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老和尚对南怀瑾说的话

文章来自网络

你我各走各的,不必相扶

当时,国内还在打仗,南怀瑾正在重庆。那天黑夜,虚云老和尚和南怀瑾一块走在岸边。那是江边,在黑夜里面非常危险。

那个时候,虚云老和尚已经90多岁了,南怀瑾年轻才刚刚20多岁。

南怀瑾就说:“师父啊,你年纪大。我来扶你!”边说,南师边把手靠近虚云老和尚,想扶着他。

虚云老和尚看着南怀瑾,微笑说:“不要了。”随即将手臂脱了出来。

南怀瑾接着说“路太危险了。”

虚老接着说:“前路暗淡,你我各走各的,不必相扶。我也是应劫而来还账的。”

南怀瑾听后,心里便有数了。虽然把手放下了,只是暗中留意,默默的护着虚老。一直到了慈云山门,才各自回屋休息。

2010年的时候,南怀瑾在太湖又回忆起这件往事的时候说,“我几十年后回想起他(指虚云老和尚)。我也是来应节的,发愿而来的。”

正如虚云老和尚所说:“前路暗淡,你我各走各的,不必相扶”。这正是禅者的风格,独行于天地间。大丈夫各自前行,斩荆棘风雨,惠世度众,诚乃大哉!

之后的事,也正如虚云老和尚所言,老和尚住持云居禅寺,南师去往台湾开坛讲道,各自开创一片天地。

~~~~~~

南怀瑾老师在《虚云和尚全集》书中亲笔追忆自己与虚云老和尚的交往经历:

洎及抗日战事军兴,全民奋起御敌,国无宁日,遍地无安。德、日、意联盟,而引发世界第二次之大战。致使全球鼎沸,弥满战云。日军夜郎自大,竟至爆发“珍珠港”事变,意在打击英、美而无暇东顾,迫使中国再也无力抗衡,即可囊括华夏而霸权东亚矣。

际此时期,有人传称日人乃启动“高野山”之密宗高僧而修“降伏法”,故敢有此举动。因之而使国民政府之党国元老,如戴传贤(字季陶),国府主席林森(字子超)等人,佥向领导抗日之最高统帅蒋中正(字介石)晋商,以易辞之“神道设教”而施之以佛道治平。故有以国府主席林森名义,邀请虚老到重庆而举办“护国息灾法会”之举。

时在岁次壬午年腊月,至癸未年正月之间,即公元一九四三年,民国三十一年岁未而接三十二年正月之交。正当虚老一百零四岁之时也。此时亦即我随袁师焕仙先生,代表成都四川佛教会邀请虚老莅蓉城而未果,但得亲与虚老对话而参学皈依,同时又与密教上师贡噶活佛,亲聆大手印法语之时。

而当时所谓之“护国息灾法会”,举办地点是在重庆南岸狮子山慈云寺。法会共有显教与密教两坛。上午显坛,乃虚老所主持。下午密坛,乃贡噶呼图克图所主持。两坛盛况,正如俗言,人山人海,万头攒动者。如欲皈依显密两大师而得觌面亲授,犹比面见如来而亲得教诲者尤难。

我因随焕师,并有林子超主席及戴季陶先生之特殊因缘,每可在两上师稍暇之时,随时入室而亲聆参诲,且及兼闻诸多外间所不知之事。同时,因此而识当时参与法会而任虚老首座之显明法师。法师乃天台宗传人,后又代表中国佛协而参加青年军,为有识者之所敬佩。

三十年后,与其在台湾再见,我为其办赴美国弘法之事,继而就任美国纽约大觉、庄严两寺方丈。人生际遇因缘,真非思议所料。同时得遇献身战地而收养敌我两方孤儿之弘伞法师,及修黄教密宗之能海法师之师弟能是法师,与蒙古之安喇嘛等人。弘伞法师者,乃弘一法师之师弟,安徽人,闻系北洋时代之将官而出家。其人其行,卓荦不群,故与之交情颇笃。总之,当此战时陪都,有此佛教大法会之盛事,凡僧俗参方知名之士,云卷雾散,不期而遇,随缘来去者,大有其人。

此时,我虽随焕师与虚老聚首三四日,但须随时过江到重庆,处置俗事。山路崎岖,轮渡拥挤,昼夜身心均介于佛法与俗务之间,颇有劳倦之感。一日傍晚,赶上轮渡过江,恰于船旁得一座位,即欲闭目养神,不意江岸华灯,闪烁于开眼闭眼之际,忽尔进入醒梦一如之境,大地平沉,豁然夜空一体。

唯天色虽黑,船已靠岸,即举足前行。忽见虚老亦孤身一人,走在我前。沿途坎坷不平,乱石烂泥犹多,我即趋步上前,手扶虚老右臂曰:“师父,太黑了,危险,我来扶你。”虚老顾我微笑,即脱臂而出,曰:“前路暗淡,你我各走各的,不必相扶。”只好依命同行,但加留意而已。及抵慈云山门,方各自回寮。此情此景,我在台湾以后,传闻虚老遭遇,方忆当时此话,岂亦偶中乎!

护国息灾法会后之两年余,在我国全民长期浴血抗战八年之结果,竟得日本无条件投降之事实。虽曰国际人事之变化,抑亦天庥中华而不致沦堕于魔手乎!然而外祸既息,同室阋墙之难方萌。“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诚为万古至理名言。

在此期间,我曾于成都、重庆,经云南而返乡探亲,且亲至南京观风。即于民国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夏秋之际,转赴庐山天池寺之圆佛殿专修静虑,并思如何自处而得暂可栖身之域。秋后下庐山,再到杭州中印庵与通远师弟晤面,经其介绍而认识巨赞法师,并在灵峰寺借住。此处乃法师所主持之武陵佛学院,放鹤亭即在默林之中。同时,再由巨赞法师得识住在黄龙洞之印顺法师。彼二人者,皆为显教学者之义理法师,乃当今教下之僧才,实亦难能可贵者也。

巨赞法师且邀我为佛学院僧众讲授禅修之课,即便应命结缘。但其时国事紊乱如麻,人心已甚惶恐而极不安定。故我已决志拔足东流,将赴海外。一日,巨赞法师邀我丈室与言曰:“阁下乃不世之士,禅门健者,况相交知心,今有事不得不直言相告。不出三五日,我即将为有关当局杭州站拘捕,或即此断送性命。君住此间,恐有牵连,故不能不坦言也。”

时我闻之诧然,即问之曰:“法师固为彼中人乎?我是无任何偏倚之身,但与其中当道者,颇有方外道义之情,如法师直言相告内情,或可助君一臂之力而脱困也。”法师即曰:“我非彼中人,但已决心为维护佛教而已与对方联络输诚,并得虚老同意,虚老自称为应劫之人,决不退避。”

我闻即曰:“此事想必是陈铭枢鼓动虚老且为牵线。”法师笑答:“所料不差。”我再问曰:“法师等说为维护佛教而不得不如此,固为真言而不妄语者乎!”师即合掌作答曰:“决非别有异念也。”我即起而言曰:“既如此,我于今夜动身到南京,后日即返,望君多福。如我友许衡生在京,必可使我面见当局而为法师乞留一命以完心愿也。”

此事,果如我所预期,虽费两昼夜奔走于京、杭之间,但得保存巨赞法师而度此危机,且亦因闻虚老亦已心许故也。后闻巨赞法师出任全国佛协副会长,不知为保全虚老是否有所作为,此亦我为虚老有关之另一公案,故又随笔及之。

旋于一九四九年(民国三十八年)二月廿九日,我到台湾,初则蛰居基隆陋巷,四壁无依。一日,忽梦一老人向我挥手,身旁有一牢笼,有流血之病狮向我猛吼,醒而异之,不数日,传闻虚老有云门事变之事。

虚老乃一代高僧,行化因缘,犹如多面观音,非凡夫之所知。民国以来,不但禅宗,即如整体之中国佛教,皆遭新文明撞击而没落。虚老眼见佛教与禅宗之劫运,故不辞疑谤,并承五宗而书写付法帖以传人,实亦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此所谓拟“继先圣之绝学”,义所不辞也。其坚修苦行如头陀,实有合于达摩祖师之四行门,且修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之菩萨道,足为后学楷模,当之无愧也。虚老一生于禅门规矩,大多是注重护持,恪守传统遗风,是为最要。

我曾闻虚老有言曰:“将来事,将来自有人做。我等都做好了,后人还做什么?”此语足可留为师法。

狮子山慈云寺之护国息灾法会,主持显、密两坛之虚老与贡噶呼图克图,皆为吾师。而今二老皆以应化善逝,且当时与会之相知诸公,亦皆随缘物化。唯显明法师尚在美国,今已一百零二岁矣。但群生之劫浊、见浊、烦恼浊等,亘古依然,尚祈此会之慈悲愿力,仍当永护中华。

<二○○七年(岁次丁亥秋)八月二十五日南怀瑾>

~~~~~~

在《维摩精舍丛书》中,南怀瑾老师亲笔记述得到虚云老和尚指点的经过:

