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夕阳
《太乙金华宗旨》二:回光守中
太乙金华宗旨
回光守中
吕祖曰:“回光之名何昉乎?昉之自文始真人也。回光则天地阴阳之气无不凝,所谓精思者此也,纯炁者此也,纯想者此也。初行此诀,乃有中似无,久之功成,身外有身, 乃无中似有。百日专功,光才真,方为神火。百日后,光中自然一点真阳,忽生黍珠,如夫妇交合有胎,便当静以待之,光之回,即火候也。
夫元化之中,有阳光为主宰,有形者为日,在人为目,走漏神识,莫此甚顺也。故金华之道,全用逆法。
回光者,非回一身之精华,直回造化之真炁,非止一时之妄念,直空千劫之轮回。故一息当一年,人间时刻也,一息当百年,九途长夜也。
凡人自(口内刀字huo)的一声之后,逐境顺生,至老未尝逆视,阳气衰灭,便是九幽之界。故《楞严经》云:‘纯想即飞,纯情即堕’。学人想少情多,沉沦下道。惟谛观息静便成正觉,用逆法也。《阴符经》云:‘机在目’。《黄帝素问》云: ‘人身精华,皆上注于空窍是也。’得此一节,长生者在兹,超升者亦在兹矣。此是贯彻三教工夫。
光不在身中,亦不在身外,山河大地,日月照临,无非此光,故不独在身中。 聪明智慧,一切运转,亦无非此光,所以亦在身外。天地之光华,布满大千,一身之光华,亦自漫天盖地,所以一回光,天地山河一切皆回矣。
人之精华,上注于目,此人身之大关键也。子辈思之,一日不静坐,此光流转,何所底止!若一刻能静坐,万劫千生,从此了彻。万法归于静,真不可思议,此妙谛也。然工夫下手,由浅入深,由粗入细,总以不间断为妙。工夫始终则一,但其间冷暖自知,要归于天空海阔,万法如如,方为得手。
圣圣相传,不离反照。孔云:‘致知’,释曰:‘观心’,老云:‘内观’,皆此法也。但反照二字,人人能言,不能得手,未识二字之义耳。反者,自知觉之心,反乎形神未兆之初,则吾六尺之中,反求个天地未生之体。今人但一、二时中间静坐,反顾己私,便云反照,安得到头!
译文:
吕祖说:回光这个名词,始于何人?始于文始真人( 关尹子 ) 。回光的时候,则天地间阴阳之气无不凝聚,所谓「精思」,所谓「纯气」讲的都是这回事。开始实行这一个功诀时,是「有中似无」;日久功成,达到身外有身的地步,那就是「无中生有」。要专心练功一百天,那光才达到真的地步,那才是真正的神火。在一百日之后,光自然会凝聚;人身中的一点真阳,忽然产生黍粒大小的光珠,就像夫妇交合会怀胎一样,此时必须平静地去等待。光的回法,以及回的程度,就是人们常说的「火侯」。
在广袤的造化之中,有阳性的光在作为主宰。有形体的就是太阳;在人身中就是两眼,通过眼光走漏神识出去,那就是最顺当。所以金华功法,就不能让它顺当,而是采用一种逆法。
要知道回光不仅是返回一身的精华,而且是返回造化中的真气;不仅是制止一时之妄想,也是解脱了千劫之轮回。所以说把一呼一吸的时间当作一年,就是人间的时刻;把一呼一吸的时间当作百年,那就是九泉之下的漫漫长夜。
人自从娘胎中叻地一声诞生出世,从此就顺着环境生活,一直到老,从来不曾逆视过。阳性的气逐渐衰微,逐步走进那阴性的九幽之界。所以楞严经云:「纯想即飞,纯情即堕」,你们学道的人原是「想」少「情」多,因而沉沦在下道之中,只有内观于息静,才能成为正觉,这里用的正是那种逆法。在锻练中眼睛最为重要。阴符经云:「机在目。」 黄帝素问也云:「人身精华,皆上注于空窍。」都在强调这个。你们懂得了这一章所讲的 道理,长生之方就依靠它,飞升之术也是依靠它。这是贯通了儒、释、道三教的功夫原理。
