宗之。(出《冥祥记》)

–节选自《太平广记》

顶果仁波切:证悟的步骤

证悟的步骤

证悟的步骤有三:了解、体验和证悟。第一个步骤是理论性的理解,来自研读经文。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很稳定。它像一块布上的补丁,终究会脱落。理论性的理解不够坚强,无法让我们承受生命中的起起落落。一旦面临困境,任何理论性的理解都无法让我们克服它们。

禅定的体验像烟雾,终究要消逝。如果我们在一个隐秘的地方专注禅修,我们必然会得到某些体验。但是这一类的体验非常靠不住。有人说:”奔向体验的禅修者,就如同小孩奔向一道美丽的彩虹一样,会误入歧途。”专注而密集的修行可能会带来一霎那的通灵,也会让我们看到某些成就的征兆,但是这一切只会增加期望和傲慢――只是一些魔鬼般的骗局,障碍的来源。

好的状况比坏的状况更难处理,因为好的状况更令人分心。如果我们得到一切所欲――财富、舒适的房子、衣服――应该把它视为幻觉一般,像是在梦中得到的财产,而不要对它产生一种惯性的执着。如果有人对我们生气,或者威胁我们,我们反而比较容易修忍辱的禅定;如果我们生病了,也比较容易面对。这些都是造成痛苦的因,而痛苦本身自然会提醒我们想到佛法。所以说,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些困难的遭遇反而比较容易融到自己道途中。但是当一切都很顺畅,也感觉快乐时,我们的心会毫无困难地接受那个状况。就如同我们全身涂满了油,执着很容易在无形中渗入我们心中;它会变成我们意念的一部分。当我们开始执着于有利的状况,我们几乎会开始迷上自己的成就、我们的名、我们的财富。这是非常难去除的。

但是拥有证悟的人就像一座壮丽的山,无法被任何风动摇,就像永远不变的蓝天。好的状况和坏的状况,即使来几千个,都不会形成执着或排斥,不会造成任何期待或怀疑。经文这样形容,如果在他一边站着一个人,拿着檀香扇子帮他煽风,另一边站着一个人拿斧头准备砍他,他不会较高兴有人帮他煽扇子,也不会更恐惧有人要砍他。这样的人,所有的迷惑都已消失贻尽。不管任何情况,不论有利或有害,都会让他在道途上有所进步。

白财神招福仪轨(莲师伏藏)

财神又称五路神,因有东西南北中,五方财神。五方财神是五方佛各部主所化现出来的:白财神是观世音菩萨的化现;黄财神是南方宝生佛的化现;红财神是西方阿弥陀佛的化现;绿财神是北方不空成就佛的化现;黑财神是东方阿閦如来佛的化现。

故于每年正月初五清晨迎财神,为争市利,先于初四子夜十二点后,就备好祭品、糕果、香烛等物,焚香礼拜,燃放炮竹,以迎财神,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藏传行者,则宜于初五清晨,早起焚香礼拜,念诵财神仪轨,以祈护法保佑,福泽增长,智慧现前。解脱烦恼障碍,未来得生净土。