法会毕,虚老邀焕师夜谈,怀瑾侍,且曰:法会已终,彼此无事,可以冲冲壳子,甚不必拘拘律仪也。……

虚老曰:比来一般魔子酷嗜种通,并以之而课道行高下,成都朋友有如是等过患否乎?焕师曰:有、有,还是天下老乌一般黑。语已,指怀瑾而谓虚老曰:此生在灵岩七会中亦小小有个入处,曾一度发通,隔重垣见一切物,举似馀。馀力斥之,累日乃平言未卒。

虚老曰:好、好,幸老居士眼明手快,一时打却,不然险矣危哉。所以者何,大法未明多取证,一分神通即多障蔽本分上一分光明,素丝岐路,达者惑焉,故仰山曰,神通乃圣末边事,但得本愁末也。

彼时纵谈,声震瓦屋,极尽其趣。……

<乐清南怀瑾敬辑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六月吉日>

~~~~~~

在《习禅录影》一书中,南怀瑾老师讲述与虚云老和尚交往的两件往事:

虚云老和尚,这位禅宗的大德。我也是他的弟子,我常常讲:师父啊!你不要变成讼棍。怎么讼棍?一辈子跟人家打官司,到处打官司。为什么打官司?庙子被坏人占了,不肯搬出去,他没有办法,只好去告他,又把庙子盖起来。他发愿要重新修成一百二十个庙子,每个旧庙子,他都要把它修过,大陆上的旧庙子被军阀和坏人占去了,他要把这一批人赶出去,所以到处跟人家打官司。

那个时候,我说:“师父啊!你发心到处盖庙子,要盖就盖好一点嘛!马马虎虎的不行。”他说:“你这个孩子,我们都做完了,后来的人做什么事?”嘿!这有道理,我们做得那么好,后来的人光享福,还做什么事啊!

以前在重庆的时候,人家请他去做护国法会。那个时候,政府里很多人都是他的皈依弟子。有一次,天黑了,一下码头,我搀着他,怕他跌到。他把手一推说:“不要扶了,以后,我们各走各的。”这句话就告诉我,两个人的道路不同,他剃他的光头,我留我的头发,各走各的路。

虚云老和尚给南师的偈语

2013年1月,南师百日忌辰上,太湖大学堂公布了虚云老和尚留给南老师的偈语:

吁嗟我衰老,空具报恩心。
宿债无时了,智浅业识深。
愧无成一事,守拙在云居。
诵子喫饰句,深愧对世尊。
灵山会未散,护法仗群公。
是韦天再世,振毗耶真风。
自他一体现,咸仰金粟尊。
中流作砥柱,苍生赖片言。
末法众生苦,向道有几人。
我负虚名累,子应觉迷津。
佛国时欣慕,香光似近趋。
谨留几句偈,聊以表区区。

此偈经考证《虚云和尚全集》里虚老弟子绍云法师当时记下的原稿,发现有两处关键字改动。

护法仗我公, 改成 护法仗群公
羡子觉迷津, 改成 子应觉迷津

改动之后,赠送给个人的意思有所减弱。原诗应为:

吁嗟我衰老,空具报恩心。
宿债无时了,智浅业识深。
愧无成一事,守拙在云居。
诵子喫饰句,深愧对世尊。
灵山会未散,护法仗我公。
是韦天再世,振毗耶真风。
自他一体现,咸仰金粟尊。
中流作砥柱,苍生赖片言。
末法众生苦,向道有几人。
我负虚名累,羡子觉迷津。
佛国时欣慕,香光似近趋。
谨留几句偈,聊以表区区。

1959年8月初(农历六月),虚云和尚的病情加重。一天,真如禅寺住持性福率众职事前去探望虚云和尚。虚云和尚在感谢大家的好意之后,语重心长地将自己的后事做了交待:“我们有缘,相聚一处。承诸位发大心,数年间复兴云居道场,辛劳可感。但苦于世缘将尽,不能为祖师作扫除隶,有累诸位。倘我死后,全身要穿黄色衣袍。一日后入龛,在此牛棚之西山旁掘化身窑。火化之后,将吾骨灰,辗成细末,以油糖面粉做成丸果,放之河中,以供水族结缘。满吾所愿,感谢不尽!”大家听了都劝虚云和尚好好养病,长住弘法。虚云和尚对大家的安慰再次表示感谢,并告诉说:“我的世缘已尽,随缘去吧!”

接着说了《辞世偈》,云:

虾恤蚁命不投水,吾慰水族身掷江。
冀诸受我供养者,同证菩提度众生。

请各法侣,深思熟虑。生死循业,如蚕自缚。
贪念不休,烦恼益苦。欲除此患,布施为首。
净参三学,坚持四念。一旦豁然,方知露电。
悟证真空,万法一体。无生有生,是波是水。

吁嗟我衰老,空具报恩心。
宿债无时了,智浅业识深。
愧无成一事,守拙在云居。
诵子喫饰句,深愧对世尊。
灵山会未散,护法仗群公。
是韦天再世,振毗耶真风。
自他一体现,咸仰金粟尊
中流作砥柱,苍生赖片言。
末法众生苦,向道有几人。
我负虚名累,子应觉迷津。
佛国时欣慕,香光似近趋。
谨留几句偈,聊以表区区。

—–摘自虚云老和尚年谱

虚老这第三首偈语,在年谱中并没有说明是给谁的,但很明显是给一个人的,而且这个人是个居士。

南老师在南禅七日中,有一句话:“虚老,抗战时候在重庆做法会,我们都常在一起的,老师父,活了一百二十多岁过世,在江西云居山,我在台湾。他还给我留下话来,这是讲笑话。”(见南禅七日 第八集 57分钟处—21集版本)

“这是讲笑话”。貌似戏言,实则已经很明确的说明了,他在台湾时,虚老给他留过话,不过可惜南老师没有讲是什么话。因为偈语中有“咸仰金粟尊之词南师当然就不会透露了。故而在南师百日忌辰上才公布。

虚老的弟子 净慧老和尚 在编辑《虚云和尚全集》时,曾经亲自拜访南老师,并请南老师为虚老年谱作序,能请南师为虚老年谱作序言,是很不一般的。 更为奇怪的是,净慧老和尚在此次拜访后,作诗数首,诗中也同样把南老师比喻成金粟如来。与虚云老和尚的话如出一辙。

净慧老和尚作诗如下:

拜谒南公怀瑾老维摩于太湖大学堂感怀,并呈审政。

(一)
怀疚来参金粟身,湖光波影四时春。
重重楼阁从头看,一派清风迥出尘。

(二)
维摩丈室雨花天,指点乾坤处处禅。
生活菩提原不二,何妨一念入三千。

(三)
三千一念事圆融,火里莲花老更红。
聃也犹龙游大泽,五洲翘首沐春风。

(四)
三教经纶别有天,和光同俗祖师禅。
我来问道将何似?多谢先生为卷帘。

(五)
满怀忧教老婆心,面壁求贤想古音。
天下禅林重抖擞,清修何惧毒龙吟。

净慧初稿 2007年6月1日于北京法华精舍

其中言语寓意(“怀疚来参金粟身”,)与上述虚云老和尚《辞世偈》暗暗相合。(“自他一体现,咸仰金粟尊。”

虚老去世前,净慧老和尚正是他的弟子。根据净老的诗推测,净老可能知道虚老此偈是留给南老师的。

所以,很可能是虚老在临终前作此偈后,有托人带给南老师。

诚然,正如虚云老和尚所说:“前路暗淡,你我各走各的,不必相扶。”,二人似乎各走各路,但殊途同归、真如一体。两位老人皆呕心沥血,教化一方,终为一代宗师,众人敬仰。

你曾经经验过的“大能”

在佛教的唯识宗里面有这样一个说法,虚云老和尚晚年曾经在禅定当中上升到兜率陀天,见到弥勒。弥勒给了他一首诗,这首诗是对未来的预言,同时也是对修证境界的一些预言。这首诗其中有两句:“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识智难分”。一个人的意识状态和一个人的智慧状态,这两个状态几乎是手心手背的感觉,你很难区分它。那么弥勒给他的一个指引是:当你产生了分别,这就是识心的作用;当你处于一个无分别的状态,这就是智慧的作用。

为什么要提到这一点?你会发现所谓识心的作用是指它聚焦了,他在分别。他的意识中心在从一个物体移向另一个物体,但是无论他移向哪一个物体,他都是聚焦的面对这个物体在看。这个就是意识的心,也就是大多数人最正常的一种意识经验。你总是要么看着茶杯、要么看着电脑、要么看着书、要么看着某一个人,你的意识心总是片段的,它总是朝向某一个焦点的。而所谓的“智”,它没有焦点,完全是被动的。

那么,刚才我们提到每一个人都曾经经验过这个“大能”背景。你在什么时候经验过这个背景?当你运动了一整天,比如说你在学校里打篮球,或者你在干体力活,或者你从外面走了两个小时的路回来。你在这一瞬间觉得很累,回到家突然间往床上一倒,在你的头部碰到枕头的那个片刻,你忽然觉得全身的肌肉都放松了,或者在你倒在草坪上的那个片刻,你突然发现全身都融化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松弛、享受、舒适。

在那个片刻你不是睡着的,因为你刚刚倒下来,你完全是清醒的。这个片刻你会发现你的意识状态是没有焦点的,它同时是完全敞开的,这就是你经验到那个背景的片刻,一个没有焦点的意识源头的片刻,也就是你内心深处智慧的片刻。

这个片刻你会觉得天地如此美好,在你眼中似乎整个世界在那个片刻如此美好,无法形容,太舒服、太放松了。所以当你融入这个无分别的“智”的状态时,一切都显得如此完美,你在这一瞬间达到的是一个意识高峰的经验。你无法把它形容成是一个低谷,只有睡着了才是低谷。而这个片刻是一个高峰,喜悦的高峰,明晰的高峰,非常清澈的高峰。你几乎可以用完美这个词来形容,这就是你经验到的这么一个玄牝的状态,一个天地根的、无分别意识,绵绵若存的状态,这就是克里希那穆提提到的那个没有背景的浩瀚状态。