光并不在身中,但也不在身外。请看山河大地,日月光华照耀着它们,所以光不独在身中。聪明才智,一切事物的正常运转,亦无一不依靠此光,所以它也并不在身外。天地的光华,布满了大千世界;一身的光华也可说是铺天盖地。因此只要你一回光,那山河大地,一切事物也跟着回光了。
人的精华是向上凝集在眼睛中的,这可是人身上一大关键。你们想一想,假如一天不静坐,那光随视觉而流转,能有个完吗?如果能抽出一会儿的时间来静坐,即使是万劫千生,在其中也能了澈。万法终归于静,这一条是真不可思议呵!这真是最玄妙的道理。然而着手练功,还是由浅入深,由粗入细,最重要的一条是要不间断的练为妙。功夫始终是一贯的,不过在练功过程中,却冷暖自知,只能由个人去体会了,总之要达到海阔天空,万法如如这种境界,才算是入门得手。
自古以来,圣师代代相传,从未离开「反照」这一说。孔子云:「致知」,释迦号:「观心」,老子云:「内观」,皆是指此一法也。但是「反照」这二个字,人人都会说, 却大都不能做到入门得手;其主要原因是还不懂这二字的真正涵义。「反」者,就是从有知有觉的心,返回到自己身体和精神还未形成的那种阶段去;也就是在自己六尺之躯当中,反求那个天地尚未形成以前的本体,是个什么样子。现在学道的人,只知道每天静坐一二小时,反思一下自己种种的行为,便说做到了「返照」,那怎能叫彻底呢?
空性里转身
荣格语录(一)
卡尔·荣格:我们的外部境遇是内心世界的向外投射。
你生命的前半辈子或许属于别人,活在别人的认为里,那把后半辈子还给你自己,去追随你内在的声音
——荣格
往外看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清醒
——荣格
人的任务,就是意识到,从潜意识中努力向上涌出的内容
——荣格
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荣格
理解自身的阴暗,是对付他人阴暗面的最好方法。
——荣格
你没有觉察到的事情,就会改变你的「命运」
——荣格
人类对自己的了解,宛如暗夜行路,要了解自己,就需要他人的力量
——荣格
每件促使我们注意到他人的事,都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
——荣格
你想去找别人来抱怨,而且是那个曾对你做过不公之事的人,那个不理解你的、误解了你的,伤害过你的感情、忽视过你,不认可你、而且污蔑过你的人吗?
对了
他还对你做过些什么坏事呢?
在这中间,你没有看到你自己的虚荣吗?你那无止境的荒谬的虚荣?
——荣格
你在愤怒中消耗着自己,你用舌头讲话,却伸出一把冷剑,讨论你的复仇之梦
——荣格
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力就不存在了
当权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
两者互为对方的影子
——荣格
I We=Fully I
我;我们=完整的我
——荣格
与其做好人,我宁愿做一个完整的人。
——荣格
由于具有思考的能力,人便得以迈出了动物界
——荣格
在黑暗中保持阳光是一种能力
莲花生大士:在还未圆满时,不要自视甚高。
莲花生大士:
只有魔王和外道们,才会大喊大叫的,号称他们已经成就了,但这是不可取的。
当我们的境界不是十分稳固,感觉到还不是完全圆满之时,绝对不能够自视甚高的将这教法交予他人。就如同吃多了甜食,会让人呕吐;
我们也不要轻易将殊胜秘密的口诀随便泄露,这是我心里真实的话语。
…….