白财神招福仪轨(莲师伏藏) 噶千佛学会口传衔接

Hum Hrih(吽 赫ri),

极乐世界刹土中,毫无痛苦之音声,幸福安乐之福禄,

寿之成就赐予我,慈悲顾视无量寿。普陀拉之刹土中,

亦无烦恼痛苦名,悲心圆满之福禄,殊胜成就赐予我,

悲心顾视观世音。莲花光之刹土中,亦无轮回痛苦名,

无死寿之持明福,虹身行空之成就,愿赐加持莲花生。

东方现喜刹土中,毫无嗔恨迷惑名,喜乐圆满之福禄。

大圆镜智之成就,愿赐加持金刚心。具德吉祥刹土中,

亦无我慢迷惑名,祥瑞圆满之福禄,平等性智之成就,

愿赐加持宝生佛。极乐世界刹土中,毫无贪爱迷惑名,

幸福圆满之福禄,妙观察智之成就,愿赐加持阿弥陀。

诸事圆满净土中,亦无嫉妒我持名,事业圆满之福禄,

成所作智之成就,愿赐加持具义成。奥明法界刹土中,

毫无愚痴错乱名,具足五圆满福禄,法界智慧之成就,

愿赐加持毘卢佛,五界清净五佛母,赐予五大萃寿福。

乌金所化刹土中,耶喜措嘉空行众,甚深密咒法福禄,

精通乐空赐成就。万象师之坛城中,口传上师本尊众,

胜大手印之福禄,赐予一世证成佛。自显清净宫殿中,

寂静忿怒本尊众,共与不共成就福,二利究竟赐成就。

二十四之胜处中,围绕勇父空行海,秘密咒之加持福,

自他熟脱赐成就。遍在法身宫殿中,口传法主师兄弟,

生圆尊咒双运福,事业兴盛赐成就。随机调化宫殿中,

主寺护法兄妹众,四事成办之福禄,威猛能力赐成就。

Hum Hrih(吽 赫ri),

柳叶宫之胜处中,财神圣者藏巴拉,办诸悲心利众事,

寿德食财福禄主,偕同眷属与随从,莫懈往昔之誓言,

悲心悯念诸众生,於此愿赐诸寿福。愿赐四足牲畜福,

奋迅疾驰马福禄,获得所欲财福禄,具繁殖力羊福禄,

牲畜数类山羊福,财之贤德犏牛福,如意满愿黄牛福,

栽负大乘骡福禄,全部於此受福禄。美好悦意丝绸福,

价值昂贵金银福,地力六果壳福禄,珍宝财域饰福禄,

具足百味食福禄,全部于此受福禄,上方梵天神福禄,

中间神鬼妖福禄,下方龙福如意宝,三界天人资财福,

全部於此受福禄。圣身洲之善身福,瞻部洲之正法福,

牛货洲之财富福,声不悦洲长寿福,四洲小洲众生之,

寿福权力受福禄,印度王之法政福,中国皇帝权势福,

波斯王之财福禄,格萨王之军福禄,白首霍尔勇福禄,

全部於此受福禄。高遠天之高福禄,低矮地之稳固福,

人财衣食圆渴福,光彩天珠受用福,铠器威力幻变福,

拥经藏者出家福,勇技力量子孙福,美后聚会后妃福,

具足男汉摄政福,全部於此受福禄。来自东方诸寿福,

莅临犹如日月升;来自南方诸寿福,莅临犹如南云聚;

来自西方诸寿福,莅临犹如烟雾罩;来自北方诸寿福,

蒞临犹如流水潺,来自上方诸寿福,莅临犹如细雨濛,

来自下方诸寿福,莅临犹如六果熟;声名远扬诸赞福,

莅临犹如苍龙啸;子弟后嗣聚集福,莅临犹如星云耀。

Hum Hrih(吽 赫ri),

柬方金刚空行母,愿诸福寿召於此,病魔障碍皆息除。

南方宝生空行母,愿招食材受用福,寿福资材悉圆满,

西方莲花空行母,愿召轮涅怀摄福,万象威权悉摄集。

北方事业空行母,愿召四种事业福,作害鬼魔悉消灭。

财神聚主偕眷属,愿诸世福召於此,愿吉兆境召於此,

愿福禄域招于此,恒常久住此住所,福禄器具定于此,

寿物精華落於此,守护人财於此处,恒久稳固不改变,

赐予无死寿成就,赐予无尽藏成就,赐予福德财成就,

赐予共不共成就,不劳任运获成就,萨尔瓦悉地 阿拉拉厚。(sarva siddhi ah lala ho!)

(如是念诵招福多次。以上念诵任何次数, 确实念约十三次, 如是念诵所欲求,迅速获得二成就。三昧耶。示封印。)

(然后领受寿福四灌顶, 为收摄次第之后作业也。在未诵完之前念长寿祈请文。然后领受四灌顶者。)

Om Ah Hum(嗡啊吽),

三身上师寿之尊,乌金空行财神众,我与具缘弟子众,

祈请赐予四灌顶。身之胜灌赐予身,愿证无摧金刚身;

语之胜灌赐予语,愿证六十妙梵音;意之胜灌赐予意,

愿证无生离戏灌;三身任运义灌顶,愿获真如身灌顶;

愿获三毒现证之,上师三身之灌顶;愿获五毒现五智,

寿尊五部之灌顶;愿获无死智慧身,乌金空行之灌顶;

愿获无劳任运成,胜共白财父母灌,愿获食材禄用圆,

财神库主之灌顶;解脱轮回之痛苦,愿获大手印灌顶;

无明乱象本来净,愿获自明法身灌;轮回万法本来净,

愿获大圆渴灌顶;常断四边自解脱,愿获大中道灌顶;

愿获语思超言诠,般若波罗密灌顶,二持习气自解脱,

愿获无持法性灌;没有变迁於法界,愿获无死寿灌顶;