虽然你对那个状态、那个片刻,没有像克里希那穆提那样,如此清晰的体认它,但你至少经验过,而在这个状态里你会发现有几个特点:你是彻底有意识的,完全清晰明亮的,这是其一;其二,你是完全敞开的,这也就意味着你处于一个完整敞开的状态。这种敞开是不是意味着你打开了大门,你没有任何拒绝,反而是邀请整个存在?往往在这个片刻你觉得天更加蓝了,草地更加绿了,一切是如此完美,因为你邀请它们,你在从你打开的大门朝它们看,而且是没有焦点地看。

当你没有焦点地看向世界的时候,世界突然变得那么美,这就是古人同样认知到的那个源头。这个源头潜在于你,也潜在于所有的存在。整个存在的每一个地方都是这个大门,当然,它也潜在于你的深处。那么这里面我们要讲一个非常具体的事物,刚才提到,当你处在这个无分别的彻底敞开的状态,世界的美好就进入了你,你甚至不需要邀请,它们就来了,你已经主观地感受到了这个完美、这个喜乐。你在这个高峰经验中,这种喜乐是无法被抑制的。你一定会经验到的,非常的快乐,世界以某种方式在恩典你,在祝福你。

摘自《道德经禅观》夕阳 著

顶果钦哲法王:当阳光照在水晶上

“当阳光照在水晶上,色彩缤纷的光亮便如彩虹出现;然而它们却无实质可以执取。

相同的,各个念头如此无限多变,包括虔诚、慈悲、恶意、欲望,而全然没有实质。

这就是佛的心。”

—顶果钦哲法王

宇宙大能

你曾经经验过整个宇宙的背景是什么吗?也许大家会说我从来没经验过。待会儿告诉你,其实你经验过。

凯西曾经提到过,整个宇宙的背景是完全被动的,它不是一个主动性的能量。大家可以去看一本克里希那穆提的《浩渺无垠》,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克里希那穆提提到他有一次走在山谷里,那个山谷是那么寂静,宁静到令人神醉。 他在如此美丽的一个环境下,忽然就感觉他的意识神奇的经验到了一个巨大的背景。

他形容那个背景是完全被动的。那个背景没有任何主动的倾向,因为所有的主动都意味着某种暴力、某种进攻性,而宇宙原创的能量没有丝毫的进攻性,它彻底温柔、彻底被动。这也就是克里希那穆提以后一直形容的伟大的、浩渺无垠的背景,他给了它一个名字,叫做“大能”,大小的大,能力的能。

非常神奇的是,“大能”这个名词在原始佛教里就已经存在。你知道这个名词是指谁吗?你如果翻阅原始南传经典,你会发现佛陀给他一个弟子的法名叫“大能仁”。大家知道大能仁是谁吗?大能仁就是宋代非常著名的布袋和尚——弥勒。他在南传里面的名字叫大能仁。神奇的是,克里希那穆提当时还是少年的时候,被贝赞提夫人挑选出来,认为他是弥勒的化身,这一切似乎是那么的巧合。

克氏在晚年认知到这个无限背景的时候,他给这个背景的名字就是“大能”。他认为这是一股无限的能量,是宇宙的原创能量、宇宙的源头。他认为这是宇宙整体性的一个背景,没有这个背景,整个宇宙将无法存在。他提到,这个背景是完全被动的。相信克里希那穆提不是第一个认知到这个背景的。

我们古代的人类是那么智慧,古人有那么多圣者,那些圣者甚至远远超出了历史记载的片段。古人一定在非常久远以前就已经经验到了克里希那穆提经验到的那个背景。他们认知到了那个被动的宇宙源头,也一样认知到了这个源头是完全母性化的、被动的。

这就是为什么原始文明都会开始崇拜母性能量,因为他们认知到那个能量是原创能量,是一切生命的源头。这就是老子为什么说它是天地的根,它是绵绵若存的,它是用之不尽的。

摘自《道德经禅观》夕阳 著

石头希迁禅师:文殊遇缘则有师。

《佛说放钵经》:

佛说:”我今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他大威神力所加被。譬如世间小儿之有父母,文殊师利者,佛道之父母也。”

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也无量诸佛之师。

有一天,一位和尚问石头希迁禅师:

“文殊是七佛师,文殊有师否?”

禅师回答:”文殊遇缘则有师。”

”遇缘则有师“比儒家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更彻底。不必三人行,独行也有师。因为,智慧的开启有时非从人得,也可以由缘而得。万事万物都是机缘,万事万物都可以启发一个人的智慧。

木心:才气超过你十倍的人,他的功力超过你一百倍。

16. 一个思想过度的人,行动非常软弱。

17. “那个才气超过你十倍的人,你要知道,他的功力超过你一百倍。”刚才来讲课路上,我想到这么一句。自己耕耘,自己收获,自己培养自己,自己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18. 文字推广不能靠立法。文字只有靠天才特高的文学家,他们为自己而使用文字,一经使用,文字生机勃勃,传诵四方。

19. 意识流不是正路。明白、清新,这才是大路。

20. 普希金关心时事,但一到艺术,就十分纯粹。

21. 写长篇,要靠强大的人格力量,需要极深厚的功底。鲁迅的诗和哲学底子不够,写不成长篇。

22. 二十世纪实在是个平民的恶俗世纪。

23. 许多人说话不诚恳,尼采诚恳。

24. 可当众朗诵的诗,是粗胚。

25. 文字不是读给人听的,是给人看的。诗人的加冕之夜是寂静的。

26.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是没有眼睛的,群众还没有记忆。

27. 什么是你的局限性:神,智,器,识。

28. 弥尔顿说:“每一行都要表现自己的性格。”

29. 世界上的书可分两大类,一类宜深读,一类宜浅读。宜浅读的书如果深读,那就已给它陷住了,控制了。尼采的书宜深读,你浅读,骄傲,自大狂,深读,读出一个自己来。罗兰的书宜浅读,你若深读,既迷失在伟大的空想中。《道德经》,宜深读;《离骚》,宜浅读。《道德经》若浅读,就会讲谋略,老奸巨猾,深读,会炼成思想上的内家功夫;《离骚》若深读,就爱国、殉情、殉国,浅读,则唯美,好得很。

30. 佛教吸引中国最有学问的人去研究,说明佛经的文学性、哲理性之丰富。近者如章太炎、鲁迅,都涉入。章的学说,就是以佛经与老庄哲学的融合。研究佛经,是东方智者和知识分子的一个底。今天的中国学者就缺这个“底”。

31. 嵇康的诗,几乎可以说是中国唯一阳刚的诗。中国的文学,是月亮的文学,李白、东坡、辛弃疾、陆游的所谓豪放,都是做出来的,是外露的架子,嵇康的阳刚是内在的、天生的。汉赋,华丽的体裁,现在没用了。豪放如唐诗,现在也用不上了。凄清委婉的宋词,太伤情,小家气的,现在也不必了。要从中国古典文学汲取营养,借力借光,我认为尚有三个方面:诸子经典的诡辩和雄辩,今天可用。史家述事的笔力和气量,今天可用。诗经、乐府、陶诗的遣词造句,今天可用!

32. 宋玉是屈原的学生,为老师写过赋。杜甫年幼时,不敢自比屈原、宋玉,只是个景仰者,到了他写这首诗时,无疑是大诗人了,决不在宋玉之下,但杜甫还是称宋玉为师。

33. 李商隐是唐代唯一直通现代的诗人。唯美主义,神秘主义。偶尔硬起来,评古人,非常刻毒凶恶。

34. 有人评“李后主乱头粗服皆好”,似乎中肯,我以为不对:几时乱了头、粗了服?自然界从来没有“乱头粗服”的花,李后主是“天生丽质”,和别人一比,别人或平民气,或贵族气,他是帝王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的名句,很正经。但写起词来,和女人一样善感——词人一写词,都像女人一样。

35. 抱着原谅的心情去看这些诗(日本古典文学),很轻,很薄,半透明,纸的木的竹的。日本味。非唐非宋,也非近代中国的白话诗。平静,恬淡。我是日本文艺的知音,知音,但不知心——他们没有多大的心。日本对中国文化是一种误解。但这一误解,误解出自己的风格,误解得好。

莲花生大士:要给予他们符合其才智程度的教授

莲师又说:措嘉,为了要利益未来世代的人们,要给予他们符合其能力的戒律,要给予他们符合其才智程度的教授,要给予他们符合其精进程度的修持。

要了解刚刚所说的,并教导他们你所信赖的法教;否则,悟性高的人被教导的若是令他们不感兴趣的法教,仍旧会感到不满足,如此便会减弱他们的信心,也造作了使他们失去信心的罪行。

若是对悟性低的人教导较高阶的了义法教,他们是无法理解的;即便理解了,某些人可能会感到害怕,而且会毁谤这些法教。有些人只了解文字,并不了解其真义,如此所得到的伤害多过所得到的利益。了义是关于空性以及明光的直接教导,相对于「不了义」,而「不了义」则是渐次引导至了义的教导。