会障碍的魔王具足许多的神变,我们要十分注意,不要被他们这些幻境所欺蒙。
修行人,千万不能以佛法作人情,所以应当坚守我们所发的誓愿三昧耶。
呼唤与回应
莲花生大士:见由高处降,行由低处升。
摘自《莲师心要建言》
行者应该「见由高处降」,而「行由低处升」。
为了自身与他人的利益,以佛法训练自己。三界一切有情众生,让自己被自身创造出的愤怒黑蛇所纠缠,他们用自己所创造出的欲望红牛角刺穿自己,让自己被自己创造出的黑暗无明所遮蔽,他们把自己监禁在自己创造的自大断见悬崖上,他们让自己创造出的妒忌骗子毁灭自己。
无论日间或夜间,都要深入观照你的心。倘若你的心续中有任何不善,都要从心灵深处由衷地放弃这个不善,而去追求善。
当你对某些吸引人的事物感到恋执,或是对某些令人厌恶的事物感到反感时,要了解那是你自心的迷惑,只不过是奇幻的幻相而已。
当你听到悦耳或不悦耳的话语时,要了解这些话是空无实质的鸣响,犹如回声一般。
获得人身是极为困难的,因此知道了佛法的存在后,却轻忽佛法,是非常愚蠢的。只有佛法能够帮助你,其他的一切全都是世俗的欺妄罢了。
自由意志和命运
踏破虚空——华严菩萨
元朝时代华严菩萨,是尉州高氏之子。他生下来就天资聪颖,颇具灵心悟性,志愿要脱此污浊红尘,入山修道。起初父母不答应,可是他表现得意志坚决,一再恳求。
“容许孩儿出家求道吧!”
“好吧!”父母没了办法,最后不得不答应他得要求。
经过商量,父母就送他晋诣五台山寿明法师座下作沙弥,终于在那儿披剃后,受了具足戒。他很用功,只是潜心读诵杂华严经部,竟阅读了千部之多,且有相当心得。又时常作华藏世界观,既是观想大日如来亘三世常在说法。
有一天,他正入观时,忽然听空中有声音说道:
“融和经义气可吞山河之慨,少时风云际会自然能得成就。”于是立即契入华严,顶戴《华严经》,不论行住,都不敢有违华严之旨。因此世人尊称他“华严菩萨”。
他曾建一藏经楼名“华严阁”,阁楼之下有海水,但他曾建一藏经楼名“华严阁”,阁楼之下有海水,水面上植有大莲华,而且塑着毘卢如来圣像端坐在莲华之上。
他每天面对佛像修禅观,有时候入定经过三、五天才起观。
大元皇太后仰慕他的德名,三次下圣旨召见,但他无意功名,也自认不善奉迎权贵,因此都没有遵旨入宫。当朝又以“五路总摄”的僧官职位相授,他又坚决的谢辞了不愿接受。成宗帝临幸入山,对他礼遇有加,至为看重。
他临圆寂前夕,对寺众们说:
“无尽剎海,不离当处,妄情未破,悟入无时。”
门下弟子法忍法师问:
“未知上人现在向什么地方去呢?”
他回答:“虚空剖出一茎骨”。意义颇深。
门下徒众再次乞求示偈以解众人迷津,于是他写下了这几句“历劫本无去住,套用何思何虑?转身踏破虚空,一切是非不顾。”
没多久安详地示寂了。示寂之日在他书写过的几桌上显现出龙瑞,还现出五彩的光芒照耀在庭院之内。示寂后经三天,化火自焚其体。门下弟子检拾到不少舍利,并建塔供藏。
所有宗教背后是同一种能量、同一个源头。
《太乙金华宗旨》一:天心
太乙金华宗旨
天心
吕祖曰:“自然曰道,道无名相,一性而已,一元神而已。性命不可见,寄之天光,天光不可见,寄之两目。古来仙真,口口相传,传一得一。自太上见化,东华递传某, 以及南北两宗,全真可为极盛,盛者盛其徒众,衰者衰于心传,以至今日,滥泛极矣!凌替极矣!极则返,故蒙净明许祖,垂慈普度,特立教外别传之旨,接引上根。闻者千劫难逢,受者一时法会,皆当仰体许祖苦心,必于人伦日用间,立定脚跟,方可修真悟性。
我今叨为度师,先以太乙金华宗旨发明,然后细为开说。