无有边际之福德,愿获一世成佛灌。

(如是将食子置於头顶, 尝寿丸寿酒已,招福物捧置手中,虔心如是念诵。)

Hum Hrih(吽 赫ri),

三身上师寿之尊,乌金空行财神众,吾之三门身口意,

此诸所依修寿物,犹如虚空云融入,水流入於水中般,

无缘空性域中「啊」。

(松置在无涣体性中,无生界中空性见,安住离戏无遮性,无可摧毁封印中。三昧耶。示封印。)

如此念涌迥向愿文。

Hum Hrih(吽 赫ri),

三世无时此善业,众生贫穷与饥渴,一切痛苦息除已,

所欲受用圆满已,究竟大乐刹土中,阿弥陀佛乌金土,

正善果位速获己,惟愿证得不退地。

如是正文圆满也。三昧耶。示封印。

顶果仁波切:修行的真谛

修行的真谛

(法王顶果钦哲)

心犹如相续的河流,假如你无法运用你的修持来把握它的每个当下,你做的持咒,观想,念诵,禅修,乃至谈吐高超的见地,显现高超的行为,这些都是在浪费时间。

修行的本质并没有任何奇特的地方,它的实质就是反复的深入我们的心相续,并且改变它,否则,这个宝贵的人身会被浪费,你用一生的时间追逐自己的念头,执着它所创造的轮回,实际上,就是在梦幻中迷失自己而不自觉。

每天从细微的小处着手,不要奢望神奇的辉煌,看穿这些虚荣的把戏,仔细观察自己的心吧。

即使在今生,你无法彻底转化你的心,你无法在证悟上取得多大的进展,只要你很小心的守护自己的三业,照顾自己的每一个念头,虽然你无法达到甚至是在睡眠中清醒,或是在重病还能控制自己的心,但是只要你努力的修自己每个念头,努力而虔诚的对待自己彻底的内在,而不是做外表的样子,那么,就好象曲吉旺波在《大圆满三要释吉祥王》中所唱的那样:”即使此生不成就,也内心安详真愉快。”为什么呢?从内在的层次,你已经转化了你的心,从而转化了你的生命,安详、慈悲、放下,已经展示出最大的成就。

成就分为外在的,内在的,秘密的,极其秘密的。

就外在的成就层面,先是心智的成就,但是你虽然掌握了伟大的知识,了解了高深的见地,但是很不幸,它们就好象是在衣服上的补丁,终究会要脱落。例如,我们在健康的时候会感到很自在,而且我们拥有佛法的知识,这一切以一种良好的自我感来暗示:似乎我们是不凡的圣哲,但是,当你遇到重病的时候,你浑身火烧而陷入昏迷,仔细看你的心吧,它根本不受到你的控制,种种接近死亡的业相在梦中显示,即使你厌恶他们而不敢堕入昏睡,但昏迷会迅速将你击垮,哪个时候,你的任何才智,学问,都帮助不了你,于是,修行人应该知道,在重病中出现世俗乃至恐怖的持续梦境,这是修行的耻辱,甚至,这是闻思的耻辱,没有投入修行,或是表面的修行,这是镜子上的雾气,维持不了多久。

其次是验修的成就,当喜悦和光明产生,巨大的宁静伴随深沉的陶醉,甚至可以看到各色奇异的景象,并且能预先知道事情的发生,这些体验就好象对山谷大声叫喊一样,你努力的叫喊,它给你很大的回音,但是随即就消失了。假如你努力的修持,各种奇特的经验发生了,但是记住,这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免无常,假如你想拥有这些体验,永恒的占有它们,那么,你就会经受好似捕捉水中的月亮一样的痛苦,它们根本就是无常,所以从验修的种种幻想中解脱吧,不企图占有它们,平等的看待它们,而不扰乱内在的心相续,哪怕是在广大的平等定见中,一切显现为不实际的五色烟雾或虹光,而能自在的穿越墙壁或是在岩石上按下手印,但将这些视为开悟的标志并产生我慢,这是着魔的开始,并因为我执而流浪轮回。

最后是广大的明智成就,这预示着我们平等的对待生活,安然的安住在广大的心性中,一切都成为庄严的自然解脱,于自心的智慧中,消除了执着和烦恼,慈悲并心胸宽广,生活之中任何的事物都无法搅乱这内在的明智,超越喜悦和悲哀,安然的任运于当下。

经由心的修持,我们经历各个不同的阶段,最终,我们的心成为空与光明的一味,任何恐惧或是希冀,都无法占据我们的心灵,这就是佛陀之道。

Page 58 of 96
1 56 57 58 59 60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