如同有智慧的上师们所教示的,悟性较低的一般弟子即便领受了究竟无上的法教,也无法与真实的佛法有所相应,反而却对自己仅有字面了解的文字感到自信满满,这样的行者还是会退转,也无法真正了解其真义。

教导「无须闻、思」,只会减损他们程度本就低落的智慧,并加深本有的无知;教导「佛法即是无有勤作」,只会减低他们本就薄弱的精进,并加深本有的懒惰懈怠;教导「无因无果」,只会减损他们本就微少的善德,并使他们更固着于原本的肤浅了解。

教导「无善无恶」,只会损害他们本就低微的虔敬心,并使本有的自满更为膨胀;教导「无生无死」,只会侵蚀他们本就衰弱的信心,并增加本就众多的错误见地;教导「无有轮回与涅盘」,只会耗尽他们对证得佛果本就薄弱的兴趣,并使他们对世间八法本就强烈的固着更加不可动摇。

如此产生的错误见地更多于利益。

颠倒的慈悲

神奇护轮

乔美仁波切传记:有一次,一个小偷偷了乔美仁波且的两匹马。真倒霉!在两天里,小偷始终没能找到路,在森林里兜圈子,总也出不去。两天后,人们发现小偷仍在林子里打转儿,引起了乔美仁波且信众们的极度愤慨。他们义愤填膺,组织了有六十几人的队伍,各拿刀枪,身骑骏马,争先恐后地去搜捕小偷。即使乔美仁波且怎样劝阻都不行,非要抓住小偷杀了不可……

乔美仁波且万不得矣,只好回到房子里,下定决心要保全小偷的生命。他就观修护轮,搭救小偷。结果,六十几个人把那片森林包围,差一点就抓住了,可小偷在众目睽睽之下却突然失踪了……

颠倒的慈悲

无垢友尊者化身的阿琼仁波切密传:那时,一个猎人有次在我们住处附近开枪打死了一只香獐,大家为此对猎人诵修了《心经》回遮法(以惩罚他),同时还甩动法衣试图将他降服。(修法结束,)人群散去后,我去见上师,他问道:“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我就一五一十地给他做了汇报。

听完我的话后,他十分伤感地说:“唉,你们这种做法叫颠倒的慈悲,被杀的生灵承受了恶果,由此还清了业债;而杀生者却因此造下了痛苦之因。从现在开始,他会为此堕入地狱中感受痛苦,而且还将于五百世中连续遭杀,以此来偿还命债,其实他比被杀者更可怜!如果要发慈悲心的话,也应对他发心才是。原先我以为你们对佛法有一定的认识,(而实际上,)你们对慈悲心的理解竟是如此肤浅。那么对于甚深地道之理解(程度),我就更得表示怀疑了。”

莲花生大士:措嘉,至诚修持佛法时…

莲师又说:
措嘉,至诚修持佛法时,衣食便会自然出现。
犹如喝盐水一般,欲望永无制灭之时,因此要保持知足。
要铲除你夸大的自尊,保持温和、遵守律仪吧 !
荣誉感与敬意是魔罗的圈套,因此要像抛开河岸卵石般,将之远远抛开。
欢愉和好名声是短暂易逝的,因此,要不顾一切地将此生的俗务完全抛诸脑后。
未来世比当下此生更为长久,因此,要为自己准备好最殊胜的资粮。
我们应该让此生保持独自一人,无友无伴,因此,寻求那无畏的护卫吧 !
切莫轻蔑温顺的人,别在高低之间作分别 !
不要嫉妒具格者,要汲取具格者的功德特质 !
不要老是想着他人的瑕疵,而是要像仔细除去脸上毛发一般,尽可能除去自身的过失 !
不要关心自身的福乐,而是要为他人的安乐而担忧,并且仁慈地对待一切众生。要生起四无量心,要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般,照料所有众生 !
犹如仔细秤量羊毛的重量一般,要详尽地权衡、细思显经与密续,并吸收经典教法,将之同化到生命之流中!犹如翻搅酪乳一般,要翻遍你的王国,去寻求最深奥的教授 !
所经历的一切都透过以往的业力而起,非因渴求而至,因此,轻松自在地安住自心吧 !
被崇高庄严的上师所轻视的话,比死亡更糟,因此要坦率真诚,切莫欺瞒 !此生的逆境是由于往昔的业力,因此不要怪罪到他人身上 !安乐是上师的加持,因此要审慎报答上师的恩德!没有调伏自己,就不可能影响他人,因此要先调伏自己 !
没有更高超的洞察力、感知力,便无法成就有情众生的安乐,因此,要精进修行!

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

图文均来自网络

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

唐 不空 譯

namo ratna trayāya  namo āryā  avalokite śvarāya
禮敬     寶       三       禮敬   聖          觀        自在

bodhi-sattvāya  mahā-sattvāya  mahā kāruṇikāya (tadyathā)
菩提       薩埵        大       菩薩       大      悲心者    (即說咒曰)

oṃ  sarva rabhaye (trāṇakarāya tasmai) śudhanadasya
om    一切    聖尊          (作救護是故)           上乘言教

namoskṛtvā imoṃ āryā  avalokiteśvara rāṃdhava
敬禮已竟       此      聖          觀自在          喜樂者

namo narakindhi  heri mahā vadhaśame  sarva athādu śubhuṃ
敬禮  青頸觀音    无染   大      光明之主     一切    富足     无忧

ajeyaṃ  sarva sata. namo vaga  mavadudhu  tadyathā
最胜       一切  善人   禮敬  童貞   世尊天親     即說咒曰

oṃ avaloki  locate  karate  ehre  mahā bodhisattva
om   觀照   世間者   大悲  蓮花心   大      菩薩

sarva sarva mala mala  mahe mahredayaṃ(samara samara hṛdayaṃ)
一切    一切  離垢  離垢     大自在的心          (誓願      誓願        心 )

kuru kuru karmaṃ (sādhaya sādhaya) dhuru dhuru vajayate
作      作  成办事业      ( 成就 成就 )        度成   度成    聖尊

mahāvajayate  dhara dhara dhiriṇi  śvarāya  cala cala
大        聖尊       能持   能持   總持    自在者   行動 行動

mama vamara muktele  ehe ehe  cinda cinda
我          純淨      解脫       召請     弘誓  弘誓

(lokeśvara rāga-visaṃ vināśaya)
(世間自在        愛染         摧壞 )

arsaṃ pracali. vaṣa vaṣaṃ  praśaya huru huru mara (padma-nābha)
法王     覺身    治理 充滿宇宙  和平    作法 作法 無垢 ( 蓮花        臍 )

huru huru  hri    sara  sara  siri   siri   suru suru  (muru muru)
作法 作法 隨心  坚固 坚固 勇猛 勇猛 甘露 甘露  (姆嚕 姆嚕)

bodhiya bodhiya bodhaya bodhaya, maitriya  narakindi (kāmasya)
所覺         所覺       能覺       能覺        大慈      青頸觀音(事業成就)

dhiṛṣiṇina   payamana  svāhā  siddhāya  svāhā
堅利               敬畏         圆满     成就者     圆满

mahā-siddhāya  svāhā  siddhā-yoge  śvaraya  svāhā
大         成就者     圆满     成就  瑜珈     自在      圆满

narakindi  svāhā  maranara  svāhā
青頸觀音   圆满    無垢上妙    圆满

sirasaṃ amukhāya  svāhā sarva mahā siddhāya  svāhā
愛護         第一義       圆满   一切     大      成就者    圆满