太乙者,无上之谓。丹诀总假有为 而臻无为,非一超直入之旨。所传宗旨,直提性功,不落第二法门,所以为妙。金华即光也,光是何色?取象于金华,亦秘一光字在内,是先天太乙之真炁,水乡铅只一位者此也。
回光之功,全用逆法,注想天心,天心居日月中。《黄庭经》云:‘寸田尺宅可治生’, 尺宅面也。面上寸田,非天心而何?方寸中具有郁罗肖台之胜,玉京丹阙之奇,乃至虚至灵之神所住。儒曰:‘虚中’;释曰:‘灵台’;道曰:‘祖土’、曰‘黄庭’、曰‘玄关’、曰‘先天窍’。盖天心犹宅舍一般,光乃主人翁也。故一回光,周身之炁皆上朝,如圣王定都立极,执玉帛者万国;又如主人精明,奴婢自然奉命,各司其事。诸子只去回光,便是无上妙谛。光易动而难定,回之既久,此光凝结,即是自然法身,而凝神于九霄之上矣。《心印经》所谓‘默朝飞升者此也’。
宗旨行去,别无求进之法,只在纯想于此。《楞严经》云:‘纯想即飞,必生天上,天非苍苍之天,即生身于乾宫是也。久之, 自然身外有身。’金华即金丹,神明变化,各师于心,此种妙诀,虽不差毫末,然而甚活, 全要聪明,又须沉静,非极聪明人行不得,非极沉静人守不得。”
译文:
吕祖说:自然,就是道。道没有名义,没有形像;仅仅是一个性和一个元神而已。性命是看不见,也摸不着,只寄托在天光上,天光也是看不见,摸不着,只寄托在两眼上。自古以来仙真传道,都是口口相传,传授一代,成功一代,自从太上点化东华,一直递传到我吕某,以及南北两宗的徒众,全真道教可称谓极盛了;不过说是盛,盛在人数众多; 其实是衰,衰在心传断绝,直致今日,真是泛滥到极点,凌替到了极点,物极必反。于是净明派的许祖站出来慈悲普渡,提出教外别传的原则,来接纳根器不凡的人,听道者可算是千载难逢,学道者可算一时机遇,大家都要体会许祖度人的苦心,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和待人处世方面立定脚跟,然后才能谈到修真悟性。
我现在荣幸的担任度师,先讲解一下「太乙金华宗旨」,以后再逐章细为介绍。
所谓「太乙」者就是无上的代名词之称,一般炼功的法诀虽有很多种法,但都要借有为之术,以达无为之境,所以并不是一步登天的功法。而这里所传授的宗旨有些不同,一开头就直接提出性功,不落第二法门,所以更为玄妙。所谓「金华」也就是光。那光有什么颜色?不过取像于金质的华采。用这个名词,内涵包藏着一个「光」字在内,这就是先天太乙的真气。入药镜所说:「水乡铅,只一味」者,就是说这个。
回光的功夫,全用逆法,注想天心。天心是位居于日和月的中间。黄庭经云:「寸田尺宅可治生。」的话,那尺宅,指的是人的面部;面部有块一寸见方的田,那不是指天心,又是指什么?这一方寸的地方,居然有森罗萧台之胜景,玉京丹阙之奇观,它是最虚最灵的神居住之处,儒家称它为「虚中」;释家称它为「灵台」;道家的称乎更多有「祖土」、「黄庭」、「玄关」、「先天窍」等等。原来那天心就像一家宅院一样;那光是这家宅院的主人翁,所以只要一回光,则周身之气都要上朝头顶,就像圣王定都建朝, 万邦都持有玉帛前来朝贺;又像主人精明,奴婢自然俯首听命,各司其职。各位只要实行 回光,就是无上妙谛。不过要注意,那光易动而难定,回光一久,那光就会渐渐凝结成自 然法身,最终能够凝神于九霄之上。心印经所讲的「默朝上帝,一纪飞升」者就是指此也。
实行宗旨,别无更进一步的功法,只在纯想天心。楞严经云:「纯想即飞,必生天 上」。那天,并不是指蓝蓝的天,而是隐喻法身在乾宫( 头顶 ) 生成是也。干为天,日久天长,自然就会身外有身。金华也就是金丹,它的神明变化,随各人的心而不同。这里面的妙诀,虽然没有丝毫差池,然而这功法却十分灵活。全靠聪明,又要沉静。故不是最聪明的人不能实行,不是最沉静的人不能坚持。