cakrā asiddhāya  svāhā  padma-khastāya  svāhā
轮     战斗成就者   圆满       手持蓮花者       圆满

narakindi vagaraya svāhā  mavari śaṇkharāya  svāhā
青頸觀音      聖尊     圆满    大勇      法螺响彻     圆满

namaḥ ratna trayāya
禮敬        寶       三

namo āryā  avalokite  śvarāya  svāhā
禮敬     聖        觀         自在       圆满

oṃ siddhyantu  mantra padāya  svāhā
om  令我成就       真言    文句      圓滿

大悲咒心 

oṃ vajra dharma hrīḥ
om 金剛     法     种子字

觀世音菩薩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無為心、是無染著心、是空觀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無雜亂心、是無見取心、是無上菩提心、是當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羅尼相貌。」

壹、觀世音菩薩大悲咒的因緣

1、為諸眾生得安樂故。 2、除一切病故。
3、得壽命故。 4、得富饒故。
5、滅除一切惡業重罪故。 6、離障難故。
7、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故。8、成就一切諸善根故。
9、遠雜一切諸怖畏故。 10、速能滿足一切諸希求故。

貳、誦持大悲咒的功德利益

1、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

2、欲生何等佛土,隨願皆得往生。

3、不墮三惡道。

4、能生諸佛國。

5、得無量三昧辯才。

6、誦持大悲神咒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唯除不善、除不至誠。

7、若諸女人厭賤女身欲成男子身,誦持大悲陀羅尼章句,若不轉女身成男子身者,我誓不成正覺,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

8、若諸眾生侵損常住飲食財物,千佛出世不通懺悔,縱懺亦不除滅,今誦大悲神咒即得除滅。

(1)若侵損、食用常住飲食、財物,要對十方師懺謝,然始除滅。
(2)今誦大悲陀羅尼時,十方師即來為作證明,一切罪障悉皆消滅,一切十惡、五逆、謗人、謗法、破齋、破戒、破塔、壞寺、偷僧衹物、污淨梵行,如是等一切惡業重罪,悉皆滅盡。
(3)唯除一事,於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輕業亦不得滅,何況重罪;雖不即滅重罪,猶能遠作菩提之因。

9、若諸人天誦持大悲心咒者,不受十五種惡死也。其惡死者:

(1)不令其飢餓困苦死。 (2)不為枷禁杖楚死。
(3)不為怨家讎對死。 (4)不為軍陣相殺死。
(5)不為豺狼惡獸殘害死。 (6)不為毒蛇蚖蠍所中死。
(7)不為水火焚漂死。 (8)不為毒藥所中死。
(9)不為蠱毒害死。 (10)不為狂亂失念死。
(11)不為山樹崖岸墜落死。(12)不為惡人厭魅死。
(13)不為邪神惡鬼得便死。(14)不為惡病纏身死。
(15)不為非分自害死。

10、誦持大悲神咒者,得十五種善生者:

(1)所生之處常逢善王。 (2)常生善國。
(3)常值好時。 (4)常逢善友。
(5)身根常得具足。 (6)道心純熟。
(7)不犯禁戒。 (8)所有眷屬恩義和順。
(9)資具財食常得豐足。 (10)恒得他人恭敬扶接。
(11)所有財寶無他劫奪。(12)意欲所求皆悉稱遂。
(13)龍天善神恒常擁衛。(14)所生之處見佛聞法。
(15)所聞正法悟甚深義。

※若有誦持大悲心陀羅尼者,得如是等十五種善生也,一切天人應常誦持勿生懈怠。

參、大悲神咒的修法

1、若善男子善女人,誦持此神咒者,發廣大菩提心,誓度一切眾生。身持齋戒,於諸眾生起平等心,常誦此咒,莫令斷絕。

2、住於淨室,澡浴清淨,著淨衣服。

3、懸旛、燃燈,備香華、百味飲食以用供養。

4、制心一處,更莫異緣,如法誦持。

肆、誦持大悲咒的神奇感應

1、誦持大悲咒者,從是以往所有世間經書悉能受持,一切外道法術、韋陀典籍亦能通達。

2、誦持此神咒者,世間八萬四千種病悉皆治之,無不差者;亦能使令一切鬼神,降諸天魔,制諸外道。

3、若在山野誦經、坐禪,有諸山精、雜魅、魍魎鬼神,橫相惱亂心不安定者,誦此咒一遍,是諸鬼神悉皆被縛也。

4、若能如法誦持,於諸眾生起慈悲心者,(觀世音菩薩)當敕一切善神、龍王、金剛密跡常隨衛護不離其側,如護眼睛、如護己命。是諸善神及龍王、神母女等,各有五百眷屬,大力夜叉常隨擁護。

5、誦持大悲神咒者,其人若在空山、曠野,獨宿孤眠,是諸善神番代宿衛,辟除災障。

6、若在深山迷失道路,善神龍王,化作善人,示其正道。

7、若在山林曠野,乏少水火,龍王護故,化出水火。

8、觀世音菩薩言:「誦此咒五遍,取五色線作索,咒二十一遍,結作二十一結,繫項(頸部)。此陀羅尼是過去九十九億恆河沙諸佛所說,彼等諸佛為諸行人,修行六度未滿足者,速令滿足故;未發菩提心者,速令發心故;若聲聞人未證果者,速令證故;若三千世界內諸神仙人,未發無上菩提心者,令速發心故;若諸眾生,未得大乘信根者,以此陀羅尼威神力故,令其大乘種子法芽增長,以我方便慈悲力故,令其所須皆得成辦。」

9、三千大千世界,幽隱闇處三塗眾生,聞大悲神咒皆得離苦。

10、若諸菩薩未階初住者,速令得故,乃至令得到十住地故;又令得到佛地故,自然成就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

11、若聲聞人聞此陀羅尼一經耳者,修行書寫此陀羅尼者,以質直心如法而住者,四沙門果,不求自得。若三千大千世界內,山河、石壁、四大海水,能令涌沸,須彌山及鐵圍山,能令搖動,又令碎如微塵,其中眾生,悉令發無上菩提之心。

12、若諸眾生,現世求願者,於三七日,淨持齋戒,論此陀羅尼,必果所願,從生死際至生死際,一切惡業並皆滅盡,三千大千世界內,一切諸佛、菩薩、梵、釋、四天王、神仙、龍王悉皆證知。

13、若諸人天誦持此陀羅尼者,其人若在江、河、大海中沐浴,其中眾生,得此人浴身之水,霑著其身,一切惡業重罪悉皆消滅,即得轉生他方淨士,蓮花化生,更不受胎身、濕、卵之身,何況受持讀誦者。此人若行道路,大風時來,吹此人身毛髮衣服,餘風下過,諸類眾生得其人飄身風吹著身者,一切重罪惡業並皆消滅,更不受三惡道報,常生佛前,當知誦持者,福德果報不可思議。

14、誦持此陀羅尼者,口中所出言音,若善、若惡,一切天、魔、外道、天龍、鬼神聞者,皆是清淨法音,皆於其人起恭敬心,尊重如佛。

15、誦持此陀羅尼者,當知其人即是佛身藏,九十九億恆河沙諸佛所愛惜故;

當知其人是光明藏,一切如來光明照故;
當知其人是慈悲藏,恆以陀羅尼救眾生故;
當知其人是妙法藏,普攝一切陀羅尼門故;
當知其人是禪定藏,百千三昧常現前故;
當知其人是虛空藏,常以空慧觀眾生故;
當知其人是無畏藏,龍、天、善神常護持故;
當知其人是妙語藏,口中陀羅尼音無斷絕故;
當知其人是常住藏,三災惡劫不能壞故;
當知其人是解脫藏,天魔、外道不能羈留故;
當知其人是藥王藏,常以陀羅尼療眾生病故;
當知其人是神通藏,遊諸佛國得自在故;其人功德讚不可盡。

伍、誦持大悲咒如法結界

1、若復有人,厭世間苦,求長生樂者,在閑靜處,清淨結界,咒衣著,若水、若食、若香、若藥皆咒一百八遍,服必得長命,若能如法結界,依法受持,一切成就。

2、結界法:

(1)取刀,咒二十一遍,劃地為界;
(2)或取淨水,咒二十一遍,散著四方為界;
(3)或取白芥子,咒二十一遍,擲著四方為界,或以想到處為界;
(4)或取淨灰,咒二十一遍為界;
(5)或咒五色線二十一遍,圍繞四邊為界,皆得。若能如法受持,自然剋果。

陸、誦持大悲咒功德盡未來際

1、聞此陀羅尼名字者,尚滅無量劫生死重罪,何況誦持者。若得此神咒誦者,當知其人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廣種善根。