过犹不及
明現本來性-大手印指導
摘自《明現本來性-大手印指導教本》施心慧 譯
雖然這是大手印四瑜珈的次第,但是也和大圓滿心部相關,而五道十地,也對應所有顯密佛法過程:
談到四瑜珈的升起過程,祖師達波札西南嘉說:
「以「頓悟型」的人來說,一開始在安住後,或是領受指引後,從專一,或是從離戲,或是從一味進展到無修,這是頓時生起的,有很多各式各樣的情況,而這種[進展的]生起是很穩固的。
以「越級型」的人來說,四瑜伽中前一個尚未穩固,後一個就突然生起,這種[進展]的生起並不穩定,上下波動會很劇烈。這類的人如果持續閉關,專心禪修,將能獲得穩固的了悟。如果此生禪修的時間很短,教導說,將會在中陰時體驗到真正的了悟。
以「漸修型」的人來說,會次第地體驗到四瑜伽,先前的次第穩固後,之後的階段才會循序生起,這樣[進展的]生起也是很穩固的。促使精勤的毅力生起是很重要的。
教導說,越級型和漸修型這兩種人,如果對上師懷有虔敬心,對禪修有勤勉毅力,就會變得和頓悟型的人很類似,不需費力辛勞,沒有什麼困難」
大手印四瑜珈,專一 → 離戲 → 一味 → 無修
🔥下品專一,在下座時的顯現中,會出現帶著歡喜的顯相,但大多是堅實的。
🔥中品專一,在睡夢中,有時會有覺受,有時又沒有。有些人作夢的次數會變少。[開始]對禪修感到歡喜。
🔥上品專一,是指在定中和下座階段,四威儀和日夜都持續不間斷、寬廣歡喜地達到明空的狀態。
如果日夜都持續處在此明空之中,這就是圓滿了專一的力 量。如果只是偶爾處在明空中,就是尚未圓滿。在上品專一的階段,會有持續不斷的明、空、樂的覺受,而且一切妄念都會融入這樣的狀態中。所有下座時的感知都成為這個狀態,大多數的夢也都進入這個狀態。
🌸下品離戲:在睡覺和作夢時,大部分時候也都是錯亂迷惑的。
🌸中品離戲:在下座時的心境和作夢的時候,會出現各式各樣的錯亂和不錯亂。對於善法修持、上師、法友,還是有些許有信心和懷疑等等的起伏波動。
🌸上品離戲:在下座時的心境中,所有的顯相還不完全只有妄念已除的清透明晰之心。但白天的禪修無間斷地具有覺空、顯空的善妙覺受。雖然如此,但是還不完全是以正念無間斷地攝持,所以有時還是要倚賴較嚴謹的正念。睡夢中,還是會有些許堅實的錯亂迷惑。如果修持上品離戲多年仍然沒有進展,就應捨棄三種貪著,請求灌頂,懺悔所違犯的戒律等,並且祈請了悟能夠增長。
🍀下品一味:在夢中,也會有少許的迷惑和執著。
🍀中品一味:下座時的心境和夢中,比過往較少迷亂,也不會生起強烈的堅實執著。
🍀上品一味:沒有實在感的無執之夢會無礙地出現。教導也說,有時會沒有夢。縱使獲得了上品一味的了悟,如果沒有細微的神通和空行的徵兆,就是沾染了違犯誓戒招致的不祥晦氣。因此要做一千個擦擦等,向每一個擦擦供養花朵(也就是說上品一味時理應出現微細神通)
🌼下品無修,是指不需以正念攝持,也不需刻意進行平等住,所有的顯相都成為禪修,但仍然會生起少許對如幻的執著。
🌼中品無修,是指連對如幻的執著都已遠離,晝夜完全都成為不間斷的無修狀態。在下座時的顯現中,會體驗到心識的細微相續為自明。
🌼上品無修,是指這種細微的心識也轉依為本智,所有的一切都成為不間斷的本智。
~~~~~~
大手印四瑜珈對應凡夫到成佛之間的經歷(五道: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
「然而,關於步入「地」和「道」的方式:
首先,從進入加持之道,直至見到了禪修的專一本質並且圓滿了[專一之]力,這是初學者的境地,[也就是]資糧道的階段。
[由此]到三種離戲禪修,是以虔敬而行持的境地,[也就是]加行道的階段。
三種一味禪修和下品、中品的無修,則相應於初地,[也就是]見道,以及從二地到十地的修道階段。上品無修,是對應於佛地,[也就是]究竟圓滿之道。」
「下品專一,是指從難以守護具有明、空、樂等覺受的禪定,到只要一禪修就能進入禪修的狀態。
中品專一,是指即使不禪修,不時也能進入禪定,而禪修時則十分穩固。
上品專一,是指在定中和下座階段,四威儀和日夜都持續不間斷、寬廣歡喜地達到明空的狀態。」
~~~~~~
下品專一
「在下品專一的階段,心會有可辨認的禪定,其中具有樂、明、無念的覺受。在這種覺受中出現妄念或顯相時,它會自釋然、自解脫,但是也會產生認為「這就是禪修」的作意確信。在下座時的顯現中,會出現帶著歡喜的顯相,但大多是堅實的。
在下座的心境中,只要一以正念攝持,就會有明空的覺受,但是也會生起想著:「這是空,這是心的顯現。」的心態。
在夢中,除了夢境比較清楚鮮明之外,沒有太大的差別。有些人作夢的次數變多,但是不太能記得[夢境]。」
有時會難以進入禪定,覺得:「我無法禪修。」波動起伏會很劇烈,心中會生起虔敬、淨觀、悲心等等。」
中品專一(資糧道中期)
「在中品專一的階段,禪修會有明、空、樂的覺受,只要一禪修,禪修就會很穩定。有時,即使不禪修,也會寬廣歡喜地進入這樣的狀態中。在此覺受的狀態中,妄念和顯相會較之前更少出現,無論生起了什麼,都自行釋然。在下座時的顯現中,會生起帶著明空覺受的開闊清透的顯相,有時顯相也會變得堅實。在下座時的心境中,只要一生起正念,就寬廣歡喜地成為禪修。在睡夢中,有時會有覺受,有時又沒有。有些人作夢的次數會變少。[開始]對禪修感到歡喜。」
上品專一(資糧道後期)
「在上品專一的階段,會有持續不斷的明、空、樂的覺受,而且一切妄念都會融入這樣的狀態中。所有下座時的感知都成為這個狀態,大多數的夢也都進入這個狀態。會有帶有「貪著善妙的執著」的確信,也會有心為樂空、覺空,妄念為明空,顯相為顯空等「空」的覺受,以及生起一切都如夢如幻等許多體驗。也會生起一些有漏的功德。會開始想:「沒有比這更善妙的禪修了。」也會生起虔敬等等。
四瑜珈中,專一瑜珈是否達到究竟圓滿:「在下座時的心境中,如果心中對眾生生起悲心,而且祈願[自己]能夠利他,就是種下了色身的種子。如果難以生起悲心,就是尚未種下[色身的種子]。」
~~~~~~
無修有三個階段:
下品無修,是指不需以正念攝持,也不需刻意進行平等住,所有的顯相都成為禪修,但仍然會生起少許對如幻的執著。
中品無修,是指連對如幻的執著都已遠離,晝夜完全都成為不間斷的無修狀態。在下座時的顯現中,會體驗到心識的細微相續為自明。
上品無修,是指這種細微的心識也轉依為本智,所有的一切都成為不間斷的本智。
注:
◎祖師說四瑜珈各有上中下、十二次第可對應五道
專一(資糧道)→離戲(加行道)→一味(見道,入聖者流、修道前期)→無修(修道後期、無學道)
◎另外祖師也說如果對上師懷有虔敬心,對禪修有勤勉毅力,則可能成為頓悟型之人:
「以頓悟型的人來說,一開始在安住後,或是領受指引後,從專一,或是從離戲,或是從一味進展到無修,這是頓時生起的,有很多各式各樣的情況。」
宠辱不惊
林仁波切的传奇故事
林仁波切传授灌顶时的照片
林仁波切的传奇故事
”师父,请问可以给颗舍利子让我供养吗?“
有一次,有位弟子向林仁波切讨舍利子,“尊贵的上师,请问可以给颗舍利子让我供养吗?”