2、若能為諸眾生拔其苦難,如法誦持者,當知其人即是具大悲者,成佛不久,所見眾生,皆悉為誦,令彼耳聞,與作菩提因,是人功德無量無邊,讚不可盡。

3、若能精誠用心,身持齋戒,為一切眾生懺悔先業之罪,亦自懺謝無量劫來種種惡業,口中馺馺誦此陀羅尼,聲聲不絕者,四沙門果此生即證;其利根有慧觀方便者,十地果位剋獲不難,何況世間小小福報,所有求願,無不果遂者也。

柒、大悲神咒消災解厄、治病癒疾之法

1、若有國土災難起時,是土國王若以正法治國,寬縱人物,不枉眾生,赦諸有過,七日七夜身心精進,誦持如是大悲心陀羅尼神咒,令彼國土一切災難悉皆除滅,五穀豐登,萬姓安樂。

2、若家內,遇大惡病,百怪競起,鬼神邪魔耗亂其家,惡人橫造口舌以相謀害。室家大小內外不和者,當向千眼大悲像前,設其壇場,至心稱念觀世吾菩薩,誦此陀羅尼滿其千遍,如上惡事悉皆消滅,永得安穩。

3、此觀世音菩薩所說神咒,真實不虛。若欲請此菩薩來,咒拙具羅香(安息香)三七遍燒,菩薩即來。

4、若有貓兒所著者,取弭哩吒那(死貓兒頭骨)燒作灰,和淨土泥,捻作貓兒形,於千眼像前,咒鑌鐵刀子一百八遍,段段割之亦一百八段,遍遍一咒,一稱彼名,即永差不著。

5、若為蠱毒所害者,取藥劫布羅(龍腦香)和拙具羅香,各等分,以井華水一升,和煎取一升,於千眼像前咒一百八遍,服即差。

6、若為惡蛇蠍所螫者,取乾薑末咒一七遍,著瘡中,立即除差。

7、若為惡怨橫相謀書者,取淨土或麵或蠟捻作本形,於千眼像前,咒鑌鐵刀一百八遍,一咒一截,一稱彼名,燒盡一百八段,彼即薵喜終身厚重相愛敬。

8、若有患眼睛壞者,若青盲眼暗者,若白暈赤膜無光明者,取※訶梨勒果、※菴摩勒果、※鞞醯勒果,三種各一顆,擣破細研,當研時,唯須護淨,莫使新產婦人及豬狗見;口中念佛,以白蜜若人乳汁,和封眼中,著其人乳要須男孩子母乳,女母乳不成,其藥和竟,還須千眼像前咒一千八遍,著眼中滿七日,在深重慎風,眼睛還生,青盲白暈者光奇盛也。

※訶梨勒果:一種可供藥用的植物,此云天主將來,此果為藥,功用至多,無所不入。
※菴摩勒果:或稱阿摩洛迦(Amalaka),形似檳榔,食之除風冷;即餘甘子,似銀合歡子。
※鞞醯勒果:古印度鞞醯勒果林所生之果實。

9、若患瘧病著者,取虎豹豺狼皮咒三七遍,披著身上即差,師子皮最上。

10、若被蛇螫,取被螫人結(月寧)(千手觀音和藥經:耳屎也),咒三七遍,著瘡中即差。

11、若患惡病人心悶絕欲死者,取桃膠一顆,大小亦如桃顆,清水一升和煎取半升,咒七遍頓服盡即差;其藥莫使婦人煎。

12、若患傳屍鬼氣伏屍連病者,取拙具羅香(安息香),咒三七遍,燒熏鼻孔中,又取七丸如兔糞,咒三七遍吞即差;慎酒肉五辛及惡罵。

13、若取摩那屎羅(雄黃)和白芥子、印成鹽,咒三七遍,於病兒床下燒,其作病兒即魔掣迸走不敢住也。

14、若患耳聾者,咒胡麻油著耳中即差。

15、若患一邊偏風,耳鼻不通,手腳不隨者,取胡麻油煎※青木香,咒三七遍,摩拭身上永得除差;又方取純牛酥,咒三七遍摩亦差。

※青木香:馬兜鈴科的中藥藥材,是疏經活血湯及防已黃歧湯的成份,用以去水腫與傷科止痛。青木香出天竺,是草根,狀如甘草,因含有馬兜鈴酸,故列為禁藥。

16、若患難產者,取胡麻油咒三七遍,摩產婦臍中及玉門中,即易生。

17、若婦人懷妊,子死腹中,取阿波末利伽草(牛膝草)一大兩,清水二升和煎取一升,咒三七遍,服即出,一無苦痛。胎衣不出者,亦服此藥即差。

18、若卒患心痛,不可忍者,名遁屍疰,取君柱魯香(薰陸香),乳頭成者一顆,咒三七遍,口中嚼咽不限多少,令變吐即差;慎五辛酒肉。

19、若被火燒瘡,取熱瞿摩夷(烏牛屎),咒三七遍,塗瘡上即差。

20、若患蛔蟲咬心,取骨嚕木遮(白馬尿)半升,咒三七遍,服即差。重者一升,蟲如綟索出來。

21、若患丁瘡者,取凌鎖葉擣取汁,咒三七遍,瀝著瘡上,即拔根出,立差。

22、若患蠅螫眼中,骨魯怛佉(新驢尿糞),濾取汁,咒三七遍,夜臥著眼中即差。

23、若患腹中痛,和※井華水和印成鹽三七顆,咒三七遍,服半升即差。

※井華水清晨第一次汲取的井水。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五井泉水《集解》:「汪穎曰:『平旦第一汲,為井華水。』」

24、若患赤眼者,及眼中有努肉及有翳者,取奢奢彌葉(枸杞葉),擣濾取汁,咒三七遍,浸青錢一宿,更咒七遍,著眼中即差。

25、若患畏夜不安恐怖,出入驚怕者,取白線作索,咒三七遍,作二十一結,繫項(頸部),恐怖即除,非但除怖,亦得滅罪。

26、若家內橫起災難者,取石榴枝寸截一千八段,兩頭塗酥酪蜜,一咒一燒,盡千八遍,一切災難悉皆除滅,要在佛前作之。

27、若取白菖蒲,咒三七遍,繫著右臂上,一切鬥處、論義處,皆得勝他。

28、若取奢奢彌葉(枸杞葉)枝柯寸截,兩頭塗真牛酥、白蜜、牛酥,一咒一燒,盡一千八段,日別三時,時別一千八遍,滿七日,咒師自悟通智也。

29、若欲降服大力鬼神者,取阿唎瑟迦柴(木患子),咒七七遍,火中燒,還須塗酥酪蜜,要須於大悲心像前作之。

30、若取胡嚕遮那(牛黃)一大兩,著琉璃瓶中,置大悲心像前,咒一百八遍,塗身點額,一切天龍鬼神、人及非人皆悉歡喜。

31、若有身被枷鎖者,取白鴿糞,咒一百八遍,塗於手上用摩枷鎖,枷鎖自脫也。

32、若有夫婦不和,狀如水火者,取鴛鴦尾,於大悲心像前,咒一千八遍,帶彼,即終身歡喜相愛敬。

33、若有被蟲食田苗及五果子者,取淨灰、淨沙或淨水,咒三七遍,散田苗四邊,蟲即退散也;果樹兼咒水灑著樹上,蟲不敢食果也。

捌、大悲心陀羅尼經四十手印用途

1、若為富饒種種珍寶資具者,當於如意珠手;(當修如意珠法)

2、若為種種不安,求安隱者,當於絹索手;(當修絹索法)

3、若為腹中諸病,當於寶缽手;(當修寶缽法)

4、若為降伏一切魍魎鬼神者,當於寶劍手;(當修寶劍法)

5、若為降伏一切天魔神者,當於跋折羅手;(當修跋折羅法)

6、若為摧伏一切怨敵者,當於金剛杵手;(當修金剛杵法)

7、若為一切處怖畏不安者,當於施無畏手;(當修施無畏法)

8、若為眼闇無光明者,當於日精摩尼手;(當修日精摩尼法)

9、若為熱毒病求清涼者,當於月精摩尼手;(當月精摩尼法)

10、若為榮官益職者,當於寶弓手;(當修寶弓法)

11、若為諸善朋友早相逢者,當於寶箭手;(當修寶箭法)

12、若為身上種種病者,當於楊枝手;(當修楊枝法)

13、若為除身上惡障難者,當於白拂手;(當修白拂法)

14、若為一切善和眷屬者,當於胡瓶手;(當修胡瓶法)

15、若為辟除一切虎狼豺豹諸惡獸者,當於旁牌手;(當修旁牌法)

16、若為一切時處好離官難者,當於鉞斧手;(當修鉞斧法)

17、若為男女僕使者,當於玉環手;(當修玉環法)

18、若為種種功德者,當於白蓮華手;(當修白蓮華法)

19、若為欲得往生十方淨土者,當於青蓮華手;(當修青蓮華法)

20、若為大智慧者,當於寶鏡手;(當修寶鏡法)

21、若為面見十方一切諸佛者,當於紫蓮華手;(當修紫蓮華法)

22、若為地中伏藏者,當於實篋手;(當修寶篋法)

23、若為仙道者,當於五色雲手;(當修五色雲法)

24、若為生梵天者,當於軍持手;(當修軍持法)

25、若為往生諸天宮者,當於紅蓮華手;(當修紅蓮華法)

26、若為辟除他方逆賊者,當於寶戟手;(當修寶戟法)

27、若為召呼一切諸天善神者,當於寶螺;(當修寶螺法)

28、若為使令一切鬼神者,當於髑髏杖手;(當修髑髏杖法)

29、若為十方諸佛速來授手者,當於數珠手;(當修數珠法)

30、若為成就一切上妙梵音聲者,當於寶鐸手;(當修寶鐸法)

31、若為口業辭辯巧妙者,當於寶印手;(當修寶印法)

32、若為善神、龍王常來擁護者,當於俱尸鐵鉤手;(當修俱尸鐵鉤法)

33、若為慈悲覆護一切眾生者,當於錫杖手(當修錫杖手法)

34、若為一切眾生常相恭敬愛念者,當於合掌手;(當修合掌法)

35、若為生生之眾,不離諸佛邊者,當於化彿手;(當修化佛法)

36、若為生生世世常在佛宮殿中,不處胎藏中受身者,當於化宮殿手;(當修宮殿法)

37、若為多聞廣學者,當於寶經手;(當修寶經法)

38、若為從今身至佛身,菩提心常不退轉者,當於不退金輪手;(當修不退金輪法)

39、若為十方諸佛速來摩頂授記者,當於頂上化佛手;(當修頂上化佛法)

40、若為果蓏諸殼稼者,當於蒲萄手。(當修蒲萄法)

玖、日光月光二菩薩為擁護持誦大悲神咒者

1、日光菩薩為受持大悲心陀羅尼者,說大神咒而擁護之:

「南無勃陀瞿那迷。南無達摩莫訶低。南無僧伽多夜泥。底哩部畢咄檐納摩。」

功德:誦此咒滅一切罪,亦能辟魔及除天災,若誦一遍,禮佛一拜,如是日別三時誦咒禮佛,未來之世所受身處,當得一一相貌端正可喜果報。

2、月光菩薩亦復為諸行人,說陀羅尼咒而擁護之:

「深低帝屠蘇吒。阿若蜜帝烏都吒。深耆吒。波賴帝。耶彌若吒烏都吒。拘羅帝耆摩吒。沙婆訶。」

功德:誦此咒五遍,取五色線作咒索,痛處繫,此咒乃是過去四十恆河沙諸佛所說,我今亦說,為諸行人作擁護故、除一切障難故、除一切病痛故、成就一切諸善法故、遠離一切諸怖畏故。

3、此陀羅尼能大利益三界眾生;一切患苦縈身者,以此陀羅尼治之,無有不差者。

4、此大神咒,咒乾枯樹,尚得生枝柯華果,何況有情有識眾生,身有病患治之不差者,必無是處。

拾、大悲咒發願文

稽首觀音大悲主 願力洪深相好身
千臂莊嚴普護持 千眼光明遍觀照
真實語中宣密語 無為心內起悲心
速令滿足諸希求 永使滅除諸罪業
龍天聖眾同慈護 百千三昧頓薰修
受持身是光明幢 受持心是神通藏
洗濯塵勞願濟海 超證菩提方便門
我今稱誦誓歸依 所願從心悉圓滿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知一切法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智慧眼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度一切眾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善方便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乘般若船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越苦海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得戒定道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登涅槃山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會無為舍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 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湯 火湯自消滅
我若向地獄 地獄自枯竭
我若向餓鬼 餓鬼自飽滿
我若向修羅 惡心自調伏
我若向畜生 自得大智慧

南無觀世音菩薩(三称)

仁珍千宝仁波切:莲师十三本尊与幻身成就

莲师十三本尊与幻身成就

摘自 仁珍千宝仁波切开示莲师十三本尊

仁珍千宝仁波切开示:不净幻身和清净幻身的修持,虽然这里只有两三句概括,但解释有很多。密集金刚和大幻金刚的所有口诀都在这个法门里面(这是新派很重要的幻身口诀来源),我们不清净身体的所有执着和身体带来的习气烦恼全部转化以后,这个身体就转变成一个清净的幻化身。清净的幻化身不受所有外在的干扰,不管是外敌、烦恼、四魔、都不会干扰。

最甚深、最广大和净化烦恼最快速的生起次第,是配合忿怒莲师修持,忿怒莲师的法门就是配合幻化身去修持的。忿怒莲师的法门,从早期宁·尼玛沃色的法门到龙萨酿波的法门,还有莲花生大士十三本尊,都是一样的。仪轨有广、中、略好几种,基本的修法都一样。但有幻身修法的,最完整、最圆满的只有莲花生大士十三本尊法门。

为什么要修幻化身呢?因为我们对现在的肉身有执着,凡是佛教徒都要断除“我执”,断除执着。幻化身的执着和习气断除以后,身体和心理不会受到任何非人的障碍。超越肉身,获得幻化身。幻化身的修持在旧译派里面很重视,但新译派更重视。

很多地方提到,有些人修持母续的胜义瑜伽,最后不净的身体幻化,到了清净的空行净土,这种的故事很多。新译派里面在藏地成就最多的是金刚瑜伽母的法门,萨迦派、格鲁派、噶举派,很多修持金刚瑜伽母,最后到了空行净土。之前我们也出过一本书,我们的祖师察给弄仁波切,他的传记里面记载,他的好几个弟子都是直接到了空行净土。  之前我们那里有个阿可塔德仁波切,他是一个修行很好的人。他得了麻风病,家人放弃了他,他就躲到我们那里的山里修狮吼观音菩萨。狮吼观音的功德记载,修持其法门麻风病会好。他修了大概有12年,亲见狮吼观音。本来他的头发、眉毛掉了,皮肤也烂了,好像快要死了,狮吼观音亲自给他加持,当场他的所有病都消失了。

当时我母亲家里的人常常给他送饭,但不敢见他,都是送到门口。12年间不是对他有信心,而是可怜他,他身体好了以后就住在了我家里。他是剩下肉身到空行净土去的,但他的弟子是突然间消失的。

他之前答应过我母亲的外公,他去清净空行净土的时候也会带他去。他说“你一直在护持我,你也修持那若空行母的法门、金刚瑜珈女的法门,将来我会带你走”。我母亲的外公听到阿可上师圆寂了,最开始他哭,后来他说“我要振作一点,好好修持,阿可塔德仁波切不会骗人,他答应过我,要带我去空行净土,我自己也去准备一下。”于是他开始修空行母的法门,在祈祷念经的时候,他当场圆寂了。阿可塔德仁波切早上圆寂,我母亲的外公晚上圆寂,他们两人是一起火化的。

阿可塔德仁波切也做了西藏的荼毗仪式,在下面做了一个矮一点的台阶,那个台阶现在还在。他的身体都变成舍利子,他的弟子们全部分出去了,我们现在一个都没有了,有些舍利子是自然消失不见的。他也是有幻身成就的人。

噶陀派以前有很多上师修忿怒莲师得到幻身成就,一九四几年阿坝县也出现过一个,他也是得麻风病的人。刚开始他在山上闭关,有一次他通知亲戚家人去看他。他们去看他的时候,他在做一个荟供,这时他的身体已经好了。他告诉家人他的身体好了要离开了,让家人把荟供品带回去给所有看到的人和家人。他的家人讨论了一下,觉得他的身体虽然好了,但是麻风病人的东西通常不会送给别人,别人不会吃,于是他们就丢到河里面。当他们丢出去之后听到很多好听的音乐声,回头看时,发现他修法的地方,天空出现了彩虹。是不是有成就了呢?他的亲戚马上回头去看他,但这时他的身体已经不见了,完全消失,幻身成就了。

后来在很多地方,又出现过好几个幻身成就的,尤其是修持母续的人。

克氏的爱

曾经有位记者亲近克里希那穆提,跟他聊了大概有两三天。他们在克里希那穆提小木屋门外一棵树下的草坪上谈话,话题正好涉及到关于爱的方面。克氏提到一个无所不在的爱的感觉,这种爱是对每一个人平等的友爱。

记者问了一个很犀利的问题:难道你的爱不会对某些人多于另一些人吗?也就是,在你平等的爱里难道不会有特别的爱吗?你不会有感情上的偏好吗?克里希那穆提语调非常平静。

他说:“为了给你一个满意的回答,我首先要说几句,不然的话,可能你没法按照我的本意来领会。

他说,我想让你知道,我们的谈话对我的重要性一点都不亚于对你可能具有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一个正在写我的作者的好奇心,或者是帮助某个人。我们的谈话主要是为我自己澄清几件事,我认为这对我们的谈话有巨大价值,请不要认为我会说出任何我不全心相信的东西。

我没有在试图说服你、教导你、给你留下印象,即使你是我最老的朋友或者兄弟,我也同样会这么说。我并不是想要说服你让你皈依,你刚才问关于我个人的爱,我的回答是:我已不知道它了。个人的爱对于我来说是不存在的,“爱”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不变的内在状态。我现在跟你在一起和跟我的兄弟在一起、跟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在一起,对我都是一样的,我对你们所有的人都有同样的爱的感觉。”

克里希那穆提的这种状态会让很多人认为他是肤浅的、冷淡的,因为他没有对个别的、特殊的人有强烈的爱意。他的爱几乎是平等的、普遍化的,所以人们很容易认为他的爱是肤浅的、冷淡的、消极的,认为他的爱没有强到足以给予一个’个人’。

而克氏说,“实际的状况不是这样的。实际的状况是,在我的心中随时都有爱的感觉,而没有办法不把它给予我所遇到的每一个人。他说,最近,把他从小一直带到大的贝赞提夫人过世了,他在贝赞提夫人的葬礼上根本就没有哭。这让一些人感到震惊,他甚至看上去没有任何悲伤的表情,显得很平静。他说,我继续着我日常的生活。人们开始非议,说他完全是个没有感情的人。克氏说,我怎么能向他们解释清楚?我的爱是给所有人的,不可能因为一个人的离去而受影响,即使这个人是贝赞提夫人。当爱已成为整个生命基础的时候,悲伤不可能再拥有你。”

记者问他,那么,在你的生活当中一定会有一些你对他有什么感觉,或者你不喜欢的人吧?