当时谁都知道这个人的意思当然是指请仁波切给他一点自己所珍藏的佛或过往祖师的舍利子。林仁波切那天心情很好,就和这位弟子开玩笑说 “但我还想多活几年喔!”。
可是那位弟子还没反应过来,林仁波切随手就在自己皮肤上一拿,手掌上就有了几颗挺大的、浑圆的白色舍利子,就送给了他。
后来听说这些舍利子自然增生!
一般高僧圆寂后,有舍利并不是什么奇事。但林仁波切在世时,就能随手在身上拿出舍利子!
还有,据说林仁波切在打坐时,身上自然都会有舍利滚出来!亲密的弟子都知道这件奇妙的事!于此可见依尊林仁波切是位非常高证悟的上师!
林仁波切是格鲁派大德,也是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的资深亲教师,并担任第九十七世的甘丹赤巴,为经论和密法教授。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无为意味着顺势而为
莲花生大士:只有孔雀能够以毒为食!
莲花生大士:只有孔雀能够以毒为食!
无论如何,只要你的见地与修行尚未达到稳定,你就应该像只受伤的鹿一般逃到隐居静僻处,要像碰到毒蛇一样,逃离烦恼。
益西措嘉空行母问道:“行者不是应该将一切烦恼都以为道用吗?”
上师答说:
当然要将烦恼以为道用!然而,只有孔雀能够以毒为食。能够将烦恼以为道用而无须舍弃烦恼的人,比优昙钵罗花还要稀罕。
对于最高根器的行者来说,烦恼会展现为帮手﹔然而,对于较低根器的人来说,烦恼却会变成毒药。对于较低根器的人而言,断舍烦恼是比较好的!”
益西措嘉空行母问道:要断舍多少或多久之后,行者才会变成熟练的能手呢?
当你不执着烦恼与感官欢愉,并且能将之视为幻相,如此,即使烦恼真的生起时,你也不需要厌抑烦恼,因为他们不会再有所危害了。而当烦恼未生起的时候,你也不会有造作烦恼或欢愉的欲望,因为你已远离了期待。当你可以这么做时,烦恼便是被以为道用了。试图以烦恼为道用,然而却仍执着于实有,就像苍蝇困陷蜂蜜中一样。
心光外溢
克里希那穆提:冥想就是与无限神交,全知中根本没有客体,因此也没有经验。
灌顶是什么?
荣格语录精选一
不要论断人,因为你的论断永远都是片面的
元素净化咒
听闻解脱咒 (莲师伏藏):
Ah Ah Sha Sa Ma Ha.
Ma Ben Dharma Ra Ra.
AHa Gan K(g)a Ah Sha La
Sa Den Dharma Da Li
Ga Ha Na Ah Li Ta
Ha Ma Sa Sha K(g)i U
~~~~~~
母子咒 Ali Kali:
母音:
om a ā i ī u ū ṛi ṛī ḷi ḷī e ai o au aṁ aḥ
子音:
ka kha ga gha nga
ca cha ja jha ña
ṭa ṭha ḍa ḍha ṇa
ta tha da dha na
pa pha ba bha ma
ya ra la va
śha ṣha sa ha kṣha svaha
~~~~~~
缘起咒:
Oṃ · ye · dharmā · hetu-prabhavā · hetūn · teṣāṃ · tathāgata · hya · vadat · teṣām · cayo · nirodha · evaṃ · vādī · mahā-śramaṇaye · svāhā.
~~~~~~
南开诺布仁波切说年幼时念这个五大元素净化咒,记忆力忽然大为增长,从只可以背诵两页经文到一下子可以背诵15叶经文。
om e ho shuddhe shodhanaye svaha: 空、蓝色
om yam ho shuddhe shodhanaye svaha: 风、绿色。
om kham ho shuddhe shodhanaye svaha: 水、白色。
om ram ho shuddhe shodhanaye svaha: 火、红色。
om lam ho shuddhe shodhanaye svaha: 土、黄色。
~~~~~~
五大元素净化咒 Five elements purification mantra:
om ah hum e yam kham ram lam shuddhe shuddhe ah
身 语 意,空,风, 水, 火,土, 净化, 净化,遍布一切
e ho shuddhe shuddhe: 空. 蓝色。
yam ho shuddhe shuddhe: 风. 绿色。
kham ho shuddhe shuddhe: 水. 白色。
ram ho shuddhe shuddhe: 火. 红色。
lam ho shuddhe shuddhe: 土. 黄色。
内在的渴望
赤江仁波切的故事
依尊赤江仁波切是一位很有证量及能力的大师。当赤江仁波切在世时他都会为亡者代作迁识仪式,在正式迁识的一刹,亡者的尸体会自己猛然跳动以下。
赤江仁波切平时常带一条纸条圈起成圈轴般。每听到有人离世了,不论有没有人代求迁识,他都会暗地里取得亡者名字并写下其名字在纸条上,然后在有空档时,就会秘密地凭纸上的人名为这些亡者一个一个作迁识法。
尽管纸条上有大量的姓名,赤江仁波切都会为每位往生者念很久的经文。而且神奇的是:在他为某人成功迁识了后,这个人的名字,就自然会从纸条上消失,一向都是这样!
入门诀窍,无念而念
创巴仁波切:頂果仁波切很威严也很潇洒
摘自创巴仁波切自传《我从西藏来》:
顶果钦哲仁波切是一个结过婚的喇嘛,他对最高真理有深入的了解,也是第十世创巴祖古的重要弟子,他就是一八一七年出生的著名作家兼教师钦哲仁波切的转世。
因为他的修行高深,德斯眺的僧人们邀请他来修曼寺主持「无上瑜伽」的开学授课仪式;这个课程包含了金刚乘教学,共举行了一个多月。课程授毕以后,顶果钦哲给我作个人的特别指导。我觉得自己很自然地被他所吸引,感觉到他就像是我的父亲,所以能够毫不害羞且没有犹豫地向他发问一切。
他很欢迎我,因为我是他老师的再世。
在我才十岁的时候,他送给我玩具和糖果。他的个子非常高,人很威严和潇洒。不论他做什么事情,都能处理得十全十美,他甚至比所有我曾遇到的人都优越,办事能力确实非凡,他的著作高深有力,且是一个诗人,更能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
这几年来,我经常很忙碌,要接见这个喇嘛、那个高僧,和参加种种的仪式,因此,我的学习被疏忽了。虽然我的学习减少,但是对事情的了解却与日俱增,我的一般知识也大大超过了往昔。
顶果钦哲仁波切给我上私人课程,教我大圆满法,也教导我第十世创巴祖古和其他老师教给他的学问知识。
几个月之后,他离开寺院,令我非常失望,竟然一连多天不想吃东西和温习。这次的别离,比亚森喇嘛的别离更为令我伤心。
不断变化的本尊
莲花生大士:饮食供养,累积资粮。
谈到最好的饮食供养,堆三撮最好的事物,念诵嗡啊吽三遍,观想你的供养刹时变为甘露海。随后,迎请你的本尊周绕无数的三宝圣众,并观想你献上这些甘露,祈请他们享用。
如果你没有办法这么做,只要单纯地献上某种供品,并说道:三宝,请纳受!
如果你真的空无一物可供,至少要每天供上一碗水。如果不这么做,你的皈依戒就会毁堕。
三宝并不需要这些物质滋养的供品,像一般众生一样。这些食子是为了让你不知不觉地累积资粮。
—莲花生大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