克里希那穆提微笑的回答:“没有任何我不喜欢的人。你难道不明白吗?我并不是把我的爱给予某一个人,或者在这里加强一点,又在那里削弱一点。无论我怎么做,爱就在那里,如同我的肤色、我的嗓音,它总是一直在那。即使我在一群我不认识的或者不应该在意的人当中,即使我在吵闹的人群当中,在充满噪音、烟雾、香烟气味场合下,我对每一个人的爱意还是如同现在在这个天空下、在这个可爱的地方一样。我告诉人们,悲伤与痛苦甚至死亡都无法再影响我,这并不是自以为是,是爱使得我能够有这样自然的状态,但是大多数人质疑这一点,人们以为我自以为是、是虚伪的。我不仅仅对人类有这种一体的感觉,我对树木、海洋以及整个周围世界都有这种感觉,物质的区分已经不再存在。我不是在说一个私人的心理现象,而是在说一个真实的东西。”

这是一个你极少能够见到的、活在现实里的人,讲述的几乎是神话当中关于爱的表达。你也许只在佛经里看到过这样的大爱,也许只在天主教,耶稣的嘴里听到这样的大爱。这样的大爱对一般人来说几乎是个神话,没有人能够理解这种状态在一个凡人的身上、一个普通人的身上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克氏的这段话非常珍贵。他提到,他没有对任何特别的个体增加一点爱。而当你了解这句话你就知道,老子在这里没有讲哲学,他讲的是一个亲身体验,他说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对于这样一个达到心灵之爱的人,你无法太靠近他,你也无法疏远他。他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并不会对某一个人感觉特别亲昵,也不会对某一个人感到特别讨厌、疏远。这种爱超乎了一般人的理解。一般人总是会觉得这么一个人难以靠近,似乎很冷漠,就好像人们通常会认为克氏难以靠近一样。

克氏一生虽然有许多朋友,但几乎没有什么关系特别特别亲密的,他对每一个人几乎都一样。曾经有人在书里批评克氏,说他跟身边所有的朋友几乎都保持着一种适当距离的关系。并不是克氏有意要跟这些人保持适当的距离,而是一个真正达到慈悲的人,他是自足的。你明白吗,他是自足的,他处于一种自我满足的状态。

也许克氏的那段话还不足以让你理解他这种大爱的状态,但是老子的这段话也许能让你理解得更加清楚。老子曾经用过一个词叫“自足”,是一种相当自足的状态。而一个自足的人,他并不会受任何外在力量的诱惑。美食之所以会让你感觉到诱惑、流口水,因为你在饥饿当中;美女之所以会让你感觉到饥渴,那也是因为你饿了——你有灵魂的饥饿,不仅仅是身体的饥饿。

每一个人除非他达到最完整的、灵魂深处的爱,否则他都是饥饿的。你的灵魂都有某种程度的饥饿,甚至一杯咖啡就可以诱惑你。不需要太复杂的东西。一杯咖啡就足以诱惑你,因为那杯咖啡不仅仅是美味,它还带着香气。那种香气让你感觉到某种神醉,而那种神醉正是灵魂渴望的陶醉感,正是灵魂渴望的某种爱意。

但是这无法诱惑一个已经达到这种满足的人、达到这种爱意的人。你无法诱惑他,你无法用你的言词“亲爱的”、用你的外貌、用你的身体、用你手里拥有的任何东西——财富、权力等等,所有这些都无法诱惑这样一个人。

克里希那穆提曾经形容成道者就像一棵旷野里的大树,它那么优雅、那么满足,享受着阳光,享受着雨露,享受着朝阳和夕阳。它一点也不在乎有没有人路过,一点也不在乎今天在它树底下乘凉的孩子明天会不会再来。它是旷野里一棵优雅的大树,站立在那里已经几百年了。这样一个人很神奇,他不需要别人,而他却会吸引无数的人来到他的树下。

摘自《道德经禅观》夕阳 著

莲花生大士:像风一样从不缠附于任何对境

没有执着,念头像风一样无拘无束,

听瑞的人们啊,像风一样从不缠附于任何对境。

风吹过天际,飞越各洲,从不停驻在任何处所。它扫过虚空,不留下任何痕迹。

让念头用同样的方式穿过你的心,不留下任何业的残渣,从不改变你对本然离戏(innate simplicity)的了悟。

—莲花生大士

莲花生大士:善护己身

直至证悟前,你都需要上师,因此,要与纯正的上师为伴。

直至了悟本然境界前,你都必须学习,因此,领受甚深的口诀教授吧!

仅依赖理智上的了解,是无法觉醒而达到证悟的,因此,要像燃起大火般精进修行。

直到你的本性达到稳定之前,你仍然容易遭逢障碍,因此,放弃会使人散乱的俗务吧!

直到抵达最终目的地之前,你都需要培养善功德,因此,要次第训练自己强化明觉!

要跟那些会伤害你的思想、语言和行为的一切保持距离,且要让自己总是保持轻松自在。要避开会增生烦恼的友伴,集中注意力在能鼓励你向善的朋友身上。

在早晨、夜晚与休息的时段,要累计你的善行与恶行,让自心保持警觉。

你或许拥有口诀教授,然而除非你能运用到实修中,否则这些口诀也发挥不了效用,达不成目标,因此,要实修你已经了解的法教。由于实践了上师的所有教示,果自然会相随于后,因此,要听闻神圣的佛法!

—莲花生大士

当你沉淀得越久,那个香气自然会散发出来

“真水无香”是东方文化独有的一种境界,真正的水——完全纯净的水,那个水纯净到似乎是没有香味的,但它有真正的香味,一种没有香味的香味。真水无香据说是形容女人的,它是对女性至高无上的赞美。如果一个女性内在的气质达到真水无香的境界,她就真正达到了与玄牝合一的境界,一个真正完全被动的、深挚的、完美的、彻底敞开的母性化境界。

如果你有社会经验,并且在这个世界上已经了解了一些人世间的是是非非,你忽然会发现只有那些真水无香的人才走得最远。你会发现在你的人生经历当中,那些考到高考状元的人,那些在竞赛当中获得第一名的人,往往在10年、20年以后,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事业或人生上的成功。而一二十年以后,真正获得事业或者人生成功的人,却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第二名、第三名,甚至倒数第几名,在学校里功课一般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潜在于一个人心灵深处的东西,需要深深的沉淀,沉淀得越久越好。当你沉淀得越久,那个香气自然会散发出来,它不需要你把你里面的珍珠往外拿,拿到别人的面前给别人看,不需要。

你只要向内沉,沉淀得够久,你的内在就会自动散发出芬芳,周围人会自然闻到那个芳香。这就是老子的智慧。

你是否能够沉淀得够久呢?你是否能够像那个圣人一样,“后其身而身先”呢?

我们现代西方的教育总是让一个人成为领头羊,成为突出的人,成为竞争当中的成功者。但是你会发现老子从来都不同意这样的说法,老子告诉你,你要真正成为一个“成其私”的人,成为能够笑到最后的人。你应该在一开始就学习“后其身”,让你自己沉下去。

这就是我们一直在讲的,如果你使你的意识扩张了,你注定要受克;如果你使你的意识向内深入了,生命的礼物就来了。

所以它不仅仅是一个哲学,而是一个生活的智慧,它是古人从生活里领悟到的东西。

如果你想在生活里真正地越来越多地领受生命的恩典,你要学习如何向内走、如何变得更加柔和,而不是刚强;更加内化,而不是外化。

摘自《道德经禅观》夕阳 著

莲花生大士: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莲花生大士:

尽管你自认对乐、明、无念三者既没有贪恋、也不攀执,但你仍旧保留了一种微妙的内心依恋。为了要净除这个陷阱,便有了九次第定,由四禅开始入手,为的是摒除带有欲望的念头。

初禅是要远离认为有能者与所者的概念思维,但仍在进行对禅修之所者以及禅修之事的识别。

二禅是要远离概念思维与识别,但仍固着于品尝三摩地的乐受。

三禅是要达到如如不动的心,但仍伴随着吸气与呼气(入出息)。

四禅的三摩地则是透过无阻碍的清明感知,全然远离概念思维。

—《莲师心要建言》

顶果钦哲法王:六字大明咒

六字大明咒的咒音。它的声响遍满虚空……….

没有一个咒语比观音菩萨六字大明咒更殊胜。

在此末法时期,因为人们智力有限、缺乏决心,所以需要以精要的形式来修习佛法。视上师与观世音菩萨无二无别的虔诚心,配合六字大明咒持诵的修法,正符合此精简的需求。六字大明咒非常容易念诵,也浓缩了所有佛教经典的要义,它是观世音菩萨的心,所带来的加持是无尽的。

如果你把它当作主要的修持,那么人、天人、甚至伤人的鬼神,都会善加对待你,你将长寿而无病无殃。在下一世,你会投生到普陀山的极乐净士,或至少生在佛法盛行之地,这是因为观世音菩萨的心咒含有诸佛无尽的加持与慈悲。

—《证悟者的心要宝藏》 顶果钦哲法王

Page 50 of 102
1 48 49 50 51 52 102